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的诗句

| 艺术硕士 |

【www.guakaob.com--艺术硕士】

关于艺术的诗句篇一
《关于艺术的句子》

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郭沫若 人们最高精神的连锁是文学,使无数弱小的心团结而为大心,是文学独具有力量。文学能揭穿黑暗,迎接光明,使人们抛弃卑鄙和浅薄,趋向高尚和精深。——叶圣陶 在艺术作品中,最富有意义的部分即是技巧以外的个性。——林语堂 艺术是精神和物质的奋斗。——宗白华 艺术应当担负起哺育思想的责任。——白朗宁 艺术并不超越大自然,不过会使大自然更美化。——塞万提斯 耳朵听到的旋律是美妙的,但是,听不到的旋律更美妙。——罗 根 美是艺术的目的和推动力。——冈察洛夫 艺术是发扬生命的,死神所在的地方就没有艺术。——罗曼·罗兰 除了艺术之外,没有更妥善的逃世之方;而要与世界联系,也没有一种方法比艺术谩)ぉじ?德 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罗曼·罗兰 韵律有一种魔力,它甚至会使我们相信我们怀有最崇高的感情。——歌 德 艺术是高尚情操的宣泄。——穆 尔 艺术家是美的事物的创造者。——郁达夫 任何美的艺术品都不可能没有一点小小的瑕疵,但真正的美却一定能够掩盖这些小小的瑕疵。——迦迪那 每当一位艺术家逝去,人类的一些幻想也随之而逝。——罗斯福 音乐是人生的艺术。——施特劳斯 音乐是空气的诗歌。——保 罗 音乐是耳朵的眼睛。——谚 语 艺术乃德行的宝库。——巴尔扎克 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错误。——尼 采 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莱 杰 领悟音乐的人,能从一切世俗的烦恼中超脱出来。——贝多芬 诗是寄寓于文字中的音乐,而音乐则是声韵中的诗。——福 莱 话语尽,音乐始。——海 涅 音乐是唯一可以纵情而不会损害道德和宗教观念的享受。——爱迪生 为艺术而艺术,不会比为喝酒而喝酒更有意义。——毛 姆 简洁是艺术性的第一个条件。——陀思妥耶夫斯基 艺术使自然更完美。——雷诺兹 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ち蟹颉ね卸固?BR>艺术的敌人就是不学无术。——塞·约翰逊 艺术的基础存在于道德的人格。——罗斯金 伟大的艺术从来就是最富于装饰价值的。——毛姆 艺术与科学既不同而又互相关联;它们在审美的方面交会。——克罗齐 一个敏感的人,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的因素。——阿尼克斯特 美,是人喜欢某种事物时的感受。美所带来的快乐是一种没有利害关系的、自由的快乐。——瓦西列夫 哪里有美,哪里就有爱,大自然的造

物总是相辅相成,它给你美貌,你更能获得爱情。——希斯 美与善是不可分割的,因为二者都以形式为基础;因此,人们通常把善的东西也称赞为美的。——阿奎那 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席勒 文学的目的,是帮助人了解自己本身,提高他的自信心,激发他对于真理的企求,同人们的鄙俗行为作斗争,善于在人们身上找到好的东西,唤醒他们灵魂中的羞耻、愤怒和勇气,做一切使人能变得高尚坚强、能用美好圣洁的精神来活跃自己的生活的事情。这就是我的公式。——高尔基 对文学工作的渴望基本上是个人的一种自然的、健康的愿望,他想用文字来表现和描绘人们的内心生活和外部生活的无穷尽的、形形色色的现象,借此达到与人民群众的结稀) 诚实是艺术的最大要素。只要总对自己诚实,艺术就总在那里。 ——柯尼利亚(德 )

关于艺术的诗句篇二
《向诗而思:关于艺术的诗性品质的阐释》

关于艺术的诗句篇三
《关于古筝的诗句》

断虹落屏山,斜雁着行安。

钉铃双琢木,错落千珠拌。

愁龙啼玉海,夜燕语雕阑。

只应桓叔夏,重起为君弹。

---杨维桢《鸣筝曲》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

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梁/沈约:《咏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唐/李端:《听筝》

花脸云裘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凭君向道休弹去,自尽江州司马头。

----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

蒙恬芳轨没,游楚妙弹开,

新曲帐中发,清音指下来。

钿装模六律,柱列配三才,

莫听西秦奏,筝筝有剩哀。

——唐/李峤:《筝》

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

——玉涯《秋夜曲 >

《春日行》

---李白

佳人当窗弄白日,

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

此曲乃是《升天行》。

----------------------------

《京中客舍闻筝》

十二三弦共五音,

每声如截远人心。

当时向秀闻邻笛,

不是离家岁月深。

*西子的诗*

-----------------------------------

遥望琼枝翠,春意暖欲燃。

绿杨芳草路,飞红绣罗裙。

追忆飘摇雨,历历卿心扉。

欲取名琴弹,送予知音赏。

纤指香凝弦上飞,声声柔情寄琴语。

高山流水觅知音,谁伴婵娟曲中醉。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行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锦瑟》李商隐

忽闻江上弄衰筝,

苦含情。

遣谁听?

烟敛云收,

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

人不见,

数峰青。

——苏轼《江城子》

蝶恋花 .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

行尽江南,

不与离人遇。

睡里销魂无说处,

觉来惆怅销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

浮雁沈鱼,

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

断肠移破秦筝柱。

秦弦络络呈纤手,

宝雁斜飞三十九

——贺方回

风鬟飞乱,

寒入秦筝雁

——洪景伯

何人金屋,

巧啭歌莺,

慢调筝雁

——赵虚斋

旧曲重寻,

移遍秦筝雁

——晁次膺

菩萨蛮<宋.张先>

哀筝一弄湘江曲,

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

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

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

山眉黛低。

虞美人<宋.晏几道>

曲阑干外天如水,

昨夜还曾倚,

初将明月比佳期。

长向月圆时候,

望人归。

罗衣著破前香在,

旧意谁教改。

一春离恨懒调弦,

犹有两行闲泪,

宝筝前。

夜筝 唐·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

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

别有深情一万重。

出帘仍有钿筝随,

见罢翻令恨识迟。

--卢纶《宴席赋得姚美人后筝歌》

弦危中妇瑟,

甲冷想夫筝。

--李商隐《送千牛将军赴阙五十韵》

齐瑟弹东吟,

秦弦弄西音。

--李白《古风》之五十四

万松亭下清风满,

秦声一曲此时闻。

--刘禹锡《伤秦妹行》

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

--玉涯《秋夜曲》

筝声清脆迎君来,

胡乐哀柔送夫归。

不见佳人身边伴,

仙韵难解相思泪。

-《相思》

端居正无绪,

那复发秦筝。

--张九龄《听筝》

明月照人古,

开帘弹玉筝。

--常建《高楼夜弹筝》

宝筝钿剥阴尘覆,

锦帐看消画烛幽。

--廖融《退宫妓》

清筝何缭绕,

度曲绿云垂。

--李白《邯郸南亭观妓》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崖。

--李商隐《无题四首》

多景楼上弹神曲,

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

白浪翻空动浮玉。

唤取吾家双凤槽,

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

啄木飞来霜树杪。

--苏轼《甘露寺弹筝》

弹筝北窗下,

夜响清音愁。

张高弦易断,

心伤曲不道。

--萧纲《弹筝

鸣筝金栗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李端《听筝》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崖。

------李商隐《无题四首》

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 故人情怨知多少,杨子江头月满船。 ------元.萨都刺《赠弹筝者》

《 Itsumo Nando-demo(Always With Me) 》

歌词:

看着谁的心 、在孤寂中闪动的泪滴

总会想有一个人 将她轻轻用手拭去

梦中的回忆 、谁在追寻春天的清新

云外的天空里 总会有别一样的情趣

风中听见你 和我欢笑的声音里 、你我不分离 两人牵着手 数那无穷无尽的星星

痛已被你抚平 所有悲伤回忆我 不愿再去提起 今生今世已没有人能够 将你代替

梦中的眼睛 、 荒芜里埋藏着谁的心 想到无力再去想你、只剩空虚和自己 看着你远去 负心雨里无留意 我哭泣 闭上眼 挥不去、 总是受过伤的心情 吻着谁的心 、从此失去跳动的痕迹

仿佛一切还只是 停留在遥远的过去

看着你眼睛 相片里傻傻的我好淘气

关于艺术的诗句篇四
《关于香的诗词》

关于香的诗词

郡斋暇日忆庐山草堂

白居易

南国秋犹热,西斋夜暂凉,闲吟四句偈,表对一炉香。

文征明 焚香

银叶荧荧宿火明,碧烟不动水沉清。

纸屏竹榻澄怀地,细雨轻寒燕寝情。

妙境可能先鼻观,俗缘都尽洗心兵。

日长自展南华读,转觉逍遥道味生。

红楼梦 贾宝玉 夏夜即事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

一、医用

在我国古代很多药书中关于沉香的记载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在《本草备要》有记载,沉香能顺气化痰,它的气香入脾,能够调理身体,属于阳性,所以沉香的香气能进入人的右臂的命门,能暖精助阳。《大明本草》也有记载,沉香能调理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止转筋吐泻冷气。”

一、美容

在美容品中,沉香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各种高级香料和美容品的香味固定剂。据中医了解,沉香的熏燃不但能帮助人体恢复微循环系统,缓解压力、治疗失眠、使人体保持在最佳状态,而且沉香研成粉末内服,或以沉香片、沉香粉冲泡饮用,还具有活血行气、补养气血之功效等等。

三、收藏

沉香的产量极少,市场需求却非常的大,可见沉香非常的珍贵,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近年来沉香拍卖的成交率较高,且成交价格往往是估价的数倍甚至数十倍。一克沉香的拍卖价格从1000元至上万元不等,最高价格曾超1万美元。

四、熏香

近年来,沉香保健品、日用品的开发也越来越多,如:沉香空气清新剂、沉香防晒霜、沉香牙膏、香皂及洗发精等。另外,沉香的木材、树头和树根都可用来制作高级线香,用于拜祭和家居熏香。

五、环保

沉香树为深根系树种,是最好的水土保护者。此外沉香树还有一神奇特性是驱虫而不杀虫,不会排斥其他植物物种,可与周边植物共生共荣,从而真正的有益生态维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沉香雅玩六法

2014年05月14日16时 来源:互联网

一、养生:压力大、熬夜、失眠、疲于应酬……这是很多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常态,针对这些亚健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沉香养生。根据中医经典《本草纲目》详述,沉香的药性属温性,具有提神醒脑、舒缓情绪、排解压力、理畅呼吸、辅助睡眠,调节内分泌等养生保健的功效。

二、品闻:沉香贵为“沉檀龙麝”四香之首,主要是因为其变幻丰富的香气,与其他的香品单

一的香韵不同,上品沉香或是奇楠,在不同的熏燃阶段,会有不同的气韵散发,美妙的香气甚为迷人,令人欲罢不能。

三、熏香:使用电子熏香炉,不同的温度段可完全把沉香的香韵挥发到极致,且夹带的木味会少点。晚上入眠,一点点香料,足可安享一晚好睡眠。

四、饮香:优质沉香含有日月精华,可以泡水、泡茶、泡酒饮用,这也是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喜爱的方式之一。使用沉香冲泡的茶、水,不仅饮用后唇齿留香,更能入通百脉,舒压解郁,培元固本,在隋唐时期就有天下第一饮之称。

五、烟伴:将沉香片插入雪茄或香烟内,点燃同吸,口感柔、绵、醇、厚、悠香四溢,回味无穷。沉香味还能将烟草的辛辣味去掉,并且润喉,在沉香的作用下还可减少尼古丁吸入,降低抽烟对身体的负面影响,让周围的人也感受到沉香的清香。

六、香道:从熏香到焚香、坐香,然后演变到香道。可以说是在满足了生理嗅觉与视觉的快感之后,进而在精神深度上有所探求,最后升华为一种身心愉悦的历程。

关于艺术的诗句篇五
《诗的艺术》

诗的艺术

作者 蔡天新

一、引子: 摹仿说

而太阳不得追及月亮, 黑夜不得追及

白昼, 各在一个轨道上浮游着。

--《古兰经》

摹仿就是依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亚里土多德认为摹仿是艺术的起源之一,也是人和禽兽的区别之一。他指出,人对于摹仿的作品总是有快感,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有些事物本身看上去尽管引起痛感,但维妙维肖的图像却能引起我们的快感,例如尸首或最可鄙的动物形象。其原因是求知对我们是件快乐的事。我们看见那些图像所以获得快感,就因为我们一面在看,一面在求知,断定一事物是另一事物。

在现代艺术诞生以前,一切创作实践都离不开摹仿。换言之,是对人的普遍经验的仿制,所不同的是这些仿制的技法和对象不断更新。例如绘画的问题是如何把空间的物体表现在平面上,古埃及最早的壁画《在纸草中捕鱼猎鸟》是利用截面在平面上的投影,看主要人物的头和肩的位置描绘出来的,这是最初的方法。十五世纪初,没影点的出现成为绘画史上的转折点。之后,直线透视法和大气透视法统治欧洲长达四个世纪。直到十九世纪末, 画家们依然喜欢诸如以黑暗暗示阴影,以弯曲的树木和飘动的头发暗示风吹以及以不稳定的姿态暗示身体的运动等表现手法。即使是印象派画家,也至多打乱现象的轮廓,将其巧妙地消溶在色彩的变幻之中,它仍然是一种对现实的再现。

另一方面,从题材上看,古典主义明显地倾向于古代,而浪漫主义则倾向于中世纪或具有异国情调的东方。又如文学,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都摆脱不开对人类生活经验的仿制。正如华尔特·司各特在评价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时指出的: 那种同自然本身一样摹仿自然的艺术,它向读者显示的不是想象世界中的壮丽景观,而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准确而惊人的再现。

二、从摹仿到机智

当人想要摹仿行走的时候,他创造了和腿并不 相象的轮子。 --纪尧姆·阿波利奈尔

摹仿有其天然的局限性。帕斯卡儿在《思想录》里谈到, 两副相象的面孔,其中单独的每一副都不会使人发笑,但摆在一起却由于他们的相象而使人发笑。可见摹仿是比较低级的求知实现。而美的感觉要求有层出不穷的新的形式,对于现代艺术家来说,通过对共同经验的描绘直接与大众对话已经是十分不好意思的事情了。这就迫使我们把摹仿引向它的高级形式--机智。

机智在于事物间相似的迅速联想。意想不到的正确构成机智。机智是人类智力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乔治·桑塔亚纳认为,机智的特征在于深入到事物的隐蔽的深处,在那里拣出显著的情况或关系来,注意到这种情况或关系,则整个对象便在一种新的更清楚的光辉下出现。机智的魅力就在这里, 它是经过一番思索才获得的事物验证。机智是一种高级的心智过程,它通过想象的快感,容易产生诸如"迷人的","才情焕发的","富有灵感的"等效果。苏珊·朗格指出,每当情感由一种间接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时候,就标志着艺术表现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943年,毕卡索把自行车的坐鞍竖起来,倒装上车把,俨然变成了一只《公牛头》。夏加尔的《提琴和少女》,让提琴倒置在地上,使得琴箱和少女的臀部融为一体。还有马格里特的一些作品,如《欧几里德漫步处》(1955年),描绘的是一幅透过窗户看到的城市风景,画中有一条剧烈透视的宽大马路,这大马路看上去快变成一个三角形,重复了相邻塔楼的角锥形状。

