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柳字的诗全文

| 马来西亚移民 |

【www.guakaob.com--马来西亚移民】

诗歌中的“柳”字
有柳字的诗全文(一)

诗歌中的语言暗示

诗歌中的“柳”字

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意象在诗歌文学作品中,往往不只是包含了字面意义,而多有联想意义。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与之意思是一样的。由一个意象,引起联想。不同的意象表达着作者想要表达的不同情感,传达着诗歌的别样韵味,实乃诗歌灵魂所在。

诗歌中的意象不胜枚举,所传达的情感也是丰富万千。单从一个“柳”字来看其中的丰富内涵。

柳意象是中国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蕴含极丰富的植物意象,是一种蕴含着集体无意识的原始意象,积淀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中国文学的特有风貌。柳意象的形成亦是如此,它发轫于《诗经》,形成于六朝,盛行于唐宋。柳意象在六朝形成的原因可从从别离、相思、乡思、时间意识等方面审视。

【有柳字的诗全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之中的吟咏,杨柳飘扬春风荡。影响了历代的诗人,“杨柳依依”也被历代诗人所钟爱,“浮云玉叶君不知,思君惜去柳依依”(萧子显《燕歌行》)“桂华殊皎皎,柳絮亦霏霏”(刘孝绰《校书秘书省对雪咏怀》);“杂桂还如月,依柳更疑星”(陈后主叔宝《宴光璧殿咏遥山灯诗》);“春心自浩荡,春树柳攀折。共此依依情,无奈年年别”(江总《折杨柳》);“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 (隋炀帝杨广《四时歌·东宫春》)等。柳的意象,已潜移默化的进入诗人的心灵,当诗人创作时,它便涌上心头。

柳的字面意思再明白不过,诗人的创作中却往往不是引用其中的字面意思。民间有“折柳赠别”风俗的影响。六朝时期社会动荡,人生离别也就成了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柳与人之间已具备“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情况下,人们就非常乐意把柳当作情感的寄托物和负载体。亲朋别离,折下一条细柳枝,什么话都不说,便表达了送者对离别者恋恋不舍的挽留之情,也希望离别者不论走到哪里,都要像柳那样成活发达,随遇而安,更希望能把故友的绵绵情丝永远留在心里,早日归来。乐府诗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便是书写离别行旅之苦,路边折枝相送,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幽幽桂叶落,驰道柳条长。折荣疑路远,用表莫相忘”(顾野王《芳树》)。“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杂曲歌辞《送别诗》),“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等,或希望远行人早日归来,或希望友谊长存,即使在很远的地方也不要忘记。汉代出现了第一首专门反映折柳送别的《折杨柳行》,六朝时则有30多首,还出现了《月节折杨柳》这样十三首连在一起的组歌,并由乐府歌词发展到文人的专门创作。六朝时仅梁就有刘邈、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等人写了《折杨柳》。也许折柳赠别更合六朝文人高雅飘逸的心态,故而反映折柳赠别的诗在六朝大量产生。

至于为何形成“折柳赠别”,当时还有折梅赠别的习俗。贺彻《赋得长笛吐清气诗》中的“柳折城边树,梅舒岭外林”是互文,意思是城边的柳树梅树被折来送别,只有岭外的梅柳才能舒适地生长。陆凯《赠范晔诗》中“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则是折梅表离别之情的名句。但折梅赠别远不及折柳赠别繁盛,这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柳比梅种植普遍得多,便于就地取材;二是柳枝弱,枝条长而下垂,容易攀折。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原因让柳成为诗人词客的常选意象。【有柳字的诗全文】

“柳”与“留”、“丝”与“思”、“絮”与“绪”谐音。中国人善于使用谐音表达情感,柳及其相关物的这种谐音便易于成为表达情感的媒介,这在诗歌中大量存在。“垂丝被柳陌”(卢思道《赠刘仪同西聘诗》)、“悬丝拂城转”(岑之敬《折杨柳》)、“柳絮时依酒,梅花乍入衣”(梁元帝萧绎《和刘上黄春日诗》)等都可以有谐音双关之意。何况“,柳”还有聚之意《周礼天宫》“柳毂”注疏:“柳者诸色所聚。”《释名·释丧制》“柳车”注疏:“柳,聚也,众饰所聚,亦其形偻也。”“聚”也就是留聚的意思。

