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建蚕房

| 国际职员 |

【www.guakaob.com--国际职员】

篇一 怎样建蚕房
蚕房建设和小蚕共育养蚕技术

  [农广天地]高效养蚕技术(20120522)

  蚕丝被誉为“纤维皇后”,具有天然、绿色、环保等优点,符合现代人们的消费理念,在国际纺织纤维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前景良好。本期节目介绍了蚕房建设、着重介绍了小蚕共育技术、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等,提高蚕农的收入,促进蚕业的发展,本期视频介绍高效养蚕技术。

  高效养蚕技术相关知识:

  一、养蚕基本设备

  1、蚕房 蚕房分大蚕房、小蚕房和贮桑室。要求实行专室饲养,有利于防病。养一张蚕种(10克蚁量),小蚕房需2平方米;大蚕房,地面育需24平方米,蚕匾育需12平方米,贮桑室约需5—6平方米。 2、蚕具 养蚕使用的器具包蚕网、采桑箩、尼龙膜、温湿度计、喷雾器、蚕筷、鹅毛,切桑刀等。养一张蚕种,地面育需备:蚕匾7个(80×100厘米)、薄膜7张(80×100厘米)、小蚕网14张、方格簇200片。

   二、养蚕前的清洁消毒

  养蚕前,蚕室及周围要搞好清洁卫生,堵塞鼠洞、蚁穴。室内外墙壁、地面能冲洗的,要冲洗干净,冲洗时要注意自上而下,先内后外。不能冲洗的要扫刷石灰浆。蚕匾、蚕簇、薄膜等蚕具在使用前后要用清水或在流动的溪河洗刷干净,不得在鱼塘死水或污水沟洗刷。 洗刷后的蚕室、蚕具还必须消毒,常用1%的漂白粉澄清液喷洒,喷洒要均匀,自上面下,先室内后室外。喷后关闭门窗,保持半小时湿润状态,次日才可使用。蚕室(24平方米)约需漂白粉2.5斤,加水65斤。配制时先称取所需的漂白粉量和应加水量,然后取少量水先将漂白粉调成糊状,再加水搅拌均匀,静置半小时后即可用其澄清液消毒。

  三、蚕种的选择

  适应我县饲养的蚕品种有“两广二号”、“桂蚕1号”、“桂蚕2号”。各品种特性如下: 1、“两广二号”饲养成绩:茧层率22.095%,单茧丝长976.48米,解舒率73.15%,解舒丝长714.55米,可缫制3A级以上生丝,全龄通过20天,单张产鲜茧64斤,适应全年饲养。 2、“桂蚕1号”饲养成绩:茧层率22.79%,单茧丝长1042米,解舒率73.65%,解舒丝长767.5米,可缫制3A级以上生丝,全龄经过20~21天,单张产鲜茧72斤,适宜春、秋季饲养。 3、“桂蚕2号”特性与“桂蚕1号”相同。 四、精心饲养小蚕 小蚕饲养更要注意彻底消毒防病,采叶、喂叶前必须冼手。严格掌握标准温度、湿度、用桑叶标准和喂叶时间,才能使其眠起齐一,上簇齐一,为取得蚕茧丰收打下基础。

  一、收蚁 1、提高一日孵化率,实现一批收蚁。除在催青期调节好发育起点胚子、严格执行催青胚标准、见点后黑暗保护使胚子发育齐一外,还要注意领种和补催青工作。蚕种进室后随即摊种并黑暗保护在温度24℃、干湿差1.5-2℃环境中,进室的第2天上半夜开始升温到25.5℃,第3天早晨感光收蚁。 2、倒卵面积要适当(33X50cm)。分布要均匀,以减少定座、均座的工作量。 3、精选小蚕用叶。收蚁和1龄第1天用叶选用适熟偏嫩桑叶,促使发育齐一。

