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心其一翻译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秋心其一翻译篇一
《秋兴八首(其一)倾情打造!》

秋心其一翻译篇二
《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翻译硕士百科知识考研重点,精编笔记,押题模拟考试,内部题库》

育明教育-北京科技大学翻译硕士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

北科翻硕考研状元百科复习笔记

下列影片中,以歌颂少数民族新生活为题材的是:《达吉和她的父亲》

什么民族自称为“百人”?普米族

反映波兰作曲家肖邦生平的美国影片是:《翠堤春晓》

巴金是在发表哪部作品时始用“巴金”这一笔名的?《灭亡》

以下诗作中,以弃妇为抒情主人公的是:《氓》

《大卫》的作者是:米开朗其罗

《荆棘鸟》的作者是:考琳·麦卡洛

李白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出自:清平调·其一

作家孙犁最富有诗情画意的短篇小说和散文集是:《白洋淀记事》

以下哪篇报告文学是徐迟的作品?《歌德巴赫猜想》

中国民歌按体裁形式分为三类,下列不属于的是:劳动号子

下面不属于郭沫若《女神》三部曲的是:《洪波曲》

在中国以下哪一种说法是指八、九十岁?耄耋

短篇小说《套中人》的作者是:契诃夫

《老人河》是:美国歌曲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是哪位诗人对庐山的赞词?白居易

不是“创造社”的发起人的是:田汉

在我国,“桃月”是指:三月

北宋的两个著名词人晏殊和晏几道是什么关系?父子

《阿里山的姑娘》是:高山族民歌

满清时代,人们说的“入关”指的是什么关?山海关

敕勒歌是哪个民族的民歌?鲜卑

“玄英”是哪个季节的别称?冬

角抵戏为什么要头戴野兽面具?源自对狩猎活动的模仿

瑟,是古代:弹弦乐器

诗句“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的作者是:白居易

下列哪个作家不是法国人?海涅

下面哪首(句)诗(词)不是描写梅花的?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古琴的音色有泛音、按音和:散音

以下诗歌中属于散文诗的是:《门槛》

城市规划师霍华德是哪个国家的人?英国

在世界史上,“两河文明”中的两河是指幼发拉底河与:尼罗河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的是中国哪个传统节日?元宵

“无本”曾是哪位诗人的法号:贾岛

“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出自于:孙子

我国古代以“诗话”命名的第一部诗话是:《六一诗话》

育明教育官网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擅长七绝并多用乐府旧题的诗人是:王昌龄

2014年翻译硕士视频课程+近三年真题+笔记+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2500元 7月1日前报名,8折优惠!8月1日前9折优惠!

北大、北外、北师、首师大教授领衔辅导!

2013年包揽北大、贸大、苏大、川外、北外、南大、西外翻译硕士考研状元! 育明学员马林同学

育明教育官网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2014年育明教育推荐翻译硕士参考书

说明:除了各个高校自己指定的参考书,以下参考书是实践中证明非常棒的参考书。其实,尤其是翻译方面,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数目,即使院校指定的也不一定就有帮助。所以大家还是以提升基本功为目的。

1-《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张培基(三册中至少一册)

非常经典,练基本功非它莫属 。

2-《高级翻译理论与实践》叶子南

汉译英的经典之作,体裁实用,读来作者亲授一般

3-《翻译硕士常考词汇精编》 育明教育内部资料

绝大部分翻译的词汇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很实用。

试题中出现比较生僻的单词的话,读了这本词汇书基本你就认识了

4-《中国文化读本》叶朗 朱良志

翻译的体裁有时候和中国文化有关,作为译者应该了解中国文化;书本身也很好,图文并茂 5-《百科知识考点精编与真题解析》,中国光明日报出版社(13年7月底上市)

各个院校历年翻译硕士考研真题,非常实用,很多词汇和知识点经常重复考察。

此外,大家还可以配套育明教育内部辅导视频课程进行复习!

