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6.1位置和范围教学分析目标分析和下位技能分析

| 一对一辅导 |

【www.guakaob.com--一对一辅导】

七年级地理6.1位置和范围教学分析目标分析和下位技能分析篇一: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1第一节_位置和范围

七年级地理6.1位置和范围教学分析目标分析和下位技能分析篇二:教学任务分析

第三章 教学任务分析

第一节 什么是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学任务分析的含义

在教学活动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需要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分析,包括将目标技能分解成一系列子技能,确定子技能的性质及其层次关系等过程,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这里的任务分析主要是为教师选择教学策略服务

“任务分析”既可被视为一种教学理论。也可被视为一种教学设计技术。作为一种技术,它旨在揭示教学目标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倾向习得有效教学条件。准确到位的任务分析使得教师不至于照搬别人的参考教案,而能创造性地依据学习规律进行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任务分析内容与步骤

1.对教学目标中所蕴含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确定学习类型。

按照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分析已经陈述的教学目标,可以按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分类系统,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含反省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将教学目标分类;也可以按可以按布卢姆的三个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心因动作领域将教学目标分类;载认知领域内容可以依据安德森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划分标准将广义的知识分类;也可以按狭义的知识和广义的技能(包括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和动作技能)将认知教学目标分类。此外,也可以用布卢姆修订的知识与认知过程两维目标分类框架将教学目标分类。

2.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确定教学起点

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的学习状态,即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水平,称为学习者的起点能力。起点能力是学习者在教学开始前已经具备的水平,一般是指那些与学习新课程内容有关的,必不可少的知识技能基础以及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情感态度。没有这个起点,新的学习就难于开展。例如,学生没有对“因为”、“所以”这样因果关系连词的理解,就难于完成“因为„„所以„„”这一句式的造句;学生若没有“划火柴"的技能,就难于完成某些化学实验和生物实验。当通过一个时期的学习活动,学习者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改变了态度。这种通过学习形成的某一阶段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所预期的行为水平,称之为终点能力。

起点能力与终点能力是相对应的概念,只有明确了这两者,才能在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的起

点,做出达到预期结果的教学策略。结合学习任务分析,明确学生在学习新课程前是否已经具有了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称为起点能力分析。

如果学习的结果是言语信息,那么教师可以按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论,分析知识点的上下位关系和横向并列关系;或者按照图式理论分析教学内容的结构图式和组织原理。

从知识分类学习论的观点看,由于智慧技能从“辨别”到“高级规则”之间有着严格的先后层次关系,所以作为高一级智慧技能先行条件的较低级智慧技能必须全部掌握。而且由于技能的形成比知识习得所需要的时间长,所以在教授新技能以前必须及时进行补救性教学。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运用安排小测试、课堂提问、问卷调查等方法来了解学生原有的基础。

3.分析学习层次,确定先要掌握的使能目标

从起点能力到终点能力之间,学生还有许多知识技能尚未掌握,而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又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从起点能力到终点能力之间的这些知识技能称为子技能,以它们的掌握为目标的教学目标称为使能目标。分析使能目标就是确定从学生的起点能力到终点能力之间哪些子技能应该先学习才最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知识体系规律,这就是学习层次分析,也叫使能目标分析。使能目标分析以加涅的智慧技能学习条件为依据,即五类学习结果中,高级规则学习以简单规则掌握为前提条件,简单规则学习以概念掌握为前提条件,教师在进行任务分析时必须先辨别出简单规则以及构成该规则的有关概念。如果学生未掌构成规则的有关概念,则应先教有关概念,即先完成使能目标的教学,然后才完成终点目标的教学。

如:学习长方体体积时,学生先必须学习体积概念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这就是这个教学目标的使能目标。

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需学习的知识技能越多,则使能目标越多。一般中、小学先后两次教学知识、技能距离较小,因此其中的使能目标也不多。

一旦分析清楚了起点能力、使能目标和终点能力的先后顺序,教学步骤的确定就有了科学的

依据。另外,学生的起点能力、使能目标和终点能力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也直接影响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的选择。4.分析学习支持性条件 学习条件包括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必要条件是学习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不满足这些条件学习就不可能发生,比如学习的先决技能,学生的起点能力都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而为了能让学习更顺利、更高效地进行,还需要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尽管不满足这些支持性条件,学习照样可以发生,但对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肯定会有影响。支持性条件是指那些有助于学习的条件,如认知策略、情感态度、学生的体能状况等。它虽然不是构成高一级能力的组成成分,但它就如催化剂一样有助于加快或者减缓新能力的出现。

