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现在和未来

| 国际职员 |

【www.guakaob.com--国际职员】

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一篇

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摘 要] 回顾了自心理学起源之初的发展历史及其早期的五大流派,简述了现阶段心理学

发展的现状,并对未来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心理学;过去;现在;未来

心理学是不是科学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无数心理学家。然而今天,国际上通常用“Psychology is scientific study of mental process and behaviors.”来定义心理学,即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自1879年心理学脱离哲学范畴正式独立以来,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较为奇怪的是,为之奋斗的并非只有心理学家,还有经济学家、生理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以及计算机等领域的专家。这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虽然留着最为纯正的哲学血统,却已是成为了几乎“无所不通”的庞然大物。现阶段的心理学分支相当庞杂,横跨各个领域,可以说,不论你出身于哪一个专业,都能从心理学上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然而庞而不精或许就是现阶段心理学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所有的研究者都只能择其一点进行深入,若干年后,当无数研究者从无数个方面扩展心理学后,恐怕很难再从宏观的角度看心理学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了。然而,无论发展成什么样子,“发展才是硬道理”,相信,心理学一定会有一个更为恢宏的未来。

作为一门科学的思想史,心理学渊远流长。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以及古希腊的哲学家、思想家就已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散见于他们的论著之中。春秋时期的孔子(公元前 551-479)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遗迹因材施教等诸多观点,已蕴含现代心理学中的兴趣、记忆和个性差异等问题。战国时期的荀况(公元前 313-238)关于“形具面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荀子·天论》)之说,阐明了现有身体而后有心理、心理依附与身体的身心观。而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Democritos,公元前 460-370)用原子论解释心理现象,认为感觉是原子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并与感觉器官接触的结果。柏拉图(Plato,公元前 460-370)关于人性的思考引出人的行为的三个来源:欲望、情绪和知识,并提出灵魂先于身体且独立于身体的身心观。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 384-330)写的《灵魂论》一书,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人类心理方面的专著。自那时起,直至19世纪中叶,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有许多学者论及心理学问题。但心理学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始终属于哲学范畴而无独立的地位,是哲学家、思想家运用思辨的方法进行研究的领域。 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德国感官神经生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起了较为直接的促进作用。到1987年冯特的出现,心理学从此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开始了蓬勃发展的历程。

【过去现在和未来】

早期的心理学有五大流派,分别为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后

来又逐渐衍生出人本主义流派和认知主义流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是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以后,出现于欧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它与相继出现构造主义的机能心理学相对立。其主要代表是冯特和铁钦纳。这个学派受英国经验主义和德国实验生理学的影响,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主义是与构造主义相对立的一个学派,它与实用主义哲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机能派认为,意识是机体适应环境达到生存目的的工具;心理学的任务是对意识状态“适应功能”的描述和解释。它认为,意识状态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整体,称之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流”;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都是“本能”冲动的作用。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总的来说,早期行为主义者,多半从机械唯物论的观点出发,使人们对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等最根本问题的看法,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特别是在方法论方面,其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但他们把行为说成是完全被动的,这与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适应性等特别不符。从而迫使一些行为主义者开始寻找一条出路,以便既能维护行为的严格决定论,又能解释行为的不确定性。

格式塔心理学这一流派不像机能主义或行为主义那样明确地表示出它的性质。综合上述两种涵义,它似乎意指物体及其形式和特征,但是,它不能译为“structure”(结构或构造)。考夫卡曾指出:“这个名词不得译为英文structure,因为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争论的结果,structure在英美心理学界已得到了很明确而很不同的含义了。”因此,考夫卡采用了E.B.铁钦纳(E.B.Titchener)对structure的译文“configuration”,中文译为“完形”。所以,在我国,格式塔心理学又译为完形心理学。

人本主义于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70~80年代迅速发展,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

