逞强称能的反义词

| 美国项目管理师 |

【www.guakaob.com--美国项目管理师】

逞强称能的反义词篇一
《反义词的不对称性》

浅析反义词的不对称性

詹务本 吴 琼

(渤海大学中文系 辽宁锦州 121000)

摘 要:反义词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不对称性。本文归纳了不对称性的表现形式,并从无对应项、一对多现象、单用时成反义词,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时不构成反义关系等多个角度进行解释,进而结合实际对反义词不对的原因就行了分析。

关键词:反义词;不对称性;原因

中图分类号:H1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2)10-0039-02

一、引言

反义词是汉语词汇系统中极为复杂的一类,对称性是它的一个显著特征。然而,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它更多地表现出一种不对称性。

二、不对称性的表现形式

1.无对应项

(1)颜色词。有些颜色词,很难在静态的层面上找到对应的反义词。如“绿、红、黄”的反义词是什么就很难说清楚。

(2)状态形容词。状态形容词是形容词的生动表现形式,表示程度比较高的意义,如冰凉、酸溜溜等。严格意义上讲,这些词都没有十分匹配的反义词,有些词则根本找不到反义词,如血淋淋—?(?表示该项空缺,下同),黑不溜秋—?等。

2.一对多现象

反义词的双方必须属于同一意义范畴,如“长”和“短”属于[长度]范畴;“男”和“女”属于[性别]范畴等。但这并不是说一个词只能出现于一个语义场。实际上,一个词可进入多个语义场从而拥有多个或多组反义词。例如“金”与“木、水、火、土”构成[五行]范畴,此时“金”与“木”、“水”、“火”、“土”意义相对;“金”与“银、铜、铁、锡”构成[金属]范畴,此时“金”与“银”、“铜”、“铁”、“锡”意义相对。

3.单用时成反义词,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时不构成反义关系 (1)A—B构成反义词,分别与语素C组合得到AC和BC,而且AC和BC在现代汉语中存在,但AC和BC不构成反义关系。例如:

   大—小 大舌头—小舌头   内—外 内人—外人

这些词单用时彼此互为反义词,但与另一语素组合后就不构成反义词。“大舌头”是口吃的俗称,“小舌头”是人体的一个生理器官;“内人”是丈夫在外人面前对妻子的谦称,“外人”指除亲属以外的人。

这里还有一种特殊形式 :一对反义词分别与一个共同语素组合后得到的两个词中,有一个的某个义项与另一个词构成反义关系。如:

   上—下 上课—下课   长—短 长信—短信

这里“下课”只有用本义(学生一堂课结束)时才与“上课”构成反义词;当它作“被解雇或停止工作”解时,就不与“上课”构成反义关系。当“短信”作“内容简短的信件”讲时才与“长信”成反义词;当它意为“通过手机或其他电信终端直接发送或接收的信息”时,就不与“长信”构成反义关系。

(2)A—B构成,分别与语素C组合得到AC和BC,其中AC在现代汉语中存在,BC不存在,AC与BC不能构成反义关系。例如:

   长—短 波长—波短*   左—右 左撇子—右撇子*   上—下 上妆—下妆*

这些词单用时互为反义词,与另一语素组合后只有一个成立。其中有些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反义词,如波长、左撇子等;有些要另选一词以与之构成反义关系,如上妆—卸妆等。

4.反义的双方组合成词时,一方总是固定地出现在另一方的前面,反过来就不符合汉语习惯

(1)互为反义的两个单音节词直接组合,如:男女(女男*) 高低(低高*) 公私(私公*)

这些词中,每组的前一个词在现代汉语中是成立的,括号内的词则不符合汉语使用习惯。

(2)互为反义的两个词与其他语素组合,其中主要是成语。如:

  前赴后继  进退维谷  口是心非

我们发现:“前、进、是”等含积极义的词总是出现在 “后、退、非”等含消极义的词的前面。

5.反义词双方出现的频率不对称(1)陈述句 他长得又高又壮,说话声音也大,像拳王泰森。大 禽流感对香港经济和旅游业的影响不大。 美丽的国际河流——多瑙河。美丽

她并不美丽,却属于一种莫名其妙的类型。

我们发现:否定句中不直接用与褒义词语相对的词,而是在褒义词语前加 “不”或“没”。

(2)疑问句

①主语(+有)+多+A(A表示形容词,下同),如:所有付出的代价又有多高?

②主语+A1+不+A1,如:今年粮食收成好不好?③主语+A+不/吗,如:这女人好看不?

