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没有年味的说说

| 英国移民 |

【www.guakaob.com--英国移民】

过年没有年味的说说第一篇
《说说年味儿》

说说年味儿

说说年味儿

年冬去春来,转眼间2016年已然走过十二分之一,我们迎来了中国农历传统节日——春节。

春节将至,各家各户都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过年所需要的年货,鸡鸭鱼牛羊等鲜美的肉类食品都贮存在那冰箱的冷冻储藏室里;在阳台或者厨房窗台的位置上也都高高地挂起了红艳艳的灯笼;门上贴着倒写的大大的红福字,不用说门的两旁也肯定都贴上了祝福新年美满的红对联。总之,温馨的家庭里充满了过年的喜庆氛围~

但是,在我看来,那已经是过去式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倒不是说在我这代人看来,自己大了,感觉上很成熟似的,变得世故了,变得好似老道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期待过年了,或是说在未来几年我们都会在过年期间亲朋好友的问候下煎熬而不愿意回家过年,比如问问你:'有没有工作啊?有没有车子房子老婆啊?工资多少啊?'之类的问题。而是说虽然大部分家庭都依旧积极准备着过年,置办各种年货,但是那个年味儿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不清楚乡村的年俗是什么,也不好评价在村子里过年的人们是什么感受,反正我觉得在城市里,'年'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

小时候,过年很兴奋啊~天天期待着过年,能放假了,可以回家跟表哥玩,见见远道而来的各位亲戚。记得除夕前几天,就成天兴奋的倒数,春晚啊年夜饭啊初一回奶奶家玩啊什么的,真的是迫不及待。那些年,城市里炮声很大,我很怕,可是又很好奇总想跟奶奶院子里的其他大孩子们一起玩放炮。那会儿不懂事儿,因为表姐是聋哑人,过年期间在奶奶家的时候一到看别人放炮的时候我就拉着表姐去让她给我捂着耳朵看,小时候胆小不敢听那么大的炮声,尤其是'二踢脚'、'冲天响'(北方孩子应该知道吧)那一类的大炮更是怕的得躲得远远的,表姐也乐得捂住我耳朵陪我一起看天上五彩斑斓的彩炮,那真的是很幸福呢。

以前过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奶奶家过,那会儿奶奶爷爷还是在厂区安排着的旧平房住着,所以你想想吧,就跟北京四合院、大胡同那种似的,各家各户紧紧地挨着,一到过年我就跟同属一个胡同里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玩耍,偷着放炮,买一堆'黑老大'、'摔炮'、'飞毛腿'、'小鞭炮'、'亮晶晶'(估计也是北方人能看懂的吧)。那时候野啊,有一次我和我表哥把一只'黑老大'擦响扔进了下水道,咣当一声巨响,下面的臭水都被炸了出来,记得后来被打的好厉害嘻嘻,也是差点把命丢了,可是记住错了。

奶奶家那条胡同里的几户人我都熟遍了,胡同口儿是一对儿耄耋之年[插播一句,牛爷爷认识这个词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的老夫妇,老奶奶很喜欢我,每次我回去她都给我吃自己家拿手的大饼子,胡同尾是一个跟我奶奶是闺蜜的(这么叫也很奇怪哈哈哈)老婆婆,老伴不在了,自己做冰糖葫芦卖。她经常来奶奶家串门儿,老年人没事儿就坐着喝茶聊天。我过年回去一定会去她家玩,她也会给我好吃的糖葫芦串儿~

奶奶家隔过去三条胡同就是我表姐一家,过年我也一定会和我表哥一起去她家玩她的游戏机,那是个红白机小霸王,所以我和我哥基本上每回过年玩转一款游戏,'坦克大战'、'街头霸王'、'魂斗罗'、'忍者龙剑传'···都是我们的最爱!话说回来,奶奶家不大,小平房也就80平米,但是古香古色的很有趣,东西都是老古董了,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奶奶家过年才挂起来的两盏'九龙灯',当然比不上慈禧送给乔家的那两盏,不过现代仿制品也真的很逼真了,超漂亮呢。还有那个铜火锅,在小时候它的年纪都比我大呢,经过多次的使用,铜黄色也变得黑漆漆了,可是吃火锅还得用这个东西,绝对

很带劲儿,就是这个味儿!

