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兴化寺园亭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题兴化寺园亭篇一
《中语教师职称考试题_》

天津市中小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审

初中语文测试样题

1. 下面词语书写和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荟萃( ) 青睐( ) 有恃( )无恐 矫( )揉造作

B. 粗犷( ) 混淆( ) 言简意该( ) 饮鸩( )止渴

C. 修葺( ) 木讷( ) 罄( )竹难书 炙( )手可热

D. 赝( )品 迁徙( ) 草菅( )人命 趋之若骛( )

2. 下面一段鉴赏孙犁小说《荷花淀》的文字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作者利用暗示的手法,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做工笔细描,于细微处见芳华,......从而用真实的生活场景、鲜活的人物形象来反衬战争,突现战争背景下人格之崇高、..

人性之纯美,将之渲染得淋漓尽致。 ......

A. 细微处见芳华 B. 突现 C. 纯美 D. 淋漓尽致

3. 学生搜集到下面一则资料。四句话中标点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A)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并称“勃朗特三姐妹”。

(B)1847年夏洛蒂的《简爱》、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和安妮的《艾格尼丝·格雷》一同问世,引起了读书界和评论界的极大关注。(C)《简爱》中对自尊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呼啸山庄》中对极端爱情和人格的描写;《艾格尼丝·格雷》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寂寞情绪,都令人关注和赞赏。(D)这些作品奠定了“勃朗特三姐妹”的文学地位,同时也造就了一段文坛佳话,至今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4. 下面对新词“悠客”的解释语言中,有语病的一句话是

(A)近几年,“悠客”一词频频出现在报刊杂志和网络上。例如:悠客生活,是过一种简单的生活,自己给自己松绑,自觉远离繁华和喧闹,静享照进内心的阳光。(B)什么是“悠客”呢?从构词上看,“悠客”是仿“游客”而来,采用谐音。

(C)它本义是指那些到处流连,以悠闲的姿态到各地小住的旅行者。“悠”是闲适、闲散的意思。(D)因此,“悠客”较之“游客”更能突出人的一种生活心态。

5. 下列语句使用比喻修辞方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清冷的琴音如月光蹑足走过午夜的水泥地,在我的胸膛上独舞,它的冷艳与尊贵令我无法自持。

B. 我常把穿着蓑戴着笠的人称为隐士和佛陀,且看那蓑衣似乎张开诗歌或者哲

学的虚玄的羽翼翩翔在空明中,如神灵一般幽黑而深邃。

C. 我睡了很久,最后,梦终于慢慢地离我而去,就像一个对病人关怀备至而又

沉着的医生,在做完救治病人的工作,见到病人终于深深地舒了口气,睁开

了眼睛,因为复活而绽出羞怯、愉快的微笑后,便离开病人一样。

D. 村前的小路紧贴着蜿蜒的小溪,路的两边长着鲜嫩的青草,点缀着星星点点

的野花。这美丽的小路,就像铺在原野上的一条白练。

6. 下面语句排序准确的一项是

① 空间的距离有限,但只要回到内心,便会出现另一个无极空间。

② 王维隐辋川,视听不过终南之阈,诗文无非田园小品,却能短句中见悠长,

脱口间成绝唱。

③ 只要回到内敛之心,品赏者也就不再计较其客体的真与假、有与无了。

④ 一个人的足迹再远,终有涯际,视野之宽窄,皆因井口之大小。

⑤ 范仲淹未曾泛舟洞庭,却将《岳阳楼记》作成了遗世经典,人们看重的唯有

文后的深邃思想了。

⑥ 而内心即宇宙,东西南北,古往今来,无限地深远悠久。

⑦ 所以说,远行者与蜗居者、高蹈者与寡言者要达到终极目标的距离是一样的。

A. ①④②⑤③⑥⑦ B. ④⑥①②⑤③⑦

C. ④①②⑤⑥③⑦ D. ①⑥④②⑤③⑦

7. 从下面语段提取信息不准确的一项是

英国《自然》周刊报道,法国科学家令一种沉睡了500万年的病毒重获新生。

学者以浴火重生的凤凰来命名这种病毒。该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这类病毒最著名的代表是艾滋病病毒。逆转录病毒的基因储存在核糖核酸中。通常核糖核酸只是真正存储遗传信息的脱氧核糖核酸的工作备份。逆转录病毒将自己的核糖核酸带入细胞,然后在细胞内将核糖核酸改写为脱氧核糖核酸。为完成这个独特的过程,逆转录病毒具有逆转录酶。

A. 凤凰病毒被激活,需要人类对其有深入认知,这是科学上的重大进展。

B. 凤凰病毒可以在细胞内将核糖核酸变成能够存储遗传信息的脱氧核糖核酸。

C. 凤凰病毒,在核糖核酸中存储基因。

D. 凤凰病毒和艾滋病病毒同属逆转录病毒,这说明艾滋病不是新生疾病,早在

500万年前就在某种生命体上存在。

8. 对下面诗歌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题兴化寺园亭

贾岛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自知。

A. “破却千家”一语,揭示了中唐时期“富者兼地万亩,贫者无容身之居”的

社会现实。

B. “蔷薇花落”的时候,触目所及“荆棘满亭”。由“种花”粘连“栽刺”,含

有讥诮、讽刺之意。

C. 以蔷薇入诗,侧重写出了“兴化寺园”的主人对蔷薇花的偏爱,也喻示了诗

人不落世俗的美好品格。

9.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影视艺术获得空前发展。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被改编后搬上荧幕,扩大了其影响力。如 的小说《红高粱》,由张艺谋执导,巩俐主演,一部影片确立了他们两位在电影界的地位;张爱玲的小说