同样,反义词中表积极、肯定的一方在疑问句中出现的频率远大于表消极、否定的一方。

三、原因

1.哲学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矛盾双方的势力此消彼长,导致不平衡。这一规律是普遍存在的,语言也不例

收稿日期:2012-09-10

作者简介:詹务本(1985-),男,安徽太湖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现代汉语研究。

     吴 琼(1984-),女,安徽太湖人,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及语文教育方向的研究。

39

外。如:“下课”本意是“一堂课的结束”,此时与“上课”互为反义词;但 “下课”还可表示“被解雇或停止工作”,“上课”尚未衍生出与之相对的意义,此时就表现出不对称性。

2.标记理论

标记理论被广泛地用来解释反义词的不对称现象。处于反义义场的双方中,一方出现的频率远远超过另一方。此时,一方是无标记成分,另一方就是有标记成分。如反义词中表示积极、肯定意义一方出现的频率总是大于表示消极、否定的一方,此时,前者是无标记成分,后者就是有标记成分。

3.符号学

索绪尔的教学讲稿《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符号学的一大源头。他将符号分为意符即能指和意指即所指两个互不从属的部分。其中,意符是符号的语音形象;意指是符号的意义概念部分。本文只进行共时层面的研究。从这个角度出发,汉字的字形即意符是固定的,而某些汉字的字义即意指却有所改变。这也是造成反义词不对称现象的一个原因。

4.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迁移理论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学习策略及自身固有知识的影响,学习者很容易将目的语的某个知识点加以泛化。其中,有些泛化是正确的,即产生正迁移;有些是错误的,即产生负迁移。

汉语中有“早操”、“左撇子”这样的词语,留学生在习得这些词语后就把这一形式错误地泛化为“晚操”、“右撇子”之类的词语。

5.民族文化心理

民族文化心理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总和。它是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沉淀,反过来,它对该民族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汉语中表示否定的态度很少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含蓄委婉的方式表达。

这一点就深受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其实,这与语言学中的礼貌原则也有内在的一致性。

另外,同样是宇航员,男性就直接称“宇航员”,女性就得附加“女”字以示区别;同样是教授,男性就直接称“教授”,女性就得称“女教授”。这一语言现象就是深受封建男尊女卑思想影响。

6.一词多义

反义词中有很多是多义词,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表示不同的含义,进而与不同的词构成反义关系。当“金”表示“五行之一”时就与“木、水、火、土”意义相对;当“金”表示“一种化学元素或金属”时就与“银、铜、铁、锡”这些金属意义相对。

7.语义和谐原则

语素与语素的组合要有内在意义的一致性,即要实现语义上的和谐。例如:

   膨松—膨紧*   缩紧—缩松* 我们分析一下:“膨”意为“体积或长度增大”,“松”意为“松散,不紧密,不靠拢”,两者都有一种向外、向大发展的趋势,所以能组合成词;而“紧”只能与 “缩”组合,因为二者都有一种向内、向小发展的趋势,具有内在意义的一致性。

四、结语

反义词是词汇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类型,对称性是其重要特征。然而,本文着力分析反义词不对称性的表现形式和原因,为反义词不对称性研究做出一些尝试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郭怡颖.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反义形容词不均衡性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8.

[2]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Analysis of antonym′s asymmetry

Zhan Wu-ben, Wu Qio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00, China)

Abstract: When we use the antonym, it shows strong asymmetry. The paper sums up the type of the asymmetry and interprets it from different angles.Key words: antonym; asymmetry; reason

[责任编辑:邓 乐]

(上接第32页)

[2]吕听.世界音乐巨匠—舒曼[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40.[3]戴维•杜巴尔.键盘上的反思-世界著名钢琴家谈艺录[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3.

[4][ 英]奇赛尔(Chissell.J).舒曼钢琴音乐[M].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60.

[5][英]蒂姆•道雷.舒曼[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1999:65.

Schumann's “C major Fantasy "three played version comparison

—— Take Kempff, Arrau, Li Hete playing as examples

Feng Jing

(Department of music Art Institute of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Jiangsu, 226007, China)

Abstract: “C major Fantasy " is Schuhmann's classic, also playing in concert often interpretive repertoire .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three famous performers - Li Hete, Kempf and Arrau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basic style, playing speed, specific interpret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comparison, expounds their personalized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n this work.

