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中会考历史题

| 会考 |

【www.guakaob.com--会考】

云南省高中会考历史题(一)
2015年云南历史会考试题(答案版)

2015年云南春季普通高中会考

历史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西周受封的主体是

A.同姓亲族 A.御史大夫 A.秦汉时期 A.设置中朝 A.俄国军队

B.异姓功臣 B.太尉 B.隋唐时期

C.殷商后裔 C.丞相 C.宋元时期

D.先代贵族 D.刺史 D.明清时期 D.增设军机处 D.八国联军

D.《庶民的胜利》

2.秦朝时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 3.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确立于 4.清朝加强专制皇权的主要措施是

B.设立中书省 C.设置内阁 B.美国军队

C.英法联军

5.圆明园中十二生肖青铜头像在近代被西方列强劫掠,劫掠者是 6.下列近代文献中,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是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 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8.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所赞叹的"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是指红 军

A.发动秋收起义 A甲午战争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B.进行长征

C.开辟敌后战场 D.挺进大别山

D.抗美援朝

9.中国近代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10.右图所示的战役是

7.右图中有"欧战和会,外交失败""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文字。该材料可用于研究

11.下列两图代表着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的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九二共识"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C万隆会议 D.不结盟会议

12.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联合国大会 A.公民大会 A.立法权

B.元老院

13.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权力机构中最高权力机关是

C.民众法庭 D.五百人议事会

14.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总统拥有

B.财政预算权 C.最高司法权 D.最高行政权

1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是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国家元首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③国家元首由议会选出 ④首相不对议会而对君主负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出现 B.马克思主义诞生C.巴黎公社成立 D.工人运动兴起 17.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①玉米 ②水稻

18.作为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有

③棉花 ④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9.中国古代在纺织、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

A.商朝 B.唐朝 C.宋朝 A.打破了交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C.出现了大规模的长途贩运贸易 这一思想的是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江南制造总局 A.鸦片战争期间

D.发昌机器厂

22.中国近代史上"断发易服"的主张始于

B.洋务运动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辛亥革命期间

23.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

中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是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C.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B.新式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D.明朝

B.形成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D.政府加强了对商业的监管

20.宋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21."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下列企业中体现

24.右图是大跃进时期的一幅宣传画,反映了

A.农业生产中的虚报浮夸 B.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步 C.农业科技取得突出成就 D.农业合作化取得丰硕成果

坐着花生过黄

25.“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这段话描述的

是:

A.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B.农村人民公社的建立 C.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26.17世纪具有"海上马车夫"称号的贸易强国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荷兰

27.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A.棉纺织业 A.华盛顿

B.冶金业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D.经济贸易活动取代殖民战争

28.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率先使用机器的生产部门是

C.铁路运输业 D.航运业

D.罗斯福

29.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的是

B.林肯 C.胡佛

30.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 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 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阳光灿

烂"是因为苏俄实施了

A.玉米种植计划 C.新经济政策 主要是

A."福利国家"政策的实施 C.第三产业的日渐发达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 B.美元与马克挂钩,马克与其他货币挂钩 C.美元与白银挂钩,各国货币与白银挂钩 D.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33.20世纪50年代,欧洲的联合开始于

A.经济领域

B.政治领域 C.文化领域 D.军事领域

B.政府实施以工代赈 D."新经济"的崛起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31.20世纪70年代,虽然爆发了经济危机,失业率居高不下,但发达国家仍保持社会稳定,其原因

32.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美国财政部长福勒说"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34.APEC的成员国是

A.发展中国家 B.亚洲国家和地区 C.西方国家 D.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 35.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主要有

①发达国家优势丧失 ③国际分工日趋明显

②世界市场日益扩大 ④跨国公司数量增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荀况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36.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思想家是

37.黄宗羲指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

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A.维护封建礼教

B.提倡经世致用 C.抨击君主专制 D.主张君主立宪

C.《农书》

D.《农政全书》

38.北朝时期总结我国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经验,并且成为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是

A.《泪胜之书》 B.《齐民要术》 A.楷书→篆书→隶书

39.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字体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隶书→篆书→楷书

C.篆书→隶书→楷书 D.篆书→楷书→隶书 为可能"的是

A.指南针与印刷术

B.造纸术与火药 C.火药与指南针

D.印刷术与造纸术

41.鲁迅曾撰文评论某主张时说"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习了外

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O本领要新,思想要旧。"持这种主张的是

A.顽固派 A.实业救国 A.侯德榜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D.中体西用 D.袁隆平

