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面迁移对联

| 职称日语 |

【www.guakaob.com--职称日语】

店面迁移对联篇一
《对联》

对联趣谈

王承英

指导思想:

语文来自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让学生在品味生活的快乐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3.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向学生推荐一些谈对联的书籍和文章,并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对联故事、知识,收集精彩的对联,准备课内交流。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遗产。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今天,让我们一道漫游语文世界,在这人类文化大观园中饱览独特风景线——对联趣谈。对联是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二.对联故事掠影 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从无以相对。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

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对试之:三代夏商周。刘对道:四诗风雅颂。王安石夸其对句:真乃天造地设。

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推出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苏东坡见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花缸里。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投石冲破水底天。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迎进新郎。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家夫车水。祝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祝唐之对实属巧妙,传诵一时。

我们所熟悉的清朝国学大师纪晓岚,他不仅学士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

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一瓯油。(你觉得纪晓岚对得如何?) 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我说的是——两蝶斗”。

(如果你是纪晓岚,你会如何对下联呢?我们来看看纪晓岚的下联,你觉得怎样?) 纪晓岚随即说: “我说的是—— 一鸥游”。

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

林间两蝶斗;(这时,纪晓岚又是怎样对的呢?)

纪晓岚道:水上一鸥游。

乾隆开心大笑。就这样,他们在游玩过程以对对联为乐,充满了情趣。

三、探究对联知识

1.讨论对联的特点。

从以上对联故事中,你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四人小组讨论。

2.师生互动,归纳小结:

对联的三个基本特点。

A.字数要对,就是要求两个句子的字数相等,配好成对。

B.对仗工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C.讲究字的四声,讲究音韵,有抑扬顿挫之美。

四、学生合作,交流

1.登台一展风采: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好的有趣的对联故事。

2.对对子擂台赛:搜集名诗名文中名联,由一组出上句,另一组对下句。(可从以学过的诗文中搜集。)

五、课堂实战演练对对联

欣赏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大家是否跃跃欲试?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实战演练一次吧。

1.老师这儿有几副上联,请大家对对下联。

蚕吐丝——(蜂酿蜜) 辞旧岁——(迎新年)

识时机——(顾大局)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

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2.个人或小组出对,同学应对。

3.这里还有不完整的几副对联,请大家帮忙对一对。

(1)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

(2)猜数字联: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

横批:南北 ——没有东西

上联:二三四五 ——缺一(衣)

下联:六七八九 ——少十(食)

你知道这副对联含着的意思吗?

(3)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他写的对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又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与门前: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前去偷揭。可在月光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他只好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日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围观人,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一看,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六、欣赏对联,陶冶情操。

1.对联有着广泛的用途,你在哪些地方,哪些场合看到过对联呢?

2.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从一副副精妙的对联,我们不难发现:对联确实是中华文化的奇葩,它能表达种种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它能把名胜古迹装点得更加奇丽高雅,它能增强喜庆气氛,给人一种喜气洋洋之感,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七、结束赠言:

对联是节庆贺婚满堂生辉的使者,是华夏民族文墨精华的象征。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对对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注意对联,用心去感受这一文化精髓所蕴涵的丰富的精神营养,不断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八、知识迁移,学为致用:

请同学们课余为自己的书房、卧室或客厅拟写一副对联,对联涉及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如:学习、生活、交往、理想等,并将作品与其他同学交流,优秀作品可推荐展览。

店面迁移对联篇二
《《对联》》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李振仁 复备人: 时间 :

一. 学习目标

1、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熟读成诵。

2、让学生初步了解对联的一些常识,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趣”为先。

3、学会欣赏对联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熟读成诵。

2、让学生初步了解对联的一些常识,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趣”为先。

难点:学会欣赏对联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不仅种类多、形式广,内容与语言风格也丰富多样,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对联既可用于赞美壮丽山河,抒发爱国情怀;也可用于寄托理想抱负,表达爱憎感情;还可祝愿事业兴旺、生活美满。对联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婉约纤巧;有的含蓄凝练,有的晓畅明达;是我国文学花园里的奇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一独特有趣的文学样式。

在扬州大明寺的弥勒佛旁有一副很有趣的对联,上联是“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有哪位同学能对得出它的下联?(生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二、自学质疑

1、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准备小组发言,介绍有关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等方面的知识。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小组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评价。

2、展示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等知识。

四.精讲点拨

对联真是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啊,请大家打开书本115页,我们共同来赏析几副对联)

1、提到湖南的岳阳楼,你会想到哪篇文章?(《岳阳楼记》)文中有一句千古名句,表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你知道吗?(“先天下之忧而忧)那在岳阳楼上题写对联,如果能将这句名句巧妙地镶嵌进去,那就太好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则对联,感受一下他的妙处。 上联概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下联暗引此句,由眼观湖山联想到百姓的忧乐,切景切情,抒发爱国情怀。

(上联应读出开阔宏大的气势,下联慢一点,将心系百姓忧乐的感情读出来)

2、岳飞大家都很熟悉的,哪一位同学为我们讲一讲他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英雄和奸臣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有幸”要重读,“埋忠骨”则要读出崇敬、悲伤,“佞臣”要读出我们的鄙视厌弃之情。)

3、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衙对联是他赴广州查禁鸦片后在两广总督任上所作,虽然只有16个字,却其实磅礴,表现了作者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大家对林则徐了解有多少?谁来说一说他的主要事迹。这则对联是他自己写了来自勉的,我们能否将他的伟大举动和这副对联联系起来想呢。

为什么他能在英帝国主义面前表现为一种硬气和骨气,就因为他“无欲”,除了一心为公一心为民,没有任何私欲私心,才能够在衰败的清王朝后期对列强说“不”!

