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县一中的历史学业水平会考

| 会考 |

【www.guakaob.com--会考】

丽江县一中的历史学业水平会考(一)
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会考的比较

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会考的比较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脱胎于高中会考,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相同点:

1.学业水平考试是对会考的继承和发展,会考作为毕业水平考试本身就是一种狭义的学业水平考试;

2.两者都体现国家意志;

3.两者同属水平考试;

4.在我省两者都是终结性测试,终结性考试区别于过程性考试,主要侧重于考察最终达到的能力和水平,不注重能力或水平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势;

5.两者都承担学生毕业水平鉴别的功能。

二、不同点:

1.会考是省级考试,国家承认;学业水平考试是国家考试,省级组织实施,更像自主命题的高考

2.会考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命题依据;学业水平考试是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

3.会考的重点是毕业水平检测,也可以考察部分学业水平;学业水平考试的重点是全面监测学业水平,也可以实现毕业检测功能;

4.会考以学生为主要检测对象,侧重对学生的鉴别功能;学业水平考试相对淡化了对学生的鉴别功能,侧重于通过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发挥质量监测和教学反馈功能,实现对教育机构的管理和评价。

三、学业水平考试与会考相比出现的其它几点变化:

1.考查科目的变化:会考实践科目只要4科合格即视为实践科目合格,而学考为8科(增加4科);

2.考试形式的变化:会考历史、政治为开卷,学考历史、政治为闭卷;

3.首次报考时间的变化:会考为高一第二学期,学考为高二第一学期;

4.建立考籍的变化:会考为首次报名时考生基本信息及报名信息一起采集,学考为高一第二学期注册考籍,高二第一学期报名;

5.准考证号编排的变化:会考准考证号第一位为首次报考年份的最后一位,第二位入学年份的最后一位;学考准考证号的前两位为考生入学年份的后两位;

6.准考证制作的变化:会考准考证由各市县招办打印后加盖保定会考处公章,而学考准考证由省中考中心统一发放,并且准考证遗失后要到省中考中心补办;

7.作弊成本的变化:学考违规情节将被记入考生档案,并转入高考电子档案,高考录取时将受到很大的影响,提高了作弊成本。

丽江县一中的历史学业水平会考(二)
云南省历史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

目 录

专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1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1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 1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 2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 3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 4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 4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 5

三、伟大的抗日战争 ............................................................................................................... 5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6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 6

二、辛亥革命 ........................................................................................................................... 7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 ............................................................................................................... 7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9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 9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 10

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 11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1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0——1955.) ................................................................... 11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 .......................................................................... 13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 14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14

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 14

二、卓尔不群的雅典 ............................................................................................................. 15

三、罗马人的法律 ................................................................................................................. 16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 17

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 17

二、美国1787年宪法 ........................................................................................................... 17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 ............................................................................................................. 18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19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19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 19

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 20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21

一、美苏争锋 ......................................................................................................................... 21

二、新兴力量的形成 ............................................................................................................. 21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 23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24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 24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 24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 25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26

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 26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26

三、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 27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27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27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 28

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 29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29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 29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 30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 31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31

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 31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 31

三、“蒸汽”的力量 ............................................................................................................. 33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 ............................................................................................................. 33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 34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 ....................................................................................................... 34

二、罗斯福新政 ..................................................................................................................... 34

三、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35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 36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 36

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36

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 36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38

一、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 38

二、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 38

三、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 39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40

一、百家争鸣 ......................................................................................................................... 40

二、汉代儒学 ......................................................................................................................... 41

三、宋明理学 ......................................................................................................................... 41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 42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 42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 42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节 ......................................................................................................... 43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 43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44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 44

二、新文化运动 ..................................................................................................................... 45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45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45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46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47

一、文艺事业的曲折发展 ..................................................................................................... 47

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 47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 48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 48

一、蒙昧中的觉醒 ................................................................................................................. 48

二、神权下的自我 ................................................................................................................. 49

三、专制下的启蒙 ................................................................................................................. 49

四、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 50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50

一、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 50

二、追寻生命的起源 ............................................................................................................. 51

三、人类文明的引擎 ............................................................................................................. 51

四、向“距离”挑战 ............................................................................................................. 51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51

