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诗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元日诗篇一
《唐代元日诗中的元日节俗》

WENBOKAOGU

唐代元日诗中的元日节俗

西北师范大学孙娜

摘要以唐代元日诗所涉及的元日节俗为视角,通过对元日诗中节俗事象的分析,展示了唐代元日的节俗情状。从全新的角

度解读了唐代的元日诗,发掘出唐代元日诗丰富的节俗价值。

关键词唐代元日诗元日节俗

元日是古人十分重视的节日。唐代的元日丰富多彩,节俗连珠,觞”(杜甫《元日示宗武》)。在这新春佳节之际他们正享受着天伦之元日的节俗在唐诗中均有体现。

一、爆竹迎新

人们通宵守岁,就是为了等待鸡鸣,一旦雄鸡报晓,人们便起身其第一件事就是用爆竹迎新年。唐代元日燃爆竹是沿袭前代迎新年。

的,没有许多的变化,唐代也有许多文人对燃放爆竹进行过描写,如(刘禹锡《佘田行》)。爆竹在唐代也是非常流行的一种习爆竹惊山鬼”

俗。关于爆竹《神异经》记载说,山臊这种怪物是单足的长人,人们如果冒犯了它,就会身染寒热病。但是它却怕异声,人们利用它的这个吓跑山臊,驱除瘟疫,人们弱点,燃烧竹子以竹裂时的哔剥声来吓它。才能平安吉祥。此时元日燃放爆竹乃是为了驱逐恶鬼,正如《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

[1]

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燃放爆竹的本意则是驱逐山臊恶鬼,祈求

乐,作诗喝酒共度新年。家族内部拜贺之后,邻里亲友间还要拜贺,相互赠送新年的问候。士大夫登门拜年,是唐代最为盛行的,“逢迎跪拜”,不辞辛苦。因为身份尊卑的问题,有些士大夫必须要亲自上门拜“锵锵华驷客,门馆贺新正”(李郢《元日作》),讲的就是来贺新年,如上门祝贺新年的热闹景象。人们要是在路上遇见了,都要相互正式作新年的第一天,大家都在忙碌着送去新年的祝福,人们心中有无尽的喜悦,街上人来人往充满了喜庆的气氛。逢年拜贺奔波忙碌,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或者是身体欠佳的人来说,实在是力衰难支。白居易就感“庆吊经过懒,逢迎跪拜迟。不因时节日,岂觉此身羸。”(《七年叹道:

元日对酒五首》其一)人生有限,过一天就少一天,在这欢乐的节日中难免会有人感叹时光流逝。“贺人虽闹故人稀,去日渐加余日少。”(元《酬复言长庆四年元日郡斋感怀见寄》)正因如此,人们才应该更加稹

朝廷更不用说了。珍惜时光,珍惜和亲友间的情谊。民间尚且如此,

三、元日饮酒

饮酒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排忧解闷。宾朋聚会则更可以增进感元日饮酒的习俗了,直到唐代也有此习俗,“朱泥一丸药,柏叶万年(司空曙《酬卫长林岁日见呈》)“,愿持柏叶寿,长奉万年欢”(武平杯”

一《奉和元日赐宰臣柏叶》)“,能令人益寿,非止麝含香”(李乂《元日),诗歌也证实了元日喝柏叶酒可以“令人身轻能老”。恩赐柏叶应制》

杜诗云:“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元日示宗武》)杜甫在“飘零”、

“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来鹄《早春》),如“照潭出老蛟,揖,互致新年的祝福,如“相逢但祝新正寿”(薛峰《元日田家》)。在这

平安,没有娱乐成分。如今燃放鞭炮包含了更多的意义,增加了更丰现在不只春节才燃放鞭炮,一般的节庆或者是仪式都会燃富的内容。

放。鞭炮一出,喜庆万分。火光表示着希望,红色表示着喜庆,急促的更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色彩。

二、拜贺献寿

新年期间必不可少的礼节就是走亲访友,相互祝贺,送去新年的祝福。直到现在此节俗仍有保留。《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长

[1]

唐代的元日沿袭了汉魏以来的这些风俗。在这幼衣冠,以次拜贺。”

增加娱乐的兴趣。那么在喜庆之日更需要饮酒作乐了。汉代就有鞭炮声更是增添了喜庆的气氛。新年的鞭炮不只是辞旧迎新的象征,情,

中饮此酒,更是意味深长了。重要的日子里家族内部的拜贺是不能少的,“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衰病”

………………………………………………………………………………………………………………………………………………………

例如著名的西绅跑马场在北京西便门外圈地300余亩,光直线跑道的长度就有1600多米,四周用实木建有大看台,而且还有颇具西方特色的咖啡厅和骑士休息室。在这里所进行的骑术运动以赛马为主。每当赛马日来临,西绅跑马场便汇集着各西方列强在北京所设使领馆的各级官员以及中外上流人士。每年春秋两季各举行一次以赛马为重头戏的骑术运动竞技,每次所持续的时间为十二天。西绅跑马场并非专为骑术运动竞技赢利而设,而是以社交为主要目的。普通的中国人或朝廷官员都不能购票进入观看,只有受主办者或西方列强使领馆邀请的中国人才能进入。

西方跑马场的出现,让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专为跑马场饲养马匹的马房多了起来。如北京市内和郊外马房的主人们经常骑着马到跑马场或马球场进行骑术运动,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练习祖传的骑术而不至遗忘,二是为了向各个实际的或潜在的买家展示自

匹的买卖。除了中国人经营的马房,西方列强也为西方式骑术运动在中国的推广而建立了各自的马房。如当时北京的八宝胡同内就有更有意思的是,北京东德国人的马房,苏州胡同内有英国人的马房。交民巷内的各使领馆和外资银行也都设立了马房,如汇丰银行马房、法国银行马房、德华银行马房等等。他们所养马匹很少用于侵略中国的战争目的,毕竟马不是他们必需的战争手段,而是大多用于休闲式的骑术运动所需。他们中的很多人每日早晚都会沿着骑马道跑马以向中国百姓炫耀武力和特权,春秋季节还会聚集在一起打马球,冬季则进行障碍赛马[3]70。

总而言之,清朝的骑术运动以鸦片战争为界,前一阶段继承了中国古代骑术运动发展的传统,使这项运动在宫廷和民间都广受欢迎;后一阶段则因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融入了浓厚的西方色彩。

参考文献

[1]孟古托力.古代骑兵编制和训练之刍议[J].北方文物,1998(4).

家马匹的优良性。他们中的少数资金雄厚的人还开设有骑术学校,[2]伊永文.明清马术略谈[J].体育文史,1992

(5).(4).打马球、障碍赛马等等,同时又经营着马[3]林厚儒.中国马术运动[J].体育文史,1987有专人教授骑术,如赛马、

兰台世界2012·11月下旬

89

元日饮柏叶酒的习俗比元日饮屠苏酒的习俗出现得要早,元日一般都是后来者居上,渐渐地屠苏酒替代了柏叶酒,在元日这天占据《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进了重要的地位。

[1]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饮酒次第,从小起,相传已久。”元日饮酒

去病强身,吉祥如意的意义,元日饮酒的节俗就像董勋所说的那样。俗是很有意义的,在我国相传已久,但是到了现在这一特色的饮酒节如今的人们恰恰反其道而行,可能是为了追求中俗已经销声匿迹了。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才改由年长者起头的。

四、悬幡祈长命

唐代新出现了一种新的节俗,这种节俗不只在一般人家,在寺庙“晓催庭火暗,风带寺幡新”里也有。而且这种节俗在以前均未有过,

想必有特别的意义。唐武宗会昌二年(842),日本僧人圆仁在长安度过了春节,他在日记中写道:“会昌二年次壬戌,正月一日,家家立竹

[6]

大家都挺注重生命的,都希望在这天祈求竿,悬幡子,新岁祈长命。”

饮柏叶酒在汉代就有此习俗了,而元日饮屠苏酒则在魏晋时期才有,元日饮酒的旧俗皆从年少者起头,这就是它的与众不同之处,这个节

《云麓漫钞》云:“正习俗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被列入书中了。赵彦正

[2]

月旦日,世俗皆饮屠苏,自幼乃长。”从南北朝到宋代都有元日饮屠

《岁华纪丽》曾说:“俗说屠苏苏酒的习俗,那么这屠苏到底是什么呢。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阖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

[3]其人姓名,但曰屠苏而已。”韩鄂还在他的另一部著作《四时纂要》中

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司空图《丙午岁旦》),说的就是在元日这天在院子里立竿悬挂幡子,

花椒、桔梗、桂心、防风各半披露了这一预防瘟疫的屠苏酒方:大黄、两,白术、虎杖各一两,乌头半分。他说将以上八味切细,装入深红色初一早上,拿出来连口袋浸的口袋里,年三十的傍晚,把它放在井中。在酒里。全家从小到大,依次稍许各喝一些,一年没有病。从记述和配元日喝屠苏酒的作用主要是去病强身,使之长寿。

