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累里

| 汉语四六级 |

【www.guakaob.com--汉语四六级】

迪斯累里篇一
《浅论迪斯累里的土耳其政策》

迪斯累里篇二
《迪斯累里的帝国情结与英国外交选择的基本特征》

ΞΞΞ

 第22卷第1期              绥化师专学报           2002年3月 V01.22 No.1          JournalofSuihuaTeachersCollege       Mar.2002

迪斯累里的帝国情结与英国外交选择的基本特征

吴 波1 任玉雯2

(绥化师专 黑龙江绥化 152061 )

摘 要:本文从迪斯累里B,1875-1878年近东危机中英国的外交折,考察在迪斯累里主导下英国外交实践的发展历程,并对。

;帝国情结;近东危机

中图分类号:KS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99(2002)01-0083-05

  关于迪斯累里和英国近东外交问题,中外史家已权力机关,逐渐形成了虚君政治体制。至19世纪后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如果变换一个考察视角,把迪斯

累里的外交决策的倾向性与其性格特质、价值观联系起来思考,对英国外交政策的深入研究大有裨益。

本杰明・迪斯累里(1804-1881)是19世纪下半期英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保守党领袖“,不列颠

[1](P338)帝国主义之父”。他出身于改信新教的犹太商人家庭。1837年,他被选为下院保守党议员,从此开始了政治生涯。跻身于政界后,他曾三次出任财政大臣,两次出任首相。在任期内,政绩卓著,尤其在近东的国际政治角逐中,为英国赢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

期,在内阁权力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首相的权力也相应增长。在此情况下,迪斯累里极力维护现有政治体制,他认为,各大臣均无法取代君王的个人影响。迪斯累里同女王的关系非常和谐,其内阁也因得到女王的大力支持而增强了实力。迪斯累里“备受女王的信赖、尊重、爱顾,[2](P253)他对女王虽有极尽恭维逢迎

()

之嫌———如“尊维多利亚为‘仙女王’”,[2]P263他“来

()

日的愿望惟有侍奉陛下这一项”,[2]P264“陛下不管

[2](P265)

愿意怎样,一定照办”。在女王和首相之间,确

[2](P264)

立了“私人关系”。在英国近代史上,国王与内阁首相相处如斯者,是绝无仅有的。其中固然包含着迪斯累里的政治技巧、个人性格特点等因素,然而更重要的是他的帝国情结。在著名的1871年“曼彻斯特演说”中,迪斯累里竭力为君主制辩护,认为国王在位愈久,作用愈大;英国政治机构完美地体现了本民族的历史经验,保证了英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在同时期的另一次演说中,他明确指出了保守党的三大目标:维护国家政治体制;巩固大英帝国;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在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国王是国家的象征,维护国王的形象和地位就是维护帝国。明确了这一

深受维多利亚女王的赏识。由于他的外交政策正适应英国的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需要,所以资产阶级对他称颂备至。

迪斯累里是英国利益的积极追求者,在他的思想意识中形成了牢固的“帝国情结”。从1876-1878年,他把精力主要投放在对外政策上,而对国内事务长期忽略,其“帝国情结”的外在表现之一就是对维多利亚女王的态度及处理与女王的关系方面。“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金融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取得了政权,资产阶级议会成为最高

Ξ[收稿日期]2001-12-10

ΞΞ[作者简介]吴波,男,绥化师专历史纱主任,副教授,历史系硕士。任玉雯(1965-),女,天津市第十七中学一级教师。

83

点,就不难理解迪斯累里“存心鼓励维多利亚看重自迪斯累里的殖民帝国思想和建立庞大殖民帝国己的地位”,甚至“信仰君主在政府的会议中居领导地的使命感并非从政伊始就有的,而是经历了一个转变

[2](P265)

位的一种宪法原理。”的过程。1852年,迪斯累里还认为殖民地是挂在英迪斯累里所具备的特殊的犹太人坚韧的性格,远大的抱负,超人的胆识和可贵的冒险精神,对其政治生涯和外交斗争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迪斯累里少年时代所受教育颇有些特殊,这对他以后性格特质和思想的形成不无影响。在犹太教的熏陶下,他成长起来,幼年在较小的私立学校受教育,上学期间使用希伯来文。迪斯累里12岁之前没有进过英国国教的教堂。13岁时,,到的古典知识有限性格。内心充满了一股傲气和强烈的领袖欲,为达到目的有时不惜冒险。“迪斯累里长得较小,而且不强壮,但是双脚敏捷而迅速,他打架

[3](P17)

带有不少技巧和极度的勇气。”这对他的人生道路特别是从政生涯中拥有勇敢果决的斗争精神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品格产生了极大影响,奠定了稳定持久的性格基础。迪斯累里15岁时辍学回家,自学期间,进一步明确了远大的人生目标和抱负。这些事实对一个少年来说,似乎令人难以理解。此时,生命对他来说,假如他不成为众生中最伟大者的话,那将是无法忍受的。他在设想自己的前途和事业,他为拜伦死后才成名深感遗憾,他梦想将来能成为伟人,要像荷马、恺撒、莎士比亚或拿破仑那样举世闻名。

我们认为,改变或确定人生航向和事业目标的因素有时是很偶然的。对于迪斯累里来说,1824年的沿莱茵河的短暂的假日旅行,极大地拓展了视野,他毅然放弃当律师的愿望,并且认为当时的法律有些是在“胡言乱语”。1830-1831年,迪斯累里到地中海沿岸和近东国家进行了一次长达16个月的旅行,这次旅游,在迪斯累里的生活道路上具有转折意义。在国外,尤其是对近东的访问,引起了他对政治、外交的浓厚兴趣,深感要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必须投身于政治斗争。“19世纪70年代后,他当首相期间,对于印度、埃及和土耳其的政策就是渊源于这些经验

[3](P236)的。”

()

国“脖子上的磨盘”,[4]P339但随着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和进行,他的看法逐渐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开始以巩固不列颠殖民帝国为其从政的最高理想。这一转变与英国的历史进程相适应,也与保守党在政治上完成适应新形势的转变相吻合,,迪斯累里把积极、建立强大的、称霸世界的英国殖民帝国作为他的奋斗纲领。这一重大转变和新主张,赢得了贵族地主、工业资产阶级和金融资本家的广泛支持,这对其政治生涯具有至关重要的有利影响。

“东方问题”是“由于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及其各继承国之间的对抗而在东南欧引起的各种问题的总

()

称”,[5]P126就是“对土耳其怎么办”的问题。它起源于18世纪末,贯穿整个19世纪,直至20世纪初才结束。“东方问题”产生以后,英、俄、普、奥、法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拿破仑帝国灭亡后,欧洲恢复了五强并立的局面,其中俄国和英国居东西两侧,并且为最强。克里米亚战争,改变了欧洲大国关系格局。俄国南下政策的成果几乎全部丧失,对外政策受到严重挫折;英国则确立了在近东的优势,两国由竞争对手变为仇敌。英俄两国的经济张力在近东发生了冲突。两国从生存或安全利益出发,争夺近东,尤其是巴尔干和两海峡地区。英国在欧洲和东方的根本利益使其对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的命运异常敏感。如果允许俄国在海峡地区左右局面,则英国在印度的利益将无法保证,而英国丧失印度,即意味着大英帝国失去世界霸权。从欧洲范围来说,如果俄国的企图得逞,均势格局将会打破,来自地中海、东欧大陆和波罗的海三个方向的俄国势力就会危及西欧;如英俄战端一开,将使英国完全陷入被动境地。由此可见,近东是英俄外交目标的完全重合点。因此,遏止俄国在近东的任何图谋,成为1833年以后英国政治的传

[6](P1088)统。1980年10月,俄国乘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之机,开始摆脱在巴黎和约中的各种限制性条款。在1871年的伦敦会议上,在德国的帮助下,俄国

84

取消了1856巴黎条约黑海条款对其主权的限制,俄从伦敦绕过索尔兹伯里直接指示副代表埃里奥特支国重新取得了在黑海保有舰队,并在黑海沿岸地区建持土耳其反俄立场,策动土耳其素丹以颁布宪法、实造兵工厂的权利———尽管英国坚决反对。行改革为名,否定了自治方案,君士坦丁堡会议无果俄国是普法战争后形成的德俄奥的三皇联盟中在近东利益最大的国家,它企图借助同盟全力与英国较量。因此从战略态势上看,三皇联盟使克里米亚战争以来的欧洲反俄联盟不复存在,俄国摆脱了孤立地位,形成了对英国的潜在优势,俄国此时的优越感从德法1875年战争危机中略见端倪“,俄皇和宰相抵达伯林,哥尔恰科夫几乎以整个欧洲代表的资格向德方

[7](P6)

发出诘难,要求澄清战争鼓噪。”重大挫败,,英。1875-1878年的近东危机是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东方问题”的又一次高潮。为迪斯累里争夺君士坦丁堡及黑海海峡提供了契机。迪斯累里的近东政策支配着英国的外交方针,并对危机的结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英国外交使危机的解决按照自己的思想轨道运行,成功地遏制了俄国势力,拆散了三皇联盟,从而取得了巨大战略利益。