禁烟的成功和他集思广益有关,他的容还表现为他禁烟后却被贬新疆,但是他没有怨言,却

带领当地老百姓植树治沙,造福地方,没有怨言地为人民服务,这是要有很大的容忍之心的。(读的时候应该读出一种大气、一种硬骨)

四、我们已经诵读欣赏了三副对联,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讨论总结以下,对联有哪些特点? (板书)字数相等 结构相同 词性相同 有艺术性 内容相关

五、大家对对联的学习和掌握已经很好了,那我们以后再遇到对联应该怎样去鉴赏他们呢?同学们能不能从今天的学习中总结出一些方法呢?

方法:

六、同学们讨论得很好,书中所选的对联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下面我们总结的方法再欣赏其他的一些精彩对联。

1、方志敏是谁啊?将这样的一副对联挂在卧室里,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卧室托物言志,表现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为革命事业顽强斗争的精神与坚贞的情操。

2、对联除了以上学习的这些具有深刻的艺术性、丰富的内涵,还有一些富有趣味性,大家看文中的哪一则最富有趣味性?

“山海关孟姜女庙联”从形式上看有什么特点?(许多字是一样的)

因为同字不同音而广为流传。(借山海关居高临下之势,写海阔天空、碧水白云之壮丽景色,用海水每天的涨落与浮云的消长表达人们对传说中的孟姜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千里送寒衣的执著精神的崇敬。)

五、迁移应用

请同学们从内容上给这些对联与相对应的省份连起来,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对联在内容上的特点。其次,看看哪两联是相对的?感受对联的特点。

广西: 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

江西: 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安徽: 南海风情讲述春天故事,

浙江: 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

广东: 黄山为九州增色,

江苏: 瓷器与中国同名。

达标检测对联参考答案:

西游记,记唐僧师徒,降妖捉怪。 西天取经。眼观群鹤舞空.

郑人度足买履,度忘失履。

店面迁移对联篇三
《对联教学设计》

《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对联这种文学形式,诵读对联,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2.在诵读对联中认识13个生字;会正确、规范书写10个生字。

3.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通过书写表达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

读文识字,会认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对联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

老师:在黑板张贴一副完整的对联,课件一套,红纸,黑色彩色笔若干。

学生:课前搜集对联。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请学生观看课件,感受过春节的热闹气氛。

2.谈话揭示课题。

孩子们,过年了,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对联(教师指向张贴在黑板上的对联),学生齐读课题。

3.以形象的对联入手,初识对联。

(1)抽学生读:“春回大地,春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家新”。读了对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讲解,指导学生认识对联。(师:每逢过年,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张贴用红纸书写的对联,一副完整的对联包括横联、上联、下联,别看简简单单的对联,它包含的内容可丰富了。)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评。

3检查识字、学词情况。

(1)将生字放在五颜六色的气球中逐一让学生认识。

联”、“六畜”、“财”、“茂盛”、“风调雨顺”,指导学生读准这些字的字音。 “爆”、“财”: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扩词。(当学生说到“爆炸”时,老师相机教育学生注意安全,远离爆炸,渗透安全教育。)

“稻米”、“六畜”,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想猜猜进行理解:“稻米”还可以叫什么?“六畜”指农民伯伯饲养的六种牲口,请孩子们猜一猜有哪些。(通过这一形式的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骤然高涨,轻松理解了难点词的意思)

“茂盛”:结合窗外的那棵高大的黄桷树进行说话练习。

(2)词语(四字词、三字词教学)。

过渡:对联中还有一些特殊的词语,藏在灯笼里,孩子们,想和它们交朋友吗?(将四字词、三字词分别放入灯笼 里让学生认读,在读中体会含义)

“爆竹声声”、“梅花点点”,读了这两个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过年的热闹场面,听到了鞭炮噼噼啪啪的声音,看到了朵

朵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展示它的美丽,散发着它的芳香)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组词语是农民伯伯给我们送来的,在读中体会农民伯伯给我们送来了什么?(丰收的粮食、肥壮的牛羊)

“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读好了这些词语,你想把它们送给谁?(生:我想把它们送给做生意的人,祝他们生意红红火火)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边读边体会,你感受到了什么?(对学生的理解加以鼓励,教师不作具体讲解)

“三字词”教学,在朗读中记忆、积累。

三、朗读指导

过渡:学好了生字词,下面老师把它们送回到对联的家中,老师相信你们会把对联读得更好。

1.配乐朗读。

(配上喜庆吉祥的音乐,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读文氛围,学生很容易入情入景地读好对联)

(1)配乐自由读。

(2)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对联进行朗读,并读给小伙伴听听,小伙伴读得好的,给他画上一面小红旗进行奖励。

(3)抽学生读、评读、赛读。

(4)男女生以对对子的方式朗读对联。

2.按节奏朗读。

过渡:读好了对联,请孩子们仔细观察一下对联有什么特点。

(1)学生汇报:两两相对,每句字数相等,根据前面的词语教学,学生很容易观察出对联中都藏有四个字的词语 和三个字的词语。

(2)教师相机点击课件,将对联分成“×××× /×××”的节奏指导朗读。(师:我们读对联时,不仅要有感情地朗读,还应像古诗那样,读出对联的节奏,读出韵味)

(3)教师引读,学生再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积累词句。

3.游戏——对对联。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书中的对联与黑板张贴的对联有什么不同。(缺少横联)教师相机出示四句横联(辞旧迎新、欣欣向荣、恭喜发财、普天同庆),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将横联添加在课文中的对联上。

