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配套设施

| 中西医助理医师 |

【www.guakaob.com--中西医助理医师】

农家乐配套设施篇一
《乡村旅游开发与农家乐设计》

农家乐配套设施篇二
《关于农家乐》

摘要: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很多的是以乡土文化的特色作为吸引旅客资源,对乡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商业化的推动,在一定程度上对乡土文化带来了破坏。作为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乡土文化在城市化不断加快和发展的今天,逐渐的被破坏和遗忘,这不得不值得我们去正视和呼吁保护。

关键词:乡土文化 农家乐 拯救 破坏 特色文化 度

一、农家乐概述

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一般来说,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因此消费就不高了。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可以舒缓现代人的紧崩的思绪,因此受到很多城市年轻人的热烈欢迎。“农家乐”旅游的雏形来自于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并将国内特有的乡村景观、民风民俗等融为一体,因而具有鲜明的乡土烙印。同时,它也是人们旅游需求多样化、闲暇时间不断增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和“文明病”、“城市病”加剧的必然产物,是旅游产品从观光层次向较高的度假休闲层次转化的典型例子。

农家乐的主要类型有:1.农家园林型。以郫县友爱乡农科林、温江县万春镇等西部川西坝子农家民俗旅游为代表。这里位于“国家生态示范区”内,是享誉全国的花卉、盆景、苗木、桩头生产基地,“农家乐”发端于此。它荟萃着川西平原农家休闲旅游的主要特色,展现着“农家乐”的巨大魅力。

2.花果观赏型。以龙泉驿的书房村、工农村、桃花沟、苹果村等东郊丘陵的农家果园游乐为代表。龙泉山果品远销全国乃至海外,果品收入是龙泉驿区的经济支柱。但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以春观桃(梨)花、夏尝鲜果的花果观光旅游,使其旅游收入已经大大超过果品收入。卖果不如卖花,让人先饱眼福,后饱口福,它反映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嬗变。龙泉山水果在提高其科技含量之后又着力提高其文化含量,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观光农业,开启了宜林山区发家致富的新思路。

3.景区旅舍型。以远郊区都江堰的青城后山、蒲江县的朝阳湖、彭州市的银厂沟、大邑县的西岭雪山等自然风景区为代表。低档次农家旅舍价格低廉,游客感觉仿佛把自己的家搬到了风景区,花费居家度日的钱,享受景区的自然环境,景区“农家乐”因而受到中低收入游客的欢迎。

4.花园客栈型。以新都县农场改建的泥巴沱风景区、邛崃市前进农场改建的东岳渔庄等为代表。把农业生产组织转变成为旅游企业,把农业用地通过绿化美化,使之成为园林式建筑,以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和客栈式的管理,使之成为在档次上高于“农家乐”低于度假村的一种休闲娱乐场所。向现代化谱写上光彩

的一笔。

二、乡土文化概述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而广大农村则是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它是以土地为生产资料的农村,在农业生产基础上形成的主观精神及其物质沉淀。然而,乡土文化现在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它存在的基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正在被抽离,其中的要素失去了统一,而乡土文化本身亦失去了整体性。在这个系统被肢解得支离破碎的情况下,它的功能必然减弱直至消失。在以城市文化为主流文化的社会中,不管是乡土文化的导向功能还是整合功能都无法发挥——整合和导向的主体都是“城市文化”。当然,乡土文化中某些要素仍然存在,并发挥着作用。但是,乡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所以,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延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而且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即使要利用它发展旅游等产业也要突出“保护第一”的原则。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是积极的全方位的延承。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择地沿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也要注意延承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特别不要忽视某些宗教及家族文化因素在乡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其旺盛的生命力、感召力成为维系人们世代延续和谐共生、善待苍生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心灵托付。这一点在时下的中国广大农村是要特别关注并给予妥善的保护政策。

三、农家乐对乡土文化的“拯救”:

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具有一种诗性的思维,并以诗性的目光看待外物,将自然的物体当作具有活泼性灵的生命实体。于是乡土文化在劳动中具备了最原始的雏形,它从一诞生就深深扎根于充满民族气息的文化土壤之中,其深根固蒂是这灿烂文化的起源。原始的祖辈是聪慧的群体,他们在介乎客观世界与纯主观思维之间搭筑了独特的文化建构模式,因其根植于思维的底层,故其核心在发展中能经受各种打击,时至如今,其性质仍具有原始的民族特性。中国乡土文化诞生之始就具有虚实结合、天人合一的特性,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移情于物,赋自然予生命,“静观照静之极,必托出对象,使之空灵。对象直达空灵之境,即在若有若无之间”,又“以绝对之观点态度看人生,则于人生之悲欢离合,好恶喜怒,亦必置之于辽阔苍茫之气息所笼罩中,成若虚若实若有若无之境”(《人文精神之重建》)。超然的人生观与庸俗绝缘,其发展固然畅通无阻,遇山修路,逢水搭桥。

