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关系的成语有什么不同

| 口腔助理医师 |

【www.guakaob.com--口腔助理医师】

列关系的成语有什么不同篇一
《不同成语列举》

 不同成语列举

一、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万象更新 抱头鼠窜 鸡鸣狗盗 千军万马 亡羊补牢 杯弓蛇影 鹤立鸡群 对牛弹琴 如鱼得水 鸟语花香 为虎作伥 黔驴技穷 画龙点睛 抱头鼠窜 虎背熊腰 守株待兔 鹤发童颜 狗急跳墙 鼠目寸光 盲人摸象 画蛇添足

二、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

鹤立鸡群 鸡鸣狗盗 鹬蚌相争 蚕食鲸吞 蛛丝马迹 龙争虎斗

龙腾虎跃 龙骧虎步 龙潭虎穴 龙跃凤鸣 车水马龙 指鹿为马

心猿意马 狼吞虎咽 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 兔死狐悲 鸡犬不宁

三、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

眼高手低 目瞪口呆 胸无点墨 头重脚轻 手足轻深 口是心非 手疾眼快

耳闻目睹 头破血流 眉清目秀 袖手傍观 口出不逊 手疾眼快

四、含有昆虫名称的成语:

飞蛾扑火 金蝉脱壳 积蚊成雷 蟾宫折挂

蜻蜓点水 螳臂挡车 蛛丝马迹 蚕食鲸吞

五、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

见多识广 察言观色 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 调兵遣将 粉身碎骨 狂风暴雨 旁敲侧击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 改朝换代 道听途说

六、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

千呼后拥 东倒西歪 眼高手低 口是心非 头重脚轻 有头无尾 前倨后恭 东逃西散 南辕北辙 左顾右盼 积少成多 同甘共苦 半信半疑 大材小用 先人后己 有口无心 由此及彼 天经地义 弄假成真 举足轻重 南腔北调 声东击西 转危为安 东倒西歪 反败为胜 以少胜多

七、多字格成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手无缚鸡之力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宁为鸡首,无为牛后 一年之计在于春 天时地利人和 急来抱佛脚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解铃还须系铃人 化干戈为玉帛 习惯成自然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三人行必有我师 九牛二虎之力 久旱逢干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不可貌相

八、描写情况紧急的成语

千钧一发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十万火急 火烧眉毛 燃眉之急

九、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心旷神怡 心平气和 目不转睛 呆若木鸡 眉开眼笑

愁眉苦脸 愁眉紧锁 目瞪口呆 垂头丧气 嬉皮笑脸

十、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一身正气 临危不惧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大智大勇

力挽狂澜 急中生智 仰不愧天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十一、描写春天美好的成语

春光明媚 万紫千红 春雨如油 生机勃勃 春色满圆

春意盎然 鸟语花香 春暖花开 百花齐放 和风细雨

十二、“想”的成语

苦苦地想(苦思冥想) 静静地想(静思默想) 想得周全(深思熟虑)

想得混乱(胡思乱想) 想得厉害(浮想联翩) 想得很多(左思右想)

想得荒唐(痴心妄想) 想得离奇(异想天开) 想了又想(朝思暮想)

十三、“多”的成语

观众多(座无虚席)贵宾多(高朋满座)人很多(摩肩接踵)人才多(人才济济) 兵马多(千军万马)事物多(林林总总)色彩多(五彩缤纷)类别多(千差万别) 困难多(千辛万苦)话儿多(滔滔不绝)读书多(博览群书)见识多(见多识广) 变化多(千变万化)走得多(走南闯北)颜色多(五颜六色)花样多(五花八门)

十四、带有“看”的近义词的成语

见多识广 望而生畏 察言观色 一视同仁 一览无余

高瞻远瞩 坐井观天 举世瞩目 管中窥豹 左顾右盼

十五、带有“龙”字的成语

生龙活虎 龙争虎斗 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

龙骧虎步 画龙点睛 龙潭虎穴 龙跃凤鸣 车水马龙

十六、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鹬蚌相争 刻舟求剑 鹏程万里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 抱薪救火

十七、源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安步当车 暗渡陈仓 按图索骥 程门立雪 班门弄斧 兵不厌诈 三顾茅庐

十八、首尾同字的成语

微乎其微 神乎其神 天外有天 痛定思痛 数不胜数

人外有人 防不胜防 忍无可忍 闻所未闻 举不胜举

十九、带有鸟类名称的成语

欢呼雀跃 鸦雀无声 鹏程万里 一箭双雕 风声鹤唳 鹤发鸡皮

鹤发童颜 鹤立鸡群 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二十、成语接龙(“不”字开头)

不耻下问 问道于盲 盲人瞎马 马到成功 功败垂成 成人之美

美不胜收 收回成命 命中注定 定时炸弹 弹尽粮绝 绝无仅有

有机可乘 乘机而入 入木三分 分秒必争 争权夺利 利欲熏心

心安理得 得意洋洋

二十一、成语之最

(一日三秋)最短的季节。 (一落千丈)落差最大的瀑布。(一字千金)最贵的稿酬。 (一本万利)最赚钱的生意。(一手遮天)最大的手。 (一毛不拔)最吝啬的人。 (一步登天)最长的脚。 (一日千里)跑得最快的马。 (一尘不染)最干净的地方。 (一掷千金)最浪费的行为。(一文不值)最便宜的东西。 (一身是胆)胆最大的人。 (千钧一发)最危险的时候。(羊肠小道)最狭窄的路。 (一目十行)最快的阅读。 (天涯海角)最远的地方。 (无米之炊)最难做的饭。 (顶天立地)最高的个子。 (十全十美)最完美的东西。(无可救药)最重的疾病。 (风驰电掣)最快的速度。 (晴天霹雳)最反常的天气。(度日如年)最长的日子。 (一柱擎天)最长的棍子。 (气吞山河)最大的嘴。 (一步登天)最长的腿。 (顶天立地)最高的人。 (轻如鸿毛)最小的人。 (无孔不入)最尖的针。 (一言九鼎)最重的话。 (金玉良言)最贵重的话。 (一览无余)最宽的视野。 (脱胎换骨)最大的手术。 (包罗万象)最大的气量。 (天壤之别)最大的差异。 (天翻地覆)最大的变化。 (无米之炊)最难做的饭。 (风驰电掣)最快的速度。 (取之不尽)最多的资源。 (一日三秋)最短的季节。 (度日如年)最长的一天。 (无边无际)最大的地方。

二十二、反义成语

爱财如命——挥金如土 异口同声——众说纷纭 爱不释手——弃若敝屐

列关系的成语有什么不同篇二
《关联词语有哪些》

关联词语有哪些

1.转折关系

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

2.假设关系

如果„„就„„、 即使„„也„„ 、要是„„那么„„ 、倘若„„就„„、既然„„就„„

3.条件关系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即使„„也„„

4.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既然„„就„„、 之所以„„是因为„„

5.并列关系

不仅„„而且„„、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不是„„而是„„

6.承接关系

一„„就„„、起先„„后面„„

7.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不光„„也„„、不仅„„还„„

8.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是„„还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4.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不光„„也

9.目的关系

不是„„就是„„、是„„还是„„ 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这种行为的目的。 1、错用关联词语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封为殿师太尉。【应把“为了”改为“因为”;也可以把“就”移到“因为”前面】

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只有”与“才”搭配,应把“就”换成“才”】

辨别非关联词的连续语

有些短语看起来比较像关联词,但是并非关联词。譬如像“一会儿„„一会儿„„”“一下子„„一下子„„”等等,这些都不是关联词,也不是排比句。排比句是拥有三个或三个地方以上的相同词语连成的词语。像这种词语相同却不到三个的词语只能算是连带词或者连续词。

常见关联词

1.因为„„所以

2.不但„„而且

3.与其„„不如

4.宁可„„也不

5.之所以„„是因为

6.如果„„就

7.只要„„就

8.既然„„就(那么)

9.即使„„也

10.无论„„都

11.不管„„都

12.不仅„„还

13.虽然„„但是

14.不是„„而是(就是)

15.既.....又...