Key words: Schuhmann; “C major Fantasy "; performance; comparison; style

[责任编辑:邓 乐]

40

逞强称能的反义词篇二
《考点名称近义词反义词》

考点名称: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反义词: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近义词。意义相近的词语,如:

“美好”和“美妙”、“懒惰”和“怠惰”.“枯萎”与“干枯”“宽敞”与“宽阔”。 “近义词”的近义词:同义词。和词语意义相反的是“反义词”。

意义相对或相反的词叫反义词。如:美丽——丑陋 谦虚——骄傲 同义词、近义词辨析

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意义、色彩、功能等几个方面来辨析。

1.意义方面:

(1)词义程度的轻重:不少近义词所表示的事物在概念上差不多,但程度上有轻重的分别。如:信任、相信,相信是认为正确或确信而不怀疑,程度轻。信任指相信而敢于托付,程度较深。

(2)词义的着重点:诡辩与狡辩同是无理强辩,但诡辩重在“诡”,即欺诈、怪异,即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误辩护。“狡辩”则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错误的言行进行辩护。

(3)词义范围的大小:开垦、开辟都有开发的意思,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以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之上加以扩充,两者词义的范围较小;开辟着重指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4)词义使用的对象:有些词尽管意义相近,但是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和情况。领略与领会都有理解、体会、认识的意思,但前者着重指情感上的体验、欣赏,可以连接“风味”“风光”等。而后者着重指理性上的了解、体会,适用于抽象的事物,可以连接“内容”、“道

理”等。

2.色彩方面:

(1)感情色彩不同:鼓动、鼓舞、煽动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动是个中性词,鼓舞是褒义词,煽动是贬义词。

(2)语体色彩不同。语体色彩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书面语和口语上。

3.从用法上:

(1)从词语的搭配上:如交流和交换,交流多偏重于虚的事物,交换多偏重于实的东西。

(2)从语法功能上辨析:公然、公开,公然只能当状语。公开可以充当状语、谓语、定语等。

常见近义词列举:

观──看 寒──冷 舟──船 暖──热

鸣──叫 入──进 归──回 遥──远

瞅──看 藏──躲 绝──尽 叫──喊

望──看 看──瞧 铺──展 去──往

来回──往返 立刻──马上 赶快──赶紧

突然──忽然 寒冷──严寒 坚决──果断

恐惊──恐惧 暗香──幽香 荒芜──荒凉

得意──自得 听见──闻声 农夫──农民

慈祥──慈爱 飞翔──翱翔 详细──具体

每天──天天 赛过──胜过 好像──似乎

闻名──著名 满意──满足 新居──新房 捕获──捕捉 海疆──海域 天涯──天边 结实──坚固 遇到──碰到 轻巧──轻便 整齐──整洁 证明──证实 评比──评选 注意──注重 供应──供给 辛苦──辛劳 认识──熟悉 预报──预告 舒畅──愉快 立刻──连忙 突然──忽然 四周──四面 精彩──出色 笨重──粗笨 直立──竖立 听从──服从 绝技──特技 附近──四周 惊叹──赞叹 柔美──优美 洒脱──潇洒 疾驰──奔驰 奇丽──秀丽 淘气──调皮 著名──闻名 震惊──震动 预测──猜测 特殊──特别 小扣──轻敲 相宜──适宜 毕竟──究竟 陶醉──沉醉 苏醒──清醒 恬静──舒适 寄居──借居 恐惧──惧怕 轻微──稍微 仍旧──仍然 清晰──清楚 哀求──请求 贵重──珍贵 挺秀──挺拔 抚摸──抚摩 特别──特殊 依赖──依靠 纯熟──熟练 幽静──清幽 陌生──生疏 安顿──安置 挽救──拯救 天涯──天 颤动──颤抖 自在──安闲 打扮──妆扮 管理──治理 判断──判定 捕获──捕捉

温和──暖和 惊奇──惊异 简朴──简单 增援──支援 关键──要害 疲劳──疲惫 惊疑──惊奇 审视──审阅 愣住──停住 眺望──远望 防备──防御 抵挡──抵抗 挖苦──讥讽 疑惑──迷惑 夸耀──炫耀 轻蔑──轻视 强盛──强大 侮辱──欺侮 严肃──严厉 清澈──清亮 打扰──打搅 形状──外形 悄悄──静静 温和──温顺 暴躁──急躁 灌溉──浇灌 淹没──沉没 冲毁──冲垮 灾害──灾难 胜负──胜败 气愤──生气 告别──离别 如果──假如 准备──预备 耀眼──刺眼 光芒──光线 美丽──漂亮 洁白──雪白 惊奇──惊异 中央──中心 宽阔──宽广 矗立──耸立 优美──美丽 新颖──新奇 庄严──庄重 挣脱──摆脱 常常──经常 敏捷──灵敏 摇晃──摇摆 立刻──立即 抵抗──反抗 周围──四周 舒服──舒适 笑容──笑脸 茂盛──繁茂 长处──优点 诚实──老实 注意──留意 高兴──兴奋 打碎──打坏 用心──专心 著名──有名 准确──正确 训练──练习 严肃──严厉 容易──轻易

