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叫国际章

| 国际职员 |

【www.guakaob.com--国际职员】

为什么都叫国际章篇一
《国际公法各章知识要点》

国际公法各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

一、国际法是国家之间在国际交往中通过协议形成的,或者各国认可的,协调各国意志的,由国家单独或集体的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国际法的特征是:

1、 国际法的主体是国家。2、 国际法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之间的关系。3、 国际法是由两个以上国家通过协议共同制定的。4、 国际法是由各国单独或集体的强制力保障实施的。

二、国际法渊源是指国际法规范的形成方式,是国际法规范第一次出现的地方。 国际法的主要渊源包括:

1、 国际条约:国际条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体)规定相互之间权利与义务的书面协议。国际条约包括造法性条约和契约性条约。2、 国际习惯:国际习惯是在国际交往中,经反复实践而逐渐形成的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国际习惯的形成过程包括“物质要素”——国际习惯的产生,和“心理要素”——被接受为法律。

三、国际法和国内法密切联系,相互渗透。

1、国际法不能干预国家根据主权原则制定的国内法。2、国内法不能破坏公认的国际法。3、 国际法与国内法效力的适用范围不同,两者应尊重各自的效力范围。

四、现代国际法的发展趋向

1、 全面进入经济领域。2、 国际习惯的成文化。3.与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同步发展的多分支化。

第二章

一、国际法基本原则是各国公认的适用于国际法各个领域的,构成国际法基础的重大法律原则。

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1、 获得国际社会的公认。

2、 适用于国际法的一切领域。

3、 构成国际法的基础。

二、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各国应该互相尊重国家固有的对内最高权和对外独立权;互相尊重国家的领土主权,不损害它国领土的完整性。

2、互不侵犯原则

各国在交往过程中,不得以任何借口进行侵略,不得以违反国际法的任何方式,使用武力或武力相威胁,侵犯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得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3、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国家在相互关系中,不应为实现本国的目的,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渠道,采用直接或间接的、公开或隐蔽的手段,干预他国主权范围内的事务。

4、 等互利原则

各国应彼此尊重,在法律上享有平等地位,不以损害他国权益的方法,谋求任何特权和攫取本国的片面利益。

5、 平共处原则

各国应该和平地同时存在,和平地交往和合作,并以和平的方法解决彼此之间的各种国际争端。

三、民族自决原则指受到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的被压迫的民族,有自主决定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本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

对于一主权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并不能都适用于民族自决原则。台湾是我国的组成部分,不适用于民族自决原则。

第三章

一、国际法主体是指能独立参加国际关系并直接在国际法上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者。

国际法主体的条件:具有独立参加国际关系的能力。具有直接承受国际法上权利和义务的能力。

个人不能直接承受一般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个人是战争法、人权法中的对象。个人一般不是国际法主体。

二、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独立权

独立权是国家自主地处理本国的内外事务,排除任何外来干涉的权利。

(二)平等权

平等权是国家不管强弱、大小都平等参加国际社会的关系的权利。

(三)自保权

自保权是国家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不受侵犯的权利。

(四)管辖权

1、属地管辖权:是国家对其领土内一切事务都有管辖权。

2、属人管辖权:是国家对在外国的本国人行使管辖的权力。

3、保护性管辖权:是国家对外国人在国外所作的对管辖国或其国民造成的损害行为进行管辖的权力。

4、普遍性管辖权:是国家对国际法规定予以惩罚的行为行使管辖的权力。

(五)外国国家的司法豁免权

外国国家的司法豁免权,又称主权豁免,是指一国不受另一国的司法管辖。它包括

1、诉讼豁免

2、诉讼保全豁免

3、 强制执行豁免

三、承认是既存国家对新国家或新政府产生的事实所做的任意行为。

1、承认是任意性的行为。

2、承认是承认国与被承认国或政府之间关系的法律基础。

四、1、与国际法主体资格直接关联的条约,即人身条约,一般不予继承。

2、与国际法主体资格没有直接关系的条约,如属地性质的条约,一般予以继承。

3、经济性的条约,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四章

一、双重、多重国籍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两个以上国家的国籍,原因产生于以下几种: 1、由于出生;2、由于婚姻;3、由于收养;4、由于入籍;

解决双重国籍的办法:

1、 防止和减少双重国籍的有效办法是国内立法;

2、 通过国际公约解决国籍的积极冲突是最理想的办法,但实际上难以操作;

3、 通过有关国家订立双边条约。

二、(一)国民待遇

国民待遇是指给予外国人的待遇和给予本国人的待遇一样,即在同样条件下,所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相同。

(二)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是指给予某个外国的个人或法人的待遇,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个人或法人在该国享有的待遇。

(三)差别待遇

差别待遇是指国家给予外国人不同于本国公民的待遇,或给予不同国籍的外国人不同的待遇。

三、引渡,是指一国将处在该国境内而被他国追捕、通缉或判刑的人,根据他国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

引渡的原则:1、政治犯不引渡;2、本国人不引渡;3、罪名同一原则;4、罪行特定原则;

四、中国国籍立法

1、我国的国籍取得采用血统主义和出生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2、不承认双重国籍。

3、减少和消除无国籍的现象。

第五章

一、国际法律责任的构成

1、国际不当行为是国际法主体所作出的违背国际义务的行为的总称,它是引起国际法律责任的根据和前提。

国际不当行为分成国际罪行和国际不法行为两种。

2、国际不当行为的主观要素是指某一不当行为可归因于国家而被视为国家行为。

3、国际不当行为的客观要素是指一国的行为已经违背国际义务。

二、免除的条件包括

1、同意:同意是指受害国以有效的方式表示同意加害国实施某项与其所负义务不符的特定行为。

2、对抗措施:对抗措施是指受害国针对加害国的国际不当行为而采取的相对措施。

3、不可抗力和偶然事故:因无法预料的外界因素而导致一国不能按国际义务行事,则可以免除该国责任。

4、 难与紧急状况

危难是指一国政府机关或公务人员在遭到极端危难的情况下,为了挽救其自身的生命或受其监护人的生命,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作出的违背其所承担的国际义务的行为。

紧急状况是指一国遭受严重危及国家生存和根本利益的情况下,为应付和消除这一严重情况而采取的违背其所承担的国际义务的行为。

三、危险责任是主张无论国家是否有故意或过失的行为,也无论其行为本身是否为国际法所禁止,只要发生了损害结果,就可以对行为者和有关的国家追究损害赔偿责任。 他的特征包括:

1、行为具有跨国性。

2、行为本身不为国际法所禁止。

3、行为具有潜在的和高度的危险性。

4、行为在事实上带来了损害后果。

四、国际刑事责任是以个人承担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国际法律责任,而非单纯的个人法律责任,原因是:

1、 该国犯有国际罪行是追究国家刑事责任的前提;

2、 国家是抽象的东西,必须通过具体的人的行为表现出来;

3、 追究国际刑事责任的方式是国际社会通过国际协议,采用国际法庭来进行的;

