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马悬崖

| 艺术高考 |

【www.guakaob.com--艺术高考】

勒马悬崖篇一
《防微杜渐,勒马悬崖》

防微杜渐,勒马悬崖

——学校法制教育心得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学生听到心里去,真正明白法律,遵守法律。初中生正值自我意识飞速发展,独立意识增强,凡事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的危险年龄,叛逆、怪戾,嚣张,难于说服管教。很多家长管不了孩子,很多班主任也对学生束手无策。是难题,一时无解不等于一世无解。

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点体会:抓好班级管理,搞好品德教育,注重深入学生实际,苦口婆心,用好教育机智。

一、严格管理,未雨绸缪

对于班级管理,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很多。我认为严格管理是对学生外在行为的约束,是必须的。严的方法有很多,最有效的、最安全的才是最好的。

我觉得首先应该从感情上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让学生明白这个班主任有着怎样的经历,教学的要求是什么;最好将自己的特长首先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关注,引发学生对你充满希望。当然不能欺骗,不能虚伪,不能做作。要真诚交流,要让学生明白,这将是一个尊重学生的老师,这将是一个值得我们信赖的老师。

我的经历并不丰富,但顺利的、坎坷的,感动的、悲伤的都还有那么一些。特别是从教十年来,在三所学校任职的经历,其间的一些教训,收获我总喜欢一开始就和学生分享,并在以后的教学实际中以自身例子代说教。学生像听故事一样,从中获得启示。

让学生对自己的老师多一些了解,少一点神秘感,就是尊重学生。前者会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后者可能会让师生隔阂,甚至让学生敬而远之,潜移默化间会影响教育效果。

如果能得到学生的认同,以后的严格管理就没有阻碍。“亲其师,信其道”其实是最生动的教育原理,却往往容易被我们疏忽。

严格班级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班纪,学生在生活中的时时处处遵守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谓未雨绸缪。遵守集体的纪律是遵守法律的基础,好习惯的养成是避免违法犯罪的防护栏。

二、细心用心,防微杜渐

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班主任还要多一点心思,细心观察,深入到学生中间多交流,搜集各方面的信息,特别是不好的苗头,要及时出手,防微杜渐。

初中的学生极力想表现自己长大的感觉,有些男生个别女生就通过抽烟,喝酒,穿奇装异服,留怪异发型来表现。其实每一个班里都有这么几个典型。

前年,镇上的网吧相当红火,班里的张某迷上上了网络游戏“偷菜”。经常在周日下午返校期间上网吧。平时学校封闭管理,他就老是惦记着自己的菜给别人偷去了,多次委托跑校生利用回家吃饭的空隙替他收菜。加上该生学习基础差,平时好抽烟,他的这些爱好需要一定的金钱才能满足。由于家庭经济一般,父母一周就给30元的生活费,远远不能满足他的花费。

开始他向同学借,拖好几周才还。后来他有了更大胆的想法,伙同班里另两名同学去低年级索要保护费,准备买手机上网偷菜。

我通过一张字条,了解到了他的这一恶劣行为,迅速做好充分的调查,对他进行细心的教育。一开始他不承认,我也没有先拿出证据来,这样就会让他下不来台,即使表面改了,不足以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我就换个话题,聊他的爸爸,聊他的家庭。因为接手这个班不久,我就有针对性的做过几次家访,对他的家庭较为了解。该生的父亲在外地建筑队打工,很不容易。我把自己在建筑队曾经的经历讲给他听,让他从心里明白自己父亲是多么不容易;母亲一个人在家里干农活何其辛苦。他很快就流下了眼泪。对自己的严重错误供认不讳。

这个时候我就把教材上的关于敲诈勒索的违法犯罪知识讲给他听,他从心里彻底想明

白了,真诚地向那个低年级的学生道歉,并得到了他的原谅。

在平实的农村家境里长大的孩子,拥有真挚的感情,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要和诱惑搏斗,又要在低起点上实现自己的追求,特别需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帮助。作为老师我们只要教育得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之以法,就能够防微杜渐,帮助他改掉错误。如果不细心观察,缺乏对学生的了解,管理的方法不当,不仅解决不了矛盾,甚至会激化师生矛盾,致使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震撼教育,勒马悬崖

看过万玮老师的震撼教育,从中深受启发。对特殊的学生进行震撼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因材施教。

我教过的一个班里曾出现了这么一件事情,女生张某躲在厕所里抽烟,而且与隔壁班男生交往过密。我找她谈了好几次,效果很不明显。就在我束手无策之际,她夜里从宿舍里跳窗而出,跟着本班几个男生去网吧通宵上网。

第二天,我把一位男生叫到办公室交谈,也许是心虚,他以为我已经掌握了整件事,不打自招,将昨晚发生的一切坦白了。我一听既震惊有愤怒。强压心头怒火,有了一个计划,就将领头的男生的家长和该女生的家长一并叫来。

大约是一点左右,我从办公室领着这两名学生到校门口见到了双方家长。我领着这一行人到学校边上的餐馆里,点好了菜,提前付好了钱。先吃菜喝酒。让学生交代自己的错误。在那样的情境中,两人刚开始不敢抬头,也不敢说话,枯坐着。我把事情经过不轻不重的述说一遍,又对两名学生在校的表现略为一提,重点分别列举了他们的优点;然后转到家长那里——据自己以前的接触,谈他们的不容易之类的。