三、诗歌与机智

除了聪明睿智,别无他法。

--T·S·艾略特

诗是最需要机智也最能表现机智的艺术形式。机智在诗中最初表现为借喻,即一件事情的另一种说法,这种说法时常表现出感伤的精神或神秘的思想,但更多的是令人愉快的,如莎士比亚的诗句:

来吧,吻吻我,年轻的情人,

芳龄是不能耐久的素质。

十九世纪末,西方曾有过一场文化争论,-方是现实主义者主张艺术基本上应该是摹仿,另一方是象征主义者声称艺术的实质就是机智或神秘。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为机智引入诗歌打开了大门,如开一代诗风的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在《猎角》中写到:

记忆是一只猎角它的声响会在风中消失

下面我们扼要地谈谈机智在诗歌中的表现。

A. 机智可以是一个画面迅速转化为另一个画面。如 人群中涌现的那些脸庞:

潮湿黝黑树枝上的花辩。

--艾兹拉·庞德《地铁车站》

当天空慢慢铺展着黄昏

好似病人麻醉在手术台上

--T·S·艾略特《给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B. 机智也可以是一个画面与一件抽象事物之间的迅速转化。如

黑乌回翔在秋风里

它是哑剧的一小部分

--华莱士·斯蒂文斯《看黑乌的十三种方式》

你头脑的痴恋

被灰色的树枝交叉

--约翰·阿什伯里《雨》

C. 机智还可以是一件抽象事物与另一件抽象事物之间的迅速转化。如 我赤身裸休。一丝不挂

一丝不挂是我的盾

--西奥多·罗特克《敞开的房子》

无论我在哪里

我是那缺少的东西

--马克·斯特兰德

凡此种种,诗人们用完全超出摹仿范围的手段取得了某种情感上的意味,达到了一种抽象的效果。当然,机智更多地表现在内容上而不是在形式上,这正需要现代诗人的努力。

四、机智与超现实主义

一个诗人,如果他不是现实主义者就会毁灭。可是,

一个诗人如果仅仅是个现实主义者也会毁灭。

--巴勃罗·聂鲁达

对现代艺术家来说,最大的挑战莫过于了解艺术的抽象语言了。他们的任务是要探究自

然和人含义的根源,而不是去描摹其表面形式,因为除了了解能使我们看清隐藏于事物表面之下的各种原因以外,别天他路可走。但他们试图了解和发展这种洞察力的实验并非都是成功的,超现实主义显然例外。

超现实主义是现代欧洲艺术中最后一次著名的运动,是本世纪艺术家与诗人最后一次有效合作的表现。超现实主义坚决拒绝了日常习惯的事物关系,相信在现实世界以外,尚有一个彼岸世界,它深藏在人们的潜意识之中,而只有当浮现这个梦幻境地肘,才能最真诚地显示人的真实意念和愿望。这一点明显区别于象征主义,后者是要通过自然的变形来暗示和创造另一个世界。不过使我想起了十九世纪初数学家鲍耶在完成非欧几何学的创始工作之后说过的一句话:在虚无中,我开创了一个新世界。在这儿,科学与艺术眉目传情,妙不可言。

和弗洛伊德一样,超现实主义十分强调梦的材料的重要性, 而所谓梦的材料的选择需要"诗性的智慧", 这正是机智的最高表现,也是超现实主义的精华所在。从严格意义上讲所谓的"自动写作法"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是不切实际的,否则就会成为"无益的幻想"。超现实主义艺术代表人物萨尔瓦多·达利就采取了极理性的态度去审视幻觉中的自己,而比利时人勒内·马格里特显然是另一位具有"诗性的智慧"的天才艺术家, 他用魔术师般诡谲的手构成现实生活意外的奇遇, 通过游离、错位、对比和碰撞, 得出了惊喜交加的结论, 给我们以启示的震撼。其作品在回忆与希冀间徘徊,一种暖味不清的境界, 使"梦幻"和"现实"得到完舅的统一。

"拼贴"是二十世纪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从立体主义画家勃拉克至到美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劳森伯格都喜欢这种表现方式,和前面提到的游离和错位一样,"拼贴"也需要一种背后隐藏着的"诗性的智慧"。第一代超现主义诗人艾吕雅最早通过两个或多个画面的无意识拼贴,把偶然的成分惨杂到诗歌中去,打破了主观和客观,意愿和现实之间的界限,使语言充满活力,使读者回顾自身,体会到一种令人迷惑的快感。如他的诗《情人》:

她正站在我的眼皮上

她的头发夹在我的头发中

她的颜色和我的眼睛一样

她的身躯是我的一只手

她完全被包围在我的阴影中

好像一块石头衬着篮天

她永远也不肯闭上她的眼睛

她也不肯让我睡眠

她在大白天做的梦

使得许多阳光都化成了蒸气

我止不住哭笑之后又大笑

在我无话可说时不停地讲

在写这首诗时,艾吕雅至少无意中注意到了:每个人和他的情人相处的方式各不相同,因此模棱性受到青睐。

五、诗歌的基础:相似性原则

那些厌恶理论的经济学家,或宣称没有理论可以

过得更好的经济学家,不过是受一种较为陈旧的理论

支配罢了。

--J·M·凯恩斯

1956在,罗曼·雅各布森在研究所谓失语症这一语言错乱现象时发现,两种主要的并且对立的组合错乱("相似性错乱"和"邻近性错乱")竟然和两种基本修辞("隐喻"和"转喻")紧密相关。比如, 在隐喻"汽车甲壳虫般地行驶"中,甲壳虫的运动和汽车的运动"等值",而在转喻性的短语"白宫在考虑一项新政策"中,特定的建筑和美国总统是"等值的"。广义地说, 隐喻是以人们在实实在在的主体(汽车的运动)和它的比喻式的代用词(甲壳虫的运动)之间色的相似性为基础的。而转喻则以人们在实实在在的主体(总统)和它的"邻近"代用词(总统生活的地方)之间进行的接近的或相继的联想为基础。用索绪尔的概念来分析,隐喻从本质上讲一般是"联想式的",它探讨语言的"垂直的"关系,而转喻从本质上讲一般是"横向给合的",它探讨语言的"平面的"关系。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雅各布森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语言学概念:等值概念。在作诗时,我们既"选择"词语,同时又"组合"词语,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等值的符号",被我们联结在一起的词语是那些在语意上或节奏上或其他方式上等值的词语。雅各布森因此得出了诗歌功能的最著名的论断:诗歌功 能是把等值原则从选择轴弹向组合轴。换句话说,在诗歌中,相似性是附加在邻近性上的。这不像在日常语言中那样,词语仅仅是为了它的要传达的思想串连在一起,而且要注意它们的声音、意义和内涵造成的相邻性、对称、平行等问题。

雅各布森还对隐喻和转喻两种模式作了区别,例如在绘画中,他把立体主义归绪为转喻的模式,而把超现实主义归结为隐喻的模式。引用穆卡罗夫斯基关于"凸现" 的论述(即语言的"美学的"用法把"表达行为"本身推向最重要的地方) , 雅各布森更为精确地指出,在诗歌里,隐喻模式试图得到凸现,而在散文中,转喻模式试图得到凸现。那么在诗歌里,隐喻模式又是如何凸现呢? 苏珊·朗格对止作了阐释:隐喻并不是语言,而是通过语言达到的一种概念,这一概念本身又起到表达某种事物的符号作用。在某些时候,我们对于一种整体经验的把握就是借助这种隐喻性的符号进行的。由于这种经验是全新的,而我们平时使用的语言中的语词和句子又只能适合表现那些熟悉的观念,所以语言就会紧随着这样一些无有名称认识的出现而得到扩大。

