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伉俪情深的诗句

| 口腔助理医师 |

【www.guakaob.com--口腔助理医师】

形容伉俪情深的诗句篇一
《《诗经》中的爱情》

《诗经》中的爱情

最让人心动的爱情——《关雎》中的爱情

在古今中外的经典中,描写和歌颂爱情的文学作品琳琅满目,璨若星辰,数量惊人。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从来就不乏对于爱情的赞美和向往的诗文不胜枚举,而《诗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一部经典,其中对于爱情的描摹也堪称经典中的经典。所以我截取《诗经—关雎》,这首流传广泛的古诗,结合我所学所闻,对于《诗经》中描述的古人的爱情做一个小小的心得总结,也从侧面介绍一下我看《诗经》的所得所感。

《诗经》又名《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大约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在春秋中期结集的,距今约两千五百多年,主要收集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三百多篇作品,它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地域广阔,《诗经》的内容广泛,反映了西周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风”“雅”“颂”和“赋”“比”“兴”是《诗经》的“六义”。从某种角度上说,正是由于《诗经》是民间采集,所以在《诗经》的时代,对于男女交往的限制,还不像后代那样严厉,少了诸多的禁忌。因此,我们能在《诗经》中看到感情质朴的爱情作品。它们完全是真实的自我流露。由此,可以说《诗经》中的爱情是纯真之恋。 爱情,是一个很难定义的概念。爱情,有很多的表现方式,但万变不离其宗,至少有一点是共通的,它们的根本特征是纯真,没有纯真的爱情谈不上爱情的美好,《诗经》所描写的爱情,既热烈又率真。 《关雎》就是这样的一首爱情诗歌,原文如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本诗是一首描写相思的歌,描写的是一个青年,看到了一位美丽淑女并心生爱慕之情,回到家中,思绪千回百转,夜里“辗转反侧”,后来在他自己的想象中与之相恋并结为夫妻的故事。这是一种对爱的追求,不但完全发自内心,而且有着对未来的美好的憧憬,因为这样,“琴瑟友之”成为后世形容夫妻之爱,伉俪情深的代名词。这首诗的感情,既热烈又浪漫,孔子对《关雎》的评价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热烈但不放荡,忧思绵绵,但无悲伤之慨!)

形容伉俪情深的诗句篇二
《古诗词鉴赏》

形容伉俪情深的诗句篇三
《古诗文鉴赏》

2014届高考第一轮复习专项检测--古诗文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故地重游

金·元好问

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

舌弄娇柔。

[注]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

春风笑不休。

[注]本指唐代的崔护,崔氏有《题都城南庄》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

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

风。”此处借指诗人自己。

(1)本诗在写景时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2)诗眼多是诗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

感,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且能带起

全篇或全句的词语,本诗的“诗眼”是什

么?为什么?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①浣溪纱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②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

③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

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黄山白岳不果

[明]汤显祖

①序: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②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注:①乏绝:潦倒,困穷。②黄白:即徽州境内的黄山、白岳山。明代中期,徽州商业兴盛,商贾富甲天下。

(1)《尚书·尧典》说“诗言志”。“志”,就是思想、抱负、志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试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形容伉俪情深的诗句篇四
《古诗词形象题这样答》

古诗词形象题这样答

高考对古诗词中的形象题的考查,大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出现,用意在于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形象的把握。难度稍大。命题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古诗词中描写了哪些形象(意象)的特征。二是请指出古诗词中某一意象的意义等。

古诗词的形象就是古诗词中所展现的生活图景。它一般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前者如《登高》中杜甫的形象,后者如《琵琶女》中琵琶女的形象。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从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的角度进行。

提问方式:(1)诗(词)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诗(词) 中刻画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

答题步骤:(1)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即点明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身份;(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3)简要概括人物形象的意义,即分析人物形象身上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

二、景物形象

古诗词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景物形象特点的常用术语有: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闲适、雄奇优美、生机勃勃、肃杀荒凉、瑰丽雄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提问方式:(1)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这首诗(词)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3)分析这首诗(词)的画面美,或简析这首诗(词)是怎样表现„„景象的。(4)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所展示的图景画面。抓住主要的景物,用描写的方式再现画面。描绘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想象合理,三要语言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冷、清新明丽等)概括。

