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华山的诗句

| 职称日语 |

【www.guakaob.com--职称日语】

写华山的诗句篇一
《描写华山的诗句》

描写华山的诗句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华山黑影霄崔嵬,金天□□门未开。 雨淋鬼火灭不灭,风送神香来不来。 墙外素钱飘似雪,殿前阴柏吼如雷。 知君暗宰人间事,休把苍生梦里裁。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客路瞻太华,三峰高际天。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连。 雷雨飞半腹,太阳在其巅。翠微关上近,瀑布林梢悬。 爱此众容秀,能令西望偏。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阴烟。 曾是朝百灵,亦闻会群仙。

琼浆岂易挹,毛女非空传。 仿佛仍伫想,幽期如眼前。金天有青庙,松柏隐苍然。

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 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

乃悲世上人,求醒终不醒。

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冷白石枕 ,疏凉黄葛衣。 开衿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写华山的诗句篇二
《古诗》

一、填空题。(23分)

1、在括号里填上动物名。(5分)

(1)故人西辞( )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柴门闻( )吠,风雪夜归人。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 )先知。

(4)留连戏( )时时舞,自在娇( )恰恰啼。 2、在括号里填上植物名(4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 )少一人。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3、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3分) (1)举头( )日近,回首( )云低。 (2)( )毛浮( )水,( )掌拨清波。

(3)日出江花( )胜火,春来江水( )如蓝 。 4.在括号里填上数字(5分):

(1)危楼高( )尺,手可摘星辰。

(2)朝辞白帝彩云间,( )里江陵( )日还。 (3)碧玉妆成( )树高,( )条垂下绿丝绦。

5、在括号里填上表示气象的词(风、雪、霜、雷、云、雾、雨)。(6分) (1)朝辞白帝彩( )间 。 (2)北风吹雁( )纷纷。 (3)月落乌啼( )满天。 (4)斜( )细( )不须归。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 )。 (6)夜来( )声,花落知多少。

二、选择题。(16分) 1、诗人杜甫人称( )。

A、诗仙 B、诗圣 C、诗囚 D、诗鬼 2、选出李白的作品:( )

A《咏鹅》 B《登鹳雀楼》 C《送元二使安西》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 )的《小池》。 A、杨万里 B、苏轼 C、贺知章 D、陆游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句诗描写的是( ) A、春夜景色 B、夏夜景色 C、秋夜景色 D、冬夜景色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孟郊《游子吟》,是一首赞美( )的诗。 A、父爱 B、母爱 C、师爱 D、友情

6、唐朝诗人贾岛在“鸟宿池边树,僧( )月下门”这句诗中最终是选了( ) A.推 B.敲 C.扣 D、拉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 A、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D、李白

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出自唐朝( )的《蜂》。 A、李贺 B、罗隐 C、李商隐 D、陆游

三.请把左右两部分相关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1、野旷天低树 苏轼 《宿建德江》

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京口瓜洲一水间 王安石 《泊船瓜洲》 水光潋滟晴方好 孟浩然 《出塞》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歌颂情谊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蕴含哲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热爱祖国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思念故乡

四、根据句子的意思填写相应的古诗。

1、新春佳节,一派喜庆的气氛,人们也异常喜悦,用各种方法来喜迎这个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如燃放鞭炮、贴春联等,正如王安石所写的《 》: , 。 , 。 2、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爸爸妈妈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 。” 3、小明是个顽皮的孩子,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 。”

4、当我们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时,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如,李白送别时写了“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与友人离别之情。他还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成为借景抒情的名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5、在《登鹳雀楼》、《锄禾》、《望庐山瀑布》这三首诗中,描写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人民及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的诗句是 。常用来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诗句是 。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的诗句是 。

6、西湖美景闻名天下,下阵雨时的西湖更是别有一番景色。北宋诗人苏轼就曾写下诗句“ , 。”

五、在括号内填上古诗的作者。

孟浩然 骆宾王 白居易 杜牧 贺知章 李白

《咏柳》—( ) 《春晓》—( ) 《望庐山瀑布》( ) 《山行》—( ) 《咏鹅》—( ) 《忆江南》—( )

六、按要求写诗句(各写一句)。

1、写春景的: 2、写夏景的:

3、写秋景的: 4、写冬景的: 5、写长江的: 6、写黄河的: 七、根据诗句写成语。

1、花落知多少 ( ) 2、轻舟已过万重山( ) 3、不识庐山真面目( ) 4、读书破万卷 ( ) 5、粒粒皆辛苦 ( ) 6、相逢何必曾相识( ) 7、春蚕到死丝方尽( ) 8、万紫千红总是春( )