《 》,也被李安导演进行了重新演绎,在6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得金狮奖;张纪中导演也将金庸的小说《 》,拍成电视剧,胡军塑造的“乔峰”形象赢得观众的好评。这些对文学作品的再创作,都在另一个艺术领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3分)

10. 晚唐诗人杜牧与李商隐双峰并峙,被人尊称“小李杜”。杜牧诗“特寓拗峭,以矫时弊”。例如,《泊秦淮》诗云“商女不知亡国恨, ”,正是对封建统治者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的无情揭露;另如,《赤壁》

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 ”之语,用“东风不便”暗指君王不能唯才是举,使得贤才义士壮志难酬;再如,《江南春》诗中“ ,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令人遐思翩飞,暗含讽喻,针砭时政。(3分)

11. “混帐”是俗语,《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詈词,谓人的言行无礼无耻。但在

“驴行(徒步自助旅行)天下”的时代,“混帐”一词被赋予了有趣的含义和用法。例如:如果说男人和男人混帐,女人和女人混帐,这都还好理解,并非夫妻、情侣关系的男女一起混帐,在常人看来就有些难以理解了。请你从词源的角度分析“混帐”这个词语词义的变化。(3分)

12. 请你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阅读的名著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爱的教育》等,共20部)任选其一,结合情节内容、艺术特色等向学生写一段推荐词。要求内容贴切,突出艺术特点,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字数不少于200字。(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6题。(15分)

却聘书

谢枋得

夷、齐虽不仕周,食西山之薇,亦当知武王之恩;四皓虽不仕汉,茹商山之芝,亦当知高帝之恩。况蒸藜含粝于大元之土地乎?

大元之赦某屡矣,某受大元之恩亦厚矣。若效鲁仲连蹈东海而死则不可,今既为大元之游民矣。庄子曰:“呼我为马者,应之以为马;呼我为牛者,应之以为牛。”世之人,有呼我为宋之逋播臣者亦可,呼我为大元游惰民者亦可,呼我为宋顽民者亦可,呼我为大元之逸民者亦可。为轮为弹,与化往来;虫臂鼠肝,随天付予②。若贪恋官爵,昧于一行,纵大元仁恕,天涵地容,哀怜孤臣,不忍加戮,某有何面目见大元乎?……

某与太平草木,同沾圣朝之雨露。生称善士,死表于道曰:“宋处士谢某之墓。”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感恩戴德,天实临之!司马子长有言:“人莫不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先民广其说曰:“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公③亦可以察某之心矣。

注释:①“呼我”四句,语出《庄子·天道》。意为毁誉随人,不加计较。②“为轮为弹”四句,语出《庄子·大宗师》。意为听任自然,无所不适。③公,指时大元宰相留梦炎,他曾是谢枋得老师。之前留梦炎向元朝荐举作者,此文“却聘”由此而来。 ①

13. 文中与“食西山之薇”所用“食”字含义相同的词语还有 、 。(2分)

1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纵大元仁恕,天涵地容,哀怜孤臣,不忍加戮,某有何面目见大元乎?

15. 文章第三节中五次提到“死”,作者为什么反复渲染?学生对此难以理解,请你

进行解说。(4分)

16. 作者委婉地谢绝了留梦炎的举荐,同时表达了自己秉持操守,绝不仕元的意愿。

作者是怎样表达这层意思的?请结合选文语言,分条说明。(4分) 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17—20题。(15分)

冬夜

艾芜

题兴化寺园亭篇二
《古诗词比赛》

题兴化寺园亭篇三
《flowers words》

题兴化寺园亭篇四
《唐诗》

唐诗三百首小知识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是仿《诗经》三百篇(共311篇)之作,从前是家弦户诵的儿童诗教启蒙书,所以比较浅显,读者容易接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原序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该书的编者是孙洙,别号蘅堂退士,江苏无锡人,清乾隆十六年(1761年)进士。孙洙编选唐诗,是依据沈德潜(1673年—1769年)的《唐诗别裁》及王士祯(1634年—1711年)的《古诗选》、《唐贤三昧集》、《唐人万首绝句选》为主,杂以其他唐诗选本。《唐诗三百首》的题材广泛,反映唐代的政治矛盾、边塞军事、宫闺妇怨、酬酢应制、宦海升沈、隐逸生活等。但《唐诗三百首》也有一些遗珠之憾,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白居易《新乐府》以及皮日休等人的作品,未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向来有几种注释本流行,其中以陈婉俊的补注较为简明。朱自清著有《唐诗三百首读法指导大概》一文,近人金性尧根据《唐诗三百首》重新加注。

军 行

唐:李 白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诗文解释】

将军刚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剩下凄 凉的月色。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诗文赏析】

《军行》,唐代李白的一篇七绝诗。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此绝描写古时战争的胜利,言不停于字面,而在于构 成一种气氛,把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风貌描述出来。诗人描写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把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风貌写了出来。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词语解释】

1、古台:指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

2、寒磬:清冷的磬声。

【诗文解释】

古台上草木凋零,秋天来临引起了思乡的情绪,荒野的寺院来往的人少,云峰隔在水外更显得幽深。

【诗文赏析】

诗人登上古台吊古咏怀,吴公台的凄清冷落带给诗人孤寂的情

绪,诗人想起南朝事,颇多感慨,心生惆怅。全诗抚今追昔,写景寄情,感情深沉。

送 上 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

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

时人已知处。

【词语解释】

将:伴随。

【诗文解释】

孤云陪伴着野鹤,怎么能在人间居住。不要买下沃洲山,现在已经有人知道那儿了。

【诗文赏析】

诗人送僧人归山,两个人的关系亲密吗?言语间颇有调侃的味道,充满了惜别与挽留之情。这首诗风趣诙谐,意蕴深厚,妙趣横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词语解释】

