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企业做大了都要吧总部迁到北京

| 工程硕士 |

【www.guakaob.com--工程硕士】

篇一 为什么企业做大了都要吧总部迁到北京
三一重工总部为什么要迁往北京?

  间谍、绑架、阴谋、毁谤、300亿元融资告吹……2012年11月29日,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突然借媒体之口大爆三一“恨别长沙”之种种“不得已”隐情,矛头直指同处湖南长沙的另一家大型工程机械企业中联重科“恶性竞争”,顿时引发舆论大哗。

  梁稳根是谁?三一集团董事长、2011年中国内地首富、曾为十八大中央候补委员的大热人选。这样一个声名赫赫的民营企业家,竟会因“不堪同城对手之扰”,“绝望”下选择避走北京?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当日晚,中联重科发文直斥该媒体所述纯属“无中生有、恶意中伤、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继而湖南一副省长出面表态,“我们现在还在做工作,希望三一重工继续留在湖南发展。”

  然而三一、中联此番隔空喊话,已然一把扯下双方明争暗斗多年仅存的面纱。面纱背后是什么?

  “悲情”梁稳根

  三一的内部早餐会是每周例会。按例,参会者是三一总裁助理以上管理层、各区域中心负责人、五大产业基地高层及各个事业部的领导,梁稳根主要布置工作、了解各业务部门工作情况并谈自己对企业发展的最新想法。然而2012年11月21日的早餐会却不同寻常。会上,刚参加完十八大回来的梁稳根突然宣布,要将三一职能总部迁往北京,搬迁将在两个月内完成。

  ——这是他第一次明确表达“迁都”之意,且雷厉风行,以致在座的三一高管们都吃了一惊。消息一出,外界更是传言四起。有称三一“迁都”是为攫取更多政治资源,有称其是为加速国际化进程,亦有人称是因为三一在湖南屡遭中联重科“恶性竞争”构陷。

  无论如何,兹事体大。梁稳根1989年始创的三一集团现为中国最大、全球第六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员工5.8万人,2011年营收高达802亿元,上交利税超过160亿元——这在湖南仅次于湖南中烟工业公司,其旗下的三一重工、三一国际两家上市公司合并市值更是超过1500亿元。而三一隔壁,就是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七的中联重科。可以说,正是三一与中联齐头并进,让湖南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工业弱省”一举超过江苏、山东、广东成为中国的工程机械第一大省,乃至“世界工程机械之都”。此时三一要“走”,怎么可能?

  舆论如沸数日之后,11月29日,梁稳根亲自对外发声,面对媒体自称一直身处长期被有组织的不实举报、谣言和负面报道的冲击之中。无论他本人还是三一在长沙都无任何秘密可言,行踪都被对手监视,三一内部高层会议因此屡遭泄密,以致他基本不在长沙公司召开任何重要会议,要么辗转到外地开会,要么只敢在办公室外露台上或者三一园区内一处池塘中央的亭子内开会。不仅如此,“在对手那里,三一除了贩毒、卖淫不做外,其他坏事几乎都做绝了”,2011年三一H股上市融资计划亦是因对手炮制的“行贿门”事件最终告吹,损失惨重。

  更耸人听闻的是,梁称其独子梁在中亦曾遭绑架威胁,以致他被迫中止梁在中的接班计划,安排其出国游学。

  ——他所说的“对手”,就是中联重科。

  2012年11月13日,一则名为“三一重工涉嫌派遣间谍和利用技术手段窃取商业秘密”的网帖出现在各大网站,被大肆扩散。该帖将矛头对准三一,列举了三一近3年来窃取中联诸多商业秘密的种种非法手段,包括从湖南农业大学等本地高校物色应届毕业生充当“情报人员”潜入中联等等。与此同时,身陷“间谍门”的一名三一员工被抓,一名员工被监视居住。此后,中联亦坦承:“网帖是中联重科发布在OA系统上的资料,是我公司的内部资料。”

  照梁稳根的说法,正是此次“间谍门”让他终于下定决心“迁都”,“结束这一切,只有靠良知回归,可人性之恶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谁比谁无辜

