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美国项目管理师】
说说事情的经过篇一
《说说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心里话》
《说说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心里话》作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点拨话题
师:同学们,最近有几个同学找我谈心,说了自己的心里话。有的说自己学习成绩提高不快,心里很着急;有的同学说爸爸、妈妈管得太严,一点自由都没有;还有的同学说平时作业太多,没有时间读课外书等等。我很感谢这些同学,那么信任老师,把老师当知心朋友。这说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得不够。今天老师为大家创造一个机会,诚恳地希望同学们把藏在心中的话说出来。如果是高兴的事,让同学和老师共享;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说出来会痛快一些,也许大家能为你解忧;有什么困难,请大家帮你出出主意解决;你们说好不好?
师:同学们,自己读这篇作文的提示,看看作文有什么要求。
(1)指名朗读“习作”要求。
(2)说说什么是“心里话”。
(3)这段话里告诉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说心里话?向谁说?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要求?(学生自由说作文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组织师生之间的对话,互相启发,拓展思路。)
二、联系实际、点拨感悟
师:刚才大家讨论的很热烈,今天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思想的实际,以“说说自己成长过程的心里话”为题目来讨论一下,好吗?谁能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成长过程”的?
生:„„
师:对。人生的道路很长,成长的方式也不一样。想一想你最近做过哪些能够体现你成长过程的事例?选择一件,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之间先互相说一说。
生:„„
师:同学们,你的成长过程的心里话想对谁说?“为什么说”成长过程心里话,“说什么”成长过程心里话。(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生:„„
【此环节的点拨指导注意到了三点:第一:先要确定说的内容。要说的心里话总是由某个问题、某件事情而引发的,要注意把在什么问题或事情上有了哪些心里话说清楚。第二,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倾吐真言,怎么想的就怎么说。第三,指导学生想清楚对谁说?为什么对他说?此环节巧妙地拨动学生的情感思维的琴弦,引爆学生情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之美,激发创作灵感。】
三、指导作文、点拨思维
师:刚才大家讨论了说话的对象和内容。很热烈。但是,在这里,写作文的“说”不同于一般的告诉,它蕴含着自己丰富的情感,由衷的心声。字里行间要抒发出对事情、对人物的爱憎和好恶,表达出对事物的认识和思考。在写文前,还要有清晰的思路,把“对谁说”,“为什么说”,“说什么”,“怎样说”综合起来考虑,这样就能使文章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了。(形成板书: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如果让你把说的话写成文章呢,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我想开头先要说明对谁说。比如“妈妈,我想对您说,我长大了”。 生:我觉得应该说一件事,把事情的经过说具体,然后才说“我”长大了。因为这一件事情才是成长过程。
师: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成长过程,是个好方法。
生:我认为应该说自己的心里话。实话实说。
生:„„
师:对。成长过程心里话就是真话,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尤其是用自己的心感触过的,曾激起自己感情的波澜的人和事。请大家联系刚刚学习过的课文的方法,谈一谈应该怎样说自己的心里话。
生:我从课文《中彩那天》体会到,说自己的心里话要说出自己的情感变化,比如“我”一开始的高兴、而后不高兴和最后的体会。
师:写出了自己感情变化,故事就会一波三折,生动有趣。这是一个好方法。 生:我想了想,课文《万年牢》《尊严》都是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因此,叙述事例的时候,应该抓住人物的动作来描述。比如怎么做的,要说清楚、写具体。
生:还应该描写具体人物的语言。
生:我认为应该是先想具体再说。
生:„„
师:对。刚才同学们谈了如何说。下面我们要以“说说成长过程心里话”为题,写一篇作文。对谁说,由自己定。先想一想,最想对谁说说自己成长过程的心里话,说些什么心里话。写的时候,要注意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这里的“说”不同于一般的告诉,它蕴含着自己丰富的情感,由衷的心声。字里行间要抒发出对事情、对人物的爱憎和好恶,表达出对事物的认识和思考。(形成板书:有中心,有条理,写具体)
师:这个题目一般可写成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开头通过一件事或一个想法,寻得“我说”的契机,然后,具体“说”的内容,这是重点,要具体、生动,可以是一件事的几个方面,也可是几件事,注意详略处理,注意以情动人,要写具体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最后,可用适当的抒情或议论结尾,以点明或深化主题。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不是把要说的意思说清楚了,如有不妥当的地方要认真加以修改。(形成板书:说说成长过程心里话、用事实说话、情感要真挚、表达有创意、独特的感受 )
[教师的指导应精要有用、适量适度,教师指导得过多,容易束缚住学生的思维,要发挥学生写作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自由作文应该与有效指导结合起来。本环节意在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疏通学生的思维通道,点拨作文的窍门,优化学生的思维流程。]
第二课时
一、根据上节课同学们所说的,下面大家就来以“说说自己成长过程的心里话”为题目写一写。
二、集体评议、评选最佳
师:下面是最精彩时刻,我们来评选一下此次作文最佳奖好吗?(采用学生自荐、小组推荐、教师挑选等多种形式,评选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感想、最佳文面、最佳……越多越好。)
师:明天我们要在教室里举办最佳作文展览,以利于同学之间交流、借鉴。请大家回去把自己的习作重新抄写一遍。如果能在文章的结尾写上自己的评点,说说自己的写作经验,那一定是一次成长过程的新体验哟。愿意吗?
