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水的诗李白

| 英国移民 |

【www.guakaob.com--英国移民】

描写山水的诗李白(篇一)
《李白关于山水的诗词》

作者; 李白

一、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二、宿虾湖

鸡鸣发黄山,暝投鰕湖宿。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银竹。

提携采铅客,结荷水边沐。半夜四天开,星河烂人目。

明晨大楼去,冈陇多屈伏。当与持斧翁,前溪伐云木。

三、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韩众骑白鹿,西往华山中。玉女千馀人,相随在云空。

见我传秘诀,精诚与天通。何意到陵阳,游目送飞鸿。

天子昔避狄,与君亦乘骢。拥兵五陵下,长策遏胡戎。

时泰解绣衣,脱身若飞蓬。鸾凤翻羽翼,啄粟坐樊笼。

海鹤一笑之,思归向辽东。黄山过石柱,巘崿上攒丛。

因巢翠玉树,忽见浮丘公。又引王子乔,吹笙舞松风。

四、纪南陵题五松山

圣达有去就,潜光愚其德。鱼与龙同池,龙去鱼不测。

当时版筑辈,岂知傅说情。一朝和殷羹,光气为列星。

伊尹生空桑,捐庖佐皇极。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

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

时命或大缪,仲尼将奈何。鸾凤忽覆巢,麒麟不来过。

龟山蔽鲁国,有斧且无柯。归来归去来,宵济越洪波。

朗咏紫霞篇,请开蕊珠宫。步纲绕碧落,倚树招青童。

何日可携手,遗形入无穷。

五、寄弄月溪吴山人

尝闻庞德公,家住洞湖水。终身栖鹿门,不入襄阳市。

夫君弄明月,灭景清淮里。高踪邈难追,可与古人比。

清扬杳莫睹,白云空望美。待我辞人间,携手访松子。

六、幽涧泉

拂彼白石,弹吾素琴。幽涧愀兮流泉深,善手明徽高张清。

心寂历似千古,松飕飗兮万寻。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叫秋

木而长吟。客有哀时失职而听者,泪淋浪以沾襟。乃缉商缀羽,

潺湲成音。吾但写声发情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幽涧泉,鸣深林。

七、游南阳清泠泉

惜彼满日暮,爱此寒泉清。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

空歌望云月,曲尽长松声。

描写山水的诗李白(篇二)
《第十讲 李白的山水诗》

描写山水的诗李白(篇三)
《李白山水诗》

《论李白诗歌中的山水意象》的文献综述 摘要: 李白,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并不陌生,我们读着他的诗长大,他那不平凡的

经历给后代留下了深深的疑问与探秘。北宋郭熙曾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而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也说过:“画是一种无声诗,诗是一种有声画”。由此可见,无论是中方还是西方,他们都一致认为,诗是一种有意境。虽然李白

并不是以山水诗而闻名,但是他的山水诗却表现出一种豪迈,粗犷,雄伟霸气之

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关键词:李白;身世;诗歌;山水诗。

李白,是史上一伟大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他生平经历坎坷,

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生的诗人,又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集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于一身。据统计,在李白一千余首诗歌中,共出现

“水”字四百七十六个,平均每两首多诗就出现一个,其中并不包括与“水”相

关的江,河、湖、海等。著名学者袁行霈先生对李白诗中宏伟自然意象进行过统

计,其中写到江(江水)六十次,河(黄河)四十一次、波(波涛、波澜等)七

十四次,海(沧海、沧溟)六十四次„„李白留给后人的诗篇有九百多首,每一

首都是他的心路历程的感受。而这些诗篇也是盛唐时候文化底蕴和精神生活的真

实写照。而我们,对李白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李白身世的研究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762年病逝,享年61岁。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直到天

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

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济南(今

山东省济南市)的道观紫极宫。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

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

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二、李白的作品

李白的作品具有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

漫主义,立意清晰等特点。他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

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

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

的情感为主。杜甫赞李白的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的艺术魅力,这

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韩式朋在《李白山水诗的写意特征》中写到:

“李白的山水诗,据我的统计,总共约有百首,其中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继承庄子散文意境宏阔、浩渺奔放的浪漫主义传统,气势磅礴,汪洋态肆。这类诗近二十首,体裁主要是七言古诗、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二)借鉴陶潜田

园诗的艺术手法,作品中的写景与抒情、说理相结合。这类诗也近二十首,绝大

多数是五言古诗。(三)受谢灵运、谢眺影响较夭,写景清朗明丽,结构未臻完美。这类作品约有二十五首左右。(四)与王维山水诗风格近似,充满诗情画意,浑成

无迹,大巧若朴。这类诗约有十二、三首。(五)半写山水,半写游仙,而游仙的

比重更大,艺术成就不高。这类作品近十首。除此之外,李白还有近二十首诗,其中描写山水的诗句颇具画意,但全诗不甚出色,有的也不宜划入山水诗范围之

内。”

所以现在的我们对李白山水诗的研究一直有着穷追不舍的精神。葛晓音在

《山水田园诗派研究》里也这样说:“李白的登览、记游山水诗可分两类。一类

是按传统的表现方法如实描写山水,如《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望庐山瀑布》等。他另一类以虚写为主的山水诗比起来,大多不见特色。如《蜀道难》、《梦游

天姥吟留别》等等,与其说它们是山水诗,还不如说是诗人理想和苦闷的寄托,是诗人精神境界的自然化。

王定璋在《李白山水诗文的个性特征及时代意义》中也提到:“李白的山水

田园之作明显地具有以下特征:一、豪放浪漫的个性基调和夸张写意的艺术手法。

二、变化多样的艺术风貌与气势恢宏的独特意境。”

而每当提起山水诗时,人们都会推举王维的山水诗为百家山水诗之冠,“味

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的评价。王运熙同志在《王维田园山水诗的审美价值》一中说:“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

也创作了不少写景名篇,但在展示自然界的丰富多采和表现作家对自然的深入细

致的感受上面,较王维也不免有所逊色。他不傀为诗国中首屈一指的风景画大

师”。而后人也因此受到了影响,认为王维之山水诗歌堪称一绝,乃诗坛上首屈

一指的先锋。我虽不否认王维诗歌的绝妙之处,但后人通过苏轼的这句评语而不

断夸大其诗歌的伟大之处,我觉得有所不妥。

李白一生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我所我认为他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与情感是十分

细致的。就好像张家骐在《应怎样评价李白的山水诗》中提到:“我认为李白在

展示自然界的丰富多采方面,较王维也不逊色。可以从三方面看:一、李白的山水

诗,既能展现动态美,又能展现静态美。二、李白山水诗既能从时空角度展示山水

的美,又能突破时空,使所展示的山水更加雄伟瑰丽。三、李白山水诗既表现诗

人厌恶丑恶事物的心理素质,又表现诗人追求自由理想的审美角度。”

所以我认为,李白的山水诗歌是具有他独特的风格和成就的,诗中所体现的艺术风采和时代感是相互统一的,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古代山水诗发展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全唐诗》,161-185李白卷。

[2]袁行霈:《李白的宇宙境界》载《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0年集•上,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

[3]韩式朋:《李白山水诗的写意特征》,《求是学刊》,1984年第3期。

[4]张家骐:《应怎样评价李白的山水诗》,《齐鲁学刊》,1987年第3期。

[5]王定璋:《李白山水诗文的个性特征及其时代意义》,《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

[6]葛晓音:《李白思想艺术探骊》,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3月。

[7]杜晓勤:《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东方出版社,1997年7。

[8] 王运熙:《王维田园山水诗的审美价值》,《齐鲁学刊》1989年第3期。

描写山水的诗李白(篇四)
《关于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关于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绝句》【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颖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情还有晴。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描写山水的诗李白(篇五)
《描写山水的古诗》

