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由的短句

| 英国移民 |

【www.guakaob.com--英国移民】

关于自由的短句(篇一)
《关于粘着短语向自由短语转化的问题》

关于粘着短语向自由短语转化的问题试论语义上的转化条件董晓英,黄红日(丽水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浙江丽水323000)摘要:近年来语法学界对短语的动态研究,即把短语放入语法的层级链中考察短语与词、句子的关系,大都没有真正着眼于短语自身,而只是把它当作一种工具,借以论说词,特别是句子的有关内容。“自由”、“粘着”概念的引入,使短语真正获得了动态平面的主体地位。在初步认定粘着短语各种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三个平面(语义、语法和语用)角度考察粘着短语向自由短语转化的问题,其目的亦在于此。 .关键词:短语;自由短语;粘着短语;三个平面;语义;语用;完句成分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49(2003)01—0029—05一、完句成分的讨论与转化问题的研究粘着短语与自由短语可以相互转化是显而易见的。这种转化的实质是通过改变短语不同层面的存在环境,使其完成动静性质的转变。这一目标大都可以通过设置或取消语境、增加或删减语词、语段来实现。转化条件的探讨与完句成分的考察有联系又有区别。(一)“完句成分”是胡明扬、劲松(1989)最早提出来的。他们在比较了独立句段(如“天气很热”)与非独立句段(如“天气热”)的差别后指出,后者之所以不能单独成句,是缺了一点东西,即所谓“完句成分”,包括:助词、语序、后续成分、相应的否定式和疑问、祈使语调。黄南松(1993)列举了“时、体”成分、述语动词的重叠式、补语等七种成句成分,但没有示例展开阐述。在之后的文章中(1994),他详细地论及句子的成句条件:首先讨论的是在疑问、反问、祈使、感叹等语气和判断、否定等情况下短语成句的表现,然后着重论述了在陈述语气下主谓短语成为肯定的相对完整的句子应具备的语法范畴,最后归纳出五大范畴的完句成分,即语气、时体、数量、趋向、情状。孔令达(1994)选取了主谓句的六种基本格式,针对谓语部分,采用类似自然科学实验控制的方法验明了表示动作的方式、情态的词语、介词词组“比? ? ”、表示时量的词语、动态助词“过2”、语气词“了”等13种“足句”形式。贺阳(1994)明确指出:完句成分是一个不依赖语境或上下文支撑的句子通常必须具有的结构成分,它具有使语言表达式独立成句的完句功能,是句法结构上的成句条件。在完句分析之前,他首先区分了独立句与语境句、陈述句与非陈述句两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五种基本的主谓结构来考察完句成分对各式的选择性影响。文中把完句成分

概括为语调、否定范畴、时体范畴、数量范畴等十大方面。(- )以上这些关于“完句成分”的探讨,与我们的研究有一定的关联。从大处讲,它们都指向短语怎样获得表述性成为交际实体这个关键问题。但由于立足于“粘着短语”这类特殊的短语,我们的问题就会增加一些新的内容。1.由于“粘着短语”本身的特殊性(在任何语境下都不能独立成句),我们对成句环境的要求就相对宽松一些,除了要考虑陈述形式。更多地要涉及语调和特殊语境:祈使、收稿日期:2002—10—16作者简介:董晓英(1971一 ),女,浙江丽水人,讲师,硕士。维普资讯 30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笠省略、感叹以及疑问。而这些在“完句成分”的探讨中,都事先被排除在外。上面提及的各家论述,无一例外的在文章中明确了这一条。胡明扬、劲松(1989)指出区分“独立”和“非独立”要看在没有特定的上下文和语境的支撑下能不能独立成句,特别是构成陈述句。黄南松(1993)也提出要排除“答语”情况。黄南松(1994)更是强调了这一点,认为对完句成分范畴的讨论应严格限定在句法结构层面而尽量不考虑具体语境。贺阳(1994)也明显倾向于独立句和陈述句的完句分析,他认为独立句和陈述句是比语境句和非陈述句更为基本的形式,因为语境句可看作是独立句的变通形式,非独立句可看作独立句的转化形式。2.“完句成分”与“粘着短语”在考察中设定的对象是不同的。前者基本上是通过“主谓结构”来验证影响短语成句的诸多因素。如胡明扬、劲松的<流水句初探>,组成“流水句”的各个小句独立地看都是主谓形式,而“独立句段”与“非独立句段”的探讨,也以此为基础展开。又如黄南松(1993),虽然文中没有明确提出从主谓形式探究完句成分,但他举的例子全是主谓句。之后,黄南松、孔令达、贺阳的完句文章都在表述中明确限定了“主谓结构”这一讨论范围。而“粘着短语”的具体形式则要丰富得多。其中有与“主谓形式”关系密切的,如“X是X”(如“好是好,就是太贵了”中的“好是好”)、“X 的X”(如“跳的跳,唱的唱”中的“跳的跳”)等,所以,在完句的讨论中,有的因素与以往的研究相符,也有与“主谓形式”关系不大的,如“副+v”(如“顶多再过两天就结束”中的“顶多”),这时,结构助词“的”也成了成句形式(“新买的”);甚至有缺失动词论元的,完句中需加“宾语”补齐。如“v+单趋C”(?C’为补语的省写)和“V+单结C”。另外。由于没有语境的限制,我们在检验一类短语