六年级古诗文竞赛试题

一、 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60分)

1、少壮不努力, 。

2、 ,能开二月花。

3、碧玉妆成一树高,

4、

5、儿童相见不相识,

6、前不见古人,

7、欲穷千里目,

8、

9、醉卧沙场君莫笑,

1 0、黄沙百战穿金甲,

11、

12、洛阳亲友如相问,

13、劝君更尽一杯酒,

14、独在异乡为异客,

15、

16、又疑瑶台镜,

17、日照香炉生紫烟,

18、桃花潭水深千尺,

19、众鸟高飞尽,

20、 。,二月春风似剪刀。。。 。 ,春风不度玉门关。。。 。 。 。 。 。。。 ,惟见长江天际流。 ,高高秋月照长城。,王孙自可留。

21、 ,轻舟已过万重山。

22、白发三千丈, 。

23、两岸青山相对出, 。

24、莫愁前路无知己, 。

25、柴门闻犬吠,

26、黄四娘家花满蹊,

27、黄师塔前江水东,

28、两个黄鹂鸣翠柳,

29、此曲只应天上有,

30、随风潜入夜,

31、

32、西塞山前白鹭飞,

33、春潮带雨晚来急,

34、欲将轻骑逐,

35、遥望洞庭山水翠,

36、野火烧不尽,

37、

38、

39、千山鸟飞绝,

40、清明时节雨纷纷,

41、银烛秋光冷画屏,

42、 。 。 。 。 。 。 ,夜半钟声到客船。 。 。 。 。 。 ,春来江水绿如蓝。 。 。 。

,浮萍一道开。,霜叶红于二月花。

43、南朝四百八十寺, 。

44、夕阳无限好, 。

45、采得百花成蜜后, 。

46、爆竹声中一岁除, 。

47、春风又绿江南岸,

48、

49、黑云翻墨未遮山,

50、欲把西湖比西子,

51、

52、不识庐山真面目,

53、

54、

55、纸上得来终觉浅,

56、梅子金黄杏子肥,

57、泉眼无声惜细流,

58、

59、

60、

二、 连线题。(

野旷天低树

万里长征人未还

明月来相照 。 ,两山排闼送青来。 。 。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南望王师又一年。 ,少壮工夫老始成。 。 。 。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为有源头活水来。 8分) 苏轼 《竹里馆》 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王维 《宿建德江》

写华山的诗句篇三
《《咏华山》资料》

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说课稿

水富县博爱小学 吴泽芬

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咏华山》,它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孩子和先生登华山。第二自然段写孩子吟诗赞华山。第三自然段写孩子得到了先生的夸奖。第四自然段交待了孩子的姓名和年龄。课文的重点是第二自然段。

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课文配有插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和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根据课文叙述寇准跟老师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我为本课制定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从而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自主学习,培养创造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

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交流、检查读课文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等,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议,深化理解了课文内涵,在交流中提出不同的创新见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因此,我这堂课的教学也注意到这一点:新课伊始,我先出示一幅华山挂图来创设情境,让生首先对华山有感性的认识,再激发学生去爬山的欲望,引发学生的向往与遐想,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有个七岁的小男孩,不但登上华山还念出一首赞美华山的诗。这样,学生便会急于知道详情的强烈愿望而去自发性进入阅读。同时鼓励学生在读书时,利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去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水平。

三、拓展,体情悟道,突破“文包诗”难点。

“文包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诗文联系,借文悟诗。因此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品描写华山高、雄伟壮丽的句子上,让学生通过观察,贴图的形式,理解华山高耸入云的壮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能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孩,去登山、去读课文,在充分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华山巍巍,耸入云霄的特点后,

出示诗句,让生读读想想,“看谁能自己读懂这首诗”,充分地相信学生,让他们在读中自悟、诗文对应,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 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25课 咏华山 (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2、 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熟读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这些生字词,你还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词语

3、 回忆课文大意: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是谁咏华山的? (板书:蔻准)过渡:今天,咱们就跟着寇准一起去登华山,看看华山上是什么样的景象,好吗?

(二)、精读二——四自然段

1、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小朋友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华山上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读后问:你觉得华山怎么样?(板书:高) 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华山的高?

A: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指导读好这句话。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华山的高来。)

出示华山图:看,这就是华山,有12公里长,800层楼那么高。看了这么高的华山,相信这句话现在你一定能读好!谁来读?(你读得真好,把华山读得那么高!)

