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思维导图

| 高考 |

【www.guakaob.com--高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思维导图(一)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精讲精练中国史 专题1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版)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中国史 专题12 中国近现代社会

生活的变迁(教师版)

【考纲要求】

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发展。

【考情分析】

专题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在中国近现代史一百多年来的风云变幻中,人们的物质生活、交通和通信、大众传媒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体现。其变迁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为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为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第三阶段。我们除了对一些概念如断发易服、安居工程、三大媒介等要有基本掌握外,特别要注意每一时期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及其特点,以及善于把近现代出现的情况作直观的比较,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社会制度的进步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思维导图】

【高频考点整合】 专题一 社会习俗的变化

(1)影响因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2)主要表现

①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②国民政府颁布法令推行公历。

③民国时期的社交礼仪变化。

④在一些大城市中,妇女地位有所提高;婚葬礼仪的变化趋向文明。

【感悟高考】

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6)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

A.1898~1900年 B.1901~1911年

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

【特别注意】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原因

①西方的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冲击,民主、自由、平等观念传入。 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③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

专题二 交通与通讯

一、交通

(1)铁路

①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胥各庄铁路通车。

②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的京张铁路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2)水运

1872年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

(3)航空

①1918年,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

②1918年后,航空事业发展较快。

二、通讯

(1)邮政

①1896年,大清邮政局成立。此后,清政府设立邮传部,邮传正式脱离海关。

②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所有驿站。

③1920年,中国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签订了一系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

(2)电信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三、近代交通与通讯变化的影响

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

②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考点三 大众传媒的发展

一、报刊

(1)19世纪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2)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日渐增多。

二、影视

(1)1905年,中国人自摄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问世。

(2)1958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试播。

三、互联网

20世纪90年代,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此后迅速发展。

【感悟高考】

2.(2012年浙江卷)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课后精炼】

一、选择题

1.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该诗反映了( )

A.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西化倾向

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C.西装传人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

D.西方饮食文化传人对中国传统食俗的影响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一刻转万周”应该指的是火车。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交通工具的变化

2. 1840年鸦片战争后,北京的六国饭店是较高档的西餐饮食店,是中国达官贵人摆阔气的地方,所谓“海外珍奇费客猜,两洋风味一家开。外朋座上无多少,红顶花翎日日来”。晚清宫廷、王府和民国时期政府要员的官邸,或设有“番菜房”,或聘有番菜烹调师,有的

甚至发展为“器必洋式,食必西餐”了。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都市西餐业的兴旺,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这一文化模式的体验 ②国人崇洋心理越来越浓 ③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也引起了中国近现代饮食生活的较大变化 ④体现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思维导图】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4.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近代轮船业得以发端。

【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交通的发展

5.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

A.报道国内外大事 B.娱乐大众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5.1925年,浙江绍兴吴老太爷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

A.西式洋楼里,穿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B.轮船往来黄浦江上,汽车穿梭在马路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思维导图】

C.报童手持报纸叫卖

D.居民正在用油票和布票购买“洋油”和“洋布”

6.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剧摄制于19世纪末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民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 D.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

【答案】B

【解析】从题干中可知,〈定军山〉是京剧,同时又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京剧是中国传统戏剧,用西方电影形式来呈现,显然是中西合璧。

【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电影的发展

7.上海外滩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这种现象反映了( )

A.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 B.上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

C.洋务运动全面开展 D.中西文化交流频繁

【答案】A

【解析】上海是依据《南京条约》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在通商后成为多国的租界所在地,各国把本国的建筑风格带入上海,体现了西方建筑艺术对中国的影响,反映了西方文明对我国的影响。

【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建筑的变化

8.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是

①轿子②马车③轮船④汽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思维导图(二)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影响我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受到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反之亦然,这种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并进一步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具体表现为:

(1)外界因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商店、银行等,租界里的西方人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过来。

(2)政治:为适应变化,中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冲击封建制度和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党和政府切实解决人民困难;改革开放后,把实现小康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3)经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为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4)内在动因;人们的愿望与追求

二、西方近代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西方近代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对中国产生了双重的影响:一方面,西方的一切是伴随着大炮和殖民主义野蛮侵略强行进入中国人的生活的,它破坏了中国长期安定、宁静的社会环境,也迫使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去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承受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阵痛。另一方面,西方传入中国的新器具、新事物和新的生活方式又有一定的先进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而且这些东西一旦进入中国,就对传统的落后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起了强大的破坏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转型,引发了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的新变革。

三、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一般性规律

(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经济、政治、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4)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结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5)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思维导图(三)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鸦片战争后中国服饰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重难点解释】

A.穿西服―民间服饰变革―官定服饰变革 B.民间服饰变革―穿西装―官定服饰变革

1.近代社会生活演变的原因、表现、特点和影响?