16.一边„„一边

17不论„„就

18.只要„就

19.只有„才

注意事项

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

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例如:“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如果加上不同的关联词语,句子的关系就起了变化:

1.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所以竞赛取得胜利。

2.如果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3.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这样,第一句成了因果关系,第二句成了假设关系,第三句成了条件关系。在我们平时的说话、造句或作文当中,究竟选用什么关系,这就要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来确定。

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

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例如:

1.只要经常锻炼身体,才会增强体质。

2.他宁可挨打,不如泄密。

3.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却是按时到校学习 。

第一句,“只要”应与“就”相配,“只有”应与“才”相配,“只要”与“才”搭配不当,应把“才”改为“就”。

第二句,“宁可”应与“也不”相配,“与其”应与“不如”相配。句中“宁可”与“不如”搭配不当,根据两个分句的意思,最好是把“不如”改为“也不”。

第三句,“不管”与“却”搭配不当,应把“却”改为“都”。

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

例如:

1.虽然今天天气十分寒冷,却清洁工流下了汗。

2.今天,我们班搞演讲比赛,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不但上台演讲了,而且从小不爱说话的小明也上去演讲了。

第一句,“却”表示转折的意思并没有错,可是,一念原句就给人不通顺的感觉。如果把“却”放在“清洁工”之后,句子就通顺了。

第二句,让人念起来感到很别扭,如果把“不但”放在“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前面,句子就顺畅了。

该用关联词的地方不能缺少关联词

有一部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可根据情况省略其中的前一个,如“不但„„而且„„”,可省去“不但”、“虽然„„但是”,可省去“虽然”。但一般不能省去后一个的“而且”、“但是”。如果只用前一个关联词语,而省去了后一个关联词语,句子间的关系就会不明确,句子的意思也会表达不清。例如:

1.自从开展“一帮一”的活动以后,不但加深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2.如果我们齐心协力,把这件事情办好。

第一句在意思上有递进的关系,但缺少了一个与“不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语,让人读了以后,感觉话没有说完,递进的关系也不清楚。如果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前面加上“而且”或者“并且”,不但递进的关系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也清楚了。

第二句是假设关系的句子,前面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后一分句表示结果。因为缺少与“如果”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就”,句中的结果就不明确,让人读后也有一种话未说完的感觉。要是在“把这件事情办好”之前加上“就能”,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不要乱用关联词

例如:

1.他自己不跟老师讲,并且要我讲。

2.我的成绩差,可是我能虚心地向老师请教,但是诚恳地向优秀同学学习,所以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句应该是转折关系,不是递进关系。乱用“并且”,使语意表达不清,应把“并且”改为“却”。 第二句,乱用“但是”,应删去。

一、读下面的句子,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内。

“不仅„„还„„”、“虽然„„还是„„”、“尽管„„还„„”、“因为„„所以„„”、“只有„„才„„”、“宁可„„也不„„”。

“重载货车驶过桥面时,行走在桥上的行人能够感受到大桥的轻微震动,伊犁河对岸建成火电厂后,拉煤的货车更让大桥不堪重负。2004年伊犁河二桥开始在距离大桥以西不远的下游修建,并在2007年建成通车,桥梁路面全长1580米,桥面宽27米,成为新疆目前跨度最大的钢构式公路桥。 既„„又„„”、“不仅„„而且„„”、“如果„„就„„”、“不是„„就是„„”、“不管„„总„„”、“一边„„一边„„”、“可是”、“因而”、“并且”、“所以”。

还有,一边,一边,一边。

辩论会

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一个人如果经常有谎言流与口中,从而去哄骗他人,久而久之,他便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就如同《撒谎的孩子》文中的那个孩子一样,每天都喊“狼来了”以寻求刺激、开心,而当狼真的来时,他只有一个人独立去面对,自己去承受,再怎么喊叫也无济于事,也不会有人再来帮助他。因为,可能来帮助他的人已经习惯了他的喊叫,以为又是他在“逗你玩”呢,可见,谎言有碍于诚信。

善意的谎言

这有一个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加油!

有两个人带着孩子去爬山。孩子不多大,八九岁的样子。山很高,都高到云上去了。山的那边是什么?两位父亲都不知道。因为两位父亲都没有走出过山的海洋。

一个孩子问父亲:山的那边是什么?父亲说:是山。孩子又问:山的那那边呢?父亲说:还是山。孩子问:爸爸,你没有到过山的那边吗?

父亲摇了摇头说:不光我没到过,你的爷爷,你爷爷的爷爷也没去过。

孩子望着那层层迭迭的山,孩子把眼都望累了。孩子低下了头。

另一个孩子也问父亲:山的那边是什么?他告诉儿子:是山。孩子又问:山的那那边呢?有海吗?

他对孩子说:有。

孩子问:海大吗?他说:大。很大很大。孩子问:海里有船吗?他说:有。船很大很大,能装咱一寨子人呢!

孩子脸上露出了惊喜,接着问:爸爸,山那边还有什么?

对山那边一无所知的他,望着孩子那双好奇的眼睛,说:山那边什么都有,你想到的有,你想不到的也有。

孩子望着云雾的深处,眼里流露出一种好奇和坚定。孩子说,爸爸,我长大了,一定要到山的那边去。

三十年后,第一个孩子在家种地;而,第二个孩子在山的那边的城市里作了一个公司的董事长。

第一个父亲给孩子说了真话,可恰恰是这句真话,却把孩子想舒展的翅膀给收回了,把孩子本来属于天空的飞翔给击落了。第二个父亲虽给孩子撒了谎,可却鼓起了孩子的翅膀,把他飞翔的雄心交给了天空。有时候,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谎言.

列关系的成语有什么不同篇三
《关联词》

关联词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关联词一般分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

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 尽管……但是…… …… 却…… ……然而…… ……但是…… 虽然……却…… 既然……也……

假设关系

如果……就…… 要是……那么…… 即便……也…… 即使……也…… 倘若……就…… 要是……就…… 倘若……便……

并列关系

一边……一边……

一会儿…… 一会儿…… 既……又…… 又……又…… 一面……一面…… 有……有……

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 不光……也…… 不仅……还……

选择关系

是……还是…… 要么……要么…… 或者……或者……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由于……因此……

承接关系 先……再……

首先……接着……然后……再……又…… 先……然后…… 接着……最后…… 一……就……

条件关系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 (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 ……却……

……是……是……

注意事项

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例如:“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

如果加上不同的关联词语,句子的关系就起了变化:

1.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所以竞赛取得胜利。

2.如果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3.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这样,第一句成了因果关系,第二句成了假设关系,第三句成了条件关系。在我们平时的说话、造句或作文当中,究竟选用什么关系,这就要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来确定。

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

列关系的成语有什么不同篇四
《成语内部的结构》

关于成语内部的结构,大体上可分为单一结构和复合结构。单一结构的成语内部的语素凝固成一体,共同表达一固定的意思,都不能分作两部分来分析其结构,如:“乱七八糟”、“胡说八道”、“忸忸怩怩”等。这种单一结构的成语为数不多。复合结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组成的结构,而其中的结构关系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单句省略型,一种是复句紧缩型。