描写山水的古诗

滁 州 西 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课外描写山水的古诗: 辛夷坞唐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课内描写景色的古诗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早发白帝城 李白 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外描写景色的古诗: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课内思乡的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课外思乡的古诗: 绝句 唐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课内送别的古诗: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课外送别的古诗: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课内回乡之作: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课外回乡之作: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课内情景交融的古诗: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课外情景交融的古诗: 杂诗 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课内咏物言志的古诗: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课内赞颂母爱的古诗: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课外赞颂母爱的古诗: 别老母

黄景仁 清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课内爱国的诗: 示儿 陆游 宋

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官军收河南河闻北 杜甫 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课外爱国的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课内描写革命精神的诗: 长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课外描写革命精神的词: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课内情景交融的词: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课内描写景色的词: 忆江南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渔歌子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清平乐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课外描写景色的词: 忆江南

(唐代)白居易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 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

(唐代)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春光好

(唐代)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出塞 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课内咏物言志的词:

卜算子•咏梅 1961年12月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描写山水的诗李白(篇六)
《浅谈李白山水诗》

浅谈李白山水诗

[摘要] 李白,作为盛唐时期最伟大、最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学财富,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风格独特,明朗清新,情景交溶,形象雄伟。所以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研究很多,而我们更多了解李白的诗是他对人生、对社会真理的追求,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作,如果从人与自然这个大视角上看,便会发现,李白的一生,是游历的一生,他追求自然美,从不间断山水诗的创作。在他给后人留下的九百多首诗中,其中山水诗在他的诗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他的山水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更是以磅礴的气势和壮阔的意境,立于山水诗之林,对唐代的山水诗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关键词] 李白;山水诗

一、李白生平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李白自小就有一种打抱不平的侠义之气,崔宗之在《赠李十二白》诗中以“袖有匕首剑”、“双眸光照人”这样的句子描述其风度。 李白很早就向往游仙问道的生活:“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

五)十八、九岁时,李白曾隐居于戴天大匡山,并从赵蕤学。赵蕤是个以“王霸之道见行于世”(孙光宪《北梦琐言》)的学者,所著《长短经》十卷即主经邦济世的事功之学。李白二十岁遇到苏颋,深得这位文章巨公的赞赏。开元十二年(724)

秋,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他从峨嵋山沿平羌江南下,到荆门、游洞庭,接着又到了金陵、广陵和会稽等地,不久回舟西上,寓居郧城(今湖北安陆)。当时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在江陵遇到他,夸许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大鹏赋·序》)。开元十五年,他娶故相许圉师孙女为妻。三年后,即开元十八年(730),李白由南阳启程入长安,这时他正好三十岁。

李白初入长安三年。他隐居在终南山,广为交游,希望得到王公大人的引荐,却终未能如愿以偿。开元二十年(732)夏,李白沿黄河东下,先后漫游了江夏、洛阳、太原等地。二十四年,又举家东迁,“学剑来山东”(《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后又漫游河南、淮南及湘、鄂一带,北登泰山,南至杭州、会稽等地,所到之处,形诸吟咏,诗名远播,震动朝野,最后连天子也被惊动了。

天宝元年秋,由于玉真公主的荐引,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并待以隆重的礼遇:“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李阳冰《草堂集序》)命李白供奉翰林。李白应召入京时,颇为踌躇满志,《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有心作一番事业来报答玄宗的知遇之恩,但这位傲岸的诗人很快就遭到了宫廷权贵们的忌恨。一年后他就开始遭到谗毁,“白璧竟何辜?青蝇遂成冤”(《书情赠蔡舍人雄》),“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这些诗句都是他当时险恶处境的写照。天宝三载春,李白被放还乡。这一次他在朝中任职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但却使诗人对社会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