42.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提倡

B.民主与科学 C.物竞天择 B.钱学森【云南省高中会考历史题】

C.邓稼先

43.我国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的科学家是

44.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表现在

A.开展识字教育

B.恢复高考制度

c.通过《义务教育法》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A."万物皆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C."知识即美德" A.马丁·路德 家是

A.托勒密 A.伽利略

B.哥白尼 B.法拉第

C.牛顿

D.爱因斯坦

48.发表《物种起源》,创立生物进化论的科学家是

C.达尔文 D.赫胥黎

B."人是万物的尺度

40.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

45.下列名言属于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普罗塔哥拉)的是

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C.卢梭

D.康德

46.16世纪领导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是

B.加尔文

47."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说这句话的科学

49.下列作品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百科全书"的是

A.《战争与和平》

B.《人间喜剧》C.《巴黎圣母院》

D《等待戈多》

50.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的主要成就是发明

A.电影放映机 B.电视机 C.计算机 D.互联网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50分)

一、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成果。回答下列问题。(本题共18分)

1746年,乔治二世否决了时任首相亨利〃配兰的提案,导致配兰率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乔治 二世恼羞成怒,任命巳忠、伯爵为新的首相,但是巴思伯爵受到了上届阁员的抵制,只当了两天首 相就被迫辞职,时称"48小时首相"。乔治二世被迫请配兰复职并接受了其苛刻条件,由此开创了新 的先例。

一一《英国政治制度史》

1.上述材料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6分)

特点:国王“统而不治”,行政权由首相掌握。内阁成员集体负责,退。(6分)

2.右边宣传画创作于1912年,画中有"恭祝中华民国万岁"的字样。结合所学说明该画创作的历史背景。(6分)

背景:武昌起义胜利,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以旗;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177名少数民族代表, 147名妇女代表。这些代表齐聚北京中南海参加会议,共商国是。

3.上文中"代表"参加的是什么会议?该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6分) 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分)

意义: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分)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往往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本题共16分)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 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一一《中国经济远史〃清代经济卷》

1.上述材料反映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6分)

五色旗为国

与首相共进

据1954年9月《人民日报》报道: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各地选出1226名代表,其中包括

云南省高中会考历史题(二)
云南省历史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

目 录

专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1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1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 1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 2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 3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 4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 4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 5

三、伟大的抗日战争 ............................................................................................................... 5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6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 6

二、辛亥革命 ........................................................................................................................... 7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 ............................................................................................................... 7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9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 9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 10

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 11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1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0——1955.) ................................................................... 11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 .......................................................................... 13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 14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14

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 14

二、卓尔不群的雅典 ............................................................................................................. 15

三、罗马人的法律 ................................................................................................................. 16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 17

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 17

二、美国1787年宪法 ........................................................................................................... 17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 ............................................................................................................. 18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19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19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 19

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 20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21

一、美苏争锋 ......................................................................................................................... 21

二、新兴力量的形成 ............................................................................................................. 21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 23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24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 24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 24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 25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26

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 26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26

三、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 27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27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27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 28

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 29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29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 29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 30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 31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31

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 31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 31

三、“蒸汽”的力量 ............................................................................................................. 33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 ............................................................................................................. 33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 34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 ....................................................................................................... 34

二、罗斯福新政 ..................................................................................................................... 34

三、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35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 36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 36

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36

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 36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38

一、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 38

二、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 38

三、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 39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40

一、百家争鸣 ......................................................................................................................... 40

二、汉代儒学 ......................................................................................................................... 41

三、宋明理学 ......................................................................................................................... 41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 42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 42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 42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节 ......................................................................................................... 43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 43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44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 44

二、新文化运动 ..................................................................................................................... 45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45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45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46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47

一、文艺事业的曲折发展 ..................................................................................................... 47

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 47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 48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 48

一、蒙昧中的觉醒 ................................................................................................................. 48

二、神权下的自我 ................................................................................................................. 49

三、专制下的启蒙 ................................................................................................................. 49

四、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 50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50

一、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 50

二、追寻生命的起源 ............................................................................................................. 51

三、人类文明的引擎 ............................................................................................................. 51

四、向“距离”挑战 ............................................................................................................. 51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51

一、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 51

二、碰撞与冲突 ..................................................................................................................... 52

三、打破隔离的坚冰 ............................................................................................................. 52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全册知识纲要

专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1.宗法制

内容:继承和分配制度,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

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特点)为核心 ②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③血缘关系和政治

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 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影响深