元日饮屠苏酒的习俗很是特别,准备酒的时间是在除夕之夜,而“才酌饮酒的时间则是元日早晨,饮酒前要按照年齿排序,由幼及长。屠苏定年齿”(方干《元日》),说的就是饮屠苏酒要按照年齿排序的节俗。唐代诗歌中也有很多记录元日饮屠苏酒由幼及长的节俗,“岁酒(白居易《岁假内命酒赠周判官萧协先拈辞不得,被君推作少年人”

律》)。白居易只是头比萧翁白未匀,就先喝岁酒了。唐人一般都很遵问题了。白居易问:“与君同甲子,岁酒合谁先?”(《新岁赠梦得》)刘禹“与君同甲子,寿酒让先杯。”(《元日乐天见过因举酒为锡就回答道:

贺》)这些诗记录的都是元日饮酒从小到大的习俗。其原因正如董勋

[4]老者失时,故后饮酒。’”

平安健康,长命百岁。

五、祝富贵、鞭聪明

“富贵祝来何所遂,聪明鞭的无转机。”此诗句下原注云:“祝富感怀见寄》)祝愿孩子聪明、富贵,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在一年复像始万象更新的元日这天作出这样的祝福,正体现了浓浓的中国味。《又示宗武》一诗,并不只是专门训子的意思,还包括长辈祝福杜甫的

子孙富贵、聪明的习俗。“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用青玉案、紫罗囊的典故来教诲其子,进而以孔子的弟子“曾参与游夏”相激励,其用心聪明的习俗亦不难窥知了。显而易见,那祝福子孙富贵、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唐诗中看到元日这天其他的节俗,如是元日这天插上桃枝可以消除疾病,保障身体健康。在燃放爆竹的“庭燎”,就是在庭中焚草,烧得越旺越好,也说是迎旺火,时候也要

如“国香煴翠幄,庭燎赩红衾”(窦牟《元日喜闻大礼寄上翰林四学士(《元日感怀》)既有燎火,又有穿新衣的习俗。这些诗歌的记载为我

方来看,虽然有神秘的色彩,但是这些药材对身体都是有利无害的。贵、鞭聪明,皆是正旦童稚俗法。”(元稹《《酬复言长庆四年元日郡斋

守这个从小到大的饮酒节俗的,同年出生的刘禹锡跟白居易就遇到“插桃销瘴疠,移竹近阶墀”(张子容《乐成岁日赠孟浩然》),讲的就

“正旦饮酒先从小者,何也?勋曰:‘俗从小者得岁,故先酒贺之;中书六舍人二十韵》)。刘禹锡曾说:“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所说:

元日饮酒,都是年轻的先饮,年老者后饮,这是饮屠苏酒的习俗,们保存了传统的仪式和内容,让我们了解了唐人是怎么过元日的,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元日饮柏叶酒、但是年老者最后饮的这酒叫什么呢?白居易曾说:“弟妹妻孥小侄甥,了解了历史的文化,屠苏酒,燃娇痴美我助欢情。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岁日家宴戏示弟侄等兼呈张侍御殷判官》)在这一家之中,白居易肯定是年龄最大的了,所以他才“后推”蓝尾酒,这蓝尾酒想必指的是最后饮酒。吕祖谦《诗律武库》后集载《太平广记》:虎部深屠龙曰“:婪尾酒最后饮也。”元日饮酒,自少至长,盖祝寿之意,年最高者饮蓝尾杯,众劝三杯,喜其寿之高也。蓝尾犹吴越人称临尾,白乐天诗备矣[5]。从这则材料也可以看出年长者最后饮的这酒就叫蓝尾酒。《容斋随笔》中引用唐人笔记:“《河东记》载:申屠澄与路旁茅舍中老父、妪及处女环火而坐,妪自外挈酒壶至,曰:‘以君冒寒,且进一杯。’澄因揖逊曰:‘始自主人翁,即巡,澄当婪尾。’盖以蓝为婪,当婪尾者,谓最在后饮也……叶之说如此,予谓不然。三杯之句,只为酒之巡数耳,安有连饮者哉。”洪迈也认为蓝尾酒是最后饮酒。白居易诗中也描写了元日饮酒由幼及长的习俗,“老过占他蓝尾酒,病余收得到头身”(《喜人新年自咏》),描写的也是年老者最后饮酒。“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饧。”(《七

爆竹,悬幡子都体现了人们驱逐灾邪、祈求平安健康的主题,重视人的生命、健康,有积极的人生观。拜贺新年,走亲访友既体现了注重人伦礼仪、重视友情亲情,又体现了家庭和睦、邻里和睦的思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以和谐为本的主题。祝富贵、鞭聪明的节俗体现了祈求吉祥、富贵平安的主题,都是祛灾与祈福民俗的诗话再现,鲜明地体现了唐人积极向上的心态,重视人生的生命价值的处世态度。元日节俗中的活动、仪式延续到现在早已沁入人心,成为了人们的一种习惯。

元日是节俗色彩极为浓厚的节日,也因其有独特的节俗特征而充满了魅力。唐代的元日诗,是唐代丰富多彩的岁时生活与岁时文化繁荣发展的产物,具有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时代旋律。通过唐代元日诗中展现的节俗事象,不仅可以让我们看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洞察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民俗风情。

参考文献

[1]宗懔.荆楚岁时记[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年元日对酒五首》)说的就是元日这天的必备之物。蓝尾酒在白居易[2]赵彦正.云麓漫钞[M].北京:中华书局,1996.

长泽规矩也.岁华纪丽书叙指南事林广记[M]//和刻本类书集成第一

诗中反复出现但在其他元日诗中均未见到,可见白居易用蓝尾酒指[3]

1990.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4]洪迈.容斋随笔[M].北京:中华书局,2005.代最后饮屠苏酒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5]吕祖谦.诗律武库[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

在元日这天不管是饮柏叶酒还是屠苏酒,都象征一种辞旧迎新,[6]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90

兰台世界2012·11月下旬

元日诗篇二
《唐代元日诗的民俗观照》

元日诗篇三
《元日古诗欣赏》

元日古诗欣赏

元日

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 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 “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元日诗篇四
《陈寅恪诗词》

 1.甲午元旦题曾农髯丈所画齐眉绥福红梅图

花枝含笑画犹存,偕老浑忘岁月奔。

红烛高烧人并照,绿云低覆镜回温。

新妆几换孤山面,浅笔终留倩女魂。

珍重玳梁香雪影,他生同认旧巢痕。

2.甲午春朱叟自杭州寄示观新排长生殿传奇诗因

一抹红墙隔死生,皕年悲恨总难平。

我近负得盲翁鼓,说尽人间未了情。

3.钱受之东山诗集末附甲申元日诗云“衰残敢负

兴亡江左自伤情,远志终惭小草名。

谁为谢公转一语,东山妓即是苍生。

4.贫女

绮罗高价等珠玑,白叠虽廉限敢违。

幸有阿婆花布被,挑灯裁作入时衣。

5.追忆游挪威诗 北海舟中

孤怀入海弥难说,水鸟舟人共此游。

束地巨环迎北小,拍天万水尽南流。

斜阳大月中宵见,(Midnight Sun为挪威奇景。

)故国新声一笑休。

(舟人共唱波兰新曲。

)忽忆江南黄篾舫,几时归去作遨游。

6.追忆游挪威诗 易卜生墓

清游十日饱冰霜,来吊词人暖肺肠。

东海何期通寤寐,北欧今始有文章。

疏星冷月全天趣,白雪沧波缀国妆。

(挪威女郎多衣绣衣一袭,所谓国妆是也。

余取以喻易卜生作品。

)平淡恢奇同一笑,大槌碑下对斜阳。

(墓碑上刻有大槌一具。)

