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如何育苗人工

| 营养师 |

【www.guakaob.com--营养师】

篇一 泥鳅如何育苗人工
全人工泥鳅育苗技术

  [科技苑]泥鳅也能工厂化育苗了(20120815)

  由于泥鳅营养价值高,很受市场欢迎,但据从事专业养殖的人员和专家讲,目前许多养殖户在规模化养殖方面还存在技术瓶颈,一是催产孵苗,二是幼苗培养,因此造成养殖户因缺乏苗种达不到规模养殖,或者因幼苗成活率低达不到高产丰收。如何出现全人工泥鳅育苗呢?本节目将详细地介绍这项技术。

  泥鳅育苗场地及环境条件的选择

  水源以管引水库水、溪水或井水为好。地理环境要求在避风向阳、光照充分的地方。一般为长方形水泥池,孵化池面积5平方米左右,池深0.6m;育苗池面积20—40平方米,池深0.7m。池边设有出入水管。所有水泥池在使用前15天左右,用水浸泡并冲刷多次,去除池十的碱性,经曝晒后待用。另外亦可采取将网箱放在大塘里的办法。最好有几个池可用于泥鳅种的培育。

  泥鳅一般2冬龄(经过2个冬天) 可达性成熟。性成熟的亲鱼在4~9月份分批产卵,以5~7 月为最盛。当水温稳定在22℃时,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表粘液多,雌鳅体长10厘米,体重18克以上,雄鳅体长8厘米,体重12克以上的作亲鱼。

  成熟雌鳅个体明显大于雄鳅,胸鳍宽短,末端钝圆,腹部明显突出,膨大柔软,富有弹性,身体呈圆柱形,生殖孔外翻,呈红色。雌鳅要求体长18cm、体重30g以上。雄鳅要求体型修长,胸鳍宽而长,前缘末端尖而上翘,第二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鳍条上“追星”明显, 亲鳅培育池使用前10天左右,用200g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

  繁殖方法包括自然产卵和人工授精繁殖。为了提高产卵率,使产卵集中一致,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注射激素催产。剂量为每尾雌鳅注射鲤鱼脑垂体0.5~1个或绒毛膜激素(HCG)100~150国际单位,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配成0.1毫升的药液,雄鳅则减半。若自然产卵繁殖,注射激素后,按雌雄比例1∶2或1∶3 放入大水缸或小鱼池中,也可放入悬挂在鱼池水体中用40目筛绢制作的孵化箱内。池(箱) 中用棕片或柳树根做成鱼巢。产卵后及时捞出亲鳅,以免亲鱼吞食卵子。让粘附在鱼巢上的卵子在原池中自然孵化。若采用人工授精繁殖,注射激素后将雌雄鳅分别静养在水缸或网箱内,12小时后如发现雌鳅自动排出少量卵子,或用手轻压腹部有卵子流出,即可进行人工授精。将亲鱼的卵子和精子在短时间内同时挤到面盆等容器内,充分混合受精。受精卵可粘附在鱼巢上,置小鱼池中自然孵化。经过1~2天(水温24℃左右)即可出苗。

  

  

篇二 泥鳅如何育苗人工
[科技苑]刘勇养泥鳅:为啥要把泥鳅苗存起来?

篇三 泥鳅如何育苗人工
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原良种园地           责任编辑  刘红芹

泥鳅的及

苗种培育技术

杜忠臣

河南省濮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457000泥鳅属鲤形目、鳅科、鳅属,具有较高的经济、营养和药用价值,目前河南省濮阳市养殖泥鳅的苗种,大部分是天然捕捞采集而来,优劣不等,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解决大面积养殖泥鳅苗种短缺的问