柳意思诗人生活环境中的常见之物,易于入诗。“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管是屋前“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陶渊明《拟古诗》),还是园边“折柳攀场圃,负绠汲潭壑”(鲍煦《秋夜诗》);不管是路边“桃林方灼灼,柳路日瞳瞳”(梁简文帝萧纲《乐府上之回》),还是水边“柳条恒拂岸,花气尽薰舟”(梁元帝萧绎《赴荆州泊三江口诗》)、“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隋炀帝杨广《昔昔监》)都有柳树垂拂。诗人看的多了,也就容易引起他们的感情波动,成为了他们的审美意象。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专为咏柳所作诗句,最能表现此点。

落絮游丝亦有情”(杜甫《白丝行》)。柳还具有独特的表现性。““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垂柳枝条的形状、方向和柔软性本身就传递了一种被动下垂的表现性。柳丝柔长,象征情意绵绵;纷舞不定的柳絮又与游子飘零、分离时的离情别绪飞扬合拍;柳枝下垂,跟感慨离别时的人们那压抑低回的情态同构。柳的这种独特表现性使其具有独特审美性,让柳看上去便有了一种自然的“悲哀”。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其中字里行间尽是无尽悲凉之情,以柳之意象渲染哀情,只使得悲哀之情更显几分悲哀。

柳是春天之物,其荣枯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岁月流逝的沧桑之感。这样,柳不仅具有离别相思、乡思等象征喻义,而且还具有时间象征喻义。陆游“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岁月流逝,四十年物是人非,沈园之中的老柳见证了岁月变迁之中无尽的沧桑与悲凉,是过往岁月的见证,是时间的喻义。“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悠悠岁月之中,无尽变换无尽离别无尽悲欢,唯有依依垂柳做了那岁月的忠诚见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柳以它无与伦比的特性,为无数文人骚客所喜爱所推崇。柳以它丰富的情感以及文化底蕴,使之足以表明意象在诗歌之中的灵魂作用。

和柳有关的诗句
有柳字的诗全文(二)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003年高考诗词鉴赏题出的就是这首诗。)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有柳字的诗全文】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就是柳絮。苏轼有《杨花词》)

吴文英《风入松》:“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诗词中不仅写“折柳送别”这种行动,而且,凡是与柳相关的词语都要拿来抒发分别时的离愁别恨,朋友间的厚意深情。如“柳丝”、“柳枝”、“柳阴”、“柳色”、“烟柳”“柳绵”(又可说成是“柳花”、“杨花”、“柳絮”)、“杨柳”、“折杨柳”、“杨柳春”、“杨柳依依”等等。

【有柳字的诗全文】

“折柳”诗词中,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

宋朝礼部属官李之问,爱上了都城名妓聂胜琼。李将回原籍时,聂胜琼为之送别,饮于莲花楼,唱了一首词,末一句是:“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为这,李之问又留下来住了一个多月。后来因为妻子催促太紧,李不得不怅然离去。不到十天,聂胜琼写了一首《鹧鸪天》,寄给李之问。李中途得之,藏在箱子里,回家后被妻子发现。李只得以实相告。李夫人读了《鹧鸪天》,见其语句清健,非常高兴。不但没有阻止李聂的这段情缘,反而拿出私房钱让李之问去都城迎娶聂胜琼。

聂胜琼《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二、“折柳”之缘由

【有柳字的诗全文】

分别时为什么要折柳相送呢?