4、 有关的条约都要求被追究国放弃相关人员的特权与豁免权的规定。

第六章

一、双边条约的缔结程序包括:

1、 谈判与议定

2、 认证与签署

3、 批准与交换批准书

二、多边条约的保留

保留是指缔约一方在签署、批准或加入某个条约时,所作的单方面申明,不论其措辞或名称为何,其目的在于排除或更改条约某些规定对该国的约束力。

条约的保留包括:

1、 宣布摒弃某一条款;

2、 要求改变某一条款中部分用语;

3、 作出对条约的特别的解释。

条约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不准保留:

1、该项保留为条约所禁止;

2、该条约只允许某些保留,而提出的保留不在其中;

3、该保留和条约的宗旨相违背。

条约的保留和拒绝保留都应以书面形式作出。

三、(一)条约效力的适用

条约生效的时间:除条约另有规定外,一般自生效之日起开始适用。但不具有追溯力。 条约适用于当事国的全部领土,而不问其当事国是单一制好事联邦制。

(二)条约必须遵守原则

条约生效后各缔约方应按条约的规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不得随意地违反。 但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也不能绝对化。

(三)条约不拘束第三国原则

未经第三国同意,条约对该国不产生约束力。

四、国家对条约的国内适用情况包括:

1、 在国内法中直接适用国际条约。

2、 既允许直接适用条约,同时又将有关条约的内容制定成国内法予以实施。

3、 只允许间接地适用国际条约。

第七章

一、外交特权与豁免是指按照国际法或有关协议,在国家之间互惠的基础上,为使一国外交代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能有效执行任务,而在接受国享有的特别权利和优惠待遇。 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内容

(一)使馆的特权与豁免

1、 使馆馆舍不可侵犯。

2、 使馆档案及文件不得侵犯。

3、 通讯自由。

4、 免纳捐税、关税。

5、 使用国旗和国徽。

(二)外交代表的特权与豁免

1、人身不可侵犯

2、寓所、文件、信件和财产不可侵犯

3、管辖的豁免

4、免纳捐税及其他豁免

二、(一)外交关系与领事关系的相同点

1、都是国家正式派遣的执行本国对外政策和保护本国利益的人员;

2、都享有豁免和特权;

3、都承担一定的义务。

(二)外交关系与领事关系的不同点

1、在职务上有所不同;

2、享有的特权和豁免的限度与范围不同;

三、1、只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我国都愿意和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

2、愿意与我国建交但又和台湾保持联系的,我国一度与之建立半外交关系。

3、人民外交关系又是我国的创举。

第八章

一、传统国际法上的领土变更方式

(一)先占:先占是指国家对无主地实行有效占领,取得领土主权。

(二)时效:时效是指一国占有他国某块土地后,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受干扰地占有,进而取得该地的主权。

(三)添附:添附是指因自然和认为作用使国家的领土得到扩大。

(四)割让:割让是指国家将自己的领土依照条约的规定转让给他国,从而使对方国家取得该领土的主权。

(五)征服:征服是指一国通过武力强占和兼并而取得他国的领土的方式 。

现代国际法承认的领土变更方式

(一)全民投票:全民投票室由一领土上的居民自主地参加投票来决定领土的归属。

(二)民族自决:民族自决指一个民族从殖民国或宗主国脱离出来成立国家或加入其他国家而发生的领土变更。

(三)交换领土:交换领土是指相邻国家为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依据平等自愿原则,在协议的基础上交换部分领土。

(四)收复失地:收复失地是指一个国家为恢复其历史性权利而收复先前被别国侵占的领土 。

二、1、和平解决;

2、如果有条约,则按照条约的规定加以划界;

3、遵守习惯上形成的边界;

为什么都叫国际章篇二
《第五章 为什么要进行国际直接投资?》

为什么都叫国际章篇三
《第二章 为什么要进行国际组合投资》

为什么都叫国际章篇四
《国际经济各章节习题》

第一章 自由国贸理论的发展脉络习题

一, 填空题

1、古典国贸理论和新古典国贸理论之所以合称为传统国贸理论是因为(都以比较优势为分析核心),新古典国贸理论不同于古典国贸理论是由于(机会成本理论取代了劳动价值理论)。

2、现代国贸理论主要有(重叠需求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

3、要素禀赋理论主要由(H—O定理)、(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和(罗伯津斯基定理)四部分构成。

二、连线题

英国 亚当.斯密 绝对优势理论 1776年

大卫.李嘉图 比较优势理论 1817年

约翰.穆勒 相互需求理论 1848年

瑞典 赫克歇尔 俄林 要素禀赋理论 1933年

奥地利 哈伯勒 机会成本理论 1936年

瑞典 林德 重叠需求理论 1961年

美国 维农 生命周期理论 1966年

克鲁格曼 规模经济理论 1970年

第二章 古典国贸理论习题

一、 填空题

1、古典国贸理论的理论基石是(劳动价值理论)。

2、从本质上讲,古典国贸理论是从(技术)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的。

3、亚当.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抨击重商主义)和(提出自由国贸理论)两方面。

4、古典国贸理论对国贸理论的最大贡献是首次为(自由国际贸易)提供了有力证据。

5、古典国贸理论中,由于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且规模收益不变,因此,生产技术的差异就具体化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二、问答题

1、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模式分别是什么?贸易所得是如何产生的?斯密倡导什么样的国际贸易政策?他认为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适当功能是什么?

答:亚当斯密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绝对劳动成本优势,贸易模式是一国应该出口具有绝对劳动成本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绝对劳动成本劣势的商品;贸易所得是按绝对劳动成本优势进行分工、专业化生产经由国际交换得来的;斯密倡导自由国际贸易政策;他认为政府在经济生活中不应干预经济活动,应当好“守夜人”,只需提供国防、司法、教育、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和产品。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在哪点上比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有优势?贸易的比较优势所带来的收益是从哪里来的?一个在每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低效率的国家怎样向另外一国出口?

答:绝对优势理论的缺陷是:不能解释当一个国家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劳动成本优势时,它应该如何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并从中获利。而比较优势理论解决了这个问题,贸易利益是按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专业化生产经由国际交换得来的;一个在每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低效率的国家应出口自已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商品。

3、比较优势原理的例外是什么?普遍性如何?

答:比较优势原理的例外是理论中的一个情形,即如果两个国家各方面完全相同,此时比较优势原理失效。但这只是理论中的一种情形,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所以现实中比较优势原理有极强的适用性,只要有差异就会产生比较优势。

4、为了挽救美国的工作岗位,美国政府要限制纺织品的进口。你将怎样反对这一措施?