白屋:茅草屋。

【诗文解释】

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诗文赏析】

这首诗用精炼的诗笔,描绘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主题的寒山夜宿图。整首诗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上半是旅客山行夜宿,后半是主人夜半还家;上半全为所见,后面皆是所闻。平中有转,有起有伏,虽未直接抒情,但山野孤寂的羁旅情怀不写自现。

题兴化寺园亭篇五
《唐绝句推荐2》

100.上汝州郡楼(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 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川对垂泪, 伤心不独为悲秋。 101.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02.洛桥晚望(孟郊)

孟郊天津桥下冰初结, 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103.从军行(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 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 104.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香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105.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06.岭上逢久别者(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 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 夕阳千万峰。

107.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108.凉州词(边城暮雨)(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109.雨过山村(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10.十五夜望月(王建)

111.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12.早春呈水部(天街小雨)(韩愈)

113.秋词(自古逢秋)(刘禹锡)

114.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115.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116.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17.台城(刘禹锡)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18.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119.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20.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21.惜牡丹花(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122.村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23.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24.问刘十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25.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126.夜筝(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27.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28.与浩初上人(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129.江雪(柳宗元)

130.再宿武关(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131.行宫(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32.离思(曾经沧海)(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33.题兴化寺园亭(贾岛)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自知。 134.宫词(故国三千)(张祜)

故国三千里, 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135.旅次朔方(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136.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137.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绕郡城。 138.南园(男儿何不)(李贺)

139.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40.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41.赤壁(杜牧)

142.泊秦淮(杜牧)

143.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 144.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45.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46.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47.瀑布联句(香严閒禅师)

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148.过分水岭(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149.碧磵驿晓思(温庭筠)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150.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51.乐游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52.夜雨寄北(李商隐)

153.宿骆氏亭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154.咏史(李商隐)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蟠? 155.贾生(李商隐)

156.谒山(李商隐)

从来系日乏长绳, 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157.江楼感旧(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158.山亭夏日(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59.蜂(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60.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61.退居漫题(花缺伤难)(司空图)

花缺伤难缀,莺喧奈细听。惜春春已晚,珍重草青青。

162.云(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苦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163.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164.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165.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66.题龙阳县青草湖(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167.答人(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168.金缕衣(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题兴化寺园亭篇六
《古诗绝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目录 白居易:邯郸冬至 ....................... 16 白居易:暮江吟 ......................... 16 白居易:问刘十九 ....................... 17 白居易:竹枝词„选一首‟ ............... 17 查慎行:官柳 ........................... 18 常建:塞下曲 ........................... 19 陈长生:春日信笔 ....................... 20 陈师道:十七日观潮 ..................... 21 陈师道:谢赵惠芍药 ..................... 21 陈与义:和王东卿绝句 ................... 22 陈与义:牡丹 ........................... 23 陈子龙:渡易水 ......................... 24 陈子龙:三洲歌 ......................... 25 崔道融:鸡 ............................. 26 崔护:题都城南庄 ....................... 26 戴复古:盱眙北望 ....................... 27 戴叔伦:兰溪棹歌① ..................... 28 戴叔伦:塞上曲① ....................... 29 杜甫:八阵图① ......................... 29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选二首,2-1) . 30

二十二、

二十三、 31 杜甫:绝句四首„选一首‟ ............ 32 杜甫:三绝句„选一首‟ .............. 32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杜甫:戏为六绝句(选二首,2-1) ..... 33 杜甫:戏为六绝句(选二首,2-2) ..... 33 杜甫:赠花卿 ........................ 34 杜牧:泊秦淮 ........................ 34 杜牧:长安秋望 ...................... 35 杜牧:赤壁 .......................... 36 杜牧:过华清宫„选二首,2-1‟ ........... 37 杜牧:过华清宫„选二首,2-2‟ ........ 38 杜牧:江南春 ........................ 38 杜牧:清明 .......................... 39 杜牧:山行 .......................... 40 杜牧:题乌江亭 ...................... 40 杜牧:赠别 .......................... 41 范成大:窗前木芙蓉 .................. 42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选5首,5-1) . 43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选5首,5-2) .. 44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选5首,5-3) ..... 44

四十二、

四十三、

四十四、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选5首,5-5) . 45 范成大:咏洒市歌者 .................. 46 范成大:州桥 ........................ 47 四十五、

四十六、

四十七、

四十八、

四十九、

五十、

五十一、

五十二、

五十三、

代柬

五十四、

五十五、

五十六、

五十七、

五十八、

五十九、

六十、

高启:田家夜舂 ...................... 47 高谪:别董大 ........................ 48 高谪:塞上听吹笛 .................... 49 高谪:营州歌 ........................ 49 龚自珍:己亥杂诗(选3首,3-1) ..... 50 龚自珍:己亥杂诗(选3首,3-2) ........ 51 龚自珍:己亥杂诗(选3首,3-3) ..... 52 顾炎武:古北口 ...................... 53 顾炎武:路舍人客居太湖东山三十年,寄此54 韩偓: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 .... 55 韩驹:次韵《馆中上元游葆真宫观灯》 .. 56 韩维:城西书事 ...................... 57 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举 ...... 58 韩愈:晚春 .......................... 59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60 韩琦:小桧 ............................. 60

六十二、

六十三、

六十四、 贺知章:咏柳 ........................ 62 贺之章:回乡偶书 .................... 63 胡令能:咏绣障 ...................... 64 六十五、

