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难的理论

| 在职研 |

【www.guakaob.com--在职研】

人际关系『三不理论』
做人难的理论 第一篇

人际关系『三不理论』

人们常说“做人难,难做人”,在职场亦是如此。你又不是大熊猫,怎么可能人人都喜欢?再说,即使你是大熊猫,也不一定人人都喜欢,何况你不是呢! 最早听说关于上下级关系相处技巧的“三不”——不与上级争锋,不与同级争宠,不与下级争功,是听智立方的董事长杨石头老师所讲,当时只是感觉挺有道理。随着在职场的经历增多,对这“三不”的理解越发深刻,做到这“三不”实在不容易,但是你一旦做到,势必会赢得一个好的职场关系,处处更受欢迎。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职场环境,尤其是在自己还不能驾驭或者说主导环境的时候,只能寻求改变自己。很多职场菜鸟不懂职场人际关系处理技巧,最后碰的头破血流,甚至成为职场炮灰、牺牲品,最后混的连死了都不知怎么死的。身在职场,我们必须要洞悉并熟练职场的关系处理技巧,在不喜欢中学会驾轻就熟,在不适应中学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唯有如此,才能成为职场到处受人欢迎的“功夫熊猫”

职场人际关系技巧一、不与上级争锋 关于与上级的“锋”,笔者的理解有以下三点:

1、不争风头 上级就是上级,相比作为下级的你肯定有过人之处,可能是其在专业能力、关系、背景、做人或其他方面有特长。但是,很多职场新人却不懂这个,尤其是刚出校门的职场初级菜鸟,总认为自己喝了不少墨水,有几把刷子,年轻气盛,看上级这方面不行,那方面不中,认为上上级是不是傻了,让他做你上级。笔者一直坚信,当我们认为别人是傻瓜的时候,其实自己就是那个最大的傻瓜。 与上级相处就是要保持谦卑姿态,夹起尾巴做人,别总想着翘尾巴,看小自己,看大别人,保持一种空杯心态。年轻人喜欢张扬个性,锋芒毕露,其实“锋芒”会刺痛人的,尤其是上级,你的锋芒会让对方没有安全感,让对方不舒服。另外,谁都喜欢好为人师,尤其是上级,都喜欢比较谦虚、低调的下属。我们常讲,人至低则无敌,只有把自己放低,你才能收获更多。 与上级在一起,尤其是开会表达观点或汇报工作,一定要让领导先讲,让领导当主角,让领导尽力表现,你作为一个好的倾听者、观众,上级讲不到的再做补充,并且想好了再说,因为“祸从口出,言多必失”。最常见的是很多下级“越级汇报”,总认为自己比上级汇报,上级不理解、认同自己的奇思妙想就向找更高级的上级证明自己,以此间接来说服上级。其实,越级汇报的人往往是最大的傻瓜,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上级总会知道你找上上级了,不把他当回事、当盘菜,秋后算账往往是在正常不过了。说白了,就是一句话,不要忘了谁才是老大,不要抢老大的威风。

2、不争功劳 不争风,可能更多的是表现在形式上。不争功劳,牵扯的可能更多是利益。在同一个部门,论功行赏是常有的事情,尤其是销售工作。哪怕不是销售工作,只要稍微正规点的公司都会阶段性述职,做工作报告。不是自己的功劳,作为下级一定不要往自己身上揽,另外上级认为是自己功劳的,哪怕是你的功劳,也要承认是上级的,谁让你下级呢,有花先让上级带。当然,好的上级一般不会抢下级的功劳,但是不排除少数功利心强的上级。再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没有领导的英明指导,你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不?忍一时

风平浪静,人的胸怀是被委屈撑大的,受的气中气方为人上人,想做爷必须先学会如何当孙子,没做过孙子的人永远学不会当爷。一个原则,触及上级利益的东西坚决不要碰,如果你碰了,那么最后受伤最重的可能就是你,并且你还欲哭无泪。

3、不拆台 我们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老板永远是对的,如果老板错了,一定是因为我的错才导致老板犯了错。”虽然这句话听着特恶心,很多人肯定讲这是一种“狗奴才”的心理。这句话着实讲的有些夸张,但是却深刻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上级犯了错,要学会替上级“补台”,不能让上级“出丑”。社会关系本身就是“人抬人”,作为下属面对上级更是要学会“抬轿”,帮上级建立更好的形象,而不是去“拆台”,去“抹黑”。如果不小心你在公共场合(如见客户、与更大的领导在一起)“拆”了上级的台,回头有你好果子吃。当然,如果你年幼无知,并且上级胸怀宽广,有一个好人格,可能你还有救。 笔者刚步入职场的时候,不谙世事,曾经犯过特傻逼的错。有一次销售部开会,销售部长让各位业务人员汇报下市场情况,先是大区经理,后是办事处经理,基层的业务经理基本上没有发言的。轮到我们区域汇报情况,办事处经理汇报完,销售部长问其他人还有没有别的要反馈的,我傻逼呵呵的说:“XX地方假货比较多”,还一直啰嗦没完。负责内勤的大姐立马给我使眼色让我坐下,不要讲了,让办事处经理讲。销售部长说:“X经理,你们区域要做好打假工作。另外,这只能说明,我们的品牌在当地做的还不够强势,宣传还没做到位,如果你们做的够好了,假货自然没人买了。” 后来,大区经理狠批了我一顿,说:“你以为销售部长不知道那个市场假货泛滥,整个公司都知道,你还装聪明,瞎表现。”我们办事处经理人比较温和,看我是新人,也没怎么说我,只是提醒我以后注意,不要再犯这种傻事。这件事让我记忆深刻,我知道我错哪里了,我说了一个自以为只有我看到的事情,还把办事处经理、大区经理在销售部长面前给捅了一刀,直接拆台。现在想想,真是羞愧,从那以后,我特别注意不再做这种傻事。

职场人际关系技巧二、不与同级争宠 关于与同级的“不争宠”,笔者的理解有以下三点:

1、不搞贿赂 很多企业官僚作风、贿赂注意严重,很多上级更是擅长这套,总想沾点下属的便宜,吃、拿、卡、要。上梁不正下梁歪,很多下级为了升职或其它目的(如做销售工作的可能调配各好区域等)会故意讨好上级,请上级吃吃喝喝、送礼物、去娱乐场所等,无所不用其极,以求获得上级的宠爱。 其实,这些贿赂动作,其他同级的同事都会看在眼里,视你为“眼中钉,肉中刺”,会故意的疏远你,并从内心里鄙视你。当然,这么做如果你真的做过火了,不排除有同级的同事会匿名举报你,到时候你和你的上级一块被干掉。所以,有的企业直接明文规定:只能上级请下级吃饭,下级不能请上级吃饭。如有发现,立即处理。

2、不拍马屁 拍马屁,又简称PMP,很多人最擅长溜须拍马。其实,拍马屁是一种精神贿赂。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被别人认同,上级更是希望获得下级的认同,以彰显自己的权威、官威。所以,很多人开始寻找上级的亮点、痒点、兴奋点,从形体、生活到工作,只要有机会就会开始“赞美”一番,很多上级听了虽然嘴上说“你小子,就会PMP”,其实其内心乐的屁颠屁颠的,好不爽快。人都喜欢喜欢自己的人,上级也是人,他也会更倾向于喜欢喜欢自己的下属,把他当做同类。 PMP会上瘾,如果你经常PMP,渐渐就会养成习惯,并发展成为一种病。你自己可能感觉没什么,同级的同事表面上也可能和你相处的像平常一样,

其实内心会很讨厌你、鄙视你,私下里和别的同事也会背后议论你PMP的这些“好事”。

3、锋芒有度 曾经看过一段杨石头的一段视频,他讲:成熟是一种明亮但不刺眼的光芒。作为下级时候,一般人微言轻,却最容易耐不住寂寞,因为我们太渴望成功,太渴望升职,太渴望证明自己。于是,很多人总想着露一手,耍一耍,其实往往我们是“懂的太少,表现太多;才华太少,锋芒太多;很浅薄;一眼就被人看穿”。年少轻狂,总想当大王,自己越不行越想证明自己行,殊不知“牛要有度,装要撑得住”,要学会“藏巧露拙”,忍者才能无敌。想证明自己行,不一定非得自己表现的过于锋芒,要学会见机行事,上级让你发挥的时候你全力发挥,不该发挥的时候别瞎发挥。什么时候你才是真的“行”? 自己光展露锋芒是不够的,必须是上级认为你行,下级认为你行,同级认为你行,你自己也认为自己行,你才是真的“行”,否则只能是你自己在“意淫”。比如在咨询策划行业,很多人标榜自己是“XX大师”“XX专家”,其实真正的大师、专家往往都很低调,不敢或者不屑于这么炫自己,因为这个行业看的是“结果”。“大师”“专家”可能会骗人,但“结果”不会,因为“真相”只有一个。

职场人际关系技巧三、不与下级争功

1、认同下级功力 你能够成为上级的原因可能有很多,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上上级不会把一个蠢货用作自己的下属。但是,你必须清楚,哪怕你是上级,你也不可能是“十项全能”,啥都精通,只能说在某些方面可能比较擅长,综合素质、实力比较强。 下级一般是做的具体执行工作,虽然你是上级,你可能对该项工作技能并不擅长,甚至可能很多方面不如下级的同事。作为上级,要学会承认自己的不足,认同下级的特长,虚心向他们学习,并将下级的特长移植到自己身上,让自己变的更优秀。 作为上级,对下级要多积极鼓励,多正向引导,把每个下属都培养成和你一样强,你就可以提升了。作为上级,你升职不是因为你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下级都在“抬”你,是团队的功劳,是因为他们成长了,才把你“抬”起来。不信,如果你是光杆司令,你试试看自己能不能玩得转!但是,很多上级却不这么认为,把自己的经验、技巧总是藏着掖着,生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其实,大可不必,只有开放,敢于分享,掏空自己,释放自己,才能“装”进更多的东西。不敢释放自己,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2、不揽下级功劳 不是每个上级都是为人正直,都胸怀大度,我们总会看到一些上级会在上上级领导面前抢下级的功劳。上级抢下级的功劳不碍乎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不是无能;一种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第一种比较好理解,比如下属做的一个方案、创意,可能会被上级揽成自己的,并在上上级面前表现,并对外宣传,如电影《搜索》里面的陈若兮总是抢杨佳琪的功劳。 第二种的话也比较常见,比如笔者曾经在的一个公司,某区域主管总是喜欢把下级招的商在填写加盟申请表时写自己的名字,因为公司是按申请人算考核的,填写谁的名字谁就有一个招商奖励1500元。主管这么做,其下级的业务经理又不好意思说不行,该主管往往还会对下级这么说:“这个商加盟,我也进行了部分协助。不写你的名字,这没关系的,反正同事们、上级都知道是你招的”。 作为下级,虽然心里不爽,像吃了苍蝇一样,但也没办法,谁让自己人在屋檐下,就当哑巴吃黄连好了。虽然,这样的上级获得了一些经济利益,但是会在下级心中形成极差的形象,在同事心中形成

极差的口碑,即使你能力再强,下级也不会从内心真正尊重你,因为品格是被被别人认同、尊重的基础。 除了不揽功,作为上级也要不诿过,对自己的过失要勇于承担,不要总让下级替自己擦屁股,次数多了下级会认为你是个不能承担责任的无能之辈。笔者曾经的一位上级在“不争功,不诿过”方面做的非常好,虽然已经分开了三年多了,关系依然非常好,笔者从内心也非常尊敬他,现在打电话还对他用“尊称”,因为人格是最大的魅力,叫“哥”“兄”倒不好意思叫出口了。 结语:愿还在职场奋斗的菜鸟、中鸟们都能够学会“三不”——不与上级争锋,不与同级争宠,不与下级争功,早日成为能够在职场关系处理中驾轻就熟、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的职场老鸟!

