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鉴赏题答案

| 诗词鉴赏 |

【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商山早行鉴赏题答案篇一
《商山早行古诗鉴赏》

商山早行鉴赏题答案篇二
《温庭筠《商山早行》赏析》

温庭筠《商山早行》赏析

【原诗】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温彦博之裔孙,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

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动好学,苦心砚席,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在当时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所以时人称为“温八叉”。在我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象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再无第二人。

这样有才华的人,却数举进士不中第。从56岁起,温庭筠便绝了这门心事,不再涉足名场。他恃才傲物,蔑视权贵。受到权贵的排挤、压制,使他仕途多舛,生活坎坷,但他们压制不了温庭筠的才华四溢。温庭筠终于成为文学史上千古不朽的诗人。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温庭筠诗词,在思想意义上虽大多无较高的价值,但在艺术上却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至现在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温庭筠诗词集,据《新唐书·艺文志》,当时曾有《握兰集》三卷,《金荃集》10卷,《诗集》5 卷,《汉南真稿》10卷,又有与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诗文合集《汉上题襟集》10卷,知其创作颇丰。可惜其集不传,今所见温庭筠之诗词,唯《花间集》、《全唐诗》、《全唐文》中所保存者。

除诗词外,温庭筠还是一位小说作家、学者。据《新唐书·艺文志》,温庭筠撰有小说《乾巽子》3卷、《采茶录》1卷,编纂类书《学海》10卷。可惜全部亡佚,现在无从探知其详。尤其是《学海》10卷的亡佚,实在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损失。如果《学海》能保存下来,必然会对学术研究和辑佚等工作大有贡献。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我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

令人痛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不但诗文集亡佚,连有关温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现在难以考知温庭筠的详细情况,《唐才子传》所载温庭筠传,也时序颠倒,舛错支离。虽经有关专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虽则如此,温庭筠还是在文学史上大放光辉,名垂千古。

【注释】

1、商山:又名楚山,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

2、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3、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4、铎:大铃。

5、槲: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6、枳: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7、驿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8、杜陵:在长安城南,因汉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说:因而思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9、凫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

10、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诗意】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噹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赏析】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

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

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商山早行鉴赏题答案篇三
《3商山早行(赏析精华版2016年中考)》

3、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 律诗(或五律、近体诗) 。本诗在写法上虚实结合,如“人迹板桥

6、这首诗的题目是“商山早行”,从诗中看,“早行”的原因是什么?诗中最能体现“早”的内容是什么?(4分)

早行的原因是思乡(或悲乡),(2分)最能体现“早”的内容是:在鸡鸣之时,天上还挂

着月亮,行人已经将足迹印在板桥的白霜上。(“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亦可)(2分)

7、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

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②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

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

8、本诗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早行情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本诗描绘了羁旅之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9、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

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

(“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

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

10、 赏析“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表达效果。

这句话罗列了很多早晨所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形神兼备的渲染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晨景图。

11、颔联是被人传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分)

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就勾勒出富有画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图”;每句有三个名词组成,形

1

象地勾画出一幅“早春图”;通过景物,含蓄地表示“道理辛苦,羁愁旅思”。(任一点即可) 12、人言“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绝佳,其写景有何特点?试作简要赏析。(4分)

这两句诗写景,纯用名词(或运用“列锦”的手法),连缀成一个意象组合体。在这个意象

组合体中,有声音,有形体;有人物,有动物;有仰望之景,有俯视之景。描绘出生动的视觉形象,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意境。

13、颔联是被人传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分)

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就勾勒出富有画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图”;每句有三个名词组成,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早春图”;通过景物,含蓄地表示“道理辛苦,羁愁旅思”。(任一点即可)

14、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对颔联有如此评价:“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

此联绘早行景象,诗人只用了十个字,不仅没有一个虚词,就连一个动词也没有,只用了六个名词,选择了六个颇具典型性的意象叠加组合在一起,有视觉形象,有听觉形象,也暗含人物的内心感受,意象具体丰富,意境深邃渺远,烘托出早行的典型环境与浓厚氛围。形式整齐,对仗工整,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意对即可)

15、这首诗善于通过特征性景物,表现出“早行”之“早”的特点。请结合“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试作简要分析。(4分)

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月色,看见天上有月光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

(2分) “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一一原来更有早行人。 (1分)对早行的情景可谓绘声绘色,如在目前。

16、“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它的语言结构有什么特点?它集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怎么表现的?