向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爸爸、妈妈是你们含辛茹苦地把我培养大,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让你们欢喜,让你们忧愁。我有很多的心里话想对你们说。
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每次你们没在家的时候,我自觉地做自己的事情。记得有一次,爸爸和别人换课没回来,妈妈又加班。我一个人在家做完作业后,你们还没有回来,我实在
饿极了,我自己做好饭后,吃了第一餐没有菜的白米饭,然后按平时休息时间睡觉了。你们回家,直夸奖我,当时我心里乐滋滋的,很久没有睡着。
从七岁开始,你们就教我扫地、洗碗。现在的我已经会做许多的家务事,替你们分担家务事、减少负担。是你们让我变成一个人人都夸的女孩子。我从心里感谢你们对我的爱:“谢谢你们,我的好爸爸、妈妈!”
但是,我最近发现你们不许我和一些我喜欢的同学交朋友,说是怕我沾染上了一些坏习惯。我不能理解,我有区别事情好坏的能力,我有自己的主见。你们有你们的亲戚、朋友、同事……而我为什么就不能有一片属于我的天空,难道我能在你们的“花园”永远成长下去吗?希望你们多给我一些自由,多给我一些理解和支持!
爸爸、妈妈,我会做一个乖孩子的,希望你们幸福快乐!
老师,我想对您说
可亲可敬的张老师:
你好!
您在我的眼中,是一位和颜悦色、知识渊博、循循善诱的老师。
开学时,我看到张老师一直在带领我们搞卫生,带我们报到,我就知道张老师又将继续带我们,我高兴极了!
记得二年级时,我所在的福源巷小学要拆迁,没办法,只好转到铜铺街小学读书。因为有些同学离家比较远了,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条大马路,不安全,所以,张老师就千叮万嘱的对我们说:“过马路时要注意安全。”同学们听了,都体会到了张老师对我们深深的爱。 记得有一次,张老师上课时检查昨天古诗背得怎么样。我这时却很害怕,因为,我背得还不是很熟,害怕老师点我。可不巧,老师却偏偏点了我。我哆嗦地站起来,“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还没背完,同学们就“哄”地笑了起来,“不许笑!我相信她能背出来。”张老师用她那洪亮的声音制止了同学的哄笑,又鼓励了我,看着张老师那慈祥的面孔,我下了决心,终于一字不漏地背完了古诗。
张老师,您是这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把您渊博的知识传授给我们,您真是值得我们爱戴和尊敬的一位好老师。
说说事情的经过篇二
《转发最多的经典说说:人世间最悲哀的事》
说说事情的经过篇三
《写自己经历的事情.doc4》
电 子 教 案 设 计
说说事情的经过篇四
《生活里的事情从发生到结束总是有过程的》
生活里的事情从发生到结束总是有过程的,事情发生的过程或是在数量的多少上发生变化,或是在方向、路线、时间等方面发生变化,或是在其他方面发生变化。研究这些事情里的数学问题经常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从事情的起始状态,根据将要发生的变化,推断结束时的状态;另一条是从事情的结束状态,联系已经发生的变化,追溯起始状态。学生比较习惯用前一条线索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实际问题,但是,有些问题用后一种思路去解决是比较方便的。本单元教学逆推策略,通俗地讲就是“倒过去想”,即从事情的结果倒过去想它在开始的时候是怎样的。
1? 在简单的事情中初步体会逆推是一种策略。
例1用图画呈现了甲、乙两杯果汁共400毫升,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两杯里的果汁同样多。这是一件事情的开始、变化、结果三个时段的主要状况。甲杯里的部分果汁倒入乙杯后,两杯果汁才同样多,如果把甲杯倒入乙杯的那些果汁仍然倒回甲杯,就恢复了两杯果汁的原状。这是人们的经验,也是学生能够想到的办法,教材用图画展示了这样的思考和问题的答案。
这道例题的教学重点在体验“逆推”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此,还安排了两项活动。一是在表格里先填写甲杯和乙杯现在各有果汁200毫升,再填写它们原来有多少毫升果汁,通过填表反思“倒回去”的过程。利用加法或减法计算倒入和倒出的问题,能进一步理解“倒回去”的意思,体会它对解决问题的作用。二是组织学生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先回顾例题是怎样的实际问题,它是怎样解决的;再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什么特点,以及对这种方法的感受。这样,就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炼了思想方法。