答:现代美国相对于绝大多数国家而言是一个资本技术丰裕型国家,而纺织品相对于绝大多数工业制成品而言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政府限制纺织品的进口自已来生产,违反了比较优势原理,最终会得不偿失。

第三章 新古典国贸理论习题

一、 名词解释

1、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均是同质的、无差别的,所以任何一件商品的价值只由所耗费的劳动决定。(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机会成本: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一单位X商品所投入的全部经济资源,若用来生产效率次优的Y商品,能够得到的Y商品的数量,称为生产商品X的机会成本(用Y商品表示的)。

3哈伯勒的比较优势理论:A、B两国都能生产X、Y商品,若A国生产X商品的机会成本小于B国生产X商品的机会成本,则A国在X商品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应生产并出口X商品;而B 国在Y 商品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应生产并出口Y商品。

二、计算题

1、美英两国都能生产A、B、C、D、E五种商品,美国生产一单位上述商品所需投入的劳动量分别为10、25、65、80、43(人小时),英国生产上述商品所需投入的劳动量分别为11、30、60、90、55(人小时)。美国和英国的工资率之比为1 :0.85。问美英两国各自在何商品的生产上具有劳动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

解:假设美国生产单位商品所投入劳动量为La,Lb,Lc,Ld,Le;工资率为W。

英国生产单位商品所抽入劳动量为L*a,L*b,L*c,L*d,L*e;工资率为W*。

因为La/L*a =10/11 > W*/W=0.85 英国在A商品生产上具有劳动成本比较优势;

Lb/L*b =25/30 < W*/W=0.85 美国在B商品生产上具有劳动成本比较优势;

Lc/ L*c=65/60 > W*/W=0.85 英国在A商品生产上具有劳动成本比较优势;

Ld/ L*c=80/90 > W*/W=0.85 英国在A商品生产上具有劳动成本比较优势;

Le/ L*e=43/55 < W*/W=0.85 美国在B商品生产上具有劳动成本比较优势。

答:略

2、美英两国都能生产A、B、C、D、E五种商品,上述商品的价格在美国国内分别为2、4、6、8、10美元,上述商品在英国国内价格分别为6、4、3、2、1英磅。如果现在的汇率水平为2美元/英磅,问美国应该进口何种商品、出口何种商品?当汇率水平变为3美元/英磅时呢?

解:假设美国各商品价格为Pa,Pb,Pc,Pd,Pe;英国各商品价格为P*a,P*b,P*c,P*d,P*e,汇率为E(美元/英磅)

因为Pa/P*a=2/6 < E=2

Pb/ P*b=4/4 < E=2

Pc/ P*c=6/3 = E=2

Pd/ P*d=8/2 > E=2

Pe/ P*e=10/1 > E=2

答:当汇率为“2美元/英磅”美国出口A、B;当汇率为“3美元/英磅”美国出口A、B、C;

第四章

一、 填空题 国贸理论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

1、国贸理论的三种图形分析工具分别是:分析贸易条件的(相对价格线);分析供给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分析需求的(社会无差异曲线 )。

2、相对价格概念的实质反映了一种(物物交换)关系,国贸理论研究中引入这一概念的目的是避开(货币 )因素对贸易活动的影响,从而使理论研究更简明。

3、经济行为主体根据部分价格信息,而不考虑其他价格信息进行决策的制定,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货币幻觉 )。

4、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其特征有(很多厂商 )、(产品同质 )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MR=MC=P)。

5、封闭条件下,一国经济达到均衡状态需要具备的条件有:(生产者均衡)、(消费者均衡)、(市场出清)。

6、开放条件下,一国经济达到均衡状态需要具备的条件有:(生产者均衡)、(消费者均衡)、(贸易平衡 )。

7、2*1的完全竞争条件下,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为一条直线,原因是(一种生产要素且同质 ),这意味着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机会成本或边际成本(不变 )。

8、2*2的完全竞争条件下,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为一条向外凸的曲线,原因是(两商品要素投入比不同)和 (要素不同质)。这意味着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机会成本或边际成本(递增)。

9、2*2的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为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原因是(规模经济)。

这意味着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机会成本或边际成本(递减 )。

10、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有:(潜在一簇 )、(平行不相交)、(凸向原点)、(离原点越远福利水平越高)。

二、名词解释

相对价格:若商品X和Y的货币价格分别为Px和Py,那么我们将Px/Py称为商品X的相对价格;将Py/Px称为商品Y的相对价格。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用其全部资源所能生产出的各种商品最大产量的组合点轨迹。

社会无差异曲线:给一国消费者带来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数量组合的轨迹。

国民收入预算线:表示在国民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全部国民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轨迹。

均衡生产点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当生产者进行生产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均衡生产点确定。

均衡消费点: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满足程度的商品组合点。

贸易三角形:一国经济在开放均衡条件下,均衡消费点与均衡生产点在两轴之差为直角边和均衡相对价格线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①如果商品X的货币价格为Px,商品Y的货币价格为Py,则Px/Py称为商品X的用商品Y表示的相对价格。它表示一物与另一物比较并进行交换的数量关系。

②在微观经济层面上,无论生产还是消费决策过程,都是在可替代方案中选最优,选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进行两两比较放弃劣者保留优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下意识地应用相对价格这一工具。

③在宏观经济分析中,一国的均衡生产点,均衡消费点,及国民收入预算线的确定都离不开相对价格线。故相对价格更重要。

2、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的生产或消费达到均衡时,另外一种商品的生产或消费是否也能同时达到均衡?

答: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能同时达到均衡。因为只有两种商品,相对价格互为倒数,边际成本互为倒数,边际替代率互为倒数。当生产一种商品的边际成本与其相对价格相等时,该商品的生产进入均衡状态,同理,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也进入均衡状态;当消费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与其相对价格相等时,该商品的消费进入均衡状态,同理,另一种商品的消费也进入均衡状态。

第五章 李嘉图——克鲁格曼模型

一, 填空题

1、李嘉图——克鲁格曼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是(2*2*1)。

2、李嘉图——克鲁格曼模型中A、B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为直线段的原因是(只有劳动一种生产要素且同质)。

3、当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为一直线段时,该国的均衡生产点如何确定(将相对价格线逐步向下平移所触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一

个端点 )。

4、李嘉图——克鲁格曼模型中,A国在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相对价格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曲线重合,而且这条线也是该国的(国民

收入预算 )曲线。

5、单一要素模型中,封闭条件下两国相对价格的差异是由(劳动生产率)引起的,开放条件下随着国贸的进行这种价格上的差异会逐渐

(消失)。

6、单一要素模型中,由于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直线段,开放条件下两国的生产会出现(完全专业化)

分工的格局。

7、李嘉图——克鲁格曼模型证明,贸易后两国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都(提高)。

8、大国和一个小国进行贸易,一般情况下,(小)国从中获得的利益多,因为(小国封闭条件下国内均衡相对价格与国际市场上均衡相对

价格差距大,而大国的差距小)。

9、一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进一步可以分解为(专业化利益 )和(交换利益 )两部分。

二、名词解释

1、规模收益不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种投入增长几倍,产出也增长几倍。

2、交换利益:国家间由于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相互间的商品交换,两国的福利均可改善.

3、专业化利益:国家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生产效率相对高的商品的生产可获得额外处益.

