泰山诗句 古诗

| 日语等级考试 |

【www.guakaob.com--日语等级考试】

泰山诗句 古诗篇一
《【全网最新最全】描写泰山的古诗词汇总》

关于泰山的古诗词、名言

岐山书院 二〇一五年十月十三日

【岐山按】五岳为众山之尊。泰山为五岳之雄。往古来今,吟咏泰山的诗歌浩如烟海,有的还是长篇巨制。这里只选取较有代表性,篇幅也适中的。所谓代表性,并不只看诗人的知名度,也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而作取舍。比如,苏辙也算有名气的文学家,但他关于泰山的诗篇并不如何出色,故不取。如果描写生动,文字不俗,即使并无大名,也同样入选。远自西周,近抵现代,皆有诗作入围,纵跨三千年。

鲁颂【泰山岩岩,鲁邦所詹】閟宫

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史记·李斯列传【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众庶,故能明其德】

驱车篇·曹植

驱车挥驽马,东到奉高城。 神哉彼泰山,五岳专其名。

隆高黄云霓,嵯峨出太清。 周流二六侯,间置十二亭。

上有涌醴泉,玉石扬华英。 东北望吴野,西眺观日精。

魂神所系属,逝者感斯征。 王者以归天,效厥元功成。

历代无不遵,礼祀有品程。 探策或长短,惟德享利贞。

封者七十帝,轩皇无独灵。 餐霞漱沆瀣,毛羽被身形。 发举蹈虚廓,径庭升窈冥。 同寿东父年,旷代永长生。

《泰山吟》 晋•陆机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极周以远,层云郁冥冥。 梁父亦有馆,蒿里亦有亭。 幽岑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泰山吟》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谢灵运

岱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岝崿既崄巘。触石辄芊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石闾何晻蔼。明堂秘灵篇。

游泰山

李白

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屏御道开。六龙过万壑 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 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巘 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 倾崖向东摧。洞门闭石扇 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 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 飘摇下九垓。含笑引素手 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旷然小宇宙 弃世何悠哉

其二

清晓骑白鹿 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 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 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 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 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 从师方未还 其三

平明登日观 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 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 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 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 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 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 浩荡难追攀

其四

清斋三千日 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 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 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 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 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 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 高飞向蓬瀛

其五

日观东北倾 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 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 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 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云汉 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 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 于此炼玉液

其六

朝饮王母池 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 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 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 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 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 飘摇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 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 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 但见五云飞

《送范山人归泰山》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重忆山居六首·泰山石》

年代: 唐 作者: 李德裕

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对。沧海似熔金,众山如点黛。 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登泰山日观峰》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

正视刺我目,攒集如剑锋。照曜万物兴,磨灭万物凶。 草木既无命,必闻石间松。当时一避雨,安得大夫封。 人而苟不遇,抱简诵六龙。

《送顿起》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客路相逢难,为乐常不足。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 酒阑不忍去,共接一寸烛。留君终无穷,归驾不免促。 岱宗已在眼,一往继前躅。佳人亦何念,凄断阳关曲。 天门四十里,夜看扶桑浴。回头望彭城,大海浮一粟。 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蹴。惟有黄楼诗,千古配淇澳。

《和李太白泰山一首》

年代: 宋 作者: 王奕

泰山天地极,邹鲁圣贤关。周匝二千里,卓然位其间。 五文合泗水,八荒无竞山。扶舆清淑运,日夜何曾闲。 尼山连峄阜,岂徒翠浮鬟。轩辕与羲昊,孔孟垂曾颜。 正气尽此出,高哉其可攀。

《新州枕上有感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王奕

岱岳名山天下无,老来游玩易嗟吁。帝孙池畔秦松老,圣母祠前汉柏孤。

泰山诗句 古诗篇二
《古诗》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2分) 我选:

赏析:【答案】6.示例:⑴一个“割”字,表现世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⑵“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评分说明:意思接近即可,2分。

15.诗歌鉴赏。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6分)

【甲】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⑴两首诗都用一个“望”字统领,而“望”的内涵却不同。(3分)

《望岳》中“望”可理解为:远望群山连绵,仰望泰山巍峨,细望归鸟飞翔,展望人生未来。

《春望》中“望”可理解为: ⑵请就【甲】【乙】两诗句任选一句作简单赏析。(3分)