大自然是人的根本归宿,人的天性本是自然的,天人合一合乎自然规律,因之源远流长。

限于特殊的经济和政治模式,中国乡土文化呈封闭性时多。孔子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实际上也是对这种客观状况的概述,但决非其特征。不论怎样,腐朽的东西总会被淘汰的,时间是公平的过滤器,先进的文化总要向前发展。

我国农家乐最初发源于四川成都,具体位置有都江堰市的青城山、温江等说。后来发展到整个成都平原,四川盆地,直至全国。真正以“农家乐”命名的乡村旅游始于1987年在休闲之都——成都郊区龙泉驿书房村举办的桃花节。这次桃花节把农事活动、乡村田园风光、乡土民俗文化、乡村民居和聚落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农家乐的发展,对促进农村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区域经济、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些地方依托本地农业资源,分片开发出“农家乐”品种系列,像湖南南岳衡山、昆明的团结乡等地的农家乐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农家乐发展起来后,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收入,还有产品信息、项目信息和市场信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农家乐成为农民了解市场的“窗口”,成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桥梁。各地游客为农村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使农民及时了解到市场信息,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相接轨。开办农家乐的农民经常到旅客中间调查市场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有的建起了无公害蔬菜基地,有的则做起农产品深加工的生意。当今中国的农家乐模式主要出现在北方,其中又以北京、四川、天津、河北为主,农家乐最吸引旅游客的地方是:消费合理,价格实惠。

我国农家乐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本地区的本身文化特色,这对乡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有着很大的意义。这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又将自身的特色文化宣传了出去,是一个双赢的效果。

例:贵州兴义纳灰村处处“农家乐”

“安居乐业党恩深似海,古寨农家游客涌如潮” ,这是对贵州兴义纳灰村处处“农家乐”的写照。2005年2月7日,正值除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贵州兴义纳灰村岑志兴家,和岑志兴一家人一起打糍粑过年。岑志兴说,自从胡总书记来过纳灰村以后,纳灰村便闻名全国,很多游客来看万峰林,吃住在村里,近一年多时间,村子里开办的“农家乐”餐旅馆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在纳灰村里转转,发现村民们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喜气。纳灰村属兴义市下五屯办事处,2002年3月,纳灰村提出了“依托万峰林,发展旅游业,提升种养业,建设小康村”的发展思路,鼓励村民们开办“农家乐”,搞旅游服务。曾经以经营运输

业为主的岑志兴筹资对自家的厨房、厕所等设施进行改造后,岑志兴率先在村里开办“农家乐”,第一年纯收入2万余元,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岑志兴的成功使村民们大受启发。村“两委”和街道办趁热打铁,与每户“农家乐”结成多对一的帮扶关系,为帮扶对象排忧解难。同时,下五屯旅游开发公司对“农家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改造、统一授牌;街道办事处制定了指导方案,对房屋内外装饰的改造、餐具用品、菜谱等都作了具体要求;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引进专家开展培训,并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革除陋习;发动群众植树造林,美化家园。现在,该村有常年经营的“农家乐”27家、农家旅馆8家。今年全村已接待游客50万人左右,创收300多万元,仅“十一”黄金周期间就收入近40万元。“农家乐”还带动了养殖业、种植业的发展,村里因此涌现出10来户养鸡大户、养猪大户。村民桑昌勇几天前才将3000多只鸡卖掉,现在鸡圈里还余下300来只。据兴义市委宣传部的同志介绍,今年,纳灰村共发展早瓜、胡萝卜等早熟蔬菜300多亩,收入40多万元;全村年出栏鸡10多万只,创收200多万元;还发展了大五星枇杷、优质桃李等经果林200多亩。

南花苗寨:

南花苗寨是贵州省凯里市一个典型的苗家村寨,久藏于深山中的苗家人,一直固守着传统的生活习俗和穿戴,也固守着贫穷。直到八年前,乡村旅游被确定为贵州省的扶贫措施,寨门被打开了。越来越多的山外人涌了进来,带来了喧嚣,也给苗寨人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固守了几百年的生活习俗却成了乡村旅游的卖点。 流淌了几千年的巴拉河,生生不息地哺育着两岸十几个苗族村寨的生灵,地处巴拉河中游的南花苗寨曾是最贫穷的一个寨子,在上千年的岁月中,南花人艰辛地维持着他们一贫如洗的孤独日子。1998年,南花苗寨成为凯里市第一批开发乡村旅游扶贫的少数民族村寨。因封闭而保留下来的传统习俗,让山外人感到新鲜和好奇。但是,当如潮的游客涌进来的时候,他们却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南花苗寨村主任 潘成亚:“老百姓认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允许敲铜鼓和吹芦笙。比如说,四五月份栽秧,就禁止敲铜鼓,不吹芦笙了,吹了下一年就没有好收成。” 但正是他们独特的歌舞和音乐,是吸引游客的最大卖点。刚刚起步的乡村游,在这里陷入了尴尬的局面。1999年,南花苗寨村委会组织一些年轻人,到乡村旅游开展比较好的一些少数民族村寨,进行了多次的观摩。最终,这些年轻人首先走进了踩歌堂,把自己的音乐和舞蹈展现在游客的面前。村民得到了实惠,自然也就转变了观念。南花苗寨距离凯里市区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道路和桥梁修建好之后,凯里市区游客很方便地就能来到这里,加之人们的口耳相传,也吸引了全国很多地方的游客。现在,能够到踩歌堂为游客们表演,成了南花苗寨人的一种荣耀,到这里来表演的人得到的报酬也会多一些。