2? 举一反三,运用逆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例2中小明的邮票经过两次变化最后还剩52张,问题是他原来有多少张邮票。学生会感到,这题的事情虽然和例1不同,但都要从现在的数量追溯原来的数量。教材通过“你准备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倒过去想”,即如果跟小华要回30张邮票,那么小明就有52+30=82(张);如果不收集24张邮票,那么小明只有82-24=58(张)。“倒过去想”需要整理事情从开始到结束的变化过程,排出各次变化的次序。还要联系生活经验,思考“倒过去”的方法。如送出的应要回,收集的应去掉。在倒过去想的时候,还要逆着事情变化的顺序进行,先把后发生的变化倒回去,再把先发生的变化倒回去,直至事情的原来情况。这些都落实在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列式解答之中。教材给出的第二种方法没有完全按照事情发生变化的次序一步步地逆推,而是先分析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两次变化对小明邮票张数造成的总的影响。由于今年收集的邮票比送给小军的邮票少6张,所以现在的邮票应该比原来少6张。然后逆推: 如果现在的邮票再多6张,就是原来邮票的张数。教学时要提倡第一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比较清楚地体现了逆推的策略,思考和操作比较顺畅,适宜多数学生应用。根据求出的答案,顺推过去,看看剩下的是52张吗?一方面能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再次体验事情的变化是有次序的。顺着变化一步一步地推,是从开始推向
结果;逆着变化一步一步地推,是从结果推向起始。无论顺推还是逆推,有条理的思考是十分重要的。
本单元的例题只是提出现实的情境或问题、引发解题思路,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在解题活动中体验方法,并在练习十六里主动运用逆推策略。练习十六的习题有四个特点: 一是题材宽广。有些联系学生生活中的收集画片、折纸鹤、买东西等活动;有些联系已经学过的方向、路线、确定位置以及同级混合运算的知识;还有一天里的气温变化、银行里存钱和支钱的事情和玩扑克牌游戏等。在各种现实问题中都应用逆推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积累“倒过去想”的经验,更好地体会逆推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是把事件发生变化的过程有条理地讲清楚。有些用文字讲述,有些用图画表达,还有表格、图文结合和对话等呈现方式。学生容易整理事情有哪些变化,是怎样变化的,以及变化的次序。不仅理解了题意,更为逆推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各题的逆推步数一般是2~3步,只有少量需要4步逆推的题。如第3题,只要根据方向的变化逆推,即使多1步也不会有困难。四是解题的形式灵活多样。有几题需要列式解答,如第1、7、8、9题;有些可以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如第3题;许多题只要说一说或在方框里填一填,如第2、4、5、6、10题。总之,习题的这些特点,都是为了学生能主动地运用逆推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内化体会,逐渐升华成策略。
逆
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它还需要其他解决问题的策略相配合,尤其是四年级和五年级(上册)教学的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能使学生清晰地认识事情的发展线索和各次变化的情况。整理信息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例2中第一种整理信息的方法是从左往右列出了事情从开始到结果的一次次变化,从右往左是解决问题逆推时的一步步思考,这种整理形式在本单元可能更适用。当然,有些题也可以用其他形式整理,如“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第1题可以画图整理,第7题可以直接看着三幅图画逆推。
另外,练习十六第9题表格右上方的结单余额280元是4月份在银行里的结单余额,它是3月份的结单余额依次支付电话费52元、收存款300元、支付水费28元、支付电费86元后的结余款。因为4月份三笔支出的合计数比存款数少,所以4月份的结单余额比3月份多。3月份的结单余额可以通过计算280+86+28-300+52得出。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倒过来推想”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通常情况下,已知某种数量或事物按照明确的方法和步骤发展、变化后的结果,又要追溯它的起始状态,便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加以解决。
