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伪君子的话

| 艺术硕士 |

【www.guakaob.com--艺术硕士】

讽刺伪君子的话篇一
《《伪君子》文学艺术特色》

浅议《伪君子》文学艺术特色

【摘要】《伪君子》作为一部著名的古典主义讽刺性喜剧杰作,

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作家莫里哀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作品

在人物造型、神态刻画及语言表现等方面尤为自然生动,作品以精

湛深厚的文学底蕴和艺术特色凸显了作家文学艺术创作的造诣,在

世界文学史上影响颇为深远。

【关键词】喜剧作品;伪君子;莫里哀;艺术风格

17世纪法国的戏剧文学家莫里哀,作为古典主义喜剧文学的创建

者,以风趣幽默、粗犷自然的文学艺术形式创作了很多不同风格的

戏剧作品,成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文学乃至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杰

出代表。

一、《伪君子》作品情节简述及主要人物造型分析

《伪君子》是莫里哀文学创作的古典主义喜剧典范。从戏剧文学

的角度上分析,《伪君子》所呈现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作者运用

粗犷风趣的语言艺术描绘与刻画了贵族子弟达尔丢夫伪装成圣洁

信徒,骗取了巴黎富商奥尔恭的高度信任,引为知己并被奥尔恭虔

诚供养和优待,甚至打算把女儿玛丽亚娜嫁给达尔丢夫。在激起家

庭成员反对后,奥尔恭不惜赶走揭发达尔丢夫行为不端的儿子达米

斯,并将全部财产继承权转赠给达尔丢夫,同时强迫女儿与达尔丢

夫结婚。危急时刻,美貌聪慧的后妻欧米尔设计周旋,使奥尔恭终

于看清了达尔丢夫的伪君子面目。心狠毒辣的达尔丢夫一心想霸占

奥尔恭的家产,告发奥尔恭私藏政治犯文件,致使奥尔恭身陷绝境,

国王洞察事情原委,宽恕了奥尔恭,将达尔丢夫拘捕入狱,奥尔恭

逢凶化吉,全剧以大团圆结束。

二、《伪君子》的文学艺术特点

《伪君子》前后创作历经五年,其艺术特色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主体结构严谨,内容整体统一

《伪君子》出场人物较多,但作者围绕中心主题,通过对主要人

物的性格刻画这一构思主线,巧妙地以答尔丢夫与奥尔恭的交往作

为全剧的结构导向,通过揭示答尔丢夫的伪善行径,把全剧内容贯

穿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使全剧内容层次安排合理分明,矛盾冲突更

为尖锐集中,结构严谨精巧。

(二)情节曲折生动,艺术感染力强

《伪君子》全剧共分五幕,作者严格遵守古典主义戏剧“三一律”

法则,在有限的时空内展开情节,塑造人物,表达主题,通过开场

人物议论进行烘云托月,表现了喜剧的矛盾冲突,为剧情的发展作

了有力铺垫。多侧面勾画答尔丢夫性格的基本轮廓,艺术性地刻画

了他的伪善行径。

(三)人物塑造夸张,艺术概括性高

《伪君子》作品中,莫里哀构思巧妙,充分运用夸张与对比的艺

术表现手法,概括性地突出了答尔丢夫贪得无厌、心狠手辣、虚伪

阴险的性格,刻画了奥尔恭的蛮横固执,歌颂了欧米尔的聪颖贤惠

以及侍女桃丽娜的正直勇敢。人物形象刻画细致生动,栩栩如生。

(四)语言生动风趣,艺术表现灵活

莫里哀的喜剧作品语言幽默风趣,生动诙谐,艺术风格表现灵活

自然,通过在作品中吸收民间文学的表现手法,在喜剧剧情的沉浮

叠沓中掺加悲剧因素,形成全剧妙趣横生,富于生活气息的艺术表

现力和感染力,充分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创作表现技巧和文学底

蕴。

三、《伪君子》创作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

莫里哀以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犀利、辛辣的笔触,

遵循了喜剧艺术自身的表现规律,塑造了答尔丢夫这个现实典型的

伪善者形象。

(一) 运用夸张的对比手法进行塑造人物

在《伪君子》作品中,莫里哀把17世纪法国没落贵族的伪善特征

准确而有分寸地集中、概括和夸张地体现在了答尔丢夫这一经典造

型身上。通过描绘他的远离女色、仁慈善良及简朴修行,对比性地

表现了他的荒淫好色、道貌岸然和贪得无厌,以夸张的喜剧手法通

过刻画他置恩人奥尔恭于死地,突出答尔丢夫的阴险毒辣,并予以

完美的艺术体现。作者围绕生活情节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表现了17

世纪法国上流社会宗教信仰的虚伪习气。

(二)渗透高明的讽刺手法揭示生活现实

讽刺是中外文学作品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运用讽刺

手法,能够产生非常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莫里哀在《伪君子》中充

分运用了俏皮话、谚语、口语等生动形象的语言,针对鲜明的生活

故事情节进行描绘和前后对照,在观众的哄堂大笑中讽刺了答尔丢

夫的伪善形象,通过语言形象对比激发观众深入体会,辩证反思。

作者通过喜剧创作的形式,从反面来讽刺揭露社会的黑暗,鞭挞生

活中丑恶低俗和腐朽堕落的现象,充满了生活情趣和意蕴。

(三)设置戏剧性变化手法强化矛盾冲突

《伪君子》是一部在矛盾中进行演绎的性格喜剧,莫里哀在剧情

一开始通过商人奥尔恭全家人对答尔丢夫态度的矛盾纠纷设置了

鲜明的矛盾导向,作者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间接地表现答尔丢

夫,为他的上场做了充分的准备和铺垫。通过对答尔丢夫在奥尔恭

家中的所作所为进行前后矛盾的变化,以及剧中正反双面人物的对

话开场,巧妙地把作品创作的主要剧情和问题性格特征交代得十分

清晰,形成了明确的戏剧悬念,展示了主题思想。

(四)运用古典主义的喜剧规则突出主题

喜剧创作是依靠典型细节描写达到观众欢笑的艺术效果。莫里哀

在创作《伪君子》的时候,以高超的技巧完美地运用了古典主义喜

剧创作的“三一律”原则和形式,抓住喜剧创作的表现特点,在作

品中选择了啃地、祷告、挑逗、捉跳骚等典型的生活细节,在层层

推进、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中,淋漓尽致地揭露出答尔丢夫伪善面

目,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伪君子》的讽刺性,抨击了宗教的虚伪

习气和假仁假义。

四、结束语

总之,《伪君子》剧作深刻揭露了当时教会制度的虚伪和丑恶,讽

刺了教会对人们精神的束缚和心灵涂炭,整部作品结构严谨、语言

风趣、手法夸张、风格犀利,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鲜明突出,对世

界喜剧艺术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讽刺伪君子的话篇二
《伪君子的典型》

伪君子的典型

——析答尔丢夫的形象

姓名:

学号:

答尔丢夫莫里哀代表剧作《伪君子》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伪君子》是一部五幕诗体喜剧,矛头直指天主教,揭露教会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主人公答尔丢夫是一个伪装虔诚的恶棍,他用欺骗手段博得了巴黎富商奥尔恭的信任,混进奥尔恭的家里充当良心导师。奥尔恭对他百般体贴、奉若圣人,把自己最危险的秘密——一个政治犯藏在他家的文件匣交给他,还打算毁弃原订的婚约,把女儿许配给他。答尔丢夫既想娶他的女儿,又想勾引他的太太欧米尔。奥尔恭的儿子达尔斯发现答尔丢夫的丑行,便向父亲告发。答尔丢夫竟然用一篇虚假的忏悔词开脱了自己,又嫁祸于告发者。奥尔恭一怒之下,把儿子赶出家门,把财产继承权送给了答尔丢夫。欧米尔为了使丈夫奥尔恭认清答尔丢夫的真面目,设计让奥尔恭亲自听到答尔丢夫是如何向他调情。等到奥尔恭醒悟过来要把答尔丢夫赶出家门去时,答尔丢夫却欲臵奥尔恭于死地。然尔,英明的国王发现这是个骗子,下令将他逮捕,奥尔恭才幸免于难。

这部剧本最初是为一六六四年五月间路易十四在凡尔赛举行的‚仙岛狂欢‛盛大游园而写的。由于封建顽固势力和天主教的阻挠,莫里哀经过了将近五年的斗争,三易其稿,三上陈述表,到一六六九年二月,才取得公演的权利。从此以后,《伪君子》成了莫里哀作品中最受广大人民欢迎的剧目,仅法兰西喜剧院,在一六八○年至一九六○年间就演了二千六百五十四场。《伪君子》之所以这样受人们的欢迎,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伪君子的形象,

答尔丢夫,本文试对答尔丢夫的形象作以简要的分析。

答尔丢夫的典型特点就是伪善。作者在剧中通过答尔丢夫虚伪的外表和丑恶的实质的展示,把这一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答尔丢夫本是外地一个没落的贵族。奥尔恭说:‚他的产业都是本地出名的好采邑,你别看他现在这种样子,他的确是个贵族呢。但是,他挥霍无度,花尽了产业,以至穷得连一双鞋子都没有,几乎成了叫花子。答尔丢夫的这种经历并不是偶然的。随着封建制度的哀落,尤其是经过三十年的宗教战争,整个贵族阶级的力量已经哀败,不少贵族都这样破落不堪,有的当盗匪沿路打劫,有的做小商贩,有的与资产者联姻求取财源,也有的像答尔丢夫这样,走宗教的路子,当良心的导师。‛

在教堂里,他装扮成一个虔诚的信士,用一些虚假的过火的虔诚动作骗取了奥尔恭的信任。奥尔恭说:‚每天他(指答尔丢夫)都到教堂来,和颜悦色地紧挨着我,双膝着地跪在我面前;他向天祈祷时那种热诚的样子引得整个教堂的人都把目光集中在他身上;他一会儿长叹,一会闭目深思,时时刻刻毕恭毕敬地用嘴吻着地;每次当我走出教堂,他必抢着走在我前面,为的是到门口把圣水递给我。‛并且‚一点点小事他也要扣在自己身上认为罪孽深重‛。这种虚伪的外衣和他的实际情况是根本配不上的。从外貌上看,他‚又粗有胖,脸蛋子透亮,嘴红红的。‛没有一苦行者的样子。女仆桃丽娜早就指出:‚他是一个贪图享乐的酒肉之徒。在奥尔恭叫,他一个人能吃六个人吃的东西,每天大嚼松鸡和养腿,酒足饭饱之后,在睡意缠绵之中走

到自己房间,猛孤丁地躺在缓和的床上,安安稳稳地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

然而,正是这个极端虚伪的人,却赢得可奥尔恭的信任和五体投地的佩服。女仆桃丽娜说:‚自从他(指奥尔恭)迷上了答尔丢夫之后,他简直成了一个傻子;他称他做兄弟,衷心的爱他,比爱自己的母亲、儿子、女儿和妻子还胜百倍,他是他唯一可以推心臵腹的人,他是他的一切行动可靠的导师。他怜惜他,抱吻他;我想一个人对待他的情妇,也不会用更多的柔情……总之,他爱他都爱得发狂了;他是他的一切,不管说什么,总要提到他,他的芝麻大小的举动,他看了都像是奇迹;他所说的话,他听起来都像是神的口喻。‛可见,奥尔恭对于答尔丢夫简直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了。莫里哀在剧中首先揭露了答尔丢夫的表里不一。答尔丢夫对奥尔恭说:‚要‚把世界看成粪土一般‛,对任何东西也不要爱恋。‛ 答尔丢夫为了维护奥尔恭的名誉,就是对奥尔恭的太太也异常关心,谁跟他做个媚眼,他都要告诉奥尔恭‚他所表示的那股醋劲比我还要大六倍‛。答尔丢夫有一天在祈祷的时候捉住了一个跳蚤,‚事后还一直埋怨自己不该生那么大的气竟然把它捏死。‛而答尔丢夫这一系列的表现都被奥尔恭的妻舅克雷央特看穿了。他说,‚他们肆无忌惮地在亵渎神明,扮着骗人的鬼脸,安然无事地在那里嘲弄我们所有的最圣洁、最神圣的东西。‛他还说,‚他们知道怎样用他们的假虔诚来配合他们的恶习,他们动辄暴怒,有仇必报,毫无信义,诡计多端;到了陷害人的时候,他们会恬不知耻地借了上帝的名义来掩盖他们凶狠饿私怨;尤其可怕的是

当他们盛怒之下对付我们所用的武器却正是人人听尊敬的武器,他们是利用了上帝的圣名作武器来刺死我们,事后大家却还得感激他们的美意。‛克雷央特一针见血地指出可答尔丢夫之流的虚伪的本质。

而事实也是如此,答尔丢夫自己一面虚假地表示着虔诚,一面却好吃贪睡,不肯放过一点享受的机会。他吃的又粗又胖,红光满面,嘴唇红的发紫。丝毫也不像一个鄙弃尘世的禁欲主义者。

接着,莫里哀进一步揭露答尔丢夫伪装虔诚的罪恶用心,那就是破坏别人的家庭,掠夺别人的财产,以满足他的私欲。莫里哀是从他好色这一点开刀,让他显露原形的。

在剧中的第三幕第二场,答尔丢夫一上场就道貌岸然,他看见女仆桃丽娜穿着袒露胸脯的裙子,便拿出手帕,要她把胸脯盖上,他说:‚这种东西,看了灵魂就受伤,能够引起不洁的念头。‛不料,桃丽娜一句话就揭了他的底,正是他心里时时都在转着淫乱的念头。她说:‚你就这么禁不住引诱?肉感对于你的五官还有这么大的影响?我当然不知道你心里存着什么念头,不过我,我可不这么容易动心,你从头到脚一丝不挂,你那张皮也动不了我的心。‛剧本就从这里入手,剥开了答尔丢夫内心的丑陋和卑鄙。

答尔丢夫出场后的第一个行动便是勾引奥尔恭的妻子欧米尔。他明知自己这种举动和他所装扮的信士身份极不相称,便大着上帝的幌子掩盖自己的用心。他说什么‚我们对永恒之美所发生的爱;上帝手创的完美作品,我们的宫能很容易被它迷惑住的。‛‚我一看见您这绝色美人,就禁不住赞美手创天地的万物之主,并且面对着一幅上帝拿

讽刺伪君子的话篇三
《《伪君子》》

《伪君子》(节选)(Le Tartuffe)喜剧,1664——1669

[法国]莫里哀(Molière,1662——1673)

[导读]