【甲】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乙】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我选【 】,赏析:

【答案】15.⑴望山河破碎,望长安破败,望家人团聚,望战乱平息,望百姓平安。(写出其中一点给1分,共3分)

⑵甲: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1分)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1分) “割”字炼的极好,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的刀割断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赏析一个词给1分,也可以选择其它的词)

乙:第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1分)。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耳。(1分)诗人此刻面对此地此景,怎能不触景伤怀?(1分)第二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此题答第一种或第二种均可给分)

【四川省德阳市】10.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岱宗即东岳泰山。

B.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曾”通“层”。

C.七八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抒发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后的感受。

D.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答案】10.C(2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6.本诗颔联中用得最传神的两个字是1分)

17.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4分)

【答案】16.钟、割(共1分,写错一个不得分)

17.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层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白云,凸显泰山的高峻;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答出其中两点且言之成理得满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为什么千百年来都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2分)

答:

【答案】7.(2分)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渴望登上绝顶的愿望,同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它既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也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因而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1.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20.忧围伤时、念家悲己(意思对即可,2分)

21.(2分)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首联和颔联热情赞美了泰山巍峨雄伟的气势和 的景色。(1分)

②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涵着怎样的生活哲理?(1分)

答:

【答案】3.⑹①神奇秀丽

②示例: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俯视群雄。

下面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4分) ..

A.诗中“钟”“割”二字精炼传神,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B.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最能展示诗人的雄心壮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千古绝唱。

C.这首诗能让人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体会出诗人的豪迈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反映出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答案】9.D

泰山诗句 古诗篇三
《暑期社会实践,泰山与古诗词》

团队名称:

探寻文化遗产 2K7人组

团队成员:

李长弩,田园,贵凯,冯冰,赵星宇,胡大乐,任祥云;

实践地点:

山东泰山、山西五台山;

实践时间:

2012年6月24日至2012年7月1日

目录

1.....................题目与作者

2...........................摘要

3...........................前言

4...........................正文

5...........................结束语

6...........................团队感言

关于山与中国诗词的

实践报告

作者:任祥云

泰山诗句 古诗篇四
《巍巍泰山魂 古诗文诵读创意》

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参赛节目

《巍巍泰山中华魂》

一、创作构思说明

泰山,中华第一山,雄踞东方,拔地通天。自古以来,为历代帝王所在朝拜,文人墨客所敬仰。他以其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山岳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作为生活在泰山脚下的泰山儿女,应让更多的人了解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我们多方搜集资料,对历代帝王封禅、文人游览泰山留下的石刻以及现代诗人谱写的诗词歌赋,进行筛选,创编了诵读节目《巍巍泰山中华魂》。

《巍巍泰山中华魂》分四章组成,第一章为起章(即引子):选取歌曲《云海里面走小船》,以儿童的口吻从整体上诉说泰山给人们的印象,最后将视角落在对泰山的爱上,确定了节目的主旨。第二章为“帝王封禅”。上承爱的主旨,从帝王与泰山的角度,精选了唐玄宗的《纪泰山铭》作为诵读内容,突出了泰山封禅祭天的神圣地位。第三章为“文人泰山”,为转章。把视角拉向历代文人歌咏泰山的主题。泰山胜迹孔子称首,孔子开创了文人登泰山的先河,故首选起《丘陵歌》为诵读内容,再以 “诗仙”李白、“诗圣”的经典诗文《泰山吟》、《望岳》作为补充,凸显了泰山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底蕴。第四章为简短的合章。借当代美学家书法家杨辛的《泰山颂》回扣题目——巍巍泰山中华魂上,使整个节目舒缓有致,转合分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整个节目通过朗诵、表演、吟唱、舞蹈、服饰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编排在一起,极大的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泰山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学生诵读,从中获益颇多,既对泰山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又增强了他们爱泰山、爱家乡的情感。

二、作品文本

《巍巍泰山中华魂》

第一章:泰山歌曲《云海里面走小船》 小时候,我坐在家门前,听爷爷说古讲泰山,他说那泰山的眼睛是黑龙潭,他说那泰山的脊梁是十八盘。十八盘能通天,云海里面他走小船,小船那个里面坐神仙,从此我就爱上了泰山。 或吟或诵。

