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症状

| 临床执业医师 |

【www.guakaob.com--临床执业医师】

  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中暑症状,供大家参考选择。

  中暑症状(一)

  中暑的临床表现:

  有高温接触史或在烈日下曝晒头部的病史。

  1.中暑先兆 是指在高热环境活动中,大量出汗,出现全身疲乏、四肢无力、轻度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口渴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7.5℃。

  2.轻症中暑 出现上述症状后未能脱离高热环境,体温升高至3 8.5℃以上。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或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大量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

  3.重症中暑 包括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1)热射病:典型表现为高热(40℃以上)、无汗和意识障碍。为内科临床急症。常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数小时或连续数天高温后发生中暑。发病前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临床表现,并有出汗过多而有水盐代谢紊乱和酸中毒。体格检查发现皮肤干燥、灼热、无汗,呈潮红或苍白;周围循环衰竭时呈发绀、脉搏侠,脉压增宽,血压偏低,可有心律失常;呼吸快而浅后期呈陈一施氏呼吸;四肢和全身肌肉可有抽搐;瞳孔早期缩小,后期扩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严重患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日射病患者发生干烈日曝晒且无防护措施情况下,头部直接受到目光曝晒或强烈的热辐射,患者出现头痛、耳鸣、眼花,随后转为呕吐、谵妄、昏迷。

  (2)热痉挛:常发生在高温环境中强体力劳动或劳动结束后数小时发病。起病突然,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腹肌、腓肠肌,常呈对称性。有时因腹部肌肉、胃肠道平滑肌发生阵发性痉挛和疼痛而类似急腹症。患者意识清楚,体温一般正常。痛性痉挛也可能由于Nacl以外的其他电解质紊乱造成。如低钙血症、低镁血症等。

  (3)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患者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常发生于患者对热不适应,体内无过量热蓄积,多见干老年和高血压患者。热昏厥是热衰竭中较轻的表现,主要是长时间高温环境下站立,血液流向下肢扩张的血管所致,体温升高可不明显。

  中暑症状(二)

  时值盛夏,各地区都是持续不断的高温,这种天气最是容易引起中暑。对于治疗中暑的药品,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藿香正气水。

  让人惊讶的是,杭州市中医院急诊科,日前接到一位病人,竟是对藿香正气水过敏。这位病人是一位送快递的小哥,大热天送快递担心自己会中暑,于是便提前喝了藿香正气水,想以此来预防中暑。没想到不一会儿,就全身发热、皮肤潮红,起丘疹。到医院就诊后发现,藿香正气水里头的酒精让他过敏了。

  人丹、藿香正气水、十滴水,这些都是常用的防暑药,当出现中暑症状时,该选哪一种呢?若用错了药,可能会有副作用。

  藿香正气水,为祛暑剂,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肠胃型感冒见上述症候者。藿香正气水的特点是起效快,适用于比较急的病情,或者是严重的症状。缺点是口感较差,并且含有酒精,对酒精过敏的患者,以及孕妇儿童都应慎用。

  十滴水,为祛暑剂,具有健脾、祛暑功效。用于伤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十滴水有止痛作用,可用于中暑引起的肠痉挛,肚子疼痛。但十滴水与藿香正气水相似,气味较为刺激难闻,并且酒精含量比藿香正气水还要高。

  人丹是丸剂,驱风健胃。用于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晕船,轻度中暑酒醉饱滞。人丹的主要成分是薄荷冰、滑石、儿茶、丁香、木香、小茴香、砂仁、陈皮等,具有清热解暑、避秽止呕之功效,是夏季防暑的常用药。主要用于因高温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腹痛、水土不服等症。此药能促进肠道管蠕动,缓解肠痉挛。中暑、急性胃肠炎、咳嗽痰多者服用为宜。 人丹中含有多种芳香的药物,所以理气的效果会较好。可缓解因中暑引起的胸闷、胃胀等症状。

  不管选了哪种防暑药,服用药物期间,饮食需清淡,忌吃生冷,勿同时服用补药。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胃病等慢性病患者、儿童和年老体弱的,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另外,藿香正气水和十滴水都含有酒精,对酒精过敏的人群不宜服用,驾驶者亦不宜服用。

  中暑症状(三)

  夏季由于天气热、湿气重,加上频繁进出空调房间,容易因温差大而诱发夏季暑湿感冒,出现怕冷、头痛、喉咙痛、咳嗽、恶心、腹泻等症状,可喝添加紫苏、薄荷、藿香、金银花等药材的茶饮来缓解不适。除此之外,还需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预防。

