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读元九诗阅读答案

| 诗词鉴赏 |

【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舟中读元九诗阅读答案篇一
《古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含答案解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客发笤溪①

叶 燮②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②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3分)

(2)诗歌末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三)(6分)

5.(6分)

(1)诗句运mT比喻、顶针的手法,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又将客愁与流水相比,突出客愁绵长。

(2)末联两句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感受。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竞不敢相信已到家乡,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之情。

㈢古代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答题。(6分,每小题各3分)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8.(1)这首诗的颔联、颈联描写出一幅怎样的江南春天风光?请简要分析。(3分)

(2)开头两句作者是如何表现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的?(3分)

8.(1)答案:描写了江南早春风光:云蒸霞蔚,梅柳摇曳,春水荡漾,春和景明,黄莺啼唱,一池浮萍生机盎然,凸显出江南春天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特征。(评分要点:分析意象2分,指出特征1分。)

(2)答案:作者用“独有”“偏惊”生动地表现了自己虽面对江南美丽春色,却因别家离乡、在外做官,对异乡的新春物候变化反而感到惊心的矛盾心情。(评分要点:紧扣“独有”“偏惊”作分析2分,指出游宦他乡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6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7━8题。

山歌

无名氏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唐宪宗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东去九江途中的一个深夜,诗人细读元稹诗卷,写下这首诗。

7.这两首不同朝代的诗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妙在何处,作简要赏析。(4分)

8.这两首诗各表达了什么感情? (2分)

(二) (6分)

7.两首诗都是反复使用一个字词的类迭修辞(1分)。第一首第二句通过“几家欢乐”与“几家愁”的对比来发问,这个问句的涵盖而极大。此诗三四句是二句发问的具体化,选择了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的满足与欠缺来打动人心,引起共鸣。通篇连用四个“几家”发问,而不作答,发人深省,有悠悠不尽的情思。(2分)

第二首诗人从“点灯”到“灯残”,再到“灯灭”,巧妙从时间上交代他心事重重,通宵未眠。(1分)

8.第一首短短四句,道尽了世上苦乐,人世间的不平(1分)

第二首表达了诗人郁闷、凄苦、悲愤的感情。(1分)

5.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5.(1)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2)“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按要求答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本诗颈联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4分)

(1)以动写静,或反衬。(1分)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1分)泉和鸟的声响反衬了环境的幽静。(1分)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心境的寂寞。(1分)

(2)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2分)首句描写了诗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的情形,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声写静,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抒发了他谪居中郁悒孤独愁苦的情怀。2分(原因2分,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点)

【诗歌鉴赏】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解

泠泠:拟水声,使人有夜凉之水的感觉

倚楹:靠着门柱

柳宗元生平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号柳河东或柳柳州。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半夜了,四野万籁无声。诗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多么寂静的环境啊!露水下降,本来是不易觉察到的,这里用“闻”,是有意把细腻的感觉显示出来。于是他干脆起床,“开户临西园”。

来到西园,只见: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两字用得极妙。“月”上用一个“寒”字来形容,与下句的“泠泠”相联系,又与首句的“繁露坠”有关。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在这极为静谧的中夜,再侧耳细听,听得远处传来从石上流

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

“石泉远逾响”,看来难以理解,然而这个“逾”字,却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时而一鸣,固然也反衬出夜的静谧,同时也表明月色的皎洁,竟使山鸟误以为天明而鸣叫。"露" "月" "泉" "鸟"这四种意象相互融合,以动衬静,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

面对这幅空旷寂寞的景象,诗人斜倚着柱子,观看,谛听,一直到天明。诗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闷形象,发人深思。他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想些什么呢?“寂寞将何言”一句,可谓此时无言胜有言。“寂寞”两字透出了心迹,他感到自己复杂的情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这首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韦之超脱。

注解:

[1] 中夜:半夜。值:碰上„„的时候。

[2] 觉(jiào):睡醒。繁露:浓重的露水。

[3] 临:面对。西园:指诗人住房西面的菜圃。

[4] 东岭:指住处东面的山岭。

[5] 泠泠(ling 灵):形容声音清越。

[6] 逾(yú 余):更加。

[7] 时一喧(xuān 宣):不时叫一声。

[8] 倚( yĭ 乙):斜靠着。楹(yíng 营):房屋的柱子。旦:天明、天亮。

[9] 言:说。

今译:

夜半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珠滴落声,

打开门来面对愚溪西边依稀的菜园。

一轮清冷的月亮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

清越的声音是水流冲刷着稀疏的竹根。

舟中读元九诗阅读答案篇二
《高三语文诗词鉴赏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题-8

唐诗鉴赏(一)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颔联写了什么?

2.用两句话说一说颈联听写的内容。

3.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与你初中学过的用了同一种手法的一首唐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唐诗的题目是什么?

唐诗鉴赏(二)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元九,唐代诗人元稹。他曾和白居易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写这首诗时,元稹被贬通州(四川),白居易正在被贬江州(江西)的途中。

1.向来诗家最忌重复,小诗尤其如此。可这首绝句一反故常,四句三用“灯”字,以“灯 前”、“灯残”、“灭灯”三个意象,前后映照,突出

2.全诗最后以景结情。其中的“风浪”既实指 也喻指

3.这首绝句,字面上“读君诗”,主题则应是“忆斯人”,表达诗人在《琵琶行》中所说的 “

唐诗鉴赏(三)

戏为六绝句(其二)

杜 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王杨卢骆”是指初唐四个诗人。这四人合称为“”。

2.“轻薄为文”是什么意思?

