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之恩的意思

| 口腔助理医师 |

【www.guakaob.com--口腔助理医师】

再造之恩的意思篇一
《陈云对烈士之子的再造之恩》

再造之恩的意思篇二
《称谓用语》

稱謂用語 家族稱謂表

親戚稱謂表

師友世交稱謂表

其他用語

書信用詞

收到來信

時間飛逝

傾訴思念

道歉請諒

再造之恩的意思篇三
《熟语精选》

1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11、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20、百星不如一月——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21、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

24、版版六十四——版:宋代铸钱的模型。每块铸版都是铸出六十四文钱。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30、卑之无甚高论——表示只就浅易的说,没有什么过高难行的意见.。

32、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35、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

38、表壮不如里壮——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54、不法古不修今——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63、不能赞一词(辞)——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66、不期然而然——没有想到是这样而竟然是这样。

81、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不知道人世间还有羞耻之事。形容恬不知耻,无耻到极点。

83、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94、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喻指是非颠倒,真伪混淆。

98、朝里无人莫做官——旧时俗语。意思是,没有靠山,事办不成。

124、杵臼交 chǔ jiù jiāo 指不计贫贱的交谊。

128、船多不碍路——比喻各走各的路,彼此不妨碍。

136、此风不可长——这种风气不能让它滋长发展。

141、东西南北客——指居处无定之人。

142、东窗计——指谋害忠良的阴谋诡计。

144、东方不亮西方亮——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

145、东风吹马耳——风吹过马耳边。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147、东向而望,不见西墙——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

149、打边鼓——指从旁鼓吹、协助。

158、大事不糊涂——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

162、丹之所藏者赤——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

167、当面锣,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

176、貂不足,狗尾续——①指授官太滥。②指美中不足或以次充好。

177、掉书袋——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180、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冬天寒冷却要抱冰,夏天炎热却要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185、蠹啄剖梁柱 dù zhuó pōu liáng zhù 比喻事故或灾害刚一发生就立刻防止。

188、恶虎不食子——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伤害亲近者。

192、耳报神——指暗中通风报信的人。

198、二桃杀三士——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199、二一添作五——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平分。

20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 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203、发昏章第十一——昏头昏脑的风趣话。仿《孝经》“某某章第几”的说法。

204、法不传六耳——指极端秘密,不能让第三者知道。

215、丰年玉荒年谷——比喻有用的人才。

216、风从虎,云从龙——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220、蜂虿(chài)作于怀袖——比喻出乎意外的惊吓。

228、蝮蛇螫(shì)手,壮士解腕——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 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

230、赶浪头——指跟在大众后面做一些适应当前形势的事。

235、歌于斯,哭于斯——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指安居的家宅。

236、隔山买老牛——比喻人办事冒失,没有弄清情况,就轻易决定。

243、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对于人或事不从全面看,只是抓住一点就攻击。多指有偏见的批评。 248、狗猪不食其余——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

250、故纸堆——指大量的古旧书籍、资料。含贬义。比喻人埋首研读古书,不知人情世故。

254、瓜皮搭李树——根本搭不上。指强认亲族。

255、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走过瓜田,不要弯下身子提鞋;经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 比喻避嫌疑。

265、河东狮子吼——比喻妒悍的妻子发怒,并借以嘲笑惧内的人。

268、含着骨头露着肉——比喻说话半吞半吐,不把意思完全说出来。

276、好女不穿嫁时衣——比喻自食其力,不依靠父母或祖上遗产生活。

289、虎而冠——冠:把帽子戴在头上。比喻生性残虐的人。

290、虎生三子,必有一彪——比喻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

303、行不得也哥哥——鹧鸪叫声的拟意,表示行路艰难。

308、鸡烂嘴巴硬——比喻自知理亏,还要强辩。

314、急急如律令——本是汉代公文用语,后来道士或巫师亦用于符咒的末尾。如同法律命令,必须立即遵 照执行。

323、夹板医驼子——比喻只顾这一方面,不顾那一方面。

329、奸同鬼蜮,行若狐鼠——奸诈象鬼蜮,狡猾象狐鼠。比喻人恶劣到极点。

332、蒹葭倚玉树——蒹葭:没有长穗的芦苇。芦苇靠在玉树旁。比喻一丑一美不能相比。也用作借别人的 光的客套话。

335、见之不取,思之千里——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

343、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

357、九鼎不足为重——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起来九鼎也不算重。

359、九折臂——九:泛指多次;折:断。多次折断胳膊,经过反复治疗而熟知医理。比喻阅历多,经验丰 富。

368、卷地皮——把地皮都卷走了。比喻官吏的残酷搜刮。

370、攫金不见人——比喻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而不顾一切。

374、开弓不放箭——比喻故意做出一种要行动的姿态。

377、看人下菜碟儿——比喻待人因人而异。

390、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比喻代人受过。

395、稂不稂莠不莠——既不象稂,也不象莠。比喻不成材,没出息。

396、老而不死是为贼——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

403、冷锅里爆豆——比喻本已平息的纠纷,口舌等忽然又发作起来。

404、篱牢犬不入——篱笆编得结实,狗就钻不进来。比喻自己品行端正,坏人就无法勾引。

409、辽东豕(shǐ)——比喻知识浅薄,少见多怪。

412、裂冠毁冕,拔本塞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 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

418、六耳不同谋——原意是三个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后也比喻轻信传闻的话没有益处。

432、马前卒——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437、眉毛胡子一把抓——俗语。比喻做事不分轻重缓急。

443、猕猴骑土牛——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449、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 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457、磨而不磷,涅而不缁(zī)——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 响。

462、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总得有人在旁协助。

468、牛不喝水强按头——比喻用强迫手段使就范。

470、驽马恋栈豆——劣马惦着的只是马棚里的饲料。比喻无能的人只贪图安逸,无远大志向。 476、盆朝天,碗朝地——形容家庭中杂乱无条理。

477、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 健康成长。

480、平地起孤丁——比喻无事生非。

484、破鼓乱人捶——比喻人失势受到大家的欺侮。

491、骑鹤上扬州——后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

496、七次量衣一次裁——比喻事先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得十分充足。

497、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 办法就来不及。

499、起死人而肉白骨——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比喻给人以再造之恩。也比喻言词委婉动听, 将死的也说活了。

509、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

516、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或助势。

517、敲门砖——敲门的砖石,门敲开后就被抛弃。比喻骗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

519、桥归桥,路归路——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521、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 合理。

530、求马于唐肆——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

54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544、人间重晚晴——原指人们珍视晚晴天气,后多用以比喻社会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561、日计不足,岁计有余——每天算下来没有多少,一年算下来就很多了。比喻积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 要持之以恒,就能有很大收获。

577、三寸鸟,七寸嘴——比喻能说会道(多用于讽刺)。

591、三折肱为良医——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 精深。

594、杀人不见血——杀人不露一点痕迹。形容害人的手段非常阴险毒辣。

596、山锐则不高——比喻人太露锋茫,就成不了大事。

606、蛇化为龙,不变其文——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608、身后识方干——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622、湿肉伴干柴——形容拷打。

626、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 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630、识二五而不知十——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

633、使功不如使过——使:用。使用有功绩的人,不如使用有过失的人,使其能将功补过。

643、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比喻办事缺乏好手,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

646、数东瓜,道茄子——形容说话罗唆,没完没了。

648、双斧伐孤树——指嗜酒好色,摧残身体。

663、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 同活着。

670、塔尖上功德——比喻快要完成的工作。

673、泰山不让土壤——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674、贪多嚼不烂——贪图多吃,消化不了。比喻工作或学习,图多而做不好或吸收不了。

690、挑得篮里便是菜——比喻得到一点就行,毫不挑剔。

694、铜山西崩,洛钟东应——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

703、为虺(huǐ)弗摧,为蛇若何——虺:小蛇;弗:不;摧:消灭。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 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708、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 不容许别人侵占。

709、乌头白,马生角——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714、无佛处称尊——在没有能手的地方逞强。

718、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723、无盐不解淡——比喻不下本钱就办不成事。

727、五月粜(tiào)新谷——五月里稻谷尚未熟,就预卖新谷。比喻十分贫穷。

728、勿谓言之不预也——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733、下乔木入幽谷——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坑谷里。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 境。