①纯用名词组合成句。②早行辛苦。③用富于特征性的景物来暗示。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

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17、“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与“凫雁满回塘”分别是何处景色?各有什么特点?写两种景色的作用是什么?

①“槲叶”“枳花”是旅途上景色;回塘凫雁是梦中故乡景色。②旅途荒山凄凉,故乡回塘

水暖。③两种景色鲜明对照,表现羁旅愁情和思乡悲情。解答时注意,“枳花明驿墙”指残月把花影映在驿站墙上,此景衬托荒山早行之苦,不是乐景;还要注意“悲故乡”是情语,点明全诗旨趣,据此可知“杜陵梦”含意。

18、说明“枳花明驿墙”一句的含意。

用白色的枳花映(照)亮驿墙表现出行之早(或:点出“早行”二字)(意对即可)

19、“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中的“照”字,很多版本写作“明”字,你觉得哪个更好些?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照”字比较好,既暗示了在早晨“枳花”颜色的雪白,也富有动感的传达了这种白色的“枳花”将在晨光中还显得黑暗的驿墙都照亮了。

20、“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

暗,突出了行之“早”。

21、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2

23、“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一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4分)

早行途中,诗人触景生情,想起昨夜梦中出现的故乡杜陵的春景,抒发了思乡念亲之情;梦中故乡春天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之景与眼前旅途早行之景的鲜明对照,暗含旅途奔波劳累之苦、人生孤独飘零失意之感。(意对即可)

24、说说这首诗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体会期中的“羁旅乡情”。

目前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微霜初度,斛叶山路,枳花驿墙

言外之意:道路辛苦,羁旅愁思。

25、宋代诗人梅尧臣评价“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解。(10分)

我赞同梅尧臣的评价(点明观点)。[角度一]“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作者旅外早行,所见之景很多,所以难写[一层];作者选取代表典型景物的五个名词性短语,不着一个动词,却简洁而又合面地描摹出旅途见闻,营造了悲凉孤寂的氛围[二层]。[角度二]这两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表面上写旅途景色,实际上既含有“早行”的条件,又含有旅途的艰辛和羁旅的愁思[一层],作者固然是“早行”,但板桥上的“人迹”,分明表示“更有早行人”,作者似乎在惊佩,似乎在懊恼,但都表达出急于归家的迫切心情[二层],寥寥十字,言有尽而意无穷,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总结]

[10分,表明观点,1分;分角度分析,6分,两个角度各3分;语言表述, 3分;结构层次,1分。]

?答案示例一:(“凫雁满回塘”)这一句运用想象的手法(点明手法,1分),通过写梦境中故乡回塘水暖、凫雁自乐的明快清新的景名胜。(分析句意,1分),含蓄而又强烈(表达效果,1分)地表达了作者怀念故乡急欲归去的迫切心情(主旨情感,1分)

答案示例二:(“凫雁满回塘”)这一句运用对比的手法(点明手法,1分),梦境中故乡回塘水暖、凫雁自乐的明快清新与旅途中的孤寂凄清形成鲜明的对照(分析句意,1分),强烈而又含蓄(表达效果,1分)地表达了作者怀念故乡急欲归去的迫切心情(主旨情感,1分)

[4分。表现手法,1分;分析句意,1分;表达效果,1分;主旨情感,1分。]

26、下列能准确表现深秋特征的一组词语是( B )(2分)

A.鸡鸣枳花开凫雁 B.霜槲叶落凫雁

C.霜槲叶落枳花开 D.晨起鸡鸣杜陵梦

2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全诗紧扣“早行”二字,托物言志,表达了羁旅中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