在反对俄国及三皇联盟对土耳其施加影响干涉的外交中,体现了迪斯累里对增进英帝国威望和影响的特别强烈的意识,此举同样表明了英国正在寻求一条在已经改变了欧陆格局背景下确保自己大国地位的独立路线。坚拒“柏林备忘录”是明确而果决的公开对抗。此举是英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它挫败了三皇联盟操纵近东危机的图谋,并使其失去了不复再现的良机,迪斯累里的这一举动,赢得了包括其政敌在内

[2](P272)

朝野的一致拥护。“他的有生气的外交政策”

为英国和迪斯累里赢得了少有的荣誉。迪斯累里在伦敦市政厅发表了好战演说,宣称英国随时准备为正义而战,一时英国的反俄调门高昂起来。1876年末至次年年初,在塞尔维亚起义被镇压后,欧洲列强在

而破裂。

英俄对立和斗争因俄土战争爆发而加剧,大国中只有英国对俄进行公开遣责。战争爆发后,迪斯累里表示中立,但在对俄照会中申明英国中立的条件:俄国军事行动不得影响埃及、航,,否,])

近东危机的出现,尤其是俄土战争爆发后,英国内阁对俄的态度存在着重大的分歧。以迪斯累里为主的鹰派,主张采取有力行动,坚持以战争威胁和干涉的手段遏制俄国的扩张。女王的“态度自始至终不

()

妥胁”,[2]P272这给迪斯累里以莫大的鼓舞;以外交大臣德比为代表的鸽派“不愿意冒战争的危险,”“他

()

根本反对任何积极的干涉政策”,[2]P272-273主张与俄国达成谅解,谋求俄土战争局部化。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迪斯累里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有意迁就德比,抑制自己的仇俄情绪,德比的阻挠对迪斯累里的对俄举措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以印度事务大臣索尔兹伯里为代表的中间派,他既想控制迪斯累里的仇俄情绪,又蔑视德比的亲俄行为。在危机初期他倾向于英俄合作,危机后期转向坚决抵制俄国的态度和有限瓜分奥斯曼帝国的倾向。1876年末,迪斯累里直接任命他为全权代表出席君士坦丁堡会议是他们接近的开始。伴随危机的加剧,他们主张日益相近,索尔兹伯里终于成为首相的得力助手。

1877年12月10日,土耳其军队全线崩溃,英国在近东的利益受到严重威胁,英俄关系再次处于紧张对峙状态。此时英国内阁内的形势朝着有利于迪斯累里的方向转化。1月下旬,迪斯累里使内阁作出了两项重要决定:一是派遣地中海舰队前往君士坦丁堡,二是要求议会增加军事预算。英国舰队于2月13日进入达达尼尔海峡,后停泊在距君士坦丁堡10余英里的穆达尼亚湾,与欧洲一侧陆上仅离君士坦丁堡8英里的俄军的圣斯蒂法诺相对峙。近东危机进

85

君士坦丁堡召开会议,力图再次以欧洲协调的方式寻求解决危机的出路。由于俄国代表的努力,在君士坦丁堡会议的预备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波、黑、保的自治方案,迪斯累里的计划遭到了失败。会上暴露了英国首席代表印度事务大臣索尔兹伯里与迪斯累里的分

歧,使英国外交本身表现出严重的不一致。迪斯累里入了高潮阶段。

面对英奥的巨大外交压力和英国的军事威慑,俄地激化起来,坚决抵抗俄国的南下扩张为朝野一致的国不得不暂时放弃攻占君士坦丁堡这一战略目标,这强烈呼声,英国确立了对俄强硬政策。而英国介入克样可以避免重蹈克里米亚覆撤,又能抓住有利的时机里米亚战争则标志着它已从土耳其的幕后支持者变使土耳其承认俄国已取得的战果。于是结束俄土战争的预备条约在圣斯蒂法诺签订(1878.3.3)。这个条约充分反映了俄国意志,俄国得到了除海峡问题以外所有期望得到的东西。如果和约能够如期兑现,将使俄国在土耳其的势力无限膨胀。英国在力主“东方问题欧洲协调”的同时,迪斯累里加紧了各种战争准备,以坚定地阻止俄国用圣斯蒂法诺条约制造既成事实。“[8](P751)

战。”海峡,27,,以抗衡俄国势力。

以英国为主导的英、俄、奥三角之间的平行的双边谈判,和英土塞浦路斯条约外交折冲的结果,勾画出了近东权力调整的政治地图。迪斯累里和索尔兹伯里为谋求英国的最大利益,在外交上已做好了充分准备。

柏林会议(1878.6.13-7.13)是欧洲国际关系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是1875-1878年近东危机的终结,其结果是用《柏林条约》修改了《圣斯蒂法诺条约》。迪斯累里和英国外交大臣同时参加会议,前者被誉为“雄狮”。英国在奥匈帝国地有力支持下,在大保加利亚问题上对俄国毫不让步,奥匈帝国夺去波黑两省,英国得到塞浦路斯岛,俄国攫取了卡尔斯,巴统、阿尔达汗和比萨拉比亚的部分领土。列强在近东相对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英国在土耳其的势力进一步加强。迪斯累里在柏林会议后国内的一片称颂中

[3](P321)

说:这是“光荣的和平”。女王也为此兴奋不已。迪斯累里“不慌不忙”的外交蛋舞[2](P272)为英国赢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英国占领塞浦路斯岛,极大地加强了它的战略地位。维多利亚女王对这一外交杰作十分满意,授予迪斯累里嘉德勋章。

纵观1875-1878年的近东危机,英国的外交选择具有显著的特点。

首先,此间英国的外交方针坚定地奉行欧洲均势86

成抗俄的前台主角。随着欧洲形势的变化,英国大致从19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奉行欧洲均势政策。近东地区尤其是巴尔干和海峡地区形成了有利于英国的战略态势,遏制俄国的扩张最符合维持欧洲均势的需要。故此,系,的政策和欧-1878年近东危机中,迪斯累里政府之所以处心积虑地去瓦解三皇联盟,就是出于上述考虑。因为三皇联盟中的俄奥两国构成对英国近东利益的最大威胁,而以俄国为最。英国对三皇联盟成员区别对待、分化瓦解,遏制了最危险的敌人。从“柏林备忘录”到危机结束,没有再出现以三皇联盟为核心的协调行动。

其次,以实力为后盾,用军事威慑保障外交意图的实现。迪斯累里1876年11月针对俄国的好战演说,索尔兹伯里上任伊始的措辞强硬的通告等都代表了英国不妥胁的声音。1877年6-7月,英国下令地中海舰队开往贝斯卡湾,内阁同意派遣3000名军队加强马尔他驻地,并决定:如果俄国占领君士坦丁堡而无立即撤出该市的安排,英国将对俄宣战。1878年1月下旬,英国内阁决定派遣地中海舰队前往君士坦丁堡,同时要求议会增拨军费。英国舰队于2月13日进入达达尼尔海峡,后移泊在距君士坦丁堡10余英国的地方,与陆上俄军对峙。《圣斯蒂法诺条约》签订后,迪斯累里为阻止俄国制造既成事实,促使内阁于3月27日作出决定,将召集两个军团的预备队和从印度派遣一支远征军占领亚历山大勒塔和塞浦路斯,以便控制海域并遏止俄军势力。4月,从印度调遣了7000名远征军进驻马尔他。上述军事安排有力地增强了外交份量,取得心理上的效果。

第三,随着近东形势的发展适时地调整对土耳其的政策,经历了从扶助、纵容到出卖瓜分的过程。从危机开始到1877年4月俄土战争爆发为止,英国奉行的政策是通过扶助、纵容手段,维持奥斯曼帝国的

政策。从19世纪30年代初英俄在近东的矛盾急剧“独立和完整”,力求保持现状,以利于英国的优势地

位。随着土耳其愈加衰落并出现瓦解的迹象,英国的第五,英国由于不可预知的对俄较量和力量分野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直至俄土战争结束后直接瓜分结果而终于选择了有原则的妥胁的道路。欧洲列强土耳其。在“维护土耳其独立和完整”这一目标无法在寻求新的力量平衡的争夺中重又回到欧洲协调的实现已成事实以后,迪斯累里对土耳其政策也发生了变化。索尔兹伯里任外交大臣以后,更明显地放弃了原有对土政策。他怀疑土耳其在俄军撤出后是否有能力重建有效统治,在土耳其将来并无把握保持其领土的情况下,英国为了把俄国从占领地驱逐出去而进行一场战争是否有价值。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本质是对土耳其进行瓜分的“互为依存的补偿圈”设计成为解决近东危机的妥协方案策标志着它放弃了40政策。,。