如此类例非常之多,农家人以自身的文化特色开办农家乐旅游,不仅给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收入,还讲自身的特色文化向外推广了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很多不为多数人知道的优秀的乡土特色文化。

四、农家乐对乡土文化的破坏:

农家乐本身是一种商业活动,它的一切必须是在利润为前提下进行的,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人们往往会在其中添加大量的附加品。而大量的附加品的添加,一定会在大小程度上改变原有的自然特色。农家乐在向外推广自身特色文化的特色时,为了吸引游客,在其中添加大量的非本身的东西,从而暗淡了自身的文化,或者,修改了本身文化的独有性,对其造成了不小的破坏。

就拿上面两例来说:贵州兴义纳灰村处处“农家乐”,不错,在强烈的宣传下,人们的收入是增加了,生活也好了很多。但是,任何东西都有一个度,在超过这个度后,就会慢慢的变味。义纳灰村处处“农家乐”的过度开发,已经在导致起本身淳朴的流失,如果不改善的话,会造成一种泡沫的存在。南花苗寨,在商业化的驱使下,他们把很多现代的东西强行的融入其本身的体系中,可是,任何文化的融合都必须经过漫长的时间,这样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短时间将两种不同的东西强行融合,只会丢掉本身的东西,并且外来的东西也不能好好的吸收,造成一个什么都不是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到,在商业化的驱使下,南花苗寨的很多本身的特色正在逐渐的退化,而外来的东西越来越多,商业话气息越来越浓。

五,关于农家乐和乡土文化的建议

1.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不少旅游者比较乐于成群结队或结伴在旅游中选择“吃农家饭、品农家茶”。一些旅游者甚至现场购买“农家乐”里还在饲养的猪、羊、狗、鸡、鸭等畜禽,要求现场宰杀后烹饪。这种做法实际上隐藏着不少问题,现场宰杀的畜禽几乎是没有经过检验检疫部门的检疫,其中暗藏的疾病游客和经营者是无法分辨出来的。而“农家乐”中的厨房、碗筷也缺乏正规的消毒措施,没有卫生防疫部门的监管,很难达到与城镇餐馆相提并论的消费要求和卫生标准。有的经营点甚至还出售明令禁止销售的保护野生动物,如野猪、蛇类、青蛙等动物。

2.景区安全令人担忧。由于大部分的“农家乐”点规模少、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乡村游客旅游归来后,都在抱怨景区停车难,停车场缺乏安全保卫人员和措施。“农家乐”不少景区是村集体或私营业主自行开发的,旅游景区的设置、安全设施的规划甚至连最基本的导向指示牌也没有,让游客进入其中就像是无头苍蝇瞎转悠,人流量大的时候特别危险。有的“农家乐”点连相关的管理制度和

农家乐配套设施篇三
《农家乐发展前景》

姓名:祝凯丽

班级:旅112

学号:111331

农家乐发展前景

内容摘要:结合当前农家乐的现状和发展历史,以及不断推进的社会经济民族文化,深刻挖掘农家乐的发展趋势,展示出农家乐的发展前景。

随着当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日新月异的城市文化生活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追求特色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历史文化融为一体的实体空间,以及返璞归真的、田园文化气息的原生态环境,农家乐已迅速的步入现代社会空间中来。

一、农家乐发展历史

1.国外农家乐发展的历史背景

乡村旅游最早在19世纪中期出现在欧洲,历史悠久。目前发展相对成功的是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发达国家,他们的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规模,走上了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的发展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还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有关。

王兴水在《国外观光农业研究综述》一文中总结出以下五点:

(1)在发达国家,由于一个多世纪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城市病”的问题,使他们把目光转向农村;

(2)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

(3)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外移,导致乡村地区人口下降,服务业萧条;

(4)随着年轻人口的外移,乡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5)农村地区相对贫困,乡村地区的发展问题亟待解决,而已发展旅游业来反哺乡村经济是重要途径之一。

