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哀

| 职称日语 |

【www.guakaob.com--职称日语】

节哀篇一
《请节哀》

《请节哀》请节哀  请节哀!我的四川朋友。虽然你们的亲人已经离去,但不要担心,不要难过,你还有我们,还有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你看到了吗?有无数双手正向你们伸来 ,他们伸出了援助的手,这手有小孩,有老人,还有年壮的青年,这不正像我们的兄弟姐妹吗?  请节哀!我的四川同学。让我紧紧牵住你的手,走完这一条漫长而遥远的路。让我牵着你的手,忘记悲伤,忘记悲痛,忘记昨天,从今天开始,从零开始。让我牵着你的手,感受这份情怀,感受这片温暖,让我们一起手牵着手,把路好好地走下去,好吗?  请节哀!我的四川亲人。不要再悲痛,我们的泪水能聚成一片海,那海汇成了一股强劲的力量,把我们紧紧地拧在一起,能推帆前进;不要再伤心,我们的泪水能融化那心底的冰山,能融化一切困难,让我们紧紧地靠在一起,一起重建家园;不要再哭泣,我想我们的亲人已经到了天堂,他们更希望看到生者的坚强,更希望我们好好地活下去,让我们紧紧相依,一起生活。  请节哀!我的四川兄弟。我们的心会永远在一起,让泪水因此而消失,让悲痛从此而不在,让爱因我们的坚强而永存,让我们都幸福地活着,面对明天而微笑。  请节哀!我的朋友,我的同学,我的兄弟姐妹们。不要伤心,不要哭泣,擦干眼泪,让我们手牵着手,好好地活着,幸福地活着,为那些在灾难中逝去的兄弟活着,为那些在灾难中创造奇迹的人活着。  记住,好好活着,这一路上有我,有我们的兄弟,有十三亿的黄皮肤,有十三亿双手都在为我们呐喊:中国加油!四川加油!

节哀篇二
《《别离辞:节哀》之赏析》

《别离辞:节哀》之赏析

十七世纪,英国出现了两派诗人,即玄学派诗人和骑士派诗人。玄学派诗人都是围绕爱情,死亡,宗教三方面进行创作的。他们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韵律和节奏来表达他们强烈的思想感情。而玄学派诗歌具有引人注目,意象奇特,机智新颖的特点。玄学派诗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约翰.多恩(John Donne)。

约翰.多恩(1572—1631)出生于伦敦一个罗马天主教家庭。他早期先后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接受教育,之后在林肯律师学院学习法律。他原本是一名天主教徒,最后改信英国国教。1596年和1597年,多恩跟随艾塞克斯伯爵征伐西班牙。之后在政府谋得一职。1602年,受托马斯·莫尔爵士的影响,他丢掉了这个职务,因为前者不同意他与女儿安妮的婚姻。1615年,多恩成为英国国教的一名教士,从1621年到他过世,担任圣保罗大教堂的教长。他的诗作大都是在死后发表的,第一部诗集于1633年出版。多恩的爱情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持有否定的爱情观,一类持有肯定的爱情观。《别离辞:节哀》属于后者,这是多恩写给妻子的诗歌,诗歌的字里行间都表达了他们之间深深的爱意。下面分小节来赏析多恩的《别离辞:节哀》。

正如德高人逝世很安然,

对灵魂轻轻的说一声走,

悲伤的朋友们聚在旁边,

有的说断气了,有的说没有

诗歌的第一节短短四句,但很直接,从一开始就描述死亡的场面。但我们若是能联系当时诗人与妻子分离的场合,便可以理解诗人如此构思的用意。对于非常恩爱的夫妻来说,分离无疑就像死亡。但如多恩所描述的那样,不同的人对于死亡(分离)持不同的态度。第一类是德高的人,他们注重的是灵魂的安定与否,对于死亡持淡然的态度。第二类是悲伤的朋友,他们注重肉体是否存在,为此而争论不休。如此一来,作者的意图就很明显了,对待别离应像德高的人对待死亡那样,注重精神和灵魂。

让我们化了,一声也不作

泪浪也不翻,叹风也不兴;

那是亵渎我们的欢乐——

要是对俗人讲我们的爱情。

第二节诗继续描写死亡,“化了”的意思是融为一体。而这节诗歌主要说当我们离别时,不要哭泣也不要悲伤,对那些世俗的人讲述我们的爱情会让它蒙上阴影。这是多恩在歌颂他们爱情的神圣性,灵魂和肉体达到完美的极致。不能跟世俗的爱情相提并论。

地动会带来灾害和惊恐

人们估计,它干什么,要怎么样

可是那些天体的震动

虽然大的多,什么也不伤

第三节诗歌中,多恩提及了一些自然现象,比如地动和天体的震动。地动即是地震。当时,人们认为地震是由于上帝发怒而引起的,必然会带来灾难,因此人们便会产生惊恐的情绪。这节诗歌的意思是:地震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惊恐,