【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本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精神分析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S.Freud)创立。它逐渐发展成为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并且超越心理学的范围,对西方的哲学、社会学、美学、神学、伦理学、文学、艺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一理论主要来源于弗洛伊德治疗精神病的实践,它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弗洛伊德指出,精神分析不同于别的医药方法,它是治疗神经错乱的一种方法,主要靠谈话。对自我的分析和研究是精神分析的入门。他提出了精神分析的两个基本命题:第一,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意识的心理过程是整个心灵的分离部分,他由此否定了传统的观点──“心理的即意识的”;第二,性的冲动,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并且性的冲动对人类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现阶段的心理学主要以认知心理学为主干,向各个领域,各个方向发展。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过程。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信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着。而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这种序列加工观越来越受到平行加工理论和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挑战。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发展的结果,它与西方传统哲学也有一定联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知心理学对知识的分类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个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家如培根、洛克等人。笛卡尔强调演绎法的作用,认知心理学重视假设演绎法。康德的图式概念已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概念。认知心理学也继承了早期实验心理学的传统。19世纪赫尔姆霍茨和东德斯提出的反应时研究法,今天是认知心理学家广泛采用的方法,并已有了新的发展。冯特是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认知心理学对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的看法与他的观点很接近。他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经验,是意识内容,方法是控制条件下的内省。有些心理学家说,认知心理学又返回到冯特的意识心理学上去了,所不同的是方法更加可靠,更加精巧了。詹姆斯关于两种记忆,即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的提法,今天已成为认知心理学关于记忆研究的基础。格式塔心理学对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很明显。它以知觉和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著称,强调格式塔的组织、结构等原则,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看成是被动的刺激反应器。这些观点对认知心理学有重大影响,如认知心理学把知觉定义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强调信息加工的主动性等。在方法上,格式塔心理学主张研究直接的生活经验,主张把直接的生活经验材料与实验资料结合起来,如重视观察者对自己知觉内容的直接描述,并把这个方法称为现象学方法。这种观点,既不同于冯特和铁钦纳只承认经过严格训练的被试的内省,也不同于行为主义只重视实验室实验的做法,却与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相一致。认知心理学是反对行为主义的,但也受到它的一定影响。认知心理学从行为主义那里接受了严格的实验方法、操作主义等。认知心理学已不专注于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也注意了行为的研究。一般认为,人们使用从环境得来的信息,结合记忆内存储的东西,指导未来的行为,并塑造生活环境。

除认知心理学外,心理学在各个领域中进展迅速。在生产生活中,有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在治安管理中,有司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在医疗保健方面,有心理卫生学,变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在教育和人生发展中,有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在生物学领域,有认知神经科学,生理心理学;在理论研究方面,有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史;在方法论上,有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和日渐兴起的以潜变量为主题的结构方程模型和以潜特质为主题的项目反应理论。

面对日益庞杂的心理学体系,心理学又会向何种方向发展呢?

第一,树立大心理学观,开展心理学改革,是未来心理学发展必须彻底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目前,造成西方心理学的弊端、困境甚至危机虽然原因很多,但是和传统科学心理学长期被束缚在旧的小心理学观之中有直接关系。新的大心理学观的基本特征:(1)坚持心理学的人学性质。(2)坚持心理学的中间科学定向。(3)坚持心理学的大研究对象观,心理学既要研究个体(自我和超自我)与群体,又要研究心理(意识与潜意识)与行为。(4)坚持心理学的大研究领域(5)坚持心理学的大研究方法,在贯彻心理学方法服务于心理学对象的原则下,既要把客观实验法与主观内省法统一起来,

又要把本学科方法与跨学科方法统一起来,特别要突出自然实验法和主观心理体验的研究,彻底克服实验决定一切的实验主义和否定实验的现象主义倾向。

第二,开展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建立科学本土心理学,是未来心理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定向。 本来任何心理学都是以本土文化圈中的心理文化来理解、解释和干预人的心理生活的。但是,在世界心理学系统中占有支配和权威性地位的西方心理学主要是美国心理学则依循自然科学传统,认为其研究成果是超越文化界限普遍适用的,是发展各国科学心理学的普遍模式,其他国家不但不能质疑和批评,只能全盘模仿和接受。

