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经行岚州

| 诗词鉴赏 |

【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经行岚州篇一
《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题》

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题

高二语文组

常见的古诗赏析题,大体可归纳出四种问答模式:

模式1:诗歌意境的鉴赏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提问变体: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是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步骤一)。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步骤二),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步骤三)。

模式2:表达技巧的鉴赏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随景迁,景为情生,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感物伤怀等。

(2)表现手法:象征、用典,烘托,衬托、反衬,烘云托月,侧面烘托,动静结全,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虚写实,虚实相生,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画龙点睛,曲笔逆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对偶、对比、夸张、反问、反诘、排比、引用、回环、互文、婉曲等。

1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试分析这首诗歌的表达技巧。

答: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衬托的手法(步骤一)其中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步骤三)。

模式3:分析诗歌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或这句诗的妙处是什么?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或这句诗含有什么深意?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某句诗的含义。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沉郁顿挫、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

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这首诗语言明白晓畅、多用口语(步骤1)。“黄莺儿”、“莫教”、“惊妾梦”等语言口语化,民歌色彩浓厚(步骤2)。表达了国中少妇对征人的怀念之情(步骤3)。

模式4:诗歌炼字炼句鉴赏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2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看”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案:“看”在诗句中有“回过头来望”的意思(步骤1),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这个“看”字,我们仿佛看到离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间的泪花。情景怎能让人不断肠呢(步骤2)?“看”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谊。(步骤3)

高考诗歌鉴赏题采用主观题形式,答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分析意象、内容,还是语言、表达技巧,让回答什么就回答什么。弄清出题角度,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2、恰当运用诗歌鉴赏术语,使表达更准确,更符合鉴赏诗歌的要求,提高答题质量。

3、对诗歌理解、评价、联想,力求准确、合理、有根据,不能无中生有、任意发挥及随意拔高;术语表述要正确,不能生搬硬套、张冠李戴。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1)~(2)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乱 后

[金]辛愿

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川原荒宿草,墟落动新烟。 困鼠鸣虚壁,饥乌啄废田。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墟落:村落。

3

(1)诗的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述。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1)~(2)题。

咏 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写诗立意要有切入点,你认为这首诗的切入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一切入点来描写风的?

(2)宋朝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称此诗“最有余味,真天才也”,请你分析此诗的“余味”在哪里。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对 雪①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作此诗时,诗人身处长安,当时的长安已被安史叛军占领。②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诗歌第二联,诗人是采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内心感情的?

4

(2)结合诗歌和写作背景分析本诗的主旨。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盆 池

杜 牧

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

(1)请分析第二句中“偷”字的表达效果。

(2)“白云”“明月”意象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①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有人说,诗中“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佳”在何处。

(2)试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

古代诗歌阅读经行岚州篇二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诗歌鉴赏 单元测试》

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

[宋]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试分析这首词的前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解析:这首词是词人被贬为信州(今江西上饶)酒税后所作,表现了他厌弃官场而向往故里的思想感情。“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这两句无一字虚下,先交代了全词的政治背景,并为全词定下基调。“江城”点明信州,“无屋买”是夸大之词,表明信州的偏僻荒凉,这样便自然地引出“残僧野寺”一句。这里“残僧”画出了僧人的年迈衰老;“野寺”画出了寺庙的荒僻陋小。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

参考答案:前两句交代了词人当时的处境,为全词定下了苦闷的情感基调。“谪宦”和“无屋买”点明被贬的境遇,“残僧”和“野寺”画出了寺庙的偏僻荒凉。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

(2)词的下片中哪个意象是词人自身内心情感的外化?请对此具体分析。

解析:“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两句,巧妙地抓住一个“幽禽”悲啼的意象来抒写自己的心曲:词人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为什么事,一个幽禽(杜鹃)又在醉酒之时来到耳边苦苦啼叫。“苦来醉耳边啼”应作“醉来耳边苦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紧承“苦来醉耳边啼”而来,写词人对于“幽禽”啼声的感觉。这“幽禽”的啼叫已不仅是“苦啼”,而且愈啼愈悲。“月斜”即月影西沉,表明时间已晚;时间既晚,则啼叫之久可知。“愈声悲”以见鸟之情切。仔细品味词意,这里实是借鸟的悲啼来显示自己的悲苦心境。

参考答案:幽禽(杜鹃)。词人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因为何事,幽禽(杜鹃)来到耳边苦苦啼叫,而且愈啼愈悲,实是借鸟的悲啼来显示自己的悲苦心境。青山尽管无限美好,但杜鹃仍啼道:“不如归去!”词人巧妙地抓住一个悲啼的“幽禽”来抒写自己的心曲。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 戍①

[明]刘基②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③。

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注:①古戍(shù):古老的戍楼。②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③笳:一种管乐器,古代流行于塞北及西域一带;号角。

(1)首联景物描写有何特色?试作分析。

解析:首联借助视觉与听觉描写了激战后的战场情景,表明元军虽遭失败,但元气未伤,仍在激烈反扑。

参考答案:调动人的视觉与听觉,让人仿佛看到激战后的战场情景,古老的戍楼连接着遍野的山火,新攻占的城池传来阵阵胡笳声,诗中虽运用侧面描写,但透过山火、胡笳声,自可让人想象刚发生的激烈战争,写出了雄浑悲壮的气势。

(2)尾联景物描写传递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析:写诗人看到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心中感到说不出的悲凉,但诗人并没有失去信心。尾联写野地的寒梅并未被山火烧尽,偶尔还可以看到两三朵盛开的梅花,暗含着春天的脚步不可阻挡之意,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欲重整山河的壮志豪情。

参考答案:尾联借景抒情,写野地的寒梅并未被山火烧尽,偶尔还可以看到两三朵盛开的梅花,暗含着春天的脚步不可阻挡之意,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欲重整山河的壮志豪情。

3.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乙亥岁除渔梁村①

[宋]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①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诗人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1)这首诗颈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解析: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天气。“云容山意商量雪”描绘雪意浓酣,垂垂欲下的客中实景,进一步映衬游宦在外的艰辛和漂泊羁旅的寂苦;“柳眼桃腮领略春”句又联想到腊尽春来、春回大

地的旖旎风光。“柳眼”指初生的柳叶,“桃腮”指桃花,从岁末欲雪到春光明媚,在时间上有一个大的跨度,但诗人却用对偶的手法,把不同时间的意象组合在一起,通过对比来增加境界之美,从而表达了他在长期贬谪之后,终于盼来了重新起用的喜悦心情。同时还可以看出他对这次临安之行充满了希望,因为残冬将尽,春天将临,他可以尽情领略“桃红柳绿”的春色,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了。

参考答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云容山意商量雪”描绘出乌云堆积山头,酝酿着一场大雪(雪意正浓、晚来天欲雪)的景象,“柳眼桃腮领略春”形象地描绘出桃红柳绿、春回大地的景象。彤云密布衬托出诗人漂泊羁旅的艰辛和前路难测的忧虑;“柳眼桃腮”则用旖旎春光象征诗人对未来的希望,表达了诗人长期贬谪之后被重新起用的喜悦心情。

(2)这首诗的颔联与尾联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的?