李白离长安后,沿商州大道东行,至洛阳与杜甫相识,后又与杜甫、高适一起畅游梁、宋一带,过着饮酒论文、追鹰逐兔的放逸生活。随着天宝年间政治形势每况愈下,李白对国事的倾危深感忧虑和不安。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远别离》等诗中,对李林甫、杨国忠等人的擅权和诛杀异己公开表示抗议,对险恶的政局发出悲怆的呐喊。他四处浪游,飘泊在梁园、鲁郡和金陵一带,还到过幽蓟等地。一路上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城、当涂、金陵、溧阳一带,后隐居于庐山。当时玄宗之子永王璘率师由江陵东下,“辟书三至”(《与

贾少公书》),以复兴大业的名义恭请李白参与其戎幕,李白遂满怀热忱毅然从戎。不料肃宗李亨和永王璘之间又祸起萧墙,李璘军败被杀。李白也因此获罪下狱,不久被长流夜郎(今贵州铜梓一带)。当时诗人正陷于“世人皆欲杀”(杜甫《不见》)的危险处境之中,以至杜甫还误信了流言写诗寄托沉痛的哀思。李白溯江西上,至巫山时遇赦放还。这时他已年近六十,但仍壮心未已,上元二年(761),又一次踏上征途,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军队,途中因病折回。宝应元年(762),李白病死于当涂族叔李阳冰家,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李白存诗九百多首。他热爱祖国山河,自称“一生好入名山游”,写下了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被历代文人称为“诗仙”。杜甫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对李白诗作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

二、李白山水诗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

李白山水诗与其他山水诗相比,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诗风浪漫清逸。秀美而不失雄壮,犹如一曲雄浑婉转的交响乐,令人心旷神怡。夸张而不夸大,他运用极其丰富的想象思维把大自然表现的出神入化。这种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其深厚的内在原因。

(一)继承和发扬前人的创作成就,并加以独创

由东晋“二谢”(谢灵运、谢眺)开创的山水诗,风格清新、形象生动。这对李白山水诗的创作有较强的影响力,甚至在他自己的诗歌中直接引用了他们的诗句,如“池塘生春草”,“山水含清辉”,“澄江静如练”李白吸收了“二谢”清新的一面,并加以积极创新,在山水的描写上形成了一种“天然去雕饰”的风格。李白放弃了“二谢”的精雕细刻,大胆采用夸张、想象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给予自然山水一种动静起伏,活灵活现之美,一种神游仙境,大气磅礴之壮,形成了自己浪漫、清逸、秀美、雄壮的独特风格,把山水诗的创作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夜梦中游天姥山仙境,诗一开始便断定海中蓬莱仙岛不可信,但高高的天姥山却可望可游,于是夜里梦中“飞渡镜湖月”,到

剡溪凭吊谢灵运遗迹。然后“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攀登山巅,领略了大海高峰的奇壮胜观。而在云烟迷雾之中,忽然“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竟来到了金碧琳琅的神仙世界,霓衣风马,虎鼓瑟,鸾驾车,列仙拥簇,纷纷来了。从上我们可以看到屈原《九歌》的幻丽,郭璞《游仙》的清逸,南朝山水诗的秀美,初盛唐山水诗的雄壮,一切在这里融化为一种新的境界,表现出一个新的高度。其次在情感抒发上也一改“两谢”的低沉,代之的是高昂、激越,有一种鼓舞人心,一泻万里不可阻挡的气势,这也是对山水诗最大的创新。

(二)生活的时代及人生经历的影响

李白所处的时代正是大唐帝国鼎盛时期,经过“贞观之治”到了“开元”、“天宝”年间,唐朝封建经济的繁荣达到顶点,大唐帝国也成为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作为诗人的李白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他情绪昂扬,想要大有作为,想要经邦济世,而且表现得比别人更强烈。“天生我才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诗句无不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理想,充满了信心。正因为他对生活、对祖国充满热爱,才会写出这样热情奔放的诗篇。可以说时代是李白唱出如此动听的山水赞歌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形成积极的浪漫主义风格的重要原因。