是否可以单独成句时,往往选择最简便的方式:可否代入祈使句、可否构成应答句(省略形式)、可否用于感叹句等等。可见,语用因素在我们的考虑中占了较大的比重。由此可见。两方面对完句的研究并不完全相同,我们可以用两个圆来代表立足于“粘着短语”的“转化条件”的研究(A)和立足于“主谓结构”的“完句成分”的研究(B)。很明显。它们之间存在着交叉关系。(A) (B)3.纵观以往的完句考察,可以发现它们在以下几方面还存在着不足:(1)对于各种“完句成分”,它们大多只是作了简单的陈述和笼统的概括,没有进一步地阐释以及提供尽可能详实而合理的成因分析。(2)正如黄南松(1994)所说,类似的讨论多严格限定在句法层面而尽量不考虑具体语境。可见语用在成句过程中的意义往往被忽视了,而排除语用影响去研究短语成句过程,势必失之片面,从而削弱了它对言语交际的指导作用。又由于研究范围的规定,完句研究多着眼于主谓结构的成句情况,舍弃了动核结构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地缩小了研究面,使成句研究在广度上得不到进一步拓展。(3)以往的研究在具体的完句成分的运用上发掘得不够深入与细致:没有探究格式本身对成句因素的选择性;没有进一步讨论相同的成句因素对不同格式的不同层面上的影响,如“后续语段”,对于粘着短语“N的v”来说,它是结构层面上的有关动核的问题;对于“v了N”,它又是语义层面上与时间有关的内容,而对于“X是X”,它作为另一并列句,使短语有了字面之外的深层含义.从而增添了语用上的色彩。随着“三个平面”理论的提出、探讨与发展,语法研究越来越离不开句法、语义、语用相结合的分析路子。而事实上,少了任何一方面,结论都是有欠缺的。以下先着重来谈谈粘着短语向自由短语转化的语义上的条件。二、时间副词、情态状语、部分介宾状语(一)众所周知,句子是表述事件的,而事件的发生与存在又必然地要同时间发生联系,从语义层面说,时间方面的特征往往会集中地体现在动词上面。戴耀晶(1997)在时体系统研究中明确地谈到,体是观察时间进程中的事件构成的方式? ?动词是体意义的集中体现者。张伯江(1993)也指出。动词最主要的性质是那些表现动作乃至全句时间特征的语法手段。一个句子中承载时间特征的语法手段很多,其中时间副词是最显而易见的一类。“曾经、马上、刚、才、正在、将要”等等,它们在句法结构中常常从属于动词,是动词的附属物,但是在言语交际中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

义,它们有时是新信息的载体,是句子的表达重点,起着促使短语成句的最关键的作用。例如“v了N”,下列形式是不自足的:(1)他看了电影(2)妈妈洗了衣服(3)他吃了饭竟成(1993)将“了1”与“过”作了比较之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了1”表“实现—— 延续”,并且认为在句子中,凡使用动态助词“了”的地方常常可以找到一个“时间支点”。以上这三个句子是以前面已出现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实现时间为支点,指向后一个未出现动作实现的时间。由于维普资讯 第1期 董晓英,黄红日:关于粘着短语向自由短语转化的问题—— 试论语义上的转化条件 31第二个动作的缺失。这类句子常让我们觉得话还没说完,应该还有下文。而时间副词却可以改变这种期待下文的心理.把听话者的注意力转移到“v 了N”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上去。因此.以下的句子就拥有了完整的表述。(4)他刚看了电影。(5)妈妈刚洗了衣服。(6)他才吃了饭。加上语境因素。对以上说法的理解可能会更透彻一些。例(4):“他”看完电影回到宿舍。意犹未尽。喜形于色。室友不知情。觉得“他”有些反常。知情者就说:“他刚看了电影。”例(5):儿子玩得满身满脸的泥。回家后把脏衣服一扔。爸爸责备道:“妈妈刚洗了衣服。”例(6):“他”同妻去朋友家玩。碰巧这家还在吃饭。人家请“他”再喝两盅。吃点菜。妻在一边解围道:“他才吃了饭。”(二)大部分“介宾状语”都只是对动词作一些辅助性的说明:或者引进与事,如“她给弟弟买了书”。或者交代“事件”发生的处所,如“孩子们在操场上跑来跑去”等等。在“V了N”和“v来v去”中,“介宾状语”是句子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当“V了N”表示经常性的、具体的动作。如“她买了书”、“他洗了衣服”“他拍了照”等,它们提供给听话一方的信息量往往不能满足需要,从而使人期待着下文。而与事的介入,扩充了信息量。使话语有了可以成为对方关注重心的部分,满足了其心理需求。“V来V去”是一个连动的特例。格式较为固定。本身只构成一个句子的动核部分。它不具备表述性。这时。需要有环境部分参与其中。使其获得表述性。完成句子。表处所的“介宾状语”正好满足了这一格式的完句要求,使它与现实情景产生了关联。如:“孩子们在操场上跑来跑去”。(三)“情态状语”主要是对动作进行具体的、生动的描摹。它们大都是句子非强制性的、非必选的成分。但是它们都能够使动核结构因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而获得表述性。或