单句省略型因为都有所省略,大多变成了具有各种结构关系的短语。

下面分别举例:

1、主谓关系。如:①细水│长流 ②天花│乱坠

③肝胆│相照 ④鼠目│寸光 ⑤脚│踏实地 ⑥木│已成舟

⑦塞翁│失马 ⑧记忆│犹新

其中①②④⑦有定语,⑤⑥⑦⑧带宾语,⑥⑧又分别有状语。

2、动宾关系。如:①饱经│风霜 ②痛改│前非

③大显│身手 ④徒有│虚名 ⑤平分│秋色 ⑥分│我杯羹

⑦与虎谋│皮 ⑧枉费│心机

其中①②③④⑤⑦⑧都有状语,②④⑤⑥中还有定语。

3、偏正关系。如①一盘│散沙 ②不速之│客

③娓娓│动听 ④楚楚│动人 ⑤斤斤│计较 ⑥立足之│地

⑦无本之│木 ⑧侃侃而│谈

其中的中心词有的是形容词(③④),有的是名词(①②⑥⑦),有的是动词(⑤⑧⑨)。

4、补充关系。如①一败│涂地 ②危│在旦夕

③逍遥│法外 ④牢│不可破 ⑤战│无不胜 ⑥入木│三分

⑦了│如指掌 ⑧爱│不释手

其中⑦⑧带宾语,而补充关系的成语大部分是不带宾语的。另外,单句省略型还有宾语前置式的、兼语式的、连谓式等。请看下面的例子:

宾语前置式:①咎│由自取 ②居心│叵测 ③分秒│必争

④张冠李戴 ⑤机关│算尽 ⑥孤芳│自赏

兼 语 式:①请君入瓮 ②有目共睹 ③惹火烧身

④无人问津 ⑤指鹿为马 ⑥引狼入室

连 谓 式:①自欺欺人 ②手到擒来

成语中的结构形式有大量的属并列关系,而并列关系的成语有的是单句省略型,有些属于复句紧缩型。

先说单句省略型的。

在此类型中,有少数是四个单音节词的并列,如生杀予夺、成败得失、牛鬼蛇神、望闻问切、青红皂白等。此外一般都是前后两部分并列。而这种并列关系的两部分则又有着主谓、动宾、偏正、后补等关系。

例如:水深火热 语重心长 情深意厚 语重心长 鸡飞蛋打

(主谓与主谓并列)

良师益友 突飞猛进 深情厚意 老奸巨猾 长吁短叹

(偏正与偏正并列)

求神拜佛 挤眉弄眼 戒骄戒躁 有声有色 吟风弄月 (动宾与动宾并列)

斩尽杀绝 空前绝后 出类拔翠 养尊处优 起早摸黑 (补充与补充并列)

复句紧缩型的成语的结构关系几乎与复句关系的分类同样多,各种类型的复句关系都有与之相应的成语(并列关系不再赘述)。请看下面的举例说明:

1、承接关系。画龙点睛 落井下石 一见钟情

浅尝辄止 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

2、让步关系。死不瞑目 插翅难逃 罄竹难书

百读不厌 百口莫辩

3、递进关系。得寸进尺 得陇望蜀 信而有征

听其言观其行

4、转折关系。虽死犹生 明知故犯 不劳而获

具体而微 阳奉阴违

5、选择关系。宁死不屈 何去何从 宁缺勿滥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6、目的关系。守株待兔 削足适履 围魏救赵

拔苗助长 画饼充饥 借刀杀人

7、因果关系。打草惊蛇 点石成金 得道多助

种瓜得瓜 亡羊补牢 曲高和寡

8、条件关系。唯利是图 不破不立 分久必合

逢人说项

9、假设关系。有闻必录 风雨不改 有则改之

有求必应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最后一个成语是由并列关系和让步关系形成假设关系。

上面说到的“千钧一发”,当属复句紧缩型,它的关系是转折关系,与“千金一掷”(宾语前置)、“千虑一得”(因果关系)、“千载一时”(偏正关系)等是不同的。

列关系的成语有什么不同篇五
《关联词语与练习题及答案》

1. 转折关系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可是……

2.假设关系

如果……就……、 要是……那么 无论……都…… 、 不管…也……、 倘若……就 、要是……就……

3.并列关系

一边……一边……、 即使……也……、 是……是……、 既……又……

4.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 不光……也……、 不仅……还……

5.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 、是……还是…… 、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6.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因此……

7.承接关系

先……再……、 首先……然后……、 先……然后……接着……最后……

8.条件关系

只要……就……、 只有……才……编辑本段关联词的常见错误

1、错用关联词语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封为殿师太尉。【应把“为了”改为“因为”;也可以把“就”移到“因为”前面】

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只有”与“才”搭配,应去掉“就”】编辑本段辨别非关联词的连续语

有些短语看起来比较像关联词,但是并非关联词。譬如像“一会儿……一会儿……”“一下子……一下子……”等等,这些都不是关联词,也不是排比句。排比句是拥有三个或三个地方以上的相同词语连成的词语。像这种词语相同却不到三个的词语只能算是连带词或者连续词。编辑本段常见关联词

1.因为……所以、 2.不但……而且、 3.与其……不如、 4.宁可……也不、 5.之所以……是因为、 6.如果……就、 7.只要……就、 8.既然……就(那么)、 9.即使……也、 10.无论……都、 11.不管……都、 12.不仅……还、 13.虽然……但是、 14.不是……而是(就是)、 15.既.....又... 16.一边……一边 17不论……就、 18.只有…编辑本段注意

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

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例如:“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如果加上不同的关联词语,句子的关系就起了变化: 1.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所以竞赛取得胜利。 2.如果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3.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这样,第一句成了因果关系,第二句成了假设关系,第三句成了条件关系。在我们平时的说话、造句或作文当中,究竟选用什么关系,这就要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来确定。

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

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例如: 1.只要经常锻炼身体,才会增强体质。

2.他宁可挨打,不如泄密。 3.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却是按时到校学习 。 第一句,“只要”应与“就”相配,“只有”应与“才”相配,“只要”与“才”搭配不当,应把“才”改为“就”。 第二句,“宁可”应与“也不”相配,“与其”应与“不如”相配。句中“宁可”与“不如”搭配不当,根据两个分句的意思,最好是把“不如”改为“也不”。 第三句,“不管”与“却”搭配不当,应把“却”改为“都”。

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

例如: 1.虽然今天天气十分寒冷,却清洁工流下了汗。 2.今天,我们班搞演讲比赛,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不但上台演讲了,而且从小不爱说话的小明也上去演讲了。 第一句,“却”表示转折的意思并没有错,可是,一念原句就给人不通顺的感觉。如果把“却”放在“清洁工”之后,句子就通顺了。 第二句,让人念起来感到很别扭,如果把“不但”放在“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前面,句子就顺畅了。

该用关联词的地方不能缺少关联词

有一部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可根据情况省略其中的前一个,如“不但……而且……”,可省去“不但”、“虽然……但是”,可省去“虽然”。但一般不能省去后一个的“而且”、“但是”。如果只用前一个关联词语,而省去了后一个关联词语,句子间的关系就会不明确,句子的意思也会表达不清。例如: 1.自从开展“一帮一”的活动以后,不但加深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2.如果我们齐心协力,把这件事情办好。 第一句在意思上有递进的关系,但缺少了一个与“不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语,让人读了以后,感觉话没有说完,递进的关系也不清楚。如果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前面加上“而且”或者“并且”,不但递进的关系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也清楚了。 第二句是假设关系的句子,前面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后一分句表示结果。因为缺少与“如果”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就”,句中的结果就不明确,让人读后也有一种话未说完的感觉。要是在“把这件事情办好”之前加上“就能”,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不要乱用关联词

