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感悟

| 职称日语 |

【www.guakaob.com--职称日语】

弟子规感悟篇一
《学习弟子规有感》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让我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一件事。《弟子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弟子规》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通过本学期对《弟子规》的学习,对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本学期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这学期我努力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及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老师经常叫我们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最初选《弟子规》课,是因为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但从第一节课开始鄢老师站在讲台前给同学们鞠躬,我震撼了。这一躬,真诚而充满敬意。也正是鄢老师的这一躬使我对学习弟子规的兴趣更加浓厚了,但也有种羞愧感油然而生,以前见到师长,顶多点点头,打声招呼就不错了,现在老师竟然是给我们鞠躬,羞愧不已。

《弟子规》里入则孝中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这看到这两句话让我无言以对,是自己想起了以前经常不懂事﹑贪玩。甚至和父母顶嘴。现在学《弟子规后》时经常受到鄢老师的教导,我每个星期三都坚持给家人,问问父母、爷爷奶奶身体状况问问父母最近工作是否顺心等等!没学《弟子规》之前我基本上是两三个月才打电话回家,而每次和父母不过是冷冷的寥寥数语便冲忙挂断电话,或者是没有钱了才打电话回家我相信这24个字我要尽量做到,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到的。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无见能”这是出自《弟子规》里的出则弟。学到这时,我不禁汗颜。在以前我一直以为父母或爷爷奶奶们都是老古董,都不懂现在的一些流行的元素。犹记得一次妈妈叫我去理发,我则直接顶撞说道:“你懂什么,长头发流行,还像你们这样老土哦”想着自己以前的种种对父母的不尊敬,让我羞愧难当。想着给父母打个抱歉电话,但最终还是没有打出,可能是自己学习《弟子规》还不够,但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我会亲自在父母面前说一声对不起的,并在以后定会痛改前非,好好的孝敬父母尊敬尊长。

只说好话、有益于人的话,修改掉一切不好的口头语,市井秽污之气。在没有见到事实真相之前,不轻易发表言论,不论人是非,一旦承诺,就一定要守信。说话的语气、速度要适中,见到他人的善事、善行要赞叹学习

衣服饮食都是次要的东西,唯有技艺以及德行才是立身之本,要时刻提醒自己,每天修善、积功累德,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以圣贤为榜样,看周围的人优点来学习,时时提醒自己,以别人为镜子,看到别人的过失,要马上反照自己,是非也有类似的习性或其他过错,有则一定要改,时时提醒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和修行。

听闻别人对自己批评指正,要欢喜改正,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赞叹称誉,要关照自己是否真的如此,要时刻谦卑、如履薄冰,努力修善,不可有丝毫的自高自大。

对于自己的以前坏习惯、不良习气,要发羞耻之心,做错了,不能故意去掩盖,如果故意去掩盖,是增加了一个新的恶行,会污染自己的人格、遮蔽自己的智慧。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指我们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

不要害怕困难,应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的话马上改正,没有的话也要引起警惕。“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认为自己什么都懂﹑都会,可学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根本就什么都不懂﹑不会。是《弟子规》像一面镜子似地,让我看清了自己身上的污点。我觉得字典是我们学习中不会说话的老师,而子规》则是我们生活中不会说话的老师。

《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因此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我决定以后会认真学习这本书,并且学会去做到。不再让我的父母为*那么多心。我还要感谢蔡礼旭老师,因为你所讲的《幸福人生讲座》让我学习了这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弟子规感悟篇二
《弟子规感悟》

《弟子规》对心灵的洗礼

心灵读物是我对《弟子规》的评价,近些年,我国掀起学习《弟子规》的热潮。但热闹的背后,对于学习《弟子规》的意义的认识仍存在极大偏颇。我个人认为,读好了,看懂了,使人受益匪浅;如果说误解甚至是曲解了,那将会成为他们犯错误的借口。

一、学习《弟子规》可以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对于学习《弟子规》可以促进家庭与社会和谐这一点,可以说,即使没有学过《弟子规》,甚至不熟悉《弟子规》的人都会有这种共识。其核心是孝悌忠信、仁爱和平,这里面教导我们要“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够学习和落实《弟子规》,那么他的家庭自然首先会变得和睦、温馨、和谐;这个家庭的人慢慢会影响到他们周围的人,使得他们周围的人知道礼义廉耻,懂得温良恭俭让,进一步影响更多的人。当社会多数人按《弟子规》的要求行事时,自然会实现社会和谐。

二、学习《弟子规》可以促进身心和谐

人由于追求和贪图物质享受,仅以物质财富的多寡作为衡量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必然使得绝大多数人心灵备受煎熬,身心自然不和谐。即使财富比过去有了极大丰富,但相应的欲望膨胀速度却远远超过物质的富足程度。特别是社会财富向少部分人手中高度集中,使得很多人产生极大的心理不平衡。所以,如果以物质财富的多寡,作为对人成功与否的主要,甚至唯一评价标准的价值观得不到修正,人永远也得不到内心的安宁。而真正接受了《弟子规》教育理念的人都知道“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自戚”,同时知道,“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所以他面对他人富足、他人晋升时,他不会嫉妒,更不会仇恨,反而还会由衷地为他人的成功感到高兴,他会从自己身上找出自己不如人之处,所以他总能保 持自己内心的平衡,保持身心的健康,从而达到自己身心的和谐。并不是说,我们都应当无欲无求,当至少在对待追求的时候要保持平衡的心态。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有心胸坦荡,问心无愧,才能身心愉悦。