3.“尔曹”是指那些对“四杰”“不废江河万古流” 来比喻唐诗鉴赏(四)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 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谓水流。

1.首联用一“”字,奠定全诗的基调,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 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2.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 比喻什么?

3.颈联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

4.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唐诗鉴赏(五)

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十五夜望月”中“望月”的时间是初秋、中秋,还是深秋?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2.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写的都是远客思乡之情,它们写景抒情的方法一样吗?请作 具体分析。

唐诗鉴赏(六)

从 军 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西京:长安。②牙璋:皇帝调兵的符信。③龙城:匈奴名城 ④百夫长:泛指低级军官。

1.这首短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介书生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诗中既 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请从诗中一一找出。

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有: ④①②③

渲染环境气氛的句子是 2.细读尾联,体味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这首诗的内容与形式都堪称完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秦和气势,诗中哪几联属对 仗(对偶)?

宋诗鉴赏(一)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1.这首诗是作者被贬为夷陵县令时所作。诗的前两联主要是写景,写出了

2.这首诗在遣词造句方面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选取你最欣赏的一例加以说明。

宋诗鉴赏(二)

乡 思

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诗人在之时,极目天涯时见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诗人见到了 诗人的感受2.诗人的视野是由而,诗的意境则是由。

3.诗在时间、空间、光色及结构上组成了一个浑成统一的艺术境界,给人

宋诗鉴赏(三)

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注]此诗是张耒罢官闲居乡里之作。

1.诗的前六句描写了夏日村居之景,请细细诵读,从三个角度理出诗人写景的顺序。

2.诗的后两句抒写了诗人夏日村居之情,请作具体解说。

3.诗中写景写情、情景交融,这都是因为抓住了一个“ 别有神韵。

4.诗人在写景时,运用了一种什么手法?

宋诗鉴赏(四)

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次年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途经金陵时所作。

1.诗中“ 囚徒的诗人已经无能为力,只能发出“”的感慨。

2.诗中的二个问句,用了的修辞方法,流露出诗人

3.这首诗的尾联与诗人写的另一首诗《过零丁洋》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相比,有什么异同?

答: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这首诗的尾联 《过零丁洋》的尾联宋诗鉴赏(五)

病 牛

李 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李纲官至宰相,因反对媾和,力主抗金被贬谪武昌。箱:通“厢”,仓禀。

1.这首诗实非写牛,而是诗人自喻坎坷和辛酸。“牛”为何而“病”?“力尽筋疲谁复伤” 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三、四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病牛”的什么精神?

3.就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作一点浅析。

宋诗鉴赏(六)

秋日三首(其一、其二)

秦 观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 青虫相对吐秋丝。

[注]①邗沟:邗江 ②菰蒲:水生植物 ③月团:茶饼 ④瀹:yuè煮

1.这两首诗内容与写法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请细读之后,一一找出。

两首诗的相同之处(不少于三处)

两首诗的不同之点(不少于三点)

2.第一首三、四句,先设“疑”,后解“疑”,暗示了 3.第二首一、二句,写了二个细节,一是二是,说明 主人4.请给这两首诗各拟一个题目

宋词鉴赏(一)

诉 衷 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科,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陆游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但却屡遭贬黜,有志难申。词用了对比写法:以 与形成鲜明对比。

2.词的上阕“觅封侯”表达的是作者 ③④②①

舟中读元九诗阅读答案篇三
《诗文阅读》

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语段,翻译加红①的句子,给加红②部分断句。

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①贫贱之致物也难, 虽欲过之奚由?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②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为其实也。则此论之不可不察也。

(《吕氏春秋·本生》)

1、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二、古诗词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两题。

桂 枝 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①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②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③,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④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⑤,时时犹唱,《后庭》遗曲⑥。

[注释]①棹:船桨,这里用来代指船。 ②星河:银河。这里比喻河流。 ③门外楼头:这四字浓缩了杜牧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诗句,说当隋将韩擒虎率大军压境时,陈后主还和宠妃张丽华在一起寻欢作乐。这里借用陈后主宠张丽华亡国的典故,感叹六朝的破灭。 ④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建都金陵。 ⑤商女:歌女。 ⑥《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

1、对全词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词从感叹胜景入笔,接着感怀历史,最后落脚于现实。

B."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是描写登高远眺所见景色。

C."画图难足"是感叹所见景色美如画,但仍有不足之处。

D."念往昔"的"往昔"所指是"如流水"的"六朝旧事"。

2、"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这句,是化杜牧的一句名诗入词的,请写出这句诗。后人评价王安石以此句结束全篇,写得含蓄曲折,耐人寻味,批判的意味很深。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词含蓄在何处?批判了什么样人?

答: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⑴-⑶题。

舟中读元九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白居易 元稹

把君诗卷灯前读, 残灯无焰影幢幢,

读尽灯残天未明。 此昔闻君谪九江。

眼痛灭灯犹暗坐, 垂死病中惊坐起,

逆风吹浪打船声 暗风吹雨入寒窗。

1、下列对两首诗的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的诗第一句叙事,意为手捧好友元稹的诗卷就灯而读;元缜诗的第一句写景,"影幢幢",即昏暗不清、摇曳不定的样子。

B.白诗第二句写景,主要说用了很长时间读完元诗之后天仍未亮;元诗第二句叙事,说在这个晚上才听说好友白居易被贬到九江。

C.白诗第三句说由于反复阅读诗卷而眼疼,由于眼疼而吹灭了灯,吹灭了灯还是眼疼而不能入睡,于是只好在黑暗中独自地枯坐。

D.元诗第三句说自己在将死的重病中听到朋友白居易遭贬的消息,震惊得从床上坐了起来,简简单单七个字,写尽对友人的牵挂。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的末句都是以景结情,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又把深情融于景物之中,含蓄隽永,让人寻味不尽,加强了表达效果。