莫里哀(1662——1673),原名让·巴缔斯·波克兰(Jean Baptiste Poquelin),法国古典主义时期最伟大的喜剧家。他于1622年1月15日出生于巴黎,其父是宫廷的室内装饰师,用钱买了一个“王室侍从”的头衔。莫里哀从小酷爱戏剧,他从贵族学校毕业后,就同几个志同道朋友一起在巴黎组织了“光耀剧团”,并亲自扮演悲剧中的主角。然而,剧团不久便因演出失败而倒闭,莫里哀为此还被债主送进监狱,父亲将他赎出后,他不认输,又加入另一个剧团,在法国各地巡回演出达十三年之久,终于锻炼成为一个优秀的喜剧作家兼喜剧演员。1658年,他率领剧团到巴黎献艺,得到国王路易十四的赏识,从此留在巴黎。莫里哀身兼剧团的老板、编剧、导演、演员,带领剧团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为广大观众献上一出出精彩的喜剧。紧张的生活严重地损害了他的健康,1673年2月17日,他强忍病痛主演完自己创作的剧本《无病呻吟》后便与世长辞了。因为他未曾忏悔,没有放弃其“渎神的”职业,所以不能安葬在正式的墓地。但是布瓦洛和拉封丹等莫里哀的生前好友却手持火炬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列,后面跟着一大群热爱他的戏迷。

莫里哀一生中共创作了30多部剧,还写过几首诗,其中讽刺喜剧的成就最为突出,比较重要的有:《可笑的女才子》(Les Précieuses ridicules,1659)、《丈夫学堂》(LˊEcole des maris,1661)、《太太学堂》(L'Ecole des femmes,1662)、《伪君子》(Le Tartuffe,1664——1669)、《唐璜》(Don Juan,1665)、《恨世者》(Le Misanthrope,1666)、《屈打成医》(Le Médecin malgré lui,1666)、《乔治·唐丹》(George Dandin,1668)、《吝啬鬼》(L'Avare,1668)、《布索那克先生》(Monsieur de purceaugnac,1669)、《醉心贵族的小市民》(Bourgeois gentilhomme,1670)、《司卡班的诡计》(Les Fourberies de Scapin,1671)、《无病呻吟》(Le Malade imaginaire,1673)。

莫里哀的喜剧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强烈的民主意识。他认为剧作家有权干预社会生活,有权揭露和讽刺恶习,“最出色的严肃的道德典范通常不如讽刺那样有力……当我们把那些恶习列举出来受到大家嘲笑的时候,我们就是给它以沉重的打击。”(《〈伪君子〉序》)在喜剧中,他经常嘲笑资产阶级对金钱的过度追求,对贵族地位的盲目艳羡(如《吝啬鬼》和《乔治·唐丹》);讽刺贵族的贪婪无耻、妄尊自大和追求风雅(如《唐璜》和《恨世者》);揭露僧侣的伪善狡猾(如《伪君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等级森严的法国,莫里哀能将仆人作为机智、勇敢、正直的形象加以赞扬,这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在艺术上,莫里哀不完全拘泥于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一方面,他能够熟练地驾驭这些原则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譬如他善于运用高度概括的手法来塑造典型性格,组织集中紧凑的戏剧冲突等等;另一方面,他又往往突破这些原则而不墨守成规,譬如,他不顾古典主义对体裁纯洁的要求,在喜剧中加入了悲剧因素,把芭蕾舞和戏剧相融合,而《唐璜》一剧则完全抛开了“三一律”。

莫里哀为戏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人称作“法国古典喜剧之父”,博马舍、伏尔泰、谢立丹和哥尔多尼等戏剧家都从中获益匪浅。他的喜剧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并在世界各地不断上演,其中《伪君

子》是演出最多的一部,他代表了莫里哀喜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我国的戏剧家李健吾、杨绛的喜剧创作也受到了莫里哀的影响。

[作品]

答尔丢夫是一位没落贵族,他伪装成虔诚的天主教徒,骗取了富商奥尔恭和他母亲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精神导师。奥尔恭不仅将他待若上宾,还想把女儿嫁给他,而答尔丢夫却贪得无厌,他私下里勾引奥尔恭年轻美丽的续弦欧米尔,被奥尔恭的儿子达米斯发现,达米斯向父亲告发了他的丑行,答尔丢夫巧言诡辩,使得奥尔恭一怒之下赶走了儿子,把全部财产的继承权都赠给了他。

奥尔恭藏在桌下,亲耳听到答尔丢夫是如何向欧米尔求爱的。答尔丢夫图穷匕现,马上露出凶相,他不但要霸占奥尔恭家的财产,还向国王告发奥尔恭私藏政治犯的秘密文件,并亲自来抓奥尔恭。幸亏英明的国王洞察一切,宽恕了奥尔恭,逮捕了答尔丢夫。

(赵少侯译,选自《外国戏剧名篇选读》上,作家出版社1988年第1版)

[细读]

关于故事来源:有学者认为,《伪君子》的故事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印度佛本生故事中“骗子本生”的影响。“骗子本生”讲的是一个伪善的苦行者骗取了一位财主的信任,受到优厚的招待,当他得知财主有一百金币埋在屋里,几天后便取出归为己有。临行前,他故意将一根稻草送还给财主,说这是财主家屋顶上掉下来的,以示自己非施勿取。这话恰好被菩萨听到,他指点财主去看看地下所埋的金币,财主发现金币被窃,与菩萨追回那个苦行者,逼他交出金币,然后教训了他一顿。从“骗子本生”的故事来看,与《伪君子》的故事情节非常相似,都是有钱人被宗教骗子的表面行为所蒙蔽,险些遭受重大损失,幸而经人及时帮助,识破伪善者的本来面目,得以亡羊补牢。所不同的是,莫里哀将故事发生的背景从印度移到了法国,并将内容加以丰富,识破骗子的不是菩萨,而是女仆桃丽娜,还有富商奥尔恭的妻儿和妻舅;答尔丢夫的危害性也比印度骗子明显加大了;作者所要歌颂的对象不再是菩萨,而是英明的国王了。

关于圣体会:《伪君子》的矛头直接指向天主教中的圣体会。圣体会成立于1627年,它的各级组织遍及全国,参加者有宗教界的上层人士,世俗的达官贵人,其幕后的支持者是国王路易十四的母亲。圣体会表面上从事慈善事业,其实却是宗教谍报机关,专门迫害进步人士。这个组织经常指派一些人伪装成虔诚的教士,充当教徒的所谓良心导师,目的是刺探他们的言行,以便给宗教裁判所准备材料。由于圣体会试图游离于王权之外,路易十四对它也早有戒心,希望能够削弱其力量,以便巩固王权。

关于《伪君子》的版本和上演情况:1664年5月12日,《伪君子》的三幕本(第一个版本)在凡尔赛宫首次上演,答尔丢夫身披袈裟,作为教会一切龌龊行为的体现者出现,很快遭到反动势力的凶猛围攻,他们向路易十四控告《伪君子》否定宗教,咒骂莫里哀是“魔鬼”,要求国王将他投入油锅炸死。路易十四欣赏这部剧,但迫于反对派的势力过于强大,不得不下令暂时停止公演。莫里哀并没有因此灰心,他三次修改剧本,两次向国王呈交陈情表,并将《伪君子》的剧本读给好奇的王公大臣听。1664年11月,他应孔德亲王的邀请,在亲王的私宅里第一次演出了《伪君子》的全剧,由原来的三幕增至五幕。1666年,路易十四的母亲去世了,形势逐渐好转,此剧得以在1667年8月上演。这一次,莫里哀将剧本的名字改为《骗子》(第二个版本),将主人公的名字改为巴女尔弗,并且给他换上世俗的服装,头戴小毡帽颈围大领巾,衣服镶花边,流长发,佩宝剑,并且特意加进一些轻松的内容。可是,第二天,这部剧还是遭到当时代理国政的巴黎最高法院院长的禁止。直到后来教皇又颁布了“教会和平”的诏书,宗教迫害的行为才不得不有所收敛,莫里哀终于得到解禁的通知,《伪君子》(第三个版本)终于恢复本来面目,于1669年2