女:多少诗歌词赋,激扬文字

或赞或咏。 男: 孔子登临时,抚琴而颂《丘陵歌》:

1、吟诵:

第二章、帝王与泰山——封禅祭祀

女:旭日东升,红遍泰山。

日观峰红,袖舞上天。 男:俯瞰大地,红妆万里。

心生红翼,飞翔云天。 男:中华圣山,拔地通天。 女:润泽东方,祥瑞人间。 合:岩岩泰山,鲁邦所瞻。

佑我中华,国泰民安。 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女:封禅祭祀,鸿承浩远。 男:大汉武帝,亘古惊叹: 女:大明太祖,感慨万千: 女:国之圣山,历代称颂。

【旁白: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创“开元盛世”。开元十三年,唐玄宗封禅泰山。亲撰书写《纪泰山铭》文,刻于大观峰石壁。】

朕宅帝位,十有四载,赖上帝垂休,先后储庆,宰衡蔗尹,交修皇极,四海会同,五典敷畅,岁云嘉熟,人用大和。百辟佥谋,唱余封禅。

古封太山,七十二君,或禅亭亭,或禅云云。其迹不见,其名可闻。道在观政,名非从欲,铭心绝岩,播告群岳。

——《纪泰山铭》(节选)

第三章、文人泰山——吟咏泰山,抒情言志

男:泰山雄伟挺拔的风姿,

折服世界。

女:泰山博大精深的文化,

贯穿古今。

男:多少文人墨客,挥毫泼墨

登彼邱陵,峛lǐ崺yǐ其阪bǎn。 仁道在迩ěr,求之若远。

遂迷不复,自婴屯zhān蹇ji

ǎn。 喟kuì 然回顾,题彼泰山。 郁确其高,梁甫回连。

枳zhǐ棘jí充路,陟zhì之无缘。将伐无柯,患滋蔓延。

惟以永叹,涕霣yǔn潺湲yuán。

2、诵读: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李白《泰山吟》

3、唱: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第四章、泰山颂——巍巍泰山中华魂 齐诵:

高而可登,雄而可亲, 松石为骨,清泉为心, 呼吸宇宙,吐纳风云, 海天之怀,华夏之魂。

——杨辛《泰山颂》

泰山诗句 古诗篇五
《课内外古诗》

八年级上学期课内外古诗默写复习题(一)

一、 根据上下句默写

1、,朝露待日晞。 2、常恐秋节至,

3、东皋薄暮望, 4、相顾无相识,

5、,铁马冰河入梦来。6、晴川历历汉阳树,。

7、 8、,我言秋日胜春朝。

二、理解性默写 9、人家在何许, 10。

39、《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_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11、谁道人生无再少? 12、

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端居耻圣明。 14、日暮乡关何处是?。 40、《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5,千山高复低。 16尚思为国戍轮台。

41、《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17、 18、

_____,_____________。

19、 20、

42、《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21 22、从今若许闲乘月,。 43、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24、湖心亭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25、庭下如积水空明,,。

45、《爱莲说》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6、晓雾将歇,。 46、《爱莲说》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27、28、,死者长已矣!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悬泉瀑布,,,良多趣味。

48、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

30、, 明前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通过《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想见 不独子其子,

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31各具情态。32、。

34、予独爱莲之处淤泥而不染,

35、香远益清,。

36、 37、。

38、,高尚士也,闻之,。

50、《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51、、《归园田居》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52、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53、《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在说明农家酒味虽薄,而好客情意却十分浓厚。

54、透过《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5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

56、《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57、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58、《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59、《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60、《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61、《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62、《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64、请写出《三峡》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三峡》中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拓展性默写

69、请你从古代诗词中找出两句写春雨的句子(含“雨”字)

70、请写出你所喜欢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71、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山的诗句。 72、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花的诗句。

八年级上册古诗理解性默写(二)

7.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

 《归园田居》

1.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 , 。

2.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的语句: , 。

 《望岳》

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

句: , 。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

坚定)的语句: , 。

 《使至塞上》

1.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 2。

 《春望》

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

2.诗人感时伤别、 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 , 。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 。