  可以想见,这是一份必然引起轩然大波的“内心独白”,但因没有当事者中联重科一方的说辞,实属孤证。当日晚,中联重科即发表严正声明,称此说法严重违背事实。

  然而,双方恶斗在业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据说“有些客户为了得到更多优惠,甚至把双方的人都约过来。两家公司当着客户的面直接竞争”。

  12月3日中午,记者来到三一总部门口,数十名员工正在此休息,谈及中联重科直晃脑袋,“中联重科不都是跟在我们后面?客户来了长沙,往往是我们前脚走,他们后脚就跟上来了。”而中联方面更是规定员工不能与三一员工有来往,否则开除。

  ——双方究竟为何交恶至此?在梁稳恨看来,2006年是个关键时间节点。三一是纯粹的民营企业,而中联重科成立于1992年,前身为建设部长沙机械建设研究院。2006年,中联管理层完成曲线MBO,从湖南省国资委手中回购了超过30%的股权,从而实现了对中联重科的控制,随后2000年和2010年,中联重科分别在深交所和港交所上市。

  三一集团总裁向文波告诉记者,“私有化之前,两家的竞争还比较理性,参与改制后,(湖南)个别主要领导的子女成为中联的利益合伙人之后,竞争关系就变得非常复杂。对三一动辄就利用公检法等国家公器来进行管制。三一没法在这里立足。”

  然而在中联方面看来,始作俑者乃是三一。正是2006年三一一手炮制的“短信门”事件,让双方竞争关系渐渐失控。

  2006年8月20日,中联在江苏的一台44米中联泵车发生泵架断裂。三天后,中联在全国范围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上百家客户均收到了有关泵车泵架断裂的短信包。

  一位了解该事件的经销商说,此次事件经过查证,证据表明为三一重工员工所为。在此事件后,不少客户开始远离中联,转投三一,而一些已买了中联泵车的客户,则找到中联重科寻求解决方案。

  之后,时任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营销公司总经理的胡立宏对外称,中联重科方面曾致电三一高层,但对方在20多天的时间内未给予任何解释。

  一位在北京三一重机有限公司工作长达7年之久的离职高管,也对记者证实了上述中联的说法。

  至此,双方矛盾开始公开化。按照此后业内人士的说法,如果说不堪忍受恶性竞争,应该是双方都有而不只是单方面存在。

  “沉默”詹纯新

  即便如此,记者在长沙当地采访时,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在长沙,三一的确没法跟中联重科竞争。—个显见的事实是,尽管中联重科的股权架构从国有企业转变为仍有国有股份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但目前,湖南省国资委的占股比例仍有16.19%,仍为其第一大股东。用三一人的话说,“它这种亦国亦民的身份决定了它比三一更有‘竞争’优势。”而另一个较为敏感的原因是,同为湖南人,梁稳根出身草根,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则出身名门,其父为原湖南省高院院长,岳父曾任湖南省委第一副书记。

  1992年,刚刚升任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副院长的詹纯新,带领7名科技人员,借款50万元,创办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此前,詹的运途平坦,1980年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至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直到2008年,詹纯新还担任院长一职。

  而在詹纯新进军工程机械领域后的两年,梁稳根采纳向文波建议,作出了第一次“迁都”的决定,实行“进入大城市、进入大行业”的双进战略,从相对偏远的涟源搬迁到了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从事混凝土等工程机械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和服务。

  此后,三一和中联重科一步步成长为世界级的工程机械巨头。

  业内人士多评价三一高调、激情,中联低调、内敛。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亦是梁、詹二人的写照。“梁在30岁时就开始创业之路,做过很多生意。贩过羊、酿过酒……创业屡次失败。最终选择重工这一行,把一个民营企业带到今天的地步,克服的困难何其多,的确很不容易。”长沙当地一名主管领导感叹。梁至今仍保持早起习惯,只要在长沙必会在7点召开早餐会议。

  而对于詹,业内多评价其思维缜密、精于细节。詹20年来,完成了将一个事业单位向股份制企业的转变,其过程也颇为艰辛。

  诸如此类种种缘由也反映在政商关系上,湖南省委的一位人士亦对记者承认,中联重科不仅能够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层的重视,在下面的执行部门方面,也非常“吃得开”,而尽管湖南省某些高层领导非常重视三一,不过三一长期以来激进的行事风格颇受不少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不待见。

  或许正因为这种天生的“不安全感”,三一选择了四处布局,产业基地在湖南省外和省内各占一半,而中联重科在湖南省内的产业基地产量占比则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反过来说,这会不会让湖南方面相对更为倚重中联重科?