总之,对诗歌来说,相似性是至关重要的。相似性表现在对词语的选择过程中,而所谓词语的选择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摹仿过程,现代诗歌需要机智,正是机智或诗性的智慧帮助我们从词语的贮藏室中选择出个别的词语组合成特定的话语。

六、结束语: 诗歌是启示

……任何

高贵的话不会死亡,我知道

词语是唯一的永恒:灵魂

关于艺术的诗句篇六
《抒情诗与艺术的关系》

谈谈抒情诗与社会的关系

(德)阿多诺

[阿多诺(1903--1969)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当代声名日益远播的美学家之一。下面选取他的一篇文章,供有兴趣的同学参考阅读。]

仅仅只有个人的激情和经验的流露,还不能算是诗,只有当它们赢得普遍的同情时,才能真正称得上是艺术,这正是根据其美学的特定含义来讲的。抒情诗所表达的,并不一定就是大家所经历过的,它的普遍性并不等于大家的意志,它也不是把其他人未能组合起来的东西加以单纯的组合。抒情诗深陷于个性之中,但正是由此而获得普遍性,也就是说,它揭示了虽未被扭曲但却不为一般人所理解和接受的东西,并极为精辟地预见性地指出,人类社会不是恶的,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不是极端自私、相互排斥的。抒情诗本身也热望从彻底的个性化赢得普遍性,但它特有的弱点在于,义务和真实的产物没有成为它的个性化原则。因此,它没有资格来评判,自己是否是这个赤裸裸的四分五裂的世界中的常住者。

从根本上讲,抒情诗内容的普遍性具有社会的性质。只有那种能在诗中领受到人类孤独的声音的人,才能算是懂诗的人。的确,个性化的以及最终原子化的社会导致了抒情诗语言本身的孤独。反之,语言的普遍联系则倚赖于个体的聚集。因此,艺术作品的思维就有权力和义务向社会内容提出具体的质疑,而不是满足于对普遍的事物和四周的环境的朦胧的感觉。选定这种思维方式并不是要与艺术疏远或者为了反映外界,而是每一种语言组织历要求的。语言组织的细胞一概念,不是单纯的直观所能穷究的,为了要能获得审美上的直观,概念就得经过思考,而思考的结果——思想,一旦被写进诗歌中时,就不会因诗的创作而受到阻碍。

然而,这种思想(亦即抒情诗的社会意义,以及各种艺术作品中的诸如此类的意义),不可能一下子就以作品中的所谓社会状态或社会的利益形势为主旨,更不可能以作者本人的社会状态或社会利益形势为目的。相反,它的存在是依赖于:作为一个社会的整体是怎样以一个自身充满着矛盾的统一体出现在作品中的。这种作品符合了社会的意愿,又超越了它的界限。用哲学语言来说,这一过程一定属于内在的过程。不应把社会的概念从外部硬搬入作品,而应从对这些概念本身作精细的观察来进行创作。歌德在《艺术格言与感想》中写道:你不懂得的东西,你就不具有。这句话不仅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关系来说是如此,而且对美学理论来说也是如此。凡是在作品中没有自己的形象的东西,都无法告诉人们作品(包括诗在内)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内容。要确定作品的形象反映的是什么就必不可少地要求既了解作品内在的东西又了解外部社会的东西.只有彻底忠实于事物本身的认识才能把这两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但对于那些至今已被扩大到无法容忍的地步的意识形态概念,则应予以警惕。因为意识形态不真实,是虚假的意识,是谎言。它只见于失败的艺术作品,由于自身的虚假,它不断遭到抨击。伟大的艺术作品的本质就在于它的形象,以及通过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那些包孕着调和趋势的社会冲突。要是把这样的作品也称为意识形态的话,那就不仅亵渎了伟大作品的真实含义,而且也曲解了意识形态这一概念。其实,说任何思想都不过是把某个人自己的个别利益强加给社会,这并非意识形态的概念的涵义。相反,它更愿意去戳穿某个错误的思想,并对之加以必要的解释。而艺术作品的伟大之处就正在于,它让那些被意识形态掩盖了的东西得以表露出来。这一成功使它自然地跨越了错误的意识,不管它愿意与否。 现在我来解答你们的疑惑。你们觉得抒情诗是与社会对立的,是地地道道的个人的产物。你们一再坚持认为,抒情诗为逃避这种客观的沉重压力,应该如此去用魔咒唤出这样一种生活图景:即,生活的图景应摆脱当前艺术实践的制约,摒弃功利性,不受顽固的维护自我的欲望的压抑。对抒情诗——这处女般的语言——的这个要求,本身就带有社会性。因为它默认了以下事实:被每个人都视为敌对的、陌生的、冷酷的、压抑人的社会正遭到抗议,这种社会在抒情诗中被否定了。这种社会对人压抑得越厉害,遭到抒情诗的反抗也就越强烈;抒情诗不愿意接受他律,要完全根据自己的法则来建构自身;抒情诗与现实的距离成了衡量客观实在的荒诞和恶劣的尺度。在这种对社会的抗议中,抒情诗表达了人们对于现实不同的另一个世界的幻想。抒情诗对物的超暴力的强烈憎恶和反感,是对人的世界被物化的一种反抗形式。自近代以来,商品对人的统治不断漫延,工业革命以后,这种统治已发展成为一股社

会生活里左右一切的强大的势力。甚至连里尔克1[1]的《拜物狂》也试图纯粹主观地表现和剖析这种对人来说陌生的物;把它们比喻为美好的东西。《拜物狂》在审美意义上看是贫弱的,它具有一种诡秘的味道,把宗教与艺术杂揉在一起,但同时它也显示了物化世界的真正压力。没有任何抒情诗的神力能够赞美这种物化世界,使之重新变得有意义。

当人们说,抒情诗的概念是现代的概念,一如它对我们来说是直接的第二自然一样,其实,这只不过是人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抒情诗的本质罢了。同样,风景画和它的“自然”观也是在现代才独自发展起来的。我知道,我这样说显得有些过头,你们可以给我列举出许多相反的事例来,最有说服力的可能是萨福2[2]。在这里,我不谈中国、日本和阿拉伯的抒情诗,因为我读不懂它们的原文,而且我怀疑它们的诗一经翻译后,被机械地弄得适合我们的习惯,不能准确表达。但是,古代那些我们所熟悉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抒情诗的思想,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就象古老的绘画中的潜台词暗示了风景画的思想一样。这些潜台词并不

3[3]4[4]构成形式。古代那些在文学史上属于抒情诗大师(诸如品达、阿尔考,以及瓦尔特·封·佛

5[5]格尔魏德)的绝大多数作品,都与我们对抒情诗粗浅的看法相去甚远。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找不到那种带有直接性的特征和超脱于人世的特征。可是,我们却已习惯于把这些特征视为抒情诗的标志,竟一点不想想这是否合理,我们只有受过严格的教育,才能突破这个关于特征的概念。

在我们还未对抒情诗的概念加以历史的考察并批判那种把抒情诗仅视为个人领域的观点之前,我们同样认为抒情诗要比其它艺术品“更纯粹”些,是内心灵感突来的那一瞬间的产物。抒情诗中吟哦的自我把自己当作与集体和客观外界相对立的形象加以表达和规定。这个自我与它所要表达的自然并不是毫无联系地凑在一块的。它几乎已失去了自然,但又渴望通过赋予其灵魂和沉迷于自我来重建自然。只有将自然人化以后,才有资格使自己超脱人受自然控制的状态。在我们看来,抒情诗的最高形式是那些没有留下任何过去和现在的时间痕迹并杜绝了粗俗的尘世气息的作品,而它们恰恰是靠作品能使自我远离自然同时又唤醒自然的力量来获得这一荣誉的。这种包孕着完善与和谐的纯粹的主观性恰恰是从自己的对立面——对主体异化的现实的苦恼和爱恋中产生出来的。抒情诗中的和谐不是别的,恰是这种苦恼