第三,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多元与综合,促进统一的心理学理论模式的建构,是未来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向。

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世界上复杂的现象,今天学习心理学,不是同意或不同意某一流派,而是从各派的研究中得到最为有益的东西。这样才能使我们对人类心理历程的知识有所继承、有所发展。

第四,强化理论研究和理论建构,提高心理科学的理论水平,是未来心理学发展的重要走向之一。 以实证主义为哲学方法的传统心理学,特别是占统治地位半多个世纪的行为主义,给心理学带来两个明显的恶果:一是对理论建构的轻视,导致盲目的实证研究和严重的理论贫困。二是对其他心理学理论传统的排斥,使心理学的发展缺乏必要的高瞻远瞩和丰富的文化滋养。

第五,面向社会,深入生活,大力加强应用心理学的研究,是未来心理学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心理学发展的高度综合和高度分化是对立统一的。高度分化使科学部类越分越细,越分越多。据统计,心理学的分支学科目前已有一百多个。这是科学认识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心理学广泛应用生活的自然产物。

诚然,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已有很大发展,并取得相当成果,但是由于心理学与现实社会缺乏紧密联系,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严重脱节,特别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心理内涵越来越丰富,精神需要越来越多样,目前的心理学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它的期望,对许多心理问题还束手无策,难以解决。因此,心理学面向社会,参与生活,大力加强应用心理学研究的力度、广度、深度和效度,乃是未来发展的极为重要的走向。特别是在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在优化人的心理素质,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实现人的价值与潜能,造福人类社会方面,二十一世纪的心理学将会大显身手,大展宏图。

[参考文献]

车文博. (1998). 西方心理学史. 浙江教育出版社.

赫根汉, Hergenhahn, B. R., & 郭本禹. (2004). 心理学史导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墨菲, 科瓦奇, 林方, 心理学, 王景和, & 心理学. (1980). 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 商务印书馆.

杨鑫辉. (2000). 心理学通史: juan. Wai guo xin li xue liu pai (Vol. 4). 山东敎育出版社.

叶浩生. (1999). 西方心理学史.

叶浩生, 杨莉萍 & 丁道群. (2009). 心理学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晓虹. (1993). 现代社会心理学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个人对此诗的解析
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二篇

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西格夫里·萨松

商谈着,各执一词,纷纷扰扰

林林总总的欲望,掠取着我的现在【过去现在和未来】

将理性扼杀于它的宝座

我的爱情纷纷越过未来的藩篱

梦想解放出双脚,舞蹈着

于我,穴居者攫取了先知

佩带花环的阿波罗【过去现在和未来】

向亚伯拉罕的聋耳边吟唱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

审视我的心灵吧,亲爱的朋友,你应战栗【过去现在和未来】

因为那里才是你本来的面目

(余光中译)

In me, past, present, future meet

--Siegfried Sassoon(1886-1967)

To hold long chiding conference.

My lusts usurp the present tense

And strangle Reason in his seat.

My loves leap through the future’s fence

To dance with dream-enfranchised feet.

In me the cave-man clasps the seer,

And garlanded Apollo goes

Chanting to Abraham’s deaf ear.

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Look in my heart, kind friends, and tremble,

Since there your elements assemble.