月5日再度公演,演出非常成功,盛况空前。

关于答尔丢夫的形象:答尔丢夫是封建贵族和教会僧侣的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伪善的特点,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因此莫里哀将他作为全力讽刺和揭露的对象。他原是外省的破落贵族,由于挥霍无度而荡尽家财,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冒充虔诚的信士,到处招摇撞骗,劣迹斑斑。这一次,他又骗取了富商奥尔恭及其母亲的信任,成为这家的上宾和精神导师。作家通过桃丽娜等人的揭露和答尔丢夫的一系列表演,一步一步将这个恶棍贪婪好色、狡诈狠毒的本相展示给读者看。他一再标榜自己是不重视物质享受的苦行主义者,实际上一顿饭“吃了两只竹鸡,外带半只切成细末的羊腿”,吃完后就回到卧室,“躺在暖暖和和的床里,安安稳稳地一直睡到第二天的早晨”,把自己养得“又胖又肥,满面红光”;他表面上对金钱毫不在意,当奥尔恭把钱施舍给他时,他每次都说“一斑已经太多”,“很客气地退还一部分”,有时还当面施舍给穷人。但暗地里,他却千方百计想占有奥尔恭的全部家产;他将自己装扮成禁欲主义者,碰见身着低胸衣服的桃丽娜,忙拿出手帕,让她遮住前胸,其实他心中充满淫欲,一面想占有玛利亚娜,一面又对欧米尔的美色垂涎欲滴,无耻地勾引对方。当他的伪装已经彻底被揭穿后,便露出凶残的本相,忘恩负义地要将奥尔恭一家至于死地。至此,读者和观众便彻底看了他的伪善。据说,这部作品刚一问世,就有人疑神疑鬼地指着这个人说象答尔丢夫,又指着那人说象答尔丢夫,其实,用俄国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话来说,“他(莫里哀)所写的答尔丢夫决不只是一个答尔丢夫先生,而是全人类的答尔丢夫的总和”。 关于桌下藏人:在剧中第四幕,欧米尔为了教育执迷不悟的奥尔恭,便设下巧计,请奥尔恭藏在桌子底下,让他亲眼看看答尔丢夫的真实面目。这一安排非常巧妙,既充分利用环境,符合“三一律”对地点的要求,又增强了喜剧的艺术效果。

关于喜剧中的悲剧因素:在喜剧中加入悲剧因素,这是莫里哀对古典主义原则的突破。剧中,奥尔恭强逼已有心上人的玛丽亚娜嫁给答尔丢夫,玛丽亚娜不从,意欲遁入修道院;答尔丢夫恩将仇报,欲断送奥尔恭一家……这些悲剧因素的加入使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同时更加突出了答尔丢夫的阴险毒辣以及奥尔恭的愚蠢偏执。

《伪君子》在思想和艺术上也存在着一些局限,如反映的生活面不够广,人物的性格比较单一等等,但这并不影响此剧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王世欣)

讽刺伪君子的话篇四
《伪君子》

伪君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资源,自主预习,完成对剧情和人物关系的梳理。

2、在赏析戏剧语言的过程中理解人物独特性格,了解人物“扁平”特征及 “揶揄”手法。

3、感受莫里哀揭露社会中伪善者丑恶嘴脸的勇气,做人真诚不虚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形象,把握作者如何撕破“伪君子”伪装。 教学难点:

作者为什么要撕破“伪君子”伪装给人看及所表达的深层主题。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大众一般解作笑剧或笑片,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起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喜剧大师莫里哀的代表作《伪君子》。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戏剧中主要人物关系。

投影:达尔杜弗 —— 伪君子 ,职业宗教骗子

奥尔贡 —— 巴黎富商

艾耳密尔 —— 奥尔贡之妻

大密斯 —— 奥尔贡之子

道丽娜 —— 侍女

2、概括戏剧情节发展过程。(本幕戏中心人物达耳杜弗第一次出场,请各用一个动词概括一下情节发展的过程。)

投影:

亮相(2)——引诱(3)——暴露(4、5)——狡辩(6)——得逞(7)

(三)新课教学

鲁迅先生说,喜剧就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莫里哀要“撕”什么,怎么“撕”,为何“撕”。

(1)“撕”什么。(人物形象分析)

题目为《伪君子》,伪君子的“伪”表现在哪些地方? (引导学生从台词人手,进行品读与体悟,感知剧中人物的形象。)

投影:达尔杜弗表面上 ,实际上 。

示例:达尔杜弗:„„有人来看我,就说我把募来的钱分给囚犯去了。(其实他并没有去,达尔杜弗一出场就贴上“伪善”的标签)

达尔杜弗:„„上天给了您一副美丽的脸,谁看了也目夺神移,您是完美的造物,我看在眼里,就不能不赞美造物主;您是造物主最美的自画像,我心里不能不感到热烈的爱。(一个“虔诚”的教徒竟然爱上一个世俗女子,这显然是不合教义的。引导学生思考:达尔杜弗为自己的好色找到一个什么样的理由?在基督教观念里,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达尔杜弗偷梁换柱,他把艾耳密尔比作上帝的自画像,这样,他爱艾耳密尔竟然成了爱上帝的一种表现,以此掩饰他好色的本性。)

达尔杜弗:„„您要是怪我不该同您谈情说爱,就该责备自己貌美迷人才是。我一看见您这光彩奕奕的绝世仙姿,您就成了我内心的主宰;我未尝不想抗拒,可是您水汪汪的眼睛,投出一道明媚的神光,摧毁抗拒,战胜斋戒、祷告、眼泪、一切我的努力,您的魅力吸去我全部的愿心。(明明是自己好色,却怪别人貌美迷人;明明自己目无上帝,却说明媚神光摧毁抗拒,战胜斋戒。)

在学生归纳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达尔杜弗的形象大体归纳为:

表面上谦忍虔诚,实际上狡猾多端;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色胆包天; 表面上笃信宗教,实际上目无上帝。——伪善

从归纳中,我们感知达尔杜弗的性格单一,那就是伪善。“达尔杜弗”已成为“伪君子”的代名词,具有惊人的鲜明性和生动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喜剧人物的“扁平”特征。(此环节还可结合学生熟悉的中国戏剧脸谱人物如: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包公等,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扁平性”。)

过渡:“伪善”是一种否定的人生价值,在现实中已无任何存在的理由,是一种无价值的东西。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撕”破这些无价值的东西呢?

(2)怎么“撕”。(艺术手法提炼)

莫里哀是运用什么手法“撕破”伪君子的“伪装”?