育明教育官网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育明教育官网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育明教育官网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秋心其一翻译篇三
《秋兴八首(其一)倾情打造!》

秋心其一翻译篇四
《秋兴八首·其一__公开课最新》

秋心其一翻译篇五
《2015年高考语文原创卷(全国新课标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

语文

第 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流行歌曲会成为一代之文学吗?不妨回到具体的学术语境。金、元以来不断有学者倡导历朝文学各有所胜之说,后经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序》论述而为人耳熟能详。历代文学各有胜擅之说,突破了文学史一直以诗文为尊的等级观念,以开放包容的审美眼光,揭示出不同时期文学体式丰富多彩、不断迭兴的本真面貌。王氏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深含着为元曲鸣不平以期唤起世人对其价值重估的焦虑。他感慨:“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遂使一代文献,郁堙沉晦者且数百年,愚甚惑焉。”于是将元曲与唐诗、宋词等并列,实有为曲争地位的心理动机。不错,正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理念构建的开放视野,为每个时代寻找代表性的文学样式预留了空间,也从理论上预设了流行歌曲为“一代之文学”的可能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以文体递嬗观念考察文学样式者代不乏人,王国维说到了点子上,有人的判断却出了错。明人卓人月《古今词统序》云:“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又让元,庶几《吴歌》、《挂枝儿》、《罗江怨》、《打枣竿》、《银绞丝》之类,为我明一绝耳。”卓人月才、学、识均属上乘,但他于明代民歌的评价不免有拔高之嫌,很少有人能接受唐诗、宋词、明歌并列的提法。远见卓识如卓人月,尚不免犯研究者的两大通病:一是没有拉开足够的心理距离,有意或无意拔高研究对象,不能恰如其分地公允评价,成为事实上的“武断的文化史家”;二是没有拉开足够的时间距离,不能跳出文化现场、“身在此山中”影响了视线与判断。卓人月的误判对今天的启示是:现在断言流行歌曲成为一代之文学是否过早,我们是否被现象所迷惑,是否拥有了足够广阔的学术视野,是否有过对文化现象足够的反省、批判与质疑,是否拥有王国维般广收博采成一家之言的学术能力?

以“一代之文学”衡之于流行歌曲的研究者,也许忽略了王国维这一提法的文化语境与真正用心。王国维写《宋元戏曲史》的年代,正是京剧舞台艺术如日中天之时,这一点与当下流行歌曲红遍大江南北如出一辙,但王国维并非为当时流行的、强势的、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寻找合法性证据(这一点与今天学者大不相同,我们太热衷于为现存事实提供学理支撑了),他有严格的学理尺度和独立的价值判断,表现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学术勇气:“明以后无足取,元曲为活文学,明清之曲,死文学也。”当国人在京剧艺术里如痴如醉之时,他的这番表态犹如空谷足音雄视古今,充满了文化自负与学术自信。再者,王国维论元曲独标其文字而非将其当作舞台艺术进行考察,这与其“仅爱读曲,不爱观剧”的人生喜好有关。今天戏曲学已演化为包括案头与场上在内的立体研究,王国维的研究方法自有值得商榷之处,但不得不佩服他对元曲文字震古铄今的价值发现。元曲自明万历年

间就基本无人能唱,它的音乐、唱腔已淹灭不闻,其文字却熠熠生辉,在含蓄蕴藉风格之外另辟本色自然的审美向度。对尚活在舞台上的明清之曲,他抱以冷然的态度,因为文字并未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创造,至于京剧,已由作家中心转向演员中心,文字上更无足观了。

如此,王国维“一代之文学”的说法实则包含这样的内容:不管当下多流行,一时的影响多广泛,它必须作为“案头文本”接受审查——是否做出别样的艺术贡献,提供了不一样的审美价值?换句话说,流行歌曲如果要取代诗成为当代文学的代表性样式,它就必须接受成为文学经典的资格审查(娴熟的形象语言、原创性、认知能力等)并服从于文学中心主义的价值标码。

1. 下列各项中,其内涵不属于作者所论“一代之文学”范畴的一项是()

A.汉赋 唐诗 B.宋词 明歌

C.楚辞 元曲 D.汉赋 宋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国维突破了文学史一直以诗为尊的等级观念,以开放包容的审美眼光,为元曲鸣不平, 认为元曲价值被低估,强烈唤起世人重新评估元曲。

B.从理论层面而言,流行歌曲成为“一代之文学”有其可能性。但现在如果加以断言,则为时过早,因为会被现象所迷惑,也没拥有足够广阔的学术视野,也没有过对文化现象足够的反省、批判与质疑,也没拥有像王国维一样广收博采成一家之言的学术能力。