题,我们对苗种繁育进行了系列工作。本文现将近年来泥鳅的人工培育

苗种技术总结如下。

一、泥鳅的人工繁育

1、泥鳅亲种的选择及培育

(1)亲鱼来源:人工繁育用的亲鱼尽量避免长时间蓄养,因而最好采

集临近产卵期的天然泥鳅或人工饲养体质较好的亲鱼,在进行数天的强化

培育后,于4月底5月初当水温稳定在20℃左右时,即可进行人工繁殖。

(2)亲鱼的选择:体长15cm~20cm,体重30g~50g,2~3龄,体

质健壮,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良好。

(3)雌雄亲鱼及成熟度的鉴别:雌鱼腹部圆大柔软,有光泽,稍呈黄

红者为佳;雌鱼个体明显大于雄鱼,胸鳍较短,鳍的前端短而圆,呈扇形,

成熟时,腹部膨大、饱满,有透明感,生殖孔开放,静止时鳍条展开放在

一个平面上;雄鱼胸鳍窄而长,前缘尖端部分上翅,最明显的区别特征是

雄性胸鳍第一、二鳍条较粗大,平直且最长,其后的鳍条依次逐渐缩短。

胸鳍在生殖季节手触有追星,雄鱼追星明显,挤压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

(4)亲鱼配组:把捕获的亲鱼按雌雄比1:(1—2)放入培育池中进行

强化培育,放养密度6尾/m2~10尾/m2,培育期以动物碎肉、碎内

脏、鱼粉等动物性饲料为主,辅以少量的麦麸、豆渣、米糠、饼类等植物

性饲料。

2、人工催产

亲鱼选定后即进行催产,一般催产季节在4月底至5月初,水温22

℃以上时进行,催产药物通常是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垂许  超河南省范县水务局泥鳅养殖场457500于  斌河南省漯河市农业局462000

原良种园地      责任编辑  刘红芹

【泥鳅如何育苗人工】

体,剂量为每尾雌鱼注射800~1000国际单位,或按每克体重注射30~

40国际单位;若注射脑垂体液,其用量为每尾雌鱼用鲤鱼垂体1个,雄鱼苗常会在一夜之间全部死亡。同一池中要放养同批孵化、同等规格的减半。若雄鱼性腺成熟,精液充沛也可不注射。为了有效地控制入针(4鱼苗,以确保苗种均衡生长,避免号针头)的深度,可在针头的基部套上胶管或塑料管,使针头露出1cm~出现大吃小的现象,提高成活率。1.5cm,为不损伤亲鱼和注射方便,注射时可用纱布包住泥鳅,注射器育苗前期应以肥水与投喂相结(2ml)与鱼体呈45°角注射,由后面向前插入,插针深度1cm~1.5cm,合。刚下池的鱼苗及时投喂适口的注射部位以背部肌肉或背部鳍前下方两侧为好,亲鱼注射激素后,部分鱼

