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姥竹李白诗歌鉴赏

| 诗词鉴赏 |

【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慈姥竹李白诗歌鉴赏篇一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专题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力。

2、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4、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2、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基本篇目】

《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金陵酒肆留别》、《子夜吴歌》、《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行路难》、《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秋浦歌》、《赠汪伦》、《早发白帝城》

【补充篇目】

《赠张相镐》、《大鹏赋》、《侠客行》、《南陵别儿童入京》、《月下独酌》、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金陵崔侍御十九韵留别》、《临终歌》

盛唐气象,孕育了一位狂傲不羁的诗人,他以超脱世俗的人性智慧,谱写了盛唐的最强音。政治上的失意苦痛,铸就了飘逸洒脱、傲岸不拘的诗仙和"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酒仙。现在让我们来追寻他的人生的不同阶段,探究李白--这位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旷世奇才、人间仙人的情感历程。

一、少年---逸(意气风发 仗剑任侠 心雄万夫)

1、漂泊家族,异域生活----形成独特性格

公元701年,漂泊了一百多年的李氏家族,在西域碎叶城,诞生了一位不同寻常的男孩--李白。在这地广人稀的异域游牧民族中,顽强生存了一百多年的李白家族,已深深被异族血液所渗透,五年的异域生活,給幼年的李白影响是巨大的。四处漂泊,四海为家的游牧生活,和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文化,冲撞揉合成了:天性酷爱自由,洒脱飘逸,清风朗月般纯净心境的李白。生在西域、来自西域"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前有樽酒行》)的李白一生从蜀中出游,栖隐求仙、交游,过着四方游历的生活,与家族的百年漂泊、幼年的异域生活息息相关。有着胡儿豪放洒脱的李白,从碎叶入蜀、入楚,入鲁,入大唐各地。他这种独特的性格,注定了他一生浮萍般的生活。

2、良好家境,蜀中道教----影响人生取向

李白五岁那年,举家内迁西蜀陇叶,良好的家境,父母的期盼,严格的家教,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朝廷崇道形成热潮,蜀中道教盛行,"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李白深受影响,他"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十八岁师从赵蕤学纵

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又深受道教功成身退的影响"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他有完美的人生理想--功成、名遂、身退。他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而寄希望于"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这几近完美的而又矛盾的理想,迫使这位"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有着游侠之气的少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上安州裴长史书》),在积蓄着自己的才气和阅历,准备一鸣惊人!

二、青年---狂(狂热自负 悲喜更迭 侍君荣亲始志不渝)

1、志在宰辅 游历拜谒----狂热自负

李白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人生,得到苏蕤的非凡礼遇,真心推许和诚挚教导,使他信心倍增,对仕途充满希望,但因苏的特殊政治境地,而未被举荐。李白又怅然若失,当他再次拜谒渝州刺史李邕时,却费尽周折,年轻气盛,狂傲自负的李白,借谢罪之辞,給李邕呈上《大鹏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自比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责问李邕"宣父犹且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掷地有声的诗句引起李的震颤。两次早期拜谒,均以失败告终,仕途不顺的阴霾笼罩着这颗狂热自负的心。他感慨良深:翼挟万钧风雷的大鹏,何时冲天九万里?

2、谒见狂客举荐未果-----惆怅失落

在典当和友人资助中生活的李白,在长安酒肆痛饮狂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侠客行》),他凭着七分豪肠,三分剑气,吟诵排律长歌,写大块文章,杯不停笔不休的惊人之举,在长安城名气远扬,却并没有得到理想的举荐之机,他黯然神伤,慷慨悲歌,发出了撼人心魄的鸣啸:"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魂牵梦萦的侍君之道,难于上青天!李白以纵横驰骋,随意抒写的乐府体古诗,长短不齐的杂言,独特的开头句式,让人随着他变幻无常、滔滔奔泻、喷涌而出的情感洪流一起开阖动荡,感受着他的抗争,他的激情。