  二、饲养小蚕 1、小蚕片叶立体育。小蚕片叶立体育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研究成功的一项新技术。它改变了几千年来平面饲养的习惯,采用片叶穿连成串,垂直搁挂、直立给桑,蚕儿攀缘取食,蚕粪自然落下。据调查,采用该技术可节省桑叶33%,平均张种省叶2.3kg,增产蚕茧1.67kg,省工46.7%,蚕座面积节省75%。 2、小蚕平面2回育。(1)用蛇皮布覆盖,要因时制宜,灵活掌握,1-2龄上盖下垫。(2)选用适熟叶,切桑分寸可偏大,掌握合理的投桑量。(3)超前扩座,及时除沙。(4)针对覆盖易增加蚕座湿度,病在微生物易繁殖的情况,要特别加强防疫卫生工作。 3、3-4龄采用"漏空透气育"。该技术是中农院蚕研所等单位共同合作研究成功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利用塑料折簇波状折叠、枝孔适度和拉伸自如的特点,铺成漏空透气蚕座,辅之以下垫上盖蛇皮布的防干措施,达到3-4龄蚕一日给一回的目的。由于叶在簇上,蚕在簇中,粪在簇下,减少了食桑污染,蚕儿健壮无病。该技术可省工40%,节省蚕座面积50%、节省桑叶20%。小蚕立体育与该方法相配套可以组织1-4龄共育或集中饲养,使80%的蚕农把养蚕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最后一周,实现"五龄一周养蚕"。

  三、饲养大蚕 将新梢直接斜靠在墙壁或竹篙上养蚕的一种新方法。具体做法是:5龄蚕开叶攀取新梢,平摊在天痤上,等蚕爬上新梢后,将新梢斜靠在竹杆上成45度角,以后每天给桑时依次向上斜放即可。应用此法养蚕每张种只要备足14平方米的养蚕地面,如果养蚕房屋紧张,可在离地一米左右搭一层蚕台,蚕台上方40cm外用竹杆围成框,竹杆至蚕台四周用塑料薄膜或编织袋布围起来,蚕台底部平摊一层编织袋布。如果房屋宽裕,可直接在地面上饲养,每张种仅需3-6根竹篙和6-9根40-50cm长的木桩,每日仅需给桑一次(盛食期可视情况的情补桑),整个5龄期只需除沙一次,见熟后加网将蚕从新梢条中提出。此法简单易行。据调查,省工50%,平均张种省工50小时,省叶10%,节约60kg/张,并且可节约大量用具,蚕茧产质量优于普通平面育,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四、上簇省力化的关键是熟蚕整齐,控制熟蚕齐一的方法,是一大眠提青分批,5龄开叶时要使蚕全部起身;二是蚕儿见熟时添食蜕皮激素(1支蜕皮激素加水2kg),使蚕儿老熟一致。大批蚕儿成熟后,在蚕座上薄摊几片桑叶,然后在叶面上加薄膜网,未熟蚕可在网下继续吃叶,熟蚕则很快爬上网面。在方格簇的使用方法上,为了加快熟蚕入孔,减少翻族时间,利用熟蚕背光性,在室外树荫下预上簇,可加速入孔。

  省力化养蚕技术有小蚕一日二回育、大蚕少回育、条桑育等。

  一、大蚕少回育

  (一)、优点

  可节叶、节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增产。据测算,每张蚕种可节省用工1.4工,节省桑叶28公斤,增产蚕茧0.2公斤,合计每张蚕种可净增经济效益35左右。

  (二)、饲育技术要点

  1.加强消毒防病工作。首先抓好养蚕前蚕室蚕具及环境彻底消毒;其二抓住蚕期中的蚕体蚕座消毒,起蚕和每天给桑前都要用消毒粉剂或新鲜石灰粉消毒,其三,及时处理病死蚕和蚕沙、蚕蔟。