  也许,这是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没有答案。

  2009年,中联重科营收达207.6亿元,净利润23亿元;当期三一重工营收为164.95亿元,净利润为19.62亿元。这是中联重科2006年改制以来业绩首次超过三一重工。

  紧接着2011年,低迷的宏观经济导致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举步维艰。三一和中联重科两大巨头之间的恶斗,更是全面爆发。

 

篇二 为什么企业做大了都要吧总部迁到北京
北京,隐藏了多少招商陷阱

  北京,中国的首都,全国人民本能的对他那里的公司都抱以信任的态度。可是,北京的招商骗子是如此之多,行业是如此之广。真是让我们不明白,北京究竟怎么了?怎么会成为骗子的天堂,创业者的地狱?

  在一些创业招商网上,可以看到一些专门给想在北京、上海等地注册公司的人办理注册业务的公司,他们可以dai办工商、税务、卫生防疫、海关、质检、产品认证、专利申请、名优产品等等一系列的证书,只要你想要的证书,他们不用看公司的规模,不用看企业的产品,都能给你一次性的办妥。当然,前提是只要你给钱。

  于是,在北京开公司,只要来找个场地,什么手续都有人办好。我们不禁要问:这些dai办公司注册的公司所办的证书,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是真的,有关部门是如何履行审批手续的?如果是假的,那么北京那么多部门,为什么能容忍这么多持假证件的公司存在?到底谁为这些明目张胆的骗局负责?


  受骗案例:

  水龙头电热水器的骗局,让2000多农民和下岗工人血本无归

  来自江西的农民老廖,现在欲哭无泪。10月底,他从网上看到了北京乐家家国际科贸有限公司诚招各地经销商和代理商的广告,他们的水龙头电热水器安装方便,只要往水龙头上一装,插上电,3秒钟就能出热水,水温可以达到30——70度。寒冷的冬天快要到来,液化汽又涨价,如果真能有用,那经销这种产品还是大有市场的。

  这个广告让他心动了,于是他于11月2日,只身来到北京,经过短时间的考察,交了12800元代理费,他成了市级代理。公司免费送了150个产品,他又花550元买了50个。回到家他租用装修店铺并四处联系经销商,一个星期后,四箱货被托运到了,他满心欢喜,要开始他的代理生意了。但是取出货后,令他大为失望,试了一个又一个,根本没有广告上说的效果,并且还有漏电的危险。他和公司联系,公司说他的方法不当,他又尝试了几种方法都没有满意的效果。

  他急了,经销商们都在催他的货,怎么办?他又和公司联系,公司说还有更新的产品,可以换。于是他把四箱货退回了公司,静等公司发新的货来。等了半个月,也没有等来,他打电话去催,对方总说已经发了,叫他耐心的等一等,等了一个星期还是没有,他急了,12月1日,再打电话催,却怎么也打不通电话了。从网上一看,他傻眼了,和他一样遭遇的人发表留言说他们是骗子,经营这种产品的威力普、乐家家、冬之宝三家公司一夜之间全部都蒸发了!

  三家公司,骗取了象老廖这样的发财心切的农民和下岗工人2000多人,每人向他们交纳了4500元——6万元的市场保证金,现在三家一起蒸发了,让这些农民和下岗工人血本无归。

  北京,隐藏了多少招商陷阱

  打开一些创业招商网站,满眼看到的是诱人的项目:如“赚、赚、1000万不嫌多”,“6000元狂赚600万”、“做好一个县能赚1000万”、“做一方代理当一世富豪”……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投入低,利润大,有优惠的代理条件,有可观的效益分析,有让人放心的承诺,有完善的后续服务……同时他们还有很专业的公司网站,有强大的广告造势,在中央电视台、地方卫视都有广告,他们的办公地点几乎都在北京的高楼大厦里面,他们主要靠收取各级代理的代理费、加盟费、培训费,这些费用低的一两千,高的二三十万,许诺在6个月或进货达到多少以后就可以退还,他们的公司名称都打得很大,不是国际有限公司,就是香港、国外公司的中国总部。