第四,在近东复杂的国际斗争中,迪斯累里善于利用矛盾和争取同盟者以对付主要敌手。拉拢德奥、孤立俄国,不断地瓦解三皇联盟。英国以法国牵制德国。两害相权取其轻,英国接近和拢络奥匈帝国。英国利用俄奥在波黑问题上分歧,与奥签订了协定,从平行抑制俄国的路线走上联合抑制俄国的路线,从而加强了柏林会议上的外交地位。在英俄、英奥谈判中,英国不失时机地与俄国达成谅解,英俄双边谈判异军突起,使英奥谈判中的后者失去外交份量。而俄奥谈判因双方的互不让步及英俄谈判的制约而未致结果。英国此间表现出的外交灵活性,再一次证明英国外交的特点和实质,即“既无永恒的朋友,也无永恒的仇敌,只有不变的利益”。

轨道。

迪斯累里领导下的内阁,在1875-1878年的近东危机中纵横捭阖,以遏制和削弱主要对手俄国为主要目标,以牺牲土耳其为代价,迫使俄国放弃对土耳其战争胜利的部分果实,,,使。

,“帝国情结”和深刻的性格特征。迪斯累里个人在近东危机的外交选择中确实发挥了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近代国际关系史参考资料(苏联外交辞典选译) [M]・世界

知识出版社・1975

[2]里敦・斯特莱切・维多利亚女王传 [M]・商务印书馆・1992[3]A・莫鲁瓦・迪斯累里———维多利亚时代的生活图景 [M]・美

国・1980

[4]近代国际关系史参考资料(苏联外交辞典选译) [M] 世界

知识出版社・1957

[5]阿兰・帕尔默・二十世纪历史辞典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1988

[6]赫・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M]・人民出版社・1982

[7]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3卷) [M]・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8]F・H・欣斯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1卷) [M]・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 江连山]

Disraeli’sEmpireIdeology&theBasiccharacteristics

oftheBretishDiplomaticchoice

RenYuwenWuBo

Abstract:OnthebasisofthecluesaboutDisraeli’sempireideology,hisdispositionandBritishforeignre2pulseintheNearEastcrisis(1875-1878),linkedwiththedevelopment&changesoftheinternationalrelationsamongtheOrientnafions,thisarticleistoprobeintotheadvancingprocessoftheBritishdiplomacyledbyDis2raeliandtomakeappropriateevaluationsoftheBritishforeignpoliciesduringthisperiod.

Keywords:Disraeli,Empireideology,NearEastCrisis.

87

迪斯累里篇三
《浅析迪斯累里的土耳其政策对英国的影响》

42

浅析迪斯累里的土耳其政策对英国的影响

朱艳丽

(漳州师范学院

[摘

福建

漳州363000)

要]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累里在1875—1878年近东危机期间,通过外交努力为英国赢得了巨大的利益,分

析其土耳其政策对英国产生的影响有助于我们认识19世纪英国的近东政策。

[关键词]迪斯累里土耳其英国

英国曾被描绘成“航海之国”,说明对位于欧洲大陆边缘比的速度和力量合作行动,保卫那个英国对其进步与巩固感

[2]

迪斯累里的目的在于巩固东部地的岛国英国来说,地理位置对其外交政策有着深远的影响。到关切的国家。”很显然,

中海优势。英国要确保通往印度航线的安全,简单地说,这意味着英国在外交上可以有这样的选择:要么就必须在近东

积极参与欧洲大陆事务,要么采取从欧洲“孤立”出来的立建立基地,占领塞浦路斯岛可以帮助英国实现这一目标。这场。后者往往并非其真正的选择,一举动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反响。只是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每日电讯》写道:英国把

根本宗旨是维护英帝国的“这样控制了经由波斯湾的印度的一种必要措施。无论哪种选择,军队驻扎在塞浦路斯岛上,

[3]

利益。航线的另一个终点站,这对我们大有裨益。”法国驻土耳其

代表也说,英国对塞浦路斯岛的占领19世纪70年代以后,保守党领袖本杰明·迪斯累里“对我国构成了永久性

[4]

上台以后,提出了对外政策的基本纲领:维俄国和德(1804—1881年)的威胁,使俄对亚美尼亚的占领处于不安状态。”

护国家政治体制,巩固并壮大英帝国。他强调在欧洲事务中国也有类似的反映,如俄国陆军部长米柳亭认为英国这一举威信的重要性,追求对英国有利的任何政策。1875—1878年动对俄国占领高加索构成了威胁,近东冲突即将来临了。爆发的近东危机为迪斯累里恢复英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重要占领塞浦路斯岛对英国来说还有一个更大的裨益:可以

迪斯累里无论在贸易方面还是地位,保持英国的霸权提供了契机。危机爆发之初,遏制俄国南下。如果俄国控制了该岛,

的主要目标是瓦解三皇同盟,借“维持奥斯曼帝国的独立与政治方面,对英国实力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英国后果是完整”之名与三皇同盟相对抗,达到了控制土耳其的目的;俄不堪设想的。正如当时英国的一位官员所说:“我相信,要是土战争爆发后,俄国要占领君士坦丁堡和黑海两海峡,英国俄国吞并了亚美尼亚,我们的印度帝国就面临严峻的危险。的安全受到了威胁,迪斯累里及时调整了其外交政策,土耳接着是北部波斯湾,要是俄国通过苏伊士、美索不达米亚或其成了他对抗俄国的挡箭牌;随后欧洲大国纷纷介入,要争赫拉特,以其军舰打开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我们通往印

[4]

夺奥斯曼帝国的遗产之际,迪斯累里意识到维护英国利益的度的道路就在她的控制下。”重要,便调转船蒿与欧洲列强相勾结,在瓜分遗产中争得一二、强化了英国在土耳其的优势地位

他份利益。从危机各个阶段迪斯累里对土耳其的政策来看,大英帝国觊觎近东霸主已久,伴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

并没有清晰的策略来处理出现的危机,而是依赖于一系列最落,英国积极插手东方事务,为实现其帝国梦想做充分的准后对他有利的即兴创作。迪斯累里的成功在于他克服了许多英国联合备。早在19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东方危机发生时,障碍,为英国赢得了满意的政治利益。A.J.P.泰勒曾简短地评法俄帮助希腊获得独立,为把英国的势力渗透到近东奠定基

“英国用音乐厅歌曲和该进博物馆珍藏的舰队赢得了价说:础;在19世纪40年代,英国因苏伊士运河主权问题及对埃

[1]

一场不流血的胜利……”及的控制与法国剑拔弩张,几乎开战;1853—1856年,欧洲发

迪斯累里作为19世纪下半叶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首相—克里木战争,英国又与生了自拿破仑以来的第一次大战——之一,凭借其聪明才智及对外交事务敏锐的洞察力,在近东法国联手对抗俄国,使俄国控制奥斯曼帝国的目标未能实

现,从而进一步巩固了英国在近东地区的地位;1875—1878的外交舞台上纵横捭阖,为英国赢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不

年爆发的危机,为英国强化在近东的优势地位提供了契机。仅提高了英国在国际上的威望,而且使英国在近东地区的政

经济、军事和外交都得到了空前的加强。迪斯累里作为外交政策的制定者,为维护大英帝国的利益做治、

一、塞浦路斯岛的占领,为其在亚洲扩张打下了基础,维了充足的准备。迪斯累里政府在与土耳其苏丹就塞浦路斯岛护了英国的海上霸权问题谈判时,一方面,迫使苏丹政府允诺英国占领塞浦路斯

在近东问题上,迪斯累里最关心的是君士坦丁堡和两海岛;另一方面,又迫使苏丹政府允诺实行一些革新以便改善

一旦英国控制了君士坦丁堡和两海峡,英居住在土耳其亚洲领土上信奉基督教的臣民的地位。实行改峡。他清楚地知道,

柏林会议国就取得了在近东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从苏伊士运河通航以革的允诺就使得英国能够干涉土耳其内政。结果,

后,英国去印度和远东的主要通道和最短航线由绕过南非好后,英国政府便从三个方面掌控了苏丹政府的内政:取得了望角转为经由地中海,即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较为满意的军事要塞———塞浦路斯岛;实现了英国对土耳其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远东,所以,控制君士坦丁堡和的军事保护;实行了由英国支配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两海峡对迪斯累里来说是志在必得。他抓住了1875—1878在土耳其各省组成一支宪兵队,由欧洲人领导或指挥;在一年近东危机这个机会。一方面,他通过外交努力,在列强之间些重要城镇设立法庭,但每四个法庭至少要有一个欧洲律穿梭斡旋,迫使俄国在两海峡问题上做出让步;另一方面,他师;在各省指定专门人员收税。通过改革,英国控制了苏丹政通过对土耳其玩弄“扶助—控制—出卖—瓜分”的外交阴谋,府的财政、军事和司法等大权,巩固了英国在近东的霸权地使土耳其拱手让出塞浦路斯岛,实现了迪斯累里所宣称的消位。除了对印度帝国安全的忧虑。三、保障了英属印度的安全,维护了英国在东方的经济

塞浦路斯岛位于东地中海,处于世界贸易商路的交叉路利益口。英国占领该岛,对巩固英国在近东的战略地位具有重大印度对英帝国具有特殊的地位,被描绘为“帝国王冠上

该岛“将提供一个世。维多利亚女王曾在给迪斯累里的信中写道:的意义。正如英国外交部一份文件指出:最珍贵的宝石”