例如: 1.他自己不跟老师讲,并且要我讲。 2.我的成绩差,可是我能虚心地向老师请教,但是诚恳地向优秀同学学习,所以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句应该是转折关系,不是递进关系。乱用“并且”,使语意表达不清,应把“并且”改为“却”。 第二句,乱用“但是”,应删去。 一、读下面的句子,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内。 “不仅……还……”、“虽然……还是……”、“尽管……还……”、“因为……所以……”、“只有……才……”、“宁可……也不……”、 “重载货车驶过桥面时,行走在桥上的行人能够感受到大桥的轻微震动,伊犁河对岸建成火电厂后,拉煤的货车更让大桥不堪重负。2004年伊犁河二桥开始在距离大桥以西不远的下游修建,并在2007年建成通车,桥梁路面全长1580米,桥面宽27米,成为新疆目前跨度最大的钢构式公路桥。 既……又……”、“不仅……而且……”、“如果……就……”、“不是……就是……”、“不管……总……”、“一边……一边……”、“可是”、“因而”、“并且”、“所以”

1.我们要组织到公园参加游园晚会,你不去,他( )不去。

2.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 )高大,( )庄严。

3.我问小刚:“你( )参加美术小组,( )参加航模小组?”

4.小刚让我猜他参加了什么兴趣小组,我说:“( )美术组,( )航模组。”

5.( )他不一定能来,我们( )要通知他。

6.这里的花( )很多,( )没有奇花异草。

7.鲁迅先生( )爱惜自己的时间,( )爱惜别人的时间。

8.我们( )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 )可以看见火力点,( )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

9.( )天气很冷,爷爷( )要坚持早锻炼。

10.( )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 )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11.很多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到,( )多读多写,作文( )会有进步。

12.( )困难有多大,我们( )能克服。

13.( )他热情地为同学们服务,( )受到同学们的好评。

14.( )你答应找小兰一起去看画展,( )应该准时去找他。

15.刘胡兰( )牺牲自己的生命,( )说出党的机密。

16.放学后,我们( )在街上乱跑,( )回家读一读课外书。

17.我( )知道这件事情,( )并不了解事情的全过程。

18.( )你去,( )他去,总得有一个人去。

19.他( )牺牲自己,( )暴露党的组织。

20.同学们( )走着,( )谈论着。

21.(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22.小李在学习上( )有这么好的成绩,是( )他平时刻苦学习的结果。

23.( )风浪再大,我( )要把你送过河去。

24.王老师( )关心我们的学习,( )关心我们的身体。

25.( )多读多练,( )会提高作文水平。

26.我们的教室( )宽敞( )明亮。

27.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 )有了提高,( )还要注意节约。

28.( )没有老师的耐心教育和帮助,我( )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

29.( )芦花村的孩子们几乎都会凫水,( )能像雨来游得这么好的却没有几个。

30.( )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 )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31.( )走到天涯海角,我( )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

32.凡卡( )在城里受罪,( )回到乡下爷爷那里去。

33.邱少云( )牺牲自己,( )暴露潜伏部队。

34.( )工作再忙,他每天晚上( )挤出时间学习英语 。

35.每天上学,( )王洁来找我,( )我去找他,我俩总是结伴去学校。

36.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 )紧紧地抱着一个纸箱子。

37.( )我做了充分准备,这次试验( )没有成功。

38.( )困难再大,我们( )要按时完成任务。

39.( )明天下雨,我们( )下个星期再去游乐园吧。

40.( )石块有多重,小草( )要从下面钻出来。

41.我( )说了,( )不怕发表。

42.王平和我同桌三年,( )我很了解他。

43.我们一定要把京张铁路修好,否则( )那些外国人会讥笑我们,( )会是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

44.他干的活计( )速度快,( )质量好。

45.( )这种草,( )是坚韧的草。

46.这艘轮船( )载客多,( )速度非常快。

47.江涛( )刻苦学习,( )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优秀。

48.( )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少年儿童( )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49.一场大雪过后,孩子们在雪地上( )堆雪人,( )打雪仗。

50.他们是那么平凡,那么朴实,那么纯真,( )那么谦虚。

51.( )他真正下了苦功,( )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52.他( )学习和品德都很好,( )身体也很好。

53.( )我的身体不好,( )我要参加体育锻炼。

54.( )刻苦地钻研,( )能掌握科学技术。

55.弟弟( )年纪小,( )很懂事。

56.( )风吹雨打,我们( )要坚持到校学习。

57.李老师( )身体不好,( )一直坚持给我们上课。一、给下面的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地球有吸引力,( )树上的苹果往地上掉,不往天上飞。

2、( )我们坚持改革开放,道路( )越走越宽。

3、这种地板砖( )坚固,( )美观。

4、( )我们走到哪儿,( )不会忘记培养我们的小学老师。

5、妈妈( )吃多少苦,( )不会动摇她供我上大学的念头。

6、妈妈买的这条毛巾( )漂亮( )便宜。

7、( )我没有去学校,( )我生病了。

8、小姑娘( )收拾东西,( )用结结巴巴的英语问我。

9、今天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累了一点,( )感到很快乐。

10、( )你的学习再好,( )不能骄傲。

11、小战士( )被敌人活活打死,( )说出军队的秘密。

12、同学们如果( )发现火灾,( )要立即拨打火警电话。

13、他( )美国人,( )法国人,( )英国人。

14、( )钱再多,我们( )不能随便乱花。

15、( )困难多大,他( )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

16、雨来( )牺牲自己,( )向敌人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地。

17、( )夏天到了,( )高山上的积雪融化了。

18、他( )普通的浏览,( )一边看一边思索。

19、人类( )有肤色区别,( )没有优劣之分。

20、( )是一分一秒的时间,我们( )不能浪费。

21、人的一生,( )奋斗,( )能成功。

22、王老师( )严格要求我们,( )严格要求自己。

23、她今天病得厉害,( )没来上课。

24、( )你懂得了这个道理,你( )要自觉去做。

25、( )工作再难做,他( )不会退缩。

26、( )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我们的生活( )会有意义。

27、武警战士与歹徒搏斗时,( )牺牲自己,( )让群众受侵害。

28、( )相信天才,( )相信勤奋。

29、( )自己吃亏,( )做违反原则的事。

30、邱少云( )让烈火烧身,( )挪动一寸地方。

31、( )不遵守交通规则,( )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32、( )你认识到自己错了,( )应该改正。

33、( )下再大的雨,我( )要按时到校。

34、( )小红平时刻苦学习,( )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

35、要想取得好成绩,( )好好学习( )。

36、( )共产党( )能救中国。

37、( )明天开始努力学习,( )今天就用功学习。

38、小亮的成绩( )有进步,是( )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39、你( )坐在这里说,( )马上去做.