B: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这么长的路,这么高的山,爬上去一定非常(吃力、困难、累、不容易……)书中用了一个词,写出了这种感受,就是(艰难)指导读好这个词。读得真好,奖励你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

(指导读好这句话)(你把登山的辛苦都读出来了,真棒!) (你们真会读书,从登山的艰难感受到了华山的高。) C: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相机提问:蓝天在哪儿?远远近近的山在哪儿?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到了脚下?

指导读好这句话。(他读得怎么样?谁来和他比比?)

D: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相机提问:平时看到的太阳在什么地方?太阳怎么会显得那么

近?

我们平时看白云在哪儿?现在白云在哪儿?

指导读好这句话。

(2)小朋友们都很会读书,很会动脑筋,从这些语句感受到了华山的高大。其实这些也就是蔻准登上华山山顶之后看到的景色。我们把它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a、自由练习读;b、指名读;c、齐读。

(3) 读得真好!奖励你们看几幅华山的风景图。(展示图片) 看到这些美丽的华山图,我看到许多小朋友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赞叹声,这就是情不自禁啊!

看完后,你想怎么样来赞美华山?(啊!华山真 !)

(4)看到华山这么高,这么美,小朋友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些感叹。寇准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后,心情非常激动,再夜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但他赞美华山的话不是“啊,华山真美啊!”,也不是“华山真高哇!”。而是一首诗(出示图、文):“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教师范读,学生闭起眼睛仔细听,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写华山的诗句篇四
《《咏华山》资料》

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说课稿

水富县博爱小学 吴泽芬

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咏华山》,它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孩子和先生登华山。第二自然段写孩子吟诗赞华山。第三自然段写孩子得到了先生的夸奖。第四自然段交待了孩子的姓名和年龄。课文的重点是第二自然段。

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课文配有插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和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根据课文叙述寇准跟老师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我为本课制定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从而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自主学习,培养创造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

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交流、检查读课文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等,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议,深化理解了课文内涵,在交流中提出不同的创新见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因此,我这堂课的教学也注意到这一点:新课伊始,我先出示一幅华山挂图来创设情境,让生首先对华山有感性的认识,再激发学生去爬山的欲望,引发学生的向往与遐想,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有个七岁的小男孩,不但登上华山还念出一首赞美华山的诗。这样,学生便会急于知道详情的强烈愿望而去自发性进入阅读。同时鼓励学生在读书时,利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去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水平。

三、拓展,体情悟道,突破“文包诗”难点。

“文包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诗文联系,借文悟诗。因此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品描写华山高、雄伟壮丽的句子上,让学生通过观察,贴图的形式,理解华山高耸入云的壮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能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孩,去登山、去读课文,在充分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华山巍巍,耸入云霄的特点后,

出示诗句,让生读读想想,“看谁能自己读懂这首诗”,充分地相信学生,让他们在读中自悟、诗文对应,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 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25课 咏华山 (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2、 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熟读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这些生字词,你还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词语

3、 回忆课文大意: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是谁咏华山的? (板书:蔻准)过渡:今天,咱们就跟着寇准一起去登华山,看看华山上是什么样的景象,好吗?

(二)、精读二——四自然段

1、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小朋友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华山上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读后问:你觉得华山怎么样?(板书:高) 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华山的高?

A: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指导读好这句话。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华山的高来。)

出示华山图:看,这就是华山,有12公里长,800层楼那么高。看了这么高的华山,相信这句话现在你一定能读好!谁来读?(你读得真好,把华山读得那么高!)

B: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这么长的路,这么高的山,爬上去一定非常(吃力、困难、累、不容易……)书中用了一个词,写出了这种感受,就是(艰难)指导读好这个词。读得真好,奖励你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

(指导读好这句话)(你把登山的辛苦都读出来了,真棒!) (你们真会读书,从登山的艰难感受到了华山的高。) C: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相机提问:蓝天在哪儿?远远近近的山在哪儿?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到了脚下?

指导读好这句话。(他读得怎么样?谁来和他比比?)

D: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相机提问:平时看到的太阳在什么地方?太阳怎么会显得那么

近?

我们平时看白云在哪儿?现在白云在哪儿?

指导读好这句话。

(2)小朋友们都很会读书,很会动脑筋,从这些语句感受到了华山的高大。其实这些也就是蔻准登上华山山顶之后看到的景色。我们把它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a、自由练习读;b、指名读;c、齐读。

(3) 读得真好!奖励你们看几幅华山的风景图。(展示图片) 看到这些美丽的华山图,我看到许多小朋友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赞叹声,这就是情不自禁啊!