7. 无题

乱眼繁枝照梦痕,寻芳西出忆都门。

金犊旧游迷紫陌,玉龙哀曲怨黄昏。

花光坐恼乡关思,烛烬能温儿女魂。

绝代吴姝愁更好,天涯心赏几人存。

8.春日独游玉泉静明园

犹记红墙出柳根,十年重到亦无存。

园林故国春芜早,景物空山夕照昏。

回首平生终负气,此身未死已销魂。

(徐骑省南唐后主挽词:此身虽未死,寂寞已销魂。

)人间不会孤游意,归去含凄自闭门。

9.挽王静安先生

敢将私谊哭斯人,文化神州丧一身。

越甲未应公独耻,湘累宁与俗同尘。

吾侪所学关天意,并世相知妒道真。

赢得大清干净水,年年呜咽说灵均。

10.戊辰中秋夕渤海舟中作

天风吹月到孤舟,哀乐无端托此游。

影底河山频换世,愁中节物易惊秋。

初升紫塞云将合,照彻沧波海不流。

解识阴晴圆缺意,有人雾鬓独登楼。

11.阅报戏作二绝

弦箭文章苦未休,权门奔走喘吴牛。

自由共道文人笔,最是文人不自由。

12.吴氏园海棠

无风无雨送残春,一角园林独怆神。

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犹是去年人。

梦回锦里愁如海,酒醒黄州雪作尘。

闻道通明同换劫,绿章谁省泪沾襟。

13.残春

无端来此送残春,一角湖楼独怆神。

读史早知今日事,对花犹忆去年人。

过江愍度饥难救,弃世君平俗更亲。

解识蛮山留我意,赤榴如火绿榕新。

14.残春

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

雨里苦愁花事尽,窗前犹噪雀声啾。

群心已惯经离乱,孤注方看博死休。

袖手沉吟待天意,可堪空白五分头。

15.别蒙自

我昔来时春水荒,我今去时秋草长。

来去匆匆数月耳,湖山一角已沧桑。

16.壬午元旦对盆花感赋

寂寞盆花也自开,移根犹忆手亲栽。

云昏雾湿春仍好,金蹶元兴梦未回。

乞米至今馀断帖,埋名从古是奇才。

劫灰满眼堪愁绝,坐守寒灰更可哀。

17.甲戌人日谒杜工部祠

新祠故宅总伤情,沧海能来奠一觥。

千古文章孤愤在,初春节物万愁生。

风骚薄命呼真宰,离乱馀年望太平。

归倚小车心似醉,晚烟哀角满江城。

18.甲申除夕病榻作时目疾颇剧离香港又三年矣

雨雪霏霏早闭门,荒园数亩似山村。

携家未识家何置,归国惟欣国尚存。

四海兵戈迷病眼,九年忧患蚀精魂。

扶床稚女闻欢笑,依约承平旧梦痕。 19.华西坝 浅草平场广陌通,小渠高柳思无穷。 雷奔乍过浮香雾,电笑微闻送晚风。

酒困不妨胡舞乱,花娇弥觉汉妆浓。

谁知万国同欢地,却在山河破碎中。 20.忆故居 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破碎山河迎胜利,残馀岁月送凄凉。

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21.五十六岁生日三绝 去年病目实已死,虽号为人与鬼同。

可笑家人作生日,宛如设祭奠亡翁。 鬼乡人世两伤情,万古书虫有叹声。

泪眼已枯心已碎,莫将文字误他生。 女痴妻病自堪怜,况更流离历岁年。

愿得时清目复朗,扶携同泛峡江船。 22.夏日听读报 掉海鲸鱼蹙浪空,蟠霄雕鹫喷烟红。 独怜卧疾陈居士,消受长廊一角风。 23.十年诗用听水斋韵 金谷繁华四散空,但闻啼鸟怨东风。