(2)学生汇报并简单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对对联。

四、拓展交流

1.学生交流在课前搜集的对联。

2.教师出示搜集的对联让学生朗读,进行拓展迁移。

五、书写指导

过渡:孩子们,读了那么多对联,又增长了不少知识,那你们想把这些对联送到红纸上去吗?但对联中有两个调皮的汉字娃娃,想让你们把它俩写得漂漂亮亮的,它们才愿意回去,教师相机出示生字“顺”和“盛”。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写好这两个字应该注意什么?(教师将生字的重点笔画用不同的颜色填写,利于学生观察)

2.教师范写,在书写过程中强调这两个字间架结构的摆放应紧凑,这样写出来的字才美观。

3.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通过写生字过渡到书写对联(将课前准备的红纸、黑色笔分发到各小组,小组合作书写

一副完整的对联,包括 横联,学生可以写书上的对联,也可以写在课外搜集的对联)。

店面迁移对联篇四
《奇妙的对联》

《奇妙的对联》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觉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设计思想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在教学中扣紧“奇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启发式教学法:在学生对对的过程中,采用启发的办法,帮助学生对出正确答案。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教学目标

通过对联的欣赏和对对子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魅力,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学会基本的对仗方法,学会自主、创新、推理、演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参与活动,激发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1.关于对联的知识,重点抓住“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相异”“区分上下联”“对联的张贴”的知识,学生课前解决。

2.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古诗中对仗的诗句四至五例,注明出处并交流。

二课堂教学步骤

(事先邀请同教研组老师听课,其中包括准备写毛笔书法的黄同异老师。体现对课程资源的开发)

1.开头要求同学以本学段学习过的《兰亭集序》中一句对仗的句子来形容今天来听课的人和盛况。答案“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古文对)

2.以各小组搜集的古诗中的对句引入(古诗对),再以鲁迅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说明这也是名人励志对联,过渡到下一环节。

3.列举几个名人励志联(以课件展示)

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作者林则徐)

②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答案周恩来)

③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引导学生说出作者蒲松龄)

(教师指导:名人励志联,嵌入自然地理、比喻,嵌入历史故事)

4.兴趣引导:出个对子考考大家。

以成语为对,上联“望梅止渴”(板书),邀请学生上黑板前对下联。答案“缘木求鱼”或“画饼充饥”(板书)

分析“缘木求鱼”、“画饼充饥”与“望梅止渴”的平仄,教师指导认为在合乎情境的情况下,“缘木求鱼”在平仄上对得更工整。以此例说明平仄、上下联、语法结构、内容上相关或相对的对联基本知识。

5.兴趣激发:古人从小学对要背一些规律,如《笠翁对韵》。邀请学生齐诵课文中《笠翁对韵》片断。由“天对地”说起,引入对子游戏。

(板书)“细”――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粗”(板书)

(板书)“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毛”(板书)

(板书)“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兽”(板书)

(进一步板书为)“家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进一步板书为)“野兽” (板书)“后”――请学生对字,并选择――“先”(板书)

(板书)“死”――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生”(板书)

(进一步板书为)“砖后死”――请学生对字,并选择――(进一步板书为)“石先生” 由此黑板上已形成一幅对联:“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起到激疑的作用)。 讲述一个关于这副对联的故事,说明故事中的学生把他的老师“石先生”讽刺了,但“石先生”却拿他没办法,因为从对仗来看,那学生确实逐字对得很工整。

6.在此摘取《笠翁对韵》中的几句,我们也来对一下,注意其中创设的情境和主题,注意押韵。

(1)清对淡,薄对 (课件放映)

(教师提醒:先来点简单的)

答案: 薄对(浓);

结合李清照诗句“薄雾浓云愁永昼”。

(2)暮鼓对 (课件放映)

答案:暮鼓对(晨钟)

结合“晨钟一杵醒尘梦”。(课程资源分析:泉州崇福寺钟鼓楼对联之上联,以课件放映照片)

(3)鱼书对 (课件放映)

(教师提醒:来点难点的)

答案:鱼书对(雁字)

教师引导:①鱼书:东汉末年的民歌《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②雁字:结合李清照词,师生一起背出“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4)草舍对 (课件放映)

答案:草舍对(柴扉)。

结合“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诗句 。

(5)鸡晓唱,雉朝飞。 对绿肥

答案:(红瘦)对绿肥。

结合李清照诗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 骑马踏花归

(教师提醒:来点更难的)

答案:(举杯邀月饮)

教师启发:①宋太祖时翰林图画院招考题目“踏花归来马蹄香”的故事;苏轼回环诗“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课程资源分析:本人有此回环诗的书法拓片,拓于西安碑林,出示此拓片看学生会不会读出回环的四句诗,激发兴趣)②上联出自李白诗句“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再结合对仗知识引导学生,难点是“踏花归”对“邀月饮”。

(7)秋露横江, 月明 ;冻云迷岭,韩公雪拥过蓝关。

答案: (苏子)月明(游赤壁)

教师启发:唐朝韩愈有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下联写的就是这情境故事。上联与我们本学段学到过的苏东坡的文章有关。

(注:在对的过程中,结合的诗句可在引导学生时或学生自行对出后使用,视课堂即时情况。结合诗句的目的不仅在于引导,还在于感受文化,加深文化印象)

7.奇联妙对欣赏(课件放映各联)

(1)猜猜有谁

①昨夜敲棋寻子路,今朝对镜见颜回(其中有孔子的两个弟子名字)

②悲哉,秋之为气——惨矣,瑾其可怀(这是一幅挽联,挽的是谁?挽秋瑾)(藏字) ③二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猜猜内中有何人名?)(谐音,鲁肃、狄青)

(2)猜猜是什么地方

村舍俨然,笑渔人迷不得路;水源宛在,偕太守常来问津(桃花源)

(3)猜猜下面什么行业

①操天下头等事业——做人间顶上功夫(是什么行业?理发店)