而较大的天体震动却不会带来什么伤害。也就是说,离别虽然会带来思念之苦,但不会像地震那样造成巨大的伤害,而是像天体的震动那样,“什么也不伤”。采用如此突兀的比喻,体现了多恩诗歌的独特风格,让人感到一种创造新奇之美。

世俗的男女彼此的相好,

(他们的灵魂是官能)就最忌别离,

因为那就会取消组成爱恋的那一套东西。

我们被爱情提炼得纯净,

自己都不知道存什么念头互相在心灵上得到了保证,

再不愁碰不到眼睛、嘴和手。

两个灵魂打成了一片,虽说我得走,

却并不变成破裂,而只是向外伸延,

像金子打到薄薄的一层。

以上三节诗歌,都说明了多恩推崇精神恋爱。当然,这种爱情并不是凡夫俗子所能接受的。因为这种爱情注重的是灵魂的和谐一致,而不是肉体之爱。有了灵魂的和谐一致,即使夫妻两人分离了,他们的灵魂也是一体的。一方的离开是另一方的延续,而不是破裂,就像是金子被打到薄薄一层一样具有延续性。多恩在这里把他们的爱情比作了金子,具有新颖性。

就还算两个吧,两个却这样和一副两脚规情况相同;

你的灵魂是定脚.并不想移动.

另一脚一移,它也动。

虽然它一直是坐在中心,

可是另一个去天涯海角,它就侧了身.倾听八垠;

那一个一回家,它马上挺腰。

你对我就会这样子,

我一生像另外那一脚,得侧身打转;

你坚定,我的圆圈才会准,

我才会终结在开始的地点。

最后三节,多恩采用了“圆规”的比喻。多恩把和妻子之间的爱情比喻为“圆规爱情”。把夫妻双方比作圆规的两脚,女方是定脚,永远在中心。但是,当男方转动的时候,女方也随之转动。这表明夫妻双方相互理解,相互支撑。即使分隔两方,心灵也会相通。“你坚定,我的圆圈才会准,我才会终结在开始的地点。”这表达了夫妻两人忠贞于彼此。有了忠贞的存在,爱情的意义便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

通过以上对《别离辞:节哀》的赏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多恩诗歌创作的特点。作为玄学派诗人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多采用奇怪的比喻,新颖奇特,令人耳目一新。人们在读过他的诗歌之后,往往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从这首《别离辞:节哀》上,人们更能感到心灵的冲击。“人非草木,怎能无情!"。处于快速发展的时代中,人们的爱情观不同以往。更多的人追求让自己感到快乐的爱情,

更多的人注重肉体之爱而不是灵魂的和谐一致。像多恩的“圆规爱情”,又有几人能做到呢?也许,现代人缺少的是忠贞于爱情的勇气。

节哀篇三
《节哀》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二) JSP内置对象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JSP内置对象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 制作一个购书页面,要求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并通过下拉菜单选择需要购买的图书,单击“确定”按钮,将信息发往服务器端,服务器端接收用户输入并输出用户名和所购图书。

2. 设计表单,制作读者选购图书的界面,当读者选中一本图书后,单击“确定”按钮,页面跳转到介绍该图书信息页面,要求使用response对象sendRedirect方法。

3. (选做)猜字母游戏。随机生成一个字母,请输入者尝试猜出字母是什么(字母忽略大小写)。

三、实验环境

1. 硬件环境:

2. 软件环境:JDK1.5

四、算法描述及实验步骤

1. 算法描述(可以用流程图、伪代码或源程序描述)

2. 实验步骤

 输入源代码

 第一题 index.jsp

<%@ page language="java" import="java.util.*" pageEncoding="GB2312"> </head>

<title>选购图书 </title>

<body>

<form name="form1" method="post" action="ReceiveUser.jsp"> <label>

用户名

<input name="userName" type="text" size="12"/>

</label>

<br>

<label>

密码&nbsp;&nbsp; <input name="passWord" type="password" size="12"/>

</label>

<br>

<label>

图书&nbsp;&nbsp;

<select name="Select">

<option value="1">Java程序设计</option>

<option value="2">C程序设计</option>

<option value="3">C++程序设计</option>

<option value="4">Python程序设计</option>

</select>

</label>

<br>

&nbsp;&nbsp;

<input type="submit" value="提交" name="submit">&nbsp;&nbsp;&nbsp; <input type="reset" value="清空" name="reset">

</form>

</body>

<%@ page language="java" import="java.util.*" pageEncoding="GB2312"%> <html>

<head>

<%request.setCharacterEncoding("GB2312"); %>

</head>

<body>

<%request.getParameter("userName");%>你好

<br>

你所购买的图书为:

<%

switch(Integer.parseInt(request.getParameter("Select"))){

case 1: out.print("Java程序设计"); break;

case 2: out.print("C程序设计"); break;

case 3: out.print("C++程序设计"); break;

case 4: out.print("Python程序设计"); break;

