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溪书院社会实践活动小结

| 实践技能 |

【www.guakaob.com--实践技能】

濂溪书院社会实践活动小结篇一
《濂溪书院》

濂溪书院社会实践活动小结篇二
《关于汝城县濂溪书院的考察报告.doc2》

关于汝城县濂溪书院的考察报告

10历史 黄景娜 10010208

一、 前言

众所周知,儒家士大夫创办并主持的独家教育机构。它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组织制度、基本规则、讲学形式,对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体现了儒家士大夫继往开来的创造性精神。一方面他继承了中国古代私学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又发展出许多新的办学特点。由于书院已将中国传统教育发展到一个新的高级阶段,从而促使了中国文化教育机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在此以我的家乡汝城县濂溪书院为例,考察此书院及其对当代社会的价值。

二、概况

1、要了解濂溪书院,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位关键人物——周敦颐。

周敦颐,字茂叔,原名惇实,避英宗旧讳而改名,为北宋道

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濂溪书院是他讲学的讲坛,其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他是宋代著名思想家,理学的奠基人,在中国儒学史上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一生为官公正勤勉,为学精密严谨细致;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自律。

据考察,周敦颐有8年是在郴州度过的,曾在郴州为官三任:

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在他30岁时任郴州县令;四年后即1050年改任桂阳(今汝城)县令,四年后调离。至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52岁时任郴州知军,但不久即转任别官。周在我县任县令时,县内政治清明,百业兴旺,民情淳朴,政通人和,在此期间,他留下了千古名篇《爱莲说》《拙赋》。我县人民为纪念他,特在县城西郊建了濂溪书院,并进行了十年修茸,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周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写下了《爱莲说》,短短119个字,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诵。

2、 汝城县濂溪书院

由前面可知,该书院是为纪念北宋鼻祖周敦颐而兴建的纪念

性建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传播宋明理学与文化宝地。而它始建于宋宁宗嘉定十三年,距今已有785年历史。该书院为仿宋建筑四合院砖木回廊结构,建筑面积168平方面积。自创以来,书院人文蔚起,声名远播,濂溪韵历史弥光,历代名师在此传道授业,一大批经天纬地之才脱颖而出。如明代江西、福建布政使范格、当代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朱子奇等均在此求学立志,迈向辉煌人生。

近年来,本县均有对书院进行修复和重建。特别是在2001年,

重建后的濂溪书院成为了汝城文化事业发展的亮点和旅游观光的热点,是爱国主义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党政要员、莘莘学子、文人墨客者络绎不绝。

书院的建议、规划层出不穷,各有特色。其内设备多样,用

途各异,如四合院东侧有四栋并列的厢房,分别作文管所的办公用房、电脑室、资料室、文物仓库和职工宿舍之用。其中最北端厢房的二楼辟为“濂溪书院藏书楼”,收藏老、庄、儒、道和佛的著作,经史子集和关于学术思想的著作、文献。四合院西侧又有一栋四板顶的楼房,专用于承接县内书画艺术作品展览和个行业的规划、成果展览等等。如今,濂溪书院春风满院。无论白天黑夜还是风霜雨雪,每天都有成群结队的男女老少前来参观游览,习拳练剑,品茶休闲,歌唱跳舞。每年举办各类学术探讨,陈列展览,放映电影等100次以上;每年接待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各级党领导、专家、学者、士农工商等各界人士6万人次以上。

可以说我县濂溪书院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古朴庄

重,风景优美,是我们县城这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匣中瑰宝,是汝城文化兴县的掌上明珠。

三、谈谈此次考察濂溪书院的感受

对此次考察的深刻感触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其濂溪文化

从周敦颐在郴州任官的廉政风范可见,他在郴州为官期间办学校、兴教化,主张务农为本,是当时我们市很有作为的官员。更令人称道的是,在当时昏暗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周敦颐始终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操守,不贪不沾,廉洁奉公。他为官不私亲,生活崇尚节俭。曾拜访他的人常说:其居室内有的只是一只破箱子,几十纹零钱,再无他物。有时他的妻子儿女连稀饭都喝不上,而他们却能怡然自得。更令人心酸的是,晚年回归故乡的时候,却因盘缠不够,只得隐居在庐山脚下,直到离世。

2、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廉洁文化

中学时我们曾学过周敦颐的千古名篇《爱莲说》。其中便有:世人盛爱菊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旁观精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诸如此类。周敦颐的这篇名作短短119个字的《爱莲说》,字字珠玑,意蕴深刻,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爱莲说》哲理化、人性化的表述了他的“五不思想”,即不染、不妖、不蔓、不枝和不可亵玩。这五个要素,实际包括了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廉洁、清正自爱和独善等诸多品德。他以莲之“五不”特征借喻君子品德,揭示了他做人办事的行为准则,表达了他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3、书院的人文精神

通过这次考察,未能亲眼目睹濂溪先生风貌、亲身体验与其接触的真实场景的我,此时心涌澎湃,感触颇多。如果说寺庙是佛教文化的载体,宫观是道教文化的体现,那么书院则成为儒家文化的标志,是儒家人文精神的象征。无论是书院的环境,建筑方式还是其内在宗旨、教育目标都鲜明的体现了儒家士人的价值观念,人生理念与生活情趣,表现出儒家的人文精神。学过历史,我们就知道儒家士人常说“道”,这既可表现出儒家士人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又可以表现出他们对超越境界的向往。中国书院作为儒家之道的象征,儒家士人的精神家园,就鲜明的体现出儒家人文精神的两重性:一方面,儒家人士

总是把书院看成是独立研究学问的安身立命之所;另一方面,士人们又把书院看成是晋升官场、踏入仕途的阶梯,通过创办书院讲学,他们标榜“求道”“传道”;完全是与“兼善天下”的治平之路联系在一起的。

4、书院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一般而言,每所书院都是包括讲堂、斋舍、书楼、祠堂在内的建筑群。这个建筑群的总体格局都遵循纲常礼教的严谨秩序,那贯穿于全院的中轴线,每个殿堂,厅房所居的位置,每一建筑体积的装饰等等都必须服从于纲常礼教秩序,使书院师生置身于一种浓重的政治常伦的观念和秩序之中。这一切正是儒家之道的世俗性的一面。而我县的濂溪书院东临桂枝岭、西毗雷云仙,南临九塘江,北倚虚风岭,群峦拱护山水情,由此可知,书院选址及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是协调的配合的恰到好处。