②刘伶问道谁家好,李白唯言此处高(是什么行业?酒家)

(4)欣赏艺术

承接前面讲到“刘伶”

①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唐伯虎妙对张灵,谐音。对联可以戏)

②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地名国名,抗战胜利后的对联,双关。对联可以欢) ③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金圣叹,谐音,“怜子”、“离儿”。对联可以悲)

④日落香残,免去凡心一点;炉熄火尽,务把意马牢栓(谜联,上联扣“秃”字,下联扣“驴”字。对联可以讽)

(注:欣赏时或介绍其中手法,或介绍对联故事,或介绍字谜猜法,言简

赅带过)

如何对对联

一、对联的上句叫上联(也叫出句)下句叫下联(也叫对句)对联的特点为:

1、字数相等。 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2、词性相同。 如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实词里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

3、结构相对。 上下联的结构要并列对并列,偏正对偏正,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

4、内容相关。 上下联的意义要相互联系。

正对。上下联从两个角度、两个方面表现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在内容上互相补充,互相衬托。 如:

十里春风,长安两路;千年晓月,永定一桥。

反对。上下联是相反或相对的两类事物,或者是一个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两个方面,互相对照,相反相成。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平仄相合。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字是仄声,下联末字是平声。

二、对联的禁忌

忌同字。即上下联不能有相同的字。如,“科学能致富”对“艺术能修身”就犯忌。 可改为:

Ⅳ 练习

1、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语序有的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进行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已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2、对出下联或上联

①勤为摇钱树 ②祖国江山娇 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亲情友情情情深

④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⑤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店面迁移对联篇五
《对联的欣赏与练习》

对联的欣赏与练习

焦作六中 徐海洋

本节目标

1.欣赏对联艺术,进而热爱传统文化。

2.了解对联的一些相关知识,如起源、种类、特点等

3.学会欣赏对联,并尝试拟写对联

一、对联的类型

对联的主要类型有 春联 婚联 挽联 行业联 装饰联 谐趣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乾隆: 三个铜钱贺喜,嫌少勿收,收则爱财

主人: 两间茅屋待客,怕穷莫来,来者好吃

二、对联与高考

1、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陈寅格的“孙行者”

2、(2004年高考试卷)24.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 春晖盈大地

科学能致富

第二题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三、想一想,讲一讲

将你在书本上或影视作品中看到的最喜欢的或最有趣的对联故事与大家分享

四、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五代蜀主孟昶 萌生期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推广期

3、明太祖朱元璋倡导推行对联,并用红纸取代桃木板 繁盛期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太祖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五、对联趣话

1、鲁迅少年时在故乡绍兴“三味书屋”读书。某次对课,寿镜吾先生以“独角兽”出题,让众学童对。大家抓耳挠腮一番后,纷纷对出:“两头蛇”、“三角蟾”、“六耳猴”等,先生听后,摇头不语。末了,鲁迅以“比目鱼”答对,先生不禁拍手称妙。

上联难度最大的当是“独”字,它既不是数目字,却又含有数目之义。下联巧用一类似的“比”字,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独角兽”即麒麟,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多作吉祥的象征;“比目鱼”则是蝶形目鱼类总称。一兽一鱼,一虚一实,绝妙无比。

2、相传,有一年腊月,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从山东老家迁移到浙江绍兴落户,乔迁之喜又值新年之庆,不禁挥毫写就一副门联:“春雨春风春色,新年新景新家”。此联嵌了三个“春”字和三个“新”字,非常贴切地展现了“新春”景象。他自感十分满意,就叫家人贴于门口。由于此联内容甚佳,加上他闻名于世的书法,贴出去不久,就被人悄悄地趁夜揭走了。家人告诉王羲之,王羲之能够理解揭联者心情,所以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

这副写的是:“莺啼北里千山绿,燕语南邻万户欢”。此联充满春日的生机,对仗又十分工整,酷爱他手书的书法爱好者,又将其揭了去。

眼见已至除夕,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全家人不知如何是好。但是王羲之成竹在胸,自有妙法,他取来文房四宝,又从容地挥笔写了一副,写完后,叫儿子将其拦腰截半,在门上先贴出上半截:“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尽管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但看到这样不吉利的联语,却再也无人去揭了。大年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亲手将春联后半截续贴在下面。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此上下联文字上成工对,联意上也成了吉利联。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举行所谓的“议和会议”。八国代表以胜利者的姿态高坐在上首,而清政府的官员却低三下四坐在下首 ,会前,一个自以为“中国通”的洋人出了一个上联是“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他利用了我国汉字部首的特点,道出了八国联军“八大王”“王王在上”,同时琵琶和琴瑟都是中国乐器的名称 。

这时,中国代表团的一名工作人员挺身而出,从容应对:“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魑魅魍魉和起来常常是比喻各种坏人,而它们的旁边都是“鬼”,“鬼”是我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称呼。爱国的中国人借此怒斥了八国联军是“四小鬼”“鬼鬼犯边”。

六、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

1、字数相等。

对联可长可短,短的几个字,长的几百字,但不管长短,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炭黑,火红,灰如雪 谷黄,米白,粉似霜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如“袁世凯千古,中华民国万岁”)

2、词性相当。

上下联对应位置,词性应当相同或相近。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例:一夜清风吹红花千朵 三春细雨染绿树万株。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3、句式相应。

句式,就是语句构成的方式。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等。 例1、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走马,易纵难收