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戏剧语言,从“利用矛盾冲突撕、 利用舞台说明撕、 利用揶揄手法撕”三个方面,运用诵读法、比较法、实践法等方式进行教学。 ①、利用矛盾冲突“撕”。

A、找出剧本中主要矛盾冲突。

B、赏析冲突中的人物台词。

示例:达耳杜弗:是的,道友,我是一个坏人、一个罪人、一个可恨的败类,无法无天,自古以来最大的无赖。我的生命只是一堆罪行和粪污,没有一分一秒不

是肮脏的。我看上天有意惩罚我,才借这个机会,考验我一番。别人加我以罪,罪名即使再大,我也不敢高傲自大,有所声辩。相信人家告诉你的话吧,大发雷霆吧,把我当做罪犯,赶出你的家门吧。我应当受到更多的羞辱,这一点点,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当达尔杜弗调戏艾耳密尔的丑行被大密斯看到并告知奥尔贡时,观众都以为这个骗子完蛋了。然而,达耳杜弗的反攻是高妙的,甚至是出其不意的。引导学生从言语的方式(不惜用贬义词贬低自己)、言语的目的(以退为进、避实就虚,为自己开脱罪名,赢取奥尔贡的信任)进行品析。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加以诵读,教师穿插必要的诵读指导。]

②、利用舞台说明“撕”。

A、找出剧本中的舞台说明,选读你认为最精彩的舞台说明。

B、赏析精彩的舞台说明。

示例:达尔杜弗:(捏住她的手指尖。)是呀,夫人,的确是这样的,我热烈到这种地步„„

艾耳密尔:呀!您把我捏疼啦。

达尔杜弗:因为我过于心热。我没有一点点要您难过的意思,我宁可„„ 〔他把手放在她的膝盖上。

艾耳密尔:您把手放在我这儿干什么?

达尔杜弗:我摸摸您的衣服:料子挺柔软的。

艾耳密尔:啊!请您拿开手,我顶怕痒痒。

〔她往后挪开椅子,达尔杜弗拿椅子往前凑。

舞台说明通过对人物在道白、演唱过程中的动作、情态的说明,来刻划人物性格、推进剧情发展。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舞台说明中伪君子的表现,认识其言行不一致虚伪的面目。

C、尝试从剧本中选取一段台词添加舞台说明。

学生通过实践尝试,既加深对舞台说明的理解,也对人物形象有了更深的认识。 示例:达尔杜弗:(满脸难过。)我们就中止、中止了这场不幸的吵闹吧。我看出我给府上带来多大的纠纷,道友,我相信,我还是离开府上的好。(转身走向门口。)

奥尔贡:(焦急万分。)什么?你这叫什么话?

达尔杜弗:他们恨我,我看他们是成心要你疑心我对你不忠诚。(停住了脚步。) ③、利用揶揄手法“撕”。

A、例举生活中揶揄。

从身边的事例说起,让学生容易理解揶揄手法是对人的一种戏弄,嘲笑。为赏析经典台词打下基础。

某日在路上见到自己的老同学,上前开玩笑:“老同学,瘦了啊!”老同学正欲感慨,你突然接着一句:“我说的是你的衣服!”这样的情况,你的老同学被你揶揄了一番。

B、赏析仆人道丽娜的经典台词。

示例:达尔杜弗:盖上你的胸脯。我看不下去:像这样的情形,败坏人心,引起有罪的思想。道丽娜:原来您这样经不起诱惑?肉身子对您起这么大的作用?说实话,我不知道您心里热烘烘的,在冒什么东西,可是我呀,简直麻木不仁,我可以从头到脚看您光着。您浑身上下的皮,别想动得了我的心。

讽刺伪君子的话篇五
《《伪君子》的古典主义》

《伪君子》的古典主义

付玉娟 10汉语言文学1班 100504011119

摘要:莫里哀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喜剧作家,他的喜剧成就超过了古典主义悲剧,成为法国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伪君子》可以说是莫里哀创作的最高成就,达尔丢夫的形象分析以及整个剧的艺术特色已经有很多人研究过了,这里要分析的是《伪君子》中的古典主义。全剧通过塑造达尔丢夫的伪善形象而折射了现实中天主教会中的片骗子行为。

关键词:莫里哀 《伪君子》 古典主义 布瓦洛

古典主义在17世纪到18世纪中叶影响着整个欧洲的文学,莫里哀正处于这一时期,因而他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古典主义的影响。他是法国最著名的古典主义戏剧家之一,因此其喜剧《伪君子》在创作方面遵守了古典主义。

在创作手法上,《伪君子》完全遵循了古典之一的“三一律”原则。“三一律”是由布瓦洛提出的,即规定每部剧这能有单一的故事情节,故事发生在一个地点,并且在一天内完成。这一基本原则成为17世纪 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准则,也是古典主义的基石。剧情发生的地点在奥尔贡家里,时间限制在一昼夜之间,剧情本身描写了达尔丢夫的伪善。

古典主义的总结着和创立者布瓦洛,其文艺理论著作《诗的艺术》为古典主义的权威著作。我们可以在《伪君子》中找到布瓦洛的美学原则:

1、理性原则

有理性,情节合情合理,文艺作品要体现普遍存在的真理。《伪君子》在剧情的构造上是很完整的,达尔丢夫直到第三幕才出场,在前面我们只能通过人物的对话从侧面了解这个人,这样既体现了喜剧的基本冲突又表现了中间人物和其他人物的基本性格,还为剧情的发展做了有力的铺垫。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合情合理。

2、自然原则

做事逼真,性格相称和一贯,人物要揭示人性的善恶。其中第四幕奥尔贡为了达尔丢夫要把自己的儿子达米斯赶出家门并剥夺他的财产继承权,观众在看到这里无比要为达尔丢夫高端的行骗手段鼓掌,同时也为奥尔贡的行为感到气愤。第五幕达尔丢夫终于露出了他伪善的真面目,拿走那份继承财产的契约并根据契约要将奥尔贡一家赶走,并拿奥尔贡的把柄到王爷那里告状,要逮捕奥尔贡时,达尔丢夫的伪善以及阴险狠毒让人痛恨。从始至终,达尔丢夫是一个伪善的虔诚信徒,地道的贪欲之徒,阴险狠毒的恶人。他主导的性格是欺骗和伪装,他性格的本质是阴险狠毒,正是因为达尔丢夫看清了上流社会保留、顽固愚昧的善男信女,掌握了他们以宗教虔诚的社会心理才得以骗取别人的信任。剧中有两类人的对立,及善与恶的对立。

3、道德原则

道德原则要求文艺有社会教育作用。《伪君子》无情地揭露了教会势力的欺骗性和虚伪性。我们可以看到莫里哀以人性反对神权。答丢夫权他进入奥尔贡的家庭,利用宗教迷惑奥尔恭,教导他对任何东西也不要爱恋,挑拨奥尔恭和家人的关系,甚至让奥尔恭达到了“看着兄弟、子女、母亲、妻子一个个死去,也不会伤心的地步”。但是奥尔贡最后还是通过人性的回归,发现了答丢夫的阴谋。

莫里哀通过这种这种方式,披露了神权的自私、伪善,教会的反动,从而显示了人性的伟大。同时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答丢夫为了获取奥尔恭的信任,显示自己的虔诚,用禁欲来要求自己。他随身带着修身穿的鬃毛紧身衣和鞭子,看见女仆桃丽娜,就要求桃丽娜用手帕遮住她自己的胸口;但是在没人时,他看见美丽的欧米尔,又忍不住对她亲热起来,还宣称“他爱上帝,就要爱上帝创造的美”。莫里哀在这里不仅揭露了所谓“虔诚教徒”的虚伪,又揭露了教会禁欲主义的荒谬;而且赞扬了桃丽娜坚持自己个性,斥责答丢夫的行为。这个都有很强的社会影响作用,我想着也是当时《伪君子》屡被禁演的原因吧。