2.国内农家乐发展的历史背景

我国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在1990年代的初期才开始,20世纪90年代中期普遍发展,但是研究成果甚少,是在借鉴国外的乡村旅游发展基础上,涉及这一领域的。进入21世纪,对国外的研究和总结的逐渐增多,结合案例地区的实证也逐渐增多,但对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等的界定模糊,研究内容也更多的集中在观光农业和农业旅游方面,这也说明了我国的乡村旅游还停留在简单的农业观光水平上,这样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忽略了乡村旅游其他类型。

二、我国农家乐的发展动因

农家乐能成功发展起来,实际上是依赖于广深的社会经济背景而厚积薄发的。农家乐发展动因可归纳如下:

1.农家乐的出现是后工业文明社会渴望己久的回归自然的旅游主题

拥有辉煌工业文明的后工业社会,正在失去与自然的和谐相依。城市人口膨胀、高楼林立、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这些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疏远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紧张、烦躁压迫着现代人的神经。而与此形成强烈对照的是乡村田园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与花香,广阔的土地和清新的绿色食品,这种差异对久居城市的人形成强烈诱惑.加之,我国城市居民过去有“上山下乡当知青”的特殊历史经历,寻根追迹的潜意识驱使他们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与方式回归乡村自然,于是“当一天农民”、“插队落户”等农家乐项目一推出便受到欢迎。

2.农家乐开发是我国旅游产品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

随着旅游业发展的深入及游客需求的不断变化,游客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饱受疲劳之苦的简单观光旅游产品,对众多选题相似、表现手法雷同的主题公园也不再感到新鲜,这在客观上要求对我国旅游产品进行结构优化调整,尤其在旅游业起步早、发展速度快、且地区经济基础较好的旅游地,游客对参与性强,集知识、娱乐、享受为一体的旅游产品的需求更为迫切。鉴于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还

未达到大量推出度假产品的阶段,农家乐以其距离短、消费实惠、既能观光、又能度假的特点,正好可以成为观光产品向度假产品过渡并实现良好结合的旅游开发形式.

3.高效益的农家乐开发是我国传统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农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命脉,发展农业是我国的国策。农家乐改变了我国传统农业仅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单一农业耕作经营思想,把发展的思路拓展到关注人一地一人和谐共存的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符合21世纪“人与自然和诣共存”的可持续发展主题。旅游开发和立项的一个主要原则是效益原则,发展农家乐可以为旅游业和农业带来经济、社会和环境多层次效益。农家乐的开发具有农业科技先导的特殊功能,是传统农业的活化剂,可以预见,基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新型旅游农业将会是我国传统农业向高精尖、高附加值深度开发的方向。

4.农家乐开发是合理支配双休日,缓解旅游热点、热线压力的需要

目前我国旅游产品都以观光开发为主,因此提高旅游收入只能以增加人数来实现,加之我国自推行“双休日”以来,城市居民对周末短途旅游的需求开始增大,造成城市附近的旅游热点、热线压力过大.以昆明为例,每到节假日和旅游旺季,景点人头攒动,拥挤不堪,本来外地游客就相当可观,再加上本地无处可去的游客,使景点不堪重负,游人也很难从中得到愉悦和享受。昆明城郊农村广裹,若鼓励市郊一部分条件成熟的农村开展农家乐,就可使一部分本地游客不再与外地游客争景点的立足之地,从而对一些旅游热点、热线起到分流和减压的作用。

5.农家乐开发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整时期社会资金寻找新投资领域的选择,并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农家乐是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在其开发投资政策上倾斜优惠,例如昆明把发展“农家乐”农家乐作为本市“发展大旅游,培育大

市场,建设大产业”生态旅游发展战略,要求昆明市、区、乡各级政府对发展这一旅游项目所需的土地给予照顾,不必办理土地征用手续:免征一年农户服务所有税费;在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上给予优惠等。近年来经济界人士普遍寄与厚望的汽车、城市房地产,由于超越现阶段大众的经济承受力,虽然短暂火爆,但终归有价无市。而农家乐却因开发项目极具乡士性和自然性,具有需求旺盛,政策优惠,投资节省,消费实惠的特点,这对旅游者和投资者都有吸引力,预计在将来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6.乡村旅游开发是扶贫的最佳选择方式之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面积广大,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许多山区、半山区的农村还处于经济落后、生活贪困的状况。经济落后对于发展农业经济不利,但对于发展旅游业而言,经济不发达的农村恰好具有发展旅游的优越条件。正是因为经济发展滞后,使得现代文明尚未辐射到这些贫困地区,资源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利用,相对经济发达地区保存得较为完整;农业耕种没有条件采用机械化操作,就能大量保存了传统农业耕种方式;商品经济不发达,使得当地民俗原始,民风淳朴,这一切对于发展农业经济不利的条件和因素却成为极具吸引力的乡村旅游资源。在这些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不需过多投入资金兴建旅游接待设施,只需稍加改造食宿接待设施和标准以达到城市卫生水平,就能极好地迎合城市人追求“自然本色”旅游时尚,对当地居民而言开展乡村旅游能快速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对政府而言能极好地落实抉贫政策,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而在旅游者、当地居民、政府三股力量作用下,乡村旅游在我国迅猛兴起。