有一个家长身体不好,我就不让他喝酒,只和另一名家长喝。那酒喝得很快,我很快就喝醉了。学生很快就就流泪了。

孩子的眼泪是可以相信的,特别是在那样的情境之下。

也许这样做有些失态,但教育不是单方面的,没有家长的配合是很难的。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很多家长把孩子过分信任的交给学校,就不闻不问,只顾忙自己的事,与孩子缺乏交流。孩子叛逆,不思进取,经常违纪,和家长是分不开的。我创造这样一个机会就是向学生和家长传达两个信息:要和孩子交流,要教育管理孩子;家长和老师对学生充满期望,让他们失望,自己会很难过,更达不到自己的目的。

最终那两个孩子真的改了,心思也收回来了。中考后,男生上了两年职教去参军了;女生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

浪子回头的故事我们读过许多,悬崖勒马这一高难度的技术操作也会出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用心做,教育机智会帮助我们引导学生走出迷雾,淌过青春河流最湍急的河段。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空口说教一定不会有好的效果。抓好学生管理,走近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的心理体验,尊重学生的情感,找准突破口,发挥教育机智的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在紧要关头才能使其悬崖勒马,不至于在学生的青春期留下遗憾。面对着一级又一级学生,面对着自己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自当发奋努力。

勒马悬崖篇二
《悬崖不勒马》

勒马悬崖篇三
《悬崖须勒马——谈病理性赌博》

勒马悬崖篇四
《婚外恋的政治隐喻与叙事伦理_在悬崖上_新读解_叶永胜》

东方论坛2011年第6期

婚外恋的政治隐喻与叙事伦理

——《在悬崖上》新读解

叶 永 胜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摘要: 小说《在悬崖上》以一个婚外恋故事进行政治隐喻,表现了知识分子摆脱小资情趣回到主流意识形态立场,以情感叙事的形式完成政治规训。小说主题虽然符合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但在微观叙述层面却以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表达了知识分子个人主义话语的艰难突围。

关键词:《在悬崖上》 婚外恋 政治隐喻 叙事伦理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11)06-0083-04

“婚外恋”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题材,世界文

学中就有《少年维特之烦恼》、《贝姨》、《安娜·卡列尼娜》、《査泰来夫人的情人》等经典。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西厢记》《红楼梦》这样表现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文学,却少见描写婚外恋情的。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大量地描写了婚恋悲剧,其中婚外恋叙事表现接受了新的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的青年,反抗父母包办的封建式无爱婚姻,追求个人幸福与自由。如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十字架》、许杰的《隐匿》、曹禺的《雷雨》、含星的《苦闷的灵魂》等等,叙事主题是个性主义与封建父权、夫权力量之间的冲突。包办婚姻代表的是封建伦理道德,婚外恋则象征着对旧的伦理观念的挑战,实现的是个性解放,获得“人的权利”。婚外恋叙事成为反封建思想文化斗争的一种叙述策略。新时期,婚外恋文学大量出现,这既是对之前题材禁区的突破,反对极“左”思潮对婚外恋的不人道态度,也是为了更深入地挖掘人性,探讨人的自由本质。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王安忆《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霍达《穆斯林的葬礼》、张宇《疼痛与抚摸》、刘恒《白涡》《伏羲伏羲》等等小说站在人性的立场为婚外恋辩护,深刻揭示人物的复杂心理。与五四文学中的婚外恋文学比较,新时期叙事以“人”为关注的中心,而非个性解放的符号。

当然,也有的婚外恋叙事侧重对已婚者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批判。五四时期,庐隐的《时代的牺牲者》、滕固的《壁画》、方光焘的《业障》等小说就描写了所谓的新派人物打着“自由恋爱”的旗号放纵性欲玩弄女性,将“个性的解放”等同于“肉欲的解放”,小说对此进行了严肃的道德思考。[1]

总体来看,婚外恋叙事背后都寄予着作者的思考:或表现个性解放,反对封建思想文化与伦理道德;或表现人性解放,反拨左倾思想;或借以挖掘人性深度,揭示情感世界的复杂;或进行道德思考和社会批判。而在“17年”这样一个意识形态化的时期,婚外恋这种背离社会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行为就别异地被赋予了政治性的隐喻内涵,表现了权力话语对离经叛道者的规训,同时也显示了个体主义话语的艰难突围。邓友梅的《在悬崖上》就是这样的一个文本。

一、政治隐喻《在悬崖上》表面上是一则婚外恋故事,“我”不满足于婚姻的呆板、苍白,移情别恋充满青春活力的姑娘,最终又悬崖勒马,挽救了婚姻,也挽救了自己。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史教科书和一些研究论文也正是从这一角度立论,认为小说描写了婚

收稿日期:2011-05-22

作者简介:叶永胜(1971- ),男,安徽怀宁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从事中国现代文学与影视艺术研究。

83

外恋,突破了被长期封锁的人性、人情的禁区,笔触伸向人物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是“17年文学”的“异端”,是“百花文学”的“非主流”创作。实际上,这些解读都还停留在文本的表层,仅看到“婚姻-情感”层面,未能深入文本,透过话语的缝隙看到“婚外恋”叙事模式背后的政治隐喻。

小说中的一男二女这种关系指涉了两种力量的对决。男女性别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性征的区别,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文学上更多的是一种修辞,“男人”和“女人”关系的书写背后,具有隐喻内涵。[2] “婚外恋”叙事模式本身就具有一种意义指涉,与主人公纠葛的两个异性代表了不同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甚至象征着不同的政治立场。

小说中,两个女性被赋予了鲜明的意识形态身份。“我”的妻子是团支书,又入了党,“是青年们的领导人”;她生活质朴,追求进步,每天晚上“叫我念政治书给她听”。婚外恋的对象加丽亚,漂亮活泼,注意打扮,喜欢跳舞、打牌、约会,脑子里总是奇异的幻想;“快乐的时候,根本不考虑周围还有别人存在”。两人在衣着穿戴、行为方式、生活趣味上都明显不同。