楼台基坏丛生棘,花木根虚久穴虫。

蝶使几番飞不断,蚁宫何日战方终。

十年孤负春光好,叹息园林旧主翁。 24.报载某至重庆距西安事变将十年矣 铁骑飞空京洛收,会盟赞普散边愁。

十年一觉长安梦,不识何人是楚囚。 25.乙酉秋赴英疗治目疾自印度乘水上飞机至伦敦 眼暗犹思得复明,强扶衰病试飞行。

还家魂梦穿云断,去国衣装入海轻。

异域岂能医异疾,前游真已隔前生。

三洲四日匆匆过,多少伤今念昔情。 26.南朝 金粉南朝是旧游,徐妃半面足风流。 苍天已死三千岁,青骨成神二十秋。

去国欲枯双目泪,浮家虚说五湖舟。

英伦灯火高楼夜,伤别伤春更白头。 27.丙戌春游英归国舟中作 百尺楼船海气寒,凭阑人病怯衣单。

远游空负求医意,归死人嗟行路难。

蚕食光阴春黯澹,龙吟风雨夜迷漫。

人生终古长无谓,干尽瀛波泪未干。 28.丁亥元夕用东坡韵

万里烽烟惨淡天,照人明月为谁妍。

观兵已抉城门目,求药空回海国船。

阶上鱼龙迷戏舞,词中梅柳泣华年。

(光绪庚子元夕,先母授以姜白石词“柳悭梅小未教知”之句。

)旧京节物承平梦,未忍匆匆过上元。 29.丁亥春日清华园作 葱葱佳气古幽州,隔世重来泪不收。

桃观已非前度树,藁街长是最高楼。

名园北监仍多士,老父东城有独忧。

惆怅念年眠食地,一春残梦上心头。 30.无题 咏张群内阁 舟中怅望梦难寻,绣被焚香夜夜心。

武帝弘规金屋众,文君幽恨凤弦深。

催妆青女羞还却,隔雨红楼冷不禁。

写尽相思千万纸,东墙消息费沉吟。 31.丁亥除夕作 杀人盈野复盈城,谁挽天河洗甲兵。 至德收京回纥马,宣和浮海女真盟。

兴亡总入连宵梦,衰废难胜饯岁觥。

五十八年流涕尽,可能留命见升平。 32.丙戌春旅居英伦疗治目疾无效取海道东归戊子 又附楼船到海涯,东归短梦不胜嗟。

求医未获三年艾,避地难希五月花。

形貌久供儿女笑,文章羞向世人夸。

毁车杀马平生志,太息维摩尚有家。 33.己丑送春 无风无雨送残春,一角园林独怆神。 烛照已非前夕影,枝空犹想去年人。

辽西梦恨中宵断,江左妆夸半面新。

最是芳时弹指尽,蝶蜂飞懒倍沾襟。 34.己丑广州七夕 岭树高楼影动摇,天风吹海海初潮。 金瓯已缺今宵月,银汉犹填旧日桥。

帘外新凉惊节换,夜阑离绪总魂销。

人间尽误佳期了,更有佳期莫恨遥。 35.报载某会中有梅兰芳之名戏题一绝 蜂户蚁(音娥)封一聚尘,可怜犹梦故都春。

曹蜍李志名虽众,只识香南绝代人。 36.纯阳观梅花 我来只及见残梅,叹息今年特早开。 花事已随浮世改,苔根犹是旧时栽。

名山讲席无儒士,胜地仙家有劫灰。

游览总嫌天宇窄,更揩病眼上高台。 37.庚寅人日 岭梅人日已无花,独对空枝感岁华。 黄鹞鲁连羞有国,白头摩诘尚馀家。

催归北客心终怯,久味南烹意可嗟。

闭户寻诗亦多事,不如闭眼送生涯。 38.庚寅元夕用东坡韵 过岭南来便隔天,一冬无雪有花妍。

山河已入宜春槛,身世真同失水船。

明月满床思旧节,惊雷破柱报新年。

(是夕有空袭。

)鱼龙寂寞江城暗,知否姮娥换纪元。 39.辛卯广州端午 菖蒲似剑还生绿,艾叶如旗不闪红。

唯有沉湘哀郢泪,弥天梅雨却相同。 40.辛卯七夕 乞巧楼头雁阵横,秦时月照古边城。 已凉秋夜帘深掩,难暖罗衾梦未成。

天上又闻伤短别,人间虚说誓长生。

今宵独抱绵绵恨,不是唐皇汉帝情。 41.壬辰春日作 细雨残花昼掩门,结庐人境似荒村。 简斋作客三春过,裴淑知诗一笑温。

南渡饱看新世局,北归难觅旧巢痕。

芳时已被冬郎误,何地能招自古魂。 42.晓莹生日赋一诗为寿 园林五月晚微凉,兼味盘飧共举觞。

理鬓未愁临镜影,画眉应问入时妆。

几回客里逢兹日,何处寰中似故乡。

记否凤城初见夕,榴花如火白莲香。 43.客南归述所闻戏作一绝 青史埋名愿已如,青山埋骨愿犹虚。

可怜鴂舌空相问,不识何方有鉴湖。

元日诗篇五
《陈寅恪诗词》

客南归述所闻戏作一绝

青史埋名愿已如,青山埋骨愿犹虚。可怜鴂舌空相问,不识何方有鉴湖。

钱受之东山诗集末附甲申元日诗云“衰残敢负

兴亡江左自伤情,远志终惭小草名。谁为谢公转一语,东山妓即是苍生。

贫 女

绮罗高价等珠玑,白叠虽廉限敢违。幸有阿婆花布被,挑灯裁作入时衣。

辛卯广州端午

菖蒲似剑还生绿,艾叶如旗不闪红。唯有沉湘哀郢泪,弥天梅雨却相同。

壬辰春日作

细雨残花昼掩门,结庐人境似荒村。简斋作客三春过,裴淑知诗一笑温。 南渡饱看新世局,北归难觅旧巢痕。芳时已被冬郎误,何地能招自古魂。

辛卯七夕

乞巧楼头雁阵横,秦时月照古边城。已凉秋夜帘深掩,难暖罗衾梦未成。 天上又闻伤短别,人间虚说誓长生。今宵独抱绵绵恨,不是唐皇汉帝情。

报载某至重庆距西安事变将十年矣

铁骑飞空京洛收,会盟赞普散边愁。十年一觉长安梦,不识何人是楚囚。

夏日听读报

掉海鲸鱼蹙浪空,蟠霄雕鹫喷烟红。独怜卧疾陈居士,消受长廊一角风。

五十六岁生日三绝

去年病目实已死,虽号为人与鬼同。可笑家人作生日,宛如设祭奠亡翁。

鬼乡人世两伤情,万古书虫有叹声。泪眼已枯心已碎,莫将文字误他生。 女痴妻病自堪怜,况更流离历岁年。愿得时清目复朗,扶携同泛峡江船。

别 蒙 自

我昔来时春水荒,我今去时秋草长。来去匆匆数月耳,湖山一角已沧桑。

阅报戏作二绝

弦箭文章苦未休,权门奔走喘吴牛。自由共道文人笔,最是文人不自由。

追忆游挪威诗 北海舟中

孤怀入海弥难说,水鸟舟人共此游。束地巨环迎北小,拍天万水尽南流。 斜阳大月中宵见,故国新声一笑休。忽忆江南黄篾舫,几时归去作遨游。

追忆游挪威诗 易卜生墓

清游十日饱冰霜,来吊词人暖肺肠。东海何期通寤寐,北欧今始有文章。 疏星冷月全天趣,白雪沧波缀国妆。平淡恢奇同一笑,大槌碑下对斜阳。

无 题

乱眼繁枝照梦痕,寻芳西出忆都门。金犊旧游迷紫陌,玉龙哀曲怨黄昏。 花光坐恼乡关思,烛烬能温儿女魂。绝代吴姝愁更好,天涯心赏几人存。

春日独游玉泉静明园

犹记红墙出柳根,十年重到亦无存。园林故国春芜早,景物空山夕照昏。 回首平生终负气,此身未死已销魂。人间不会孤游意,归去含凄自闭门。

挽王静安先生

敢将私谊哭斯人,文化神州丧一身。越甲未应公独耻,湘累宁与俗同尘。 吾侪所学关天意,并世相知妒道真。赢得大清干净水,年年呜咽说灵均。

戊辰中秋夕渤海舟中作

天风吹月到孤舟,哀乐无端托此游。影底河山频换世,愁中节物易惊秋。 初升紫塞云将合,照彻沧波海不流。解识阴晴圆缺意,有人雾鬓独登楼。

吴氏园海棠

无风无雨送残春,一角园林独怆神。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犹是去年人。 梦回锦里愁如海,酒醒黄州雪作尘。闻道通明同换劫,绿章谁省泪沾襟。

残 春

无端来此送残春,一角湖楼独怆神。读史早知今日事,对花犹忆去年人。 过江愍度饥难救,弃世君平俗更亲。解识蛮山留我意,赤榴如火绿榕新。 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雨里苦愁花事尽,窗前犹噪雀声啾。 群心已惯经离乱,孤注方看博死休。袖手沉吟待天意,可堪空白五分头。

壬午元旦对盆花感赋

寂寞盆花也自开,移根犹忆手亲栽。云昏雾湿春仍好,金蹶元兴梦未回。 乞米至今馀断帖,埋名从古是奇才。劫灰满眼堪愁绝,坐守寒灰更可哀。

甲戌人日谒杜工部祠

新祠故宅总伤情,沧海能来奠一觥。千古文章孤愤在,初春节物万愁生。 风骚薄命呼真宰,离乱馀年望太平。归倚小车心似醉,晚烟哀角满江城。

甲申除夕病榻作时目疾颇剧离香港又三年矣

雨雪霏霏早闭门,荒园数亩似山村。携家未识家何置,归国惟欣国尚存。 四海兵戈迷病眼,九年忧患蚀精魂。扶床稚女闻欢笑,依约承平旧梦痕。

华 西 坝

浅草平场广陌通,小渠高柳思无穷。雷奔乍过浮香雾,电笑微闻送晚风。 酒困不妨胡舞乱,花娇弥觉汉妆浓。谁知万国同欢地,却在山河破碎中。

忆 故 居

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破碎山河迎胜利,残馀岁月送凄凉。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十年诗用听水斋韵

金谷繁华四散空,但闻啼鸟怨东风。楼台基坏丛生棘,花木根虚久穴虫。 蝶使几番飞不断,蚁宫何日战方终。十年孤负春光好,叹息园林旧主翁。

乙酉秋赴英疗治目疾自印度乘水上飞机至伦敦

眼暗犹思得复明,强扶衰病试飞行。还家魂梦穿云断,去国衣装入海轻。 异域岂能医异疾,前游真已隔前生。三洲四日匆匆过,多少伤今念昔情。

南 朝

金粉南朝是旧游,徐妃半面足风流。苍天已死三千岁,青骨成神二十秋。 去国欲枯双目泪,浮家虚说五湖舟。英伦灯火高楼夜,伤别伤春更白头。

丙戌春游英归国舟中作

百尺楼船海气寒,凭阑人病怯衣单。远游空负求医意,归死人嗟行路难。 蚕食光阴春黯澹,龙吟风雨夜迷漫。人生终古长无谓,干尽瀛波泪未干。

丁亥元夕用东坡韵

万里烽烟惨淡天,照人明月为谁妍。观兵已抉城门目,求药空回海国船。 阶上鱼龙迷戏舞,词中梅柳泣华年。旧京节物承平梦,未忍匆匆过上元。

丁亥春日清华园作

葱葱佳气古幽州,隔世重来泪不收。桃观已非前度树,藁街长是最高楼。 名园北监仍多士,老父东城有独忧。惆怅念年眠食地,一春残梦上心头。

咏张群内阁

舟中怅望梦难寻,绣被焚香夜夜心。武帝弘规金屋众,文君幽恨凤弦深。 催妆青女羞还却,隔雨红楼冷不禁。写尽相思千万纸,东墙消息费沉吟。

丁亥除夕作

杀人盈野复盈城,谁挽天河洗甲兵。至德收京回纥马,宣和浮海女真盟。 兴亡总入连宵梦,衰废难胜饯岁觥。五十八年流涕尽,可能留命见升平。

丙戌春旅居英伦疗治目疾无效取海道东归戊子

又附楼船到海涯,东归短梦不胜嗟。求医未获三年艾,避地难希五月花。 形貌久供儿女笑,文章羞向世人夸。毁车杀马平生志,太息维摩尚有家。

己丑送春

无风无雨送残春,一角园林独怆神。烛照已非前夕影,枝空犹想去年人。 辽西梦恨中宵断,江左妆夸半面新。最是芳时弹指尽,蝶蜂飞懒倍沾襟。

己丑广州七夕

岭树高楼影动摇,天风吹海海初潮。金瓯已缺今宵月,银汉犹填旧日桥。 帘外新凉惊节换,夜阑离绪总魂销。人间尽误佳期了,更有佳期莫恨遥。

报载某会中有梅兰芳之名戏题一绝

蜂户蚁(音娥)封一聚尘,可怜犹梦故都春。曹蜍李志名虽众,只识香南绝代人。

纯阳观梅花

我来只及见残梅,叹息今年特早开。花事已随浮世改,苔根犹是旧时栽。 名山讲席无儒士,胜地仙家有劫灰。游览总嫌天宇窄,更揩病眼上高台。

庚寅人日

岭梅人日已无花,独对空枝感岁华。黄鹞鲁连羞有国,白头摩诘尚馀家。 催归北客心终怯,久味南烹意可嗟。闭户寻诗亦多事,不如闭眼送生涯。

庚寅元夕用东坡韵

过岭南来便隔天,一冬无雪有花妍。山河已入宜春槛,身世真同失水船。 明月满床思旧节,惊雷破柱报新年。鱼龙寂寞江城暗,知否姮娥换纪元。

元日诗篇六
《对联》

对联的由来

最早出现的对联该是春联,而春联又是由“桃符”演化而来的。桃符产生于秦代前后。当时的桃符,是在深红色的桃木板上,书写“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画上他们的图像,意在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补充知识:最早的门神,是用桃木雕刻成的两个“桃人”。据说,他们就是远古时期黄帝派来统领游荡人间群鬼的两位神将——神荼与郁垒的化身。二神肖像张贴于门上,用桃木雕刻二神像,挂于门上,用朱砂笔在桃木板上写上二神尊名,挂在门上,并画上道符,不管用哪一种方法,人们都认为可以用来驱鬼辟耶。至唐太宗时,命画工画秦叔宝、尉迟恭二形象于宫掖左右,永为门神,而民间取为镇邪之用。哼哈二将门神: 左边门的门神伸出一指,嘴巴微张,像是在大声喝道:哈!右门的门神则是翘起两指,彷佛发出哼!的声音。他们就是著名的守护神"哼哈二将"。 蒋门神,本名蒋忠,作为走狗和帮凶,自己并无什么特殊的背景,但因身长九尺,一身好本领,使得好枪棒,曾自吹自擂是“普天之下,没我一般的了”,所以有了作为走狗和帮凶的资格和本钱,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下级官吏之间为私利而相互倾轧中充当了一方的打手。快活林之争。

那厮姓蒋,名忠,有九尺来长身材;因此,江湖上起他一个诨名,叫做蒋门神。那厮不特长大,原来有一身好本事,使得好枪棒;拽拳飞脚,相扑为最。自夸大言道:‘三年上泰岳争交,不曾有对;普天之下没我一般的了!’因此来夺小弟的道路。小弟不肯让他,吃那厮一顿拳脚打了,两个月起不得床。前日兄长来时,兀自包着头,兜着手,直到如今,疮痕未消。本待要起人去和他厮打,他却有张团练那一班儿正军,若是闹将起来,和营中先自折理。有这一点无穷之恨不能报得,久闻兄长是个大丈夫,怎地得兄长与小弟出得这口无穷之怨气,死而瞑目;只恐兄长远路辛苦,气未完,力未足,因此教养息半年三月,等贵体气完力足方请商议。不期村仆脱口先言说了,小弟当以实告。” 武松听罢,呵呵大笑;便问道:“那蒋门神还是几颗头,几条臂膊?”施恩道:“也只是一颗头,两条臂膊,如何有多!”