他又把希望寄托在"四明狂客"贺知章上。但仍 "举荐未果"。李白愤慨惶惑,空有一身才华,却不得识。他在等待和思念妻儿的煎熬中,度日如年,曾经"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的他,多么希望"穷地之险,极路之峻。"即使"山崩地摧壮士死",也心甘情愿。如今仕途无望,只能"侧重西望长咨嗟"!对妻子的思念使他"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难》)。"一饮三百斗"的李白,只能"醉卧累月轻王侯"(《蜀道难》),在外奔走多年一事无成,怅然低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中年---醉(踌躇满志 傲岸不屈 折翅而返 痴心企盼)

1、壮年失妻 愧对家人-----痛心裂肺

李白随雁门将军打猎,初遇郭子仪,畅谈天下事。举家迁往山东曲阜南陵后,又只身前往中都县裴旻家学剑,以期自己文武兼备,大展宏图。他踌躇满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好友元丹丘奉诏入京任道宗,更使李白看到希望的曙光。他热切企盼着。

就在此时,久病缠身的爱妻许如素在长年的相思和期盼的煎熬中,撒手人圜。"春风忽无情,吹我梦魂散。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大堤曲》)。十多年来,未尽人夫人父职责的李白,愧悔交织。心被沉重的悲怆和揪心的痛苦时刻咬噬着。

2、金门传诏 供奉翰林----踌躇满志

经玉真公主、贺知章、吴筠等人举荐,李隆基金门传诏,李白欣喜若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准备大展宏图的李白,满怀对大唐天子的感激和崇拜,踌躇满志,奔赴长安。朝廷之上,天子特赐七宝御床,力士脱靴,贵妃研磨,天子引纸,震慑回鹘使者!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在天子"朕决不负卿"许诺下,李白神思飞纵,"我无为,人自宁。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輧。"(《春日行》),并对天子感激涕零"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春日行》)。"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结袜子》),李白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幻想,诗情澎湃、才情激扬。他满怀希望,做着他的"待诏"翰林,期待着皇上的真正重用。

3、奸佞当道 进谏未果----傲然而返

长久等待使天性爽朗的李白苦闷寂寞"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下独酌》)。他深深憎恶"群沙秽明珠,众草凌芳孤"的黑暗现实,对横行跋扈的权贵和趋炎附势的小人强烈愤慨"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天子,"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己昏。"

他决心披肝沥胆,直谏天子。提出十条勤政务本的建议,李隆基不悦,李白被"出宫思过"。他悲愤彷徨,过分高估天子的爱才之心,低估奸臣的诽谤中伤。这条理想道路竟然如此泥泞难行,"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之一)。结构的巨大跳跃,突兀奇来、不可端倪的诗句间激荡着李白矛盾的内心,他靠诗歌排解郁结胸中的不平之气。他日渐消极,"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行路难》之三),怀着无限惆怅失落和郁闷难抑的苦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的等待,天宝三年春,李白傲然离开长安!

4、赐金放返 盼君将悟----痴心不改

"赐金放返"后的李白,悲愤不平,"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赠蔡山人》)。他借酒消愁,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一直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但现实却如此残酷。壮志未酬,青春已逝,"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他感慨人生如短暂的朝夕,想用酒来涤荡胸中块垒,急欲冲破忧愁"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他不甘寂寞,渴望用世,却只能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将进酒》)聊以自慰。

他又痴心不改,盼君将悟。积极用世毕竟是李白人生观的主导,因此他很快从迷惘中振奋起来,以古人的祟高志向自勉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5、入道受箓 炼丹求仙-----渴盼再诏

深受道家影响的李白,萌生入道受箓、炼丹求仙的想法。希望自己长生不老,希冀寻求再诏重用的机会。他决绝地完成了入道受箓的过程,并架炉炼丹服丹,结果大病一场,入道成仙之梦破灭。他感慨"寒早悲岁促,人生鸟过目„„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秋露白如玉》)。

这位想像丰富、雄气豪放、极具个性和浪漫气质的诗人梦游天姥,由感而发"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应该"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喊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豪壮之声。他悲怆感慨"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自己"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他为自己鸣不平,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对朝廷产生失望之心和轻蔑之情。

痴心不改的他要挣脱封建秩序的桎梏,要冲破正统的儒家观念。流露出抑儒扬侠的思想倾向,尽管年近半百,李白却萌生了从军的念头,"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赠何七判官昌浩》)。想在边疆建功立业,实现再诏理想!