B.元诗第三句是传神之笔,"惊"字是诗眼,不仅说明事情的发生完全出乎诗人的意料,而且状写诗人情感变化之大、之烈。

C. 两首诗都描写了诗人怀念朋友,独对孤灯,夜不能寐的情景,抒发了一种好友天各一方的凄苦悲凉的感情。

D.白居易诗无一字道情而句句有情,以间接抒情为主;元稹诗全诗都被一个"惊"字笼罩着,以直接抒情为主。

3、两首诗都把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在一起,但在写景上两诗又有不同之处,各有特点。请就"灯"这一物象作简要分析。

三、古诗文默写。

1、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3、使天下之人,______________。独夫之心,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

5、古人写文章,常常引用前人诗文或典故,苏轼的《赤壁赋》中就有这样的语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非曹孟德之诗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今安在哉?"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王国维论诗的境界,分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在我看来,诗词和绘画一样,既然艺术作品是一种主观对客观反映的产物,那么不论"我"在作品中得以表现的明显程度如何,绝对"无我"的艺术形象是不存在的;作品终究不可避免地总有一个"我"在。岑参诗句"塔势如涌出",杜甫诗句"星垂平野阔",这些静中有动的风景里,那"涌"字"垂"字,当作一种比拟性的词汇来体会,分明可以感到它们既是诗人对宝塔、天宇的具体特征的生动写照,也是诗人观赏

这些事物时某种特定的主观态度的具体表现。如果诗人对这些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是肤浅的、扑朔迷离的、不着边际的,那么,这些客观事物既不可能成为诗人的反映对象,更不可能赋予它浓烈的情绪色彩。这些诗句既表现了客观事物,也表现了艺术家那不平凡的"我"。

我们在巫峡不止一次观赏了神女峰。神女峰这个名称得以流传,也体现着客观的物与主观的我的辩证关系。人称神女峰上矗立的巨石仿佛一位盛装唐代妇女,背近峰端而展望东南,有人说它是望夫石。不论后来者把它想象做什么,第一次给这一巨石以神女之名的,应该承认它是一位富于想象力的艺术家。他并未靠行政命令推广这一命名,只因为人们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女人,这个名称才得以流传。如果没人发现这块巨石像个端庄而丰美的女人,也许这块巨石就没有这么逗人喜欢的名字。同时,接受这一命名的人们,经受他们自己观赏实践的检验,才不是人云亦云地承认这一巨石可以称为神女峰的。如果神女峰这一命名可以当着文艺创作,那么它的题材就只是这块巨石,这当然是说不通的。如果在命名者自己的心目中,不是早有一种来自实际生活的感受,这块巨石对他当然无所谓神女不神女的。不论这感受是从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得来,都作用于命名者对这块巨石的观赏。倘若只能接触这块巨石而不具备观赏这块巨石的美的主观条件,神女峰这一美的命名的产生简直不可想象。那么,这块巨石对于我们这些坐船匆匆经过三峡的旅人来说,就很可能从我们的注意圈中丧失它的地位,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就不免缺少了它那特殊的艺术魅力。神女峰作为我们的观赏对象,正如梵高的《向日葵》和徐悲鸿的《奔马》一样,它的产生、存在和作用,都是以个性为条件的。在那与众不同的条件的作用之下,创造出来的形象才可能成为我们乐于观赏的对象。

(取材于王朝闻《再再探索》)

1、下列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王国维所谓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那是绝对不存在的。

B.文中举出的岑参、杜甫的诗句,都体现着诗人不平凡的思想感情。

C.神女峰的名称得以流传,只因它实在太像一位盛装的唐代妇女了。

D.岑参、杜甫、梵高、徐悲鸿的创作和神女峰命名的创作手法相同。

2、含有与"塔势如涌出"中的"涌"、"星垂平野阔"中的"垂",表达效果相同词语的一项是( )

A.月照一孤舟 B.海日生残夜

C.黄河入海流 D.郡邑浮前浦

3、文中划线语句"这当然是说不通的"和"简直不可想象",所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请具体回答。

4、文中说"神女峰这个名称得以流传,也体现着客观的物与主观的我的辩证关?quot;,请简明具体地说明这一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

一、1、身居富贵却不懂得(应该知足的)道理,(富贵)刚好足以成为祸患,还不如(甘于)贫贱。(考查点,"知道":懂得道理;"适":刚好,"为患":成为祸患;"贵富""贫贱"都应该译为"处在……的地位")

2、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参考译文:

身居富贵却不懂得(应该知足的)道理,(富贵)刚好足以成为祸患,还不如贫贱。贫贱

的人得到财物困难,即使想要过度(享受)又从哪里得到呢?出入不是坐车就是乘辇,追求自身的安逸,这就是招致挫折的开端;吃肥肉饮醇酒,追求自身的强壮,这叫做烂肠的食物;(迷恋)细腻的皮肤、洁白的牙齿的美色,郑国、卫国的靡靡之音,追求自身的享乐,这就叫做伤害人本性的刀斧;这三大祸害,都是由富贵招来的。所以古代有的人不愿意升官发财,是因为看重人的本性的缘故;不是为了用好名声向世人夸耀,而是为了保持自身本性的实质啊。那么这种有关富贵祸福的道理,就不能不详察了。