说过年时候家里的事儿太多了,来说说那会儿城市里的年味儿吧。好像每年除夕晚都会下雪,雪量很大的那种,外面冷屋里暖,外面白屋里红,我都会在23点左右下楼放炮,顺便和妈妈堆个雪人,炮声大天上亮,美丽极了,画面你想想,很美丽是吧?那种感觉真的很赞,就跟广告里过年的样子一毛一样!只不过人家是在广告棚里撒人造雪而已,很假的。初一大早上起来,外面的世界已经是白皑皑的一片了,满地的鞭炮铺在'大地的白毯'上,红红白白的像草莓味圣代,美丽!爸爸开着车在城里走着,到处都有放炮的,孩子们在追逐着嬉笑打闹,路上车慢的跟个乌龟似的,但是车里开着空调超暖和,小时候真的很喜欢这种感觉。

可是现在呢?城里禁炮了,我们没得玩了,亲戚更多了,在奶奶家就得跟表哥表姐钻里屋坐着不出去,亲戚们年年串门儿也厌倦了。城市一下子特别的安静,真的很不习惯。奶奶家也早搬了,住到了设施完善的小区里,邻里街坊也都变了,再回去也没有意思了。表姐更是嫁人了,初一都不会回来了,初一奶奶家人更是少了。在街上再也看不到指定售炮的摊点了,超市店铺也不装饰了,都早早歇业回老家过年去了。街上听不到过年该有的喜庆的音乐,宋祖英、谭晶的声音也听不到了,大马路上相比以前人少的不得了,各家各户的阳台也少见灯笼彩灯。昨晚,我在外面,看见都没什么人了,一路上感觉很普通,普通到就好似寻常周六日一般,城市里一点都不亮,一点都不响,一点都不热闹!就是那样吧,这里好像一座死城。

或许乡村过年,才有感觉吧。

也就是昨晚的感觉,使我终于按耐不住想要吐槽一下了,感谢大家能够坚持看到这里,看小编我bb一顿,讲自己的往事,但如果您仔细看的话应该会有同感的。

或许我是怀旧情结太深了,可能别的90后没什么感觉,相反会开玩笑说我真是牛爷爷了,但我觉得我说的都是真情实感,都是事实,真的,过年没什么了,唉。 以上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指正,最后感谢您的阅读!

Ps:还是要吐槽一下今年春晚,不管过去还是现在,春晚都是重头戏,在如今年味越来越低的情况下年轻人或者中年人对于春晚的重视率更是每况愈下,我们真的是很失望。尤其这次猴年春晚,为什么不请我们猴哥六小龄童!你想想,如果请了我就不信那个时段的收视率会低下去,这样既可以让央视赚的盆满钵满,更可以满足很多代人的'大圣情结'!在如今这种麻木的时代,这样做就算是在不考虑利益的情况下,也会让除夕夜多一份温暖!

最后,还是祝大家新年里有新气象,学习工作各种顺利!

过年没有年味的说说第二篇
《过年没有年味》

这个过年到今天为止对于大多数要上班的人来说已经到了尾声,除了照例地吃喝以外,大家一致的感觉是年早已不年,不再有多年前所谓过年的感觉,于是有人叹息,有人无奈,我想说,一切皆有因果,如今的过年,以及诸位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不是吗。生活好的,不好的,很不好的人们,会因为什么而有一种共同的感觉?无他,钱财而已,碌碌或非碌碌的一年,到头来总要盘点一下,并且希望来年有更多的进帐,除此之外,其他事情好象都不是重要的,不能长久的。我想这不是庸俗,这是现实的体现,在这个社会状态处于某种初级阶段的时刻,这种现象会持续很久的,直到有一天,我们富裕得不用再去考虑钱财问题,我们的已经失去的“年味”也会再次回归的

寻找正在失去的“年味”

[2011-01-30 10:01]

尽管有许多理由证明春节在人们心中的情结淡了,但作为一种传承千年而不衰的习俗,在每个中国人心里,其信仰的力量已根深蒂固。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没有春节,就好像一年没有过去一般。“怎

能不过,一年就只有一回啊!”