任何学习都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会发生,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学习条件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不同的学习类型需要以不同的学习条件为基础,分析学习支持性条件,就是根据对不同类型的学习的条件分析,揭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先行条件,即使能目标及其顺序关系以及其他支持性条件。

三、教学任务分析的意义任务分析的意义下面四个问题是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

1、“教什么”(教学的具体内容) 2、“以什么顺序来教”(教学顺序与思路)

3、“怎样教”(教学方法与策略)4、“教学结果”(教学评估)

1)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2)有助于教师将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

3)有助于诊断学生的学习困难

第二节 教学任务的分析方法

一、归类分析法1、什么是归类分析法

教师把与教学目标有关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分类,用直观的形式揭示学习内容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任务分析方法,目的是确定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需要学习的知识项目。归类分析方法实际上是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教参要求),把需要学习的知识归纳成若干方

面,从而明确教学目标规定的知识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在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应该学习的所有事实、概念、原理分别列出,然后从任一层次开始,把内容要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内容和逻辑上高度概括学习内容的一套图表或者符号。在比较直观图上,可以进行推敲和修正。归类分析法主要应用于陈述性知识(言语信息)目标的的学习任务分析,如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这种分析法有助于考虑现有的组织安排是否符合逻辑,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意义的知识结构。

3、归类分析法的步骤

①从教材知识体系中确定哪些内容是需要学生掌握的,明确每个知识目标(或知识点),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学习内容。

②对每一个知识目标要明确进一步学习的先决性知识,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③确定各先决性知识的最佳排列顺序(为各知识点编码)。有些知识之间并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相对恰当的排列顺序。

④对要达成的各知识目标,将确定的排列顺序用图表的方式连接起来,形成直观的知识结构图(表)。知识结构的建立可以用表解,也可以用图解。

4、归类分析法的实例

例1:数学 直角三角形知识

学习“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的先决性知识是“三角形的定义”和“直角的定义”;而学习“三角形定义”的先决性知识是“边”的定义;学习“直角的定义”的先决性知识是“角”的定义。将这些知识的逻辑关系理清楚,知识结构图就不难制定了。

二、学习层级分析法

1、学习层级分析法的含义

学习层级分析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其它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从教学目标开始,采用逆推法逐步分析学生要掌握这一水平的技能,必须具备哪些更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先从终点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达到这一目标,他预先必须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点状态,即起点能力为止;这样一步一步地揭示出达成终点教学目标所要掌握的使能目标。然后将从起点能力到终点目标之间需预先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使能目标或子成分)逐级排列出来。在层级分析中,各层次的知识点具有不同的难度等级——愈是在底层的知识点,难度等级愈低,愈是在上层的难度愈大

层级分析法用于揭示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需要掌握的不同层次的使能目标的序列,适用于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的学习任务分析。

经过这样对一组目标层次关系的分析和排列后,教师就可以明确全部所要教学的内容,使每层技能都建立在前序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在教学时,从起点能力开始,首先实现最低层次的使能目标,然后实现第二层次的使能目标,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逐个实现目标,最后达到终点目标。

2、学习层级分析法的理论:

认知心理学家加涅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类型。其中智慧技能是有一定层级次序的,智慧技能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是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四个层次。高一级的技能学习要以低一级技能的获得为基础,低一级技能的学习是高一级学习的先决条件。3、学习层级分析的步骤:

① 将学习结果归类,确定学生必须获得的终点目标,一般为获得规则或高级规则。

② 确定该目标的使能目标,即若获得某一规则或高级规则,必须掌握的基本规则或某些概念。 ③ 确定再次一级的使能目标,即基本概念或具体概念。

按逆向逐级分析,直至学生的起点能力。对于不同的终点目标,学生的起点能力并不一定都是最低水平的智慧技能(如辨别)。当学生掌握了某些概念或法则,需要继续学习新的概念或规则时,已掌握的则是是学习新概念和规则的起点能力。