智慧──聪明 气魄──气势 雄伟──宏伟 凝结──凝聚 偶尔──偶然 舒展──伸展 生机──生气 掠过──擦过 奇特──奇异 安谧──静谧 温暖──暖和 战役──战争 情谊──友谊 刚强──坚强 侦探──侦察 看守──看管 焦急──焦虑 崎岖──坎坷 温和──温顺 劫难──灾难 防备──预防 无端──无故 祭祀──祭奠 允许──答应 希奇──希罕 家景──家境 严峻──严重 思索──思考 镇定──镇静 严峻──严肃 糟蹋──糟践 奇怪──希奇 掌握──把握 犹如──如同 徐徐──渐渐 凝视──注视 环游──周游 模仿──模拟 吓唬──恐吓 疲倦──倦怠 惬意──舒服 兴趣──爱好 痛快──愉快 继承──继续 赏给──赐给 挚友──好友 感触──感慨 寻常──平常 信奉──信仰 宣布──公布 相称──相当 违背──违反 惊讶──惊奇 赠送──赠予 充满──布满 特殊──非凡 海内──国内

垂头丧气──没精打采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纤尘不染──一尘不染 无边无涯──无边无际 迷迷糊糊──模模糊糊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逞强称能的反义词篇三
《赏析英语的对称美(反义词的对称)》

逞强称能的反义词篇四
《反义词的不对称性》

反义词的不对称性

摘 要:反义词作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对称的属性。这种属性在现代汉语的词汇之中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本文通过系统地分析研究反义词不对称性现象,进一步揭示其背后存在的原因。

关键词:反义词;不对称;原因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1

反义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之中反映词义对立的一种聚合关系,要求词义之间存在对立,而且必须是同一级的词汇单位。建国以后,关于反义词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反义词的界定、反义构词、反义词的组合关系、反义词的分类、反义词的作用等方面。沈家煊最早将标记性引入反义词的研究,并进行了关于反义词的不对称的研究,随后,逐步利用认知学等一些新的理论探究反义词的不对称性的原因。

一、反义词不对称的界定

1.不对称

“对称”和“不对称”本是来源于我们现实生活的种种现象,是我们对客观现实世界的一种反映。所谓对称,就是指所关涉的双方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我们戴的眼镜、穿的鞋都是对称的。所谓不对称,就是指所关涉的双方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我们平时用右手要比左手多一些。正如现实生活之中的不对称现象一样,我

们的语言之中也存在大量的不对称现象。

2.反义词的不对称

反义词作为一种反义聚合关系,是一个巨大的语义场,由于受到社会心理、民族思维习惯、人类认知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各种反义词存在着不对称现象。所谓反义词的不对称性,是相对于其对称性而言的,主要是指互为反义词的一组词汇单位在语法、语用、语义上并非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二、反义词不对称性的概况

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之中,反义词的不对称性体现在语义、语法、语用等多个方面。我们通过语义、语法、语用等几个角度对现代汉语反义词的不对称性进行分类,并探讨反义词不对称性的具体表现形式,并进一步揭示反义词不对称性的概况,分析其理论内涵。

1.意义范畴的不对称

互为反义词的一组词汇单位虽然在一个义项之上构成反义关系,存在对称关系,但是可能在其他的义项之上并不构成对立,存在意义范畴之上的不对称现象。例如:“多”和“少”在表示“数量”这个意义范畴之上,两者存在着对立。但是“多”还可以表示“程度”这个意义范畴,而“少”却不可以;“多”可以表示“零头”的意义,而“少”却不可以。我们可以说“小明比小丽漂亮得多”,却不能说“小丽比小明漂亮得少”。我们可以说“我给他三十多块钱”,却不能说“我给了三十少块钱”。通过分析可见,由于现代汉语词汇的多义性,好多的反义词只是在一个或者几个义项之上存在

反义关系,在其他义项之上并不存在反义关系。

2.语法范畴的不对称

现代汉语反义词的不对称性在语法层面之上也有所反映。由于反义语素在构成新词之时,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意义变化,或者构不成新词,或者构成新词之后两者的意义已经不存在对立,不能构成反义范畴。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在其论著《语文杂记》中阐述过反义语素构词的不对称现象。众所周知,“大”和“小”存在对立,如“大脑、小脑”、“大年夜、小年夜”、“大人物、小人物”。但是还有很多的词只有“大”却无“小”,如“大海、大陆、大衣、大自然、大虫、大水、大火、大话”等。另外,还有很多反义语素构成新词之后,意义不再对立,如“实和虚”作为一对反义语素,构成新词“实心和虚心”,新词不再构成反义关系,“实心”表示物体的内部是是非空的,“虚心”表示能够很好地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和建议。

3.语用范畴的不对称

构成反义组合关系的一组反义词可能由于人们的民族文化心理、语言使用习惯、人来认知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之下使用频率之有很大的区别。例如,我们在称呼别人的职称之时,“男”和“女”构成一对反义范畴,它们的使用频率会有很大的差别,如果是“男医生”,我们通常直接称之为“医生”,若是“女医生”,则“女”不能随便省略,可见“男”和“女”在使用频率存在差别。