三、作图计算题

假设某一国拥有20000万单位的劳动,X,Y部门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单位和4

单位,试确定该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方程?如果X产品的国际均衡价格为2,且该国的进口量为

2000单位,试确定该国的出口量?

解:设该国X部门的产量为Qx,Y部门的产量为Qy,则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为

5Qx+4Qy=20000万 即 Qy= —(5/4)Qx + 5000

如图假设M点为开放条件下均衡消费点,已知A点为开放条件下均衡生产点,贸

易三角为△MNA,AN为出口量,MN进口量,则MN/AN=2000/AN=2,故出口

量AN=1000

Qy

第六章 要素禀赋理论

一、 填空题

1、要素禀赋理论最初是由(赫克歇尔)和(俄林)师生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 )等人加工不断完善。

2、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为(2*2*2 ),两种生产要素意味着该理论已放弃了(劳动价值 )论,开始采用机会成本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

3、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总量之比),若A国相对于B国为资本丰裕国,则A国资本的价格相对于B国一定(便宜),A国劳动的价格相对于B国一定(昂贵)。

4、无论一国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在任一水平,若生产X商品的要素投入比K/L总大于生产Y商品的要素投入比,则称X商品为(资本密集型)商品,Y为(劳动密集型)商品。

5、两国消费者的偏好如果完全一致,则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形状完全)相同。

6、平面坐标中横轴代表生产要素--劳动,纵轴代表生产要素--资本,则资本密集型商品的等产量线更偏向(纵 )轴,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等产量线更偏向(横 )轴。

二、名词解释。

1、国家要素丰裕度:A国的要素禀赋值为Ka/La,B国的这一要素禀赋值为Kb/Lb;若Ka/La>Kb/Lb,则称A国相对B国而言为资本丰裕国,B国相对A国而言为劳动丰裕国.

2、等产量线:一定技术条件下,能得到相同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组合轨迹。

三、问答题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是一条向外凸的弧线,为什么?

答:因为首先生产两种产品的要素投入比不同,其次对于每一种生产要素而言质量不相同,所以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向外凸。

四、作图分析题

贸易利益可进一步分解为交换利益和专业化利益,请用外凸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作图说明之。

作图如下:

分析:①封闭均衡条件下,E点既是均衡生产点,又是均衡消 费点;②开放后,国际相对价格变动到Pw,但短期 蒙古自治区 内内生产点不会有太大变动,此时国民收入水平保持革时代 不变,国民收入预算线仍过E点,但由于消费者按国 鲁吉亚 际价格 际价格消费,国民收入预算线倾角变大与国际相对价鲁吉亚 格线相同,短期内均衡消费点上升到F,F与E之差

为交换利益;③长期内,该国均衡生产点逐步移到Q阵字库 点,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国民收入预算线右移与Pw

线重合,均衡消费点从点F移至C点,此为专业化利益。

第六章要素禀赋理论(二)

一、填空题

1、H—O模型揭示的是产业间国际贸易,产业间贸易长期内对参与国收入分配的影响是通过(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定理揭示的。

2、产业间国贸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差异)引起,国贸的进行又促使各贸易国的商品相对价格趋于均等;同时随着各国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生产要素的再配置,最终达成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3、劳动丰裕国在长期的产业间贸易中,(劳动)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将会提高,(资本)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将会降低;资本丰裕国在长期的产业间贸易中劳动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将会(下降),资本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水平将会(提高)。

4、生产要素在长期内都是可以流动的,但在短期内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是不同的。短期内不能流动,即只适合于一个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要素称为(特定要素);短期内可以流动的要素称为(流动要素)。

5、国贸理论中,特定要素模型主要用于解释在短期内国际产业间贸易对一国(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6、长期内国际产业间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基于商品(要素密集度)的差异。而在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是因为要素的(特定)性。

7、短期内国际产业间贸易会(提高)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进口替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而对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影响不确定,是否提高取决于要素所有者的(消费结构)。

8、偏向(进口替代)部门的要素积累会导致一国外贸规模缩小,偏向(出口)部门的要素积累会导致一国外贸规模扩大。

9、罗伯津斯基定理适用于(小)国。

二、名词解释

1、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长期的产业间国际贸易中,某种商品相对价格上升,将导致生产该商品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实际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降低。

2、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一国某一生产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部门产量增加,而另一部门的产量下降。

3、特定要素模型:揭示了短期内产业间国际贸易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即产业间国际贸易,短期内会使一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资本)的名义报酬和实际报酬都上升,进口替代部门特定要素(资本)的名义报酬和实际报酬都下降;两部门流动要素(劳动)的名义报酬都上升,但实际报酬的变化不确定,取决于劳动力的消费结构。

三、问答题

1、在下列情况下,一国的产品生产及贸易条件如何变化?

A、资本、劳动同比例增加;

B、资本增加的比例大于劳动;

C、资本增加的比例小于劳动;

答:A、生产要素的中性增长,只会使生产规模简单扩大,而不会改变商品生产结构和贸易结构,故导致贸易总体规模扩大,对贸易条件基本没影响。

B、如果是偏向出口部门的要素积累,出口部门产量相对扩张,而进口代替部门产量相对下降。对于小国贸易条件不变,对于大国贸易条件会有些恶化。

如果是偏向进口替代部门的要素积累,进口替代部门产量相对扩张,出口部门产量相对下降。对于小国贸易条件不变,对于大国贸易条件会有所改善。

C、如果是偏向出口部门的要素积累,出口部门产量相对扩张,而进口替代部门产量相对下降。对于小国贸易条件不变,对于大国贸易条件会有较大恶化。

如果是偏向进口替代部门的要素积累,进口替代部门产量相对扩张,出口部门产量相对下降。对于小国贸易条件不变,对于大国贸易条件会有所改善。

2、试析外资流入对东道国贸易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影响?

答:东道国如果是资本丰裕型国家,外资流入会增强其比较优势,对于小国出口部门产量扩张不会对贸易条件造成影响,但对于大国会使贸易条件有所恶化。

东道国如果是劳动丰裕国,外资流入会使其比较优势改变,对于小国进口替代部门产量扩张不会对贸易条件造成影响,但对于大国而言会使贸易条件改善。

3、请分析产业间国贸对一国收入分配的影响?

