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约而同造句

| 职称日语 |

【www.guakaob.com--职称日语】

不约而同造句篇一
《勤造句,写好文4》

不约而同造句篇二
《2011 3 年纪语文答案》

2010 — 2011 学年度(下)锦州市小学三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不约而同造句篇三
《顶碗少年的导学稿》

顶碗少年的导学稿

自主学习

1、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不理解的句子多读几遍,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默读课文,搜集本课有价值的词语,根据上下文内容理解词语意思。

(读词语并理解意思,用其中的一个造句。)

座无虚席 目不转睛 不知所措 惊心动魄

不约而同 山穷水尽 柳暗花明

3、自学本课的3个生字。把下列词语填上拼音,再读一读理解意思。 造句:

喝彩 歉疚 肩胛 颓丧 附和

4、再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从中使我体会到 小组合作交流。

1、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

2、交流自主学习的内容。

1、读准字音,选择正确的画√

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 (yíng yín) .

观众为每一个节目鼓掌喝彩。 (hé hè) .

他头顶上顶着高高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 (luó luò) .

就在转身的一刹那间,碗掉了。 (chà shà) .

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 ( hé hè ) .

2、按课文填空:

顶碗少年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表演。第一次,在一个( )的刹

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 )地微笑着,( )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二次,音乐又响起来,少年很沉着,( ),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那一摞碗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 ),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 ),终于把碗稳住了。

不约而同造句篇四
《各种句型复习》

效果检测

扩展资料

不约而同造句篇五
《可贵的沉默》

不约而同造句篇六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8、十里长街送总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首都人民群众“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和缅怀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2.学习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再进一步体会内容所表达的思想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课6个生字,10个生词,并会用“慈祥”、“不约而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即人民群众在十里长街上送总理的情景,然后再细致理解人们是怎样送别总理的。

教学难点:

1.怎样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再细致理解人们送总理时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一些故事。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弄清文章结构。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新中国成立起就一直担任政府总理,他以崇高的品格赢得了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976年1月11日首都亿万人民聚集在长安街送别总理的灵车,场面十分感人。

二、教师板书课题:十里长街送总理

审题:课题主要意思是“送总理”,“长街”指北京的长安街,“十里”写街长,实际写人多。题目的意思:当周总理的灵车经过北京长安街时,首都人民在这里送别总理。

三、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体会当时的情景以及人们的心情。

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生词。

1.划出不认识的字。

2.利用拼音字典认读。

3.读生词。

4.查字典理解词语。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

佩着灵车拄着洋槐焦急妻子哭泣矫健慈祥泪痕满面不约而同

2.哪些生字容易写错?

“槐”、“妻”、“矫”,在字形上应注意。

3.理解词语。

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可亲。

不约而同: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

五、标出自然段序号(共四个自然段)

六、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想想每自然段的意思,再想象一下当时十里长街上的情景

七、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读词句,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学生通读全文

思考:课文先讲什么,又讲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课文先写等灵车,又讲迎灵车,最后讲送灵车。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导学生根据层意划分层次。

第一层:灵车到来之前,长安街上的场面;第二层:人们等待灵车时的动作,神态。

2.理解第一层意思,指导朗读。

①课文的第一句交待了什么?(天色、天气:灰蒙蒙,又阴又冷。)写天气和人们的心情有什么关系?(衬托出人们的悲痛心情。)读这一句时要轻、速度可放慢些。

②第二句交待了什么?(人很多。)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人很多?(挤满,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概括路长人多。)

③读第三句,你能体会出人们的什么心情?

从“都”字用三次,人们佩戴一致,动作一致,反映出人们沉痛的心情也是一致的,不约而同地前来送别敬爱的周总理。

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3.学习第二层,指导朗读。

(1)课文具体描写了哪些人?

一位老奶奶,一对青年夫妇,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

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的?反映他们怎样的心情?

这三句话写出人们等待灵车时的焦急,迫切希望最后看一眼总理的灵车,盼灵车快来。但他们热爱总理,不管等多久也要等下去。

4.指名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然后归纳段意: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等待总理灵车。

5.放等灵车部分录像,让学生体会。

6.再读、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二段(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并参看教材插图。

思考:①灵车是什么时候来的?灵车是怎样装饰的?②人们眼望灵车,心里想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2.自学准备后讨论。

①灵车是在“夜幕”降临时来到的。灵车的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佩着大白花,庄严肃穆。

②“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个句子真切地描绘了课文插图的情景。 “无声的指挥”是什么意思?“不约而同”怎么理解?

