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写给朋友的现代诗

| 写作翻译 |

【www.guakaob.com--写作翻译】

适合写给朋友的现代诗篇一
《现代诗的写作技巧》

现代诗的写作技巧

诗是隶属于青春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我们作为诗性民族中的一员,和诗一定有着不解之缘。然而什么是诗?如何去写诗?却成了我们一个打不开的谜团,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对诗充满向往却又常常被它拒之门外。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走近诗歌,怎样让诗歌为青春点缀光彩?这正是我下面所要讲的问题。

一、什么是诗?

假如现在有人问起我什么是诗?也许我只有这样回答:“我知道什么样的文字可以算得上是诗,也知道什么样的文字不是诗,但我却不知道什么是诗。”诗歌是没有定义的。但起码得有个大概吧!是的,其实诗歌也并不神秘,凡有情而美的东西便是诗。简单地说,心象(情)+物象(美)=诗。如:

细细的枝条,

像一根根电线;

小小的黄花,

像一盏盏发亮的电灯;

大地,像一个

春天的发电厂。(张诗筠《迎春花》)

这首诗中,“枝条”、“黄花”、“大地”是心象,而“电线”、“电灯”、“发电厂”是物象,这样美妙的诗句,是因为看到了春天里绿色的枝条和黄色的花儿后心里产生对大地之春的喜爱之情,然后通过想象,把心象比喻为物象,使情与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产生的。

当然这不是诗固定的模式,诗是自由的,诗也是多样的。而要真正地认识和了解诗,仍需我们在长期的阅读和创作中去领会。

二、现代诗的基本特点

对于现代诗的创作,首先必须了解一下现代诗的特点,这对于我们学习创作现代诗显得异常重要,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现代诗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而成的语句群体。

所以,现代诗是写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感受,并且是用现代的语言(即是现代汉语,而不是文言)来写的——这是现代诗最基本的特点。

此外,相对于初中生来说,现代诗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

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

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

通过对现代诗的基本特点的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尝试创作了,那么在创作中我们又必须注意些什么?

三、怎样写诗?

诗歌是美的,要让平凡的事物放发出美的光彩,就要通过想象。想象是美的源泉,也是诗意的仓库。

一个好的想象,它本身就是一首诗。如:

张开你的大嘴巴,

为人民服务。(何舟《剪刀》)。

只有发挥想象才能创造出鲜明的形象,诗歌的生命力是想象赋予的,没有想象,写出来的诗歌是干涩的。想象能使一件细小的事物显示出惊人的魅力。如: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冰心《繁星》)

花儿长在墙角本来就平凡,且容易被人们忽视,倘若只欣赏自己的美貌,它便变得更加渺小了。诗人在这里通过想像,以花喻人,从一件平凡的事物得出了不平凡的道理。没有想象,是写不出这样富有启发性的诗句的。

其次,诗的情必真,只有真的东西它才可能是美。要能从生活中找到能打动自己的内容,然后再以诗的语言,诗的形式去抒写它。这样才能让人产心灵的共鸣,也使诗变得有意义。如:

你是那么渺小

在黑夜里奔跑

„„

可尽管是一只小小的昆虫

也要让黑夜多一点亮光(卜聪《萤火虫》)

小诗人在诗的最后感情饱满的一句“可尽管是一只小小的昆虫/也要让黑夜多一点亮光”——对奉献者发出了深情的讴歌。但这样的诗句是需要从心去体验才能得出来的。如果小诗人对萤火虫没有进行仔细的观察,没有用心灵与萤火虫进行对话,没有把自己换位成萤火虫来体验萤火虫的生命和生活,他是不能写出这样精警的诗句来的。

有想象这张翅膀,情感的力量,诗的美也会应运而生。

但我们要清楚,诗的格式也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除了要按内容分行来写或按句分行来写之外,特别是在语言的组织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修辞的运用;一是打破常规组合。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能增强诗的生命力,大胆打破常规组合(即不按语法要求搭配)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可太过滥。

修辞是诗歌的一种重要技巧。包括拟人、比喻、排比、设问、反复、顶针、对偶、夸张、象征等。可以说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独到之处。比的运用可以更生动,形象地表现诗歌内容。兴的运用可以让读者自开篇就能体会诗歌的意境,使诗歌更富于深情和韵味;而夸张,象征,通感等手法的运用可以给诗歌注入更新鲜的血液,使诗歌更富于想象力和亲和力,而不会让人感觉意思朦胧暧昧,晦涩难懂,使读者真正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而象征手法,则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这是诗歌中最常用的手法。比如冰心的《纸船》象征了对母亲的思念,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中“小河”象征了对爱情的追求。平常我们也爱用象征,如用“梅花”来象征坚贞不屈,用“蜡烛”来象征默默奉献。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中用“海”和“山”来象征“理想”与“追