四、考察其当代价值

考察濂溪书院,主要研讨周的廉洁思想,并不是为了风古之幽情,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先贤的怀念和敬仰上,而是要“古为今用”,把古代的伦理道德精华转化为社会主义道德伦理建设的养料,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如今,濂溪文化也算得上是儒家文化的精粹之一了。近年来该品牌在我市得到大力挖掘,备受重视。

而与濂溪文化相对的典型代表便是腐败文化了。腐败面临的形式可能最大的难点是:在其他地方某些部门腐败现象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腐败文化。虽然这种腐败文化在我国当今的社会意识中没有成为主流,但它却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因为它的存在,一系列消极效应也随之而来,比如说:腐败文化的蔓延扩散效应。平时我们常能感觉到,当腐败现象逐渐变成腐败文化时,社会上对腐败的心理开始由不正常转变为正常,大多数人对腐败的态度也由开始的“深恶痛绝”转变为“习以为常”,只要不触及个人利益就听之任之,甚至抱着“改变不了环境就适应环境”的心理。在这样的心理文化氛围中,腐败现象就会成为行为准则,成为生活方式,并向社会各个层面延伸,形成

蔓延扩散效应。

所以说弘扬濂溪文化对抵制腐败文化,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腐败现象也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腐败文化的形成。反腐败过程中,如果仅仅是惩处一些腐败分子,而不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荡涤腐败文化,反腐败就会停留在治标不治本的低级阶段,甚至出现腐败越反越好,越反在群众中的威信越下降的现象。因此,反腐倡廉建设不单是一场政治斗争,更是一场文化领域的较量,需要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可见,濂溪文化所标榜的爱廉守洁的思想是当今廉政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所以,弘扬濂溪文化,对于服务于当今社会的廉政建设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的:一是可以增强现代廉政建设的历史厚重感;二是可以增强现代廉政建设的理论感染力;三是可以增强现代廉政建设的典型示范性。

濂溪书院社会实践活动小结篇三
《湖南濂溪书院概述_王晚霞》

第32卷 第11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32 No.11 2011年11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v.2011

湖南濂溪书院概述

王晚霞1 陈依妮2

(1.湖南科技学院 濂溪研究所;2.湖南科技学院 新闻传播系,湖南 永州 425100)

摘 要: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人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曾在湖南省永州、郴州、邵阳任职,期间他重视教育,兴办学校,留名一方。随着他在理学史上地位的提高,据我们统计约湖南省17个区县曾建有濂溪书院。濂溪书院的兴建与理学的发展相辅相成,对周敦颐思想的传播和湖湘文化的发展都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周敦颐;濂溪书院;理学;湖湘文化;永州;官学;私学

中图分类号:G649.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1)11-0015-03

周敦颐于北宋天禧元年生于湖南道县,晚年命名自己居住的江西九江的宅前一条溪为濂溪,后世因之称为濂溪先生。“在周敦颐做过官的州县和被他教化过的地方,人们都办有濂溪书院或宗濂书院来纪念他,尤以湘、赣、粤三省为

[4]P226

州建濂溪书院记》。景定三年﹙1262﹚知州杨允恭奏诸

理宗皇帝,理宗钦赐御书“道州濂溪书院”六字,并刻于石,次年,请李挺祖为“濂溪书院掌御书臣”,并且拓地扩建。

[5]

元朝至正二年(1342)重修,[6]P354戒教者以“师道自持”,

最盛,人们建这么多书院纪念他,这在中国书院史上是独学者以“善人自期”,将见“真儒”之效,欧阳元有《道州路重修濂溪书院记》。[3]明弘治正德间,知州方琼、知府曹来旬相继修理书院,设置,学校后为正堂像,设备安置照旧,前为拜厅,岁久倾圮,康熙二十五年(1686)重修。康熙二十六年四月二十日,皇帝赐“学达性天”匾额。[7]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校士馆,今为永州三中。[6]P555

濂溪小学。宋景定四年﹙1263﹚知道州杨允恭在道州学西修建,“聚周氏之子孙教焉”,赵栉夫有《濂溪小学记》。

[8]

一无二的。”[1]本文着重考察湖南省濂溪书院的修建情况。北宋康定元年至治平四年间,周敦颐曾在湖南省永州、邵阳、郴县、桂阳任职,期间他重视教育,设法改善办学条件,流芳一方。之后湖南不少地方都兴建了濂溪书院,厘清湖南省濂溪书院的修建渊源,对于湖南书院史、濂溪学研究等,都很有价值。

一 永州市的濂溪书院

1.道县濂溪书院。道县因其为周敦颐的故乡,在其去世后,道县人建书院,以其号“濂溪”为名。宋淳熙二年﹙1175﹚,“郡博士邹专迁祀于敷教堂”[2]P104。淳熙五年﹙1178﹚,知州事赵汝谊“以其地之狭也,下车之始,即议更度之”,并且塑二程先生像于其中,张栻有《道州建先生祠记》。[3]七年﹙1180﹚“教授章颖捐俸与士民创舍重建,设像祀祭。于正厅左右辟“吟风”、“弄月”两亭”。[2]P104嘉定十二年﹙1219﹚知州董与几复于州治城西建濂溪书院,魏了翁有《道

2.零陵宗濂书院。零陵之前有东山书院,时久荒废,嘉

靖庚申巡抚陈仕贤计划新修,郡守刘格把地点定在郡学之后,因故未能修成。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知府董翰在府学后创建,[2]P1069具体地点应在府学后高山寺,万历和崇祯年间均有修葺。[6]P422另据《道光永州府志》中蒋春生所撰《重修宗濂书院引》,宗濂书院是知府黄翰任中修建宗濂书院,[9]P314与《中国书院史》有异,我们认为很有可能是《中国书院史》中“董”乃“黄”字之误,在此存疑。

3.永州府濂溪书院。在永州府镇永楼。明万历十九年 ﹙1592﹚,旧书院因灾受损,御史大夫李桢重建,“捐置祭田,令世世保之”,李桢有《创建作养濂溪先生后裔书院记》、《新置濂溪先生祭田记》,参政吴中传有《重修濂溪书院碑记》。[3]据蒋云宽《重建永州府濂溪书院记》,此处旧书院应指的是宗濂书院。[10]P2176清初荒废,到顺治十四年﹙1657﹚“知府魏绍芳于府城门内新建濂溪书院”。[2]P105《永州府志》有魏绍芳所撰《国朝新建濂溪书院碑文》,有郡人蒋云宽所撰《重修濂溪书院记》,可为佐证。[10]P2177[6]P314-315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中学堂。[6]P555