  他们有齐全的公司注册、工商登记、产品专利等证件,你很难怀疑他的真实性。但是他们无一利用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在诈骗发财心切的农民、下岗工人的钱。他们在收到代理的钱以后,就人去楼空。而各地的代理经销商去北京又路途遥远,报案和投诉很困难,法律意识又很淡薄,于是只好含泪作罢。这些骗子又另外注册一个公司,换个地方,又开始行骗……北京,到底隐藏了多少招商陷阱?

  谁该为骗局负责?

  在一些

[1] [2] 下一页

篇三 为什么企业做大了都要吧总部迁到北京
外省公司迁入北京工商经验贴

外省公司迁入北京经验贴(一)工商

说明一下,我们是外省的公司,老板决定将公司迁入到北京,我作为这件事情的主要办理者,经历了千辛万苦,在这里说说我办这件事的经验教训,给大家一个借鉴。

首先说明一下,经我发现,如果公司目前没什么业务,在当地注销后重新去北京去注册一个公司可能是最快的方式,名称核准以后,大概几天好像就能办理下营业执照,有了营业执照就可以去公安局备案刻章,办理组织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证了。

下面说一下我们公司的办理过程:

1、名称变更。既然是外省迁入公司,那么原来的公司开头冠以“xx市xxx公司”字样到北京就需要换成“北京xxx公司”,这里是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制什么的可以去工商局网站上查询,不过一般都是有限公司。这里就涉及到名称变更,我们在海淀区办理,现在海淀区北京的公司都在网上完成这一步,我们由于是外省的,没有这个网上账号,需要现场办理,办理步骤如下:

(1)在北京市工商局的网站上自行下载“名称变更核准申请书”,自行认真填写好后,交到工商局;

(2)几个工作日后会收到通知去领“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单”。

经验:这个部分,我第一次去工商局的人员说要在网上注册账号,申请办理,第二次去又说网上办不了需要现场办理!其中有经营范围这个可以随便填,不影响名称变更审核,后其有问题可以改。

2、拿到通知单以后,准备以下材料到工商局指定地点进行预审,海淀工商局是在219房间。

(1)原公司所在地的工商局公司全部档案的复印件;

(2)指定委托书(网站下载);

(3)公司在北京注册地的房产证复印件,个人房产房主签字,单位房产盖章;

(4)上一步得到的“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单”;

(5)公司变更(改制)登记申请书(公司备案申请书),网站上下载。

(6)办理人员身份证原件。

经验:这个部分预审人员主要看注册地址,我非常悲剧的被坑了!北京现在要求公司注册地一般不能为个人房产,房产证的规划用途上绝对不能是住宅,我们开始找了朋友的房子,这个部分的审核人员没有审出来,导致我们好不容易预约的号到窗口以后,一下子就被打回来了,重新找地方,耽误了很多时间。公司注册地的规划用途需为商用或商住两用。

【为什么企业做大了都要吧总部迁到北京】

3、预审通过后,会拿到一张“企业迁移通知书”。

4、拿着“企业迁移通知书”到公司原工商局办理企业迁移,会得到一张“企业迁出通知书”(大概是叫这个,记不清了)。工商局会将公司档案移交北京注册地所在的区工商局。

经验:这个部分主要看各地方工商局的办事效率,快的话一上午,慢的话比如我,办了三天!