在五、六十年代的语境中,男女选择伴侣,实际上是选择何种人生道路问题。小说《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离开余永泽选择卢嘉川最后投入江华的怀抱,既是选择理想的爱情,更是选择革命:与余永泽分居,表明林道静认清了小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性质;与江华同居,表明了小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结合,才能最终成长为革命的阶级战士。《在悬崖上》借“过来人”科长点明小说的主题:“有些人说‘爱情问题是生活琐事’,我倒不是这样看法,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最能考验一个人的阶级意识,道德品质!”“我们这个社会的人,所追求的是道德精神,不就是这样关心别人,关心集体吗?对别人负责,对集体负责,互相都把对方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说穿了,共产主义精神不就是这么个内容吗?”选择自己配偶的行为,显露的是一个人的阶级意识。“我”和妻子在一起,走的就是“作一个好党员和红色专家”的人生道路;而喜欢加丽亚,则是小知识分子的“资产阶级意识在作怪”,因为加丽亚的作风“跟我们健康的思想感情不相容”,这样的道路是危险的。

在时代语境中,知识分子的非无产阶级出身是原罪的,需要改造,和工农结合,重塑自我。小说中“我”认识妻子后,她“不仅在思想上督促我进步,生活细节上也处处操心”,教育“我”要“在

84

政治上注意别人”。在她的教导下,“我”就像“野

马上了笼头”,工作和生活都很愉快,人变得踏实多了,接受设计任务时放弃以前的追求表面华丽的作风,从实用和大方上着手,受到了表扬。然而

感觉妻子呆板、苍白,没有风度,认识加丽亚后,

“那些已不知不觉淡下去了的‘趣味’又被加丽亚唤出来,蒙上了自觉的眼!被资产阶级感情趣味弄昏了头”,生活上讲究物质享受,工作上失去了朴素的作风,设计华而不实。文本叙事表明,在工人阶级(妻子)的引导下,知识分子(我)会健康成长;而如果立场不坚定,经受不住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和情趣(加丽亚)的诱惑,就会脱离正轨,而且对革命事业会产生危害。

小说叙事从情感与理智上都对知识分子提出了批评。“在爱情上的变化只是思想意识变化的一部分反映”,技术员情感态度上的见异思迁、喜新厌旧,隐喻了知识分子政治立场的不坚定、政治品格的不道德。为了达到批评教育、引起警戒的目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被矮化、丑化,小说中他一直都是被教育的对象:被妻子教育,被团组织教育,被单位领导(科长)教育,最后还通过自己讲述这个故事完成教育过程。因此,这个文本所表现的是知识分子改造过程中的忏悔:“我像一个参加长途竞走的人,半路上贪恋一株新异的花草,忘了路标的指示,走起弯路来了。”“我”被小资产阶级思想捕获“走起弯路来了”,生活上、工作上都陷入了困境,机关里的日子很难熬,设计医院许多地方不适用。因此,这个道德叙事背后又生出了政治寓意:在道德上不坚定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被不良情感诱惑,走上错误的道路,会危害革命的事业。面对现实,“我”悔悟了,并感到深深的恐惧:“我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呢?永远沉陷在孤寂的、悔恨的心情中么?我才二十多岁呀!啊!我原来不是都很正常,未来的生活也看得清清楚楚的么!我怎么把自己从正常生活的轨道里抛出来了呢?”

文本通过婚外恋叙事,表现了知识分子的软弱和摇摆性。“被脚下的石头绊了一下,我清醒了过来,看到前边已是机关的大门了。看到这个大门,我更加清楚地明白了今天发生的一切。”“石头”在这里显然是指发生的婚外恋,是人生前进道路上的挫折。经过了这次事件,“我”清醒了,悬崖勒马,告别小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和情调,回到“正确”的生活轨道。“机关的大门”显然也是一种隐

只有遵循主流的意识形态走正确的道路,才得喻,

以进入集体的“大门”。这段叙述表明了“我”对自己处于“大门”之外的恐惧,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对个人主义生活方式的迷恋之后,终于摆脱了小资产阶级的摇摆性,回归主流意识形态立场。小说结尾又回复到开头,借助婚外恋叙事模式,告诫知识分子在个人主义道路上悬崖勒马,回归到“正轨”上来,从而圆满地完成了国家意识形态教化的任务。

小说叙事将政治规约与传统道德惩戒融合在一起,对婚姻围城中的喜新厌旧者进行批评否定,以主流话语对离经叛道者进行警示。小说实际上是知识分子的自我检讨,反映了知识分子挥之不去的原罪感,通过其摇摆不定的态度,说明了知识分子改造之难及必要。知识分子作为反省的主体,被置放在道德的聚光灯下被叙述和观察着。小说把知识分子改造的大叙事,以日常生活、情感叙事形式表现,不是以此来消解大叙事,而是从情感叙事角度建立历史大叙事,对政治问题进行伦理化表达,以最常见的传统书写方式完成政治规训主题。

二、叙事伦理按理来说,这样以主流话语言说、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立场的叙事应该是“政治正确”的了,但为何小说却在随后的运动中遭到批判呢?这里可以从叙事伦理层面来分析。小说在婚外恋事件中再现情感出轨的行为伦理,同时叙述本身也具有伦理层面,叙事如何应对权力话语对知识分子情感与理智的全面渗透,体现出知识分子叙事的另一重伦理指向。

