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1-5

| 诗词鉴赏 |

【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1-5篇一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字词整理》

《赤壁赋》知识点梳理

(一) 通假字

1.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 (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 (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 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 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 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意动用法 以……为伴、以……为友)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二) 七月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

白露横江(笼罩)

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凭空)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正襟危坐(端正)

方其破荆州(方,当)

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哀吾生之须臾(片刻)

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骤得轻易得到)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享用,也作“适”)

《离骚》 知识点梳理

一、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二、通假字

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三、一词多义

1.长: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

3.以为: 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 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四、词类活用

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使……加长)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②今义:技艺巧妙)

3.改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

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

5.流亡:宁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义:随流水而消逝。②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六、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

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

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

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

必修3

《蜀道难》知识点梳理

实词归纳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且

尚贤使能 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 还

危乎高哉 高

危如累卵 危险

正襟危坐 正,端正

去门十里以为界 距,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 离开

除残去秽 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 前往,到„去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可以横绝蛾眉巅 越过

佛印绝类弥勒 非常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解释加点的字

1.猿猱欲度愁攀援 为„发愁,为动用法

2.使人听此凋朱颜 使„凋谢,使动用法

3.砯崖转石万壑雷 使„滚动,使动用法

4.侧身西望长咨嗟 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 面对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猿猱欲度愁攀援 越过

10.青泥何盘盘 多么

11.但见悲鸟号古木 只

12.雄飞雌从绕林间 跟随

13.连峰去天不盈尺 离 满

14.枯松倒挂倚绝壁 靠

15.飞湍瀑流争喧豗 急流

16.砯崖转石万壑雷 拟声词用如动词 ,冲击

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人 挡

18.所守或匪亲 同“非”

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互文见义

20.锦城虽云乐 虽然

21.侧身西望长咨嗟 深深

《琵琶行》知识点梳理

〔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索索:形容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回灯:移灯。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

〔4〕掩抑:掩蔽,遏抑。思:读去声。

〔5〕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细的弦。嘈嘈:沉重 舒长。切切:细促轻幽。

〔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幽咽:遏塞不畅状。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拔: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当心 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0〕舫:船。

〔11〕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的陵墓。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击节:打拍子。 〔17〕颜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走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阑干: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叹声。

〔22〕呕(音欧)哑(音呀)嘲(音招)哳(音扎):形容声音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高中语文古诗1-5篇二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教学目标:

1.回顾熟悉课文内容

2.梳理文言知识点并积累记忆

教学内容: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 (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

3.且贰于楚也

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

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

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

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一词多义

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肆其西封(疆界,名词)

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

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 “以……为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

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

许:

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答应,听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杂然相许(赞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

五、文言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兼词,于何)

⑤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4.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助词,的)

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这件事)

将焉取之(代土地)

5.其

以其无利于晋(指代郑文公)

君知其难也(这)

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晋国)

失其所与(指代自己)

吾其还也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

6.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递进,况且)

六、特殊句式

1.(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B.(晋惠公)许君焦、瑕

C.敢以(之)烦执事

D.夜缒(烛之武)而出

E.(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â,高兴。

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2.欲与 ( 之 ) 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2.给贡职如郡县

3.燕王拜送于庭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小结2

六、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发尽上指冠 头发

2、故

故遣将守关者 特意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缘故 鲰生说我„„故听之 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老交情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故人具鸡黍 老,旧

3、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 如果真的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的确,确实

4、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估计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常态,气度

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大行不顾细谨 顾忌,考虑

6.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

7.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而,表因果

高中语文古诗1-5篇三
《高中语文人教版古诗文必修五》

高中语文古诗1-5篇四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字词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字词整理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 (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古义:出行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3、亦去之 古义: 离开 今义:往,到 .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那人 今义:一般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 ..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

3.且贰于楚也

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

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

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

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一词多义

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肆其西封(疆界,名词)

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

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 “以……为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

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

许:

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答应,听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杂然相许(赞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

五、文言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兼词,于何)

⑤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4.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助词,的)

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这件事)

将焉取之(代土地)

5.其

以其无利于晋(指代郑文公)

君知其难也(这)

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晋国)

失其所与(指代自己)

吾其还也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

6.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递进,况且)