40、放学后,我们( )在街上玩,( )回家看看课外书。

参考答案:

一、给下面的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因为、所以。2、只要、就。3、不但、而且。4、不论、都。5、无论、都。6、既、又。7、之所以、是因为。8、一边、一边。9、虽然、可是。10、即使、也。11、宁可、也不。12、一、就。13、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14、即使、也。15、不管、都。16、宁可、也不。17、因为、所以。18、不是、而是。

19、虽然、但。20、即使、也。21、只有、才。22、不但、而且。23、所以。24、既然、就。25、即使、也。26、只有、才。27、宁愿、也不。28、与其、不如。29、宁可、也不。30、宁可、也不。31、因为、

所以。32、既然、就。33、哪怕、也。34、因为、所以。35、非、不可。36、只有、才。37、与其、不如。38、之所以 、因为 。39与其 、不如。40、不是、而是。

列关系的成语有什么不同篇六
《浅谈成语与惯用语的区别》

浅谈成语与惯用语的区别

在现代汉语中,成语、歇后语、谚语、惯用语等被统称为熟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频频被用到。其中,歇后语、谚语较其他两类好区分一些,而成语与惯用语的区分标准在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笔者查询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资料,梳理总结了一下前人的观点,以便于更好的了解成语与惯用语的区分。

我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发现人们对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从语言形式方面区分,有人从语法方面分析,有人从意义方面下手,各抒己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现在我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分析整理了大家的不同观点。 首先,在语言形式方面,有人认为惯用语大部分是三字格的,而成语大都是四字格的,例如马国凡曾在他的《惯用语》中就明确提出“惯用语在语言结构上,音节(字数)都很短,多数是三个音节的动宾结构词组。”⑴并且举出一系列例子佐证自己的观点,例如:打埋伏,打游击等;相似的,王勤在《论惯用语》中也提出自己的观点“惯用语的语言形式以三言为主,个别的是五、六、七言。成语则是整齐的四字格。”⑵这就比马国凡的观点有进步了,因为惯用语不都是三字格的,甚至四字,五字或者更多的都有,例如:喝西北风、坐冷板凳、陈芝麻烂谷子等等。施宝义、姜林森,潘玉江在《汉语惯用语简说》中指出“成语的构成形式,绝大部分为四字格,惯用语的构成形式,绝大部分是三字格。”⑶其实这种说法也是不严谨的,因为从上述例子看来,四字格的惯用语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而关于成语究竟是几字格的形式,大家似乎没有太大的争议,一致认为成语应该是四字格的,可是四字格的词组中却有一部分异类,例如:吃大锅饭、唱对台戏等等。这些词在形式上与成语相似,可是却不是成语而是惯用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单单从语言形式上来划分成语与惯用语是不科学的。肖传哲在《浅谈惯用语的特点及其作用》中提出:

“惯用语的语言形式是以三个音节为其主要特点。惯用语绝大多数是三个音

节的,四个音节的有一些,但不多,五个音节以上的是个别的。因此,把三个音节的惯用语作为它的基本语言形式有利于把它和成语区别开来。成语的语言形式,绝大部分是四个音节的,这样说,并不否认成语也有五个音节以上的,如‘桃李满天下’‘迅雷不及掩耳’‘山雨欲来风满楼’等等。因此,把四个音节的成语作为它的基本形式,以便于有别于惯用语。总而言之,两者在语言形式上的差异,是惯用语和成语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⑷

这段话给我们做了个关于语言形式上的总结,以便于我们以后在形式上区别

成语和惯用语,但是,在现代汉语中,词汇这方面的知识是错综复杂的,所以不能用绝对化的眼光去判断。对于成语和惯用语的区别,还应该结合其他方面的因素来考虑。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前人在语法方面对成语和惯用语是怎么划分的。马国

凡在《惯用语》中提出惯用语大多是动宾结构词组,例如打埋伏、打游击、戴高帽、吃大锅饭,摸老虎屁股等等。⑸这一观点和许多研究者的观点不谋而合,例如王德春就在《新惯用语词典·序言》中总结了惯用语的主要特点:“在结构形式上以动宾结构的三字格为主体,如:打秋风、碰钉子等”,但是也更加完善了马国凡的说法,他指出“除此之外,也有不少非动宾结构的三字格,如:半边天、臭老九、狗咬狗、短平快等。”⑹依据这个,我们就可以否定杨欣安在《谈谈惯用语》中提出的观点“惯用语必须是动宾词组”。⑺而施宝义、姜林森、潘玉江

则在《汉语惯用语简说》中对于这个问题给出了更加细致的解释:惯用语的语法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偏正结构、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并列结构。”其中偏正结构的词语有门外汉,铁饭碗;动宾结构的有敲竹杠、炒冷饭;主谓结构的有鬼画符、天知道;并列结构的有挂羊头卖狗肉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惯用语的语法结构并不单单只有动宾结构,而是“偏正,动宾结构形式较多,而主谓、并列结构形式较少。”⑻

温端政在《汉语常用语词典》中提出一部分惯用语在形式上与成语相似,但

它们“在结构上有两点明显不同于成语,一是‘1+3’的动宾式,不像成语那样属于‘二二相承’式;二是‘1、3’之间可以插入别的成分,如‘唱一处对台戏’‘喝几口西北风’‘吃惯了大锅饭’,不像成语那样中间一般不插入其他成分。”⑼咱们且不说这里所说的惯用语是动宾结构有何不妥,只看成语的“二二相承”式就可以看出成语和惯用语的区别;吴建生在《惯用语的界定及惯用语词典的收目》中将“在‘语’的范围内,不论其内容是表述性的还是描述性的,也不论其风格‘雅’还是‘俗’,只要具备了‘二二相承’的特点就不是惯用语或者谚语,而应纳入成语的范畴”这种归类方法称为“一刀切”,可是他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做法,“看起来似乎有点武断,但是却为成语和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的区分划定了一道明确的界限。”⑽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点区分惯用语和成语的方法,还有受争议最大的一点,就

是所谓“表意双层性”的因素。我们都知道,很多惯用语有其比喻义或引申义。马国凡提到过惯用语所表达的是“超脱字面意义进而概括出更完备整体化的意义”;⑾王德春也曾经说道“绝大部分惯用语都含该词组的修辞转义”;⑿杨欣安在《谈谈惯用语》中写道惯用语的“意义并不是那个动宾词组字面上所表现的意义,也是修辞上的比喻手法”,⒀比如“碰钉子”,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碰在钉子上,这是用“钉子”比喻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挫折。

对于惯用语和成语在这个方面的区别,肖传哲提出了惯用语的实际含义是

“通过比喻和引申两种办法产生的”,“惯用语的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不统一这一鲜明特点,是有别于成语及一般词语的。”⒁也就是说成语的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是统一的,言在此而意在其中。可是卢卓群提出不一样的观点,在《成语的特点及其变式》中,他提出“言外型”成语的概念,认为这种成语“实际含义与字面义不相一致,或者相去甚远”,⒂例如“守株待兔、井底之蛙”等。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说法也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而“表意的双层性”这个概念被刘叔新在《固定语及其类别》中提出来,他

认为,“表意的双层性,使成语在意义内容上别具特色”并且说明“依据这一点什么算成语,什么不算,是易于断明的”。可是在他的说法中也有过于绝对,而悖于常人所理解的部分,例如他说的“固定语中,凡表意具有双层性的单位,无论只用于口语或书面语,也无论具有悠久的历史或只产生于现代,都是成语”,⒃这样说来,就把我们平时认为不算成语的词组也划分到成语中了,例如穿小鞋等我们认为是惯用语词组的都被划分到成语中,我认为这样是不科学的。

王吉辉在《意义的双层性及其在成语、惯用语划分中的具体运用》中对“意

义的双层性”给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意义的双层性指某些语词既具有字面的表层意义,又蕴藏着含而不露的深层意义,而且两者并不完全相等同,其间存在着引申、比喻等等关系。”⒄而且他认为具有意义的双层性的词组是成语,反之,不具有的即是惯用语,可是我却不敢苟同他的观点,难道,“穿小鞋”之类的词语没有意义的双层性么?我觉得很明显是有的,而这类的惯用语有很多,