6[6]与爱恋的渗合。“等待吧,安宁就要来临。”在这样的诗句中不就充溢着慰藉之情吗?它那

难以言传的美与它历隐含着的一个拒绝和平的世界的意象是分不开的。慰藉之情不过通过这首诗的哀婉音调表达了和平的愿欲。这首诗的后面一首写道:“啊,我因欲求而精疲力尽”,人们简直可以把它看作是《流浪人的夜歌》的诠释。不言而喻,它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只字不提被异化了的事物,不提毁坏世界宁静的因素,它表达的不是客体与主体对立的不安,而更多的是因自身不安而颤抖。我们直接感受到的第二点是它的人性。当所有外在的东西在心灵的回音中逐渐消逝时,语言似乎又奉献出了一个宇宙。其实,这不过是表面现象,整个真相是:由于语言对这种精疲力尽作了感人的描写,使我们在冲突的缓解中依然感到欲望和死亡的阴影。在“等待吧”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整个生命由于充满悲戚的神秘微笑,都浓缩在入睡前短暂的时间里。平和的音调道出了和平的黯淡,但这并没有损害其中的梦想。冥界对于一幅已回归自我的生活图景已是无能为力。但它作为对这个被扭曲了的生命的最后的回忆,在轻松的吟唱后面,涂上了一层梦想的沉重底色。在这欲绝灭人的足迹的平静自然中,主体内在地感受到自己的消亡。诗的慰藉遭到了轻微的、不显眼的讽刺,即把愉快地入睡前的几秒钟与短暂的生命逃离死亡的几秒钟分离开来。这种庄严的讽刺到了歌德以后竟锐变为幸灾乐祸。只不过它的市民气一直得以保持。主体象阴影被贬黜到交换的地位,主体解放的升华因此而被取代了,也就是它仅仅为了其它生命而存在,成了“你是什么人”这样的人格。当然,从其真实性来看,它仍不失抒情的调子。在诗中,虽然看不到导致毁灭的戏剧性冲突,但仍然可以感受到,毁灭并不能使诗的慰藉失去力量。人们习惯说,一首完美的抒情诗必须包罗万象或占有一切,必须在有限中包含无限,在它有限的时间里孕含无限。有一种美学把1[1]

2[2]里尔克(1875—1926);德国著名抒情诗人。 萨福(公元前七世纪一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女抒情诗人。——译注

3[3] 品达(公元前518—438):古希腊抒情诗人。——译注

4[4] 阿尔考:古代诗人,生平不详。

5[5] 瓦尔特(公元1170-1230):中世纪德国抒情诗人。,一译注

6[6] 歌德著名的抒情诗意《浪漫人的夜歌》中的最后一句。——译注

象征的概念当作万应灵丹。如果上述说法比这种老生常谈含义更广的话,那么就可以见出,在每一首抒情诗里,主体与客体、个人与社会的历史关系通过主体的、回复到自我的精神的中介而必然留下自己的痕印。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诗的主题思想中出现得越少,作品依据自身形象展开得越自然,那么这种关系所留下的痕印也就越深。

你们可以指责我说,由于我害怕粗俗的社会学至上而把抒情诗与社会的关系加以理想化,使得抒情诗本来并不属于社会性质的部分也变成了具有社会属性的了。你们会提醒我记

7[7]起古斯塔夫。杜勒所画的那幅极端反动的议员的漫画。他极力吹捧法国一七八九年革命

以前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甚至喊道:“先生们,除了路德维希十四之外,一七八九年的革命又功归谁手!”你们可以拿这一点在我对抒情诗和社会的看法上加以比附,把社会变成那个被绞死的国王,把抒情诗变成那些与他作斗争的人。人们总不能再从社会角度去解释抒情诗,正如不能说那位被推翻的国王对大革命做出了贡献,虽然当时的革命的确因为他的愚蠢才得以爆发。但是,这里本身就有一个问题,杜勒所画的议员是否真象漫画里被嘲笑的那个样子,是一个愚蠢的玩世不恭的传声筒?况且,在他没有认识到的笑话里,是否还有其它为健康的人的智力所没有把握到的真理呢?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或许能为这位议员辩护一下。这一比较当然不一定确切。不能用演绎法从社会中将抒情诗推导出来,它的社会含蕴是自发产生的,而不是出自那些现成的种种关系。这种哲学——又是黑格尔的——就懂得这个抽象的原理,个别存在于普遍之中,反之亦然。这就是说,对社会压抑的反抗并不一定是绝对属于个人的,而是通过个体的个性化和自发性,在个体身上产生一股艺术的客观力量。这股力量要把一个受压抑和压抑人的社会改变成为一个合乎人的尊严的社会。因此,这是一股总体精神的力量,而不是那种与社会盲目对抗的顽强的个体力量。如果抒情诗确实以其自身的主观性变得更加客观的话,——否则连抒情诗是由独白诗人创造的一个文学体裁这一最基本的常识也无法得到解释——那么,只有这样才能成立,即,抒情诗之退回自我、发掘自我,远离社会的表层,然后通过诗人之脑,社会的东西变成了创作冲动。语言是这一过程的媒介。抒情诗从主观性转化为客观性,是一种特殊的悖论,这与人们在诗中首先看到的是语言形象有关。在诗中语言的这种领先地位使它自己变得象散文的形式,因此而失却了诗意。因为语言本身就含有双重性,一方面,它通过形象塑造来构拟主体的情感冲动,几致于一点不差,于是人们会认为,情感冲动是来自于语言;另一方面,语言又是概念的媒介,因而不可避免地要同普遍性和社会发生关系。在一首高明的抒情诗中,主体不带有任何材料的遗迹,发出心的呼喊,直到让语言自己跑来应和。这就是主体把自己当作客体献给语言时的自我忘却,就是主体流露时的直接性和无意性。这样,语言就在最深处将抒情诗与社会联系在一起了。从而,抒情诗不流于口头谈论和报导社会而富有社会性,它以愉快的表白与语言自愿的结合而富有社会性。

蒋芒 译 刘小枫 伯杰 校

选自《文学笔记》第一卷,根据U.Heise编《文艺理论读本》1977年德文版译出。 7[7]古斯塔夫·杜勒(1832—1883)。法国艺术家。

关于艺术的诗句篇七
《诗是抒写心灵的艺术》

诗是抒写心灵的艺术,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它最富于灵气。在校园文学方兴未艾的今天,关于诗歌的话题也就多了起来,下面就同学们如何去读现代诗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诗和心灵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诗歌能够直接地、聚焦地体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深刻的启示性;诗歌又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能够巧妙地宣泄感情发生、延续、收结的流程,对同学们有天然的感召力,因此诗歌容易被大家接受。引导学生欣赏诗,创造诗意的生活,是语文教师的职责,也是提高同学们文学素养和欣赏品位的有效途径。 那么如何去读现代诗呢?