六、特殊句式

1.(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B.(晋惠公)许君焦、瑕

C.敢以(之)烦执事

D.夜缒(烛之武)而出

E.(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荆轲刺秦王》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â,高兴。

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2.欲与 ( 之 ) 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2.给贡职如郡县

3.燕王拜送于庭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小结2

六、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发尽上指冠 头发

2、故

故遣将守关者 特意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缘故

鲰生说我„„故听之 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老交情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故人具鸡黍 老,旧

3、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 如果真的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的确,确实

4、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估计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常态,气度

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大行不顾细谨 顾忌,考虑

6.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

7.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七、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2.然则将军之仇报 (既然这样,那么)

3. 荆轲有所待( 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6.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

《鸿门宴》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6、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

高中语文古诗1-5篇五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字词》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字词整理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教学目标:

1.回顾熟悉课文内容

2.梳理文言知识点并积累记忆

教学内容: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 (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

3.且贰于楚也

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

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

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

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一词多义

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肆其西封(疆界,名词)

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

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 “以……为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

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

许:

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答应,听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杂然相许(赞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

五、文言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兼词,于何)

⑤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4.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助词,的)

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这件事)

将焉取之(代土地)

5.其

以其无利于晋(指代郑文公)

君知其难也(这)

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晋国)

失其所与(指代自己)

吾其还也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

6.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递进,况且)

六、特殊句式

1.(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B.(晋惠公)许君焦、瑕

C.敢以(之)烦执事

D.夜缒(烛之武)而出

E.(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â,高兴。

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2.欲与 ( 之 ) 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2.给贡职如郡县

3.燕王拜送于庭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小结2

六、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发尽上指冠 头发

2、故

故遣将守关者 特意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缘故

鲰生说我„„故听之 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老交情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故人具鸡黍 老,旧

3、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 如果真的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的确,确实

4、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估计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常态,气度

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大行不顾细谨 顾忌,考虑

6.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

7.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七、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2.然则将军之仇报 (既然这样,那么)

3. 荆轲有所待( 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6.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

二、古今异义词

沛公居山东时 古: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河北省、河南省 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关系 今:男女结婚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情况 今:表程度,很、甚

而听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说来

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

1.军

沛公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 名词,军营。

高中语文古诗1-5篇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必修1~5)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7、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 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12、请辞决矣 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 同上。

15、设九宾 宾,通“傧”,傧相 (bīn xiàng) ,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 1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 同上

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 同上。 21、 轲既取图奉之 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同上。

23、卒起不意 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 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 同上。 《鸿门宴》

26、距关 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必修2 《诗经两首》

3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莫,通“暮”)

39、彼尔维何。(尔,通“ ”,花盛开的样子。) 《离骚》

40、偭秦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41、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 42、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43、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

44、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孔雀东南飞(并序)》《玉台新咏》 45、终老不复取 娶,迎接女子过门成亲。 46、箱帘六七十 奁,梳妆匣子。 47、虽与府吏要 邀,邀请。 48、蒲苇纫如丝 韧,柔软而结实。 49、摧藏马悲哀 脏,脏腑。 50、府吏见丁宁 叮咛。 《 兰亭集序》

51、悟言一室之内(通“晤”)

5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同“趋”,取) 53、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同“犹”) 《赤 壁 赋》

5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55、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56、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57、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58、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泝”同“溯”:逆水而上。)

59、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连结,盘绕。) 60、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61、杯盘狼籍 (“籍”通“藉”。) 《游褒禅山记》

62、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必修3

《琵琶行(并序)》

63、 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钗子。 64、曲终收拨当心画 划。用拨子拨。

《寡人之子国也》

6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66、直不百步耳。(直,通“只”)

6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 6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劝学》

69、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晒。) 7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才智。 71、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72、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过秦论》

73、合从缔交 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7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 困顿,失败。 75、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呵问。 76、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77、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兴起。 78、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影子。 《师说》

7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80、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必修4

《念奴娇-赤壁怀古》

81、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 《廉颇蔺相如列传》

82、肉袒伏斧质。(质,通“ ”,铁砧。) 8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可予不(不,通“否”) 84、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 8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

8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8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8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89、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吗) 《苏武传》

90、女为人臣子(“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91、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 9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 9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94、法令亡常(“亡”通“无” )

95、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衿”同“襟”。 “决”通“绝”)