一、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 51

二、碰撞与冲突 ..................................................................................................................... 52

三、打破隔离的坚冰 ............................................................................................................. 52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全册知识纲要

专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1.宗法制

内容:继承和分配制度,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

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特点)为核心 ②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③血缘关系和政治

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 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影响深

远。

2.分封制

目的:为加强和巩固周朝统治。

内容:①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对象),建立诸候国。②诸候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作用:积极性: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局限性:造成了周后期诸侯割据,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社会动荡。

3.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的体现,二者互为表里。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层层封授、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结合的特点。

(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的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秦的统一

1.统一的原因:

(1)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3)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4)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5)秦国“远交近攻”的统一策略灵活有效。

2.统一战争的时间:公元前 230——公元前 221 年

3.过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谐音:喊赵薇去演戏)

4.意义: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二)“始皇帝”的来历与皇权的至高无上

1.名称来源: “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2.创立者:秦王嬴政

3.特点:

(1)皇权独尊——显示了皇权的不可僭越(如“朕” “制” “诏” “玉玺”等)

(2)皇位世袭——显示了皇权的不可转移

(3)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4.皇帝的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任免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调动军队等。

5.意义:被中国古代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三)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及作用

1.秦朝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地位次于丞相,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没有实权。

②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秦朝的郡县制

(1)建立过程:春秋出现;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始皇时全国推行

(2)特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

3.作用

①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②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四)秦朝中央集权制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1.使秦朝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国家统一、以及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并不断加强;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

1.汉武帝时,频繁更换丞相,使相权受到打击;

2.汉武帝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建立“中朝”(决策机构)与“外朝”(执行机构)相对应。

(二)唐朝三省六部制

1.三省: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2.六部:(尚书省下设)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 、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3.特点:三省互相牵制,互相监督

4.意义: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被历代王朝所沿用,表明君主专制加强。

(三)宋朝分割相权措施

1.设置中书门下,其长官简称“同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

2.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散相权(行政权)。

3.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三司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四)古代王朝的监察机构

1.秦朝: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西汉:

(1)中央: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

(2)地方: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各设刺史一人监察。

3.唐代: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4.宋代: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5.元朝: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案。

6.评价:

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察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消极: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效能必然是有限的。

(五)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丽江县一中的历史学业水平会考(三)
会考: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武清杨村一中会考时间:

高一下半学期考化学(含实验);

高二上半学期考物理(含实验)、地理、历史;

下半学期考外语、思想政治、生物(含实验)、通用技术;

高三上半学期考语文、数学。

除实验考核(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外语以合格与不合格评价,通用技术以高级和初级评价外,其余科目都以ABCD评价。

--------------------------------------------------------------------------------------------------------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以前也叫会考。是仅次于高考的重大考试,是对于高中阶段必需掌握的科目学习水平的统一测试。

考试时间:一般情况下,6月底会考包括高2012级(高一)地理、历史、信息技术三科和高2011级(高二)化学、生物、物理、数学四科(成都)。山西、浙江、广东地区的学业水平测试好像是放在高二结束时进行,有的也有在高二上学期有一次,分开的,便于减轻学生负担和压力。

学业水平考试

1.学业水平考试目的:保证必修必选课的质量,避免偏科,替国家负责。

2.考试性质:水平考试 终结性评价 全省统一

3.命题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好教学要求)不以教材为依据【丽江县一中的历史学业水平会考】

4.考试内容: 必修+必选内容

5.考试科目: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通用技术、信息技术

6.命题主体:省教科院

7.难度一般要求:0.70左右 6:2:2

8.考试时间:高二末一次 或采取高二两次

9.结果形式及运用:

等级评定 毕业 记入高考或作为录取门槛

有一科未通过,不得毕业

有的大学比如南开 会考成绩 要求全A 和自主招生相关 考试的科目、方式、命题范围和标准

(一)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8个学科。

(二)学业水平考试采取书面考试和操作考试两种方式,书面考试的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操作考试的科目为信息技术和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实验操作。

(三)在新课程实验阶段,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为各学科必修模块(含选修Ⅰ中的必修学分模块)的内容,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扩大到其他选修课程的相关内容。