刘小枫认为,“所谓的伦理其实是以某种价值观念为经脉的生命感觉,反过来说,一种生命的感觉就是一种伦理;有多少种生命的感觉,就有多少种伦理。伦理学是关于生命感觉的知识,考究各种生命感觉真实的意义”,叙事伦理学“不探究生命感觉的一般法则和人的生活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观念,也不制造关于生命感觉的理则,而是讲述个人经历的生命故事,提出关于生命感觉的问题,

[3](P3)

他将叙事营构具体的道德意识和伦理诉求。”

伦理分为两种:人民伦理的大叙事和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人民伦理的大叙事目的是“动员”和“规范”个人的生命感觉,以“革命”的、“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趣味去抵制、排斥“非革命”的、“不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趣味,将个体化的心灵情趣“融化”到时代的宏大潮流之中,在宏大的审美话语中,寻求对革命的表达。而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其宗旨是“抚慰”、“伸展”个人的生命感觉,挣脱宏大叙事话语的挤压,以个体主义的话语营构

生命诉求。

《在悬崖上》的主题思想无疑是合乎意识形态的,否则也不能够公开发表。作者在《致读者和批评家》一文中很明确的说明了创作这篇小说的动机。作者是以自己的工作生活阅历,耳闻目睹在婚姻生活中因放弃责任的行为给予被遗弃者造成的痛苦,由于感情上同情弱者的动机创作了这篇小说。作家想写的是“一篇反映夫妻生活中的道德观念、思想品质等方面的矛盾冲突的作品”,要批评否定婚姻关系中那些喜新厌旧的人,“希望青年朋友们看见这种人的卑鄙处,不再学他”。[4]

然而,作者在叙述中,却不经意地流露出了对小资产阶级生活情趣的“不正确”态度。本来文本为了批判小资情趣,将之放大,反复打量,加以审视,结果它却反而“逃逸”出被批判的框架,变得可以理解、同情甚至欣赏。小说中的加丽亚显得漂亮大方,热烈而张扬,追求美与自由,充满艺术气息和青春活力,其美好形象正是男性欲望的对象;她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生活正是过着刻板生活的“我”内心所渴望的;他们在充满诗情画意的颐和园、北海谈论艺术与美,也容易激发知识分子的小资情趣。所以,当时就有论者注意到这一点:“假如把加丽亚这号人写得——连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只是不知不觉写得——不只是对男主人公那号人有吸引力,而且引得读者也都‘挺欣赏’,都爱起她的那个‘风度、趣味’,‘性格、作风’来,那就有把读者也引到‘悬崖上’去的危险了,

[5]

后来的批判者也正是认为事情就不好办了。”

加丽亚形象塑造有问题,“加丽亚明明是一个玩弄男性充满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的姑娘,如果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作者就会在描写她动人的丰姿身影的同时也用艺术的语言揭露出她内心丑恶的一面,然而在这篇作品中,作者对加丽亚根本没有进行批评的要求,相反地,对她的美丽却大加赞赏。作品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是加丽亚的热情、美貌、轻佻和对男性的吸引力……引起人们的羡慕的爱压倒了对她的憎,她的外貌美压倒了内心的丑”,并由此推导出“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显然是作者自己的思想深处就有着那种自私自利的丑恶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感情,并且受着那种‘写真实’,否认人的感情有阶级性的胡风的反动文艺思

[6]

想影响的缘故。”

而且,小说中对“我”转变的叙述也很有意味。“我”的悬崖勒马并非自己发现、认识到了“错误”,

85

而是遭到了加丽亚的拒绝,才不得不回头寻找遭抛弃的妻子。这种非主动的改变表明了知识分子摆脱小资情调回归主流立场的非自愿性、脆弱性。因此,作品遭到批判也就理有必然了。《在悬崖上》以及《我们夫妇之间》、《红豆》等大批小说被批判这一事实表明,仅仅主题层面的“政治正确”并不能保证总体正确,只有微观、感性叙述层面(叙述语言、人物的感知角度、叙事注意力的分布形态、语言的阶级特征)通过了“合法性”检测,才能决定创作是否正确、合格。也就是说,“只有在‘如何写’这个层面上符合意识形态的要

[7](P9)

作者必须处求,才可能获得叙事上的安全。”

理好权力话语、集体话语与个性主义话语如何“在场”的问题。显然,《在悬崖上》的微观、感性叙述层面是不符合意识形态要求的,是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

小说人物设置的阶级性与故事结局的教化性,显示了意识形态对叙事行为的规约、控制,体现为人民伦理的大叙事;但是小说在感性叙述层面逸出了主题的限制,在宏大叙事话语的缝隙中发出了知识分子个体话语的微弱声音,曲折地流露了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这源自小说的叙述者与叙述眼光的设置。

小说采用了套层叙事结构,开头和结尾叙述了从设计院下来的技术员在夏天的晚上讲述自己的恋爱生活,中间部分是技术员的叙述,他成了主体部分的叙述者,变成了第一人称“我”。小说的隐含作者与主体部分的叙述者是分离的,这样文本的叙述就产生间离效果,“我”叙述的婚外恋故事的道德训诫意味就被削弱。而且,主体部分的回顾性叙述并存着两种叙事眼光:一种是叙述者“我”从现在的角度追忆往事的眼光,一种是被追忆的“我”过去正在经历事件的眼光。“这两种眼光可以体现出‘我’在不同时期对事件的不同看法或对事件的不同认识程度,它们之间的对比常常是成熟与幼稚,了解事情的真相与被蒙在鼓里之

[8](P251)

在追忆往事的眼光中,加丽亚是间的对比。”