例2、墙上芦苇 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 嘴尖皮厚腹中空

例外: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对联练习

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4、平仄相对

汉字有四个声调,前二者是平声,后二者是仄声。严格来讲,对联的平仄要求上下联互相对应。

云带钟声穿树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平收

5、内容相关

1.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出句、对句意思属同一范畴。

例: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2.反对:从新与旧、好与坏、美与丑等矛盾对立的两面来说,出句和对句的意思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例: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3.串对:又名流水对。上下联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相关联,反映出句和对句的意思相连贯,对句补充出句之意,二者不可颠倒。

例:一着不慎 满盘皆输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七、对联的练习

1、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发愤识遍天下字 雨滋春树碧连天

腊梅吐芳迎红日 学海无涯勤可渡

书山万仞志能攀 立志读尽人间书

绿柳展枝舞春风 风送花香红满地

配对后: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腊梅吐芳迎红日 绿柳展枝舞春风

风送花香红满地 雨滋春树碧连天

学海无涯勤可渡 书山万仞志能攀

2、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 ,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答案: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对联试拟

春来眼际——喜上眉梢 爆竹辞旧——桃符迎新

家中世界小 —— 网上天地宽 冬去山清水秀 —— 春来鸟语花香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八、对联的贴法

甲式(传统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批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

乙式(常用):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批顺序也是从左至右。

丙式(不常见式): 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批顺序却是从左至右。

九、妙对欣赏

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偏旁)

香山碧云寺云碧山香——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回文) 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谐音)

风入林则徐徐向前(绝对)

店面迁移对联篇六
《必修1:神奇的对联》

福州文博中学集体备课主备方案

第 1 页 共 3 页

第 2 页 共 3 页

说明:1、主备方案逢双周提交1次,作为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重要过程材料和证明材料。2、本表的电子模板挂在教务处的网络硬盘上,备课组可以下载使用。3、主备方案尽量使用打印稿,尽量通过网络方式提交到教务处。

第 3 页 共 3 页

店面迁移对联篇七
《1《对联》教案》

《对联》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对联这种文学形式,诵读对联,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2在诵读对联中认识13个生字;会正确、规范书写10个生字。

3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通过书写达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

读文识字,会认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对联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

老师:在黑板张贴一副完整的对联,课件一套,红纸,黑色彩色笔若干。

学生:课前搜集对联。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请学生观看课件,感受过春节的热闹气氛。

2谈话揭示课题。

孩子们,过年了,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对联(教师指向张贴在黑板上的对联),学生齐读课题。

3以形象的对联入手,初识对联。

(1)抽学生读:“春回大地,春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家新”。读了对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讲解,指导学生认识对联。(师:每逢过年,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张贴用红纸书写的对联,一副完整的对联包括横联、上联、下联,别看简简单单的对联,它包含的内容可丰富了。)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评。

3检查识字、学词情况。

(1)将生字放在五颜六色的气球中逐一让学生认识。

“联”、“六畜”、“财”、“茂盛”、“风调雨顺”,指导学生读准这些字的字音。 “爆”、“财”: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扩词。(当学生说到“爆炸”时,老师相机教育学生注意安全,远离爆炸,渗透安全教育。)

“稻米”、“六畜”,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想猜猜进行理解:“稻米”还可以叫什么?“六畜”指农民伯伯饲养的六种牲口,请孩子们猜一猜有哪些。(通过这一形式的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骤然高涨,轻松理解了难点词的意思)

“茂盛”:结合窗外的那棵高大的黄桷树进行说话练习。

(2)词语(四字词、三字词教学)。

过渡:对联中还有一些特殊的词语,藏在灯笼里,孩子们,想和它们交朋友吗?(将四字词、三字词分别放入灯笼 里让学生认读,在读中体会含义)

“爆竹声声”、“梅花点点”,读了这两个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过年的热闹场面,听到了鞭炮噼噼啪啪的声音,看到了朵朵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展示它的美丽,散发着它的芳香)

我们送来了什么?(丰收的粮食、肥壮的牛羊)

“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读好了这些词语,你想把它们送给谁?(生:我想把它们送给做生意的人,祝他们生意红红火火)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边读边体会,你感受到了什么?(对学生的理解加以鼓励,教师不作具体讲解)

“三字词”教学,在朗读中记忆、积累。

三、朗读指导

过渡:学好了生字词,下面老师把它们送回到对联的家中,老师相信你们会把对联读得更好。

1配乐朗读。

(配上喜庆吉祥的音乐,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读文氛围,学生很容易入情入景地读好对联)

(1)配乐自由读。

(2)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对联进行朗读,并读给小伙伴听听,小伙伴读得好的,给他画上一面小红旗进行奖励。

(3)抽学生读、评读、赛读。

(4)男女生以对对子的方式朗读对联。

2按节奏朗读。

过渡:读好了对联,请孩子们仔细观察一下对联有什么特点。

(1)学生汇报:两两相对,每句字数相等,根据前面的词语教学,学生很容易观察出对联中都藏有四个字的词语 和三个字的词语。

(2)教师相机点击课件,将对联分成“×××× /×××”的节奏指导朗读。(师:我们读对联时,不仅要有感情地朗读,还应像古诗那样,读出对联的节奏,读出韵味)

(3)教师引读,学生再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积累词句。

3、游戏——对对联。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书中的对联与黑板张贴的对联有什么不同。(缺少横联)教师相机出示四句横联(辞旧迎新、欣欣向荣、恭喜发财、普天同庆),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将横联添加在课文中的对联上。

(2)学生汇报并简单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对对联。

四、拓展交流

1、学生交流在课前搜集的对联。

2、教师出示搜集的对联让学生朗读,进行拓展迁移。

五、书写指导

过渡:孩子们,读了那么多对联,又增长了不少知识,那你们想把这些对联送到红纸上去吗?但对联中有两个调皮 的汉字娃娃,想让你们把它俩写得漂漂亮亮的,它们才愿意回去,教师相机出示生字“顺”和“盛”。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写好这两个字应该注意什么?(教师将生字的重点笔画用不同的颜色填写,利于学生观察)