[传统方式渐行渐远]

*年夜饭小家吃:在人们的印象中吃年夜饭,总是一大家人围坐在 大圆桌前,上首坐着祖父母,一家子人轮流向二老敬酒、祝寿。但

现在这种情况可能有所改变。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择小家过年。传统的大家庭思想、四世五世同堂的观念已经逐渐淡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人们更加注重小家年的质量,而不是

“大家”的形式。

*灶神还在送:送灶神、请祖宗、送红包等活动过去总是很常见,这些习俗还是比较多地保留了下来。过去很多地方都有“杀年猪”

的习俗。小时候每当年关临近,一些养猪的人家就把养肥的猪杀掉。杀好了猪,一半请亲戚乡邻们吃,一半留给自己。这一年俗现在已经在逐渐减少。的确,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猪肉平时就可以经常吃,所以杀年猪就失去了改善生活的意义。只是这一习俗还有另一种意义,就是增进亲戚相邻的感情,现在不杀了,各家只顾自己吃

买来的猪肉,浓浓的人情味也少了很多。

*送礼依然风行:时过境迁,很多风俗慢慢消失也是没有办法的。但有些风俗却不容易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比如说送礼。人们之间互相帮助是常有的事,想外出办点事情,可以先托人打听打听;要是有力不能及的事,也可以请别人帮忙。所以人们之间的帮助只

会越来越多,作为答谢的送礼也会越来越多的。

[春节的“神圣”不会改变]

*团圆成第一要素:很多人表示过年是“与家人团聚的重要节日”,而当问及年初一最愿意干什么时,大多数人选择“呆家里”,这些说明在人们心目中,过年所代表的“团圆”、与亲人团聚的传统意义仍没有改变。春节在大家心里的重要作用和神圣的价值不会改

变。

只是在人们回忆中,过去的年是多么的红火热闹,它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它的重要性和全国范围的喜庆环境使人们对年抱有一种期

望--

今年能像过去一样的红火、热闹。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人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过年

了。人们的期望得不到满足,便很容易会产生一种失落感。

三个原因(个人观点):一个是因为计划生育,孩子都是只有一个,那就很孤独了,所以亲戚会越来越少,但即使客人来了,也比不上以前的热闹;第二个是电子的渗入,手机、MP4、电脑、网络使我们的精力消耗大半,没多大精神去感受真实的年;第三个是农村越来越城市化了,所以以前的过年在农村的不一样的新鲜感也消失了,即使在农村,由于公寓楼房越来越多,也感觉还在自己家门口一样,哪儿也没去。(我们要回归大自然,体验人和人最淳朴的欢庆。)

过年为什么没了年味

文/北方弓箭手

春节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节日。从前穷人们把过年叫作“年关”,据说是因为一到过年就到了收债的当口,所以年关难过。小时候,好象大人也远没孩子那么喜欢过年。可是尽管如此,过年始终洋溢着喜气洋洋的年味,那么为什么现在过年年味淡了呢?

总结起来,中国人过年大概有三层意思。

一是辞旧迎新。春节到了,新桃换旧符。无论过去的一年如何不顺利,新年一到都标志着以前的日子告一段落,成为过去,新的阶段开始。从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低,所以辞旧迎新的愿望尤其强烈,不自觉地在心理上给自己一种暗示,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所以这个年一般过的总结性比较强,渲染出一派新气象,即使物质上不允许奢费,至少在精神上也要振作起来过个好年,以图有个良好的开端。

相比之下,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过年辞旧迎新的意味自然就减弱,特别是城市里中高收入的人群,生活水平提高,物质上天天如此,再红火也红火不到哪里去。由于没有了需要改善生活状态的迫切心理,辞旧迎新的气氛自然少了,年味打折。

所以,越是生活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地方,年味反而越浓,在县城过年就比大都市过年有意思,在农村过年又比城镇喜庆,就是这个缘故。