4.东安县清溪书院。明嘉靖初知县陈祥麟改清溪僧寺为书院,即宗濂精舍[2]P1070。万历年间,时因“诏毁天下书院”

15

收稿日期:2011-09-30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永州石刻对潇湘文化发展的多元影响”(项目编号09YBB174);湖南科技学院重点课题“濂溪志版本在明清的流传”(项目编号09XKYTA 006);2011年度湖南科技学院校园文化精品建设(项目编号湘科院校字〔2011〕42号);2008年永州市科技局项目(永科发2008(15)号)。

作者简介:王晚霞(1977-),女,陕西周至人,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与文献学研究。陈依妮(1991-),女,湖南岳阳人,湖南科技学院新闻传播系2009级学生。

书院,即宗濂精舍[2]P1070。万历年间,时因“诏毁天下书院”

[11]P173

三 衡阳、邵阳、娄底市的濂溪书院

1.衡阳市濂溪书院。衡阳市在南宋时建。开禧三年

[2]P106

﹙1207﹚改为学府。明清时期屡有兴废。但此书院《衡

,知县朱应晨遂改为景濂精舍。清代重新建濂溪书院,

同治间又将紫阳书院并入其中。[2]P105

5.江永县宗元书院。江永县即古代永明县,明嘉靖有宗元书院,清康熙十四年﹙1675﹚知县候绶重修,改名为濂溪书院。[2]P105祀有周敦颐。

6.新田县濂溪书院。在新田县城,由邑人公在咸丰四年(1854)建。[6]P536

7.蓝山县濂溪书院。又叫宗濂书院。[6]P427明万历元年﹙1573﹚知县郑之韶建,清代改为他名。[2]P106

8.江华县濂溪书院。在县南门关外,在清道光元年建(1821)。[2]P1146[6]P536

9.宁远县濂溪书院。宋代有知县黄大明建濂溪书院。

[2]P1026[12]P193

州府志》无载,[15]P173-181暂存疑。

2.邵阳市濂溪书堂。邵阳市在宋宝祐三年﹙1255﹚由知

[2]P1025府宋仲锡在邵阳县东山修建濂溪书堂,,《湖南教育史》

认为,创建于绍兴中期,[6]P214早了几十年。应该就是景濂堂,[16]P1332元代时书堂毁坏,到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湖南道参议杨逢春建东山书院,清康熙元年﹙1662﹚东山书院重建,因为景濂堂毁废,而在景濂堂后面修建祠,以祀周子,到康熙初年,将周子移到东山书院。

希濂书院。南宋绍熙甲寅九月,杨万里的《希濂堂记》

[4]P257中记载,由“邵阳史君潘侯焘”,在治之西偏建希濂堂。

到明朝万历中期,知县蔡光在县东修建会濂书院。就是希濂书院,到康熙十年﹙1671﹚知府李益阳再次修建,十一年将希濂书院并入东山书院[2]P1142。乾隆二十四年 ﹙1759﹚知府郑之桥将东山书院改为濂溪书院。咸丰间因兵

二 郴州市的濂溪书院

在侯云汉所写的《新建东山书院记》中,他很清楚的指出:“郴州书院来源有三,一曰濂溪,二曰景贤,三曰同仁。”郴州修建的濂溪书院有:

1.郴州濂溪书院。周敦颐曾在郴县任职时讲学,相传郴州有周茂叔学堂。[2]P105《广湖南考古略》则明确记载有

[13]P125

周茂叔书堂,在州城东鱼降山。南宋时修建濂溪书院,[2]P1026

[12]P195

之后迁徙不一,到明朝弘治中期,迁至州南门外。

火战乱而毁坏,到同治间再次重建。[2]P106

3.邵阳县爱莲书院,明朝崇祯十一年(1638)由知府陶珙修建,[6]P423在邵阳县城周敦颐观莲处。[12]P193到道光十六年,“知府惠体廉复建为濂溪祠。”[16]P1332

4.娄底新化县濂溪书院。明成化十六年﹙1479﹚于新化县西门大街建濂溪书院。[2]P106另据《湖南教育史》载,该书院由知县傅珍修建于成化元年(1465),具体时间存疑于此。[6]P423嘉靖间知县余杰改为文昌书院。[2]P1070万历间重修,后毁废。

也有一些虽然没有称作濂溪书院,但其中也祀有周子的书院,如衡阳在集贤峰下,明万历中期邑令彭簪修建的集贤书院,其中就有祀周子,以及唐李泌、韩愈、宋赵汴、朱子、张栻。[12]P191[15]P179怀化沅陵县的崇正书院,明正德中期,由郡守戴敏修建,后面有六贤祠,其中祀有周子、二程、张载、朱子、张栻、杨廷和有记。[12]P194为还有零陵县的思贤堂,在永州府学内,会有周子、范纯仁、范祖禹、邹浩、张浚像,共为一堂,额上题作“思贤”,[13]P109也是祀周子于学校内。为确保濂溪书院的长久发展,官方都不同程度的采用了拨田、赏银、褒奖等手段来给予支持。此外,周氏后人以及一些地方学者等为追思先生,扬先生学,也都自愿投身到学院的建设中去,这股民间与官方的合力,推动了濂溪书院在各朝的发展。

到康熙乙亥间,谢允文除判衡阳,再次修缮,王喆生有《郴

[14]P837

州重建濂溪书院记》,谢允文也有《重建濂溪书院记》。[14]P838

2.桂阳县濂溪书院。由明正德间知县陈德本在县西桂

[2]P1068[6]P428枝岭修建,有爱莲、予乐两个亭子,明嘉靖年间,

知县徐兆先复立讲堂学舍,[12]P195罗洪先有《桂阳濂溪书院记》。[2]P823清康熙六年﹙1667﹚由知县黄应庚修复。

[2]P105[6]P533

清嘉庆九年﹙1804﹚邑绅范毓洙重建。[2]P1146

西关濂溪书院。在桂阳县城西,由邑绅范毓洙在嘉庆九年(1804)修建,为乡学,与濂溪书院隔岸相对。[6]P533

3.桂东县濂溪书院。据《中国书院史》“历代书院名录”记载,桂东县在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建有濂溪书院,但在本书关于周敦颐与濂溪书院的总结中,却说“桂东濂溪书院于乾隆二十三年(1759)建”,这显然与“名录”所记不同,另《湖南教育史》,认为改书院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