2、教师范写,在书写过程中强调这两个字间架结构的摆放应紧凑,这样写出来的字才美观。

3、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通过写生字过渡到书写对联(将课前准备的红纸、黑色笔分发到各小组,小组合作书

写一副完整的对联,包括 横联,学生可以写书上的对联,也可以写在课外搜集的对联)。 板书设计:

店面迁移对联篇八
《奇妙的对联》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过程一:诵读《笠翁对韵》

课前两分钟,跟音频,集体诵读《笠翁对韵》之“一冬”。

过程二:强化对联的知识性与趣味性1.导入。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元日》诗脍炙人口,广为传诵。诗云(请同学们“与我一起回顾):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

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

诗,把一幅岁时风俗画描绘得生趣盎然、情味隽永,深受人们的喜爱。

其中的“桃符”,最早是指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避祸。

对联又称楹联,起源于桃符,是一种对偶文学。作为一种习俗,对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对联这种文学形式。

2.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梳理有关对联的常识,并形成知识卡片。

例如:

对联的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内容上:上下文互相照应,紧密相“联”。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上下联词性要相同上下联结构要一致上下联内容要相关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3.分别讲解对联规则。对联要求一:字数要相等反例:中华民国万岁,

袁世凯千古。

分析:为什么这副对联让人感觉不能成对呢?原因:上下联字数不等。

对联要求二:用字不重复

例如: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分析:“春风”对“新年”,“春雨”对“新岁”,“春色”对“新景”,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重复。

对联要求三:词性要相同

例如: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分析:“拳”对“脚”,拳,名词;脚,名词。“打”对“踢”,打,动词;踢,动词。

对联要求四:结构相当

例如: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分析:停顿相同,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

结构相当,成佳偶———动宾结构,结良——动宾结构。缘—

对联要求五:种类内容要相关

(1)根据老师所出上联,请判断两个学生所对的下联哪个对得好。

老师:嫩松甲生:老柏

乙生:干爹

分析:甲生对得好,因为内容相关。

(2)有学生根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作对“大漠孤烟直,小狗尾巴弯”,你觉得怎样?

分析:不好。因为原对都是边关的景物描写,内容相关,意境相合;而后面对子内容无关,意境不同,而且雅俗迥异。

再次强化对联规则: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

堂在线

教师之

2013年第1-2期

59

来虚对虚,内容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重字现。

4.趣味对联。对联是一种艺术,在严格规定一边赏联,一边为学之余,也为人们增添着趣味。生讲与对联有关的有趣故事。

谐音:

两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一马失足污泥里,老畜生怎得出蹄(题)。颠倒:

上海输油管油输海上,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拆字:

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生烟夕夕多。5.强化对联常识。

(1)辨一辨。强化上仄下平的音韵要求,了解对联的张贴习惯。

问:看这两个句子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春满乾坤福满门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明确:根据对联“仄起平收”的规则,“天增岁月人增寿”应为上联,“春满乾坤福满门”应为下联。

问:两联怎样张贴?

明确:对联是“从右到左”的张贴习惯。(2)联一联。为上联寻下联,强化对联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内容相关的规则。

A.亭闲有竹春常在B.无意东风花半露C.无边落木萧萧下D.四面荷花三面柳E.竹直心虚乃吾友

a.山静无人水自流b.有闲春色燕双飞c.不尽长江滚滚来d.一城山色半城湖e.水淡性泊是我师

(4)改一改。再次增加难度,让学生对对联中不当的地方进行修改。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前。明确:将“前”改为“香”。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野马易放难收。明确:将“野”改为“走”。

(5)将对联与行业连线。在判断中强化知识,感受对联的情趣与使用。

各行各业贴对联

千秋伟业千秋福,一寸光阴一寸金。(钟表店)察及秋毫如照烛,看来老眼不生花。(眼镜行)一剪喜成百家愿,寸尺巧量万客心。(裁缝店)但愿世间人长寿,不惜架上药生尘。(中药铺)体态须眉都活泼,心神毫发不参差。(照相馆)虽云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过程三:学习方法,化为己用1.介绍对联的写作方法。(1)联想法。

A.相似联想:如由花朵想到美人。

B.相反联想:如“旧习”———“新风”;“大”—“小”。——

C.相关联想:如一代园丁乐———九州桃李香。

(2)化用法。也就是灵活变化运用诗文名言或者成语典故来制作对联的方法。如:

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自勉)

2.牛刀小试(由易而难)。(1)补充对联(词)。

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彷徨。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

2013年第1-2期

语文

(3)选一选。为上联寻下联,增强难度,暗用高考题测试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梨花院落溶溶月,(A.带水芙蓉点点雨C.柳絮池塘淡淡风

)。

B.榆英临窗片片雪D.丁香初绽悠悠云

60

明确:呐喊。

(2)补充对联(词组)(两组:由易而难)。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画亦精,字亦精玫瑰花,春

。香。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明确:精益求精、梅花桂花、香秋。(3)补充对联(句子)(二分之一句子)。上联,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明确: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判断反对。对偶有正对和反对之分,下面属于反对的一项是(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明确:C。过程四:现场操练

根据本校———北京理工大学附中的实际情况和班级实际情况现场进行对对子。

1.主题一:师生上联:教师,。

2.3.(4.上联:教师育英才,

(上接第45页)来写身边熟悉的一个人。这有利于孩子作文水平的较大提升。

2.情感的迁移。《望月》这篇课文,主要是写了不同人眼中不同的月,让读者明白如果心境不一样,看到的月亮也是不一样的。由此,这篇课文的读写结合点设计,可尝试一种情感的迁移———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眼中的月。