一、读熟:感知诗歌的节奏

优秀诗歌十分讲究节奏感,旧体诗有格律,讲究押韵和对仗,同学们很容易感受到诗歌的音乐性。现当代诗歌同样是有这方面要求的,同学们应了解节奏和分行的常识,以帮助朗读和理解诗歌。要朗读好诗歌,除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外,还要处理好诗句内部的停顿,把握好诗句的感情节奏。如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想起雕竹做笼/想起呼灯篱落/想起月饼/„„/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通过回忆天真烂漫的美好童年,以“蟋蟀”作引,运用一系列充满童趣的形象,表现共同的母爱,揭示海峡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文化情结;句式整齐匀称,节奏鲜明,读时会感受到适应思想内容的需要而产生的优美韵律。这是因为作者以语义为单元作有节奏的停顿来组织诗句。

关于押韵,现代诗不同于古诗词,没有那么多格律的限制。但有许多好诗还是要感受它的韵脚的。如《致橡树》中押己、藉、仪、起、意、霓、里、地等字的“\i\”韵,显得绵长、细腻、清脆,有力地表达出爱情中的女性的感情。有的同学认为诗歌一句一行,对如何处理分行没有什么要求。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一句为例:“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这里分行一是合乎每行内部的停顿(每行顿三次),二是合乎感情节奏。这样,大家在强化诗歌朗读的同时,也体会了诗歌的感情节奏,很好地为分析内容和领悟技巧作准备。

二、读懂:分析诗歌的情感突破口

演绎成章。这就是“灵感”。情感突破口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种事物,可以是一次经历,可以是一个念头,可以是一句忽然得来的诗句,可以是一个奇妙的意象„„

从诗歌创作规律来说,突破口跟作者的写作情感状态密切相关。郭沫若写《女神》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郭沫若“长期郁结的民族感情、个人激愤,便在惠特曼粗犷的民主主义诗歌的启示下,找到了喷火口”。强烈的感情喷涌而出,才写成诗歌。突破口不仅成为倾泻感情的源头,还有深化思维延伸情感的作用。因为诗人最初的思考毕竟还较粗糙表浅,不够成熟,随着突破口的发现,情感在不停地流泻中会不断地自我调整,不断地开拓出新的领域,进一步深化已有的体验和感受。一个理想的突破口往往是“诗歌的核心和灵魂”。如果阅读时找到它,意味着阅读思路从混沌到有序,为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理顺突破口与诗歌情感的关系,可以使同学们对诗歌创作的规律有一个粗浅的认识,有助于对诗歌文本的读解。艾青正是因为雪,想到了大堰河的凄凉身世,从而引起对她的怀念、追忆乃至歌颂。

三、读透:领悟诗歌的艺术表现技巧

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有才华的诗人都在不断创新,于是出现了内容和技法上新颖别致的文本。可以说,诗歌是最具有创新意识、最需要创新意识的文体。当然,内容上的创新比较容易接受,但技法上的创新则不好把握。不少同学接触过诗歌,常常有这种困惑:读了诗歌,也有点感动,可就是不知道这份感动是怎么来的。其实,技巧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只是为技巧而技巧,为艺术而艺术,是不适当的。诗歌技巧归根到底是为更好地表情达意。我们现行教材说到抒情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抒胸臆,一是借景(物、境)抒情。这给我们以启发:从诗歌表情达意的角度,我们粗浅地把上两种方法归纳为一重语言形式,一重语言效果,并且和中学有关的修辞方法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如下:直抒胸臆:呼告、排比、反复、对

偶(重语言形式);借景(物、境)抒情:比喻、拟人、暗示、象征、对比、省略、变形、反讽(重语言效果)。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排比、反复的运用,不仅使语言形式整齐有致,朗朗上口,也强化了诗歌的整体内容,有利于联想的顺利开展;《致橡树》比喻、象征、对比、排比的运用,使语言整齐的同时也突出了借物抒情的效果。对现代派诗歌中暗示、变形、反讽等难度较大的技巧,同学们一旦掌握,就会找到了进入诗歌的钥匙。

以上针对我们初中学生,从诗歌的最基本知识浅谈了一点读诗的方法,但诗人创作一首诗是很复杂的,阅读一首诗也不是简单的事情,“诗无达诂”嘛。而关于当代诗歌的创作又出现了许多新的表达手法,特别是语言上,闪现出了一些新的思维表达方式,营造出了许多复杂的意象。而如何感悟诗中的意象,又是读诗的关键。关于这些知识,我想等同学们读诗入了门,就会渐渐进入诗歌广阔的原野。

关于艺术的诗句篇八
《诗歌的艺术技巧》

诗歌的艺术手法

1、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想象、通感、用典、叠词

2、描写景物:动静相衬、虚实结合、视觉和听觉、声音和色彩、粗笔勾勒、工笔细描、远近结合、俯

仰结合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乐景衬哀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古

伤今、借古抒怀、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一、问题型式和答题步骤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试找出诗中运用…手法的诗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题步骤】

点明手法 + 结合诗句阐释 + 指出表达效果 + 表现内容情感

二、常见手法例举

1、比喻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鉴赏提示】运用比喻....手法..,把.词人满腔的愁思比作..滔滔的江水,化抽象的....情思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既............贴切又形象,......生动真切....地表达出....作者无尽的亡国之恨。 2、拟人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鉴赏提示】运用拟人....手法..,将河流与山拟人化........,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就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门前的青山也争相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门奉献上一片青翠,赋予了水和山以人情味,...........写得鲜明生动......。 3、对比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鉴赏提示】运用对比....手法..,将.被锁笼里画眉的啼叫声与.山林里画眉的啼叫声作.对比..,突出..山林画眉因自由自在而声音更好听,抒发..了本性被拘羁、束缚的苦闷,表达了对自由自适生活的向往。 4、动静相衬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鉴赏提示】运用动静相衬手法........,雨后的秋山,明月照在松林上,一切显得多么幽静......,而浣女的喧闹和渔舟下莲叶抖动是动景...,动静相衬....,一幅清幽而又充满灵动........的秋山晚景图呈现在我们面前。 5、虚实结合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鉴赏提示】运用虚实结合手法........,虚写..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的景象,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6、借景抒情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鉴赏提示】运用了借景抒情手法.........,借.诗人登高所见所闻清猿哀鸣,飞鸟不定,落木萧萧,长江滚滚的雄浑凄怆的秋江景象..,抒发..诗人的老病孤愁之感。 7、寓情于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鉴赏提示】运用了...寓情..于景..手法..,三四句表面上...只有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实际上....蕴含着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惜别情态,将情..寄寓到景中.....,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8、以景结情

《从军行 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鉴赏提示】运用了以景结情手法.........,前三句描写.....军中置酒饮乐却还愁的场面,最后一句却以......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壮阔悲凉景象作结....,虽然没有直接......表达..边地将士的乡愁忧怨,但无尽的愁思蕴含..在.这悲怆的景象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9、乐景衬哀情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鉴赏提示】运用乐景衬哀景手法.........,用.两岸青山,霜林尽染的秀丽..景色..来衬托...诗人离别的忧愁,景色越......美.越美,别离.....越.伤悲..。 10、托物言志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鉴赏提示】运用了托物言志手法,通过对石灰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的特点描写,表达作者希望自己可以像石灰一样,不怕磨练,坚守清白,为国尽忠和.........诗歌的炼字题

《天仙子》 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 坚守高洁的志向..追求..。 11、借古抒怀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鉴赏提示】运用借古抒怀的手法.........,借.对诸葛亮兴复汉室而壮志未酬身先亡的感叹,抒发..诗人..饱经丧乱而屡失意,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的失意和叹惋之情。 12、欲抑先扬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鉴赏提示】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先描写闺中的少妇春日里浓妆艳抹登楼观景的美妙..画面..,接下来...笔锋一转....,描写..她后悔让丈夫从军,只剩一人孤孤单单,辜负了大好春光的感伤画面....,表达出...女主人公孤独寂寞无奈的思念丈夫的情感。全诗...欲抑先扬,耐人寻味.....。

诗歌的思想感情

1、 送别诗:通过离别画面,或是想象别后情景的描写,抒发诗人的依依不舍、眷恋牵挂、感伤惆怅、...............离愁别绪

....