卵即向成熟阶段过渡,当水温22℃时,亲鱼14小时后便可发情产卵,水

温25℃~28℃时,10小时后便趋于成熟发情产卵,催产适温为22℃~28

℃,最适水温25℃,当超过30℃时,受精率差,而且胚胎发育过程中还易

死亡。

3、人工受精

亲鱼发情多活动于水表面,表现为亲鱼在水中激烈翻腾,雌雄追逐,

继而产卵。在进行人工授精时,趁亲鱼发情剧烈达到高潮时将其捕起,用

手轻轻挤压雌雄亲鱼腹部,把卵子和精子在短时间内同时挤入事先清洗干

净的瓷碗或瓷盆内,用羽毛轻轻搅拌,使卵粒和精液混匀,待充分受精后,

加入清水,漂洗干净,将受精卵均匀地撒在经过消毒的鱼巢上,放入孵化

池(器)中进行孵化,整个受精过程不宜在强阳光下进行,以免杀伤精子

和卵子。

4、人工孵化

受精卵可在室内静水孵化或室外微流水孵化。孵化前10天用生石灰

对孵化池彻底消毒,待药性消失后,注水30cm,孵化的适宜水温为20℃~

28℃,最适水温25℃,此时孵化率在90%以上。当水温在22℃~25℃时,

40~44小时可孵出鱼苗,水温25℃~28℃时,24~28小时即可孵出鱼苗。

具体操作方法是:把粘满卵粒的鱼巢捆在竹竿上,使其沉入水底,每平方

米放卵2万粒~3万粒。池顶应加盖遮阳棚,避免强阳光照射。刚孵出的

鱼苗无色透明,不能自由活动,体长约3mm~4mm,横卧于水底,偶尔

上游后再沉入水底,第二天则以头部的吸附器附在鱼巢、池壁或其它物体

上,以腹部的卵黄为营养,经过3天左右,卵黄吸收完后才能自由游动并

开始摄食,这时须投喂一些易消化、高营养的精料。稚鱼初期饵料以轮虫

最好,蛋黄次之,脱脂奶粉等均可,投饵量不可过多,以免残饵造成水质

【泥鳅如何育苗人工】

恶化。投喂轮虫时每毫升水中维持4~5只轮虫,投喂蛋黄时每天5万尾

鱼苗用一个煮熟的蛋黄分三次喂,先磨碎,再用水稀释后均匀撒于池内,

连喂数天,待鱼苗颜色由黑转为淡黄色时,即可转入鱼苗池中进行培育。

孵化期间,为防止水质恶化、胚胎发育缺氧死亡,应定期向池中注入

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同时为防止疾病的发生,定期每亩水面

用6kg~7kg食盐全池遍洒,及时清除池中腐败物如死卵等,同时,不施

用未经发酵的肥料,掌握好投饵量和施肥量,防止水质恶化。

二、苗种培育

开食后的鱼苗可转入育苗池中培育,最好是土池。育苗池在使用前

10天用生石灰3kg/10m2彻底消毒,消毒后池底铺10cm~12cm腐熟人

畜粪肥作基肥,注新水20cm~30cm,等水色变绿,透明度15cm~

20cm,即可投放鱼苗进行培育。静水放养密度1500尾/m2~2000尾/

m2,有微流水条件可适当增加。此时须注意水中的溶氧,氧气不足,鱼水蚤及轮虫对鱼苗生长、成长、成活率都极为有利,在投喂水生动物性饵料的同时并辅以蛋黄、豆浆等植物性饲料。同时每周应对培育池泼撒发酵粪肥60g/m2~100g/m2两次或溶化的化肥1g/m2~2g/m2。经过20天左右的培育,鱼苗体长可达1cm,此时可每天3次投喂剁碎的鱼、虾、螺蚌等动物饵料及植物精料,初期投饲量为鱼苗总体重的2%~5%,以后随鱼苗的生长,可增加到8%~10%,饲料应投放在离池底5cm处的食台上,切忌撒投,每日投饵量以1~2小时吃完为宜。平时须做好水质的管理,及时注入新水,再经1个多月的培育,鱼苗体长可达3cm~4cm,此时应分池转入池塘饲养。三、水质调节虽然鱼苗耐污水、耐低氧能力较强,但在集约化养殖中,不注意水质调节,常造成大批死亡。水质调节方法是:每10~15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占总池水体积的40%。定期泼洒石灰乳,浓度为5ppm~10ppm。还可少量放养滤食性鱼类,如鲢、鳙,控制水体肥度,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

  《中国水产》2004年第4期      67

篇四 泥鳅如何育苗人工
浅谈泥鳅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措施

篇五 泥鳅如何育苗人工
台湾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

学号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名特优专题论文

论文题目:台湾泥鳅的人工繁育技术【泥鳅如何育苗人工】

学生姓名: 敬莎莎

教育层次: 大 专

专业名称: 水产养殖技术

指导教师: 刘海燕【泥鳅如何育苗人工】

2015年10月

摘要:.............................................................. 2

关键词:泥鳅;成熟;繁殖;产卵....................................... 2

1 亲鳅.............................................................. 2

1.1 亲鳅的来源...................................................... 2

1.2 亲鳅的雌雄鉴别.................................................. 3

1.2.1 一般鉴别方法.................................................. 3

1.2.2 简易鉴别法.................................................... 3

1.3 亲鳅的选择...................................................... 4

1.4 亲鳅放养........................................................ 4

1.4.1亲鳅的投放 .................................................... 4

1.4.2亲鳅的投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3水质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繁殖前的准备工作.................................................. 5

2.1基础设施 ........................................................ 5

2.2泥鳅的人工催产 .................................................. 6

2.2.1亲鳅配组 ...................................................... 6

2.2.2 催产剂与效应时间.............................................. 6

2.2.3 注射方法和剂量................................................ 7

3 泥鳅的人工授精.................................................... 7

4 受精卵的孵化...................................................... 7

4.1 孵化方式........................................................ 7

4.2 孵化管理........................................................ 7

4.3孵化注意事项 .................................................... 8 参考文献............................................................ 9

台湾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

敬莎莎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成都,温江,611130)

摘要:台湾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又名大鳞副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由于其蛋白质的含量较高,脂肪较低,素有“水中人参”之称。同时,泥鳅的抗逆性强,食性广,养殖成本低,又因其独特的呼吸方式(除了可用鳃呼吸外,还可用皮肤呼吸以及特有的肠道呼吸),运输方便,所以泥鳅相对容易进行人工养殖。近年来,泥鳅已成为水产重要的养殖品种之一。[2]【泥鳅如何育苗人工】

关键词:台湾泥鳅;成熟;繁殖;产卵

泥鳅属于底栖小型经济鱼类,在自然条件下,在2龄时性成熟,开始产卵。泥鳅为多次性产卵鱼类,4月上旬开始繁殖,5~6月是产卵盛期,繁殖的水温为18~30℃,最适水温为22~28℃,在水温25℃左右时,是产卵盛期,一直延续到9月还可产卵。多分布于四川、浙江、台湾,辽宁、黑龙江等。

1 亲鳅

【泥鳅如何育苗人工】

随着市场对泥鳅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自然界中的泥鳅已经被过度捕捞,同时它们的栖息场所也不断恶化,导致泥鳅的天然资源遭到破坏,自然产量大大减少,为了保证泥鳅的规模化养殖,泥鳅的人工繁殖就显得尤为重要。

1.1 亲鳅的来源

亲鳅是泥鳅繁殖的基础,人工培育的泥鳅亲本不仅能在数量上可得到保证,并且相对来说体质好,并还少,免疫力强,但可能出现近亲繁殖,导致种质的退化问题。如何保证亲鳅的供应呢?