远。

2.分封制

目的:为加强和巩固周朝统治。

内容:①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对象),建立诸候国。②诸候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作用:积极性: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局限性:造成了周后期诸侯割据,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社会动荡。

3.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的体现,二者互为表里。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层层封授、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结合的特点。

(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的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秦的统一

1.统一的原因:

(1)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3)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4)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5)秦国“远交近攻”的统一策略灵活有效。

2.统一战争的时间:公元前 230——公元前 221 年

3.过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谐音:喊赵薇去演戏)

4.意义: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二)“始皇帝”的来历与皇权的至高无上

1.名称来源: “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2.创立者:秦王嬴政

3.特点:

(1)皇权独尊——显示了皇权的不可僭越(如“朕” “制” “诏” “玉玺”等)

(2)皇位世袭——显示了皇权的不可转移【云南省高中会考历史题】

(3)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4.皇帝的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任免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调动军队等。

5.意义:被中国古代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三)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及作用

1.秦朝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地位次于丞相,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没有实权。

②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秦朝的郡县制

(1)建立过程:春秋出现;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始皇时全国推行

(2)特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

3.作用

①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②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四)秦朝中央集权制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1.使秦朝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国家统一、以及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并不断加强;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

1.汉武帝时,频繁更换丞相,使相权受到打击;

2.汉武帝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建立“中朝”(决策机构)与“外朝”(执行机构)相对应。

(二)唐朝三省六部制

1.三省: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2.六部:(尚书省下设)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 、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3.特点:三省互相牵制,互相监督

4.意义: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被历代王朝所沿用,表明君主专制加强。

(三)宋朝分割相权措施

1.设置中书门下,其长官简称“同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

2.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散相权(行政权)。

3.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三司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四)古代王朝的监察机构

1.秦朝: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西汉:

(1)中央: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

(2)地方: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各设刺史一人监察。

3.唐代: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4.宋代: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云南省高中会考历史题】

5.元朝: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案。

6.评价:

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察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消极: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效能必然是有限的。

(五)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云南省高中会考历史题(三)
云南省2013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2013年7月5日,上午8:3010:00,共90分钟】

云南省2013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中国,有些村落往往生活着一姓家族或几姓家族,他们建立自己的祠堂以祭祀祖先。 这种传统来自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井田制 D.郡县制

2.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中枢决策,统领军政要务

C.参与机要,但没有决策权 D.管理地方,负责各地军政

3.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灾难史,也是一部民族抗争史。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 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三元里人民抗英 D.义和团反帝运动

4.1931年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

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密电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5.1912年,被孙中山称为“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建立 B.中华民国成立

C.中国同盟会成立 D.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6.“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这是董必武l961年怀念战友写的诗句,诗中的

“会”指的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7.1992年lo月,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其主要内容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两岸实行通商、通邮、通航

C.大陆采取和平方式统一台湾

D.解放军停止对金门等地方的炮击

8.下列反映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历史图片,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展出应该是

历史试卷·第 1 页 (共 11 页)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①③ D.④①③②

9.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 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

A.人人精通法律 B.保护全民利益

C.崇尚法律至上 D.追求民主政治

10.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其产生的根本条件是

A.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11.下列四幅图片共同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形成

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2.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 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下列各项中,与美国冷战政策无关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的建立 D.亚太经合组织成立

13.“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 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8.商品经济发达

历史试卷·第 2 页 (共 11 页)

C.田园生活自然祥和 D.小农经济脆弱

14.雍正帝告谕大臣:“„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 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这反映了雍正帝倡导

A.奖励耕织 B.重农抑商 c.轻徭薄赋 D.工商皆本

15.右图是近代中国民族火柴厂的一枚火花。其图案突出反映了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与救亡图存紧密联系

B.近代中国火柴行销全球

C.近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D.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得到政府大力支持

16.1912一l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

达到1.3亿元,相当于l912年以前50年的投资总额。该时段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辛亥革命的影响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C.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无暇东顾

D.国人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17.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国民经济发展

B.“大跃进”对国民经济建设的危害

C.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了人民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D.“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建设的危害

18.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以下表格,指出居民年均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年均收入情况表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历史试卷·第 3 页 (共 11 页)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高一(1)班的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以下是他们收集到的资料,请给它们确定

一个合适的主题

A.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 B.近代中国制度变迁

C.近代中国婚礼变迁 D.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全盘西化

20.“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 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的开辟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富尔敦发明汽船