层级分析的示意图表示的是逆向分析,即首先明确的是学习者在某一时段(如一节课或某一项技能)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将其填人示意图中的A框。要完成该终极目标所必须达成的次一级目标即从属目标可能有两项,也可能有三项或更多,将它们分别填人下一级的B1、B2、B3„进一步向下一层分析,若达成B1目标所必须的从属目标,则填入B级以下的层次框中,并根据从属的对象加以标注。这样一层层向下分析,直至到学习者的起点水平。

七年级地理6.1位置和范围教学分析目标分析和下位技能分析篇三:七年级下册地理章节教学目标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概述及章节目标

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地理主要学习的是区域地理知识。在学生了世界地形、气候、居民等地理知识之后,重在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理解。介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如何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方法是关键,因此,在前面的章节当中都有介绍学习的方法。

教材从“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进国家”三个层面来学习世界区域地理知识。但在学习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

例如:

1、学习大洲时主要侧重于:

(1)阅读地图——掌握各大洲的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等)

(2)通过读图和阅读有关资料——归纳出地形、气候、河流的特征。

(3)通过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居民以及区域内经济发展差异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讲述亚洲),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再由学生根据方法去了解某个区域的地理知识(了解欧洲)。但在学习区域地理的同时还要注意每个区域的突出特点。如亚洲的面积、人口居世界第一、亚洲的季风性气候;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发达经济;非洲的热带高原,人口、粮食、环境三大问题;美洲的移民居民、混血种人以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学习地区时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读图——掌握该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2)通过阅读地形或地形剖面图——知道主要的地形区及分布

(3)通过读图或阅读有关资料——了解本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其紧密联系的农业发展)

(4)通过举例——了解本地区风土人情

(5)知道本地区著名的国际性组织

世界上的地区虽然多以方位来划分,但每一个地区都有自身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在学习方法上除了彼此的共性之外,还要重点突出其个性。如东南亚的热

带资源、南亚的宗教、西亚的石油、西欧的旅游、两极的冰雪都是吸引学生对探究地理王国的兴趣。

3、学习国家时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读图——掌握该国的位置和国土组成。(除巴西外,日本、埃及、俄罗斯、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的国土都有不同的组成部分。如日本的四大岛屿和其它小岛;埃及地跨亚非两洲;俄罗斯地跨亚洲和欧洲;法国地中海的科西嘉岛;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

(2)通过读图或阅读有关资料——了解本国的自然条件特点。(如日本的海洋性气候和矿产资源贫乏;埃及的热带沙漠和尼罗河;俄罗斯的资源丰富和西伯利亚地区;法国平原地形为主和核电;美国世界唯一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国家;巴西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澳大利亚独占一个大陆、古老动物等。)

(3)通过分析有关资料——了解本国的经济发展特色。(如日本的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埃及的石油、运河、旅游、侨汇四大经济支柱;俄罗斯改革中的经济和西伯利亚的开发;法国是欧洲经济大国和发达的旅游业;美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巴西的农产品出口;澳大利亚发达服务业、工矿业和农牧业。)

总之,教材只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蓝本,不是唯一的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的教学灵感,那才是值得积攒的财富。

内容概述:

七年级下册的地理教材主要是区域地理的内容,全书分为三章: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三章:走近国家。在上册教材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全球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的总体概况。

本章教学重难点:

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难点: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位置的分析描述,使学生学会分析一个大洲、国家或地区的位置的方法。

2、通过对《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解读,使学生学会解读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能从图中读出各种地理要素,并加以归纳分析。

3、通过对亚洲地形和河流分布、流向的关系分析,树立“各地理要素之间都是相关联的”观点,进而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4、通过“亚洲地理之最”抢答赛,加深同学们对亚洲、中国热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1、以亚洲为例学会分析一个地区的位置特点的方法并能正确分析其它地区。

2、以解读亚洲地形图、剖面图为例,学会读图方法,并能正确分析归纳亚洲及其它地区的地形特点。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范围。

2.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

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归纳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育学生热爱我们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自豪感。

教学重点:

1. 亚洲的位置特点。

2. 亚洲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河流。

教学难点:

1. 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 亚洲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

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

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气候特点,及受那些因素的影

响。

2.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

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逐渐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

第二节 人文环境

知识与技能:

1. 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由于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和环