二、(一)1、C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王安石表面上是写叹息歌女不知亡国之恨,仍唱亡国之音《后庭花》,实际上是谴责那些沉醉于歌舞,过着豪华生活的人。因为歌女唱什么,不是由歌女决定,而是听歌者决定的。歌女所唱的内容,恰恰反映了听歌者的心态和思想。这样借歌女来批评,就显得含义曲折,耐人寻味了。

(二)1、C("犹暗坐"并非因眼疼,而是读诗后浮想激起各种情感不能入睡)

2、D(错在元诗以直接抒情为主,元诗前后两句为借景抒情,中间两句为借事抒情)

3、白诗中"灯"是重要物象,反复出现,每次又有变化, "灯前""灯残""灯灭",真实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表现诗人相思之深。由灯而导致的或明或暗的景色给人很强的真实感。所用手法属白描。元诗则是浓墨重彩,工笔细描。是残灯,没有火苗,又昏暗摇曳,这是因为诗人闻知朋友遭贬后心情极为悲凉痛苦而移情于景的缘故,带有诗人很强的主观色彩。

三、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

2、榆柳荫后檐 暧暧远人村

3、不敢言而敢怒 日益骄固

4、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西望夏口,东望武昌/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四、1、B(A"有我之境",存在;C"只",不对;D"手法相同",不对)

2、D("浮"字与"涌""垂"一样,是"比拟性的词汇","描绘出静中有动的风景")

3、相同。都表明神女峰的命名,不只靠一块巨石,还有命名者来自实际生活的感受。

4、从客观看,要有巫峡上这块巨石;从主观看,要有人发现这块巨石像个端庄而丰美的女人,给它命名,之后还要有经受人们观赏这块巨石的检验和认可,神女峰的名称才得以流传。

舟中读元九诗阅读答案篇四
《中考语文课外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

山中留客(张旭) 渡汉江 (宋之问)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

有什么表达作用?

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

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

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浪淘沙‧怀旧 (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梅花绝句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

达的?简要回答。的?简要回答。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 首句作者怎样用

“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 截然不同的意境?

(2) “ 故乡今夜思千里 ”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秋江 (道潜)

(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⑴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⑵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奉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早梅(张谓)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 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

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山房春事二首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舟中读元九诗(唐)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有何用意?

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内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 ,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洲刺史任上的作品。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以答。 (1)首联连用了两个“花”字,有何作用?(3分)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苈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①漳汀封连:分别为今福建的漳州市、长汀县和广东的封川县、连县,唐代为偏远地区。②飐:吹动。薜苈:一种缘墙牵藤常绿蔓生的香草。③共来:指与作者一道贬到南方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④百越,文身地:均指少数民族地区。

(1) 这首政治抒情诗通过登楼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请作简要的分析。

2这首诗的中间两联都是写景,很有特色,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

分析。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①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②王浚: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寒流:指长江。

(1) 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结合一二联作具体的分析。

(2) 这首诗以景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

山中留客 答: “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显示蓬勃生机, “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妍斗艳,足以景色迷人和诱人,意在留客.

答: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新鲜、湿润.“以景诱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诗人高人一筹之处.

浪淘沙‧怀旧 答: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

答: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

梅花绝句 答: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绝句 答:景物:江、鸟、山、花.

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答: “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渡汉江

答:从空间的隔离,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贬居期间的孤苦情绪. 答: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 闺怨

答: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

答: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除夜作

答: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答: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新晴

答:既写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后,面对青苔满地、绿树浓郁,却无人共享、共语的遗憾心情;也为下联“唯有南风旧相识”铺垫,为上下联之间的枢纽之词。

答: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 秋江

答:第一句将耀眼红枫与青白酒旗相缀,第二句将白沙洲渚与微红夕照相映,而两句之间用火焰般的枫林秋色与绚丽的夕照晚霞相映衬:满天满树的红色,真是绚烂之极,好一幅色彩浓丽、美不胜收的画面。

答:前三句为“实”写,末句为“虚”写。前两句从视觉角度写绚烂的秋江暮景;第三句从听觉角度写苍茫中的柔橹声声,以上三句似画境,胜乐声,但句句写“实”。结句冷然一问,却是凭空想象,是虚笔,但从景联想到人,由实而虚,却使意境更悠远空灵。 江南春

答: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题奉晚

答: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早梅

答:开放之“早”;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答:表现其凌寒独开的精神品质。 雨晴

答: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夏意

答: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席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

示例: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答: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答: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答:创设了黑夜中凄清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 答:明写江中狂风大浪,暗指险恶的政治风浪。

答: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结合。 答:有闲适恬静的心境。

答: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答: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寄李儋元锡

首句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次句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意味。 这首诗表现了分别后对朋友的思念,并倾诉了乱世中一个地方官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抒发了诗人被贬后的一腔孤愤和忧郁难言的苦闷心情,也抒发了对朋友深切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政敌的长期无情迫害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和愤怒的谴责。【解题指要】政治抒情诗的创作大多与时代和作者的经历、政治态度密不可分,又因为这首诗是寄给朋友,含思友之情则不在话下。 颔联写风雨楼前的近景,既真切,又细致;颈联写山重水曲的远景,想象丰富,一俯一仰,视野各异,上实下虚,情景交融,色彩强烈。起到景中寓情的作用,抒发了无穷的愁思。

西塞山怀古

采用对比手法。其弦外之音是充满了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你看“王气”也好,“铁锁”也好,岂能挡住祖国统一的步伐? 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舟中读元九诗阅读答案篇五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舟中读元九诗阅读答案篇六
《高三语文诗词鉴赏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题-8

唐诗鉴赏(一)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颔联写了什么?