六十六、

六十七、

六十八、

六十九、

七十、

七十一、

七十二、

七十三、

七十四、

七十五、

七十六、

七十七、

七十八、

七十九、

黄巢:不第后赋菊 .................... 64 黄巢:题菊花 ........................ 65 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 66 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 67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1) ... 67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2) ..... 68 贾岛:剑客 .......................... 69 贾岛:寻隐者不遇 .................... 69 贾鸟:题兴化寺园亭 .................. 70 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选2首,2-1)70 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选2首,2-2)71 蒋士铨:响鞋廊 ...................... 72 金圣叹:宿野庙 ...................... 73 柯九思:题文与可画竹 ................ 73 寇准:书河上亭壁 .................... 74

八十、 李白:独坐敬亭山① ..................... 75 八十一、

八十二、

八十三、 李白:峨眉山月歌 .................... 76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① ........ 77 李白:静夜思 ........................ 78 八十四、

八十五、

八十六、

八十七、

八十八、

八十九、

九十、

九十一、

九十二、

九十三、

九十四、

九十五、

九十六、

九十七、

九十八、

九十九、

百、

李白: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 79 李白:陪簇叔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 .... 79 李白:秋浦歌 ........................ 80 李白:望庐山瀑布① .................. 80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 .... 81 李白:夜宿山寺 ...................... 82 李白:永王东巡歌①(选一首) ........... 82 李白:早发白帝城① .................. 83 李白:赠汪伦① ...................... 84 李昌祺:新安谣 ...................... 84 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 85 李纲:病牛 .......................... 86 李贺:昌谷北园新笋„选2首,2-1‟ .... 87 李贺:昌谷北园新笋„选2首,2-1‟ .... 88 李贺:南园„选4首,4-1‟ ............ 88 李贺:南园„选4首,4-2‟ ............ 89 李贺:南园„选4首,4-3‟ ............... 90

题兴化寺园亭篇七
《古诗十首》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赏析:本诗是其中早期的一篇佳作,反映了游子思家之情,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乡愁。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有异曲同工之妙。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里说:‚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这议论并不确切。二者各有独到之处,不必抑此扬彼。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赏析:此诗前三句全出以送者口吻,‚其淡如水,其味弥长‛,已经具有诗人风神散朗的自我形象。而末句‚天涯一望‛四字,更勾画出‚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王维《齐州送祖三诗》)的送者情态,十分生动。读者在这里看到的,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闻一多《唐诗杂论》)。全篇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写得颇富神韵,不独在谋篇造语上出格而已。(周啸天)

此诗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痛,耐人寻味。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赏析:这首诗还好在其独特的艺术结构。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部分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维扬送友还苏州 唐 崔颢

长安南下几程途,得到邗沟吊绿芜。渚畔鲈鱼舟上钓,羡君归老向东吴。

忆扬州 唐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无赖二字,原本有褒和贬的两重意义,这里因明月恼人,有抱怨的意思。但后世因为惊赏这种扬州明月的新奇形象,就离开了诗人原意,把它截下来只作为描写扬州夜月的传神警句来欣赏,这时的无赖二字又成为爱极的昵称了。这也是形象有时会大于作者构思的一例。

《忆扬州》是一首怀人诗,但标题却不明题怀人,而偏说怀地。这是因为诗人把扬州明月写到了入神的地步,并用‚无赖‛之‚明月‛,把扬州装点出无限的风姿,与《忆扬州》的标题吻合无间,因而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向往扬州的美好。这也许是诗人有意的安排,无论如何,这种大胆的艺术构思所产生的效果,是不能不使读者为之惊叹的。

秋夜曲 唐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写出了秋夜漫长、朦胧幽静的特点。此诗中的‚丁丁‛和‚漫漫‛,前者形容漏水的声音,后者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目的是描写秋夜的时间之长。

送友人 唐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前两句写别浦晚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可知是秋季。‚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这时节相送,当是格外难堪。诗人登山临水,一则见‚水国蒹葭夜有霜‛,一则见月照山前明如霜,这一派蒹葭与山色‚共苍苍‛的景象,令人凛然生寒。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不尽是写景,句中暗暗兼用了《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两句以下的诗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

长沙驿前南楼感旧 柳宗元

海鹤一为别,存亡三十秋。今来数行泪,独上驿南楼。

评析 此诗题下有作者自注云:"昔与德公别于此。"陈景云《柳集点勘》曰:"长沙驿在潭州(属湘江道中)。此诗赴柳时作,年四十三。观诗中'三十秋'语,则驿前之别甫十余龄耳。盖随父在鄂时亦尝渡湘而南。"据诗意,大约三十年前,宗元之父柳镇任鄂岳沔都团练判官,宗元随父曾在长沙驿前南楼与"德公"话别。此诗中"海鹤"乃喻德公。现在,德公已如海鹤仙逝。当年一别,转眼三十载了,生死存亡真是无常啊!其实还有一层无常感他没说出来:仕宦更是无常!一月奉命北归,二月到京,三月又贬柳州,人生太难预料了!怀旧伤今,诗人禁不住流下数行清泪。这首诗与前《过衡山……》诗相较而读,一喜一悲,炎凉相继,颇耐人寻味。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唐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此诗,通过人们在长安一座道士庙──玄都观中看花这样一件生活琐事,讽刺了当时的朝廷新贵。

题兴化寺园亭 唐 贾岛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自知。

本篇以家常语,从眼前物中提炼出讥诮聚敛、讽嘲权贵的题旨,是很难得的。在艺术上,巧而不华,素淡中寓深意,也是本诗的可取之处。

题兴化寺园亭篇八
《天津市2013年初中语文教学能力考试真题》

选择(24分, 共8题)