四、暮年---愤 (抑郁愤懑 命运多舛 矢志报国 壮心不已)

1、勇闯幽州 以诗陈情----忧愤难载

天宝十年,年过半百的李白,觉察到安禄山有叛乱之心,也收到边关鲜为人知的秘密。他痛心疾首。以诗陈情,写下了《一百四十年》、《抱玉入楚国》、《战国何纷纷》等作品。想通过赴京上任的韦良宰,在长安抄写分发诗作。希望借此来引起统治者的警醒,希望天子能力挽狂澜,重整朝纲。但满腔忧国忧民之情,并没有得到皇上重视。

日之日多烦忧",多想"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但他知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无奈只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他时而忧愁,时而激昂,似暴风急雨,骤起骤落,如行云流水,一泻千里,淋漓酣恣的悲愤中又见慷慨激昂的豪情。他不愿被消沉情绪吞噬淹没,从这大起大落的飞跃的诗句,感受着他深沉痛苦的内心和睥睨忧患的达观性格。

2、幕府从军 竟成附逆----悲愤难抒

安禄山叛乱,无辜百姓逃亡,刺痛了诗人善良的心,面对哀鸿遍野,他怒叱"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古风?西上莲花山》)

在永王再三恭请下,李白从军李璘幕府。他以为自己从此走上从军报国之路,踌躇满志地为李璘出谋划策。"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

然而不幸,李白陷入一场皇室政治突变的漩涡中。他四处逃亡,后在彭泽县投案自首,却仍被送入死牢。他寄希望于高官帮他减免罪行,后幸遇郭子仪,以全部官爵赎李白死罪。但李白仍被流放夜郎!

3、流放夜郎 半途赦返----怨愤怅然

李白流放途中,在夔州遇全国大赦,半途赦返,令李白欣喜若狂,归心似箭。他意气酣畅,把酒痛饮,豁然开朗,与山水冥合,轻松喜悦之情溢于胸中。他高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下江陵》)。

4、矢志平乱 壮志未酬----壮怀幽愤

赦返后的李白,认为现在已是"雁行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夏十二登岳阳楼》)的时候。他又逢韦良宰,又萌生入世报国的希望。但韦一去无音讯,使他惆怅伤怀:"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鹦鹉洲》)。

上元二年(761),李白六十一岁,闻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他由当涂北上,请缨杀敌,但行至金陵,因病折回,"半道谢病还„„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金陵崔侍御十九韵留别》)。

抑郁愤闷的李白,此时又有了寻仙得道的梦想,"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这位"手持绿玉杖„„凤歌笑孔丘"的"楚狂人",他把苦难现实的感受寄托于异常空洞、雄奇壮伟的意象中,"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想着"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来抚慰自己幽愤之心!

5、暮年归隐 魂归当涂----感慨悲歌

经历四十多年的生死浮沉,悲欢荣辱,血泪辛酸的求仕之途,曾经的待诏翰林,天子外臣,如今年老体衰,重病缠身,却无颜回归故里,只能归隐当涂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面对自己"白发如霜草",不禁"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他逐渐接受了这种孤独安处的现实,"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田园言怀》),"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九日龙山歌》)。

贫病交加的他思念故乡,"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他感叹何处是他的最后的归宿,尝尽世间冷暖的李白,有了非凡的彻悟,"悲来乎,悲来乎,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他悲叹"天下无人知我心"(《悲歌行》)。

他看不起巧言令色、阿谀奉承而平步青云之徒"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笑歌行》)。"黄金到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的李白,不愿拖累李阳冰,做好了离世的准备,"大鹏飞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仲尼亡兮, 谁为出涕?"(《临终歌》),"平生壮志未伸"、困顿一生、流离失所的李白,

文--《草堂集》。

结语:在那个封建社会个体人性意识受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傲不拘、纯真爽朗的个性,豪放飘逸的诗风,变幻莫测的想像,清新明丽的语言,产生巨大的人格魅力。明月清风,寂寞锁不住金樽空对,他笔墨纵横,用立体的字,醉倒了大唐万里江山。