三、学习《弟子规》可以推进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

当今社会的人们,普遍存在信任危机,人与人之间缺乏起码的信任。由于信任危机,造成我们在进行交易时人人对他人设防,所以我们在经济生活中考察对方信用、防范对方违约等费用被大大提高了,加大了我们的交易成本;由于信任危机,我们的社会中一再出现见死不敢救的现象,从而造成伤害不应有的扩大,引起物质损失的增加。可以说,由于信任危机,造成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举不胜举。《弟子规》教导我们,“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如果我们人人都按此要求,出言必信,我们在交易中何至于有那么多不必要的支出?在他人受伤害时第一时间救助,何至于造成损害的扩大。也不至于每个人心理都设有明显另外的界线,你不走出来别人也走不进去。用我个人的话来讲就是:最难走进别人的心,却又最容易走出别人的心。而《弟子规》教导我们“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告诉我们“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要求我们“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如果把这些教育落实到生活中,便自然会守法,当然也就不再需要现在这么多的警察,这么多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同时不再需要现在这样庞大的政府机构,从而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我们的社会管理成本自然会大大降低,同时这些人员可以从事其他职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少些防备,人与人之间就不只是那冷冰冰的的关系,社会也不会在人们眼中那么冰冷。有人说:什么样的社会养育了什么样的人,也有人说:什么样的人决定了有什么样的社会。其实,这个问题好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有时候不一定要抱怨,而是应该看看自己做了什么。我们是不是付出了全部的真诚来回报别人的信任?

四、学习《弟子规》可以促进人的事业成功

学习《弟子规》可以培养一个人好的德行,而一个德行好的人,自然能够赢得他人的信赖。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便是包括同事、领导、生意伙伴等周围人的信赖,领导的

信赖可以使人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生意伙伴的信赖可以换来具体任务的顺利完成。,一个学习和落实《弟子规》的人,他知道“凡是人,皆须爱”,他知道“兄道友,弟道恭”“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孟子》讲“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学习和落实《弟子规》的人自然会得到他人的爱护和尊敬,而一个被人爱戴和尊重的人的成功机会显然要多于一个普通的人。一个人如果把《弟子规》的教育落实到生活中,他处处为他人着想,时时谦恭礼让,那么他自然可以交到更多的知心朋友,而我们都知道“,多个朋友多条路”„„所以说,一个学习和落实《弟子规》的人,在生活中吃些小亏的确不可避免,但他一定是得大利益之人。傻人有傻福,正所谓吃亏是福嘛,人不应该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应把眼光放远些。都说了聪明的人会装傻,偶尔装傻,也是一种包容,于人个来讲那是一种肚量。人们肯定乐意和那些有肚量的交往,而不是那些斤斤计较的人。受人欣赏,乃被用。

五、学习《弟子规》可以使人懂得学以致用

《弟子规》教导我们,“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也就是告诉我们,学习绝对不能离开“力行”。而且,学习本身不是目的,“力行”才是学习的目的,只有力行——实践,所学的知识才是真知识;只有力行,才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们学习了其他知识也好,学习了《弟子规》也好,如果不力行,那么除了长浮华没有任何意义。反之,如果不学习,便一味的蛮干,则会陷入经验主义、主观主义,背离真理,所以在实践中我们还必须不断的学习,用学来的真理和知识指导实践和接受实践的检验,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这样在学习、实践、实践、学习中反复磨砺,使我们的德行得以完善,使我们办事的能力得以提高。学以致用,学了就要会用,用在生活也好,用在学习也好。

以下是我个人读完《弟子规》后的倡议:

第一,我们要树立诚信意识,培养诚信品质。处处守信用、时时重承诺,为营造一个诚实守信的氛围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第二,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践行诚信。诚实守信,贵在养成,重在实践。诚信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靠长期的教育培养形成的。我们一定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对人对事要言而有信,一诺千金。同时还要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使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体会诚信,主动把诚信理念变为诚信行为。

第三,必须营造良好的诚信之风。诚信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通过舆论和管理等实现他律与自律相互促进,从而形成诚信受尊重、失信遭鄙视的良好风气。因此我们要注意和老师、学校的沟通,以促进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大力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的氛围。

最后,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但应该树立和形成自身的诚信,还应该成为诚实守信最有力的宣传者和践行者,使诚实守信引领社会风尚。让我们每一大学生都拥有一张“诚信”的二代身份证,并在新世纪都能成为合格、合法的诚实公民。

总之,“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要求。诚信教育关系着每一位学生的前途、关系着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一定要积极投身于诚信建设,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学好《弟子规》不仅可以教我们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而且能够教我们成为一个有才能、有品格、有思想的人。

