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物是人非的诗词

| 诗词鉴赏 |

【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感慨物是人非的诗词篇一
《唐宋诗词鉴赏第十二课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

感慨物是人非的诗词篇二
《杜甫诗五首》

杜甫诗五首 (高二语文组公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哀江头》中今昔对照的手法。

2、理解《蜀相》中寄托的诗人的身世感慨。

3、体会《登岳阳楼》雄浑阔大的意境。

4、体会这几首诗中体现的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哀江头》

一、背景简介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哀恸欲绝,写下这首名诗。(参见《月夜》写作背景简介)

二、结构分析

按现实——回忆——现实,将诗歌分为三部分,请找出标志性的语句。大衣。

1、行曲江所见景象

2、忆往昔繁华盛况

3、发物是人非感慨

三、鉴赏和探究

诗中哪些词句表现“哀”?试找出来加以分析。

“哀”字是这首诗的核心。开篇第一句“少陵野老吞声哭”后面写春日潜行是哀,睹物伤怀还是哀,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极度哀伤的表现。“哀”罩全篇,沉郁顿挫,意境深邈。

四、艺术手法分析

1,<<哀江头 >>采用什么方法表现今昔情景?请找出有关诗句并略加分析. 今昔对照

2、反衬手法

“江头宫殿锁千门,

细柳新蒲为谁绿?”

“细柳新蒲”,景物是很美的。岸上是依 依袅袅的柳丝,水中是抽芽返青的新蒲。“绿”无限凄凉,大有使人肝肠寸断的笔力。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人生有情泪沾臆,

江草江花岂终极。”

意思是说,人是有感情的,触景伤怀,泪洒胸襟;而大自然是无情的,它不随人世的变化而变化,花自开谢水自流,永无尽期。这是以无情反衬有情,而更见情深。

五、主旨分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安史乱中独行昔日繁华之地曲江的感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诗人忧时伤乱的哀思。

《蜀相》

一、写作背景介绍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讨论赏析

本诗开头写诸葛祠,而且紧接一联又写祠景,却题为《蜀相》,为什么?

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然而诗又分明自祠写起。何也?盖人物千古,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因武侯祠庙而思蜀相,亦理之必然。

颔联“自”“空”二字有何妙处?试作分析。

“自”“空”二字,景语含情。表现了对祠庙荒凉、世人逐渐冷落前贤之慨叹。“草自春色,鸟空好音,此写祠庙荒凉,而感物思人之意,即在言外。”

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以凝练的笔墨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勾画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形象。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抒写自己对诸葛亮一生遭际的沉痛感慨。 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惋惜之情。这两句苍凉悲壮,千古名句。

三、主旨分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丞相祠堂的寻访,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

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诗人对忧念苍生、济世扶危的诸葛亮极其崇敬景仰,希望在当时安史之乱中也能有诸葛亮这样雄才大略而又忠心为国之人出现为国效力;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生不逢时、抱负难施的感慨。

第二课时

《又呈吴郎》

一、背景简介

见课文注释(P14)

二、整体感知:

1、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小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人通过劝告吴郎让老妇人打枣这样一件小事,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的人民真切的关心和深挚的同情。(主旨)

2、颈联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防你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未免神经过敏;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却也很象真的要禁止她打枣呢!

言外之意是:这不能怪她多心,而是你有点不近人情。她本来打枣时就提心吊胆,你不表现亲善一些,反而一来就插起篱笆了!

3、哪一联是全诗劝说强有力的理由?蕴含着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 尾联.蕴含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怀。前句是借寡妇的诉苦,指出了这位寡妇、同

时也是广大人民穷困的社会根源在于官府的剥削,即“征求”。这也为寡妇的行为作了进一步的开脱。后句说得更远更深,诗人想到持续了十余年的安史之乱,不禁涕泪横流。而这也正是广大人民穷困的又一深刻时代根源。

四、 要点总结

• 此诗富有强烈的人民性,是诗人忧国忧民精神的具体例证。诗人由一件普通的打枣

小事,联想到广大人民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现实,并为此涕泪横流。同时也是向吴郎、向广大尚处于战乱中的人们说明了一个道理:在此艰难岁月之中,人们更应该互敬互爱、同甘共苦,共渡难关。

