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篇一:《题弟侄书堂》
作品原文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
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
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
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
莫向光阴惰寸功。
作品译文
虽然处境困顿,但知识却没有变少。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努力学习。 故乡虽然战火纷飞,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水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 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2]
注释
(1)何事:为什么。居穷道不穷:处在不顺利的时候,但仍然注重道德修养。
(2)乱时:战乱时期。静时:和平时期。
(3)家山:家乡的山,这里代指故乡。干戈:干和戈本是古代打仗时常用的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
(4)礼乐:这里指儒家思想。礼,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体系。乐,音乐。儒家很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
(5)书案:书桌。案:几案。
(6)砚:砚台,用来磨墨的一种文具。
(7)终身事:这里表示少年时辛苦是为了终身的大事。
(8)惰,懈怠。寸功,形容极小的功夫。
选自《全唐诗》。
作品简析
此诗是一首七律。这两句是告诫弟侄——少年时期辛苦学习,将为一生的事业扎下根基,切莫有丝毫懒惰,不要浪费了大好光阴。诗句是对后
人的劝勉,情味恳直,旨意深切。前句是谆谆教诲,年轻时不要怕经历辛苦磨难,只有这样才能为终身事业打下基础。否则,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悔之已晚。后句是危言警示,有的年轻人认为光阴无限,可以不断索取,寸寸浪掷。因之大喝一声:不要在怠惰中浪费光阴。寸功在怠惰中失去,终身事业也就寸寸丧失。“寸功”极小,“终身事”极大,然而极大却正是极小日积月累的结果。说明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辩证道理。[3]
篇二:《六年级第二学期(书上背诵的内容)》
六年级第二学期(书上背诵的内容)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题弟侄书堂内容。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绝句(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对酒(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山居秋暝(王维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题弟侄书堂内容。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李白诗二首(李白)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题弟侄书堂内容。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鸟鸣涧(王维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客中作(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丰乐亭游春(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纪昀 )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问刘十九(白居易 )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垆。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论语》八则
学而时习之,不亦曰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题弟侄书堂内容。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 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吕氏春秋》两则 (一)引婴投江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二)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橘逾淮为枳《晏子春秋》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⑾善盗乎?”
晏子避席⑿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⒀味不同。所以然者何⒁?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⒃。”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杨万里)
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 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
海棠(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泛吴松江(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篇三:《题弟侄书堂原文翻译赏析_作者杜荀鹤》
<题弟侄书堂>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杜荀鹤。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题弟侄书堂原文翻译赏析_作者杜荀鹤。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译文]
处境穷困但知识没变,战乱时与往常一样努力学习。故乡虽战火纷飞,弟侄还在学习知识。窗外的竹影在书本上摇摆,野外泉水声进入砚池中。年少的辛苦是有益终身事,不要对光阴放松努力。
[鉴赏]
窗外翠竹的影子投射于书案。暗暗竹影在书案上摇来摇去,很像是在运笔书写,似乎在和书堂主人比试书法,使书堂主人临案挥毫更富情趣。题弟侄书堂原文翻译赏析_作者杜荀鹤。淙淙泉声和霍霍的磨墨声和谐共鸣。砚池中像是翻动着野泉的声浪,令墨香雅趣更浓。竹影摇曳,暗写好风细细;泉声可闻,知书堂临泉而筑。眼前摇竹影,
篇四:《关于劝学的诗句》
1、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王安石<赠外孙>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3、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关于劝学的诗句。——<淮南子>
5、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6、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7、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8、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关于劝学的诗句。——<神童诗>
9、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
11、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始作镇军参军经曲>
12、富贵必从勤苦得,1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其一>
1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5、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16、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读书>
17、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咏史·其一>
18、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杂诗>
19、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劝学诗>
2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
21、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绝句>
2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2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25、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2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今贤文>
27、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杨继盛<言志诗>
28、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2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