三、对未来农家乐的发展要求

从80年代至今,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农家乐已经受到游客的普遍欢迎和认同。但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对农家乐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农家乐如何进一步向前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回顾和分析当前我国农家乐的状况,我国农家乐发展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向区域化、集中化发展,农家乐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格局,正所谓遍地开花。

2、向功能多元化和综合性发展。现在的农家乐除了提供吃住以外,还提供观光、

旅游、休闲、度假、体验、学习、健身等多种活动,满足不同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3、向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以往单一提供吃住的农家乐转变为不同形式的农家乐,有的以田园观光为主,以民俗文化为主,以景区旅游为主,以古建筑欣赏为主,以休闲度假为主等,他们通过营造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来提高农家乐的知名度。

4、向休闲和体验方向发展。农家乐让游客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们参加农事活动,从中体验劳动的过程,学习农业技术,体会劳动的快乐。

5、向经营合作化方向发展。农家乐经营户在政府帮助下,自愿联合,组成农家乐合作社,实行统一的领导、标准、接待和对外营销等,促进农家乐规模化发展。

6、向多种经营主体方向发展。农家乐现在出现了集体、城市居民和外来投资商等多种经营主体并存的格局,经营的场所也开始由农家院向村落、风景旅游区发展。

四、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我国农家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农家乐”旅游对自然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我国“农家乐”旅游自然环境保护本身就比较脆弱,许多地方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开发一些自然资源,导致生态压力增大,在缺乏有效管理措施的条件下,即使“农家乐”旅游的稍许开展以及相应的开发项目也能导致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农民在获得旅游收入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所取得的收益与付出的代价相比很不经济。

(2)“农家乐”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由于“农家乐”开展地区一般是比较偏远的农村和山区,所以很多地方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也影响了旅游的开展。比如说交通问题,还有休闲设施欠缺,还有一些配套设施不齐全。以及

旅游服务接待水平的低下,等等很多“农家乐”业主也缺乏自我推荐的意识,在招揽回头客方面工夫下的不够,目光不够长远,战略发展意识不强,对于如何宣传自己,推广自己并不重视。

农家乐配套设施篇四
《农家乐的建筑设计与设施》

农家乐的建筑设计与设施

罗田县卫生监督局 李朝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众多城市居民已经厌倦了钢筋水泥丛林中的生活,愿意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忙碌,去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休闲与淳朴,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菜,体验农家生活的乐趣。使得农家乐这种新兴餐饮娱乐休闲形式近几年在我县快速发展起来的,它充分利用近郊农民的自留地、房前屋后的竹林空地,以独具的农家特色吸引广大城镇居民,成为餐饮、娱乐、休闲业中的一枝独秀。但怎样让这种新型产业永立不败之地,除了自身的经营方式以外,更重要的是安全,包括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我在这里重点讲讲食品安全,首先将农家乐的设计与设施。

一\农家乐餐饮的基础设施设计、布局

基础设施的设计应符合卫生部《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加工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的要求。

1.选址

餐饮业建筑严禁建于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地段内;所选地址远离污水池、垃圾场(站)、坑式厕所等污染源25米以上,环境整洁;不得有昆虫孳生的潜在场所。①地势高、

干燥,污水能排放,防止有积水。②水源丰富,水质良好。③土壤清洁,便于绿化。④交通便利。(附带讲风向、方位等)

2.布局及设施设备

餐饮业单位的建筑结构应坚固耐用、易于维修、易于保持清洁,避免有害动物的侵入和栖息。应该设置粗加工、烹调、餐用具清洗消毒及洗后存放、就餐等专用场所,在合理位置设置原料半成品储存、切配和备餐场所,根据需要设置食品库房和其他专用操作场所。进行凉菜、冷加工糕点、生食深海水产品等制作、送餐分装等直接入口食品短时间存放或处理操作的,应分别设相应专间。布局应便于加工经营场所保持内外环境整洁,利于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它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墙面、隔断及工作台、水池等设施均应采用无毒、光滑易洁的材料,各阴角宜做成弧形;地面均应采用耐磨、不渗水、耐腐蚀、防滑易清洗的材料,并应处理好地面排水;窗台宜做成不易放置物品的形式,斜坡状,呈45度角。 以煤、柴为燃料的主食热加工间应设烧火间,与操作间完全隔开,烧火间宜位于下风侧,并处理好进煤、出灰的问题。严寒与寒冷地区宜采用封闭式烧火间。热加工间的上层有餐厅或其他用房时,其外墙开口上方应设宽度不小于1m的防火挑檐。