角色理论(含案例)
做人难的理论 第二篇

角色理论概述 一、角色的内涵

1、角色的词源

角色:演员,或指演员依据剧本所扮演的某一特定的人物。

故事影片中由演员扮演的人物。一般分为主要角色(简称主角)、次要角色(配角)和群众角色等。(看小品《主角和配角》)【做人难的理论】

作品中的角色,是指漫画、小说、戏剧或电影等著作中虚构的人物、动物或者其他生物,

乃至于机器人。通常来讲,其不同于现实生活中体现具体社会关系的真实人物。

2、词源的延伸

角色,亦称社会角色,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扮演着多种角色,集许多角色于一身,就是一个角色丛。 (例: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角色丛;要求每个人呢具有很大的适应性,能在不同的情境下调节自己的行为;“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

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中说:“全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所有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

中国古代的“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之说也表达了与莎士比亚相同的看法。

二、角色扮演

1、角色知觉

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或他人在特定的社会或组织中的这种地位、权利、义务、权力和职责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的知觉。(例:协警)

2、角色扮演者的个性特征

由个体的能力、气质、性格组成的,影响到对某一角色的理解,与能够积极成功地演好角色直接相关。(例:不同的教师)

3、角色学习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角色的权利与义务,一是学习角色的态度与情感。(例:岗前培训)

4、角色期待

是他人和自己提出的符合自己身份或某种特定角色要求的希望。角色期待是社会角色获得的驱动力。

( “罗森塔尔效应”: 远古时候,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罗森塔尔效应”产生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有名的实验中:1968年,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5、角色规范

不同的社会和团体,对其成员的行为有着一套模式和规定,这种模式和规定就称为角色规范。它是一种特殊的团体规范,也是评价角色行为的重要标准。

角色规范有两种形态:

第一、显态规范。是政策性、条文化的角色规范,对角色行为具有明显强制性,角色行为一旦违反了这一规范,就会受到社会和团体的处罚。(法律、法规)

【做人难的理论】

第二、隐态规范。是没有明文规定,但实际上又影响着人们行为的规范,主要表现为习俗、传统、惯例等形式。它对社会角色行为的影响有时比强制性的显态行为规范的影响更有力、更深刻。(习俗,看法)

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合力影响社会角色的行为。

三、多重角色和角色冲突

曾任美国总统的约翰逊就这样描述过自己——一个随意的人,一个美国人,一个合众国参议员,一个民主党人,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保守派,一个德克萨斯人,一个纳税人,一个牛仔,一个不再像过去和所期望的那样年轻的人。

当来自这些角色与身份的要求出现对立时,置身于其中的人就处于了一种角色冲突的状态。(例:明星们的言行)

讨论:如何解决角色冲突(忠孝不能两全),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案例:“自古忠孝难两全”,在汶川大地震这次世纪大灾难中,一名消防军人用他的实际行动演绎了一个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5月12日中午14点28分,受四川汶川县发生强烈地震

影响,阆中市地动山摇,房屋晃动,数间房屋倒塌,各种自然灾害相继发生,全市居民纷纷弃家逃生。面对这突然其来的天灾,教导员李晓勇虽然家处重灾区双亲被埋在残垣断壁中了无音信,但是他深知有大家才有小家,仍义无反顾地战斗在阆中市抗震救灾的最前沿。面对困难,他敢打敢冲,面对压力,他不会退缩,而面对亲人,他却只有愧疚之情。由于李晓勇家乡为都江堰,受“5.12”地震影响,都江堰列为重灾区,家中数十口人瞬间失去音讯,由于信息不畅,一连几天,他都不知道父母是否撤到安全区域,对父母的牵挂让他心急如焚,坐卧不安,大队领导与战友都劝他回家看看,但他考虑到地震的特殊时期,工作忙,他硬着心肠没有回家,一直坚守岗位,战斗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对于亲人的思念他只能埋藏在心里,在没人的时候默默为亲人祈祷。经过多方努力,李晓勇终于与自己的重伤的母亲联系上,但父亲已经不幸遇难,听到这个噩耗,钢铁汉子已泪流满面,从军21年来,他只有9个春节是陪父母一起度过的,其他时间都是坚守在执勤灭火的第一线,父母从无怨言,每次都反过来安慰他要注意安全,看着双亲越来越多的白发,他自责不已,他只想能多抽出点时间陪陪父母,他和妻子商量今年把父母接到南充来好让他们安度晚年,可以那个愿望无法实现了,他的父亲就这样离他而去了,母亲也重伤躺在医院,在亲人最需要他的时候,他不能尽孝。“自古忠孝难两全”,面对这个突忽其来的灾难,为了不让更多的人失去亲人,他选择了在电话里安慰老母亲,让他爱人去安排父亲的后事,而他自己却默默的擦干眼泪,把伤痛藏在心理,坚强的回到了抗震救灾第一线。

做人7术
做人难的理论 第三篇

做人七术:如何生存在这个世界?

开篇:

都说做人难,不仅是做一个成功的人难,就是做一个平庸甚至失败的人也难。生也难,死也难,欲死还生就更难。从小懵懂,糊涂一世,至死也未必明白如何做人。如今幡然醒悟,总结出一套生存之道——做人七术。虽然为时已晚,但总算是明白了一回。曾经有鬼谷子传授阴符七术,使苏秦得以六国拜相合纵天下,也有越王勾践采用文种七术,遂得以兴越灭吴称雄一时。本文总结的做人七术是:技术、心术、权术、霸术、王术、仁术和无术。这七术分别代表做人的七层境界,依次是:一、高人级(技术)二、能人级(心术)三、大人级(权术)四、强人级(霸术)五、伟人级(王术)六、圣人级(仁术)七、神人级(无术)。每个人都可以据此了解自己在这个世界的真实地位,因此而真正明白那个“如何”。

一、高人级(技术)

所谓技术,就是现在俗称的“有才”。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掌握一门才艺是立足根本。才艺无非文武两种,工农兵掌握工艺、农艺、武艺,士人掌握琴棋书画,艺人掌握说拉弹唱。即便是伶牙俐齿,也可称为口才。总之每个人都要拥有一门绝活。一招鲜吃遍天;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不是每个人都有运气有个好爸爸好妈妈的,也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是高富帅白富美。唯有自己掌握一门才艺最为靠谱。每个人至少要成为某个领域的高人,不管是职业技能还是业余爱好,只要杰出到高人的境界,就算是获得第一层次的生存资格了。这个世界上的全部人口,除了百分之十有幸成为寄生虫之外,另外的百分之九十要依靠做人七术获得生存资格。其中百分之六十基本是活在这第一层次的。古人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一层次就是劳力者,既包括有正当职业者,也包括自由职业者。成为某个领域的高人,意味着自己已经脱离平庸凡俗之辈,真正是以人的身份活在这个世界上了。一个人最大的失败,不是贫穷落魄无名失意,而是在临死之前回想自己,没有一门可堪夸耀的才艺。即使是家财万贯,富贵盈门也不足自豪骄傲。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刻苦钻研掌握一门才艺。古人云不以成败论英雄,所谓成功失败,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而且不是自己能够完全掌控得了的。不要太多顾虑这门才艺是否有价值,是否会成功,是否会给自己带来荣华富贵光宗耀祖。简而言之,就是不要有太多的功利虚荣之心。只管去做,做到极致。只要做到极致成为高人,任何才艺都有发挥的机会。

俗话说“艺(技)不压身”,理论上一个人的才艺越多越好,但人的精力时间有限,与其各个方面都会一点,不如一枝独秀更为可取。只要有一门独门绝技,胜过万金油似的通才。说起来什么都会,做起来一样不精。这样是没有什么价值的,除非往上再发展。【做人难的理论】

二、能人级(心术)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很有才的人并不成功,甚至非常倒霉失败,比一般平庸凡俗之辈还活得悲惨,为什么呢?《水浒传》里的林冲等人,本事不可谓不高,家族不可谓不显赫,人也长的一表非俗,可是为什么被逼上梁山?有人说林冲是人强命不强,其实何止是林冲一人?除了社会时代原因之外,不懂心术不会做人也是很关键的原因。人们口头上称谓某人为“能人”,大多不是因为其本领高强,而是说其人会做人会来事。通常所说的做人难,也就是指这个方面比较欠缺。中国民间流传“做人十要”:一表人才,两套西装,三杯酒量,四圈

【做人难的理论】

麻将,五方交游,六出祁山,七术打马,八口吹牛,九分努力,十分忍耐这个口诀,也主要是指如何混世为人的技巧。关于这方面的学问可就大了去了。掌握做人的心术,并非只是心理学那么简单。一个人除了才艺之外,还要有与人交往的本领。没有才艺的人却很会做人,也可以在这个世界上混个人模狗样,甚至比那些高人混的还好。有些才艺甚至才艺很高,加上会做人能来事,成功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根据良心好坏,这些能人可以是非常有能力的大好人,也可以是十分伪诈的奸雄小人。历史上的大奸臣如秦侩、魏忠贤、和珅、屠岸贾、费无忌等人,就是心术不正的能人。很多正直善良的人屡屡被奸臣损友陷害,就是因为没有掌握做人的心术,吃了一辈子的亏。特别是很多人爱标榜自己是君子,决不搞阴谋诡计这一套。殊不知小人奸臣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屡屡得手。君子不要囿于所谓的原则和面子,以君子对君子可以,对小人则必须小人。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运用一点技巧知识,与领导同事亲人朋友搞好关系,善于与各类客户关系打交道,尽量避免给小人创造机会,不能算是心术不正,相反却是人生发展及自我保护必要的。因此,人们不要忌讳谈论心术,而且还要大力提高自己的心术本领,不要给小人留下钻空子的缝隙。掌握做人的心术,就可以“多一些润滑,少一些摩擦”,使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事业成就更顺畅更辉煌。改善自己的性格,提高自己的情商,端正自己的心态,锻炼自己的意志,增进自己的经验,总结自己的教训,树立自己的目标,这方面的功课很多。不少人过着顺其自然得过且过的日子,随性而为不图自省,以为人生可以无限自由,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这样的人生没有不失败的,即使不失败也是侥幸。

但是真正成功的人,并非只是一心钻研做人的心术,而是拥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拥有大的目标追求,胸怀大志志向高远的人,即使在做人心术上有所欠缺,也是可以有所成就的。仅仅醉心于琢磨心术的人,不是真小人就是伪君子。因此,了解掌握做人心术是必要的,但绝不是一味使奸耍滑。

三、大人级(权术)

大人就是做官,掌握权术就是掌握御人之术。在任何一个群体内,总有一些人要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明君还是昏君,英主还是庸主,取决于是否懂得领导和管理。有些人天生就是领袖,有些人则勉为其难。有些人不想当官却鬼使神差成了领导,有些人权欲熏心却没有机会和能力。作为一个领导者或者管理者,不仅仅要依靠自己某些才艺方面的专长,以此来镇住他人得以服众,也要掌握一些做人的心术。大多技术型领导一定要是行内高手,而行政型领导多靠手腕心计。以德服人还是以理、礼、利、力服人,体现出领导管理水平的高低。以德服人最高,以理服人次之,以利服人又次之,最差就是以力服人。也可以丽服人,就是善于作秀给人看;以礼服人,就是给人面子满足虚荣心;以离服人,就是挑拨离间,利用下属不和内斗的矛盾分而治之;以例服人,就是树立榜样以示奖惩。还可以历服人,借助某人某事的经历教训启发开导;以吏服人,就是借他人之手间接驾驭;以里服人,就是自己要以诚待人,对人真心实意;以立服人,就是建功立业,用成绩说话;以厉服人,就是依靠严刑酷法强化纪律;以励服人,就是多多鼓励奖赏;以栗(李/梨/荔)服人,就是采用诱惑手法许愿悬赏。关于如何成为一个优秀领导者或管理者的知识智慧很多,大多数人一辈子也学不完,一辈子也学不会,而有些人从来不需要读书学习,这种本领可能是有些天生成分。但多学习总是有益的。德、理、利、力、丽、礼、离、例、历、吏、里、立、厉、励、栗(李/梨/荔),就这十八个字就够学一辈子的了。

真正要做到以德服人,根本上还是要依靠领导者或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要成功管好别人,先成功管好自己,这是掌握权术的最基本法则。一个对自己放纵率性的人,绝对不

可能成为一个好领导。对善于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人,人们自然而然地抱以敬意和尊重。如果一个人不仅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或管理者,还能够把自己或团体的力量充分发挥,进而影响其他个人或团体,那就升至更高的一个层次了。

四、强人级(霸术)