包括 字音,错别字,病句 ,标点符号,成语运用,(具体题记不清了)

下面一段鉴赏孙犁小说《荷花淀》的文字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B)

作者利用暗示的手法,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做工笔细描,于细微处见芳华,从而用真实的生活场景、鲜活的人物形象来反衬战争,突现战争背景下人格之崇高、人性之纯美,将之渲染得淋漓尽致。

A. 细微处见芳华 B. 突现 C. 纯美 D. 淋漓尽致

下列语句使用比喻修辞方法不恰当的一项是(.D)

A. 清冷的琴音如月光蹑足走过午夜的水泥地,在我的胸膛上独舞,它的冷艳与尊贵令我无法自持。

B. 我常把穿着蓑戴着笠的人称为隐士和佛陀,且看那蓑衣似乎张开诗歌或者哲学的虚玄的羽翼翩翔在空明中,如神灵一般幽黑而深邃。

C. 我睡了很久,最后,梦终于慢慢地离我而去,就像一个对病人关怀备至而又沉着的医生,在做完救治病人的工作,见到病人终于深深地舒了口气,睁开了眼睛,因为复活而绽出羞怯、愉快的微笑后,便离开病人一样。

D. 村前的小路紧贴着蜿蜒的小溪,路的两边长着鲜嫩的青草,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这美丽的小路,就像铺在原野上的一条白练。

对下面诗歌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C)

题兴化寺园亭

贾岛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自知。

A. “破却千家”一语,揭示了中唐时期“富者兼地万亩,贫者无容身之居”的社会现实。

B. “蔷薇花落”的时候,触目所及“荆棘满亭”。由“种花”粘连“栽刺”,含有讥诮、讽刺之意。

C. 以蔷薇入诗,侧重写出了“兴化寺园”的主人对蔷薇花的偏爱,也喻示了诗人不落世俗的美好品格

填空(10分)

指出下列成语主人公:

1背水一战 2纸上谈兵

3 指鹿为马 4鞠躬尽瘁

5.( )国家的加西亚马尔克斯《 》是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影响了我国作家( ) 6《泊秦淮》诗云“商女不知亡国恨, ”

7《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 ”

8.《江南春》诗中“ ,多少楼台烟雨中”

文言阅读 (12分)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彦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未,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先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及居相郡,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

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①,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干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于是人②皆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

B.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 质:质朴

坐:因为 庶;希望 C.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思 .

D.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阙:缺失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B

A.亲曰  其父每谓所. 怙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

B.不能理化  为之作歌,称其. 无忘乃父之志 尔其.

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C.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 以 D.德化人,皆此类也 .

伏惟圣朝以 孝治天下 .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梁彦光品行和学识皆佳。他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为他一定会兴

盛宗族;他就学于太学时,治学泛览经史,行事严守礼法。

B.梁彦光性情执著,不因挫折而屈服。相州民风不淳,有些人诽谤他任刺史不善为政,使得

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重被起用时.却不惧失败,主动请求再回相州任职。

C.梁彦光为政始终是惩恶和教化兼施。他一方面严厉打击强横狡猾、不守法纪之徒,另一方

面以圣贤之道教育感化民众。他的政绩深受皇帝赏识。

D.粱彦光的德政使得过去善变狡诈的相州民众转而向善。酗酒不孝的焦通,经过教育感化而

幡然悔悟,弃恶从善;相州官吏、民众的好争执的习俗也为之火改。 翻译:

1. 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2.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

3.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现代文阅读(14分)

采药人 李汉荣

终年出没于深山林莽,你身上有草木的气息,有岩石的气息。我站在你面前,怀着敬意和惭愧的心情感受你。我觉得你不同于一般的乡下人,你的朴实里又多了几分坚韧。我觉得你已不大像是我们这种被严重污染却又自以为是的社会生物,我觉得你是一株纯真的、带着野性、滴着露水的植物,你不善言语,你的每一片叶子都是语言,无声地透露了你的山水岁月。

你不善言语,大约是你在山中听惯了溪的语言泉的语言鸟的语言,以及风和树叶的交谈,月光和涧水的交谈,你觉得那些语言很好听,万物都在与你说话,没有你插嘴的机会,也没有插嘴的必要,于是你习惯了倾听。万籁俱寂的夜晚,你就抚摸那些草药,听它们诉说一些苦涩的话,说一些心里的苦和世上的病。 浅山已采不到药了,必须到深山更深处,才能采到人世的处方里急需的药。浅山里也多了农药、化肥,和从城市里、工厂里弥漫来的废气尘埃。你知道世上的病越来越严重,而山上药物的药性已不如从前了。是不是药也有病了,药把自己的药性用于治自己的病,就没有多余的药力治世上的病了?

你到深山更深处采药,腰系绳索,手握药刀,在悬崖峭壁上寻找尘世已失踪的草药。好药都生长在云雾中,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高峻处。在远离人境的地方生长出来的药才能看清人世的真相。我们在低处害病,你在高处采药,多高处的药才能治愈我们这些低处的病人?你爬的山越来越高了,人世的病越来越重了。低处的病追着高处的药。云在你身边聚散,星在你肩上起落。当山下的某位文人望着高山上的白云雅兴大发的时候,你正在白云中,在陡崖上,抓着死神的衣襟,打听那一株药的去向。那药也不愿下山吗?也怕多病的尘世吗?

谁让你是药呢?谁让我是采药人呢?