二是祈祷拜神。这些形式有点封建迷信的意思,可是然是因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风调雨顺有许多期望。过去生活苦,过年的讲究却极多,越穷就越讲究。各种祈祷拜神的活动,都基于过好日子的愿望,和宗教信仰不一样。国人的祈福,不同于基督徒信仰上帝,所以随着生活水平的好转,类似封建迷信的活动必然被新新人类丢弃。过年人们还是祈福的,可大部分形式被废弃,只剩下些内容藏在心里。然而少了形式,内容渐渐地也就失去了依附,随后几近于无。于是年味变淡。

因此,越是那些乡土气息浓厚的地方,祈福活动越多,人们还保持着些传统观念的地方,过年越是有意思。

三是家人团圆。春节历来是一家人团圆的节日,所以不管多远,春节期间都赶着回家。也就有了春运的拥挤。前两个过年的意义逐渐变模糊了,只有这个团圆的信念还在牢固地支撑着国人的年节观念。过去人们的生活流动范围相对较狭窄,本乡本土就可以凑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的,彼此都照顾着情绪,烘托着气氛。

可是现在,一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亲友之间相互的生活依赖性减弱,造成一定程度的疏远。二是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地域间的人员流动性强,使远方的游子能顺利回家过年变得越来越困难,所以能团圆热闹的机会也不多了,过年渐渐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传统文化逐渐衰落的结果。春节毕竟与圣诞节不同,没有宗教信仰做支撑。

过年没有年味的说说第三篇
《春节越来越没有年味》

春节调查报告

提起春节习俗首先想到吃年夜饭

我们以开放题“提到春节习俗,您会想到什么?”要求被访者回答三个所想到的词汇。提及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吃年夜饭/团圆饭(24.05%)、办年货(17.72%)、放烟花鞭炮(13.92%)。紧随其后的是:贴对联(11.39%)、压岁钱(8.86%)、扫尘(6.33%)、走亲戚(5.06%)、拜年(3.80%)、守岁(1.27%)。

B、您的春节怎么过

-八成被访者选择在家休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好不容易能放个年假,大多数人选择在家休息。既能调节疲劳的神经,又有了难得和家人在一起团聚的时间。调查数据表明,在本次调查中有80%的被采访者选择在家休息,而计划春节期间走亲戚的只有18.57%,选择旅游的更是少之又少,仅占被采访者的1.43%。

-九成被访者选择在家自己做饭

虽然大大小小的饭店早就开始推出各种年夜饭的订餐活动,甚至增添了各种优惠、特色服务和娱乐活动来吸引顾客。不过从调查结果看,被访者中有90%的人还是选择在家做年夜饭,而只有10.00%的被访者选择到饭店吃年夜饭。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人们选择在家做饭主要是想和家人在一起共同完成这意义不同的“团圆饭”。一位受访者这样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年当中有大半的日子都在外面吃。过年了,就有几天时间呆在家里,还是自己一家人在一起做饭吃有意思,热闹、有气氛。到饭店吃是省事,但过年不就图个热闹吗?”

-三成多被访者选择短信拜年

现代通讯的发展使人们的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拜年方式也从传统的“走亲串友”多元化成打电话、发短信等多种方式。本次调查发现,人们在拜年方式选择中,短信拜年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5.76%。30.93%的被访者选择打电话拜年,23.14%的被访者选择登门拜年,还有6.19%的被访者选择发电子邮件拜年,另外,3.98%的被访者选择了其他方式。现代通讯对人们生活的渗透力在过春节中也可见一斑,越来越简洁的拜年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近一半被访者过春节不会祭祀

按照习俗,过年都要祭灶。调查表明,31.78%的被访者表示过春节会祭祀,22.20%的被访者说无所谓,而46.02%的被访者却表示过春节不会祭祀。一些古老的春节习俗还是随着时代变迁在淡去。

C、春节习俗过时了吗?