《登岳阳楼》

一、背景介绍

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

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二、意境赏析

(1)首联:

诗人以“昔闻”杜甫一生怀才不遇,路途坎坷,此时已值衰年,万事成空,所有的愿望即将化为泡影,在今昔对比之中,抑郁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感慨流露无遗。

(2)颔联:

写登临所见。广阔无垠的洞庭湖,浩浩荡荡,好像把东方的吴地和南方的楚地一分为二,连日月星辰都漂浮于湖水之中。

此句写出了洞庭湖恢弘的气象和诗人博大的胸襟。

(3)颈联

转而写自己之凄苦情状。这十字可谓字字辛酸:亲朋绝少而音讯难通;年老体衰而又病魔缠身;生活艰难,唯有一叶小舟顺流漂泊,困顿潦倒之状令人凄然。

(4)尾联

显出诗人博大的胸襟。诗人凭栏遥望北方,想到那长年不息的战火和涂炭的生灵,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止。这正表现了其宽广的胸怀,忧国忧民的崇高精神。

三、比较赏析

• 试对比两诗颔联描写洞庭湖景观的妙处,并评论两诗的主题思想。

•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参考答案:杜诗只用十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的巨大形象逼真地写出来了;孟诗写湖的丰厚蓄积,澎湃动荡,极为有力,不仅写出其广大浩渺,还充满了活力。

杜诗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孟诗表达的是漫游洞庭湖思及个人前途,希望张丞相引荐出仕的主题。

四、主旨小结: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所见之景,表达了自己衰暮之年仍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教学后记:

感慨物是人非的诗词篇三
《高一诗歌鉴赏经典例题17道》

高一诗歌鉴赏

1.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1)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答:.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

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 ”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2、从军行 塞上听吹笛

王昌龄 高适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 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①填空:以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两首诗属于边塞诗。两首诗都写了乐曲声和月色,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① 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答:②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 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送别,从抒情手法看,李诗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可);王诗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李诗豁达(旷达,乐观),王诗离愁中带洒脱(只答“离愁”“洒脱”“伤感”亦可)

4、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① 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答: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

② 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以动写静,反衬

③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答: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 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2、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答:a三四句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 ,显得深沉含蓄。 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6、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①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幽静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的景物,又撷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经过漂泊后,获昨暂时的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自然清新质朴。

②“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略)

7、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 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①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七言绝句(或绝句),押的韵是ā。

②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③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28、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① 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景物)?

答:落叶、悲鸿、衰草、枯木

②本诗作者借助“排云之鹤”,来表达对秋的迥异态度。请写出你对本诗中“鹤”的形象和体现的人生态度的简要理解。(50字左右)

答:刘诗中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8、绝句两首(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色彩丰富的四种景象,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映衬,其中一个“欲”字,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赋予花朵摇曳多姿的动感的特点。

(2)、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运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作者面对如画的之景,勾起了漂泊伤感,最后一句流露出归心殷切的思乡之情。

9、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折柳”这首

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

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

10、燕子来舟中作 (唐)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偿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燕子”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同意。本诗以燕子为歌咏对象,实际上句句关着自己的茫茫身世,这样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凄楚悲怆之感。

11、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进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秋风”是理解本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秋风”是诗人吟咏之物,由秋风的到来“雁群”,由“雁群”引出庭树,由秋风中的“雁群”引起诗人“孤客最先闻”的共鸣。整首诗的意象和情感都是在秋风中展开的,所以说,“秋风”是理解本诗的关键。

12、杳杳寒山道 (唐)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疾疾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曾说,这首诗通篇充满了“寒意”,句句使用迭字的艺术显示了威力,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感慨物是人非的诗词篇四
《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

赏析形象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郑侍御谪闽中

高适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山瘴疬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诗歌的颔联选取了哪些意象?写出了闽中怎样的特点?