[6]P533

时间分别各不相同,大概是由于刻本书的清晰程度造

四 濂溪书院兴起的原因和意义

书院是培养时代文化精神的摇篮,对于思想文化的承上启下传承意义重大。唐末动乱不仅冲击了中古政治经济结构,也为思想的活跃提供了条件,书院的兴起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官方对于书院和理学的态度变化对于濂溪书院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具体原因我们归为以下方面。

(一)日益发展壮大的理学思潮提供了强大理论背景 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对周敦颐极力推崇,他多次为濂溪祠堂的修建写记,并抓住机会宣扬濂溪思想,所谓“为

成的。我们据《郴州总志·名宦志》及时任知县洪锺所写《濂溪书院记》[14]P849记载,洪锺是湖北公安进士,“乾隆二十一年任桂东县,才能明敏,釐剔积敝,兴学校,修邑志,竟以疾去,百姓哭送,依依不忍舍”[14]P419。可知洪锺重视教育与文化建设,因而他不可能在任期十二年后才修学校,故我们推断,桂东县濂溪书院应是修建在乾隆二十三年。

4.永兴县濂溪书院。宋代有建濂溪讲堂。[2]P1026 16

有源头活水来”,因此,随着理学地位的提高,朱熹地位的提高,周敦颐的影响力自然也就节节高了。在统治者大力提倡理学,鼓励文化教育的条件下,元代出现了“书院官学化”

[11]P140

正科举的弊端,“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喧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力一变其本领;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往自拔于朝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17]P90。濂溪书院也就陆续建立和完善起来了,对官学不盛的局面有起到一定互补作用。

濂溪书院的修建,除了教书育人、教化民风,也给历代后人追思周敦颐,传承周先生的精神,怀念他的功德以及使得世人牢记他的学术旨趣提供了一个很合适的方式。值得后代的人瞻仰和探究。

的特点。清代初期抑制书院发展,后改为“积极兴办,

加强控制”[17]P90,开始对书院的设置进行官方的换置,给书院以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欲将乡里之学改造成官学。这也就为濂溪书院的长久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想和政策平台。

同时,修建濂溪书院对周敦颐思想的传承、对湖南理学思潮的传播以及湖湘文化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几乎在每篇为濂溪书院修建而写的记中,都在感慨周子思想伟大的同时,提出要传承周子的思想,显然各地濂溪书院的修建,有利于扩大濂溪思想的传播范围,在这方面作用重大。而濂溪思想正是理学的渊源,自然也就增加了理学的深度和广度,这对于理学思潮地位的确立打下一定社会基础,也加深了湖湘文化的深度,对湖南人民的思想文化提升也有一定作用。当然,与此同时,统治者也就实现了统治者从思想上笼络、控制百姓的目的。

(二)周敦颐重视教育的回音

“周敦颐首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1]最著名的当属他在江西南安任职时教授二程。周敦颐少年时期在道县生活时,爱学习,勤思考,传说悟道月岩,之后他的学说受到推崇,学习的精神自然也就受人敬仰。他在邵阳任职时,发现邵阳的学校“左狱右庾,卑陋弗称”,亲自择地东南,另建新校,受到父老乡亲的拥护。在郴州任职时,曾为知郴州事职方员外郎李初平讲学,在郴县作县令时,刚任职,便首修学校以教人等等,这些事迹都濂溪书院的兴起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周氏后人和地方官员以及社会普通阶层,怀着对周敦颐的敬仰,对传承先生教育思想的追求,就接下了修建濂溪书院的接力棒。

(三)科举制的大规模施行

两宋时候科举制度得到完善,虽然在辽金元时曾跌入低谷,但到明清时候,科举就进入到了鼎盛时期。[18]P2科举为寒门子弟开辟了一条向上的通道,官方不仅对经济上进行补助,“自启程以至回乡费,皆给于公家”[19]P653。另一方面还不断扩大各届考生的录取名额,放宽学生入学读书的身家条件,如太学生,唐代规定必须是五品以上公子孙,但宋代则规定是“八品以下子弟若庶人之俊异者”[20]。这举措大大刺激了学子学习的积极性,读书人数剧增,为书院提供了大量的服务对象。大量书院应运而生,是在情理之中的。“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了科举的必由之路。学校和科举更紧密地结合起来。”[21]P23

(四)官学和私学地位起伏变化的结果

宋初,“尽管科举已经大盛,但许多地方的州县学迟迟未置”,“于是各类书院首先获得恢复和发展”。[22]P296之后官学虽为主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官学暴露出一些弊端,如“财政困难、学校腐败”等,使得它生命力受到影响,有识之士开始兴办私学,以书院来补救官学的不足,[23]纠

参考文献:

[1]孙映球,任俊华.周敦颐思想暨濂溪书院学术研讨会综述[J].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2):64-69.

[2]李国钧,王炳照,李才栋.中国书院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3][明]胥从化.濂溪志[M].明万历刻本.

[4]梁绍辉,徐荪铭.周敦颐集[M].长沙:岳麓书社,2007. [5][清]吴大镕.濂溪志[M].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 [6]冯象钦,刘欣森.湖南教育史[M].长沙:岳麓书社,2008. [7][清]周诰.濂溪志[M].清道光己亥爱莲堂刻本. [8][明]李嵊慈.濂溪志[M].明天启四年刻本.

[9][清]吕恩湛,宗绩辰.道光八年永州府志(影印本)[M].长沙:岳麓书社,2009.

[10][清]罗汝怀.湖南文征[C].长沙:岳麓书社(影印本),2008. [11]王炳照.中国古代书院[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12][清]王先谦,段青峰.湖南全省掌故备考[M].长沙:岳麓书社,2009.

[13][清]同德斋主人.广湖南考古略[M].长沙:岳麓书社(影印本),2010.

[14][清]朱偓,陈昭谋.嘉庆郴州总志[M].长沙:岳麓书社(影印本),2010.

[15][清]饶佺,旷敏本.乾隆衡州府志[M].长沙:岳麓书社(影印本),2008.