B.颔联描写了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

C.“落”、“明”二字,生动传神,点染事物,赋情于景。

D.尾联中的梦境与前面所写的现实相映,以乐景反衬哀情。同时,“思杜陵”又巧妙地同首联的“悲故乡”相应,首尾圆合。

3

1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首句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境。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巧妙点题,毫无斧凿之痕。

B.“客行”句点明早行的原因。这里“悲”字含有怀念故乡而欲归未归的意思,表情达意十分传神,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C.“榆叶”句仍紧扣“早行”。“叶落”反衬出路寂静;而“明”字则准确写出因为天色未亮,驿墙边鲜红的枳花格外耀眼。

D.“杜陵梦”与“悲故乡”遥相呼应,与中间写景相辅相成,使“早行”所见之景与“早行”所发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比较阅读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商山早行 温庭筠(略)

[注]①细柳营:现泛指军营。②射雕:这里指将军武艺高强。③征铎:装在车马上的铃。④枳花明驿墙:枳树的花把驿站的墙照得亮亮的。⑤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1、从两首诗的思想内容看,《观猎》描绘了一位将军 英姿飒爽,意气风发 的形象,语言有何特点? 遒劲有力 。而《商山早行》则描绘了远离故乡的羁旅情怀,抒发的是羁旅在外的愁思,远离故乡的悲苦。

2、清人沈德潜评《观猎》“章法、字法、句法俱臻绝顶,盛唐诗中亦不多见。”从章法上看有什么特点?从句法上看有什么特点?从字法上看有什么特点?

(1)全诗起得突兀,结得深远,中间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首尾回环映带。(2)诗中藏三地名而使人不觉,用典浑化无迹,写景传情,第三、四句穷极物理,又意见于外。(3)“枯”“尽”“疾”“轻”“忽过”“还归”准确形象,绘形传神。

3、 沈德潜评《商山早行》“各行各句尽此一联”,是指哪一联?为什么?

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每一字一种物象,合在一起又意蕴无穷,真正达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意境。

4

商山早行鉴赏题答案篇四
《语文版选修《商山早行》练习题》

五、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 铎:马铃铛。 槲:树名。老叶在春天长新叶时脱落。 枳:果树名。 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南。秦时为杜县,汉宣帝葬于此,故名杜陵。 回塘。曲折的池塘。

1,从体裁来看,这首诗是诗中的 。

2,诗中最能表现“早”的是联。”这两句从描写角度看既有,如 ;又有 ,如 。

3,“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描写的景象有 有(只能填一字),互相映衬。诗中写到“雁”是用以表达 之情。

[解析]]

此题主要训练和考查对诗句意思、特定意象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的辨识。

第1题继续巩固基本知识,依据基本格律分析,可知此诗为近体诗中的五律,韵脚为āng。 律诗首联为“起”,颔联为“承”,共同点题。由诗来看颔联承接首联的“晨”,具体表现题目中的“早”。雄鸡已叫,但残月却还在西天,打了霜的木桥上脚印十分清晰,充分表明了一个“早”字,所以题2的答案应是颔联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描写景物有多种角度,从人的感觉来看,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等。分析这两句诗可知有视觉,例句是“人迹板桥霜”;又有听觉,依据是“鸡声”。(或静态和动态也可)

事物本身就是有动有静的,因此就有动态和静态的描写。如果动静有机结合,景象就会更加生动有致。古代诗人非常注意这一点,所以我们在读诗时也必须注意,并且能够赏析其艺术作用。分析颈联,可以看到“落”和“明”为“动”,“路”和“墙”为“静”,所以颈联描写景象是有动有静,互相映衬。

大雁是诗歌中十分常见的意象,一般与忧愁相思有关,例如亲友离别、闺中相思、羁旅怀乡等等。至于究竟是哪一种,必须依据对作品的具体分析来判定。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第二句就说:“客行悲故乡”,第七句说:“因思杜陵梦”,因此可以确定,他是借大雁来表达思乡怀亲、急于返家的迫切之情。