弟子规感悟篇三
《弟子规读后感》

读弟子规有感 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气,死得也美丽。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在昨天里沉媚,应该在今天中开创! 在学生主修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同学们,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我们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细细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弟子规读后感在我的童年的时候,原以为女儿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得听从我的指挥,听从我的命令任我摆布。自从我学了《弟子规》,我知道了父母对我的爱,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马上坐在椅子上,从不过问父母的感受,还大声的叫:“给我来一杯水”,晚上要吃饭的时候,我大声叫了一句:“把饭端来”,妈妈把饭端来时,我没有及时接应,只是说: “放在这,我先看电视,等一下再吃”。可自从我学了《弟子规》中的“出则悌”之后,我不再要耍小孩子脾气了,听从父母教诲,顺从父母,可是,人的毛病很多,坏习惯更多,一时改不了,比如吃晚饭时,爸爸妈妈还没坐下,我就先坐下开吃了,这样是不好的。有道是:“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之古老文化来指点迷津,这就是圣人的教海,然而,我深深感受到了。我以前直呼我哥哥姐姐的名字,这也是我的大毛病,不一会儿就直叫他们名字。可学了《弟子规》里有一句:“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从此以后,我会有事无事的叫一句“哥哥”或“姐姐”,使他们非常欣慰,他们还都说我乖了呢,这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呀!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

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若你: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 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

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

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父母。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我们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弟子规里面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悌”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最佳答案最好是真情实感 切勿矫揉做作 弟子规不仅仅是用来读的, 而是用来真正实践的,看了书而不去照做,就像有了菜谱不去烧菜,有了地图不去开车一样 (蔡礼旭老师的“细讲弟子规”是弟子规很好的学习教材 假如您仔细观看的话必然对您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例文:末学以前也零零星星的读过几本佛法方面的经典,对于学习实践《弟子规》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每天面对蔡老师亲切和蔼的笑容,聆听蔡老师的淳淳教导,让末学得到了重新反省、认识自己的机会,并日益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落实<<弟子规>>的重要性。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熏修,让末学获益良多、感悟颇深,在这里

弟子规感悟篇四
《弟子规感悟 弟子规介绍》

弟子规感悟

(一)

首言;学习“弟子规”已经有一学期了。我非常幸运,也非常高兴能接触到“弟子规”。在学习“弟子规”这些天,真的感到有很多变化。我不敢说“弟子规”是我见到最好的一本书,但我确实可以说:“我成长了!”。因为“弟子规”让我学到很多东西,让知道什么是孝,什么是礼。人生是什么?读书,找工作,结婚;生小孩,在读书,找工作?这都不是,人生是在于奉献,在于孝,在对于父母、兄弟、其它人的好与尊重。“弟子规”中的“规”字是指“规范、准则”的意思。人生漫漫,“弟子规”就像一本人生准则;为我指明了方向,让我知道孰对孰错、孰轻孰重、孰急孰缓。同时,它也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在其中成长。

(二)

“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在刚开学的时候,因为参加了很多活动,一忙起来,竟然把父母给忽略掉,而且父母打电话给我,我就会很不耐烦的说,“很忙”。然后就草率地把电话挂了,却没有想到父母当时的感受。学习“弟子规”后,特别看到这一句,才知道之前做得多么不对、多么不孝。古人尚且能做到这样,而我呢?!不但不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的情况,反而让他们自己打电话给我,为我担心;甚至把父母的电话草率地挂了。从“细讲弟子规”中知道,“忙”是左边一个「心」,右边一个「亡」,代表心怎么样?死了!都不能够去感受父母的需要。一个‘心死’的人是多么可悲呀!我暮然回首,发现自己以前做得是多么的不孝。至那以后,我会主动打电话给父母,让他们了解我近日的生活、学习情况;好让他们不用为我担心、操劳。

但这以后又出现了一些问题。当父母打电话给我时;有时我确实有事,这时我会很纠结。就会随便应付几句。同样,有时,我打电话给父母时,他们也会简单几句就把电话给挂了。因为他们也有事,也要忙。后来,我才明白“弟子规”要‘活’学,不能‘死’学。因此我就跟父母商量,一起制定了一个时间表——每周六晚上 打电话回去,这样父母也好准备,而我们双方都不影响自己的事。现在只要周六晚上,我一打电话回去,父母就会说“宝贝孩子......”。因为电话一响,父母就知道谁打回了。在谈话中,我就会跟他们谈谈自己近来生活怎样、学习怎样啦;好让他们知道他的宝贝最近还好,不用担心。而我也会向他们问好、关心他们。呵呵,父母最近都很开心,不管你信不信,因为他们都说;“咱宝贝儿子懂得关心别人了。”这是我感触良多的一点,也算是我成长的一点吧。