  2.提前扩座、匀座。大蚕少回育两餐间隔时间长比,给桑量多,要普通育提早一回至各次最大面积,每次给桑前都要扩座、匀座,使蚕头分布无均匀。

  3.改善蚕室小气候,促进蚕儿体质强健。着重抓两条:一是抓蚕室通风换气,因大蚕期食桑量大,排泄物多,更加强调开门窗养大蚕;一条是抓四龄大眠关,强调“防闷”。

  4.合理调节温湿度,看天看叶看

[1] [2] 下一页

篇二 怎样建蚕房
余洪科:宁南农村小伙返乡创业养蚕年入20万

余洪科在蚕房喂蚕

  “刚喂完一遍蚕,可以休息一下了。”10月底,记者来到宁南县竹寿镇阳甸村余洪科家,院子里,弥漫着新鲜桑叶的清新香味。“这是今年最后一季蚕,目前来看,质量应该还不错。”余洪科说。

  提起余洪科,当地村民无人不晓,这个1985年出生的农村小伙,打工五年后返乡养蚕创业,通过利用打工期间学到的先进生产管理经验,把家庭作坊变为家庭农场,成为当地有名的蚕桑大户,连续几年养蚕收入位列全县首位。

  余洪科的创业之路有何经验和启示?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他又面临着怎样的困惑和难题?

  【经验】

  租蚕房代替建蚕房 集中资源扩大规模

  宁南县是传统养蚕大县,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蚕,但由于条件限制,从前很少有人家大规模养蚕,经济收益有限,不少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余洪科也是其中一人。

  2008年底,余洪科回家探亲,在外学到不少生产管理经验的他,发现了商机。

  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部分桑园和蚕房废弃闲置,余洪科低价租赁这些闲置的养蚕资源,搞起大规模养殖。“现在租赁的蚕房总计有800多平方米,一年租金几千元(

  尝到甜头后,余洪科继续通过租赁、承包模式集中生产资源、扩大规模,同时,他购买和租赁切桑机、机动喷雾器、电动喷粉器等,把纯手工劳作变为半自动化生产。2012年,他养蚕120张,年收入突破20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养蚕“牛人”。

  流水线生产 计件付酬提高效率

  每到养蚕忙季,当地村民都会雇佣帮工,帮助他们一起完成采桑叶、喂蚕、收茧等工作,按照劳作天数,付给报酬。

  余洪科家中养蚕规模大,且桑地、蚕房分散,自然雇佣的工人多,管理也就有些难了。如何解决?在大型服装厂打过工的余洪科“拿”来了厂里的管理模式——流水线生产、计件付报酬。“我把工人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片区,小组中又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每人负责不同的劳动环节。”余洪科说,这样的管理模式一方面节约了大量时间,另一方面明确了责任保证了生产质量,同时由于按件付酬,工人积极性也提升不少。“别家都是给100元一天,但在我家如果干得好,一天能拿到250元左右。”余洪科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以前一个劳动力只能养1张蚕,通过改革后,可以养蚕1.6张左右。

  如今,村里不少人开始学起余洪科的生产模式,走上养蚕致富路。2012年,全村养蚕收入10万元以上的蚕农达到6户。

  【困惑】

  管理成本高期 待标准化规模厂房

  在余洪科家中,挂着他从2009年到2012年获得的全县“蚕桑大户”的奖状,而2013年,这个桂冠可能不再属于他。“按照我这种生产模式,这样的规模可能就是极限了。”余洪科说,由于蚕房分散且生产条件参差不齐,同时家中雇佣的工人不固定、技术水平高低不一,管理上需要很大精力,“养蚕是门技术活,生产过程中,对温度、湿度、光度等都有很高要求,如果规模再扩大,可能就管不过来了。”

  如何继续发展?“必须要建设统一的标准化厂房。”余洪科说,但这样的投入较大,目前自己还无法承担,“政府能否牵头出资或者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集中生产资源,再将资源承包、租赁给蚕农?”