96、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 97、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98、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乐。)

《张衡传》

99、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员,通“圆”) 100、傍行八道(傍,通“旁”) 101、一时收禽(禽,通“擒”,捕捉。) 必修5

《归去来兮辞》

102、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 103、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衡通“横”,与“纵”相对)

104、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景通“影”,日光)

《腾王阁序》

105、俨骖騑于上路 (“俨”通“严”,整治) 106、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 107、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逍遥游》

108、北冥有鱼 “冥”通“溟” 109、而征一国 “而”通“能” 110、小不知及大知 “知”通“智” 111、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 112、旬有五日而后反 “有”通“又” 113、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 《陈情表》

114、夙遭闵凶 (通“悯”,怜悯) 115、零丁孤苦 (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116、常在床蓐 (通“褥”草席) 117、四十有四 (通“又”) 二、古今异义(必修1~5)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1、贰:贰于楚也 。 (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夫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荆轲刺秦王》

5、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眼泪。今:鼻涕)

6、币:持千金之资币(古:礼物。今:货币)物 6、穷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阻塞不通,此为“处境困难”。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7、偏袒: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袒露一只臂膀。今: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8、郎中:诸郎中执兵。(古:宫廷的侍卫。今:称中医医生)

9、提: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投击。今:拿着)

10、股:断其左股。(古:大腿。今: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11、购:今闻将军之首。(古义:用重金收买。今义:购买,对象是商品)

12、穷:图穷而匕首见。(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古用“贫”来表示)

13、假借:愿大王少假借之。(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借用别人的)

14、提: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古义: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无“投”之义) 《鸿门宴》

15、婚姻: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多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16、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的原因;今:因果关系连词,表结果)

17、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变故。今义:程度副词)

18、河: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河北:黄河以北。)

19、河南:臣战河南 。 ( 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

20、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古义:鱼和肉,指被欺凌 。今义:略)

21、再:再拜献大王足下 ( 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22、山东:沛公居山东时(古义:肴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23、细说: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指详细地说) 必修2 《离骚》

24、衣、裳: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古义:上衣为“衣”,下衣为“裳”。今义:指衣服。) 25、浩荡: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指荒唐。今义:指水势大,泛指广阔或壮大。)

26、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指不得志。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7、流亡: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指随水流而消逝。今义:指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或祖国。)

28、固然:自前世而固然。(古义:指本来就是这样。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或表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孔雀东南飞》

29、自由:汝岂得自由 。(古义:自作主张。 今义:自由自在 。)

30、要:虽与府吏要。 (古义:约。 今义:需要。) 31、可怜: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 。今义: 同情人家。 )

32、适:适得府君书 。(古义:刚才。 今义:适合。 )

33、却:却与小姑别。(古义:回头。 今义:转折连词。 )

34、千万:千万不复全。( 古义:无论如何。 今义:再三叮嘱。)

35、扶持:好自相扶将 。(古义:扶持 今义:/) 36、何意:何意出此言 。(古义:料想。 今义:心意。)

37、劳劳:举手长劳劳。 (古义:怅惘若失 ) 38、奄奄:奄奄黄昏后。( 古义:暗沉沉的。 今义:气息将绝。)

39、逢迎:蹑履相逢迎 。(古义:迎接 。今义:奉承、拍马。 )

40、交通:叶叶相交通。( 古义:连接。 今义:各种运输往来,邮递通讯工作。 )

41、下床: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古义:从座位上起来。今义:离开床)(床:古指一种坐具) 42、多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古义:多多劝告。今义:谢谢。 ) 43、白:便可白公姥。

(古义:告诉 。今义:一种颜色。)

44、谴:为仲卿母所谴。(古义:遣返,休,指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 。今义:派遣。))

45、否泰:否泰如天地。(古义:坏运气和好运气 。今义:否定;平安,安定。) 46、渠:渠会永无缘。

(古义:他 。今义:人工开凿的河道。) 《兰亭集序》

47、次:列坐其次。 ( 古:旁边,水边;今:次序,等第)

48、向:向之所欣。 ( 古:过去,从前;今: 有方向、对着、偏袒等意思 ) 《赤 壁 赋》

49、斗牛: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50、白露:白露横江。 (古:白茫茫的水汽。 今:二十四节气之一 。)

