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情景诗句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高中语文古诗晨读材料——送别抒怀诗》
送别情景诗句 第一篇

1、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作者简介:

严维,唐代诗人,与刘长卿友善,心恋家山,无意仕进,以家贫至老,不能远离,诗以送别赠酬居多。

翻译

丹阳的内外城之间,送别乘舟远行的朋友,这一分别,心处两地,自然生愁。直到傍晚,我还在江畔,望着江北。鸟儿飞尽,只剩下悠悠的江水。

简析:

这首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丹阳郭里”交待了送行地点在丹阳的外城边。“行舟”表明友人将从水路离去。“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离情别绪。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

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日晚江南望江北”这一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寒鸦飞尽水悠悠” 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由于思念才久站江边,因为久站才见“飞尽”, 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以景结情,起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2、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曾隐居鹿门山,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洁身自好,不乐于趋承逢迎,耿介不随,清白高尚。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翻译

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什么地方?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

简析:

元杨载《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相形之下,孟浩然这首诗就显得颇为出格。开篇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次句“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渺茫”是眼前景,却景中含情。第三句是关切的询问,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这一问实在是情至之文。前三句饱含感情,但又无迹可寻,是含蓄。末句则卒章显意,直抒胸臆。

3、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作者简介:

许浑,善于写律诗,多写登临怀古和寄情山水的作品,以文辞工丽、属对精切、格律整密著称于世。

翻译:

唱完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了那远别的行舟,两岸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当天色已晚,我醒来了,才知道人已远去,而这时候,满天风雨,只有我一个人独自走下了那西楼!

简析:

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李白《谢公亭》诗说:“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反复不断的离别,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一层离愁了。

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习俗。“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

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借美好的春色反衬别离之悲,与此同一机杼。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的艺术辩证法。

这一句并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但通过“水急流”的刻画,舟行的迅疾自可想见,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也宛然在目。“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也使整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带有一点逼仄忧伤、骚屑不宁的意味。这和诗人当时那种并不和谐安闲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诗的前后联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离开送别的谢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会。别前喝了点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后,心绪不佳,竟不胜酒力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薄暮时分。天色变了,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蒙。眼前的江面,两岸的青山红叶都已经笼罩在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之中。朋友的船呢?此刻更不知道随着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仿佛中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空虚,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别凄黯孤寂,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围,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下来。(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古代诗词中“南浦”、“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而一、三两句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二、四两句纯用景物烘托渲染,则又异中有同,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

4、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浆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 罟师:船夫。

翻译:

友人乘船而去,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这时,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

简析:

长江从九江以下往东北方向流。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看诗题和头两句的意思,这诗当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

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里写杨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行客已稀,见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第一句点明送别之地。第二句醒出“归江东”题意。罟(gǔ古)师,渔人,这里借指般夫。临圻,当指友人所去之地。

友人乘船而去,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这时,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象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多么美丽的想象,多么蕴藉而深厚的感情!将自然界的春色比心灵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便算是诗家能事。这里藉难写之景以抒无形之情,功夫当然又深了一层。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这是盛唐诗歌的特色。牛希济的《生查子》有这样的两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写的是少妇对远行人临别的叮咛:记住我的绿罗裙吧!你无论到哪里,那里的芳草都呈显着我的裙色,都凝结着我对你的相思,你要怜惜它啊!──这话也讲得非常之含蓄,非常之婉转,非常之好。与王维“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句比较,手法相同,思路相近,但感情一奔放一低徊,风格一浑成一婉约,各具姿态,而又同样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5、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释

(1)泛菊杯深:化用陶渊明诗,写重阳节两人共饮菊花酒。泛,漂浮。深,把酒斟满。

(2)吹梅角远:化用李清照诗,写在春天时候他们郊游赏梅。 梅:梅花。 角:号角,这里指笛声。 远:指笛声悠远。

(3)浮萍:浮萍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浮在水面,下面生须根。可入药。 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简介:

刘过,宋代人,平生以功业自许,力主抗战,曾多次上书陈述恢复方略,不被朝廷采用。参加科举考试也不中,后流落江湖。晚年投靠友人,客居江苏昆山。能诗词,受到陆游、辛

弃疾、陈亮的推重。他的词作中,词作尤为著名,豪迈奔放,境界阔大。后人将他归为辛派作家。有《龙洲集》、《龙洲词》。

作品赏析:

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人们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这反而显得他是真豪杰,体现出他的真性情来。鲁迅先生有句话:“无情未必真豪杰”,这首《柳梢青·送卢梅坡》正是体现了这一点。【送别情景诗句】

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它描写了送别时的,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上片写离别之苦。前三句写聚,写饯别时对旧日交游的回忆。写聚,作者从两人的交往中选取了两件具有典型意义的活动加以叙写。陶潜在《饮酒》诗中说:“秋菊有佳色,裘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泛菊杯深”化用陶诗,写在重阳佳节,他们共饮菊花酒,其乐陶陶的情景。深,言酌酒之满。一个“深”字,把他们畅怀酣饮的情形描写出来了。 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李清照《永遇乐》词中有“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吹梅角远”化用李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远,写笛声悠长。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如果说“泛菊”二句暗示了他们欢会的时间,那么,“同在京城”则明确地交代了他们聚会的地点。短短十二个字,就把他们聚会的节令、地点和情景交代清楚了,构思缜密,惜墨如金。后三句写“散”,写饯行时惜别心情。“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这首词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这两句词情景交融,景中见情,情中生景,哀婉动人。比之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虽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读者伤心动情。

下片写别后之思。换头三句先用设问句式加以提顿,直抒胸臆,铿锵有力,说明卢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伤情”,然后用“魂飞梦惊”四字,说明他是如何“伤情”。“魂飞”,写他因友人离去而失魂丧魄,六神无主;“梦惊”,写他为不能再见到友人而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前边用“几度”二句加以总括,就把作者“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秦观《菩萨蛮》),希望梦见友人但又怕醒来只是一梦的复杂感情描写出来了,语句间情深意切。

写到这里,作者感到还没把他的相思之情写足,于是又用“后夜相思”三句翻入一层,写他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这三句词,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上来”(《正月十五夜》)和贺铸“明月多情随舵尾”(《惜双双》)句意,说明在离别之后,他的心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这样的写法,层层深入,步步紧逼,生生把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将出来,深化了主题,扩大了词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6、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译文

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词的大意为: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赏析:

词开篇即述离情。唐代诗人王维有七绝《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入乐府,以为送别。李东阳《麓堂诗话》曰:“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通称《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这里把送别场面凝缩成“唱彻”(唱毕)而“泪未干”,展示出形象的凄苦情状。一接却正话反说:“功名余事且加餐”。“功名”,指官爵。张华《答何劭》诗:“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视功名为“余事”,或者说“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会真如凤毛麟角。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的《鹧鸪天》词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簇拥千军万马,突破重围渡江投奔大宋朝廷,固是爱国壮举,又何尝不是为了功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在封建社会里,是互相联系的。换言之,只有“达”,才能“兼善天下”。所以视功名为余事而劝加餐,处于“国仇未报壮士老”(陆游诗句)的具体历史情况下,这里旷达的成分不多,更多的是激愤,是反语,是色荏内厉的。前结“浮天”二句,以景映情,烘托点染。先写江中之水: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正是“情以景幽,单情则露;景以情妍,独景则滞”(沈雄《古今词话·词品》卷下引宋征壁语)。而“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

二)。这样,把行色的凄凉况味,推上一个高层次。

下片宕开,从久远的历史长河来作论述:“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哀?聚会才使人欢乐吗?无论“离”,无论“合”毕竟都是个人间的事,它们只是“今古恨”的一种,言外之意是国家的分裂,人民的苦难,较之个人的悲欢离合,是更值得关注的事!用“只应”诘问句更力重千钧。后结仍扣紧送人题意:“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江头风高浪急,十分险恶,但哪有人间行路难呢?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引《乐府解题》曰:“《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今不存。南朝·宋·鲍照有《拟行路难》十八首(一作十九首),多述个人不为世用,或针砭社会现实。这两句托意深刻,正应辛弃疾的身世遭遇并包容如今带湖闲居种种生活的体验在内。一首五十六个字的《送人》小词,写得这样内蕴丰富,寄情高远,绝少“黯然销魂”情绪,“英雄感怆,有在长情之外”(刘辰翁《辛稼轩词序》),由此词正可悟出。

7、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聪。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北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作品注释