75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75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 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756、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昏昏:模糊,糊涂;昭昭:明白。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 理。

766、言寡尤,行寡悔——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76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 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773、艳如桃李,冷若冰霜——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776、一棒一条痕——比喻做事扎实。

784、一尺水十丈波——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790、一动不如一静——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792、一风吹——比喻完全勾销(多指决定、结论等)。

793、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796、一个萝卜一个坑——比喻一个人有一个位置,没有多余。也形容做事踏实。

804、一犬吠形,百犬吠声——吠:狗叫;形:影子。一只狗看到影子叫起来,很多狗也跟着乱叫。比喻不 了解事情真相,随声附和。

805、一人传虚,万人传实——虚:不确实,指无中生有的事。本来没有的事,传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 815、一退六二五——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

819、一蟹不如一蟹——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

834、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嘤:鸟鸣声。鸟儿在嘤嘤地鸣叫,寻求同伴的应声。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 友。

846、右传之八章——打了一顿巴掌。

847、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857、远来和尚好看经——比喻外地来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视。

862、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 发生的事情。

870、毡袜裹脚靴——毡袜、裹脚、靴子,都是穿在脚上的东西。比喻彼此都一样。

872、张公吃酒李公醉——比喻由于误会而代人受过。

886、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

895、中河失舟,一壶千金——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再造之恩的意思篇四
《常见熟语解释大全》

常见熟语解释大全(401-600)401、口头禅——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402、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教语。意指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悟道,才能获得超脱。亦以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403、来而不往非礼也——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404、来世不可待——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405、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来的不怀善意,有善意的不会来。406、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谋取不可能到手的东西。407、稂不稂莠不莠——既不象稂,也不象莠。比喻不成材,没出息。408、老而不死是为贼——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409、老虎头上扑苍蝇——比喻自己找死。410、老虎头上搔痒——比喻不自量力。411、老江湖——指在外多年,很有阅历,非常世故的人。412、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比喻害人的东西,大家一致痛恨。413、老死不相往来——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414、雷声大,雨点小——比喻做起事来声势造得很大,实际行动却很少。415、冷锅里爆豆——比喻本已平息的纠纷,口舌等忽然又发作起来。416、篱牢犬不入——篱笆编得结实,狗就钻不进来。比喻自己品行端正,坏人就无法勾引。417、礼轻情意重——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418、里程碑——路旁标志里数的碑。比喻在历史进程中可作为标志的重大事件。419、鲤鱼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420、立于不败之地——立于:处在。使自己处在不会失败的地位。421、辽东豕(shǐ)——比喻知识浅薄,少见多怪。422、烈火见真金——真金是不怕烈火烧的,所以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鉴别出是不是真金。比喻在关键时刻最能考验人。42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志向远大的英雄。已:停止,衰减。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424、裂冠毁冕,拔本塞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425、临时抱佛脚——原意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临时抱佛脚”。426、菱角磨作鸡头——比喻困难大,波折多。42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腐:臭;枢:门轴;蠹:蛀。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428、流言止于智者——没

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429、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比喻只要基础或根本还存在,暂时遭受损失或挫折无伤大体。430、六耳不同谋——原意是三个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后也比喻轻信传闻的话没有益处。431、漏瓮沃焦釜——用漏瓮里的余水倒在烧焦的锅里。比喻情势危急,亟待挽救。432、露马脚——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433、庐山真面目——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434、鹿死不择音(荫)——指庇荫的地方。音,通“荫”。比喻只求安身,不择处所。亦比喻情况危急,无法慎重考虑。435、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路上遇见欺负人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帮助受害的一方。旧时为人们所称道的一种侠义行为。43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437、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438、吕端大事不糊涂——喻指办事坚持原则。亦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439、乱弹琴——比喻胡扯或胡闹。440、捋虎须——捋:抚摩。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441、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比喻这一方面有情,那一方面无意(多指男女恋爱)。442、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443、马后炮——象棋术语。比喻不及时的举动。444、马前卒——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445、瞒上不瞒下——瞒:也作“谩”,欺骗,蒙蔽。瞒着上面,不瞒下面。后泛指官吏只欺骗上面的人,对下面的人则无所顾忌,公开做坏事。446、满天飞——形容到处都是。亦作“满空飞”。447、满招损,谦受益——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448、冒天下之大不韪——冒:冒犯;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449、眉毛胡子一把抓——俗语。比喻做事不分轻重缓急。450、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451、门外汉——指外行人。452、闷葫芦——比喻很难猜透而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453、迷魂汤——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454、迷魂阵——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455、猕猴骑土牛——比喻职位提升很慢。45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457、民以食为天——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

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458、敏于事,慎于言——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459、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460、名师出高徒——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461、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462、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463、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躲避,暗地里的攻击难以防备。464、明人不做暗事——心地光明的人不做鬼鬼祟祟的事。比喻有意见当面提出,不在背后捣鬼。465、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466、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467、摸不着头脑——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468、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469、磨而不磷,涅而不缁(zī)——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470、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魔:恶鬼;道:道行,道法。比喻正义始终压倒邪恶。471、抹一鼻子灰——比喻本想巴结讨好,结果反倒碰个钉子,落得很没趣。472、莫须有——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473、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旧谚。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474、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总得有人在旁协助。475、同生死,共存亡——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476、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477、难于上青天——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478、泥菩萨过江——表示连自己也保不住,更谈不上帮助别人。479、鸟兽散——形容成群的人象鸟兽逃散一样纷乱地散去(多形容敌人溃逃)。480、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48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482、牛不喝水强按头——比喻用强迫手段使就范。483、牛头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484、

驽马恋栈豆——劣马惦着的只是马棚里的饲料。比喻无能的人只贪图安逸,无远大志向。485、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486、女大不中留——指女子成年,须及时出嫁,不宜久留在家。487、女大十八变——指女子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容貌性格有较多的变化。488、盘古开天地——指人类开始有了历史。489、赔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490、盆朝天,碗朝地——形容家庭中杂乱无条理。491、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49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493、贫无立锥之地——穷得连可以插下锥子那样小的地方都没有。形容穷困之极。494、平地起孤丁——比喻无事生非。495、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496、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497、泼冷水——比喻挫伤别人的热情或兴致。498、破鼓乱人捶——比喻人失势受到大家的欺侮。499、破题儿第一遭——比喻第一次做某件事。500、破天荒——指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 501、骑鹤上扬州——后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502、清一色——原指打麻将时由一种花色组成的一副牌。后比喻全部由同一种成分构成。503、清官难断家务事——再公正的官吏也很难论断家庭纠纷的是非曲直。指家庭内部的事,外人很难搞清楚。504、清官能断家务事——俗语。表示家族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506、清君侧——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507、七次量衣一次裁——比喻事先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得十分充足。508、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509、棋高一着,缚手缚脚——本指棋艺,后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510、起死人而肉白骨——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比喻给人以再造之恩。也比喻言词委婉动听,将死的也说活了。511、弃之如敝屐——敝:破;屣:鞋。象扔破鞋一样把它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512、千部一腔,千人一面——比喻都是老一套,没有变化(多指创作)。513、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指各

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514、千里姻缘一线牵——指婚姻是由月下老人暗中用一红线牵连而成。51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51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517、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518、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指走远道处在无处落脚的境地。也比喻处境尴尬或生活无依靠。519、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520、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521、前怕狼,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522、前人失脚,后人把滑——比喻吸取人家失败的教训,小心谨慎,免得再失事。523、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52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525、前言不搭后语——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526、墙倒众人推——旧时比喻在一个人受挫折的时候,大家乘机打击他。527、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或助势。528、敲门砖——敲门的砖石,门敲开后就被抛弃。比喻骗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529、敲竹杠——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530、桥归桥,路归路——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53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532、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533、擒贼先擒王——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534、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535、蜻蜓撼石柱——比喻不自量力。也比喻纹丝不动。536、情人眼里出西施——比喻由于有感情,觉得对方无一处不美。537、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538、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539、秋风扫落叶——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540、求大同,存小异——在大的、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而对某些小的、