51、茫然:凌万顷之茫然。 (古:旷远的样子。 今: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 《游褒禅山记》

52、十一: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 )

53、非常: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不一般; 今义:很,十分。)

54、至于: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到; 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

55、于是:于是余有叹焉。( 古:“于”,介词“由”;“是”,代词,代这种情况。 今:合用为连词。) 56、学者: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泛指求学的人 。今: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必修3

《琵琶行(并序)》

57、左: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古义:贬官,降职 。今义:方向,和右相对)

58、明年: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相对的)第二年,这元和十一年。今:今年后第二年) 59、因为:因为长句。(古义:因此创作。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长句:古指七言诗。) 60、颜色: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神态、脸色、姿容。今义:色彩。)

61、老大: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龄大。今义:排行第一的人。)

62、向前:凄凄不是向前声。(古义:从前,刚才。今义:往前。)

63、当心:曲终收拨当心画。(古义:在……中心。今义:小心,留神;胸部的正中,泛指正中间。) 64、突出: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冲出来。今义:鼓出来;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

65、整顿: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整理。今义: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

66、去来:去来江口守空船。(古义:去了以后 。 今义:去和来。)

《寡人之于国也》

67、凶: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 。 今义: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

68、河内:移其粟于河内。(古义:黄河以内 。今义:河道内。)

69、加: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副词,更 。今义:动词,增加。)

70、走:弃甲曳兵而走 。 (古义:跑,逃跑;今义:行 。)

71、养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72、然而:然而不王者。 (古义:“然”这样,“而”却,但是。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73、填:填然鼓之。(古义:拟声词,模拟鼓声 。今义:动词,增加。) 《劝学》

74、金:金就砺则利。 (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 今义:指黄金。)

75、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验,检查;今:探亲;)

76、博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博的学问 。今义:指知识、学识的渊博。)

77、假:假舆马者。(古义:借助,利用 。今义:与“真”相对。)

78、爪牙:蚓无爪牙之利, (古:爪子和牙齿,或比喻帝王得力的助手 。今:指坏人的党羽、帮凶。) 79、以为:輮以为轮。(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80、疾:声非加疾也。(古义:快 。今义:病。) 81、跪:蟹六跪而二螯。(古义:蟹腿 。今义:指跪下。)

82、用心:用心一也 。 (古义:因为心思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安置,安身;今义:某人某事物上。)

84、江河: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古义:先秦时专指“长江”“黄河” 。今义:泛指江河。) 《过秦论》

8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86、赢:赢粮而景从。 (古义:担负,背负。 今义:胜或获得。)

87、以为:以为桂林、象郡。(古义:把……作为 。 今义:认为。)

88、爱: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古义:吝惜 。 今义:喜欢,爱护。)

89、以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古义:用来招致 。今义: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后果。)

90、于是:于是六国之士, (古义:在这时。 今:表承接,用在后面分句前。) 《师说》

91、学者:古之学者必有师 。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92、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93、不必: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

94、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否定副词。)

95、从: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而且 今: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96、众人:今之众人 。 (古义:一般人 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97、小学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 必修4

《廉颇蔺相如列传》

98、拜:拜为上卿(古义:授予官职)

99、寿: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古义:向人敬酒或献礼。 今义:寿命,岁数等。)

100、亲戚: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近亲及姻亲,内亲外戚。今义:与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成员。)

101、指示:请指示王。(古:指给……看。今: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102、前进: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走。)

103、宣言: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扬言,到处说。今义:国家宣传的事。) 104、布衣:布衣之交。(古义:平民。今义:布衣服。)

105、左右:左右欲刃相如。(古义:左右的侍从。今义:方位名词。)

106、鄙贱: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古义:目光短浅。今义:卑微。)

107、约束:未尝有坚明约束者。(古义:名词,约定、契约。 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108、不肖:臣等不肖,请辞去。(古义:不才。 今义:品行不好。)

109、宾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古义:门客。 今义:客人。) 《苏武传》

110、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111、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112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113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114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115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116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117、操持:卧起操持。(古义:同义复词,拿着。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筹办。)

118、货物:以货物与常。(古义:财物,礼品。 今义:出售的物品。)

119、实在: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120、从容: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121、因此:欲因此降武。(古义:趁这时。 今义:因果关系连词,结果。)