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

的: , 。

 《渡荆门送别》

1.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

2.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 , 。

3.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 , 。

4.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 , 。

 《石壕吏》

1.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2.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

句: , 。

3.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 4.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 5.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 6.写

句: , , , 。

 《游山西村》

1.含困境中蕴含希望哲理的名句: 2.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

 名句综合运用

1.生活中,常有艰难险阻后豁然开朗的情形,引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应该是: , 。

2.农民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表达: , 。

3.表达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最合适的

是: , 。引用《望岳》中的诗句表达应该是: , 。

4.古诗中劝学的诗句很多,如:

5.我们想达到某个目的,又苦于没有途径,可以引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中的诗句: , 。

6.表达豪迈乐观之情,引用《秋词》中的诗句应

是: , 。

7.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可引用苏轼《浣溪纱》中诗

句: , 。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默写过关题

1 《爱莲说》中:

A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莲, 。

B 菊之爱, 。莲之爱, ?牡丹之爱, 。

C 中通 , ,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 《石壕吏》中:

A 说明兵役之苛酷: 。 B 说明战争之惨烈: 。 C 说明战争破坏严重: 。

3 《望岳》中能表现诗人积极向上的壮志的句子是 , 。

4 《桃花源记》中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

5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

6 《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

7 《桃花源记》中反映老老少少都十分愉快的语句是:

8 《石壕吏》中官吏的残暴,老妇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的诗句是:

9 “ ”“ ”写出了苏黄的友好关系和互相切磋,谈论的神情。

10 《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感情的两句诗是: 。

11 《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

12 《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13 故渔者歌曰:“ ”。

14 请写出《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景的句子: , , 。 15 《答谢中书书》写景部分,先仰视“ ”,再俯瞰“ ”,复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一句一景。

16 请默出《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 。

17 《归园田居 》中写诗人耕种辛劳的句子是: ;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 。 18 《游山西村》的千古名句是: ;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子是: 。

19 《使至塞上》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 。

20 《渡荆门送别》一诗中传达出作者对故乡的依恋的句子是: 。

泰山诗句 古诗篇六
《古诗鉴赏 - 答案》

古诗词鉴赏八(上)

一、课内诗词鉴赏

(一)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每一联都紧扣“望”字,但角度不同,试分别指出。

2.这首诗歌写出了泰山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3.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壮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二)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2分)

(三)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石壕吏》是一首____诗(体裁),以____为顺序。中心人物是____,事件是______。

2.《三吏》《三别》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4.文中的哪些话揭示了战争造成的灾难?哪些话道出了老妪家中的贫寒?

5.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四)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意思。

2.这首诗流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4.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词的语言风格。

(五)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2.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六)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3)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4)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5)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七)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诗歌以“和“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2分)

(2)说说你对“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这句话的理解。(2分)

(3)颔联的景物描绘渲染了什么意境?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二、课外古诗词鉴赏

(一)汉乐府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从写法上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揭示了什么道理?

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的画面。

(二)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徙倚欲何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发挥你的想象,用现代汉语描绘“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辉”的景象

3.作者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隐士,体现这一内容的诗句是?

(三)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任意角度赏析“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2.用简洁语言描绘“木叶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描绘“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现的画面。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中的“蒸”和“撼”两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分析尾联的表达技巧,并说说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4.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的前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慨?

2.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3.尾联情景交融。试想象烟波江上日暮之景,体会其中融入的乡愁之情。

4.在马致远的《秋思》中与“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意境相似的两句诗是?

5.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

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六)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并赏析“横”与“绕”两字的妙处。

2.颈联是情景交融的佳句,请结合送别的情景,阐释该联的句意。

3.诗人骑马与友人送别。请简要分析本诗以“萧萧班马鸣”收笔的妙处。

(七)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本诗一反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为秋天谱写出一曲欢畅、明丽的赞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2.写出含有“秋”字的诗句。

(八)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改”“迷”用得好,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

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描绘上片所展现的画面。

2.理解“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意思。

3.文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本诗表现诗人处境的词语是,表现诗人情怀的词语是

2.请你对“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略作赏析。

3.梁启超对本诗作者曾有这样的评价:“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竟不平。”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品格?