所以,大部分惯用语是具有意义的双层性的。因此我还是比较赞同周荐在《熟语分类问题研究》中的观点“‘表意的双层性’不是也不应该是将成语与他类熟语分开来的本质特征。” ⒅如果以此为标准的话,那么很多人们在语感上认为是成语的单位,却被划分出成语的行列,例如“语重心长、风调雨顺、人杰地灵”等等;而人们普遍认为不是成语的词组例如“省油灯、打折扣、背黑锅”却被认为是成语了。这样的划分方法明显是疏于思考的。

综上,我认为成语和惯用语中都有一部分是有“意义的双层性”的,可是还

有一部分是不具有这个特点的,而这个特点并不能成为划分成语和惯用语的可操作性标准。

除了笔者在此罗列出的三个方面以外,还有学者提出的一些观点,例如以是

不是有典故,有出处作为划分依据,认为成语有典故,而惯用语没有典故,这个也是错误的,因为根据研究结果发现,许多惯用语也是有典故的;还有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惯用语的口语性较强,而成语的书面性较强,我认为这一点可以作为划分依据的一部分,在我接触的惯用语中,绝大部分是口语化的。

因此,我们就可以来总结一下成语与惯用语的划分依据了,首先从语言形式

上来说,成语大部分是四字格的,但是也有非四字格的成语,而惯用语很多事三字格的,可是也有一部分是非三字格的;从语法结构方面看,成语一般都是“二二相承”结构的,而惯用语一般是动宾或者偏正结构的,还有一部分是主谓或者并列结构的;成语和惯用语都具备“意义的双层性”的特点,可是相对来说,在惯用语中,这个特点体现的比较明显,运用的比较广泛,而成语中,也有一大部分根本不具有“意义的双层性”这个特点;成语的书面语色彩浓厚,具有文雅而庄重的特点,惯用语具有通俗易懂的口语特点,含义单纯,简单而通俗,口语化色彩很强。

我只是浅薄的发表了一下自己的拙见,关于成语与惯用语的区别还需有兴趣

的人多加研究才能更加完善这方面的知识,填补这方面的空缺。

注释:⑴ 选自《惯用语》,马国凡著,内蒙古出版社,1982年 ⑵选自《论惯用语》,王勤著,《语文研究》,1982年第一期

⑶选自《汉语惯用语简说》,施宝义、姜林森、潘玉江著,《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2年第四期

⑷选自《浅谈惯用语的特点及其作用》,肖传哲著,《东疆学刊》,1985年第

一期 ⑸同⑴

⑹选自《新惯用语词典·序言》,王德春著,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

⑺选自《谈谈惯用语》,杨欣安著,《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第二期

⑻同⑶

⑼选自《汉语常用语词典》,温端政著,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

⑽选自《惯用语的界定及惯用语词典的收目》,吴建生著,《语文研究》2007年第四期 ⑾同⑴ ⑿同⑹ ⒀同⑺ ⒁同⑷

⒂选自《成语的特点及其变式》,卢卓群著,《语文建设》,1987年第三期 ⒃选自《固定语及其类别》,刘叔新著,《语言研究论丛》第二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

⒄选自《意义的双层性及其在成语、惯用语划分中的具体运用》,王吉辉著,《南开大学学报》1998年第四期

⒅选自《熟语分类问题研究》,周荐著,《词汇学问题》,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

列关系的成语有什么不同篇七
《成语填字》

列关系的成语有什么不同篇八
《了解成语的有关知识——成语的语法结构关系》

列关系的成语有什么不同篇九
《人与人关系的成语》

人与人关系的成语

1.生死相依----在生死问题上互相依靠.形容同命运,共存亡.

2.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3.生死之交----同生共死的交谊.

4.誓同生死----立誓同生共死.形容十分密切,不可拆散.

5.同生共死----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6.血肉相连----象血和肉一样相互联系着,比喻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分离.

7.骨肉相连----象骨头和肉一样互相连接着,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离.

8.亲如骨肉----形容关系密切如同一家人.

9,情同骨肉----形容关系密切如同一家人.

10.情同手足----比喻交情很深,如同兄弟一样.

11.亲如手足----象兄弟一样的亲密.多形容朋友的情谊深厚.

12.手足之情----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

13.唇齿相依----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

14.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15.息息相关----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16.息息相通----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17.脉脉相通----血管彼此相通.比喻关系密切.

18.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19.休戚与共----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20.心照神交----心照:心里了解;神交:忘形之交.心意投合,相知有素友谊.

21.心腹之交----指知己可靠的朋友.

22.君子之交----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23.一人之交----亲密得象一个人.形容交情深.

24.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25.八拜之交----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旧指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

26.莫逆之交----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27.患难之交----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28.管鲍之交----古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29.患难与共----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30.形影不离----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亲密,经常在一起.

31.寸步不离----形容距离很近.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

32.如影随形----好象影子总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33.秤不离砣----比喻事物有连带关系.也形容两个人关系亲密,经常不离开.

34.前襟后裾----形容年幼时兄弟间关系密切.

35.朝夕相处----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常生活在一起,关系密切.

36.过从甚密----过从:交往,来往.相互往来很多,关系密切.

37.辅牙相倚----颊骨和牙床相互倚傍.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38.腹心相照----比喻彼此很知心,达到心心相印的程度.

39.连枝分叶----同根所生的枝叶.常喻兄弟之间的密切关系.

40.昆弟之好----昆:哥哥.像兄弟一样要好.

41.兄肥弟瘦----旧喻兄弟相爱,临难争死.

42.称兄称弟----朋友间以兄弟相称.形容关系亲密.

43.如兄如弟----情如兄弟.比喻彼此感情好,关系密切.

44.亲密无间----间:缝隙.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45.水乳交融----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46.融洽无间----融合而没有隔阂抵触.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47.视为知己----看成好朋友.

48.相视莫逆----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49.心心相印----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50.义结金兰----结交很投合的朋友.

51.奔走之友----指彼此尽力相助的挚友.

52.惠子知我----指朋友相知之深.

53.鲍子知我----指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

54.同声共气----比喻亲密无间,志趣相合.

55.如鱼似水----比喻关系融洽,亲密.

56.难舍难分----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愿分离.亦作"难分难解".

57.千里神交----相隔千里,精神契合.指友情深厚.

58.神来神往--指精神相通.

59.如左右手----比喻极得力的助手.也比喻两者关系极为密切或配合得很好.

60.连舆接席----行并车,止同席.形容亲密友爱.

61.再生父母----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恩人.

62.恩重如山----恩情深厚,象山一样深重.

63.恩同再造----再造:再生.比喻恩情极大,象救了自己的生命一样.

64.敬如神明----神明:泛指神,象敬重神一样敬重对方.形容对某人或某物崇拜到了极点.多用作贬义.

65.奉如神明----象对待神灵那样崇奉.形容对某人或某种事物极其尊重.

66.十指连心】 ①谓十个指头的痛楚都与心息息相通。②比喻关系异常密切。

二.好

1.二童一马----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2.竹马之友----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3.金兰之友----指亲密的朋友.

4.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5.三朋四友----泛指各种朋友.

6.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

7.良师诤友--良:好;诤:敢于直言.很好的老师,能够直言相劝的朋友.

8.淫朋密友----亲近密切的朋友.

9.诗朋酒友----作诗饮酒的朋友.

10.呼朋唤友----指招引意气相投的人.