一个生活作风有问题、轻浮、从不考虑结婚、惯于

玩弄男性的情感剥削者,一个个人主义者,自私,与她交往是充满危险的。而在“我”过去正在经历事件的眼光里,加丽亚是充满魅力的,她的风度和生活情趣吸引了“我”,她代表了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她的特立独行在潜意识里满足了“我”对环境的反抗。文本中还暗示,“我”的情感变故,纯粹是自作多情,错误的理解了加丽亚活泼大方的处世行为,在整个事件中她是清白的。读者从文本叙述中不难感觉到前者的加丽亚形象是被“妖魔化”了,对人物形象的变形处理,是对意识形态话语的自觉遵从,但内心仍不自觉地为之辩护,以另一副笔墨消解意识形态所强加的不实之词。

因此,可以认为,作者写作本身是遵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并非“异端”;但是由于作者的知识分子小资立场,不满意于呆板、单调、没有情趣的生活方式,在强大的时代话语挤压下又流露出个体主义的生命感觉,在微观叙事层面背离了叙事主题,造成了文本的分裂。又正是因为这种分裂,产生了叙事的张力,赋予了文本不同于“共名”时代的创作价值。————————参考文献:

[1] 林凌.论“五四”时期的婚外恋小说[J].中国文学研究,1999,(1).[2] 叶永胜,刘桂荣.隐喻视野中的男女性别叙事模式[J].新疆大学学报,2006,(3).

[3] 刘小枫.沉重的肉身[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4] 邓友梅.致读者和批评家[J].处女地,1957,(2).[5] 张天翼.《在悬崖上》的爱情[J].文艺学习,1957,(1).

[6] 姚文元.文学上的修正主义思潮和创作倾向[J].人民文学,1957,(11).

[7] 余岱宗.被规训的激情[M].上海:三联书店,2004.

[8]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冯济平

(下转第101页)

86

[18] 加斯东·巴舍拉著,龚卓军,王静慧译.空间诗学[M].台北:张老

师文化事业公司,2003.

[19] 佛光山文教基金会编.佛光大辞典[Z].高雄:佛光山出版

社,1989.

[20] 刘昫.旧唐书[M].台北:鼎文书局,1976.

[21] 李昉等.太平广记:第5册[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潘文竹

Wandering in Remote Borders: Tang Poets' Border Poems and

Imagination of the World

LIAO Mei-yu

(Dept of Chinese Literature, Feng Chia University, Taiwan 40724)

“border Abstract:When the Tang Dynasty rulers launched the border development, the Tang poets set their foot on the road to wandering.” They composed poems on the borders and imaginations of the world. The emergence of this topic is largely due to the life experience of those poets in strange lands, especially when facing the impact of border towns and exotic customs, traditions and the moment, hometowns and strange lands, selves and others met and melted.

Key words:border development; wandering; border; world; home country

(上接第86页)

On the Political Metaphor and Narrative Ethics of Extramarital

Love:a New Interpretation of On the Cliff

YE Yong-she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Abstract:The novel, on the cliff, is a political metaphor based on a story of extramarital love. It displays the intellectuals’return to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from the petty bourgeoisie position and conducts political admonishment through emotional narrative. Though the theme of the novel accords with the discourse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it expresses the difficult breakthrough of the individualistic discourse of the intellectuals by means of the individual narrative of freedom ethics at the micro-level narrative.

Key words:On the cliff; extramarital love; political metaphor; narrative ethics

101

勒马悬崖篇五
《鞍不离马》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 〖解释〗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 【出处】《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解释】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示例】【故事】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鞍马劳顿 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形容旅途劳累。

鞍马劳倦 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鞍马劳困 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鞍马劳神 见“鞍马劳顿”。

鞍马之劳 鞍马:鞍子和马,指长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

鞍前马后 马前马后。指追随左右。

班马文章 〖解释〗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与班固的并称。泛指可与班固、司马迁相比美的文章。 宝马香车 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

北叟失马 比喻祸福没有一定。

弊车羸马 破车瘦马。比喻处境贫穷。

避世金马 避世:逃避世务;金马:借指宫殿。指身为高官而逃避世务

鞭长不及马腹 及:到。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比喻力所不能及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平。

兵荒马乱 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慌马乱 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解释〗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兵强马壮 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伯乐相马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不识马肝 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研讨。

不食马肝 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研讨。

策马飞舆 〖解释〗指驾马车疾行。

车尘马迹 指车马行过的痕迹。

车尘马足 ①指车马奔波。亦喻人世俗事。②指代车骑。敬称对方时亦用之。

车驰马骤 形容车马奔驰迅猛。

车怠马烦 〖解释〗车危且马疲。形容旅途困乏。怠:通“殆”。同“车殆马烦”。

车殆马烦 殆:通“怠”,疲乏;烦:烦躁。形容旅途劳顿。

车烦马毙 形容旅途劳顿困乏。

车马辐辏 〖解释〗辐辏:形容人或货物像车轮上的辐条聚集在车毂上一样。指车马集聚拥

挤。

车马骈阗 〖解释〗车马聚集很多。形容非常热闹。

车马填门 〖解释〗车子充满门庭,比喻宾客很多。同“车马盈门”。

车马盈门 车子充满门庭,比喻宾客很多。

车水马龙 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车填马隘 指车马填塞门庭道路。形容宾客众多。

车在马前 大马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比喻学习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

车辙马迹 指车马行过的痕迹。

驰马试剑 跑马舞剑。指讲习武事。驰:快跑。

持戈试马 比喻作好准备,跃跃欲试。

窗间过马 〖解释〗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吹牛拍马 吹嘘奉承。

打马虎眼 故意装糊涂蒙骗人。

大马金刀 ①形容豪爽,气派大。②形容说话直率锋利,不留情面。

代马望北 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代马依风 代:古代北方的郡名;代马:北方产的良马。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丹书白马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单枪独马 〖解释〗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