求理想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下面这几种物体的常用象征意义你知道吗?太阳、蜜蜂、苍蝇、蚊子、雪花?(光明、无私奉献、肮脏、剥削、纯洁)。

其它手法的运用,就不一一举例详谈了,有待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去学会运用。

我们上面还提到诗在语言的组织上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打破常规的组合,这种组合有时能使诗歌语言,使诗意达到跳跃性的效果。

诗的语言超越一般的语法规律,它具有跳跃性、显著性和超常性的特点。它组合灵活,比如我们可以把不同官能的修饰语进行交错搭配,可以说“乌黑的叹息”“浮着油沫的梦”“粉红的回忆”“温暖的寂静”“乳白色的歌声”等等,用这种常规上不可思议的表现手法,来表现现代人复杂的情绪(当然这也是修辞中的一种叫做通感的手法)。

词性的转用也是诗歌语言的一种常规手法。如洛夫的诗中“夏也荷过了,秋也蝉过了”(《今日小雪》)“我们风过霜过”(《湖南大雪》),这儿就是把名词用作了动词,不仅能激起读者相应的形象感觉,而且包含着丰富的经验体会。“荷”字给人以热烈与衰败的感觉,“蝉”字给人以浮躁与凄凉的形象,“风”“霜”二字,给人磨难与成熟的人生体验。

掌握了一些创作之后,我们还得有“锤字炼句”的功夫,也是我们平时作文中的修改。这一点对我们初学者显得尤为重要。杜甫一生追求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李白则被人称为“才大语终奇”,诗人们大多都是锤字炼句的能手。如: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这些“看”、“风景”、“装饰”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情调,令人深思。另外,如一首中学生的诗歌《教室的窗》(田欣)中有这么一节:

教室的窗

内外两个样

它不允许(我那么)迷茫

我要远航

在滚滚长江(中)逆流而上

括号中的字是未发表前存在的,发表时被编辑删去。小诗人为了追求形式美而损害了诗意,但删去括号中的字之后,变得精炼优美,读起来琅琅上上口。

我们写诗,在驾驭语言、推敲字词上既要着重修辞学意义上的准确生动,也要努力站在精神体验的高度,寻找最能体现人们情绪的字句,营造和谐的、诗意的氛围。 其实语言也是为诗的思想内容服务的,都是为了突出物象和事象,为了营造诗的意境,也就是为了表情达意。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诗歌要写诗必须具备三个元素:想象、情感、语言。可以这么说,想象是蓝图,情感是方向,语言是方法。

四、诗的写法

1.明喻法──描写事物的特点,适合描写实物和大自然景象。

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云像一个贪玩的小捣蛋/常常忘了回家

2.暗喻法──表现丰富的联想。

妈妈

妈妈是一个闹钟/每天早晨叫我起床/妈 妈 的 手/妈妈的手/可以把白净的米/变成香喷喷的饭

3.阅兵法──表现景物的层次。

春天的树

是花儿们选美的舞台

夏天的树

是蝉儿们唱歌的教室

秋天的树

是水果们睡觉的摇篮

适合写给朋友的现代诗篇二
《现代诗的格式》

现代诗的格式

现代诗宜表现热烈奔放、复杂多变的思想感情。但是现代诗的形式须服从于情感抒发的需要,语言的抑扬顿挫和形象的塑造能够再现诗的自然音律。它最善于表达内心焦虑不安、喷涌激荡的情感。

一种写现代诗的格式:

1]人物XXX地点

2]物品XXX动作

3]在XXX(地点)

4]存在(条件)XXX

初看起来会比较模糊,甚至不知道我在讲什么,没有关系,让我来慢慢解释: 1] 人物地点是阐述一个状态,例如“我站在27楼楼顶的边缘”

2]物品XXX动作:阐述一个与[1]相关的情形,例如“漫天的雪花在我脚下坠落” 3]在XXX(地点):变幻场景,例如“在那个有风的日子里”

4]存在(条件)XXX:简单的说就是陈述一个没有联系的状态,例如“我的眼泪化作了片片的雪花”

那么将上面的四句连起来,看看像不像一首现代诗:

我站在27楼楼顶的边缘

漫天的雪花在我脚下坠落

在那个有风的日子里

我的眼泪化作了片片的雪花

很简单吧,让我们将技巧进行到底,我再做一首:

你静静走在我的心里

没有告诉我你的到来

在荒芜的心灵中

我一直在等待这她的到来

好了,去写现代诗吧!让写作的高潮来临吧!