境问题。

2. 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3. 理解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差异。

4. 通过阅读地理图表,分析数据,了解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

培育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2、 通过图片和资料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激发兴趣。 通过对人口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 亚洲的人口状况。

2. 亚洲内部经济发展的差异。

教学难点:

1. 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2. 亚洲自然条件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教学目标

1. 学会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

2.理解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3.说明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的经贸联系。

七年级地理6.1位置和范围教学分析目标分析和下位技能分析篇四:七年级地理教学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理教学质量分析

转眼又到期末结束,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激动和喜悦,也有失落和无奈。为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现总结如下。

1、本学期我主要担任七年级八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课务较重,所以真正放在教学上的时间、精力不是很多。七年级同学刚刚踏入中学课堂,本身就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虽然同学们在小学的科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已经了解一部分地理知识,但马上要完整、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同学们显得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因此,在本学期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充分发挥地理趣味性的功能,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出发,尊重他们的语言习惯和审美情趣,尽量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摒弃板着面孔说教的教风,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是鲜活的,就在身边。一学期下来,同学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逐渐产生了兴趣,开始慢慢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2、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堂课。⑴ 能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全册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要求,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学生。为此,我除了读好教师用书之外,经常上网搜索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包括课例,反思,经验,课件,试题和知识材料等等。⑵ 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好每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我紧抓课堂教学不放松,向45分钟要质量。采用多种方法(谜语、诗歌、谚语、小故事、顺口溜等)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紧紧抓住地图辅助教学的功能,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描图、填图、画图等方法,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上,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培养他们逐渐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紧紧抓住教材中安排的“活动”内容,“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复习巩固课堂知识,又能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同学们在生动活泼、不受拘束的气氛中达到对知识的掌握;紧紧抓住基础知识的记忆,地理属于文科,文科的特点就是要背诵记忆,因此,我在课堂上,利用顺口溜、谐音、简明记忆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3、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4、本学期教学秩序正常,教学情况良好,学生成绩在不加重负担的情况下有所提高。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争取更上一层楼。

一、学生考试情况

我任教的八个班级中有2个好班(179班和181班),6个平行班。179班最高分94,最低分60,及格率100%;180班最高分70,最低分7分,及格率4%;181班最高分91,最低分30,及格率72%;182班最高分87,最低分12,及格率63%,183班最高分71,最低分6,及格率24%;184班最高分74,最低分10,及格率34%;185班最高分96,最低分8,及格率14%;186班最高分87,最低分10,及格率7%。本次考试中最高分不在好班而是在平行班,我深刻的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么重要,而且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放弃任何一个班级。虽然平行班中还有很多学困生但是我们要争取一天一点进步。

二、试卷的基本特点

本试卷设计体现了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反映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的考查。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突出教材重点,试题无偏题、怪题, 注重考查基础知识,注重地理读图能力的考查,特别考查了从不同角度看地图(地球)的能力。试题将记忆、应用和创新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题型结构比较合理,但读图分析题难度较大,有四个选择题超所讲进度范围。整体看,是一套较好的期末考试试卷。由于考题涉及上下两册地理知识,故本次考试涉及面广。

三、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25题,共50分,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但要得高分却很难;个别学生审题不认真或知识不扎实,导致失分。

1、第1、2、8、26、27小题考的是初一上册的内容,第2、3、8、16、17、26、27、29小题失分较多。

2、第2小题是让学生判断影响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的原因,由于大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模糊不清,出现了错误,很多同学把纬度因素作为影响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因素。其实本题主要考的是青藏高原作为世界第一高原它的海拔高,气温低。

3、第3题考的是天气与人们的生活的关系,只要能是别气象符号就能做此题,可能是图不太清晰的原因,很多同学选的是下雪的标志,搭配都是播种小麦。

4、第8题关于本初子午线的度数问题,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失分较多。

5、第16题是对世界国际组织考查,由于我上课的时候知识介绍了世界有那些国际组织,并没有介绍最大的而且最有影响力的是什么,所以学生此题错的比较多,同样17题也是如此考的是常识,但是学生的知识面太窄所以就不会做了。

(二)、 综合分析题

26、经纬网图(共5分):主要考查了经纬度,经纬网上点的半球位置和方向,在初中阶段学生认为最难做的题就是这样的题了,所以本题的失分率较高。学生答题出现的问题是:(1)对经纬网知识掌握不牢固。(2)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方法没掌握好。