父母其实都非常关怀我们的健康状况,一个人要健康必须要身心调和。中国话又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所以吃东西要格外注意,如何让自己吃得健康?好让父母不用担心,因为在每周电话聊天中,我感受到父母都很关心我们的身心健康。如果我们生病了,他们会很担心的;所以当我看到“弟子规”中“谨”那章『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对饮食要追求均衡,绝对不可偏食。当然吃的过程,也要吃个七分饱、八分饱就好,不要吃撑了,这样胃会伤到。所以在饮食当中,我现在会有所节度,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病从口入」,我们吃东西也要有判断力,要把营养吃下去,不要把毒素吃下来。很多人吃东西都是骗肚子,反正饱了就好。很多的食物它含有很多毒素、很多致癌物,可能我们都不知道。所以我们常常也听到「垃圾食物」,有很多都是我最爱吃的。但现在我不会了,吃的时候我会控制自己;一想到父母会为我担心,我就会控制好自己的嘴巴。所以说“弟子规”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它就好像给了我一个准则,让我知道怎样走。

(三)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去,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这是讲话方面的礼仪。但我还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因为现在我在面对老师时还是不够淡定。以前我

碰到老师可以说是‘闻风而逃’的,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感觉老师会吃了我似的。而且在我不得不跟老师谈话时,我的眼睛也会像猴子一样到处转,就是不转向老师那。所以谈话时,我眼睛就是能躲就躲的,好像老师周围的环境很好,就是不敢注视。

当看到这里时,我当时就像给人扇了两巴掌;古人尚且如此。而我呢?说话退退缩缩,目不正视;一点都没做学生的样子,太缺乏礼节教育了。所以那以后,每次碰到老师,我都会默念那一话,在心理上克服它。现在,我甚至敢主动上前跟老师打招呼,和老师谈话也可以勇敢地注视老师的眼睛。而且在老师眼里,我看到那一种欣赏与欣慰的眼神。所以说,没啥好怕的,相反我更自信了。

另外,在长辈前,声音要放低,就不会影响长辈的谈话。但也要讲得清楚一些,别讲得不清不楚,跟我以前一样,就会很失礼的,也是对长辈的一种不尊重。相反,双目注视长辈,代表你在专心倾听,这就是对长辈的一种尊重。这样从长辈眼里,就可以看到那一种欣赏、欣慰的眼神。这就是我的一点心得,也可以算是我的一点点成长吧。

(四)

“事勿忙,忙多错”“话说多,不如少”这两句我放在一起,是因为我经常把这两句联系起来。什么时候容易出错?忙的时候,就会越帮越忙。举个例子吧,就拿这个即将到来的期末,因为之前没有好好学习,结果到了现在 ,只好各科一起上,弄得个头昏脑胀。因此,平时要好好做出计划,明白孰轻孰重。不然到最后,只会越来越忙,越容易出错。因此在事情多时候,我就会默念着句话,好让自己冷静下来。这一点是十分有效的,就那现在来说。因为我经常默念这句话,所以反而现在,我能从容冷静下来复习。把作业等等一科科搞定。

“话说多,不如少”这句话不用多说了,说的越多错的也越多。人生的艺术在于倾听。可没多少人知道这道理。现在的我,在话都会三思而出,会考虑这话会不会伤害别人。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特别在自己生气时,尤其要默念这句话。因为它可以让你冷静下来,一个人在生气时是十分不理智的,就会说出一些不理智,甚至会伤害别人的话。说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是收不回的。之前听说过这一个故事,一小男孩在生气时,他就在墙壁钉一枚钉子,后来把钉子拔掉后,留下一个个洞,这就是说话时留给别人的伤害。身体上的上可以治愈,但心灵的伤痕是很难痊愈的。因此说话时,要三思。

“话说多,不如少”。所以多话不如少话,但是一讲话就一定要是好话,都是可以利益别人。所谓讲利益语、讲柔软语,让人家听了很舒服;要讲诚实语,要讲智慧语,成就别人。在说话时,要看自己,假如我们都没做好,还去说别人,那跟别人是一般见识,所以当一个人能够回到先从自己检讨起,心就平息许多。由于那一分平息,由于那一分尽责,慢慢就会让别人惭愧之心。因此,我们要理性办事,理性说话。经常默念这两句话。

(五)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这句话应该是我感触很大的一句。为什么呢?在之前别人请教我什么事,我就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然后才去想我是否我做得到不。有时,我也会很忙的,但却答应了别人的事,结果呢?这边要弄自己的事,那边要搞同学的事,弄得自己累死,为自己增添不少麻烦。所以还是“弟子规”说得好,“事非宜,勿轻诺”在答应别人时,一定要考虑清楚,是否能办到。但这一点我觉得自己做得不错,就是只要答应了别人,我就会全力去做,把它办好。

随便答应别人是因为什么呢?我看了“细讲弟子规”后才知道原来,原来是自己的原则不够坚定,自己的立场不够明确,这样就会模糊。别人的请求也会在模模糊糊中答应,等到冷静下来,实际好好想一下;才发现某些事自己办不到,或者不应该答应的。这样就导致自己弄得一塌糊涂。办不到,又让同学抱怨。故看了“弟子规”后,我就经常提醒自己;还时常读这句话。想不到,还真有效果;我居然可以拒绝别人的请求;尽管还有一点内疚。但毕竟这也是一种进步。相信继续下去,一定能做到;三思而言。