答:产业间国际自由贸易在长期内会使一国丰裕要素所有者的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水平上升,而使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在短期内,产业间自由贸易会使一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水平上升,而使进口替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两部门一般劳动力的名义工资收入提高,但实际收入水平不确定,取决于劳动者消费结构,喜欢消费进口商品则实际收入水平提高,喜欢消费出口商品则实际收入水平下降。

4、请问悲惨增长所需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哪些国家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答:所谓悲惨增长是指一国生产要素的积累使商品出口增加,但该国的出口收入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比以前下降,国家整体福利水平下降。原因是出口扩大后,贸易条件恶化。

条件:①要素积累偏向出口部门,出口商品占国际市场份额较大;②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需求弹性小;③进口商品国内需求弹性大。易发生国为大量出口农产品、原材料、初级加工品的发展中国家。

第七章生命周期理论

一、 填空题

1、古典国贸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技术(差异);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技术(变化),所以可以把生命周期理论看作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发展。

2、产品在初始期,决定比较优势的的因素主要是(资金和技术),在成长期决定比较优势的最重要因素是(资金),而在成熟期,(廉价原料)和(廉价劳动力)是决定比较优势的最主要力量。

*3、WTO建立于(1995)年(1)月(1)日,其总部设在(日内瓦),现有成员国(150)个。

为什么都叫国际章篇五
《现代汉语题库 各个章节都有 题很实用 汉语国际教育和对外汉语专业的不能错过》

现代汉语题库(一)

一、填空题

1.语言是一定________和一定________的结合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体系。

2.按照信息论的观点,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就是通过信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3.恩格斯曾经说过,语言是从_____________中并和_____________一起产生出来的。

4.从语言自身的特点看,语言是以_____________为

物质外壳,以_____________为建筑材料,以_____________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_____________体系。

5.语言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就是_____________。

6.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狭义的语言学是指_____________,而广义的语言学在此基础上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又叫_____________,它是以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

8.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其中_____________依赖_____________而存在,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的存在基础,先有_____________而后才有_____________。

9.―五四‖以来开展的―___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___运动‖,促进了书面语和口语的结合。

10.方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使用的语言,它是全民语言的_____________,是语言的_____________。

11.北方方言是以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它又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明确的、一致的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973年12月8曰,联合国大会第28届会议一致通过,把汉语列为联合国和安理会的六种__________之一,其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4.普通话的―四用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普通话的三级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现代汉语课的内容包括六个部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现代汉语的方言按照历史渊源和目前的特点分为北方方言、_______、湘方言、_______、_______、闽方言和___________共七种方言。

18.与印欧语和古代汉语比较,现代汉语总的特点是:语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这主要从单位的明晰性、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就可以论证出来。

20.按现代汉语方言分区,江西南昌话属于_________________方言区,南京话属_______方言。

二、判断题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

2.作为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语言最本质的特征。()

3.文字、手势、表情、旗语、眼神、甚至是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等也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4.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中,有的经过一定的训练也可以具备掌握语言的能力。()

5.语言的发展是渐变的,但是也不能排除其突变性,尤其在大动荡大变革的历史时期。()

6.语言各个要素都是在不断发展的,但发展是不平衡的。()

7.语言是伴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8.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9.就汉语的情况而言,语言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

10.人们的思想观念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因此表达思想观念的工具——语言也属于这一范畴。()

1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主要是指人们可以利用语言中的词和语去指称世界上的任何事物。()

12.一种语言中的语言符号多得难以计算,并且还在不断地变化中,所以显得有点杂乱无章。

13.思维的成果必须用语言来巩固、来表达,思维的过程却不一定需要语言的帮助。()

14.内部语言是没有交际作用的,它往往是一种内心的思考。()

15.语言单位存在于集体意识之中,是脱离于具体说话的思想和感情而存在的。()

16.应用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中词、短语和句子的具体运用问题。()

17.普通话就是北京话。()

18.现代汉语就是普通话。()

19.普通话之所以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是因为北方方言词汇最为丰富。()

20.北方方言区指长江以北的汉民族居住区。()

21.使用北方方言的人口最多。()

22全世界使用汉语的人口最多。()

23.粤方言等于广东话。()

24.方言可以经过经济集中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语言。()

25.推广普通话意味着人为的消灭方言。()

26.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由于变古汉语的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又由于轻声、儿话等语音现象的出现,可以比古汉语的语音复杂了。()

27.不论现代汉语的语素还是古汉语中的语素都是以单音节为主。()

28.词的

重叠形式和―着、了、过‖等类似形态变化的现象是古汉语中所没有的。()

29.现代汉语中词的构成方式主要是附加式。()

30.现代汉语中的辅音充当声母和韵母尾。()

31.现代汉语中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往往具有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

32.因为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所以北京话中的一切发音,都是普通话中语音的标准。()

33.因为普通话词汇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所以应排斥其他方言区的词汇进入普通话词汇。()

34.普通话词汇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也并不是北方方言区所有的词语都可以进入普通话词汇。()

35.凡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的用例,都可以作为普通话的语法规范。()

三、单项选择题

1.语言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

A.自然现象 B.个人心理现象 C.社会现象 D.个人现象

2.语言属于_________________。

A上层建筑 B.经济基础 C.既不是上层建筑,也不是经济基础 D.是上层建筑也是经济基础

3.语言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有_________________。

A.全民性,阶级性 B.全民性,没有阶级性 C.阶级性,没有全民性 D.阶级性和全民性都没

有的特点

4.阶级对语言_________________。

A.没有影响 B.影响极大 C.毫无关系 D.影响微小

5.最小的语言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

A.语素 B.词 C.句子 D.短语

6.语言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

A.语音 B.词汇 C.语法 D.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

7.语言诸要素中发展变化最快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语音 B.词汇 C.语法 D.语音和词汇

8.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A.属中关系 B.同一关系 C.毫无关系 D. 相互依存的关系

9.语言和言语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A.同一关系 B.属中关系 C.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D.毫无关系

10.辞典编纂法属于语言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

A.普通语言学 B.专语语言学 C.应用语言学 D.词汇语言学

1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

A.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各个地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形成与政治、经济的集中没有关系

B.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两种以上方言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形成与政治的集中有关,与经济的集中无关

C.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各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形成与政治、经济的集中是分不开的

D.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形成与政治、经济的集中是分不开的

12.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与方言之间的最突出的差异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

A.语音方面 B词汇方面 C.语法方面 D.词汇和语法方面

13.对普通话而言,方言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

A.地域分支 B.并立的独立语言 C.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D.对立的独立语言

14.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是_________________。

A. 以许多方言的语音为基础形成的 . B. 以两个以上方言的语音为基础形成的

C. 以虚拟的方言语音为标准而产生的 D. 以一个地方的语音系统为标准而产生的

15.汉民族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A.互相排斥的关系 B.毫无关系C.互相依存的关系,方言从属于民族共同语 D.方言从民族共同语中分化出来

16.现代汉语书面形式的主要源头是_________________。

A.文言文 B.官话 C.白话 D.近代汉语

17.现代汉语词汇中占绝大多数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

A.单音节词 B.双音节词 C.三音节词 D.多音节词

18.现代汉语构成新词所广泛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A.重叠构词B.简缩构词 C.附加构词 D.实语素与虚语素的复合构词

19.现代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A.形态变化 B.虚词 C.词序 D.虚词和词序

20.四川话属于_________________。

A.湘方言 B.粤方言 C.客家方言 D.北方方言

21.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比较_________________。

A.声母少了,韵母和声调增多了 B. 韵母少了,声母和声调增多了

C. 声调少了,声母和韵母增多了 D. 声母、韵母和声调都减少了

22.下列白话文著作或文章中可以作为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一组是_________________。