C.官定服饰变革―民间服饰变革―穿西装 D.官定服饰变革―穿西装―民间服饰变革

原因:①西方列强侵略的客观影响。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

2.维新派人士发起女权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②中国历届政府的推动。在各因素的刺激下,中国政府不断推进各种改革以适应社

A.外国传教会的宣传 B.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C.资本主义的发展 D.民族危机的影响

会的变化,使中国社会生活进一步发展变化。③中外交往的不断扩大,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3.晚清时作为维新派你会选择什么武器来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 ( ) 命的发展都冲击了旧的生产方式,促进了社会的演变。 ④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A.报纸 B.电影 C.组织工人运动 D.发动民众起义 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惯随之变化。 4.轮船和飞机的引入与发展最符合时代潮流的是(

) 表现:①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娱乐首先在通商口岸发生着引人注目的变化和更新。②传统的婚丧礼仪A.促进经济发展 B.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C.加强世界之间的联系 D.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等社会习俗亦随之变革,并由通商口岸传入内地城乡。③铁路、轮船、电报、电话线后传入中国,5.推动了近代婚姻变革的进程的事件是( ) 交通通讯发生了巨大变化。

①戊戌变法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运动 ④国民革命 特点:①发展不均衡,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的人们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但在偏远农村和内地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则变化不大。②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过程中既存在着新旧冲突,又存在着东西文化碰撞,但近代【合作探究】 化特征越来越明显。③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受西方舶来文明影响深刻,具有明显半殖民地化色彩,材料一:以下是两幅反映20世纪20、30年代上海风貌的照片:图一为20年代初的女学生打扮,但又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发展而不断加深。 图二为30年代一些上海男子在与洋人的交往中的合影,图三为李鸿章视察唐胥铁路场景。 影响:①客观上推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促进了物质生活近代化。②有明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

【我的疑问及知识体系】:请将自己在预习和基础知识掌握过程中经思考仍未解决的问题写入下框

图一 图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思维导图】

图三

第3页 共4页 第4页 共4页

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 编号: 使用时间:2012.9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1)从照片中人物的服饰和铁路建设中,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

(2)这些历史信息能说明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思维导图(四)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题

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1.下列服饰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思维导图】

A.②①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2.下列有关表述符合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趋势的是

A.传统饮食的西餐化 B.休闲方式的多样化

C.衣服款式走向多样化 D.饮食水平的质量化

3.下列有关近代中国饮食方面的表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受西风东渐的影响,传统的饮食习惯受到冲击

B.吃西餐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的一种习惯

C.日常的西式食品对普通百姓产生一定的影响

D.西餐首先在通商口岸出现

4.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曾颁布了禁止缠足的禁令,主要是

A.对全社会妇女的尊重和保护 B.革除不良习俗促进社会进步

C.否定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追求与落实男女平等的理想

5.1920年,有位晋商到广州考察经商事宜,他不可能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进出商业公司 B.随身携带粮票,购买面包

C.到西餐馆就餐,品尝法国干红 D.当地的商人称呼他为“先生”

6.近代被中国大城市广泛接受的西方礼仪

① 不缠足 ② 握手 ③ 鞠躬 ④ 郊游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

7.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不堪忍受溥仪的凌辱,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

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

的奇事。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当时社会( )

A.清王朝已经彻底没落了 B.中国女性逐渐摒弃了落后的封建观念

C.法院的权力已经高于皇权 D.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制度已经确立

8.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目的是

A.实现李白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屁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

B.解决中低收入职工的住房问题

C.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

D.开发商品房市场,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9.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社会风俗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

A.西方先进文化的影响 B. 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

C.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D. 社会制度的革新

10.图1所示票证曾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

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 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11.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原因有( )