C.王国维写《宋元戏曲史》的年代,正是国人在京剧艺术里如痴如醉之时。他凭着严格的学理尺度与独立的价值判断,为当时流行的、强势的、占主导地位的戏曲艺术提供了学理支撑,充满了文化自信和学术自信。

D.王国维研究戏曲学的方法与他“仅爱读曲,不爱观剧”的人生喜好有关,论元曲独标其文字而非将其当作舞台艺术进行考察。因此,以现在的学术标准来看,这种研究方法不够“立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歌》《桂枝儿》《罗江怨》等民歌之所以有被拔高之嫌,是因为研究者没有拉开足够的心理距离和足够的时间距离。

B.王国维对舞台上的明清之曲并不欣赏,是因为其文字没有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创造;对京剧则更不欣赏,是因为其文字更无足观。

C.研究“流行歌曲会成为一代之文字吗?”这一问题,一定要回到具体的学术语境中去考察,否则不可能揭示出不同文学体式丰富多彩、不断迭兴的本真面目。

D.1996年北京大学出版了谢冕、钱理群主编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选入了崔健的摇滚歌曲《一无所有》和《这儿的空间》。作为中国精神制高点的北大,前任校长许智宏也不止一次在学生面前唱《变心的翅膀》和《老鼠爱大米》。由此看来,至少这四首歌属于“一代之文学”的范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六月,壬寅朔,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薨。其子殿中侍御史缄与抱真从甥元仲经谋,秘不发丧,诈为抱真表,求以职事授缄;又诈为其父书,遣裨将陈荣诣王武俊假货财。武俊怒曰:“吾与乃公厚善,欲同奖王室耳,岂与汝同恶邪!闻乃公已亡,乃敢不俟朝命而自立,又敢告我,况有求也!”使荣归,寄声质责缄。

昭义步军都虞候王延贵,汝州梁人也,素以义勇闻。上知抱真已薨,遣中使第五守进往观变,且以军事委王延贵。守进至上党,缄称抱真有疾不能见。三日,缄乃严兵诣守进,守进谓之曰:“朝廷已知相公捐馆,令王延贵权知军事。侍御宜发丧行服。”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守进召延贵,宣口诏令视事,趣缄赴东都。元仲经出走,延贵悉归罪于仲经,捕斩之。诏以延贵权知昭义军事。

秋,七月,壬申朔,以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名虔休。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闻虔休为留后,意不平,表请以磁、邢别为一镇。昭义精兵多在山东,谊厚以悦之。上屡遣中使谕之,不从。临守将夏侯仲宣以城归虔休,虔休遣磁州刺史马正卿督裨将石定蕃等将兵五千击州;定蕃帅其众二千叛归谊,正卿退还。诏以谊为饶州刺史,谊不行;虔休自将兵攻之,引水以灌城。九月,王虔休破元谊兵,进拔鸡泽。 (节选自《唐纪五十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遣裨将陈荣诣王武俊假货财 诣:指使。

B. 吾与乃公厚善 善:交好。

C. 令王延贵权知军事 知:主持。

D. 趣缄赴东都 趣:催促。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B. 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C. 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D. 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缄为了继承节度的职位,不仅没有将父亲去世的消息公之于众,反而伪造了父亲的表章。王武俊为人正直,不肯与李缄狼狈为奸,并让陈荣回去,口头传达他对李缄的质问与责备。

B.王延贵本是昭义步军都虞侯,当德宗知道李抱真已死,便派遣中使第五守进前去观察形势的变化。李缄害怕了,交付了重要物件。第五守进口头宣布诏旨,命令王延贵主管事务。

C. 德宗任命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给他新的名字,叫王虔休。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

史元谊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中愤慨不满。石定蕃也不满王虔休,于是,率领他的部众二千人叛变,归降元谊,

D. 德宗颁诏任命元谊为饶州刺史,元谊不肯前去就任。王虔休亲自领兵攻打元谊,还引来水淹灌州城。九月,王虔休打败元谊的兵马,进军攻克鸡泽。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闻乃公已亡,乃敢不俟朝命而自立,又敢告我,况有求也!