再造之恩的意思篇五
《某冗领导自绘入官图》

某冗领导自绘入官图

我是一个老冗闲领导,在这个人群里,我干的是所有教师中最美的差事,风不刮日不晒,处在人员管理的死角:上级领导注意不到我,下级教师也注意不到我。舒适悠闲,堪比神仙!这种悠哉悠哉的生活,还要归功于起初我拼的血本。 那年,在我刚踏入教育界的时候,我就首先聪明的想到了教课很累人,还得负责学生的安全,很麻烦!于是,我便下决心谋求闲差事。在这一点上,我的无耻与下贱,你们是怎么也无法想象的,并羞于去做的,而我却做了,这就叫“舍不得娃子套不住狼”。在这个暑假,我们家低三下四地去寻找能沾得上关系的某主要领导。“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极其贪婪的领导终于被我父亲巴结为“把兄”,我自然就得称呼他老人家为干爹。现在想来,虽然认了干爹,但他并不很爽快地为我办事。记得第一次我向他提出要当冗领导时,干爹总是说:我尽力给你办。可后来就是不见行动!没办法,我只好准备了礼物再去央求干爹,这次干爹显得很高兴,说:过几天我给你回个话。十几天后,我又问干爹,干爹说:事多,忘了,我再给你问问?久之,我终于憋不住了,便向老前辈(老冗闲)请教。他们说:您干爹嫌你送的礼少了,可能他还看不上眼呢?于是,我便狠狠心,征得家里的同意后,东借西凑,终于把一摞钱装进信封,送给了干爹。第二天,干爹客气的给我打电话说:娃子啊,你的事安排好了,在XXX工作,明天你去报到吧!我的父母高兴得活蹦乱跳的,我也高兴地一夜没合眼。后来,干爹还多次对我说,为了我的事,他还跑烂了几双鞋呢!

由于干爹的再造之恩,我们一家都对他感激涕零。逢年过节,我们全家都要带着礼物去他家孝敬他。干爹也常以恩人自居,他使唤我父母就像使唤奴才、婢女一般,要我父亲给他干脏活、重活;并让我母亲给他叠被铺床、端茶扫地。并且,他还总是对我父母说:若不是他的功劳,咱们娃子哪能过得这么有滋有味啊!每次父母都诚惶诚恐、诺诺称是,在干爹面前点头哈腰,极尽讨好之能事。没几

年,干爹坏了事,据说是因为贪污被撤了职。我们一家人就暗中商量:啥时候都别去他家,一定要离他远远的,千万躲着他!因为他不能给咱帮忙了,还理他作甚?!一次在街上,我看见干爹骑着车、低着头、一副狼狈相向我走来,我赶紧靠路边,装着和别人说话,避开了这个倒霉的家伙,以防沾上晦气。我觉得,到这地步,我们的人情也到头了。

虽然我和干爹拉开了距离,断绝了关系,但不能否认,干爹带给我的好处是长远的。他给我找的活真清闲啊!在单位里,我确实没啥活干,一个星期去个一两次就行了。你想,财务、业务等,是几个主要领导负责的,我们这六七个人只好“仰着憨脸耗时光”了。所以,我平时的闲时间很多。然这些年的磨练,我学会了怎样打发“闲”时间,其中斗地主是最主要的耗时方式。上班时间,我们几个闲人一嘀咕,迅速便凑成了一摊儿,接着便吆五喝六地斗了起来。其他没抢住位的,站在一旁急得直搓手,并不时地给涨三指点又给李四指点,很烦人,但又不好意思说他。现在,斗地主风气盛行,我们也越斗越胆大,一点都不觉得我们是教师、搞赌博丢人了。想想,刚开始时,我们是关注门在屋里鏖战的;如今,我们可以正大光明地在单位院里斗、中午吃饭时肆无忌惮地在饭馆里斗,真是过瘾死了!在这个时候,我是最烦领导给我小活干了,那很影响我斗地主的兴致:在我鏖战正酣时,一个老师调着课、从乡下大老远的跑来交东西,最扫兴了,此时我连看他一眼的时间都没有,让他放到桌子上算了,我则继续我的斗地主大业。还有些时候,家里活多时,我就经常在家里干家务,领导也很识时务,没事决不通知我去单位,我就像在过长假一样,很惬意。并且,我随时都能借故离开单位,出去游山逛水、遛狗斗鸡,真是风光快活无限啊!

不仅闲时我们有很多消遣活动,忙时我们也很舒坦,其中就有“下乡查看”。往往快到中午时,领导一喊,我们闲人都纷纷登车,选好地点后,就直奔而去。我知道,我们跟上就是做做样子,增强气势,领导让我发言时,我就随便诌两句,

千万不要表现出无能,惹人看不起。吃饭的时候,这些小单位的头目们往往都很恭敬,不停地让烟敬酒,陪吃陪喝、饭后还陪赌。为了让我们喝好,有一次一个头目喝得脸红脖子粗,在校园里大喊大叫,引得全校学生嬉笑围观,搞得我们很尴尬,赶紧跟着领导一走了之。……我们闲人是外场人,不教课,常在外跑,见多识广,像这些滑稽事、新鲜事、古怪事多得很,一时半会是说不完的。

在工作上,虽然我们一贯的态度是消极、推诿、搪塞、得过且过、能偷懒处且偷懒,但在利益上,我们却非常善于斤斤计较。比如晋级,如果年限已到,我们要力争晋上。晋级需要的证件,我们都会想法搞来,说到教学成绩,也可以蒙混。庆幸的是,没有教师能撇开面子和我们较真。假设有,那我们晋级可就难了:我们一节课都不教,教学成绩从何而来?硬件之一的优质课证件明显是假的,不教课,在那讲优质课呢?教师节优秀教师证更是无稽之谈了,不教课又不干啥活,指望啥优秀?要说斗地主拿个优秀证才是真的呢!以上且不说,但就晋级制度向一线教师、偏远教师倾斜这一原则,我们就很害怕,一个一节课都不教、并且没有啥贡献的人,凭啥抢夺教课教师的指标?!唉!险那!好在他们都觉得我是“领导”,不敢得罪我。还有其它不公开的利益,我们也是能拿就拿,和一线教师有啥良心可讲?!

当然,我们自己也很清楚,从毕业到现在,我真的一节课都没教过,别人喊我“X老师”时,我内心还是有一点惭愧的。现在,我更害怕教课了,我一点教学经验都没有,知识也忘完了,我真的不会教学了。不过只有一点是值得庆幸的,且是我的全部资本,那就是:我的酒量越来越大了,我的斗地主水平也越来越高了!谁要不信,咱们找个时间,你请客,我找赌伴,咱们先赌个昏天地暗,然后再喝它一个一醉方休;我自信,不把你输的倾家荡产、喝得烂醉如泥才怪呢!