(四)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以新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依据,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掌握与运用。试题力求做到难易适当、题量适度,让坚持正常学习的学生,一般都能达到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

编辑本段考试的时间和成绩评定

(一)学业水平考试每年组织2次,时间在每学年上下学期结束前进行。考试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含实验操作)、化学(含实验操作)、生物(含实验操作)、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生应在修习必修课程基本结束(即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并通过学分认定后,才能参加第一次考试。在此前提下,学生可自主选择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时间。

(二)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采用等级制评定,其中书面考试科目按照A、

B、C、D(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第评定;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操作考试按照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第评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多次参加同一科目考试,成绩按最高的一次记录。不能按时毕业的学生,允许离校后继续参加考试。所有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均由学校记入学籍档案(纸质与电子档案),并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并列呈现。 编辑本段考试的组织管理

(一)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由省教育厅相关处室、相关单位和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分工、分级负责。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负责政策制定、工作指导、命题调研和命题原则确定等工作;省考试管理中心负责主要学科的命题、制卷、阅卷、考试组织和考籍管理及考籍信息的上报工作,命题和阅卷工作应抽调省市县教研机构的教研人员参加;考试情况的分析、评价和反馈,由基础教育处牵头,省教科所和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负责实施,省考试管理中心参与,省考试管理中心负责协调市县考试管理部门,按要求抽调试卷和考试成绩。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协调有关方面,认真组织好辖区内的学业水平考试组织等工作。

(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等7个科目的书面考试和信息技术学科的上机操作考试的命题、制卷和考试组织工作由省考试管理中心负责;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实验操作考试的命题、制卷由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负责,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考试组织工作。

(三)社会人员报名参加学业水平考试,与在校生一同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8个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

(四)在高中学习期间,凡参加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含与其他部门联合)组织或同意组织的学科竞赛获三等奖以上的学生,可免于参加获奖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记为A等。

丽江县一中的历史学业水平会考(四)
2013年一月历史会考及答案

高中历史

2013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家谱是一种特殊的图书体裁,记录了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和家族重要人物事迹,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下列制度中,与家族的出现关系最密切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2、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记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的发动者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德国 “致远号”撞向敌舰

3、与图1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天京事变

C、武昌起义 B、黄海海域 D、台湾保卫战

4、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中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5、俗话说,历史一条线,地理一张图,掌握历史的时序性是学好历史的基础。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它经历了:

A、30年 B、40年 C、79年 D、109年

6、图2是高中历史必修一某课中的知识结构。据此判断该课的主题是:

A、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B、新时期外交政策与成就

C、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D、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7、在1955年召开的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这次会议的地点是:

A、中国北京

C、印度新德里 B、埃及开罗 D、印度尼西亚万隆

8、图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A、中日邦交正常化 B、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D、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1 -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蓝老师:13720831141

高中历史

9、罗马法是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所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万民法 D、《王位继承法》

10、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其中,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标志事件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诞生

11、图4的主题应是:

A、美苏争霸

B、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2、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B、中苏关系恶化 D、两极格局结束 B、第一国际成立 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两种社会制度矛盾完全消失

13、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中国最早将丝绸这张“名片”送往西方是在:

A、战国 B、汉朝 C、宋朝 D、明朝

14、某班历史探究活动课上,小玲同学收集到一幅20世纪80年代初的漫画《来自家乡的喜讯》。与漫画讨论的内容相关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C、中共十四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15、香港歌星张明敏以歌曲《我的中国心》红遍大江南北,歌中喝道: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洋装”开始传入中国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后 C、民国建立后 D、国民革命后

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1500年到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较关键的时期„„从而预示了世界历史的全球性阶段的来临。”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丝绸之路的开通

C、新航路的开辟

蓝老师:13720831141 B、商帮与会馆的出现 D、宗教改革的开展

- 2 -

高中历史

17、图6所展示的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首先实施的是:

18、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A、“开垦、开垦、再开垦” B、“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C、“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D、“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19、能源短缺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各国政府大力倡导研发新能源。历史上电作为新能源开始于:

A、工场手工业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20、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异彩纷呈。其中主张“以法为教,今必胜昔”的学派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21、理学将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是:

A、朱熹 B、王守仁 C、陆九渊 D、程颐

22、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之一。某同学想学习草书,应选的书法作品是:

23、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国最早将火药应用到军事上是:

A、唐末 B、宋末 C、元末 D、明代

24、先进理论引领社会前进。三民主义引领的革命运动是: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5、曾任北大校长并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人物是:

A、梁启超 B、陈独秀 C、蔡元培

- 3 - D、李大钊

蓝老师:13720831141

高中历史【丽江县一中的历史学业水平会考】

26、它的发表,解决了中国革命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标志着:

A、《井冈山的斗争》

C、《论十大关系》 B、《新民主主义论》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7、“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直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据图8判断这一事件是:

A、氢弹试爆成功 B、原子弹试爆成功

D、“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28、“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

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该广告词中爱迪生“点燃了

世界”的发明是

A、电缆 B、电话 C、电报 D、电灯

29、既把古典主义音乐发展到炉火纯青,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先河的音乐大师是:

A、莫扎特 B、德彪西 C、贝多芬 D、舒伯特

30、展示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社会生活,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的作品是:

A、《唐璜》

二、材料解析题:

31、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B、《红与黑》 C、《人间喜剧》 D、《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跑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⑴ 材料一涉及的机构是什么?该机构的设置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⑵ 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2分)

蓝老师:13720831141 - 4 -

高中历史

⑶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3分)

⑷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的认识。(1分)

32、民主与法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经历了逐步演进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 ——摘自《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材料二:《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

材料三: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国家权力公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部分,分别由国会(分参、众两院)、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又互相制约,„„议会议员都由选举生产,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出,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

⑴ 材料一中的古代“直接民主”发源于希腊哪个城邦?该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2分)

⑵ 据材料二,指出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2分)

⑶ 据材料三,概括出1787年宪法的立法原则。该宪法在近代世界法制史上有何地位?(3分)

⑷ 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近代“间接民主”制的本质是什么?(1分)

3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早期部分民族工业简表

蓝老师:13720831141 - 5 -

丽江县一中的历史学业水平会考(五)
2015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

2015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历史学科考试大纲

(试 行)

一、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和《2015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历史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丽江县一中的历史学业水平会考】

3.科学性原则。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4.时代性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科知识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学科教育价值。

三、考试目标要求

历史学科学业基础会考要求测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以上测试目标不可分割、相互交融和相互渗透,力求三者兼顾。

1.知识与能力

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线索。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

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人物和观点。

2.过程与方法

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包括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历史学习中养成的历史使命感、爱国主义情感、人文主义精神、公民意识、科学精神和世界意识。

历史学科学业基础会考能力测试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考试大纲中“列举、知道、了解、简述”等测试目标,属于识记层次要求;“概述、理解、说明、认识”等测试目标,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分析、探讨”等测试目标,属于应用层次要求。

四、考试内容

1.考试范围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Ⅱ)、(Ⅲ)

2.考试内容与要求

必修(Ⅰ)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3) 了解科举制、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基本内容,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列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概述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等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了解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意义,列举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过程,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 概述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认识其在中国民主革命史的地位与作用;知道中共“一大”、“二大”内容,认识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知道国民大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红军长征、解放战争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知道开国大典的基本史实;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践踏的情况。

(3)知道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知道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及意义。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中国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多边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知道雅典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2)了解《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及地位,认识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 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的作用。

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

(3)了解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的主要史实,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 了解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3)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发展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必修(Ⅱ)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了解铁农具的应用、牛耕的发展,了解都江堰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汉、唐丝织,商、春秋、汉冶金,唐、宋、明、清时期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列举春秋战国、唐、宋、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我国古代市场与城市发展的史实。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了解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的情况,分析其缓慢发展的原因。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初年的大办实业潮,认识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概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中共八大的正确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等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服饰、饮食、居室建筑等物质生活和婚姻等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社会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火车、汽车、电报、电话等交通、电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它们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了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日益紧密的联系。

(2)了解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3)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工厂制度的出现、瓦特改良蒸汽机和蒸汽时代到来的史实;了解石油能源的使用、电能应用的重大发明和电气时代的到来的史实;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6.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647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