唐代诗人,大都有游历名山大川的经历,或因出仕,或为求名。而李白的创作也离不开他一生的漫游经历。入蜀中、出三峡,南至江浙,东至齐鲁,北游长安、洛阳、太原, 遍览了无数名胜古迹、名山大川,体验了多种生活。凡名山名水进入他的视野也就融进他的诗魂。他的山水诗并不完全拘泥于传统山水诗的写法,完全是用自己的心灵任意挥洒,因此他的山水诗也就拥有自己的灵魂。葛景春先生分析李白的山水诗时说:“他的阅历之广,胸襟之阔,胆识之高,才学之富,和气度之大,都要比“二谢”,“王孟”等人为优。如果说“二谢”和“王孟”的山水诗是一幅风光秀丽的山水画,那么李白的山水诗就是一曲雄浑的山水交响乐。李白漫游一生的经历为他创作山水诗歌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但满腔热血,抱负远大的他却遭受了政治生涯的多次挫折碰壁。对仕途的失望,对时代的不满,则更

加坚定了他把赤子般的伟大情怀直接倾诉于广阔无垠的大自然。所以他寄情于清风明月,漫游在名山大川,面对祖国各地的绮丽风光,扩大了视野和心胸,自然激发他创作出了许多景色雄伟壮丽而又洋溢着积极乐观情绪的不朽山水名篇。

(三)“诗仙”李白的个性及道家思想的熏陶

生活在盛唐的李白,爱好辞赋、剑术和豪饮,博览道家、诸子百家奇书和纵横术,受到奇而不正的教化,思想上的神游和狂想,养成一种傲岸不桀、放逸不群的游侠性格,这注定了他一生不走科试正途,而要走隐士兼侠士而成名士的独特之路。李白是不属于世俗世界的,他是属于酒的和山水的神仙世界。唐玄宗爱慕李白的才华,给其加官赐予金帛,可李白不受,其“志在青山”,只要美酒和山水的流连,以至于唐玄宗赐其金牌“逢坊吃酒,遇库支钱”,被传为千古佳话。李白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一生大半岁月是在隐逸漫游中度过的。他对中国历史上各种传统思想都有过接触,但对他影响最大的是道家的思想,道家主张清净无为、追求长生不老,追求现实享受,御风而行,翱翔宇宙之间。在《山中问答》中,他诡秘地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世俗不会理解他,他也不属于世俗的人间。他的神秘的桃花源,就是从碧山通往梦想的神仙世界,生活在“大块”中,与大自然元气混沌一片。这种思想随着他的社会生活、政治遭遇而日益加深,使他日益爱好大自然山水,也使他的山水诗里的山水形象不仅表现自我形象,而且融化为自我形象,使山水形象理想化、狂想化、个性化凸显。这也决定了李白山水诗想象丰富,飘逸无常的浪漫主义风格。

三、李白山水诗的特征

(一)李白山水诗情景交溶,韵味悠长

李白在山水诗的创作中,最擅长于以情写景,以景抒情。在艺术表现上,诗

描写山水的诗李白(篇七)
《论李白和他的山水诗》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学专业

(本科)

毕 业 论 文

论 文 题 目___________ ____

姓 名_________马士冬__________

学 号__071040248_____________

学生工作单位__滕州市滨湖镇南徐楼小学____

学生所在电大 枣庄电大滕州教学点____

指 导 教 师__ 李思华____________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处编印

写作提纲

一、李白生平简介 …………………………………………┅┅(1)

二、李白写山水诗的原因 ……………………………………┅ (1)

(一)李白写山水诗是因为他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这也是根本原因┅┅┅┅┅┅┅┅┅┅┅┅┅┅┅┅┅┅┅┅┅┅┅(1)

(二)李白写山水诗是因为受到道家的影响………………┅(1)