[16][清]黄宅中,张镇南,邓显鹤.宝庆府志[M].长沙:岳麓书社(影印本),2009.

[17]陈元晖,尹德新,王炳照.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18]林白,朱梅苏.中国科举史话[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4.

[19]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0][元]脱脱.宋史(选举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1]王道成.科举史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8. [22]何忠礼.南宋科举制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3]李才栋.周敦颐在书院史上的地位[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3,(3):64:65.

(责任编校:张京华)

17

濂溪书院社会实践活动小结篇四
《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濂溪书院社会实践活动小结篇五
《大学教学导论试题-标题版》

2012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大学教学论测试题

第一章 大学教学论

1.大学教学作为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是大学育人功能与服务功能的集中体现。

2.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意义建构活动。大学教学属于教学活动的高级阶段,具有从正式的学校教育向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阶段过渡的性质。

3A教学是教育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高级形态表现,是人类传承自身文明成果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B教学是一种人类重要的公益性活动,是促进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C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通过以传递和发展人类经验为己任的专门性社会交往活动,生成生命意义与社会价值的协同过程D教学从一个侧面说是一种认识活动,从另一个侧面看则是一种实践活动E教学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45.大学教学的含义:A大学教学是基于通识教育的专业教学B大学教学不仅传递知识与技能,而且还具有研究性、开放性、创新性的特点C大学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习和发现相结合的过程D大学教学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

6.大学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

7.高校已成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成长的摇篮。

8.大学教学过程有两方面的特征:A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控制信息传递B教学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比重发生较大变化,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的自学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

9.大学的职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10.教学的发展价值是其社会价值的前提,没有教学的发展价值就没有其社会价值,同时教学的社会价值是教学发展价值的归宿。

11.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具有开放的意识、进取的精神与健全的人格。

12.美国阿历克斯·英格尔斯针对人的现代化提出12条现代人的特征(P5中上部)

13.大学教学的发展价值:A大学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科学与文化成果,同时受到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熏陶,养成一定的学术研究兴趣和志向B大学教学通过对社会问题与学术问题的广泛讨论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与人格特征,把课堂建构成联系知识与社会、学术与思想、学习与生活的桥梁C大学教学通过对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辐射、指导与引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性品质。

14.英国阿尔弗莱德·诺斯·怀特海德认为大学是教育和科研的场所,但是大学存在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或者为教师提供科研机会。因为保存了知识追求和生活热情之间的联系,把不分老少的求知者聚集到充满想象力的学习中。

1516.大学教学的社会价值:A具有文化传播、文化创新价值B具有经济增站价值C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7发展态势对文化素材进行再创造。

18.1995年,世界银行公布国家财富的新的统计方法、创造的资产、自然资源。

19.现代大学教学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这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

20.爱因斯坦通过自身的体验与长期的观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观点,他反对把学校看作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更反对把学生当作死的工具来对待,他认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21.现代大学起源于中世纪欧洲。

22.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大学先后经历了英国大学传统、德国大学传统、美国大学传统和苏联大学传统。(考顺序)

23.中世纪大学教学传统:自治(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与国际性(都用拉丁语);英国大学教学传统:自由教育和心灵训练;德国大学教学传统:研究和发展知识;美国大学教学传统:从象牙塔到服务站

24.中世纪大学与宗教联系,12世纪曾依附于寺院和教堂,此后才形成教师与学生组合的学术性的“基尔特”——一种类似于今天行业协会性质的组织

25.大学在创办伊始就表现出了教学上的自治性、国际性、综合性

26.英国大学教学传统:A英国大学教学传统具有浓郁的人文教育理念,牛津学者纽曼1852年《大学的理想》B大学是一个教学机构和“心灵的训练”的场所C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自由、公平、沉着、稳健和智能”生活习惯的绅士

27.1809年,洪堡建立了柏林大学,并系统地形成和提出了自己的大学观:“大学自由”“学术自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28.大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研究和发展知识的场所

29.在19世纪,德国通过制度创新,逐步成为世界大学的中心。

30.德国的大学制度是中国现代大学的初始模版

31.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由他主导的北大改革具有德国大学的烙印,为中国打开了一个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成为中国大学的精神标尺

32.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学的先驱者佛兰斯纳的努力下,英国和德国大学的传统在美国得到了系统的阐扬,为美国大学在20世纪下半叶的崛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33.1825年,美国杰弗逊创办弗吉尼亚大学,强调州立大学应成为建设各州个智囊团和人才的策源地 34.1862年,《莫里尔法案》的颁布进一步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融合

35.威斯康星大学首倡大学要为农业、工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3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继德国之后世界大学发展的中心

37.1952年下半年我国开始院系调整,以大学为工具的精神

38.春秋战国时期,在齐国出现了一所著名学府——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思想重镇。

39.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从大儒董仲舒之请,创立太学,设置五经博士,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40.宋代出现了书院,意味着中国民间高等学校的诞生。

41.官学与私学是中国古代大学的两种形式

42.末年出现了古代最早的艺术大学——鸿都门学;南朝政权设立的儒学、史学、文学、玄学四个学馆的分馆授业制度是大学分科教学的开端

43.按程度分,私学有蒙养教学和经师讲学,后者相当于大学

44.唐宋的私家经馆发展为书院,到清朝时期书院官学化越来越严重,绝大部分书院成为准备科举考试的场所

45.古代大学教学传统具体体现在:A学习儒家经典,注重修齐治平B注重辩难讲会,提倡学术交流C注重因材施教,长于启发诱导D学而优则仕,学思行合一

46.博士既是太学的专职教师,又是朝廷的学术顾问,参加朝廷举办的所有重大学术活动

47.中国古代的大学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注重修身与政治教育。

48院,并奔波于各地讲学,形成我国书院史上的“讲会制度”

49.孔子首创实施了因材施教;孟子吸取了孔子的教学思想认为“教亦多术矣”,注意了教学方法的变化;先秦时期儒家总结性论著《学记》主张“长善救失”,因材施教

50.古代高等教育预设了“学而以居”“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目标,从汉代开始分科目举人才,尤其是隋唐设立进士科举,高等教学的办学目的就是“储才以应科目”

51.在实行科举制的一千多年里,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和科举考试这种世界上独特的选拔人才方式紧密结合,形成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一大特点