三、反义词不对称的原因

1.从语义角度阐述反义词的不对称性

我们通过系统地分析研究,发现由于语义关系的改变导致构成反义关系的一组词汇单位产生不对称现象。首先,一组反义语素构成新词之后,因为各个部分的意义之和并不等于新词的整体的意义,使得反义对立关系失去平衡,产生不对称现象。例如,“外”和“内”构成一组反义对立关系的语素,但是两者分别和“人”组合成新词之后,并不构成反义对立关系。“外人”指与自己关系较远之人,与“自己人”相对。而“内人”通常用来谦称自己的妻子。其次,由于一个词汇单位存在多个义项,其中只有一个义项与另一个词构成反义对立关系,而在其他义项之上则不存在反义对立关系,产生反义词的不对称现象。例如,“骄傲”表示十分自高自大时,与“谦虚”构成反义对立关系,表示自豪意义时,与“自卑”构成反义对立关系。

2.从语法角度阐述反义词的不对称性

我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分析发现好多的词汇单位必须要遵守一定的语法搭配规则,才能构成一个新的词汇单位。著名的语言学家比尔维斯希提出了“概念和谐”的原则。所谓“概念和谐”,也称之为“语义和谐”,即语素与语素之间的组合搭配需要有一定的“默契”,也就是要求组合成一个词的词汇单位之间必须至少要有一个共同的或者比较接近的义素。违背了这一原则,就不能构成一些新的词汇。有很多的构成反义对立关系的词汇单位,在构成新的词汇单位时,不符合这一原则,造成反义词的不对称性。例如,“前”和“后”

构成一对反义对立的组合,但是,能够有“前瞻”这个词,却无与之对立的“后瞻”这个词。同理,有“后顾”,却无与之对立的“前顾”。这是因为前和瞻都有向前这一语义特征,后和顾都有向后这一语义特征,所以只有“前瞻”、“后顾”,却无“后瞻”、“前顾”与之构成反义对立关系。

3.从语用角度阐述反义词的不对称性

认知学告诉我们,我对事物的认识是先后之分的,我们最先给先认知的事物进行命名,并以此为基础,给以后认知的事物进行命名。从此,使得我们慢慢养成一定的语言使用习惯,造成反义词的不对称性。我们利用沈家煊的标记论来解释,也就是最先认知的事物通常是无标记的,而后来认知的事物的则有标记。无标记的词汇的意义范围通常比有标记的词汇的意义范围要大。因为反义词的有标记和无标记的差别,导致其使用的频率和范围存在一定的不同,所以造成反义词不对称现象的产生。例如,老板、首长、领导、科学家、教练,我们最先认知的也是这些职位通常是有男性担任,如果由女性担任这些职位,我们通常要加上标记“女”,所以,“男”和“女”作为一组反义词,在这些语言使用环境之中,使用的频率存在不对称性。

综上所述,反义词作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构成一个复杂的语义场。其不对称性作为它的一个重要属性,广泛存在于众多的反义词之中。究其原因,可以从语义、语法、语用等多个方面进行解释和系统阐述。

逞强称能的反义词篇五
小学四年级英语反义词、人称代词》

反义词、反义词组

1、big-small 2、large-small 3、large-little

4、tall-short 5、long-short 6、black-white

7、good-bad 8、cold-hot 9、warm-cool

10、smooth-rough 11、hard-soft 12、happy-sad

13、hungry-full 14、clean-dirty 15、open-cloes

16、open-shut 17、go-come 18、in-out

19、here-there 20、dry-wet 21、new-old

22、old-young 23、brave-afraid 24、sharp-blunt

25、bring-take 26、go out-come in 27、go there-come here

28、expensive-cheap 29、stand up-sit down 30、beautiful-ugly

31、left-right 32、ask-answer 33、on-under

34、outside-inside 35、in front of-behind 36、put on-take off

37、turn on-turn off 38、sweet-bittle 39、busy-free

40、far away from-near 41、low-high

人称代词

主格 所有格 宾格 I my me you your you he his him she her her it its it we our us you your you they their them

逞强称能的反义词篇六
《谈反义词“深/浅”的不对称现象及解释》

逞强称能的反义词篇七
小学四年级英语反义词、人称代词》

反义词、反义词组

1、big-small 2、large-small 3、large-little

4、tall-short 5、long-short 6、black-white

7、good-bad 8、cold-hot 9、warm-cool

10、smooth-rough 11、hard-soft 12、happy-sad

13、hungry-full 14、clean-dirty 15、open-close

17、go-come 18、in- 19、here-there 21、new-old

22、old-young 23、brave-afraid 24、sharp-blunt

25、bring-take 26、go out-come in 27、go there-come here

28、expensive-cheap 29、stand up-sit down 30、beautiful-ugly

31、left-right 32、ask-answer 33、on-under

34、outside-inside 35、in front of-behind 36、put on-take off

37、turn on-turn off 38、sweet-bittle 39、busy-free

40、far away from-near 41、low-high

物主代词

I my me you your you he his him she her her it its it we our us you your you they their them