单枪匹马 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比喻行动没人帮助。

得马生灾 《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后以“得马生灾”谓因福而得祸。

得马失马 谓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典出《淮南子·人间训》。

得马折足 见“得马生灾”。

东风吹马耳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东风马耳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东风射马耳 〖解释〗射:射出。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斗鸡走马 斗鸡赛马。古代的赌博游戏。

短衣匹马 短衣:短装。古代为平民、士兵等服装。穿着短衣,骑一匹骏马。形容士兵英姿矫健的样子。

二童一马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放马后炮 比喻事情已过去才发议论

放马华阳 谓不再用兵。

放牛归马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飞鹰走马 放鹰追捕和骑马追逐鸟兽。指打猎。

非驴非马 不是驴也不是马。比喻不伦不类,什么也不象。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风车雨马 指神灵的车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

风车云马 见“风车雨马”。

风吹马耳 比喻对别人的话无动于衷。

风马不接 〖解释〗犹言风马牛不相及。

风马牛 〖解释〗风:放逸,走失。指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

风马牛不相及 风:走失;及:到。本指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风马云车 〖解释〗指神灵的车马。

风牛马不相及 〖解释〗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

风樯阵马 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服牛乘马 役使牛马驾车

高车驷马 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旧时形容高官显贵的阔绰。

高头大马 指体形高大的马。也比喻人的体形高大。

膏车秣马 为车上油,给马喂料。指准备起程。语出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弓调马服 比喻办任何事情,应先做好准备工作。

狗马声色 良犬、骏马、音乐、女色。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谷马砺兵 犹言秣马厉兵。

光车骏马 装饰华丽的车马。

归马放牛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裹尸马革 革:皮革。用马皮包裹尸体。形容将士战死沙场的英勇无畏的气慨。

害群之马 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寒蝉仗马 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汗马功劳 汗马:将士骑的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

汗马之功 谓战功。

汗马之劳 ①指征战的劳苦。亦指战功。②指用马运输的劳累。

横刀跃马 犹言横戈跃马。

横戈盘马 犹横戈跃马。

横戈跃马 横持戈矛,策马腾跃。形容将士威风凛凛,准备冲杀作战的英勇姿态。 横枪跃马 犹言横戈跃马。

猴年马月 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来的岁月

呼牛呼马 呼:称呼。称我牛也好,称我马也好。比喻别人骂也好,称赞也好,决不计较。 呼牛作马 见“呼牛呼马”。

讳树数马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汉

毁车杀马 废弃车马。喻归隐意志坚决。

见鞍思马 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金戈铁马 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金马玉堂 金马:汉代的金马门,是学士待诏的地方;玉堂:玉堂殿,供侍诏学士议事的地方。旧指翰林院或翰林学士。

襟裾马牛 〖解释〗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

仅容旋马 指住宅地方狭小。

鸠车竹马 鸠车、竹马:儿童玩具。借指童年

裾马襟牛 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亦作“襟裾马牛”。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开足马力

尻轮神马 以尻为车而神游。指随心所欲遨游自然

尻舆神马 同“尻轮神马”。

叩马而谏 勒住马头进行规劝。形容竭力进行劝谏。

快马加鞭 跑得很快的马再加上一鞭子,使马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加速前进。

老马恋栈 恋:留恋。栈:马栈。老马不妒忌离开马栈。比喻老年人恋念旧情。也指年老还贪恋官位。

老马识途 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历兵秣马 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作好战斗准备。

历兵粟马 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厉兵秣马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厉兵粟马 〖解释〗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立马万言 倚靠在马旁,马上写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

励兵秣马 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谓磨好刀枪,喂饱战马,准备战斗。

砺戈秣马 磨戈喂马。比喻作好战斗准备。

练兵秣马 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临崖勒马 走到悬崖边缘勒住了奔马。①比喻到了危险边缘能及时醒悟回头。②比喻运用笔墨,当意境入近高潮时,突然煞住笔锋。亦作“悬崖勒马”、“勒马悬崖”。

溜须拍马 比喻讨好奉承。

六马仰秣 形容乐声美妙,连马都抬起头倾听,不吃饲料。

龙马精神 龙马: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比喻人精神旺盛。

龙神马壮 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

露马脚 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解释】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示例】但是“~”,在长期和残酷的战争中,游击战争将表现其很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解释〗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驴唇不对马嘴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驴唇马觜 胡扯,瞎说。

驴唇马嘴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前后矛盾

驴年马月 不可知的年月。

驴前马后 比喻一切受人支配。

驴头不对马嘴 〖解释〗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同“驴唇不对马嘴”。

率马以骥 用好马带领马群。比喻能者居先。

马勃牛溲 马勃:马屁菌;牛溲:车前草。借指不值钱的东西

马浡牛溲 见“马勃牛溲”。

马不解鞍 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间歇

马不停蹄 比喻不停顿地向前走。

马尘不及 比喻赶不上,跟不上。

马迟枚疾 见“马工枚速”。

马齿徒长 见“马齿徒增”。

马齿徒增 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

马到成功 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马到功成 见“马到成功”。

马耳春风 见“马耳东风”。

马耳东风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马翻人仰 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马放南山 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

马腹逃鞭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后以“马腹逃鞭”比喻躲脱惩罚。 马革裹尸 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马革盛尸 见“马革裹尸”。

马工枚速 原指枚皋文章写得多,司马相如文章写得工。后用于称赞各有长处。

马后炮 象棋术语。比喻不及时的举动。

马迹蛛丝 马蹄的痕迹,蜘蛛的细丝。比喻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马角乌白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马角乌头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马空冀北 伯乐将冀北之良马搜选一空。比喻执政者善选贤才,无所遗漏。

勒马悬崖篇六
《每日轻松一刻 你快勒马》

每日轻松一刻 你快勒马

幽默风趣的美女囧图、内涵搞笑的小段子尽在搞趣攻略轻松一刻。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内涵囧图:每日轻松一刻你快勒马,希望本期笑料为大家带来了欢乐。

节后第一天,你快勒马?