看完后,你想怎么样来赞美华山?(啊!华山真 !)

(4)看到华山这么高,这么美,小朋友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些感叹。寇准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后,心情非常激动,再夜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但他赞美华山的话不是“啊,华山真美啊!”,也不是“华山真高哇!”。而是一首诗(出示图、文):“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教师范读,学生闭起眼睛仔细听,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写华山的诗句篇五
《咏华山》

咏华山

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咏华山》,它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根据课文叙述寇准跟老师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我为本课制定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从而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创造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交流、检查读课文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等,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议,深化理解了课文内涵,在交流中提出不同的创新见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因此,我这堂课的教学也注意到这一点:新课伊始,我先出示一幅华山挂图来创设情境,让生首先对华山有感性的认识,再激发学生去爬山的欲望,引发学生的向往与遐想,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有个七岁的小男孩,不但登上华山还念出一首赞美华山的诗。这样,学生便会急于知道详情的强烈愿望而去自发性进入阅读。同时鼓励学生在读书时,利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去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水平。

三、循文明像,体情悟道,突破“文包诗”难点。

“文包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诗文联系,借文悟诗。因此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品描写华山高、雄伟壮丽的句子上,让学生通过观察,贴图的形式,理解华山高耸入云的壮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能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孩,去登山、去读课文,在充分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华山巍巍,耸入云霄的特点后,出示诗句,让生读读想想,“看谁能自己读懂这首诗”,充分地相信学生,让他们在读中自悟、诗文对应,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我设计的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2、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爬过山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推荐一座非常值得去游览的名山,叫华山,

请大家看这座山(指图)-这就是华山

2.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是呀,我也觉得华山雄伟壮丽,高耸入云。看到这么高的山,老师情不自禁的想吟诵一首诗来赞美它(只要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底。)

3.喜欢这首诗吗?这首诗是古代一个7岁小孩写的。

4.你想不想知道他是谁,为什么写这首诗,

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24课《咏华山》,读了以后,你就懂了(板书)

请大家翻开书p135页,自己读读课文,不会读的先拼拼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二.初读课文。

1.自读。

2.同桌相互检查

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可真高(像这位、这位同学读得可认真了,他们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反反复复的读,那么现在请你们把认为难读的地方,读给同桌听。如果还有读不准的词,就请他教你)(生互相练习)

3.检查。

我瞧瞧,哪位小老师教了同桌(请生回答)你教了哪些词呀?(学说,师板词。板后齐读)

4.生第一次读课文

我们把难读的词语读会了,现在试试读读课文

5.生边读,师边板词

老师还发现,有几个词语也很难读,谁能来教教老师读。(齐读词语)

6.再读课文。这回有没有信心,把课文读得比上次好。

三.品读。

1.导语。

刚才大家看了华山,都觉得华山非常高,如果让你去爬这么高的山你会觉得怎么样?(生答)

我们课文里的老先生和小孩跟你们一样,也爬得好辛苦好困难。课文里用哪个词形容他们爬山困难呢?

2.引句子。“啊!华山真高哇!”

等他们满头大汉,喘着大气爬到山顶,他们会觉得这山怎么样呀?(出示句子)他们的感觉和你们一样

3.品读句子。

A自由练习好,大家自己先练一练,看谁能把华山读得最高。指名读

你们读得都很高,我们一起来把华山读得高高的。齐读

4.品后两句。

华山到底有多高呢?让我们一起跟小孩(帖小人)到山顶去看一看(出示句型) A自己读。同学们,先好好的读读这两句,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B生答:a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跑到我们脚下去了呢?

b太阳为什么显得这么近呢?说明什么?

c白云不在天上,干嘛跑到山腰去了?

C结束语。我们看到的这些景色都说明了什么?

D分组合作练读。我们分组练一练,练习读这些句子。争取每个人都能把华山的高读出来。

E检查反馈。那一小组先来,比一比哪组读得最高(指黑板读)

F师范读。讲朗读的方法。要读得好,有个小窍门,就是一边读一边想。

G生齐读。好,照老师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把华山读得高到太阳那去。

5.品古诗

导语:你们把华山读得真高呀,假如你就是那小孩,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红日那么近,白云那么低,多美呀!你的心情怎么样?

A、说说自己的心情

B、引诗

对,那小孩的心情-开心了,激动了,幸福极了,他控制不住自己的快乐。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板诗)让生看手势跟读

C、练习读诗

a自读。

b诗文对应这些诗与这些句子是有联系的,你们能把他们对应起来吗?