5、档案到北京工商局后,去现场预约号码,在指定时间带着如下材料去窗口办理:

(1)原公司所在地的工商局公司全部档案的复印件;

(2)指定委托书(网站下载);

(3)公司在北京注册地的房产证复印件,个人房产房主签字,单位房产盖章;

(4)“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单”;

(5)公司变更(改制)登记申请书(公司备案申请书),网站上下载;

(6)“企业迁出通知书”(大概是叫这个,记不清了)。

(7)公司章程修正案和股东决议,内容主要是将你进行变更的部分写进去。 经验:现场预约号码,海淀现在基本上当天预约,至少是一个星期以后的号,一般档案三天就能到北京工商局,所以其实不用等到材料到了工商局再预约,可以预审结束的时候直接去预约,等轮到你的时候档案也到了。而且,预约号码一个月内有效,如果当时有什么问题,你回去改好后直接去原办理窗口,他们都会受理。

【为什么企业做大了都要吧总部迁到北京】

7、办理完成后,后拿到一张蓝色的可以领营业执照的单子,在指定时间去领取营业执照正副本和一张“名称变更通知单”(这个很重要!)。

8、有了营业执照,就可以到公安局备案刻章,这个可以找一个刻章公司,

我找的五个章(公司、财务、合同、发票、法人)200块钱,包括给准备材料备案,可能有更便宜的,但是比这个贵的应该就不划算了。

经验:工商局旁边有很多代理,我当时找了一个,谈好价钱是200,到了刻章的地方,备好案准备交钱的时候说我不是代理,价钱是每一枚章200,四枚800,赠送一个法人章。遇到这种情况,态度一定要坚决,就按当时谈好的价钱,告诉他坐地起价就不刻了,最后我还是按200四枚刻的。

提示一下,由于是迁入,涉及到税号的改变,发票章先不要刻,等新的税务登记证下来以后再刻。这个钱已经交了,等到税务登记证下来后直接去找刻章公司,他们有记录,可以后期给刻。

9、刻了章以后,就可以去办理组织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证了。

以上就是整个的工商办理流程,其中涉及到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可以供大家借鉴,如有不妥之处,还请以工商部门人员告知为准。

篇四 为什么企业做大了都要吧总部迁到北京
企业不一定要做大,但一定要做强

我时常跟很多朋友在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国外有很多企业,可以存活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几百年,而在我们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却仅在3-5年,近几年甚至有很多企业寿命越来越短的上升趋势,这是为什么呢?

有很多人可能会说,在西方国家,很多东西起步比我们早,还有制度不一样,另外还有外国技术比我们发达,外国人比较聪明等等说法。但我个人认为,这些是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直接关系。论起四大发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这些伟大的发明真正推广运用开来的还是洋人来做,所以我们的起步何以见得晚了?更何以见得我们不比别人聪明?说到制度,近几年来国家鼓励创业,出台很多优惠政策,从而出现了一大批创业青年,同时也是死掉一大批创业青年,死得很早,也死得很惨!所以这是制度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个人之愚见,事在人为,归根结底应该是一个心态问题。很多人有创业的志气,但没有创业的心态。我曾经读过一位台湾学者写的一本,书中主要是研究中国人的思想,作者一针见血的指出,对于创业,我们很多中国人,如果是别人创业,他会希望别人创业不要成功,内心很是妒忌他人,但不会像外国人一样反过来想,别人可以创业,我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呢?别人能成功,我自己为什么不能呢?这里他所说的,就是一种心态,学习别人的心态。另外对于已经创业的人作者还说到,我们中国人比较浮躁,很多时候比较急功近利,恨不得今天做个产品,明天卖出去就能赚大钱,所以前几年我在深圳,偶尔去逛逛号称全国最大的电子市场--华强北,里面很多数码产品,品种很多、功能很全、价格也很便宜、堪称"物廉价美",可这样的产品哄弄一下我们这些平常百姓是可以,但稍有档次需求的人是看不上的,很多老外看到了也是直摇头。不过听一些朋友说,这些产品卖到阿三、黑哥那边好像挺好卖的!呵呵。但这些品牌,这些厂家,等我们用了几个月,产品有问题的时候,你过来找他们,人不见了!要不听说转行了,要不听说老板跑路工厂倒闭了。