逞强称能的反义词篇八
《浅析反义词的不对称性》

浅析反义词的不对称性

詹务本 吴 琼

(渤海大学中文系 辽宁锦州 121000)

摘 要:反义词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不对称性。本文归纳了不对称性的表现形式,并从无对应项、一对多现象、单用时成反义词,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时不构成反义关系等多个角度进行解释,进而结合实际对反义词不对的原因就行了分析。

关键词:反义词;不对称性;原因

中图分类号:H1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2)10-0039-02

一、引言

反义词是汉语词汇系统中极为复杂的一类,对称性是它的一个显著特征。然而,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它更多地表现出一种不对称性。

二、不对称性的表现形式

1.无对应项

(1)颜色词。有些颜色词,很难在静态的层面上找到对应的反义词。如“绿、红、黄”的反义词是什么就很难说清楚。

(2)状态形容词。状态形容词是形容词的生动表现形式,表示程度比较高的意义,如冰凉、酸溜溜等。严格意义上讲,这些词都没有十分匹配的反义词,有些词则根本找不到反义词,如血淋淋—?(?表示该项空缺,下同),黑不溜秋—?等。

2.一对多现象

反义词的双方必须属于同一意义范畴,如“长”和“短”属于[长度]范畴;“男”和“女”属于[性别]范畴等。但这并不是说一个词只能出现于一个语义场。实际上,一个词可进入多个语义场从而拥有多个或多组反义词。例如“金”与“木、水、火、土”构成[五行]范畴,此时“金”与“木”、“水”、“火”、“土”意义相对;“金”与“银、铜、铁、锡”构成[金属]范畴,此时“金”与“银”、“铜”、“铁”、“锡”意义相对。

3.单用时成反义词,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时不构成反义关系 (1)A—B构成反义词,分别与语素C组合得到AC和BC,而且AC和BC在现代汉语中存在,但AC和BC不构成反义关系。例如:

   大—小 大舌头—小舌头   内—外 内人—外人

这些词单用时彼此互为反义词,但与另一语素组合后就不构成反义词。“大舌头”是口吃的俗称,“小舌头”是人体的一个生理器官;“内人”是丈夫在外人面前对妻子的谦称,“外人”指除亲属以外的人。

这里还有一种特殊形式 :一对反义词分别与一个共同语素组合后得到的两个词中,有一个的某个义项与另一个词构成反义关系。如:

   上—下 上课—下课   长—短 长信—短信

这里“下课”只有用本义(学生一堂课结束)时才与“上课”构成反义词;当它作“被解雇或停止工作”解时,就不与“上课”构成反义关系。当“短信”作“内容简短的信件”讲时才与“长信”成反义词;当它意为“通过手机或其他电信终端直接发送或接收的信息”时,就不与“长信”构成反义关系。

(2)A—B构成,分别与语素C组合得到AC和BC,其中AC在现代汉语中存在,BC不存在,AC与BC不能构成反义关系。例如:

   长—短 波长—波短*   左—右 左撇子—右撇子*   上—下 上妆—下妆*

这些词单用时互为反义词,与另一语素组合后只有一个成立。其中有些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反义词,如波长、左撇子等;有些要另选一词以与之构成反义关系,如上妆—卸妆等。

4.反义的双方组合成词时,一方总是固定地出现在另一方的前面,反过来就不符合汉语习惯

(1)互为反义的两个单音节词直接组合,如:男女(女男*) 高低(低高*) 公私(私公*)

这些词中,每组的前一个词在现代汉语中是成立的,括号内的词则不符合汉语使用习惯。

(2)互为反义的两个词与其他语素组合,其中主要是成语。如:

  前赴后继  进退维谷  口是心非

我们发现:“前、进、是”等含积极义的词总是出现在 “后、退、非”等含消极义的词的前面。

5.反义词双方出现的频率不对称(1)陈述句 他长得又高又壮,说话声音也大,像拳王泰森。大 禽流感对香港经济和旅游业的影响不大。 美丽的国际河流——多瑙河。美丽

她并不美丽,却属于一种莫名其妙的类型。

我们发现:否定句中不直接用与褒义词语相对的词,而是在褒义词语前加 “不”或“没”。

(2)疑问句

①主语(+有)+多+A(A表示形容词,下同),如:所有付出的代价又有多高?