3.操作间

(1)热菜加工间的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 m2。

(2)墙壁应有1.5 m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

(3)地面应由防水、不吸潮、可洗刷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

(4)配备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配套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设施。

(5)操作间的工作台边(或设备边)之间的净距:单面操作,无人通行时不应小于0.70m,有人通行时不应小于1.20m;双面操作,无人通行时不应小于1.20m,有人通行时不应小于

1.50m。操作间天然采光时,窗洞口面积不宜小于地面面积的1/6;自然通风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1/10。

4.专间

专间指处理或短时间存放直接入口食品的专用操作间,包括凉菜间、裱花间、备餐专间等。

(1)专间应为独立隔间,专间内应设有专用工用具清洗消毒设施和空气消毒设施,专间内温度应不高于25℃,宜设有独立的空调机。专间入口处应设置有洗手、消毒、更衣设施的通过

式缓冲室。

(2)以紫外线灯作为空气消毒装置,紫外线灯应按30 W/10 m2(辐照度 70 μW/cm2以上)设置,距离地面2 m吊装于制作室中央。

(3)凉菜、冷加工糕点制作、生食深海水产品专间应同时设有专用冷藏设施、专用传菜口、专用容器,设置用于二次更衣的预进间,需要直接接触成品的用水,还需通过净水设施。

5.餐饮配餐间

(1)餐饮配餐应设专门的配餐间,内设空调、紫外线灭菌灯、缓冲间及清洗、消毒池等设施。

(2)餐饮制作并分装后向用餐者运送膳食的,其分装间面积应适宜。分装间设空气净化装置,室内空气应达到GB 16153的要求。

(3)分装制作后采用大桶、盆、箱等食品容器运送给用餐者再行分装的,应设置洗刷消毒间,其面积应足够使用,同时设有专用食品容器洗刷消毒池,洗刷消毒池不少于3个。

6.库房

(1)食品和非食品宜分开设置库房,有毒有害物质(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设存放专库。

(2)食品库房宜根据食品性质和储存条件的不同分别设置,必要时应设有冷(冻)藏库。

(3)库房应设置数量足够的搁板(物品存放架),并使储藏食品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以利空气流通及物品的搬运。

(4)除冷库外的库房应有良好的机械通风设施。冷(冻)藏库应符合相应温度控制要求,并设可正确指示库内温度的温度计。

7.就餐场所

(1)餐厅面积一般以1.85平方米/座计算,指标过小会造成拥挤,过宽会增加工作人员劳动活动时间和精力。

(2)餐厅室内净高应符合以下规定:

☆小餐厅不应低于2.6米,设空调着不应低于2.4米。 ☆大餐厅不应低于3米

☆异形顶棚的餐厅最低处不应低于2.4米

(3)餐厅的餐桌正向布局时,桌边到桌边(或墙面)净距应符合以下规定:

☆仅就餐者通过时,桌边到桌边的净距不应小于1.35米,桌边到内墙面净距不应小于0.9米。

农家乐配套设施篇五
《农家乐》

农家乐配套设施篇六
《农家乐论文》

农 家 乐 开 发 经 营 及 可 持 续 发 展姓名: 姓名:杨鹏飞 2011 年 5 月 15 日 目录 摘 要 ...................................................... 11.农家乐介绍 ........................................... 3 2.农家乐的起源 ....................................... 3 3.农家乐的分类 ....................................... 5 4.农家乐存在的主要问题 ....................... 6 5.农家乐发展建议 ................................... 7 6.可持续的发展 ....................................... 8 农家乐开发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关键词:①旅游需求 ②农家乐问题及意见 农家乐问题及意见 ③农家乐景观 农家乐景观 ④可持续发展与展望 可持续发展与展望 一、摘要: 摘要“农家乐”是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中国社会兴起的 一种旅游与休闲娱乐形式,它既迎合了以日常休闲与消费文化为特征的世界 潮流,又带有强烈的中国本土特色,是消费时代语境下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与审美现象。对“农家乐”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内涵进行解读与研究有助于理 解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独特性,有助于领会时下中国民众的文化需求与审美 趣味。农家乐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新的一种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 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 游方式。 一般来说,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 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以消费低,轻松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 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可以舒缓现代人的紧崩的思绪,农家乐休闲旅游业 是顺应城乡消费新趋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农村新型产业。通过实地调 研,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模式,针对其相 应的问题,提出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二、农家乐起源 农家乐起源:“农家乐” 旅游的雏形来自于国内外的乡村旅游, 并将国内特有的乡村景观、 民风民俗等融为一体,因而具有鲜明的乡土烙印。同时,它也是人们旅游需 求多样化、闲暇时间不断增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和“文明病”、 “城市病” 加剧的必然产物,是旅游产品从观光层次向较高的度假休闲层次转化的典型 例子。 乡村旅游在国外已有 30 多年的历史,开展得比较成功的在部分是一些 欧美发达国家。20 世纪 60 年代初,当时的旅游大国西班牙把乡村的城堡进 行一定的装修改造成为饭店,用以留宿过往客人,这种饭店称为“帕莱多国 营客栈”;同时,把大农场、庄园进行规划建设,提供徒步旅游、骑马、滑 翔、登山、漂流、参加农事活动等项目,从而开创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先河。 以后,乡村旅游在美国、法