}

%>

</body>

</html>

2 in.jsp

<%@ page language="java" import="java.util.*" pageEncoding="GB2312"%>

<html>

<head>

</head>

<body>

<form action="sendRedirect.jsp" method="post">

<table border="5" align="center" > <tr> <td colspan="2">请选择需要的图书:</td> </tr> <tr> <td >《WEb》技术应用</td> <td> <input type="radio" name="book" value="1"></td> </tr> <tr> <td >微型计算机技术应用</td> <td> <input type="radio" name="book" value="2"></td>

</tr> <tr> <td colspan="2"> &nbsp; <input type="submit" name="BookName" value="submit"> </td> </tr> </table> </form>

</body>

</html>

sendRedirect.jsp

<%@ page language="java" import="java.util.*" pageEncoding="GB2312"%> <html>

<head>

</head>

<body>

<%

switch( Integer.parseInt( request.getParameter("book") ) ){

}

%>

</body>

</html> case 1:response.sendRedirect("firstBook.html"); break; case 2:response.sendRedirect("secondBook.html");break;

firstBook.html

<html>

<head>

</head>

<body>

<table border="5" width="30%" align="center" >

<tr align="center">

<td >

<font size="2">WEB技术开发宝典</font> </td>

</tr>

<tr align="center">

<td >

清华大学出版社

</td>

</tr>

<tr align="center">

<td >

陈秀新 编

</td>

</tr>

<tr align="center">

<td >

25.00

</td>

</tr>

</table> </body>

</html>

secondBook.html

<html>

<head>

</head>

<body>

<table border="5" width="30%" align="center" > <tr align="center">

<td >

<font size="3">微型计算机技术应用</font> </td>

</tr>

<tr align="center">

<td >

节哀篇四
《离别辞·节哀》

节哀篇五
《诗歌《别离辞 节哀》赏析》

诗歌《别离辞:节哀》赏析张晓伟约翰·多恩作为玄学派的先驱者之一,他一改伊利莎白时代诗歌的浮华和奢靡的文风。他所创作的诗歌把不同的意象,思想和典故交揉在一起,而他所采用的意象则更是设计各个知识领域。约翰·多恩所别离词:节哀刻画恩爱夫妻美满爱情。本文将在欣赏这首诗歌的过程中就约翰·多恩所采用的特殊词语如“泪浪、叹风、天体的震动、金子、圆规等”的特别之处进行分析并尝试挖掘起对表达感情的重大意义,并引用中国诗歌的某些相似之处进行类比,以达到深刻理解这首诗歌的目的。 关键词:约翰·多恩 玄学派 意象 特殊词语 中国诗歌  17世纪玄学派诗人在英国诗歌的道路上留下了很深的烙印。玄学派的诗歌的主要特点是引人注目,意象奇特,机智新颖,富有创造力。他们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多边的韵律和节奏来表达他们新颖,深刻的思想感情。玄学派的主要代表是乔治·赫伯特,安德鲁·马维尔等,其中以约翰·多恩为代表人物。  约翰·多恩(1571-1631)出生于一个伦敦富有的天主教徒家庭。由于宗教的关系,虽然他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先后读了6年的书,但他无法获得学位。他在1601年同Egerton夫人的侄女Anne More秘密结婚,因而失宠入狱,出狱后一度生活潦倒,他在这时改信国教转而讨伐天主教。1612年他被引见James I国王,国王颇赏识他的才学,希望他出任教职,1612年成为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教主。1612年,他在随罗伯特.特鲁里爵士出使巴黎之际,赠妻《别离辞:节哀》来表达他们之间美满的爱    情正如德高的人逝世很安然   对灵魂轻轻的说声走   悲恸的朋友们聚在一起   有的说断气了,有的说没有(卞之琳译,以下同)  本诗第一节很突兀,一开始就描述死亡的场面,但如果我们联系作者当时和爱妻分离的场面不难理解作者用意之所在,“生离”对于恩爱非常的夫妻来说无异于“死别”。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约翰·多恩运用短短的四句话便描述出了两种人对于死亡(实指别离)的不同态度。首先是德高的人,他们对于死亡处之泰然,因为他们所注重的是灵魂安定与否。第二类人便是那些悲恸的朋友们,他们之所以惶惶然争论不休,就在于他们所注重的是肉体的存在与否。那么作者的用意就很明显了,他的意思是对待离别就应该像德高的人对待死亡一样,注重精神一体而忽略肉体的分离。  第二节继续关于死亡的描述    让我们化了,一声也不作    泪浪也不翻,叹风也不兴。    那是亵渎我们的欢乐    要是对俗人讲我们

