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语六则及意思

| 职称日语 |

【www.guakaob.com--职称日语】

伦语六则及意思篇一
《新论语六则_习题》

随堂练习 《论语》六则1

《论语》六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

2.填空:

《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 )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

⑸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 )

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 )

⑺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

4.原文填空: ,不亦说乎?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

子曰:“ ,是以谓之‘文’也。”

5.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六则答案

1.略 2.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春秋、思想家、教育家 3.⑴通“悦”,愉快⑵怨恨,心里不满⑶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⑷迷惑;危险或疑惑⑸凭什么⑹记住⑺采纳,听从 4-7.略 8.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表顺接 9.略 10.略 11.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12.略 13、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14、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为人的态度即个人修养 15、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16、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8、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

知识和本领。 1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意思相近即可 21、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⑵默默地记住所学的东西,学习并且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动厌倦。⑶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伦语六则及意思篇二
《论语六则》

伦语六则及意思篇三
《论语六则(答案)》

新课程网校[WWW.XKCWX.COM]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论语》六则答案

1.略 2.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春秋、思想家、教育家 3.⑴通“悦”,愉快⑵怨恨,心里不满⑶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⑷迷惑;危险或疑惑⑸凭什么⑹记住⑺采纳,听从 4-7.略 8.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表顺接 9.略

10.略 11.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12.略 13、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14、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为人的态度即个人修养 15、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16、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8、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1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意思相近即可 21、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⑵默默地记住所学的东西,学习并且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动厌倦。⑶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北京今日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网校客服电话:010-87029231 传真:010-89313603 第1页 共1页

伦语六则及意思篇四
《论语六则》

伦语六则及意思篇五
《论语六则》

伦语六则及意思篇六
《《论语》六则》

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的六则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

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一:文学常识:

1. 孔子(前551-前479),名 ,字 ,鲁国陬邑(今山

东曲阜)人。春秋末期 家、 家和 家,

家学派的创始人。

2.《论语》 家经典之一,是 及 关于 的记录。共 篇。

与 、 、 。合称四

书。

二:用课文中的句子填空:

1.《论语》六则中谈学习方法的句子:

2.《论语》六则中谈学习态度的句子:

3《论语》六则中谈与人交往态度的句子:

4.阐述“学”与“思”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

5.《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

6.教导别人应该采取的态度是:

7.成语“择善而从”出自《论语》六则,原句是:“————————————————————————————————————————””

8.小明学习成绩很好,组织能力强,但是他刚转到这个班,不被别人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引用了《论语》中的一句话“————————————————————————————————————————””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9.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10,小明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得到别人的帮助,收获很大,他对《论语》中“————————————————————————————————————————””体会更深。

11,处处留心皆学问是说我们不仅要善于观察和思考还要谦虚,时常向他人请教,这正如《论语》中所说的“————————————————————————————————————————””。

三: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1,————————————————————————————————————————”2,————————————————————————————————————————”———————————————3

—————————————————————————”4,———————————————————————

—————————————————

5,————————————————————————————————————————6,————————————————————————————————————————

四:解释下面加线的字

1.( )( )2.可以为师矣( )”。3.思而不学则殆 ( )4.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5 )6 ( )( )( )7. 学而不厌( )8人不知而不愠 ( )

9学而不思则) 10.不下问( )11.温故而知新( )( )

五:.读准加线字的音:

1.愠: 2.罔: 3.殆: 4.曰: 5说: 6.敏而好学: 7.默而知之: 8.诲人不倦: 9. 焉: 10.哉:

六 :“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折,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择其善) 学而不思则罔(

) ) 学而不厌( 者而从之(

七.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参考答案:

一:1略。2.儒、孔子的弟子、再传弟子、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二: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知之。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择而从之,其不善择而改之。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略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诲人不倦7,略8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9,择其善择而从之,其不善择而改之。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

四:1.时常,温习,复习2,做3,危险,指学业上陷入困境4,称作,叫做。5记住,记

6,他们的;优点,长处;采纳,听从。7满足8,怨恨,恼怒。9,迷惑不解10,以………为耻11,旧,这里指学过的知识;新的体会,新的理解。

五:略

六: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折、表顺接、表转折、表顺接、表顺接

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伦语六则及意思篇七
《21.论语六则》

伦语六则及意思篇八
《公开课《论语六则》》

伦语六则及意思篇九
《论语六则》

出自《论语·学而》,《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而并非孔子亲自编写。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1.孔老夫子在河岸上看着浩浩荡荡、汹涌向前的河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就是指时间过得很快,如白驹过隙一样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

孔子说:“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应该是这个意思。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说:“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应该是这个意思。

【出处】《论语·里仁》

【大意】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提示】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断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

3.【原文】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评析】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望采纳!谢谢!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

4.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伦语六则及意思篇十
《21论语六则》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06965.html

    【伦语六则及意思】相关推荐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