解析:除夕夜本该是合家团圆的时刻,但这时诗人客居他乡,只好到梦境中去寻求与家人团聚的欢乐,却被爆竹声惊醒了。在漫漫的长夜中,诗人独自伴着昏暗欲灭、摇曳不定的灯光,听着窗外传来的辞旧岁的爆竹声,更觉得旅况的孤单寂寞,叫人心碎,又添新愁。在诗句中,“爆竹”渲染了节日的气氛,“残灯”“永夜”又刻画出环境的凄凉,从中我们不难悟出诗人旧愁添新愁的内涵。诗的结尾展开想象,说儿女们在“围炉”时念叨着自己,这比直说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要生动深切。

参考答案:颔联以景衬情,“爆竹”渲染了节日的气氛,“残灯”“永夜”又刻画出环境的凄凉,表现了诗人长夜难眠的孤单寂寞和浓浓乡愁。(或答“用爆竹声声的热闹反衬自己独守残灯、长夜难眠的孤独寂寞”)尾联展开想象(或答“从对方落笔”“虚写”),不说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说儿女们在“围炉”时念叨自己,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加生动真切。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江月

秋 兴

[明]程馞

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渔船,转过芦花不见。

注:程馞(bó):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1)结合上片词句,简要分析词人通过“山翁”的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

解析:结合上片词句可知,词人是一个有着生活情趣、恬然自得的人物。

参考答案:①从“治圃”、“寻泉”、一“招”一“笑”,可见山翁是一个有生活情趣、恬然自得的人。

②词人通过“山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自己向往山水田园的思想情感。

(2)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试举两个简要分析。

解析:可以从叠词、对偶、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等角度分析,注意结合诗句词语分析。

参考答案:①叠词:“重重”写出竹树浓密蓊郁之态;“点点”营造潭烟轻盈迷蒙之境。②对偶:“隔岸”“近溪”远近对举,“重重”“点点”叠词增韵,“竹树”“潭烟”相对,写出景色清幽之美。③远近结合:“隔岸”远观,“近溪”近景,更显景物的参差有致。④动静结合:“竹树”“潭烟”属静景,“渔船下滩”属动景,动静结合。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念奴娇

过洞庭①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③经年④,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⑤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吸⑥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1166),当时,词人因谗言而被贬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②青草:湖名,与洞庭湖相连,在湖南岳阳西南,总称洞庭湖。③岭表:即岭南,两广之地。④经年:年复一年,几年。⑤萧疏:萧条稀少。⑥尽吸:舀尽。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请结合本词的上片分析二者的景物描写有何不同。

解析:范文“衔远山”等句描写了白天洞庭湖的动态之景,本词上片主要描写月下的洞庭湖静态之景。

参考答案:范文“衔远山”等句描写白天洞庭湖的动态之景。“衔远山,吞长江”写出洞庭湖的汹涌奔流,“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写出洞庭湖湖面广阔、水势浩渺的壮观景象。本词上片主要描写月下的洞庭湖静态之景。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辽阔的洞庭湖风平浪静,万顷碧波,如洁白明净的玉鉴琼田,水天一色。“表里俱澄澈”描绘了天地间空明的坦荡景象。

(2)南宋学者魏了翁评价张孝祥的词集时说,词人“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这首词中词人的形象特点。

解析:概括词人的形象特点应扣住词句分析,如大江澄澈昭示着词人高洁的性格;身处逆境从容沉稳,身心与宇宙融为一体显示其境界高远。

参考答案:①人格高尚,光明磊落,心无纤尘,如月下的大江表里澄澈;②胸怀坦荡,忠肝义胆,如

同晶莹的冰雪;③境界高远,气魄豪迈,身处逆境而从容沉稳,身心与博大的宇宙融为一体。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

[唐]李贺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1)这是一首游记诗,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描写的。

解析:首二句写晨景,三、四两句写白昼的景色,可见诗人是以时间为线索展开描写的,结合诗句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从早上、白天、傍晚到深夜依次展开描写。“朝径”“长茸湿夜烟”点明是清晨,柳花飞舞、麦田水涨则是白天所见,“钟声”“悬月”已是黄昏,尾联则写渔家劳作到深夜。

(2)请对诗歌颈联进行赏析。

解析:应抓住“疏钟”“破月”“度”“悬”等词语赏析。

参考答案:①古庙里远远传来缓慢的钟声,山头云气中一弯缺月高悬,营造了一种浑厚深远的意境。②“疏钟”“破月”,一声一色,视听结合,自然真切。③“度”写出了钟声由远及近的传递感,化虚为实;“悬”表现了缺月浮于山头的姿态,形象生动。④表现了作者宁静、淡雅的心绪。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 鹰①

[唐]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扌双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

绦镟③光堪摘,轩楹④势堪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本诗为杜甫早期作品。②愁胡:典出孙楚的《鹰赋》:“深目蛾眉,状如愁胡。”胡,这里指猢狲。一说指胡人。③绦镟:系鹰用的丝绳铜环。④轩楹:堂前廊柱。

(1)本诗描绘了怎样的苍鹰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志?

解析:诗人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曲尽其

古代诗歌阅读经行岚州篇三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拟测验l》

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39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 ) A、钟嵘对陶渊明 B、苏轼对王维 C、欧阳修对李白 D、王国维对苏轼 2、词这种文体盛行于哪个朝代?( )

A、唐代 B、汉代 C、宋代 D、元代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B.“我爸李刚”的宣言里,何尝不是充斥着令人浮想联篇的意味?“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这话太值得权力监管部门玩味了。

C.郑宇列举实例,借以说明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是在宏扬中华传统价值观点,“不能用西方的‘挈约’取代‘谦让’,用‘自我’取代‘宽容’,用‘经济理性’取代‘爱的回报’。”

D.《蜀相》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偭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B、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等。 D、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鲍照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他的《拟行路难》18首表达对门阀社会的不满、

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1

B.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

C.张若虚是唐朝晚期的著名诗人,他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

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事实上,《春江花月夜》代表唐诗的最高水平。 D.《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游仙诗。李白借梦游天姥山表达对自己被唐玄宗赐

金放还,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和不平。

6、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高考越考越细,为迎合高考,一部分教师也越教越碎,其后果是肢解一篇完整

的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B.巴南区,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异彩纷呈,巴南人们甚至把“下里巴人”山歌唱

到了央视大舞台。 C.记者坦言:抗拒。”

D看来,贾樟柯更像一个时代的摄影师,每次都精心地选择视角,拍出他认为最值得关注的局部。

7、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B )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 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 课内诗文阅读鉴赏(每小题3分)

(一)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

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白居易《长恨歌》)

8、结合整首诗来看,下列解说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C )