1、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问题,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考。教材中的两道例题和练习中的大部分题目,均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呈现。这其中,一类实际问题借助示意图说明事情发展变化的步骤和过程,如例1以及练习十六的第6、7、10题等。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学生可以借助示意图清晰地把握事物和数量发展变化的线索,从而有序地展开思考。另一类实际问题,则是借助示意图唤起学生解决有关问题的经验,如例2以及练习十六第2、3题等。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学生容易身临其竟地联想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回忆生活中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从而为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提供帮助。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经历用不同方式探索解题策略的过程。
逆推法是指从问题的最后结果开始,一步一步往前推,直到求出问题的答案。逆推的方法思考问题是一种常见的策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教材在先后教学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逆推的解题策略。
例1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思考:首先容易想到现在每杯有多少毫升;第二步,这是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后的结果,因此,可以再倒回去,就能知道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倒回去的过程就是从结果往前推的过程,这是借助直观进行思考和理解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教材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表示问题的结果。表格中的第一栏是现在两杯的容量,第二栏是原来两杯的容量。填表的过程是对用还原的策略思考问题的整理。
例2教材先提示学生思考准备用什么策略,产生运用策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然后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法,第一种是引导学生用摘录条件的方式,将题中数量的变化过程和倒推的过程对应呈现,让学生再次体会逆推的策略。第二种是抓住“又收集的比送给小军的少6张”这一关键条件,想到现在比原来少6张。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提出第二种方法,可以联系第一种方法的逆推过程,让学生理解这一方法,但主要应引导学生明确第一种方法。在列式解答后,教材还让学生根据算出的结果顺推过去,既是对结果的检验,也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思维顺序。
2.提供现实多样的问题。
教材在练习十六中安排了现实多样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加深对还原过程的体会。第3题结合方格图和数对的知识让学生经历还原的过程;第4题结合路线图,让学生倒过来描述行走的路线;第5题结合计算,让学生倒推出每一步结果;第7题通过图画呈现问题,引导学生看图倒推。第9题呈现信用卡的对账单,引导学生通过还原解决问题。第10题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加深对还原过程的体会。这些问题清楚地呈现了事件发生变化的过程,逆推的步数以两到三步为主。
说说事情的经过篇五
《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说说事情的经过篇六
《说说身边的礼仪故事》
说说事情的经过篇七
《一件后悔的事》
说说事情的经过篇八
《倾听与沟通》