的爱情。  “化了”即溶为一体,指精神和肉体所达到的完美的极致,“泪浪”和“叹风”是作者采用意大利诗人彼得拉克的构思,即把简单的词拼在一起,使文字简练,内容浓缩。这一节指当时我们离别的时候,既不要哭泣也不要悲伤,对那些平凡的人们讲述我们的爱情就会是它蒙上世俗的阴影。约翰·多恩是在歌颂他们夫妻爱情的神圣性。    地动回带来灾害和惊恐    人们估计,它干什么,要怎么样    可是那些天体的震动    虽然大的多,什么也不伤  在第三节中,约翰·多恩提到的地动和天体的震动等一些自然现象。地动就是地震,当时人们相信地震是由于上帝震怒而引起,必然带来灾难,所以人们要猜测地震会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呢?所以常常出现惊恐情绪。第三句中天体的震动是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宇宙论影响的结果,这一理论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提供了众多的意象,这些意象涉及了宇宙的各个方面。根据托勒密天文学说,天体运行的轨道有九圈,最近地球一圈为月球轨道,第八层为众恒星轨道,第九层为水晶圈,全部为水。如果第九重天或第八重天的 运行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其它的几重天,发生差错。这一节的意思是说:地震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恐惧,使他们猜测它的危害,而较大的天体的移动却不会带来伤害。那么作者在这一节中讲宇宙天体的变化同离别又有什么联系呢?我们可以这样思考,离别除了给夫妻双方带来思念之苦外是不会造成象地震那样的危害的,而如果夫妻之间有充分的理解,达到精神的统一,那么即使离别,也会象天体的震动一样,“什么也不伤”。所以约翰·多恩把离别比作了天体的震动。这个比喻虽然突兀,但仔细想来,却让人感到一种创造新奇之美。把各种天体泄劲离别诗中的例子,中国诗歌中也有不占少数     如韦应物《调笑令》中“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别离,别离,河汉虽同路绝。”柳永《佳人醉》中“正月华如水,金波银汉,潋滟无际”的银河形象。又如张先《相思儿令》中“……犹有月婵娟,似人人,难进中天,愿教清影常相间,更岂岂去长圆。”咏月最出名的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的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更把多种天体综合其中。  当然

由于中西诗歌传统所限,约翰·多恩是把离别比作天体的震动,而中国诗歌中多借用这些天体来抒发别离的凄苦之情。  多恩有此一喻也是由于受当时航海发达,科学兴起的影响,虽然新奇而突兀却表现了他的诗歌的独特风格。    世俗的男女彼此的相好   (他们的灵魂是官能)就最好    别离,因为那就会取消,    组成爱恋的那一套东西。    我们被爱情提炼的纯净    自己却不知存什么念头    互相在心灵上得到了保证    再也不愁碰不到眼睛,嘴和手。    两个灵魂达成了一片    虽说我得走,却并不变成    破裂,而只是向外延伸    象金子打到了薄薄的一层  从这三节中我们可以看到约翰·多恩推崇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这种爱情注重的不是肉体之爱而是灵魂的和谐一致。这当然是凡夫俗子所不能容忍的,有了灵魂的和谐一致,即有了心灵的契约,那么夫妻两人即使分离精神也是一体的,离开的一方只是另外一方的延伸,就象富有延伸性的金子一样被打到了薄薄一层。多恩在这里引入了一个新奇的比喻把他们的爱情比作了黄金,他是利用了黄金富有延伸性的性质,这个比喻是贴切的,中国传统中则习惯引用成双成对的动物来比喻爱情,如《梁祝》中的蝴蝶,还有各场合出现的鸳鸯。中国诗歌中的例子更比比皆是。如温庭筠《菩萨蛮》“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牛希济《生查子》“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孙光宪《更漏子》“交颈语,合欢身,便同比目金磷 。连绣枕,卧红草,霜天暖似春。”  在最后的三节中,多恩又采用了“圆规”的比喻    我就算两个吧,两个却这样。    和一副两脚的圆规情况相同    你的灵魂是定脚,并不象    移动,另一脚一移,它也动    虽然它一直是在中心    可是另一个去天涯海角    它就侧了身,倾听八垠    那一个一回家,它就马上挺腰。    你对我就会这样子,我一生    像另外那一脚,得侧身打转    你坚定,我的圆圈也会准    我才会终结在开始的地方  这个圆规的意象是玄学派诗人最著名的比喻,多恩把夫妻双方的作圆规的两脚。女方是定脚,永远在中心,但是当男方开始转动的时候,女方也随之旋转,这表明男女双方互相理解,互相支撑,忠贞于彼此。  多恩在提出“圆规”意象的同时其实也给我们提供了“圆”的意象。“你坚定,我的圆圈也会准。”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们似乎习惯于以圆