向亚伯拉罕的聋耳边吟唱:

《圣经》旧约中说,在人类遭遇洪水之后,挪亚的家族便繁衍到各地,其中有个名叫亚伯兰的闪族人,被神亚伯拉罕献以撒预表神儿子耶稣被钉十字架看中,要他替天在世上行道。耶和华(即神)让亚伯兰离开闪族往南迁移。他受神的指示,扶老携幼,辗转迁徙到迦南的幔利橡树地定居,其时亚伯兰已75岁。神令亚伯兰改名为亚伯拉罕,并应许他会赐他很多儿子和很多子孙。神并使他家业大兴。后来得了一子,取名以撒,爱之如掌上明珠。一天,耶和华呼叫亚伯拉罕,命他将爱子以撒作为牺牲献给耶和华。笃信神的亚伯拉罕甘愿忍受这一残酷的天命,带着孩子和祭具到摩利亚山上去行祭。孩子不知自己就是祭品,问父亲祭祀为何不带祭品?父子俩到了山上,亚伯拉罕作好一切准备,正欲将儿子放上祭坛动刀砍杀时,神的使者从天上呼叫他,天使说:“你不可在这童子身上下手,一点也不可害他。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的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告诉他这是上帝的磨练。这一考验超出了凡人的最大限度。从此,神便授命亚伯拉罕为世上的代理人,连后来的耶稣降生也属于他第五十二代的后辈之事。

穴居者攫取了先知:

神严厉地吩咐这位老先知,在履行任务的时候不可以吃饭喝水,但他听从一个自称有神信息的人,却不听神自己的话,所以被狮咬死。这位先知应当听从神的话,而不是他人的传言。

佩带花环的阿波罗:

参考阿波罗、达芙妮与丘比特的神话(月桂树)。

(个人对诗的理解,并无确实论证,谨慎参考。)

穴居者攫取了先知,大抵是讲先知未听神的话而死,佩戴花环的阿波罗,应该说他与达芙妮的神话,爱神丘比特的惩罚,亚伯拉罕的聋耳边吟唱应该也是只

未神的话语,他听不到,诗人说聋耳两字可以看出。

于我,对于我来说,这个三个神话故事,想说明什么呢?

分析诗的上半部,“商谈着,各执一词,纷纷扰扰,”这句诗,可以看出,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受别人思想的影响,或许也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而过去的我一直经受这样的影响(别人思想的侵占),生活在迷茫之中。“林林总总的欲望,掠取着我的现在”,这句诗呢?现在的我在受自己理性支配同时却又受着欲望的摆布,欲望将理性扼杀,占据内心。“我的爱情纷纷越过未来的藩篱,梦想解放出双脚,舞蹈着,”“My loves”这里说成我的爱情,我觉得不是很对(个人意见),翻译成“我所喜爱的”——内心的真正喜欢的事物(内心所向),整句翻译成“我所喜爱的却存在于未来”。很可能是指诗人希望自己的思想及内心可以超脱理性与欲望的束缚。“梦想解放出双脚,舞蹈着”,这句可以说是诗人内心所向往的真实写照,梦想有一天能自由,听从自己内心所想。

接着看下半部诗所说,借三个神话中的人故事或人物来论证。对于我来说,“穴居者攫取了先知,佩带花环的阿波罗,向亚伯拉罕的聋耳边吟唱”,别人的给我劝说,别人强加给我的意愿,别人的引导。这里诗人想说“对于我来说,遵从别人的想法”,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 这里很多理解是人性的两面——阳刚与阴柔,但也有人理解是原始兽欲与信仰,后面是比较合理的,依照前面诗人所写,至于我个人的观点,我的内心有强大意识去分辨美丑(善恶),“审视我的心灵吧,亲爱的朋友,你应战栗,因为那里才是你本来的面目。”诗人发出呼喊,我们应该真正的认识到自己,面对自己的弱点,遵从内心的想法,在那里,有属于我们本真的源头。

回到诗的名字,于我,过去,现在及未来,重新看诗。

个人意见,此诗为诗人对过去及现状的反思,对未来,自己内心寻求真实的一种探索,并非有人两性之说,更确切的可以理解,我们的人生属于我们的,我们的行为应该由发自我们内心去支配,我们的生活不应该受他人的思想影响,应该要独立思考。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528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