①安西: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②骢:指黑色的骏马。

《古诗情境题目 (3)》
送别情景诗句 第二篇

按情景填古诗(每空1分 满分13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1、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颂的对象。“ 细落地雨湿衣看不见 , 闲花听无声 ”像牛毛,像花针,伴着温和的春风,打在身上将湿未湿。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 天街小雨润如酥 , 草色遥看近却无 ”,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这三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春雨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如:“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也有突如其来的,令许多花儿“绿肥红瘦”的春雨,如“ 沾衣欲湿杏花雨 , 吹面不寒杨柳风 ”。

2、“ 不知细叶谁裁出 , 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而在我最喜欢的是和风细雨,“ 春城无处不飞花 , 寒食东风御柳斜 ”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3、“ 小荷才露尖尖角 , 早有蜻蜓立上头 ”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 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 ”等到“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时候,预示着夏天已进入尾声了。【送别情景诗句】

4、按要求写诗句:

(1)秋“霜”:“ 月落乌啼霜满天 , 江枫渔火对愁眠 ”

(2)秋“叶”“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3)秋“月”“ 春花秋月何时了 , 往事知多少 ”

(4)秋“露”“ 可怜九月初三夜 , 露似珍珠月似弓 ”

5、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 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昌龄发出了“ 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兰终不还 ”的满脸豪情,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 壮士饥餐胡虏肉 , 笑谈渴饮匈奴血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酒”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酒能消愁,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何以解忧 , 唯有杜康 ”。酒能使人心旷神怡,李白说: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消万古愁 ”, 也能使人愁肠百结,他说:“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酒能增进友谊,王维说: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酒能催人奋进,王翰说:“ 葡萄美酒夜光杯 , 欲饮琵琶马上催 。

7、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 意欲捕鸣蝉 , 忽然闭口立 ”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 路人借问遥招

手 , 怕得鱼惊不应人 ”写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 儿童散学归来早 , 忙趁东风放纸鸢 ”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 最喜小儿无赖 , 溪头卧剥莲蓬 ”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 童孙未解供耕织 , 也傍桑阴学种瓜 ”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 小娃撑小艇 , 偷采白莲回 ”。

8、“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不错,正如一句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 , 一枝红杏出墙来 ”所说的那样,美好的事物是任何禁锢也阻止不了的。

9、根据“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写出至少其中4种植物而且不重复的诗句。“ , ”;“ , ”; “ , ”;“ , ”;

10、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诗:“ , ”; 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诗:“ , ”。 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的诗:“ , ”;

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我们要珍惜时间:“ , ”;

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 明日复明日 , 明日何其多 。 , ”。

11、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抒发爱国情怀的诗——《 》。诗句是“ , ”

12、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 》中的诗句“ , ”

13、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 》中的“ , ”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4、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句有:《 》中的“ , ”;《 泊船瓜洲 》中的“ , ”。

15、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 ”的思想感情。我还知道他的爱国诗,如《 》,诗句是 “ , ”

16、我们学过的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 出塞 》,诗为 “ , ”王之涣的《 凉州词 》,诗为“ , ”

17、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填成语)“ , ”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 ”说明了这个问题。

18、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 , ”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个性。

19、湖边那株丰姿绰约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望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缠缠绵绵。此景象真可谓是“ , 。

20,即将告别母校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 , 。”和 “ , 。” 的诗句, 李白送别 时写下了 “ , 。”,表达了离别之情.送别好友 时,他还写下了“ , 。”的诗句,高适送别 写下了“ , 。”, 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此情此景,我们还想到了用诗歌来表达我们的送别之情: “ , 。”

21,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 , 。”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的诗句: “ , 。”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 》中的诗句:" “ , 。”

根据情境填诗句 答案

1,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颂的对象."细落地雨湿衣看不见,闲花听无声."你像 牛毛,像花针,伴着温和的春风,打在身上将湿未湿.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 的一句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也有突如其来的,令许多 花儿"绿肥红瘦"的三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春雨 也有不高兴的时候.春雨,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 缝,而在我最喜欢的是和风细雨,"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多么富有诗情画 意啊!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 而盛开的荷花却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到"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时候, 预示着夏天已进入尾声了.

4,按要求写诗句:

(1)秋"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秋"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3)秋"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4)秋"露""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5,"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 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临终前 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 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满脸豪情, ".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凶奴血

6,"酒"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酒能消愁,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能 使人心旷神怡,李白说: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酒也能使人愁肠百结,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酒能增进友谊,王维说: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酒能催人奋进,王翰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7,"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

注,"路人 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 东风放纸鸢 "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写出了儿童 剥莲蓬时的稚态,"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 喜欢的样子.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 (自己答一句) , ".