再造之恩的意思篇六
《成语集锦》

成語集錦

一、 謂報效國家的成語

1. 力疾從公:不顧病體,仍照常辦公。

2. 公忠體國:終於公事,體恤國家。

3. 公爾忘私:因全力奉公,忘記私事。

4. 匡濟時艱:挽回救濟艱難的時運。

5. 枵腹從公:不顧飢餓,仍照常辦公。「枵」音ㄒ一ㄠ:飢餓。

6. 投筆從戎:不作文書工作,去從軍報效國家。

7. 忘身忘家:為國事忘記自身和私事。

8. 扶危定傾:挽回國家的的危難。

9. 赤膽忠心:對國家一片真心忠誠。

10. 殺身成仁: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二、 謂勤勉不息的成語

1. 孳孳不息:勤勞不息。

2. 孜孜矻矻:勤苦工作。

3. 孜孜不倦:勤勉不停的工作。

4. 鍥而不舍:繼續努力不停。「鍥」,專心致志。

5. 跛虌千里:只要肯努力,就是愚笨的人也會成功。

6. 朝乾夕惕:朝夕勤奮戒懼,不敢懈怠。

7. 鐵杵磨針:堅忍不拔,持久不懈,專必有成。

8. 自強不息:努力求上進,不稍懈怠。

9. 夙興夜寐:睡得遲,起得早,勤奮的意思。

10. 夙夜匪懈:日夜勤奮工作,不敢懈怠。

11. 水滴石穿:只要恆久的努力,事情一定會成功。

12. 再接再厲:勇猛精進,毫不懈怠。

13. 焚膏繼晷:夜以繼日的勤勞用功。

14. 夜以繼日:勤勉工作,日夜不停的意思。

三、 形容描寫逼真傳神的成語

1. 維妙維肖:非常逼真生動。

2. 繪聲繪影:描寫情態生動逼真。

3. 傳神阿堵:用筆墨摹繪人的狀貌而能得其神髓。

4. 畫龍點睛:文辭稍加修飾,全篇傳神。

5. 栩栩如生:形容創作生動逼真。

6. 淋漓盡致:形容描述傳神,能完全發揮其情趣。

7. 刻畫入微:形容描繪深刻細膩。

四、 有關讚美文章的成語

1. 一字千金:文字的價值很高。

2. 力透紙背:形容書法或文章深刻有力。

3. 如椽巨筆:書法精美或文章極佳。

4. 彤管揚輝:稱頌婦女文章之美。

5. 生花妙筆:文章極其美妙。

6. 吉光片羽:藝術珍品之殘存者。吉光:古神馬之名。

7. 字挾風霜:文字森嚴可畏。或文章犀利之謂。

8. 沈鬱頓挫:文氣的含蘊曲折有力。

9. 金章玉句:章句美如珠玉。

10. 青錢萬選:文辭美妙,即屢試屢中之文也。

11. 欬唾成珠:稱頌他人言論之美。

12. 妙語如珠:指詩文中多雋語。

13. 鞭辟入裡:文章深刻有力。

14. 入木三分:極言寫作的筆力強。

15. 洛陽紙貴:文章寫得好,抄寫傳頌者多。

16. 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扼要精彩。

17.

18.

19.

20.

21.

22.

23. 淋漓盡致:文字語言深刻生動,盡描摹之能事。 斐然成章:文采可觀。 擲地有聲:形容文字華美可貴。 鉤玄提要:文字能探求其玄妙,提挈其要點。 屈豔班香:稱譽他人詩文,為兼屈原、班超之長,有離騷、漢書之美。 銅琵鐵板:譽文辭豪爽激越。 鴻篇巨製:稱讚他人文章論述可貴,且篇幅多。

24. 錦心繡口:喻他人思想和言語文字的美妙。

25. 鋒發韻流:喻文章機勢之暢美。

26. 餘霞成綺:指文章含有不盡之意。

27. 頰上添毫:喻文章頗得神韻。

五、 形容風景秀美的成語

1. 千巖萬壑:形容高山與溪谷的起伏重疊。

2. 山清水秀:形容風景的優美秀麗。

3. 山明水秀:形容風景的優美秀麗。

4. 山光水色:天氣晴朗時的山水優美景色。

5. 水送山迎:乘舟而行,有水來相送,山來相迎。

6. 良辰美景:風光明媚的時候。

7. 春蘭秋菊:喻應時的景物各有優美。

8. 無邊風月:極言風景的佳勝。

9. 琪花瑤草:謂仙境中的花草。

10. 萬壑爭流:謂山澗中的瀑布爭向下急流。

11. 山環水抱:四周環抱山水,形容風景之美。

12. 碧水縈迴:綠水彎曲迴繞,形容風景佳勝。

13. 曲徑通幽:小徑曲折,通到幽僻所在。

14. 鳶飛魚躍:鳶鳥飛天,魚兒跳躍水面,形容自然的樂趣。

15. 綠草如茵:地上綠草平鋪,像一條毯子一樣。

16. 蒼松翠柏:形容松柏蒼翠長青。

17. 高下相間:高低不齊,互相參雜。

六、 謂感恩的成語

1. 千恩萬謝:言再三道謝,不勝感激。

2. 在造之恩:感激人家救命之恩的話。

3. 再生父母:感激人家救命之恩的話。

4. 每飯不忘:喻感恩之深雖每次吃飯都不能忘記。

5. 沒齒不忘:即終身都不能忘記。

6. 絲繡平原:表示感謝或思慕的意思。

7. 結草銜環:喻死後報恩。

8. 一飯千金:比喻報恩之隆重。

9. 恩同再造:救命之恩,使得重生,有如再造。

10. 飲水思源:喻不忘本源。

11. 感恩圖報:感激恩德想要報答。

12. 銘心鏤骨:感恩之深如刻於心骨。

9. 字挾風霜:文字森嚴可畏。或文章犀利之請。

10.沈鬱頓挫:文氣的含蘊曲折有力。

11.汪洋浩瀚:文章氣勢之奔放。

12.金章玉句:章句美如珠玉。

13.青錢萬選:文辭美妙,即屢試屢中之文也。

14. 唾成珠:稱頌他人言論之美。欬唾,音 ㄎㄞˋ ㄊㄨㄛˋ。

15妙語如珠:指施文中多雋語。

16鞭辟入裏:文章深刻有力。

17洛陽紙貴:文章寫的好,抄寫傳送著多。

18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扼要精采。

19淋漓盡致:文字語言深刻生動,進描摹之能事。

20斐然成章:文采可觀。

21擲地有聲:形容文字華美可貴。

22鉤玄提要:文字能探求其玄妙,提其要點。

23屈豔班香:稱譽他人詩人,位監屈原、班固之長,有離騷、漢書之美。 24銅琵鐵板:喻文辭豪爽激越。

25鋒發韻流:喻文章機勢之暢美。

26錦心繡口:形容文字綺麗。

27紅偏巨製:稱讚他人的文章。

28餘霞成綺:指文章含有不盡之意。

29頰上天毫:喻文章頗有神韻。

【有關文思敏捷的成語】

1 一揮而就:形容文章寫作之快。

2 一氣呵成:文章聯貫一氣;凡是從一開始到終了,一直沒間斷。

3 下筆成章:形容文思的敏捷。

4 不假思索:隨時解決,不費心思。

5 日試萬言:形容文思敏捷,行文快速。

6 文思潮湧:形容文思的豐富。為作文時思路有如朝湧。

7 文不加點:善於作文,無所塗改。

8 走筆疾書:形容文思敏捷,下筆快速。

9 信手佔來:行文極其自然非苦思所得。

10倚馬可待:比喻才思敏捷行文極快。

11振筆疾書:提起筆來迅速揮寫。

12援筆成交:拿起筆來,就可寫成篇章。

13源泉萬 :文思不斷取之不竭。

14意到筆隨:寫作得心應手。

15行雲流水:形容文章寫的很流暢。

16文思泉湧:形容文思豐富。

{謂處境艱困得成語}

1日暮途窮:窮無所歸。

2山窮水盡:比喻事情已到無希望得地步。

3涃測之鱗:比喻窮困的境地。

4窮途未路:喻極窮困得境況。

5楚困對泣:比喻篹迫無計。

6朝不保夕:比喻危險難保。

二{謂陶脫險境的成語}。

1沏後餘生:從災難中逃出來的生命。

2虎口餘生:從極危險的地方逃脫出來。

3死裏逃生:從幾乎死去的險境逃命出來。

4險遭不測:險些而遭了意外。

5險遭毒手:險先而遭人謨害。

三{謂感恩的成語}

1千恩萬謝:就是千謝萬謝再三的道謝,不勝感激。

2再造之恩:同{再生父母};就是感激人家就命知恩的話。

3再生父母:同{在造知恩}

4每飯不忘:喻感恩之深雖每次吃飯都不能忘記也。

5沒齒不忘:即終身都不能忘記。

6列存均感:通常用於辦喪事得人家,對賓客的謝辭,位活著和已死的人,都很感激的意思。

7絲繡平原:1表示感謝2表示恩慕的意思。

8結草街環:喻死後報恩也。

9一飯千金:比喻報恩之陸厚。

10恩同在造:位救命知恩,使得重生,有如再造。

11飲水恩源:喻不忘本源也。

12感恩圖報:感激恩得想要報答。

13銘心鏤骨:感恩之深如刻於心骨。

四{謂重病將死的成語}

1一息尚存:最後的一乎一吸尚未停止之意。

2一息奄奄:病重將死。

3同光返照:彌留前精神突然好轉。

4旦不保夕:生命無法保留。

5命若存絲:謂即將死。

6和暖無功:沒有挽生救命之法。

7併入膏盲:病重如同復之希望。

8興為鬼麟:謂人將死。

9彌留之切:謂病重將死的時後。

10棉皺之際:病危之時。

11藥石岡效:只病入膏盲,無藥可治。{藥石無功},{藥石岡然}。

五{形容年老壽命將盡的成語}。

1日薄西山:喻年老壽命將盡。

2日博煙持:形容年老壽命將盡。

3行將就木:謂年老離死亡不帶的意思。

4風獨殘年:用以形容老年。

5風中殘獨:用以比喻年老。

6桑檢暮景:老年人的晚年情況。

六{謂進退兩難的成語}。

1路前復後:已愈進退兩難不得自由。躓,跌倒。

2不尷不尬:近也不是,退也不是,進退兩難之意思,尷尬,ㄍㄢ

3進退維谷:指稱為前無進路後退無門篡況。

4進退不據:用以指稱行事失其依據不知如何是好。 。 ㄍㄚˋ

再造之恩的意思篇七
《25—28(end)》

25—28(end)