法国古典主义的产生是对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17世纪是路易十四统治法国的时期,魔力哎的《伪君子》能够最终上演,路易十四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剧中有一个并未出场的但有着举足轻重的人物,那就是明察秋毫,处事果断奖罚分明的王爷。他不仅扭转了剧情的发展,让人意外。这个王爷就是以路易十四为原型的。体现了路易十四的国策。歌颂明贤君主,用户中央王权,是取得路易十四的支持的重要保证。但我认为整个剧中王爷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前面也没有关于他出场的铺垫,未免太过突兀,仿佛仅仅是为达到喜剧喜剧效果和为了取得路易十四的支持才加上去的。

《伪君子》讽刺了当时的社会恶习——伪善,又在其中不自觉地流露出他倡导的除恶习的方法——理性,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答丢夫披着伪善的宗教外衣,蒙骗奥尔恭;而奥尔恭对宗教的盲从,对答丢夫的盲目信任,使得他没有意识到答丢夫的诡计,反而对答丢夫言听计从,最后差点家破人亡。莫里哀在这里告诉人们,一个独立的人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判断力,不能被表象迷惑,限于蒙昧而不能自拔;相反如果一个人拥有理性的精神,就不会轻易被人迷惑,强调了理性的重要性。拥护中央王权,歌颂明贤君主,崇尚理性是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伪君子》中体现的很明显。

《伪君子》还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古典主义喜剧的严格界限, 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古典主义喜剧在一定程度上有严格的界限, 而莫里哀的喜剧中却插入了悲剧因素,并成功塑造了达尔丢夫这个扁平形象。

总之,《伪君子》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是古典主义的典范。

参考文献:

【1】、《外国文学史 上》[M] (修订版)郑克鲁主编 黄宝生 陈建华 蒋程勇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5月第1版

【2】、《伪善的极致呈现 艺术的光辉典范——<伪君子>人物形象与艺术特色浅析》 [A] 打通大学浑源师范分校 中文系 山西 大同 037400

【3】《莫里哀与伪君子》邵静涛 编著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讽刺伪君子的话篇六
《我看伪君子中的答尔丢夫》

我看《伪君子》中的达尔杜弗

达尔杜弗是《伪君子》的主角,这是一个伪善的典型,达尔杜弗也成了“伪善”的代名词。答尔丢夫这一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作品把他刻画成一个伪装虔诚的恶棍,他用欺骗手段博得了富商奥尔贡的信任,混进奥尔贡家里充当良心导师。奥尔贡将他俸若圣徒,为表达自己的信任与崇敬,不仅每天供养着他,不断的送他钱财,还将自己的政治秘密交付与他,将女儿许配给他,最后把家产全部赠送给答尔丢夫,而所有这一切正式答尔丢夫的目的。等到奥尔贡醒悟过来认清其嘴脸时,答尔丢夫却以其政治秘密欲置奥尔贡于死地,以维护自己骗到手的财产,露出了他的凶本性。

他没有在一开始时就上场,而是在第三幕第二场才出现。戏剧开场,全家人为了达尔杜弗争吵不休,而达尔杜弗上场的第一句话就是“„„祷告上帝,神光永远照亮了你的心地,有人来看我,就说我把募来的钱分给囚犯去了。”虚伪的个性暴露无遗。

接着,他假装正经,要用手绢遮住道丽娜的胸脯,理由是害怕引起人有罪的联想,而在第三场却振振有词对艾耳密尔表达非份之想:“我是信士,却也是人”,“您要是怪我不该同您谈情说爱,就该责备自己貌美迷人才是。”为了让艾耳密尔放心,又信誓旦旦,“像我们这样的人,谈爱小心谨慎,永远严守秘密,女方大可放心”。

当大密斯告诉父亲真情时,他又一次拿出看家本领,“我的生命只是一堆罪行和粪污,没有一分一秒不是肮脏的”,“相信人家告诉你的话吧,大发雷霆吧,把我当作罪犯,赶出你的家门吧。”基督的“当别人打你左脸,把右脸送上去”,本意是宣扬人的顺从,在这里却成了达尔杜弗的欲攻先退的情感战术,乖戾的言辞又一次博得奥尔恭的信任,与奥尔恭认识的最初,每次都把钱散给穷人,口口声声说一半都嫌多,但当奥尔恭盛怒之下将财产全部转到他的名下时,却一点都不推辞,还派承发吏催促奥尔恭一家搬走;奥尔恭在克莱昂特面前夸耀达尔杜弗虔诚的例证,竟是他在作祷告时,不小心弄死一只跳蚤,而抱怨自己不应该。表面上一个基督教徒,内心是十足的伪君子,莫里哀用滑稽、讽刺的语言,将达尔杜弗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答尔丢夫是封建贵族和教会僧侣的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伪善的特点,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因此莫里哀将他作为全力讽刺和揭露的对象。他原是外省的破落贵族,由于挥霍无度而荡尽家财,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冒充虔诚的信士,到处招摇撞骗,劣迹斑斑。这一次,他又骗取了富商奥尔恭及其母亲的信任,成为这家的上宾和精神导师。

作家通过桃丽娜等人的揭露和答尔丢夫的一系列表演,一步一步将这个恶棍贪婪好色、狡诈狠毒的本相展示给读者看。他一再标榜自己是不重视物质享受的苦行主义者,实际上一顿饭“吃了两只竹鸡,外带半只切成细末的羊腿”,吃完后就回到卧室,“躺在暖暖和和的床里,安安稳稳地一直睡到第二天的早晨”,把自己养得“又胖又肥,满面红光”;他表面上对金钱毫不在意,当奥尔恭把钱施舍给他时,他每次都说“一斑已经太多”,“很客气地退还一部分”,有时还当面施舍给穷人。但暗地里,他却千方百计想占有奥尔恭的全部家产;他将自己装扮成禁欲主义者,碰见身着低胸衣服的桃丽娜,忙拿出手帕,让她遮住前胸,其实他心中充满淫欲,一面想占有玛利亚娜,一面又对欧米尔的美色垂涎欲滴,无耻地勾引对方。

当他的伪装已经彻底被揭穿后,便露出凶残的本相,忘恩负义地要将奥尔恭

一家至于死地。至此,读者和观众便彻底看了他的伪善。据说,这部作品刚一问世,就有人疑神疑鬼地指着这个人说象答尔丢夫,又指着那人说象答尔丢夫,其实,用俄国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话来说,“他(莫里哀)所写的答尔丢夫决不只是一个答尔丢夫先生,而是全人类的答尔丢夫的总和”。

通过这一形象,莫里哀深刻地揭露了教会和贵族上流社会的伪善、狠毒、荒淫无耻与贪婪,突出地批判了宗教伪善的欺骗性和危害性。天主教是欧洲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在当时的法国,它又成了反动势力的代表,而伪善正是它最显著的特点。17世纪初期,教会势力和贵族反动势力勾结在一起,组织了反动谍报机构“圣体会”,打着宗教慈善事业的幌子,派人混进“良心导师”的行列,监视人们的言行,陷害进步人士,更露骨地体现了宗教的虚伪性。莫里哀笔下的达尔丢夫,有着明显的针对性,他把讽刺的锋芒对准了这种宗教伪善,揭露它的罪恶本质。伪善的风气还流行于整个上流社会,莫里哀在他的一些剧本中就曾揭露过当时法国社会的这一特征,《伪君子》里的克雷央特说:有许多人“以假虔诚来配合他们的恶习”,从事罪恶活动。莫里哀的剧本切中时弊,触到了反动势力的痛处,抨击了庞大的反动集团,正如他自己在剧本的序言中所说:“这出喜剧,哄传一时,长久受到迫害;戏里那些人,有本事叫人明白:他们在法国,比起到目前为止我演过的任何人,势力全大。”几百年来。这一形象始终保持了它的生命力。到现在,由于答丢失的形象的高度的典型性,他已经成为伪善、“故作虔诚的奸徒”的代名词。