  余洪科的期盼正在变为现实。目前,宁南县正在大力实施蚕桑富民工程,逐步加大对蚕房建设等的补贴力度,推广合作社、联户经营等模式整合资源,推进养蚕产业化发展。

篇三 怎样建蚕房
省力化设施蚕房的构建

篇四 怎样建蚕房
蚕房建设补助花名册

蚕房建设补助花名册

单位名称:

负责人: 经办人: 日期:

小蚕共育室建设补助花名册

单位名称:【怎样建蚕房】

负责人: 经办人: 日期:

篇五 怎样建蚕房
柳州市蚕种场大规模小蚕共育建设探析

【怎样建蚕房】

摘要 大规模小蚕共育是桑蚕发展的必然趋势。柳州市场蚕种场经过多年推广实践,开展大规模小蚕共育,建立健全的合作经营模式、小蚕共育设施、小蚕共育操作技术和小蚕共育管理机制,促进小蚕共育高速发展,实现桑蚕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小蚕共育;经营模式;设施;操作技术;管理机制;广西柳州【怎样建蚕房】

中图分类号 s8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301-02

自2005年我国实施“东桑西移”战略以来,广西桑蚕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促进广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湿季节长,多批次高密度滚动养蚕,小蚕用工较多。小蚕共育具有“四省”即省劳力,省投资,省蚕房,省桑叶;“三高”即蚕茧产量高,质量高,效益高和“三便于”即便于管理,便于消毒,便于新技术推广等特点[1]。柳州市蚕种场与宜州市宜佳桑蚕有限公司合作,并于2014年底创立益佳桑蚕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大规模小蚕共育基地,开展大规模省力化小蚕共育,取得良好成效。现将小蚕共育实践总结介绍如下。

1 经营模式

目前为止,根据生产上共育的规模和性质,小蚕共育经营模式有4种,即工厂化小蚕共育基地、商品化小蚕共育公司、联户共育和小蚕共育专业户4种模式[2]。基地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市场,建立企业合作小蚕共育模式。小蚕共育蚕种由柳州市蚕种场生产,经企业进行专业化蚕种催青和分种,为基地小蚕共育打下坚实基础。基地进行合理租地栽桑,修建房屋、养蚕设施等措施,根据市场及农户需求,有计划地进行小蚕共育,并对小蚕进行售后跟踪服务,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形成“蚕种场+合作社+基地”的多方合作,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省力化,具有投入当年回本、次年产生利润、风险低的特点。

2 设施配备

2.1 严格选址

小蚕共育基地建址于河池市罗城县四把镇,占地面积2 600 m2。当地气候冬暖夏凉,自然环境优异。基地采用钻井供水,远离工业污染,附近无化肥等厂矿,属于新开发蚕区。基地外200 m有公路,交通状况良好,与各蚕区距离适中,节约运输成本。

2.2 高标准建设蚕室

基地地面均进行水泥硬化。共建立专用共育室15间,共3排,设立前后走廊和对流窗。蚕室前后加盖1 m宽廊檐,走廊处用遮阳网遮挡,遮阳降温。其中小蚕共育室12间,每间可共育小蚕75~120张。另有桑叶室2间,储物室1间。蚕室顶层均采用隔热塑料夹芯板,并加钉彩条布密封顶层,便于消毒和保温保湿。蚕房做到“六面光”,保证光线均匀,空气流通。蚕房和共育人员宿舍、食堂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2.3 专业化小蚕共育设施

小蚕共育采用叠框式共育。蚕框规格为100 cm×80 cm,用木做边角,中间拉绳子,并在蚕框4个角加上5 cm的木脚,加高蚕框,增加小蚕通风透气,降温排湿。养蚕时垫上纸,利于通风,除沙时更换方便。每间蚕房门口都放置小型木架,用于装载喂蚕桑叶盆具。每次喂蚕用大盆装机切桑叶放置于架上,喂蚕时只需用小盆分装拿进蚕房,避免将装载切好的桑叶大盆拿入蚕房又回收桑叶室,造成交叉污染。各蚕室均配备空调,可适当调节小蚕发育。遇气温较低时,小蚕发育缓慢且不整齐,采用最原始的火盆加热,在蚕房对角离蚕框1 m远位置放置,用碳灰盖起火堆仅留中间拳头状小口保持室温,并在火堆上放置三脚架和水盆。配备2种尺寸的电动切桑机。1龄采用小尺寸切桑机,2~3龄用大切桑机切成1 cm×1 cm方块叶。在远离桑园和蚕房的地方建立蚕沙池,每季度清理1次,蚕沙及生产垃圾经焚烧、发酵等处理后返回田地,做到蚕沙无公害处理。配备柴油发电机等应急设施,以防备停电对生产造成影响。同时,配备电插式高压水枪消毒机3台,柴油发电式消毒机1台,消毒大缸