A.在这一选段中,杨贵妃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其中有多处照应本选段之前唐玄

宗对她的思念,这就进一步深化和渲染了“长恨”的主题。

B.诗人用“揽衣推枕起徘徊”这一系列的动作,来烘托出杨贵妃乍一听到玄宗使

者到来时的那种震惊、激动和惶惑的心情。 C.选段中“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

裳羽衣曲》”遥相呼应,直接体现了诗人对李、杨二人耽于享乐直至自尝苦果的强烈讽刺和批评。

D.“梨花一枝春带雨”一句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了杨贵妃在痛苦委屈、幽怨难抑、

悲喜焦急之下泪流满面的凄美形象。

(三)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10.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开头两句的意思是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中

揭示深刻的哲理,耐人咀嚼,令人感悟。

B.三、四句是说人生的命运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表面上,这是让人

们放宽心胸,承认现实,其实内里蕴蓄着无限的辛酸与愤慨。

C.五、六句是说喝点酒来宽慰自己,再也不去歌唱《行路难》来抒发心中的感慨。 D.七、八句是说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言又止,不再

多说什么。结尾两句一纵一收,一扬一抑,就把诗人内心悲愤难忍、起伏顿宕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四)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1.结合整首诗来看,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仅存的一首名诗,被称为是“孤篇盖全

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

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 C.“卷不去”“拂还来”的不只是月光,更有化不开遣不散的相思之愁。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不动声色地将典故化到春天滨江景物之

中,用典笔法可谓了无痕迹。

2

(五)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

12.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首联是对句,写诗人过去只是听说过洞庭水的美景,到迟暮之年才真的上了岳

阳楼,这里一今一昔之间表达出诗人无比喜悦之情。

B.颔联写登楼所见,洞庭湖水划分了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漂浮在

湖水之中一般。极力形容洞庭湖水的浩瀚壮阔、无边无际。

C.颈联写登楼所引起的个人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叶

孤舟。

D.尾联诗人由身世之悲转向国家之忧,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3分)

A.老师在讲评试卷时告诉我们,出现这类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对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运用得不熟悉所造成的。

B.本届青歌赛原生态决赛中,湖北省土苗兄妹的《吊灯笼》、巴东《撒尔荷》双双晋级,成为参赛入围人数最多的团队。

C.令两会代表不解的是,医疗保险改革,“既要让人看得起病,又要控制不必要的医疗开支”,目的如此明确,为什么有关领导会感到方向不清呢?

D.铁路部门出巨资在北京、上海、郑州、武汉、长沙等中心城市间开行45对中长途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快速列车,不仅为了社会效益,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铁路部门的经济效益。

第二部分 阅读鉴赏(共5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20~23题。(15分)

徐徽言,字彦猷,衢之西安人。少为诸生,泛涉书传。金人围太原,分兵绝饷道,自隰、石以北,命令不通者累月。徽言以三千人渡河,一战破之。迁武经郎、知晋宁军兼岚石路沿边安抚使。金人忌徽言,欲速拔晋宁以除患。建炎二年冬,自蒲津涉河.围之。先是徽言移①府州,约折可求夹攻金人。可求降,金将娄宿挟至城下以招徽言。徽言故与可求为姻,乃登陴以大义噍②数之。可求仰曰:“君于我胡大无情。” 徽言摄弓厉言曰:“尔于国家不有情,我尚于尔何情?宁惟我无情,此矢尤无情!”一发中之,可求走。金进攻数败,不得志,围之益急。徽言自度不支,凡守具悉火之。仗剑坐堂

上,慷慨语将士:“我天子守土臣,义不见蔑敌手。”因拔佩刀自拟,左右号救持之急。.金兵猥③至,挟徽言以去。娄宿就见徽言,语曰:“二帝北去,尔其为谁守此?” 徽言曰:“吾为建炎天子守。”娄宿曰:“我兵已南矣,中原事未可知,何自苦为?”徽言怒曰:“吾恨不尸汝辈归见天子,将以死报太祖、太宗地下,庸知其他!”娄宿又出金.制曰:“能少屈,当使汝世帅延安,举陕地并有之。”徽言益怒,骂曰:“吾荷国厚恩,死正吾所,此膝讵为汝辈屈耶?汝当亲刃我,不可使余人见加。”娄宿举戟向之,觊其惧状。徽言披衽迎刃,意象自若。 .

注释:①移:公文名称,这里作动词。②噍:jiào,责备。③猥:形容人多。

(节选自《宋史•忠义》)

14、对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3分) ...

A、金人忌徽言,欲速拔晋宁以除患 拔:攻下 .B、义不见蔑敌手 见:看见 .C、吾恨不尸汝辈归见天子 尸:陈尸示众 .D、徽言披衽迎刃,意象自若。 意:神情 .15、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3分) ...

A、太原之战中徐徽言表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在太原被包围、粮道被切断、军令数月不通的情况下,他率军渡过黄河,一举歼灭金军。

B、在金人围攻蒲津的恶战中,面对主动前来劝降的折可求,徐徽言义正词严地痛斥他变节投降的行为并以一箭来表示大义灭亲的态度。

C、徐徽言在城池即将被金人攻破之时,把守城器械全部烧掉;然后慷慨陈词,自己是天子的守土臣;并以自刎来表示宁死不受辱的决心。

D、娄宿诱降徐徽言遭到失败,便举戟指向徐徽言,以此迫他屈服。徐徽言镇定自若,拿杯掷向娄宿,骂不绝口,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16、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兵已南矣,中原事未可知,何自苦为?(5分) (2)当使汝世帅延安,举陕地并有之。(5分) 三、诗歌鉴赏(共12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7—18题。(11)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7、简析颔联,尾联分别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6分)

18、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四、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6分)。

19、(1)出师一表真名世, 。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3) ,月涌大江流。

(4) ,千金散尽还复来。

(5)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 ,美人帐下犹歌舞。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22分)

打工仔

小岩村出了个深圳打工仔,那是发爷的满崽阿贵。

阿贵春节回来的时候,花格子西装,棕色牛皮鞋,还戴着个乌黑墨镜,像个流氓似的。招得村里人议论纷纷。好在初一孩子们到发爷家拜年,阿贵给每个娃儿一块钱,人们才意识到阿贵不是流氓,倒像个老板。于是,村里的老老少少开始向阿贵靠近。

阿贵,你在深圳干什么?有人想探听阿贵有钱的原因。阿贵只是笑而不答。就连阿贵的老子发爷也不知道。但是,人们百分之二百地肯定:阿贵这小子发了。

人们的猜测百分之二百正确。正月初五,阿贵就要发爷跟他去深圳看世界,发爷不肯去。阿贵就死缠,说:“爹,你就去吧,这把年纪了,再不去看看那里的热闹世界就没有机会了。”发爷还是不肯去。阿贵就说:“爹,跟我去一趟吧,反正我在那边又不干坏事。”发爷听了阿贵这句话,心里亮堂了几分。最后,在乡邻们的劝说下,发爷跟阿贵到了深圳。

深圳这个五彩缤纷的城市,在发爷眼里就是天堂。阿贵陪父亲逛了深圳的几个风景点,最后告诉父亲怎么过马路、怎么回家就自个儿上班去了。头两天,发爷不敢离开阿贵的房间。至多是在他房门口看行人,看车辆,看他从未看到过的热闹景象。过

3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了几天,发爷的胆子就大了。能够远离阿贵的住房,沿街去瞧去望。阿贵很忙,除了按时给发爷准备三餐外,整天早出晚归。

这天,发爷转到了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方,发现有个胖女人坐在那里,双眼微闭,她的双脚被一个人抱着。发爷很好奇,走到旁边看热闹。抱脚的人很投入,正在用小刀给女人修脚趾甲。趾甲被修整得圆圆的,抱脚人又用小刀将指甲刮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涂上红油,很好看,也很新鲜。发爷在这里出神地站了近十分钟。胖女人给抱脚人付了20块钱,抱脚人躬腰连说谢谢。抱脚人转过身,发爷的脑神经被重重地刺了一下:抱脚人竟是自己的儿子阿贵!