25.徐仲连进到牢狱去看韩五。是韩五被带走三天之后的傍晚。韩五身着囚衣,在牢房的地上席地而坐,见徐仲连进来,微微一笑:老兄弟,你怎么来了?徐仲连见牢内昏暗、味道又难闻,再看韩五一身肮脏囚衣,似乎要即刻问斩,叹口气,没说话。韩五起身上前,把手伸出栏外,拍拍徐仲连的肩膀。徐仲连把酒肉放在栏前:白切黄狗肉,十年陈花雕。韩五笑了:狗肉下锅滚三滚,佛也要跳墙的。揭开竹篮,一手抓肉,一手拿酒,徐仲连边拔开泥封、揭去壶塞边说:老兄弟们说要杀进来,救你出去。韩五“哦”了一声,“咕嘟咕嘟”喝酒不停,一气过后,用手抹抹嘴巴,对徐仲连说:出去跟他们讲,我这回是不出去了。徐仲连说:大哥,你这是何苦?韩五说:倘若我不进来,谁能逮我进来?徐仲连叹息一声:我是想不通。韩五说:年轻时,杀孽太重,现在老了,我也该歇歇了。韩五握住徐仲连的手:叫他们各自爱惜,不要铤而走险,没用;兰园里的东西,你可与东珂商量,散与众人便罢。说完这些,韩五转过身去,面壁而坐。徐仲连又是一声长叹:梅姑娘在外面候着,想见你一面。韩五思索了一会,说:不必了,叫她回去。徐仲连问:你想好了吗?韩五终究无话。 26.韩五刺死公子何岚,再次返回他藏匿的破庙。先听说绯园主人死去,十天之后,又说绯园一夜间匆匆树倒猢狲散。夫人呢?这似乎是个迷,有人说:公子先亡,夫人不能独活……但韩五感到此事绝非传说中那么简单。韩五重新开始乞讨。两年之后,时值北方大旱、南方水患,虽称不得饿殍遍野,但也有腐儒夸张地写出这样的曲子词:“征调万户,流离百室,哀鸿遍道悲戚色,赤色千里无人息。”韩五遇熊五功义军路过,为果腹,便从了义军。数月后,韩五升为头领,首领熊五功用诡计敲开轶城的城门,垂涎城里的花花世界,纵徒扰城数五日——这也是熊五功最初和最后的重大战果。韩五见义军暴戾,且青鸾横死自己面前,悲恸之余,心灰意冷,当夜便与徐寿春等数十人不辞而别,离开了轶城。仅三日之后,官兵纷至,义军失败,熊五功被擒,押赴北地凌迟于市。韩五打马独返绯园,数年过去,园中残垣颓壁,空无一人。韩五在园中走了一遍,唯见有少许兰花尚孤独发花。韩五行进间听见柴房中似有窸窣之声,敲开锈锁而入,只见地上一袭眼熟的绛衣,包裹着一副完整的骸骨,骸骨的侧边是一把锈迹斑斑的长剑,墙上用铁钉钉死一条铁链,链的一头居然穿过骸骨的左边锁骨……韩五用手掌轻抚地上的落满灰尘的衣裳,悲恸落泪,他自然知道这骸骨为何在此,她曾生为何人,她又因何被铁链死锁在这墙上。 韩五将尸骸埋于一棵玉兰树下,出门去,看见墙角的石凳,他坐在上面,听见园内微风拂过,再次想起自己初次从绯园的房间里醒来,温软的床铺,明亮的窗几,窗外女子叽叽喳喳的说话声,一切恍如昨日。 27.又是一场绵密的细雨。雨霁,有浅而薄的落日阳光透过牢房背墙上,从巴掌大的小窗打进来,像贴了一片硕大的黑色树叶。幽暗的通道远处传来人声和脚步声,渐进到跟前,传出单捕头略微沙哑的声音,他命人打开牢门,请韩五出来,

狱卒准备了重枷,单捕头说:韩爷若要走,这牢房怕也困不住,蛟龙岂是池中之物呢?韩五说:可还是被捕头拿了。单捕头赶紧拱手:韩爷说笑了,单某岂敢!他又指示狱卒赶紧打开上到城墙的四重门。韩五愕然:所为何事?单捕头说:韩爷请,上去就明白了。走过悠长昏暗的通道,穿过四重铁门,登上城墙的一刻,韩五的眼睛被强光所刺,忍不住闭了起来,再睁眼,就看见玉树临风的李鹤独自站在城头。韩五说:果然是你。李鹤施礼:见过韩爷。又对单捕头说:把韩爷的累赘除掉,你怕韩爷跑掉吗?单捕头讪讪地解掉韩五的镣铐。韩五舒活舒活筋骨,自言自语:可惜无酒。李鹤笑了:韩爷这边请!李鹤一让开身子,韩五才看见李鹤身后不远处已经支起了小巧的酒桌,桌旁铺着蒲草的席子。三杯饮尽。李鹤说:韩爷恐有很多疑问。韩五说:没有什么疑问,这些事情是我料想到的。李鹤说:杀死陶老三的人是我。韩五说:我知道杀死陶老三的人必是寻仇而来,只是我不能确定,这个人是不是你,也不能确定你是不是小公子。李鹤说:原想用银子买通陶老三,叫演出戏给韩爷看,但他却实诚得很,着急时候还给我搬出燕国的田光说事。韩五听了这话,悲伤地笑了: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我对不住陶老三,是我害死了他。李鹤说:我把绪生放你身边,要她找到“兰花”,并伺机杀了你。韩五说:寻找“兰花”?李鹤说:正是。韩五说:东西在枕中,公子想必找见了。李鹤说:但只是一面绣着兰花的丝帕。韩五说:是,这就是“兰花”。李鹤不解:但……韩五自斟一杯喝掉:世间哪有什么“兰花”,这丝帕本是你母亲的旧物,奉还给你,也是物归原主。韩五给李鹤斟酒:小公子,这就是你要找的东西。李鹤喝完酒,说:我懂了你的意思。李鹤说:我叫绪生杀了你,她先托词“兰花”未寻到,后又说你武功高深,怕一击不成打草惊蛇……我原以为就是这个缘故,所以她才不贸然下手……其实我从初见面就知道,韩爷依赖乌香甚重,发病时候必然极度乏力,可是绪生居然借口种种,就是杀不了你……李鹤自嘲地说:绪生跟我青梅竹马,她是知府和青鸾的女儿,她居然会对不共戴天的杀父仇人动心……李鹤胸闷似地喘了几口气,讥讽地说:荒唐,她居然对杀了生身父母的仇人动心。李鹤说:你先杀家父何岚,又想把我杀害在这轶城,可是青鸾却有先见之明,早先差人将我和绪生送出城去……可怜我的再生母亲青鸾,被你等暴民焚烧而死……韩五面无表情:青鸾是自杀而死的……李鹤冷笑:这有什么区别吗?韩爷,你是在安慰自己吗?我很矛盾,打我心里,我都觉得你不该是我的杀父仇人……韩五叹息:这就是事实。李鹤说:只想杀死你而已……韩五说:因为绪生不杀我,所以公子诛人诛心?公子所做并没有错。李鹤再敬一杯酒:我恨绪生,是她逼我,让我变得刻毒,只能让你身败名裂。韩五一饮而尽,将酒杯搁在桌上,站起身,双手交错,骨骼“咔咔”作响。李鹤随之站起。韩五朝城墙边走了十几步,朝城下探看,夕阳红扑扑地挂在地平线上,四处虫豸轻鸣,归巢的鸟儿三三两两飞过,韩五说:其实人很多时候不如一只鸟,也不如一棵树,甚至不如一条虫子。韩五又问:公子可知,何谓十步之杀?李鹤神色一变,尚未回应,韩五已经突然从城墙边“消失”了。从李鹤的眼里