3.主题的迁移。《爱如茉莉》这篇课文通过写爸爸照顾病中妈妈的事让女儿明白:真爱如同茉莉一般平淡无奇但芳香扑鼻。学生在读了

生活、启示。

能力,

店面迁移对联篇九
《对联觅趣》

寻找语言文字的美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职高语文校本课程《对联觅趣》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喜爱。但是,90后的学生对对联知之甚少,其含义及特点,甚至最基本的解读,都不为学生所知。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学习拟写对联的方法,并通过对联竞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一珍贵的文学遗产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这一祖国文学遗产的热爱,实在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

我所任教的职高学生,应该说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这种以“分”为本的评价机制严重扭曲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导致职高学生思维的僵化,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自认为缺少语文天分,对学习具有畏难情绪,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更多的只会从表层去把握文章,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缺乏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学习的深层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追求的目标。我注重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在本案例中,我不仅和学生一起学习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对联拟写的基本方法,在对联写练活动中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鉴赏对联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对联以及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案例描述

活动准备

为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在上课前两周的语文课上,我布置学生用两周时间,课外分组搜集整理资料,了解中国人写对联的一些常识、趣闻等,并将这些资料整理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案例简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品读春联,了解内容,感受特点——“说一说你了解的对联”

三、名联赏析,由词到句——“学一学对联的方法”

四、巩固训练,合作探究——“比一比你的对联能力”

最后在总结中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拓展性作业:自选搭档,自选角度,自创形式,展示对联研究的学习成果。(角度提示:溯对联渊源,讲对联故事,析好联妙趣,品美联意蕴,解对联形式,谈读联感受,写原创妙联。)

1、请同学们课余每人收集5副对联;

2、为自己的居室起草一副春联和横批。

下面是本课教学中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就播放音乐《春节序曲》,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的音乐,听到它就想起——过年了(生答)!伴随着热情洋溢的旋律,我们回忆一下春节的习俗。

生:包饺子。

生:发压岁钱。

生:放鞭炮。

生:贴春联。

……

师:春联能给人带来欢乐,能为节日增添喜庆,能让我们感受到春的气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春联,走近对联,感受那浓浓的传统文化的气息。

师:曾经有人说过,在我国历代文学百花苑中,最香醇艳丽的一枝是诗歌,最独特秀雅的一朵是对联。你们搜集了很多资料,谁来说说从这些资料中你对对联有了怎么样的认识?(让学生自己来说对对联的认识。)

上课伊始,在《春节序曲》的热情洋溢的旋律中,回忆春节习俗,品读春联,了解内容,感受对联既要有“对”,又要有“联”的特点——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相“联”。 让学生牢固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这是欣赏、拟写和做好任何一种对联题的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片段二:赏析感悟,参与体验 师出示上联:“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读读,你有什么发现?

生:前一句结尾是后一句开头。

生:重复,有三个容。

师:那么,你们想下联会有什么特点?

生:也像上联一样。(可让生猜猜下联)

师出示下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是付之一笑。”这是,题于南京多宝寺的一首对联,写的是弥勒佛。同学们,想一想,佛对我们人类的启示是什么?

生:做人,要学会宽容大度。

生:做人,要学会从容淡定。

生:对待挫折,要从容豁达。

……

师:同学们,像这样,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叫做顶针联。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对联手法,也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

接着带领学生赏析纪晓岚的拆字联——“心口十思,思子思妻思父母;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在妙趣横生的著名对联中让学生总结对联拟写的基本方法——联想法,并加以由词到句的巩固。这里我比较注重让学生读读、看看、想想、对对,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对联中,仿佛他就是作者,品尝成功的乐趣,高效地学会了对对联,也为后面成功完成对联能力的竞赛打好基础。

片段三:游戏竞赛,巩固深化

在学生牢固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对联拟写的基本方法后,进入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比一比你的对联能力”。(将全班分为四组,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鼓励奖。100分起评,分为必答、抢答、创作题3类。抢答错了有反扣。每题10分)

必答题重在热身,给出语境要求学生根据所给语境补字成联。抢答题适当增加难度,结合历年高考的题型,包括对联断句、对联寻亲、对联猜谜、对联还原等多种类型,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形式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创作题为拟写下联,经学生个人思考后,再安排四人小组讨论,最后每个大组评出最好的一幅作品并推举一人代表本组上台书写对联。根据意境高低、判断优劣,依次给以20、15、10、5分的奖励。我出的上联为:

春光明媚,景色宜人,问君可有踏青去?

学生的答案摘录如下: 1、晴空万里,波光云影,思汝是否泛舟回。(09幼师1 陈晨晨)

2、翠野秀丽,山水舒心,讯伊能否长歌行?(“讯伊能否”改为“与君同道”)(“翠”改为“碧”) (09幼师1 吴宁)

3、秋风萧瑟,劳燕分飞,与伊何时再相聚。(09幼师1 邹若男)

4、秋风萧瑟,落叶归根,道不尽思乡情意。(09幼师1 李依倩)

5、秋风飒爽,茱萸高扬,望君是否登高来?(09美术叶青青、周秋明)

6、秋高气爽,硕果压枝,复尔正值携丹归。(09美术黄婷婷、林盈盈)

7、秋风凛凛,枫华落尽,与君共勉月朗中。(第二个“凛”改为“冽”)(09美术 卢迈博)

8、夏雨清新,微风怡神,携汝寻思采莲归。 (09美术周蓓蓓、林少玲、夏青青)