读左后卫的诗歌“三尺宣”

2003-2-21 白云飘飘

诗歌创作自古以来离不开“写作手法”,尤其是现代诗歌.写作手法包括“意象”、“意境”、“表述”、“结构”、“修饰”等等,这方面古诗词也好,新诗也罢,除了格律部分有所区别,其它无一不是这样.

浏览左后卫的诗歌,感觉他善长以古典手法写现代诗歌,他诗歌写作技巧娴熟,很容易把古典气味的诗句贯穿到现代诗歌中去,《三尺宣》就是代表作之一.现在我们把这首诗歌分解一下,就象他习惯分解别人的诗歌加强读者印象一般:

诗歌第一小节用的是“意象叠加”,作者将"笔墨"和"花蕊"这两个不同意象重叠交加后,创造出另一个不同于未叠加之前的意境,增加了诗歌的表达力,引出了本诗的开篇三尺宣:

水与墨研出的黑,浓与淡勾出的蕊,

多年前的那张三尺宣,还未晾干吗?

“墨”乃文房四宝中的一类,“勾出的蕊”则是指创作的画面,“多年前的那张三尺宣”交代了时间......,短短几句诗就把尚未出场人物的身份点明:诗歌中的那个"她"是个画家,一句“还未晾干吗?”的问话引出了诗歌要讲的是一个发生在很早以前的故事。

如果说作者习惯以诗歌句式在前三板处便拿住读者的话,那么,作者的确做到了,一个不错的开篇!

第二小节进入情节描写:

触及隐痛的一悸,飘过黑黑丛林之发,

越过肩头,值得背诵的

不是花瓣明暗笔法,而是你

悠悠鹤舞的白腕。

这里作者运用了“意象脱节”的手法,“背诵”与“笔法”显然是两个孤立的词,字意绝无关联,但其内含的语意却是密切相关。“意象脱节”是西方诗论中的一个术语,用在中国诗歌中,可以称作“语不接而意接”,这个手法的运用,能够为读者提供广阔的联想的空间。作者显然没有忘记“立片意而居要”这个重要问题,一句“悠悠鹤舞的白腕”,马上让读者明白了故事里的主角“你”是位女子,而“你”的职业在第一小节已经交代清楚,所以,后两句的描写并不是作者重复说明“她”的身份,而是两层含义:一是利用"花瓣明暗"和“悠悠鹤舞”这个长音节,加重诗歌阅读时抑扬顿挫的美感;二是说明后面出场的“我”对“你”记忆犹新的只是倩影,而不是那幅三尺宣画卷。

读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看见一个佳人在凝神作画,身影未露,隐约可见的只有举笔时那悠悠白腕。

需要专门提一点:此节抛开“意象描写”,从用词的修饰上,我认为此节是全诗中最为称道的段落。此节的修饰手法是“正喻”----中国传统的基本写作手法之一。看来左后卫深得古汉语知识的真谛,将物体的比喻用到了本体事物,使诗句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不得不唤起读者的联想:这位女子怎么了?

此处我有一点不同看法:“触及隐痛的一悸”中,“隐痛”与“一悸”均预兆了不详的结局,暗喻故事是悲剧,这两词已经把读者的心牵动了,所以,诗歌的下句就应该加强这个牵动的

描写,不该分散这个聚焦,作者接着一句“飘过黑黑丛林之发”没有起到这个效果,虽然此句运用的是作者最为推崇的2 4 2 长音节组合,很适合于情绪的延伸或者是朗读的效果,但“黑黑丛林”这四个字应该有更合适的句子替代。

下面一节是叙述的重点部分:

左边的留白是让我题诗吗?

借你的长锋羊毫一用,

题一款绝句,题一款

年年欲惜春的偷情话,

那年冬天的一砚狂墨

点滴成趣,

那一笔呼啸的冲动,

是薄薄的三尺宣

所不堪承受的淋漓。

适合写给朋友的现代诗篇三
《经典现代诗》

《致西娃》

误入风尘

将我沦落成淑女

却常常向往

招摇过市的生活

想象自己

燃一枝烟

象你一样晃着鞋跟

让烟圈锁住男人的脖颈

然后轻蔑地

取笑不懂烟的女人

从未因一个女人而震憾

你却象一个男人样的勾引着女人

你把淑女伪装的所有幸福

都粉碎得淋漓尽致

***旧名字***

我用的

还是旧名字

你看它

日显沧桑

幸好音韵尚如往昔

你若缓慢默念

当忆起我那时

秀发齐肩

略带惊惶

《在肥胖的时代》

有肥胖的时代,写清瘦的诗

时代越大,诗越小

时代越傲慢,诗越谦卑

每读一次,它就缩短数行

它从森林,缩小到树枝

还在不断缩小

直到,成为尖锐的刺

^^离我生命最近的男人^^

有些时候

可以看见时间

走过的痕迹

比如他手里的一只烟

一截一截地

短去

这样的下午通常

有些暗

通常适合有一句没一句地

说点什么

无话可说呢

就看着他的脸

心想

这是离我

生命最近的男人

《爱》

假如我们的爱

停留在上半部

那他们会怎么说呢?