21.“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A.始于纺织业 B.始于英国

C.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D.以电力作为能源

22.全球闻名的耐克公司年产球鞋9000万双,每年推出100多种新产品、新款式,公司的 8000名员工只负责设计销售,生产则由分散在世界各地的40多家工厂来完成。这体现了

A.贸易自由化 B.经济区域化

C.经济全球化 D.政治多极化

23.诸子百家中,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事异则备变”主张的是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兵家

24.右图是《秦始皇廿六年诏铭》,其字体属于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25.19世纪末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社会各阶层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严复的呐喊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云南省高中会考历史题】

C.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6.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毛泽东思想研究”的网页(如下表)。如果要增加一

个相关链接,“X”处的关键词应该是

A.新三民主义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历史试卷·第 4 页 (共 11 页)

D.“三个代表”思想

27.《哈姆雷特》中有一段台词:“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 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 的灵长!”该作品最有可能出现在

A.智者运动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28.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下列人物与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A.毕升——指南针 B.瓦特——火车

C.牛顿__经典力学 D.达尔文——微生物学

29.包含90多部小说,痛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罪 恶,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的作品是

A.《人间喜剧》 B.《战争与和平》

C.《红与黑》 D.《悲惨世界》

30.右图是著名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演出剧照,其音乐充满了激情,旋律优美动人,具有

强烈的俄罗斯民族风格。这部作品的作者是

A.贝多芬

B.舒曼

C.约翰·斯特劳斯

D.柴可夫斯基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2分,共40分)

31.(14分)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 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先 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 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4分)

历史试卷·第 5 页 (共 11 页)

云南省高中会考历史题(四)
云南2012年1月高中历史会考真题

号 ―――――――― ――――――――

云南省2012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历史发展证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下列我国古代选官标准中最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 )

A.按军功 B.科举考试 C.按门第 D.按品德

①专制集权 ②三权分立 ③制约与平衡 ④轮番而治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2.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摘录了“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等关键词,你认为他正在 学习的是( )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第一国际的成立 D.《共产党宣言》

13.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 学―― ――2.清朝某机构的大臣,虽然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 ――该机构是( )

―― ―― A.内阁 B.中朝 C.参议院 D.军机处 ――3.1895年,台湾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拱手而让台。”出现这 ――一局面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名――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姓――.甲午中日战争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5.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是( )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三民主义 D.《共同纲领》 线线 ――6.右图是十八星旗飘扬于湖北军政府的情景,依据图片信息判断它最早可能出现于( )

―― ――级――班 封题 ―― A.1911年 B.1916年 C.1919年 D.1927年

――7.新中国实行的既能体现民族平等和人民当家做主,又能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制度是 ―― ――( )

【云南省高中会考历史题】

密答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 ――8.周恩来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红色外交家”的美誉。他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 ) 级―― A.“乒乓外交”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

年――9. 21世纪初,中国加强了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成为我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 ―― ――碑意义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历史成果是( ) ―― A.建立多方互赢得上海合作组织 B.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 ―― C.发展与东盟国家的友好关系 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10.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 ――邦。”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 A.所有的城邦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 B.城邦所有的公民都享有人身自由 ―― ―― C.希腊城邦的利益应是至高无上的 D.希腊公民都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11.下图是美国中央权力结构示意图,该图所呈现的原则有(

)

―― ――校――学――――

――

第1页 (共2页)

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B.若干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 C.联合国实力得到加强 D.世界人民对和平的向往 14.唐代诗人王维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对诗中生产模式表述不 正确的是( )

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C.生产是为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15.“1932年,宋蘖卿与他人合作在天津注册“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抵羊牌”毛绒(“抵羊”含有“抵制洋货”之意)。一经问世,“抵羊牌”毛绒迅速成为有口皆碑的名牌产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

A.外国洋货价格太贵 B.“抵羊牌”毛绒物美价廉 C.外国洋货质量太差 D.“抵羊牌”毛绒迎合了抵洋抗日的心态

16.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标志中国经济正式步入世界大家庭的事件是( ) A.1984年国务院决定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B.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2001年海尔集团在国外投产成功

17.2010年7月11日,待在家中的新加坡居民为及时迅速地掌握南非世界杯第一手资讯,并就 赛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好选择哪一媒介( )

A. 报纸 B.电视 C.广播 D.互联网

18.“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材料中的“发明”是指( )

A.万能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内燃机 19.小说《静静地顿河》中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实行粮食税 D.义务劳动制

20.他们的u、远航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园说”的科学性,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全新宇宙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这支远航的船队是( )