-近九成的被访者认为年味犹存

不可否认,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年的很多环节都在淡化并且趋无。于是,很多人认为年味淡了,过年越来越没意思。然而,这次调查多少给我们一些信心,调查表明,88.57%的受访者认为年味没有变淡。

-八成多被访者愿意完全按照传统习俗过年

按照老规矩,过了小年,直到初五,每天都有相关的安排,一些程序已经日渐简化。调查表明,只有17.14%不愿意完全按照传统习俗过年,这说明,在山西,大部分人还在延续着老的传统。春节的生命力还在。

-七成多的被访者支持申遗

春节将至,“拯救春节”的声音再次传来,只不过这次声音更大。春节是一种民俗传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调查表明,74.29%的被访者支持春节申遗,这与上一个问题并非矛盾,相反,这项调查反映了春节在河南民众中的受重视程度。

市民话年味

喜欢春节的气氛

“再有几天就要过年了,上周末陪母亲逛了大半天的街,在商场里,到处张灯结彩,大大的中国结、五颜六色的气球、形态可爱的卡通小兔子,商家已经营造出很温馨的氛围,我已经感到了年味。”28日,小张笑着对记者说。

今年26岁的小明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目前在省城一家杂志社上班,主要负责摄影和会议录像工作,他坦言现在对过年已经不像小时候那样感兴趣了,只是特别喜欢过年时的那种气氛。

“我不怎么喜欢逛街,陪母亲逛街更是头疼的事,用母亲的话,我就是廉价的搬运工,母亲和大多数老年人一样,对传统习俗很重视,每年我家肯定要挂灯笼,基本上两年一换,大红的中国结也是少不了的,母亲说红色喜庆。贴春联每年都是我的任务,谁让我是家里个子最高的,以前是用自己做的糨糊贴,现在我一般用透明胶带来贴,贴好春联后,还要放鞭炮。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我还是比较喜欢以前登门拜年那种形式,热闹而且还能和亲戚的小孩一起玩,现在我们家拜年已经改成用电话、短信这样的形式来拜年,这也有好处,省事啊。”

日渐萧条的春节

“旧日过年,太原一地尚有许多风俗故事,如今,大多人都会觉得过年和平时没什么两样。”艳子如是说。

小红的老家在清徐,有五个姨一个舅舅,表弟表妹一大帮。正月里,从初二开始亲戚们就开始轮流请客。艳子说,其实什么风俗习惯啊,都感受不到,自己也就是吃吃喝喝了,和往日一样过,就是担心吃多了发胖。

“记得小时侯过春节,妈妈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室外打扫一遍,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香、灯等物品。”艳子慢慢回忆自己的年事。有时候她会回老家过年,印象中,每个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兔年之际,开始烧香、点灯、摆供品、放花炮、祭祖,然后每家互相拜年。儿童向长辈叩头,长辈给压岁钱,图个吉利。吃罢早餐后,家人便亲自登堂,出门拜年,互道些吉祥话语。

她说,去年大年初二她还上街了,新乡的街上人不多,感觉春节好像逐渐萧条了。

“多些有文化内涵的东西,能够把龙城的特色展现出来。”但愿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这是艳子的新年寄语。

春节作文

写春节作文前,我们可以先回忆下过春节是我们参加过的活动,如贴倒福、分压岁钱、吃饺子、掸扬尘、贴年画、贴剪纸、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挂千千结、贴春联等,然后挑一个我们印象深刻的上网查些资料,可以到百度搜春节的八个习俗,春节的由来与传说等,也可以上作文网作文素材频道找到相关资料再进行介绍。

作文题目可以自拟,如欢度春节,春节游文庙,除夕之夜,美丽的春节,春节花会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每个部分举例: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例: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例: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一幅幅春联不仅带来了吉祥和祝福,还带来了中国古老的浓浓的文化气息。瞧!“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春风送春处处***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幅幅春联让千家万户喜气盈门。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因此,贴的位置也不同,如“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横批”贴在门楣的横木上。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例:记得去年元宵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工人体育馆看烟花。八点整,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真是绚丽多彩。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例:我看着那散发着传统文化芳香的中华结,仿佛品味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神秘和东方的灵秀。它的古香古色,它的千变万化,让我神往,让我遐想……

《春节的街头》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早晨我还没醒,就听到了鞭炮的声音。平静的社区,今日显得热闹非凡。这热闹的喧嚣,把我的睡意一股脑的全都打撒开来。于是,起床穿上了新衣服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冲到门外,看着各家各户的炮竹,烟花。接着就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走街串巷——拜年!