他与江天共醉,与江月同归,走完了自己坎坷多舛的一生。理想化的人生设计,浓烈奔放的情感,自由狂傲的性格,热切渴盼成为英雄的李白,注定在这纷繁多变、权势倾扎、尔虞我诈的现实中惨遭失败。才华横溢、孤独漂泊、始终不渝追求理想的李白,尽管在每个人生阶段李白都有他特别彰显的个性,但他的"逸"、"狂"、"愤"、"醉"始终交织、贯穿和影响了他的一生。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练习

㈠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2年全国卷)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1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天津卷)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㈢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4年浙江卷)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慈姥竹李白诗歌鉴赏篇二
《李白诗歌鉴赏》

慈姥竹李白诗歌鉴赏篇三
《李白诗歌鉴赏》

慈姥竹李白诗歌鉴赏篇四
《李白诗歌鉴赏》

慈姥竹李白诗歌鉴赏篇五
《李白诗歌鉴赏》

慈姥竹李白诗歌鉴赏篇六
《李白诗歌鉴赏》

李白诗歌鉴赏研究性学习结题论文

课题背景: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唐诗作为其中一块瑰宝,在今天依然有着不衰的生命力。诗圣李白的作品在文化界广为传诵,是唐诗创作的颠峰,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是一个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李白诗作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今后的语文、历史学习,为此我们小组便开始了这一课题研究。

研究过程:

对于李白诗歌鉴赏,前人有过许多研究分析,留下来的资料,论文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本次我们小组的研究资料的选取,主要是《李白诗选》和《李白全集》。经过几个月的收集理,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一定程度的研读与讨论有了一定的收获,并在五月结题此次研究性学习。

研究成果:

关于李白诗词鉴赏研究的

文献综述

摘要:诗圣李白的作品在文化界广为传诵,是唐诗创作的颠峰,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是一个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李白诗

作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今后的语文、历史学习,为此我们小组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

关键词:李白 诗词鉴赏

正文:

对于李白的诗作我们多少有点了解,但又缺乏完整的认识。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给了我们一个对李白较完整的了解各个方面,(如:主要作品,个人生平等)将在以下体现。李白的诗歌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游学阶段

这一阶段,诗人尚年轻,此时,李白在不断求仙访道,即游学。虽然年轻,但少时的李白已有了远大的理想,对仕途有点渴求,此间的诗作,虽然是初期的,风格已完全突显出来了,我们可以看到其诗歌风格定位较早,有别于当时的一些文人,因此,这为以后他的作品在文学中登峰造极奠定了基础。下面我们选《上李邕》做一点鉴赏。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

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年少。

本诗由刘友竹先生考证,李白的《上李邕》一诗是他于725年第一次来渝州拜谒刺史李邕之后所作。李邕是开元七年(719)至九年(721)间任渝州刺史的。李白于开元九年春在成都谒见益州长史苏后,便深居青城山读书。可见他的《上李邕》一诗当在开元八年(720)来渝州拜见李邕受到冷遇,愤激之余写下的。他在诗中把自己比喻为凭借风力可“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鸟,即使风停下落之时也能遮蔽江河之水。所以不要以他的“殊调”。“大言”而冷笑,并说:“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劝告李邕要以“宣父”(孔子)为榜样,不要轻视年轻人。此诗看似有些骄傲,与古代文人的个性有些不相吻合,但实则反映了李白的强烈的自我意识,此诗对现在青年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诗气势冲天,为李白早期作品中的佳作。

二、长安仕途

诗人饱览吴越山水,买舟经淮南向云梦,企图实现“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时,李白的近况已大不如当年出游时那样富足,不仅没有