发爷不等阿贵喊出半个“爹”字,就给了阿贵一耳光,脖筋如蚯蚓般地骂道:“没出息的东西,想不到你干的竟是这等活!跟我老老实实回家种田去!”

这一晚发爷半粒米都没吞下。第二天,不管阿贵怎么求,发爷还是回到他的小岩村。乡邻们很高兴地围着发爷讲深圳,发爷就说深圳的车子好看房子好看。有人问阿贵在那好吗?发爷说:“好好。”但是,发爷从此就病倒了,病得让人越来越为他惋惜:放着好日子不过,就要走了。

阿贵从深圳赶回来的时候,发爷已经咽了气。阿贵跪在发爷的灵床边不愿起来。 发爷快入殓的时候,阿贵用小刀给发爷修了脚趾甲,圆圆的,然后用指甲油涂了一遍又一遍,很好看,也很新鲜。小岩村的人都说发爷的脚趾甲很好看,很新鲜。 20.小说开头写阿贵回村过春节的情景,有三个作用,请写出来。(6分)

21.发爷是个什么样的人物?阿贵是个什么样的人物?(6分)

22.这篇小说很能反映当前的一些社会实际,例如:有人认为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兢兢业业做好就行;有人认为,职业其实是有差别的,一个人应该选择智力程度高、能发挥出更大才华、作出更大贡献的职业,对这两种看法,你怎样看?联系本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16、(1)

第三部分

文字表达(共60分)

六、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宋朝诗人陆游在他83岁的那一年,给他的一个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写了一首《示子通》,其中的一句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你认同“功夫在诗外”的主张吗?如果认同,你是怎样理解的?如果不认同,理由何在?请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或独到的观点。不止于“学诗”,其他许多方面都可以涉及。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页

(2)

4

20、

17、

18、

19、(1)

(2)

(3)

(4)

(5)

(6)

5

21、

(1)

(2)

22、

2013—2014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1、B 2、C 3、A。B浮想联篇——浮想联翩;C挈约——契约,宏扬:一般作“弘

扬”,“宏”不算错字; D偭怀——缅怀。 4、B 5、C张若虚是唐代早期的诗人,《春江花月夜》是优秀之作,但不代表着唐诗的最高水平。6、A。“目无全牛”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B。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后通常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C“游刃有余”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D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志:心意。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7 B 。解析:这种类型题考的就是考生对诗句的理解、对客观事实的关注、对逻辑思维的把握三部分,只要读懂了句子所描绘的“早春雪景空巷无人”的意义,那么就很容易选择“树梢听得黄鹂语”这一句填补空白。8.C。确实暗藏了一种批评,但不是“直接体现”,更描摹出了仙境中的杨贵妃临风而立,音容依旧的美丽风姿,所以其中应该还寄寓了作者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10.C。歌唱行路难,歌唱是因为举杯饮酒而中断。【照搬《同步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经行岚州篇四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精品课件 新课标版》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精品课件: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新课标版】 还有一种就是盲目套用。如鉴赏山水田园诗时就套用“隐逸”“闲适”“热爱自然”;诗词中若有花落飘零之景,就认为是“伤春惜春”;若作者是杜甫、白居易,则主题多是忧国忧民„„这种推测,某些时候会侥幸“命中”部分答案,但如果不结合诗人的生平、思想、艺术风格,尤其是诗歌作品本身进行理解判断,分析综合,其结果的千人一面、缺乏个性与灵性的所谓鉴赏只会让阅卷老师产生厌倦。 专题五 │ 技法点拨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11分) 观魏博①何相公猎 张 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注】 ①魏博,古地名。 专题五 │ 新题精练 新题精练 (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形象。(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五 │ 新题精练 (1)【答案】 这两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艳丽、壮阔宏大的晨猎场景(晨猎图),(分析概括3分)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作用2分) 【解析】 可以从“浅草”“红旗”“白马”,分析得出写环境色彩的艳丽;从“分围”“向日”“迎风”等,分析得出写场面的宏大。阅读标题理解诗的内容可以得出它的作用。 专题五 │ 新题精练 (2)【答案】 塑造了一个身手矫健、技艺高超的猎手形象。“背手抽”写出了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展现了猎手动作难度大,技艺高超。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其射箭技艺的高超。(形象概括2分,分析4分) 【解析】 分析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内容,就可以思考出人物的形象。正面描写主要从动作上分析,侧面描写主要从“万人齐指”和“一雁落”上归纳。 专题五 │ 新题精练 【诗歌赏析】总括诗的前半部分,一至三句,是以朝霞满天、晨分) 答:

风拂煦、绿草如茵、红旗向日作为人物亮相之前的壮丽场景,紧接而来的“白马骤迎风”一句,是英雄人物跃马出场,施展浑身“帅”劲的亮相动作。由此而下,此诗便将写作重心转到这位骁勇骑士当众显露猎射飞雁、矫健灵活的杰出身手上去。“背手抽金镞”,是正面描写骑士背手取箭的动作,著一“抽”字,手势的利落可知,加之“背手”而“抽”,又可见身段之灵巧。“翻身控角弓”,弯弓名之曰“控”,这就进一步展现了射者臂力强劲的架势,“控”之而再来一个“鹞子翻身”的漂亮动作,造型又是多么健美! 专题五 │ 新题精练 对于这位英雄射手的真正的评价,当然不是停留在一招一式的动作表面。关键所在,毕竟还有待于亮出他那百步穿杨的惊人绝技。果然,刹那之间,就在围观的人群中间,突然爆发出一阵哄然的欢呼,并且一齐指向遥远的天空。原来蓝天高处,一只带箭的鸿雁,垂着双翅,直向地面坠落下来。此处“寒空”之“寒”,虽有点出时令的作用,但主要在渲染高飞鸿雁的凌绝苍穹,从而加强了一箭高高命中的神异气氛。全诗至此,戛然而止。由于射雁成功而出现的欢声雷动的热烈场面,自可留给读者去想象了。 专题五 │ 新题精练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8分) 题元十八①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②,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鲜饭细酒香浓。 【注】 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专题五 │ 新题精练 (1)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中的“落”字。(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五 │ 新题精练 2.(1)【答案】 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措置有序的水栅,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意境。(2分) 景物描写的特点:①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分) 答:

合,写景富有层次感;②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③诗人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地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解析】 先从原诗句整理、分析出写景的具体画面,再归纳组成这些画面景物描写的特点,可以考虑远近、色彩、修辞等。 专题五 │ 新题精练 (2)【答案】 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一往情深深几许”是针对“情”的问句,“深山夕照深秋雨”却是写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具体之景,形象生动。在写景句中,三个意象叠加,营造了凄凉<a name=baidusnap0></a>忧伤</B>的氛围,委婉地抒发了词人的一腔惆怅。两句词,四个“深”字,加深了凄凉之感,读来颇有意蕴,而无重复多余之感。做赏析表现手法的题目,找准手法就找准了赏析点;另外,基本的鉴赏术语要掌握,结合诗歌分析是必须的。 专题五 │ 真题演练 一、答题技巧 (一)解读形象、情感。解读形象情感,先要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形象,再结合诗句分析所咏形象的基本特征,再指出所塑造形象的意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解读诗歌的形象、情感,通常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从题目序言切入,有的题目序言中点明事件的时间、地点、写作缘起等;从关键的标志性、暗示性词句入手;从背景、作者切入,比如宋代的很多诗词都与破碎山河相联系等;从具体的环境描写及人物动作等方面切入,具体细节具体分析能发现抒情主体的情感变化等。具体解答时一般的答题模式: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或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专题五 │ 技法点拨 技法点拨 (二)分析意境。分析意境就是先描述一番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再用概括的语言总结出其整体上的特色(如氛围特点“孤寂清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给人的感受,当然意境的分析离不开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4.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专题五 │ 技法点拨 (三)鉴赏语言。如果是“炼字炼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应首先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然后指出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并分析其效果,必要时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

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果是“语言风格”,需用一两个词准确地点明语言特色,举诗中例证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表明在表情达意、描绘形象等方面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解答这类题时,要先简要给语言分一下类别,再根据不同类别分析鉴赏:典故性词语,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诗歌之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藏”等词语;描写性语言,确定语体之基调,分析所塑造的意境(其中注意衬托),体会流露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 专题五 │ 技法点拨 “生动”“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 “隽永”等词语;动作性语言,采用对照法,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 “简练”“形象”等词语。 (四)掌握表达技巧。熟练地掌握各种常见的表达技巧并准确地识别判定是关键,答题时,要指出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手法)(总述),结合诗句具体的内容来体会运用了技巧的句子或词语,并还原诗境(分述)。明确此技巧(手法)的表达效果,它描写了事物怎样的特点,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专题五 │ 技法点拨 (五)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地点明思想感情(伤感、寂寞、闲适等),并点明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如漂泊天涯、思念家乡);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思想感情。 答题时可以:

1.置身诗境。通过阅读,置身诗境,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与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 专题五 │ 技法点拨 2.以意逆志。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是以意逆志。可以通过理解文辞,揣摩情意。解读过程中,要“识字”,正确理解字义、词义,关注古典诗词中常见词语的特定含义的理解,只有准确解读,才能窥见诗词的意旨、作者的情感。还可以通过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调动我们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去解读,从诗词中领会生活的情趣。如杜牧《山行》诗中“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妙句,一般说是从中看到了作者心情之悠闲,但有着山行经验的人发现诗人行色匆匆,绝不只是漫步山间悠然看景,“停车”赏看枫林,凸现了霜染枫叶之美,诗人爱赏之深。 专题五 │ 技法点拨 (六)古诗词比较鉴赏。2011

年湖北卷设置了两首古诗,让学生对读后比较鉴赏。比较鉴赏的通常答题格式是:扣住比较角度探究差异,即:(比较对象)A侧重于„„,(比较对象)B侧重于„„。当然因比较的点不同,答题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比较鉴赏的点主要有:1.比较创作背景。诗人总是最敏感的,他们往往比一般人更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社会的声音。他们的呼声常常是历史前进的脚步声,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是我们把握诗人情感的重要途径。2.比较意象的选择。选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怎样的情感,完全是作者的主观行为,即使是同一种意象,在不同的作者笔下,所表达的情感也可能不同。 专题五 │ 技法点拨 3.比较情感基调。通过字里行间去捕捉情感信息,感受作者的感情基调。4.比较遣词造句。古人讲究炼字炼句,其根本就是炼意,也就是努力选择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5.比较表达技巧。不同的作家往往擅长或习惯于采用不同的表达技巧,同一作家在不同的作品中出于表达的需要而可能采用不同的手法,以至于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诗词。6.比较意境的营造。抒情诗十分讲究意境的营造,而优秀的诗篇情与景、意与境相互交融的情形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染力。 专题五 │ 技法点拨 二、阅读鉴赏诗词八法 (一)从题目抓住题材 即题材写的是什么。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高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咏物之作,要联想到有关背景,思索它是否是借物咏怀或托物言志的作品。 专题

五 │ 技法点拨 例如: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微之① 白居

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注】 ①微

古代诗歌阅读经行岚州篇五
《【精】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四单元月考题(附答案,答题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四单元检测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命题人: 审题人:

满 分:100分 时 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共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翠翘 qiào 凝睇 d ì 澄 清 d â ng ..

B.凝脂 zhī 烽燧 su ì 巉 . 然 ch á n .

C.玉簟 diàn 后裔 y ī 瞋 目 ch ē ng ..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回眸 修茸 踌躇满志 九重城阕

B.绰约 峭拔 缓歌慢舞 出类拔萃

C.阑干 巨擘 凫凫秋风 烟雨空蒙

D.仙袂 溃围 未雨绸缪 越俎代袍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对夫妻因战乱而相互分离,本指望着比翼连枝、白首偕老,谁料想竟是殊途阻....

隔,老境凄凉。

B.高考越考越细,为迎合高考,一部分教师也越教越碎,其后果是肢解一篇完整的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

C.一个好人去世了,大家都很悲痛,人们唱起挽歌,奏起哀乐,真是四面楚歌。 ....

D.亚冠联赛突然变得炙手可热,广州恒大无疑是其中最大的推动者。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B.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的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

C.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D.要彻底扫除“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潦水liǎo .西麓 lù .垓下gāi .D.披靡 mí 哀号 h á o 肯綮 . q ǐ ng 创伤chuānɡ ..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凡是诗词都是用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刻画出一个完整或具体的形象,传达出一种情致。读一首诗就要抓住它的形象和情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的音乐性在默读中见不出来,必须朗读,而且反复地朗读。

①要抓住情致,必须抓住语言的音乐性 ②诗词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须加以反复回味,设身处地地体验 ③要做到这一点,单像读散文故事那样一眼看过去,还不济事 ④诗词的情致是和它的音乐性的语言分不开的 ⑤才可以逐渐浸润到它的深微地方,领略到它的情感

A.①④③②⑤ B.①②③④⑤ C.③①⑤④② D.③②⑤④①

6.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欣赏诗歌的一个基本方法。是说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B.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C.鲍照,字明远,东海(今山东剡城西南)人。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感情。其作品《拟行路难》是其仿照李白《行路难》而作,同样抒发人事忧患,寄寓悲愤之情。

D.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其中《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近人梁启超称赞陆游“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7. 下列文言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罔薜荔兮为帷 B.善刀而藏之

C.大孤状类西梁 D.技盖至此乎

8.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 ②技盖至此乎 ..