今天,我很快勒!

一个小女孩在父亲节那天表达了自己对爸爸最浓浓的爱

不过,今天还有些人不快乐!

刘备的的卢马脱缰跑向悬崖,张飞急得大喊:“大哥,你快勒马!”刘备骂道:“我快乐你马勒戈壁!”

(企鹅乡乡长)每年高考出分时哭一批笑一批。

成绩,我追了你十几年无怨无悔,只求你在分数出来那天爱我一次。

学霸们都把分数估得八九不离十,只有学渣们紧张地祈祷能多蒙点分数。

儿子,这回没考好不要紧,你还小,我和你爸也还年轻,我们还可以再要一个孩子。(贰

混子)

其实,只有上过大学才知道,四年后的风骚谁的天下别说得太早。

文凭不过是一张火车票,清华的软卧,本科的硬卧,专科的硬座,民办的站票,成教的在厕所挤着。火车到站都下车找工作,才发现老板不关心你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所以不要对孩子苛刻,站一路也是一种历练。(铿锵玫瑰-tt)

不要畏惧的活着,不管考的如何,都不要否定自己的可能性。

勒马悬崖篇七
《成语表》

1 草原

毯:绿茵如毯 绿绒地毯 红花毛毯 渲:烘托渲染 渲染烘托

勒:浮收勒折 浮收勒索 勒马悬崖 勒索敲诈 临崖勒马 敲榨勒索 敲诈勒索 悬崖勒马 言同勒石

吟:龙吟虎啸 低吟长叹 吟诗颂词 吟诗作对 低吟浅唱

长吟短叹

迂:迂回曲折 迂回战术

襟:掣襟露肘 扼襟控咽 割襟之盟 襟怀磊落 襟怀洒落

襟怀坦白 襟江带湖 襟裾马牛 裾马襟牛 马牛襟裾 牛马襟裾 披襟解带 前襟后裾 泣下沾襟 送抱推襟 推襟送抱 血泪盈襟 捉襟见肘 捉襟露肘 正襟危坐 整襟危坐 捉襟肘见 枕山襟海

蹄:四马攒蹄 马不停蹄 蹄间三寻 豚蹄穰田 得兔忘蹄

寸蹄尺缣 牛蹄之鱼 蹄闲三寻

貌:貌合神离 云容月貌 人不可貌相 仙姿玉貌 以貌取人

其貌不扬 古貌古心 品貌非凡 岸然道貌 才貌两全 郎才女貌. 据:据理力争

羞:恼羞成怒 闭月羞花 阮囊羞涩 积羞成怒 老羞成怒 羞花闭月

羞以牛后 碍口识羞 羞与为伍 桃羞杏让 羞与哙伍 不识人间 有羞耻事 羞人答答 羞恼成怒 羞面见人 不羞当面 忍辱含羞

涩:才短思涩 阮囊羞涩 涩于言论 艰深晦涩 盲风涩雨

僻字涩句 酸梨涩枣 跤:小跤大错 跤乡风采

偏:以偏概全 偏三向四 偏乡僻壤 偏听偏信 一偏之见

一偏之论 不偏不倚 不偏不党 救偏补弊 无偏无陂 无偏无倚 无偏无颇 无偏无党 偏听偏信 涯:海角天涯 天涯比邻 天涯地角 天涯海角 风月无涯 海涯天角 浪迹天涯 流落天涯 无涯之戚 戎马生涯 天涯咫尺 学海无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 白杨

晰:条分缕晰

伞:火伞高张 雨后送伞 收旗卷伞

抚:抚背扼喉 抚掌击节 抚今思昔 抚今痛昔 抚躬自问 扼喉抚背 抚世酬物 抚今悼昔 抚心自问 抚时感事 抚景伤情 抚绥万方 绍:克绍箕裘 旁蒐远绍 旁搜远绍

疆; 万寿无疆 开疆拓土 封疆大吏 驰骋疆场 开疆辟土 极寿无疆 万年无疆 列土封疆 开疆展土 开疆拓境 开疆拓宇 效死疆场 无党无偏 咫尺天涯

茫无涯际 抚掌大笑

抚孤恤寡 百般抚慰 万世无疆

并疆兼巷 无疆之休

此界彼疆 此疆尔界 画土分疆 画疆墨守 画野分疆 福寿无疆

陷:冲锋陷阵 山崩地陷 天塌地陷 党邪陷正 冲锋陷锐

摧坚陷阵 天崩地陷 椎锋陷阵 陷落计中 牧:十羊九牧 禁中颇牧 蓑:绿蓑青笠 遮:遮天蔽日 遮三瞒四 东掩西遮 醉:如痴如醉 摧锋陷阵 抵瑕陷厄 椎锋陷陈 陷身囹圄

苏武牧羊 不牧之地 烟蓑雨笠 一手遮天 横遮竖挡 东遮西掩 如醉如痴 陷于缧绁 冲锋陷坚 冲锋陷鋭 摧锋陷坚 摧陷廓清 无坚不陷 登锋陷阵 罗织构陷 陷入僵局 5 古诗词三首