审题突破:本题考察考生鉴赏古诗歌的意象的能力。对于前一问,考生很容易便可以得出答案,在回答第二问时,要注意结合诗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如分析“秋雁”时,注意古人一直把“雁”当做传递音信之物,诗人说“秋雁少”,连秋雁这样的信使都比较少,可见闽中这个地方的偏僻和消息的闭塞。

标准答案:秋雁、夜猿。诗歌用“秋雁少”表现闽中的偏僻和消息的闭塞,用“夜猿多”表现闽中夜晚的凄清、环境的恶劣。

提分技巧

如何鉴赏各代诗歌中的物象和人物形象

1、命题方式:

(1)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这首诗歌中的某物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析步骤:

(1)找出作者描绘物象、人物形象的相关语句,分析物象、人物形象并明确其性质。

(2)概括物象、人物形象的特征。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物象、人物形象的意义。

3、答题步骤:

(1)描绘物象或人物形象。

(2)概括物象或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其一个准确定位。

(3)归纳物象或人物形象所寄托的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赏析意境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忆秦娥

刘辰翁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注】本词是刘辰翁于南宋灭亡后和邓剡之《忆秦娥》而作。邓剡号中斋,参加过抗元斗争。 上元:即上元节、也叫元宵节、烧灯节。

梅发:白发。

本词的上片描写出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审题破题:本题考察考生鉴赏古诗歌的意境的能力。这首词从上元节朝京道上行人稀少的景象写起,然后写由景象引发出的词人的亡国之恨,词情凄苦,表现了一个士大夫对故国的忠贞。上片写景,词人以上元节昔日的繁华,对比当今的风雪交加,行人稀少,反映了政权的变化。下片抒情,同样是这个月亮,现在照着的却是伤心的眼泪,斑斑的白发。

标准答案:本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元宵节风雪交加的朝京道上人烟稀少的景象。作者通过对如元宵节荒

凉景象的描写,与昔日元宵节的繁盛景象形成对比,表达了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提分技巧

如何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意境和自然景观类形象?

1、命题方式:

(1)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

(2)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析步骤:

(1)找出作者描写景色的相关语句,抓住主要景物。

(2)概括景物营造出来的意境。

(3)结合诗歌意境分析作者的情感。

3、答题步骤:

(1)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主要的景物,通过描绘再现画面。描绘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想象合理,三要语言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冷、清新明丽等)进行概括。

(3)分析作者借助意境所想要抒发的情感。表述时切忌空洞,要具体阐述。要答出“为什么”或“是如何表现的”。

赏析语言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南海旅次

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

感慨物是人非的诗词篇五
《关于感叹时间流逝的诗句》

关于感叹时间流逝的诗句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沉

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难留,时易损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天波易谢,寸暑难留

时间乃是最大的革新家

欢娱不惜时光逝

时间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

时间是一条金河,莫让它轻轻地在你的指尖溜过(拉丁美洲)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赫胥黎)

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钉子是敲进去的,时间是挤出来的

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五十九倍(雷巴柯夫)

生命如日出日落

岁月蹉跎

时光荏苒

时光一去不复返

往事只能回味

物是人非事事休

岁月不饶人

岁月无情

仿佛还在昨天

白驹过隙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日三秋

光阴如梭

光阴似箭

三春花事好, 为学须及早。 花开有落时, 人生容易老。

——《惜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尡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昨日复昨日,昨日何其好! 今日徒懊恼。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去了。 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 成功立业在今日,莫待明天朝悔今朝。

——《昨日诗》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文嘉《今日诗》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文嘉《明日歌》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诗迟。

——颜真卿《劝学》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岁去弦吐箭。.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日无二晨,时间不重临。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 白驹过隙 日光荏苒?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节气不饶苗,岁月不饶人。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感慨物是人非的诗词篇六
《感叹时间飞逝的一些诗句》

关于感叹时间飞逝的诗句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沉

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难留,时易损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天波易谢,寸暑难留

时间乃是最大的革新家

欢娱不惜时光逝

时间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

时间是一条金河,莫让它轻轻地在你的指尖溜过(拉丁美洲)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赫胥黎)

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钉子是敲进去的,时间是挤出来的

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五十九倍(雷巴柯夫)