了“豪客”般的排场,更是囊中羞涩。为此,桀骜不逊的诗人,也有了危机感。然而,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密切注意到了盛唐这一特别的历史时期,以开元十五年为中心的前后数十年间,科举制度真正地向所有寒门之士开放,最具代表性的盛唐诗人如王维,常建,王昌龄,崔颢进士及第,在长安诗坛登场,当然,李白也在这一时期,以三十而立,初入长安,开始了他的“历抵相卿”的活动。而在开元十五年,唐人殷潘的《河岳英灵集》序恰恰以此年作为真正的唐诗风格成熟的标志。此时李白的诗作风格也逐步转向成熟。这里我们拾取《将进酒》来做一点评析。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李白以酒称诗,这是表现愁愤较早的一篇。明暗的对冲反映了这一时期的重要特色,全诗言愁却高昂开远,一往无前。诗歌以欢快为主,意脉也较为显豁,诗中多有典故,细细体味这些,便感到李白的率真之中自有丰富底蕴。

三、出长安及安史之乱

慈姥竹李白诗歌鉴赏篇七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专题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力。

2、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3、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2、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人物介绍】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和“诗史”。杜甫一生给我们留下一千四百多首诗,多数都是忧国忧民反映民生疾苦的爱国主义诗篇。纵观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唐诗人的一生,他也是一位命运多舛、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诗人。他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穷困潦倒、饱经沧桑,以至于最后客死旅舟,草葬他乡。 他的生活从20岁后可分为四个时期。

漫游时期 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 至天宝四载(745) 。杜甫进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第一次是在江南一带,他到过金陵、姑苏,渡浙江,泛舟剡溪直至天姥山下。开元二十三年回洛阳应进士考试,未被录取。次年在齐赵一带开始了第二次漫游,他晚年回忆当时的情景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他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

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开元二十九年,筑居于洛阳与偃师之间的首阳山下,可能在这时与夫人杨氏结婚。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结下深厚的友谊。次年秋,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

这时唐王朝还强盛,仓廪相当充实,可是玄宗开始好大喜功,开拓边疆,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社会上已经隐伏着不安定的危机。杜甫对此有所预感,但并未正视。他过的是登山涉水、高歌游猎的浪漫生活。他在这时期写的诗,根据他自己的叙述,可能已有数百首,不过只有二十几首流传下来,主要是五言律诗和五言古体诗。其中虽有象《望岳》那样不同凡响的作品,但总的说来,还没有超越杜审言那一时期名诗人的水平。

长安时期 从天宝五载至天宝十四载,杜甫在长安居住10年,他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到长安,目的是求得一个官职,有所建树。天宝六载,玄宗诏征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的人到京都就选,杜甫参加了这次考试,但由于以“口蜜腹剑”著称的中书令李林甫阴谋破坏,应试者没有一人被选。天宝十载,玄宗举行三个盛典,祭祀“玄元皇帝”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写成三篇“大礼赋”进献,得到玄宗的赞赏,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等待分配,又没有下文。他不断写诗投赠

权贵,希望得到他们的推荐,也都毫无结果。最后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务,这已经是杜甫在长安的末期,安禄山叛乱的前夕。

玄宗晚年完全改变了他在开元时期励精图治的优良政风,一任宰相贪污骄横,边将穷兵黩武,自己则在宫中寻欢作乐。人民受到的租税与征役的残酷剥削日益加剧。杜甫“尝困于衣食”,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出入贵族府邸,充当“宾客”,陪伴他们诗酒寓游,取得少许资助。同时,他结交一些与他同样贫困的朋友,也比较广泛地接触劳动人民。他的足迹从贫乏的坊巷走到贵族的园林,从重楼高阁互竞豪华的曲江走到征人出发必须经过的咸阳桥畔,仕途要求的失败使他能客观地认识统 治阶层的腐败,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能体会到人民的疾苦,这两方面截然不同的生活都在杜甫诗中得到反映。天宝十一载以后,他写出《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等不朽的名篇,开始给当时的诗歌增添新的内容和新的表达方法。天宝十四载冬,杜甫探视寄居在奉先的妻子,写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表达了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深情,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概括了社会上尖锐的矛盾,又描绘了“入门闻号□,幼子饥已卒”的家庭景况,这是他十载长安生活的总结,也标志着唐朝盛世最后的总结。这时期流传下来的诗约一百余首,其中优秀的诗篇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

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 从肃宗至德元载(756) 至乾元二年(759)。安禄山起兵后,长驱南下,很快就攻陷了洛阳、长安。杜甫这时