27、读图回答(7分):主要考查七大洲的轮廓,七大洲的面积,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及主要的国家,除个别程度较好的学生得分外,大部分学生得分较低。失分原因:(1)七大洲的面积、轮廓学生没有记死,在面积排序上错误严重,(2)有部分学生答题不够规范,该填字母代号的不按要求答题,失分厉害。

29、读亚洲地区示意图回答(7分):该题学生失分较多,主要原因是:(1)找不准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七年级的学生空间想象力欠佳。(2)平时接触较多的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所以毫不犹豫的就写了乌拉尔山,这也就是做题的惯性使然。

四、反思教与学存在问题

1、学生学习

从成绩来看,好班中过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好,但对于综合性强、想象力较强的题目回答得不够好,知识没有得到巩固。一方面反应出学生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另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该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牢固,如确定地理坐标,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得分;此外课堂练习不够,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2、教师教学

在教学中只强调学生的理解,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这次闭卷考试该记忆的没有让学生去记忆,学生只会说,一下笔就错误百出,这也是失分的原因;练习太少,对学生个体辅导不到位,没能做到因材施教,对中等以下的学生调动的学习积极性不够。教师对教学难点克服不到位,对难点没有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

四、今后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组、删减和补充,避免“教”教材。对教材知识点的讲授力求全面,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2、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分层教学,重视中等以下学生的学习,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地理教学中要求教师做到“精、细”,教师备课要精,知识点要抓细。为此,“精导”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实学”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根本。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

3、在课堂上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读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地理新教材中更加突出了读图教学的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探究活动,加强读图训练,而且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读图,从而培养读图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读图、填图训练,并做到精讲多练。

4、落实好基础知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并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夯实基础,注重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反馈落到实处。同时尽量创设情景,融基础知识于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之中,多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考生存在问题

1.区域定位不准确,区域知识掌握不扎实特别是国家区域。

2.重要知识内容没有落实在地图上,读图、识图能力差。

3.基本概念不清、基本知识记忆不准确。

4.知识迁移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欠缺,不能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5.文字表达能力差、答题不简洁、不完全。

6.应考经验和能力欠缺,不认真审题。

五、今后教学建议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对地理知识一无所知,遇到难题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地理教师在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学习生活的地理,有用的地理知识,学生才会对地理产生兴趣。

认真学习钻研《地理课程标准》,把握命题方向,有的放矢指导学生复习重点。

(二)教学中要教会地理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要教会学生注意地理学科内不同知识点间的差异,用不同方法进行学习。自然地理关键在于理解,要理解各种基本原理和规律;还要做一些题,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文地理关键在看书背书,掌握区位分析方法,熟悉人文事项的分布,答题时要防止漏点。区域地理关键在看图看书,掌握空间位置,熟悉区域特征。

(三)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回归课本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要着重加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万变不离其宗,不论试题怎样变化,都离不开课本,复习时一定要紧扣课本知识。

(四)注重地理图表判读能力的培养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由于文字表述的局限性,有些地理知识,如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等,必须借助于图像来表示;学好地理,关键是学会读图,通过图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一年级就要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地理试卷中读图题一直“领衔主演”,综合题则无图不考。要教会学生判读地图的关键: ①先读图名;②细辩图例;③注重位置确定;④抓好地理事物界线;⑤进行整体性分析。

(四)加强应考辅导,教学生认真审题、规范答题

审题和解题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需要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来解决,另一方面也需要在练习和讲评试题中对学生进行具体有效的训练和指导。多年的期末考已形成一定的固定形式,教师可对学生进行题型解答指导,让学生熟悉考试,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答题失分较重原因往往是:未读懂题意,没有充分提取有效信息;空间定位不准;粗心,审题不慎;因而为了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一是要精选一些仿真试题,训练学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准确表述信息的能力;二是要精选过去有代表性的试题,从其答案中理解答题思路,提高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让学生养成做题时先审清题意,提取材料中的有用信息,再组织答案的习惯。

七年级地理6.1位置和范围教学分析目标分析和下位技能分析篇五:第十章_教学任务分析

七年级地理6.1位置和范围教学分析目标分析和下位技能分析篇六:教学任务分析(总)