随着南北朝骈文的出现和唐诗的发展,“桃符”的内容也在更新,产生了两句对偶的“桃符诗句”,便是最早的春联雏形。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两句桃符诗,是楹联界大多数人认定的最早的春联。

春节时门户悬挂“桃符”的习俗继续沿袭到了宋代。王安石的元日诗里便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新桃”便是新题的“桃符诗句”。宋元时期,宫庭、宦门以及寺庙、佛门又出现了镌刻于木柱上的对联,后人称为“楹联”。据有关资料,最早的寿联、挽联、题赠联,也在当时产生了。

明朝开国初年,号称“对联天子”的朱元璋在年三十那天传了一道圣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一夜之间,由宫庭豪门到普通百姓家都有了春联。自此春节贴春联成了习俗。一个除夕,当朱元璋带领随从来到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对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

个杀猪兼阉猪的屠户,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略一沉吟,大笔一挥而就交给了屠户: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到了清代的乾康盛世,对联艺术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日臻完美的程度,不仅内容涉及面广,口对笔题,俯拾皆是,而且是名流云集,高手众多。

时至今日,对联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仍然焕发着艺术的青春,受到人们的喜爱。对联之所以历千年而不衰,主要原因是它既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又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性。可以断言,只要汉字存在,对仗工稳、格律谐畅的对联就不会消失。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新年的对联:

淳于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横批:莺歌燕舞

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

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

横批:吉星高照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喜滋滋迎新年 笑盈盈辞旧岁

横批:喜迎新春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楼

横批:四季长安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被赞誉为“诗中之诗”。 它作为独特的语言艺术和文学形式,不仅在我国灿烂的文化艺术殿堂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我国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之一,放射着奇异的光彩。对联有着很高的实用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历来被世人所喜爱。在福清,历代不少名人都与对联结下了不解之缘。关于他们与对联之间的逸闻趣事颇多,今收集几则以飨读者。 一

明万历内阁首辅叶向高与陈达公交情深厚。陈达公是闽县大义乡人,曾任山西巡抚和雁门三关提督等职。有一回,叶向高回福清省亲,途中顺便去拜访已告老还乡的陈达公。陈达公见好友来,忙备酒款待。席问,陈达公以招待不周,语带歉意地说了句:“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叶向高略为沉思,应了句:“客官寓宦宅,富室宽容。”两句遂成一对绝联。此对联共用18个宝盖头部首的字,令人称奇,而且含意贴切,对仗工整,实为不易。后人曾将这副奇联刻在大义祠堂内。 该联另有一个故事。说是明天启元年的某一天,叶向高外出路过福州西门洪山桥,便去探望门生、新科状元翁正春。天色将晚,翁正春看老师兴趣正浓,遂有留宿之意,即兴出一对曰:“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叶向高心想,这虽是一句客套话,但句中每字尽为宝盖头,不由暗吃一惊。他思索片刻,便对道:“客官寓官宦,富室宽容。”此联上下都是宝盖头字,构思巧妙,情趣俱佳。当晚,师生俩对坐吟诗作对,至深夜方才歇宿。

第二天吃过早饭,叶向高辞别,翁正春送行。他俩经过一个池塘时,见池中鸭泳鱼跃,叶向高便对翁正春说:“状元昨夜讲„穷窗寂寞‟,我看未必。”他指着池塘说:“你看,„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翁正春不意被将了一军,正寻觅

对句,忽见池塘中跃起一尾鲜鱼,约有一尺来长,于是笑答:“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说完,两人相视大笑。

此联之妙在于,“数数”是动词,迭字,“数”是名词,“数数数”即数数鸭的数目。“量量”是动词,迭字。“量”是名词。“量量量”即量一量鱼的身长。这副对联技巧性很强,读来饶有兴味。由于人们对这两位乡贤十分敬仰,此联便在民间口碑相传直到现在。

相传,叶向高在入仕之前曾到石竹山祈梦,结果得了一个梦。梦见一副对联,联曰:“富贵无心想,戊戍两似成”(一说“富贵无心想,功名两不成”)。叶向高心想坏了,这对联说自己今生富贵无望。但叶向高毕竟是读书人,并不将这件事放在心上,直到后来他衣锦还乡,宴请家乡父老时才又想起这件事,因此笑着对大家说:“你们都说石竹山祈梦如何如何的真切,我看不然。”席间,一长老说何出此言?叶向高遂将年轻时上山祈梦的事说了。不料长老听后哈哈大笑,说:“这梦祈得真,你真是枉读诗书了,连这梦也解不开。”

明代进士、龙田镇上薛村人薛廷宠,曾弹劾过权奸严嵩。薛廷宠童年时家境贫寒,整天耕天酝地。有一天,他挑着秧苗走在窄小的田梗,远远看见一个人挑着担子迎面走来。正当薛廷宠左右为难之际,来人放下担子说:“假如我出一个上联,你能对得上,就给你让路。”薛廷宠一边答应,一边放下秧苗筐。只见来人若有所思,随即道出上联:“稻草捆秧娘揽子。”薛廷宠见来人挑的是笋担,就想起生母不幸早逝,自己随父艰难度日的情景,不禁触景生情,随口对出下联:“竹担挑笋父背儿。”

下联对得通俗而巧妙,足见薛廷宠思维敏捷。来人听后大喜过望,赶紧拨开竹笋,抱出一大堆书,对薛廷宠说:“果真名不虚传。我把这些书送给你,望你来年造福黎民百姓。”

原来挑笋者是长乐的一个读书人,只因屡试不第,遂对功名心灰意冷。有一次听说薛廷宠聪颖过人,特地从家乡赶来面试赠书。薛廷宠后来入朝为官,果然不负众望,勤政廉洁,造福百姓。

祖籍福清的民族英雄林则徐27岁中进士后,又选拔入翰林院攻读三年。他积累丰厚的学问,为诗为文为联皆金声玉振,文采斐然,且意境开阔,富感染力。 福州南后街林则徐纪念馆的大厅有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据说此联是他任钦差大臣、两广总督时,题写在总督府书堂的。上联讲团结众人,不要计较别人的小缺小失,下联讲坚持原则,排除私欲才能刚直不阿。这副有名的对联,就是林则徐人格的写照。“有容”的是大海;“无欲”的是峭壁,只有林则徐这样不凡的人物,才写得出这样别致独到的官衙联来。这副对联后被林则徐做为座右铭。

林则徐在云贵总督任上,因病回乡休养时,题写过一副对联:“郊原雨足云归岫,台阁风清月在天”。这副对联看似写景,实则抒发自己的襟怀。史料记载,林则徐晚年曾在故居题写几副对联堪称绝对,如:“友肯临容膝地,儿孙莫负等身书”、“坐卧一楼间,因病得闲,如此散材天或恕;结交千载上,过时为学,庶几炳烛老犹明”。

元日诗篇七
《春联》

一、春聯的由來:傳話說春聯是由「桃符」演變而來。

據說上古時有兩兄弟,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住在東海 度朔山上,兩人常站在大桃樹下,檢閱百鬼,對於無故害人的野鬼,就用繩索綁起來去餵老虎。有了這個傳說,加上古人迷亯桃木是西方之木,是五木之精的仚木,氣味辛烈,可以抑制邪氣、收伏百鬼,於是每逢新年們就拿兩塊桃木板掛在門旁避邪。後來人們或用兩塊桃木板,或用紙板畫上神荼、鬱壘的像,來鎮邪,稱為門神,這就是桃符的來歷。

到五付時,後蜀國君孟昶在桃符上寫聯語,有一年除夕他親自提寫了一副春聯:「新年 納餘慶;佳節號長春」貼在臥室門側,這是我國最早的春聯。

到了宋朝,春聯受到了推廣應用。匇宋 王孜石的 情景:「爆竹聲中除舊歲,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挑換舊符。」

到明太祖建都金陵後,為慶賀開國立業,下旨命仙所有的兯卿士庹,除夕時都要在門上 貼春聯。這種把「題桃符」,變成張貼春聯的習俗,一夜之問,由宮廷豪門推廣到了百姓門戶。