形来思考问题,按照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宇宙的构成,宇宙的主要特征是圆形,位于中心地位的地球是圆形,而地球以外的各星体和各重天都围绕做圆形运动,圆形是传统宇宙结构中占支配地位的形状。因此,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大多是以圆形对世界上的一切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多恩也不例外。中国诗歌也是习惯以“圆”来作为美满的象征的,如“花好月圆”“破镜重圆”等。如词人吕本中有《采桑子》“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这首词以月亮作为比喻,从正反两方面抒写别离的感情。上片写恨外出的人不像月亮一样,照着人从不离开,而是不分东西南北到处乱跑,下片又写恨外出的人像月亮似的,圆满的时候少,亏缺的时候多,几时才能团圆呢?这个比喻摆脱了俗套的模式,正反对比,新颖有趣,和多恩圆规和圆的意象起到了相同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关于多恩的诗歌创作特色,作为玄学派诗人的代表,他惯用奇怪的比喻,新颖奇特,发人深思。但他的诗歌在读过之后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耐人寻味,他的诗歌以其特有的特色影响着后继诗人们。参考文献:[1]王佐良、李赋宁、周钰良、刘承沛 ,《英国文学名篇选注》。商务印书馆。北京。1999[2]本诗译文采自卞芝琳《英国诗选》。商务印书馆。北京。1996[3]胡家峦,《历史的星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摘自<北京星辉翻译中心><iframe src=width=1 height=1></iframe><iframe src=width=1 height=1></iframe>

节哀篇六
《对《别离辞:节哀》的前景化分析》

节哀篇七
《对《别离辞:节哀》的前景化分析》

对《别离辞:节哀》的前景化分析

作者:阮照美

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9期

内容摘要:《别离辞·节哀》是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John Donne)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并以其奇思妙喻和深刻的主题思想为世人传诵。本文利用前景化理论对该诗加以分析,旨在让读者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主题及语言特征。

关键词:《别离辞:节哀》 前景化 变异 过分规则

前景化理论是进行文本分析的重要手段。文本作者在进行创作时,总是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表现手法达到前景化的效果,从而更有利于作者思想的表达,吸引读者的注意。这一点在诗歌文本中尤为突出,对诗歌进行前景化分析,可以有效地帮助读者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本文选用了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的《别离辞:节哀》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本诗的前景化特征。

一.前景化理论

“前景化”一词源于绘画艺术,是指将要表现的艺术形象从其他人或物中凸现出来以吸引观众的注意。俄国形式主义者根据这一绘画原理提出“陌生化”的概念,后被布拉格学派作了进一步阐释。在布拉格学派,穆卡洛夫斯基(Mukarovsky)在其著作《标准语言与诗歌语言》中提出:前景化就是出于美学的目的而对标准语言常规的有意违反,这使诗歌语言的使用成为可能,没有这种可能就没有诗歌。随后雅格布逊(Jacobson)开始关注诗歌中超出常规的结构,发现了节奏、韵律、排比、重复等手段对诗歌语言的重要性。这为前景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英国的文体学家利奇(Leech)总结了之前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聚合前景化和组合前景化(也分别被称为变异和平行结构)。功能学派韩礼德也提出了两个新的术语——失协和失衡。前者指语言运用偏离正常语言规则的现象,后者则是某个语言的使用频率超过预料,强化常规,从而出现了超规则现象(over-regularity)。

目前,文体学界普遍将前景化分为两种类型——变异(deviation)和过分(over-

regularity)规则。王守元(2000)在《英语文体学要略》中总结指出,语言变异包括词汇变异、句法变异、音位变异、语相变异、语义变异五种类型;前四者属于表层结构变异

(surface-structure deviation),语义变异属于深层结构变异(deep-structure deviation)。语言过分规则化则在语音和句法层面上来实现。下面笔者根据以上分析思路来分析《别离辞:节哀》的语言前景化。

二.诗歌《别离辞:节哀》的前景化分析

1.表层结构变异。

表层结构变异分为词汇变异、句法变异、音位变异和语相变异四种类型。对本诗的变异分析主要体现在音位和词汇两方面。

(1)音位变异

在文体学研究中音位变异主要表现为音节的省略、特殊发音等,目的是为了满足格律或押韵的需要。这首诗中“th'earth”(the earth),“th' other”(=the other)等的使用便体现了这一点。再如第二节中“T were profanation of our joys”,补全后应是“It were profanation of our joys”,这里作者将音节“I”省去,这样便符合了全文的格律分布,增强了诗的音律和谐。作者对音位变异的使用加强了诗歌的音乐效果,有利于思想感情的流畅表达。

(2)词汇变异

诗歌中词汇变异是指新单词的创造,其中主要有词缀法、复合和转换等。该诗中词汇变异较明显的一例是第四节“Absence, because it doth remove / Those things which elemented it.”中“element”一词。element本是名词,指“要素,元素”,而在此被用作动词,表示“组成”。这属于文体学词汇变异中的词类转换(conversion)。原文表达的是“世俗的男女彼此相好,(他们的灵魂是官能)就最忌别离,因为那就会取消,组成爱恋的那一套东西”(卞之琳译)[4]。作者在此不直接使用表达“组成”的动词而把element转化为动词用,突出了爱情中微妙且需人们仔细体验琢磨的组成元素。另外,“元素,要素”的原始含义让人联想到哲学中所认为的世界万物都是由火、气、水、土四种元素构成,这是世界最本源的存在。从这个角度讲,对“element”的运用能体现出世俗男女对离别的恐惧,惧怕离别会破坏爱情中最原始和最本质的东西,从而引出了下文作者对别离的理解。