七年级地理6.1位置和范围教学分析目标分析和下位技能分析篇七:3.地理教学目的论

七年级地理6.1位置和范围教学分析目标分析和下位技能分析篇八: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试卷分析

2014年春季学期七年级

地理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六盘水市第二十中学 姚滟

本次考试评卷工作已经结束,我对所任班级地理教学情况进行了分析,及时总结了考试中取得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总结经验,查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具体措施,为今后进一步做好地理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现结合本次考试具体分析如下:

一、试题特点

本卷结构整体稳定,形式内容有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保持了连续性,体现了过渡性,突出了新课程特点。试题较好地反映了新课程标准和地理改革方案,灵活新颖,难度适中。本卷考试内容与已往有了更大的改进,紧紧围绕课本结合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大事件,综合考查学生析图、识图能力;判断、分析能力。

二、题型及答卷分析

本次题型分四大题: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和综合读图题,单项选择题占50分、填空题占10分、连线题占10分、占综合读图题占30分,相对较为科学合理。与往届试题比较,难度有所增加,部分内容还要涉及到上册的基础知识。本次考试中大多数学生在考试中总体感觉:看似不难但实际上很难得分,例如:综合读图题33题第(4)小题大部分学生都做错。学生的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个体学生基础悬殊仍然较大。

结合学生答题情况分类分析如下:一、综合读图题34题由于需要用到上册的方向知识结合本学期《非洲》这章知识来回答,大部分学生一看到就有些不知所措得分的很少。与理想中的成绩尚有一定差距。结合日常教学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学生客观存在一定差距,在教学中教师对所任班级每一节教学因材施教,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有效控制课堂,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克服农村中学学生存在的所谓副科的错误观念影响,及时引导学生调节自我,全面认识地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课程观。综合部分学生答题得分一般,在答题中失分率不高,这与考题难度系数不大有一定关系。综合学生解答情况分析得出:学生对中东、东南亚、西亚等有关地理知识的掌握存在一定的缺陷----世界上最大的山系和最高的山、两美洲的东部地形的区别,解答失误较多。结合本学科教学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把课程目标分解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去,认真落实好学期工作中的教学规划。综合分析题有一部分失分率也较高,这与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有一定关系。结合学生答题情况看:学生对教材熟悉不够,读图和用图基本功较差,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欠缺。其中大部分学生审题不细,在解答中表达语言辞不达意,甚至差的学生在做第25小题需要结合图形以及生活阅历来表达的更是不会分析。

三、今后教学建议

1、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创造性使用教材。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组、删减和补充,避免“教”教材。对教材知识点的讲授力求全面,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2、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多一些辩论,少一些评判”“多一些简、易、新,少一些繁、难、旧”“多一些有效教学,少一些无效训练”。

3、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读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地理新教材中更加突出了读图教学的地位,加大了读图教学的比重和力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读图训练,重视探究活动,加强动手能力,强化平时训练。

4、落实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夯实基础,尽量创设情景,寓基础知识与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之中,多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年级地理6.1位置和范围教学分析目标分析和下位技能分析篇九:地理学科技能与训练论文

目录

摘要 ................................................. 2

关键词 ............................................... 2

引言 ................................................. 2

1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3

1.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3

1.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

1.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4

1.4新基础教育理论 ................................ 4

2课堂教学技能概述 ................................... 4

2.1相关概念的阐释与界定........................... 4

2.2新课程与地理课堂教学技能 ....................... 4

3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分类及其应用 ..................... 5

3.1地理课堂教学过程技能........................... 5

3.2地理课堂教学媒体技能........................... 6

3.3地理课堂教学管理技能........................... 7

4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途径 ................. 7

4.1制度保障方面 .................................. 7

4.2教师培训方面 .................................. 7

4.3个人发展方面 .................................. 8

5结语 ............................................... 8

参考文献 ............................................. 9

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探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育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且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和负责任的公民所需要,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中一般都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然而走进常态化的地理课堂我们就会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还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阻扰课程改革的问题依然存在,使得地理学科的课程改革无法顺利进行。随着新课改要求的不断提高,地理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教学的要求,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需要不断提高。所以努力提升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既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提升教学实践的需要,又是新课程改革深化的基本诉求。在这里从高中地理教师传统的教学入手, 探究当今能满足教学需求的新教学技能。