界上第一流的战略位置,使英印军队同英国军队能以无与伦“

如果要维持我们作为一流强国的地位,我们就必须和我们

【黑龙江史志2009.08(总第201)】

43

的印度帝国以及大的殖民地一起,始终准备在这里或那里遭

[5]

受攻击和战争。”19世纪英国在东方的全部外交与军事行动几乎都是围绕“保卫印度”这一主题展开的。迪斯累里在近东外交的成功,不仅巩固和加强了英国在近东的战略地位,而且保护了英国的海外市场,尤其是以印度为中心的东方市场。在1867—1871年间,印度每年平均从不列颠输入69.2%,向不列颠输出52.6%。到了19世纪80年代以后,印度每年从不列颠输入增加岛71.9%,向不列颠输出增加到70.3%[6]。据统计,英国与黑海各港口贸易值在1876年时达到675万英镑,与欧洲土耳其的贸易值也高达150万英镑;1877年,英国与黑海各港口的贸易值几乎和英国与欧洲土耳其的贸易值相等,大约各为1200万英镑[7]。英国海外投资和

1830年,66%的英国对海外贸易的重点也逐渐向东方转移,

1854年,该数字降低为55%,1870年为外投资投向欧洲,

25%,1900年为5%;出口到欧洲的棉布在总出口中所占比例也沿着相同的轨迹变化,并且该比例在更早一些时候就已经开始下降。1820年欧洲得到英国棉布出口的一半,1850年为16%,1880年为8%,1900年为6%;与此相比,在远东地区,英国棉布出口的比例却从1820年的6%增长为1850年的31%,1880年的54%,1900年的58%[8]。在东方海外贸易的不断增长,刺激和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弥补了1873年经济危机给英国造成的损失。同时,印度市场的维持与扩大也极大地维护了英国在东方的经济利益,巩固了英国的殖民霸权。

英国对东方问题的政策基调是:保持一个由它控制的表

[7]

(上接第39页)新方式,应该受到称赞。”

这次新式整军运动在当时是必要的并且也是有效的,同时,它对于新时期我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也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首先,新式整军运动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解放战争条件下的重大发展,从多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我军

人是战争政治工作的理论原则。它再次证明了毛泽东说的,

胜负的决定性因素,而从根本上提高战士们的政治觉悟,则是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中心环节。当时西北战场局面的转变,如由劣势变优势,由被动变为主动等等,既需要有物质因素,更需要有强有力的精神因素,即战士的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革命精神,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发挥出来的聪明才智。广大指战员政治觉悟的提高,不可能是自发实现的,因此就有必要用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有必要用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战斗热情,技术和战术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力。而我军当时“诉苦运动”和“三查”,则使战士们在思想认识上得到了很大提高,更加清晰明确了造成苦根的源头,加深了对于敌人的仇恨意识,有效地提高了战士们的阶级觉悟,使他们树立起了“为人民抗枪打仗”的思想,培养了部队敢打大仗、打硬仗、打恶仗的硬骨头作风。因此,在新时期的军队建设中,非常有必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士兵的政治觉悟,从而为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打下坚固的思想基础。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去进行,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我们党在解放战争中的任务就是武装夺取政权,同时实行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这就要求政治工作要能够有效地提高指战员的阶级觉悟,解决部队的团结问题、纪律问题、斗志问题,全面的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诉苦”、“三查”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适应当时斗争任务的要求和部队所处的实际情况下应运而生的。这就告诉我们,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离开党和军队所处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和具

当今军体任务,不能脱离当时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同样,

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不能脱离新时期的实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必须科学把握我国现阶段的社会

面独立的奥斯曼帝国,以保障英国在东方特别在印度的权

益,并借此控制两海峡,遏制俄国势力伸向地中海与英国争霸。迪斯累里在1875—1878年近东危机的外交斡旋中,以牺牲土耳其为代价,达到了遏制和削弱主要对手俄国的目的,成功地离间了三皇同盟,保障了英属印度的安全,为英国赢得了满意的利益,他所取得的外交成果对英帝国霸权的维持和巩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A.J.P.泰勒.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中译本[M].商务印书馆,1987:250.

[2]R.W.Seton-Watson:Disraeli,GladstoneandtheEasternQuestion.NewYork,1972:192-193.

[3]Wirthevein,WarterGeorge:BritainandBalkanCrisis.NewYork,1935:1875-1878,P.401.

[4]Anderson:TheEasternQuestion.London,Macmillan,1966:1774-1923,P.208-214.·西曼.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伦敦,1982:206.[5]L

1963:455.[6]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7]R.Millman:BritainandtheEasternQuestion,Oxford,1979:583.[8]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作者简介:朱艳丽(1976-),女,吉林榆树人,福建省漳州师范

学院党校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世界近现代史。

历史方位,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更新思想观念。在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上,还必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下官兵的思想实际,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创造性。

再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走群众路线。“诉苦”“三查”、

是广泛的群众性的自我教育,这个办法也是群众自己创造的。它是领导机关、各级干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集中群众智慧而开展起来的。许多深刻道理也是通过干部战士亲身经历的活生生的事实来说明的,使他们明白了为什么打仗,怎

[8]

样打法,从而“使自己无敌于天下”。新式整军运动还启示我们:新的经验在基层,新的创造在群众之中。政治工作作为党在军队中进行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它是党与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把人民群众中的战争潜力转化为现实战斗力的重要激发机制,也是发挥人民军队特有政治优势的必要条件和可靠保证。因此,我们的政治工作领导机关和政治工作干部,一定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弄清新情况、新问题,善于发现和及时总结群众的新经验。只要具备坚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负责精神,新时期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会有进步。

!!!!!!!!!!!!!!!!!!!!!!!!!!!!!!!!!!!!!!!!!!!!!

参考文献:

[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97页.

[2][5]彭德怀传记编写组.彭德怀军事文选.第230-263页.

第[3]解放军政治学院政工教研室.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第11册,

89页.

[4]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11册第94页[6][8]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34-1237页.

刘振华.西北解放战争纪实.第296页.[7]袁德金,

作者简介:季春芳(1982-),女,安徽无为人,巢湖学院思政教学部讲

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治与执政党建设;伍小明(1984-),男,本科,安徽省巢湖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研究方向:行政法学。

迪斯累里篇四
《迪斯累里的帝国情结与英国外交选择的基本特征》

迪斯累里篇五
《格拉斯顿_迪斯累里与英国的近东政策选择_以保加利亚惨案为例_马晓云》

#""9年第$$期A0*$$Q#""9历史教学XE5/0?@;.4B<E1I总第:&%期-LGA0*:&%

格拉斯顿、迪斯累里与英国的近东政策选择

———以保加利亚惨案为例

马晓云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江苏南京#$""%&)

’摘

要(在$89:—$898年近东危机中,英国迪斯累里政府外交政策的核心是维护奥斯曼帝国的完整。俄土

战争爆发后,迪斯累里被迫调整策略,直接参与对土的瓜分。基于此,英国对奥斯曼帝国内的任何动乱特别敏感。迪斯累里政府和自由派领袖格拉斯顿对$89!年的保加利亚惨案这一重大事件的反应和不同的政策主张,反映了迪斯累里在“东方问题”上的短视和格拉斯顿自由主义的先见之明及其对大英帝国长远利益的把握。

’关键词(近东危机,格拉斯顿,迪斯累里,保加利亚惨案’中图分类号(W: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92!#+$6#""97$$2""!"2":

!"#$%&’()*+,%-#)",#($&.)!-)#&/-,&#,(0%1)#-2)#%&3’",45

67%&-#4&8;<.B0?.0CDE5?4.FE=>GE1E5/?4/E01H5C0?.EI1)0FEB@E5/0G4E1/4E1/<.E1/.I?E/@0C/<.J5G41

KG)E?.>L?E1I/<.A.4?2.45/M?E5E5E1$89:298*=C/.?/<.N4?O./N..1,L55E4141>;L?P.@QDE5?4.FE=>GE1E5/?4/E01N45C0?B.>/04>RL5/E/55/?4/.I@Q41>4//4B<.>E/5.FC/0/<.B0L?5.0C)4?/E/E014B/ESE/E.5E1;L?P.@*;<.DE5?4.FEH5=>GE1E5/?4/E0141>TF4>5/01.Q/00PB0G)F./.>ECC.?.1/4//E/L>.541>)0FEBE.5/0/<.B45.0CULFI4?E4V4554B?.QN<EB<?.CF.B/.>/<.DE5?4.FEH55<0?/5EI</.>1.5541>/<.TF4>5/01.H5FEO.?4FE5GH5C0?.P10NF.>I.41>E/5E15EI</01F01I2/.?GE1/.?.5/0C/<.T?.4/U?E/4E1*

9)5:’-$%8/<.A.4?2.45/M?E5E5QTF4>5/01.QDE5?4.FEQ/<.ULFI4?E4V4554B?.