(3)分析作者借助景色所抒发的情感。表述时切忌空洞,要具体阐述。答出“为什么”或“是如何表现的”。

三、事物形象

诗人经常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陆游的咏物《卜算子•咏梅》中写到的梅花形象。

提问方式:(1)诗歌刻画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答题步骤:(1)分析事物形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等)和环境特点;(2)挖掘事物形象的内在品格,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塑造此事物形象的意义,即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操,或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追求。

【模拟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眼儿媚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这首词写景与众不同,试问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溪纱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是纳兰性德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露支风券,累奏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所。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侍从。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说明。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按要求答题。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这首词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

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按要求答题。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呜,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这两首诗描写了众多意象,请从①“松月”“风泉”,②“归燕”“旧人”两组中任选一组意象,分析它们对营造全诗意境的作用。

【参考答案】

1.词人通过描写春日、花径、浓云和朱楼,为我们呈现了一幅风和日丽、花香袭人的想象画面和浓雾笼罩朱阁的现实画面。

2.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形象。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附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感受。

3.热爱自然,支露支风,留云借月;傲视权贵,几曾着眼看侯王;品行高洁,插梅花。 (“山水郎”暗示,“疏狂”明言,“梅花”象征。答对两点即可。)

4. 通过描写具有鲜明特征的景物来表现“早”:早霞已散,晓月犹明,残星未落,寒霜犹重。

5. 分析“松月”和“风泉”:随着夕阳落山,月亮慢慢升起来了,夜晚的凉意仿佛从松林里、月光中生出来;山中风声、泉声呼应,让人感觉弥漫着微风拂过的声音和清泉淙淙的声音,美妙无比。诗人用“松月”“风泉”营造了幽静平淡、朦胧迷人的意境。 分析“归燕”和“旧人”:春天到了,归来的燕子竟是过去的相识;而人呢?随着时光的流逝却一年年老去,但也毕竟在翻看新的日历,憧憬着新的生活。诗人通过“归燕”“旧人”让读者既感受了初春的气息,也领略到新旧交替的匆匆和感伤。

形容伉俪情深的诗句篇五
《古诗常考题型复习》

形容伉俪情深的诗句篇六
《语文报杯诗歌部分训练(含答案)》

“语文报杯”阅读竞赛诗歌部分巩固训练

一.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请赏析颈联的高妙之处。(3分)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也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

二.野 步 [宋] 周 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 步 [清] 赵 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这两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分)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写景抒情,请就这一手法作简要赏析。(4分)

三.清平乐 李 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断肠。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这首词中‚砌下落梅如雪乱‛一句,‚乱‛字的使用有何妙处?(3分)

2、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化用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一诗中‚恨如春草多‛一句,结合作品分析李煜化用的新意所在。(3分)

四.春雪 韩 愈

新年都末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简要分析首句‚新年都未有芳华‛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2)唐代诗人东方虬也有一首同题诗:‚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哪个)是真梅。‛试着比较分析韩诗的妙处。(4分)

五.浣溪纱①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4分)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4分)

六.恨 别 杜 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 胡骑①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②,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 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③。

【注】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③司徒:他当时任检校司徒,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⑴颔联中诗人描写‚草木变衰‛的作用是什么?(5分)

⑵赏析颈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5分)

参考答案

一、 (1) 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比喻(视听结合,联想和想象),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3分。形式、内容、景物特点各1分)

①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月下“夕”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照应了题目中的“招客”。

②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山川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消暑邀请。

二【参考答案】

1.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分)

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

三、1、“砌下落梅如雪乱”的意思是主人公在阶前伫立良久,梅花如雪片一样纷纷落下。“乱”字表面指落梅的纷乱,深层则指主人公愁思的纷乱。这种寄情于物的写法,将离愁别恨引发的内心的迷乱不安表现地精练、形象、传神。

2、杜牧的“恨如春草多”是静态的比喻,而李煜将其拓展到了“更行更远还生”的动态境界,将春草一样的“离恨”与行人远去的情景结合起来,写出离愁别恨生成、增长的过程,生动形象,别有新意。

四(1)“新年未有”的感叹含有对春天的期盼;“未有”与下文“惊见”呼应,欲扬先抑,是铺垫。(每点2分,共4分。大意正确即可。)

(2)东方诗使用比喻,侧重在“梅”“雪”形态的相似;韩愈诗使用拟人,写出“雪”的情态,更能 突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

五 【参考答案】

①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2分)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1分)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1分,意思对即可) ②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表现了作者的伤心与无奈。(2分)这一句字字含泪,深刻表现了亡妻之痛。(2分)