2.用两句话说一说颈联听写的内容。

3.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与你初中学过的用了同一种手法的一首唐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唐诗的题目是什么?

唐诗鉴赏(二)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元九,唐代诗人元稹。他曾和白居易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写这首诗时,元稹被贬通州(四川),白居易正在被贬江州(江西)的途中。

1.向来诗家最忌重复,小诗尤其如此。可这首绝句一反故常,四句三用“灯”字,以“灯 前”、“灯残”、“灭灯”三个意象,前后映照,突出

2.全诗最后以景结情。其中的“风浪”既实指 也喻指

3.这首绝句,字面上“读君诗”,主题则应是“忆斯人”,表达诗人在《琵琶行》中所说的 “

唐诗鉴赏(三)

戏为六绝句(其二)

杜 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王杨卢骆”是指初唐四个诗人。这四人合称为“”。

2.“轻薄为文”是什么意思?

3.“尔曹”是指那些对“四杰”“不废江河万古流” 来比喻唐诗鉴赏(四)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 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谓水流。

1.首联用一“”字,奠定全诗的基调,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 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2.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 比喻什么?

3.颈联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

4.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唐诗鉴赏(五)

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十五夜望月”中“望月”的时间是初秋、中秋,还是深秋?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2.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写的都是远客思乡之情,它们写景抒情的方法一样吗?请作 具体分析。

唐诗鉴赏(六)

从 军 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西京:长安。②牙璋:皇帝调兵的符信。③龙城:匈奴名城 ④百夫长:泛指低级军官。

1.这首短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介书生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诗中既 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请从诗中一一找出。

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有: ④①②③

渲染环境气氛的句子是 2.细读尾联,体味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这首诗的内容与形式都堪称完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秦和气势,诗中哪几联属对 仗(对偶)?

宋诗鉴赏(一)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1.这首诗是作者被贬为夷陵县令时所作。诗的前两联主要是写景,写出了

2.这首诗在遣词造句方面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选取你最欣赏的一例加以说明。

宋诗鉴赏(二)

乡 思

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诗人在之时,极目天涯时见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诗人见到了 诗人的感受2.诗人的视野是由而,诗的意境则是由。

3.诗在时间、空间、光色及结构上组成了一个浑成统一的艺术境界,给人

宋诗鉴赏(三)

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注]此诗是张耒罢官闲居乡里之作。

1.诗的前六句描写了夏日村居之景,请细细诵读,从三个角度理出诗人写景的顺序。

2.诗的后两句抒写了诗人夏日村居之情,请作具体解说。

3.诗中写景写情、情景交融,这都是因为抓住了一个“ 别有神韵。

4.诗人在写景时,运用了一种什么手法?

宋诗鉴赏(四)

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次年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途经金陵时所作。

1.诗中“ 囚徒的诗人已经无能为力,只能发出“”的感慨。

2.诗中的二个问句,用了的修辞方法,流露出诗人

3.这首诗的尾联与诗人写的另一首诗《过零丁洋》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相比,有什么异同?

答: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这首诗的尾联 《过零丁洋》的尾联宋诗鉴赏(五)

病 牛

李 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李纲官至宰相,因反对媾和,力主抗金被贬谪武昌。箱:通“厢”,仓禀。

1.这首诗实非写牛,而是诗人自喻坎坷和辛酸。“牛”为何而“病”?“力尽筋疲谁复伤” 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三、四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病牛”的什么精神?

3.就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作一点浅析。

宋诗鉴赏(六)

秋日三首(其一、其二)

秦 观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 青虫相对吐秋丝。

[注]①邗沟:邗江 ②菰蒲:水生植物 ③月团:茶饼 ④瀹:yuè煮

1.这两首诗内容与写法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请细读之后,一一找出。

两首诗的相同之处(不少于三处)

两首诗的不同之点(不少于三点)

2.第一首三、四句,先设“疑”,后解“疑”,暗示了 3.第二首一、二句,写了二个细节,一是二是,说明 主人4.请给这两首诗各拟一个题目

宋词鉴赏(一)

诉 衷 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科,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陆游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但却屡遭贬黜,有志难申。词用了对比写法:以 与形成鲜明对比。

2.词的上阕“觅封侯”表达的是作者 ③④②①

舟中读元九诗阅读答案篇七
《中考语文课外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

山中留客(张旭) 渡汉江 (宋之问)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

有什么表达作用?

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

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

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浪淘沙‧怀旧 (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梅花绝句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

达的?简要回答。的?简要回答。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 首句作者怎样用“寒”

“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 截然不同的意境?

(2) “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

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秋江 (道潜)

(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⑴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⑵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奉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早梅(张谓)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 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

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山房春事二首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舟中读元九诗(唐)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有何用意?

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内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 ,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洲刺史任上的作品。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以答。 (1)首联连用了两个“花”字,有何作用?(3分)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苈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①漳汀封连:分别为今福建的漳州市、长汀县和广东的封川县、连县,唐代为偏远地区。②飐:吹动。薜苈:一种缘墙牵藤常绿蔓生的香草。③共来:指与作者一道贬到南方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④百越,文身地:均指少数民族地区。

(1) 这首政治抒情诗通过登楼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请作简要的分析。

2这首诗的中间两联都是写景,很有特色,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

分析。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①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②王浚: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寒流:指长江。

(1) 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结合一二联作具体的分析。

(2) 这首诗以景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

山中留客 答: “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显示蓬勃生机, “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妍斗艳,足以景色迷人和诱人,意在留客.

答: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新鲜、湿润.“以景诱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诗人高人一筹之处.