生命如日出日落

岁月蹉跎

时光荏苒

时光一去不复返

往事只能回味

物是人非事事休

岁月不饶人

岁月无情

仿佛还在昨天

白驹过隙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日三秋

光阴如梭

光阴似箭

三春花事好, 为学须及早。 花开有落时, 人生容易老。

——《惜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尡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昨日复昨日,昨日何其好! 今日徒懊恼。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去了。 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 成功立业在今日,莫待明天朝悔今朝。

——《昨日诗》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文嘉《今日诗》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文嘉《明日歌》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诗迟。

——颜真卿《劝学》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岁去弦吐箭。.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日无二晨,时间不重临。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

白驹过隙 日光荏苒?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节气不饶苗,岁月不饶人。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关于感叹时间飞逝的诗句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沉

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难留,时易损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天波易谢,寸暑难留

时间乃是最大的革新家

欢娱不惜时光逝

时间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

时间是一条金河,莫让它轻轻地在你的指尖溜过(拉丁美洲)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赫胥黎)

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钉子是敲进去的,时间是挤出来的

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五十九倍(雷巴柯夫)

生命如日出日落

岁月蹉跎

时光荏苒

时光一去不复返

往事只能回味

物是人非事事休

岁月不饶人

岁月无情

仿佛还在昨天

白驹过隙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日三秋

光阴如梭

光阴似箭

三春花事好, 为学须及早。 花开有落时, 人生容易老。

——《惜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尡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昨日复昨日,昨日何其好! 今日徒懊恼。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去了。 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 成功立业在今日,莫待明天朝悔今朝。

——《昨日诗》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文嘉《今日诗》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文嘉《明日歌》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诗迟。

——颜真卿《劝学》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岁去弦吐箭。.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日无二晨,时间不重临。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

白驹过隙 日光荏苒?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节气不饶苗,岁月不饶人。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感慨物是人非的诗词篇七
《感悟十条触动心弦的古诗词》

感悟十条触动心弦的古诗词

1. 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两条鱼被困在车辙里面,为了生存, 两条小鱼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这样的情景也许令人感动,但是,这样的生存环境并不是正常的,甚至是无奈的。对于鱼儿而言, 最理想的情况是,海水终于漫上来,两条鱼也终于要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天地,最后,他们,相忘于江湖。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的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能够忘记的鱼,或许是最快乐的。而如果有其中一条鱼不能忘记呢? 对于人,对于感情或许也是如此吧。

相濡以沫,有时是为了生存的必要或是无奈。“相濡以沫” ,或许令人感动;而“相忘于江湖”则是一种境界,或许更需要坦荡、淡泊的心境吧。

能够忘记,能够放弃,也是一种幸福。泉水就要干涸了,为了生存,两条小鱼彼此用嘴里的唾沫来喂养对方,但是,与其这样,还不如在江湖之中畅游,忘记对方的存在。

2.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木兰辞 ·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 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

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时光匆匆,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 也许曾经一见倾心, 但是再见之时, 也许会是伤心之时。 若是如此, 不如初见时的那份感觉 „„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 ,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初见,惊艳。 蓦然回首,曾经沧海。只怕已换了人间。

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还如初见时的模样该多好呀! 若只是初见,一切美好都不会遗失。很多时候,初见,惊艳;蓦然回首,却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

3.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该是一种并肩站立,共同凝望太阳的升起、太阳的落下的感觉;该是一种天变地变情不变的感觉,是见证岁月、见证感情的感觉。

他们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可总有些东西是地久天长海枯石烂的。 天上比翼,地上连理,总有一种爱情,是象山一样执着,象海一样深沉,象天空一样广阔的。

在下雨的时候,你在车站孤伶伶地望着纷飞的雨线,你的心情是无可奈何的沉郁。这时从旁边伸过一把伞来,为你遮住了纷飞的雨丝和阴暗的天空;你不用回头,便知到是如山如海如蓝天的他正站在你的旁边了,便有一种极温暖极踏实的感觉涌上心头:雨丝就让它纷飞吧,天就让它阴暗吧,此时你已有了一把伞,而你的心情也因此而阳光灿烂。