答尔是17世纪法国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化身,是一个职业的宗教骗子。他的手段是假虔诚,一边贪食、贪色、贪才,一边嘴里说着圣洁的言辞。当时的法国教士假仁假义、口是心非,已成普遍现象,答尔丢夫集中体现了这种伪善的恶习。从艺术角度来看,莫里哀运用了高度概括的喜剧化手法,将一种伪善丑态推到极至,因此答尔丢夫已经成为“伪善者”、伪君子的同义语。他是莫里哀创作中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

讽刺伪君子的话篇七
《伪君子读后感

伪君子是外表的君子,内在的小人。他的伪装,是为了更好的露出尾巴;他的虚假,是为了让我们揭露真相。而莫里哀的《伪君子》则以种喜剧式的荒诞手法来写出了伪君子答尔丢夫的伪善面目。

首先,作者通过他人的言行来“赞扬”答尔丢夫,反衬出他的虚伪。“答尔丢夫所说的话他听起来都像是神的口谕”、“他不大关心世俗的事物,而把整个精神都灌注在永恒不灭的事物上面”,这些感觉过于夸张的形容,反衬出了答尔丢夫的伪善,把一件事情给夸张化,会让人觉得很假,即使是真实发生的,在别人的眼中也是非常的假。奥尔恭开始的时候非常敬重他,简直把他当做是神一样供奉,在他的眼中,答尔丢夫是神一样的存在。其实,作者的意图很明显,他就是要在奥尔恭极尽夸张的赞扬中来慢慢展现出旁人对于答尔丢夫的态度,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凸显出他虚伪的一面。而且,这样子能够用比较轻松荒诞的手法来叙述,既给人一伪善,也可为这伪善而讽刺嘲笑一番。这是从侧面来变现伪君子的面目。

而对于伪君子真实的刻画,则表现为一个贪婪、狡猾而又凶狠的骗子和恶徒。他是表面严谨刻板的伪教徒,他几乎不允许年轻人的任何消遣他本是来自破落贵族阶层的流氓无赖,却给自己戴上一副假面具,装成一位虔诚的信徒,一位抛弃人间一切情欲,一心向着上帝的苦修者,他身上集中了当时教会和贵族社会的假冒伪善和恶德败行。

而奥尔恭这个封建专制制度下顽固横暴的专制家长,一切事情的源头也是来自于他。使他将答尔丢夫带入这个家中,是他轻信迷信,对达尔丢夫的伪装虔诚深信不疑,把骗子当“圣人”膜拜,是他一味相信答尔丢夫而赶走了自己的儿子并且将自己的财产拱手相让,正是他对答尔丢夫的几近盲目的膜拜造成了这一局面。他的愚昧导致引狼人室;他的偏狭几乎祸及全家。虽然他最后幡然悔悟,但如果没有王爷的贤明,他们的结局必定不会如此有惊无险的完美结束。至于女仆桃丽娜,他是作品中反对封建道德、揭露宗教伪善的主要人物,她最早发现达丢夫弗的险恶用心,他对主人大胆直接的言明答尔丢夫的真面目,即使主人没有听信他的话,但他依旧是整部作品中最具智慧的形象。在所有反抗答尔丢夫的事情上,都有着他的身影。在她身上,体现了一种民主倾向和勇于向权威邪恶势力做挑战的战士形象。

答尔丢夫作为这部作品的中心人物,对他虚伪的刻画一方面表现出了封建社会对人们 压迫,封建教会对人们思想的侵害。所有伪善的背后,都藏着令人憎恶的可怕。然而所有的伪君子,终究会被揭穿的。

讽刺伪君子的话篇八
《莫里哀《伪君子》读后感

最近深读了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的《伪君子》,让我想起了中国的一句诗“竹似伪君子,外坚中却空。成群能蔽日,独立不禁风。根细成攒穴,腰柔惯鞠躬。文人多爱此,声气想相同。”这是形容中国的伪君子,其实我们平时提的最多的是君子,君子谓何?我查了一下百度百科:君子有真有假,真君子为人坦率,做事诚实,重信用和义气,爱体面凡事说一不二。假君子俗称“伪君子”恰恰与之相反,背地里什么伪劣的事都敢做出来,表面却装好人。看来中外对于君子和伪君子的定义都差不多,我通常直接视伪君子为坏人,但是看完莫里哀的《伪君子》我对其的理解更深刻了„„

对莫里哀的认知: 在课堂上,老师的精彩讲解让我对莫里哀的生平很感兴趣,他放着安稳的生活不过,而选择从事他喜爱的话剧,从1645年起,他带领光耀剧团一直在外省巡回演出长达13年时间。但也正是因为流浪生活,他了解了人民的生活和艺术趣味,熟悉了法国社会,并确定了他对贵族和教会的批判态度。同时,他更是得以广泛接触到传统的法国民间闹剧,从中吸取了许多艺术创作经验。这些都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灵感。 而且在那个世纪他有自己独特的艺术主张,认为戏剧应该面向广大的“池座观众”,而不纯粹的迎合少数上层人物,而且戏剧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打动观众,教育观众。他认为喜剧的责任在于表现“本世纪人们的缺点”。他的喜剧笑料不全是出自表面的滑稽情节和俏皮话,而更多的是来自对社会恶习的揭露和嘲讽。

对作品及人物的理解: 伪君子答丢夫是中心人物。他身上可以说反映了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伪善本性,莫里哀通过一系列的描写对他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通过对文章的细细品读,我总结了答尔丢夫的伪善本性 首先,他善于骗取人们的信任,在剧中他把“世人尊敬的东西”当作工具,帮他实现卑鄙目的,他以“良心导师”之名干尽坏事。他给自己这种本性的解释是“只有张扬出去的坏事,才叫坏事„„私下来历犯罪不叫犯罪”。意思只要手段高明隐藏的好,不被别人发现那么就不算有错。

莫里哀把答丢夫写成一个以虔诚宗教信徒为身份的骗子,他披着宗教的外衣,露骨地表示尊崇上帝,但是实际上他只是靠着上帝的名号来招摇撞骗。一方面让人们认清了答丢夫的所作所为,以此戳穿教士们的假面具,露出他们的本相。另一方面指明当时的贵族等大部分人对于宗教的糊涂观念,只要是个传教士,他们都盲目相信,不论真假,都能得到像奥尔恭这样愚蠢的宗教信徒的信任; 其实古今中外,伪君子的共同之处就是这样,把自己伪装成大家心目中所喜欢或者尊重崇敬的形象。让后就像当演员一样,伪装下去,在外人面前就戴上面具,披上羊皮,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就卸下伪装,暴露本性。

在文中,我通过莫里哀的细致描写,在头脑中刻画出了一个有着“贪食、财、凶、色”丑恶行径的伪善者形象。假性1比如答尔丢夫称自己是禁欲主义的苦行僧人,还假穿苦行衣什么的、但是在奥尔恭家里却大吃大喝、经常吃个肚儿圆红光满面;假性2他故意在奥尔恭面前把施与分赠给穷人,却在暗自处心积虑地图谋奥尔恭的家产;假性3因为自己不小心踩死一只跳蚤,他假装虔诚地忏悔责骂自己,后来却冷血的想要置奥尔恭于死地。假性4更突出的是,他装