如狼牧羊 牧猪奴戏 洗兵牧马

卑己自牧 牧豕听经 犊牧采薪 雨笠烟蓑 雨蓑烟笠

遮天盖地 遮风挡雨 遮天盖日

片云遮顶 衣不遮体 遮人耳目 无遮大会

醉翁之意不在酒 纸醉金迷 醉生梦死

酩酊大醉 心醉魂迷 恶醉强酒

媚:春光明媚 崇洋媚外 千娇百媚 奴颜媚骨 一笑百媚

烟视媚行 甜言媚语 阿谀谄媚 婀娜妩媚 柳娇花媚 锄:锄强扶弱 谇帚德锄

剥:抽丝剥茧 剥极则复 毡:如坐针毡 毡上拖毛 卸:卸磨杀驴 咀:含英咀华 嚼铁咀金 嚼:咬文嚼字 漠:漠不关心 刬恶锄奸 带经而锄 济弱锄强 生吞活剥 剥茧抽丝 互剥痛疮 剥极将复 剥极必复 剥皮抽筋 6 冬阳.童年.骆驼队

啮雪吞毡 坐卧针毡 啮雪餐毡 毡袜裹脚 靴青毡旧物 丢盔卸甲 倒戈卸甲 解衣卸甲

含宫咀征 含菁咀华 咀嚼英华 耐人咀嚼 龙雕凤咀 含商咀征

味同嚼蜡 细嚼慢咽 味如嚼蜡 漠然置之 冥漠之乡 冥漠之都 诛锄异己

剥床及肤

剥肤之痛

旧物青毡 啜英咀华

吹花嚼蕊 漠不相关

逾沙轶漠 龙荒朔漠 寞:不甘寂寞 寂天寞地 袄:黄绵袄子

袍:黄袍加身 同袍同泽 绨袍恋恋 傻:装疯卖傻 装痴卖傻 祸:祸起萧墙 天灾人祸 兵拿祸结 吉凶祸福 患:患难与共 人满为患 冠袍带履 袍泽之谊 割须弃袍 割须换袍

蟒袍玉带 袍笏登场 粗袍粝食 绨袍之义 脱袍退位 黄袍加体

装傻充愣 傻头傻脑 装疯作傻 装痴作傻

装聋卖傻

8 童年的发现

祸不单行 幸灾乐祸 罪魁祸首 祸国殃民

飞来横祸 因祸得福 包藏祸心 祸福相依 利灾乐祸 嫁祸于人 祸从口出 兵连祸接 招灾惹祸 杀身之祸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患得患失 防患于未然 患难之交 防患未然

有备无患 后患无穷 养虎为患 内忧外患

勒马悬崖篇八
《老王》

勒马悬崖篇九
《智能识别悬崖机器人》

勒马悬崖篇十
《错别字》

《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

【1】亲家虽亲不读亲 ==亲家qìngjia(读庆加不读侵加) 亲戚qīnqi亲友qīnyǒu

【2】"女红"本是女工做,当知"女红"

读"女工" ==gōng 古同"工",指妇女的生产作业,纺织,缝纫,刺绣等.

【3】值得一提的"稗官野史" ==bài(4声,念败)

【4】"艾"你在心,口不难开 ==yi (读易此处不念AI)

【5】刚愎自用读错"复" ==bì (毕4声)

【6】非同一般的"般若" ==bō rě (波惹)不读BAN

【7】"吐蕃"应该怎么读 ==吐蕃 Tǔbō(吐波) 不读FAN

【8】"剥削"与"剥皮" ==bō xuē ,bāo pí 【bāo kã剥壳 念包】

【9】难继承的"衣钵" ==yībō(波)

【10】曲终收拨当心画,收成"拔"字画什么? ==bō 读BO(波)不读BA bōhuǒgùn bōlanggǔ

【11】"厚此薄彼" ==读Bo不读bao

【12】"不"的读音大不同 == 1.bù'ān不安,念4声, 2.注意:"不"字在第4声(去声)字前念第2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不用等. 3.同"否"fǒu 4.通"丕"pī-批

【13】粗糙不是粗制滥造 ==cū cāo(念超)

【14】"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

1.chā 之毫厘,谬以千里,差别 (CHA 1声-叉) 2.差不多chà buduō (CHA 4声),差劲 3.差遣chāi qiǎn,兼差,

出差 (CHAI 1声-拆) 4.大病差后chài (CHAI 4声) 5.参差不齐 cī (CI 1声) 【15】看你能不能参透 ==cān 餐 ,参差cēn cī ,人参shēn

【16】千年"古刹"读不怕,(念chà)"刹CHA那(念chà)""霎SHA那"愁煞人

【17】"谄媚"非陷媚(念chǎn产 3声 mâi),"献媚"自有音

【18】不同场合"场"不同 ==chǎng 3声 场所 ,场院cháng 2声 ,排场páichang 轻声

【19】"乘客"也是上帝,读错罪当何如? ==chãng ,shâng[量]

【20】"踟蹰"与"踯躅" ==chíchú也作"踟躇" ,踯躅zhízhú

【21】"豆豉"罐头形似鼓,读作"豆鼓"岂能食? ==dîu chǐ(念齿 3声,不念GU)

【22】"炽热""炙热"的音义混乱 ==chìrâ(赤) ,zhìrâ(置)

【23】与古人"撞车"的"憧憬" ==zhuàng chē ,chōng jǐng

【24】并不难处理的"处" ==chǔlǐ 3声 ,住处chù 4声 ,处妇chú 2声(居家的妇女)

【25】容易串音的"舛"字 ==chuǎn(念喘 3声)

【26】并非"创造"的"创伤" ==chuàng 4声造 ,chuāng 1声 shāng

【27】亲爱的"打""令" =dá 2声 ling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67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