他们说时间可以让一切蒙上灰尘,可总有些东西是历久长新的。牵在你的手中,所有的人生、所有灿烂或不灿烂的日子都变得崭新而明媚。

时光它总是在不停地走,回首之时不觉已是满身尘垢;你却仍然愿意蒙上眼睛,毫无保留地把双手都交给这生生世世的恋人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你哭泣的时候,有人陪你伤心,倾听你诉说,为你抚平凌乱的发和憔悴的颜容,告诉你明天依旧阳光灿烂;当你笑容明媚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和你一起明媚,而他静静地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你和阳光一般地灿烂 „„

简简单单一句话,道尽了古今多少人的愿望。就像那首歌,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其实啊,人生在世,求什么呢,若有一个人,愿意与你生死相随,这

一生,也就够了。

4.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永远是这样,人的心啊,看过辽阔的大海,就看不上寻常的小溪小河了,去看过巫山的云,就不觉得其他地方的云是云了。 要麼在记忆之海裏继续沉浸,在往事裏打捞珠贝,打捞沉落的星光月光,直到那昔年的沧海也将自己渐渐淹没。要麼在生存之岸上重新开掘深井,以新的水源浇灌生存的荒漠,或许,当井水映照出汲水人的倒影,也会令他想起被沧海收藏的那些日日夜夜?

生命的水域就这样得以延续。而记忆裏波光重叠著波光,倒影重叠著倒影,使人生有了繁复的层次和密度。爱的体验是如此,人生的其他体验是否也是如此? 读了一本十分感人的好书,你真的不想再读那些没有灵魂的轻薄之书了。

登五岳饱览山水之胜,你内心裏满是奇峰深谷,你还想再看那些被众人的鞋踩踏得不成样子、毫无野性和灵气的商业之山吗? „„

爱情、读书、揽胜、交往 „„ 都会有近似的体验。沧海,太浩瀚、太深邃、太苦涩;沧海,几乎就是无限” ,就是生命与情感的极境。

所以,大部分人并未到过沧海,更没有到达沧海深处。顶多只是远远地想像过沧海:可能是很大很深吧? 或者站在海边看了一眼大海:果然是很大很深的。或者在退潮的海滩上拾几枚贝壳。没有真正经历过沧海,所以,对水就不挑剔:咸水是水,淡水也是水,深水是水,浅水也是水,清水是水,浊水也是水。曾经沧海,再也见不到水,是圣者的苦爱。未经沧海,到处都是水,是凡人的福气。

5.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崔护《题都城南庄》】

雀鸟嘻戏于南庄,绿芽正跃枝,桃花不懂得寒意。在这样的氤氲里,小村开始蠢蠢动,午时桃花嫣然,谁在那个篱笆前踮起了脚尖? 同样的一双纤足,带来了风,卷动起三月之绚烂,午朗照着南庄。持一把剪,却无法剖开,大唐的一段痴。还是那样一场雨,依旧是面和笑容。

在南庄婉约的笛声中,独自迎风笑傲。原本是个落魄之在几行殘句中辗转侧,守住那年不可告慰的青春,延误了几多淑女的韶华。

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心爱的人就不知道去哪了,桃花却依然是微笑地在春风中绽放。以笑映悲,很不错的手法,令人不禁感慨万千。

6.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百度搜索的名字,便是由此诗句而来。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往阴暗处寻找我们心中的她,却总不见其影踪,蓦然回首,才发现她其实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们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

花调花谢花无悔, 人来人散人迷惘。花榭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 开花落花无常, 曲终曲散曲双亡。我们曾拥有的、拥有过的, 念念不忘的。 都淡了、隐退出我们的生命。最终留下的, 记住的是最深的感慨与触动。

7.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 【李商隐《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 „„, 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 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现在回想,旧情难忘,犹可追忆,只是一切都恍隔

世了。一个“已”字,可怕至极。若非当初年少无知,何至如此!

8.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曾经相濡以沫的爱人永隔阴阳已经多少个黄昏,思之不得见之,念之不得语之,只留得记忆中残存的欢景愉时,当作泡过千次的茶,反复温习着熟悉的味道,凭吊十年前的红袖添香; “十年生死两茫茫”,“茫茫”的何止“生死”, 10年了, 一切皆“茫茫”,皆“今非昔比”了。 也只有这份感情没有“茫茫”而去了,即使死者已逝,但生者永记,在每个月明相思之夜,不思量间,自会神回小轩窗,自会肠断短松岗,思念、无奈、悲切、感慨,一句“茫茫” ,诉尽心事!