商山早行鉴赏题答案篇五
《古诗鉴赏试题》

2011年中考古诗鉴赏试题训练

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从诗的内容、思想情感方面考查学生。第(1)题扣住“凄凉地”、“二十三年”等词可以看出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第(2)题“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2、 杜牧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_________;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_______ 。诗人杜牧和 ________合称“小李杜”。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3)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答案】:(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李商隐 (2)、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2分,每对一处给1分) (3)、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3、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地白”的意思是_____。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________ 最接近。

(2)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

(3) 说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1)、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呈现白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会落在谁家? 3)、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含蓄蕴藉。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意境高远。

4、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①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②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②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4分。每小题2分)

5、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4)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5)“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答案】:1)、悲苦哀怨 2)、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3)、

B C 4)、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5)、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6.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淮上与友人别 郑 谷

扬予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直抒胸臆 ,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借景抒情,

表达了与友人的离别之苦。

(2)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 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B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涛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6、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了洞庭湖的什么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

的感受。(4分)

【答案】:①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眼观浩荡烟波,想到自己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而落得如此境地,皆因战乱未平,国家多难。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老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②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7、 毛泽东 《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 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眷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A.写“春归 春到”,交代梅开放的背景,暗示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语文中考古诗鉴赏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杜审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仕途 失意,唐中宗时曾被眨到南方极偏远的峰州, 《渡湘江》写于这次流放途中。)

1.“迟日园林悲昔游”,是由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诗人为什么要用一个“悲”字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春花鸟作边愁”,诗人用花鸟反衬“愁”之深重。杜甫《春望》中也有一联用了反衬的手法,写出这联,简要评析反衬艺术的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一段话谈谈:“人南窜”与“水北流”相对,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慨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紫薇花 杜牧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今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1.“桃李无言”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笔下紫薇花的特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宋代诗人梅尧臣认为三、四两句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你回答:

1. 这两句

2. 诗是如何“状难写之景”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句诗传达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一、1.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2.前者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局聚集在今日荒凉的遗址, 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后者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 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3.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二、1.今日的悲,使人不由得追溯起昔日的欢乐;回忆往日的欢乐,更反衬了今日处境之可悲。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花鸟这些平时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感时”、“恨别”之情,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

3. 抒写远离京师的悲凉心境及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愤懑。

三、1.以桃花、李花来反衬紫薇花的美及花期之长。

2.清新俏丽,独占秋光。

四、1.因为是写早行,诗人选取了早晨最有代表性的、最具典型意义的事物,呈现在读者眼前。

2.对羁旅的愁思,对故乡的思念,对早行的悲苦。

训练题

1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 、 等修辞手法。

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1、比喻、对偶

2、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奇异景象,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

2 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商山早行鉴赏题答案篇六
《《商山早行》练习题》

商山早行鉴赏题答案篇七
《2012届高考复习同步测试 专题六 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 (苏教选修 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六 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 同步测试(苏教选修-唐诗宋词

选读)

一、语段阅读

(一)阅读《长安晚秋》一诗,完成1~2题。

长安晚秋

赵 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描写了怎样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荷花,一朵朵红衣尽脱,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赋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于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那往日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仅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面对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傲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田园的决心。进一步反映出诗人的宦游羁旅之苦和思归之情。

2.“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两句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尾联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典,表示故园之情和归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典,“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二)阅读《商山早行》,完成3~4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3.这首诗表现主题的是哪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中哪些描写表现早行之早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客行悲故乡”。抒发了诗人怀念家乡、心系长安的心情。表现早行的有晨起、鸡声、残月、晨霜、枳花明驿墙、梦醒。

4.“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与“凫雁满回塘”分别是何处景色?各有什么特点?写这两种景色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槲叶、枳花是旅途上的景色;回塘凫雁是梦中故乡的景色;旅途荒山凄凉,故乡

回塘水暖。两种景色鲜明对照,表现羁旅愁情和思乡悲情。

二、语言运用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庄子__①__。几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受了他的影响,一方面嫉恶如仇,嬉笑怒骂;另一方面却又把天下的大事,化成一股清风,一弯明月。他那__②__,更是时时令人击节赞叹。