这是反映总理的灵车牵动着亿万群众的心,使等候在长安街两旁的男女老少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的一致行动。这句话表现了人民群众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感情。

③“就在这十里长街上……”写了作者的联想。同是长安街,同是周总理,同是这些人民群众,所以联想自然。人们回顾当年见到周总理的幸福情景,更增添了想念总理的悲痛之情。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概括段意:

人们眼望总理灵车,想念总理。

4.放这部分录像。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读前两部分内容,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二、指名背诵前两部分内容

三、学习第三段

1.自读:边读边划出表达人们心情和神态的语句。

心情:“牵动着千万人的心”、“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神态:“面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

2.指导朗读。这段课文表达了人们怀念总理的深情,朗读时,语气要深沉些,速度缓慢些。这样更能表达我们对总理的无限深情。

3.练习朗读。概括段意:灵车已经远去,人们久久不能离开。

4.放这部分录像。

四、指导造句

五、总结全文

课文记叙人们冒着严寒在十里长街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周总理无限热爱和沉痛悼念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练习背诵课文。

2.做课后第3题填空练习。

3.造句。

主要板书计划:

送(无比崇敬、无比热爱、无比沉痛、)

等灵车时 总的概括 人多

个个悲痛

具体叙述 老奶奶

年轻夫妇

红领巾

灵车到来时 时间 夜幕降临

灵车 庄严、肃穆

人们 心情:无比悲痛

的表 神态:不约而同 站着

现 动作:摘下帽 望着 哭泣

联想:怀念

灵车开走时 动作:追站着站着

心情:希望希望

9、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唯一”、“深情厚谊”造句。

3.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会“供、唯、谣、噩、耗”5个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同归于尽、代价”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抗美援朝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中国人民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三年抗战,五年建设,1958年,他们要回国了,朝鲜人民依依不舍,纷纷前来送行,他们握着志愿军的手,激动的泪水不往地流:

志愿军握着朝鲜人民的手,干言万语涌上心头,他们发出深情地呼喊:亲人,再见了!再见了,亲人!(板书: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

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

问:“亲人,再见了”与“再见,亲人”有什么区别呢?等课上完了咱们再来讨论、解答。

二、自读课文,完成作业。

1.把这篇课文分为两大段,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分。

2.学会五个生字:供、唯、谣、噩、耗。

3.说说这几个词的意思:雪中送炭、唯—、同归于尽、代价。

三、检查讨论作业。

第1题:课文按主要叙事和主要抒情分为两段,第—大段三个自然段的结构形式差不多。分段的依据是自然段归并法。

第2题:提供多音字,读g6ng;谣(yáo)随口唱出的没有伴奏的歌:噩耗( è hào),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第3题:释文见“资料拾阙”部分。具体检查步骤为:在哪里出现(读一读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字、词典上是怎么说的,课文中的具体意思。(这4个词语为第一大段的重点词语,通过4个词语的检查讨论.使学生了解这3个自然段的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指读、齐读、试背第二自然段,指导背诵的方法——按结构线索记忆:请求——回忆——安慰。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看拼音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采用“举一反三”法学习第—大段,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学会3个生字“跺、莱、挎”;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课题是“再见了,亲人”,那么,“亲人”指谁呢?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板书:志愿军、大娘、小金花、大嫂)、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指读(读出亲切、劝慰和感谢的语气)。

2.梳理,给这一自然段分为3个层次。并说说每个层次各对大娘说了什么。(第一层中“劝”,劝大娘停住送别的脚步,劝大娘别担心,“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妈妈;第二层是“忆”,回忆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事,具体说了两件事,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孙子:第三层是“颂”,赞颂大娘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

3.理解。

(1)这一自然段有一个词语“雪中送炭”,词面我们都知道是下雪的时候送来了炭。那么在这一段中,“雪”“炭”“送”分别指什么?(雪:供应困难、空着肚子三天三夜;炭:打糕,更重要的鼓励、关怀与爱:送:带、顶、冒、穿、送)(板书送打糕昏倒路旁)

(2)这一自然段还有一个词语,“唯一”。为什么用“唯一”这个词?(儿子、儿媳和家里的其他人都战死了,只剩下这么一个亲人)。大娘为什么为救伤员而不顾自己唯一的亲人?(板书:救伤员,失去孙子)

4、感受反问句的作用。

这位老大娘是志愿军的亲属吗?可是为了志愿军战士,她却付出了这样大的代价,在大娘的心中,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却一一胜似亲人。志愿军战士在心里深情地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是不会忘记的。课文是这样说的吗?(对比: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板书:比山高,比海深)

三、读第二自然段.

1.自读。比较与第—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何相同,在话别对象上有何不同,该用怎样的朗读语气(亲切、关怀、鼓励的语气)。

2.你能根据第一自然段的板书,补上这一自然段的板书吗?