爱一个人可以几十年几百年地去爱。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 ,让我在过往与现时的纷乱迷离中看到一滴可以保存千年的眼泪,看到一朵香坟前不败的白菊花。

哪怕是苏轼那样的豪迈男儿,对着亡妻的坟墓,也只有感伤的份。十年是一个恰好的跨度,看似不长,却足以让一个呱呱婴孩变成一个懂事孩儿,足以让一个满怀热血的青年变成一个老谋深算得过且过的平凡人,足以让一个正值壮年的中年人步入人生的晚期 „„

9. 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纳兰容若《虞美人》】

是谁,在等候,一年又一年;是谁,轻抚着眉头,淡漠了沧海桑田。 瞧那点点滴滴的眷恋,听那深深浅浅的誓言,读那丝丝扣扣的缱绻,那是你的容颜,还是说不出口的再见,那是你的执念,还是相思成殇的时间。

瞰这场盛世,它搅碎了红尘,你弥漫了传说。触摸时间的荒涯,我们可以等到多少繁华?

10.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的《定风波》】

天下之事,不因个人之紧张而变,如雨,如风。然,为何众人奔走躲避,心乱也。人生在世,无时无刻无风雨,自然之风雨,亦如人生之风雨,且如东坡之何妨吟啸且徐行。若存一份定力与持守,即可歌“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无论何时,己之品格修养不可改也。

料峭之春风,抑或可解为人生之苦难,然斜阳之相迎还在其后,可知盛衰荣辱,亦为常事,陶潜云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存一份高远,存一份通达,或可解世间之无常。而达也无风雨也无晴之境界矣。

风雨过后,回首走过来的路,才发现也不过如此。只要你坚定前进的方向,或者说,归去的方向,那你又何须去管他路途上是风雨还是晴天。

感慨物是人非的诗词篇八
《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

(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1)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 的孤寂

(2)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

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送人归东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

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的理解和评价。

答案举例: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这本是充满别

愁离绪的场景。殊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故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

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 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你认为这两句诗高妙吗?为什么?(限50字以内)

答案要点:(主要看对表达技巧的赏析):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二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1)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 “孤”,;其“诗骨”是“飞鸣声念群”。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4分)

①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

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②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声声哀鸣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了”:“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学亲。

注:①分:情分。②蔡家亲:即表亲。卢纶与司空曙是表兄弟。(1)请分别用一个词归纳前四句、后四句所表达的作者心情。前四句:"悲"或"悲伤";后四句:"喜"或"欣慰"。

6、阅读下列唐诗,完成(1)-(2)题。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塞上听吹笛》 (高适)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1)填空:以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两首诗属于边塞诗。两首诗都写了乐曲声和月色,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2)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答案示例: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注:?借问梅花何处落?,用了拆字离合的手法,又称“离合体”)

7、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液,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烟。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案示例: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这种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独和寂寞,也表达了

自信、旷达、洒脱、豪放之情。

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陇西行 唐朝?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明朝王世贞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二句“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① 你认同前人的评论吗?② 请写下你自己的赏析。(不超过100字)

答案示例:前两句以精练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后两句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以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 全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是题中之义;犹是句宕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9.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根据要求写一段评析性的文字,150字左右。 赤 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 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

感慨物是人非的诗词篇九
《诗歌鉴赏中的比较阅读》

诗歌鉴赏中的比较阅读

上传: 余爱柏 更新时间:2012-5-1 21:52:00

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难易程度中属a-e级中的e级(最难)。2005年以前的高考,更侧重于考查诗歌本身的语言和表达技巧;2005年以后,比较阅读的出题思路渐渐显现。

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在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作品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分析。比较阅读一般可分为横比、纵比、类比、对比四大类。有效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相同的素材在不同作家笔下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差异和风格差异。