“李伯伯,新年快乐”“王阿姨,工作顺了”“刘奶奶,身体健康”〃〃〃跟所有的长辈们拜过年之后,妈妈提议说:一会,去街上看看,感受下新年的气氛。 一上街,街上可就更热闹了。人们手里有提着大袋大袋的菜,身边的孩子手上握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看!我左边的一位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一下子又转过头对一位满手是鼓鼓的袋子的大人喊着:“爸爸,

快点!我要回去放炮玩呢!”。有拿着那边超市发的小气球的,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也有三五成群,手挽着手说说笑笑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忙绿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家最放松,最高兴的时候。你看,路灯上还挂着两个小红灯,喜气洋洋的。就像在说,“我们也要过新年,我们也要过新年”。

一进菜市场,那才更热闹呢!人流窜动,一眼望去,什么也看不见,全是人。还有那翠绿的黄瓜,可真新鲜哪,你看,那金黄色的小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多么的生机勃勃啊。那鲫鱼,鲢鱼,青鱼,草鱼等等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是印证了我们中国的老话:年年有鱼(余)!黄的韭菜,红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萝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呀。“哎哟!可真够挤的。”我嘀咕了一句。跟着妈妈买了几个我爱吃的菜,结完帐就走出了菜场。超市里的收银台前也早已排起了长龙。 傍晚时分,街上,又渐渐安静下来。店主们把店子关了,超市也比往常早了些许关门。大家都提着东西回家过年去了。

到了晚上6点左右,社区渐渐安静,孩子们都回家吃团圆饭去了。吃完团圆饭7、8点的样子社区又重新热闹起来。孩子们全都出来放花炮了。这个放个“降落伞,”那个又放个“天女撒花”〃〃〃〃各式各样的花炮全有。每放完一个都会聚集好几个孩子,他们在讨论谁的花炮最美丽,谁的花炮颜色最多,之后又是阵阵欢笑。大人们或几个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或几个坐在一起嗑瓜子,剥花生;或看着自己的孩子放花炮,偶尔还要帮他们一下。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自己独立操作完成。

夜,更深了。人们陆陆续续的回家了,有些不肯回家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劝说下,不情愿的回了家,一天的热闹景象渐渐被夜幕包围。我不禁感叹又是一年到,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春节见闻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或火红或金黄的对联,每一家的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品尝着一年一度的晚会大餐――春节晚会;有的急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新年的祝福话语仿佛怎么也说不完;调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辈们 “讨要”压岁钱;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五彩的烟花更是把这个特殊的夜晚点缀得绚丽多姿。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迎着人们的喜悦祥和而来。我这个平时最赖床的懒汉,今天却起了个大早,因为我极想穿上我那美丽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我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前面,见到长辈们拜个年,说几句吉利话,就可以收获一大把的压岁钱,然后拿到街上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玩具、零食、鞭炮……,家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的放纵是那么的宽容,一切都有了!这就是过年的感觉。

“放鞭炮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小孩子们很快都聚在了一起。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到了吃饭的时候,望着满桌子平时最爱吃的菜肴,我们小孩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大人们在推杯换盏之间,谈论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过年!

过年没有年味的说说第四篇
《关于春节的作文:消逝的年味》

关于春节的作文:消逝的年味

关于春节的作文:消逝的年味

“快点,把妈妈单位发的春联贴上!”爸爸说。

贴上那红底黑字,下方还印着两条小蛇的春联。我无意间把头一扭,“金蛇起舞„„金蛇„„有户人家贴的对联和我们家的模样一样,要是我还小,看到这情景一定会欢呼雀跃,“别人和我们家的一样!现在的我的确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回家问妈妈为什么对联与别人家的一样,妈妈随口说:“这是农行宿舍,住的都是农行员工,当然发的一样,贴的也都类似喽!”我一愣,又猛然想起,在课本上看到的一副对联的黑白照片,一户人家在亲手写春联,那欢声笑语好像已经灌满了我的内心,大人的心思我也明白,不就是两个字“麻烦”或者三个字“没时间”

时间一流,到了除夕晚上,在这世界上,在这世界上生活了十二年的我明显觉得,年味消散,我下楼燃放小烟花,不经意间望了对面一楼的两户人家,一户人家的两个小孩子,各自手握一只手机状的东西正全神贯注的看着,大人们也没有说说笑笑,好像都在上网,干什么的,一点儿也没有过年的气氛,另一户人家大概也是如此,难道正是一位科技的发展阻碍了亲情吗?