格拉斯顿和迪斯累里都是$%世纪英国政坛辉煌一时的人物,被称作是维多利亚时代政坛的两位

)*+)

巨人,对$%世纪的英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认为,作为外交塞顿—沃森(,*-./01234/501)

统治的少数民族觉醒的民族主义力量预示着其糟糕的未来。土耳其的确成为欧洲的病人,更不幸的这个病人是,它似乎得了不治之症。到了9"年代,

’&(()*#9)

的情况突然“恶化”。

政策制定者的迪斯累里属于历史的神话”;而“随后整部近东的历史见证了格拉斯顿预言式的先见之

’#(6)*$!%7明”。比较两位政治家对$89!年保加利亚惨案的不同反应,对理解$%世纪英国的近东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89:年9月,黑塞哥维那起义标志着近东危

的爆发。英国是此次危机中卷得最机($89:—$898)深的大国之一,整个$89:年下半年和$89!年初,它紧张地注视着东方形势的迅速恶化。英国勉强支

持欧洲最初的反应———$89:年$#月的《安德拉西(———呼吁奥斯曼帝国进照会》;<.=1>?455@A0/.)行内部改革。随后,英国拒绝接受由俄德奥三国起草的要求奥斯曼帝国进行改革、与起义者实现停火的《柏林备忘录》。迪斯累里拒绝《柏林备忘录》的依据是认为它偏袒起义者一方,对土耳其不公平,不仅不会结束起义,而且可能会鼓励起义者继续战斗’&(

6)*#87

一、近东危机与英国的政策

$%世纪的欧洲弥漫着东方问题的幽灵。围绕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发生了三次危机。英法俄帮助希腊在#"年代获得独立。二十年后,英、法因埃及几乎开战!。最后一次是$8:+年,欧洲发生了自拿破仑以来的第一次大战,英法联手使奥斯曼帝国免于被俄国肢解。此后的土耳其相对平静,在镇压和无能的政策之间摇摆。但是,它残暴地对待被

。然而,迪斯累里拒绝备忘录的深层次

原因在于对俄国的不信任,他不愿看到俄国势力伸入巴尔干半岛,加之不满东方三国没有邀请他平等地参与讨论’+(6)*#+7。迪斯累里粗暴地对俄国驻英大

!

当时埃及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自治领。

【收稿日期】#""92":2#8!"

世界史研究

:“三皇同盟国家开始使舒瓦洛夫说(#$%&’()*+()

,-./0$112”把英国视同门的内哥罗和波斯尼亚一样。另外,土耳其政局的变动、英国在君士坦丁堡的势力上升也是其拒绝备忘录的另一原因。

近东是英俄外交目标的完全重合点。长期以来,俄国对外政策的中心是不惜一切代价沿黑海向南扩张至土耳其。同时,民族主义力量的兴起和泛斯拉夫主义有力地把俄国与奥斯曼帝国中处境艰难的民族联结在一起。这些民族信奉东正教,有普遍的倾俄罗斯情绪。英国在整个东方危机中的政策出发点是保证对印度的控制。在迪斯累里看来,只有锁住黑海海峡,把俄国舰队关在黑海之中,才能真正保证苏伊士运河和印度之路的安全。如果俄国打开海峡,将对印度之路构成极大威胁。土耳其控制海峡可以让英国舰队自由进入黑海,抵制俄国对印度的进攻,土耳其的亚洲领土形成阻止俄国势力向东地中海和陆上扩张的天然屏障,!./0$!12。苏伊士运河通航增强了这一目标的重要性。因此,迪斯累里要竭力保护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完整,保证英国对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的控制。基于此,英国对奥斯曼帝国内的任何动乱特别敏感,尤其当动乱牵扯到俄国时。

笑自治相比,就连爱尔兰的自治也显得不那么荒谬

,9./0$"12

了”。迪斯累里的这种观点使他在惨案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一直为土耳其的暴行辩护。他支持土耳其拒不接受《柏林备忘录》,并且为防止俄国在海峡立足,借口保护侨民安全,派遣军舰停泊在达达尼尔海峡的贝西加湾。在4月份面对公众舆论和议会下院中反对派强烈质疑时,他对土耳其的暴

“行持怀疑态度,戏谑为:我相信,土耳其几乎从未使用过酷刑,但是通常用比较迅速的方式来结束他,4./0$12

们与罪犯之间的瓜葛。”在议会答辩中,迪斯累里竟然为惨案的元凶哥萨克人开脱,声称不能把野蛮和残暴行为的不誉之词加在他们的头上。他怀疑报道的准确性,把骚动看成是自由党为倒戈政府而蓄意策动的一场蛊惑人心的宣传。直到4月底,迪斯累里仍称对惨案予以同情是滑稽的,他轻蔑地把关于惨案的报道斥之为“保加利亚无名氏传

,3./0$1"2来的咖啡馆里的胡扯”。

相反,自由党领袖格拉斯顿源自道德的愤慨情绪迅速迸发出来。这位“伟大的老人”在被土耳其暴行激怒的同时,迪斯累里的漠视也促使他从半退休的状态下重新投入已退出的事业中,他猛烈抨击土耳其和国内保守党政府,1./0$642。格拉斯顿在议会攻击迪斯累里的政策是“我所知的最自私和最愚蠢的。从帕麦斯顿开始的这种自私与愚蠢今年在迪斯累里这儿有了十倍的发展”。迪斯累里不可原谅地纵容了惨案的凶手。格拉斯顿的小"34!年:月,册子《保加利亚恐怖与东方问题》出版,这是一本经典的政治漫骂著作。格拉斯顿在书中谴责土耳其:“令人憎恶的野兽般的贪欲……地狱几乎要对之感到惭愧”,之后他抨击迪斯累里对土耳其暴行无耻的宽恕。既而要求从根本上改变英国的政策:英国要远离支持奥斯曼帝国,应该寻求把土耳其从欧洲

“的土壤中抹去(浸透着鲜血散发着血腥的土)壤”。他嘲笑土耳其官员怪异的头衔;如穆迪厄

(、帕夏(等;指出解决东方问题唯7’<=>?)@)?&)?)一可行的办法是把土耳其人完全赶出保加利亚,并

“大声疾呼:让土耳其连同它的‘坛坛罐罐’从被其蹂躏的土地上驱逐出去。”这本小册子立即引起轰动,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效果,把保加利亚运动推向高潮,:./0$::2。

二、围绕保加利亚惨案的斗争

就在英国收到并拒绝《柏林备忘"34!年-月,

录》的时候,保加利亚发生反对土耳其统治的起义。土耳其的非正规部队以极其残暴的方式进行镇压,杀死包括许多妇女儿童在内的保加利亚居民,人数在"56$-万人之间,数个村庄被毁,造成

骇人听闻的“保加利亚惨案”。!月,英国的自由党喉舌《每日新闻》报首次披露了屠杀事件的信息。以此为发端,随着越来越多的关于惨案真相的报告

发自公之于众,特别是记者麦克高罕(7$7)8#+**)现场的一系列报道,极大地震撼了英国民众的道德情感。消息一传到伦敦,维多利亚中期那种对道德的崇尚给公众对土耳其暴行火山爆发般的愤怒提供了最好的温床,而政府在惨案发生后仍然支持苏丹政府的态度,更激起英国民众的愤慨,从而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支持保加利亚人民反对土耳其

残酷暴行的“保加利亚运动”。

近东危机爆发之初,迪斯累里坚决反对巴尔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要求,并将波斯尼亚与爱尔兰相提并论,认为“与民族混杂的波斯尼亚的可

三、近东危机的解决

英国是奥斯曼帝国领土完整的最忠实的保护

世界史研究

!"

者,面对以格拉斯顿为首的自由党的猛烈抨击和公众的抗议浪潮,完全可以料到迪斯累里不会理睬格拉斯顿的呼吁。他在近东国际政治中的核心政策如同在其他地区一样,就是保证大英帝国的

#!$%&’!()

“威望与影响”。迪斯累里采取的策略是以攻为守,经过一系列的反击,到*+月份,英国国内关于土耳其的公众舆论倾向已经转变,反土情绪逐渐平息而反俄情绪不断增长。自由党内部的反俄倾向也日益增强。到*,--年.月,迪斯累里与格拉斯顿在保加利亚问题上的斗争告一段落!。

如前所述,迪斯累里注重维持英国在巴尔干地区的传统政策———支持土耳其对巴尔干各省的统治,防止俄国在该地区的扩张打破欧洲均势。这个思想自*,*.年以来一直是英国对外政策的基石。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为了保护土耳其与俄国开战。迪斯累里几乎第二次把英国引向*,-,年,与俄国的直接冲突。当年*月,他命令英国舰队穿过达达尼尔海峡前往君士坦丁堡,这一行动被格

“拉斯顿谴责为:战争行为,违反了国际法。”迪斯累里政府当时已经获得!++万英镑的战争拨款,而且在/月份他命令预备部队进行动员。甚至在当谈判临时受挫时,他*,-,年!月柏林会议期间,

又一次不惜以战争相威胁要退出会议。具有戏剧性的一幕是,实际上他当时已经让私人秘书为英国代表团安排好了回国的专列,此举无疑是要让俄国相信他不是在虚张声势#*+$%&’*0")。