在出题模式上,命题人大致有两种思路:一是把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两首同题诗歌放在一起,要求考生进行比较阅读,把握诗歌在写景手法或情感内涵上的差异;二是抓住不同诗歌中的相同词汇、相同意象,要求考生进行深度赏析。两种思路中,后者更为常见。

在诗歌鉴赏中运用比较阅读,我们通常会着眼于不同诗人对同一意象的个性化处理。例如,“月”这一意象,在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这一诗句中凝结的是游子思家的乡愁,在柳永“晓风残月”中蕴含的是情人泣别的离愁。中国古典文学中灿若群星的诗词歌赋,则为命题人提供了丰富的出题素材。

从表面上看,这样的出题模式似乎加大了考生的文字阅读量,拔高了试题的难度。其实不然,相对于针对某首诗歌的独立分析,比较阅读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赏析切入点,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聚焦于两首诗词的相同之处,再来挖掘其中包含的不同情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两首诗词互为参照互为解析,考生稍加分析即可大致把握两首诗歌在情感、意境或表现手法上的差异。

鉴于此,本文试图从比较阅读的角度,结合命题人的第二种思路,帮助考生把握诗歌鉴赏的命题方向,快速准确地进行答题。

相同的题目,不同的象征

2008年语文高考湖北卷诗歌鉴赏所用文本为宋朝侯蒙的词《临江仙》和《三国演义》中的开篇词《临江仙》,要求考生对这两首词进行比较阅读。命题如下:

临江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此题中出现的两首诗歌为同题诗歌,且文本之中都有“夕阳”这一词汇,考题就围绕这一词汇营造出的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用意象“夕阳红”展开,要求考生比较这一意象各自不同的象征意义。经过比较可以发现:侯蒙《临江仙》中的“夕阳”出现在“雨余”之后,有一种风雨之后见彩虹的味道;《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夕阳”则是与青山相对存在的一个意象,青山依旧,夕阳已“几度”,给读者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再结合两首诗歌的主题,便可找到答案:前者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大器晚成,后者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相同的意象,不同的意趣

2009年高考湖南卷中的诗歌鉴赏所用文本为秦观的诗和元好问的词,要求考生进行比较阅读。命题如下: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如果我们抓住一个“春”字,进行前后扩展阅读,就不难发现,秦观的诗对春逝持顺其自然的态度。在作者眼里,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不必强求,不必哀叹。作者认为春天虽美好,绿树成荫的夏日也很怡人。以秦观为代表的宋诗的理趣就可窥一斑而见全豹了。而元好问的词第一字“醉”就奠定了全词沉迷春景的感伤基调。作者用大量的词语铺排营造出浓浓的春逝氛围,如:“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里”等,这些感伤春逝的词仅字数就占全词的一半。这还不够,作者还用“留春”“问春”“寻春”步步紧逼地道明他对春逝的无限惆怅落寞之意,也把词的重情趣展现到了极致。

相同的寄托,不同的题材

再如2010年高考语文天津卷中的诗词鉴赏,所用文本为唐朝司空曙和雍陶的送别诗,要求考生比较阅读。题目如下: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感情?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目选用了两首唐代送别诗来比较阅读。司空曙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风幽凄,写离乱之情的赠别诗常有好句,为后人传颂。《峡口送友人》是诗人在暮春时节送别友人时所作,诗中主要借助“飞花”这一特定的意象来烘托送别时的伤悲之情。雍陶的诗多为旅游之作,送别诗《送蜀客》是诗人在早春时刻送别蜀地友人时所作,诗中借用山鸟、江风和新雨等意象来渲染送别之情。对两诗的意象稍作分析,就不难体会两诗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可见,近年来高考诗歌鉴赏中的比较阅读题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答题思路:首先,考生在初读的过程中应能敏锐地感知到不同诗歌文本中的相同词汇或意象,这通常是考点,这样的感知为后面有的放矢地展开思考奠定了基础、节约了时间;然后,再抓住这一相同词汇或意象,对诗歌文本进行第二轮细读。在细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与这一词汇或意象相邻的诗句,特别是注意品味相邻诗句中与此词汇或意象相关的形容词,对诗歌的情感色彩形成一个大致准确的感性体悟,从而为后面的顺利表达奠定基础。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170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