看来,韩五是凭空不见了。旁观的单捕头却看见韩五化成了一道影子,只在一眨眼间,韩五掠过一条曲线,站在了李鹤的侧前方。单捕头大叫一声:韩爷,住手!单捕头的手甚至来不及触到佩刀的刀柄,韩五已经从李鹤面前一晃又掠回原地,手里握着适才还配在李鹤腰间的长剑,李鹤也只来得及伸手到剑锷处,便已发现剑去鞘空!单捕头拔出配刀,额上瞬间汗水密布。单捕头眼瞪李鹤,似在怨悔李鹤为什么要除去韩五的镣铐。韩五冷笑:就凭公子和捕头,韩某还是勉强应付得来的。他说话间用手指轻轻弹击剑刃,发出忽闪而隐约的长吟:借公子剑,韩某死于此,一是向主人何岚谢罪,二是向陶老三赔礼。韩五又说:韩五其人,本该在二十年前归于尘埃,最后居然虚度至今……你说,我这样死掉,算不算辱没了公子的神器?他暴喝一声:裂!便将剑刃划向了自己的喉头。韩五倒下的时候,透过细密的血雾,他看见梅绪生的身影出现在不远处,他感到她正在跑过来,还在喊话,但他的魂已经沉了下去。韩五什么都听不见了。 28.从密室之中被夫人救出的韩五,蛰伏在山神庙的时间漫长且忧心。他每日都在庙前眺望,希望有来自绯园的消息。一个多月之后的黄昏,面容憔悴、愈加削瘦的夫人突然来到山神庙,见面未语先泣。她告诉韩五,公子的情形已经很危险,迟早得身败名裂。早前失踪的卢小蝶本是公子的男宠,厌倦了绯园,请辞,公子不允,以镇尺击杀,埋在了河畔。眼见公子的性情一日比一日阴鸷、暴戾,即便看见新生的小公子也会目露杀气。夫人说:他恨我,这绯园从来都是悲剧,外人口中的天造地设只是假象;他娶我进门,只是想得到一件东西。韩五很疑惑:是什么宝器?夫人说:“兰花”。韩五问:“兰花”是什么东西?夫人说:“兰花”是一个谎言。韩五不明白,夫人说:家父功夫高深,人皆以为有秘笈相助,它的名字叫“兰花”。夫人又说:但“兰花”并不存在。韩五说:如果公子知道世间没有什么“兰花”,夫人和小公子岂不是很危险?夫人说:所以我想请你为我做件事。韩五说:请讲。夫人说:请将公子杀掉。韩五惊愕至极,倒退两步:公子武功高强,我如何能杀掉他?这万无可能。夫人潸然泪下:公子在月圆之夜会吸食乌香,此时他会很孱弱,行动尚不如常人;如果你到时候潜回绯园,就会很容易地将公子刺杀。韩五说:我不能,我只是个马夫。夫人眼眶充盈着泪水,将柔软冰凉的手掌抚上韩五的面颊:你能的。 看着夫人无奈乞求的眼神,韩五咬咬牙:最坏不过一死而已,我认了。夫人说:这岂是一死可以了之的,这是刀山火海。韩五说:夫人对我有再造之恩,韩五虽死不辞。夫人的眼泪又流了下来:小公子将来会寻仇,他的父亲何岚是个侠,但是被你杀了。韩五说:曾有个“游算”给我算了一卦,他说我朝东走,自有贵人相助,但贵极又损,会丧命,他说救我的只有四个字。夫人问:什么字?韩五说:辜恩者脱。夫人说:他说得对,你可以逃得远远的,对你而言,并非辜恩之事。韩五说:我只是报恩之人。夫人说:我明白你的心思。夫人搂住韩五的脖颈,她的眼泪滚滚落下,濡湿了韩五的肩膀,夫人推开韩五之后,给他手里塞了一块丝帕,转身离开,她的身影渐渐消

失。韩五失神中听见了瓦罐的呜咽声,那是他心底的声音,可是,它又似乎是悦耳的。 end...

再造之恩的意思篇八
《关于国家 民族 文化的不同思索》

易衣冠、亡天下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

明朝以后无中华?

嘉 林

日本、韩国(朝鲜)、在历史上深受华夏文化的影响,甚至把中国说成是他们的文化母国;朝鲜、日本文明都是受中国文化的哺育,尤其是深受中国“华夷之辨”思想的影响。唐宋时期自不必说,下面以明代阳明心学为例。王学对近代日本产生巨大影响,高濑武次郎在《日本之阳明学》中说:“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藤树之孝,蕃山之经论,执离之熏化,中乔之献身事业,乃至维新诸豪杰之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王学所赐予。”韩国岭南大学教授崔在穆说“起源于中国的王阳明思想,在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产生了一新概念——„阳明学‟。”而“一生伏首拜阳明”这一著名诗句即为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的人生信条。

即使在明代,因丰臣秀吉野心膨胀而发动侵朝战争和明军作战时,日本对中华文明仍充满敬意。在西方传教士利马窦与金尼阁著的《利马窦中国札记》第一章中说当沙勿略在日本的偶像崇拜者中间进行工作时,他注意到每当日本人进行激烈辩论时,他们总是诉之于中国人的权威。这很符合如下的事实,即在涉及宗教崇拜的问题以及关系到行政方面的事情上,他们也乞灵于中国人的智慧。因而情况是,他们通常总是声称,如果基督教确实是真正的宗教,那么聪明的中国人肯定会知道它并且接受它。而了满清统治中国以后,日本人对满清中国才开始真正鄙夷不屑起来,将其当成蛮夷来看待,即便在满清武力最鼎盛的时候也是如此。甚至一些人认为这时候日本才有资格作为中华文明的继承者,才可以称得上真正的中国。“比如1669年山鹿素行的《中朝事实》、1672年林鹅峯的《华夷变态》都已经开始强调,应当把„本朝‟当作„中国‟,这是„天地自然之势,神神相生,圣皇连绵‟”,“使日本形成……真正中华文化对蛮夷清国的观念。”“著名的近松门左卫门所编,1715年演出的《国姓爷合战》,则以郑成功为基础想象一个出身日本的唐(明)忠臣,驱除鞑靼恢复国家的故事,更显示了日本对清国的敌意。”“……而《华夷变态》一书的书名,可能最清楚地表明了他们对中国看法的转变,那是在延宝二年(1674),明清易代不久,林罗山之子林恕为《华夷变态》作序文时说,„崇祯登天,弘光陷虏,唐、鲁才保南隅,而鞑虏横行中原,是华变于夷之态也‟,这时的日本,就已经开始把中国视为鞑虏。……但是事实上,在17世纪以后的日本,情况却有很大的变化,他们提出,什么是„中华‟或„中国‟?他们认为礼俗最文明、秩序最安定、历史最绵延、风土最秀丽、人物最精彩的地方,就是„中国‟或„中华‟,这„中国‟或„中华‟并不是地理名词,却仿佛是一个文化象征,它不一定就是那个大清帝国。贺茂真渊(1697~1769)在《国意考》中就说,„他邦(中国)虽有博识之士,观其作为,不及天地之智也,其道可行于世者,几近于无……盖彼邦之学,因其始于人智而多邪理,其意旨亦易得也。而吾皇国之古道,自天地伊始,平坦宽阔,为其不可道破,后人亦难知之矣。吾邦古道,虽言绝迹,