3 操作技术

3.1 专用桑园,专人管理

桑园选用适宜广西栽种的杂交桑品种桂桑优62、桂桑优12和桑特优2号,这些品种具有发芽早、成熟快、叶质好、产量高的特点。桑园进行合理密植,栽植密度为4 500~5 000株/hm2;多施有机肥,尽可能保持n∶p∶k=5∶3∶4。在当地聘请有种桑养蚕经验的蚕农进行管理,全程负责桑园排灌、砍伐、病虫害防治、防灾减灾等一系列工作,为小蚕生长发育打下坚实基础[3]。

3.2 叠框式小蚕共育

采用叠框式小蚕共育,无须搭架,占用空间小,操作轻巧方便。蚕框一框一框叠放,养蚕时2个员工站立在蚕框短边对面进行操作,喂叶除沙方便,避免产生喂叶死角。

3.3 小蚕省力化二回育

每日只给桑2次,促进小蚕发育齐一、强健,减少蚕病发生,提高产量,同时可节约人工,减少成本和给桑量。1龄蚕必须加盖薄膜且封顶,2龄只盖四周。1龄眠前除沙,2龄起蚕直接加网除沙并发出。

3.4 特色收蚁

小蚕1龄起开始每日二回育。收蚁视当天工作而定。若当天需发蚕或小蚕喂养量多,则下午进行收蚁,每天给桑1次;若早上收蚁,则每天给桑2次。收蚁开始直接在蚕种纸上撒足量桑叶,30 min左右开始整座,直接将带有蚁的桑叶拍落到收蚁的白纸上,翻匀后平铺于纸上。收蚁第2餐前先喷撒防病药再进行给桑。

3.5 小蚕共育分室饲养

1~3龄分别在不同蚕室饲养,避免各龄蚕交叉感染。每间蚕房都配备独立的拖鞋和给桑盆,且每间蚕房前均放置消毒水桶,给桑前需洗手消毒,消毒水需每天换新[4]。

3.6 合理给桑,适时饷食

【怎样建蚕房】

每次给桑前应观察蚕座密度,适当匀整,整座后应洗手消毒再进行喂蚕。同时要注意蚕喜欢爬堆的位置应多给桑,尽量避免小蚕挨饿,发育不齐。由于采取叠框式小蚕共育,框叠得越高,小蚕温湿度差别越大。因此,每次给桑后,应将蚕框位置调换,将最下和最上调换位置。眠前应适当补给细桑,以达到整批蚕日眠且眠性齐一。 3.7 调节好蚕室温湿度 蚕房温湿度一般保持温度为24~30 ℃,湿度为70%~80%,通过空调适当调节,合理控制小蚕发育速度,达到日眠和发蚕目的。上半年处于多雨水季节,应在蚕框下多垫1个空框,并铺上黑纸,避免最底层小蚕湿度过大。

3.8 合理控制光线

养蚕时用黑纸铺垫底层,促使小蚕往上爬,减少除沙时小蚕的损失。同时,在窗口处悬挂窗帘,遮挡阳光,避免小蚕爬堆而出现抓伤,发育、眠起不齐等现象。

3.9 实用的消毒操作

养蚕前,组织技术人员对共育室和桑园微粒子病情况进行全面预知抽检,弄清其分布情况,做好消毒防病工作。做好养蚕各个阶段的彻底消毒。共育开始前,将养蚕用具搬出室外,阳光曝晒。蚕房坚持“两消一洗一烟熏”的消毒标准。消毒采用电动高压枪喷射,每次消毒前用大缸配好浓度适宜的消毒水,然后使用高压枪进行喷射。收蚁后第2次给桑前需喷洒小蚕防病药进行消毒防病,用纱布自制撒药小布袋,将防病药装入袋中抖落于蚕座中,避免小蚕因药物不均而爬堆。2龄蚕每天早上先撒石灰再进行给桑,彻底做好消毒防病工作。