者可以说。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短语的信息量。使之成为信息的焦点。如“他们高高兴兴地拍了照”、“她默默地吃着饭”、“她伤心地哭起来”和“云彩悠闲地飘来飘去”等。其中的“情态状语”都赋予了句子丰富的语义。三、N前限制成分“N前限制成分”的成句作用。简单地说,是因为增强了短语的信息量。而在不同的格式里。它还会有一些新的内容。如“V着N”。当其构成存现句(“墙上挂着一幅画”、“马路上走着一群人”等),其话语功能是说话人为听话人引介出一定的人或事物。从说话人的角度看。引介的对象应该是有定的。大部分句子都以数量短语(“一幅”、“一群”等)标识出这一点。也有的句子通过专有名词提供确定的信息。如“墙上挂着毕加索的画”中的“毕加索”。而对于听话人.“v着N”中的N是他要了解的新信息。如果信息量太少,就满足不了需要,句子将失去存在的基础。又如“V了N”。当“V着N”中的V为状态动词,且具有“附着”和“遗留状态”两种语义特征时,其中的“着”可以改为“了”。两种句式语义相当,如:(1)墙上挂了一幅画。(2)门外站了一帮人。(3)床上躺了一个人。N前限制成分补足句子的原因同“v着N”。但是“v了N”的这种用法在实际语言中的适应面也是很小的。另外一些句式。如:(4)他吃了两小时的饭。(5)他看了三本书。(6)他排了好几次队。(7)他买了几何书。对于(4)一(6)来说,所加的限制语都是表时间、数量和频率的量词短语。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了,”表“延续”一说,并且其中要有一个“时间支点”。加上这些限制成分之后,“时间支点”就从“v”指向了“N”,“了”表明“v”在完成量词短语所标明的数目上所消耗的时间:(4)明确指示了动作延续的时间;(5)和(6)分别指“看三本书”和“排好几次队”所花的时间;(7)的限制成分表明了事物的类别.是话语中新信息停留之处。其实。用新旧信息和信息量是否足够同样也可以为(4)一(6)成句原因提供一种说法。<现代汉语八百词)(317页)认为“V了N”(N前有数量限制)表动作或变化从开始到完成时的量。这个“量”所在之处很容易成为语义重心。完成表述内容。四、了】、部分了24.1关于“了l”给句子带来的语义变化。较普遍的说法是标明动作或整事的“完成”与“实现”。关于“ ,”本身的语法意义。各家的具体解释不同:<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它主要表示动作的完成。竟成(1993)经过论证得出“了,”表“实现—— 延续”。另外。<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以及龚千炎(1995)

关于自由的短句(篇二)
《短语类型》

关于自由的短句(篇三)
《短语》

短语

短语(词组)是指由两个以上的词语组合而成的语法单位。

短语(词组)从结构上大致可以分为固定短语(固定词组)和自由短语(自由词组)两大类。

要区分短语(词组)的类型要注意掌握三点:1. 词性;2. 词与词之间所构成的关系;3. 词的位置。

固定短语(固定词组)的分类

固定短语(固定词组)包含三大类:

①结构对称的习惯语。如“你一言我一语”、“东一鎯头西一棒槌”等。这类习惯语多用作状语来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如“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开了。”“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上走着。”

②四字熟语,包括四字构成的成语和习惯用语。如“一丝一毫”,“年富力强”,“喜笑颜开”等。这类固定短语的语法功能比较多样而灵活,以每一个短语接近某类词而定,但又未必具有该类词的全部的语法功能。如“喜笑颜开”接近动词,故它可以充当谓语等,但它不能带宾语。

③专有名词。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等。这类固定短语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

自由短语(自由词组)的结构类型

●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构成,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两部分的关系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

通俗点就是谁(东西)+干什么

例子:他写 你洗 我做

科技发达 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

今天星期一 明天晴天 鲁迅绍兴人 这本书20元

主谓短语之间往往可以加进“是不是”,其结构性质不变。例:今天星期一--今天是不是星期一。(结构性质不变)

●动宾短语

也称“述宾短语”。动宾短语也是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行为动作,后一部分是受动作支配的,前后两部分是支配关系,前一部分为动语,后一部分为宾语。动宾短语中间往往可以加进“了、着、过”,加进以后,短语性质不变。“了、着、过”总是附加的。动宾短语中间能否加“的”?不能。动宾短语中间加“的”,短语性质马上就会改变,变为偏正短语了。加“的”是偏正短语所特有的。动宾短语的核心在前边。

例子:洗衣服 洗着(了、过)衣服(短语性质没变)

买衣服 买了(过)衣服(短语性质没变)

洗衣服 洗的衣服(短语性质变了)

例子:盖房子 坐火车 抽烟 看书。

●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有两种类型:定中和状中。定中如下:

偏正短语都包含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限制说明后一部分的,有时也可以进行描写性的说明,其实也是一种限制。如:

(中国)工人 (钢铁)工人 (三个)工人

“中国工人”从国界的角度缩小了工人的范围;“钢铁”从工种的角度限制了工人的范围;“三个”从数量上限制、缩小了工人的范围。又如:

(长长的)桌子 (高高的)个子

前一部分描写、说明后一部分 。偏正短语中,后一部分是主要的、是核心,前一部分是附加的,前偏后正,后一部分为中心语,前一部分为修饰语,分别表示事物、数量。

状中如下:

[慢慢儿]看 [认真]看 [正在]看 [不]看

这种是前一部分限制描写说明后一部分的,即修饰后一部分的,后一部分是中心语,前一部分是修饰语。又如:

干净 [很]干净 [不]干净

这也是前一部分修饰后一部分的偏正短语。它们分别表示行为动作的状态、时间、否定等。前一种偏正短语的修饰语是定语,后一种偏正短语的修饰语是状语。定语常常有“的”的标志;状语常常有“地”的标志。

●补充短语

一般书上把补充短语说成述补短语,分为动补和形补: 洗衣服(动宾)--洗〈干净〉(中补)“洗干净”不是支配关系,而是通过某种手段得到某种结果,“干净”对“洗”作一种补充。“洗”的结果干净了。又如“摆整齐”、“坐端正”、“洗丢了”、“洗破了”、“打破”、“写好了”都是表结果(也是一种状态)。又如:洗得干净,洗不干净;刷得干净,刷不干净;摆得整齐,摆不整齐;写得好,写不好等,这些都属于中补短语。其:“洗得很干净”、“坐得十分整齐”、“唱得很动人”等有描写性,说明动作的状况的,也是后边补充说明前一部分的。中补短语的两部分之间,往往可以加进“得”,其短语性质不变。●后补短语

后补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和他们后面起补充作用的短语。常用“得”字表示后面起补充作用的成分叫补语。

如:洗得干净,红得发紫

写得〈好〉(修饰动词“写”)

美丽〈极了〉(修饰形容词“美丽”)

●并列短语

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

类型:

1)名+名, 文化教育 今天或明天

2)动+动, 调查研究 愿意并实行

3)形+形, 光辉灿烂 庄严肃穆 万紫千红 风和日丽

4)代+代, 我和他 这样那样

5)数量+数量, 四面八方 千秋万代 半斤八两(名词短语)

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如:工厂、农村,我、你、他。但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因为它有一定次序。

时间顺序:春、夏、秋、冬

大小顺序:省、市、县

年龄顺序:老、中、青

逻辑顺序:继承和发展 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

语言习惯:男女老少 金银铜铁 油盐酱醋

并列短语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但个别也有不同。

如:姐姐和我 勤劳、勇敢、不怕苦

●联合短语

联合短语与其他短语不同的突出特点,是短语不只包含两部分,可以更多。另外不像其他短语那样有主次之分,是平等的语法关系。事物可以联合行为动作也可以联合,性质也可以联合,联合短语往往可以加“和、并、并且、而”等连词。 例子:哥哥、弟弟、妹妹 长江、黄河

工人、农民、解放军和知识分子

工作、学习、研究、讨论 贯彻并执行

伟大、光荣、正确 清楚、明白

1)哥哥和弟弟,研究讨论,健康长寿

2)哥哥或弟弟,今天还是明天,伟大还是渺小

3)爸爸、妈妈、哥哥甚至小弟弟 研究而且决定

以上例子,从意义间的联系看,可分三种:1)并列关系;2)选择关系;3)递进关系。“或”不包含疑问语气,“还是”包含疑问语气。即,疑问语气用“还是”不“或”。“去不去”、“好不好”、 “有没有”是肯定与否定连用,也是一种选择、表示疑问,中间可加入“还是”,如“去还是不”,选择关系。3)是递进关系。 连谓短语

也称连动短语,是由两个谓词性成分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彼此并不构成主谓、动宾、偏正、中补、联合等关系,连谓短语里的两个谓词性词语之间也没有语音停顿。连谓短语是汉语的一种很有特点的句法形式。如:

起床/穿上衣服/点上灯/出去/开门 (动词之间有先后关系)

吃了饭给他打电话 (同上)

闭着眼睛/休息 ( 前一谓语是后一谓语的方式)

低着头/看书 (同上)

开着窗户/睡觉 (同上)

留着/慢慢吃 (后一谓语是前一谓语的目的)

他借书/来了 (前一谓语是后一谓语的目的)

有权/参加 (“有”字开头的连谓)

洗衣服/洗累了 (重复使用同一动词)

(请假条)放在衣兜里/未交出去 (两个谓语一正一反说明主语)

要注意下面的短语虽然都有两个谓词性词语,但不是连谓短语。如:

安定团结 读书写字 去不去(联合)

以上各例的共同点:谓词性成分+谓词性成分,但是连谓短语的两个谓词性词语之间不能加“地”。如“这菜炒着/吃”√ “这菜炒着地/吃”×

另外,连谓短语的“谓”指的是谓词,不是谓语。也就是说连谓短语不仅仅做谓语,它也可以做别的句法成分。如:

同意留着/慢慢吃(连谓短语做宾语)

气得〈拿起书包/就往外走〉(连谓短语做补语)

打电话通知他行不行?(连谓短语做主语)

开门出去的是小王 (连谓短语与“的”构成“的”字短语,做主语)兼语短语 ●兼语短语

最早叫“递系”短语,是王力先生提出来的。这种短语是一个动宾短语套上一个主谓短语的复杂短语。如:在“叫你去”中,“你”兼作“叫”的宾语和“去”的主语,因此叫“兼语”。兼语短语里的两个动词不属于一个主体,而是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主体。这一点是与连谓短语不同的。兼语短语有一点值得注意:必须弄清,动词1和动词2之间的语义关系。如果仅从兼语短语的第一个动词来看它的特点,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动词1有使令意味;二是动词1通常是表示赞许、责怪或心理活动的动词;三是动词1是“有、轮”等表示领有或存在的。例如:兼语短语里的兼语对于后面动词2来说,也不仅仅是施事,还可以是受事以及相关的事物等。 ●同位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部分组成,各部分都共同指一个人或一件事物。