A.《红楼梦》、《邓小平文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转》

C.《**选集》、《子夜》、《儒林外史》 D.《**选集》、《人民曰报•元旦社论》、《邓小平文选》

23.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

A.广大农村 B.大中城市 C.方言复杂地区 D.大中城市和方言复杂地区

四、多项选择题

1.语言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

A.人类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B.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

C.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D.思想的直接现实,和思维是等同的

2.语言作为一种符号,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A.任意性 B.链条性 C.直观性 D.系统性

3.下列说法中属于语言符号的有_________________等。

A.语素 B.音节 C.短语 D.句子 E.元音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_。

A.言语是个别的 B.语言是概括的 C.言语具有开放性

D.言语具有封闭性E.言语一般不与说话人的思想和情感相联系

5.具体的说,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有_________________等。

A.研究语言中词、短语、句子的具体运用 B.描写语言在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的面貌

C.推溯语言演变过程,揭示其发展规律 D.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各种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和对应规律

6.下列各项中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修辞学 B.音位学 C.病理语言学 D.计算语言学

7.现代汉语语法学属于_________________范畴。

A.理论语言学 B.专语语言学 C.普通语言学 D.共时语言学 E.应用语言学

8.汉语的七大方言有_________________等。

A.吴方言 B.赣方言 C.黔方言 D.湘方言 E.粤方言

9.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 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

A.四川 B.广东东部和北部 C.福建西部 D.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

为什么都叫国际章篇六
《第八章 国内贸易为什么会发展到国际贸易》

第八章 国内贸易为什么会发展到国际贸易

第一节 内生比较利益与内生贸易理论

从前面的研究可以知道,交易次数的内生与分工水平的内生及总交易费用的内生有关。而这些变量的内生可以使模型能用来揭示交易效率对分工水平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内生每个交易的交易费用和内生交易次数很难同时进行,因为数学模型会复杂得无法处理。所以从本章起,我们仍采用系数方法,对每个交易假定一个交易费用系数,而这交易费用系数包括每个交易费用的外生交易费用和预期的每个交易产生的内生交易费用。我们将这个交易费用系数当成一个黑盒子。

斯密的经济学是用分工来解释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所以当我们把前面的分工模型发展到很多产品的情形,则可以用个人专业化的决策以及均衡分工水平的演变来解释为什么国内贸易会发展成为国际贸易。这种研究贸易的原理的方法不但以内生的分工水平为基础,而且用内生的比较利益来解释贸易现象。但是自李嘉图以来,贸易理论的重点是外生比较利益与贸易的关系。但是李嘉图模型仍以角点解和超边际分析为基础,并且不需要消费者与生产者绝对分离的假定。自二次大战后,一批经济学家从李嘉图向左转,采用马歇尔的消费者生产者分离的框架,使用边际分析的方法,并且假定每种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递减。他们发展出一套新古典贸易理论,这种理论不但不能用个人的专业化决策解释贸易现象,而且在新古典贸易理论中,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有着完全不同的原理,国内贸易是因为纯消费者不能生产所需要的产品,必须向企业购买才能生存而产生的,而国际贸易却是因为外生比较利益而产生的。所以这种贸易理论不能解释国内贸易怎样发展到国际贸易的。

我们所介绍的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用个人的专业化决策解释贸易现象。这种理论被称为内生贸易理论,因为它能把市场一体化程度内生,能解释国内贸易的发展会产生国际贸易。

第二节 一个新兴古典贸易模型

一、基本假设

1、有N个天生相同的消费者生产者,M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2、人与人之间没有外生比较利益。每个人都需要消费某一种产品,但他也可能自己生产这种产品。

3、在购买一单位产品时存在着交易费用。

4、每个人的效用函数是柯布-道格拉斯型的。这种柯布-道格拉斯型的效用函数代表了对多样化消费的偏好,每种产品的消费量必须大于0才能获得正效用。因此,此函数是严格准凹的,但却不是严格凹的,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并不适用。

5、xi,xid,xis,Li都可以取0或正值,即角点解是允许的。

由于每个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所以,多样化消费与专业化生产就会产生利用专业化经济与减少交易费用之间的两难冲突。

二、模型的建立

效用函数:uim8-1 1xic

生产函数:xipxixisMAX{LiA,0},i1.......m (8-2)

时间约束:L

i1ni1

其中xipxixis是产品i的生产量,Li是一个人生产i产品专业化水平或劳动时间,

而A是每种生产中所必需的一个固定学习与训练费用。当A>Li时,8-2式中的产出量为0。

8-2中的生产函数显示专业化经济。只要将平均劳动生产率表示成专业化水平的函数就能看到这一点。平均劳动生产率在A<Li时是(xi+xis)/Li=1-(A/Li),它是Li的单调增函数。对于全社会而言,8-2中的生产条件显示分工经济。如图所示:

在此图中,我们假定只有两种产品。图中FG线加点E,H是每个人自给自足时的生产转换线。如果每人都生产两种产品,则每人的总学习费用是2A。当一个人完全专业化时,总学习费用从2A减到A,所以生产可能性边界从xi=1-2A跳到xi=1-A。如果把两人的转换曲线简单地迭加起来,则我们可以得到两人在自给自足时的总合转换曲线DI。

但是有一个人专于生产产品1时,则他的产量为x1=1-A,而另一个人的生产能力仍可由FG线表示。两个人的总产量可由BJ线代表,BJ线是将FG线平行移向右边,使F点与代表专业生产产品1的产出水平先HK重合而得到的。L点代表一个人生产1-A个单位产品1,而另一个人也生产1-A个单位产品A时的总产量,这时的总产量为2(1-A)。而BJ线上除B、J两点外,任何一点都代表了两人产出的总和。当一人专于生产产品2,而另一个人可以自由选择两种产品时,总合转换曲线是CA,而当每人专业生产不同的产品时,则两人的总产出由点K代表。不难看出,分工时的总合转换曲线CA,K、BJ高于自给自足时的总合转换曲线DI,二者的差踞就是分工经济。

分工经济产生的原因是分工可以用来节省重复的学习费用。从图中可以看到,自给自足时,每人生产两种产品,每种产品的学习费用是A,所以两人的总学习费用是4A。一人专业化而另一人不专业化时,专家的总学习费用是A,非专家的总学习费用是2A,两个人的总学习费用是3A,而当二人都专业化生产某种产品时,二人的总学习费用是2A。巴比奇(1835)是最早提出分工可以避免重复学习费用的人之一。马歇尔、罗森(1983)、贝克尔(1981),都指出分工可以通过避免每个人重复学习每种生产过程,而使学习和投资利用率得到提高。