(三)是因为受到二谢以及孟浩然的影响很大……………┅(2)

三、李白和山水诗的关系

李白是中国山水诗人中的另类 ┅┅┅┅┅┅┅┅┅┅┅ (2)

四、诗人自我意识:仰天大笑出蓬蒿,四海云游一孤鸿

李白虽然一生都在追求功名与理想,但却永远保持着一份自由自

我的超然与纯真 ┅┅┅┅┅┅┅┅┅┅┅┅┅┅┅┅┅┅┅( 2)

五、李白时代精神:激昂奋发成功名,蔑权贱贵浪川山┅┅┅(2)

六、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3)

(一)、李白山水诗歌的思想内容┅┅┅┅┅┅┅┅┅┅┅(3)

1、表达个人政治抱负,关心国事,揭露、批判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 ┅┅┅┅┅┅┅┅┅┅┅┅┅┅┅┅┅┅┅┅┅┅┅┅┅ (3)

2、表现蔑视权贵、利禄,向往自由的精神┅┅┅┅┅┅┅┅ (4)

3、李白诗歌中也同情普通百姓,反映人民的劳动生活与悲惨遭遇(4)

4、对于中国壮丽山川的赞美和热爱也是李白山水诗的一个重要内容 ┅┅┅┅┅┅┅┅┅┅┅┅┅┅┅┅┅┅┅┅┅┅┅┅┅┅┅┅(4)

(二)李白山水诗的艺术特色┅┅┅┅┅┅┅┅┅┅┅┅┅┅(4)

(三)李白山水诗的意境┅┅┅┅┅┅┅┅┅┅┅┅┅┅┅┅(5)

七、李白山水诗的艺术成就┅┅┅┅┅┅┅┅┅┅┅┅┅┅┅┅(7)

八、结语┅┅┅┅┅┅┅┅┅┅┅┅┅┅┅┅┅┅┅┅┅┅┅┅(7)

论李白和他的山水诗(论文题目)

目 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正文……………………………………………………………(1)

一、李白生平简介 ……………………………………… (1)

二、李白写山水诗的原因 …………………………………… (1)

(一)李白写山水诗是因为他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这也是根本原因 ………… (1)

(二)李白写山水诗是因为受到道家的影响……………… (1)

(三)是因为受到二谢以及孟浩然的影响很大…………… (2)

三、李白和山水诗的关系

李白是中国山水诗人中的另类 …………… (2)

四、诗人自我意识:仰天大笑出蓬蒿,四海云游一孤鸿

李白虽然一生都在追求功名与理想,但却永远保持着一份自由自

我的超然与纯真 ┅……………( 2)

五、李白时代精神:激昂奋发成功名,蔑权贱贵浪川山┅┅(2)

六、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3)

(一)、李白山水诗歌的思想内容┅┅┅┅┅┅┅┅┅┅(3)

1、表达个人政治抱负,关心国事,揭露、批判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 ┅┅┅┅┅┅┅┅┅┅┅┅ ┅┅┅┅┅┅┅┅┅┅┅┅┅ (3)

2、表现蔑视权贵、利禄,向往自由的精神┅┅┅┅┅┅┅(4)

3、李白诗歌中也同情普通百姓,反映人民的劳动生活与悲惨遭遇(4)

4、对于中国壮丽山川的赞美和热爱也是李白山水诗的一个重要内容

┅┅┅┅┅┅┅┅┅┅┅┅┅┅┅┅┅┅┅(4)

(二)李白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4)

(三)李白山水诗的意境┅┅┅┅┅┅┅┅┅┅┅┅┅┅ (5)

七、李白山水诗的艺术成就┅┅┅┅┅┅┅┅┅┅┅┅┅┅┅(7)

八、结语┅┅┅┅┅┅┅┅┅┅┅┅┅┅┅┅┅┅┅┅┅┅┅(7) 参考文献 ………………………………………………… (9)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271121.html

    【描写山水的诗李白】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