每年在国外一些行业性的展会上,都会出现很多中国企业的老板或者工程师,他们在参观,在借鉴国外的设计灵感,其实在COPY,回来马上就安排出图生产,人家老外那边还是以样机参展,这边已经是批量出货上市了!胜利中国很多企业做的产品种类很多,样样通,但没一样精。而国外很多企业恰是相反,专攻某一个领域,专做某一种产品。所以很多企业做了几十年,公司也才几个人,但其产品已遍布全球了。比如一家日本企业,名字叫“A-one精密”,创建于1970年,主要生产超硬弹簧夹头,市场占有率高达60%,拥有1.3万家国外用户,2003年在大阪证券交易所上市。它的创始人梅原胜彦在2007年获得日本企业家奖,但这样的企业包括老板在内员工只有13个人,客户订货基本通过传真和电话,人家连质检部门都没有,也不需要,但在创业几十年中,经历石油危机、汇率震荡、泡沫破灭等逆境打击,每年依然能保持超过35%的毛利率。这样的企业足以让我们很多国内企业老板惊叹与惭愧. 所以我认为,企业不一定要做大,但一定要做强。要有强势的产品核心技术团队,完善的管理制度,长远合理的企业发展规划,有了这些东西,企业才会越做越强,越走越远。

企业做强,而非一朝一夕之功,也决非一年两年之劳,而是需要十年,几十年的呕心沥血、漫长的积累与沉淀,如果有谁想梦想通过一两年的创业拼搏,就住豪宅,开豪车的话,在目前中国这么饱和与成熟的市场环境之下,我看,难!即使实现了,这样企业也不会走得太远的。《论语》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我们只有志在高远,才会得到更多。在我看来,创业,并非是获取财富的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实现人生梦想,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你表现好了,何愁没有观众,有了观众,还担心票房吗?

篇五 为什么企业做大了都要吧总部迁到北京
企业做大需要什么

企业做大需要什么

唐万新,一度叱咤资本市场的大佬,将一个位处西部边陲的小公司德隆发展成为一个操纵1200亿元规模的金融及产业帝国。

1986年,德隆靠数码彩扩业务掘得第一桶金,随后的10多年里,通过“产融结合+产业整合”的模式,先后控股了新疆屯河、合金投资、湘火炬等6家上市公司,同时投资了新疆金融租赁、德恒证券、东方人寿保险等多家金融机构。

然而,据监管部门自2002年底展开的调查发现:【为什么企业做大了都要吧总部迁到北京】

德隆在银行体系的贷款额高达300亿元,而且大量采用第三方作担保——这是银行业认为风险最高的贷款方式。更为严重的是,德隆把大量贷款挪用购买了自家上市公司的股票,通过维持高股价来提高股票抵押率,从而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

你可能还没有意识到300亿对德隆意味着什么?德隆每年大概只能赚20~30亿元,也就是说,要还清所有贷款,至少需要10年!

2004年3月,银监会向各地银监局传达风险提示,各大银行开始全面停止对德隆新增贷款,并加紧了对已有贷款的催收工作。同时,资本市场的投资机构开始大量抛售“德隆系”上市公司的股票,导致这些公司的股价全面下跌,

尤其是被称为 “老三股”的新疆屯河、湘火炬和合金投资遭遇连续多天的巨量跌停,德隆大厦瞬间崩塌!

2006年,唐万新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这位资本市场的大明星就此陨落!

有业内资深人士感叹:“回头看这些称雄一时的庄股失败原因,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还是资金链太脆弱,都是在玩‘十个水桶九个盖’的游戏,他们中大多数其实还只有六七个盖,甚至有的只有三四个盖。”

这些资本玩家其实根本就没有充足的资本实力,却都孤注一掷地沉迷在资本游戏之中,企图赚取高额回报,可最终只落得了玩火自焚的下场。

想做大,是企业家企图心的表现,但急功近利就会揠苗助长。一旦我们像德隆一样把盘子铺大了,粮草却供应不上,就注定这是一场必输的战役! 现如今,负债经营、借鸡生蛋,是很多企业管理者的惯用策略。但是,很多企业家和管理者一旦尝到负债经营的甜头以后,就开始大量负债经营,到处借钱,这种急功近利的赌博心态,把不少企业推向了死亡的深渊。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一般而言,企业的负债率一旦达到60%,企业的纯利在支付银行利息后就所剩无几了;如果负债率超过75%,企业的经营利润将难以还贷。