B.①岸土赤而壁立 ②项王军壁垓下 ..

C.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②项王自度不得脱 ..

D.①族庖月更刀,折也。 ②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

9.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含义相同的是( )

A.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

B.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

C.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

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也 ..

10. 对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②采桑、栗里,皆其地也 ③臣之所好者道也 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⑥乃谓其骑曰:“何如?”⑦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⑧汉骑追者数千人

A.①④/②③⑤/⑥/⑦⑧ B.①④/②③⑦/⑤⑥/⑧

C.①②/③⑦⑧/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1-13题,每小题2分;14题6分)

游龙鸣山记

【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

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

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

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

上有天池沆瀁③ ,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 ,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 ① 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yàng):水深广的样子。④ 心平气易:心情和悦。

1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杳无穷极 杳:深远 .

B.修篁干霄 干:冲 .

C.延坐后堂 延:延请 .

D.履苍莽中 履:鞋子 .

12.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 )

① 春霁既久,风日暄丽

② 峭壁对立,状若华表

③ 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

④ 其北有“甘露室”

⑤ 气象空旷,攒峰玉立

⑥ 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

A . ①④⑤ B. 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B. 潮音岩是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

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既传达自己的游玩之乐,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知晓龙鸣山。

1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3 分)

(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3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每空0.5分)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 ,六宫粉黛无颜色。

(2)六军不发无奈何,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在地愿为连理枝,________________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4)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 ,思公子兮未敢言。

(6)_________________ ,聊逍遥兮容与。(屈原《湘夫人》)

(7)_________________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8)人生亦有命,_____________________。

(9)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

(10)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11)小楼一夜听春雨,_________________。(陆游《临安夜雨初霁》)

(12)孤鸿号外野,__________________。(阮籍《拟行路难》)

(13)欲言无予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志不获骋。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

(14)宫女如花满春殿,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越中览古》)

(15)云中谁寄锦书来,__________________,月满西楼。

(16)_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歌阅读经行岚州篇六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精品课件 新课标版》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精品课件: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新课标版】 还有一种就是盲目套用。如鉴赏山水田园诗时就套用“隐逸”“闲适”“热爱自然”;诗词中若有花落飘零之景,就认为是“伤春惜春”;若作者是杜甫、白居易,则主题多是忧国忧民„„这种推测,某些时候会侥幸“命中”部分答案,但如果不结合诗人的生平、思想、艺术风格,尤其是诗歌作品本身进行理解判断,分析综合,其结果的千人一面、缺乏个性与灵

性的所谓鉴赏只会让阅卷老师产生厌倦。 专题五 │ 技法点拨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11分) 观魏博①何相公猎 张 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注】 ①魏博,古地名。 专题五 │ 新题精练 新题精练 (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形象。(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五 │ 新题精练 (1)【答案】 这两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艳丽、壮阔宏大的晨猎场景(晨猎图),(分析概括3分)

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作用2分)

【解析】 可以从“浅草”“红旗”“白马”,分析得出写环境色彩的艳丽;从“分围”“向日”“迎风”等,分析得出写场面的宏大。阅读标题理解诗的内容可以得出它的作用。 专题五 │ 新题精练 (2)【答案】 塑造了一个身手矫健、技艺高超的猎手形象。“背手抽”写出了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展现了猎手动作难度大,技艺高超。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

而落侧面表现出其射箭技艺的高超。(形象概括2分,分析4分)

【解析】 分析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内容,就可以思考出人物的形象。正面描写主要从动作上分析,侧面描写主要从“万人齐指”和“一雁落”上归纳。 专题五 │ 新题精练 【诗歌赏析】总括诗的前半部分,一至三句,是以朝霞满天、晨风拂煦、绿草如茵、红旗向日作为人物亮相之前的壮丽场景,紧接而来的“白马骤迎风”一句,是英雄人物跃马出场,施展浑身“帅”劲的亮相动作。由此而下,此诗便将写作重心转到这位骁勇骑士当众显露猎射飞雁、矫健灵活的杰出身手上去。“背手抽金镞”,是正面描写骑士背手取箭的动作,著一“抽”字,手势的利落可知,加之“背手”而“抽”,又可见身段之灵巧。“翻身控角弓”,弯弓名之曰“控”,这就进一步展现了射者臂力强劲的架势,“控”之而再来一个“鹞子翻身”的漂亮动作,造型又是多么健美! 专题五 │ 新题精练 对于这位英雄射手的真正的评价,当然不是停留在一招一式的动作表面。关键所在,毕竟还有待于亮出他那

百步穿杨的惊人绝技。果然,刹那之间,就在围观的人群中间,突然爆发出一阵哄然的欢呼,并且一齐指向遥远的天空。原来蓝天高处,一只带箭的鸿雁,垂着双翅,直向地面坠落下来。此处“寒空”之“寒”,虽有点出时令的作用,但主要在渲染高飞鸿雁的凌绝苍穹,从而加强了一箭高高命中的神异气氛。全诗至此,戛然而止。由于射雁成功而出现的欢声雷动的热烈场面,自可留给读者去想象了。 专题五 │ 新题精练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8分) 题元十八①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②,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鲜饭细酒香浓。 【注】 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专题五 │ 新题精练 (1)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中的“落”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五 │ 新题精练 2.(1)【答案】 潺潺的溪水,弥漫的

岚气,茂密的森林,措置有序的水栅,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意境。(2分) 景物描写的特点:①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②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③诗人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地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解析】 先从原诗句整理、分析出写景的具体画面,再归纳组成这些画面景物描写的特点,可以考虑远近、色彩、修辞等。 专题五 │ 新题精练 (2)【答案】 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一往情深深几许”是针对“情”的问句,“深山夕照深秋雨”却是写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具体之景,形象生动。在写景句中,三个意象叠加,营造了凄凉忧伤的氛围,委婉地抒发了词人的一腔惆怅。两句词,四个“深”字,加深了凄凉之感,读来颇有意蕴,而无重复多余之感。做赏析表现手法的题目,找准手法就找准了赏析点;另外,基本的鉴赏术语要掌握,结合诗歌分析是必须的。 专题五 │ 真题演练 一、答题技巧 (一)解读形象、情感。解读形象情感,先要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形象,再结合诗句分析所咏形象的基本特征,再指出所塑造形象的意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解读诗

歌的形象、情感,通常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从题目序言切入,有的题目序言中点明事件的时间、地点、写作缘起等;从关键的标志性、暗示性词句入手;从背景、作者切入,比如宋代的很多诗词都与破碎山河相联系等;从具体的环境描写及人物动作等方面切入,具体细节具体分析能发现抒情主体的情感变化等。具体解答时一般的答题模式: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或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专题五 │ 技法点拨 技法点拨