。 2、 羁旅诗:通过诗人登高望远、望月怀人、佳节思亲、伤春感秋、夜宿旅馆等景象描写,抒发诗人客.....居他乡的艰辛、思乡怀人的忧愁、怀才不遇的幽愤

......................

。 3、 闺怨诗:通过对女主人心理动作生活的描写,抒发其孤独寂寞、久盼不归的无奈和愁怨。

..................4、 山水田园诗:通过对山水美景和田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闲生活得描写,抒发诗人对美丽自然.........山水的喜爱和欣赏的喜悦、渴望过上恬淡无争生活得心情,甚至是对官场黑暗的批判厌恶

.......................................之情..

。 5、 边塞诗:通过对边地的奇异、恶劣环境,或是战争酷烈、战士戍边的景象的描写,抒发边地将士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思乡怀人厌战盼归的愁思,甚至批判君王将帅贪功好战

.................................

。 6、 咏物诗:通过对物的特点或经历描写,抒发诗人对高洁、坚强、淡泊品质的追求

..................。 7、 咏史诗:通过对古代人事的描写,或怀古伤今、借古抒怀,...........................抒发诗人对历史变迁、人世变幻的感慨,.

或是怀才不遇之情........

。 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问题】“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历来被人称道,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弄”字有“舞动”“玩耍”之意,运用拟人的手法,既写出花在风中摇动,花影也随之而动的美景,又写出了月下花枝的调皮、可爱之态,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由愁转喜的心绪变化。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题】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案】“空”在文中是“形单影只、白白地”的意思,写出了诗中之人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问题】前人评论这首诗时认为“凉”字用得最生动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同意。“凉”在这里有“清新、宁静”之意,一个“凉”字既写出了月色的秀丽明朗,又点出了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更与后面的“镜”字相照应,表达出了月光明洁,水色清澈的优美意蕴,更好地增强了作者的感情表达。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问题】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注〕①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问题】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杷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于艺术的诗句篇九
《关于唐诗语言艺术的若干思考》

关于唐诗语言艺术的

若干思考

白长鸿

振兴中华民族伟业的时代,呼唤着诗歌的繁荣。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是现代诗歌繁荣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这里。不揣浅陋,就唐诗的语言艺术作一些探究和思考,以飨同好。

中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陈子昂倡导汉魏古风,语言古朴苍劲,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宋代刘克庄《后村诗话》称其“一扫六代之纤弱”。

李白、杜甫是唐代诗人的杰出代表,一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一个属现实主义创作,他们的语言风格都是有质有文,文质相兼。李白的《将进酒》语言直白精当,诗意自然流畅;《蜀道难》多有渲染夸张,笔法变化莫测;《梦游天姥吟留别》既有平直的描述,也有藻丽的修饰,营造出缥缈瑰丽的艺术效果;《静夜思》《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短诗,语言朴实凝练,直到今天仍妇孺皆晓。杜甫的“三吏”“三别”,写的是民间疾苦,无论叙事、写景、抒情,都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是一种感人至深的倾吐。而他居蜀后的诗作极讲格律,语言也多雕琢。

盛唐诗人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诗作大多文质并茂。中唐诗人韦应物、卢纶、刘禹锡、孟郊、贾岛、李贺、张祜等.以元和体著称的元稹、白居易,诗歌语言大都有质有文,呈现百花齐放的气象。晚唐诗作又多有造语婉媚,以李商隐、温庭筠为最,但也不乏平白易懂的佳构。

——唐代诗歌既注重对语言提炼。又注重对诗句修饰,常采用多种修饰手法增强语言效果。

唐诗传诵至今并为大众耳熟能详,其艺术魅力何在?原因固然很多,诸如有优美明快的语言、琅琅上口的韵律、回味深长的意蕴以及贴近生活的内涵等。其中,语言是具有承载作用的。这里,就唐诗的语言风格和语言运用技巧作以简

要分析。

——唐代诗歌既有质朴的语言,也有华美的语言,是以文质相兼的语言为主要特征。初唐诗作大多辞藻华丽,是为六朝典雅绮靡之余绪。自初唐四杰王、杨、卢、骆起,注意关注社会生活。诗歌语言也开始平易明快,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杨炯《从军行》中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对四杰评价“词旨华丽,沿陈隋之遗,气骨翩翩,意象老境”。宋之问、沈俭期的同题之作《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是唐人笔记和后之诗话常提话头,其实这种宫廷体虽然用辞藻丽,一派富贵气象。但艺术性并不高。他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些诗反倒语言清新,如宋之间《渡汉江:》

杜甫是锤字炼句的大师,“语不惊人死不休”,《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前一句的“潜”字是神来之笔,形象传神;后一句体贴物情,细致入微。这样的例子在杜诗中俯拾皆是。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都是唐代诗人提炼、推敲字句的例证。

在对诗句的修饰方面,唐代诗人借鉴前代,采用渲染、铺陈、剪裁、描摹、模想、象征等多种形式,使诗歌语言富有感染力。这里分析一些主要修饰手法:一是渲染手法,李白的《蜀道难》

是用赋体写作,诗中多有渲染,如“飞湍瀑流争

喧眍,徘崖转石万壑雷”等;二是铺陈手法,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长篇叙事诗,在叙事、抒情中多有铺陈,如“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纤登剑阁”等;三是夸张手法,李白《北风行》中的“燕山雪花大如席”、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等,都极有夸张力。四是模想手法,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疑是银河落九天”,《月下独酌》中的“举杯邀明月”,自居易《长恨歌》中的“忽闻海外有仙山”,都富于想象。五是象征手法,李商隐的《锦瑟》名为咏物,实则以物抒怀,他的许多爱情诗都有象征色彩,《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蚕和蜡炬的意象隐喻相思痴情。

——唐代诗歌既有以物比兴,也有以事比兴,用典现象较为普遍。自《诗经》后诗作多以物作比兴,晋代有些诗人采取以事比兴,至唐而盛。以事比兴即用典,刘勰《文心雕龙》解释:

“据事

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初唐诗作用典偶一为之,中唐后用典较为普遍。至李商隐、温庭筠几乎每中说:

“唐宋以后的诗人,以用物作比为肤浅,

用事为高深渊博,于是用事的手法愈来愈复杂,……诗本来是抒情言志的文学作品,用了典故,

就等于给读者设置了语文障碍,不能一读即懂。亏

今天我们读汉魏诗,反而比读某些唐宋诗容易了解,大多是由于汉魏诗不用典故,而唐宋人爱用典故。”这个分析较为中肯。

——唐代诗歌既注重字句的对偶、又注重语言的和声、叶韵,讲究语言的音韵美。对偶工稳是唐代格律诗的基本要求,一些古体诗也有对偶。王维《终南别业》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

时”,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滚滚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温庭筠《商

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对。

《文心雕龙》说:“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

应谓之韵”,即平仄相从是为和声,同声相应是

为叶韵。对偶、和声、叶韵,构成了律诗的基本要素。南北朝时周颞的《四声切韵》、沈约的《四声

谱》,是平仄和声的理论基础。谢肫、王融等人

的永明体,是格律诗的雏形。至唐代宋之问、沈俭期等人,五言律诗基本成型。唐代律诗由于对

偶工整、和声相从、叶韵有律,形成一种内在韵

律,读起来琅琅上口。由于对语句、平仄、韵脚有严格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诗歌创作,一些诗人力图突破字句、音韵限制,作出许多探索。李白《远别离》起始几句是:“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突破了每旬固定字数的约束。《蜀道难》的基本句式是七字句,但开头为“三、四、四、五。五、五”句式,中间还有九字句、八字句、五字句、三字句、四字句、十一字句,几乎是一种自由体诗。阎朝隐的《采莲女》,旬式是“三、三、七。五、五。七、七。”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基本句型是三句一韵。杜甫以吴音为基础,创造了吴体诗。沈俭期、王维、刘长卿等人都作过六言诗。此外,张志和的《渔歌子》、白居易的《忆江南》、刘禹锡的《竹枝词》、温庭筠的《菩萨蛮》等新