据养殖户补的生产经验,亲鳅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本养殖场所已达到性成熟的人工培育的成鳅。这种泥鳅在数量上和质量能够得到保障,无传染病危险,怀卵量大,孵化率高,繁殖效果好。二是从市场上购买性成熟的泥鳅,在

购买时,注意泥鳅的捕捉源途径,药捕和电捕的不能用作繁殖,只能是网捕和冲水刺激上来的泥鳅才能用作亲本。三是从湖泊、稻田、沟渠等天然水域中捕捉到的野生成熟泥鳅。这类泥鳅没有经过驯化。野性比较强,有散播传染病的危害,因此在繁殖前最好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后再用来繁殖,其优势是可以避免泥鳅的近亲繁殖。[2]

1.2 亲鳅的雌雄鉴别

亲鳅的雌雄差别较为明显,可以从胸鳍,体形,腹部等鉴别。

1.2.1 一般鉴别方法

泥鳅雌、雄一般从体形、背胸鳍、腹部三个方面进行鉴别。

体形:成熟雄性较小,体长在10~20cm,体重10~30g。雌性较大,体长15~25cm,体重20~50g。

背、胸鳍:雄性背鳍末端两侧有肉质突起,胸鳍较大而狭长,末端较尖,呈镰刀状,最外侧2~3根鳍条末端向上翻;第二鳍条最长,其基部有一骨质薄片,繁殖季节鳍条上有上追星。雌性背鳍末端无肉质突起,胸鳍短而宽,末端钝圆,呈舌状。

腹部:雄性生殖孔狭长凹陷,呈暗红色,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雌性腹部丰满圆润,富有弹性,有明显向外突出,将雌性腹部朝上,可看见明显的卵巢轮廓,生殖孔圆形外翻,呈粉红色。产过卵的雌鳅臀鳍上部还有白色斑点的产卵记号,熟称“产卵斑”,未产过卵的泥鳅则无标志。一旦出现这种标志,则不能再选作当年繁殖的亲本。这种产卵斑的出现,是由于雌鳅在产卵时,被雄鳅紧紧相卷,雄鳅胸鳍的小骨板压住雌鳅的腹部,导致其腹部受伤,鳞片和黑色素脱落,留下近圆形的白斑状伤痕。一般是伤痕愈深,产卵能力愈好。[1]

1.2.2 简易鉴别法

把泥鳅放入瓷盆内,加入少量清水,刚好使泥鳅全部分散开来,并能保持自

然平伏状态,胸鳍平展开,可以看得很明显。雌性腹部较肥满而松软,胸鳍宽而前端圆;雄性个体相对较小,腹部紧而不肥满。

1.3亲鳅的选择

用作繁殖的泥鳅,必须达到一定的性成熟:年龄要求为2~4龄之间;生殖特征明显,动作敏捷,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色光亮;一般雌性的体长为10~15cm.体重20~30g,雄性为8~12cm,体重10~15g。

一般来说,未成熟的雌鳅腹部不肿胀,有比较明显的腹中线,有一凹槽。而成熟的雄鳅腹部没有明显膨大的感觉,生殖孔狭长凹陷,呈暗红色,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成熟雌鳅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

1.4 亲鳅放养

亲鳅放养主要注意放养的密度,雌雄的搭配比例,与亲鳅繁育期间的饵料投喂。

1.4.1亲鳅的投放

每年4月底水温达到18℃时,就可以开始泥鳅的繁育准备工作了。首先要准备的是培育池。亲鳅培育用水泥池或土池均可,要求水源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一般要求在30~50m²左右,长方形水泥池,底面铺20cm厚粘土层,水深1m左右。进排水口分设于池两端并安装防逃网或用拦渔网拦好,以防泥鳅逃逸。放养前15天要进行清塘消毒,每平方米施生石灰100~200g,全池泼洒。

消毒一遍,然后注入无污染的井水、湖水、河水、池塘水、水库水等,水质要清新;待1周后(生石灰药性失效),将选出的雌雄亲鳅按1:3或1:2的比例放入产卵池中,每亩水面可放150~200kg,6000~8000尾。在产卵池内放入水草、柳树根或棕榈片等作为鱼巢。鱼巢也可先绑在竹竿上,再插在产卵池的中央或四角,浸没在水面下层。同时,要经常检查和清洗鱼巢上泥尘污物,以便增加受精卵的黏附效果。[1]

亲鳅的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每平方米10~20尾较好,雌雄的最佳性比搭配为

篇六 泥鳅如何育苗人工
泥鳅的全人工繁殖技术

篇七 泥鳅如何育苗人工
泥鳅人工繁殖育苗试验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859118.html

    上一篇:江苏鳜鱼养殖

    下一篇:如何让石榴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