强人不只是土匪强盗或者侵略者,而是指能够在某个领域超越挤压消灭竞争对手。无论是战场、商场、职场、市场,还是官场、赛场、广场、考场,甚至坟场、气场、操场、人场都要面临竞争。霸术就是竞争超越制胜之术,其与王术的最根本区别在于最终目的是彻底消灭对手。而王术则讲究统和兼并,也就是把化敌为友,最终把敌对一方融入自身体内。因此霸术的关键词是竞争、战胜、消灭,而王术的关键词是和谐、融合、包容。霸术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王术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以历史上伯霸之道多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譬如秦朝、元朝。而帝王之道则经久不衰,光耀万代,如周朝八百年。每个强人都希望自己是终极强者,无人能敌。因此研究掌握霸术也很重要。但是霸术绝不是空中楼阁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霸术是建立在前面所说的技术、心术、权术之上的、很难想象一个人凭空就能称王称霸。一个人如此,一个团体如此,一个企业如此,一个国家也如此。所以一个人要成功,就必须从技术、心术、权术逐级修炼,才有可能达成目标。霸术的基本形态是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因此只要达成目标可以不择手段。兵不厌诈,善施诡道,胜利就是一切。无需考虑道德仁义原则,只要不会造成得不偿失、因小失大即可。霸术的最高准则就是利,而王术的最高准则是义。商人无利不起早,志士有义行天下。《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以及历朝各代兵书商法,都是讲的如何竞争制胜。这方面的学问也是无穷无尽的。霸术并非只是以力制敌,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最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因此强人不一定都是五大三粗,膀肥腰圆,只要善于动脑子耍手腕也可称霸一方,得利一时。 称霸称王最简单的途径是掌握控制资源,这是王霸之道的最高境界。只要掌握控制了关键资源,就会处于十分主动有利的地位。当今世界,美国强大的国家实力,最重要的是其智力资源牢牢在握。由此延伸出政治优势,军事优势,经济优势,文化优势等等。一个人如果没有天分奇才,又不肯刻苦努力,那就想方设法占据某种关键资源。比如与领导客户建立特殊关系,掌握竞争对手的隐私秘密,把持某种物资机会的分配权力,创造某种独一无二的优势等等。为了掌握控制资源,技术、心术、权术就都可以派上用场,大有用武之地。甚至可以说,一个人人生胜算指数高低,与其天赐资源优劣多寡,以及掌握控制及再生创造的能力成正比。所以每个人应时时梳理一下资源情况,及时调整人生轨迹。

五、伟人级(王术)

并非只有大人物才能成为伟人,每个人身上都有成为伟人的基因,差别只在大小多少而已。前面说过,只要善于包容、融合、和谐,将竞争对手或死敌化为己友,就是一个真正的伟人了。王术就是学会如何消融化解矛盾,化敌为友,在包容融合中发展壮大自己,尽量以非敌对手段消除化解敌意和对手。当然,王术不是一味的忍让退缩,有时候是建立在霸术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实力的和平是靠不住的。王术不是做老好人,与无原则地牺牲退让毫无关系。有道是:如果你不能战胜对手,就加入到他们中间。这是一种妥协的临时的策略。而王术则是完全彻底地把对手和敌人消灭了。这种消灭,区别于霸术实体上肉体上消灭,而是将其从概念上消灭——因为这个对手敌人已经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了。王术是在这样一种态势下才能奏效,即让对手感到不被融合就被消灭(不一定亲自动手)的情形下。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才能被和谐。当王者化敌为友之后,原来对手敌人的资源也就成为自己的资源,因此实

力就会更强大无比。只有愚蠢之极的人才会一味追求斗争、战胜、消灭,不知道善于化解、吸收、包容对手敌人的力量。作为普通人,也可以善于运用王术为自己营造成功,即使是暂时的小范围的也有好处。王术不仅仅是心胸道德问题,也是一种大的战略技巧。

王术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还是得,但与霸术不同的是,王术不仅要得利,还要得义,也就是德。王术可以舍小利得大利,或者义利兼得,但绝不会舍身取义,牺牲实际利益而成全大义。牺牲自己成就他人或为仁义道德而献身的人,就达到了更高的境界——仁术了。

六、圣人级(仁术)

任何一个普通人,只要愿意为自己的理想信仰信念道义做出牺牲的时候,就已经具备成为圣人的条件了。圣人并不遥远,而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基因里,只要时机条件具备,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当一个人运用自己所掌握具备的任何技能舍身取义牺牲自我的时候,所有的技能都可称之为仁术。仁术的基本定义就是:一是牺牲自我的实际利益;二是为了崇高大义的目的。三是不存在任何既定的形式。无谓的牺牲不是仁术,而是愚蠢。为了崇高大义而得,也不是仁术而是王术。圣人可以是很伟大的人物,如孔子、墨子、释迦摩尼,基督,也可以是雷锋、焦裕禄等普通人物。他们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本领为社会正义事业服务,就是仁术。所以仁术就在于其目的的高尚,不在乎具体形式。佛家说世上处处有慈悲,世间众生万物,无论是达官贵人,贩夫走卒,还是花鸟虫鱼,一草一木,处处皆有慈悲。每个人的人性里也包含着佛性和兽性两面。人人皆可成佛,差别只在一念之间。

七、神人级(无术)

孔子说人生最高境界是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人能达到这个境界简直就是神人了。做人达到这个层次,已经不需要讲究任何才艺形式,一切自由自在任意驰骋。思想是自由的,心灵是自由的,灵魂是自由的,意境是自由的,情感是自由的,想象是自由的。但是这种自由不同于既往的率性随意,而是自然而然地符合规律准则,也即“不逾矩”。因为一切的规律准则都已经化入人的身心骨髓,不需要刻意留心了。就像学骑自行车和游泳一样,开始需要学习各种规则技巧。尽管竭力遵守,还是免不了摔倒呛水。等到熟练的时候,一切都自然顺畅,早已不知道什么规则技巧了。自由是一种境界,一种随心所欲的境界。心有多宽,自由就有多大,但是这种自由是建立在大家都遵守规矩的基础上的。这种无术的境界不是每个人每件事都可以做到的。一个人可能在这件事上可以达到,其他事上却做不到;这个时间可以达到,其他时间却做不到。因此修炼是长期的,每日每时的。

无术的最高境界是创新,或者说创新是做人七术皇冠上的明珠。创新既是对所有上述七术的继承,又是对上述七术的突破。善于创新的人是人生之最高层次。创新是人人可为之事,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

总结:

为了形象生动地表现做人七术的层次关系,我们假设有这样一个家庭。家中最小的儿子最受娇宠。虽然地位最低微,但是却可以凭借一技之长生存,比如哭闹。这就是技术。次子上得不到娇宠,下得不到威严,于是就靠耍心眼。所以一般家庭中,夹层中间的子女心眼最多。家中长子喜欢玩弄权术做老大。一家之主的母亲多扮演霸主的角色。而看似宽容大度却得实惠的父亲则是王者的地位。再往上是爷爷奶奶,以自我牺牲成全子女儿孙为乐事,这就

是仁术。其中之一完全不理家事,一心坐享天伦之乐,这就是无术(随心所欲)。从时间上看,人的前半生是获得,后半生是释放。40岁以前努力如何称王称霸,40岁以后应该想到如何成仙成佛。一个人要称王称霸可能需要天分和条件,但成仙成佛却只需一念之悟。特别是创新,有志不在年高。所以,花费这么大气力说明做人七术,一方面是说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逐步积累自己的才艺本领,才能为社会为自己做出大的贡献;一方面是说每个人,无论本领大小资源多寡,只要心存善念慈悲为怀,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伟人和圣人所做的事,甚至可以成为神人。简单地说,就是做人既难又不难。难得是得,不难的是施。得是做人,施也是做人,而且是更高尚更伟大的做人。一心为得,人最多只能达到第四层次,而且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达到;有义为施,人人都可以达到最高层次。

认识翻译真面目
做人难的理论 第四篇

【做人难的理论】

认识翻译真面目

──有关翻译本质的一些反思

翻译学讲座教授金圣华教授二零零零年十二月十二日就职演讲讲辞

--------------------------------------------------------------------------------

前言

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成立于一九七二年,是海内外率先以「翻译」命名的学系。由成立迄今,已有二十八载历史。中大翻译系,比起香港大专院校文学院中其它由来有自的学系,如中文系、英文系等,自然不算历史悠久,但是,以其由当初的不受重视,演变至今日成为全港大专院校新生入学成绩最优的学系之一,又不可不说是长途漫漫、历经风霜了。

身为当初草创时期的成员之一,我陪伴着中大翻译系一起成长,一起闯过无数关卡与险阻。如今,乐见其枝繁叶茂、迎风招展,蓦然回首,发觉翻译这门学问,多年来令我虽苦犹甘,使我对之不离不弃,必然有其内在的价值与意义。而近年来,香港的大专院校当中,已有七、八所设有翻译课程。1每年修读的学生,人数倍增;每校授课的教师,人才辈出,这一番崭新的局面,不由得不使当年的拓荒者既喜且忧:喜的是翻译队伍日益壮大,译道虽艰,行行复行行,竟已不乏络绎上路的同道中人;忧的是这许多莘莘学子,在芸芸科目中选择了翻译作为主修,而学系所提供的课程,是否内容充实?是否设计完备?能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殷切期望?

二千年初,执教一年级的「翻译基本技巧」时,学期终要求每位学生列出心目中与翻译最有关联的问题十个。这一年所教的是全港大专院校入学试中成绩最为瞩目的优异生,经归纳统计,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可大分为翻译理论、翻译方法、专门翻译、翻译评论、语言文字、翻译训练与译者地位等方面。在这些范畴中,最多人提出的问题包括:翻译理论的价值与作用到底何在?如何解决及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如何处理特别文体的翻译,如诗歌、古文、法律文件等?评定译文的标准是什么?出色的翻译家是否需要具备文学根底?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翻译软件的应用,译者应如何定位等等。这些问题,虽然由学习翻译只有一年的大专学生提出,其实多年来也困扰了富有经验的翻译老手,以及致力理论研究的翻译学者。回想过去,三十年前,无人谈翻译;三十年后,却人人谈翻译。其实,有关翻译的看法,林林总总,众说纷纭,因而翻译的真面目,反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以下试从多年来教翻译、做翻译、改翻译、谈翻译及推动翻译的实际经验与角度来谈谈这些问题。

一、「对岸相望」与「中流相遇」——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

迄今为止,翻译系设置的课程,除了着重实际技巧的训练之外,必然也开设翻译理论这一科目,但是,目前执教于翻译系的教授,除了某些新生代的教师之外,大部分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翻译训练。这些教授,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文而优则译」,通常是学文学出身的,或为中文系、或为外文系(英语系),因为精通两国文字,对中外文化发生兴趣而涉足译林;因在译林中徜徉日久,采撷愈丰,而总结出经验,这一类教师一般对翻译实践较有心得。另一类教师则并非学文学出身,他们可能是语言学系的,也可能是其它学系如历史、哲学、教育、社会学等相关科目的。他们因缘际会,加入了翻译系,但其主要的兴趣在于探索翻译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例如翻译现象,翻译活动的影响等等,一般较偏向于理念的追求,理论的建立,对实际的翻译工作,往往避而不谈或弃而不顾。翻译学术界中普遍存有这种两岸对阵、中隔鸿沟,而互不交往的现象。这现象过去如此,现在也经常如此。教师阵营中既

已隐含这种心态,所调教出来的学生,怎能不问一句「翻译理论的价值和作用到底何在?是不是没学过翻译理论就不能成为出色的翻译家?」

且让我们环顾一下当今译坛响当当的知名人物,他们的译着等身,他们的影响深远,而他们对于翻译理论与翻译训练的看法,究竟如何?就以我曾经专访过的译家为例吧!林文月是中文系出身的、余光中是外文系毕业的,这两位学者,各以日译中及英译中的佳绩而称着一时,他们早在年轻时代就开始翻译,而事前并无受过专业训练;两者对翻译皆有译论,并不以理论家自居。杨宪益及高克毅两位译坛前辈,都精通双语,前者以中译外誉满国际,后者以外译中名闻遐迩,但是,这两位译家都虚怀若谷。前者自谦:「我这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从事翻译工作中度过的,因而似乎也不能说没有一点体会;但是我的思想从来逻辑性不强,自己也很怕谈理论,所以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2后者则自比为原始派译者,正如摩西婆婆绘画一般,一切源于爱好,抒自胸臆,换言之,也是自然发展,未经琢磨的。3 以翻译西班牙经典名著《小癞子》及《堂吉诃德》而获得西班牙「智能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的名家杨绛,曾发表一篇讨论翻译的力作,却采用了一个最谦虚的题目:〈失败的经验—─试谈翻译〉。她深信理论是从经验中归纳出来的。4其实,由于实践,由于摸索,由于不断的试误与改正,译家自然而然会发展出一套自己服膺的理论,只是有的隐含心中,有的彰显在外罢了。前者在翻译过程中加以运用,后者则在著书立说时,加以发挥。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并驾齐驱的有罗新璋,他对理论与译作兼容并蓄,既寓理论于实践;也从实践中衍生理论。