52.1912年,蔡元培作为教育总长主持制定《教育部大学校令》,确定了大学“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的宗旨,形成所谓的“教授治校”制度

53.校”

54.第一批庚款赴美国留学的梅贻琦,1928任清华大学代理校长,提出了通才教育、教授治学和学术自由思想,并在办学中付诸实施

55.20世纪20年代的北大、30年代的清华、40年代的西南联大集中反应了当时的办学成就,其教育教学经验至今弥足珍贵

56.20世纪5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全面学习苏联,强调大学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第二章 大学课程体系与表现形式

1性的影响。

2.大学课程体系是大学教学范畴中具有实质性的组成部分,这些实质性内容是教育实现其预期目标的中介,是教育对学生的直接影响源,合理的课程结构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3.课程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概念

4

5.在西方课程一词由英国斯宾塞在1859年《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提出

6.对课程理解:A7.课程即学科,这种课程的一般特点有:A课程体系按照科学的逻辑进行组织;B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表现;C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D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并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必须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扮演接受者的角色。

8.课程即经验,这种课程的一般特点表现为:A课程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B课程是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C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9.课程即活动,A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学习者作为课程主体的能动性;B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C强调活动的完整性,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教学;D强调活动是人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10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学校课程

11.隐性课程研究的萌芽,可以追溯到美国教育家杜威的“附带学习”,即指学习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12.1968

13.我国《教育大辞典》隐形课程的定义: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可见,隐形课程不在培养方案中反映,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却可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学目标的实现,其主要特点是潜在性和非预期性

14

15.在我国最早提出分科教学的孔子,在欧洲最早提出分科教学的是亚里士多德

16.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学科课程的理论主要有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德国教育学家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课程论、前苏联赞科夫的发展主义课程论

17

18.学科课程的缺点:A学科知识是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核心组织起来的,容易忽视学生的现实需要、经验和生活B学生的生活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被人为分解为不同学科领域C容易导致单调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讲授式教学方法

19.经验课程的特征:A以学生活生生的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点B学生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教育存在C学生是一种总体性的教育存在,是智力过程与情绪过程的统一,是思维与行动的统一D经验课程重视学生在能力倾向、情绪特征等方面的个性差异

20.经验课程的优点:A强调学生当下直接经验的重要价值B主张把当代社会现实与学生的直接经验融为一体C主张把人类文化遗产与学生的直接经验融为一体

21.经验课程的不足之处:A经验课程过于强调学生直接经验的作用B经验课程存在着活动至上主义倾向C经验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22.大学教育包含三个有机层次:A通识教育B专业教育C选修教育

23.衡量通识课程的三个标准:A其目的是非专业性质的(教育目的)B开课通常面向全校学生(开课对象)C在修读方式上实行必修和限制性的选修(修读方式)

24.必修课程是指由国家、地方、学校所规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

25A基础课B专业基础课C专业课

26.目前各高校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英语、大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课、劳动课和军事训练课等

27.选修课程,是指国家、地方、学校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方向出发开发和设置的、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可以自由选择的边缘性课程,

28.选修课分为:限定性选修课程和非限定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

29.限定性选修课,是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供学生选修的课程

30志趣和需要任意选修本专业、外专业或与专业无直接关系的课程

31.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A从课程价值意义上是公平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B具有同等重要价值C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32.在大学培养方案是分专业的

33.培养方案主要由以下构成:A课程设置B课程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34.教学大纲是关于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指导文件。包括:课程目的、任务、各章节的知识范围,讲授、实习、实验、作业等教学时数的分配。是由各院系执教某课程的教师来制定

35.教学大纲一般分为说明、正文和附录三部分。

36.教学大纲正文部分反映了该课程主要的知识结构及实施措施

37A符合培养方案的要求B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C按照科学体系和教学法,组织严谨的内容体系D教学大纲应突出重点,贯彻“少而精”原则

38.教学大纲培养方案的要求:A明确本门课程在整个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规定出本门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和要求B教学大纲是以学科的科学体系为基础的,所以必须保持科学体系自身基本的系统性和完整性C还应当注意到培养方案中各门课程的相互联系和配合

39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40.教材内容的组织方法:A逻辑式组织B心理式组织

41.A直线式排列B螺旋式排列

42.直线式排列:是对一科教材内容采取环环相扣、直线推进、不予重复的排列方式

43.螺旋式排列:针对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程度,使一科教材内容的某些基本原理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

44.优秀大学教材的特点和基本要求:A优秀大学教材的作者应该是某一学科领袖的著名专家和权威B一部优秀的大学教材应该由学术品味和学术水平高、专业性和针对性强的国家级出版社出版C一部优秀的大学教材应该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科技发展和教学需要,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前沿性、开放性和可读性,而且内容充实,结构完整,逻辑严密,层次清晰,论证充分有力,数据准确新颖,语言精炼流畅,装帧精致美观D一部优秀的大学教材应该是一种立体化教材,立体化教材是精品教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45.立体化教学:A在学术上、内容上和呈现方式上具有先进性B充分考虑使用对象的实际需要和现实状况,有教好的层次差别和针对性C不仅有主教材,还有相应的辅助教材,不仅有纸介质的教材,而且还有音像制品、电子与网络出版物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材

46.当前世界各国课程目标中普遍提出了知识、能力和情感这三维目标

47.教师和学生尤其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他们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他们有着丰富的知识积累和人生经验,原有的这些知识经验对以教科书为载体的客观知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这些知识经验完全可以补充、丰富甚至修正教科书

48.人一般是从感知复杂的、具体的事物和现象出发,然后介入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最后获得简单的、基本的和抽象的知识

第三章 大学课堂教学

1.关于大学课堂教学的论述:A大学课堂教学主要涉及教学观念、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B教学方法设计,既受教育观念的影响,也受师生特点和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制约C班级授课制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

3.教学观念问题包括:A师生观B教学观C知识观

45.课堂教学,除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外,最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体味知识发现的过程。还要让他们理解知识的价值与意义,树立求索知识的正确态度,充满探索精神的阳光心态,从而对人类知识与智能有一个敞亮的心胸

6.活动和体验、经历和反思、经验与理解、交流与构建都具有知识意义,甚至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7.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的组织方法上采用的是灌输式的讲课方式

8.高校科研与教研政策不均衡导致关于教学的研究在高校教师的职业活动中并不受重视

9.教学方法,就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手段、条件、因素,设计教学要采用的策略、方法及其组合。