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发现自己成长了。不敢说成长很多,但确实学会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而且和父母的感情貌似比以前更好了,不可否定的,每周六我都能听到父母的笑声。

弟子规感悟篇五
《弟子规感悟》

学习《弟子规》有感学习《弟子规》已有一些日子了,到现在我们还在学习,书上的内容是学完了,但实际的领悟还差得太多,落实得更不够。学了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感悟呢,有什么收获呢?我自己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重新开始我们正确的人生之路。真的,从学《弟子规》后,我才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太多太多的错,太多太多的不足,以前想的,以前说,以前做的,很多都是错的。学了《弟子规》,我才知道人这一生该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做才是错的,怎么过才会得到圆满,才会得到幸福人生。所以,在这里我真诚的感谢高总带领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弟子规》!那是不是我一开始就很认可《弟子规》呢?不是的。一开始我也怀疑,怀疑这几千年前的行为规范还能适应今天的社会环境吗?能给我们公司的招商工作带来帮助吗?难道这些传统文化真的就比现在流行的沟通技巧,成交技巧更有用吗?学习传统文化,是不是也应该有取舍啊?是的。但今天我们学的是高总早就给我们选择好的,她以她自己多年的经商经历,人生经验做出的选择。我们也都知道,高总以前听过很多的成功学培训,也听过很多的国际国内大师的培训,最终在赛路美公司带领我们学习弟子规,一定是有她的道理的。而且,她把学习的过程,接受的过程都安排得很巧妙。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最先学的是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写的《活法》,作者一生创立了两个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我们是不是很相信他的观点?是的。我们是不是很敬仰他?是的。我们想不想有他一样的成就?想。他讲的正念,正精进等正确的人生观,处世方法是不是我们就容易接受了?是的。那这些思想来源于哪里?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了凡四训》,来源于佛法。但是我们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学习《了凡四训》,听了净空老法师的讲解,也很相信因果,很相信那些道理。象改过之法,善有余庆,谦虚的品德等都很好,但怎么能落实能用于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啊?学完了,高总也没象云谷禅师给了凡一样的《功过格》啊。正疑惑呢,让我们开始学《弟子规》了。《弟子规》就是功过格,只要我们照着一条一条去做,不符合的就改正,正确的就坚持,我们就可以象了凡一样,稻盛和夫一样获得幸福人生。高总真的是用心良苦啊!我不是说好听的话,这是真心话。我们跟着这样的领导人,没有错。我是学中医的,很相信中医和离子医学说的自然治愈能力。相信传了几千年的中医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因为这些道理,这些理论,这些方法是通过几十亿中国人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几千年的

实践总结出来的,是真正符合自然规律的。那么今天我们学的弟子规也是一样,是经得起时间考验,是符合人性的,是符合人的本质的,只要我们照着去做就能得幸福人生,就能得到实际的利益。很多时候,我们一说到传统文化都有一种感觉,那是过时的东西。其实现在想来,孝敬父母会过时吗?不会。友爱兄弟会过时吗?不会。关心别人会过时吗?也不会。今天我学习了弟子规,给我带来了什么样的实际收获呢?对我的工作生活又有哪些帮助呢?太多的大道理我们就不去说了,从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东西说一点吧。说三点,第一点是找到了行为做事的标准,少了犹豫,少了烦恼,符合弟子规的我就做,不符合就不做。第二点是懂得了怎么与领导、同事、经销商、朋友、外人相处了,周围的人际关系更好了。第三点是身上坏毛病坏习惯越来越少了。这个世界上,好的标准很难找,各说各的道理,专家很多,学习的内容也很多,对不对呢?不知道,也不好说。最后吃亏的是谁呢?是我们自己。举个例子,在同样的一份报纸上说多吃西红柿可以防前列腺癌,可是同样的报纸过了几个月后又有专家说吃多了西红柿会得胆结石。怎么分辨?我们又没有病理知识,我们一辈子不可能成为每一个行业的专家,可是我们的生活却要关系到很多的行业。思想观念也一样,什么样的思想观念能让我们得到幸福人生?弟子规里的观念,做法,说法就能够让我们得到幸福人生。我学了弟子规,心里就有标准了,每天把自己的行为,想法,说法与弟子规上一条一条的对,对得上的发扬,对不上就改正。遇到事情也想想弟子规是怎么做的,我就怎么做。这样下来嘛,心态就平和了。生活中,工作中最让我们烦恼的是什么?那就是面对利益时的取舍,当自己的利益和别人的利益,和团队的利益冲突时是最烦恼的。我们都想为自己多争取利益,对不对?没有错啊。上班不就是为了工资嘛,没有工资我也不到这里来上班了。怎么办呢?《了凡四训》的电视剧中云谷禅师开导了凡时的那一番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这里我分享给大家。云谷禅师说:“人若一心为己,心生贪念,就难免会损人利己,伤害别人。自己想要的东西,一旦得不到就会产生嗔心,日日嗔怒,怒而伤肝,自然没有福报。损人利己,即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又害怕他失去,整天担心,惶惶不可终日。这是求之路吗?”真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这里呢,还得感谢张月新。是她给了我这个电视剧,才让我有了很多的启发。现在结合到弟子规,“凡取与,贵分晓,与益多,取益少,将加人