明确的译论是否能提高译文的素质?这一点涉及译评的标准问题,暂且不论,但一位译者心目中对翻译的认知与看法,无论如何都会影响成品的取向,则是无可置疑的,例如鲁迅的硬译理论对其译作的影响,人所皆知,此处不赘。现以徐志摩为例。徐志摩的诗作与散文何其优美,且看写出名篇佳作的大诗人,精通中、英语文的大学者,是如何翻译十八世纪法国名作家伏尔泰名著Candide的,以下且以Candide跟主人家小姐恋爱的片段为例。

法文原文:

Cun谷gonde laissa tomber son mouchoir, Candide le ramassa, elle lui prit innocemment la main, le jeune homme baisa innocemment la main de la jeune demoiselle avec une vivacit谷, une sensibilit谷, une grace toute particulière; leurs bouches se rencontrèrent, leurs yeux s'enflammèrent, leurs genoux tremblèrent, leurs mains s'谷garèrent. 5

英文译本:

Cunegonde dropped her handkerchief, and Candide picked it up; she, not thinking any harm, took hold of his hand; and the young man, not thinking any harm either, kissed the hand of the young lady, with an eagerness, a sensibility, and grace, very particular; their lips met, their eyes sparkled, their knees trembled, their hands strayed. 6

徐志摩中译本:

句妮宫德的手帕子掉了地下去,赣第德捡了它起来,他不经意的把着了她的手,年轻人也不经意的亲了这位年青姑娘的手,他那亲法是特别的殷勤,十二分的活泼,百二十分的漂亮;他们的口合在一起了,他们的眼睛发亮了,他们的腿摇动了,他们的手迷路了。7

请注意译文前半段译得极其自由,译者加添了许多自己的意思;译文后半段却译得十分拘谨,连「所有格代名词」都不敢省略。这种忽松忽紧的译法,自然跟译者拿捏的尺度有关。同样的一段话,傅雷的译文则为:

居内贡把手帕掉在地下,老实人捡了起来;她无心的拿着他的手,年轻人无心的吻着少女的手,那种热情,那种温柔,那种风度,都有点异乎寻常。两人嘴巴踫上了,眼睛射出火焰,膝盖直打哆嗦,手往四下里乱动。8

其实,不论承认与否,译家之所以成为译家,同一原著的不同译品之所以千姿百态,必然是因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之中,对翻译的本质,有一种先验的的理念,因而形成一种主导的思想,例如《红与黑》(Le rouge et le noir)在中国有将近二十个译本,除了少数剽窃抄袭、不负责任的版本之外,多数译作都由认真严肃的译者执笔,但由于各人对翻译本质的认知有别,其译作亦必然会风格殊异。因此,理论的作用,一般称之为「指导」作用,是必然存在的—─存在于译者的有意无意之间。真正有翻译经验的人,必然会经历一个如下的过程—─翻译时,先是了解原文,剖析内容,研究背景,翻阅字典、参考书等等,一待吃透原文,就得落墨下笔了。此时,不管自己服膺的理论为何,必然会浑忘一切,挥笔前进。笔顺时势如破竹,长驱直入;不顺时却蹰躇不前,沉吟良久—─某一辞某一句,到底该怎么译?某一个意象是该硬翻照搬,将异种直接移植至中土?还是该改头换面,为其换上适合中土的新装?某一个隐喻,该维持其隐晦蒙眬的面纱,而甘冒读者误解之大不韪?还是该改隐为显,揭露其隐藏背后的真面目?这时的取舍进退,煞费周章,于是译者必然会思前想后,顾左盼右,上下求索,内外煎熬,因而体会到「左右做人难」的滋味。9为了排难解惑,译者必须在困境中突围,在迷宫中寻找出路,此时,隐藏心底的信念乃缓缓升起,前人的经验,自己的体会,形成了照路的明灯,此情此境,该如何解决?如何突破?翻译过程之中,绝不可能给某一派某一家的理论牵着鼻子走,基本的信念乃兵法之所依,临场的实况则是阵前之变化,翻译时先要学习理论,后要浑忘理论,就是这个道理。

曾经有人问艺术大师林风眠如何成为「真正的艺术家」,他常以下面的故事启发学生:

真正的艺术家犹如美丽的蝴蝶,初期只是一条蠕动的小毛虫,要飞,它必须先为自己编织一只茧,把自己束缚在里面,又必须在蛹体内来一次大变革,以重新组合体内的结构,完成蜕变。最后也是很重要的,它必须有能力破壳而出,这才能成为空中自由飞翔、多姿多彩的花蝴蝶。这只茧,便是艺术家早年艰辛学得的技法和所受的影响。10

其实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学习理论或技法,从书本中汲取知识的阶段,就是织茧的阶段。这时,应尽量多听、多看,尽量学习。蠕动的毛虫,将自己重重围困,几乎达到动弹不得、难以喘息的地步,然后,经过一段时期的酝酿重组、融会贯通,终于豁然开朗,蜕变成功。这破茧而出的剎那,才是毛虫变蝴蝶,不受拘束、振翅冲天的辉煌时刻。要在翻译实践中得心应手,自由飞翔,必须对翻译理论先学后通,先入后出。一个成功的译家,不论自谦为「译匠」也罢,译员也罢,他手下的成品,必不止于拙劣粗糙、匠气十足的工艺品。

目前翻译界有两派偏颇的说法:一派认为翻译无理论,因此不必学,更不必设有专业课程;一派认为成名的译家,若不能高谈理论,则只能称为「译匠」,其成品亦必然是主观的、零

碎的、片面的、不科学的,因而是无足轻重的。这两种说法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因而形成了做翻译的讨厌理论;谈理论的不懂翻译的局面,互相排斥,彼此敌视,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高谈理论派有两种常见谬误:一是做研究时喜欢套用公式,将所谓的外国先进理论引介进来,作为一种模式,再根据模式,来分析目前所见的翻译实况,凡有相异者,皆称之为反常。研究者往往罔顾现实因素,因外国译论所涉的内容,有时不能与中国现状互相配合,硬套公式的结果,往往会指鹿为马,似是而非,得出伪科学的结论。另一是强烈的排外性,认为凡是传统旧有的方式都是退化落伍的,因此已经成名的译家,倘若只有译果,没有译论,就难以成为研究对象。殊不知译学的内涵,十分宽广,译家的成品,正可以作为译论研究的素材,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曾经有位研究生提出研究方案,要从名家杨宪益的译品中寻找译者的翻译方法及理念,某些教师却认为杨氏自己没有译论,因此不适合成为研究对象。这种倒因为果的看法,不免有失狭隘。其实,译家的译作浩瀚,正因为如此,该有人从中挖掘、整理、分析、梳爬,从而归纳出一套套译论来。11

学翻译、做翻译或研究翻译好比泛舟河上,不论从理论出发、或由实践入手,即不论从左岸登船,或由右岸乘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从对岸相望的敌对立场,经浑然相忘的融会阶段,而进入中流相遇的和谐境界。惟其如此,方能携手同游,共享放舟译河的乐趣。而翻译系的设置,就是要提供一个开放包容的良好学习场所。固步自封,将实际经验排斥于学院派巍巍高墙之外、自闭于象牙塔中的做法,并无出路,实在不足为训。

二、「雪泥」与「雪种」—─翻译中异国情调的保留与原著风格的再现

翻译中历来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就是译者在译本中该如何保留异国的情调、再现原著的风格。以外译中为例,译本读起来该像中文的创作?还是像翻译的文字?前者可以傅雷为典范。他的译文纯净优美,抑扬有致,读者打开《高老头》或《约翰.克利斯朵夫》,一口气读下去,但觉畅顺无阻,如行云流水,比起一般以中文发表的原创作品,其流利程度,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傅雷的译品,一向受到论者重视、读者欢迎,可是近年来忽然有不少译界人士提出不同的观点,认为过份流畅的译文,失之于「滑溜」,翻译不妨带点「翻译腔」,唯有如此,方能保持原著中的「原汁原味」,方能将源语中的特有文化带入目的语的土壤中,使之植根萌芽,茁壮生长。而翻译的功能之一,就是要使耕植过多而渐趋贫瘠的土壤,因承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灌溉,而变得滋润丰腴,生机勃勃。

但是翻译本身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复杂活动。一国或一地的人民要了解他国他地的文化,除了学习外语、沉浸其中之外,当然惟有依赖翻译一途。翻译是一种通过多元化、多层次、多范畴的途径来沟通的方式,并非仅靠某一独立绝缘的语篇或文本来交流的单轨行为。因此,单一语篇的译者所负的责任,只是文化交流的滚滚洪流之中的一小涓滴,译者翻译时,不可能也不必要把每一字、每一词、每一句都当作传递异国文化的载体,而刻意异化,以致堕入了「死译」、「直译」的陷阱而难以自拔。

几年前,有一次众友驱车由中文大学前往沙田市区午膳,途中因天热无风,有人提议关车窗、开冷气,车主说:「雪种不够,要去加了。」此时,同车的洋教授不禁好奇地问:「雪种是什么?」洋教授是一名汉学家,中文造诣相当不错,但没听过港式粤语「雪种」的说法。告之以「雪种」即refrigerant(致冷剂),教授听罢不由得喟然兴叹:「啊!Seed of Snow!真是太美,太有诗意了!」同车之人,闻之皆无动于衷。

【做人难的理论】

另外有一次,利国伟博士来函提到苏东坡〈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的前四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他说深喜此诗,但英译本读之「总觉得称心者甚少」。12其实,在这首诗中,「雪泥」的意象颇费踌躇。「雪泥」两字,到底是什么意思?「雪泥」在中国诗词中,是常见的词汇,《现代汉语词典》却解释为「融化着雪水的泥土」。《辞源》中只有「雪泥鸿爪」词条:「喻行踪无定,偶然相值也」。「雪泥」两字,按字面直译,当然就是“snow-mud”,而“snow-mud”是否诗意盎然?我就此请教过一位加拿大名诗人,他曾经从意大利文转译过王维《辋川集》的四十首诗,其后再加上其它中国诗人作品的英译,结集成书,出版了《寂寥集》13。这位诗人本身的诗作,也以吟诵自然景观为主题,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这样的一位诗人,我问他“snow-mud”令他引起的联想是什么?他的答案是“Terrible thing!”诗人长年居住于温哥华,该处冬日寒寂、阴雨连绵,这「融化着雪水的泥土」,无论如何,都唤不起美感的经验,也是理所当然的。

因此,翻译之中,直译与意译之纷争,异国情调与本土色彩之较量,意义并不很大。意象可以保留,可以不借思索,直接移植,美其名为保留「原汁原味」,及丰富目的语的文化,但译者一厢情愿的意图,万一付诸实行,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以「雪泥」与「雪种」为例,恐怕就未必如此。

在中文里,「雪泥」是典雅优美的意象,盛载着千百年文学的遗产,携带着世世代代文化的信息,这样一个充满诗情画意、内涵极深的词汇,一旦直译照搬为“snow-mud”,丝毫唤不起外文读者对「人生无常、往事留痕」的丰富联想,反而引起了「泥泞不适、举步维艰」的感觉;「雪种」是只流行于粤语地区、甚或香港一地的俗语,一般香港的中国人一听「雪种」两字,就会想起汽车、冷气机等实际的事物,而决不会因此而浮想连翩,诗情洋溢。

文化背景相异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其价值判断与审美经验都是截然不同的,此所以外国选美会上选出的国色天香,跟东方人心目中的美女形象,往往颇有出入。不同种族的审美观固然有别,不同性别之间亦如此,男士眼中的绝色,跟女士眼中的佳人亦大不相同。依此类推,年龄不同、背景相异、文化水准参差的观众读者对同一作品、诗篇、音乐、电影、戏剧的看法,必然大异其趣。明乎此,以为翻译中把源语的比喻意象及表达方式直接照搬,就可达到保留异国风味的想法,未免过分乐观。我们且举例以进一步说明。

中文里常有一些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习惯用语,如「心惊肉跳,毛骨悚然,提心吊胆,荡气回肠」等,翻译时如果把这些用语照搬直译,必然会产生出乎意料的后果。现在试以「牵肠挂肚」一词为例,假如原文用以描绘慈母对游子的思念,经逐字直译,其功过得失可分析如下:—

功: 传达中国人特殊的表达方式

过: 制造野蛮粗率的印象,与慈母对子女思念关怀的温婉形象格格不入。

得: 保持异国情调

失: 怪异乖悖,令人不忍卒读。

因此,任何有理智的译者,只会把「牵肠挂肚」译成“feel deep anxiety about; be very worried about”之类的说法,而不会直译。「提心吊胆」、「牵肠挂肚」等字眼直译的结果,对英语读者来说,就好象外科医生动手术时所采取的种种步骤。