这种分工经济当然是以内生比较利益为基础,当人们专于不同行业时,专家就会通过专业化而内生地(或后天地)获得比外行业高的生产率。设想有两个人生产两种产品,如果有人专业生产x产品,则他生产x产品的专业水平是Lx=1。他的劳动生产率是(Lx-A)/Lx=1-A,而专业化生产y产品,其生产x产品的专业水平是Lx=0。这时如果让他来生产x产品,他的劳动生产率为0,即Max{1-(A/Lx),0}=Max{-∞,0}=0;而对于生产y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对二人而言正好相反。

第三节 最优专业化水平如何确定供求函数

对于这个模型,可以证明文定理适用,即每个人不同时买和卖同一种商品,不同时买和自给同一种商品,且顶多卖一种商品。从文定理可知,一个卖产品i的人其最优决策模式是:

xi0,xsi0,xdi0,Li0

xrxsrLr0,xdr0,,R,

xj,Lj0,xsjxdj0,mJ (8-3)

其中,集合R是所有买来的产品的集合,假定此人购买n-1种产品,则R含有n-1个元素。集合J为非贸易品集合,因每人只卖一种产品,消费m种产品,所以集合J中含有(m-n)个元素。而产品i是此人售卖的产品。8-3实际上是说对于售卖的产品,自给量为正,售卖量为正,购买量为0,专业化水平为正;而对于每种买来的产品,其

自给量,售卖量为0,专业化水平为0,而买入量为正。对于非贸易品,自给量和劳动使用量为正,而买卖量为0。

按照(8-3)我们可以对n种贸易品中的每一种售卖者的决策问题设定如下: Max uixcirRxcrxirRkxdrjJxj (8-4)

s.t. xpixixsjMax{LiA,0},

xcjxpjxjMax{LjA,0} jJ (生产函数)

LijRLj1 (工作时间约束)

pixsirRprxdr (预算约束)

其中,pi是产品i的价格,xi,xsi,xsr,Li,xj,Lj,n是决策变量,且xcr=kxdr,xci=xi,下角标c代表消费量。

将所有约束条件代入ui,我们可以将表示ui表示为Li,Lj,xsi,xdr和n的函数,所有xr中的一个可用预算约束消去,而所有的Lj中的一个也可用时间约束消去。因此我们得到:

Max uixcixcsrxcrjxcj

xikxds(rkxdr)(LiA)j(LjA)

其中:

xcixiMax{LiA,0}xsi (8-5)

xds(pixsirprxdr)/ps s,rR,sr

Lt1LijLj t,jJ,tj

8-5中决策问题最优解的一阶条件是:

ui0 (8-6a) xdr

ui0 (8-6b) xsi

ui0 (8-6c) Lj

ui0 (8-6d) Li

ui0 (8-6e) n

从中可得:

uixcsuixcr s,rR (8-7a) pspr

8-7a式说明了在消费多样化的条件下,须满足消费者均衡条件:用在购买每种商品的一元钱所产生的边际效用必须相等。如果用在商品s上的一元钱的边际效用大于用于商品r上的一元钱所能获得的边际效用,则说明决策并没有达到最优。因为,总效用可以通过减少在商品r上的花费和增加在商品s上的花费而增加。重新安排8-7a,我们可以得到所谓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的条件(消费者均衡条件)。

dxcsuixcrpr dxcruixcsps

其中,我们用到隐函数定理建立边际替代率与相对边际效用之间的等式。因此,8-7a式实际上代表了在权衡增加两种商品消费量的两难冲突时的最优折衷,他在每元钱创造的边际效用在不同消费中相等时达到,或在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时达到。

从8-6b式可以得到:

uixciuxkicr (8-7b) pipr

这说明对于售卖品i和购买品r而言,(8-7a)并不适用,而差别是(8-7b)中对于购买品多了一个交易效率系数k。所以,每元钱所产生的边际效用相等律要用交易效率系数k加以调整。这是由于售卖i的专家自给i,因而没有交易费用,但购买产品r却有交易费用。这种不对称使得8-7b与8-7a之间稍有差异。

我们再来看8-6c,它意味着:

uidxpiuidxpj(8-7c) xcidLixcjdLj

此式意味着用于生产商品i和用于自给产品j的劳动的边际效用相等,其中每类劳动(产生)的边际效用为它的边际生产率与其所生产的消费品的边际效用之乘积。令i和j之外的其他劳动量都固定为常数水平,则由全微分时间约束可得dLi=-dLj,将此式代入8-7c式可得:

dxpjuixci dxciuixcjdxpi

此式的左边为两种消费品在维持效用不变时的边际替代率,下标c代表消费量。而此式的右边为两种产品在给定时间约束条件下的边际转换率。所以8-7c式代表着在权衡增加两类产出的两难冲突时,最优折衷是使两种产品在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生产-消费领域中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8-6d也意味着这一最优折衷两难冲突的原则不但在售卖品i与非贸易品j之间适用,而且在不同的非贸易品之间适用。由于8-6a和8-6d对于所有r∈R和所有j∈J都适用,所以它们可以被用来证明prxdr对于所有的r∈R是相等的,而xj对于所有的j∈J也是相等的。利用这些对称性,所有一阶条件给出最优解。 dxcj

LiAn[1(mn1)A]/m

xsi(n1)[1(mn1)A]/m

xixj[1)mn1)A]/m,Lj[1(mn1)A/m,

xdrpirxsi/(n1)

pir[1(mn1)A]/m,rR (8-8)

其中,pir=pi/pr,为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将8-8式代入8-4式中的ui,我们得到间接效用函数:

uiui(n,A,k,pir) (8-9)

其中,{1(mn1)A/m}m,

(kpi)(rRp)n11

r

从此式,我们可以看到每件产品的平均生产率是[1-(m-n+1)A]/m,其中[1-(m-n+1)A]为每个人除去总学习费用(m-n+1)A后可用来生产产品的时间,(m-n)A为生产(m-n)种非贸易品每人的学习时间,而生产一种售卖品的学习时间为A 。如果每人消费m种产品。则每种产品平均分得的时间为[1-(m-n+1)A] /m。这里每种产品包括所购商品,而劳动时间包括用来生产售卖品的一部分,这部分商品是为了用来交换所购商品的。当贸易品n增加时,非贸易品m-n 减少,所以用来生产非贸易品的总学习费用(m-n)A将会减少,因而使每种产品的平均生产率上升。由于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意味着每个人贸易品种数n 将会增加,所以ui中的第一项α与专业化经济有关,由于k是在0与1之间取值,β中的kn-1会随n的增加而下降。所以,这一项与分工增加的交易费用有关。

最优决策的一阶条件(8-6e)意味着,8-9式中ui对n的一阶导数等于0,或者: uiduid(8-10) dndn

8-10式的左边是专业化对效用的边际贡献,而其右边是随着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所增加的交易费用对效用的边际代价。因此(8-10)意味着专业化所产生的边际收益与边际交易费用相等。此最优专业化决策条件最先由杨小凯(1984)证明,贝可尔、墨非(1992)后来又证实了这一条件。这个一阶条件是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特点,它与选择专业化水平有关。而其他一阶条件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特点,它们与资源分配有关。