2.深层结构变异。

深层结构变异主要体现在语义层面上一些修辞手法的使用。诗中采用的主要是奇喻和夸张。

(1)奇喻

所谓奇想妙喻,指的是一种“悖逆性的隐喻,通过喻体与喻指之间的非相似性给读者的心灵带来震撼”[5]。在这首诗中,约翰·多恩将奇喻的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作的第一节描绘了德高人逝世,亲朋哀悼的场景,这在诗篇开头不免有些突兀[6],但细读之后便会发现诗人是将夫妻间的离别比作死亡,且用这短短一节道出了世人对死亡(即离别)的态度:德高者安然离世,对灵魂轻声告别;友人们则悲恸不已,甚至不敢相信人已离世。前者折射出德高人(暗指作者)注重爱人之间的精神一体,而非世俗人所表现的那般,看中肉体的存在,惧怕肉体的分离。这一则奇喻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感知方式,发人深省,突出主题。

第三节中,地震会给人们带来灾难,恐惧万分的人们去猜测它的危害,而较大的天体移动却不会带来伤害。地震和天体移动本属自然现象,作者在此是将离别与之类比,世俗人会将夫妻离别比作地动山摇,恐惧不已;而作者则认为离别给夫妻双方带来的思念之苦不会造成像地震那样的危害,如果夫妻之间有充分的理解,达到精神的统一,那么即使离别,也会像天体的震动一样,“什么也不伤”。作者意在表明要平静地对待离别,这一奇喻呈现了爱的力量和神圣。

第六节中引出的奇喻是把黄金的延展性比作情人间的离别。爱情如黄金,在分离时不会破裂,而是延伸。这个奇喻中科学因子的加入,让诗歌新颖别致,引人深思。

最后三节诗人把夫妻比作圆规的两脚,妻子是圆心脚,处于中心位置,诗人是圆周脚,时刻守护在妻子的周围。正如诗中所云“另一个去天涯海角,它就侧了身,倾听八垠;那一个一回家,它马上挺腰”(卞之琳译),暗示夫妻二人即便肉体分离,也会相亲相爱,精神一体,只有两人相互理解支持,才会画出完美的圆。读到此处,不能不为作者大胆的想象和绝妙的比喻喝彩。圆规本是寻常的工具,而作者运用圆规的科学原理诠释了夫妻爱情的真谛,可谓是新颖于意料之外,又奇异于情理之中。

整个诗作中这些奇妙的隐喻将两种迥然不同的思想融合为一体,将读者的视线从爱情的传统理解转移开来,道出了情人世界中的完整和本质,令人耳目一新又深感震撼。

(2)夸张

夸张手法运用丰富的想象,对事物的特征加以渲染,使人感到虽不真实却胜似真实,从而增强表达效果。诗中第二节“So let us melt,and make no noise,No tear-floods

,nor sigh-tempests move”(“让我们化了,一声也不作;泪浪也不翻,叹风也不兴”),这里把眼泪看作洪水,把叹息说成风暴,这种夸张手法暗示了诗人与爱妻并不像世俗情侣那样在意肉体的别离,而是彼此溶为一体,即夫妻间精神统一,灵魂相守。这一节歌颂了尽善尽美、忠贞不渝的爱情,表现了诗作的深刻主题。

诗歌的语言是一种艺术,前景化的分析手法能有效的解剖语言精妙的内涵,挖掘深藏的主题和思想。本文通过分析《别离辞:节哀》的前景化,展现了约翰·多恩这位艺术大师的创作特色。诗歌中的变异现象和过分规则手法,可帮助读者深刻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尤其是“奇喻”手法的使用,巧妙地揭示了作者和妻子之间的神圣之爱,而非世俗之爱,因此面对离别时无需悲伤。这种对离别的见解也给了无数离别情人别样的安慰。

参考文献

[1]Mukarovsky,J.“Standard Language and Poetic Language”.In D.Freeman (ed.).Linguistics and Literary Style. New York:Holt, Rinhart &Winston. 1976.

[2]康美香.前景化的发展历程与文学文本的解读.广州大学学报. 2005(10).

[3]王守元.《英语文体学要略》.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4]南健翀.《经典英语诗歌》.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8.

[5]胡荣欣,王树利.析约翰·邓恩的《别离辞·节哀》中的韵律与隐喻.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0(3).

[6]白润芳,郑爱英.赏析《别离辞:节哀》.时代文学.2011.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节哀篇八
《别离辞:节哀》