倾听的艺术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人自我独立意识的增强,不同文化的融合以及世界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人际沟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纵观当代社会生活,沟通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主题,而沟通的首先是倾听的艺术,研究表明,在听、说、读、写四种沟通方式中,听话占沟通时间的比重最大,实际上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倾听,然而却很少有人重视自己的倾听技巧,学习和掌握倾听的艺术有利于建立和实现良好的沟通。
关键字:沟通 倾听 技巧
现代社会是讲究沟通的时代,很多人都想方设法地训练口才,使自己能言善辩,这都是“会说话才能是沟通圆满”的心理所造成的。然而会说话真的就能使沟通圆满吗?我们身边不乏伶牙俐齿,舌巧如簧的人,他们的沟通能力真的就那么强吗?可能也不尽然,有时人们甚至不愿与这样的人交流,因为与这样的人交流会感到相形见绌,对方太能讲,有他“包场”而自己却只有听的份。 人际沟通的总原则就是既要有效地表现自我,也要突出他人。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人人也都需要重视的听众听自己说说心里话。如果一方总是口若悬河,而另一方总是沉默不语,两个人怎么能够正常而有效地交流呢?交流的另一半就是听,因此善于倾听和能说会道同样重要。
一位成功的领导必须经常花相当多的时间和他的伙伴以及上司做面对面的沟通,他最常运用到的两项能力:一是洗耳恭听,另一项则是能言善道。作为管理者更要学会倾听,并且还要善于倾听,以随时了解员工的观点、意见及建议等。有人曾对38名来自企业的管理者进行调查,其中包括1名高层管理者,24名中层管理者,13名基层管理者。该项调查要求这些管理者详细记录他们从周一至周五的有关沟通活动。结果表明,这些管理者这样安排他们的时间:19%用于读,22%花在写,26%参与说,33%放在听。这一调查充分说明了积极倾听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世界上最著名的影剧记者伊撒克·马士逊曾明确指出,许多人之所以给人印象糟糕,就是因为他们不能耐心地做一个好听众。如果管理者不善于倾听员工的心声,会让员工怀疑你对他不重视、不喜欢,从而心生冷淡和不快。而耐心倾听,实际上是对员工的尊重,你付出了时间和精力,认真地听别人诉说,能让员工感到自己的价值、你对他的重视和感兴趣程度,对方甚至会对你心生感激,从而激发他们向你倾诉的欲望。因此,应尽可能地听取员工的建议,了解员工真实的想法,使员工由消极转向积极,以便让措施更加可行。
阿里森是美国最杰出的一家建筑设计公司的董事长,他经常这样说:“如果你想在建筑界获得成功,你必须把指头放在员工的脉搏上,同时把两只耳朵张开,仔细聆听大家的意见才行。因为真正设计楼宇的不是我,而是我的员工,我只是仔细聆听员工的意见而已。大家提议如何设计最完美,我只是在一旁肯定。这样不仅可以快速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员工。 现实生活中那些善于激励员工的领导者往往是忠实的听众。每个员工都希望被领导器重,也都有倾诉的愿望,但是由于位差的存在,要让一个员工在管理者面前畅所欲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这就需要管理者用“听”来打开他们的嘴巴,满足了员工们的这一愿望,自然能激起他们的上进心,同时倾听也能够显示出领导者的修养。
古代“听”的繁体字是“聽”,这是在告诉人们在沟通的过程中,不仅要用耳朵去听,还要用眼睛去听、用心去听。也就是说,不仅要听到说话的内容,而且要留意说话者的表情、动作,同时要用心去理解所听到的内容。所谓倾听就是用耳听,用眼观察,用嘴提问,用脑思考,用心灵感受。换言之,倾听是对信息进行积极主动的搜寻行为。 如果一个领导者不能认真聆听员工的话,一心只想着自己如何才能说出更好的言辞,或自己该说什么才能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等,将会破坏和员工之间原本良好的关系,反而不利于员工潜能的发挥。所以,领导者在与员工沟通时,不妨先暂时闭上嘴巴,竖起耳朵认真聆听吧!把倾听当成一种责任
许多领导者却常常犯这种沟通错误——不愿倾听。实际上,员工激励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沟通问题,80%的管理问题实际上就是由于沟通不畅所致。因此,不会倾听的领导者自然无法与员工进行畅通的沟通,从而影响了激发员工潜能的效果。下面举个例子: 乌托先生从商店买了一套衣服,但不久他发现:衣服会掉色,把他的衬衣的领子染上了色。他失望极了!于是,他拿着这件衣服来到商店,找到卖这件衣服的售货员,想说说事情的经过,但没有做到,因为售货员总是打断他的话。
“我们卖了几千套这样的衣服,您是第一个找上门来抱怨衣服质量不好的人。”售货员生气地说。语气听起来似乎在说乌托诬赖他们。吵得最凶时,第二个售货员走了过来说:“所有深色礼服开始穿时都会褪色,一点办法都没有,特别是这种价钱的衣服。”
乌托先生生气极了,他在后来叙述这件事时强调:“第一个售货员怀疑我是否诚实。第二个售货员说我买的是二等品。我准备对他们说:‘你们把这件衣服收下,随便扔到什么地方,见鬼去吧。’正在这时,这个部门的负责人出来了,他很内行。他的做法改变了我的情绪,他是怎样做的呢?”