毛孩子的游戏

永远也没有结局?

如果我们的爱

转移到下半部

那他们又会说:还不曾

触及到,灵魂深处

《怀念》

回忆的漩涡

总有一些事物

在打着转

忘记时间已然消逝

它们已被称为

过去,太阳如常安静

而日子,总是仓促

风还没有吹来

白云已飘过

逝去的人

开始比活着更自由

随时随地出现,微笑和

远远地张望

<<爱之后的爱>>

总有那么一天,

你会满心欢喜地

在你自己的门前,

自己的镜中,欢迎你的到来,

彼此微笑致意,

并且说:这儿请坐;请吃。

你会重新爱上这个曾经是你的陌生人。

给他酒喝,给他饭吃。把你的心

还给它自己,还给这个爱了你一生,

被你因别人而忽视

却一直用心记着你的陌生人。

把你的情书从架上拿下来,

还有那些照片、绝望的小纸条,

从镜中揭下你自己的影子。

坐下来。享用你的一生。

《最后的回忆 》

一片叶,怎么会

如一只蝴蝶

翩然飞进我的屋里

俯身拾起黄叶

我想起走过的树林

想起那个绿叶葱茏的雨季

是不是叶子也有记忆

记着我们的邂逅

记着我目光里莹莹的爱意

老去,枯了,并不是死亡

突然的来访,一片落叶

是树一生最后的回忆

《和解》

一定有一枚棋子不能被移动。

终局才发现,

黑黑白白的棋子,

被太阳和月亮收拾起来。

一枚没有颜色的棋子,

收不进时间这盒子。

与山水对弈,

山骗过我们没有?

水一定也不会骗我们。

只有时间不止一次欺骗人。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

有点像佛祖的拈花说法。

和解吧,一切与胜负有关的内容

《内心是空的》

房子是空的

除了一个旧了多年的杯子

杯子是空的

除了几片因过夜而萎缩的茶叶

茶叶上过分夸张的齿痕

内心是空的

除了一双呆了多时的眼睛

眼睛是空的

除了眼珠里往事模糊的凝视

凝视里已经化脓的创伤

一个善于思考的男人啊

此刻毫无表情地干坐着

他真是没有什么想法了

《凌晨三点的歌谣》

谁这时还没睡,就不要睡了。

天很快就要明了。

你可以到外面走一走,难得的好空气,

你可以比平时多吸一些。

你顺着平安路朝东走吧。

你最先遇到的人,是几个勤劳的人。

他们对着几片落叶挥舞着大扫帚,

他们一锨一锨清理着路边的垃圾,

他们哼着歌儿向前走,

他们与这座城市的肮脏誓不两立。

你接着还会遇到一个诗人。

他踱着步子,像一个赫赫帝王。

他刚刚完成一首惊世之作,

十年后将被选入一个国家的课本,

三十年后将被译成外文,引起纽约纸贵, 六十年后将被刻上他自己的墓碑„„

现在的诗人在黑暗中向前走着,在冥想中慢慢回味。 后面跟上来一群女人,她们是凯旋歌厅收工的小姐, 你在和她们擦肩而过的瞬间,

会听到她们的几声呵欠,

会看到一张张因熬夜而苍白模糊的脸。

你接着朝东走,就会走到沂蒙路口。 路北的沂州糁馆早就开门了,

小伙计已在门前摆好了桌子、板凳,

熬糁的老师傅,正向糁锅里撒着生姜和胡椒面。 他们最后都要在一张餐桌上碰面:

一个诗人、几个环卫工人、一群歌厅小姐, 像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吃早餐。

小姐们旁若无人地计算着夜间的收入, 其间,某个小姐递给诗人一个微笑, 递给环卫工一张餐巾。

这一和睦场景持续了大约十五分钟, 然后各付各钱,各自走散。

只剩下一桌子空碗,陷入了黎明前最后的黑暗。

《不可能深入一个人的悲伤》

你可以像氧气,深入

一个人的肺部

深入他的血液和骨髓

你可以被一个人的快乐感染

像一圈圈涟漪

瞬间就荡漾开来

当然,你可以是一个大夫

打开一个人

从里到外 检查他的病痛所在

但是,你不可能

深入一个人的悲伤

不可能从泥沼中

拉出那个慢慢陷下去的人

即便,你感应了

你体会了,理解了

他的悲伤

可你也替代不了他

一个男人走在街头

突然停下来

痛哭失声

泪水淹没了他的眼睛

春风吹皱了他的面孔

那么多路人从他身边

匆匆走过

谁也不知道

他的悲伤来自何处

适合写给朋友的现代诗篇四
《适合朗诵的现代诗》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假如你不够快乐