11.呼朋引类----呼:叫;引:招来;类:同类.指招引志1趣相同的人.

12.病痒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13.布衣之交----布衣:平民.旧指平寒老友.

14.贫贱之交----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

15.尔汝之交----尔汝:古人彼此以尔汝相称,表示亲昵.指不拘形迹,十分亲昵的交情.

16.缟纻之交----缟纻:缟带和纻衣.指交情笃深.

17.金石之交----比喻象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

18.忘年之交----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19.纪群之交----纪,群:人名,陈纪是陈群的父亲.比喻累世之交情.

20.一见如故----故:老朋友.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21.一见如旧----初次见面就情投意合,如同老朋友一样.

22.一体同心--一体:一个整体.比喻关系密切,共同一心.

23.一门同气----指同门兄弟.

24.情投意合----投:相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25.志同道合----道:道路,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26.针芥之合----磁石引针,琥珀拾芥.指相互投契.

27.意气相投--意气:志趣性格;投:合得来.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28.义气相投--彼此志趣,性格相投合.

29.声气相投--指朋友间思想一致,性情投合.

30.表里相依----指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31.同声相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32.同音共律--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33.笙磬同音----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34.李郭同舟--以之比喻知己相处.

35.河同水密--比喻彼此关系密切.

36.荣辱与共--光荣与耻辱共同分享与承担.

37.安危与共--共同享受安乐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38.通家之好--指两家交情深厚,象一家人一样.

39.河梁之谊----河梁:桥.指送别之地.指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情谊.

40.渭阳之情----渭阳:渭水的北边,传说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晋,直到渭水的之北.指甥舅间的情谊.

列关系的成语有什么不同篇十
《成语的理解和使用》

成语的理解和使用

成语是是汉语言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都和成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各类文体中如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说明文、学术论文等,成语均占有一席重要之地。可以这样说,要学好语文,掌握成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文学上要达到一定境界,正确理解并熟练运用成语非常关键。

一、成语的含义和特点

成语是熟语的一种,它是意义完整的、结构上定型的、在语法上与单词等价的固定性短语,是现成的或既成习用语。如成语“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并不是四个字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结构上则不能改变字眼或顺序,不能说成“鼠目光寸”等;在句中则起一个单词的语法作用,如“这种鼠目寸光、有眼无珠之徒,成不了气候”(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一句,“鼠目寸光”跟“有眼无珠”都是“徒”的定语。

二、成语的来源和结构

(一)成语的来源

1、历史继承下来的

A、古代书面语言:有的属于神话传说: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有的属于寓言故事:刻舟求剑、狐假虎威;有的属于历史典故:负荆请罪、破釜沉舟;有的属于诗文名句:忧心忡忡、老骥伏枥。

B、群众口头语言:水到渠成、千夫所指、狼子野心、正大光明。

2、当代创造出来的:一穷二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求同存异、百花齐放、扬长避短、饮水思源、自力更生、按劳取酬、争分夺秒、穷则思变、厚今薄占、史无前例、与时俱进。

3、从外民族借用来的:火中取栗(拉·封丹寓言)、象牙之塔、五体投地、不可思议、心心相印(佛教经典)。

(二)成语的结构

在五万多条汉语成语中,有三字格的,也有五字、六字、七字格的,如“闭门羹”、“莫须有”、“ 欲速则不达”、“五十步笑百步”、“醉翁之意不在酒”。但绝大多数成语(约占96%)为四字格式。这些四字格的成语,其内部语素的组合是有一定的语序和层次的。汉语语法的各种结构,几乎都可以在成语中找到它们的踪迹。概括起来,成语的结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并列关系(内部又可分陈述、支配、偏正)

陈述的并列式:由两个陈述式的词语并列而成的。例如:烟消云散、兴高采烈、风平浪静、苦尽甘来、天翻地覆。

支配的并列式:由两个支配式的词语并列而成的。例如:发号施令、有条有理、贪小失

大、避重就轻、患得患失。

偏正的并列式:由两个偏正式的词语并列而成的。例如:深谋远虑、暴风骤雨、左顾右盼、四分五裂、粗枝大叶。

四个语素的并列式:青红皂白、生老病死、声色犬马、喜怒哀乐、礼义廉耻、骄奢淫逸、吃喝玩乐、是非曲直、之乎者也、悲欢离合。

2、陈述(主谓)关系:白驹过隙、叶公好龙、气象万千、啼笑皆非、耳目一新。

3、支配(动宾)关系:顾全大局、投其所好、扣人心弦、饱经风霜、以强凌弱。

4、偏正关系:不速之客、庞然大物、世外桃源、窈窕淑女、倾盆大雨。

5、补充(后补)关系:感激涕零、盛极一时、体贴入微、轻于鸿毛、遗臭万年。

6、连动关系:守株待兔、束手待毙、过河拆桥、负荆请罪、结党营私。

7、兼语关系:望子成龙、引人入胜、发人深省、请君入瓮、纵虎归山。

三、成语的理解和掌握

每个成语都有它的特定意义,有的成语的字与意义的关系比较简单,从字面上就能看出它的意义来,如“视死如归”、“对牛弹琴”、“千方百计”等,但更多的成语,其意义不是每个字面意义的简单组合,如果望文生义,难免用错。下面就归纳介绍几种理解和掌握成语词义的方法。

1、对于并列关系的成语,可以根据对文的规律推导出疑难词语的词义

所谓对文,原本是指处在结构相似的上下两个句子中的相同位置上的字和词。这样的字和词往往是同义或反义的,分别叫“同义对举”和“反义对举”。根据对文的这一特点,我们常常可以由一个熟词或词的常用义去推断另一个生词或词的冷僻义。在成语中就可以充分利用这种规律来推到疑难词的词义。如: 殚精竭虑 追亡逐北 身体力行 摧枯拉朽 求全责备 待人接物 名存实亡 舍本逐末 外强中干 色厉内荏 避实就虚 阳奉阴违

2、对于有些成语,只要掌握了其中一个关键字或疑难字的意义,整个成语就不难掌握

很多时候我们会被成语中的一两个关键字别住手脚,结果导致望文生义的错误,所以记住这一两个关键字的意思,是轻松破解整个成语意义的钥匙。 不速之客 杀人越货 赴汤蹈火 不能自已 拨乱反正 不求甚解 任重道远 走马观花 痛哭流涕 日薄西山 尾大不掉 欣欣向荣 望秋先零 文不加点 铤而走险 心广体胖 理直气壮 不刊之论

3、有些成语中的虚词值得我们注意 载歌载舞 言归于好 铤而走险 突如其来 卓而不群 率尔而对 羌无故实 下车伊始 语焉不详 生死攸关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4、有些成语中的同义复词值得我们注意 穷极无聊 如其不然 百无聊赖 语无伦次 休养生息 囤积居奇

5、有些成语中的通假字应引起我们重视 信口开河 胡说八道 跳梁小丑 名列前茅 洞心骇目 掉以轻心 自怨自艾 高屋建瓴 打破沙锅问到底

四、成语的使用和规范

(一)读准成语的字音

掌握和使用成语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音。从古代到现代,成语的语音在不断变化,而且汉字又不是表音文字,不象英文那样一看便知读音,必须与语义联系起来才行,部分成语中的一些字虽字形与现在的一样,但仍然保留了古时的读音,极易发生误读,甚至有些字到现在已不再使用,只保留了古汉语的印记,使今人更难掌握它的读音。