例子:工会主席老王 首都北京 星期五那天

“句型”这个词 毛泽东主席 北碚这一带

●方位短语

由方位词附着在别的词语后面构成。方位词可分为单纯方位词和复合方位词。如: 单纯的:

上 下 里 外 前 后 中 间 内 东 南 西 北 左 右 旁

复合的:

1)单纯方位词+边、面、方、头:上边 东面 左方 上头;

2)单纯方位词彼此互相组合而成:东南、中间、上下、前后;

3)之、以+单纯方位词:之上 之内 以东 以下;

4)全成方位+边、面:西南面、东西两边

方位词主要的作用就是附着在实词后边构成方位短语,表示时间、处所、范围。如:

桌子上面 大树下 村子里 操场上 大楼东面(表处所方位)

比赛前 开学后 工作前 解放以后

去教室以前 改革开放以后 (表示时间)

里头 以内 以上 当中 中间(表示范围,处所和范围不太容易区分)

方位词放在实词性词语后边构成的方位短语,使用频率往往比方位词本身的使用频率高。方位短语是名词性短语。其句法作用相当于处所名词和时间名词的作用。 ●量词短语

由量词和数词或指示代词等构成,其句法作用相当于名词或动词等。如: 一个 两张 五把 三次 七八回

这个 那次 上次 两遍 一下

●“的”字短语

由结构助词“的”附着在别的词语后面构成,其句法作用相当于名词。如: 他的 小李的 吃的 穿的 用的 红的 白的 绿的

捡破烂儿的 抱小孩儿的 坐第一排的 在公交车上的

●介词短语

由介词附着在别的词语的前面构成,在句子里常做定、状、补语。如: 把他(请来) 被大家(选为班长)

比小张(跑得快) 跟你(没关系)

(跳)在马背上 (写)在黑板上

对语法(的兴趣) 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

●“所”字短语

由助词“所”附着在别的词语前面构成,其句法作用相当于名词。如: 所见 所闻 所发明 所创造 所思 所想

●比况短语

由比况助词“似的”、“般”、“一样”等附着在别的词语后面构成,其句法作用相当于形容词。如:

蝴蝶似的(花瓣儿) 雷鸣般(的掌声)

老虎一样(凶猛) 苹果似的(脸蛋儿)