室则与天地共存,永无止境也‟。因此,当他们越来越不认同清帝国的文化时,他们就不再把现实的„大清帝国‟看成是„中华‟,而把自己说成是„中国‟了,现在的研究者已经多次指出,江户时代的日本儒学者,常常有这样的议论。”在日本人看来,中华文化其实已经和满清统治之现实中国是两码事情了。宇野哲人(1875~1974)来华这旅被Joshua A Fogel称为最后一个“儒家朝圣之旅”,他长年浸淫中华文化,心仪文化中国,他在《中国文明记》中告诉故乡亲人,初谒曲阜圣庙感动:“今夕是何年,得以拜谒圣庙,徘徊圣林,三生之幸也,欢喜不知所措。……啊,彼大成至圣之孔子,近在咫尺之间,虽眠于杂草之下,然其灵魂遍满宇宙,与天地共悠久赫赫以照世道人心‟。"宇野哲人分别于1906年和1912年来华。但他看见在满清统治下和统治后的现实中国,却使他的中华梦破碎——宇野哲人“看到的现实中国的残破,从他在塘沽踏上中国土地时,已经一览无遗,他这样形容对中国的第一印象„自塘沽上陆,最初之所见,非常遗憾,绝非愉快之事。夹河而建之民屋,均是极矮陋之泥屋,墙壁自不待说,连屋顶野是泥土所涂。时值冬枯时节,原野一望无际,满目荒凉,难怪先时将塘沽之民屋误为猪圈‟。”疑问渐渐地形成了这样的后果:在一些日本文人学者心目中,原本的一个中国变成了两个,一个是存在于他们记忆和想象中的、以汉唐中华为基础的“历史和文化的中国”,一个是在他们面前客观存在、大清帝国所呈现的“现实和政治的中国”。在那个时代,他们虽然还对“历史和文化的中国”怀有敬意,然而却已经开始蔑视这个“现实和政治的中国”。晚清时日本发动中日战争,占领台湾,后进行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二战后又一直不承认其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践踏中国人的民族感情。鲁迅等人在日本的经历说明日本部分民众骨子里对中国人充满深刻的蔑视,并使“支那”一词变成对中国人的贱称……

朝鲜类似,朝鲜接受明朝册封,万历年间中国出兵援朝抗倭,更使朝鲜人刻骨铭心,感激不已。直至明亡260多年、再次被日本占领,朝鲜一直在使用明崇祯年号。葛兆光说:在朝鲜李朝的历史记载中,万历皇帝却享有极崇高的声誉。在从万历二十年(1592)到二十六年(1598)的战争中,他派出的军队使朝鲜免于被日本丰臣秀吉所占领,他的举措挽救了朝鲜王朝,因此一直到丁卯(1627)、壬申(1632)朝鲜被迫尊奉清朝之后,朝鲜的朝臣还是自称“神宗皇帝再造之国”和“神宗皇帝所活之民”,并且坚持明朝的纪年,甚至一直到很多年以后,万历皇帝在朝鲜仍然被隆重地祭祀。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4)即朝鲜肃宗三十年三月,那时,清廷统一中国已经六十年,在朝鲜却仍然记得“甲申之岁,回于今日,而又逢三月之朔,今三月十九日,即皇都沦陷之日也”。所以,在这个改朝换代一甲子的时候,朝鲜官方依然要举行祭祀,祭祀逝去的旧王朝,而且国王还特意说,明神宗即万历帝的祭祀“是早晚必行之盛礼”,表示“空望故国,朝宗无地,追天朝不世之殊渥,念列圣服事之至诚,只自呜咽,流涕无从也。昔我仁祖大王当天翻地覆之日,不废焚香望阕之礼,则经今丁皇朝沦陷之日,岂可遣官设祭而已耶”。于是,他三月亲自去祭崇祯,九月特地筑坛以祀大明神宗皇帝,以尽古代诸侯祭天子之仪。很长时间里面,他们仍然坚持用崇祯年号。像雍正四年(1726),那个并没有亲身经历过明清嬗变的申泽(1662~1729)仍然署的是“崇祯纪元后九十九年”,而他去世后给他写祭文的人也仍然用崇祯纪元,说他“生于崇祯纪元后再壬寅,卒于周甲后己酉”。即使是到了乾隆年间,出使北京的洪大容仍然坦率地告诉探问东国历史的严诚和潘庭筠说,“我国于前明实有再造之恩,兄辈曾知之否?”当不明历史的两人再问时,他动情地说:“万历年间倭贼大入东国,八道糜烂,神宗皇帝勤天下之兵,费天下之财,七年然后定,到今二百年,生民之乐利皆神皇之赐也。且末年流贼之变,未必不由此,故我国以为由我而亡,没世哀慕至于今不已。”这种在清帝国治下的人看来是狂悖的括,在朝鲜使者嘴中说出,让两个清朝文人都无言以对。可以说朝鲜对明朝中国的尊崇仰慕,是出于内心,

发于至诚,不会因为明朝中国实力的消长有所变化,甚至在明朝中国已经灭亡以后,这种由衷的感情,依然经久不息。[7]然而在满清统治中国后,朝鲜对满清帝国的鄙夷态度则非常鲜明,在所谓“康乾盛世”时已格外强烈。有明一代,朝鲜人始终称中华为“天朝”。可清朝定都北京之后,朝鲜君臣在国内却以“清国”、“北国”称之,有时甚至用“胡皇”、“清虏”称呼清朝君臣,不少朝鲜官员以与清朝使节交往为耻。尽管如此,朝鲜人并不把清帝国当作“中华”的正统,仍然对明帝国很依恋,对朝觐胡人皇帝充满了怨气,私下里,他们把清帝国叫做“夷虏”,把清皇帝叫做“胡皇”,朝鲜人对于自己仍然坚持书写明朝的年号,穿着明朝衣冠,特别感到自豪,也对清帝国的汉族人改易服色,顺从了蛮夷衣冠相当蔑视。在康熙十四年即朝鲜肃宗元年(1675),朝鲜有一个叫金寿弘的人,写了《辩长》、《论庶》二书敬献给国王,本来想讨好,却激起一片嘘声。原因很简单,因为“其贻宋时烈论礼书头书以康熙十四年。……又于祭其祖(金)尚容祝文,欲书康熙(年号),一门惊骇,谓之家贼。尚容殉节于江都,而寿弘独奉清国正朔,至书祝文,其乖戾反常如此”。为什么说他是“乖戾反常”,因为当时朝鲜“凡官文书外,虽下贱,无书清国年号者,(金)寿弘独书之”。……因此,在清帝国时期,朝鲜人从心底里觉得,他们到中国来,就不是来朝觐天子,而只是到燕都来出差,使者们的旅行记名称,也大多由“朝天”改成了“燕行”。他们虽然也恭恭敬敬地来朝贺,但是,心里面却满是怨愤。一个姓韩的使者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就说,自己本来不愿意到清国去受辱,但是为了国王之事,实在是不得已,“周旋异域,日见丑类,凌逼饱尽,无量苦痛,磬折腥膻之庭,跪叩犬羊之赐,固已不胜,其大赧矣”,他觉得,这就是因为“中华文物沦落已久”,所以,至今在心底里还是追忆明朝。一直到乾隆、嘉庆年间,虽然离开大明的覆亡已经百余年,但朝鲜关于“大明”的历史记忆却依然如此清晰。……在看透了清帝国的这些民风民俗之后,从一开始就很瞧不起清的朝鲜使者,就更存了轻蔑之心。像1803年出使北京的徐长辅就得出一个结论:“清人立国之规,大抵导风俗以禽兽之,率天下之民而愚之……”再看当时朝鲜人的“明朝之后无中国”之感:明清易代之后,朝鲜人普遍存在着怀念明朝、排斥清朝的“遗民”情怀;这种“遗民”情怀带来的是对现实“中国”(即清王朝)的不认同,对中朝关系的发展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叫做金钟厚的人,给曾经出使清帝国的洪大容写信,说“所思者在乎明朝后无中国耳,仆非责彼(指中国人)之不思明朝,而责其不思中国耳”。并且相当激烈地锐,朝鲜对于中国,“所贵乎中华者,为其居耶?为其世耶?以居则虏隆亦然矣,以世则吴楚蛮戎鲜有非圣贤之后者矣”,在他们心目中,中国就应当是中华,中华原本是文明的意思,如果中华文明并不在清国,那么,我“宁甘为东夷之贱,而不愿为彼之贵也”。……这个时候的朝鲜人,早已不把清帝国作为“中国”,更不把清帝国看作中华。一个叫韩元震(1682~1751)的朝鲜人,就始终对清人十分鄙夷,他对清儒只推崇吕留良,虽然很客气地推测说,“天方以中国弃这夷狄,宜其儒者之不出也,抑或深山之中有不剃头儒者,得其正宗,著书以俟河清,而世莫得以传之耶”,但是,他显然已经不把中国当作学术的正宗所在了。他说“虽以夷狄之人,而能弃夷狄之行,慕中国之道,服中国之服,言中国之言,行中国之行,则是亦中国而已,人亦将以中国待之,岂可复问其初为夷狄也”,因此,从学术的正宗来看,他觉得,完全可以把朝鲜看成是“中华”,而把清帝国视为“蛮夷”。依照朝鲜士人的观点,除非“得十万之众,长驱入关,扫清函夏,然后壮观可论”。[14]他(朝鲜士人闵鼎重)甚至觉得,为了拯救中华文明,朝鲜应当乘清人内乱,辽东空虚,以万兵直捣黄龙,这样便可以逆转天下。闵鼎重的这种想法,在当时很多朝鲜士大夫心目中都有,他们都相信,清国的文化已经坏到无可救药,所以“今天下中华制度,独存于我国”。正因为在朝鲜人,乃至日本人看来,“明朝后无中国”,所以在满清统治及以后,朝鲜,日本与中国感情也日渐疏离,甚至对中国鄙视厌弃,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他们看来,中国或许土地还存在,名称还存在,但中国的文化实质和文明核心已经从其土地上消失了,或者说即便中国文化还存在,那他们自己也比这块土地上的人更有资格作继承人。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即朝鲜