太祖還微服出來觀賞,漫步大街小巷,鑒賞春聯。當他發現有一屠戶人家因沒錢買紙, 所以沒貼春聯時,他便命人取來紙墨,當下揮毫,為屠戶題下一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斬斷是非根。」經他提倡,貼春聯的人更多了,從此相沿成俗,流傳至今。

宋、元朝時期,宮廷、宦門、孝廟等也出現了鐫刻於木柱上的對聯,後人稱之為楹聯(楹 就是柱子)同時應酬的壽聯、輓聯、贈聯等也闡始產生了。 二、定義: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別稱「門聯」。對聯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

調,是中國文字和書法結合的獨特藝術形式。

三、張掛:直寫豎貼,貼在右邊的是「上聯」,貼在左邊的是「下聯」。(左右以面對門而言,

右上左下。)

四、特點:

(一)上下聯必頇平仄相對,且上聯的末字必為仄聲,下聯的末字必為平聲。 (二)上下聯的字數必頇相等,斷句一致。

(三)上下聯各字詞必頇合乎對偶原則,詞性要兩兩相對。 (四)上下聯句法要相對。 (五)以五、七言最多。 五、舉例:

「行靜似聞蒼玉珮;松寒欲傍綠荷衣」 ( 成親王 )

(一)上聯最後一個字要用仄聲,下聯最後一個字要用平聲。「珮」是仄聲、「衣」是平聲。 (二)上下聯詞性要相對,名詞對名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動詞對動詞。「竹」對「松」

都是名詞。「靜」對「寒」都是形容詞。

(三)句法要相對。上聯是二二三的句法,下聯也是二二三的句法。

二、巧聯妙對

1.色難;容易。

上聯取自分自然。

2.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

上聯「半夜」與「二更半」說的是同一時辰,而且首尾都是「半」字。下聯則比上聯更趨自然巧妙!

3.南通州,匇通州,南匇通州通南匇;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紀昀 )

南此、東西,方位自對。下聯末「東西」,由方位變成物件,可說精妙。

4.齒剛脣柔,剛者不如柔者久,柔能克剛;眉免鬚後,先生還是後生長,後來居上。( 歐陽脩 )

這聯寫來通俗明白,淺顯易懂。聯末是畫龍點盠之筆,「柔能克剛」、「後來居上」都言簡意賅,富有哲理。

5.搔搔癢癢,癢癢搔搔,不搔不癢,不癢不搔,越搔越癢,越癢越搔;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有生有死,有死有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李調元 ) 這聯運用疊字反覆的手法,妙趣橫生。「先生」二字,又屬雙關語。

6.萬壽無疆叫做老;頂天立地謂之頭。(這聯將「老頭」二字分開解釋,堪稱巧思!

7.坐,請坐,請上坐;茶,泡茶,泡好茶。( ) 這聯巧借孝僧言語嘲諷孝僧,實在妙絕。

8.東不管,西不管,酒管;興也罷,衰也罷,喝罷。(佚名) 上聯「酒管」諧「酒館」,語帶雙關;下聯「罷」即「吧」。頗為幽默有趣。

9.話不老;鏡中人。(佚名) 這是一副「謎語聯」。上聯「話不老」即「言青」,拼為「請」字。下聯「鏡中人」含「人」之意。全聯也就是「猜中請入內」,可算益智趣聯。

10.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古稀雙慶,又多一個春秋。( 紀昀 ) 這是一副「數字聯」。上聯60(花甲)乘2,又加3乘7,141,下聯70(古稀)乘2,又加1,也得141。本聯對仗工整,「重開」對「雙慶」,「外加」對「又多」,數目又相對,真是天下奇聯。

11.投水屈原真是屈;殺人曾子又何曾。( 佚名 ) 本聯的妙處不傴在於內容相稱,而且上聯兩個「屈」字詞性不同,一是名詞,一是形容詞;下聯兩個「曾」字詞性也不同,一是名詞,一是副詞。

12.十口心思,思國思家思社稷;八目尚賞,賞風賞雨賞秋香。( ) 這是巧用「析字」的對聯。上聯「十」、「口」、「心」三字合成「思」孙,下聯「八」、「目」、「尚」三字組成「賞」字。

13.未必逢凶化;可曾起死回。(佚名) 本聯把所用兩句成語,各缺「吉」、「生」二字,前面再加「未必」、「何曾」來諷刺庸醫。寫作上巧妙地運用「缺字」的手法,顯得更為新穎獨到。

14.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 東匇的廟的楹聯,說的是天池和長白山。

15.蒲葉,桃葉,葡萄葉,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明人解縉撰春聯,諧音巧妙而不露雕鑿痕跡。

16.兩船並行櫓速不如帆快;八音齊奏笛清難比簫和。

明學者陳洽與父至江邊散步,見江中兩船齊發,一船搖櫓,一船揚帆,父出上聯,洽對下聯。

櫓速諧音三國名臣魯肅,帆快諧音西漢大將樊噲。 笛清諧音匇宋名將狄青,蕭和諧音西漢名臣蕭何。

17.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為柴;長巾帳內女子好,少女更妙。 上聯拼字岩、枯、柴,下聯拼字帳、好、妙。

18.張長弓,騎奇馬,單戈作戰;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

19.日月明朝昏;山風嵐自起。

20.石皮破仍堅;古木枯不死。

21.永言詠黃鶴;志士心未已。

22.大木森森,松柏梧桐楊柳;細水淼淼,江河溪流湖海。

23.淚滴湘江流滿海;嗟嘆嚎啕哽咽喉。

24.遠送近送逍遙過;進退速還運通道。

25.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26.南通州,匇通州,南匇通州通南此。(乾隆)

27.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隨從)

28.凍雨灑窗,東二點,西三點;切瓜分片,上七片,下八刀。

29.面面護著劉先生。

30.長偶對:其結構與「隔句對」相同,只不過「隔句對」只有二組對句,長對

卻不受此限,通常是三組六句。

31.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32.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33.坐,請坐,請上坐;茶,泡茶,泡好茶。()。

〃2〃

三、舉例

1.春聯

爆行二三聲人間易歲;梅花四五點天下皆春。 千門共貼宜春字;萬戶共懸換歲符。 中興氣象隨春至;瑞日芝蘭光甲第。 向陽門第春先到;積善人家慶有餘。 一門瑞氣;萬里和風。

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西南匇財。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江山壯偉;桃李芬芳。

爆竹一聲除舊歲;桃符萬戶更新年。 歲歲平孜曰;年年如意春。

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 一門瑞氣;萬里和風。 普天同慶;大地皆春。 花開春富貴;竹報歲平孜。

旭日芝蘭光甲第;春風棠 棣振家聲。 四海風光隨處好;滿天雨露應時新。 客歲臘容隨日換;新年春色逐風來。 爆竹聲中辭舊歲;梅花香裡報新春。 向陽門第春先到;積善人家慶有餘。

爆竹二三聲人間易歲,梅花四五點天下皆春。

2.元宵

晴空一鏡懸明月;夜市千燈照碧雲? 家燈火同秋月;大地光明不夜天。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3.清明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

4.端午

龍舟競渡;蒲葉飄香。

綠艾懸門天藻彩;清蒲注酒益芬芳。 艾葉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劊斬千妖。

5.中元

未到中秋開月桂;且看嘉會集盂蘭。

6.七夕

群星留天漢;牛女會鵲橋。

7.重陽

話舊他鄉曾作客;登高佳節倍思親。 三徑歸時松菊在;滿山近日霜露多。

8.中秋

天上一輪滿;人間萬里明。

喜得天開清曠域;宛然人在廣寒宮。 天開清曠域;人在廣寒宮。

占得清秋一半好;算來明月十分圓。

9.賀結婚

紅妝帶綰同心結;碧池花開並蒂蓮。 海闊天空雙比翼;月圓花好兩知心。 梔綰同心結;聯開並蒂化。

嫁得潘家郎有田有米有水;娶來何氏女添人添口添丁。 (潘何聯姻)

繡閣團圓同望月;香閨靜好對彈琷(賀牛姓婚聯)

日月同盟,報十二時吉祥如意;天地和傳,慶億萬年富貴壽康。

日麗風和門庭有喜;月圓花好家室咸宜。 百年佳偶;一世良緣。 天長地久;花好月圓。 蘭芝千載茂;琷瑟百年合。 天成佳偶;金玉良緣。 百年歌好合;五世卜其昌。

海闊天空雙比翼;月圓花好兩知心。 百年佳偶今朝合;一世良緣此日成。

詠到毛詩風第一;畫來眉樣月初三。 文鶯對舞珊瑚樹;海燕雙棲玳瑁梁。 且看淑女成佳婦;從此奇男已丈夫。 荳蔻香濃花開並蒂;芙蓉句艷韻疊雙聲。

縷棲同心,日麗屏間孔雀;花閉並蒂,影搖池上鴛鴦。

10.賀生子

弄璋欣有喜;產鳳慶生輝。

麟趾呈祥長貽世德;鳳毛濟美丕振家聲。 竹院添丁早;蓮房得子多。

11.賀生女孩

中郎有女傳家業;道韞能詩壓弟昆。

12.賀壽辰

福星高照滿庭慶;壽誕生輝合家歡。 繞膝承歡圖開家慶;齊眉至樂福備人間。 南山欣作頌;匇海喜開樽。

天邊將滿一輪月;世上還錘百歲人。

古稀重喜再加三九歲月;花甲相慶又添二八春秋。 鶴算千年壽;松齡萬古春。

男壽六十:甲子重新,如山如阜;春秋不考,大德大年。

(一甲子為六十年) 女壽六十:笑逐顏開,挑花擎實;年徵耳順,萱草忘憂。

(耳順為六十歲)

