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边关战争的古诗

| 法国移民 |

【www.guakaob.com--法国移民】

描写边关战争的古诗(篇一)
《关于边塞战争的古诗》

描写边关战争的古诗(篇二)
小学必背古诗边塞战争篇》

边塞战争篇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诗人小传】汉高祖刘邦(前256年—前

195年6

月1日),字季(一说原名季),

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汉族。

出身平民阶级,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

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称沛公。秦亡

后被封为汉王。后于楚汉战争中打败西楚

霸王项羽,成为汉朝(西汉)开国皇帝,庙号为高祖,汉景帝时改为太祖,自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开始,多以最初的庙号“高祖”称之,谥号为高皇帝,所以史称汉高祖、太祖高皇帝或汉高帝。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古体诗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注词释义】①兮[xī] :语气词。 ②海内:四海之内,指中国。 ③安得:怎么得到。

【作品赏析】秦灭亡后,刘邦在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建立了汉朝。有一次,他回到故乡沛县(在今江苏),在宴会上乘兴演唱了这首歌。歌中既表达了他平定天下的喜悦心情,也表达了他愿得猛士守卫四方、永保天下太平的愿望。

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注词释义】1.挽弓:拉开、开弓。2.擒:

捉、拿。3.列国:各国。

4.疆:边界。 5.

苟能:如果能。 6.侵陵:侵犯。 7.岂:

难道。

【古诗今译】用弓就要用强弓,用箭就要用长箭,要射敌人,先要射敌人的马,要抓敌人,先得抓敌人的头。杀人也应该有个限度,各国都有自己的边界。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成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作品赏析】汉乐府有《出塞》《入塞》曲,是写边疆战斗生活的。唐人写边塞诗常以"塞"为题。杜甫写有《出塞》曲多首,先写的九首称《前出塞》,后写的五首称《后出塞》。天宝末年,边将哥舒翰贪功于吐蕃,安禄山构祸于契丹,于是征调半天下。巨大的战争灾难和负担落到了人民的头上。《前出塞》通过集中描写一个战士戍边十年的过程,反映了唐王朝发动的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政策。这组诗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抓住人物特征,着重心理刻划,结构紧凑,层次井然,九首只如一首。这里选的是第六首。诗中既表达了反对穷兵黩武的意向,也表示出通过政治手段解决边疆问题的主张。《杜诗详注》云:"为当时黩武而叹也。张綖注:章意只在'擒王'一句,上三句皆引兴语,下四句申明不必滥杀之故。"

【诗人小传】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字摩

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

号“诗佛”。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

任太乐丞。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

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

向弟子们讲学的书,这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词释义】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2、单车:单车独行。形容轻骑简从。3、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边防。

4、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5、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6、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7、长河:疑指今石羊河,此河流经凉州以北的沙漠。8、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9、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10、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11、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 【古诗今译】我轻骑要去边塞慰问,作为使者经过居延。 像那远飘的蓬草,离开边塞,大雁,飞进了天空。 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前线。

【作品赏析】开元二十五年(737)夏,诗人出使河西节度府,至凉州时作此诗。"大漠"两句历来为人传诵:大漠广阔,长河悠

远,使人既感到胸襟开阔,又惊异于宇宙之广袤和深长。"孤烟直"、"落日圆"使画面富有立体美和律动感。"孤烟直"既写出人烟之稀少,又暗示出一种独立苍穹的英雄气;"落日圆"增添了画面的色彩,用夕阳暮色将画面覆盖,形成浑然一体的壮阔意境。诗人用四种景物对比构图:宽广的大漠拥抱着悠悠的长河,浑圆的落日映衬着直逼霄汉的一束孤烟。大、长、圆、孤、直都富于空间感,而且都是诗人主观的审美感受。在如此广阔而且苍凉的天地间,驰骋疆场的将士们破敌靖边,其悲壮的英雄气浩然与日月同辉,与长河共远?都护在燕然",这是一种未言艰辛而艰辛之事已毕,未见英雄而英雄之业已出的衬托式写法。《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宗臣曰:"阔大悲壮"。《而庵说唐诗》:"'大漠''长河'一联,独绝千古。"

【诗人小传】王之涣(公元688年—公元742

年),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汉族,

并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

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

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

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

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描写边关战争的古诗(篇三)
《诗词鉴赏 边塞战争诗》

描写边关战争的古诗(篇四)
《诗词鉴赏 边塞战争诗》

描写边关战争的古诗(篇五)
《边塞战争诗》

边塞战争诗鉴赏专题

一、概念 边塞战争诗,即诗人描写边疆战地人们环境,生活,情感等方面的诗。

二、判断依据:

(一)题目: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

《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塞下曲》、《燕歌行》、《陇西行》等

(二)作者: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益、李颀、王翰、

(三)意象:

1.事物类:①时间:秋天、黄昏、月夜

②地点:楼兰、阴山、凉州、长城、玉门关(边关)、西山、碛(qì)西、轮台、

夜郎、龟(qiū)兹 ;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③景物: 黄沙、秋风、冷月、雪、雁、寒云、烽火台、大漠、孤城、黄河 ④战具: 干戈、战车、烽火、旗、戈矛剑戟、斧钺(yuè)刀铩(shā)

⑤乐器: 笛、琵琶、号角、鼓、胡笳(jiā)、芦管、 ⑥曲子:《折杨柳》(《折柳曲》)《梅花落》《关山月》《阳关曲》《行路难》

⑦少数民族:胡 羌 羯(jié)、夷

2人物类:单(chán)于、吐谷浑、征夫、戍卒、闺中少妇、将帅、霍去病、李广、

卫青、班超

三、此类诗歌的思想内容

1、戍边将士卫国立功的情怀以及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多写征战生活或

英勇作战的场面)

2、戍边将士思乡思亲的情怀。注意:某些诗歌会从家中妻子的离恨角度来表现

这种情怀。

3、对人类不休争战的思考。

1)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非(指责)战情绪。(多写塞外生活

的艰辛和战争的残酷)2)写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批评边将无能、腐败,反

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以上只是大致的归纳,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时诗中呈现出的情感也是很复

杂的。如王翰的《凉州词》(诗歌中既充满慷慨之气,又夹杂着一种悲凉。)又如

范仲淹的《渔家傲》(其中既有对家乡深沉的思念,又隐含着将士戍边报国的责

任,二者交织,慷慨悲凉。)

四、常用的手法

1.描写手法:用典、对比烘托、曲笔、象征、虚实结合

2.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3.修辞:夸张、比喻、拟人、双关

五、学以致用: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

一)初读此诗。

1.看题目:

2.看作者:

3.看意象:

4.看情感关键字词:

5.看首尾句:

6.看注释: 得出主旨:

二)深读此诗:

赏手法: 赏炼字:

从军行 (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一)初读此诗。

1.看题目:

2.看作者:

3.看意象:

4.看情感关键字词:

5.看首尾句:

6.看注释: 得出主旨:

二)深读此诗:

赏手法: 赏炼字:

早 雁 杜 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一)初读此诗。 1.看题目:

2.看作者:

3.看意象:

4.看情感关键字词:

5.看首尾句:

6.看注释:

得出主旨:

二)深读此诗:

赏手法: 赏炼字:

描写边关战争的古诗(篇六)
《2016 边塞诗鉴赏 边塞征战 边塞战争诗》

描写边关战争的古诗(篇七)
《描写战争的古诗 (3)》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现代文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鄜(fū)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作者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走出来应付差役。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

(作者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改嫁,(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诗人)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译文: 战车叮铃响不停,战马声声嘶啸;远征的壮丁,个个把弓箭背在腰。爹娘呵妻儿呵,都匆匆跑来相送,车马扬起的尘埃,遮蔽了咸阳桥。拖的拖抱的抱,拦路顿脚放声哭,悲惨的哭声,一阵阵冲上九重霄。

有一个行人,同情地问一个壮丁,壮丁只轻轻说:频繁地点名征兵。有的人十五岁,就征去驻守黄河,到了四十岁,还编入屯田的军营。当年出发,还是村长替他扎头巾,归来头白了,还要再去卫戍边境。边境上的战士,鲜血已流成海水,皇上拓边的雄心,仍然没有休止。你没听说吗?汉朝的华山以东,有二百多个州,千村万落,处处长满野草和荆棘。虽有健壮的妇女,把握锄犁种地,但是庄稼杂芜,阡陌也难辨东西。再说关东士兵,素以苦战称第一,如今被人驱赶,与狗鸡并无差异。

要不是你这个老人家来问究竟,我怎么敢把心中怨恨向你提起?且说象今年已经是冬天了,关西守卒没一个回家休息。县官衙役急匆匆追逼租税,无人种地租税从哪去筹集?早知生男孩招来许多麻烦,倒不如生女孩还来得适宜。生女孩可以嫁给隔壁邻居,生男孩尸骨埋在战场草地。你没看见吗?就在青海头的那边,自古来白骨堆成山,没人去料理。新鬼含冤烦恼,旧鬼不停地哭泣,倘若是阴天雨天,更是啾啾咿咿。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释

①君子:本文指丈夫。

②役 (yì):苦役。

③曷 (hé):通"何",何时。

④至:归家。

⑤埘(shí):音时,鸡舍。

⑥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⑦佸(huó):音活,聚会、相会。

⑧桀(jié):通“撅”鸡栖的木架。

⑨括: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

⑩苟:大概,也许。

翻译

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不知道他的服役期限有多久。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鸡儿进窝了,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遥远无期不能用日和月来计算,什么时候才能又相会?鸡儿栖息在窝里的小木桩上,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但愿他不至于受饥受渴!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注解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解

1、黯黯:同“暗暗”;

2、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

3、咸:都。

译文: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278842.html

    【描写边关战争的古诗】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