诗词鉴赏答案

一、课内古诗词

(一)望岳 1.首联是从远处望整座泰山,颔联则是近望泰山,颈联写细望所见,尾联则是由望岳而产生的登顶而望的意愿。 2,这首诗主要写了泰山地域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这两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景象。“钟”“割”用拟人手法突出大自然的有情和泰山高大巍峨的“奇险”,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4.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人生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险,奋力攀登,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喜悦。

(二 )1.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意思对即可。2分)

2.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2分)

(三)1.叙事 时间 老妇 差役捉人,老妇应役2.《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3.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4.“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5.这首叙事诗,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一个老妇也不放过的故事,描绘出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

(四)1.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2.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3..“愿”在诗中指的是诗人向往田园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4.“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 没有丝毫修饰,运用口语,平和亲切;“道狭草木长”“带月荷锄归”随口而出,平淡朴素,清新自然,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

(五)1.(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2.(3分)"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抑郁孤寂的情绪。(1分)

( 六 ) (1)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③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3)作者移情于物,表面写江水送自己,实则是自己思念故乡。(3分) (4)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能清楚地描绘景象,语言通顺得2分)

(5) “送”字直接点题(扣题),(1分)“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1分)

(七) (1)(2分)夕阳迟 欲暮时 (2)(2分)此联情景交融,“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互相映衬,且暗喻政治局势之严峻;“老木苍波”既是眼前实景,登楼凭吊古人,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又隐含无限的伤悲,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

(3)渲染了宏阔雄壮的意境。颔联的第一句写登临放眼,思绪翻滚,想到三国时吴蜀为争荆州而交战的历史事件,一幕幕悲壮激烈的画卷便历历在目。这便为读者渲染了宏阔雄壮的意境。第二句写诗人避难至此,凭高望远。所见之景中,“湖山”之景表现了气象开阔如昔。

(二)课外古诗词鉴赏

(一)长歌行1.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葵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甚至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美景想到人生易老,鼓励年轻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进。 2.园中的葵菜郁郁葱葱,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

(二)野望1.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2.略 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早寒江上有怀1.融情于景,把思归的哀愁和前途茫茫的愁绪寄寓在迷茫的黄昏江景中。 2.秋风乍起,树叶纷纷飘落,大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涌起层层巨浪,令人倍增寒意。 3.表达诗人思归哀情和前路漫漫的愁绪。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水汽蒸腾笼罩整个云梦大泽,洞庭湖水波涛汹涌彷彿就要撼动岳阳城一般。

2.“蒸”是”“弥漫“之意,写出了水气蒸腾笼罩云梦泽的朦胧景象,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撼”是摇动之意,写出了波涛翻滚汹涌的气势,突了了洞庭湖的壮观。3.化用了“临渊羡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得到张丞相的举荐,入朝为官,报效朝廷。 4.诗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白了自己的心愿,前四句描绘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后四句抒写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

(五)黄鹤楼1.蕴含着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2.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3.太阳快要落山了,夕阳染红了长江,天色愈来愈暗,何处是我的家乡?等待我的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长江上烟雾笼罩,波涛浩渺,更引起作者无限的乡愁。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六)送友人1.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十分准确传神。 2.天上的白云随风飘浮,就像即将远行的友人行踪难定,漂流他方;一轮夕阳缓缓下沉,似乎不忍遽然落山,就像诗人对朋友依依难舍的心情。 3.诗的最后写

泰山诗句 古诗篇七
《古诗赏析》

一、题型例说

南京市在诗歌赏析的考查比较简单,分值不多,题型较为单一。如

(1)06年《饮酒(其五)》(3分)

①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恬静(悠然、闲适、恬淡、愉悦) 的心境。(内容)

②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2)07年《观沧海》(3分)

①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 ②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分)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二、明确考点

1.诗歌赏析,大致考四方面内容:

(1)明情感内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情感。

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①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②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③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④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2)析表现手法:主要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声寂衬、哀乐衬、动静衬)、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称正面和侧面描写)、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3)赏修辞语言:从修辞、或炼字角度对诗歌语言作一点赏析。

(4)作联想想象:比如对写景诗句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

古诗赏析

三、赏析旨要

1(一)观沧海 曹操

诗的主旨是: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1. 本诗中哪些诗句是虚写的?有什么作用?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虚写,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壮丽景象,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二)《天净沙·秋思》