汪国真

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 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汪国真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

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

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汪国真

如果不曾相逢

也许 心绪永远不会沉重 如果真的失之交臂 恐怕一生也不得轻松

一个眼神

便足以让心海 掠过飓风 在贫瘠的土地上 更深地懂得风景

一次远行

便足以憔悴了一颗 羸弱的心 每望一眼秋水微澜 便恨不得 泪水盈盈

死怎能不 从容不迫 爱又怎能 无动于衷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就是无憾的人生

叫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刘半农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席慕容

适合写给朋友的现代诗篇五
《现代诗》

一、 学习目标

1、 通过诵读欣赏这两首现代诗,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积极投身生活的洪流,体验人生的价值。

2、体会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珍惜金色年华。

3、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学习两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清新的风格、生动的比喻,满怀激情去讴歌生活,讴歌人生。

二、 学习重点

目标1、3

三、 学法指导

1、 反复朗诵,在朗诵中品味诗歌的感情,深意。

2、 在朗诵的基础上,作具体的诗歌分析,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

四、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很多大作家有关他们回忆自己幼时往事的文章,使我们又勾起了对美好往事的回忆,我们可以用美妙的歌声,用生动的故事来回忆,也可以用诗来表达。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现代诗二首》

(一)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朱湘和何其芳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二)自由朗诵诗歌

(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诗歌,看看谁读得最好。

要求:

A声音要响亮,吐字清晰。

B想象揣摩作者的心情,表情,揣摩人物的语气、语调,有感情的朗读。

学习研讨

《少年歌》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的成果

(三)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指名个别学生朗读诗歌,看看谁读得最好。

2、有感情朗诵,进一步感悟作品

3、探究思考:

A《少年歌》中全诗可以分为几小节?

B全诗写了哪些事物?看一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有什么好处?

C根据以上两个问题,体会《少年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生活是多么广阔》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的成果

(三)作探究,品味鉴赏

1、名个别学生朗读诗歌,看看谁读得最好。

2、感情朗诵,进一步感悟作品

3、探究思考:

A全诗可以分为几个小节?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各小节的大意。

B在本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样有什么好处?

C诗的最后一小节中,“生活”为什么会由“广阔”变得“芬芳”?

D全诗最后一句话“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该如何理解?

E根据以上两个问题,体会《生活是多么广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教学反思: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了解冯至和穆旦两位诗人的创作经历和诗作风格,理解两首诗的内涵。

二、掌握一些鉴赏现代诗的方法,区分现代诗与传统诗歌的不同表现手法,以及中国现代诗对西方诗歌艺术的借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冯至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尤其是他的十四行诗,特别得到读者的喜爱。穆旦被誉为“用身体写作的诗人”,他的诗表明中国新诗与世界诗潮开始了同步的演变与发展。他们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们的诗。

二、鉴赏《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

1简介冯至。

请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在课上介绍,教师补充。 冯至(1905—1993),现代作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对诗歌发生兴趣,开始新诗创作。1923年起先后参加和发起组织浅草社和沉钟社,编印《沉钟》杂志和《沉钟丛刊》。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在哈尔滨和北平从事教学工作。1929年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冯至在20年代以

创作抒情诗著称,诗情含蓄深沉,风致幽婉动人,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1930年冯至与废名合编《骆驼草》周刊。同年赴德国留学,研治文学和哲学。1935年回国后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高中教书。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直到抗战胜利。其间出版的诗集《十四行集》,利用外来形式创造现代新诗,表现日常生活中蕴涵着的诗意和哲理。1946年返回北平,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冯至致力于翻译、教学和外国文学的研究工作,并坚持创作,还多次出国访问,从事对外友好和文化交流活动,担任北京大学西语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等职。出版有散文集《东欧杂记》、传记《杜甫传》、诗集《十年诗抄》、论文集《诗与遗产》、译作《海涅诗选》和海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由于他在研究歌德、译介海涅作品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1983年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慕尼黑歌德剧院颁发的歌德奖章,1987年又获该国国际交流中心授予的1987年国际交流中心艺术奖。

2 介绍十四行诗。

这个问题比较专业,由教师介绍。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可以介绍这种诗歌的韵律。

一首好诗,主题和意境固然重要,但没有其他方面的配合也是不尽完美的。诗只有在形式和内容上真正达到统一,才能充分展现其魅力。在英语诗歌中,最严谨、最富于挑战性的抒情诗莫过于十四行诗了。十四行诗又名商籁体,说它“严谨”和“富于挑战性”,是因为它不仅在选词表义方面有着同其他诗体一样的要求,而且在诗的结构、韵律以及用这样的结构和韵律来表达诗意等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十四行诗源于12世纪的意大利,最早是中世纪意法交界的普罗旺斯地区的一种民间诗体,后来流传于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16世纪时被介绍到英国。为