俄土战争爆发后,土耳其根本不能保证其首都不被占领,更谈不上维护印度之路的安全。而如果土耳其解体,俄国成为近东霸主,这是英国所不能容忍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迪斯累里调整了政策,直接插手东方问题,参与对土耳其领土的瓜分"。

俄国把《圣斯蒂法诺条约》强加给土*,-,年/月,

耳其政府,冲突最终得以避免。根据这个条约,保加利亚获得独立,并规定了大保加利亚的边界范围,允许新成立的大保加利亚国不仅可以进入黑海,而且可以进入爱琴海。这一结果将使大保加利亚国控制巴尔干的东南部分;而且,由于迪斯累里担心俄国支持其独立,大保加利亚可能会成为俄国的附庸国,从而成为其在近东实现霸权的工具。在柏林会议上,英国联合法国、普鲁*,-,年夏季,

士和奥国迫使俄国同意分割独立的大保加利亚领

土,并否定了其进入爱琴海的权利(见下表)。当迪斯累里返回伦敦时,他声称已经获得了“光荣的和平”。

!"#

有关格拉斯顿对保加利亚惨案的反应和迪斯累里的应对措施详见1’2’345678295:67;<=:>94?=;@?9A:567497A5B4C9:54>7DE4:5=67F935EAG=7<=&?6H9IG97AJ9>5GJ6?=5=I:。

关于英国对土政策的调整参见徐奉臻:《试论*,-.—*,-,年近东危机期间英国对土政策的调整———关于英国对弱国外交的一项研究》,见《史学月刊》第0-K*+"页。*00(年第!期,

《参见朱瀛泉:国际关系史》第三卷世界知识出版社,第/!K(0

页。*00.年版,

!"

世界史研究

四、格拉斯顿与迪斯累里的得失

迪斯累里常被赞誉为帕麦斯顿式的冷静的大

认为,英帝国利益维护者。博拉福德(’()*+,-.*,)迪斯累里在柏林会议上“以老练的外交技巧和维护大英帝国的决心,在每一个他认为重要的问题上都

/01233(%4"5

获得了胜利”。相反,格拉斯顿常被看做是一位过分乐观的自由理想主义者,他把同情保加利亚人的不幸放在遏制俄国扩张的战略需要之前,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情感和宗教信仰基础之上的激情而非对英国利益实用主义的评判。

但实际上,格拉斯顿的行动中有更多的政治现实主义考虑。尽管在6月中旬有关暴行的可靠报告已经传到伦敦,并且到0月份,英国国内的抗议活动已经全面展开,但是此时的格拉斯顿的反应却异自由党对群众性的常缓慢。在$月议会开幕之前,

保加利亚运动基本保持沉默。此前,格拉斯顿已于

于这些力量。迪斯累里自己也承认:“如果不是这

些‘惨案’运动,我们已经非常荣耀地给英国带来和

/&1平并且使全欧洲都满意了。”

23(6%5

迪斯累里的主要目标,维持土耳其的完整,将来获得对抗俄国在巴尔干扩张的坚实堡垒,最终全部落空。尽管《柏林条约》规定土耳其仍然拥有它的巴尔干领土,但在这个遥遥欲坠的帝国的其他地区,却遭受了严重的削弱。英国、法国和奥国迫使俄国让出部分利益,但是他们也各自为自己攫取一份赃物:英国占领塞浦路斯,奥国被允许占领波斯尼亚,突尼斯归法国。迪斯累里的政策与支持土耳其的目标相去甚远。相反,却使土耳其被进一步肢解,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大大小于英国曾竭力反对的俄国强加给它的《圣斯蒂法诺条约》所规定的范围。迪斯累里希望保持一个对抗俄国将来在巴尔干扩张的强大屏障,也因他的两个主要失误而落空。

首先,他短视地认为独立的保加利亚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俄国的附庸。如果只有俄国支持巴尔干基督教徒的事业,那么他们当然将依赖俄国。对英国来说,最好的防范办法也是支持巴尔干民族主义事业,防止新独立的国家只去感激俄国。这种手段早在此前半个世纪就被坎宁用过,却被迪斯累里忽略了!。刚从土耳其统治下获得独立的保加利亚人再不愿遭受另一个暴政的蹂躏。因此,格拉斯顿在#$0!年支持保加利亚人的立场对于英国来说,不仅是一种幼稚的理想主义者的行为,而是要远胜过迪斯累里政策的效果。格拉斯顿认识到,如果巴尔干地区存在一个强大的真正独立的民族国家网络,将构成一个非常坚固的堡垒来抵御俄国的扩张,远比延长腐朽堕落的奥斯曼帝国存在的政策有效。#$$6—#$$0年的保加利亚危机再次肯定了格拉斯顿十年前的远见。当在柏林会议上为#$$6年,缩减大保加利亚面积而分裂出来的东鲁米尼亚省要求与保加利亚合并时,人们预料俄国会表示欢迎,因为这有助于他们在#$0$年所希望的恢复“大保加利亚”。然而,俄国实际上反对合并,要求维持七年前自己不愿接受的《柏林条约》,因为保加利亚此时已逐渐摆脱俄国的影响/0123(0#5。

其次,他未能完全理解从埃及购买苏伊士运河公司大部分股票的含义。随着苏伊士运河在

!

彼得堡议定书》,#$%!年&月&日,英国和俄国签署了《

规定土耳其苏丹对希腊拥有宗主权,希腊完全自治,每年向土耳其缴纳一定数额的贡款。英俄两国相互支持调停土希之间的争端。

#$06年宣布退休。他甚至婉言谢绝自由党议员邀请他在0月%0日反暴行的会议上发言。在0月"#日的下院演讲中,他仅捎带谈到这一问题,他的谨慎让支持者们感到失望。此后不久,他似乎逐渐意识到到利用这一事件的政治可能。#$0!年$月0

伯爵的信中日,他在写给格兰维利(7.*,8*+9:;<<=)“说:作为一个政党问题,这一事件没有提供卑鄙的材料……我希望东方问题这口巨镬不停地沸腾,我认为在政治上如果没有激情就很难有好结果,现在/##123("5

出现了多年来第一次善良的激情。”$月#$日,工人们要举行集会支持保加利亚人的声明,以及几天后传出的组织者的支持建议,使格拉斯顿相信这个问题中具有某种政治利益。随后他写了那本著名的小册子,此时距惨案发生已过去了近&个月。因此,格拉斯顿参加并领导保加利亚运动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政治行为,而不是一时感情用事。格拉斯顿接受了浪潮般的公众舆论,而且,这种舆论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从而对实现既定目标

“所说:问题极为有利。因此,正如善农(>(’?+99.9)的关键在于与其说是格拉斯顿煽动了公众的情绪,/$123(%!5

不如说公众的道德激情刺激了格拉斯顿。”

无论如何,在保加利亚惨案问题上,以“人道主义”为号召的格拉斯顿是非常明智的。民族间的人道主义情感以及民族主义者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所有这些因素都是真正的政治力量。迪斯累里显然失去了这些力量的支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制

世界史研究

!"

传统的“君士坦丁堡是通向印度的钥)*!+年开通,

匙”信条已经过时了。一旦英国获得控制运河公司的大部分股票,就更没有理由继续保护君士坦丁堡。苏伊士运河南北相距近千英里,通往印度的航线无需靠近君士坦丁堡。对此,索尔斯伯里(,-“评论说:把君士坦丁堡视为通往印度的./0123456)

7)$8#9-"(

钥匙的人们正在用一张比例太小的地图。”

索尔斯伯里后来承认,格拉斯顿对保加利亚的支持是高明的:它实际上代表着英国放弃了传统的对土政策。土耳其最终不但在欧洲而且在中东的“坛坛罐罐”都被清除出去,而英国的武力在这一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年的巴尔干战争之后,英国支持把土耳其几乎完全排除出欧洲;)+)"年英国已与俄国结盟并与土耳其交战;

【作者简介】马晓云,男,安徽天长人,)+&;年生,

南京大学历史系$%%;级硕士。

【责任编辑:蔡世华】

参考文献:

7)8?5/@/A?BBC0/C:“7D8-E12FB56G=H1=I:./0123456/2/95=A1=5”

.=9F=A3=5$%%"-7$8G1J@/5C.@/>>B>:“,51F/1>/>CF@=K/2F=5>L4=2F1B>:)*&;—

)*&*”7D8-M@=K>N012@E12FB51J/0G=H1=I:OB0-+!PB-’&*#D/>-:)+*)(-7’8DB@>Q-GB221:“M@=M5/>2RB5A/F1B>BRF@=,51F12@S13=5/0Q/5F6T:<.F4C6BRF@=M/JF1J2BRF@=S13=5/0U99B21F1B>:)*&"—)**%”M5/>2/JF1B>2BRF@=<A=51J/>Q@10B2B9@1J/0.BJ1=F6:P=I.=5-:OB0-!*:PB-*#)+&*(-7"8V-W-XB>69=>>6:?-K:,4JY0=:M@=S1R=BR,=>Z1/A1>[125/=01:K/50BR,=/JB>2R1=0C:SB>CB>)+$+OB0-!-7;8G-V-.=FB>\V/F2B>:[125/=01:?0/C2FB>=/>CF@=K/2F=5>

L4=2F1B>T/.F4C61>[190BA/J6/>CQ/5F6QB01F1J27X8-P=I]B5Y:PB5FB>:)+&$-7D8-7!8Q=F=5X/52@:“SB5C./0123456/>CF@=UFFBA/>X/22/J5=2”M@=DB45>/0BR,51F12@.F4C1=2:OB0-)):PB-$#X/6:)+&$(-7&8X/5YG/F@3B>=:“?0/2FB>=:[125/=01/>CF@=,40N/51/>EB55B52T7X8-E12FB56G=H1=I:[=J-$%%"-F@=^>95=C1JF/30=Q/2F”

7*8G1J@/5C-M-.@/>>B>:?0/C2FB>=/>C,40N/51/><N1F/F1B>)*&!