国、波兰、日本等国家得到倡导和大发展。1996 年, 美国农村客栈总收入为 40 亿美元。 1997 年, 美国有 1800 万人前往乡村、 农场度假,仅在美国东部便有 1500 个观光农场,在西部还有为数众多的专 门用于旅游的牧场。目前,法国有 1.6 万多户农家建立了家庭旅馆,推出农 庄旅游,全国 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度假,乡村旅游每年接待游客 200 万, 能给农民带来 700 亿法郎的收入, 相当于全国旅游收入的 1/4。 在欧美国家, 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规模,并已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 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它在特殊的旅游扶 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目前我国 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均向融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 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加率和重游率最高的乡村旅 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的民 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以民间传统节 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 由此可见,农家乐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它是传统农业与旅游业 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 我国农家乐最初发源于四川成都, 具体位置有都江堰市的青城山, 郫县、 温江等说。后来发展到整个成都平原,四川盆地,直至全国。真正以“农家 乐”命名的乡村旅游始于 1987 年在休闲之都——成都郊区龙泉驿书房村举 办的桃花节。这次桃花节把农事活动、乡村田园风光、乡土民俗文化、乡村 民居和聚落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旅游 形式。 农家乐的发展,对促进农村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区域经济、加快农 业市场化进程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些地方依托本地农业资源,分片开 发出“农家乐”品种系列,像湖南南岳衡山、昆明的团结乡等地的农家乐已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农家乐发展起来后,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收入,还有产品信息、项目信 息和市场信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农家乐成为农民了解市场的 “窗口”,成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桥梁。各地游客为农村带来了新思想、新 观念,使农民及时了解到市场信息,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相接轨。开办农家 乐的农民经常到旅客中间调查市场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有的建 起了无公害蔬菜基地,有的则做起农产品深加工的生意。 当今中国的农家乐模式主要出现在北方,其中又以北京、四川、天津、 河北为主,农家乐

最吸引旅游客的地方是:消费合理,价格实惠。三、农家乐分类 农家乐分类农家乐旅游开发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多种模式: 1.城市郊区型。城郊经济基础好,空气洁净,交通便利,休闲农业发展 的条件得天独厚,2.景区周边型。风景名胜区,是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 业发展最早的地区。3.基地兼容型。我市农村种植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园 区注意休闲项目配套,观光功能兼容,成为了很好的休闲观光场所,提高了 综合经济效益。 按休闲农业的功能划分,目前有三种类型: 1.观光观赏型。农业种植资源极为丰富,花木带、各地茶园果园药园和 水面养殖等名优特产为开发观光型休闲农业项目。 2.参与体验型。以吃农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的“农家 乐”为主体的一系列产品。 3.休闲度假型。森林资源,国家森林公园环境幽静,气候宜人,是天然 的“氧吧”,利用其优质的生态环境建立森林度假村、开展“森林浴”避暑、 度假、健康疗养、等活动,建立配套的休闲娱乐设施。 农家乐投资开发主体角度: 1.农户联合型:特点是:投入少,接待量有限;乡村文化保留完整;旅游 带动效应有限。 2.(公司)农户型:特点是:引进旅游公司参与经营、管理;发展规模和 接待量较大。 3.(公司,社区)农户型:特点是:参与三方责任和分工明确:公司负责 旅游景点(区)的规划、营销、培训;村委会协调,农户按规定接待、导游。四、农家乐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家乐存在的主要问题1.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引导。对休闲农业还存在模糊认识,缺乏有效的 引导,有明显的盲目性。对休闲农业经营范围与活动内容的核定、服务质量 的要求等方面缺乏统一、适用的规范标准。 2.经营不规范,缺乏科学的管理。在软环境方面,由于经营休闲农业是一项 新的事业,经营者缺乏必要的培训,组织能力及管理技能准备不足,往往凭 着自己的经验对项目的建设及经营管理做出决策,跟不上市场对其发展的要 求。 3.布局不合理,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我市休闲农业发展速度快,但规模比 较小,整体建设水平比较低,不能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一些地方为了凸 现休闲农业的个性特色,采取“拿来主义”,不切实际,生搬硬套,结果弄巧成 拙,效果不理想。 4.思路不开阔,缺乏多样的特色设计。我市现有休闲农业主要是以观赏型、 娱乐型、度假型三种为主,务农型、品尝型、购物型、疗养型的很少。没有 整体的营销,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无法提高休闲农业的市场号召力和提升 休闲农业的知名度。 5. 经营理念上, 业主只重视特色, 忽视了人居环境、 服