方圆数百里的连绵群山,你都攀缘过了,最高的山峰你也去过了。好药越来越少,人世的病越来越多。最高的山都有已采过,要根治世上的重病,怕只有到天上去采仙药。你老了,爬了一生的山内外已老成一架山脉。

我站在你面前,望你,如望一座高山,山上有树木、有泉、有云雾,山顶是一片积雪。

你这座高山上,藏着多少药啊。看见了,我觉得你就是一副五味俱全的中药。

1.我站在你面前,怀着敬意和惭愧的心情感受你。

“敬意”指

“惭愧”指

2.为什么作者在第三节认为“必须到深山更深处,才能采到人世的处方里急需的药”

3结合全文怎样理解“你这座高山上,藏着多少药啊。看见了,我觉得你就是一副五味俱全的中药”这句话

4 多选题(记不清了)

作文:500字以上,围绕“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作文,文体不限。(20分)

教案 :题目:《行道树》张晓风 (20分)

题兴化寺园亭篇九
《诗中花落知多少》

诗中花落知多少

南阳一中张雅杰 指导老师:王玉红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枝花,用尽积攒了很久的所有精力,去绽放自己。花开时,香气袭人,娇艳欲滴,蜂绕蝶舞;花谢时,在风雨中黯然陨落,落下遍地伤。但,花开花落总关情。古代的诗人们,瞥见花开或花落,情由心生,便衣袖一挥,笔锋一转,写下一首首绝唱,从悠远的过去传唱至今……

花在春天绽放,于是春天里,古诗中,会有花。

喜春的诗人寻花、探花、写花开。白居易就曾写过《大林寺桃花》,内容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人之前因春光匆匆而怨恨、失望,但怎料山寺中“始盛开”的桃花又闯入眼帘,于是乎,作者顿感欣喜若狂。在这首诗中,桃花代替春光,形象美丽;春光化作小孩,可以转来躲去,妙趣横生,喜春之情溢于言表。

伤春的诗人恋花、惜花、写花落。李商隐曾写过《落花》:“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李商隐的诗向来委婉含蓄,这首是同样耐人寻味。这首诗先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又写乱花飞舞,再写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最后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全诗暗含着素怀壮志却不见用的凄婉感慨,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

花作为一种常见的意象,也常与思念之情联系在一起。

思乡的诗人会写花,温庭筠曾写过一首思乡诗,题目是《碧涧驿晓思》:“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这首诗有一种梦幻、绮丽之美。由诗的前两句可得知,诗人所梦魂萦绕的正是“在天涯”的“楚国”。此时,月亮也已落下,“啼夜月,愁空山”的子规也已栖息。诗人忽然瞥见满庭盛开的山杏花,他便……全诗在此悠然收住,给人以想象空间。想来诗人应是想到“楚国”也是春意嫣然、繁花似锦吧。原来无比愁苦的思乡之情又忽地变得朦胧淡远。

怀人的诗人也会写花开,南朝诗人徐悱因思念妻子写下了情意绵绵的《对房前桃树咏佳期赠内》:“相思上北阁,徒倚望东家。忽有当轩树,兼含映日花。方鲜类红粉,比素若铅华。更使增心意,弥尔想狭斜。无如一路阻,脉脉似云霞。严城不可越,言折代疏麻。”诗人因相思登上北边的阁楼,不由地眺望东邻,但一根桃树挡住了视线。桃树上桃花开遍,鲜艳的桃花犹如搽脸的红粉,白色的桃花又好比佳人搽脸的“铅华”。这使诗人不由得想起住在狭斜的妻子,便向远方眺望,但山川阻隔使他无法看到,只能对着似云若霞的桃花出神。但毕竟他身为朝官,只好折下一枝桃花代替赠礼,寄回家中,表达情思。这一首诗,作者由情观景,又触景生情,自然流畅。

人生总有得意时,又怎无失意事,这也会令诗人写到花。

顺境中的诗人会写花。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新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写下了《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人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所以,诗一开头就直接倾泻心中的狂喜,说以往那种生活上的困顿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此时金榜题名,终于扬眉吐气,自由自在,真是说不尽的畅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道卜.人洚喜事精神爽.此时的诗人神采飞扬,不但感到春风骀荡,天宇高远,大道平阔,就连自己的骏马也四蹄生风了。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日看尽,真是“放荡”无比!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成,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

逆境中的诗人也会写花。柳宗元曾在政治希望和还乡希望一度闪现却又最终破灭后写了一首《柳州榕叶落尽偶题》:“官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经历过一场大雨的洗礼,春天的百花竟都落了,加之落叶满庭,使在阳春二月见到反常的如秋之景。这里,莺啼而曰“乱啼”,则是诗人情往感物,辞因情发,这只因听莺之人心烦意乱。这样的“秋色”与首句的“官情羁思”“ 共凄凄”,失意之感更加沉重。

古代诗人,大都关心时政,以花写下自己的爱国之情或疾世之感。

当国家沦陷时,诗人杜甫写下这样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可以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也可解释为,将花鸟拟人化,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这两种解释虽说有别,但都说明了触景生情,移情于物。也正是因此,才得以千古传诵。

当对社会不满时,贾岛写下了讽喻诗《题兴化寺园亭》:“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自知。”这是作者对当时“富者兼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的现实而写下的。仅“池”便可“破却千万家”的园庭中却没种“桃李”反植“蔷薇”反映了贫富的心理殊异 。紧接着作者又写道:“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自知。”明写秋后园景,暗写敛财的后果,以“种花”拈连“栽刺”蕴藉含蓄,自然贴切,讽刺之意,不言而喻。

古代写花的诗是数不胜数的,我又怎能说得完?诗歌是古代文学的一大美境,闲来无事便可翻开看看,便像在桃源游历了一番,养眼,养耳,更养心。最后就以李商隐的《花下醉》作为结束吧。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一阵风来,一阵雨去,花又落了多少?谁又会挥袖转笔,写出千古绝唱?