了使十四行诗这种诗体适合于英语,英国诗人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莎士比亚作为前人成就的继承者和开拓前进的探索者,继承发展了十四行诗。冯至熟读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十四行诗,用韵灵活,形成自己的风格,得到一致认可。

3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4讨论。

诗中反复出现“路”这个意象,“路”指的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路”这个意象开始指原野上的路,后来指人生的路和心灵的路。“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沉思。它是“诗与思的完美结合”,也是“感谢的纪念”。诗人由原野上的路展开联想,眼前的路是由无名的行人踏出来的,心灵的原野上,那条生命之路,是由流逝的岁月和曾经相遇的人为我们踏出的。由此唤起我们对生命的珍重,要永远记着他们,以免让心灵之路荒芜。全诗符合十四行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把外在事物转化成内在的心灵体验。

最后请学生谈谈有谁踏出了他们的心灵之路。

5诗人选择了对话体的形式,以“你说”总领全诗,这种形式包含了怎样的感情色彩?

讨论并总结。

诗中的“你”可以理解成诗人的同伴,也可以理解成诗人自己,是诗人在同自己对话。诗人内心有两种声音,一个欢快,对生命充满热爱和欣喜;一个严肃,对生命有更深沉的感激。由此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真挚的怀念和承担精神,唤起了我们对生命的珍重和热爱。

6对比《南方的夜》,了解冯至诗歌创作的两个阶段。

我们静静地坐在湖滨,/听燕子给我们讲南方的静夜。/南方的静夜已经被它们带来,/夜的芦苇蒸发着浓郁的情热。/——我已经感到了南方的夜间的陶醉,/请你也嗅一嗅吧这芦苇中的浓味。/你说大熊星总像是寒带的白熊,/望去使你的全身都感到凄冷。/这时的燕子轻轻地掠过水面,/零乱了满湖的星影。/——请你看一看吧这湖中的星象,/南方的星夜便是这样的景象。/你说,你疑心那边的白果松,/总仿佛树上的积雪还没有消融。/这时燕子飞上了一棵棕榈,/唱出来一种热烈的歌声。/——请你听一听吧燕子的歌唱,/南方的林中便是这样的景象。/总觉得我们不像是热带的人,/我们的胸中总是秋冬般的平寂。/燕子说,南方有一种珍奇的花朵,/经过二十年的寂寞才开一次。/——这时我胸中觉得有一朵花儿隐藏,/它要在这静夜里火一样地开放!

冯至早期诗歌文字不加修饰,表达了沉重浓郁的感情,仿佛是用浓厚的色彩营造沉郁的氛围,使人读后久久被这种氛围萦绕。但其中情感范围狭窄,有过多的个人哀愁,表达了“五四”以后一部分青年的苦闷。他后期的诗歌以十四行诗为代表,思想和艺术上都趋于成熟,表达了对人与自然、生与死、过去与未来和生命的意义的思索,是40年代中国现代诗的一座丰碑。

7指导学生课下阅读冯至的诗歌。

三、鉴赏《春》

1介绍穆旦。

适合写给朋友的现代诗篇六
《现代诗》

一、明喻法—描写事物的特点,适合描写实物和大自然景象

〃甲〃好象〃乙〃直接比喻

例如:

《云》

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

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云像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常常忘了回家

《猴子》

猴子像个顽皮的小丑

整天在树上荡来荡去

一会儿拉拉榕树公公的胡子

一会拔掉桃树阿姨的装饰品

二、暗喻法—表现丰富的联想

不说出比喻的事物,读者自己联想

例:

《妈妈》

妈妈是一个闹钟

每天早晨叫我起床

《妈妈的手》

妈妈的手

可以把白净的米

变成香喷喷的饭

三、阅兵法—表现景物的层次

《树》

春天的树

是花儿们选美的舞台

夏天的树

是蝉儿们唱歌的教室

秋天的树

是水果们睡觉的摇篮

冬天的树

是风儿们赛跑的运动场

《爸爸》

爸爸高兴的时候

说话特别大声

天花板都会震动

爸爸伤心的时候

眼睛呆呆的

好象一个木头人

爸爸生气的时候

好象火山爆发

谁碰到了

谁就倒霉

四、排比法—表现节奏,加深印象

用同一个词或同一种句型描写一件事物 例:

《风》

风儿微笑

在树上荡秋千

在草原上赛跑

在院子里拿树叶儿玩飞镖游戏

《微笑》

微笑是开在脸上的花朵

微笑是挂在嘴上的蜜糖

微笑比糖更甜

微笑比花更香

(在+地方+事情)(微笑+名词+名词)

(微笑比<名词>更<形容词>)

五、拟人法—活泼可爱、有趣

把事物比拟成人,做人的事

例:1.春风叫花儿张开嘴来唱歌。

2.太阳睡觉以后,灯就起床了。

3.月亮害羞的跑到云里躲起来了。

4.露珠儿看见太阳出来

就高兴的笑了。

《汽水》

跟你握握手

你就冒气

请你脱脱帽

你就生气

干干脆脆

一口把你喝下去

看你还

神不神气

七、假设法—写出美丽的希望和想象

使用"假如"、"果"假设语句抒发自己的希望和想象 例:如果我变了风

如果我变成风

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

替妈妈

把脸上的汗珠

一颗一颗吹干

《如果》

如果我是老师

我要常常上体育课

免得学生失望

如果我是爸爸

我一定要戒酒

免得妈妈常常伤心流泪

如果我是上帝

我要使人类只会笑不会哭

因为

每一个人笑起来都很可笑

八、夸张法—制造特别效果、加深印象

以描写的数量、时间、行为、加油添醋、夸大描写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

就是交通警察

因为他有「气功」

只要单手轻轻一推

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也不动了

九、疑问法—引起兴趣,深入思考

《螃蟹》

螃蟹!螃蟹!

你为什么嘴巴吐白沫?

是不是刚刚吃过午餐,

正在刷牙漱口?

是不是在流口水,妈妈

想吃我手里的大苹果?

《皱纹》

老人的脸上,

有一条一条的皱纹;

大海的脸上,

适合写给朋友的现代诗篇七
《适合朗诵的现代诗精选》

适合写给朋友的现代诗篇八
《初中现代诗歌》

1. 总结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中的诗歌篇目,明确正确解读现代诗歌文本的方法。对重要的诗歌文本有正确而深入的解读。

2. 对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的新诗篇目有系统的认识与把握,反思语文教参与其他参考资料中存在的问题。

提交者: 江山 (提交时间: 2011-12-29 12:47:25)

答题内容:

在当今现代诗歌解读中,把握诗性与智性的风格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我们都在试图寻找一种新的解读方式。诗歌解读是诗歌作品解读中渗透了审美主体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情感的过程,是精神内容的“意”和物质形式的“象”的结合过程,是解读者用独自的方式解读诗人要来传达的内心世界的感情和艺术才情的方式,诗歌解读是审美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正如诗评家徐敬亚说,“读诗,是一种与写诗近似的智慧活动。在本质上,读诗是一种创造。”

朱光潜先生认为“所谓诗并无深文奥义,它只是在人生世相中见出某一点特别新鲜有趣而把它描绘出来”,这是从写诗人的角度、思路来给诗歌作的诠释,那么从看诗歌、学诗歌、理解诗歌的人的思路来诠释诗歌是否可以反其道而行呢?如果说写诗人是在“描绘”的话,作为“学”诗人要“理解”诗的本意就应该去尽可能地还原诗人的“描绘”,即“情”“境”再现。

其实,情境再现是我们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很重要的教学方法,但每首诗歌都有自己的特点,“情境再现”四个字又显得太过笼统,如何真正地在教学中用好这种方法,让它发挥最大功效,真正地帮助学生来品读鉴赏诗歌,是我想要探究的问题。我选择了《秋天》《未选择的路》《使至塞上》这三首完全不同风格样式的诗歌来进行研究实践,其中《秋天》是一首画面感很强的现代诗歌,《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外国的哲理诗,《使至塞上》是古代的边塞诗,力求通过对这三首不同风格却又具有典型性的诗歌的教学实践来探索对“情境再现”诗歌教学的真正实践。

、 透过文字,体会意境

《秋天》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现代诗歌。对于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初一学生来说,这是他们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接触到的第一首现代诗歌。诗歌语言的高度凝练性,使诗歌阅读较之其他文学样式的阅读有了更大的难度,特别是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和认知结构都

仍处于过渡阶段。较之于初中高年级学生和高中学生来说,初一学生的思维缺乏完整的逻辑性和抽象理解力。而相对的,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则更为丰富。

新课标也认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所以对于《秋天》的教学我们完全可采取诗歌画面再现和意境营造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诗歌。

秋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现代诗《秋天》一共三节,围绕“秋天”这一中心词“描绘”了三幅不同的秋景图,语言的画面感强,意象特点鲜明,因此无论从学生的思维角度还是诗歌的特点来看,从诗歌的画面感来切入,都是再适合不过的。因此,