,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这句话告诉我们怎么去处理利益取舍的问题。怎么取舍呢?先要看贵分晓,也就是该不该得,不该得咱坚决不拿。怎么才能分晓呢?先想别人的利益,先想团队的利益,站在别人的立场、团队的立场来做取舍,就会少了很多矛盾,少了很多犹豫,弟子规还教我们,即使该得的,也要少拿点,多留点给别人,这样就做到了“财物轻,怨何生”了。心中没有了怨恨,没有了不满,心情自然就愉快了。如果再做到“言语忍,忿自泯”就更好啦。想明白了,我也在努力的做,只是现在还做得不够好。也感谢大家这么长时间以来对我的包容和关照,谢谢各位!虽然做得不好,但也有些改进吧。比如以前我一说话就很严肃,本来有笑容的,一说话就没了。高总为此说过我很多次。我也知道自己的毛病,也想改变。可是,为什么就笑不出来呢?现在想明白了,那是自私自利的思想在作怪啊。心里总想着自己,总认为我说的就是对的,我说的别人就得认同,我说的,别人就得听。看看,这里面全是我,哪里有别人啊!现在明白了,别人为什么要听你的啊,你对的就该听了吗?不听可以不听?可以啊。那为什么要生气?就不生气啦。心里有标准了,心态平和了,心量就大了,能真正的去包容别人了。这笑容自然就出来了,不计较啦。真的感谢弟子规。这是我最大的收获,心中有了标准,知道这一生怎么就是对的,怎么做就是错的,泰然了。第二个收获就是知道了怎么和领导、同事、经销商相处,工作更加顺利,与周围人的关系更加和谐。以前我不知道怎么和领导相处,和别人和谐相处。总是“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啊。那叫任性而为,不懂什么叫真正的尊重别人,常常得罪人。幸好,在坐的各位都能包容我,真是很感激!我们的领导也很宽厚,在赛路美让我受益很多。张月新比我先来,她很清楚,我刚来时,常动不动就和她争吵起来了。大家也知道我脾气不好,说话太冲,都在包容我啊。最近两个月来,大家有没有发现我这方面好些了。但还没有完全改过来,上周还惹陈灵生气呢,说话冲口就出来了。高总后来就批评我说,要是客户面前可不能这样。我说是的。陈灵能包容我,客户可不会包容了。以前听不进劝,嘴上答应是是是,心里老不高兴了。现在听得进了,以后还望大家多提醒我,这样错就会越来越少。“过能改,归于无”嘛!那弟子规,教我们怎么和领导相处呢?“领导呼,应勿缓,领导命,行勿懒,领导教,须敬听,领导责,须顺承”,就这么相处。听话,听教,就会学到很多东西,少走很

多弯路,做到这一点,最少领导不会反感吧,这关系就和谐了吧。但是只做到这点行吗?不行。领导会不会犯错?会。怎么办?“谏使更”嘛!怎么与同事相处呢?“兄道友,弟道恭”啊。把所有的同事都当兄弟相处,肯定能处好。和经销商怎么相处?高总经常说要谨言慎行。落实在弟子规里,日常言行中就是“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把这几句记住,在与客户交流也好,与经销商谈也好,处处提醒自己,就不大会犯错,就能把关系处好。这是我在工作中的体会。第三个收获是我改了很多身上的坏毛病,坏习惯。比如以前喜欢跷二郎腿。以前觉得这个习惯没有什么不好,很多人都在做,我做也没关系。反正也习惯了。后来学了弟子规“勿箕踞,勿摇髀”,我特别不理解,为什么古人要把这提出来?就去思考。后来想明白了,古人这是在爱惜我们的身体健康,当然礼貌也是一个方面。怎么说是爱惜我们的健康呢?大家可以回家看看经络图,人的脾经和胃经这两条经络都通过膝盖这。我们要是长期这么把它压着,经络就会不通,时间长了就会景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再久了就会伤脾胃,再时间长了就会生病了。这说明我们的古人早就知道人坐下来就容易养成这样的习惯,而这个习惯又对健康不利,所以专门要谈这个问题。现代人是不是坐的时间比站的时间多啊!更容易出问题。可是要改可真不容易,我是花了两个月才基本上改掉了。现在偶尔还会犯。真不容易改自己的缺点!还有很多不好的习惯,现在也在一点一点的改。其实学习传统文化,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让我们一步一步的回到做人所应该有的想法,应该有的做法,应该有的说法上来,从而获得幸福快乐的人生。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们大家好:《弟子规》原名为《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淑敏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以五个部分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并正式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于2009年2月进入校园,至今已快一年了,相信同学们对《弟子规》也有自己的感想,我认为“弟子”就