A.迪亚士船队 B.哥伦布船队 C.达·伽马船队 D.麦哲伦船队 21.下列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欧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 B.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C.世界银行主宰世界经济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2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第2页 (共2页)

①思想领域完全融合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日渐形成 ④其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23.在宋代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鼓励下,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理学 孕育而生。在建立理学体系中的集大成者是( )

A . 韩愈 B .周敦颐 C. 程颐 D.朱熹 24.1975年,在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的秦律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 ) A.小篆 B.金文 C.行书 D.楷书 25.“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屈原的这首诗( ) A.抒发了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 B.体现了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C. 抒发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D.体现了超脱世俗的平和心境 26.鲁迅对“中体西用”的描述是“‘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具有这一思想的派别是(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 B.《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 C.“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D.“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 28. 国28.卢梭指出,“在社会契约中,人失去的是他的天赋自由和对一切予取予夺的没有限制的权利,人获得的是吗、公民的自由和对对私有财产的所有权。”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主张废除私有制 ②重视公共意志 ③限制个人权利 ④反对天赋人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9.《物种起源》发表后引起宗教势力强烈反对,发出“粉碎达尔文”的呼声,这说明进化论( ) ①打破了上帝造人的神话 ②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根基 ③引起生物学领域的革命 ④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 A. 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0.文学艺30.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认为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的运动有关,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他由此创立了( )

A.狭义相对论 B.生物进化论 C.经典力学 D.量子理论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第31题14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2分) 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高一历史 第3页 (共4页)

材料一

材料二 丞相王馆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答密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劳、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题封 ——《经世大典序录·官制》 (1)根据材料一的相关信息,判断①②分别是什么政治制度?(4分)

【云南省高中会考历史题】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统一后在地方行政制度设计问题上存在着哪两种意见?秦始皇最后选择 线线 了谁的意见?(6分)

(3)材料三表明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使用无产阶级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的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二: 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高一历史 第4页 (共4页)

――――――――――――――――――――――――――――――――――――――――――――

――――材料三: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国有企业的发展。„„西欧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发达地区和国家为了迅速恢复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都在不同程度上按照各自的方式实行过 ――一些全国性的“计划经济”即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调节。„„社会福利制度成为由多种福利 ―― ――计划组合而成、内容上更具系统性并由政府统一组织管理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 ――

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学――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造成美国“自由企业制度面临毁灭边缘”的原因是什么?美国 ―― 政府是如何挽救这一危机的?(4分) ―― ――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呈现的新特点。(6分) ―― ―― ――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名――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同时也姓――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

线线 ――材料二: 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 ――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 ――级――以利用,无组织个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班 封题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农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 ――

――材料三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但社会主义 ―― ――必须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 密答照搬外国模式,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 ―― ――

级――(1)谈谈你对材料一中“十月革命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是如何理解的?(4分) 年――

―― ――(2)材料二中“走相反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革命道路?概括毛泽东提出这一革命道路的主要依据 ―― 是什么?(4分) ―― ―― ――

――(3)材料三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于何时?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毛泽东思 ――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4分) ―― ――

―― ―― ――校――学――――――

第5页 (共6页) 第6页 (共6页)

云南省高中会考历史题(五)
云南省2014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参考答案

31(1)主要任务:外争独立,内争民主(或独立与民主、反帝反封建)。(2分)

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或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封建专制的统治)。(2分)

(2)A:太平天国运动;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A、B、C 、D各1分)

(3)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6分)

32 (1)哥伦布 经济,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政治,打击封建势力,促进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对外开始殖民扩张,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地区间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

33 (1)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2) 通信卫星、生物基因工程、宇航、计算机

(2)巨额财富流入西欧,转化为资本,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开展,同时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宏大灾难,形成殖民

地的贫穷落后,美洲独立运动兴起,全球化进程开端;

把世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资本主义侵略下,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原先落后、封锁的经济构造被打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构成,同时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亚洲革命风暴兴起;

构成全球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构成,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资本主义国家控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命脉,对他们运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掠取,激起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构成,加强各区域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各种文化得到更多的传播和开展。世界开展不均衡加剧,构成了殖民国和被殖民国,国家之间斗争更剧烈,贫富差距拉大。

(3)

主要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十分关注世界科技革命对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紧迫要求。

(3)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首要的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

生产的各个环节,决定了它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不只是使经济在量上即规模和速度上迅速增长,也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经济结构、劳动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变革。 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人生产,使生产力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它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诸因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的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来源和种类,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第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使物的要素和人要素有机结合,即管理是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科学技术与经济广泛结合,使得管理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范畴。

观点三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647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