A.①像水一样冷静,又像火一样热烈

②生动的寓言,深刻的思想,恣肆的文笔

B.①像火一样热烈,又像水一样冷静

②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寓言,恣肆的文笔

C.①像火一样热烈,又像水一样冷静

②恣肆的文笔,生动的寓言,深刻的思想

D.①像水一样冷静,又像火一样热烈

②生动的寓言,恣肆的文笔,深刻的思想

答案:C

6.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四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通 告

为提高电话网的通讯能力,我公司将对辖区电话局的交换机进行升级改造,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将有关事项宣布如下:

本工程将于2009年6月10日20时至11日8时施工,在此期间会影响青山区电话用户的正常通话。交换机升级后,用户原有的一些业务功能(如闹钟、呼叫转移等)需要重新设臵;热线和呼出限制的设臵方法也有变化。

如有疑问,欢迎提出。本公司客服电话:87654321。

对工程施工给贵用户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请予理解和支持。

天网通信有限公司青山分公司

2009年6月7日

(1)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2)将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3)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4)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答案:(1)“宣布”改为“通告”;(2)“提出”改为“垂询”;(3)“贵用户”改为“您”;

(4)“不安”改为“歉意”。

一、基础考查

1.解释下列词语。

(1)晓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云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殷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迢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成滋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横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晨起对镜梳妆 (2)美发如云 (3)相传为神话中西王母的使者,此处借指捎信的人 (4)恳切深厚的情意 (5)高高的样子 (6)当成美味 (7)越过关塞

2.修改错别字

乐阙( ) 池溏( ) 挖墙角( )

渡假村( ) 百页窗( )

答案:阕 塘 脚 度 叶

3.下列各句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组是( )

A.在唐代诗人中,“李杜”指李白、杜甫;“小李杜”指李商隐、杜牧;苏轼诗论“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中“元”、“ 白”、 “郊”、“ 岛”分别指元稹、白居易、孟郊和贾岛。

B.唐代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主张“文以明志”、“ 文以载道”;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这两幅对联所写的人物分别是杜甫和刘禹锡。

D.绝句和律诗均属近体诗。绝句每首四句,句中可用对仗,也可不用对仗。律诗每首八句,共四联,依次为首、颔、颈、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必须对仗。

解析:选C。C项的第二幅对联所写的人物是白居易而不是刘禹锡。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百家讲坛”解读历史的学者备受追捧,居高的收视率、海量的印数和直线上升的知名度表明,“历史”已炙手可热。 ....

B.加拿大前总理马尔罗尼流年不利,他怎么都未想到退休这么多年后,又被卷进一堆乱....

事中。

C.唐山是一座因煤而建,依钢而兴的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唐山该如何发展?市政府痛定思痛,决定改变发展方式,推动节能减排。 ....

D.在被戏称为“石灰窑工业园区”的强拆现场,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40多座小石灰土窑顷刻间分崩离析,被彻底拆除。 ....

解析:选B。A.“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C.“痛定思痛”形容悲伤之后回想以前的痛苦。D.“分前离析”形容国家,集团分裂。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B.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科学文化学习与军政训练并重、院校教育培养与军人实践锻炼结合的格局。

C.“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D.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做好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对于贡献突出和甘于奉献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解析:选B。A项,搭配不当,“问题”与“改善”不搭配;C.缺主语,去掉“由于”;

D.缺成分,“成绩”后应补“的工作”。

二、文言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逮桓、灵之间,主荒政谬,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故直必过其理然矣若范滂张俭之徒清心忌恶终陷党议不其然乎?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

①汉党锢之祸,知名贤士死者以百数,海内涂炭,其名迹章章者,并载于史。而一时牵连..

获罪,甘心以受刑诛,皆节义之士,而位行不显,仅能附见者甚多。李膺死,门生故吏并被..