②主语+A1+不+A1,如:今年粮食收成好不好?③主语+A+不/吗,如:这女人好看不?

同样,反义词中表积极、肯定的一方在疑问句中出现的频率远大于表消极、否定的一方。

三、原因

1.哲学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矛盾双方的势力此消彼长,导致不平衡。这一规律是普遍存在的,语言也不例

收稿日期:2012-09-10

作者简介:詹务本(1985-),男,安徽太湖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现代汉语研究。

     吴 琼(1984-),女,安徽太湖人,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及语文教育方向的研究。

39

外。如:“下课”本意是“一堂课的结束”,此时与“上课”互为反义词;但 “下课”还可表示“被解雇或停止工作”,“上课”尚未衍生出与之相对的意义,此时就表现出不对称性。

2.标记理论

标记理论被广泛地用来解释反义词的不对称现象。处于反义义场的双方中,一方出现的频率远远超过另一方。此时,一方是无标记成分,另一方就是有标记成分。如反义词中表示积极、肯定意义一方出现的频率总是大于表示消极、否定的一方,此时,前者是无标记成分,后者就是有标记成分。

3.符号学

索绪尔的教学讲稿《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符号学的一大源头。他将符号分为意符即能指和意指即所指两个互不从属的部分。其中,意符是符号的语音形象;意指是符号的意义概念部分。本文只进行共时层面的研究。从这个角度出发,汉字的字形即意符是固定的,而某些汉字的字义即意指却有所改变。这也是造成反义词不对称现象的一个原因。

4.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迁移理论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学习策略及自身固有知识的影响,学习者很容易将目的语的某个知识点加以泛化。其中,有些泛化是正确的,即产生正迁移;有些是错误的,即产生负迁移。

汉语中有“早操”、“左撇子”这样的词语,留学生在习得这些词语后就把这一形式错误地泛化为“晚操”、“右撇子”之类的词语。

5.民族文化心理

民族文化心理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总和。它是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沉淀,反过来,它对该民族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汉语中表示否定的态度很少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含蓄委婉的方式表达。

这一点就深受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其实,这与语言学中的礼貌原则也有内在的一致性。

另外,同样是宇航员,男性就直接称“宇航员”,女性就得附加“女”字以示区别;同样是教授,男性就直接称“教授”,女性就得称“女教授”。这一语言现象就是深受封建男尊女卑思想影响。

6.一词多义

反义词中有很多是多义词,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表示不同的含义,进而与不同的词构成反义关系。当“金”表示“五行之一”时就与“木、水、火、土”意义相对;当“金”表示“一种化学元素或金属”时就与“银、铜、铁、锡”这些金属意义相对。

7.语义和谐原则

语素与语素的组合要有内在意义的一致性,即要实现语义上的和谐。例如:

   膨松—膨紧*   缩紧—缩松* 我们分析一下:“膨”意为“体积或长度增大”,“松”意为“松散,不紧密,不靠拢”,两者都有一种向外、向大发展的趋势,所以能组合成词;而“紧”只能与 “缩”组合,因为二者都有一种向内、向小发展的趋势,具有内在意义的一致性。

四、结语

反义词是词汇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类型,对称性是其重要特征。然而,本文着力分析反义词不对称性的表现形式和原因,为反义词不对称性研究做出一些尝试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郭怡颖.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反义形容词不均衡性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8.

[2]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Analysis of antonym′s asymmetry

Zhan Wu-ben, Wu Qio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00, China)

Abstract: When we use the antonym, it shows strong asymmetry. The paper sums up the type of the asymmetry and interprets it from different angles.Key words: antonym; asymmetry; reason

[责任编辑:邓 乐]

(上接第32页)

[2]吕听.世界音乐巨匠—舒曼[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40.[3]戴维•杜巴尔.键盘上的反思-世界著名钢琴家谈艺录[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3.

[4][ 英]奇赛尔(Chissell.J).舒曼钢琴音乐[M].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60.

[5][英]蒂姆•道雷.舒曼[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1999:65.

Schumann's “C major Fantasy "three played version comparison

—— Take Kempff, Arrau, Li Hete playing as examples

Feng Jing

(Department of music Art Institute of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Jiangsu, 226007, China)

Abstract: “C major Fantasy " is Schuhmann's classic, also playing in concert often interpretive repertoire .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three famous performers - Li Hete, Kempf and Arrau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basic style, playing speed, specific interpret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comparison, expounds their personalized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n this work.