8, "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不错,正如一句诗"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千 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所说的那样,美好的事物是任何禁锢也阻止不了的.

9, 根据"松竹梅风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写出至少 4 句相关的诗句.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唐·白居易)"春光二月迎新绿,四季常青不老松" 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送别情景诗句】

1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活到老,学到老"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 汲取新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 到知行统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 的景色将别有洞天;"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 要珍惜时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

11,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夏 日绝句》.诗句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12,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 《 游子吟 》中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13,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4,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句有:《静夜思 》中的"举头 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州 》中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15,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示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祖国 统一的思想感情,我还知道他的爱国诗,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6,我们学过的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出塞 》,诗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 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为黄河远上白 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7,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 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 说明了这个问题.

18,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强调习 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个性.

19,那丰姿绰约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望去,好像一树绿色的 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缠缠绵绵.此景象真可谓是" 碧玉妆成一树

【送别情景诗句】

高,万条 垂下绿丝绦"

20,即将告别母校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的诗句, 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表达了离别之情.送别好友汪伦时,他还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高适送别董大写下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此情此景,我们还想到了用诗歌来表达我们的送别之情: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21,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天门中断楚 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 目,更上一层楼."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练习》
送别情景诗句 第三篇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

1、《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写送别情景的诗句是 , 。

2、“建安骨”又称 ,指东汉末年建安时代以 、 、 三父子为首的作家群 的诗文风格。

(二)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

1.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___________。

2.将开头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2、建安风骨曹操曹丕 曹植 刚健清新

(二)1.愁 2.“昨日”那些时日弃我而去,不能挽留;现在的时日扰乱着我的心,使我有许多烦忧 3.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4.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示例二: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5.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

参考答案:

(一)1.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2、建安风骨曹操曹丕 曹植 刚健清新

(二)1.愁 2.“昨日”那些时日弃我而去,不能挽留;现在的时日扰乱着我的心,使我有许多烦忧 3.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4.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示例二: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5.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

参考答案:

(一)1.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2、建安风骨曹操曹丕 曹植 刚健清新

(二)1.愁 2.“昨日”那些时日弃我而去,不能挽留;现在的时日扰乱着我的心,使我有许多烦忧 3.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4.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示例二: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5.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

《古诗山中送别的诗意_山中送别阅读答案_作者王维》
送别情景诗句 第四篇

<山中送别>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第一首: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前言]
<山中送别>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古诗山中送别的诗意_山中送别阅读答案_作者王维。此诗写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题材非常普遍,构思却独具匠心,极有特色。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并非就“送别”二字做文章,而着墨于送别后的行动与思绪,并表达了诗中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深厚真挚,独具匠心,耐人寻味。
[注释]
⑴掩:关闭。柴扉:柴门。
⑵明年:一作“年年”。
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古诗山中送别的诗意_山中送别阅读答案_作者王维。后两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意。
[翻译]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赏析]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第二句“日暮掩柴扉”,不写与友人话别的情景,也不渲染分手之际的环境气氛,而偏写送走友人之后日暮掩上柴扉的举动。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使诗人感到一种寂寞与孤独,自然会追忆友人的音容笑貌,眼前浮现友人在山中时朝夕相处的欢乐,同时,也一定会想象友人出山后的行踪,而且更盼望友人早日归来重聚。一句话,诗人身虽在柴扉之内,心却在柴扉之外。但所有这些,诗人都没有直接说出来,让读者自己从“掩柴扉”这一动作细节中体会。诗有“空白”,就耐人咀嚼。
诗的前两句是陪衬,后两句才是表现的主体。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两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
这两句化用<楚辞·招隐士>句意,但一点也不使人感到是用典,而觉得是从诗人内心深处自然流出的深情话语。这里用典不仅贴切,而且灵活,巧妙。<楚辞·招隐士>中的王孙是淹留山中,辞赋作者是要招其离开山中归家,而王维诗却反用其意,盼友人回到山中来;<楚辞·招隐士>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而王维诗是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楚辞·招隐士>用的是直接感叹句,王维改用疑问语气,所传达的感情便微妙、丰富多了。
“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归不归”三字,有担心、疑惑友人去而不归,又有盼望友人明春归来之意绪。在王维之前,南齐谢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458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