10.教学方法设计观:A教法设计的整体观B教法设计的科学观C教法设计的学习观

11.一些教师将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在课堂情境中情感与人格的健康发展——违背了教学设计的整体观

12.教师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不仅也是学术研究,而且必须重视的学术研究,两者缺一不可:一是关于本学科的专业的研究,二是关于怎样将本专业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研究

13.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是在教学生如何学”——反映了教学设计的学习观

14.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A依据教学目标B依据教学内容C依据学生特点D依据教师的自身素养和经验E依据教学资源和装备条件

15

濂溪书院社会实践活动小结篇六
《大学教学论》

濂溪书院社会实践活动小结篇七
《2012大学教学论基础》

第一章 大学教学论

1.大学教学作为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是大学育人功能与服务功能的集中体现 2.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意义建构活动。大学教学属于教学活动的高级阶段,具 有从正式的学校教育向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阶段过渡的性质 3.一般教学的含义:A 教学是教育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高级形态表现,是人类传承自身文明成果的一种特 殊的社会实践活动 B 教学是一种人类重要的公益性活动, 是促进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C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 通过以传递和发展人类经验为己任的专门性社会交往活动,生成生命意义与社会价值的协同过程 D 教学从一个侧面说 是一种认识活动,从另一个侧面看则是一种实践活动 E 教学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也是教师专业发展 的过程 4.教学过程的实践离不开:教师、学生、课程三要素 5.大学教学的含义: 大学教学是基于通识教育的专业教学 B 大学教学不仅传递知识与技能, A 而且还具有研究性、 开放性、创新性的特点 C 大学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习和发现相结合的过程 D 大学教学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 6.大学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 7.高校已成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成长的摇篮 8.大学教学过程有两方面的特征: 有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控制信息传递 B 教学的双方在整个体 A 系中的比重发生较大变化,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的自学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 9.大学的职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10.教学的发展价值是其社会价值的前提,没有教学的发展价值就没有其社会价值,同时教学的社会价值是教学 发展价值的归宿 11.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具有开放的意识、进取 的精神与健全的人格 12.美国阿历克斯·英格尔斯针对人的现代化提出 12 条现代人的特征 13.大学教学的发展价值:A 大学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人类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科学与文化成果,同时受到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熏陶,养成一定的学术研究兴趣和志向 B 大学教学通过对社会问题与学术问题的广泛讨论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与人格特征,把课堂建构成联 系知识与社会、学术与思想、学习与生活的桥梁 C 大学教学通过对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的 辐射、指导与引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性品质 14.英国阿尔弗莱德·诺斯·怀特海德认为大学是教育和科研的场所,但是大学存在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课堂上传 授给学生的知识或者为教师提供科研机会。因为保存了知识追求和生活热情之间的联系,把不分老少的求知者聚集到 充满想象力的学习中 15.大学的责任就是将想象力和经验结合起来 16.大学教学的社会价值:A 具有

文化传播、文化创新价值 B 具有经济增站价值 C 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7.在现代大学教学中,教师对作为教学内容的文化素质,不是机械照搬,而是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科发展态势对 文化素材进行再创造 18.1995 年,世界银行公布国家财富的新的统计方法,将国家财富分为三项:人力资源、创造的资产、自然资源 19.现代大学教学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这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 20.爱因斯坦通过自身的体验与长期的观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观点,他反对把学校看作是传授知识的工具, 更反对把学生当作死的工具来对待,他认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 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21.现代大学起源于中世纪欧洲 22.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大学先后经历了英国大学传统、德国大学传统、美国大学传统和苏联大学传统。 (考顺序) 23.中世纪大学教学传统:自治(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与国际性(都用拉丁语) ;英国大学教学传统:自由教育 和心灵训练;德国大学教学传统:研究和发展知识;美国大学教学传统:从象牙塔到服务站 24.中世纪大学与宗教联系,12 世纪曾依附于寺院和教堂,此后才形成教师与学生组合的学术性的“基尔特”— —一种类似于今天行业协会性质的组织 25.大学在创办伊始就表现出了教学上的自治性、国际性、综合性 26.英国大学教学传统:A 英国大学教学传统具有浓郁的人文教育理念,牛津学者纽曼 1852 年《大学的理想》B 大学是一个教学机构和“心灵的训练”的场所 C 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自由、公平、沉着、稳健和智能”生活习惯的绅 士

1

27.1809 年,洪堡建立了柏林大学,并系统地形成和提出了自己的大学观: “大学自由” “学术自治” “教学与科研 相结合” 28.大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研究和发展知识的场所 29.在 19 世纪,德国通过制度创新,逐步成为世界大学的中心。 30.德国的大学制度是中国现代大学的初始模版 31.1917 年,蔡元培执掌北大,由他主导的北大改革具有德国大学的烙印,为中国打开了一个盛况空前的学术局 面,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成为中国大学的精神标尺 32.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大学的先驱者佛兰斯纳的努力下,英国和德国大学的传统在美国得到了系统的阐扬,为 美国大学在 20 世纪下半叶的崛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33.1825 年,美国杰弗逊创办弗吉尼亚大学,强调州立大学应成为建设各州个智囊团和人才的策源地 34.1862 年, 《莫里尔法案》的颁布进一步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融合 35.威斯康星大学首倡大学要为农业、工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3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继德国之后世界大学发展的中心 37.1952 年下半年我国开始院系调整,以大学为工具的精神 38.春秋战国时期,在齐国出现了一所著名学府——

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思想重镇。 39.公元前 124 年,汉武帝从大儒董仲舒之请,创立太学,设置五经博士,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40.宋代出现了书院,意味着中国民间高等学校的诞生。 41.官学与私学是中国古代大学的两种形式 42.属于中国官学的是:太学、国子监和鸿都门学。太学和国子监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学府;东汉末年出现了 古代最早的艺术大学——鸿都门学;南朝政权设立的儒学、史学、文学、玄学四个学馆的分馆授业制度是大学分科教 学的开端 43.按程度分,私学有蒙养教学和经师讲学,后者相当于大学

44.唐宋的私家经馆发展为书院,到清朝时期书院官学化越来越严重,绝大部分书院成为准备科举考试的场所 45.古代大学教学传统具体体现在:A 学习儒家经典,注重修齐治平 B 注重辩难讲会,提倡学术交流 C 注重因材 施教,长于启发诱导 D 学而优则仕,学思行合一