关于自由的短句(篇四)
《短语》

关于自由的短句(篇五)
《长短句》

关于自由的短句(篇六)
《有关男人与女人的精辟短句》

有关男人与女人的精辟短句

男人志在四方,女人志在心房。男人愛面子,女人愛名声。

男人害怕问工资,女人害怕问年龄。男人害怕长得矮,女人害怕长得胖。 男人害怕权变小,女人害怕腰变粗。男人害怕失去自由,女人害怕失去保护。

男人在现实中生活,女人在回忆中生活。男人为目的活着,女人为愿望活着。

男人以世界为心脏,女人视心脏为世界。男人心累,女人身累。

男人梦中想出名,女人醒着梦爱情。男人害怕入错行,女人害怕嫁错郎。

男人为人处事往往意气用事,女人为人处事往往感情用事。

男人撒谎的时候一本正经,女人撒谎时东张西望。

男人为了显示年轻就和比自己小的人在一起,女人为了现实年轻就和比自己老的人在一起。

男人打扮是为了显示身份,女人打扮是為了顯示漂亮。

男人将崇拜的偶像挂在嘴上,女人将崇拜的偶像藏在心里。

男人往往抵挡不住酒的诱惑,女人往往抵挡不住花的吸引。

男人的弱点是怕老婆,女人的特点是怕儿子。

男人是现实的俘虏,女人是梦想的主人。男人是情场上的猎手,女人是情场上的猎物。

男人愤怒时揍老婆,女人撒娇时捶老公。

男人送女人的礼物往往富有诗意,女人送男人的礼物往往最为实用。 男人羡慕同性口袋里的钱,女人羡慕同性身上的曲线。

男人喜欢女人的眼神天真无邪,女人喜欢男人的眼神深邃莫测。

男人往往为钱所困,女人往往为情所困。男人面对不幸愤怒多,女人面对不幸眼泪多。

男人的痛苦由叹息汇成,女人的痛苦由眼泪汇成。

男人与老婆吵架时往往大动干戈,女人与老公吵 架时往往哭骂无常。 男人把智慧用在事业上,女人把智慧用在感情上。

男人喜欢别人说自己老成,女人喜欢别人说自己年轻。

男人常常感到孤独,女人常常感到寂寞。男人把钱花在嘴上,女人把钱花在脸上。

男人将泪水留在心里,女人将泪水流在脸上。男人有泪不轻弹,女人有愁就流泪。

男人的眼泪往往招来轻视,女人的眼泪往往赢得同情。男人酒后话多,女人婚后话多。

男人痛苦时抽烟酗酒,女人痛苦是流泪。男人酗酒时往往发泄唠叨,女人酗酒时往往议论是非。

男人酗酒后就海阔天空地吹牛,女人酗酒后就一声不响地睡觉。

男人常常因为与你一起喝酒而交上你这个朋友,女人常常因为交上你这个朋友而邀你一起喝酒。

男人购物講名牌,女人购物講款式。男人购物时往往冲动,女人购物时往往心动。

男人在家里喜欢做重心,女人在家里喜欢做中心。男人唱歌爱唱歌词,女人唱歌时爱唱曲调。

男人爱娱乐,女人爱逛街。男人下班爱溜达,女人下班忙回家。

男人洗衣图快捷,女人洗衣讲干净。男人无聊时抽香烟,女人无聊时嗑瓜子。

男人走路时讲究速度,女人走路时讲究韵律。男人做事总是先做后说,女人做事总是先说后做。

男人惊吓时挣大眼睛,女人惊吓时紧闭双眼。

男人出门时习惯把钱放在口袋里,女人出门时喜欢把钱放在挎包里。 男人买菜时鱼肉多压在篮底,女人买菜时鱼肉爱放在上面。

男人穿衣与众相同做事与众不同,女人穿衣与众不同做事与众相同。 男人打电话时习惯拿支笔,女人打电话时习惯拿拿张椅。

男人不愿将自己有病的真实情况告诉妻子,女人不愿将自己掌握钱数的具体数字告诉丈夫。

男人看手表后爱说“我要休息了”,女人看手表后爱说“我要做事了”。 男人在绝境中总是说“我要活下去!”,女人在绝境中总是说“我可怎么活?”。

男人面对突然降临的危险首先想到的是救妻子,女人面对突然降临的危险首先想到的是救孩。

男人对恋人常说“你真好!”,女人对恋人常说“你真坏!”。男人心跟脚走,女人脚跟心走。

男人在恋爱时往往动脑,女人在恋爱时往往动心。

男人恋爱时总爱一脚踏两船,女人恋爱时总爱两脚踏一船。

男人对爱情渴望一步到位,女人对爱情梦想曲径通幽。男人热衷于爱的结果,女人热衷于爱的过程。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女人的一半是孩子。男人通过生活进入爱情,女人通过爱情进入生活。

男人将爱看成是生命的动力,女人将爱看成是生命的本身。

男人有心事爱向酒杯发泄,女人有心事爱向别人倾诉。男人注重女人的过去,女人注重男人的现在。

男人在一起的话题常常是女人,女人在一起的话题常常是服饰。

男人見了女人爱心跳,女人见了男人爱脸红。男人喜欢爱人,女人喜欢被爱。

男人找他爱的女人,女人找爱她的男人。

男人抱怨这个世界上缺少温柔的女人,女人常叹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男人。

男人糊涂一世但是在热恋时绝顶精明,女人精明一生但是在热恋时特别糊涂。

男人婚前总是早早赴约婚后总是迟迟回家,女人婚前总是迟迟赴约婚后总是早早回家。

男人婚前爱发誓婚后爱发火,女 人婚前爱撒娇婚后爱唠叨。

男人考验女人的方法是远走高飞,女人考验男人的方法是约会迟到。 男人婚外恋多以性为直接目的,女人婚为恋多以情为直接目的。 男人不会忘记为自己哭得女人,女人不会忘记为自己笑的男人。 男人恋爱时最勇敢,女人恋爱时最温柔。

男人喜欢在女人面前表现自己,女人喜欢在男人面前制造含蓄。

男人为了征服女人喜欢說甜言蜜语,女人為了体味愛情喜欢听甜言蜜语。 男人愛談别人的老婆,女人爱谈自己的老公。

男人忘不掉的是约会的地点,女人最敏感的是时间的流逝。

男人最隐秘的话题只对男人说,女人最隐秘的话题不对女人说。 男人寡言使人觉得深沉,女人寡言使人觉得孤僻。

男人不修边幅被人称为艺术家,女人蓬头垢面被人称为懒婆娘。 男人不拘小节被称为有风度,女人不拘小节被称为无教养。

男人害怕老 婆十天半月住娘家,女人害怕老公三天两头進舞廳。

男人一旦爱上一个女人就不放过她的缺点,女人一旦爱上一个男人就看不到他的缺点。

男人若爱一个女人就会把她当孩子,女人一旦爱上一个男人就会为他生个孩子。

男人寂寞时找女人,女人烦恼时找男人。

男人的思维被一孩子雕花烟斗激发,女人的青春被一只订婚戒指套住。 男人太现实而缺少浪漫,女人因浪漫而缺少现实。

男人往往为了性而付出爱,女人常常为了爱而付出性。

男人管世界,女人管男人。男人在外面改造世界,女人在外面改造男人。 男人通过征服世界去征服男人,女人通过征服男人去征服世界。

男人可以为治水三过家门不入而赢得世代的赞扬,女人因少带一天孩子少烧一顿饭受到社会谴责。

男人的职位越高老婆心理越踏实,女人的权利越大老公心理越空虚。 男人能不能干看他的老婆,女人能不能干看他的孩子。

男人希望女人对社会充满热情,女人希望男人对家庭充满眷恋。 男人希望女人不要只懂得爱情,女人希望男人不要只懂得事业。

关于自由的短句(篇七)
《短语的概念》

短语的概念

短语(词组)是指由两个以上的词语组合而成的语法单位。 短语的分类

短语(词组)从结构上大致可以分为固定短语(固定词组)和自由短语(自由词组)两大类。固定短语(固定词组)指结构比较固定的惯用的短语(词组)。固定短语(词组)在结构上具有固定性,构成固定短语(词组)的词及其次序一般都不能变动。固定短语(词组)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组成固定短语(词组)的各词往往不能再作字面上的个别解释。 根据短语(词组)包含词语的多少可以把它分为简单短语(简单词组)和复杂短语(复杂词组)两大类。简单短语(简单词组)的内部只有两个词,一种语法结构关系;复杂短语(复杂词组)的内部有多个词,并且词与词的结构层次和语法关系都比较复杂。