(二)分析意境。分析意境就是先描述一番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再用概括的语言总结出其整体上的特色(如氛围特点“孤寂清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给人的感受,当然意境的分析离不开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4.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专题五 │ 技法点拨 (三)鉴赏语言。如果是“炼字炼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应首先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然后指出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并分析其效果,必要时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果是“语言风格”,需用一两个词准确地点明语言特色,举诗中例证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表明在表情达意、描绘形象等方面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解答这类题时,要先简要给语言分一下类别,再根据不同类别分析鉴赏:典故性词语,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诗歌之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

古代诗歌阅读经行岚州篇七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拟测验l》

2013—2014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39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 B ) A、钟嵘对陶渊明 B、苏轼对王维 C、欧阳修对李白 D、王国维对苏轼 2、词这种文体盛行于哪个朝代?( C )

A、唐代 B、汉代 C、宋代 D、元代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A.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B.“我爸李刚”的宣言里,何尝不是充斥着令人浮想联篇的意味?“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这话太值得权力监管部门玩味了。

C.郑宇列举实例,借以说明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是在宏扬中华传统价值观点,“不能用西方的‘挈约’取代‘谦让’,用‘自我’取代‘宽容’,用‘经济理性’取代‘爱的回报’。”

D.《蜀相》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偭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

A、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B、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等。 D、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C )

A.鲍照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他的《拟行路难》18首表达对门阀社会的不满、

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1

B.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

C.张若虚是唐朝晚期的著名诗人,他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

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事实上,《春江花月夜》代表唐诗的最高水平。 D.《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游仙诗。李白借梦游天姥山表达对自己被唐玄宗赐

金放还,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和不平。

6、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高考越考越细,为迎合高考,一部分教师也越教越碎,其后果是肢解一篇完整

的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B.巴南区,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异彩纷呈,巴南人们甚至把“下里巴人”山歌唱

到了央视大舞台。 C.记者坦言:抗拒。”

D看来,贾樟柯更像一个时代的摄影师,每次都精心地选择视角,拍出他认为最值得关注的局部。

7、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B )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 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 课内诗文阅读鉴赏(每小题3分)

(一)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

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白居易《长恨歌》)

8、结合整首诗来看,下列解说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C )

A.在这一选段中,杨贵妃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其中有多处照应本选段之前唐玄

宗对她的思念,这就进一步深化和渲染了“长恨”的主题。

B.诗人用“揽衣推枕起徘徊”这一系列的动作,来烘托出杨贵妃乍一听到玄宗使

者到来时的那种震惊、激动和惶惑的心情。 C.选段中“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

裳羽衣曲》”遥相呼应,直接体现了诗人对李、杨二人耽于享乐直至自尝苦果的强烈讽刺和批评。

D.“梨花一枝春带雨”一句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了杨贵妃在痛苦委屈、幽怨难抑、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悲喜焦急之下泪流满面的凄美形象。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二)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11 .结合整首诗来看,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屈原《湘夫人》选段) A.《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仅存的一首名诗,被称为是“孤篇盖全

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9.结合整首诗来看,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B.“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 A.本选段是描写湘君在就等湘夫人未果的情形下依旧痴心一片地为她建造新房的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

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于幸福生活的挚诚向往。 之景。 B.选段中详细地描写了新房、新床和新庭院的布置情况,可以说是极尽排场,百C.“卷不去”“拂还来”的不只是月光,更有化不开遣不散的相思之愁。

般美化,物色华丽,由此充分烘托出了湘君的一片赤诚。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不动声色地将典故化到春天滨江景物之 C.新房之中充满了芳椒、兰桂、辛夷、薜荔等香草,这既是对新房的点缀和装饰,中,用典笔法可谓了无痕迹。

又寄托了湘君自觉追求高洁的品性和修养的要求。 (五) D.屈原诗歌中的香草意象和个中所寄寓的情感被之后的万千文人继承和发扬,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如柳宗元就曾写过“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的名句。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三)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杜甫《登岳阳楼》)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12.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A.首联是对句,写诗人过去只是听说过洞庭水的美景,到迟暮之年才真的上了岳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阳楼,这里一今一昔之间表达出诗人无比喜悦之情。

10.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 B.颔联写登楼所见,洞庭湖水划分了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漂浮在 A.开头两句的意思是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中湖水之中一般。极力形容洞庭湖水的浩瀚壮阔、无边无际。

揭示深刻的哲理,耐人咀嚼,令人感悟。 C.颈联写登楼所引起的个人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叶 B.三、四句是说人生的命运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表面上,这是让人孤舟。

们放宽心胸,承认现实,其实内里蕴蓄着无限的辛酸与愤慨。 D.尾联诗人由身世之悲转向国家之忧,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C.五、六句是说喝点酒来宽慰自己,再也不去歌唱《行路难》来抒发心中的感慨。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3分)

D.七、八句是说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言又止,不再

A.老师在讲评试卷时告诉我们,出现这类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对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多说什么。结尾两句一纵一收,一扬一抑,就把诗人内心悲愤难忍、起伏顿宕

运用得不熟悉所造成的。 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B.本届青歌赛原生态决赛中,湖北省土苗兄妹的《吊灯笼》、巴东《撒尔荷》双双晋

(四)

级,成为参赛入围人数最多的团队。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C.令两会代表不解的是,医疗保险改革,“既要让人看得起病,又要控制不必要的医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疗开支”,目的如此明确,为什么有关领导会感到方向不清呢?

2

D.铁路部门出巨资在北京、上海、郑州、武汉、长沙等中心城市间开行45对中长途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快速列车,不仅为了社会效益,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铁路部门的经济效益。

C、徐徽言在城池即将被金人攻破之时,把守城器械全部烧掉;然后慷慨陈词,自己是天子的守土臣;并以自刎来表示宁死不受辱的决心。

D、娄宿诱降徐徽言遭到失败,便举戟指向徐徽言,以此迫他屈服。徐徽言镇定自若,拿杯掷向娄宿,骂不绝口,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16、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兵已南矣,中原事未可知,何自苦为?(5分) (2)当使汝世帅延安,举陕地并有之。(5分) 三、诗歌鉴赏(共12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7—18题。(11)

第二部分 阅读鉴赏(共5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20~23题。(15分)

徐徽言,字彦猷,衢之西安人。少为诸生,泛涉书传。金人围太原,分兵绝饷道,自隰、石以北,命令不通者累月。徽言以三千人渡河,一战破之。迁武经郎、知晋宁

军兼岚石路沿边安抚使。金人忌徽言,欲速拔晋宁以除患。建炎二年冬,自蒲津涉河.

围之。先是徽言移①府州,约折可求夹攻金人。可求降,金将娄宿挟至城下以招徽言。徽言故与可求为姻,乃登陴以大义噍②数之。可求仰曰:“君于我胡大无情。” 徽言摄弓厉言曰:“尔于国家不有情,我尚于尔何情?宁惟我无情,此矢尤无情!”一发中之,可求走。金进攻数败,不得志,围之益急。徽言自度不支,凡守具悉火之。仗剑坐堂上,慷慨语将士:“我天子守土臣,义不见蔑敌手。”因拔佩刀自拟,左右号救持之急。.