3.10 专人分蚕,专车发送

收蚁时,蚕种由专人进行精细分种,确保每框养蚕量均匀适中。3龄蚕发出,由技术人员监督,根据蚕农定种量进行分蚕,并及时用冷藏车发送给距离较远的农户,保证小蚕数量

4 管理机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小蚕共育的管理也日益完善。基地按照“基地负责人+专业技术顾问+专业技术员+技术工人”的模式配备普蚕小蚕共育管理队伍。配备基地负责人2人,聘用蚕种场生产专家2人担任技术顾问,深入生产一线指导,聘请桑蚕专业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5人全程监督,请具有桑蚕生产经验的工人开展小蚕共育。同时,派技术员进村指导,了解小蚕生长发育及蚕病问题,及时帮助解决蚕农在生产中遇到的饲养技术上的难题。

篇六 怎样建蚕房
小蚕共育室建设工作总结

XX县小蚕共育室建设工作总结

一、建设概况

1、建设地点及实施时间

从XXXX年XX月至XX月,在XX镇XX村进行小蚕共育室建设。

2、建设进程

(1)1月进行采点,选择建设地点;

(2)2月进行采购沙、石、水泥、木梁等建设材料;

(3)3月进行修建蚕房及周边环境;

(4)3月中旬购置并安装空调、诱虫灯等设备。

3、组建项目领导小组。由XXX局长担任组长,XXX副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XX股、XX股、XX股和蚕桑站组成,办公室设在蚕桑站。项目实行专款专用。

4、建设条件

此项目村离镇上只有2公里,交通便利,靠近XX江,水源充足,土地平坦,土质沙壤土,适宜桑树生长,有养蚕习惯,也有种植多种经济作物之习惯,故参与共育小蚕的农户颇多,在县XXX局的支持和宣传下,参加共育小蚕的农户遍及全村及周边村委,影响颇大。

二、建设资金使用

该项目是XXXX年XXX财政厅下拨的第二批支农项目,专

款共XXX万元,我县XXX局自筹XXX万元。

1、扩建和修整蚕房,小蚕室扩建200平方米,使用材料费共XX万元,人工费用共XX万元;

2、桑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共XX万元。

(1)桑园排灌建设20亩,挖掘排水沟,砌成水泥边硬化,便于排灌。使用材料费共XX万元,人工费用共XX万元;

(2)修建晒场及周边环境水泥化,使用材料费共XX万元,人工费用共XX万元;

(3)修建消毒池2平方米,使用材料费共XX万元,人工费用共XX万元;

(4)蚕沙池1立方米,使用材料费共XX万元,人工费用共XX万元;

3、购置设备,资金共XX万元。

【怎样建蚕房】

(1)购置空调一台,用于调节催青室温湿度,费用XX万元;

(2)购置桑园物理治虫的振频式诱虫灯一台,费用XX万元。

4、培训生产人员,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使用资金共XX万元。

(1)培训生产人员有15人,共3次,

(2)在项目村举办2期培训宣传班,共XXX人次。【怎样建蚕房】

三、建设成效

(一)小蚕共育室建设面积达400平方米,有晒场,属独立四合院结构,内分催青室、1龄蚕室、2龄蚕室、3龄蚕室,建有

消毒池1个,蚕沙池1个、贮叶室1间等。该项目点配备2名技术员,由县XXX局蚕桑站担任,生产人员共有13人,负责采桑喂蚕,消毒环境用具以及运输发放小蚕等工作。

(二)该项目建设后,每批共育量从60张蚕种逐增到150张以上,每共育一批蚕种可得利润2000元左右,一个月可共育六批蚕,一个月可的得利润1.2万多元,可使该村200多户蚕户得益,在该村实现了95%以上共育率,以点带面,辐射到周边村委500多户蚕户,辐射桑园面积达3000—4000亩,占了该镇桑园面积一半,激起广大蚕农扩种的热情。