122、女弟: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和妹妹。) 《张衡传》

123、俗人:不好交接俗人。(古义:追求功名和富贵的人。 今义:庸俗的人。)

124、周密: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125、激扬:振声激扬。 (古义:清脆响亮。 今义:激浊扬清;激动昂扬;激励使振作起来。) 126、因此:伺者因此觉知。(古义:凭借这个。今义:因果关系连词,结果。)

127、下车:衡下车。 (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走下车。)

128、学者: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古义:有学问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必修5

高中语文古诗1-5篇七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5所有要求背诵的古诗古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5所有要求背诵的古诗古文

(一)古文(10篇)

★《荀子•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节选):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

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李密《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①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②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④东隅已逝,桑榆未晚。

★韩愈《师说》: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作《师说》以贻之。

★杜牧《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苏洵《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苏轼《前赤壁赋》: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二)诗词曲(30首)

★《诗经•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高中语文古诗1-5篇八
《高中语文古诗阅读及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素梅 王冕

闲花野草斗青红,一着冰霜扫地空。惟有老梅标致别,岁寒时节自春风。

(1)这首诗刻画了梅花什么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请联系全诗进行简要分析。(2)诗中描绘“闲花野草”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1)刻画了梅花凌寒绽放,风姿高雅的神采。冰天雪地寒气纵横的时节,争红斗绿的各色花草纷纷冻毙,惟有梅花从容自在,凌寒独放。 “惟有老梅标致别,岁寒时节自春风”,诗人既抒发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又借物抒怀,赞美了君子品质。(2)描绘闲花野草,主要是为了对比和衬托梅花的形象及精神风貌。“闲花野草”在寒冬到来之前,也曾“斗青红”,然而“一着冰霜”即“扫地空”,这与梅花的“岁寒时节自春风”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梅花“标致别”的高雅风姿,进而突出梅花的傲岸品质。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履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请简要概括“半山春晚” 的特点。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1)春花凋谢,树木清阴,气氛静谧。(2)①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诗歌头两联写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半山园主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更衬托出诗歌境界之幽。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忆王孙 春词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高楼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王孙】王孙:本指贵族公子,此处指主人公的丈夫。

(1)、作者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

作者精心选取了芳草萋萋、杨柳青青、杜宇悲啼、雨打梨花等四种意象。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暮春时节令人伤感的氛围。

(2)、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与李重元词一样,都写到了“断魂”,但其所抒发的感情各不相同,试做简要的分析。

杜诗写孤身赶路的行人雨中奔波,不见家人,“魂断”指思乡之情;李词写闺中少妇登楼远眺,不见行人,徒使魂销魄断,“断魂”是思夫之愁。

4.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野步 (宋)周 密 野步 (清)赵翼

麦陇风来翠浪斜, 草根肥水噪新蛙。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羡他无事双蝴蝶, 烂醉东风野草花。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两首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野步者形象?

(2)比较两诗结尾二句,说说两者写作手法有着什么样的相通之处。

参考答案 (1)周诗描绘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之中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赵诗描绘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仗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周诗写闲适的蝴蝶陶醉于东风野花之中,表现自己的惬意之情;赵诗埋怨秋风使万物包括人老去,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中表现自己的感情。

5.阅读下面两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小桃红 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越调]平湖乐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1)请简要分析两首元散曲的思想情感。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两首元散曲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1)前一首抒发了对王朝兴废的悲哀之情。诗歌连用“南朝旧曲„“司马泪痕”两个典故,抒发了深切的王朝兴亡之悲;;后一首抒发了强烈的思归之

情。诗人以“江山信美,终非吾土”表达了身处异乡的孤寂,用“何日是归年”.