是学生,父母的孩子;从广义上来讲,“弟子规”就是每一个人,“规”就是规范、道理。自从弟子规入校以后,学校少了随手乱扔垃圾的人多了主动拣起垃圾的人;学校少了讲粗言烂语的人,多了尊师爱幼的人。我认为《弟子规》要从小做起,从孝做起。这是我接触弟子规以来最深的感触。孝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美德,所以我们要一直传承下去。在中国,父母无时无刻不再关心自己的孩子。我的父母老是这么说:“好好读书、好好吃饭、出门小心一点儿、不要感冒了``````”但是他们去从来不让我担心他们的身体;每次他们总是重复着那句话——我们不用你担心,你把自己照顾好就行了。我清楚地知道,我无法也不可能让父母为我放下心来,因为我无论我有多听话,或是有多么快乐,我永远都是他们的儿子,永远都是他们心中最难割舍的、长不大的、不懂事的孩子。除了行孝之外还要泛爱众,论语中有句话是:“欲人爱己,必先爱人。”由此可见泛爱众的重要性。除了要泛爱众之外,还要以“信为先”这里就给我们的老师、教练和同学们敲了个警钟。比方说教练、老师答应或承诺学生说你要做什么事,但是你去忘记去做了或者是没有去做都会造成学生对你的不良印象。而同学们也要以信待人,如果你没有信用,别人就会看不起你,你就会没有朋友!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学好、学透彻《弟子规》,并落实到生活中去吧!他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品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建设和谐校园、一起谱写青春的乐章吧!!!!!!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来自08341班,我叫闫丽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学习《弟子规》所思,其内容是采用《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加以演述而来的。《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代表著作,被称为经中之经,其思想内涵却博大精深,是中国人做人做事的智慧源泉所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文化载体。无论是谁做人做事,都脱离不了书中讲到的原则。几千年来,包括现在,每个中国人,不管你承不承认,都是按照《论语》里所讲的去做人做事而获得人生幸福的,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就是外国人也意识到了孔夫子思想智慧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及部分自然科学家在法国巴黎集会后,发表共同宣言,郑重指出:“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

弟子规感悟篇六
《学习弟子规感悟(2011.2.19)》

学习弟子规感悟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虽然很简单,但就是由于没有认真去学习《弟子规》真正去体会它里面其中的道理。所以我在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明白和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得道理。《弟子规》更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断进步,给操劳一生的父母稳定而幸福的生活;给自己的子女营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和做人的榜样。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由于工作性质和思路不同产生意见分歧时,总是抱怨别人而不好好检查自己,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

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同事和上下级的关系,更能明白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孝敬老人、尊敬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相夫教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如果教育他们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多动脑筋、认真学习、勤奋工作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实 验 工 厂

黄贻龙

2011年2月19日

弟子规感悟篇七
《弟子规学习感悟》

《弟子规》学习感悟 “孝悌”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多、善待许多人。而弟子规最初也叫《训蒙文》。它做为传统文化中儿童的启蒙读物的形式出现,虽然形式简单,内容也比较通俗易懂。但是它承载了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孩子教育的作用。它所体现出来的是一些最基本的做人做事的行为标准和道德理念。

在我个人初次接触弟子规的时候,我个人觉得是蛮简单的一个东西。但是仔细品味读过之后才发现每一篇,每一段,甚至是每一句都包含了极为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我个人觉得他是一种把理念转化为行动的一个绝佳范本。对照弟子规的内容,我个人感觉是非常惭愧的。因为一共才七篇,而我个人人呢,几乎是没有一篇是可以完全做到的。所以,很是感叹着二十几年来茫然虚度而不知礼节,甚至连做人做事最基本的行为规范都不懂。同时,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也感到非常幸运的一件事就是在我大学刚毕业,涉世不深的基础上可以接触到弟子规。让我有一个接触弟子规,改善自己行为规范的机会。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缘分来接触到这个东西。甚至有的人活了一辈子,回头看看,才觉得终生所悟也不过弟子规中之一两句话而已。所以来到孚嘉之后,我觉得这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机缘。

说句实在的话,在接触弟子规之前,我对自己身上的毛病几乎可以说是熟视无睹、甚至可以说是在很多时候我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

所存在的一些不好的行为可以称之为错误。我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已经存在了,而你却没有意识到。就是诸如此类的一个意思吧,我个人也记不太清原话是怎么讲的。总体来说吧,学完弟子规之后我发现了很多自己身上的缺陷。还有很多之前做事做人的一些错误方法。更多我个人感触比较深刻的就是学完这个东西之后,让我自己变得更加宽容,比以前有一点点格局了。之前的话自己也是一个做事比较不考虑后果,比较叛逆做事情也比较急的那种性格。之前在上大学的时候也因为这个性格也伤害过别人。虽然那时候大家都是很好的哥们儿,朋友。他们也都不会和我计较,但是现在想想真的做的挺不对的。别人都宽容我,而我却肆意妄为,真的是太不应该了。弟子规不是有讲到同是人皆须爱吗。一般的人我们都要去爱她,保持一颗博爱的心,那更何况是对我们好,给我们帮助、爱我们的人呢?受人滴水之恩,甘当涌泉相报,在我们慢慢的人生道路上,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可以获得一个可以什么都不可以和你计较,愿意真心帮助你的人。特别是在这个人情淡漠的年代里。出了学校之后,我真正的理解到了:社会和学校的差距。