(三)在该项目村实施桑园物理治虫,减少农药危害,保证桑叶质量,提高饲养成功率,同时使之得以推广。

该项目建设后,得到广大蚕户欢迎和参加,提升了我县XXX局的影响力,社会效益增加了许多,经济效益也不错,虽然共育数量不等,但每月收入也超万元。

四、下一步打算

1、扩种小蚕专用桑园,

2、扩大宣传力度,争取共育达200张以上,

3、加强培训力度,把全县共育点的技术生产人员都集中进行培训,提高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XX县XXX局

XXX年XX月XX日

篇七 怎样建蚕房
工厂化养蚕

养蚕工厂化致富的效率高

两排长长的平房一字地排开,平房周边的环境整洁而干净,大房子里养着已长大的蚕宝宝,小房子里则养着幼小的蚕宝宝,蚕农们不断进出忙碌着„„这就是邕宁区蒲庙镇华康村稔床坡2007年初刚刚建成使用的养蚕专业基地,该基地养殖蚕具有单产高、效益好、茧质优、成本低等特点。

这家被认为是广西首家养蚕专业基地一下子吸引了上至国家农业部门官员下至普通蚕农关注的目光:2007年3月国家农业部有关领导和专家到该基地进行了调研,对他们的创新做法给予高度评价;自治区农业厅领导也多次到该基地调研,对该坡开展集中养蚕的新方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向全区推广。这样的一个养蚕专业基地不是由哪家企业创办的,而是由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带头集资建立起来的,他就是邕宁区蒲庙镇华康村稔床坡村民黄家和。

创新致富思路 创办养蚕基地 记者来到华康村稔床坡,刚到养蚕基地就发现门口设有一个消毒池,旁边有木牌提醒:来人进入基地必须进行消毒。基地的蚕农告诉记者,消毒池每天都换消毒液。走进蚕房,蚕宝宝在吃桑叶的沙沙之声不绝于耳。除了专门养育幼蚕的小蚕房,还有专门放养准备吐丝成蚕的大蚕房。

为了保证蚕种统一,基地还特别设有一间用于孵化幼蚕的蚕种房。 蚕农们说,黄家和平时喜欢看报纸,各种新鲜想法很多。

今年40岁的黄家和16岁起就独自走南闯北,细心的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认真观察当地农业发展的状况和优势,然后默默对比老家的情况,思考如何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发展好自己的优势产业。稔床坡有着传统养蚕的习惯,1998年,黄家和回到稔床坡开始养蚕,慢慢积累经验。黄家和在平时养蚕过程中注意到,传统的养蚕方式都是蚕农腾空自己的住房后用来养蚕的,没有专门的养蚕用房,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于一般的民房通风、透光不够好,与养蚕所需要的房间通风好、环境要清洁卫生、空气要清新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由于人蚕混居或者畜蚕相邻,消毒工作存在很大的困难,蚕虫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养出来的蚕茧单产低、茧质差、成本高、效益低。 黄家和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

经过思索,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子里诞生了:建立养蚕专业基地,发动群众兴建户外蚕室,实现工厂化养蚕!经过充分的论证和分析,黄家和便把这种想法说出来跟村民商量,得到了部分村民的响应,于是黄家和就和村里几个有威望的老村民走家串户,争取有意向的村民一起合作建设养蚕基地。最后,稔床坡26队40户村民有17户参与到集中养蚕的队伍。