①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②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③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④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2.下列关于中国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史实前后搭配不一致的是( )

A. 第一个电报机房——上海 B. 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台湾

C. 第一个无线电台——天津 D. 第一个电话局——南京

13.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戍变法前 C.辛亥革命前夕 D. 辛亥革命

14.表明西方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局面被打破的史实是

A.福州船政局建立 B.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成立

C.中国自行制造出第一艘蒸汽轮船 D.南京国民政府将轮船招商局改为官办 15.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交通运输业中比重逐步下降的是

A.铁路运输业 B.公路运输业 C.民航运输业 D.轮船运输业

16.下列有关中国通讯事业表述正确的有

①1875年,上海招商局开通第一部电话②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了第一个电话局 ③到2000年末,中国的固定、移动电话的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④近年来,互联网成为人们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工具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①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②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

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歌词中的“天路”指的是

A.兰新铁路 B.宝成铁路 C.京九铁路 D.青藏铁路

19.1881年中国唐胥铁路建成通车,但清政府却让骡马充当火车头,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维护国家主权 B.维护自身统治 C.仇视外洋事物 D.愚昧无知

20.如果你想和远方的朋友进行沟通,最快捷、最省钱的方式是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思维导图】

A.书信联系 B.打电话或发电报 C.发短信 D.上网聊天

21.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由奢侈品变

成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讯工具

B.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C.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

D.中国疆域辽阔

22.19世纪中期前后,中国报业主要创办者是

A.外国在华传教士 B.清朝政府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D.洋务派

23.维新变法运动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大量办报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的重视与推动 B.国人休闲方式变化的需要

C.宣传维新思想的需要 D.广播电影发展的推动

24.报刊的主要功能有

①报道新闻 ②传播知识 ③开启良知 ④舆论监督

A.①②③ B. ①②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5.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

A.《定军山》 B.《一江春水向东流》 C.《渔光曲》 D.《三毛流浪记》

26.被称为“第四媒介”的是

A.广播 B.报纸 C.电视 D.互联网

2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是

A.《定军山》 B.《歌女红牡丹》 C.《鱼光曲》 D.《风云儿女》

28.我国第一部有声影片

A.《定军山》 B.《歌女红牡丹》C.《难夫难妻》 D.《一江春水向东流》

29.标志着中国电视业诞生的是

A.上海电视台开始试播 B.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C.天津电视台开始试播 D.中央电视台开始试播

30.李宇春,因电视选秀节目而产生的偶像明星,2005年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成为了一个微妙的符号。湖南电视台电视节目《超级女生》体现的电视的功能是( )

A.传播资讯 B.播报新闻 C.艺术欣赏 D.娱乐

31.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公平性,让边远地

区的孩子选择想要学的课程,享受到全球最优秀的课程资源,我们可能选择的最佳现代技术手段是( )

A.有线电视 B.无线广播 C.卫星电视 D.互联网

32.198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个人电脑”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预言,“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在20年后,将会有60%的美国人上网。”2006年《时代》杂志又把“YOU(你,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反映了( )

A.《时代》的预言非常准确 B.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思维导图】

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D.网络技术已十分普及

33.肖恩·马洛尼说:“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他之所以这样评价互联网的主要理由是

A.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 B.互联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C.互联网比其它媒介更加快捷与方便,信息量更大 D.互联网的技术含量高

3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业恢复了生机,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在下列四种报纸中,明显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A.《人民日报》 B.《光明日报》 C.《南方周末》 D.《文汇报》

35.互联网互联网方兴未艾,但它是一把双刃剑,下列各项属于弊的方面有

①人们可以上网批评时弊 ②青少年上网成瘾

③互联网欺诈贸易 ④利用互联网,迅速传递信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选择题答题框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思维导图(五)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知识点归类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知识点归类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江苏高考6题)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

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答案】C

【考查点】大众报业的发展

2.(2013年四川高考7题)图2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据此可知

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

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 【答案】C

【考查点】大众报业的发展

3.(2013年浙江高考18题)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分,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

【答案】C

【考查点】大众报业的发展

4.(2013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28题)人们的穿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装开始成为社会时尚是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D

【考查点】近现代的服饰变化

1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524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