正在□州,他听到唐玄宗逃往西蜀,肃宗在灵武即位,便把家属安置在城北的羌村,只身北上,投奔灵武,不幸被叛军截获,送往长安。杜甫陷贼中将近半年,看着庄严整饬的京城一片荒凉,生灵涂炭,听着唐军两次反攻,先后在陈陶、青坂两处都全军覆没的消息,满腔悲愤,写出《悲陈陶》、《悲青坂》、《春望》、《哀江头》等诗。

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长安,奔赴肃宗临时驻地凤翔,受任为左拾遗。不久因为疏救房□,触怒肃宗,竟遭到审讯。八月,他回到□州探视妻子,完成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先后媲美的长诗《北征》,描绘了旅途上凄凉的惨景和家境的贫穷,表达了对于当前局势的意见。

这年九月,唐军收复长安,十月收复洛阳,肃宗于十月底返京,杜甫也在这时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次年五月,杜甫受到朝廷内肃宗新贵与玄宗旧臣相斗争的影响,外调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与长安永别。 乾元二年春,杜甫往河南探视旧居,归途上亲眼看到人民在官吏们残酷的压迫下蒙受的苦难,写出著名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首,后人简称为“三吏”、 “三别”。

杜甫回到华州,已是初夏。这时关辅大饥,朝廷内李辅国专权,玄宗旧臣房□等被排斥,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毅然弃官,西去秦州。在秦州不满四月,又在初冬赴同谷;在同谷停留一月,走上艰难的蜀道,

在年底到了成都。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社会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上,朝廷对内丧失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对外抵制不住蕃族的入侵;经济上,由于连年战乱,加上自然灾害,农村一片萧条,而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反而有增无已,造成人口锐减,生产力降低。杜甫也亲身经历了十分错综复杂的变化:流亡、陷贼、在皇帝身边任左拾遗、出贬华州、荒凉的洛阳道上、秦州寄居、入蜀的行程──无论是人事关系或是自然环境,都有很大的悬殊。这样的生活经历比长安时期要丰富得多,也艰苦得多,因此产生的诗歌多种多样,流传下来的有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漂泊西南时期 从肃宗上元元年(760) 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8年,在荆、湘3年。杜甫在夔州时说自己“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实际上他在成都先后住过5年,生活还是比较安定的。上元元年春,他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筑了草堂,结束了四年流离转徙的生活,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他离开了干戈扰攘、哀鸿遍野的中原,眼前呈现出一片田园美景,花鸟虫鱼都好象对他表示殷勤,使他多年劳苦忧患的生活,暂时得到休息,他也怀着无限的爱写出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但他并不曾忘记流亡失所、无处安身的人们,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 上元二年末,严武来成都为成都尹兼御史中丞,给过杜甫不少帮助。

慈姥竹李白诗歌鉴赏篇八
《李白诗歌鉴赏》

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李白诗歌的美学特征

一、引言:

李白是盛唐时期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说自己的诗"兴酣落笔撼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到高度的统一,使诗歌具有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并充满各具特色的美。

二、诗歌的美学特征

(一)首先,李白的诗歌具有瑰奇宏廓之美。

李白的浪漫主义是以丰富的生活为基础的,他的诗歌,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神话传说和种种奇丽惊人的想象。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被迫离开长安,他带着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忿懑心情,开始了漫游生活。高中第六册课本选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李白在离开齐鲁南游吴越时写的诗,是他临别朋友表白的心迹之作。诗的开头写古代传说中的神山瀛洲,因为仙境虚无,所以说"微茫",又用"信"来突出神山的难求。由此引出人间的真山天姥,天姥是现实存在的,但作者给它先蒙上一层幻境般的色彩。"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之句,极写其神奇宏廓。如此雄伟高峻,气势非凡能与仙境瀛洲比美的天姥,怎不令人神往!于是渐渐"入梦"。"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字点明题意,很快进入梦乡。"一夜"写出时间之短,"飞渡"写出行程之快,到了鉴湖,又到达剡溪。"飞"、"送"两字,不仅写出了诗人遨游天姥的急切心情,还传神地表现出诗人的欣喜愉快。"谢公"二句,描绘了诗人初到时在山下的所见所闻。"脚著谢公履,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写的是途中所见,诗人发挥了丰富的想象,穿的是谢公履,登的是"青云梯"仙人似的直上青云,看到了旭日东升,又听到了天鸡报晓。这几句紧扣了天姥的高峻宏伟。半山尚且如此,山巅更是可想而知了。"千岩万能路不定迷花倚石忽见螟。"半山见日出,山顶未到忽已螟,时间脉络极为清楚,一个"忽"字,既写出时间之快,又反映出诗人游兴之浓。"熊咆龙吟殷岩泉„„水澹澹兮火烟。"这是到了山顶所见的第一幅画面:熊吼龙鸣如雷 共6页第1页