蚕房就规划建设在村边的山头上,两排34间构造一样的瓦房,每间的面积都是23平方米,总投资需要20万元。为了节省支出,黄家和带领村民自己挖地基、拉砖头、砌房子,然而17户蚕农只集资到了8.5万元,资金出现缺口,建设蚕房的工作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为了不让大家的努力付诸东流,黄家和希望能从银行得到支持,但是银行及信用社均不相信黄家和会成功,拒绝了他贷款的要求。正在此时,自治区农业厅拨下了10万元支持款,解了村民的燃眉之急。经过两个多月的施工,2007年3月,养蚕基地终于按照规划建立起来。

打破传统模式 提高致富效率

蚕房建起来了,为了更好地学习先进技术,2007年4月,黄家和又带了5名蚕农前往横县云表学习,学习到不少养蚕经验和新理念。为了规范、统一基地的日常管理,黄家和制定了基地日常管理制度、值班制度、消毒制度等,把基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为了保证蚕种的统一,基地还特别设有一间用于孵化幼蚕的蚕房,由蚕农推选出专门的人员担任这项既重要又繁杂的工作。

在黄家和的努力下,目前稔床坡的养蚕基地已经进入正常运作阶段,17户蚕农平均每张蚕单产达50公斤,比他们自己传统养殖提高11公斤,比全城区平均单产高18公斤,每张蚕比传统养殖增加收入150元以上,按此计算一年每户增收2200多元。实践证明,由于基地远离村庄、远离人畜,空气好、环境好,蚕宝宝的成活率大大提高,蚕农们把蚕房搬到基地来后,蚕的发病率几乎为零,每批蚕的生长周期也大大缩短,吐丝的时间比以前提早5至6天。为此他们一年可以养育15批蚕,比常规做法多3批,而且成本低了很多,加上统一购买蚕种、统一管理和销售,效益很明显。

蚕农黄耀松原来养家蚕时经常出现病蚕、死蚕的现象,搬到基地后到目前为止,他的蚕房还没有发现死蚕现象,成活率达百分之百,他养的蚕每张产茧52公斤,即使价钱比不上去年高,但由于养殖时间缩短了,成活率高了,产量增加了,赚钱也不比去年少。目前,该基地产出的蚕茧已经有3批。“先进技术的推广,降低了大量成本。按照这样的发展势头基地一年的收入肯定可以突破30万元,平均每户蚕农收入1.5万以上!”黄家和说这话时透出十足的信心。

提高科技含量 延长产业链条

在黄家和的大蚕房里,记者看到地板上铺着一层不断蠕动的胖熟蚕,在蚕的上头挂着500张“风格簇”,每张有162个小格,全是一条条硬纸间隔起来形成的。其中已有不少熟蚕爬上去,在纸格间开始吐丝。黄家和介绍说,这是他们前往横县考察时带回来的新做法。

原来,基地的成功建设并没有让黄家和满足和止步,他看到,蚕农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养殖方式,还是利用传统的竹子编制的竹簇,占地方较大;熟蚕在上面吐丝时排泄的尿液往下滴到其他蚕茧上,影响到整个蚕茧的质量;而采收蚕茧时每人一天只能采收40公斤蚕茧,而且采收费时费力。

经过调查,黄家和了解到市场上刚出现了一种新的“风格簇”,这种风格簇是用纸皮制作的,可以自由缩放,不仅占空间少,而熟蚕在上面吐丝时排泄的尿液很快被纸吸收,不影响蚕茧的质量,收蚕茧时更方便,只要用手指一戳,再一刮,所有的蚕茧就完全出来

了,省时又省力。于是黄家和立即带领蚕农到横县考察学习“风格簇”的使用方法,回来后在他的带动下,基地所有的蚕户正逐步淘汰了传统簇,使用新的“风格簇”。“现在一个人一天可以收250公斤蚕茧,节省了不少的时间!”村民们说。

目前,黄家和又有了新的计划——利用桑秆培育食用菌和木耳,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种桑养蚕的产业链,大搞种桑养蚕的综合开发利用,把集中养蚕基地建设成为现代化养蚕新模式,提高栽桑养蚕的科技含量和产量,与全村群众并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快步走向全面小康社会。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867928.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