1、疑难字的读音

这里说的疑难字,主要是指现在已不常用的字和易与形近字弄混的字。如: 暴殄天物 怙恶不悛 刚愎自用 不卑不亢 相形见绌 咄咄逼人 弄巧成拙 面面相觑 纵横捭阖 残垣断壁 病入膏肓 一丘之貉

2、多音字的读音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成语中的多音字人们往往容易读错,贻笑大方。 不省人事 省吃俭用 深恶痛绝 恶贯满盈 济济一堂 无济于事 妙趣横生 飞来横祸 生杀予夺 丢三落四 别无长物 毁家纾难 自怨自艾 心宽体胖 呼天抢地 拾级而上 窗明几净 荷枪实弹

(二)掌握成语的写法

汉字是音、形、义三要素的统一体,成语一般由四个汉字组成,而且是表达一个整体意义,因此,要正确掌握好成语,就必须注意成语书写的规范化,避免写错别字。成语书写形式不符合规范化要求的,主要有下列五种情况,其中第一种情况最为常见。

1、因误写同音字或近音字而致误

(1)那么只有去问窦松贵,他是明正言顺的队长,又是在党的,也一定知道内情。(曹玉林《苏醒的原野》)

(2)他们在河两岸修地堡、盖城池,好淫烧杀,无恶不做。(俊然《长长的乌拉银河》)

(3)白麻皮含蓄地笑了笑,不慌不忙地翻出手中的两张“爱司”,温文而雅地说:“对不起,统统被我吃进!”(叶辛《蹉跎岁月》)

2、因误写形近字而致误

(l)只是因为他是太平镇上的当权人,又是丁大耳朵的管家汉,为了利用,也只好虚与委婉。(李英儒《女游击队长》)

(2) 小沈想起党团组织对自己的期望,决定揠旗息鼓,避免了一场殴斗。(《人民日报》1981年5月5日)

(3) 刚睡醒的苏平不暇思索地答道:“二的平方等于四,四的平方等于八。”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3、因误写同音近形字而致误

(l) 你热爱金泉河,熟悉金泉河的脾性:夏天象一匹桀傲不训的烈马,咆哮奔腾,一泻千里;秋天象一个温柔文静的姑娘,轻泛涟漪,明丽可爱,„„(崔巍、钮宇大《爱与恨》)

(2)解放前,回回多是肩挑贸易,朝谋夕食,读书人如凤毛鳞角。(马瑞芳《煎饼花儿》)

(3) 他不畏艰苦,风尘朴朴,跑遍全国的山川大地,创建了“地质力学”,在勘探矿藏、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国青年》1979年第8期)

4、因“字”的排列次序不当而致误

(1)要是在党外人士面前不宣传,棱模两可,或者干脆装哑巴,那样做,我就感到实在太别扭了。(艾煊《山雨欲来》)

(2)三多娘眉笑眼开地站在大门口,由杏花陪伴着,一直等他们在小学转角处消失。(司马文森《风雨桐江》)

(3)旧中国就象一个衣服上打着无数补钉、带着一群号饥啼寒的儿孙、受尽凌辱的苦难的母亲。(《浙江日报》1980年1月19日)

(4)三十年后,后人编辑的冼氏(冼玉清)遗著刊行,中国文化又重演着一段火尽薪传的故事。(陆键东《一个女子与一个时代》,《收获》1997年6月)

5、因其他原因而致误

(1)河流万里,总有个头,海阔天涯,也有个边。(路一《赤夜》)

(2) 不到前半晌,人已从四面八方汇集来。现在已经是人山人海,摩肩擦踵,挤得水泄不通。(崔巍、钮宇大《爱与恨》)

(3)她,一忽儿在帐房里招呼招呼,一忽儿到帐房外人群里去看看,忙的不得开交。(杨友德《俄洛天刚亮》)

(三)避免成语的误用

成语既然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本身自然是合于规范的语言材料。然而,在实际运用中,有些人由于未能掌握好成语,出现了下列所举的一些错误。

1、因不明成语意义而致误

成语绝大多数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有的有典故或来源,有的保留了古汉语的词义,这些成为我们理解和使用成语的难点,稍不注意就会产生误解、误用。例如把“不刊之论”的“刊”(删改)误解为刊登,把“不足为训”的“训”(典范,准则)误解为教训,把“危言危行”的“危”(正直)误解为危险,„„对于诸如此类的成语,切不可以今释古,望文生义,否则必然造成误用。

(1)我这时才留心看到,有四五个彪形大汉,已扇面形向我围来,其中一个首当其冲,瞪着红眼珠子,张着大嘴向我伸出了手,一股恶臭的酒气喷来,„„(植林《一个女囚的自述》)

(2)那猫倒也不孚人望,吃了不少的老鼠。(《文汇报》1980年11月9日)

(3)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高考浙江卷)

2、因疏忽成语的适用对象、范围、场合而致误

有的成语只能用于一定的对象,一定的范围,一定的场合。比如“德高望重”只能用于老人,“聪明伶俐”是对少儿的用语,“血气方刚”只能用于青年,青梅竹马、相敬如宾只能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一挥而就、倚马可待、洛阳纸贵、江郎才尽等只能用于写文章或是文学艺术之中,“万籁俱寂”和“鸦雀无声”都是形容“很静”,但前者用于描写自然界的寂静,后者用来形容聚集于一定场合的人们极其安静,注意力高度集中等等。如果在使用时不注意其适用的对象、范围、场合,就会弄巧成拙。例如:

(1)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可谓汗牛充栋。(2000年高考题)

(2)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3)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3、因忽略近似成语的差别而致误

有些成语字面上或意义上很相近,极易混淆。但仔细分析,它们之间一般都不能相互取代,总有着细微的甚或是极大的差别。例如“粗心大意”和“粗枝大叶”都有“不认真”之意,但前者指“思维”,后者指“做事”;“日薄西山”和“山穷水尽”都含有“到了尽头”的意思,但前者形容衰老或腐朽的生命接近死亡,后者比喻陷入绝境。“不足为凭”与“不足为训”,前者指不能作为凭证、根据,后者指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其他如“舍本逐末”与“本末倒置”、“刮目相看”与“另眼相看”、“身临其境”与“设身处地”、“防患未然”与“未雨绸缪”、“勉为其难”与“强人所难”、“身不由己”与“言不由衷”、“不胫而走”与“不翼而飞”、“一蹴而就”与“一挥而就”、“望尘莫及”与“鞭长莫及”等都是。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使用语境,仔细辨析这些成语的同中之异,切勿见同而忘异。

(1)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高考浙江卷)

(2)他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时耳闻目睹,所以他也喜欢上了音乐。

(3)今年的招生考试、录取工作进展顺利,未发生一起徇私枉法事件。

4、因混淆成语的褒贬而致误

成语同其他词语一样,从感情色彩上也可以分为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三种。如“克己奉公”、“同仇敌忾”、“大刀阔斧”、“叱咤风云”、“从容不迫”、“肝胆相照”、“运筹帷幄”等都是褒义的;“粉墨登场”、“沆瀣一气”、“道貌岸然”、“负隅顽抗”、“阳奉阴违”、“蠢蠢欲动”等都是贬义的;“遍体鳞伤”、“人困马乏”、“自言自语”、“飞沙走石”、“犬牙交错”、“漫山遍野”、“街头巷尾”等都是中性的。因此,我们在使用成语时,要根据目的、场合、对象等的不同,来分辨其感情色彩,恰当地使用。否则,就容易出现褒贬不当的错误。如“自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15606.html

    上一篇:五字古风名字

    下一篇:2015年再见说说

    【列关系的成语有什么不同】相关推荐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