浪淘沙‧怀旧 答: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

答: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

梅花绝句 答: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绝句 答:景物:江、鸟、山、花.

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答: “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渡汉江

答:从空间的隔离,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贬居期间的孤苦情绪. 答: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 闺怨

答: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

答: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除夜作

答: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答: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新晴

答:既写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后,面对青苔满地、绿树浓郁,却无人共享、共语的遗憾心情;也为下联“唯有南风旧相识”铺垫,为上下联之间的枢纽之词。

答: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 秋江

答:第一句将耀眼红枫与青白酒旗相缀,第二句将白沙洲渚与微红夕照相映,而两句之间用火焰般的枫林秋色与绚丽的夕照晚霞相映衬:满天满树的红色,真是绚烂之极,好一幅色彩浓丽、美不胜收的画面。

答:前三句为“实”写,末句为“虚”写。前两句从视觉角度写绚烂的秋江暮景;第三句从听觉角度写苍茫中的柔橹声声,以上三句似画境,胜乐声,但句句写“实”。结句冷然一问,却是凭空想象,是虚笔,但从景联想到人,由实而虚,却使意境更悠远空灵。 江南春

答: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题奉晚

答: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早梅

答:开放之“早”;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答:表现其凌寒独开的精神品质。 雨晴

答: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夏意

答: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席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

示例: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答: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答: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答:创设了黑夜中凄清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 答:明写江中狂风大浪,暗指险恶的政治风浪。

答: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结合。 答:有闲适恬静的心境。

答: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答: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寄李儋元锡

首句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次句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意味。 这首诗表现了分别后对朋友的思念,并倾诉了乱世中一个地方官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抒发了诗人被贬后的一腔孤愤和忧郁难言的苦闷心情,也抒发了对朋友深切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政敌的长期无情迫害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和愤怒的谴责。【解题指要】政治抒情诗的创作大多与时代和作者的经历、政治态度密不可分,又因为这首诗是寄给朋友,含思友之情则不在话下。 颔联写风雨楼前的近景,既真切,又细致;颈联写山重水曲的远景,想象丰富,一俯一仰,视野各异,上实下虚,情景交融,色彩强烈。起到景中寓情的作用,抒发了无穷的愁思。

西塞山怀古

采用对比手法。其弦外之音是充满了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你看“王气”也好,“铁锁”也好,岂能挡住祖国统一的步伐? 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舟中读元九诗阅读答案篇八
《高必修五月考试卷及答案二语文》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二次月考试卷

本试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逋(pū)慢 央浼(měi) 岑(cãn)寂 恪(kâ)守不渝 .... B.捧袂(mâi) 攻讦(juã) 舂(chōng)粮 处(chǔ)心积虑 .... C.熟稔(rěn) 盘桓(huán) 鲜嫩(nân) 穷源溯(sù)流 .... D.蜂窠(kē) 角隅(yú) 暂(zhàn)时 搬弄(nòng)是非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文采 惯用语 天遂人愿 梳装打扮

B.虔诚 擦边球 礼义之邦 咬文嚼字

C.端详 排行榜 旁征博引 磕磕绊绊

D.苍桑 卖关子 命途多舛 感恩戴德

3.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1978年以后,陈奂生的帽子不胫而走,当时只觉得头上轻松,竟不曾想到....

冷。

B.对于部分同学的要求,老师们认为尚属合理,无可非议。 ....

C.陈奂生望着街上不绝如缕的人流,想到,要是碰到一件大家不曾经过的事....

情,讲给大家听听,就神气了。

D.我们只有身临其境地为百姓着想,才会赢得百姓对我们的信任,才会实现....

“做老百姓的公仆”的执政目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

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使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

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

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读书,是智慧的行为。

②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墩甫上。

③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④在春秋默默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

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⑤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

A.①③②④⑤ B.⑤①②③④

C.②④③⑤① D.①⑤②④③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旬有五日而后反 B.而御六气之辩

C.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7.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童子何知? ②彼且奚适也 ③莫之夭阏者

④彼且恶乎待哉 ⑤急于星火 ⑥此小大之辩也

⑦访风景于崇阿 ⑧则告诉不许 ⑨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A、①②④⑨/③/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⑨/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⑨/⑤⑦/⑥/⑧

D、①②④⑨/⑤⑦/③/⑥⑧

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

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

将图南。 .

C.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

9.下面四个句子中, “之” 作代词的一项是( )

A、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B、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之二虫又何知

D、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0~12题。

抗生素药物研制新思路

俄罗斯医学科学院院士阿〃沃罗比约地和俄罗斯科学中心特别纯净药物研究

所科研人员合作,提出了新型抗生素药物研制新方法。它的科学机理不是将体内

致病性微生物细菌灭杀,而是最大限度地刺激体内那些牢固保护机体的正常细菌

群的生物活性,使致病性微生物“无用武之地”。在该方法的基础上,俄研究人

员已成功研制出新型抗生素药物。

众所周知,抗生素的抗药性问题已非常严重,针对一种疾病选择一种有效的

抗生素已经很不容易。近年来,科学界已产生了一个新术语——“抗致病性”药

物,这类药物或能将细菌消灭,或可抑制细菌的致病性。

目前,主要有两种研制新型抗生素的方法:

第一,利用群体效应调控原理。很多致病性细菌只有在群体密度达到一定程

度后才可导致疾病发生,即受群体效应的调控。很多细菌都具备这种能力,即细

菌能够分泌一种或多种自诱导剂,通过感应这些自诱导剂来判断蓖群密度和周围

环境变化,当菌群数达到一定的阈值后,启动相应一系列基因的调节表达,以调

节菌体的群体行为。不同类型的细菌具有不同的群体效应调节系统,很多细菌分

泌同一种诱导剂,以此调控不同种类细菌间的作用行为。目前,在这一理论基础

上还没有研制出新型抗生素药物。

第二,寻找能够抑制细菌群体效应的天然化合物,如植物或者海藻等可以形

成保护系统的天然物质。但目前因这些物质的低效性而未获得成功。

沃罗比约夫院士则提出了第三种方法。这种方法不是抑制致病细菌的群体效

应,而是最大限度地刺激那些牢固保护机体的正常细菌群的群体效应。利用这种

原理,沃罗比约夫院士在大肠杆菌增长自动调节因子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出力量

抗生素药物“阿克托氟洛尔—C”。实验发现,“阿克托氟洛尔—C”能够有选择

地刺激人体正常细菌的增长,如乳菌、大肠杆菌以及分歧细菌。研究人员认为,

“阿克托氟洛尔—C”将成为真正的“抗致病性”药物抗生素。

(选自《新华文摘》2006年第15期)

10.下列有关俄罗斯提出的新型抗生素药物研制“新方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是( )

A.这种新方法的科学机理是最大限度地刺激体内那些牢固保护机体的正常

细菌群的生 物活性,从而将致病性细菌消灭。

B.这种新方法的出发点不是将体内致病性微生物细菌灭杀,而是刺激正常

细菌群的群体效应,使致病性细菌完全失去活性。

C.这种新方法的科学机理是刺激体内那些保护机体的正常细菌群,以提它

们的生物活性,使致病性细菌失去用武之地,

D.这种新方法的科学机理是限制致病性细菌的生物活性,从而最大限度地

提高体内正常细菌群的生物活性。

11.下列对第二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解决致病性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问题,是科学界致力于寻找研制新型

抗生素药物方法的重要原因。

B.致病性细菌对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抗药性,所以现在针对某一种疾病已经

找不到一种有效的抗生素。

C.“抗致病性”药物和传统的抗生素相比,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抗致病性”

药物重视了药物对细菌致病性的抑制作用。

D.传统的抗生素是致力于将致病性细菌消灭,而“抗致病性”药物则是或

能消灭细菌,或能抑制细菌的致病性。

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不同类型的细菌在相同的群体效应调节系统的调控作用下,一旦密度达

到一寂的阈值,就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

B.很多细菌能够分泌一种或多种自诱导剂,借助同一种诱导剂可以调控细

菌间的作用行为。

C.一些植物或者海藻等可以形成保护系统的天然物质,这些天然物质能够

对细菌的群体效应产生抑制作用。

D.沃罗比约夫院士研制出的力量抗生素药物能够刺激人体内乳菌、大肠杆

菌以及分歧细菌的增长。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5题。

陈留董宣为洛阳令。湖阳公主①苍头②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

主出行,以奴骖乘③,宣于夏门亭候之,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

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④,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宣叩头曰:.

“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须棰,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⑤持之。

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⑥为..

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为天子今,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

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能搏击豪.强,京师莫不震栗。(《后汉书·董宣传》)

注:①湖阳公主: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姐诅。下文又称“主”。

②苍头:奴仆。③骖乘:在车右边陪乘。

④帝:即汉光武帝。 ⑤黄门:指太监。

⑥文叔:刘秀的字。

13、对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而纵奴杀人 纵:放纵。 B.使宣叩头谢主 谢:感谢。 ..

C.强使顿之 顿:指磕头。 D.宣悉以班诸吏 班:分发。 ..

14、下列语句翻译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1)藏亡匿死 (2)强项令出

A.(1)藏匿逃跑犯死罪的人 (2)坚强不低头的县令出来

B.(1)躲藏逃跑几乎至死 (2)坚强不低头的县令出来

C.(1)藏匿逃跑犯死罪的人 (2)这是他的强项命令他出来

D.(1)躲藏逃跑几乎至死 (2)这是他的强项命令他出来

1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董宣在湖阳公主出行时,查堵列举公主过失并打死了杀人犯,公主告诉皇 帝,皇帝大怒,欲棰杀董宣。

B.面临被棰杀,董宣没有畏惧,借允许说话之机,阐明应严明法律才能治国

之理。

C.董宣的一番话使皇帝醒悟,以头击楹流血被面的自杀之举更是使皇帝感动,

而释放董宣 并赐钱给他。

D.湖阳公主对皇帝所说的话,是要皇帝想想她的恩德,而为她出气,不能放

过董宣。

第II卷(共105分)

四、(28分)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由是能搏击豪强,京师莫不震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7.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1).凄苦,是这首小诗的基调。这种凄苦之情,是通过诗中哪些词语渲染出来

的。

答:(4分)

(2).向来诗家最忌“犯复”,即一诗中不宜用重复的字。这首绝句却一反常态,

四句中用三个“灯”字,但我们读来丝毫不感到重复,试作一点分析。

答: (4分)

18. 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三径就荒, 。携幼入室, 。(《归去来兮辞》)

(2)鹤汀凫渚,_________________;桂殿兰宫,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3)既自以心为形役,______________?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

(《归去来兮辞》)

(4)悟以往之不谏, 。云无心以出岫, 。

(《归去来兮辞》)

(5)但以刘 ,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陈情表》)

五、现代文阅读(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9-22题。(12分)

法律门前

舟中读元九诗阅读答案篇九
《意境题答案》

1、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 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2、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 壮美景象: 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 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步骤一) 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壮阔 的气势, (步骤二) 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 豪情。 (步骤三)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5年全国卷1)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提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山有树,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现出了山的宁静,(步骤二)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4、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此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此诗通过描写凉气、月光、重露、飞萤、宿鸟等意象展现出深秋月夜的景象。(步骤一)

渲染了幽清冷寂的氛围。(步骤二)

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时的感情,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感慨和忧愤。(步骤三) 5、 江宁夹口(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这首诗的首句用了“月黄昏”三个字,请问,诗人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月黄昏”三字为这首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小店、半死枫树,这些形象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显得暗淡朦胧(步骤一),从而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步骤三)。

6、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创设了黑夜中凄清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 7、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描绘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描绘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8、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⑴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和氛围?