务水平的重要性 部分业主在利用农家小院、治理美化环境、人员培训和服务质量上投入较少, 在“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使整个 “农家乐”设施失去了原有农家生活的优势,严重地制约了“农家乐”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 6.旅游产品质量低,类型单一,低层次重复开发 “农家乐”旅游配套设施 不全,卫生状况较差。一些农家接待点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消毒设施缺乏; 没有水厕,排污排水通道不畅;生食熟食混放,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 保证等,整体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此外,“农家乐”仍停留在单纯的餐饮服 务上,对于挖掘民俗和利用农家生活开展的参与性项目还很少。 7.安全缺乏保障 在用电方面,由于开办“农家乐”旅游,导致农户家用电器增多,负荷加重,而一些农村电线电路长期得不到改造和检修,极易漏 电走火;部分“农家乐”接待点房前屋后堆满各种杂物,消防设施缺乏,存 在着极大的火灾隐患。农家接待点对如何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尚无必要的 制度和规范。 8.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农家乐”旅游的规划设计布局由于得到乡政府和有 关部门的重视,总体情况良好,但由于“农家乐”旅游具有分散性、松散性 等特点,很多规范管理是一种事后管理,事前较难控制,造成一些“农家乐” 旅游在规划布局上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 乱建设、 乱开发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9.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农家乐”的业主大多环保意识淡漠,将大量残羹剩汤、纸袋酒瓶等生活垃圾随意到处倾倒。因此如何把脏、乱、差隔绝于农 家乐之外,帮助“农家乐”走上健康环保的发展之路,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 的问题。五、农家乐发展建议 农家乐发展建议1.利用特有的然生态环境。森林景观。水系河湖水体,构成山水风光长轴画 卷,为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本底。 2.用丰厚多奇的乡村景观资源。种植产业,传统农业文化景观,显示了山乡 风情;使人感受到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的魅力,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 的人文资源。 3.大力完善的交通网络。覆盖面大、通达性强的立体交通网络。以高速公路 相通,乡村公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网,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交通 便利。 4.开发十分可观的潜在客源市场。从客源上看,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大量的 客户才是发展的根本力量。 5.需要民间资本投入积极。休闲农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吸引了多种投资主体 的介入,而且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投资群体。 乡村旅游虽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但总体上还是一个尚未规范、管理

滞后的市场。应加强进行监管和规范,促进市场的稳定、有序和健康发展。 1.组织推动。包括景区推动,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带动、辐射和吸收周 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的接待和服务。 2.政府推动。由政府主导进行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投入资金,开发核心景 区景点,吸收社会资金投入,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 3.公司推动。即“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出台优惠政策,引进有经济实 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指导、组织农民开展 地方风情、渔耕文化、农耕文化等旅游活动。 4.精心规划,强化监管。注重整体性和连续性,充分考虑地方的自然风貌及 特点和文化特性。同时监管好每一个乡村旅游、农家乐等的细枝末节,强化 对旅游从业人员和乡村旅游集体的培训、教育,提高其服务素质和水平,提 升服务品牌和形象。 5.突出特点和自身优势。比如突出乡村的地域风情、传统文化优势,挖掘古 村、古镇、古迹、典故等文化内涵;突出体现地域特点,在建筑、饮食、生 活、农耕乃至旅游活动的设计等方面,尽可能地体现出地域风情、风貌、生 活习俗等特色。同时,还要着重考虑突出绿色、环保、休闲、娱乐等特点。六、可持续发展理顺“农家乐”旅游的管理体制 尽快理顺农业旅游的管理体制,这是全面 激活“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关键。从“农家乐”旅游现状来看,“农家乐” 旅游一般为农民自发开发建设,对“农家乐”的审批立项和规划建设,旅游 部门基本上没法插手,不能对“农家乐”旅游进行很好的行业管理和对外宣 传。因此,建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旅游规划指导和规范管理方面参与备案 审批,以真正形成行业对口管理,推动全县城郊乡村“农家乐”旅游的管理 工作。 1.加强领导,强化对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服务。从扶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 发展角度出发,把这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农村经济新亮点培育好、 发展好,为之服务好。 2.以农为本,夯实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产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利 用农家乐休闲旅游业集“吃、住、游、乐”于一体的窗口功能,延长农业产 业链,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3.注重特色,积极稳妥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以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 为主线,按照“适度超前、集中规划、分期建设、持续发展”的思路,结合 长沙市地域特点、农业资源分布和开发现状,做好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规 划。 4.扩大宣传,努力打造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品牌搞好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包装策 划,通过各种媒体、平台、渠道和形式大力宣传推介农家乐

农家乐配套设施篇七
《第三部分:农家乐设计》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32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