常见的解释是,“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但是,这种解释我们感到很单薄,不足以完全令人信服。折柳送别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习俗,恐怕不是一个“谐音”就能解释清楚的。因此,古代就有人从另外的角度探求这其中的缘由。如清朝褚人获在《坚瓠广集》卷四中提出:“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这种解释【有柳字的诗全文】

是很合理的。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能够很快地融入当地的人群中,一切顺遂。这一说法便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味。

但是,我以为,这还不是“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的最初缘由。最早的渊源应该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古诗。理由有三:一是这诗句来自《诗经》,而且是名句,读书人人人熟悉;二是“杨柳依依”表达了战士出征前怀家恋土的离情别绪,为后来的的送别诗奠定了文化基调;三是《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其深广的文化传承作用是不容怀疑的,古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处”,当然来自经典。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把《渭城曲》中“客舍依依杨柳春”改为“客舍青青柳色新”,我以为不妥。

总之,“折柳送别”应该有“谐音感怀”、“哲理启迪”、“文化传承”这样三个缘由。

三、“折柳”之乐曲

“折柳送别”时,要吹笛,有时还要放声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一起,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与之相关的乐曲有这样三首:

一是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枝》。有一首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李白《塞下曲》:“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还有前面提到的《春夜洛城闻笛》,这两首诗中所言“闻折柳”,都应该是《折杨柳枝》这支曲子。

二是唐朝的《渭城曲》,又称《阳关三叠》。其实原来并不是一首歌曲,只是王维写的一首诗《送阮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由乐人谱入乐府,当作送别曲,并把末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反复重叠歌唱,所以称为《阳关三叠》。这在唐朝是一首非常流行的送别曲。

三是唐朝的《杨柳枝词》。是唐教坊曲名,作者多以此题咏柳,以表达离别之意。刘禹锡就有《杨柳枝词》九首,其中一首的内容是:“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据学者王先谦解释,“杨柳”是柳的一种,垂杨即垂柳。如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莹火,终古垂杨有暮鸦。”这句中的“垂杨”指的就是隋堤柳。(在古诗词中,似乎是柳寓生离,杨寓死别,应该是有明确分工的。如白居易《赠卢子蒙》:“闻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聊备一说。)

有关柳的古诗词
有柳字的诗全文(三)

咏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苏州柳 【唐】白居易 金谷园中黄袅娜,曲江亭畔碧婆娑。 老来处处游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 絮扑白头条拂面,使君无计奈春何。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五月水边柳 【唐】崔护 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 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 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

柳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新柳 【唐】崔橹 无情柔态任春催,似不胜风倚古台。 多少去年今日恨,御沟颜色洞庭来。 堤上柳 【唐】戴叔伦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赋得长亭柳 【唐】戴叔伦 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褭翠丝柔。 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题柳 【唐】狄焕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关于屈原的诗句 何处招魂香草还当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写屈原 衷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写屈原 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 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董必武 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 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清·李元度 注上官上官大夫太史公司马迁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纬地大文章。长沙“屈贾祠”楹联 注“亲不负楚”指屈原与楚王同姓故曰“亲”“疏不负梁”指贾谊与梁怀王异姓故曰“疏”。策指贾谊《治安策》 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独宗变雅开新格 怀沙沉此地二千年后唯有滩声似旧时。汨罗江屈原祠

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吸收了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了古代神话和传说创造出了新体诗——“楚辞”。楚辞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大解放。它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形式活泼多样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篇幅和容量可根据内容的需要而任意扩充。伟大诗人屈原是楚辞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名平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26岁就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起初他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端午节这天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是一位具有远旧卓越的政治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诗人是三峡里的“第一流才子”。他忧国忧民最后投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的政治生活虽然是个悲剧但作为诗人他给后人留下了《离骚》、《天问》等二十多篇不朽的诗篇。这些都是中国文学宝库的珍贵遗产。 《离骚》是屈原最成熟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最宏大的一篇抒情诗。前半部分是现实的叙述写他改良政治的理想和遭遇。后半部分加入了许多奇特的幻想他在风、雨、雷、电、云、月以及凤凰和龙的陪伴下在天空中驰骋上天下地去追求他所理想的对象结果是失望了

带雨字的诗句
有柳字的诗全文(四)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带雨字的诗句

5、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雨色秋来冷,风严清江爽。

7、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8、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带雨字的诗句

9、宿雨早来歇,空山秋气清。

10、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回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冷。

11、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12、夜阑卧听风吹雨,13、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1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远瞧近却无。

1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6、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1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9、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0、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444158.html

    上一篇:WOW脱水

    下一篇:形容失望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