1、讨论交流

2、提问你认为哪句话,对应哪句诗?(这两句诗应该与哪句话对应呢?)

3、总结、读诗句这首诗和前面的句子一样,都是写华山很高很高。

男女赛读(读出华山的高来)

四.品第三、四段

你们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写得好吗?

1.课文中老先生怎样夸他(好诗好诗)

2.生夸“我们一起也来夸夸他!

3.他是谁?(寇准)我们一起把最后一段读一读。他今年几岁?(

出来!

他和谁一般大呀?”

4.总结。(再读全文)

五、总结结束。

1、华山的雄伟、壮丽

2、小寇准的聪明、能干

3、鼓励

7岁)用手指表示

写华山的诗句篇六
《论唐人咏华山诗所流露的人生态度》

论唐人咏华山诗所流露的

人生态度

作 者 :赵 亚 宁

单 位 :岐山县枣林镇贾家小学

写作时间:2011年7月 联系方式:13571789267

论唐人咏华山诗所流露的人生态度

姓名:赵亚宁 单位:岐山枣林贾家小学 电话:13571789267 邮编:722404

【内容摘要】:本文从诗人所处的环境、际遇、时令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唐代诗人崔颢、王昌龄、李白、刘长卿、杜甫、孟郊、韩愈、刘禹锡、郑谷等的咏华山诗,论述了崔颢等唐代诗人咏华山所流露的两种人生态度:即超脱人世,摆脱世事束缚的出世思想和积极投身社会,忧国忧民,渴望建功立业的入世思想。

【关键词】:艺术风格、艺术想象、人生感悟、入世出世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余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它以丰富深厚的生活内容,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反映了唐代三百年来的社会现实,从而赢得了国内外普遍的赞誉的高度的评价。唐代诗人在“精骛八极,心游万仞”①的艺术创作中,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情景交融,诗意盎然的生活画面,给人以广阔的艺术想象天地。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书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各异的艺术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歌颂赞美了壮丽山河,抒发了不同的人生感悟。本文拟就管见所及,选取唐代诗人咏华山诗数篇,从诗人所处的环境、际遇、时令等方面对唐代诗人咏华山诗所流露出世、入世两种人生态度加以探讨。

一、华山的地貌、形态特征

西岳华山,位于秦岭东端,陕西华阴市境内,雄踞关中,东临潼关,西窥秦川,南依秦岭,北瞰黄河,扼中原进出西北五省之门户。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说:“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②这是对华山形态的准确而形象的描写,讲出了华山的险、徒、高、大、之特点。

千百年来,华山以其直耸云霄,削拔险峻的独特风姿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来此寻幽探险、附属歌颂。唐代诗人崔颢曾有诗云“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行经华阴》)就为我们描绘出华山石峰耸立、气势磅礴、俯视咸京之势,其主峰落雁、朝阳、莲花三峰鼎峙耸立,直插云外,真乃鬼斧神工所造!《华山记》载登华山落雁峰“俯视三秦,旷莽无际。黄河如一缕水,缭绕岳下”③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诗句“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赞颂华山的高俊雄伟以及登山俯视黄河的壮观景象。在王昌龄短暂的一生中,他的足迹也曾=到过华山。他被华山的高山云影所吸引,遂赋《过华阴》一首,以“云山互明灭”写出华山云影相互显影,突出华山之高;以“欣然忘所疲,永望望吟不辍”来衬托华山诱人的景物,使人高兴的忘了疲倦长时间的观看,还称赞不已。华山苍龙岭上至今流传着韩愈投书的故事。据《唐国史补》记载“韩愈好奇,与客登华山绝顶,顾视其险绝,恐栗,度不可下,乃发狂恸哭,欲遗书为诀,华阴县百计取之乃下。”④今苍龙岭上端的逸神岩,相传是韩愈投书处。韩愈不仅到过华山,而且还为我们留诗一首《古意》颂赞华山:“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藉如船。„„”相传华山中峰似玉井,生千叶白莲,吃了可成仙。韩愈借助神话传说,写了华山古迹的灵异,唐代诗人通过对华山不同的艺术描绘,颂赞了华山石峰耸立,翠黛接天,气势巍峨,悬崖陡峭,出云表,傲群岭,鬼斧神工,风姿独具的风貌;同时也抒发出他们对人生道路的不同感悟和思索,流露出了不同的人生态度。