还可以从结构和功能这两个角度对短语(词组)进行分类,因此就有短语(词组)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从结构上划分短语(词组)指的是:根据短语(词组)内部两个词的语法结构关系划分短语,可以分为16种结构类型。

要区分短语(词组)的类型要注意掌握三点:1. 词性;2. 词与词之间所构成的关系;3. 词的位置。

固定短语(固定词组)的分类

固定短语(固定词组)包含三大类:

①结构对称的习惯语。如“你一言我一语”、“东一鎯头西一棒槌”等。这类习惯语多用作状语来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如“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开了。”“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上走着。”

②四字熟语,包括四字构成的成语和习惯用语。如“一丝一毫”,“年富力强”,“喜笑颜开”等。这类固定短语的语法功能比较多样而灵活,以每一个短语接近某类词而定,但又未必具有该类词的全部的语法功能。如“喜笑颜开”接近动词,故它可以充当谓语等,但它不能带宾语。 ③专有名词。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等。这类固定短语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

自由短语(自由词组)的结构类型

●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构成,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两部分的关系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

通俗点就是谁(东西)+干什么

例子:他写 你洗 我做

科技发达 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

今天星期一 明天晴天 鲁迅绍兴人 这本书20元

主谓短语之间往往可以加进“是不是”,其结构性质不变。例:今天星期一--今天是不是星期一。(结构性质不变)

●动宾短语

也称“述宾短语”。动宾短语也是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行为动作,后一部分是受动作支配的,前后两部分是支配关系,前一部分为动语,后一部分为宾语。动宾短语中间往往可以加进“了、着、过”,加进以后,短语性质不变。“了、着、过”总是附加的。动宾短语中间能否加“的”?不能。动宾短语中间加“的”,短语性质马上就会改变,变为偏正短语了。加“的”是偏正短语所特有的。动宾短语的核心在前边。

例子:洗衣服 洗着(了、过)衣服(短语性质没变)

买衣服 买了(过)衣服(短语性质没变)

洗衣服 洗的衣服(短语性质变了)

例子:盖房子 坐火车 抽烟 看书。

●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有两种类型:定中和状中。定中如下:

偏正短语都包含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限制说明后一部分的,有时也可以进行描写性的说明,其实也是一种限制。如:

(中国)工人 (钢铁)工人 (三个)工人

“中国工人”从国界的角度缩小了工人的范围;“钢铁”从工种的角度限制了工人的范围;“三个”从数量上限制、缩小了工人的范围。又如: (长长的)桌子 (高高的)个子

前一部分描写、说明后一部分 。偏正短语中,后一部分是主要的、是核心,前一部分是附加的,前偏后正,后一部分为中心语,前一部分为修饰语,分别表示事物、数量。

状中如下:

[慢慢儿]看 [认真]看 [正在]看 [不]看

这种是前一部分限制描写说明后一部分的,即修饰后一部分的,后一部分是中心语,前一部分是修饰语。又如:

干净 [很]干净 [不]干净

这也是前一部分修饰后一部分的偏正短语。它们分别表示行为动作的状态、时间、否定等。前一种偏正短语的修饰语是定语,后一种偏正短语的修饰语是状语。定语常常有“的”的标志;状语常常有“地”的标志。 ●补充短语

一般书上把补充短语说成述补短语,分为动补和形补: 洗衣服(动宾)--洗〈干净〉(中补)“洗干净”不是支配关系,而是通过某种手段得到某种结果,“干净”对“洗”作一种补充。“洗”的结果干净了。又如“摆整齐”、“坐端正”、“洗丢了”、“洗破了”、“打破”、“写好了”都是表结果(也是一种状态)。又如:洗得干净,洗不干净;刷得干净,刷不干净;摆得整齐,摆不整齐;写得好,写不好等,这些都属于中补短语。其:“洗得很干净”、“坐得十分整齐”、“唱得很动人”等有描写性,说明动作的状况的,也是后边补充说明前一部分的。中补短语的两部分之间,往往可以加进“得”,其短语性质不变。●后补短语

后补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和他们后面起补充作用的短语。常用“得”字表示后面起补充作用的成分叫补语。

如:洗得干净,红得发紫 写得〈好〉(修饰动词“写”) 美丽〈极了〉(修饰形容词“美丽”) ●并列短语 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 类型: 1)名+名, 文化教育 今天或明天 2)动+动, 调查研究 愿意并实行 3)形+形, 光辉灿烂 庄严肃穆 万紫千红 风和日丽