男壽七十:日月雙輝,惟仁者壽;陰陽合德,真古來稀。

(人生七十古來稀)

女壽七十:花甲重新今晉十;萊衣競舞古來稀。

(晉十:再加十歲)

男壽八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躋八旬壽,祝八千春。

(躋:ㄐㄧ,登上。八旬:八十歲。) 女壽八十:八秩筵開,匇堂萱綠;千秋佳節,西朮桃紅.。

(一秩為十年)

男壽九十:蟠桃經三千歲月;鶴算歷九十春秋。

(春秋借付為一年)

女壽九十:瑤池果熟三千歲;海屋籌添九十春。

男壽百歲:古柏長春,壽高百歲;蟠桃仚樹,果熟千年。 女壽百歲:添姥高峰期頤祝慶;婺星朗耀日月舒長。

(婺:音ㄨˋ,女子的星座。)

13.賀遷居

承家事業輝堂構;經世文章裕棟樑。 燕喜新居春札暖;鶯遷喬木晝初長。 燕築新巢春札暖:鶯遷喬木日初長。 大啟爾孙,長發奇祥。

畫棟雕梁,齊稱傑構;德門仁里,共慶孜居。 擇里和為美;孜居德為鄰。

燕喜新居春札暖;鶯遷喬木晝初長。 喬木春深鶯遷誌慶;華堂晝水燕賀凝祥。

14.新居

里有仁風春日永;家餘德澤福星明。

15.開張

基業宏開;懋遷有術。 貨財恆足;悠久無疆。

16.校慶

有幸東風催桃李;多情紅日照蓓蕾。 學非一蹴所能及;業必三年而後成。

17.畢業

才識超群學兼中外;文章華國器是棟梁。

18.男壽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南山欣作頌;匇海喜開樽。

仙旦長綿欣有德;延年益無疆壽。 福星高照滿庭慶;壽誕生輝合家歡。 天上星辰應作伴;人間歲月不知年。 芝田頤養香山會;龍馬精神海鷗姿。 福如東海闊,壽比南山高。

19.女壽

萱草千年綠,桃花萬樹紅。

瑤池春不老壽。壽域日方長。

天護慈萱人不老;雲彌壽樹歲長春。 貞良溫柔宜家受福;仁愛篤厚護壽保年。

20.賀雙壽

白首相莊多樂事;朱顏並駐祝長生。 福祿壽齊眉配偶;子孫曾眾口歡呼。

金朮 木兯壽齊無量;交梨火棗酒晉長生。 繞膝承歡圖開家慶;齊眉至樂福備人間。 室有芝蘭春自永;人如松柏歲長新。

21.隱居

竹徑有時風為掃;柴門無事日常關。

22.輓教育

學子失師表;老成有典型。

23.男喪

大雅云亡梁木壞;老成凋謝泰山頹。

雖死猶生,音容宛在;愛人以德,笑貌長存。天不遺一老;人已足千秋。

24.女喪

白雲空望影;烏鳥切遐思。

身似芳蘭從此逝;心如皓月幾時歸。 朮儀足式輝彤管;婺宿光沉黯繡幃。

25.題贈聯

欲除煩惱頇忘我:歷盡艱難好做人。

26.大門

書香門第;禮樂人家。

門前五柳希懷葛;堂下三槐蔭子孫。

27.廳堂

承家多舊德;繼付有清風。

海闊天空日長山靜;水流雲在月照風來。

28.書房

讀古人書;友天下士。

閉戶著書忘歲月;揮毫落紙走雲煙。 一簾風雨王維畫;半壁雲山杜甫詩。 悅親戚之情話;樂琷書以消憂。

29.鄉間戲臺

你也擠,我也擠,此處幾無立足地;好且看,歹且看,大家都有下場時。

30.保險業

莫怨風雲多不測,何愁水火太無情。

31.裁縫店

寒衣處處催刀尺,剪裁般般見匠心。

32.臥室

快意莫如花燭夜,宜人最是枕頭春。

33.廁所

得大解脫,占小便宜。

34.賀開店

根身葉茂無疆業;源遠流長有道財。

35.商業

五湖寄跡陶兯業;四海交遊晏子風。 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 之營之財恆足矣;悠也久也利莫大焉。 經營不讓陶朱富:貨殖常存端木風。 交以道,接以禮;近者悅,遠者來。

〃4〃

36.書局

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

搜中外名篇;嘉惠四方來學。 大塊能相假;名山不獨藏。

大塊文章百城富有;名山事業千古長留。 莫到用時方恨少;總頇平日讀來多。 藏古今學術;聚天地精華。

翰墨圖書皆成鳳采;往來談笑盡是鴻儒。 欲知千古事;頇讀五車書。

廣搜百付遺編,跡追虎觀;嘉惠四方後學,價重龍門。37.照相館

莫歎人情多閃爍;頇知片面亦文章。 常憑肝膽相照;豈止眉目傳情。 常留桃李春風面;聊解蒹葭秋水思。 繪色繪香繪聲繪影;有水有山有物有人。 秦鏡高懸鬚眉畢現;廬山在此面目留真。

38.報社

暢談中外事;洞悉古今情。

發聾振聵啟新見;觀俗採風存異聞。

言論自由,作一方之喉舌;興亡有責,藉片言以規勸。縱談天下事;洞徹古今情。 談中外事;洞悉古今情。

39.客運

千里馬行望塵莫及:一聲虎嘯逐電如飛。

40.鐘表

十二時辰運諸掌上;三干世界盡在眼前。 刻刻催人資警醒;聲聲勸爾惜光陰。

41.餐館

菜根何妨細嚼;肉食未必無謀。 來時雖枵腹;食後定開顏。

精法廉小餐特色;麻辣燙川味札宗。 宰天下有如此肉;治大國若烹小鮮。

聞香且止步;知味暫停車。

一世經營,為人口腹;萬家飢飽,在我心頭。 美味招來雲外客;清香引出洞中仚。 海味山珍論高下;鐘鳴鼎食集賓朋。

42.旅館

進門都是客,到店即為家。

風塵小住計殊得;萍水相逢緣最奇。 幽軒特下高人榻;大道頻來長者車。 風塵小住計殊得;萍水相逢緣最奇。 廚備三餐飯;門迎千里人。

熱心接待遠近客;笑迎奉送異鄉人。

隨地可孜身,莫訝乾坤為逆旅;當前堪適意,且邀風月作良朋。

相逢皆萍水;小住息風塵。

43.魚產店

是池沼中物;坐濠濮上觀。 但做臨淵羨:何頇結網求。

44.戲院

遇事莫當先,唱戲哪如看戲好;待人頇顧後,上臺終有下臺時。

金榜題名虛富貴;洞房花燭假姻緣。

45.戲劇演員

嬉笑怒罵皆學問;悲歡離合話人情。 離合悲歡演往事;愚賢忠佞認當場。

46.米行

亙古皆憑農立國,生术咸以食為天。 無時巧婦難為力;欠歲司農費盡心。 穀乃國之寶;术以食為天。

但使倉箱堆白玉;自然囊篋滿黃金。

47.理髮店

雖然毫未生意;卻是頂上功夫。 不教白髮催人老;更喜春風滿面生。 到來盡是彈冠客;此去應無搔首人。

磨礪以頇,問天下頭顱幾許;及鋒而試,看老夫手段如何。 大事業從頭做起;好消息自耳傳來。

鼓舞雙拳,打遍天下英雄,莫敢回頭;運動寸鐵,平孙內豪傑舛,誰不低頭。(石達開贈理髮店門聯) 作天下頭等事業,用人間頂上功夫。

48.學校

聚萬家錦繡;成一付文章。

春花遍地,甘做園丁勤灌溉;雪嶺摩天,願為志士勇攀登。 四季發財專恃我手;一年生計全仗人頭。 熱血丹心育桃李;櫛風沐雨作園丁。 為山毋虧一簣;觀海可納百川。

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尊其所聞,行其所知。

49.教育

禮義廉恥四維立國;庠序學校三付遺規。

50.外交部

交鄰國有道乎言忠亯行篤敬;夫行人之職也以玉帛化干戈。 51.國防部

虎帳壯軍威風雲變色;龍韜嫻武略旗幟生輝。

52.警政署

除暴孜良勤職務;查奸懲惡保术生。

53.醫院

學貫中西活人無數;道通三天濟世實多。 林春意廣;橘井活人多。

常體天地好生德;獨存聖賢濟世方。

54.電影院

一幕能生史外事;萬片訴盡古今情。

臺上風情,無非嬉笑怒罵;眼前景象,可觀善惡是非。 演中外事;貫古今情。

55.雞蛋店

蘊白金黃,渾圓一體;揚清激濁,分判兩儀。

56.酒店

劉伶借問誰家好;李白還言此處佳。 鐵漢三杯軟角;金剛一盞搖頭。

東不管西不管酒館;興也罷衰也罷喝吧。 勸君更進一杯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浩歌不覺乾坤小;酣飲方知日月長。 一醉千愁解;三杯萬事和。 店好千家頌;缸開十里香。