二、 唐代咏华山诗流露出的超脱人世、摆脱世事束缚的出世的思想。 首先我们分析唐诗人崔颢(704-752)一首非常有名的咏华山诗《行经华阴》: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诗人在雨过天晴之日,路过华山,由远而近,起句即气势逼人,以神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宝贵的京师,一个“俯”字显示崇山压倒之势;“迢峣”二字突出华山石峰耸立,气势巍峨。接着诗人便以超迈之笔,选取“三峰”为着眼点,“天外三峰削不成”写出了三峰非人间刀斧可成,必为鬼斧神工所造之意。

颔联二句由远望而近观,写雨过天晴之后武帝祠前无限烟云聚而欲散,仰望仙人掌上一片青葱、翠黛接天,都是雨过天晴的醒目气象,使人顿觉沁人心脾,令人神清目爽,已为结局“学长生”营造了一个美妙的自然环境。

颈联诗人在直观的基础上通过想象,以拟人手法为我们描绘出一幅雄浑的画面:黄河从潼关城角下奔腾而过,南枕华山岭,蜿蜒向东流,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地势非常险要,驿路直通“汉畤”。(畤谓“神灵所止之地”,即后世神坛之类)王国维《人间词话》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⑤诗人在此联中着一“险”一“平”,不仅映衬出华山的高峻,同时也似乎暗示了长生之道比名利之途要来的平稳坦荡一些。何去何从也由诗人胸中流溢于诗句中。

通过以上六句由远而近、的景语描绘之后,结尾两句自然而出。诗人行走在“名利”之途,仰望了华山直耸云霄、翠黛接天的崇高形象和飘逸出尘的仙迹灵踪,移性动情,感叹仕途坎坷,发人深思的以问作结,劝喻“路旁名利客”到“此地学长生”。这十分明显地展露出诗人脚踏名利路上,见华山之奇景而厌恶仕途之险,心仪长生之道的思想,折射出诗人超脱人世、远离名利的出世思想。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的盛唐诗人王昌龄过华阴时咏华山所流露出的思想。诗题是《过华阴》,原诗如下: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

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羁人感幽栖,窗映转奇绝。

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 。

信宿百余里,出关玩新月 。

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 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王昌龄一生沉寂下僚,屡遭贬黜,尝尽羁人之苦,最后死于地方官德淫威之下。此诗当为世人又一次远离故乡路过华阴时所作。

前十句世人通过对华山变幻时隐时现的神奇景色描写,感叹羁留他乡之苦,遂心生寄居华山的羡慕之情。诗人一路走来,且行且宿,虽经百里之遥,眼睛始终不离华山,吟哦不停,步出关外赏一弯新月。

后四句谓华山诱人的景物变幻无穷,不断转移了诗人的情怀感受,诗人感到万事无常,无法掌握,不由得感叹道“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对少对人生的无常和苦闷有一些无奈。综观全诗,诗人以“云山互明灭”的华山喻人生无常、沉浮不定,当诗人仰观华岳,见其盎然天外,云山变幻无穷后,不禁迁移了诗人的情怀感受,似有退隐之意。

我们不妨看一看诗人刘长卿的《关门望华山》所流露出的思想。下面抄录原诗 :

客 夏 雷 翠 爱 徘 曾 琼 仿

路云雨微此徊是浆佛

瞻亘飞关众忘朝岂仍

太百半上容暝百易伫

华里腹近秀色灵挹想

,,,,,,,,,

三合太瀑能泱亦毛幽

峰沓阳布令漭闻女期

高遥在林西成会非如

际相其梢望阴群空眼

天连巅悬偏烟仙传前

。 。 。 。 。 。 。 。 。

金天有青庙,松柏隐苍然。

为便于论述,我们将此诗分作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十二句,后八句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是说:羁旅他乡的诗人行走在关门(潼关)西望华山,展现了夏日华山晴雨交加美妙神奇景象:只见华山三峰插天,云亘百里,连绵不断;山顶太阳高悬,山腰却雷雨急飞。接着诗人用通感手法,描绘经雷雨冲刷之后的华山显得更加苍翠欲滴,如在眼前,令人油然而生喜爱之情,诗人也感到华山离自己所在位置都近了许多。由于诗人离华山较远,诗人眼中“瀑布林梢悬”更映衬出华山之高。“爱此众容秀,能令西望偏”二句是诗人通过望华山“三峰高际天”千研竞秀,云雨飞瀑,亘连不断的迷人景色后的主观感受,诗人眼中景、胸中意于此合盘托出。这里“西望”者当指长安,长安是唐代的京城,当然是政权、经济、文化的中心,必为万众瞩目。诗人被华山美妙的自然风物所吸引,西望长安的视线也偏向一边了,这里也明白表露出诗人留连于华山景物,而生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因而诗人“徘徊忘暝色”从“太阳在其颠”望到“泱漭成阴烟”。