Key words: Schuhmann; “C major Fantasy "; performance; comparison; style

[责任编辑:邓 乐]

逞强称能的反义词篇九
《现代汉语反义词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

内容提要

现代汉语反义词是汉语词汇系统中最为复杂的一类,我们看到的不全是理想中的一对一

的反义组合,更多的情况下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反义网络。本文预设这样一个复杂的反义网络,为其理清了三种类型由简入繁的“网络线条”,并主张为复杂的反义聚合设定最佳反义组合。在“对称为美”的心理指导下,我们为这些最佳反义组合“预设对称”,详细地讨论了反义词同现性对称的两种表现形式:反义复合词和对举结构,并且分析了反义诃的对称性在构造新词上的表现。在对留学生的口头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学生在汉语学习时已经能够自觉地使用对称性类推策路,并有效地促进学习,帮助记忆,但是不顾一切地使用对称性类推策略也会带来一定的干扰和失误。我们认为造成这些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反义词的不对称性。作为本文的重点,我们分别从词中替换的缺损、句中替换的缺损以及反义表达方式的选择三方面详细而全面地探讨了造成反义词不对称性的语法、语义、语用上的原因,以及对称缺损后的补偿机制。

关键词:反义词对称不对称Il

Abstract

CurrentChineseantonymisoneofthemostcomplexOussarycategoryinChineseglossary

anfractuoussystem.Whatpeopleseeisnotjustonlytheone-to-onecombination,butanantonym

net.Inthethesishereafter,WCsupposethisanfractoous

“SU'calnofantonymnet,andarrangethl_eokindofnet’’fromeasytocomplicated,andadvocateenactingthebestantonymcombinationfor

d翘caastwothecomplexantonymaggregation.Underthepsychologicalguideof“beautyofsymmetry'’,webest"supposethesymmeny'fortheseantonymcombinationandkindsof

representationindetailforthese

ofsymmetryinbest:AntonymouscompoundandDlIliju,andanalysisthebehavecomposingnewwords.Aftertheoralresearchofforeignstudents,wefoundthattheycanusotheSymmetryanalogystrategytohelpthemformemoryandpromotethejrstudy

usingtheSymmetry

thinkthemainefficiently.ButandanalogystrategywithoutconsiderationmaycaUSesomeoftheseiscausedbytheasymmetryof

ofdisturbmisplay.Wereasonantonym.AswhichthemainpOintofthisthesis,wediscussthe

theasymmetryofreasongrammar,semanticandpragmaticscauseantonymfromthreeaspectindetail:thedefectofchangeintheword,sentenceandtheexpresswaycho,senofoppositemeaningandthecompensatemechanismafterthesymmetrydefect.

Keywords:antonymsymmetryasymmetryIll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l、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3、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紧日.新t作者签名:墨墨:兰!兰

日期:墨!!£:主:堡!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日期:哆牙.准盏Q‘:主:立!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反义词研究的历史回顾

每一种语言都有一套表达事物存在的矛盾对立关系的方法。汉语反义词就是这种矛盾对立关系在汉语词汇中的反映。它在语言运用中鲜明而又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矛盾对立面,明显地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量,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

早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就已经采用了大量的反义词,“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一盛一衰,文武纶径;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庄子))这些短小易诵而又富于哲理的话语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之言,至今也让我们受益匪浅。

然而古人们对反义词的了解及掌握只限于应用层面,并没有对其作出深入研究.汉语反义词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下半叶才引起学者们的关注。1956年,孙长叙在‘汉语词汇》(吉林人民出舨社,1956年版)一书中首先提出:“彼此涵义相反或相对的词是反义词。”并将反义词分为。可逆用”及“不可逆用”两类,这个分类就成为后来“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分法的开端。自此。汉语反义词受到众多学者们的关注,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反义词研究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洗礼,己成功地完成了从传统语义学向现代语义学上的转型。总的来说,汉语反义词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反义词研究的探索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七十年代末)

这一时期,反义词作为汉语词汇学研究的一部分,刚剐起步.很多学者主要围绕着反义词的界定展开讨论。如讨论是否可将否定语素附加而组成的语法单位归为反义词,一组反义词词性、风格特点与音节的多少是否一致。学者们有观点不同而引起的争论,也有趋向统一达成的一致。主要的研究成果只局限于本体的研究。

㈢反义词研究的拓展期(--十世纪八十年代)

这一时期,反义词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词本身,而是多渠道、多方向地进行开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以符淮青为代表的学者提出言语反义词现象,这无疑将词本身的研究拓展到词的运用中,使反义词研究的道路更为宽广;石安石、詹人风等先生在传统语义学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反义词聚的现象,并从多方面探讨了反义词聚中的不均衡现象;朱星、李兆同等学者置疑反义词的定义,明确提出了“对义词”这个概念,他们看NT对义与反义的区别,然而遗憾的是没有深入研究反义词与对义词的关系。

㈢反义词研究的跨越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今)】

逞强称能的反义词篇十
《反义词“上/下”不对称成因刍议》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34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