(2) 上屡遣中使谕之,不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心三首(其一)

龚自珍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8.诗中的“郁金香”“古玉”这两个意象分别蕴含什么意思?请简要概述。(5分)

9.尾联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 白居易《琵琶行》中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和惊心动魄的音乐感染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曲虽终,但回味无穷。

(3)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认为“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证明国家的兴亡主要取决于人事,告诫后来的统治者要从中吸取教训,引起警戒。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锖笔在答 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能选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找一棵树 赵明宇

我天天在元城的大街小巷奔走,眼睛不停地搜寻。遇到几个熟人,问我找什么呢,我低着头,没好气地说,我在寻找一棵树。

今年春天,我盘算着回乡下老家看看。我想念哥哥,更想念哥哥院里的大槐树。哥哥今年60多岁,厮守着大槐树。大槐树像我的腰一样粗,据说是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栽下的,有100多岁了。

元城一带有个风俗,孩子生下来,要把孩子的胎衣埋到一棵树下,孩子就会像这棵树一样茁壮成长。我爷爷、我爹、我和哥哥的胎衣全埋在了大槐树下面呢,你说,我跟大槐树能没感情?

乘班车风尘仆仆赶回老家,推开那两扇熟悉的大门,我愣住了。大槐树呢?仔细瞅瞅,房子没变,猪圈没变,院里的那口红薯窖没变。哥哥迎出来,一头白发、一脸沧桑也没变。我确认没有走错门,手里提着的小包裹滑落地上,给哥哥买的营养品像花朵一样绽开。哥哥弯腰捡起花花绿绿的营养品,拉着满脸惊讶的我向屋里走,给我端水喝。我一把甩开他,第一句话就是:哥,咱家的大槐树呢?

哥看看我,又把头低下,嗫嚅着吐出两个字:卖了。

我一听直跺脚。哥啊,你真是老糊涂了,缺钱花找我要啊,怎么能卖掉大槐树呢!咱爹死的时候没钱发殡都没舍得卖啊!

哥说,不就是一棵树嘛,值得发那么大脾气?你不在农村,不知道村里的情况。不是我缺钱花,而是村长出面,不卖也得卖啊。

我理解哥哥的难处,可是我不甘心我的大槐树被卖掉,就来找村长。

村长正在跟别人喝酒,看见我,给我倒了一杯说,二叔,您老回家看看?我说你们把我家的大槐树卖到哪里去了?

我想赎回来。村长嘬嘬牙花子说,这事儿不好办,你赎不回来了。

我说我加倍出钱,哪怕是他们把我的树做成了家具,我也要赎回来。

村长摇晃着脑袋,吐一口酒气说,实话告诉你吧,那棵大槐树真是有福气,不仅活得好好的,比以前还风光呢,跟你一样进城去了。

我的大槐树进城了?我转身就走,把村长的招呼抛在身后。我没顾上吃哥哥为我做好的饭就回城了。

我的大槐树,你在哪里?我的脚步踏遍了元城的每一个角落,我的目光摸遍了路边的每一株花草。三天后的傍晚,我落魄地走在新建成的元城宾馆门前,望着金碧辉煌的门面,不由得眼前一亮:我看到了我的大槐树。尽管它被伐掉了半个树头,我还是能认出来。一搂粗的树身上有我童年摩挲的手印,有我用牙齿啃掉的树皮,变作了圆圆的疤痕。还有我骑过的枝干,光光的,滑滑的。

我抱着大槐树哭了,引来好多人围观。一个穿着不俗的贵妇用睥睨的目光扫了我一眼说,真是什么人都有!这是哪来的疯子。

围观的人渐渐散去,只剩下我自己的时候,我迷迷糊糊睡着了。

半夜里醒来,大槐树身上爬满了霓虹灯。我感觉脸上湿湿的,用手一摸,原来是大槐树的泪水滴在我脸上。

天亮时,两个保安把我架走了,还把我送到家里。保安跟我儿子说,实在不行就把你老爸送精神病医院去吧。

儿子的脸色铁青,劈头盖脸跟我说,刚才领导找我谈话了,你再去宾馆闹事儿,我被

秋心其一翻译篇六
《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 其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的基本情况,思想情感及创作成就。