六【参考答案】 ⑴答:“草木变衰”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1分),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2分)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自己的漂零憔悴(2分,答出“漂零憔悴”类即可得2分)。

⑵细节描写。(2分) “思家”、“忆弟”为互文。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1分)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2分,答出“怀念亲人”类即可得2分)

形容伉俪情深的诗句篇七
《古诗词鉴赏》

早秋

(唐〃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睛更多。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注释】①泛:弹,犹流荡。②拂:掠过。金河;银河。③淮南两句;用《淮南予·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蔫”和《楚辞·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意。

(1)诗中哪些意象巧妙点明了早秋这一季候特征?请列举。(说出三个即可)(3分)

“ 残萤”、“ 早 雁 ”、“ 高树晓还密”、 “远山晴更多”。( 共分,每点 1分,答对其中任何三点就可3得满分)

(2)颔联和颈联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请加以赏析。(3分)

颔联:由俯察到仰视 ,( 分)颈联:由近看到远望;(1分)从高低远近来描绘早秋景物,层次井然,1境界开阔。( 1 分) ③①②

(3)评论家认为首联和尾联颇具浪漫色彩,请选一联分析其妙处。(2分)

首联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整整一夜都听到的轻轻秋风,想象为在一条条悬挂着的青翠藤蔓间,秋风拂过,奏出了悦耳的清瑟声音。( 2 分)或:尾联引用典故并加以想象,一片树叶,被荡人心扉的秋波所感招,情不自禁,奋不顾身,展现了一叶追随洞庭波的诗情画意。( 2 分)

翻译】长夜里流荡着凄清的瑟音,西风轻轻吹拂着地面的藤萝。栖身于白露间的残萤泛着微光,早飞的大雁掠过秋夜的银河。高高的树木在晨雾中显得密集,阳光明朗时,远处的青山也看得十分清晰。《淮南子》里说一叶落下便知岁暮,我见到落叶也觉察到洞庭湖已涌起秋波。

【评析】

原题三首,此为第一首。诗写早秋景色,创作年代不详。题为“早秋”,诗则句句扣紧早秋景色着笔。首联写早秋萧瑟凄清气氛。中二联则从上下远近各个不同角度描绘早秋之景,俯察仰观,近看远眺,昼夜早晚,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全是秋声秋色。末联用典浑成,亦是点早秋,且叶下、波涌又与首联西风相照应。针线细密,疏朗有致,写景逼真,宛然一幅早秋立体图画。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整整一夜都听到轻轻的瑟瑟秋风。西风跟秋天有着自然的联系,就如同西北风是冬天的象征一样。作者的浪漫情节在第一句就展现无疑。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玉露跟秋风是孪生兄妹,因而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银河变成了金河,也是秋天色温所致。一个残字,在此开始给人秋愁的暗示。毕竟昆虫是变温动物,对环境温度的依赖最强,一到秋天,就得最先发愁越冬事宜。大雁是侯鸟,越冬也得雁南飞。所以这种虫鸟的描写,算是秋天早晨的经典

“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把读者视线又从前一句的淡淡秋愁中拉回到秋高气爽的意境中。面对清晨高大树木浓密的树冠,茂盛的枝叶,还有目及远山的晴好天气,人们一般都会感觉爽,产生流连其中愿望。树叶作为高树大家庭中的一员,自然也应该尽情享受秋高气爽中的融融亲情,然而后面却看到有一片叶子要离开。这一句从前一句的略微转折,实际上是为了推出最后一句的高潮作铺垫。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可谓是画龙点睛之句。没有感情色彩的早秋的画面,因为这一句,就赋予了浓厚的浪漫情感。作者抛开花草,选择最没有感情的木叶来渲染这样的浪漫色彩,实在是集生命之精华,情感之大成的经典之作。

全诗的结构,从秋风开始到一叶下,一连串的秋景描写,循序渐进,引人入胜。第一句与最后一句,充满想象与浪漫。而中间两句,机构严谨,对仗工整。达到了严密与豪放天衣无缝的结合。

【讲解】

这是一首写早秋景色的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笔调描绘了遥夜、清瑟、西风、翠萝、残萤、玉露、早雁、远山、落叶等初秋景色。在描绘过程中,诗人从听觉及视觉的高低远近着笔,落笔细致,层次清楚。无论写景还是用典,都贴切自然,紧扣“早秋”这一主题。

诗的前四句写初秋的夜景: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漫漫长夜,荡漾着清冷的瑟音;凛凛西风,吹拂着青萝轻轻飘荡。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几只残存的萤火虫,栖息在沾满白露的野草上;清秋的拂晓,一行大雁掠过星光淡淡的银河。

诗的后四句写初秋的早晨: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曙光初照,高大的树木依然枝叶繁茂;晴空万里,峰峦迭翠,层次格外分明。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如今见到淮南一叶飘零,我自然感觉到:洞庭湖的秋天就要来了。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 宋〃辛弃疾)

九畹① 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琴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②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畹:古代称30亩为一畹。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lěi”屈原是投湖 南汩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1)词中上阕中的意象表明了词人怎样的境遇?