人生五大需求
做人难的理论 第五篇

人生五大需求——马斯洛 (2011-09-19 22:24:32)

标签:

杂谈

人生五大求——马斯洛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按由低到高的次序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人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才会去追求高层次的需求。

1.生理需求,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

2.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

3.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会需求就会突出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

4.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5.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级的需求,它指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

1.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处。

2.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的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

3.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宿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

4.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

5.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需要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顺序发展的,满足了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等。

几乎所有的介绍马斯洛的书籍都这样介绍他的需要层次论,但是,这实际上存在一定的不完整。马斯洛本人的著作中对需要层次论作了更多的探讨。首先,除了广为人知的以上五种需要外,马斯洛还详细说明了认知和理解的欲望、审美需要在人身上的客观存在,但是他也说明,这些需要不能放在基本需要层次之中。

对马斯洛的观点存在着许多争论。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批评马斯洛的观点或者提出自己的需要层次学说,但到目前为止,马斯洛的观点仍然是最被广泛传播的一种。

马斯洛的人类激励理论的主要贡献是把人类的需求分为精神和物质两大类,而且人类的需求是从低级的物质需求发展成高级的精神需求,或者说人在不同的阶段能够对他进行有效的激励的方法也会随着他的需求升级而发生变化。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或者激励理论把人类的激励分成五大类:

1. 生理需要基本的生理需要的满足,包括食物、饮水、住所、睡眠、氧气和性交,即通常所谓的衣食住行。这些生理性的需要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占绝对优势。

2. 安全需要具体包括安全,稳定,依赖,免受恐惧、焦躁与混乱的折磨,对体制、法律、秩序、界限的依赖等。

3. 归属和爱的需要渴望在团体和家庭中有自己的位置,渴望归属感,爱与被受的感觉。希望有自己的朋友、爱人。

4. 尊重的需要包括外界对自我的尊重和自己对自我的尊重,相对来说,自己对自我的尊重更重要一些。自己对自我的尊重即自尊,自尊需要的满足是指由于实力、成就、适当、优势、用途等自身内在因素而形成的个人面对世界时的自信、独立。外界对自己的尊重的满足,则是地位、声望、荣誉、威信等外界较高评价的获得。自尊的需要的满足可以获得一种自信的情感,使人们觉得自己在世上有价值,自己是必不可少的,能为别人所需要。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也就是一个人使自己的潜力发挥的倾向,成为自己所能够成为的那种最独特的个体,使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一个人在其他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自我实现的需要便开始突出。

人生有五大需求,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身价值的需求.

首先生理的需求.也就是亲昵的需求,这种需求不是一般的男女关系,而是男女间的亲密接触,它带一种浓浓的情意,爱意和诗意,非常的甜美而温馨,它能使人全身心的投入到爱的海洋中,这种缠绵不断的爱能激发起男人的斗志,使他们的雄心高昂,越战越勇.而女性能以柔情似水去展示着妩媚动人的魅力,使她们变得越加的娇嫩美丽.当相爱的男女将爱毫无保留的付予对方的时候,灵魂将会升空,飘飘然然的没有了自我,这种欢爱是灵与肉真真的溶为一体,它将超越了情感达到了爱的升华,人生在世真的能达到这种生理需求,就是一大快趣.

安全的需求,就也是生活安定和安逸的需求,人的一生都在为能达到这种需求而劳累奔波,人生刚刚起步,作为父母就要督促儿女奋发向上,为的就是儿女将来能给自已带来一份安全感,父母既要为儿女成家立业操心,又要为自已老有所乐作打算,真可谓千辛万苦只为了一份安全的需求.

社交的需求是一门很深的社会关系学,这种关系非常的复杂,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都在这个大家庭中求生存觅发展,国此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就要去认清社会,适应社会和勇敢的面对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上游刃有余,交际自如.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社会制度也就不同,那就要你明事理识大体,看清形势顺势而行,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事不要去做,不要枸人忧天悲愤懑怨,要以大度之心容天下一切所容之事,要以自已的智慧才能去面对社会上各种性格的人,对于诚实守信之人要真情相待,高高在上之人要敬而远之,夸夸其谈之人要妙语机锋,唯利是图者要巧妙回避,道貌岸然者要周旋其中 ,奸诈小人要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深,常言道:做人难,难做人,只要糊涂一点也不难,凡是要心如明镜,以糊涂之道去看待,那就会看淡一切. 尊重的需求,人活着都是为了一份尊严,有谁愿意苟且偷生寄人篱下,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但是真真能让人尊重的有多少呢?如果要让人尊重你,你是否尊重了自已洁身自爱了呢?你是否以宽容之心去容别人的过错呢?你是否以善良之心去善待他人呢?你是否尽一切所能去帮助困者呢?你是否理解他人的想法而善善引导呢?你是否大公无私而不营私舞弊呢?你是否大义凛然而不贪生怕死呢?有此而言,你要向往尊重的需求,就要无私的去做让人尊重的事.

自身价值的需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价值是无限的,一个人能在有限的生命中而作出无限的价值时,也不枉为人生一场.因此要追求这种需求就必须去追求自信,自强,自尊,自爱.首先要充分运用自已的渊博知识和真实才能,树立自信性和宏伟的目标去闯天下干一番事业.其次要充分显示自已的才华和魄力,凡是处事不惊,成熟稳健,毅力坚韧,意志顽强.第三尊重自已的人格,不阿谀奉承,奴颜卑漆,利欲熏心.要不亢不卑,不屈不挠,气势威慑.再次爱自已也是珍惜自已的生命.人生无价,要善于保护和爱惜,不要去糟蹋,去自暴自弃,不要去醉生梦死沉迷于灯红酒绿之中,要有理想有抱负有志向,要热爱自已的事业和家庭,要让爱在你的心中永存,直到生命的终止,而价值还会无限的延续.

空间主人寄语:

当我们了解自己需求什么的时候,会给我们定下一些目标,并且朝着目标一路走下去,并坚持不懈地努力着,这样我们才能得以实现这些目标,满足自己的需求!

你知道你需要什么吗?

你生活有目标吗?

你满足现状吗?

你想过有所改变吗?

你是否羡慕过他人的成就和高度?

你有能力超越他们吗?

你比较过他们和你的起点一致吗?

你有思考过机会在你身边出现过吗?

你想过是自己错过了机会还是你无力把握机会吗?

你希望自己做主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吗? 你想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吗?

你想在休闲中仍能不耽搁你经营自己的事业吗? 你想过被人家重视吗?

你想过被大家推崇吗?

你想过受到大家的瞩目和掌声吗?

-------

请你

静下心来,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

想想你到底需要什么?

2015领导力培训心得体会
做人难的理论 第六篇

第1篇:领导力培训心得体会

听说公司要求全员进行领导力培训的事情,感到很惊讶。参加了上周末8月11日~12日进行的个人领导力培训后,疑惑迎刃而解,因为这不光是组织、团队、领导的事,也是关系到每个人的大事,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以往参加的培训也就1天时间,这次竟然花了两天的时间,培训中有互动、有游戏、有录像、有讲解,更主要的是在培训的过程中已经没有老师与学生之分,大家都是参与者,都是学生,是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去探讨工作、生活、人生哲理。培训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培训的内容促使我们静下心去思考一些问题。

回顾起两天的学习内容,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我总结如下几点体会:

首先,提升个人领导力的6个原则是一个由个人到团队,由内而外的修炼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从组织领导力的四个层面来理解,只有建立了自己的可信度,才能有基础建立相互信任,而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可以实现更好的自主管理,协调的组织又能保证人的实际需求。从内到外,由外而内,个人影响到组织,而组织又反作用于个人。

第二,冰上理论辨证地阐明了做人品格与做人技巧的关系,点出了做人的关键是品格,而技巧是取得外部成功的辅助手段。

第三,在3个提升个人层面的原则(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中,对我个人最为触动的是以终为始,目标不明确或者目标错了,那么再好的主动性、再好的时间规划也是白搭,这是个人行动的根本。平时生活、工作中所一直忽视的问题在这次培训活动中得到了一次思考的机会。自己的人生愿景却恰恰取决于此。

第四,人是社会中的人,那么人际层面的领导力将会影响到我们周围的人,也是建立公众成功的基础。其中双赢思维对我的影响最大,其实这个原则说来简单,但是实施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目前我从事的是市场工作,对于情感帐户的分析非常认同,只有用心地、持续去“存款”,才能大幅度的加强相互间的关系,进而提升与客户的关系,获得客户的信任,进而最终获得客户的订单。另外,帮助客户赢,这也是使得我们赢的基础,我们要更深层次地去研究这个问题。

双赢、知彼解己、协作增效这些看似容易的大道理,却是日常工作中最容易犯的毛病,这次培训中活动也为我们加深了这种体验。

本次培训中相关的录像、名言也多次唤起了我的心灵,确实可以称之为一次“心灵之旅”。非常认可培训老师所说的,只有自己去教了,才能更好地学。也希望在平时能把这种体验和培训所感带给他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收获,更大的感悟,指导自己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第2篇:领导力培训心得体会

不久前有幸亲自上了一堂清华大学吴维库教授的课, 做了近十多年企业管理者的我,对管理应有的几个"力"颇有感触。其中作为成熟管理者必备的如"洞察力、魄力、理解力、精力"是不可缺少以外,我认为高层次一点的和后天成份颇浓的"领导力"尤为重要,更不可缺少。"领导力"听起来较难实质化,是一种内在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影响力。若不具备此力,则被人通俗称为无大将风度尤其是女人更被称为小家子气。

作为一名在鸿翔工作的实际性管理者,特别是在零售药业,你追我赶,适者生存。在这样一个竟争的环境里,我也会经常在一种很重的危机感中想去潜心充电,不断提升自己上述的各种“力”。听完吴维库教授的课,在这儿我也想与大家分享交流下一种作为企业管理者能够左右布置工作,足以决定下属工作表现之优劣的一种力,我视之为"领导力",所有人均想自己拥有一种强劲的领导力。所谓"鹤立鸡群",无论立足于何处何群体之中均会自然的现身于领导的位置上,有一种自然的领袖的无形的潜力,但并非所有人先天有此力,故很需要各人后天的提升及培养,此工作我想我们鸿翔药业(集团)各级在职管理者应该要刻不容缓的开展。

我个人认为领导力的引发无外是由下属所赋予和其上司所支使。下必所赋予的领导力如心理契约、长幼有序、依存心理、危机心理等是上司不可随意支配的,故没办法从这方面着手去增强;相反我认为更应该从由上司所支使的以下五种力上去做工夫,以求加强。

1、威吓力:领导者可以借此力(如调职、降级、惩戒、解雇等手腕)令下属顺从他的旨意。

2、法定力:可以借此组织架构上的法定地位的权力发挥其影响力。

3、报偿力:透过适当的报偿手段(加薪、升职等)来影响下属的行为。

4、专家力:上司籍其所拥有的丰富经验、灵通信息、技术或准确的分析判断力而令下属信服。下属接受其提议或工作指引是因为对上司的能力具有信心而接受它。

5、吸引力(向心力):上司可以以他在部属心中的魅力以支配部属的行为,部属因尊重及崇拜上司而主动地向上司认同,并设法按上司旨意办事。

大多数企业、集体中,下属之所以听从上司的指挥均是基于上述的五种力量之综合运用,其中最常见的是法定力及报偿力,其次是专家力及向心力,最罕见则是威吓力,"领导力"的管理较少使用此力,其实上述每种力对部属的工作满足感及工作表现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我认为对上述两者影响程度大的应算是专家力及吸引力。

我们每位管理者若要想将下属的工作满足及表现达到最高,那么则要增进此两者(专家力、吸引力)的强度。应当将此两力作为领导的关键因素。听完吴教授的领导力及领导力艺术后,我更感到要做好一名合格的领导者是需要狠下功夫,不段完善自我方能有所作为的。

我们管理者要增进专家力,必需有赖技术技能与概念技术的培养。技术技能指履行特定职务所需的技能,如会计主任在账目处理上之技能,生产主管在产品制造上之技能,网站设计人员在策划设计时对公司风格的把握,IT行业非技术人员对产品的功能性认识等。概念技能则指部门本身之认识力,对部门所处环境的洞察力及为部门决定事务的能力。此两种技能的培养并非太难,只要提供适当的训练假以时日,大概均可掌握。要想下属的工作缺点减少,做得更完善,则我们各级管理员必须给予下属多些完善的工作指引、方法传授,特别具体到实际工作中,要达到此境界,则本身应该多加强学习、多积累,才有可能逐步去改善。