因此,不少西方国家对企业负债经营都有严格规定:企业创业之初不得靠贷款起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可以负债经营,但也有限制:英、法、日的企业负债率一般不超过60%。

由于我国还没有相应的法律制约,很多老总和管理者也不懂得负债经营带来的危害,最终导致很多企业盲目借贷,最终越陷越深,难以自拔。所以,在盲目投资之前,我们必须先考虑清楚:

第一, 我们要用谁的钱投资?【为什么企业做大了都要吧总部迁到北京】

2012年上半年,大量的温州企业出现跑路潮,这些企业跑路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收入吗?不是!

是因为它亏损吗?也不是。

根本原因是他们大量依赖高利贷来投资,而且投资的多是地产等周期长的项目。众所周知,高利贷的第一个特征是快,第二个特征是贵。而这些温州老板们将高利贷的钱投入到回报周期长的项目里,势必导致利润还没拿到,可高利贷还款日期就到了,最后挺不住了。

怎么办?

生命又是宝贵的,于是他们只有一条路——跑。【为什么企业做大了都要吧总部迁到北京】

其实,温州商人的做法绝非一小群人所为,而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个缩影,它反映出很多企业家的一个投资心理误区——

看到赚钱的机会就想抓住,不管用谁的钱都想投。从本质上讲,这影射出了一种赌博心理,而这种对于金钱的过度贪婪会把他们和企业一起送入万丈深渊。因为对于大多数成长型企业而言,他们很难找到优质的长期借款渠道,只能利用高利贷等中短期贷款的方式来进行投资,结果很容易造成现金流断裂,再加上这些人不懂财务,驾驭经营风险的能力不足,一有风吹草动,政策变化或者行业环境的恶化,就牵一发而动全身,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全盘皆输。

这些企业家最大的问题是:只关注好机会、好项目,却忽略了自己钱够不够,更加忽略了钱的来源,只要有办法弄到钱就赶紧投。

第二,千万不能短贷长用。

经营企业的钱只可能来源于两个途径:一是股东的钱,是股本;另一个是负债,是借款。股东的钱不用还,使用无风险;负债包括向银行借款,向客户借款,向经销商借款和向供应商借款,这些负债到期必须及时归还,否则企业就会被债权人申请破产保护,会导致重大的经营风险。

但很多企业家就是被赚钱的机会冲昏了头脑,或者极度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的赚钱速度能赶得上归还的日期,愿意为了高回报冒高风险。

德隆就犯了这个错误。中短期贷款主要用于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的问题,也就是中短期贷款必须投入到那些可以迅速变现的资产,比如短期投资项目。但是,德隆却把这些资金作为资本进行产业投资,而德隆整合的产业如水泥、番茄酱、电动工具、汽车配件、棉花等无一例外都属于投入大、见效慢的传统产业,这势必使德隆的资金捉襟见肘。于是,德隆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将其控股的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作为融资平台,用融资担保和委托理财等方法聚敛钱财,庞大的资金链出现一个环节断裂,整个德隆帝国就彻底崩塌。 因此,提醒我们的企业家千万记住——短贷不可长用,否则必然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我们应该如何评估自己是否过度使用负债呢?

一般来说,如果投一个项目需要1亿元,那自己的钱一般要达到6000万元~7000万元,剩下的3000万元可以向外面借。也就是,大概保持在30%的负债率是最安全的。

但是,如果你有1亿元,正常经营1年可以赚2亿元,一年以后你的可用现金有3亿元,如果有人让你投一个6亿元的项目,就要再借3个亿,这3个亿几年可以归还?赚3个亿就需要1.5年,可这3个亿1年要归还,那就撑不住了。

篇六 为什么企业做大了都要吧总部迁到北京
外媒:推动大型国企迁出北京 为拥挤不堪的首都减负

外媒:推动大型国企迁出北京 为拥挤不堪的首都减负 2016年03月29日 16:22来源:凤凰国际iMarkets 138人参与15评论

北京可能不再欢迎中国最大的一些国有企业安营扎寨,其中包括部分总部设在首都已经几十年的国企,这势将引发其他城市竞相展开双手,吸引外迁国企落户。, 更多最新、最快行情及解读,请看:凤凰直播室