回家望望挂起的灯笼。也惨进了许多洋元素,这儿一个蕾丝边,哪儿画上一个方给子,曾经一如我脑海的那种铺市而又传统的大红灯笼到哪儿去了呢?或装点一些祥云,一些生动的动物,可现在呢?这也不能怪大人,街上大部分都是这个样子,那种传统的大红灯笼已经十分“稀有”

是啊!随着科技的发展,西洋节日及元素波及全国,并且吞没了大部分中国传统元素,人民也越来越对洋节日感兴趣,队中国的节日越来越冷漠,曾经的谈笑风生,变成现在的一片死寂,曾经的创意想法,倒被现在高级印刷、复印全面的统一;曾经的忙忙碌碌,变成现在的简单了事;曾经的正宗年味,也被西方节日所侵略„„

中国的春节属于中国,但是中国人怎样过的好这个节已是一个问题?!

我小叹口气,但是又立即拉起爸爸妈妈的手,开始与他们回复曾经的气氛,又端来饮料和饭菜,打破沉默,为新年干杯,共同回忆难忘的时光,展望和祝福新的一年!

过年没有年味的说说第五篇
《年味儿越来越淡了》

年味儿越来越淡了

时光如流水,转眼间又是一年岁末时。2013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远去,即将遁进历史的长河,到了这个月底,就是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了。

说实话,一想起过年,就觉得挺没意思的,于是我的心里,并不喜欢过年。现在过年远远不像小时候那样有意义,年味越来越淡了,很多习俗成为了一种流形于表面的形式。过年给我的感觉,一个字,累!

说起春节,特怀念小时候。那时,生活水平不高,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没有太多的经济收入,却要抚养我们姐弟三个。很佩服爸妈的理财能力,跟我们同龄的人相比,我们家几个孩子比别人家的要舒服多了。过年的时候,不管怎样,父母都会为我们每人做一身新衣服,纳一双新布鞋,大年三十的晚上,还会给我们每人压岁钱,虽然不多,却是父母的一份心意。春节这天的早上,睁开眼睛,床头一定会有爸妈准备好的糖果和好吃的,然后我们便会吃些点心,喜孜孜的去给爸妈拜年。所谓拜年,也就是说几句吉利的话而已。

早饭后,邀上一起长大的邻居、同学,走遍村子里的农家,跟长辈们祝福拜年。长辈们也非常乐意的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糖果、点心等物招待大家。一路走来一路笑,开心而快乐。下午,会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要么看电视,要么玩游戏。

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管在哪里,也不管有多忙,每年的春节都是要赶回家的,只因为,家里有我的亲人,有我的牵挂。也许,那时的我,还只能算个孩子,充满纯真的天性,只想着趁过年的时候尽情的玩一玩吧。

成家后的这些年,都是双方父母家两头跑,两家间隔也就几百十公里,平时只要有空,都会回去看看。所以,过年对我们而言,并没有别人那种特别渴望、特别期盼

的心情。

大年三十的团圆饭,一般都是在父母家吃,印象中我们家的团圆饭总是很晚,当别人开始看春晚的时候,我们也许正在路上往家赶呢。当冻得瑟瑟发抖踏进家门的那一刻,才感觉到家的温暖。到家了,该可以舒舒服服的看电视了吧。可是,那一堆刚刚换下来的衣服总得洗啊,晚上不洗,第二天是春节,还是得晚上洗,正月初五又得返回单位,这样拖下去就没个头了,倒不如牺牲掉除夕的娱乐时间,把该做的家务做了。况且我这人有个毛病,看不得脏衣服放那儿,有了就得及时的清洗,不知道这算不算缺点呢。等我忙完手中的活,春晚也过去近一半了。本该与父母说说工作的事儿,与孩子尽情玩乐的除夕之夜,对我来说,还不如平时的轻松自在。