力的增强有赖于人际技能之培养,是指运用有关人类行为的系统化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此力,要涉及观念的改变从而令行为的改变,且必须树立大多数人认同的价值观、人生观、管理观,运用大脑思考以身作则带头正确处理各级人际关系及正确处理本职的各种问题。作为下属要欣赏、佩服上司,其实就是吸引力强,若上司没此吸引力则很可能只运用其他力,收效会变小。所以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要令下属死心塌地的跟着你,被下属认为可以从你的身上学到知识的话,那么我们的管理者的吸引力就必需加强。否则,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加快充电步伐,让自己的知识面、处理问题能力、被人欣赏面加强,我们每位领导者作为一名普通的管理者一定要让你的下属满意他的上司之管理方法、做人原则、处世方式等,如此或许才算是一个基本可以令人接受的管理者。你的吸引力及至领导力也就会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光阴似箭、时不待我,以上之所见,也只是本人培训后的所思所想所感,我也会在自己以后的工作中不断为之努力去做,尽量完善自己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使自己成为鸿翔药业优秀的管理人员。

第3篇:领导力培训心得体会

一、这次领导力提升培训内容涵盖面广泛,涉及面深入,尤其是专家老师们的精彩讲课,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浓厚的课堂氛围、精彩的领导力培训案例分析。让我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最新的管理知识、领导理念,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升华了心灵,使我对企业管理的思路、观念与领导力思维方式的认识都得到了一次全面的更新和提升。通过这次培训,丰富了知识,转变了思想,提升了观念。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创新理念对我们今后工作经营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尤其是面对金融系统在农村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如何在持续稳固自身的传统优势上,开创出新优势探索出更适合于信用社快速发展的经营之路,是当务之急也是作为县级联社高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企业只有持续不断的变革创新才是生存、发展并获得成功的坚实保证。

二、在围绕领导力的提升上,创新的理念可以说贯穿整个培训的过程,使我从企业战略制定、经营模式、领导理念、创新经济、商业模式等方面,把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将企业在市场竞争和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有机的串联起来进行思考。除专家名师传授的宏微观经济、管理类课程外,首次结合我省农村信用社实际,导入的核能领导——教练型领导力(心灵拓展)课程,对我的触动很深。亲身经历了一次特殊的“生命之旅”,感受了一次心灵的涤荡,时刻充满了感恩之心与责任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把在北大学到的知识与经营工作相结合,在现代企业管理和领导力的运用上,不断跨越过去的经验和做法,创造出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方法,用全新的现代管理思维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要全面转变和提升全辖干部职工的思想与观念,要培养他们的感恩心与责任心,怀有一颗感恩心,才会无私无怨积极的去付出。具有一颗责任心,才会勤奋敬业努力的去工作。只有凝聚了思想,才会凝聚行动。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加大对干部职工的培训教育力度,在团结进取的氛围中,强化团队意识,树立团队精神,打造出一支具备旺盛战斗力的信合员工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在执行力的贯彻落实上,做到高度和谐的统一,为信用社的快速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稳固的基础。

三、今年,是省联社“二次创业”重大部署的开局年。对如何开好局、起好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截止20XX年一季度,我县各项存款余额38亿元,较年初增长4亿元,增幅12%,同比多增6879万元,完成一季度任务3亿元的133%,完成市办下达我县全年存款增长任务5.5亿元的73%。全辖贷款余额24.7亿元,较年初增加3.7亿元,同比增加2.2亿元,存贷比例71.21%。贷款利息收入2695万元。全辖不良贷款余额68711万元,较年初下降1172万元,不良贷款占比27.75%,较年初下降5.46个百分点。新增贷款中不良贷款2303.73万元,比年初减少46.09万元,新增贷款不良率1.51%,比年初下降0.54个百分点。实现拨备前利润954万元。

面对二次创业的历史重任,我一定会将新学到的知识与理念,科学的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团结和带领宁晋县联社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落实“五句话”总要求,唱响二次创业主旋律,坚持为“三农” 服务的宗旨和“风险可控、效益优先”的经营理念,紧紧围绕“一上一下”总任务,以“五提”活动为总抓手,解放思想,负重加压,开拓奋进,创业图强,保证完成办事处下达的全年指标任务。为信用社健康快速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理论、实践、思想及观念上,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与提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北大精神”时刻要求和激励自己,充分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为宁晋县信合事业努力而奋斗。以上就是我这次参加学习的培训心得体会,望指正。

4月8日至4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大学-河北农信高管人员领导力提升第三期培训班。走近名校名师,他们以风格各异、姿态万千的方式在人际沟通、营销思维、管理策略、国学精髓、金融法规、实事形势等方面或慷慨陈词、或娓娓道来,使我重新对自己加以审视,也对社训有了更深的认识:要始终把农信事业融入河北的大业,与河北的发展共起舞——成就他我才能实现自我;要始终把农信社的利益融入客户的需求,与客户的兴衰共担当——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尊重;要始终把河北农信改革的成果融入职工的生活,与职工的福祉共进步——与人同乐才会其乐无穷。

此次学习培训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名师讲授,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大学、银监会、党校等的著名教授、学者分别从领导心理、经营管理、警示教育、传统文化等层面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对涉及金融特别是农村金融领域的组织管理进行塑造和指引,丰富和拓展了我的思想、心理和知识;二是沟通交流,在授课之余进行多次互动交流,对各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答疑解惑,使教授内容充分接受并恰当吸收;三是心灵拓展,通过核能领导力的引导,体验了成功与失败、目标与责任、交流与沟通、团队与感恩的种种境况,紧张而充实,强化了心理,提升了思想。

经过一周充实的学习,同行学员都深感学有所得,很受启发。我的感觉,此次领导力提升培训班很有必要,意义深远。不仅使我学到了更多的理论知识,充实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更让我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解放了思想、激发了热情、触动了心灵。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听课还是交谈,无论是所听还是所闻,时时刻刻、分分秒秒,我都沉浸在感动与满足之中,顿感语言匮乏,丰硕无以言表。课余时分,与来自不同县市区的同学们齐聚一堂,相互交流思想、借鉴工作经验、启发思路方法、沟通学习心得,使我丰富并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其一,充实知识,提高水平。作为一名基层联社主任,工作的历练,使我具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但不够系统和丰富。通过名校名师深入浅出的讲授,如醍醐灌顶,使我豁然开朗,许多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一下子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深感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也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学习收获颇丰。同时,如此系统地学习也强化了我服务大局的意识,使我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看到了要有效加快农信社的发展、圆满实现“二次创业”的宏伟目标,加强学习、提升管理能力是多么重要。总体来看,名校名师、资深学者们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倾力为我们授课解惑,感受名校学府的文化氛围,对我们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次书本知识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的锻炼机会。

其二,开阔眼界,拓展视野。此次领导力提升培训是省联社党委高瞻远瞩的决策,给了我一次接受高端教育的机会,让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打开了思路,获得了经验。使我认识到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都是充满坎坷、布满荆棘的。我深知,最大的困难不是别人的压力而源自于自己的内心,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我努力克服各种阻碍,成功战胜了自己,并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超越。作为一名金融机构管理者,上负领导压力,下对员工阻力,其艰难性可想而知。但我坚信只要自己摆正心态、相信自己并战胜自己,再大的困难也是可战胜、不足为惧的。要始终保有一颗健康、乐观的心来看待人生路上充斥的酸甜苦辣,唯有如此,才能赢来美好的明天、创造辉煌的未来。

其三,案例分析,发人深思。在金融领域,保安全、促增长是管理人员重大而神圣的使命,金融机构职务犯罪与金融刑法的培训学习,使我领略了高层研究领域对防范风险教育的成果,强化了对遵纪守法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了依法合规经营的热情和自觉性,提高了工作中的自律意识,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勤政廉政,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忠于职守,履职责、强素质、讲效率、树形象。以“勤政、廉洁、求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为目标,自发地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来要求自己,带头模范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并做到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尽职尽责,恪尽职守,崇尚道德,促进规范经营,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和秩序,努力降低农信社的经营风险。

其四,学以致用,用以提高。通过认真学习研究,我总结出了在农信社有声有色干好工作应具备的六种能力:一是科学决策能力,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和瞬间变化的经营形势要有善于做出正确抉择的能力;二是贯彻执行能力,面对问题能及时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与计划,贯彻下去并做到全面准确、得当有力;三是综合协调能力,在工作中能把握大局、思虑周全、权衡协调、统筹兼顾;四是组织管理能力,善于社会交往,有较高的管理水平,组织得当;五是开拓创新能力,以大无畏的精神,在旧有的经验基础上大胆尝试创新,做到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六是学习实践能力,把学习当成是毕生的任务,作为新世纪的干部人才就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活到老学到老,促进社会科学地进步。

此次领导力提升培训,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使师生互动,无论是心灵拓展还是所见所闻,都让我从不同角度领会了精神、汲取了知识、获得了感悟。感谢省联社党委给了我这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我坚信在此次培训学员饱尝北大文化气息后,必将会培养和打造出一大批农信社的企业文化带头人,逐步达到“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目的。我将尽自己所能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保证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纪律上、工作责任上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一个管理者的责任性,用一份做人的真诚和爱心、一份坚定的政治责任完成好上级组织交给的每一项工作,确保我们的农信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以上是我对这次领导力提升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如有不当请批评指正。

第4篇:领导力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这三天的培训,感触真的很大,仔细想一下,脑子又是一片混乱,有些东西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在此,就让我静下心再仔细想想当时的情形·····

第一天,当老师问到为什么学习?我想要什么时,我迷茫了,是的,走了这么长时间,都忘了停下来去审视一下自己,我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而为什么想要这么长时间而没有实现呢?是我不够优秀,还是我想要的太难得到?那明白后我该从何做起,我又陷入了沉思,让你有时候不能走的太急,在适当的情况下回头看看自己的目标还在吗?别把自己给“丢”了。人有时会受固定想法,固定情绪的影响,从而导致固定行为造成固定结果,而这些总是会把人局限在舒适空间内,无法让让你看清外面更大的自由空间,比如人遇到困难就会想着一定不行,从而情绪消极,就想退缩,而最终结果是这件事就半途而废,这样就可以活在舒适空间中,不用承担责任,但却少了一次自我提升,自我挑战的机会,那么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还有多少时候是活在舒适空间中呢?而这些舒适空间又能让我们得到些什么?而豁出去了,真的会死吗?所以在遇到困难时我会告诉自己一句话“豁出去了,反正死不了”。之后我看了《共好》这个短片,从松鼠身上我学到了,要找出你工作的价值,并确定目标,找到工作的价值你就能确定目标,并朝着目标前进,所以工作价值就是我们的源动力;从海狸身上我学到了要学会授权,当你相信他授权给他,才能给他创造更大的提升空间;从野雁身上我学到了队员之间,上下级之间要相互鼓励,不要只是得到结果是鼓励,要随时关注过程,并在过程中肯定鼓励对方,给他充足的信心。看了鷹的故事后,我想到了自己,自己不就是那只鹰吗?鹰从出生到成为空中之王,中间经历了很多,而当他四十岁时它要面临一个选择,要么安逸的死去,要么经历150天的历练获得重生,在这150天中,它要磕掉自己的喙,拔掉自己的指甲和羽毛,而在现实中,成长是痛苦的,要改变,要脱胎换骨,但这之后不就可以重生了吗?所以我要做那只重生的鹰。

2015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做人难的理论 第七篇

第1篇:小学语文教师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要学好小学语文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四多”,即多看、多记、多想、多写。

多看,就是多看一些期刊和杂志,例如我们学校就有《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各种教育期刊、《教书育人》、《教学案例》等刊物。现在因特网覆盖全球,而且内容无所不包,我们还可以到网上去搜查更多的我们所需要的东西。那么,拿过一本刊物,我们具体看什么呢?主要关注三方面内容:一是符合课程基本理念的教学片断或案例要多看。二是能开阔我们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案例或教学片断要多看。三学生的现代化思维与传统的正确的思想观念相碰撞,教师怎样引导的案例或片断要多看。