着自己连坦肩露臂的女仆都不敢注目,却又厚颜无耻、肆无忌惮地调戏奥尔恭的娇妻欧米尔。他在见桃丽娜时掏出手帕扔给她,教训道:“把你的双乳遮起来,我不便看见。因为这种东西,看了灵魂会受伤,能够引起不洁的念头。”一个人要是内心真正的纯洁、干净,善良,那么不管外界怎样诱惑,他都不会受太大影响,邪不压正嘛,但答尔丢夫竟然自己先躲避起来,所以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答尔丢夫这个处处演戏的人的丑恶嘴脸。

答尔丢夫这般狡诈,致使奥尔恭一家差点儿就被扫地出门,但是假如奥尔恭能稍微有点理性,不对宗教盲目迷信,对别人的真假行为有那么一丁点儿辨别力,或者能认真的思考接纳别人的质疑,那么肯定也不至于到走投无路万般无奈那个地步。所以剧本不仅是批判了那些伪君子,还对那些不辨真假、一意孤行、执迷不悟的愚昧之人也作了强有力的批判。 剧中的女性当中,柏奈尔夫人跟奥尔恭一样愚昧,奥尔恭女儿玛丽亚娜虽然能辨别真假,但是并不敢站出来勇敢反抗父亲对她婚姻的干涉。桃丽娜和欧米尔是剧中重要的正面人物。桃丽娜虽然只是一个女仆,但她头脑清醒,目光敏锐。在奥尔恭家里,她最早识破答丢夫的伪善外衣并指出他的贪图金钱、女色的本性。她向愚蠢的主人揭露答尔丢夫伪善和阴谋,并积极支持玛利亚娜和瓦赖尔为自己的爱情、婚姻作斗争。代表了下层人民的聪明、机智、勇敢。

最后扭转全局的重要boss国王虽然在剧中并未出场,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明察秋毫,赏罚分明,不忘奥尔恭立过功勋,挽救他于危难中,并把伪君子答尔丢夫绳之以法。

在《伪君子》这部戏里使用的主要喜剧手法是讽刺。他把社会人生中无价值的丑陋邪恶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使人们在贬斥、否定丑陋邪恶之中获得审美的精神愉悦。而且在《伪君子》这出喜剧中还穿插一些悲剧性因素,如奥尔恭女儿婚姻的将遭破坏、奥尔恭濒临家破人亡的险境,喜中含悲,加速了喜剧矛盾的发展,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莫里哀是一位对现实人生有着极其深刻理解的喜剧家,他的喜剧充满了滑稽娱乐性和战斗精神,他总是强调喜剧要通过笑来打击恶,笑对于喜剧艺术来讲是打击社会恶习的最好的武器。在他看到事物可笑性的同时,能够相当清醒与敏锐地捕捉和透视到可笑性背后深刻严肃的理性内涵与悲剧底蕴

感想:

合上莫里哀的《伪君子》,仿佛也是刚刚了解一种无从否认人性,是可悲的,书中所批判的跟我们当代的普世价值观或者说时代的主旋律没有变化,都是宣扬那些积极地正能量的东西„„从幼儿园里开始就教育让我们要做好人!正人!君子!但是实际却是世界这么大,要是每个人都发展成为完美的人,那么这个世界也就不符合逻辑了,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存在„„想想这剧本中的四类角色:伪君子、愚蠢但有权的人、聪明但弱势的人、正义的代表——boss/king.我联想了许多:

先说说伪君子:一种是生来本性就恶劣,自然而然的发展成那种表里不一、冠冕堂皇的人;另一种"伪君子"则是本来生性善良,但是进入社会或者在外界的影响下,无奈的为了竞争、生存或者把护自己不受到别的伪君子的迫害而把自己也变成了同类人;如果不这样做,继续保持自己的单纯本性,那么很可能被嘲笑另类,不合群、或者早被“消灭地尸骨无存”。所以这个社会存在的伪君子分为先天的和后天的。但到底那种更占大多数我也无从评判„„不管出于什么动机什么目的,他们的共同之处都在于在自己的脸上戴上了面具,一副符合大

众口味的面具,刚开始可能不舒服,却不摘下,直到把心和面具融为一体,那他们不管做什么勾当都像是自己内心所自然而然想的,不再是伪装的了。我看了一篇有争议的文章,评选出了中国的十大伪君子,评选的标准是他们都是隐蔽得很好的伪君子,到现在还受到称赞,至少还存在争议,按照时间为序,分别是:舜、伊尹、曹丕、刘备、诸葛亮、李世民、赵构、朱熹、海瑞、弘历、洪秀全。当然这没有官方依据只是野史或者闲聊,有人肯定会对这个名单感到异议,海瑞、诸葛亮这些怎么回事伪君子呢?海瑞因女儿偷吃别人的饼,他为维护自己的清官的声誉是不惜饿死女儿„„是有点过了,但却得来千古英明„„

哎!所以这个世界上好人坏人的界定说简单其实很也不容易,比如《伪君子》达尔杜弗,虽然周围的人意识到了他的邪恶,但"最高领导人"最后才明白。而且这个奥尔恭他就是傻,而且已经傻到别人几番提醒仍然执迷不悟。虽然剧本里有个美满结局但在现实社会当中,是不是遭到伪君子欺骗的时候都会有那么一个国王来拯救你呢,这恐怕几率不大,所以现实当中大家还是要擦亮自己的眼睛,长点脑子别被假象迷惑了,千万别像奥尔恭那样不见棺材不落泪„„到时候哭都来不急。

然后是我们生活中还是有少数那么些单纯、笃性、执着于自我不为外界所污浊的真人——君子,但现今我感觉他们的处境限于两难之中,坚持自己则可能被讥笑、馋讽、排斥,顺势改变又违背自己所愿。真正像桃丽娜那样的人却是我们当今社会最需要的人„„多一些正义之士站出来戳穿伪善,联想到我们自己,作为未来的播音员或者新闻工作者更是要坚定做这样的人,要传播真实的、正义的、真善的东西,就首先得自己要做这样的人,不管别人怎样冷眼看待始终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能被伪善的东西蒙蔽了双眼。

视之当下,就像一场化装舞会,有多少人不是戴着面具在生存,因为世人都喜欢好的,谁不想自己在别人面前都是优点。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是真正的随性自然,什么也不伪装,说自己所想,做自己所想,不被他人的眼光拘泥着,往往这样的人活得真实,但是也被世人用批判的嘲讽的眼光来看待。所以咱们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真实与虚伪并存,交织发展,矛盾多重的世界,从答尔丢夫那个时代开始就是这样,几百年过去了,世界一点没变,要想世界全是真善美,没有一点瑕疵,那只存在于大家的美好幻想中,要是真没有邪恶怎么衬托正义,没有丑怎么评出美,事物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平衡的,要不然这个世界就倾斜了,所以我们不用要求一切都是完美的,也不用嚷嚷“摘下面具,生活更美好”!得有那么些反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点不一样的风景„„说不准什么时候会产生一个全新阵容、更加精彩的《伪君子》呢。

讽刺伪君子的话篇九
《莫里哀《伪君子》》

讽刺伪君子的话篇十
《伪君子》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86706.html

    上一篇:简单签名

    下一篇:阳奉阴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