直接抒发了强烈的思归之情。(2)都是以乐景衬悲情。前一首用采莲人的欢歌反衬抒情主人公(或自己)的孤独悲哀之情;后一首用风光旖旎妩媚的水乡之景反衬苦闷思归的心情。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神子 谢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1)词中“ ”一句化用了杜牧的诗句“ , ”; 另一句“野渡舟横”化用了唐朝诗人 的诗句“ ”。

(2)词的末尾三句用“只有”二字陡转,回到眼前,表达了什么意思?这三句与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为望月抒情,但所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析。

答: (1)杏花村馆酒旗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韦应物 野渡无人舟自横。(2)往事虽然美好,但已成过去,现在人隔千里关山,只有皎洁的月光,照着你也照着我。苏词以旷达的态度,自我安慰并安慰对方,带有祝愿的意味,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谢词侧重诉说离情,表达了人不能相见,徒然共照同一月亮的惆怅、无奈的心情。

8.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l4~16题。

霜天晓角 陈继儒①

背水临山,门在松荫里②。茅屋数间而已,土泥墙,窗糊纸。曲床木几,四面摊书史。若问主人谁姓,灌园者,陈仲子。 不衫不履,短发垂双耳。携得钓竿筐筥,九寸鲈,一尺鲤。菱香酒美,醉倒芙蓉底。旁有儿童大笑,唤先生,看月起。 ③

1.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素梅 王冕

闲花野草斗青红,一着冰霜扫地空。惟有老梅标致别,岁寒时节自春风。

(1)这首诗刻画了梅花什么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请联系全诗进行简要分析。(2)诗中描绘“闲花野草”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1)刻画了梅花凌寒绽放,风姿高雅的神采。冰天雪地寒气纵横的时节,争红斗绿的各色花草纷纷冻毙,惟有梅花从容自在,凌寒独放。 “惟有老梅标致别,岁寒时节自春风”,诗人既抒发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又借物抒怀,赞美了君子品质。(2)描绘闲花野草,主要是为了对比和衬托梅花的形象及精神风貌。“闲花野草”在寒冬到来之前,也曾“斗青红”,然而“一着冰霜”即“扫地空”,这与梅花的“岁寒时节自春风”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梅花“标致别”的高雅风姿,进而突出梅花的傲岸品质。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履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请简要概括“半山春晚” 的特点。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1)春花凋谢,树木清阴,气氛静谧。(2)①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诗歌头两联写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半山园主人安静悠闲的生

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更衬托出诗歌境界之幽。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忆王孙 春词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高楼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王孙】王孙:本指贵族公子,此处指主人公的丈夫。

(1)、作者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

作者精心选取了芳草萋萋、杨柳青青、杜宇悲啼、雨打梨花等四种意象。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暮春时节令人伤感的氛围。

(2)、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与李重元词一样,都写到了“断魂”,但其所抒发的感情各不相同,试做简要的分析。

杜诗写孤身赶路的行人雨中奔波,不见家人,“魂断”指思乡之情;李词写闺中少妇登楼远眺,不见行人,徒使魂销魄断,“断魂”是思夫之愁。

4.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野步 (宋)周 密 野步 (清)赵翼

麦陇风来翠浪斜, 草根肥水噪新蛙。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羡他无事双蝴蝶, 烂醉东风野草花。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两首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野步者形象?

(2)比较两诗结尾二句,说说两者写作手法有着什么样的相通之处。

参考答案 (1)周诗描绘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之中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赵诗描绘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仗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周诗写闲适的蝴蝶陶醉于东风野花之中,表现自己的惬意之情;赵诗埋怨秋风使万物包括人老去,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中表现自己的感情。

5.阅读下面两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小桃红 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越调]平湖乐 王恽

高中语文古诗1-5篇九
《高中语文古诗文》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Ⅰ.文言文部分

★ 《兰亭集序》 王羲之

1.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2.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4.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

★《赤壁赋》 苏轼

1.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6.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1.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2.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1.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1.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2.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鸿门宴》 司马迁

1.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3.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1.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

3. 狗彘食(sì四声)人食(shí)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劝学》 (《荀子》)

1.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过秦论》 贾谊

1.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2.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师说》 韩愈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1.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滕王阁序》 王勃

1.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2.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 虹销雨霁,彩彻区明。

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6.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7.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8. 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9.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0.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陈情表》 李密

1.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

吊。

2.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Ⅱ.诗词曲部分

★《氓》 (《诗经》)

1.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采薇》 (《诗经》)

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离骚》 屈原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4.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5.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6.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7.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孔雀东南飞》

1.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2.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蜀道难》 李白

1.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3.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秋兴八首》 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永怀古迹》 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琵琶行》 白居易

1.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2.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生平不得志。

4.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5.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6.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7.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喞喞。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 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望海潮》 柳永

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1.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4.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5.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6.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140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