46.博士既是太学的专职教师,又是朝廷的学术顾问,参加朝廷举办的所有重大学术活动

47.中国古代的大学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注重修身与政治教育。 48.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 “远近明贤,同声相应,天下学者,咸以东林为归” ;王守仁在濂溪书院,并奔波于 各地讲学,形成我国书院史上的“讲会制度” 49.孔子首创实施了因材施教;孟子吸取了孔子的教学思想认为“教亦多术矣” ,注意了教学方法的变化;先秦时 期儒家总结性论著《学记》主张“长善救失” ,因材施教 50.古代高等教育预设了“学而以居” “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目标,从汉代开始分科目举人才,尤其是隋唐设立进 士科举,高等教学的办学目的就是“储才以应科目” 51.在实行科举制的一千多年里,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和科举考试这种世界上独特的选拔人才方式紧密结合,形成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一大特点 52.1912 年,蔡元培作为教育总长主持制定《教育部大学校令》 ,确定了大学“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的宗旨,形成所谓的“教授治校”制度 53.1917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大力主张学术研究“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和大学管理的“教授治校”

54.第一批庚款赴美国留学的梅贻琦,1928 任清华大学代理校长,提出了通才教育、教授治学和学术自由思想, 并在办学中付诸实施 55.20 世纪 20 年代的北大、30 年代的清华、40 年代的西南联大集中反应了当时的办学成就,其教育教学经验至 今弥足珍贵 56.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高等教育全面学习苏联,强调大学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第二章 大学课程体系与表现形式 1.大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问题,在整个大学教育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对大学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2.大学课程体系是大学教学范畴中具有实质性的组成部分,这些实质性内容是教育实现其预期目标的中介,是教 育对学生的直接影响源,合理的课程结构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3.课程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概念

2

4.朱熹《朱子全书·论学》 “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小立课程,大作工夫” (我国最早使用课程) 5.在西方课程一词由英国斯宾塞在 1859 年《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提出 6.对课程理解:A 课程即学科,B 课程即经验,C 课程即活动 7.课程即学科,这种课程的一般特点有:A 课程体系按照科学的逻辑进行组织;B 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 表现;C 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D 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并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必须服从课程,在 课程面前扮演接受者的角色。 8.课程即经验,这种课程的一般特点表现为:A 课程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B 课程是与学习者的个人 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C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9.课程即活动,A 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学习者作为课程主体的能动性;B 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 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C 强调活动的完整性,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教学;D 强 调活动是人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10.从体系上讲,课程包括: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学校课程 11.隐性课程研究的萌芽,可以追溯到美国教育家杜威的“附带学习” ,即指学习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等。 12.1968 年,美国学者杰克逊在《课堂中的生活》首次提出“隐形课程” 13.我国《教育大辞典》隐形课程的定义: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 验。可见,隐形课程不在培养方案中反映,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却可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 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学目标的实现,其主要特点是潜在性和非预期性 14.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 ,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 15.在我国最早提出分科教学的孔子,在欧洲最早提出分科教学的是亚里士多德 16.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关于学科课程的理论主要有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德国教育学家 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课程论、前苏联赞科夫的发展主义课程论 17.学科课程的优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 18.学科课程的缺点:A 学科知识是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核心组织起来的,容易忽视学生的现实需要、经验和生 活 B 学生的生活是一个有机整体, 不能被人为分解为不同学科领域 C 容易导致单调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讲授式教学方法 19.经验课程的特征:A 以学生活生生的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点 B 学生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教育存在 C 学生是一种总体性的教育存在, 是智力过程与情绪过程的统一, 是思维与行动的统一 D 经验课程重视学生在能力倾向、 情绪特征等方面的个性差异 20.经验课程的优点:A 强调学生当下直接经验的重要价值 B 主张把当代社会现实与学生的直接经验融为一体 C 主张把人类文化遗产与学生的直接经验融为一体 21.经验课程的不足之处:A 经验课程过于强调学生

直接经验的作用 B 经验课程存在着活动至上主义倾向 C 经验 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22.大学教育包含三个有机层次:A 通识教育 B 专业教育 C 选修教育 23.衡量通识课程的三个标准:A 其目的是非专业性质的(教育目的)B 开课通常面向全校学生(开课对象)C 在修读方式上实行必修和限制性的选修(修读方式) 24.必修课程是指由国家、地方、学校所规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 25.必修课按其结构层次分为:A 基础课 B 专业基础课 C 专业课 26.目前各高校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 论、大学英语、大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课、劳动课和军事训练课等 27.选修课程,是指国家、地方、学校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方向出发开发和设置的、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 需要可以自由选择的边缘性课程, 28.选修课分为:限定性选修课程和非限定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 29.限定性选修课,是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供学生选修的课程 30.非限定性选修课,是包括某些深入研究类课程和扩大知识视野类的课程,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和需要 任意选修本专业、外专业或与专业无直接关系的课程 31.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A 从课程价值意义上是公平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B 具有同等重要价值 C 相互 渗透相互作用 32.在大学培养方案是分专业的 33.培养方案主要由以下构成:A 课程设置 B 课程顺序 C 课时分配 D 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3

34.教学大纲是关于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指导文件。包括:课程目的、任务、各章节的知识范围,讲授、实习、实 验、作业等教学时数的分配。是由各院系执教某课程的教师来制定 35.教学大纲一般分为说明、正文和附录三部分。 36.教学大纲正文部分反映了该课程主要的知识结构及实施措施 37.教学大纲编制的基本原则:A 符合培养方案的要求 B 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 C 按照科学体系和 教学法,组织严谨的内容体系 D 教学大纲应突出重点,贯彻“少而精”原则 38.教学大纲培养方案的要求:A 明确本门课程在整个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规定出本门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 和要求 B 教学大纲是以学科的科学体系为基础的, 所以必须保持科学体系自身基本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C 还应当注意到 培养方案中各门课程的相互联系和配合 39.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 视听材料 40.教材内容的组织方法:

A 逻辑式组织 B 心理式组织 41.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A 直线式排列 B 螺旋式排列 42.直线式排列:是对一科教材内容采取环环相扣、直线推进、不予重复的排列方式 43.螺旋式排列:针对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程度,使一科教材内容的某些基本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48501.html

    上一篇:技能奖申请书

    下一篇:实践论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