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李白诗歌的美学特征

震,惊心动魂;浓云烟雾欲摧天,缭绕四周。为下文的奇境作了铺垫。"列缺霹雳„„日月照耀金银台。"又是一幅画面:电闪山塌、仙府洞开,但见青天辽阔,日月高照,金楼银阁,交相映辉。这是奇境,又是仙境。"霓为衣分风为马„„仙之人兮列如麻"从"霓"足见神仙服饰的瑰丽缤纷色彩,从"风"足知神仙御风而行的迅速,"虎鼓瑟""鸾回车"足见场面之热闹,"纷纷""如麻"足见仙人之众多。可想山顶所见,诗人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瑰丽奇特、鲜明、声色并茂的画图。"忽魂惊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之句,由梦幻美境消失,回到现实。又极妙地照应了开头神山的信难求。末一节是诗人梦醒后的感慨。它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理想破灭的愤懑,另一方面又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挫折时的消极态度。综观全诗,李白运用了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神话,借海客之口,落笔于瀛洲,以虚衬实,特写天姥山的雄奇壮丽,给天姥胜景染上了一层神奇色彩。从静谧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万转千折的山径到令人战栗的层巅,境界越转越奇,越幻越真。最后由梦境幻入仙境。写得令人神迷目眩,惊讶莫测。不难看出,诗人凭着强烈的主观情感,使全诗组成了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构成了既是奇境,又是仙境的缤纷多彩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瑰丽奇特,雄伟壮观的美的享受。

又如他的杰作《蜀道难》这首诗,以神奇莫测之笔,凭空起势,从蚕丝鱼凫谈五丁开山,全用渺茫无凭的传说,烘托奇险的气氛,与"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相对应的"上有六龙回之高标"也是全凭借神话来驰想象的。诗中又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然后插入胁息、抚膺、凋朱颜的叙述。这样,全诗将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神话传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我们展示了蜀道的险恶高峻,让我们领略到了蜀道的雄伟、神奇、壮丽。

(二)李白的诗歌具有奔腾浩荡之美。

李白一生大半过着浪游生活,写下了不少游历名山大川的诗篇。他喜爱的山水往往不是宁静的丘壑 、幽雅的林泉,而是奇峰绝壑的大山、天外飞来的瀑布、白波九道的江河。他尤其爱写长江、黄河,他追求一泻千里的气势,追求似开闸的洪水般的奔腾浩 共6页 第2页

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李白诗歌的美学特征

荡。著名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初中第三册)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开头两句表面是写了送别的人物、地点、时间和去向,而透过字面,却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越情绪。楼头话别以后,孟浩然登舟启程,只见孤舟扬帆,破浪前进。行人渐远,而诗人依然伫立江边送行。孤帆渐渐消失于白云碧水之间了,这时,只有一江汹涌的波浪,奔腾着向碧空尽处仿佛追赶着行人小舟。诗中李白很巧妙地表达了这种送别后的感情,像用电影的特写镜头照住帆影,逐渐前移。到水天交接处,帆影消失了,而长江水仍浩浩荡荡流向天际。这时候,观众和送行人一样,会把感情寄托在奔腾浩荡的长江流水之中。对故人恋恋不舍,那么对长江流水呢?自然也会产生留恋往返的心情。这样写景见情,寓情于景,真可谓情景交融。这首诗,诗人展示的是一幅送别画面,但给人的是长江之水奔腾浩荡流向天际的美感,使人们产生无穷的余韵。