1.精要讲解。

(1)这首曲的前三句,18个字,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生动地表现出来了。曲中最能表现“思乡”这一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

(2)静景与动景相映。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3)“小桥流水人家”与“枯藤老树昏鸦”是两幅极不协调的画面,这里运用了以乐衬哀的手法,更突出了天涯人思乡愁绪。

(4)请用生动的语言前三句的画面。

深秋的黄昏,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在一条羊肠小道上,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5)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古道西风瘦马”的意境。

2.名句及易错字提示:藤、鸦、夕、涯

3(三)《次北固山下》

1.精要讲解。

(1)这是一首写乡愁(思乡)的诗诗的末两句(主旨句)点明了这个主题。

(2)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作者虽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也使得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

①意思是说“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其中蕴含着一种哲理: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腊月残冬,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②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4)“潮平两岸阔”, 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失”与

“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①“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②“阔”字更好,因为它既给人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又写出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5)“风正一帆悬”的“悬”好在:“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是“风正”的结果。“悬”既写出了帆凌空高挂的姿态,又将江面的波平浪静之景表现出来了。

2.易错字提示:海日生残夜 归雁洛阳边

4(四)《钱塘湖春行》

1.精要讲解。

(1)这首诗通过对西湖早春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游春时的无比喜悦、欢快心情,这一点从诗的最末两可看出。

(2)从内容上看,本诗前四句写湖上春光,后四句写湖东春色。

(2)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点,到“白沙堤”(作者最迷恋的地方)终点。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最爱”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3)从哪些词语(景物)中可看出这是写早(初)春之景?并作品析。 “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其中之妙。

①“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 ②“浅”、“才”准确地描绘了早春时节花草的生长态势,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③这两句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二联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

(5)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

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6)说说“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字好在哪里。

①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2.名句及易错字提示: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五)、《望岳》

1.精要讲解。

(1)这首古体诗被誉为咏泰山的名作,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气势和神奇

秀丽的景色。

(2)全诗以“望”字统摄全篇,“望”的视线,空间上由远而近,时间上从朝到暮。首联写远望,描绘泰山的广大;颔联写近望,描绘泰山的高峻;颈联写细望,描绘层云和归鸟;尾联写极望,表示了“凌绝顶”的渴望。

(3)全诗抒发了诗人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

①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以看出。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由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演化而来。 ③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一联手法新颖,请作赏析。

以设问开篇,引人注目,而答句则更妙,不做正面回答,巧妙地以齐鲁大地的葱郁生机从侧面表现了泰山之伟岸。

(5)颔联“ , ”写近望泰山所见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景象。

①一个“钟”字,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更写出了诗人的强烈感受,突出泰山的秀美。

②一个“割”字突出了泰山的奇险和遮天蔽日的形象。

2.易错字关照。荡胸生曾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六)、《春望》

1.精要讲解。

(1)全诗以“望”字统摄全篇,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忧国伤时)的感情。

(2)首联写春望所见,“破”写出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深”字既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生机之“盛”,又表现了长安城的满目萧条。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3)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简要赏析。 用了“移情于物”的手法。诗人寄情于“花”、“鸟”,将人的情感赋予它们,极言内心之痛苦。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5)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①画面: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②含义: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6)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之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2.易错字关照。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七)、《使至塞上》

1.精要讲解。

(1)写作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慰问边境将士,这实际上是作者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写的就是作者被贬后出使边塞的情景。

(2)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是边塞诗之名作。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

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3)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①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正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

②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③诗中透露出诗人被贬后的孤独之感。这一点正是这首边塞诗的特别之处,不写边塞战事而写诗人被贬后的难言的激愤抑郁之情。

(4)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并作赏析。

①描绘画面: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描写要紧扣诗句,境界要阔大,气势雄浑而有文采;“大漠”、“孤烟”、“直”、“黄河”、“圆”字眼不能少。

②赏析:

从修辞角度:对仗工整,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

从语言角度:“直”表现孤烟之高,“圆”表现落日之低,写出了作者特有感受,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从画面角度: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下的河流;近处的烽烟,远处的夕阳,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从线条角度: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

从色彩角度: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2.易错字关照: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yuzhong/208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