诗必用典故。用典过多,会让不熟悉典故的后之读者有生僻晦涩之感。施蜇存先生在《唐诗百话》

誉I|J

昌舸ll到

.....——.——..…….…、——

——唐代诗歌常通过语言塑造形象、意象,传递特定的情感和意蕴。杜甫《舂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花、鸟反衬作者“国破山河在”的悲痛心情,感人至深。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后二句是一种假设。假如赤壁之战时没有东南风,杜牧不去说东吴可能同破家亡的厄运,却说“铜雀春深锁二乔”,用一幅很美的画图,把曹操修的铜雀台与东吴的两个美女联在一起,形象性强,又有浪漫色彩,这种艺术手法是高超的。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没有细述当时金陵的颓废,而是通过穿梭厅堂间的燕子引发感慨。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评价:“如此则感慨

无穷”。

此外,唐代诗歌还有一些语言现象,如化用前人诗句、俚语入诗、以文入诗、打油诗等,由于不是唐诗语言艺术的主流,这里不予细说。

诗歌的语言现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本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也受前代诗歌语言现象的影

响。

古人作文,无论韵文还是散文,大抵文质二端。文,指修饰的语言;质,即质朴平白的语言。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

彬彬,然后君子。”在孔子看来,过于质和过于

文都不可取,“文质彬彬”才是君子之道。孔夫子讲的是礼义之道,后代文人大都也把“文质彬彬”视作为文之道。唐代殷瑶《河岳英灵集》选录了开元、天宝间的二百多首诗,多为盛唐精粹,其“集论”说:“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所谓“文质半取”,反映了盛唐诗歌的语言特色。其实,有质有文、文质并茂,

…~.….…、、。

歌语言运用的基本特

色。唐诗语言实际上是以质朴语言为底色,经过提炼、修饰形成特定的诗歌语言,它比同时代散文的语言相对易懂,更贴近百姓。诗歌语言的质朴平实,使唐诗具备了大众性特点;对语言进行提炼以增强感染力,又使唐诗具有艺术性特点。大众性、艺术性,是唐诗历经千载仍具魅力的根本原因。

上古民谣留传不多,从《弹歌》《蜡辞》《孺子歌》等少数遗存看,最早的诗歌语言是朴实的,如《击壤歌》中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诗》约成书于公元前六世纪,被后世尊为“经”。其中《国风》是从不同地区采集来的民谣,语言质朴。《围风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国风硕鼠》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围风兼葭》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等,都是用语通俗的佳句。《小雅》《大雅》也有一些句子较为通俗,如《小雅

鹿鸣》中的“呦呦鹿

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楚辞”源自楚地民谣,语言质朴又追求华美,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离骚》中的一些诗句,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等,句末都使用“兮”,强调诗歌的口语化和咏叹性;并采用铺陈、渲染、描摹、象征等手法,追求诗歌语言的华美。

古人多把《诗经》、楚辞视为诗之源,把“风骚”(即《国风》和《离骚》)视为诗歌的最高境地。《诗经》的赋、比、兴手法,为唐诗所继承。楚辞中的修饰手法在唐代有了极大发展。唐诗中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风格。无疑是源自“风骚”的。

汉代古诗、乐府,

“建安七子”风骨道劲的

诗作,两晋的游仙诗、田园诗,南北朝民歌和山水诗、边塞诗,无论是创作手法还是语言风格,对唐代诗人多有影响。由于相距年代较近,齐梁以来诗歌对唐代的影响更为直接,

“四声八病”

理论、永明新体、梁陈宫体诗,成为初唐诗歌的

一——一…一一———至交

直接源头。

唐代诗歌继承的,就是这样一种前代诗歌传统。唐诗的语言风格,不可避免地带着前代诗歌的痕记。可以说,唐诗的语言运用,上承《诗经》、楚辞,下接两汉、魏晋、南北朝各代诗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和完善。

语言是内容的载体,唐诗的语言运用是本时代社会生活的折射。宋代阮阅《诗话总龟》记载:“尝有人间:“相国(指唐代相国郑綮)近有新诗否?”日:

“诗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中安

可得之?”诗意和灵感是来自生活的,又需要提炼升华,使之高于生活。我们看李绅的《悯农》之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是对生活

的观照;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对生活的感悟。从留传下来的唐诗看,大多数诗作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边塞将士、闺中怨妇、鸡黍农家、风中茅屋、夜泊客船、松下童子、秦淮歌女等,都是唐代诗人笔下的题材。由于大多数唐诗取材于社会生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因此其诗歌语言是生动的,是充满生活气息的。

唐代诗歌的语言艺术,对宋以后诗歌创作有广泛影响。宋初一些诗人学习晚唐,被称为西昆体。苏东坡等人倡导学习杜甫、韩愈,黄庭坚创立了江西诗派。其后的永嘉诗派、江湖诗人都以唐为师。金、元、明、清各代也都注意学习唐代诗歌。可以说,唐诗语言艺术上有源,下有流。

五四新诗运动开启了由古典诗歌向现代诗歌转变的新时代,经过几十年实践,新诗创作在借鉴外来诗歌创作思想、反映时代精神、挖掘主体意识、张扬现代人文精神、强调诗歌本体意义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着眼于现代诗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许多理性思考和反思。

中国现代诗歌是现代社会条件下的新的诗歌

艺术,无疑要以现代语言为基础,从现实生活中获取语言营养;要学习国外有益的诗歌语言艺

术,增大与囝际诗坛的交流;同时,也需要学习以唐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优秀的传统诗歌语言艺术。唐诗语言运用的一些做法,例如采用平白易懂的诗歌语言、对诗歌语言进行提炼、采取多种修辞手段、塑造意象和形象来蕴意传情、讲究语言音韵感等。对于现代诗歌创作仍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新诗运动早期的一些诗作,是以白话语言为基础,并适当吸取古代诗歌语言的营养,使作品增添了形象性、生动性。胡适是新诗运动的倡导者,他的《鸽子》有这样的诗句: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其中的“夷犹”出自屈原《九歌湘君》的“君不行兮夷犹”,“忽地里”也是古代常用语汇。再如,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中的“西天还有些残霞”,汪静之《时间是一把剪刀》中的“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闻一多《荒村》中的“四合的峦嶂龙蛇虎豹一般”,饶孟侃《山河》中的“原野,望烟瘴外的津关”,于庚虞《长流》中的“今夜荒漠冷明的古寺前只有我在听长流禅语”,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中的“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卞之琳《尺八》中的“独访取一枝凄凉的竹管”,臧克家《难民》中的“满染征尘的古怪的服装”等,都是在白话诗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入了传统诗歌语言要素,平添了诗歌的语言魅力。今天再读这些诗句,丝毫没有晦涩之感,反倒觉得亲

近贴切。

中国现代诗歌是在全球文化不断加大交流的大背景下走向世界的中华民族的诗歌艺术,需要我们立足于中华文化之根基,汲取中围几千年诗歌艺术之精华,宏扬本民族优秀的诗歌传统,并且学习借鉴国外诗歌有益的创作经验,才能以其独特的民族性和日益增大的国际性特点屹立于世界诗歌之林。

星I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108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