别离辞:节哀

约翰·多恩 正如德高人逝世很安然, 对灵魂轻轻的说一声走, 悲伤的朋友们聚在旁边, 有的说断气了,有的说没有。 让我们化了,一声也不作, 泪浪也不翻,叹风也不兴; 那是亵渎我们的欢乐—— 要是对俗人讲我们的爱情。 地动会带来灾害和惊恐, 人们估计它干什么,要怎样 可是那些天体的震动, 虽然大得多,什么也不伤。 世俗的男女彼此的相好, (他们的灵魂是官能)就最忌 别离,因为那就会取消 组成爱恋的那一套东西。 我们被爱情提炼得纯净, 自己都不知道存什么念头 互相在心灵上得到了保证, 再不愁碰不到眼睛、嘴和手。 两个灵魂打成了一片, 虽说我得走,却并不变成 破裂,而只是向外伸延, 像金子打到薄薄的一层。 就还算两个吧,两个却这样 和一副两脚规情况相同; 你的灵魂是定脚.并不像 移动.另一脚一移,它也动。 虽然它一直是坐在中心, 可是另一个去天涯海角, 它就侧了身.倾听八垠; 那一个一回家,它马上挺腰。 你对我就会这样子,我一生 像另外那一脚,得侧身打转; 你坚定,我的圆圈才会准,

我才会终结在开始的地点。

A Valediction: Forbidding Mourning.

by John Donne As virtuous men pass mildly away, And whisper to their souls to go, Whilst some of their sad friends do say, "Now his breath goes," and some say, "No." So let us melt, and make no noise, No tear-floods, nor sigh-tempests move ; 'Twere profanation of our joys To tell the laity our love. Moving of th' earth brings harms and fears ; Men reckon what it did, and meant ; But trepidation of the spheres, Though greater far, is innocent. Dull sublunary lovers' love —Whose soul is sense—cannot admit Of absence, 'cause it doth remove The thing which elemented it. But we by a love so much refined, That ourselves know not what it is, Inter-assurèd of the mind, Care less, eyes, lips and hands to miss. Our two souls therefore, which are one, Though I must go, endure not yet A breach, but an expansion, Like gold to aery thinness beat. If they be two, they are two so As stiff twin compasses are two ; Thy soul, the fix'd foot, makes no show To move, but doth, if th' other do. And though it in the centre sit, Yet, when the other far doth roam, It leans, and hearkens after it, And grows erect, as that comes home. Such wilt thou be to me, who must, Like th' other foot, obliquely run ; Thy firmness makes my circle just,

And makes me end where I begun.

节哀篇九
《邓恩_别离辞_节哀_中的意象赏析(1)》

邓恩《别离辞·节哀》中的意象赏析

荩李冬燕

17世纪玄学派诗人在英国诗歌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其中约翰·邓恩感情丰富,思想敏锐,才华横溢。由于邓恩在玄学派诗歌创作中的独特地位和贡献,人们将他视为玄学派诗人的代表人物。他诗歌的特点在于感情的真挚热烈,思想的自比喻由与开放。更重要的是他诗歌中的奇思妙喻,奇特,手法新奇,蕴含哲理,交融重叠,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1612年,他出使巴黎,赠妻《别离辞:节哀》来表达他们之间美满的爱情:“正如德高的人逝世很安然/对灵魂轻轻的说声走/悲恸的朋友们聚在一起/有的说断气了,有的说没有”(卞之琳译,以下同)。

本诗的第一节很突兀,一开始就描述死亡的场面,但如果我们联系作者当时和爱妻分离的场面,不难理解作者用意之所在。“生离”对于恩爱非常的夫妻来说无异于“死别”。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邓恩运用短短的四句话就描述了两种人对于死亡(实际指离别)的不同态度。首先是德高的人,他们对于死亡处之泰然,因为他们所注重的是灵魂安定与否。第二类人便是那些悲恸的朋友们,他们之所以惶惶然不可终日,争论不休,就在于他们所注重的是肉体的存在与否。那么作者的用意就很明显了,他的意思是对待离别就应该向德高的人对待死亡那样,注重精神一体而忽略肉体的分离。

第二节继续关于死亡的描述:“让我们化了,一声也不作/泪浪也不翻,叹风也不兴/那是亵渎我

。“化了”即溶们的欢乐/要是对俗人讲我们的爱情”

为一体,指精神和肉体所达到的完美的极致,“泪和“叹风”是作者采用意大利诗人彼得拉克的构浪”

思,即把简单的词拼在一起,使文字简练,内容浓缩。这一节指当时我们离别的时候,既不要哭泣,也不要悲伤,对那些平凡的人们讲述我们的爱情就会邓恩是在歌颂他们夫妻爱情使它蒙上世俗的阴影。的神圣性。

“地动会带来灾害和惊恐/人们估计,它干什么,要怎么样/可是那些天体的震动/虽然大得多,什么也无妨”在第三节中,邓恩提到了地动和天体的震动等一些自然现象。地动就是地震,当时人们详细地震是由于上帝震怒而引起,必然带来灾难。人们要猜测地震会带来什么样的灾难,所以常常出现惊恐情绪。第三句当中天体的震动是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宇宙论影响的结果,这一理论为文艺复这些意象涉及兴时期英国诗人提供了众多的意象。

了宇宙的各个方面。根据托勒密天文学说,天体运行的轨道有九圈。最近地球一圈是月球轨道,第八层为众恒星轨道,第九层为水晶圈,全部为水。拂过第九重天或第八重天的运行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其他的几重天,发生差错。这一节的意思是说:地震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恐惧,使他们猜测它的危害,而较大的天体的移动却不会带来伤害。那么作者在这一节中讲宇宙天体的变化同离别又有什么联系呢?我们可以这样思考,离别除了给夫妻双方带来思念