用《秋天》来实践情境再现的教学方式很具有典型意义。

“怎样才能读出诗歌的味道?”这是我在正式进入文本教学时对学生抛出的第一个问题,其实这一问题里包含了意境再现和情感投入两个方面,其中情感再现是最终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的结果形式,而意境再现却是无法体现出来的,但却是前提。对诗歌学习陌生的学生根本无从答起,可以说基本无人主动举手。但通过自由朗读、齐读、配乐范读等各种形式的读,学生开始给出“通过想象作者写的事物来体会”“通过把诗人写的内容在脑海中展现出来的方式”“读诗的时候眼前应该出现诗歌中出现的画面”等答案,学生已经“自动”地运用再现诗歌的画面的方式来指导对诗歌的理解。

于是,我让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概括出诗歌中所展现的三幅画面,用四五个字给三幅画面取题目,这个环节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除了意境再现和情感投入以外,还需要学生通过语言将自己“再造想象”出来的画面甚至意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借鉴得出最佳“答案”,让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在“切磋”中得以完善。我发现学生开始自觉地寻找起诗歌中的一些带有明显“情境”色彩的词语,如“露珠”“幽谷”“冷雾”“笛声”等意象,“清冽”“寥廓”等形容词,甚至“栖息”“游戏”“梦寐”等暗含作者情感的词汇,学生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诗歌中的意境。但学生的角度和本身的语文基础还是有一定差异的,所以有些人的取的题目注重画面,有些注重情感,而最高“境界”的则是在这四五个字中描绘出画面意境的。而在此基础上再来朗读诗歌,显然,这时候学生的朗读不仅有了画面感,还有了情感性,甚至整体氛围,也就是意境。

但如果通过意境再现来学习诗歌所达到的程度只是将诗歌内容“还原”回场景,再转变成自己的理解,那么诗歌学习还停留在“感性”的缺乏诗歌个性的阶段。因此需要进行比较阅读,在《秋天》这篇课文的后面,教材编写者另附了诗歌《秋晨》。通过比较,学生通过感受不同画面和意境,来体会不同诗人对同一题材的不同理解和感悟,这个时候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运用起画面再现和意境营造的方式来比较两首诗歌,能够由他们看到的画面再现和意境中表述出两者在语言、情感上的区别,也真正达到了诗歌学习“通过文字,体会意境”的要求。

、 缺乏情境,创设情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直观形象是所有教师进行教学工作都应该去遵循的规律。因此,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马笑霞老师认为“有条件的语文教师,应当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即用电教媒体,以电、光、声相结合而成的记录,储存、传输和调节教育信息,让学生对教材涉及的内容进行直接感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内容的密度,加快教学节奏„„”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在诗歌的情境再现的教学方式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其实,在现代诗歌《秋天》的教学中,我在课前先配乐播放了一系列秋天的画面,其中包括诗歌中所涉及的渔夫晨归、农家丰收等图片,使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已经进入了诗歌所要展现的画面中,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秋天的童话》,音乐舒缓,使学生能尽快地放松心情,进入诗歌的学习,这是课堂意境、氛围营造的第一步。而在课程的最后,我也设置了“自我感秋”的环节,让学生走入文本,然后走出文本。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一分钟,描绘出出现在他们眼中的秋景。这个时候学生所描绘出来的语句与描绘课文画面相比,显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开始表现出诗歌语言的情感性,有些基础比较好的同学甚至开始引用一些诗句来表现自己所要营造的意境,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是整节课的高潮,由音乐所营造出来的意境和学生所表达出的画面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诗歌的优美和惊人的表现力。

然而,根据《秋天》的文本样式我们可以看出,这本就是一首画面感很强的现代诗歌,具有典型性的同时也具有特殊性,如果要教学思想性更强的诗歌时,“情境再现”又应该如何发挥它的作用呢?

其实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哲理诗或象征意义深远的诗歌时,诗文本身在学生看来缺乏情境,这时“创设情境”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一首哲理诗,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将其收编其中。如果说学习《秋天》时,老师需要给予学生点拨和启发,让学生自主地完成情境再现来体会理解诗歌的话,那么学习《未选择的路》时,教师更应该注重创设情境,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对于缺乏生活经历的初一学生来说,要靠自己的理解来全面体会诗歌中“路”的内涵,要求有些过高了。新课标认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而这种情境的“创设”在诗歌课堂教学中可以分三种形式来完成:音乐、画面、背景。

音乐,诗歌本就可以入乐演唱,因此诗乐本就很具有共同点,所以无论是《秋天》,还是《未选择的路》的教学我都选择了适当的音乐来让学生从多重感官上来体会理解诗歌。在《未选择的路》的情境创设中,我选取了

适合写给朋友的现代诗篇九
《仿写现代诗》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ziyuan/132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