2、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从写景、抒情、炼字方面赏析诗歌。

3、理解诗歌主旨,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歌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 把握诗歌意象和诗歌情感的有机联系,背诵全诗。

3、感受诗人深沉的忧思, 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法学法:赏析法 ppt展示法 交流互动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过不少描写秋天的诗词,例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 葭》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观沧海》(曹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这些句子都脍炙人口,深入人心,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很多关于秋天的精彩诗词等着我们去学习,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杜甫的《秋兴八首》,欣赏下“诗圣”所描写的秋景是什么样子的。

二、 诗歌鉴赏之“四抓”:

(一)抓作者:知人论世

(二)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情感……

(三)抓诗句即三么: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怎么写? (意象、技巧、情感等)

(四)抓注释:①难理解的词语;②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信息(人物、背景等)。

三、 作者生平及作品(抓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不仅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新高峰,而且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的最高水平。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登高》、《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等。

四、题解(抓题目)

1.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伴同家族,离开成都,乘舟沿江东下,先是寓居夔州,在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后转徙于湘鄂之间。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秋兴八首》即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有感而发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

2.题解

在寓居夔州的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是组诗领起之作,八诗之纲领。(《读杜心解》云:“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五、 正文赏析(抓诗句和注释)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sēn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

(首联)

yīn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

( 颔(hàn)联)

xīn

丛菊/两开/他日

/泪,孤舟/一系/故园 (颈联)

zhēn

寒衣/处处/催

/刀尺,白帝/城高/急/ (尾联)

(一)理解词语

①玉露:白露。②凋伤:使草木凋零衰败。③萧森:萧瑟阴森。④兼天:连天。“兼”,连的意思。⑤塞上:这里指夔州的山。⑥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是指第二次看到。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时光流走。⑦接地阴:风云盖地。⑧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⑨系(jì):系舟上岸。⑩寒衣:冬天的衣服。⑾催刀尺:赶裁新冬衣。⑿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zhēn),捣衣石。

(二)翻译全诗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菊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

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4,每首中对仗联可以多到三联、也可以少到一联,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加了一倍,所以可写更多的事或景,可抒发更多更细致的情感。“它散中有整,常中有变,对仗工整,内容充实”。)

(三)赏析诗句

首联开门见山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巫山巫峡”,诗人所在。二句下字密重,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这里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

颔联用互文,对偶句展开“气萧森”的悲壮景象。“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可见整个天地之间风云波浪,极言阴晦萧森之状。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当时土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是阴暗的战云,虚实兼之。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

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与上二句交叉承接,“丛菊”承“塞上”句,“孤舟”承“江间”句。“他日”即往日,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此日在夔州,均对丛菊,故云“两开”,“丛菊两开他日泪”,表明去年对丛菊掉泪,今年又对丛菊掉泪;两开而字,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羁留夔州心情的凄伤。“故园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系”字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长安,系于故园。从云安到夔州苦苦挣扎了两年,孤舟不发,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流泪,心总牵挂着故园。诗人《客社》一诗亦云:“南菊再逢人病卧”,《九日》又云:“系舟身万里”,均可参读。此处写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身在夔州,心系故园,为下七首张目。

尾联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西风凛冽,傍晚时分天气更是萧瑟寒冷,意味冬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促的砧声。白帝城在东,夔州府在西,诗人身在夔州,听到白帝城传来的砧杵之声。砧杵声是妇女制裁棉衣时,槌捣衣服的声音。砧即捣衣之石。此诗末二句,关合全诗,回到景物,

时序由白天推到日暮,客子羁旅之情更见艰难,故能结上生下,下面接着写夔州孤城,一气蝉联。钱注杜诗称:“以节则杪秋,以地则高城,以时则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别,末句标举兴会,略有五重,所谓嵯峨萧瑟,真不可言。”

(四)总结全诗

此诗以描绘秋景为外在的行文线索,以抒发悲愁之情作为连通各联的内在联络,以情感的起伏流转,贯穿次第展开的各组景物,形神交汇,浑然一体。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

六、 思考讨论

1.首联写了秋天什么景象?

写出了蜀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条的景象。“凋伤”本来寓衰败之气,但露是玉露,树是枫林,反而在萧索中现出了富丽景象,格调颇为劲健。而言“气萧森”,则非但指草木摇落,亦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联蓄势。

2.第三联开始,转而由景生情,抒发感慨。怎样理解这一联?