关键词:高中 地理教师 教学技能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实施,都对高中地理课程的新体系做出了解释。正是因为如此,为了更够更好的贯彻新课程理念,广大的高中地理教师就必须面对巨大的教学挑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中地理老师是新课改进程中地理课程最好的实施者,地理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的探求新的教学技巧,这有这样才能满足新课改要求下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利用新的教学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组织者,其教学活动是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自身的理念、观点以及能否理解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将会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具体实施及课程改革的有效程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而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效。具体到高中地理教学而言,由于其综合性强、涉及面大,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因此,广大地理教师绝不能再局限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必须根据学生的要求改变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最终实现高效的地理课堂。

1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成长。而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成长的心理过程是十分复來的,是一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就必须研究学生学习地理的心理过程,因为研究学生学习地理的心理过程能为指导学生有效进行学习提供科学依据即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技能提供理论基础。 [1]

1.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S-R (刺激-反应)联接。他们的基木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所做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在所有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以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最具有影响力。斯金纳认为学习的操作性行为之所以发生关键在于强化,如果某种学习反应之后伴随着一种强化物,那么在类似的情境中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会增加,而且强化物与学习环境一起都是一种刺激,可以用来控制学习反应的发生。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可以成为强化物。 [2]

1.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作是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根据自己己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的过程。即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精心创设的一种情境下,借助木身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主动的探索,积极的交流协作,从而建立起一个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 [3]

1.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创始人为马斯洛和罗杰斯,他们主张心理

学应该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能将人的心理肢解成几个不能整合的部。我们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该掌握一定的课堂教学技能并能灵活运用这些课堂教学技能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地理背景,增强学生的生活能力。 [4]

1.4新基础教育理论

新基础教育理论是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2006年提出的,在《"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中叶澜教授系统的阐述了新基础教育理论。她认为“新基础教育”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与挑战;把精神焕发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5]

2课堂教学技能概述

2.1相关概念的阐释与界定

技能在教育心理学中,技能是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智力与动作活动方式。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按照一定的操作规则或操作的秩序,可经过练习和学习,形成的能顺利完成某种认知任务或操作任务的能力。教学技能是一个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是教师素养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教师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教育教学经验等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它既包括智力技能又包括动作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学技能的下位概念,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高级技能,是一种借助于教师个体自身内部隐性存在的心理活动来调控,并通过一系列外显的行为方式去体现在教学实践活动当中的一种教学操作系统。

2.2新课程与地理课堂教学技能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不仅要掌握好一系列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如讲解技能、提问技能、语言技能,更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学习并接受新思想和新理念以及新的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如掌握如何组织调控学生的技能,顺利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如何自制现代媒体地理

七年级地理6.1位置和范围教学分析目标分析和下位技能分析篇十:七年级地理下册 6.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6.1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教学挂图等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地形和河流 第二课时复杂的气候 五、教学思想设计

本节内容主要使学生从自然旱井的角度去认识亚洲的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由于学生已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的知识北京,因此,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舌功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明确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字叫的分析,归纳出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一个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从而开拓思路。

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教具、地图、资料等。锻炼学舌功能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愤活跃的师生关系。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师:请大家看一些图片,猜一猜图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观?

教师展示有关亚洲的图片资料,如长城,泰国景观,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日本景观等等。

总结:这些景观都在亚洲。我们中国也是亚洲大家庭中的一员。亚洲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自豪。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亚洲。(板书:世界第一大洲)

(展示“东西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 (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 (1)(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请同学们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结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播放《亚洲雄风》歌曲。 (展示“亚洲地形图”)

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本课小结

通过找图、读图、讨论理解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亚洲高耸的地势和河流的分布状况,体会到亚洲的博大雄伟。 七、板书设计: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位置

纬度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北岸、北冰洋南岸

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

边界:P2 二、地形和河流

地形: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6.1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知道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以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

2.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联归纳气候特点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自制课件 四、教学过程

导入:(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河北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结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引导: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结论: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 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哪些特点?我们来观察位于这个气候区内的两个城市:雅库茨克和乌兰巴托,分析它们的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展示“雅库茨克气温曲线图”和“乌兰巴托降水量柱壮图”)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127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