以“兰佩芳菲,蛾眉空好,宝琴弦断”这三个意象来表明虽有高尚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备受南宋朝廷当权的主和派嫉妒和排挤,长期不被重用,无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的悲剧性境遇。

(2)该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下阕词句进行分析。

全词抒发了词人自感虚度年华、政治失意、理想难以实现而又知音难觅的痛楚之情。“冉冉”句感慨年华已逝,虚度此生。“水满”“何处”二句,用汀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理想难以实现的可悲处境。结尾二句,再次诉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于是只得在大醉之后唤起屈原同唱失意之歌。

水调歌头

(宋〃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8.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4分)

①诗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来后诗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2分)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2分)

9.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6分)

①对朝政的不满;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③想以山水自娱,

④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答出三点6分,每点2分)。

浣溪纱①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2分)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1分)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1分,意思对即可)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4分)

答: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表现了作者的伤心与无奈。(2分)这一句字字含泪,深刻表现了亡妻之痛。(2分)

从 军 行

唐〃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 军 行

唐〃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①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②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1).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积极乐观;王诗中的征人背井离乡,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 ②①

(2)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都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陈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用环境的恶劣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意象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王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恨,而是通过琵琶曲声、凄清的“秋月”等景物来烘托感情,深沉感人。

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这首词描写了钱江涌潮的壮丽景象,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间接描写:(1)开头部分描写人们倾城而出,到钱江边争碧潮涌的盛况,为写钱塘潮作铺垫;

(2)结尾处,写梦醒后仍觉心有余悸,从侧面来烘托潮水的雄壮气象。

直接描写:中间部分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钱江潮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意对即可)

2.请简要分析词中的“弄潮儿”形象。

钱江潮水排空而来,汹涌澎湃,弄潮儿却在惊涛骇浪中踏浪立涛、履险如夷,连手中的红旗都未被打湿,表现出弄潮

儿英勇无畏、奋力拼搏的豪迈气概。(意对即可)

卜算子 (宋〃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①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①迟日:指和煦的春日

(1)这首宋词是咏空谷幽兰之词,作者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3分)

答: 因为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 ”,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1分)作者正是以“岁寒三友”来映衬(衬托)(1分)兰花处幽谷独自坚守高洁志趣的节操。(1分)

(2)请简要分析“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蕴含的丰富情感。(4分)

答:“着意闻时不肯香”中“不肯香”写出幽兰的独特个性,其幽香不可有意强求,“香在无心处”进一步表明“无心”领略反而可以闻到兰花的幽香,(2分)抒写了作者甘于寂寞坚守节操以及不受束缚、对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

白梅(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答: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意对即可)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意对即可)

3.“露湿秋香满池岸”中,“满”字运用很传神,请赏析。(4分)

【参考答案】“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菊的清香,沁人心脾,飘满池岸,不绝如缕,菊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4分)

【评析】: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 这首诗歌咏了白梅的高洁品格。诗人既是咏物,也是歌咏人的精神品格。 前两句将“冰雪林”中洁白的梅花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出梅花之高洁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菊(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1. 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答: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高士形象。(由最后一句可看出)(2分)

2. 本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的,试结合第四句进行分析。

答:主要用了对比、拟人手法。(2分)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2分)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2分)

【译文】公子王孙啊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重阳节人们采撷枝枝菊花插戴于鬓上。秋晨菊花饱含

露水湿润晶莹,缕缕幽香飘满池岸,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从不羡慕虽踞高位却毫无用处的瓦松。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他咏菊的主旨。很明显,这首咏菊诗是诗人托物言志的,用的是一种象征手法。