“丛菊两开”,指离蜀经历了两秋;“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飘零。而“他日泪”则生悲情于从前,“故园心”则托相思于万里。

3.最后一联,风霜凄紧,严冬将至,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地响起,抒发诗人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而凄苦之情,思乡之意,皆在不言之中。全诗就此收束,余意绵绵。

4.全诗都写了什么意象?意境怎样?

意象:玉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 丛菊 他日泪 孤舟 寒衣 刀尺 白帝城 暮砧

意境:营造了衰败、萧瑟、阴森又风云变化的悲壮意境。

5.哪个诗句最能表明诗人的感情?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明确主旨: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苦。)

秋心其一翻译篇七
《2015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硕士考研参考书-专业目录-分数线-复习指导十一》

2015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硕士考研参考书-专业目录-分数线-复习指导十一文学史上魔幻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是:布尔加科夫马尔克斯

我国古代以“诗话”命名的第一部诗话出现在哪个朝代?北宋

父系氏族血缘关系的嘎滚制还起着重要纽带作用的民族是:布朗族

下列影片中,以歌颂少数民族新生活为题材的是:《达吉和她的父亲》

什么民族自称为“百人”?普米族

反映波兰作曲家肖邦生平的美国影片是:《翠堤春晓》

巴金是在发表哪部作品时始用“巴金”这一笔名的?《灭亡》

以下诗作中,以弃妇为抒情主人公的是:《氓》

《大卫》的作者是:米开朗其罗

《荆棘鸟》的作者是:考琳·麦卡洛

李白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出自:清平调·其一

作家孙犁最富有诗情画意的短篇小说和散文集是:《白洋淀记事》

以下哪篇报告文学是徐迟的作品?《歌德巴赫猜想》

中国民歌按体裁形式分为三类,下列不属于的是:劳动号子

下面不属于郭沫若《女神》三部曲的是:《洪波曲》

在中国以下哪一种说法是指八、九十岁?耄耋

短篇小说《套中人》的作者是:契诃夫

《老人河》是:美国歌曲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是哪位诗人对庐山的赞词?白居易

不是“创造社”的发起人的是:田汉

在我国,“桃月”是指:三月

北宋的两个著名词人晏殊和晏几道是什么关系?父子

《阿里山的姑娘》是:高山族民歌

满清时代,人们说的“入关”指的是什么关?山海关

敕勒歌是哪个民族的民歌?鲜卑

“玄英”是哪个季节的别称?冬

角抵戏为什么要头戴野兽面具?源自对狩猎活动的模仿

瑟,是古代:弹弦乐器

诗句“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的作者是:白居易

下列哪个作家不是法国人?海涅

下面哪首(句)诗(词)不是描写梅花的?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古琴的音色有泛音、按音和:散音

以下诗歌中属于散文诗的是:《门槛》

城市规划师霍华德是哪个国家的人?英国

在世界史上,“两河文明”中的两河是指幼发拉底河与:尼罗河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的是中国哪个传统节日?元宵

“无本”曾是哪位诗人的法号:贾岛

“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出自于:孙子

我国古代以“诗话”命名的第一部诗话是:《六一诗话》

擅长七绝并多用乐府旧题的诗人是:王昌龄

《傲慢与偏见》的作者是谁?简·奥斯汀

电影“半生缘”改编自张爱玲的哪一部小说?《十八春》

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作者是:孟浩然

2015年五阶段考研复习规划

考研作为一种娱乐,而不是被娱乐。过程完美了,一切水到渠成,结果自然不错。

----------育明教育寄语

第一阶段:预热(3月1日至7月1日)

预热原因:

育明教育老师认为考研复习比较理想的时间长度是6-9个月,因此从3月开始比较科学。如果复习的时间太长,容易导致后劲不足。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这是无数学子的血泪教训。

重点任务:

1.收集考研信息,包括所报考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就业难易程度、所报考专业的难易程度、所报考学校的录取率、资料。毕竟考研所需关注的点无非就两个:一是考研成功的可能性,二是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2.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决定所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对于这一点,育明教育团队认为,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方案有两个:一是,选择尽可能好的学校,如北大、清华、人大、中传、北影、中央财经、南开、复旦,专业可以稍微差一点;二是,选择尽可能好的专业,如金融、经济、电影、新闻、法学、计算机、自动化等,学校可以差一点。这样的好处是,以后方便就业,具体的原因分析请关注之后的相关文章。