3.根掘板书,说一说这一段的内容。

(提要: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不顾生命危险,失去妈妈没有落泪,和志愿军分别的今天却落泪了,她把志愿军看作是比妈妈还亲的亲人,即不是亲人却一一胜似亲人。)

4.小结本段写法:劝忆颂。

四、放手自读第三自然段。

1.补充板书。

2.指导朗读:用关切、敬重的语气。

3.检查3个生字:跺、莱、挎。

五、依据板书,总结升华,知道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

板书

再见了,亲人

大娘 送打糕 昏倒路旁 比山高

救伤员 失去孙孙 比海深

金花 救老王 失去妈妈 刚强 流泪

大嫂 挖野菜 失去双脚 代价

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永垂不朽

六、作业。阅读第3自然段,做以下作业:

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注音,打√。

深情厚谊(yl yì) 挎着篮子(kuā kuà)

血泊(p6 b6) 嫌(xián yán) 架着(jiá jià)

2.将第三自然段划分为3层。

3.按“起因、经过、结果”分别用6个字概括事例:

上山去挖野菜——( )——( )。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二段,进一步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能用“唯—”、“深情厚谊”造句:能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教学过程

一、如果说前面3个自然段主要是叙事的话,那么接下来的3个自然段是什么?抒情。如果说前面3个自然段是在车站与朝鲜亲人话别,那么后面这3个自然段的抒情又是在什么地方呢?———列车上。

二、借助配乐(火车启动,缓慢离站),教师引读: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志愿军为朝鲜人民的抗美救国流血牺牲,在朝鲜的三千里江山,有多少优秀中华儿女鲜血洒落,黄继光、邱少云,其中也有包括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烈士。因此,在志愿军眼里,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朝鲜人民眼里志愿军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列车徐徐出站,中朝入民依依惜别。隔着鸭绿江,从心底里高声呼唤——(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隆隆向前,战士们还在诉说着自己的;心愿——(列车呀,请开得慢一点儿,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列车越驶越远,战士们从心底发出呼唤——(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三、讨论:为什么课题“再见了”放前?(突出特定的难以忘怀的场面)

四、分角色或轮读全文。

五、作业。

1.将文中有关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2.用“唯一”、“雪中送炭”造句。◆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洗补衣几 夜不眠

大娘 送打糕 昏倒路旁

救伤员 失去孙孙 伟大友谊,鲜血凝成

小金花 救老王 妈妈牺牲

大嫂 挖野菜 身受重伤

不约而同造句篇七
《四年级下册综合复习》

不约而同造句篇八
《五年级第一单元练习》

五年级第一单元练习

一. 基础知识

1、 看拼音写词语

2、 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胜:A胜利 B比另一个优越 C能够承担或承受 D优美的

E打败(别人)

杉树林可是个极好的避暑胜地。 ( ) .

这个工作小华能胜任。 ( ) .

侦察连的战士们打胜了土匪。 ( ) .

事实胜于雄辩。 ( ) .

烧:A使物体燃烧 B使物体受热起变化 C因病而体温升高

我妈妈是厨师,烧得一手好菜。 ( )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 )

强强病得不轻,高烧发到40度。 (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匹马,马头 ,马尾 。马是跪着的,像是

等人骑到它背上,它才 。过了 ,那匹马大起来马脖子也,一条马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马尾巴,那匹马就变 了。

一时 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什么也不像,什么也

看不清了。 低下头, 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 不等待那些 它的孩子。一会儿 ,火烧云下去了。

秋风扫过,那的红叶飘落在地上,像和晚霞 了它的红,雨后的水塘更 了它的红。秋天,是杉树林最美丽的时候。我们时常迎着 在这条用红叶铺满的地上 ,脚下 的,舒服极了。

4、 造句

不约而同——

偏偏——

二、阅读分析

(一)火烧云

晚饭以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zi tan ( )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站着,xiao ying ying( )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过来个cheng liang ( )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gao shou ( ),您老是金胡子了。”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的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2、照样子写词语

红彤彤

3、给文章的第一节分层。在文章中用 表示。

4、节选的文章是围绕这个词语写的。

5、“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的东边,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

这句话中的“烧”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二)我爱草莓

草莓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每年十月下种,次年四、五月间可收获。

阳春三月,细雨绵绵,地里的草莓长得yu yu cong cong( ),远远

望去,一片碧绿。近看青翠欲滴的绿叶丛中开着草莓花。

不满一星期,花蕊中已有毛茸茸的小草莓长出来,像一个个小球。

五月,春末夏初是草莓收获的季节。熟透的草莓在阳光照射下像一颗颗红宝

石在碧波粼粼绿色的大海中。采摘草莓的时候,人们笑着,唱着,多高兴啊!这时,采一颗放到嘴里,果味又香又浓,果汁甜中带酸,爽口极了。

啊,草莓,你给城里人带来了新味,给家乡增添了cai fu( ),我真爱

你呀!

1、看拼音,写出合适的词语。

2、解释加点的词

青翠欲滴( ) 爽口( ) ..

3、刚长出的草莓像 ,熟透的草莓像

4、文章一共5节,2--4节是第二段,第二段是按顺序写的。

5、给第二段分层。在文章中用 表示。

6、文章主要写了

A我爱家乡的草莓

B我爱家乡草莓,更爱家乡

C草莓的生长过程

D草莓的果香味美

三、作文 《成功了》

要求:1、按顺序把一次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

2、语句通顺,连贯,没有错别字。

3、字数在450字左右。

不约而同造句篇九
《15课第二课时》

中安镇中心学校导学案

2

3

不约而同造句篇十
《四年级语文总复习》

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1

2

3

4

5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12593.html

    上一篇:手机标示个性句子

    下一篇:情怀的诗句

    【不约而同造句】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