“王孙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种野生杂草。菊,仅从其枝叶看,与蓬蒿有某些类似之处,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是很容易把菊当作蓬蒿的。诗人劈头一句,就告诫他们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这一句起得突兀,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有高屋建瓴之势,并透露出对王孙公子的鄙夷之情。作为首句,有提挈全篇的作用。“九日枝枝近鬓毛”,紧承首句点题。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佩茱萸囊,还采撷菊花插戴于鬓上。诗人提起这古老的传统风习,就是暗点一个“菊”字,同时照应首句,说明人们与王孙公子不一样,对于菊是非常喜爱尊重的。这两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

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露湿秋香满池岸”,寥寥七字,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在这里,“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交织融合所产生的魅力。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初唐崇文馆学士曾作《瓦松赋》,其自序云:“崇文馆瓦松者,产于屋霤之上……俗以其形似松,生必依瓦,故曰瓦松。”瓦松虽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桐君(医师)莫赏,梓匠(木工)难甄”。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这结尾一句使诗的主题在此得到了抉示,诗意得到了升华。

咏物诗不能没有物,但亦不能为写物而写物。纯粹写物,即使逼真,也不过是“袭貌遗神”,毫无生气。此诗句句切合一菊字,又句句都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菊,简直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

【练习】

8.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两种主要表现手法描写菊的?请指出并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1)对比(1分)把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对比,表现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2分)(2)拟人)(1分)“羡”把菊人格化了,表现菊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

鹊桥仙·夜闻杜鹃 (宋〃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阅读提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形容伉俪情深的诗句篇八
《诗歌鉴赏经典试题》

一、写景手法

※(2011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山夕照深秋雨。

(1) 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思路点拨:开篇作用一般包括:①引起下文,统领全篇;②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③设疑激趣;④渲染氛围;⑤伏笔、铺垫。 答案:①总领全词,点明主旨;②议论开篇;③奠定荒凉苍茫的感情基调。

(2)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① 设问,以情想问,以景作答;

② 意象叠加连用,委婉地表达了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解析:此词的表达方式有描写、抒情、议论,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此词在表现手法上最大的特色的点面结合、借用典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词人所精选的意象,组成了一幅既壮阔悠远、又凄清怅惘的...

意境,传达了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其中,词人最特别的思想感情就是作为一个年轻有为的贵族,对江山无常、人生意义的思考。

此词是词人前往椤龙途中,见到塞北边地风物,慨然有怀而引

发的历史古今断想。词的上片是对沧桑兴亡的深重悲悯,下片是对卷入其中的女子的深情怜惜。因兴亡无定,献身江山的女子更惹人怜惜;铁马金戈卷入红颜,沧桑兴亡更让人悲悯。二者互为因果,相互映衬。而贯穿其中的则是一个“情”字,显出纳兰性德公子的深情本色,也显出纳兰词“以情为词”的基本风格。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大德歌·冬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这首小令描写江村冬雪景象。试分析作者是运用哪些手法,从哪些方面入手写景的。

①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勾勒景物,层次分明,画面优美。

② 远近结合:烟村四五家是远景,疏林、晚鸦、黄芦、清江、钓鱼艖是近景。

③ 视听结合:飞舞的雪花、雪中的村落、黄芦掩映的清江,乃视觉所见、鸣噪的晚鸦为听觉所闻。

④ 动静相生:小令的前半部分是动景,后半部分是静景。

这样通过多种视角和表现手法的运用,使笔下的冬天江村构成错落有致的风景。

※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①写景手法:衬托(对比、烘托、渲染)、意象叠加(也叫列锦)的手法。②分析:衬托:朱、青、绿、白,颜色明亮,互相映衬,烘托四月乡间的清新,传达出诗人愉悦闲适之情。意象叠加的手法巧妙地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春景图,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诗人闲适悠游的情怀。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答案: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春风拂袖。诗人看到农户白天闭门,原来是为了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二、虚实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5年高考全国卷)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向1分,画面描绘2分) (手法:想像、虚实结合)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

(1) 开头两句展示了作者什么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感情?请简要分析。

(2) 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两句。 答案:(1)塑造了重感情、思念朋友,边散步边想念的诗人形象。作者通过写秋夜、凉天,渲染空寂、清凉的氛围,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以及此时的孤寂之情。

(2)以动衬静,“松子落”反衬山中夜的寂静,烘托空寂的氛围,既写出了友人居住环境的清幽,暗点友人的身份是隐者,又引出下句。想象虚写,从朋友的角度想起,形象地写出了友人之间相互思念、夜不能寐的孤寂。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夜归鹿门归》幽人,隐居者。] ※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量。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浣溪沙①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20336.html

    【形容伉俪情深的诗句】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