北京可能不再欢迎中国最大的一些国有企业安营扎寨,其中包括部分总部设在首都已经几十年的国企,这势将引发其他城市竞相展开双手,吸引外迁国企落户。

据两位知情人士称,该计划旨在转移在北京并无核心业务的国企总部。他们称,这些企业迁走总部会帮助缓和首都的堵车、污染和过度拥挤,并振兴接收他们的一、二线城市,如深圳、天津、武汉等等。由于相关讨论非未公开,因此知情人士要求匿名。

中国国有研究机构、国家行政学院的教授汪玉凯称,每一座中国城市都想拥有国企总部,以促进本地经济;有国企总部在本地对地方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可观的,因为会带来额外的税收收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是城市的一张好名片。

该计划的许多细节目前仍不清楚,包括任何行动的时间表、以及有多少企业可能要搬迁。中国国务院国资委下辖的106家顶级国企,有80多家将总部设在北京。许多国企把总部设在中国政治权力中心附近,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他们是在早期市场化工业改革大潮中,从政府机构里剥离出来的,包括2003年创建国资委也是如此。

【为什么企业做大了都要吧总部迁到北京】

优渥方案

其他城市都等不及最终计划公布。离全国人大会议于3月5日开幕还有几天的时候,几位深圳官员就拜访了中国海洋石油[1.65%]总部,企图说服该中国第三大石油企业搬迁到他们位于南方的城市。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这个由常务副市长张虎率领的深圳代表团,向中海油总经理刘健抛出的绣球内含数幅地块,以及员工更容易重新安置的计划。据另两位知情人士称,天津这个一线城市也向中海油提供了一整套优惠政策。

据称,一位高级经理在某次会议上表示,除非中央政府下令,否则中海油不会搬走。不过这位经理补充说,该公司最好是考虑一下搬迁势在必行情况下的方案。 强制搬迁

据悉,三峡集团、中国电子[-1.78%]和中国核建等公司,正在与抢着接收这些国有巨头的地方政府磋商。

中海油及上述三家企业均不予置评。国资委和北京、深圳及天津政府未回复寻求置评的传真。

如果大范围执行的话,那么该计划可能是有史以来一次雄心勃勃的企业迁徙尝试。北京市长王安顺已经承诺,在2020年底之前,清洁北京的污浊空气,并把不断增长的人口控制在2,300万之内。北京市去年人口达到2,170万,无论按什么指标衡量,人口稠密度都处于世界城市前列。

污染行业

在2008年北京召开奥运会之前,一些重污染行业已经受命迁出了北京。然后,首钢把钢铁生产业务搬到了北京邻省河北的曹妃甸地区。去年,北京市政府宣布,将把部分政府机构迁到东边的通州区。

这一次,面对经济增速放缓、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局面,中国领导人正在想方设法促进总体增长,同时把刺激对象从顶级城市(大多在东部)转移到内陆地区。

“多数国有企业是在过去20年左右时间里,脱离各部委而成,”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Nicholas Lardy称。“这些部委都在北京,这些国企的新员工也都是原来的部委工作人员,没一个愿意离开北京。所以多数国企的总部都在这里。”

争夺城市

有些国有企业可能不愿意搬出北京,因为决策者制定的规定会左右企业的盈利,而高管在北京就能够更容易地影响这些决策者。北京还是许多内外资金融机构以及所有政府机构的所在地。

潜在的争夺城市已开始向首都派出许多代表小组,希望吸引这些国有企业,甚至有几个城市把相关战略写入了今年的工作计划

根据年度预算报告,为推动大型央企总部落户深圳,深圳安排了大型央企总部股权合作资金100亿元人民币(15亿美元)。而天津的工作计划称,要瞄准首都资源转移,抓好央企总部和重点板块招商,力争在引进央企总部落户上取得重大突破。

篇七 为什么企业做大了都要吧总部迁到北京
北京:全球500强企业总部最多城市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852400.html

    上一篇:tcl老总

    下一篇:男士护肤,销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