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他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起笔连用十一字长句,不知其所从来,犹如波澜突起,喷涌出郁结抑塞之气,大有使人躲闪不及之感。从幻想回到现实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更是诗人内心忧愁苦闷的排遣,其语势之激越愤慨,全体现在"刀"与"水"、"杯"与"愁"的关系之中,也仿佛使人们感受到江水汩汩滔滔,奔腾不息,一泻千里的美景。

(三)李白的诗歌具有明丽疏朗之美。

李白的诗讲究意象的外在色彩美,他诗中用得最多的是"白、青、绿、翠、黄"等明丽色彩,从而描绘出一幅幅多彩多姿、绚丽奇特的画面,给诗歌增添了诗情画意,给人们以无限的享受。如初中第二册课本中《秋浦歌》的"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说得简直不近情理。一个人的头发,很少有超过本身的长度的,李白的身高,据他在《上荆州书》中的自我介绍是长不满七尺。七尺的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不可能,如果 共6页第3页

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李白诗歌的美学特征

说是每根头发的总和,也从来没有这样描写法,因此,单看这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可是他在下面一句"缘愁似个长"是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长,因为忧愁而头发变白,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具体的事物转化成了抽象的事物,人们注意的重点,从"白发"而转移到了"三千丈"这个数目。于是"白发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为艺术的夸张。这句诗就成了绝妙的浪漫主义的构思,使人感觉到意趣横生。"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是白色的,诗人用来形容白发,更增添了妙趣。诚然,诗中一个"白"字,用得多么妙啊!字面明丽的色彩,诗歌意象的外在无不显示出美的魅力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身登青云梯"句中,云梯本喻山径石级,形容山高路陡,在云梯前诗人冠以"青"字,把大自然中处在绿树青草之间的石级描绘得更形象、更逼真,使大自然更具伟力和活力,也为诗人的游兴作了点缀。"青冥浩荡不见底",中的"青冥"指的是天空,天空因广阔远大而不能见顶。诗人为人们展现了一幅晴空万里的美景图。又如:“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巴女词》)“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秋浦歌》十七首,其六)“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这些诗,都通俗明净,包含真挚淳朴的思想感情,大胆直率。

(四)、李白的诗歌具有"青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

自然美产生于自然的"人化",它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属于自然属性的感性特征,往往直接引起人们的美感。李白的诗歌便具有自然美的特性。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中对月色的描写,仅仅用了一个"明"字,但我们仔细体味,却分明感觉到月色的皎洁可爱,充满了强烈的美感。就是这个"明"字,在全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诗人思绪翻腾,难以入睡,忽然月光照到床前,这时夜深寒气袭人,眼睛一睁开,迷迷糊糊看到床前一片水银般的白色,骤然之间以为是秋霜降落在床前。"霜"字下得好,既形容了月色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 共6页 第4页

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李白诗歌的美学特征

冷之意。有了明月,才构成了一幅举头望、低头思的雅致优美的图画。又如《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既写出了冲决一切的奔腾不息的长江水势和阻遏江流的奇险山势,又描绘了山青水秀、碧空孤帆的优美境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不加雕饰,展示了一幅天然的黄河滔滔流水美景图,直让人感到无限的清新、朴素、自然。"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更是写得活泼自然,叫人一读难忘。"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便是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

结语

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和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他通过诗歌创作在客观世界中实现自己的目的,并把艺术构思形成的意象转化为具有物质形态的艺术形象,把自己对生活的审美认识转化为能供人们欣赏的一幅幅美妙的图画,使我们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美的享受。

注释

[1]康震.康震品李白[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133.

[2]杜甫.唐诗宋词元曲[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6,743.

[3]王运熙.李白精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32.

参考文献

[1]康震.康震品李白[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2]杜甫.唐诗宋词元曲[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6.

[3]王运熙.李白精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李白,张瑞君.李白集[M].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

[5]郁贤皓,李白与唐代文史考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共6页第5页

慈姥竹李白诗歌鉴赏篇九
《李白诗歌赏析》

慈姥竹李白诗歌鉴赏篇十
《李白诗歌鉴赏》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165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