3.购买参考书,慢慢熟悉所考专业。这个时候学校课程还比较多,且处于学期末,考试又比较多,学校事情繁杂,无法全身心的投入,所以以“预热”为主。不易过快进入紧张的复习状态。

4.掌握学习的方法、了解复习的重点,为下一步全面展开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点至关重要,很多考研学生最后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不是因为没有努力,更不是付出不够,而是方法不得当,重点没把握好。这一任务的实现,一般需要有考研经验的师兄师姐的帮助。这一点也是育明教育专业课授课的重点之一。

5.制定复习计划。一个完备的复习计划是考研成功的“寻宝图”。没有好的复习计划,只能每天手忙脚乱的复习,昏昏然,却没有丝毫进步的感觉。

6.在整个过程中,数学和英语都要一步步的安排复习。数学以知识点的掌握为主,通过做题积累知识点。英语,主要以单词和真题为主,真题要每做一套就分析透彻。专业课的复习,主要以掌握参考书的目录和框架为主,不需要去费力的记忆。

第二阶段:发力(7月1日-10月1日)

发力原因:

这个阶段时间比较充裕,没有学校里的繁杂事情影响,可以安心的投入复习。抓住这个阶段,就成功了一半。

重点任务:

以英语、数学这些需要长期练习的科目为主。尤其是英语,在不放松单词等基本知识积累的同时,“以真题为纲”进行复习,把每一套真题彻彻底底的分析明白,真真正正把握住出题人每一道题的出题意图。

专业课复习要有计划的进行,这一阶段要开始有计划的进行知识点的记忆。争取完成第一轮的复习。达到的效果是,对每个知识点做到能够基本记住。

第三阶段:坚持(10月1日-12月1日)

坚持原因:

这是一个考验毅力的阶段,无数前人的血泪经验告诉我们,谁坚持到了最后,谁就能够成功。经过长达三个月的紧张准备,精力和体力都耗费很大,但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加上周围的同学开始找工作,很多的机会都可能分散考研的经历和时间。这个时候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毅力不坚定,三心二意,是考研的大忌。很多人没有成功,就是因为机会和诱惑太多了。

重要任务:

这个阶段以专业课为主,辅之以政治、英语、数学。

第四阶段:冲刺(12月1日-初试)

冲刺原因:

到12月初,各个科目都复习到了一定程度,知识的储备也较为充足,开始进入高原平台时期。在一定的时期内会感觉很烦躁,感觉好像什么东西都不会了,这很正常。

如果能够基础坚持下去,多多模拟,多多联系,就可以实现量变向质变的转化。为此,育明教育专业课“冲刺模考点题班”,在晚上安排了模拟考试,对于这一阶段来说,是非常科学的。很多考生,平时背的多,写的少,加之对自己很自信,往往不愿意浪费时间去模拟考试。但是,如果不去正式的进行模拟考试,很难在考研的考场上找到考试的感觉,而且在考场上可能发生的问题,因为没有提前通过模拟考试掌握和解决,以至于被问题和困难打得措手不及。这些很有可能导致半年多的复习,功败垂成。

重点任务:

以政治热点、英语作文、数学真题、专业课真题为主。这是个“模拟练习的阶段”。

第五阶段:调整(初试至复试)

调整原因:

经过长时间的复习,经历几乎被耗尽,需要通过这一段时间加以调整。但是,由于现在考研复试的比重越来越大,平均达到25%以上。因此,这个阶段还是不能够太过于放松。很多人没有把握住这个阶段,结果大意失荆州。万望诸君注意。

重点任务:

1.考研复试,往往以时政为核心,来灵活的考察知识点的应用。因此,这个阶段应该多多收集一些时政热点,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2.寻找复习的资料。包括老师们最近的讲话、论文等等。

3.准备听力和口语。

以上“五阶段复习法”,步步为营,按部就班,依次行事,一切尽在掌握中,则考研无忧矣。

资料来源:育明考研考博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213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