第二部分后八句是诗人望山不见后的所思所想:华山曾是百仙群神会聚之地,玉井之水难挹,毛女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最后两句“金天有清庙,松柏隐苍然”是说庄严清净的金天王祀庙隐没在苍苍松柏里,诗人的仰慕清净脱离世事的出世思想进一步折射流露了出来。其他如中唐诗人孟郊的《游华山云台观》:“华岳独灵异,草木恒新鲜。山尽五色石,水无一色泉。仙酒不醉人,仙芝皆延年。夜闻明星馆,时韵女萝弦。敬兹不能寐,焚柏吟道篇。”则表露了诗人虔诚地歌颂仙佛,专门地敬慕神灵,希望长生的出世思想。

再如晚唐诗人郑谷的诗《华山》前十六句纯然写景,后八句“淡泊生真趣,逍遥息世机。野花明涧路,春鲜涩松围。远洞时闻磬,群僧尽掩扉。他年洗尘骨,香火愿相依”亦十分明显地折射出诗人的人生感悟,流露出淡泊、逍遥远离世事的出世思想。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罗列。

三、唐人咏华山诗所流露出的积极投身社会、忧国忧民、渴望建功立业的入世思想。 先分析杜甫的《望岳》全诗如下:

西岳岭嶒竦处尊 ,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 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 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 ,高寻白帝问真源。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和2华山,这一首诗望西岳华山。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至乾元二年(759)秋杜甫被贬到华州任司功参军。”初到华州,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时常仰望华山,此诗当是诗人心情郁闷却又“济时敢爱它,寂寞壮心惊”(《岁暮》)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写照。

首联诗人仰观天际,西岳主峰插天,鼎峙耸立,主峰之下的云台、白云、毛女诸峰如儿孙一般起伏环拱于主峰的周围,“嶒竦”二字突现西岳华山崖威壁绝、峡谷深邃、陡然挺拔的壮丽雄姿,“耸处尊”意为世人仰望华山盎然天外,足见华山在诗人胸中实气魄宏伟、无限崇高的,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

颔联诗人由仰望华山转而想往上攀登。“自古华山一条路”主要是指青柯坪往主峰攀登的险道,攀登这千米危崖,须经多重险关,无数险道。但是诗人心志弥坚,不怕艰险,要借助“仙人九节杖”而“拄到玉女洗头盆”去。洗头盆据记载,中峰的玉女祀前有5个石臼,号玉女洗头盆。

颈联诗人进一步联想进入车箱谷(二仙桥西)路线曲折,似乎已无“归路”,然而在诗人心中,却有着更为高远广阔的“通天门”。此联笔者认为是一语双关,名为写登山之苦,实为暗蕴诗人虽处穷途,却又壮志弥坚,在诗人心目中虽至穷途末路,但他仍会不屈不挠抵达“箭栝通天有一门”。

尾联“稍待秋风凉冷后 ,高寻白帝问真源”写的颇耐人寻味。似可解为肃宗一时恼怒,贬谪诗人,诗人要待“秋风凉冷后”再去“白帝问真源”。此处“白帝”是管辖华山的天神,当为借指肃宗皇帝,诗人是要等到唐肃宗的怒火凉冷之后,再去献自己的一片忠耿之心。

统观全诗,诗人通过仰望华山,以拟人、想象、暗喻、借喻的艺术手法,托物言志,巧妙地表达了自己虽遭贬谪,却壮志未泯,对自己的祖国怀着无比崇敬之心。此时诗人尽管遭遇不幸,但却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折射出诗人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投身社会的入世思想。759年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动,感慨万千写下了不朽的诗篇—“三吏”和“三别”就是其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例证。

再分析李白的诗《古风》“西上莲花山”全诗如下: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写华山的诗句篇七
《咏华山》

课题:25咏华山

总课时:3课时 本课时:第1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1)学习本课的18个生字,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各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初读,体会华山的高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记住生字的形。

对策:利用生字卡片进行认读,并借助以前的知识进行记忆。

难点: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对策:先对课文中的长句进行练读,读通、读顺之后在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

修改:(1) 谈话:

小朋友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吗?

小沉香劈开大山,救出了自己的妈妈,还记得这座大山叫什么吗? 板:华山

(2) 说一说华山的特点:(高)

1、板书: 华(huà)山,领读“华”,第四声。

2、简单介绍华山:在陕西省的东部,华阴县城南,远远望去,它的样子好象花,所以叫华山„„

修改:(出示华山风景图)指导看图。

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

3、板书:咏(yǒng )(拼读)

4、齐读课题

“咏”有两个意思:(1)声调抑扬的念(2)用诗词等来抒写。咏华山的“咏”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B座808室

是什么意思呢?