禁锢。侍御史景毅之子,为膺门徒,未有录牒,不及于谴。毅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籍苟安!”遂自表免归。高城人巴肃被收,自载诣县,县令欲解印绶与俱去,肃不可。范滂在征羌,诏下急捕。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张俭亡命,.

困迫遁走,所至,破家相容。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复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谓曰:“张俭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叹息而去。俭得免。后数年,上禄长和海上言:“党人.

锢及五族,非经常之法。”由是自祖以下皆得解释。此数君子之贤如是,东汉尚名节,斯其..

验欤?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党锢牵连之贤》,有删改)

【注】 ①党锢之祸:桓帝、灵帝时,士大夫与儒生联手,结成朋党,猛烈抨击宦官专权的黑暗统治;宦官依靠皇权,对党人进行了大规模的残酷迫害,并使党人禁锢终身,即一辈子不能作官,史称“党锢之祸”。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海内涂炭 ..

B.纵俭可得 .

C.蘧伯玉耻独为君子 .

D.由是自祖以下皆得解释 ..涂炭:困苦灾难 纵:释放 耻:以„„为耻辱 解释:解放

解析:选B。纵:即使,纵令。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遂乃激扬名声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

B.①甘心以受刑诛 .

C.①而位行不显 .

D.①滂死则祸塞 .②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②木遭之而叶脱 .②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

解析:选B。①②都是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可译成“地”。A.①副词,表承接,就;②动词,是。C.①连词,表转折(暗含因果),但(由于);②连词,表承接,就。D.①连词,表因果,那么、就;②连词,表并列,“则„„则”加强对比,就,或不译。

8.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汉桓帝、灵帝期间,政务荒谬,国家大政都出自宦官之手,统治黑暗,羞于与之为伍的士大夫、儒生挺身而出,愤然议论朝政,以挽救社会危机,却遭到宦官的残酷迫害打击。

B.遭遇“党锢之祸”被处死、被牵连的人,都是清高守节、疾恶如仇的忠义之士,如李膺、范滂、张俭这样的党人,由于地位、声名还不够显要,没有单独记入史册,令人遗憾。

C.文中毛钦提到的蘧伯玉,是春秋时期德高望重的贤士,备受赞誉,就连孔子都十分认

同他:“君子哉,蘧伯玉!”毛钦说他“耻独为君子”,正反映了他品德高尚,确实值得人们推崇。

D.督邮吴导、县令郭揖、毛钦等人的行为以及众多百姓不畏迫害保护张俭的事迹,充分说明党人反对宦官的斗争不仅得到了正直官员的认同和帮助,也得到了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解析:选B。“地位、声名还不够显要,没有单独记入史册”是指被牵连的一般党人,即“位行不显”者, 而李膺、范滂、张俭都是“名迹章章,并载于史”者。

9.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 上 好 则 下 必 甚 桥 枉 故 直 必 过 其 理 然 矣 若 范 滂 张 俭 之 徒 清 心 忌 恶 终 陷 党 议 不 其 然 乎?

答案:夫上好则下必甚 / 桥枉故直必过 / 其理然矣 / 若范滂张俭之徒 / 清心忌恶 / 终陷党议 / 不其然乎?

10.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籍苟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俭亡命,困迫遁走,所至,破家相容。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原本就认为李膺是品学高尚之人,所以才让儿子拜他为师,我怎能因漏入名册而苟且偷生呢?(2)张俭逃命时,生活困窘,所到之地,人们都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来收容他。

参考译文:

(一)在桓帝灵帝当政期间,政务荒谬,国家大政出自宦官之手,士大夫们羞于和他们为伍,因而想以百姓之姿处士之态愤然直议昏暗朝政,于是就激励于名誉声望,互相品论时政,直议公卿权贵、执政佞臣,(终使)评议朝政的刚正耿直风气,在此时蔚然形成。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矫枉必定过正,原本就是这个道理。像范滂、张俭这样的人,清高自守,疾恶如仇,最终被当作朋党,不就是这个原因吗?