“首先,他一句话没讲,很安静地听我把话讲完。其次,等我把话讲完后,
那两个售货员又开始陈述他们的观点时,他开始反驳他们,并帮我说话。他不仅指出了我的领子确实是因衣服褪色而弄脏的,而且还强调说商店不应当出售使顾客不满意的商品。后来,他承认他不知道这套衣服为什么出毛病,‘您想怎么处理?我一定遵照您说的办。’他直接对我说。”
“几分钟前我还准备把这件可恶的衣服扔给他们。可现在我回答说:‘我想听听您的意见。我想知道,这套衣服以后还会不会再染脏领子,能否再想点什么别的办法。’他建议我再穿一个星期,他说:‘如果还不能使您满意,您把它拿来,我们想办法解决。请原谅,给您添了这些麻烦!’”
“我满意地离开了商店,七天后,衣服不再掉色了。我完全相信这家商店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因为前两个销售员的不会沟通导致顾客很愤怒,而部门负责人的做法却让顾客的愤怒烟消云散反而最后感到很满意,你看出了差别在哪里吗?就在于这个负责人有耐心倾听顾客的抱怨,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他的诚恳。我们说,每一个经受过困难的人都需要别人听他讲话;每一个被激怒的顾客,每一个不满意的员工或受委屈的朋友都需要有人倾听自己的心声。 如果你想成为好的沟通者,首先应做一个善于倾听别人讲话的人。那么,怎样才能掌握倾听的艺术呢?
倾听与一个人的态度、理解、记忆、情感都有一定的联系,倾听是一种行动,一种艺术和一种心智,使我们了解他人和事情真相,不需出声即可达到沟通目的,倾听的艺术关键是从两方面展开的。一是从听者角度而言,应该全身心投入;二是对说话者而言,应该真情鼓励,具体如下:
1.身心投入倾听
在听的时候,首先身体要处于放松状态,要全神贯注于对方。眼神和表情要表示出认真和有兴趣的态度,而不是冷淡、失望和消沉。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对方,微微含笑,当然也不要自始至终死盯着对方,一动不动;即使你已经感到了不耐烦,一般也不要急于插话、打断或否定对方的话,应当等到对方告一段落时,再不失尊重地表明自己的看法,或说明不得不结束谈话的原因。
其次,要感受性地听,不要批判性地听。对方说话可能有不妥之处需要提醒和指正,也有可能表现出某种不适当的态度,但作为倾听者应该是感受性地听,先站在对方的立场去听,然后才适当的给予分析和评价,这样才会使对方心悦诚服。如果不是很重要,最好不要指出缺点毛病。如果对方说的很正确,就要以点头、微笑和简洁的肯定给予鼓励和赞同。在沟通中,能给对方以适当的鼓励和赞同,会使双方都心情舒畅、兴趣盎然。
再次要抓住重点,提高记忆。我们得承认很多人是不会说话的,要么不知道如何表达,要么走向另一个极端,絮絮叨叨一大堆让听者不得要领,面对这样说
话的人,更要特别投入地倾听,结合他的非语言,总结归纳要点。也可以让对方解释,确保准确性。
倾听水平和记忆有很大的关系,当你要复述听过的对话或讲座的关键要点时,就会明白这其中的难度。著名的雷诺·沃尔夫侦探系列小说中的头号英雄,是一位与众不同的、非常厉害的侦探——令人敬畏的古德温先生,他把自己训练得能逐字复述他听到的每一次对话,保证一点不走样。想提高记忆,就要改变不良的思维习惯,积极投入,让自己被内容吸引,抓住要点,不要太快下结论,最关键是试图理解所听到的内容。
2.倾听非语言暗示
倾听不是简单而机械地接受,它是一个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过程,注意说话人的非语言成分,如面部表情、眼神、手势、语调以及和你保持的距离等。这些非语言信息构筑成信息传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体态是可以控制的,但体态上的控制和掩饰一般难以做到天衣无缝,十分自然,总会通过某种细微之处表露出内心的隐秘。所以要以视助听,领悟话语的深意。
3.听出言外之意
俗话说:“听话听声儿,锣鼓听音儿。”人与人之间的对话,通常表面说的是一回事,心里想的又是另一出戏,因此沟通时听出“弦外之音”很重要。
言语有隐性和显性之分。隐形语言是内涵很深的语言,要求听者聪慧机敏,并运用前后话、语境,揣摩对方心理和用自己的经验去体会,沟通才能进行下去。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在倾听员工谈话时首先要弄明白他们到底想说些什么,是给公司提建议,或是对某人有意见,还是对待遇不满。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倾听时,不但要经过耳朵,也要经过大脑,听出言外之意。 而且,由于每个员工的性格不同,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采取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比如,性格较内向的员工,在表述一些敏感的问题时可能会更加隐晦。如果你也只听表面意思,而不去用大脑分析,那就得不到真实的判断。这需要领导者在平时多与员工接触,鼓励员工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这些对激励员工很有帮助。