  暑湿的预防: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的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中暑的现场急救与一般处理

  现场急救

  首先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平卧(头部不要垫高),解开衣领,同时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头部,并快速扇风。轻者一般经过上述处理会逐渐好转,再服一些人丹或十滴水。重者,除上述降温方法外,还可用冰块或冰棒敷其头部、腋下和大腿腹股沟处,同时用井水或凉水反复擦身、扇风进行降温,严重者应即送医院救治。

  一般处理

  对一般中暑病人应改善环境,给予含盐饮料,以及口服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丸。对重症中暑病人应采取以下措施:

  1、物理降温:可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安放冰袋,并用50%酒精擦浴。

  2、药物降温:氯丙嗪、非那根各25毫克,加生理盐水500毫升,静脉滴注。1~2小时滴完,3小时后可重复使用。如效果不好,可加用10毫克地塞米松。

  3、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每日入水量需达3000毫升。

  4、有循环衰竭时,应早期加用毛地黄药物。

  5、有脑水肿时,及时应用脱水剂。重要的是加强宣传,大力提倡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避免发生中暑。

  中暑症状(四)

  中暑与暑湿感冒的区别

  1、病的性质。暑湿感冒属感冒范畴,它有明显的感冒症状,如发热、微恶寒、鼻塞、流涕(或咳嗽)等,而中暑虽有发热(比感冒发热重),但没有恶寒、鼻塞、流涕之类的感冒症状,这是与感冒的根本区别。

  2、发病诱因。中暑发病环境诱因较明显,即多在高温环境下劳作时发生;而暑湿感冒和感受风寒与暑湿有关,外界诱因并不明显。

  3、病情发展。暑湿感冒一般都病程缠绵,大多需数日治疗而痊愈;中暑则发病较急,但恢复也快,一般1—2天,甚至几小时内症状即可消除。

  表现不同治法有异

  中暑 主要表现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体温升高,有的则可出现口渴、胸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脘腹胀痛、腹泻、脉跳细弱或缓慢,重者发病会高热昏迷。治法主要有祛暑清热、解暑和中、利湿、益气等。常用中药可选藿香正气水(丸、软胶囊等)、十滴水(胶囊)、六一散、仁丹、周氏回生丸、清暑益气丸、红灵散、暑症片等。

  暑湿感冒 主要表现有身热微恶风寒、少汗、肢体酸重疼痛、头昏重而胀痛、咳嗽痰黏、鼻塞流涕、胸脘痞闷、恶心呕吐、口中黏腻、口不渴或渴饮不多,或心烦,或大便不爽、小便赤。主要治法是祛暑解表,即祛暑湿的同时还需疏解表邪。常用的中药有暑热感冒冲剂、暑湿感冒冲剂、柴连口服液、四正丸、香苏正胃丸、保济丸等。

  自制防暑茶饮 预防中暑

  中医在治疗上,以清热、益气、生津为主 清境,此外,睡眠品质不佳也常与中暑有关,长期熬夜所导致的阴虚内热体质,也容易被夏日的高温环境所引动,出现难以入睡或多梦、口干舌燥、口气重、头痛等症状,中医称为伏火,调整作息加上服用中药调整后,症状即可改善。

  如果出现轻微中暑又感冒症状,可以轻轻按摩合谷、风池、迎香及太阳穴来舒缓,除了补充水份,也可以自制防暑茶饮,准备鱼腥草或夏枯草约60克、红枣5至10颗,将药材以清水略冲洗后,全部放入锅中,加水盖过材料以大火煮沸即可关火,滤渣取汁饮用。

  冬病夏治 三伏贴真给力

  黄中瑀中医师强调,炎热的天气也是敷贴三伏贴的最佳时机。阳气最盛之时,人体的血气运行也最为旺盛,此时若能选取适当的药材,于血气相对应的穴道做穴位敷贴,亦可对体质的改善与调理有良好的效果,也就是所谓的内病外治。

  利用白芥子、细辛、甘遂、肉桂等温阳成分的中药材,贴于背部之定喘、风门、肺俞、肾俞等穴位,引起轻微发赤反应,刺激穴道,使药物直接由皮肤吸收,经由经络气血直达病处,达到引邪外出、扶正祛邪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496886.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