7X8-SB>CB>:)+!’-7+8王皖强-迪斯累里与东方危机时期的英国政治斗争7D8-史

学月刊:$%%)#$(-7)%8朱瀛泉-近东危机与柏林会议7X8-南京T大学出版社:)++;-7))8<-G/AA:M@=QB01F1J/0_B55=29B>C=>J=BRX5-?0/C2FB>=/>C

SB5C?5/>H100=:)*&!—)**!7X8-U‘RB5C:)+!$:OB0-)-7)$8朱瀛泉-国际关系史#第三卷(7X8-北京:世界知识出版

社:)++;-

)+);年’月,当英国和奥斯曼军队在格利博卢准备残酷的登陆决战时,英法俄三国同意在打败土耳其后,将君士坦丁堡交给俄国。这一协议因俄国于)+)&年)$月退出战争、单独与同盟国签订和约而失效。同月,艾伦比(将军率领的英军<00=>36)占领耶路撒冷,标志着土耳其在中东势力的瓦解。

当然,格拉斯顿和迪斯累里都无法预见四十年后的结局。但是,格拉斯顿在)*&!年超越时代的政策既非第一次也非最后一次地合乎伦理,而且表现出了对英国长远利益的准确把握。而迪斯累里尽管在短期内赢得了声望,但他却仍然停留在过时的欧洲国际关系思维中。

・史苑撷英“国家”与“个人”之间

———略论晚清中国对“自由”的阐述

从近代中国思想演进的脉络进入对“自由”的讨论,源于“自由”是帮助我们解决“国家”与“个人”的冲突的重要概念之一。“自由”浮现于中国思想界,之所以在解读上颇为“沉重”,就在于其触动了较为敏感的问题,即“自由”是基于“国家”还是“个人”展开。因中文世界对“自由”的阐述较为突出其负面的含义,在晚清中““国各种“主义”大行其道之际,自由”却难以成为“主义”。实际情形是,在规划中国未来前景时,自由主义”让位于“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等诉求。最基本的原因是,中国思想界对“主义”是有高度选择性的,而如何选择则决定于中国适时的需要。

#摘自《史林》$%%&年第’期

作者章清(

!"

世界史研究

迪斯累里篇六
《美妙统计数据谎言》

迪斯累里篇七
《认识自我习题精选》

认识自我习题精选

1、材料一、英国学者迪斯累里说:“人们也许了解宇宙,但从来不了解自我。自我比任何星球更遥远。”

材料二、“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人类亘古至今都在思考的问题。古希腊特尔斐神庙前坚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镌刻着一句象征着人类最高科研成果的神谕----认识你自己!

(1)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重要观点?

答:认识自我十分重要,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

(2)你是如何认识你自己的?

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和认识自己。①、外表和体质状况:包括对自己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认识。 ②、精神世界:包括对自身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认识。 ③、社会地位:指个体对自己所处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等方面的认识。④、还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2、小静是一名七年级的学生。她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我是一个令母亲失望、给父亲带来希望的女孩。我学画画只画静物描写,学跳舞只坚持了一年练习网球、滑旱冰很快就超过了初学水平,可没有再进一步,现在我又开始学习制作电脑动画了„„为此,母亲给我的评语是:半途而废,终将一事无成,而父亲则告诉我:“不断地保持好奇,不断地追求美好事物,成功一定属于你。”

(1)小静的父母对小静的评价各不相同,谁对谁错?为什么?

答:父母都没有能够用全面和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小静,因此,他们的评价都既有合理的一面,又有不合理的一面。

(2)你能告诉小静怎样正确认识和完善自己吗?

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和认识自己。①、外表和体质状况:包括对自己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认识。 ②、精神世界:包括对自身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认识。 ③、社会地位:指个体对自己所处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等方面的认识。④、还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完善自己应该做到:①、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②、适当展示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长处。 ③、不断从别人身上吸取优点,补充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 ④、勇于接受挑战,在挑战中体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 ⑤、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3、材料:一、追求理想易脱离现实,沉溺于幻想之中。

二、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大。

三、想象丰富,但容易固执己见。

四、情绪低沉,缺乏激情。

(1)上述现象你可曾遇见?它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答:遇见过。青春期的矛盾心理会让我们感到烦恼甚至苦恼,如果不解决,可能会引发孤独、抑郁等消极情绪,可能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学习和与人交往,甚至可能会使我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答:青春存在的矛盾心理,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正常心理现象,我们应该做自己的主人,弹奏好自己的青春协奏曲。①、开放自己的心灵世界,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沟通。②、提高自我控制能力。③、保持自我完善的意识。

(3)面对上述青春期的心理矛盾,你认为可以用哪些好的方法解决?

答:当我们感到很难解决内心的各种矛盾的时候,我们可以向老师、向家长、向亲友、向[社会寻求帮助,我们也可以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努力调控好自己内心的各种矛盾,保持心

理健康,顺利度过青春期。

4、小强爱穿奇装异服、爱模仿明星,妈妈对他提出了批评,但小强却说妈妈太土,不懂得什么是“酷”,太不理解他,而且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已经自立了,想干什么是自己的事,不需要母亲再来干涉。

(1)小强所理解的酷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待“酷”的?

答:小强所理解的“酷”是穿奇装异服,以显示自己独特的个性,表明自己已经长大了。我理解的酷是每个人应当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但追求个性不一定要在装扮上标新立异。人格独立也不是故作姿态,真正的个性在于从内心深处散发的魅力,真正的独立是逐渐摆脱依赖,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小强对母亲的批评所采取的态度,反映了他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答:小强对妈妈说的话反映了他渴望独立、摆脱依赖的心理。

(3)小强是如何理解“长大”的含义的?你又是如何理解的?

答:小强认为一个人生理发育成熟就算长大了。我认为一个人只有生理和心理都成熟,才算长大。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人力三轮车师傅,30多岁,我问他为什么做这样的活儿,他笑着从车上跳下来,并夸张地走了几步给我看,哦,原来是跛足。可他很坦然地说,“为了能不走路,蹬三轮车便是最好的伪装,这也算是‘英雄有用武之地’”。

(1)材料说明了什么?

答:三轮车师傅是一个能悦纳自我的人。

(2)不知你身上是否也有“缺憾”?材料带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答:有,我长相偏丑。三轮车师傅给我的启示是:我们要悦纳自我,每个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尽可能地接受自己的缺点、不足或缺陷,做到悦纳自我,悦纳自我是心理健康的表现。悦纳自我进而悦纳他人。

人啊,真难做!上午第一节课英语老师在发上周的英语试卷时,当着班级同学的面,说我连几个单词都记不住,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第二节课语文老师却对我大加表扬,因为我的作文被校报采用,还说我有文学天赋。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1)你想对自己有个了解,可采取哪些途径呢?(至少两点,共2分)

(2)了解自我,有助于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你的优点和不足分别是:(优点和不足至少各写两点,共4分)

优点:

不足:

(3)你将采取什么方法克服不足:(2分)

(4)事实上,你有许多潜能,表现在:(至少列举出两点,共2分)

1.张洁是个皮肤略黑、容貌一般的姑娘。从小学起,她与班级女同学在一起时,并未在意自己的长相。到了初中,身边的女伴出落得亭亭玉立、皮肤白皙,她就越发感到自己皮肤黑是丑陋的,深感痛苦,觉得自己就像一只“丑小鸭”。在这种情绪的笼罩下,她整日郁郁寡欢,学习成绩也逐渐下滑,这更使她内心充满了自卑感。

假如你是张洁的同学,请帮她出出主意,怎样解除这种不必要的烦恼呢?

张洁首先要悦纳自己。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如果过多地挑剔抱怨自己的短处或缺点,就会嫌弃自己,心态也随之消极;如果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优

点和长处上,并通过扬长避短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克服自己的缺点,就会发现自己有很多可爱之处。同时,张洁要想改变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还可以通过发挥自己内在品行的优势来弥补自己外貌上的不足。

2.北京市一个普通的女中学生张穆然在16岁时患了癌症。面对绝症,她顽强乐观,清醒冷静。在治疗过程中,小穆然拒绝用麻药,她说:“我不能让自己脑子坏了,我要学习,我要清醒地度过每一分钟。”她理解生命“不是数量词,而是质量词”,总是把痛苦留给自己,而用真实的快乐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在病中,她还应聘担任母校的校外辅导员,为同学讲解生命的意义;在医院,她整天给别的病人解闷,增强他们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平时,她还帮助护士出板报,宣传抗癌知识。

我们应该向张穆然学习哪些对待生命的态度及做法?