4.体态配合,真情鼓励
在听的过程中,倾听者如果能借助得体的体态语,主动而及时的做出反应,就能及时表达你对说话人的肯定和欣赏,这对说话人来说是极大的鼓舞。如果你对他的话表示欣赏和赞成,就可以不时地点头微笑,或者翘起拇指。显示你的诚恳,表示你感兴趣;一旦对方话语中有新颖独到的观点和生动的材料,你不妨紧紧地注视他,不断点头赞赏。对方发现你的深情注视,就会更加乐意与你交谈,就会努力把自己最好的思想见解说出来,与你共同分享。如果你想继续让对方讲下去,进行更明确更深层的交谈,那就可以把椅子移近些,缩短一点空间距离,或将身体向前倾,也可以给他倒杯茶,鼓励对方继续讲下去。当然,运用这些表
情语言,一定要得体,不要夸张,否则,会让对方感觉你在矫揉造作。
5.适时插话,调动对方的情绪
中途插话,显得不礼貌,但一言不发也不好,对方会感到很尴尬,不知你是否在听,或者不愿意听。理想的沟通方式是边听边交流,但应该以认真的聆听为主,以适时地插话为辅。插话的频率要适度,内容要有所选择。插话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对方所说的话表示赞同和认可,如:“对!”“有道理!”“这种观点我同意!”二是对自己没听清的话进行询问,如:“你刚才说什么呀?”“你的意思是不是······”“刚才这话我没听清,你能不能再重复一遍?”等。三是帮助连接。有时对方说话,说着说着突然卡壳,或一下子找不到合适的词了,此时你应该帮他接下话尾。四是启发引导,如:“后来怎么样?”“能举个例子吗?”“这有什么依据吗”等。插话时要特别注意三点:一是不要随便打断对方的话;二是要以商量的语气;三是句子形式要灵活。
6.注意事项
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你的想法是妨碍自己进行有效倾听的最大障碍,因为你会不自觉的被自己的想法缠住,而漏失别人透露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忘记自我,完全投入谈话当中,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不要预设立场。如果你一开始就对说话人或谈话的主题有成见,那就很难投入地听。那些成见会干扰你对信息的接收和理解。
关注内容,不要轻易下结论,对你不熟悉的题目要特别注意,把新信息和旧信息相结合。例如,对你不熟悉的题目要特别注意。如果你想边听边学,就要让讲话人知道什么题目对你来说是新的,以及你想知道些什么。如果你跟不上对方,就要防止他讲得太快,大多数讲话者会欣赏你这种好学的态度,他们很可能会为了使你满意而表达的更准确、清晰。倾听是对他人的尊重。
保罗先生是一家海运公司的老工程师。他既是该公司高层管理着最喜欢的下属,也是每一位普通员工最敬重的同仁,所有人都愿意和他保持亲密的关系。在这家海运公司里,不知道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名字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如果你说你不知道保罗先生的名字,人们肯定会瞪着双眼看你。那么保罗先生是怎样赢得如此广泛的好感的呢?
“没有什么秘诀,”他的一位同事介绍说,“保罗先生有着超人的谈话能力,他能让每一位与他交谈的人感到愉快。他从不打断别人的谈话,从不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当你与他交谈的时候,他比任何人都有耐心。他用双眼诚恳的看着你,你会感觉到他对你的每一个词都充满浓厚的兴趣。有时他会插上一句,使你感受到鼓舞,使你愿意把心底的东西全部倾诉出来,直到你满意为止。”
该公司的副总经理用充满敬意的语气说道:“他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不是因为他没有主张。他是我们公司智囊团的核心人物,公司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要
说说事情的经过篇九
《说说我的感受》
说说事情的经过篇十
《说说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