答:这首词记诗人一次夜晚在乡村行路中所见到的景象及所感受到的情趣,创造了一种既热闹欢快又清悠宜人的境界。 9、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绝 句 (金)王庭筠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1)诗歌前两句营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分)前两句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绘出诗人居住清幽的意境。首句诗人用“瘦”字将具有清瘦形象的竹和具有清瘦风格的诗联系起来,为全诗定下清瘦的意境氛围。第二句的“入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梅花在月光中发出浓郁、悠长的幽香,还伴随诗人进入梦乡。将竹和梅这样的自然物象与诗与梦这样的人为之物融合在诗句中,这就构成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的高妙意境。(能答出“清幽”的意境,2分;有恰当的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相思令 张先

蘋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

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

注:“陇月”即山月,当山月低垂,则天将拂晓。

(1)这首词描绘了怎样了意境?请结合语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词中写到满溪蘋草,绕溪之柳,低垂的陇月,霏霏烟霭,凄凄晓风,还有寂寂的寒鸥,这些景物交织在一起,勾勒出凄凉、怅惘、朦胧的意境。(意对即可)(4分)

舟中读元九诗阅读答案篇十
中考语文课外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

山中留客(张旭) 渡汉江 (宋之问)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

有什么表达作用?

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

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

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浪淘沙‧怀旧 (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梅花绝句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

达的?简要回答。的?简要回答。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 首句作者怎样用

“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 截然不同的意境?

(2) “ 故乡今夜思千里 ”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秋江 (道潜)

(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⑴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⑵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奉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早梅(张谓)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 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

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山房春事二首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舟中读元九诗(唐)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有何用意?

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内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 ,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洲刺史任上的作品。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以答。 (1)首联连用了两个“花”字,有何作用?(3分)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苈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①漳汀封连:分别为今福建的漳州市、长汀县和广东的封川县、连县,唐代为偏远地区。②飐:吹动。薜苈:一种缘墙牵藤常绿蔓生的香草。③共来:指与作者一道贬到南方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④百越,文身地:均指少数民族地区。

(1) 这首政治抒情诗通过登楼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请作简要的分析。

2这首诗的中间两联都是写景,很有特色,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

分析。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①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②王浚: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寒流:指长江。

(1) 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结合一二联作具体的分析。

(2) 这首诗以景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

山中留客 答: “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显示蓬勃生机, “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妍斗艳,足以景色迷人和诱人,意在留客.

答: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新鲜、湿润.“以景诱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诗人高人一筹之处.

浪淘沙‧怀旧 答: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

答: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

梅花绝句 答: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绝句 答:景物:江、鸟、山、花.

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答: “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渡汉江

答:从空间的隔离,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贬居期间的孤苦情绪. 答: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 闺怨

答: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

答: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除夜作

答: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答: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新晴

答:既写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后,面对青苔满地、绿树浓郁,却无人共享、共语的遗憾心情;也为下联“唯有南风旧相识”铺垫,为上下联之间的枢纽之词。

答: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 秋江

答:第一句将耀眼红枫与青白酒旗相缀,第二句将白沙洲渚与微红夕照相映,而两句之间用火焰般的枫林秋色与绚丽的夕照晚霞相映衬:满天满树的红色,真是绚烂之极,好一幅色彩浓丽、美不胜收的画面。

答:前三句为“实”写,末句为“虚”写。前两句从视觉角度写绚烂的秋江暮景;第三句从听觉角度写苍茫中的柔橹声声,以上三句似画境,胜乐声,但句句写“实”。结句冷然一问,却是凭空想象,是虚笔,但从景联想到人,由实而虚,却使意境更悠远空灵。 江南春

答: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题奉晚

答: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早梅

答:开放之“早”;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答:表现其凌寒独开的精神品质。 雨晴

答: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夏意

答: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席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

示例: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答: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答: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答:创设了黑夜中凄清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 答:明写江中狂风大浪,暗指险恶的政治风浪。

答: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结合。 答:有闲适恬静的心境。

答: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答: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寄李儋元锡

首句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次句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意味。 这首诗表现了分别后对朋友的思念,并倾诉了乱世中一个地方官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抒发了诗人被贬后的一腔孤愤和忧郁难言的苦闷心情,也抒发了对朋友深切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政敌的长期无情迫害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和愤怒的谴责。【解题指要】政治抒情诗的创作大多与时代和作者的经历、政治态度密不可分,又因为这首诗是寄给朋友,含思友之情则不在话下。 颔联写风雨楼前的近景,既真切,又细致;颈联写山重水曲的远景,想象丰富,一俯一仰,视野各异,上实下虚,情景交融,色彩强烈。起到景中寓情的作用,抒发了无穷的愁思。

西塞山怀古

采用对比手法。其弦外之音是充满了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你看“王气”也好,“铁锁”也好,岂能挡住祖国统一的步伐? 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145732.html

    上一篇:描写美妙音乐的句子

    下一篇:江上 童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