4)代+代, 我和他 这样那样

5)数量+数量, 四面八方 千秋万代 半斤八两(名词短语) 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如:工厂、农村,我、你、他。但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因为它有一定次序。

时间顺序:春、夏、秋、冬

大小顺序:省、市、县

年龄顺序:老、中、青

逻辑顺序:继承和发展 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

语言习惯:男女老少 金银铜铁 油盐酱醋

并列短语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但个别也有不同。

如:姐姐和我 勤劳、勇敢、不怕苦

●联合短语

联合短语与其他短语不同的突出特点,是短语不只包含两部分,可以更多。另外不像其他短语那样有主次之分,是平等的语法关系。事物可以联合行为动作也可以联合,性质也可以联合,联合短语往往可以加“和、并、并且、而”等连词。

例子:哥哥、弟弟、妹妹 长江、黄河

工人、农民、解放军和知识分子

工作、学习、研究、讨论 贯彻并执行

伟大、光荣、正确 清楚、明白

1)哥哥和弟弟,研究讨论,健康长寿

2)哥哥或弟弟,今天还是明天,伟大还是渺小

3)爸爸、妈妈、哥哥甚至小弟弟 研究而且决定

以上例子,从意义间的联系看,可分三种:1)并列关系;2)选择关系;3)递进关系。“或”不包含疑问语气,“还是”包含疑问语气。即,疑问语气用“还是”不“或”。“去不去”、“好不好”、 “有没有”是肯定与否定连用,也是一种选择、表示疑问,中间可加入“还是”,如“去还是不”,选择关系。3)是递进关系。

连谓短语

也称连动短语,是由两个谓词性成分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彼此并不构成主谓、动宾、偏正、中补、联合等关系,连谓短语里的两个谓词性词语之间也没有语音停顿。连谓短语是汉语的一种很有特点的句法形式。如: 起床/穿上衣服/点上灯/出去/开门 (动词之间有先后关系) 吃了饭给他打电话 (同上)

闭着眼睛/休息 ( 前一谓语是后一谓语的方式)

低着头/看书 (同上)

开着窗户/睡觉 (同上)

留着/慢慢吃 (后一谓语是前一谓语的目的)

他借书/来了 (前一谓语是后一谓语的目的)

有权/参加 (“有”字开头的连谓)

洗衣服/洗累了 (重复使用同一动词)

(请假条)放在衣兜里/未交出去 (两个谓语一正一反说明主语) 要注意下面的短语虽然都有两个谓词性词语,但不是连谓短语。如: 安定团结 读书写字 去不去(联合)

以上各例的共同点:谓词性成分+谓词性成分,但是连谓短语的两个谓词性词语之间不能加“地”。如“这菜炒着/吃”√ “这菜炒着地/吃”× 另外,连谓短语的“谓”指的是谓词,不是谓语。也就是说连谓短语不仅仅做谓语,它也可以做别的句法成分。如:

同意留着/慢慢吃(连谓短语做宾语)

气得〈拿起书包/就往外走〉(连谓短语做补语)

打电话通知他行不行?(连谓短语做主语)

开门出去的是小王 (连谓短语与“的”构成“的”字短语,做主语)兼语短语

●兼语短语

最早叫“递系”短语,是王力先生提出来的。这种短语是一个动宾短语套上一个主谓短语的复杂短语。如:在“叫你去”中,“你”兼作“叫”

的宾语和“去”的主语,因此叫“兼语”。兼语短语里的两个动词不属于一个主体,而是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主体。这一点是与连谓短语不同的。兼语短语有一点值得注意:必须弄清,动词1和动词2之间的语义关系。如果仅从兼语短语的第一个动词来看它的特点,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动词1有使令意味;二是动词1通常是表示赞许、责怪或心理活动的动词;三是动词1是“有、轮”等表示领有或存在的。例如:兼语短语里的兼语对于后面动词2来说,也不仅仅是施事,还可以是受事以及相关的事物等。

●同位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部分组成,各部分都共同指一个人或一件事物。 例子:工会主席老王 首都北京 星期五那天

“句型”这个词 毛泽东主席 北碚这一带

●方位短语

由方位词附着在别的词语后面构成。方位词可分为单纯方位词和复合方位词。如:

单纯的:

上 下 里 外 前 后 中 间 内 东 南 西 北 左 右 旁

复合的:

1)单纯方位词+边、面、方、头:上边 东面 左方 上头;

2)单纯方位词彼此互相组合而成:东南、中间、上下、前后;

3)之、以+单纯方位词:之上 之内 以东 以下;

4)全成方位+边、面:西南面、东西两边

方位词主要的作用就是附着在实词后边构成方位短语,表示时间、处所、范围。如:

桌子上面 大树下 村子里 操场上 大楼东面(表处所方位) 比赛前 开学后 工作前 解放以后

去教室以前 改革开放以后 (表示时间)

里头 以内 以上 当中 中间(表示范围,处所和范围不太容易区分) 方位词放在实词性词语后边构成的方位短语,使用频率往往比方位词本身的使用频率高。方位短语是名词性短语。其句法作用相当于处所名词和时间名词的作用。

●量词短语

由量词和数词或指示代词等构成,其句法作用相当于名词或动词等。如:

一个 两张 五把 三次 七八回

这个 那次 上次 两遍 一下

●“的”字短语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270225.html

    【关于自由的短句】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