修改:“咏”是赞美的意思。“咏华山”就是赞美华山。

过渡:那这篇课文赞美华山什么呢?

二、初读指导

过渡:谁咏华山?为什么要咏华山?他是怎样咏华山的?请听老师朗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提问:谁咏华山?(寇准)为什么要咏华山?(华山高)他是怎样咏华山的?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寇准的这首诗的题目叫《登华山》]

3、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1)全文一共有4个自然段,《登华山》在文章中排成两行的,但它属于第二自然段的一部分,所以不另外计算自然段。出示:

huà sîngdài suì yǚ jí chēngzàn jiān

华 山 宋 代 七 岁 山 于 齐 称 赞 间

yán jiān nán dǐng yín song kîu zhǔn jīn

沿 着 艰 难 山 顶 吟 诵 寇 准 情 不 自 禁

(3)各自拼读,找出平翘舌音和前鼻音的字。

平舌音的字:岁 诵 赞 宋

前鼻音的字:赞 沿 难 禁 吟

(4)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5)理解词语的意思。

(6)想办法记住生字的形状。

①让学生自由交流,然后老师小结:

修改: 分析字形

沿:右半部分,上边是“”,不是“几”

近:先写“斤”,再写“辶”,第二笔是竖撇

与:熟字去偏旁记忆,“写”去掉“冖”

齐:撇捺要伸展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B座808室

熟字换部件法记:“花”去掉草字头,在下面加上一个“十”字底,就是华山的“华”;“你”去掉单人旁,加上禾字旁,就是“称”;“多”去掉上面的“夕” 加上一个“山”,就是“岁”

加一加:“门”加“日”是“间”;“文”加撇与竖是“齐”

去部件法记“写”去掉上面的秃宝盖是“与”。

②学生各自进行记忆。

4、朗读课文。

(1)出示课文中的长句,提示停顿,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将它们读通顺、流利。

(2)指名分小节进行朗读课文,朗读时出现问题,在读完一小节之后进行纠正。 修改:片断训练。

给括号中的拼音加调号。

华( hua )山 中华( hua )

好( hao )听 好( hao )学

只( zhi )有 一只( zhi )

三、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2、练读课文,将句子读通顺,将课文读流利。

板书 25 咏 华 山 (寇准)

华山的高

修改: 25 咏 华 山

登 ——→ 咏 ——→ 赞 ——→ 点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B座808室

课题:25咏华山 总课时:3课时 本课时:第2教时

主备人:龚雪红 授课人:沈敏娅 授课时间:2010年6 月 10 日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1)巩固字、词,学习课文。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华山的高大,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

对策:多种形式练读课文,从反复练读中理解课文。

难点:对课文中的诗句的理解。

对策:图文结合;诗句、课文结合起来进行理解。

[教学准备]课文的插图 生字卡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给括号中的拼音加调号。

华( hua )山 中华( hua )

好( hao )听 好( hao )学

只( zhi )有 一只( zhi )

2、出示生字卡片进行拼读,巩固生字的字形。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修改: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讲清图中的时间、人物、事情。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B座808室

①学生仔细看图。

②指名逐一进行回答。(古时候 小孩儿和先生 登华山)

③将几个问题连起来进行回答。

(2)我们去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出示: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先生去登华山。 (练读,体会写法)

(3)小结:这一小节用一句话向我们叙述了事情发生的时间、人物以及起因。

2、学习第二自然段。

修改:华山那么高,他们是怎么登上山顶的呢?自读课文第二段,能找到有关句子吗?

学生按要求自读第二段。

学生装交流,读读有关句子。

a、读句子,理解“艰难”的意思。

b、读句子,“艰难”读重音。

出示课文中的第二幅图,指导学生看图理解。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修改: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a、朗读,体会两个感叹号的作用。(感叹号表达强烈的感情。“啊!华山真高哇!”应当读出惊叹的语气。)

④画出写华山高的句子。

学生交流后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a、这里分别写了什么?(蓝天 山 太阳 白云)

b、引导学生读句子,然后画简笔画。(突出蓝天 山 太阳 白云这几样东西,特别注意它们的位置)

修改: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B座808室

写华山的诗句篇八
《25《咏华山》》

写华山的诗句篇九
《咏华山》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08947.html

    【写华山的诗句】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