通过前面的各种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走进对联,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对联拟写的基本方法之后,怎样才能让学生养成鉴赏对联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对联甚至传统文化奠定基础,我认为必须让学生亲身参与。没有亲身参与到对联活动之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且深刻的体验的。因此,在本案例中,本人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编拟对联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特别是创作题,让学生拟写下联,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小组达成共识,推出佳对,在对联写练活动中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案例反思

回顾这堂课,课堂交流十分活跃,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很高。整个活动以自主探究为主,探究的宽度和深度都有所体现。同学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大大拓展了语文学习的途径。很多同学都在自己的练笔本中表达了这种心情。

究其原因,是这节课点中了学生的兴奋点。

兴奋点1:第一环节中对联知识介绍。无论是让学生挑选喜欢的春联,还是穿插的笑话,学生的眼球,立刻被吸引。特别是带领学生赏析的两幅对联——南京多宝寺的顶针联(“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是付之一笑”)和纪晓岚的拆字联(“心口十思,思子思妻思父母;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在妙趣横生的著名对联中,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显示作者驾驭文字的技巧智慧,其对联技巧让人耳目一新。“读读,你有什么发现? ”“想想下联会有什么特点?”在猜测中完成下联、摸索对对联的方法,不失为一种乐趣。

兴奋点2:由词到句的练习迁移。选用《声律启蒙》的几个简单词语,学生对得朗朗上口;随后的几个句子,也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能力的递增的同时,也开始跃跃欲试。

兴奋点3:竞赛法。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容易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为了赢得本组的胜利,斗志高昂,激发学生编拟对联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题目难度适中,必答、抢答、创作,循序渐进,难度依次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对联写练活动中逐渐提高。

兴奋点4:自主合作探究。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适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新形势,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之所以要设计第三种创作题,就是为了避免学生眼高手低,上联“春光明媚,景色宜人,问君可有踏青去?”引发学生思考、理解、品味、欣赏、探究,富有思考的广度与深度;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展开充分的对话与交流,然后小组达成共识,推出佳对;在比较优劣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掌握鉴赏对联的关键——意境,让学生真正明白“对联,不是结构相称、词性相当,句式相同就成其为联。仅仅做到这些,只是形式上的对仗。最重要的是意趣相联。上下联要贯穿,形成一件有机联系的、呼应的、浑然一体的作品。”

兴奋点5:奖励。奖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行为。奖励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在每个环节之后,我及时给以小结,调动积极性,特别是第三环节,故意加大分值,调动每个小组奋力一搏,给最后的优胜小组适当的奖励。期末,把平时得到的奖励,作为总评的依据。这种奖励方式,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学生的优秀表现得到同伴的肯定和赞许是学生最直接的收获。

本次开展的“对联觅趣”活动,是一次职高语文校本课程的成功尝试。它加强了“生活即是语文,语文即是生活”的联系,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了解并吸收中华民族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

当然,也由于比赛的模式,限制了时间,部分教学内容难以展开,慢、深、透的教学效果难以达到,这是美中不足的。

店面迁移对联篇十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对联六副》

第三单元 民俗风情

诵读欣赏 对联六副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

2、学会诵读和赏析对联;

3、把握对联特点,能拟写和创作对联。

二、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

2、学会诵读和赏析对联;

3、把握对联特点,能拟写和创作对联。

三、学习方法:

讨论、讨论、评点、探究

四、课前导学:

1、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2、对联的起源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对联作为春联出现在门上是在公元959年的除夕,后蜀主孟昶曾亲自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挂在寝门的两边,称为“题桃符”,距今已有一千多年。至宋时推广用在楹柱上。后至明代,经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贴春联方成为我国民间的一大习俗。这一习俗还流传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并由华侨带到欧洲、美洲及大洋州。

3、对联的种类

春联: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楹联: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婚联: 互敬互重,红莲并蒂 相亲相爱,比翼齐飞

寿联: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挽联: 寿终德望在 身去音容存

名胜联: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 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集句联:桃花尽日随流水 江月何年初照人

集唐诗。上联:张旭《桃花溪》 下联: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行业联:但愿世间人常健,何愁架上药生尘

4、对联的形式

正对: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反对:心平积福 欲重招殃

串对: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5、猜猜下面每组句子中的两句话分别指的是哪个省份(或城市)

⑴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 ( ) 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 ( )

⑵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 ) 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 )

⑶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 ( ) 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 )

⑷荆花吐艳香江瑞 ( ) 莲蕊临风镜海清 ( )

五、质疑讨论:

1、选择你喜欢的对联进行赏析

★《湖南岳阳楼对联》 对联: 赏析:

★《杭州岳墓对联》 对联: 赏析: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对联: 赏析:

★《山海关孟姜女庙联》 对联: 赏析:

★《集句联》 对联: 赏析:

★《方志敏卧室联》 对联: 赏析:

2、对联在语言形式方面主要有哪些特点?

六、引导梳理:

1、对联的相关知识:

2、对联的特点:

七、反馈矫正

1、“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是一副四字对联。请根据扩展后的下联,在横线上填写一字,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五字联。

上联:轻风 细柳 下联:淡月隐梅花

2、请根据《郑人买履》和 《刻舟求剑》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完成下面对联:

上联:郑人度足买履,度忘失履

下联: .

八、迁移创新

1、盐城乃人文荟萃之地,这里有大众湖、九龙口 、陆公祠等风景名胜;这里有森达皮鞋、千里马轿车等知名产品;这里有丹顶鹤、糜鹿等世界珍禽;这里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胡乔木、乔冠华、曹文轩的故乡……

请运用盐城地方知识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穿森达鞋,畅想金色人生

下联: .

上联:神鹿奔驰迎嘉客

下联: .

2、请你品析下面一副对联:

上联: 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

下联: 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08898.html

    上一篇:表示郁闷的句子

    下一篇:冬天的诗歌

    【店面迁移对联】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