肃宗十二年,朝鲜国王为平息不满满清政权的官员的情绪,说:“自古匈奴之入处中华者一,皆不能久长。而今此清虏据中国已过五十年,天理实难推知也。大明积德深厚,其子孙必有中兴之庆。且神宗皇帝于我国有百世不忘之恩,而构于强弱之势,抱羞忍过,以至于今,痛恨可胜言哉!”[17]表明了朝鲜对恢复中华的期待。但满清覆灭后,他们发现满清在中国依然是歌功颂德的对象,当年朝鲜连书写其年号都觉得是羞辱,“虽下贱”也不为之的康熙,在中国居然被膜拜成了圣主明君,而且还是满清屠刀淫威消失之后;而他们曾经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包含感情隆重祭祀的万历皇帝,崇祯皇帝,在中国却被描绘成了病态人渣,曾经真心敬慕的明朝中国,被中国人自己描绘成一片黑暗

在这样的情况下,恐怕连韩国(朝鲜)人自己都要觉得羞愧了,原来他们曾如此尊敬的人,在中国人已经摆脱民族压迫后,还是被丑化的体无完肤。面对中国人这种对待自己历史的极端病态自虐的丑陋,彻底摆脱与中国历史上的干系,似乎对韩国(朝鲜)人来说,也就成了相当合理的选择。发展传承了数千年并使中国领先于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则被中国人打成封建糟粕,和中国落后和挨打的重要原因,一切都是西方的好,到处都存在着极端的西化。凡是西方没有的,中国不可能有。这种缺乏自信的对待自己文化的态度,也使重视传统文化的日韩两国产生鄙夷。于是,韩国成功地将“端午祭”申请为历史文化遗产,将中医并改名为韩医,说孔子是韩国人,把某些中国传统文化精粹据为己有……等等,都不在话下了。 现今反韩似乎是很流行的风潮,网络上对韩国人的憎恶似乎到了不共戴天、势不两立的地步,刻薄、恶毒、尖酸的挖苦和嘲笑似乎已经成了谈论韩国的帖子必不可少的佐料。实际上,这种反韩风潮是极其浅薄的,只能显示出那些自以为中国人的无知和无耻。我们忽视了,今天的韩国女大学生仍在指责我们——“中国人在背叛伟大的先辈”。这是不必多说的。他们也不知道,“礼失求诸野”,日韩对保护部分华夏文明成果,是有一定功劳的。我们需要明白,中国如不能更好地正视历史,不能彻底批判蒙元、满清政权,不中止对屠夫、刽子手的歌功颂德和对民族英雄地位的弱化,不珍视、保护和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就不能恢复真正而完全的华夏文明继承者身份,不能使周边国家和民族心悦诚服,不能制止日本、韩国对中国的蔑视和对华夏文明的篡夺。以牺牲文明、忍受耻辱、丧失尊严换取领土,苟活重于道义,怪不得日本人不屑于承认侵略,是骨子里瞧不起现代中国人的愚昧,就如同人类不承认杀猪吃肉是罪恶一般,因为猪是昏弱的物种。中国既然可以认贼作父把蒙元和满清视为正统,又为什么偏偏追究“南京大屠杀”要日本承认对华侵略呢?在这个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我们自己尚且糊涂,又怎能令日本侵略者伏首认罪。

韩国与日本为什么会从历史上对中国尊崇敬慕,转变为近现代的疏离和蔑视甚至侵犯,上面论述可能不完全或不太准确,但这个问题是值得所有中国人深思的

。宇野哲人分别于1906年和1912年来华。但他看见在满清统治下和统治后的现实中国,却使他的中华梦破碎——宇野哲人“看到的现实中国的残破,从他在塘沽踏上中国土地时,已经一览无遗,他这样形容对中国的第一印象„自塘沽上陆,最初之所见,非常遗憾,绝非愉快之事。夹河而建之民屋,均是极矮陋之泥屋,墙壁自不待说,连屋顶野是泥土所涂。时值冬枯时节,原野一望无际,满目荒凉,难怪先时将塘沽之民屋误为猪圈‟。”

崖山之战的确是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段,但是,后人为了把蒙古或者元朝纳入华夏的范畴,所以弱化了崖山之战的影响,所以现在知道的人也不多了。

“崖山之后文人再无气节”,盖因中国自三皇五帝以来无论朝代如何更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始终都是中国人,“中央之国”一直泱泱存在,无论如何表述都难改事实与历史。但气节问题却是不一样的,原因有五:

1、崖山之战后南朝随少帝和陆秀夫投海自尽的文人义士逾十万之众,被元蒙屠灭的远超此数,传统汉文化的传承者(彼时北地汉人已被辽、金、元蒙统治数百年几不可能沿革)几乎灭绝,气节已在崖山战后大多投海。

2、元蒙时期人分四等“蒙人、色目人、汉人(北地包括汉人在内的各类民族)和南人(南宋的孤臣遗民)”,百年的统治令气节已随生活与生存的环境压力逐渐淡化,“仰承鼻息”成为了彼时文人不得已的生存之道,气节在生存面前苍白无力得只能苟延着。

3、尽管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起兵反元但所依靠的还是土豪大族,真正的士族已不成气候,所以自明以来文人士族多为官家的家奴族仆,气节也逐渐被奴化,至清代更是发挥到极致,气节只能暗地里残喘着。

4、宋代的政治风气很是开明,“不以言获罪,不因文入狱”是宋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皇帝以及执政的官宦集团秉持的观点,所以即便是如蔡京这般奸臣对其政敌如赵挺之等也只是将其从政治上打倒而不会从肉体上消灭,所以即便是御史台的言官“大逆不道”地参劾君上官家或者执宰丞相,被参者也只是轻的一笑而过、闻过则喜的还会知错即改,重的不过被谪贬或者被逼致仕,但几乎从不会害其性命更遑论“诛灭九族”了,当然,“谋逆”除外。但,至元朝以后特别是明清,“政敌”稍有不慎便九族株连一同演出人生悲喜剧,众文人们为自保也不敢坚定立场,“明哲保身”是金科玉律,“门前雪和瓦上霜”的辩证关系被发挥到极致,气节被官场政治抹去了棱角。

5、利益的纠葛使得文人逐渐有了自己的圈子和相互依存的团体,便是我等常说的“利益集团”,当这一个个代表不同观念、不同利益、不同生存方式的集团把思想和触手遍布整个社会时,文人的气和节便分解开来,或有气而无节、或有节而无气,真正能体现气节真义的在“5·4”之前十只一二,反倒是寻常百姓普罗大众面前挺起脊梁的阔如星辰,所以欣赏“仗义每多屠狗辈”,此言非贬,乃内心赞颂之语,气节,被那些文人们嗤鼻睨视的碌碌百姓用热血和脊梁保存和传承了下来。

是故,“崖山之后文人再无气节”,时也,势也,史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22441.html

    【再造之恩的意思】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