多记,首先要克服懒惰思想。看到一个好材料,一定要把它及时地记下来,千万不要有“等”的思想。因为一等,可能就错过了机会,过后就不想抄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一旦发现有价值的材料,一定要第一时间把它记下来。其二,所记内容一定要分门别类记载。这样将来要用到的时候,查找起来比较方便。请同学们看一下我记载的材料。其三,所有资料都要记下它的出处。一是查找方便。因为我们记载的材料有时不是全部的内容,而有时我们又想看看所记内容前后写了些什么,这样我们就可以按照出处手到擒来地把所需要的材料找来。二是写论文的时候如果用到这个材料,就要在论文的最后注明这个材料的出处,证明这个材料既有据可查,又避免了抄袭的嫌疑。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并且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然而之所以有这样的教学效果,我觉得得力于老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通过这样的思考和发现,这个案例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来说,就会提供更多的参考或实用价值。第二,充分利用迁移的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有效迁移。当我们发现了一个好的案例,并确定它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的时候,我们就要想一想,这个案例中的课文与小学课本中的那篇课文相似?我在讲这个相似的课文的时候可不可以也采用这个教学方法?我将怎样做?例如,《有这样一个小村庄》中有这样一句话:“清澈的河水从村前流过”,老师在教这个句子的时候,是让学生上黑板画出这个句子。学生先用波浪线画出河水,然后又画上了石子、小虾、小鱼、水草等。老师问为什么画这些,学生说,这样画就说明水很清澈。看了这样的案例,在教《清澈的湖水》时,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利用迁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了?反复思考、斟酌,即加深了对案例的理解,又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多写。就是及时地把自己的思想形成论文写下来。下面给同学们介绍两种教学论文的写作方法。一种是教育叙事,一种是教学设计评析。先讲第一种。什么是教育叙事?就是老师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故事,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和感悟,就是教育叙事。又称案例研究。案例研究中的案例有那些特点呢?第一真实性;第二故事性;第三启发性,第四研究性。它的形式一般是前半部分是案例,后半部分是反思。再讲第二种:教学设计评析。就是你看到一节优秀的教学实录,你不禁为它课堂上所呈现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叫好喝彩,你被它深深地吸引了,感动了,这时候是你的思维积极活动、思考的最佳状态,你要把它及时地写下来。因为它是你智慧火花的迸发,是你深思熟虑的结果。开始写时,你可以什么也不用顾及,只是把你的想法、认识写下来就是了。写完后,你冷静下来,再回过头看一看你自己写的东西,就要一方面补充所写的内容,一方面对所写的内容进行分条缕析地修改。一般情况下,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实录或设计的评析,要总结出三方面的优点,并且用简洁、完整、对称的语言加以归纳概括。

第2篇:理论中心组二季度学习心得体会

二季度以来,我们认真学习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反腐倡廉等文件报告,最近又观看了《猎猎红旗映般阳》电视节目,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艰苦时期的奋斗历程,也意识到了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及反腐倡廉的紧迫性。

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至今,从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执政六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走过了90年坎坷而光辉的道路,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感概和感激之情,在猎猎党旗辉映下,般阳大地三万八千多名党员和七十万淄川人民,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热土上,书写着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国民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是加强党风建设的重中之重。新形势、新任务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都应该认真自觉的学习、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政策方针,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树立良好的行业作风,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能。通过学习对我启发很大。具体心得体会如下:

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九十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建国初期,为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群众抓紧恢复经济,重建家园,中共淄川县委于1949年11月召开首次党员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搞好生产救灾,恢复国民经济的决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由领导战争转向领导生产。1950年2月,淄川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1949年施政总结和1950年施政方针。县委提出的关于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推进民主改革的各项任务,成为37万淄川人民的实际行动

。2015年12月31日,在中共淄川区十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杨洪涛同志号召: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以中央和省、市全委会议及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区为目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在更新起点更高层次上推动老工业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开创经济文化强区建设新局面。

结合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本人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交通运输战线工作者,只有认真学习,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反腐倡廉和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刻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永葆党员干部的纯洁公仆本色,身体力行“三个代表”,才能保证我党的事业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保证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一、通过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使党员干部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关。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无利而不往,少数党员干部的放任自流,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流失,同时也带坏了一批干部。从而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2015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颁布。这有力的说明了我们党有决心有信心把反腐倡廉工作抓紧抓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做到了认认真真的学,扎扎实实地学,并深刻体会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地重要性,使自己有强烈地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工作中切实找到切入点,并做到学以致用。

二、在工作中,筑牢反腐防线。以案为鉴警钟常鸣勤奋做事廉洁做人;吸取他人地教训,防患于未然,坚持防微杜渐,时刻为自己敲醒警钟,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然而真正品尝了其中的滋味,那后悔可就晚亦,所以,强化自律意识,构筑廉洁从政地警示防线,是对每个党员干部的考验。由于各方面因素地影响,使少数腐败分子有机可乘,这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注目的一个焦点。在与时俱进的今天,我们有能力、有办法来铲除腐败的根源,党的十六大的召开,已经把反腐倡廉工作的力度加大,并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我们党委也相应采取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通过网络课堂、报纸、宣传栏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警示教育。使各部门领导干部的党纪法规明显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明显提高,使廉政工作贯穿于整个工作中。

三、通过学习,我更深切体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要性。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工作实践。时刻跟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做谦虚朴实、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表率。在生活中。我的人生格言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快快乐乐生活。而顺应形式的发展,强化保廉意识也是我作为一名普通公务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而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人生航标,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红旗飘飘,党旗猎猎,九十年砥砺奋进,九十年艰辛辉煌。淄川的历史,在红旗指引下,掀开了新的一页,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积极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勤奋做事廉洁做人,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努力践行三个代表。让廉政之风盛行。唯有这样。才能利人。利国。利己。利家,利社会!

第3篇:小学教师理论学习心得记录

世界上没有一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人也是如此。每一位儿童都是一个鲜活生命,他们来自有不同的家庭、拥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感触、可是观察一下,学生写上来的作文,可以发现大多拥有相同的面孔,深刻反思一下,也与我们平时的作文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指导的越多,学生雷同的痕迹也越重。这不是说老师不要指导,而是应该掌握“度”。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往往以自己成人的观点为标准,哪怕学生说的是真话,教师也以自己的世界观、自己的尺度去衡量。在这里,我们教师要尽可能不要对学生的作文题目和内容限制过多,多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平时要多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充分让他们自觉地去亲近生活、在生活中观察、聆听、感悟,让阳光、鸟语、亲情、泪光……都呈现在他们面前,并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从而自觉、快乐地在作文中表现美、创造美。那么作文怎样才能打造亮点、挥洒个性、夺人眼目呢?

1、在内容上,引导学生自主拟题。学生生活的内容千差万别,每个人的感受也各不相同,统一命题,难免拘于一格,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如以“想象未来”为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命题。于是《未来的鞋子》《2050年的班队课》《假如……》这些内容来源于学生对未来的期盼,表达起来自然而丰富。

2、在语言上,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学生的语言有独特的个性,在写作之前,可以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允许学生使用一些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语言、句式甚至一些独创的词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放开思维、放开情感,教师不能在写作之前给他们提供一个模式让他们去套,不能拟一条思路让他们循规蹈矩地去走,而是让他们在一定积累基础的上,表现自己的童真、童心、童言、童音。

3、在形式上,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在作文的形式上要自由,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问题,既可以写想象作文,如科幻故事、寓言、童话、连环画,也可以写日记、读书心得,还可以写记叙文、说明文等。这样自由开放的写作体裁,能发散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大胆地写自己的所思所想。

第4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为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个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论述。

从这些表述,既高度概括,又通俗易懂。再简单明了的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在继承老祖宗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祖训的基础上,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传承延续发展中又不断修改补充完善提高祖训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新的家训理念。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建立政权、巩固政权的理论指导和精神法宝,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精髓。而这些精髓确实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始终都起到了决定性的思想和精神作用。

总结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也有利于全党全国人民所掌握的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对马克思主义深化发展的新的理论成果,成为指导党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最强大最现实的科学理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已充分证实了这一理论的指导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又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也有利于全党全国人民所掌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建设和发展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化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最强大最现实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和正在证实这一理论的指导作用。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既是实践的产物,也是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

客观分析,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基本制度,认真回顾中国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途径、方法、过程。每个中国人民都会有切身的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实是中国历史、中国现实和中国未来的必然要求,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回顾三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有这样一种现象。凡是文化不高、不务正业或缺少志向甚至是犯过错误坐过牢的人,特别是这些类型的年轻人。他们都能快速致富,甚至有的一夜暴富。其实就是他们押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主动脉这一宝。为什么说他们不是抓住而是押住呢?因为他们并不是完全理解和把握了政策的动脉,而是因为思想和思维简单,加上胆子大、敢冒险而押住了政策的宝。他们不过多的考虑后果,政策让干我就干,反正干不干自己也没有出路或出路不多。干好了也许还能有个出路,干不好至多也还是没有出路而已。因此,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上,这些人成了第一个或第一批的吃螃蟹者。任何政策的推行,都会有成本的投入,特别是涉及到思想观念转变的政策变革,就必然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因此,从国家刚开始的政策不仅扶持力度很大,而且又非常宽松,再加上大的变革开始都难免会有无序甚至混乱的情况,这就使那些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们,有的靠投机钻营致富;有的靠坑蒙拐骗致富;有的靠政策扶持占便宜致富;当然更有靠勤劳致富。而为什么有文化的和年长有社会经验的人,却未能抓住或押住改革开放政策主动脉这个宝呢?其重要原因是人们对中国改革的稳定性有怀疑、有疑虑。“十年内乱”的斗争哲学和不断的政治运动,使人们特别是多年来受歧视的知识分子“臭老久”,思想不敢解放,等待观望,怕政策不稳定。这就形成了改革开放初期“造原子弹不如卖鸡蛋”的反常现象。其实认真分析,在某种程度上说,那些第一批吃螃蟹的歪门邪道的暴发户,在事实上也确实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起到了一定的带头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试想,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所有的民众都在观望等待而不去实践,那么,改革开放至少要推迟或放慢多少年,这是我们都可以想到的问题。

回顾改革开放过程中,从开始的不同声音、议论、疑问和怀疑,到————

由此说,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同样是我们党在艰难曲折、不断探索、吸取经验与教训的矛盾运动中逐步探索实践、完善发展的。它虽然没有像形成毛泽东思想时,经过千难万险、腥风血雨和牺牲无数生命、流尽无数鲜血那样艰难。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同样经历了艰难曲折,倾注了党和人民无数的心血。因此,这种珍贵的理论、珍贵的经验、珍贵的精神财富,必须化作全国人民的自觉行动,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付诸实践。

第5篇:关于学习理论知识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党建书籍,我深刻地明白党建工作中应该坚持怎样的指导思想,那就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统筹推进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深化党支部自身建设,努力提升党支部的工作科学化水平。

有了强大的指导思想做后盾,就要加强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成立合理的支部委员会,在决策过程中要体现民主化,对于党支部的内部生活应该以制度的形式进行规范和约束,同时也要经常举行有益的学习教育活动,举行各种各样的支部活动,以加强支部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加深他们之间的友谊。

除了做好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外,我觉得还应该加强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培训,如通过举办党的基本知识竞赛和观看电教光碟等形式进行培训。因为只有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提高了,才能保证在发展对象过程中履行好他们的职责,坚持好“个别吸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也才能在发展党员工作过程中保持谨慎,以减少工作中的失误。

积极稳妥地做好支部发展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坚持发展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公示制度,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监督。以党员的标准,与此同时还要坚持民主的原则来慎重发展对象,保证发展的质量。积极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加强对发展对象的教育培养、综合考察,严格标准,规范档案材料,严格审批程序,严把质量关。

在一个支部中,对于党员的管理要严格。进一步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不断完善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考核、党员进出制度,使之成为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不断丰富党建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

不断改进党支部组织活动方式,创新活动内容,做到教育性、知识性和娱乐性的有机统一。因为通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增强广大学生党员服务同学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党员与周围同学的密切联系,因为群众基础对于党员的工作是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的。党员要经常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向上级党组织反映群众的需求。

总之,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必须在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开展,并努力做到最好,以让党支部的发展越来越好。

做好事的心得体会
做人难的理论 第八篇

第1篇:

2014年9月12日,今天我们在志愿者中心的组织下,去漳州市福利院看望老人,并帮忙打扫卫生。这是我第一次去福利院,我感觉有许多感想。

虽然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但老人们纷纷表示都很满意。令人更加感到高兴的是他们拥有一颗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平时他们做在一起聊聊天、下下棋、讲讲故事、听听收音机感觉这样的生活很惬意,当别人生病时他们互相帮忙。记忆最深的是一位爷爷说:“我们大家住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家庭,相亲相爱直到我们走的那一刻。”听到这样的话感觉很欣慰,一句相亲相爱蕴含了人世间多少的情,血缘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代表什么,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意才是最可贵的。从爷爷们的身上我们学会了如何面队生活、如何对待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