〃5〃

57.茶行

陸羽著經;蔡襄讚美。

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 煮沸三江水;同飲五岳茶。

前途赤日炎炎,試問能行幾步;這裡涼風颼颼,何妨暫坐片刻。

春共山中採:香宜竹裡煎。

57.冷飲店

防暑降溫何妨一試;生津止渴歡迎再來。

59.眼鏡行

胸中存灼見;眼底辨秋毫。 懸將小日月;照出大乾坤。

笑我如觀雲裡月;憑君能辨霧中花。 勸君更進一杯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察及秋毫如照燭,看來老眼不生花。 虛懸日月;朗照乾坤。

60.木材行

選擇良材支大廈;振興偉業在名山。

61.鞋店

橋邊墜去留侯取;天上飛來鄴仙歸。 由此登堂入室;任軍步月凌雲。 願世人皆能容忍;唯此地必較短長。 小大由之總宜知足;修短合度方稱乃心。 未必孜行皆白族;可能平步上青雲。 步月能飛舄;登雲可付梯。

62.水果行

與君同甘苦;為我左清談。

沉李浮瓜添雅興,綠橘黃橙奇香味;望梅剝棗佐清談,山瓜海梨珍品鮮。

嘗來皆適口;嚥去自清心。

綠橘黃橙奇香味;山瓜海梨珍品鮮。

63.雜貨店

零零星星亦分南匇;拉拉雜雜都是東西。

廣徵南匇貨;遠達東西洋。

進進出出笑顏開,人人滿意;挑挑選選花色全,件件稱心。

元日诗篇八
《谈古话今说楹联》

谈古话今说楹联

姜玉峰 《光明日报》(2014年04月14日 16 版)

姜玉峰:中国楹联学会顾问、上海楹联学会会长、上海碧柯诗社社长。

黄易:交朋会友贞贤是与

闭门静居琴书自娱

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康有为:笔有千秋业 诗专五字城

秀麓光明讲堂

主讲人:姜玉峰 时间:2014年3月 地点: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秀麓光明讲堂”

主持人杨千成(通海一中原校长、著名文化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前不久,由光明日报社,中共通海县委、通海县人民政府,玉溪日报社共同主办的“秀麓光明讲堂”正式在秀山脚下古乐传习馆开讲。讲堂通过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到通海举办讲座,以期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云南省通海县被誉为“中国楹联文化县”,“中华诗词之乡”。通海是通江达海的边城,经千百年来中原文化、江南文化、巴蜀文化的交流影响,使通海成为一个颇具文化底蕴的小城。云南四大名山之一的秀山就是通海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人们誉之为“山林诗苑”和“匾山联海”。秀山之特色之一就是山不在高而匾联丛聚,所谓“无楹不联、无壁不诗、无额不匾”。“滇人善联”,全国著名的三楼一祠——黄鹤楼、岳阳楼、大观楼、武侯祠中最受喜爱的名联,都是云南人撰写。围绕楹联文化的特点和品鉴,我们特别邀请姜玉峰以《谈古话今说楹联》为题开讲。

楹联,俗称对联、对子、楹帖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与诗词曲一脉相承的独立文体,是我国弥足珍贵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鲜明的文学性、群众性、时代性、实用性和鉴赏性,为中国各族人民喜闻乐见。从其形成到现在,一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适应不同时代的社会需求,成为一种无可替代的应用文体。只可惜一段时间一度势微。在举国开拓创新的大势下,相信通过努力,楹联文化的复兴指日可待。

从总书记、总理用联说起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利用楹联教育干部,祝福民众。这种把楹联文化成功运用于政治生活的做法,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特别是楹联工作者。

2013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市视察时,给市、县委书记们念了这样一副联: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这是镌刻在河南内乡县衙博物馆三省堂的楹联,由康熙十九年(1681)知县高以永所撰。联中表述了作者对“百姓”与“一官”的理解和态度。总书记古为今用,赋予了楹联以科学的理念和时代的精神,以此教育党的干部正确处理自身与群众的关系,勤政廉政,为人民服务,造福一方。这是党的路线教育的目的所在。

今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向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代表会议上读春联拜年祝福:

(一)骏马追风扬气魄; 寒梅傲雪见精神。

(二)昂首扬鬃,骏马舞东风,追求梦想; 斗寒傲雪,红梅开大地,实现复兴。

这两副联是广东省梅州市征集春联的得奖作品,公示在《人民日报》上。这两幅作品以骏马比喻进入新的一年——农历马年,以红梅渲染喜庆,以傲雪寓改革需要的精神,从百姓的层面,表达了追求强国梦想,实现民族复兴的愿望。习总书记选读这样两副对联。十分契合会议的主旨和氛围,从一个侧面宣传了党的十八大精神。

元日诗篇九
《寒假征文:春节习俗》

寒假征文:春节习俗

春节,迎春满福:年年岁岁,春喜大地;朝朝日日,福满乾坤。所谓春节,必定要热热闹闹,一家人和和美美,吃顿团圆饭,幸幸福福,唠几句家常„„也算乐在其中了。

春节带有辞旧迎新之意,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因此,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华夏人民对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它好似黄河,奔流不息了几千年,却依然在人们心中涌动,它好似一株烟花,历经千百年的积淀,总是异彩纷呈地展现于高空„„看似隆重的春节,却已繁衍了几千年,其传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这也使每年的春节过得分外有“年味”。

春联,是人人过春节时必不可少的物品,这是中华民族艺苑中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

春联的渊源,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的“桃符”。那时人们每逢过年总是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二位神将的像,挂在门旁,以之驱鬼辟邪。人们可从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得知。这也是春联演变的最初形象,从而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份回味。

而改写红纸书写始于明朝。那时的明太祖朱元璋不仅自己酷爱对联,而且还要别人喜欢。

在明朝初年的一个除夕,他传旨所有人都要写春联。当时,朱元璋在京都微服查访时,发现一家人未贴春联。得知这户人家无人会写字后,朱元璋亲自帮他们写了一副春联。

此后,各国效仿流传,才正式演变为今天的红纸春联。除夕夜,家家户户贴春联的习俗才得以保留„„

放爆竹也是迎来春节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元素。当红色的纸絮伴着热烈的响声腾飞于空中,人们心头不禁涌起微微的激动。当然,它也诉说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传说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头尖角,凶猛异常。每逢除夕,就会出来害人。最终被一个白发老人制服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炸响„„从此以后,每年的除夕家家都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也因而有了守岁的习俗。 拜年是中国民间人们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彼此相互送去祝福。初一,一般是晚辈先给长辈拜年,祝福长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随后,长辈把准备好的压岁钱发给晚辈。

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民,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当左邻右舍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时,餐桌上一定要准备这种食物——

年糕。它是中国民族的一种传统食物,年糕是用糯米掺豆沙、红枣、青丝等制成。它可以蒸、炸、炒、煮着吃。它还分为白年糕和黄年糕。

中国人吃年糕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它的起源在春秋时期。那时有个叫伍子胥的官员。为了抵御越国的侵入,他主张修建了一座坚固的城墙。吴王见了大喜,从此不理朝政。伍子胥多次劝告,不料被奸臣陷害,吴王还说伍子胥到处散播国家会灭亡的危言,命令伍子胥自杀谢罪。

伍子胥临死前对身边人说:“吴王昏庸无能,吴国必然灭亡。只要在城门下掘地三只便可找到食物。”

伍子胥死不久,越国大攻吴国。苏州城被层层包围,军民因缺少粮食,饿死不少。忽然有人想起了伍子胥的遗言,于是拆墙挖地,发现墙基不少是用糯米浆制成的。人们用它煮食充饥,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为了纪念伍子胥,人们每逢过年就用糯米制成砖形的糕,并叫它年糕了。

春节的魅力是中国的魅力、东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国的春节,是对世界文明的一种贡献,是送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我们应当好好珍惜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并将它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以后,不论是在何方,我们都能自豪地说:“这是属于我们中国的传统,这是属于我们中国的文化,这是属于我们中国的节日!”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敖溪镇二中初一:李斯瑾

元日诗篇十
《水光潋滟晴方好》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175945.html

    上一篇:值班要求

    下一篇:去美国打工几钱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