回想这半年上班的时光,感觉自己成长真的蛮大的。但同时也受了很多委屈。或许这就是成长所应该付出的代价吧。或许这些在别人眼中只不过是小儿科,但是对我,对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个曾经那么叛逆的人来说,或许这种改变真的是一种很痛的兑变。不过,后来还好,也是比较有缘认识了禹鸿飞老师。后来也正是因为他,我才

有这个缘分加入孚嘉的大家庭。有机会接触弟子规,接触国学。所以我一直都很认为,他肯定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或许在别人的眼中,我身上的改变是没有人可以看出来的。只有真正了解我的家人,大学同学,他们现在要是见到我,肯定会感觉到我身上莫大的变化。特别我自己感触是最为深刻的。特别是每当我一个人静下心来独自思考,回想以前的一些事情的时候。我才真正的发现自己好像真的变了。变的会容忍,变的会谅解别人,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和别人争执,变得不再觉得坚持自己的观念是多么的有价值,变得不再喜欢为了一件事情和别人喋喋不休。虽然我不知道这种变化对我自己而言意味着什么,我只是单纯的感觉到至少这样我可以不再那么容易去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让我变成一个平和淡定的人。

在我小的时候,可以说是自己是一个比较犟的那种类型吧。在家里的话,家里人都比较容忍我。以前和老爸吵架什么的都太正常了。一般的话老爸都基本主动给我道歉的那种。虽然那时候心里也满难受的,但是却没有现在,特别是在学完弟子规之后感受来的强烈。有的时候真的很想给老爸他们打个电话道个歉,但是总是觉得那样好像很难为情的样子。所以现在的话呢,我只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给他们多一点关爱。不再像以前那样伤害他们。伤害我们身边爱我在乎我的人。因为也只有这些人才会被我们伤害。别的不在乎我们的人,他们才不在乎我们做错什么事呢。所以呢,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感恩,学会爱身边那些爱自己关系自己的人。特别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亲人,还

有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或者伤害过我们的人。在很久以前一直有一件事情让我内心一直耿耿于怀,一个很好的朋友,也是一个伤害我最深的人。一段时间我是直接把她列为我人生的黑名单。决定永远都不跟她来往了,但是后来吧接触弟子规之后再想想以前发生的那件事情,觉得自己其实也没那个必要了。过去了就过去了吧何必再斤斤计较。即使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恩怨再深又能怎么样?况且过多的在乎这些负面的东西,我们自己也不会过的快乐。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有是转念一想,其实也没什么,不久是一点事儿吗,也落不着怎样,只要有一个宽容仁慈的心,我相信应该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伤害到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的内心已经比别人强大了很多。

还有就是弟子规中提到的一些日常生活行为中的一些规范。我觉得也挺重要的,虽然说我们现在都已经是成年人了,对基本的礼仪规范,道德操守等,都有自己的标准。但是一些好的行为习惯我们还是应该去注意的。特别是在我见到我的客户区总之后,更坚定了我对这个事情的看法。一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比我们高多少,而是因为他们在某一方面拥有自己的特质。而区总本人呢就是一个对生活品质要求特别高的人。做事情也特别有条理特别严谨的人。在见到区总之后短短的几个小时的交谈,给我的感受实在是太深刻。我感觉这么多年上学的经历都没有他给我的一席谈话来的实在。特别是他给我的两个忠告都是来自孔子的话。第一句是:友直 友谅 友多闻。第二句是关于养成好习惯的勉励。那就孔子的这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

不学,民斯为下矣! 同时在此呢,我也想把这句话分享给别人。我们没有生而知之的天分,那么我们学而知之还不晚。所以在此,我希望所有有缘接受到弟子规的同仁们要珍惜上天赐予我们的机缘。认真学习,相信它会为我们的人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

弟子规感悟篇八
《弟子规感悟》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开篇第一段即点名主旨:首孝悌,次谨信。“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只有孝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有对父母亲人以孝礼相待,他的名声和社会地位才会被世人所承认和接受。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当其冲要考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这与当代是大不相同的。几乎凡是古之贤人的传记,在其个人介绍中总会有这样一句“性至孝”,可见“孝”是古代评点人好坏的重要依据。在古时候,即使你身份显贵、腰缠万贯、位居高官,假如你不孝,同样会被世人所不齿。北宋有官员名叫李定,为谋高官厚禄瞒母丧不报,其行为实属大逆不道,为世人所鄙夷。古人是很重“孝行”的,因此说“首孝悌”。一个人只有对父母孝顺,他的内心才会有感恩,才会对社会有好的作为。所谓“谨信”即做事谨慎、诚实守信。“人以信立其本处其世”,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如果缺失了“信”,那也就证明他的社会生命宣告完结,“人无信则不立”。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11190.html

    上一篇:牛逼的句子

    下一篇:幽默哲理句子

    【弟子规感悟】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