在父母家,邻里相互串门的也没以前多了,遇上晴天还好些,住在一起的走动走动,相互祝福拜年;逢上阴雨天气,就各人呆在自家里了。春节相互拜个年,似乎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我们这些做小辈的,平时很少在家,春节时一家一家的前往拜年便成了情理之中的事。到了下午,他们做事的做事,玩牌的玩牌,这个时候,我成了最最冷清的人,没什么需要我做的,打牌没我的份,看电视吧也好象没什么特别好看的节目。打开频道,到处都在拜年,不想看那些流于形式的拜年。

以前春节,县上的文化站还会排演很多的文娱活动,从初一的下午开始,在体育场轮流着演;电影院也早准备好了春节期间播放的电影,供大家前往观看。可是,现在,这一切全没了。即使有,也很少有人去看。家家有电视,谁还愿意去看那些东西呢。

初二开始给舅舅家拜年呢,然后便是一家一家的走一遍,有时候,遇上亲朋好友结婚过生日之类的,一天连赶两家,这边肚子还没饿,那边又得上桌了。真正的累身累心!春节,从某种意义上说,因着大家平时都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相聚,春节成了

大家走亲访友的一个时段而已。

常跟父母说,过年真的累,没一天安心的。其实,现在生活条件提高了,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似过年,谁还在乎吃什么?过去,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才有好衣服穿,也才有好东西吃;可是现在不同啦,想穿就穿,想吃就吃,不用上班的日子,还可以躺在床上睡个懒觉,一家四口,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这年味儿,越来越淡了。过年,已经感觉不到太多的乐趣了,更多的是身心的疲累。

但是,不管怎样,春节作为古老的传统节日,总还是一样的要过,家也还是一样的要回,亲朋之间也还是一样的要走动。

过年没有年味的说说第六篇
《年味》

年味

什么是年味?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围坐在桌前晚辈向长辈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孩子对压岁钱的那种盼望;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那股幽香;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这就是年味。

而如今,鞭炮依旧是那么的响亮,震耳欲聋;烟花依旧是那么的绚烂,眼花缭乱;孩子还是那么的盼望过年;大人们还是那么的忙碌;而我走在烟火灿烂的夜空下,却感觉年味这东西一点点的随年龄而去。

从前,还没有现在那么琳琅满目的糖果让你选择,也没有那么热热闹闹地吃着丰盛的团圆饭,虽然简朴,但总是那么地有滋有味。也许这饭菜、糖果的味道也会随着年龄慢慢的变淡。现在,生活好了,要吃什么每天都有,也不用天天掰着手指数日子等待过年。少了一种期盼,人也会懒惰很多吧。

从前,孩子们过年最期待的事便是拿压岁钱,即使那个时候人们都不富裕,每个人给一分、五分、一角、两角,积起来的几元钱也是很大的一笔财富了。而现在,虽然还是像往常一样盼望着有压岁钱,但红包里往往都是一百、二百,甚至五百到一千,而我们却总还嫌不够,随随便便就花掉了。

从前,大年三十,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边说说笑笑边看着春晚,一大家子和睦融融。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多了更多的选择,大家思想也开放了许多。也许是过去的技术过于落后,只能提供给大家十几寸的黑白电视,但为什么换了彩色的,换了更大的,却少了那么多的年味? 从前,人们老想到大城市里去过年,图的是大城市里的繁华热闹;而现在,人们都纷纷往乡下跑,只因为乡下才有最纯正的年味。放鞭炮,挂灯笼,贴对联,吃年夜饭,这些习俗虽然还没有在城市中隐没,但现在的气氛已经没有以前那么热烈了。

现代人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那是因为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让他们感觉天天都像是在过年,年味便不那么浓了。而他们的精力更多的崇尚过“洋节”: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在过洋节的同时却淡忘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就在刚过完的元宵节,在我看来是有史以来最为热闹,最为重视的一次。那是因为它和情人节是在同一个日子,所以呢,人们都当时在过情人节,只有少数人会记得这个日子是元宵节

作为祖国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更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正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265560.html

    上一篇:简单个性签名大全

    下一篇:qq繁体网名

    【过年没有年味的说说】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