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匈奴》读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最后一个匈奴》读后感

  这是一本主题有点儿严肃的小说,作者高建群。当初将它选进书单,是看了网上的介绍里说“与陕军其他几位名家路遥《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废都》并列为当代陕军四大经典小说”。冲着这几部与它齐名的赫赫有名的小说,我觉得《最后一个匈奴》一定不会让我失望。

  它是一部高原史诗,这部史诗有两条线。

  一条线是关于匈奴的史诗。在小说的导言内、正文章节开始前,作者先从“独耳黑狼”的匈奴传说开始,说起了冒顿单于,说到了昭君出塞,说到匈奴的强盛和衰落。再说到南北匈奴分裂后,南匈奴内附汉朝,北匈奴西迁,而西迁的这一支在中国的史书上几乎失去踪迹,没想到是一路去到了欧洲腹地,伟大的阿提拉匈奴王还掳了美丽的罗马公主为妻等等……这些在欧洲的一些史诗和史料中都能觅见踪影,现代人们几乎可以肯定大部分匈牙利人就是匈奴的后裔。

  然而在华夏大地上,还有一个匈奴大迁移中掉队了的匈奴士兵,这就是“最后一个匈奴”,他在陕北高原的吴儿堡邂逅了美丽多情的汉族女子,于是这一对“罪人”开枝散叶……而小说的主人公,正是出自匈奴血脉。因而在小说的最后,作者安排主人公和远道而来的匈牙利女子结为伉俪作为大团圆结局。

  另一条线是由小说的主人公的经历展开。它描写了两代陕北人,百多年见证了中华民族由落后到昌盛的过程,新中国的领导人在陕北高原上养精蓄锐十几年,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期间讲述了神秘豪放的高原文化,比如多情露骨的酸曲儿,比如朗朗上口的信天游,比如“黑皮”等等。别看这片土地现在贫瘠荒凉,黄沙满地,但它曾经孕育出过华夏民族的先祖轩辕大帝和闯王李自成这样的人物,因此必然不是凡土,不然怎么连毛泽东也要到此“取经”呢?不然哪来的《沁园春·雪》呢?

  这里的人有自己的信仰和传统,不同于儒家,不同于任何宗教。清光绪年间曾派大学士视察此地,作《七笔勾》说陕北“圣人布道此地偏遗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穷山峻岭将陕北人培养成了健壮、俊美、粗犷、直爽的模样。再加上游牧民族的血脉与农耕民族的血脉交融,仿佛使这里的人更有些不同于别处汉人的特点。他们生活粗陋,但热情开朗,性情桀骜又朴实,最多就是变成“黑皮”,但也盗亦有道。这些特点在之后主人公们的经历中都可以寻到踪影。土匪也好、共产党也罢,这些人本质都没有什么不同。

  小说还原了战争时期红军如何艰难挣扎,在陕北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笼络人民、建立根据地。故事还原了斗争的残酷和血腥,主人公要面对至亲的牺牲和生命的威胁。光明和黑暗交织,惊心动魄。

  小说还描写了文化大革命和知青下乡时期的人物命运。命运几经沉浮,无论人民的还是和国家的,都如经历了地震后的余震,摇摇摆摆,有人没扛过去,有人重见天日,最后终于踏实。说起来都是些小人物的故事,却让人读完后格外感动。

  啰嗦至此,我也不愿继续展开剧情,就凭我苍白的复述肯定不能讲出小说十分之一的精彩。是命还是运?讲不清,但小说中那些人,都是把命运牢牢把握的人,就算是必须要死,也是由自己来决定的。游牧民族的不屈和农耕民族的坚忍兼而有之。那么,作为读者的我们呢?虽然没有匈奴血脉,但是不是也可以从文字中继承些什么?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119803.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