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送情公归汉东序的翻译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江夏送情公归汉东序的翻译篇一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课外补充》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原作品序:

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征,为苍生而一起。常与支公游赏,贵而不移。大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尔。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言归汉东,使我心痗。夫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神农之后,季良为大贤。尔来寂寂,无一物可纪。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先生六十而隐化,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即惠休上人与江、鲍往复,各一时也。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亲遂行,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开颜洗目,一见白日,冀相视而笑于新松之山耶?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译文:

随州古称汉东国,美丽富饶,大江藏有随侯明珠,如明月熠熠升辉。

家人一定想不到:经历安使之乱以后,倩公这颗人间明珠还能得以平安回归。 鉴赏: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

答: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全县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169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