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虽然8-10很像边际分析,但我们这里只是在对称模型中用这类边际分析近似代表超边际分析。因为n只能是大于1的整数,而不是连续的。真正的决策应该用整数规划,n会在整数之间非连续地跳跃。第二,当模型不是对称的,则我们必须对许多不同的市场结构解出角点均衡,再在角点均衡之间用超边际分析决定全部均衡,我们在此章利用不现实的对称性省去这些超边际分析,完全是为了教学的方便。有对称性时,每个决策者在角点之间的选择就简化为选择n的值。

另外,从8-8式我们可以看到供给函数,专业化水平Li由贸易品种类数n决定,而且n决定所有其他内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xdr和供给函数xsi,所以8-8并不是最优决策的最后解,其中n还有待解出。

由于n个专业只有它们产生的效用相等时,才会被不同的人同时选择,所以各个专业之间的超边际分析意味着选择专业的决策将建立起效用均等条件。所以,8-9中的ui满足:

u1u2.......un (8-12)

为什么都叫国际章篇七
《国际经济学十一章题库》

CHAPTER 11—THE BALANCE OF PAYMENTS

MULTIPLE CHOICE

1. On the balance-of-payments statements, merchandise imports are classified in the:

a. Current account

b. Capital account

c. Unilateral transfer account

d. Official settlements account

ANS: A PTS: 1 2. The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 is a record of a country's international:

a. Investment position over a period of time

b. Investment position at a fixed point in time

c. Trade position over a period of time

d. Trade position at a fixed point in time

ANS: B PTS: 1 3. domestic product?

a. Merchandise imports

b. Shipping and transportation receipts c.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d. Service exports

ANS: C PTS: 1 4. a. A sale of U.S. financial assets to a foreign buyer

b. A loan from a U.S. bank to a foreign borrower

c. A purchase of foreign financial assets by a U.S. buyer

d. A U.S. citizen's repayment of a loan from a foreign bank

ANS: A PTS: 1 5. a. American imports of German steel

b. Gold flowing out of the United States

c. American unilateral transfers to less-developed countries

d. American firms selling insurance to British shipping companies

ANS: D PTS: 1 6. a. Domestic bank balances owned by foreigners are decreased

b. Foreign bank balances owned by domestic residents are decreased

c. Assets owned by domestic residents are sold to nonresidents

d. Securities are sold by domestic residents to nonresidents ANS: A PTS: 1

Chapter 10 Test Bank 1

7. a. U.S. exports

b. U.S. gifts to other countries c. A flow of gold out of the U.S.

d. Foreign loans made by U.S. companies

ANS: A PTS: 1 Table 10.1 gives hypothetical figures for U.S.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Table 10.1. U.S.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billions of dollars) Transaction Merchandise imports 110 Military transactions, net -5 Remittances, pensions, transfers -20 U.S. private assets abroad -50 Merchandise exports 115 Investment income, net 15 U.S. government grants -5 (excluding military) Foreign private assets in the U.S. 25 Compensation of employees -5 Allocation of SDRs 5 Travel and transportation receipts, net 20 8. a. $5 billion

b. $15 billion

c. $20 billion

d. $25 billion

ANS: C PTS: 1 9. Referring to Table 10.1, the current account balance equals:

a. $5 billion

b. $10 billion

c. $15 billion

d. $20 billion

ANS: A

PTS: 1

2 Chapter 10 Test Bank

10. international:

a. Investment position of a country at a given moment in time

b. Investment position of a country over a one-year period c. Trade position of a country at a given moment in time

d. Trade position of a country over a one-year period

ANS: A PTS: 1

1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ndicates th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 of a country at a given

moment in time? a.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b. The capital account of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c. The current account of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d. The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

ANS: D PTS: 1

12. Concerning the U.S. balance of payments, which account is defined in essentially the same way

as the net export of goods and services, which comprises part of the country'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 Merchandise trade account

b. Goods and services account

c. Current account d. Capital account

ANS: B PTS: 1

13. If an American receives dividends from the shares of stock she or he owns in Toyota, Inc., a

Japanese firm, the transaction would be recorded on the U.S. balance of payments as a:

a. Capital account debit b. Capital account credit

c. Current account debit

d. Current account credit

ANS: D PTS: 1

14. If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sells military hardware to Saudi Arabia, the transaction would be recorded on the U.S. balance of payments as a:

a. Current account debit

b. Current account credit

c. Capital account debit

d. Capital account credit

ANS: B PTS: 1

15. The U.S. balance of trade is determined by:

a. Exchange rates

b. Growth of economies overseas

c. Relative prices in world markets

d. All of the above

ANS: D PTS: 1

Chapter 10 Test Bank 3

16. U.S. military aid granted to foreign countries is entered in the:

a. Merchandise trade account

b. Capital account c. Current account

d. Official settlements account

ANS: C PTS: 1

17. a. The official settlements account b. The capital account

c. Either the official settlements account or the capital account

d. Both the official settlements account and the capital account

ANS: C PTS: 1

18. The current account of the U.S. balance of payments does not include: a. Investment income

b. Merchandise exports and imports

c. The sale of securities to foreigners

d. Unilateral transfers

ANS: C PTS: 1

19. a. Merchandise exports exceed its merchandise imports

b. Merchandise imports exceed its merchandise exports

c. Goods and services exports exceed its goods and services imports

d. Goods and services imports exceed its goods and services exports

ANS: B PTS: 1

20. The value to American residents of income earned from overseas investments shows up in which

account in the U.S. balance of payments?

a. Current account

b. Trade account

c. Unilateral transfers account d. Capital account

ANS: A

PTS: 1

4 Chapter 10 Test Bank

Table 10.2.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U.S. government assets $800 billion U.S. private assets $200 billion

Foreign assets in the U.S.

Foreign official assets $600 billion

Foreign private assets $300 billion

21. Consider Table 10.2. The U.S.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 suggest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a net:

a. Debtor

b. Creditor

c. Spender d. Exporter

ANS: B PTS: 1

22.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World War I, in 1985 the United States became a net international:

a. Exporter b. Importer

c. Debtor

d. Creditor

ANS: C PTS: 1

23. A country that is a net international debtor initially experiences: a. An augmented savings pool available to finance domestic spending

b. A higher interest rate, which leads to lower domestic investment

c. A loss of funds to trading partners overseas

d. A decrease in its services exports to other countries

ANS: A PTS: 1

24. Credit (+) items i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correspond to anything that:

a. Involves receipts from foreigners

b. Involves payments to foreigners

c. Decreases the domestic money supply

d. Increases the demand for foreign exchange

ANS: A PTS: 1

25. Debt (-) items i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correspond to anything that:

a. Involves receipts from foreigners

b. Involves payments to foreigners

c. Increases the domestic money supply

d. Decreases the demand for foreign exchange

ANS: B

PTS: 1

Chapter 10 Test Bank 5

为什么都叫国际章篇八
《第11章 国际货物的名称、品质、数量和包装》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227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