题兴化寺园亭篇十
《11诗词鉴赏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介绍】•贺知章(659-744),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县)人,自号“四明狂客”。武则天证圣元年(695)进士。累官至太子宾客、秘书监。唐天宝初年还乡为道士。他早年就有文名。诗作清新通俗。现存绝句仅六首。这里所选的两首,宛如两幅淡雅的水墨画,着墨不多,却意境鲜明,耐人寻味。

【说明】•这首诗通过写春风柳条,描画了初春时切万物复苏、生意盎然的景象。

【解释】•①碧玉--青绿色的玉。这句形容柳树绿影婆娑,有如妆成一般。②丝绦--丝带。形容柳条的轻柔婀娜。

贺之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说明】•作者离家几十年后重返故乡,既感到对乡土的亲切,又从乡里儿童的问话中,增添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本诗用能人简明的语言,描摹了这种百感交集的心情。

【解释】•①偶书--随意写下来。②鬓毛-- 耳边的头发。衰--疏落。

胡令能: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说明】•这首诗写一个农村儿童在河边钓鱼时的情景。•他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因怕鱼儿惊走,连问路的人不让走近。神态是那么认真,那么天真烂漫。

【解释】①垂纶--指钓鱼,纶,钓鱼用的线。②侧坐--侧身而坐。•莓苔--这里泛指草丛。③招手--这里是摇手的意思。•④得--语助词。这两句说:当过路人要来问讯时,孩子老远就摆手示意,不让对方走近。深怕发出声响,吓得鱼儿不来上钓。

胡令能:咏绣障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作者介绍】•胡令能,生卒年不详。莆田(今属福建省)人。生活在唐德宗贞元至宪宗元和年间。早年做过修理铁木器之类的工作。被人称为“胡钉铰”,他的诗作。仅存四首绝句。

【说明】•这首诗赞颂了绣花女工们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

【解释】•①绣障--绣花屏风。②花蕊--花心,这里泛指花卉。③拈--拿。床--指绣花架。④安--放。

黄巢: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说明】•这首诗也是咏物言志。作者在诗中表示了要推翻唐王朝腐朽统治的决心和信心。

【解释】•①不第--不及第。指作者考进士没有被录取。•赋--歌咏,②九月八--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旧时习俗,人们在这一天要登高、赏菊。这里用“八”,是为了押韵。③我花开--指菊花盛开。•百花杀--众花凋谢。这是暗喻统治者必然失败。•④透--渗透、布满。⑤带--披挂。黄金甲--双关语,一是形容菊花花瓣片片金黄,一是喻起义军的战服。

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作者介绍】•黄巢(?-884),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菏泽县)人。出身盐商家庭,小时从事贩卖私盐的活动。他有文才, 武艺也强。公元八七五年,率众参加王仙芝令导的农民起义队伍。王仙芝牺牲后,被推做领袖,号冲天大将军。起义军很快从几千发展到六十万人,一度攻占京城长安,建立大齐农民政权。后来被唐王朝镇压。黄巢失败自杀。

【说明】•这首诗泳物言志。前两句说菊花处在落萧条的境地,用来比喻当时现实的衰败。后两句写作者要改变现实,给人民带来温暖春天的理想,充满了强烈的革命激情。

【解释】•①飒飒--风声。②蕊--花心。③他年--将来。青帝--传说中的春神。④报--告诉。•这句说:要告诉菊花,让它与桃花一起开放。

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作者介绍】黄景仁(1749-1783),字汉镛,一字仲则,武进(今属江苏省)人。乾隆时诸生,一生穷困潦倒,仅活了三十五岁。悲身嫉世,是他的诗歌创作的基调。有些作品构思精巧,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艺术感染力较强。

【说明】原诗二首,现选一首,诗的后两句不是写流连景物,而是写人处在极度忧患之中茫然无所适从的心情。

【解释】①癸巳--乾隆三十八年(1773)。当时作者在家乡。②漏--古代的计时器,指时间。迟迟--一点一点地推移。③潜--偷偷地,隐藏在事物的背后。物外--世俗之外。此处指其他方面。这句说:潜伏着忧患,从其他迹象就能察觉出来。④悄--悄然。愁闷失神的样子。

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说明】•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诗人又被罢官,监税鄂州。一到这里他就兴致勃勃观赏了名胜古迹南楼,并写下四首绝句抒怀,这是其中一首。•诗里写了夏日清凉的景色,第三句说的清风明月无人管,借景抒情,吐露了他罢官后无拘地束的舒畅心情。

【解释】•①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南楼--在鄂州城,登楼可眺望远景。书事--记事。②凭栏--靠着栏干。芰荷--荷花。③一味凉--十分凉爽。这两句说:清风和明月本来就很凉爽,由于它们无拘无束,一齐而来,使得楼上格外凉爽了。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1)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预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说明】•宋宗时,诗人被贬黔州,迁移到戎州(今四川省宜宾县),吃了好几年苦头。宋徽宗即位后被起用。这首诗是他离开谪居多年的四川,返回江西故乡途中,路过洞庭地写的,倾吐了他当时十分喜悦的心情。

【解释】•①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楼高三层,面临洞庭湖,唐代张说建造,宋仁宗庆历时滕京谅曾加以增建,登上楼可以眺望洞庭湖的景色。君山--又叫湘山、洞庭山,在洞庭湖中。②投荒--指远谪到偏僻荒凉的地方。万死--死里逃生。•鬓毛斑--鬓发花白了。斑,斑白,花白。③生入--活着出来。•瞿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在四川省奉节县东面。滟预--瞿塘峡中突出江面的大石堆,是长江三峡最险恶的地方。④这句形容作者的喜悦心情。“未到江南”已经禁不住“先一笑”了。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2)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面水,银山堆里看青山。