每一次走进福利院手拉着爷爷、奶奶们静心地聆听他们心底的心声,我们都会感觉自己长大了、懂事了甚至觉得自己肩上应有的责任。虽然此次之行并没有给他们带去物质上的东西,但我们想从他们精神上给予一些慰籍。看到他们流露出灿烂的笑容、心贴心地与我们交流。此时的我们明白我们这样做是对的,也更加表白他们内心深处真正所需要的是什么。虽已经结束,但留在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感触是不可磨灭的。作为90后我们一样有着关爱老人的热心,一样有着向社会奉献力量的激情,一样有着承担国家重任的雄心。在此我们呼吁更多的人去关爱老人、关注弱势群体。他们是需要关心的,他们是需要温暖的,他们更是需要我们爱护的。因为他们也是我们未来的一部分,虽然经历的风风雨雨的挫折但是没有理由不让我们相信。正是经历了这些挫折才使他们的未来更加灿烂美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携起手来为老人的晚年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我们坚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在路上,我想着爷爷、奶奶们在阳光下畅谈的画面;我想着爷爷、奶奶沐浴阳光中那安详的面孔;我在想,爷爷、奶奶看到我们时那欢喜的画面。经过半小时的时间,我们来到庄科敬老院门前,临近敬老院我们的学哥大体的给我们安排了一下任务,男生打扫卫生,女生陪爷爷、奶奶聊天。进了敬老院一切都显的是那么自然,那么的亲切。和心中所想一样啊!绿树、红花、错落有序的屋舍,真是自然之美啊!我情不自禁的想了好多,所有童年的记忆,都在那一一所房子里;那张布满皱纹的脸。或许在别人眼里那是给每位老人的记忆,而我觉得那是一种慈祥之美,曾经的笑容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在敬老院陪爷爷聊天聊得挺开心的,爷爷是一位很健谈的人,爷爷当过四年兵,还说在这边过得挺好的。在爷爷的眼神里看到了幸福,看到了充实。爷爷说:“年纪大了,没有必要跟自己过不去,过得开心自在就行啦!”爷爷本来不识字,但在敬老院这四年里却学到很多字,爷爷说:“我不在勉强自己,我是发自内心的想学习,爱学习”。听到这句话是,我的感触很多,什么是“活到老,学到老”?我想爷爷说的话是对它的最好的诠释吧!

经过男生们得一段时间的忙碌整个院子焕然一新了,于是我们把爷爷,奶奶请到院子里为他们表演我们准备的节目,在同学们表演的时候,我一直握着爷爷的手,在这时,我有种家的感觉,温馨和幸福。在欢声笑语中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到了该离开的时候啦!把爷爷送到屋里,说再见,转身离开的时候,我有太多的不舍和依恋。爷爷的话告诉我,踏踏实实的做人,付出爱心,要的不是物资上的回报,仅仅是一个微笑。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温暖了老人们得心灵,而且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让我们更加体会到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有责任,有义务的去关心,关怀,身边的每一位老人。

虽然,做服务时有点累,但我很快乐,因为能为社会做点贡献我很快乐,我能代表社会给予他们一点点温暖而感到快乐。人生在世不过短短几十年,谁没有老去的时候呢?谁不想自己的晚年能够幸福快乐呢?而我们来到这里的目的不仅是服务而是要用我们的行动与微笑让老人们感到温暖与幸福。当人在孤单时,有人陪着他、帮助他,是多么的幸福啊!我就是要让每一个孤单的人感到幸福与快乐的那种人。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尽绵薄之力为祖国做一点点贡献,去关爱那些需要关爱的人们。

第2篇:关于学雷锋做好事的心得体会

随着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的临近,有关雷锋故事的报道或学雷锋活动的开展堆满媒体各个角落,人们对雷锋的认可还是始终如一,尤其在这个示金钱为上帝的年代,迫切需要雷锋这样善良的人。然而,多年来,人们宣传一个好人的同时,喜欢包装成一个守旧的、传统的、循规滔距、十全十美的好人,甚至做任何一件好事都与伟大的思想、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相联系。最近,很多媒体都在从另一个角度还原雷锋真实的形象,仅仅从一张雷锋骑摩托车在北京***前的照片上看,雷锋确实够酷,够时髦的了,要知道,那个年代,我连摩托车看都没有看见过,别说骑着摩托车穿行在伟大的首都天门广场了。

学习雷锋好榜样,那么学习雷锋什么呢?这个问题好回答,就连幼儿园的朋友都知道。做好事不难,难得是做一辈子好事。其实,做好事确实不难,很多人,都在不经意间做好事,其实,我赞成的就是在不经意间做好事,而不是有目的的做好事。做好事之所以在不经意间形成,是以为做好事者从内心里认为做这件事情是出于良心的发现,是自己的良心促使你做好事的完成,并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因为做完这件好事情,心安理得。

我们宣扬雷锋精神,就是要从大众化出发,别把一个鲜活得人宣传成一个神,如今,媒体报道出来的关于雷锋年轻时候生活经历,将雷锋有远拉近了人们实际生活,雷锋是个文艺青年,是个爱美“潮男”,人生很短的时间里经历了农民手扶拖拉机手、鞍钢工人、人民解转自

做点好事吧,那怕做一件好事。如果每个人都从一件好事做起,那么做好事的社会氛围就会渐渐地浓烈,好事的事迹就会厚实起来,那么做坏事的人受到良心谴责就越大,我们要让做好事者心安理得,做坏事者良心谴责不安。

第3篇:学雷锋做好事的心得体会

我们要向雷锋同志学习,是要学习他的精神。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的坚定的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甘当革命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爱岗敬业态度;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的“钉子”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一、要坚持共-产主义信仰

雷锋精神中闪耀着信仰信念的光辉,在世界政治生态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将这一精神特质灌注于社会,必将激发支撑民族崛起的强大精神力量。

解读雷锋精神,首先应把我们的着眼点置于信仰大厦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当我们真正读懂雷锋坚守共-产主义信仰信念的动因,及其产生的社会作用,才能找到精神支点和动力之源。

信仰是任何时代、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命题,更是全球化时代尤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避免精神迷失,获得精神支柱必须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而所谓一部分人的信仰信念缺失,主要是指政治信仰的缺失,更进一步讲是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弱化。出现这种弱化,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背景,也有当今社会价值判断、价值追求的原因,即由媚俗而来的功利主义和短期行为至上,不再追求伟大的精神目标。

雷锋精神以共-产主义信仰为核心,既是对信仰特质的印证,同时也是对信仰作用的揭示。一个国家、民族、集团乃至单个的人,一旦拥有了雷锋那样对信仰的坚守,一种巨大的力量便产生出来。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为例,先后有数百万革命者为信仰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像殉道者一样,前赴后继,靠的就是共-产主义信仰。

然而,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陷入困惑:为什么很多人的精神追求大大弱化,甚至喊出“远离崇高”,更有人以“恶搞”把原本矗立于我们脑海中的精神雕像摧毁这一方面是由于对“文-革”极左思潮的反感,另一方面则有时代变迁的影响。就后者来看,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世界政治生态发生巨大变化,由二元对峙的解体,出现了与此相一致的政治生态下的信仰信念随之淡化的现象。加之冷战结束后,西方学者提出“意识形态终结”的理论,都给中国精神大厦的建设带来冲击。由此,决定了我们需要深入挖掘雷锋精神中富含的信仰信念因子,特别揭示雷锋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笃信不疑的根本原因,以此引导社会大众。

二、要追求道义价值,做高尚的人

雷锋仅仅走过22年的短暂人生,他不仅以小事铸就辉煌,甚至其精神沉淀进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雷锋精神启发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帮助我们认识物质和精神、舍与得的辩证关系。雷锋生前身后一直与“傻”相伴。讲其傻,是因为他一直坚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价值观念,且付诸行为。雷锋并不“傻”,其行为来自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理解,源自对幸福真谛的感悟。

雷锋精神告诉我们,什么是价值和价值的社会特征。价值有两种,一种是功利价值,另一种是道义价值。功利价值重要,但存在有限性,道义价值却是无限的。一个社会如果总是以功利价值评价人和事,很难把一个民族引向高尚,就如我们评价道德楷模时,如果总是关注其付出了多少金钱,就近乎步入道德误区。从功利价值上讲,一个企业家拿出上百万、千万元的捐献,一定比以拾荒为生,同时抚养几个弃儿的效用或功利价值大;但从道义价值上衡量,后者并不输于前者。只看功利而弱化道义,结果只能扼杀平民的道德行为。真正的善并不仅仅表现于金钱付出的数量。一个微笑,一句关爱的话,都是善。雷锋精神凸显的恰恰是道义价值,于是,由有限化作无限,同时让普通人从中认识到自己善行的意义和价值。

雷锋精神启示我们如何去实现人生价值。雷锋有生之年,所做出的都是人人皆可为的小事,也正是小事而更容易让普通人弄清价值坐标,找到价值追求与价值实现的途径。规律表明,检验一个人的品质和境界,并非都要通过大事件,能够创造惊天地泣鬼神之伟业者毕竟不易,更多的人是平凡的,如果一个人做出更多的是小事,并且执著持久,也便蕴含或折射出伟大的情愫。正如毛泽东所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三、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步入了一个彰显个性和强调自主权利的时代,与雷锋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结构已有很大不同。那时的观念和社会结构比现在单纯得多,因而更强调“一块砖”和“任党搬”。而今天经济结构已经趋于多元化,这种情况下按经济规律进行社会调节成为主调,大众拥有更多职业选择和对事物的选择权,这是社会的进步,有其客观必然性。但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依然存在。尤其对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而言,雷锋精神就更是必须坚守和弘扬的。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矛盾和问题很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需几代人的不懈奋斗;需要我们向雷锋那样,真正担负起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雷锋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要求的“不以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的古训,同时践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今天弘扬雷锋精神,彰显其时代价值,发挥其引领社会的作用,更应使弘扬雷锋精神常态化,不能“三月来四月走”。

英雄是主流社会借助的诠释精神的载体。用一位思想家的话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有了英雄不珍惜更可悲。历史表明,摧垮一座精神雕像很容易,重新建设却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或许在目前的社会状态下弘扬雷锋精神并不容易,但正因为不容易而显示出必要与价值。所谓主流和主导,更多是体现在社会出现媚俗化倾向时确立主流价值,并强力维护和推行。

作为国家标准审查部的成员,我们肩负着为国家标准把好关,为标准化事业奋斗终生的神圣使命。雷锋同志虽然与我们生活不在一个时代,但他的精神无时无刻不鼓舞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当我们对奋斗目标有些迷茫的时候,有他在前面为我们指明方向;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有他在前面激励着我们;当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有他在前面鞭策着我们。雷锋是我们榜样,是我们这个民族永恒的丰碑。我相信,在雷锋精神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能认认真真的完成标准审查的本职工作;我们一定能把全心全意为标准化事业服务的思想落到实处;我们的质检事业一定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

第4篇:学雷锋做好事心得体会

“雷锋”这个名字众所周知,他是党的好儿子,一位好战士,虽然雷锋叔叔年仅22岁就牺牲了,但他的英雄事迹却名垂千古。

雷锋叔叔日记里有这么一句话: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确,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做不完的!我们应用有限的生命为人民多做些好事,有益于人民的事,这样生命才有价值和意义。和雷锋叔叔比起来我就太惭愧了,以前我不怎么做好事,基本上都是做坏事,了解到雷锋叔叔如此舍己为人时,我明白我要想改变自己,做有“意义”的事是必不可少的。我以后会尽力学习他的为人民服务、舍己为人的精神!

雷锋叔叔他的“钉子”精神,也值得我学习!做什么事都是挤时间钻研!我以前学习却从不认真,马马虎虎,能偷懒的地方就偷懒,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不是为自己而学,而是为父母而学。自从了解到雷锋叔叔为工作、学习都非常认真、刻苦钻研时,我也暗下决心认真学习,为祖国效力读好书,做一个有能力、出色的人!把学习看成一种乐趣,为自己的将来而读书。

雷锋叔叔勤俭节约,一双袜子烂得不能再烂了,还舍不得扔掉。但他却向政府、灾区捐了不知存了多久的200元钱,那时他每月工资仅6元!有许多人都说雷锋叔叔“傻”,我却不这么认为,雷锋叔叔有着高尚的品质,自己节约捐给别人,这是多么无畏的舍己为人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现在,在我们身边都有一种不良的风气,许多人平时花钱大手大脚,但有什么慈善捐款活动都置之不理,自私自利,一点都不为国家想想,为社会想想,为人民想想。我要认真学习雷锋叔叔无私、舍己为人的精神!雷锋叔叔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很光辉,您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我会牢记您的各种高贵品质,把它们融入到我的生命中去!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781328.html

    上一篇:张一文雄近况

    下一篇:十八大局委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