(节选自范晔《后汉收,党锢传序》)

(二)东汉时,因党锢之祸被处死的知名贤士数以百计,使全国都遭受到很大的灾难,其事迹昭著的人士都已名列史册。可是一时因牵连而获罪、甘心受刑的都是有节操的忠义之士,但由于他们的地位和知名度不高,所以只能在史书中附录于别人的传记之后。李膺被处死以后,他的学生和下属被牵连而遭囚禁的人很多。侍御史景毅的儿子,也是李膺的弟子,因为没有登记在册,所以(景毅)未受到追查。景毅慨叹道,“我原本就认为李膺是个品德学问高尚的人,所以才让儿子拜他为师,现在(他出了事)我怎么能因为漏载入册而苟且偷生呢?”于是就自己上表辞官回家了。高城人巴肃被列入搜捕名单,他便自己乘着车到县令那里,县令想要解除自己的印绶和他一起逃跑,巴肃不许可。范滂在汝南征羌,朝廷下令马上逮捕他。派来的督邮吴导到了县里后,抱着诏书,关闭了客馆的房门,伏在座位上(趴在床上)哭泣。(没料到)范滂自己投大狱而来,县令郭揖非常惊异,出去迎见,解除印绶,想要和范滂一起逃亡。范滂说:“我范滂死了祸乱就停息了,怎么敢来用罪名连累您呢!”张俭逃命时,生活困窘,所到之地,人们都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来收容他。以致在他住过的人家当中,后来被处以死刑的就有十几家。(张俭)又辗转逃命来到东莱,藏在李笃家。外黄县令毛钦率兵到李笃家搜捕,李笃对他说:“张俭虽然逃亡,并非有罪。即使张俭可以抓到,难道你就忍心拘捕他吗?”毛钦抚摸着李笃的肩膀说:“蘧伯玉以独自当君子为可耻,您怎能以仁义自专(或:独自享有仁义的美德)呢?”说罢,叹息一声领着兵回去了。张俭得以免于刑罚。几年之后,上禄县长

商山早行鉴赏题答案篇八
《语文:《商山早行》练习题(苏教版选修))》

语文:《商山早行》练习题(苏教版选修)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 铎:马铃铛。 槲:树名。老叶在春天长新叶时脱落。 枳:果树名。 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南。秦时为杜县,汉宣帝葬于此,故名杜陵。 回塘。曲折的池塘。

1,从体裁来看,这首诗是诗中的 。

2,诗中最能表现“早”的是联。”这两句从描写角度看既有,如 ;又有 ,如 。

3,“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描写的景象有 有(只能填一字),互相映衬。诗中写到“雁”是用以表达 之情。

[解析]]

此题主要训练和考查对诗句意思、特定意象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的辨识。

第1题继续巩固基本知识,依据基本格律分析,可知此诗为近体诗中的五律,韵脚为āng。 律诗首联为“起”,颔联为“承”,共同点题。由诗来看颔联承接首联的“晨”,具体表现题目中的“早”。雄鸡已叫,但残月却还在西天,打了霜的木桥上脚印十分清晰,充分表明了一个“早”字,所以题2的答案应是颔联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描写景物有多种角度,从人的感觉来看,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等。分析这两句诗可知有视觉,例句是“人迹板桥霜”;又有听觉,依据是“鸡声”。(或静态和动态也可)

事物本身就是有动有静的,因此就有动态和静态的描写。如果动静有机结合,景象就会更加生动有致。古代诗人非常注意这一点,所以我们在读诗时也必须注意,并且能够赏析其艺术作用。分析颈联,可以看到“落”和“明”为“动”,“路”和“墙”为“静”,所以颈联描写景象是有动有静,互相映衬。

大雁是诗歌中十分常见的意象,一般与忧愁相思有关,例如亲友离别、闺中相思、羁旅怀乡等等。至于究竟是哪一种,必须依据对作品的具体分析来判定。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第二句就说:“客行悲故乡”,第七句说:“因思杜陵梦”,因此可以确定,他是借大雁来表达思乡怀亲、急于返家的迫切之情。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228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