【解释】•①川--河水,这里把洞庭湖水。凭栏--靠着栏杆。② 绾结--盘结。湘娥--古代神活中的女神湘君。鬟--螺髻。这句说:远远望去,君山好象湘君头上盘结起来的十二个发髻。③不当--到不了。④银山--指湖水涌起的白色波浪。这两句说:可惜我不能驾舟到湖里去,从汹涌的波涛中仔细欣赏一下君山的青翠峰峦。

贾岛: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说明】•诗中包含着有朝一日能发挥才干,不枉费十年苦功夫的希望,这是诗人咏物言志。

【解释】①霜刃--形容剑刃锋利,寒光闪闪。②把示君--把剑给你看看。

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介绍】•贾岛(779-843),字阆仙,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早年为僧,名无本,后来俗。几次考进士都没有中。唐文宗时做过遂州长江(今四川省蓬溪县)•主簿等小官。他的诗,以清奇凄苦著名,大多是写自然景物和闲居情致。作诗刻苦求工,诗风清淡朴素。

【说明】•童子的简洁答话,引出了一幅幽深清奇的画景,并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解释】•①寻--寻访。隐者--隐居的人。②童子--指隐者的弟子。•③言--告诉说。师--指隐者。这句和下面两句都是童子的答谢。④不知处--不知在什么地方。

贾鸟:题兴化寺园亭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自知。

【说明】•前两句写大官僚为了满足自己享受,不择手段地聚敛财物,兴建花园池亭。后两句说,一到秋天,蔷薇花雕落了,剩下的只是无数尖刺罢了。

【解释】•①这句说:为了建造一座池亭花园,而使得无数人倾家荡产。•②蔷薇--落叶灌木茎上多刺,夏初开花,花有红、黄、白等多种颜色。③君--指建造园亭种蔷薇者。

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选2首,2-1)

细草穿沙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作者介绍】姜夔(约1155-约1221)。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一生没有做官,因为和诗人萧德藻的侄女结婚,便移居苕溪,往来于苏、杭一带,和当时著名诗人范成大、杨万里等交游。他精通音律,是南宋著名词人和诗人。诗风朴实秀丽,音韵和谐。

【说明】•作者和诗人范成大交往密切,经常乘船在太湖上往返石湖州之间。这一带是江南水乡,景色秀丽。作者用同一题目写了十首绝句,描写当时情景,这里选两首。这两首写的是初春的风光。

【解释】•①除夜--除夕夜。指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的除夕夜。石湖--在太湖东南岸,属苏州,范成大住在那里。苕溪--吴兴县的别称,是姜夔的住地。②这句说:雪融化了一半,细草从沙里露了出来。•③吴宫--春秋时期吴国王宫的遗址,在苏州。迢迢--缥渺遥远。④这两句说:•这一带河岸竹林里开放的梅花虽然看不见,但在船里整夜闻着它的幽香,徐徐穿过一道又一道 石桥。

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选2首,2-2)

环炔随波冷未销,古苔留雪卧墙腰。

谁家玉笛吹春怨,看见鹅黄上柳条。

【解释】•①环炔--佩玉,冷未销--还带着夜间寒气。•②古苔--苍苔。这句说:沿河岸墙上的苍苔,还留着残雪。③鹅黄--淡黄色,多形容初春的杨柳。这句说:只见柳条已经淡淡发黄了(春天悄悄来了)。

蒋士铨:响鞋廊

不重雄封重艳情,遗踪犹自慕倾城。

怜伊几两平生屐,踏碎山河是此声!

【作者介绍】蒋士铨(1725-1784),字心余,一字苕生,铅山(今属江西省)人。乾隆时进士,做过翰林院编修。他是著名戏曲家和文学家,也善诗,诗风苍劲。

【说明】诗写春秋时吴王夫差宠爱西施,迷恋女色,以致造成亡国大祸的故事,就这件事抨击了那些昏庸荒淫的君王。

【解释】①响鞋廊--相传吴王夫差在苏州灵岩山为西施造了馆娃宫,宫中有一条响鞋廊。廊下放大瓮,瓮上铺木板,让西施穿鞋在板上行走,铮铮作声。鞋,木鞋。②重--重视。雄封--治现国家。封,封疆,疆域。这句说:吴王不重视治国图强而迷恋女色。③遗踪--指响鞋廊的遗址。倾城--指绝色美人。④怜--爱惜,喜欢。伊--她,指西施。几两--几双。屐--木底鞋。丁人外出和游山多穿屐,馆娃宫在山上,所以这么说。⑤这两句说:只为吴王欢喜西施那几双木鞋,正是这种木鞋和响廊的声音把大好河山葬送了。

金圣叹:宿野庙

众响渐已寂,虫于佛面飞。

半窗关夜雨,四壁挂僧衣。

【作者介绍】金圣叹(1608-1661),原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汉,吴县(今属江苏省)人。明末诸生,入清后不做官。因为“哭庙案”被杀。他是著名文艺评论家,曾手批《水浒》、《西厢记》等书。也有诗作。

【说明】诗写的是晚间投宿野庙的通过对野庙景物的描述,着重渲染了一种凄苦清冷的气氛,很有特色。

【解释】①这两句说:晚间各种声响渐渐寂静下来。只有一些小虫在佛象面前飞来飞去。②这两句说:野庙破落不堪,只有半扇窗可以抵挡夜雨和尚把僧衣挂在墙上都去睡了。(只留下诗人久久不能入梦。)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134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