我们要学习张穆然珍爱生命的积极态度。当生命受到威胁时,她不轻言放弃,不丧失生的希望,顽强与病魔作斗争。我们还要学习她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追求生命的价值,她应聘担任母校的校外辅导员,为同学讲解生命的意义,反响强烈;在医院,她整天给别的病人解闷,增强他们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帮助护士出板报,宣传抗癌知识,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用真实的快乐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

迪斯累里篇八
《超越自我》

迪斯累里篇九
《职业生涯规划》

一、 什么是职业生涯

二、 为什么要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三、职业生涯规划对我们获得职业成功的重要意义

四、 成功的职业生涯,从制定合适的目标开始

五、 确定职业目标和职业定位时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六、 职业规划举例:规划路线图和分段实现大目标

什么是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

简单说,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终生的工作经历。一般可以认为,我们的职业生涯开始于任职前的职业学习和培训,终止于退休。我们选择什么职业作为我们的工作,这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我们未来的衣食住用行等各种需要,包括许多年轻人梦想的出国旅游、买楼、买车,几乎都要通过我们的工作来满足;

同时,现代人大部分时间是在社会组织中度过的。在毕业后到退休前的几十年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和我们的工作打交道,因此,我们从事的工作,我们自己是否喜欢,是否适合,是否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对我们同样非常重要。一位总裁曾经说过:“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想想看,一个人在工作中只能赚到薪水,其他的一无所获,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所以,我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应该慎重的对待。中国的古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在这里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希望对大家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有所启发:

蚯蚓的目标阶梯

蚯蚓是我从小到大的朋友。蚯蚓不是原名,由于他长得黑矮瘦弱,因而得名。

18岁分开后,我在外为生活四处漂泊奔波;蚯蚓却上了大学,什么事都挺顺当。在这分开的十年里,我们几乎每隔两三年见一次面。每一次我都喜欢问他同一个问题:你将来的目标是什么?

得到的答案总是不相同。下面记录的是蚯蚓每次谈及目标的原话:

18岁,高中毕业典礼上:我发誓要当李嘉诚第二!我要当中国首富(好大的口气)!

20岁,春节老同学团聚会上:我想创立自己的公司,30岁时拥有资产2000万。

23岁,在某工厂当技术员,第二职业是炒股:我正在为离开这家工厂而奋斗,因为在这里工作太没前途了。我将全力炒股,三年内用5万炒到300万元(似乎有点实现的可能)。

25岁,炒股失意而情场得意,开始准备结婚:我希望一年后能有10万元,让我风风光光地结婚(挺现实的想法)。

26岁,不太风光的结婚典礼上:我想生一个胖小子,不久的将来当个车间主任就行,别的不想了(是不是结婚就会使人成熟)。

28岁,所在的工厂效益下滑,偏偏正是妻子怀胎十月的时候:我希望这次下岗名单里千万不要有我的名字(这时候我还能说什么)。

从上面的小故事可以看出,蚯蚓显然没有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合理的规划,刚开始的时候当技术员,但他没有去细心研究技术,而是去炒股,想赚到300万,后来炒股失败忽而又想当车间主任,最后可能技术也不是很精通,担心下岗名单中不要有他的名字。他这样一个没有规划的人生,显然是很容易失败的。

实际上我们要想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首先应该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并且把目标进行分解,然后设计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图,并且付诸行动,经过不断努力和调整,直到最后实现我们的职业发展目标,获得人生的最大成功。

参考阅读:成功的万能公式

我们要想我们的职业生涯能获得很大成功,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成功的一般规律。美国的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斯曾经提出过一个成功的万能公式:成功=明确

目标+详细计划+马上行动+检查修正+坚持到底。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要想成功,一般我们要首先明白我们的目标和详细的计划。我们在职业生涯领域也是同样。我们首先选择一个最适合我们发展的行业和工作,然后确定我们的目标,同时对我们的整个职业生涯进行初步规划,最后付诸行动,并且经常的对自己的目标和计划进行检查修正,最后坚持到底,定能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 职业生涯规划对我们获得职业成功的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和职业目标,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的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你根据自身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能力倾向,以及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等”自身因素,同时考虑到各种外界因素,经过综合权衡考虑,来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一个职业目标与生活目标相一致的人是幸福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质上是追求最佳职业生涯的过程。

哈佛大学的爱德华·班菲德博士对美国社会进步动力的研究发现,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有长期时间观念的人。他们在做每天、每周、每月活动规划时,都会用长期的观点去考量。他们会规划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未来计划。他们分配资源或做决策都是基于他们预期自己在几年后的地位而定。这一研究成果,对于刚刚跨入社会的职场人士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例如我们共同分析一个案例:

在沈阳市的一次大型招聘会上,毕业于某名牌高校的小何向浙江一家汽车公司申请一个机械工程师的岗位。他学的是机械专业,在大学期间各门功课都优秀,毕业后的五六年时间里,从事过医药、空调、摩托车等产品的销售、品质主管,换了六七个工作,但是没有机械方面的工作经历。招聘者看了他的情况后认为,如果他毕业后稳定从事过机械方面工作,则正是公司需要的人选,但是因为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公司却无法录用他。

小何的例子表明了很多大学生盲目就业,给自己所带来的危害。由于没有长远打算,很多大学生年轻时只是随波逐流地换工作,到了30多岁还没有职业定位。这种情况之下,继续下去出路不大,重新定位又要费很大力气,不得不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持久性改变是人生力量的积累,这需要一种"长期的时间观念"。以销售为例,你销售生涯的涵义是,一般情况下,你必须愿意投人三五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蜕变成一个真正的销售精英。这种长期的承诺将完全改变你对训练、日常工作、客户、自己、社区,以及其他工作的态度。日本寿险的推销之神原一平,刚开始做业务的时候,前七个月也没有推销出一张保单,而不得不每天饿肚子,晚上在公园里面睡长椅。

优秀的人对于他们自己以及生活,一般都会有长远规划。对职业生涯的长期眼光,

是我们未来的事业能够登峰造极的重要条件。

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你必须先辛勤工作好几年,才能达到你赚钱能力的极限,并让你享受渴望的生活方式。一定要先付出代价,持续不断努力好几年以后,才能达成真正有价值的目标。不管想在哪一行出人头地,你起码要投入五年的时间来做准备。不管做的是哪一行,你若想出类拔萃,就一定要有全身心投入至少三五年的心理准备。你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培养出足够的专业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走向成功。否则,如果我们经常的更换城市,更换我们从事的行业和从事的具体工作,那么随着我们变换工作,我们平时积累的相关的知识、技能、工作经验和圈内的人际关系,到时可能都将用不上,最终可能会像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位小何一样,毕业许多年了,还没有真正的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也没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独特竞争优势,而陷入一种在现有工作上继续下去出路不大,重新定位又要费很大力气的尴尬。

成功的职业生涯,从制定合适的目标开始

引言:目标就是力量,奋斗才会成功

研究一些成功者的成功轨迹,就会发现他们走向成功之前大都有着自己的明确目标。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在《一年致富》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一切成就的起点是渴望。一个人追求的目标愈高,他的才能发展就愈快。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希尔认为,所有成功,都必须先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当对目标的追求变成一种执著时,你就会发现所有的行动都会带领你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目标就是力量,奋斗才会成功。古今中外凡在智能上有所发展、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有着明确而坚定的目标。英国前首相本杰明·迪斯累里原本是一名并不成功的作家,出版数部作品却无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后来迪斯累里涉足政坛,决心成为英国首相。他克服重重阻力,先后当选议员、下议院主席、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直至1868年实现既定目标成为英国首相。对于自己的成功,在一次简短的演说中迪斯累里一言以蔽之:“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目标。”明确而坚定的目标是赢得成功、有所作为的基本前提,因为坚定目标的意义,不仅在于面对种种挫折与困难时能百折不挠,抓住成功的契机,让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更重要的还在于身处逆境能产生巨大的奋进激情,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掘与释放。

故事一: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大学毕业生。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以后的25年,他们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的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的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故事二: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还有一个故事,同样说明了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对我们人生成功的重要意义: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个小村庄,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可是在肯·莱文 1926年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肯·莱文作为英国皇家学院的院士,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其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是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要转到这个地方来。为了证实这种说法的真伪,他做了一次实验,从比塞尔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如何?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上两匹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化设备,只拄一根木棍在后面。 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数百英里的路程,第11天的早晨,一块绿洲出现在眼前。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沙漠,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北斗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没有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

迪斯累里篇十
《正确认识和悦纳自我》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32572.html

    上一篇:踪迹的反义词

    下一篇:逝去 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