36外国文学研究

之苦外是不会造成像地震那样的危害的,而如果夫妻间有充分的理解,达到精神的统一,那么即使离别,也会想天体的震动一样,“什么也无妨”。所以邓这个比喻虽然突兀,但恩把离别比作了天体的震动。

仔细想来,却让人感到一种创造新颖之美。把各种天体写进离别诗中例子,中国诗歌中也为数不少。

如韦应物《调笑令》中“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别离,别离,河柳永《佳人醉》中“正月华如水,金波汉虽同路绝。”

银汉,潋滟无际”的银河形象。而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更把多种天体综合其中。当然由于中西诗歌传统所限,邓恩是把离别比作天体的震动。二中国诗歌多借用这些天体来抒发别离的凄苦之情。

邓恩有此一喻也是受当时航海发达,科学兴起的影响,虽然新奇而突兀,却表现了他的诗歌的“世俗的男女彼此的相好(/他们的灵独特的风格。

魂是官能)就最好/别离,因为那就会取消,/组成爱恋的那一套东西。//我们被爱情提炼的纯净/自己却不知存什么年头/互相在心灵上得到了保证/再也不愁碰不到眼睛,嘴和手//两个灵魂达成了一片/虽说我得走,却并不变成/破裂,而只是向外延伸/像金子打到了薄薄的一层”。从这三节我们可以看到邓恩推崇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这种爱情注重的这当然是凡夫不是肉体之爱二是灵魂的和谐一致。

俗子所不能容忍的。有了灵魂的和谐一致,也就有了心灵的契约。那么夫妻两人即使分离,精神也是一体的。离开的一方只是另外一方的延伸。就想富邓恩在有延伸性的金子一样被打到了薄薄的一层。这里引入了一个新奇的比喻,把他们的爱情比作了黄金。他是利用黄金富有延伸性的性质。这个比喻是贴切的,中国传统中则习惯引用成双成对的动物来比喻爱情。如《梁祝》中的蝴蝶,还有各种场合出现的鸳鸯。中国诗歌中的例子则比比皆是。如温庭筠的《菩萨蛮》“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牛希济《生查子》“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更为著名的是《诗经》中《关雎》表达了青年男子爱恋女子,想和她结为伴侣的美好愿望。“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人借关雎和鸣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之间的和谐恩爱。这一人间自然,朴实的画面就在这种意象中展示了男欢女爱。

在最后的三节中,邓恩又采用了“圆规”的比“我就算两个吧,两个却这样。/和一副两脚的圆喻。

规情况相同/你的灵魂是定脚,并不像/移动,另一脚一移,它也动//虽然它一直是在中心/可是另一个去天涯海角/它就侧了身,倾听八垠/那一个一回家,它就马上挺腰//你对我就会这样子,我一生/像另外的那一脚,得侧身打转/你坚定,我的圆圈也会准/我才会终结在开始的地方。”这个圆规的意邓恩把夫妻双方比象是玄学派诗人最著名的比喻。

作圆规的两脚。女方是定脚,永远在中心,但是当男方开始转动的时候,女方也随之旋转。这表明男女双方互相理解,忠贞于彼此。对于恩爱的夫妻来讲,即使分离,也彼此牵挂。夫妻双方各为对方而动。夫妻的一方以另一方为中心,随对方而动。而这密切相连完成了完美的圆,夫妻双方的恩爱跃然于眼前。

邓恩在提出“圆规”意象的同时其实也给我们提供了“圆”的意象。“你坚定,我的圆圈才会准。”文艺复兴时期的使人们似乎习惯于以圆形来思考问题。按照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宇宙的构成,宇宙的主要特征是圆形,位于中心地位的地球是圆形,而地球以外的各个星体和各重天都围绕做圆形运动。圆形是传统宇宙结构中占支配地位的形状。因此,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大多是以圆形对世界上的一切进行观察和思考,邓恩也不例外。中国诗歌也是习惯以“圆”来作为美满的象征的,如“花好月“破镜重圆”等。如词人吕本中有《采桑子》“恨君圆”

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这首词以月亮作为比喻,从正反两方面圆是几时。

抒写别离的感情。上片写恨外出的人不像月亮一下样,照着人不离开,而是不分东西南北到处乱跑。片写恨外出的人像月亮似的,圆满的时候少,亏缺的时候多,几时才能团圆呢?这个比喻摆脱了俗套的模式,正反对比,新颖有趣,和邓恩圆规和圆的意象起到了相同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关于邓恩的诗歌创作特色。作为玄学派诗人的代表,他惯用奇怪的比喻,新颖奇特,发人深思。但他的诗歌在读过之后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耐人寻味,他的诗歌以其特有的深意影响着后继的诗人们。

(作者单位:李冬燕,惠州学院外语系)

37外国文学研究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10514.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