金兵猥③至,挟徽言以去。娄宿就见徽言,语曰:“二帝北去,尔其为谁守此?” 徽言曰:“吾为建炎天子守。”娄宿曰:“我兵已南矣,中原事未可知,何自苦为?”徽言怒曰:“吾恨不尸汝辈归见天子,将以死报太祖、太宗地下,庸知其他!”娄宿又出金.制曰:“能少屈,当使汝世帅延安,举陕地并有之。”徽言益怒,骂曰:“吾荷国厚恩,死正吾所,此膝讵为汝辈屈耶?汝当亲刃我,不可使余人见加。”娄宿举戟向之,觊其惧状。徽言披衽迎刃,意象自若。 .

注释:①移:公文名称,这里作动词。②噍:jiào,责备。③猥:形容人多。

(节选自《宋史•忠义》) 14、对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3分) ...

A、金人忌徽言,欲速拔晋宁以除患 拔:攻下 .B、义不见蔑敌手 见:看见 .C、吾恨不尸汝辈归见天子 尸:陈尸示众 .D、徽言披衽迎刃,意象自若。 意:神情 .15、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3分) ...

A、太原之战中徐徽言表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在太原被包围、粮道被切断、军令数月不通的情况下,他率军渡过黄河,一举歼灭金军。

B、在金人围攻蒲津的恶战中,面对主动前来劝降的折可求,徐徽言义正词严地痛斥他变节投降的行为并以一箭来表示大义灭亲的态度。

3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7、简析颔联,尾联分别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6分)

18、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四、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6分)。

19、(1)出师一表真名世, 。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3) ,月涌大江流。

(4) ,千金散尽还复来。

(5)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 ,美人帐下犹歌舞。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22分)

打工仔

小岩村出了个深圳打工仔,那是发爷的满崽阿贵。

阿贵春节回来的时候,花格子西装,棕色牛皮鞋,还戴着个乌黑墨镜,像个流氓似的。招得村里人议论纷纷。好在初一孩子们到发爷家拜年,阿贵给每个娃儿一块钱,人们才意识到阿贵不是流氓,倒像个老板。于是,村里的老老少少开始向阿贵靠近。

阿贵,你在深圳干什么?有人想探听阿贵有钱的原因。阿贵只是笑而不答。就连阿贵的老子发爷也不知道。但是,人们百分之二百地肯定:阿贵这小子发了。

人们的猜测百分之二百正确。正月初五,阿贵就要发爷跟他去深圳看世界,发爷不肯去。阿贵就死缠,说:“爹,你就去吧,这把年纪了,再不去看看那里的热闹世界就没有机会了。”发爷还是不肯去。阿贵就说:“爹,跟我去一趟吧,反正我在那边又不干坏事。”发爷听了阿贵这句话,心里亮堂了几分。最后,在乡邻们的劝说下,发爷跟阿贵到了深圳。

深圳这个五彩缤纷的城市,在发爷眼里就是天堂。阿贵陪父亲逛了深圳的几个风景点,最后告诉父亲怎么过马路、怎么回家就自个儿上班去了。头两天,发爷不敢离开阿贵的房间。至多是在他房门口看行人,看车辆,看他从未看到过的热闹景象。过了几天,发爷的胆子就大了。能够远离阿贵的住房,沿街去瞧去望。阿贵很忙,除了按时给发爷准备三餐外,整天早出晚归。

这天,发爷转到了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方,发现有个胖女人坐在那里,双眼微闭,她的双脚被一个人抱着。发爷很好奇,走到旁边看热闹。抱脚的人很投入,正在用小刀给女人修脚趾甲。趾甲被修整得圆圆的,抱脚人又用小刀将指甲刮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涂上红油,很好看,也很新鲜。发爷在这里出神地站了近十分钟。胖女人给抱脚人付了20块钱,抱脚人躬腰连说谢谢。抱脚人转过身,发爷的脑神经被重重地刺了一下:抱脚人竟是自己的儿子阿贵!

发爷不等阿贵喊出半个“爹”字,就给了阿贵一耳光,脖筋如蚯蚓般地骂道:“没出息的东西,想不到你干的竟是这等活!跟我老老实实回家种田去!”

这一晚发爷半粒米都没吞下。第二天,不管阿贵怎么求,发爷还是回到他的小岩村。乡邻们很高兴地围着发爷讲深圳,发爷就说深圳的车子好看房子好看。有人问阿贵在那好吗?发爷说:“好好。”但是,发爷从此就病倒了,病得让人越来越为他惋惜:放着好日子不过,就要走了。

阿贵从深圳赶回来的时候,发爷已经咽了气。阿贵跪在发爷的灵床边不愿起来。 发爷快入殓的时候,阿贵用小刀给发爷修了脚趾甲,圆圆的,然后用指甲油涂了一遍又一遍,很好看,也很新鲜。小岩村的人都说发爷的脚趾甲很好看,很新鲜。 20.小说开头写阿贵回村过春节的情景,有三个作用,请写出来。(6分)

4

21.发爷是个什么样的人物?阿贵是个什么样的人物?(6分)

22.这篇小说很能反映当前的一些社会实际,例如:有人认为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兢兢业业做好就行;有人认为,职业其实是有差别的,一个人应该选择智力程度高、能发挥出更大才华、作出更大贡献的职业,对这两种看法,你怎样看?联系本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第三部分

文字表达(共60分)

六、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宋朝诗人陆游在他83岁的那一年,给他的一个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写了一首《示子通》,其中的一句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你认同“功夫在诗外”的主张吗?如果认同,你是怎样理解的?如果不认同,理由何在?请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或独到的观点。不止于“学诗”,其他许多方面都可以涉及。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013—2014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页

(3)

16、(1)

(4)

(5)

(2)

(6)

20、

17、

18、

19、(1)

(2)

5

21、

(1)

(2)

22、

古代诗歌阅读经行岚州篇八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拟测验》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期末模拟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文学常识(共39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 ( )

A、钟嵘对陶渊明 B、苏轼对王维 C、欧阳修对李白 D、王国维对苏轼

2、“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 ( )

A、孟郊、李白 B、贺知章、杜甫 C、贾岛、杜甫 D、孟郊、陆游

3、以下对中国古代史书体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左传》——编年体;《战国策》——断代史;《史记》——纪传体;《汉书》——国别体

B、《左传》——断代史;《战国策》——国别体;《史记》——纪传体;《汉书》——编年体

C、《左传》——编年体;《战国策》——纪传体;《史记》——断代史;《汉书》——国别体

D、《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史记》——纪传体;《汉书》——断代史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B、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归有光、刘大櫆、姚鼐等。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常建等。

D、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B、“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史记》按体列可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事本末体体列的史书。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6、“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 对 的赞语。

7、唐有两大文学运动,分别是 、 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 ”。

8、宋代词坛分为二大词派,分别是以柳永、秦观、 等为代表的婉约派和以辛弃疾、 等为代表的豪放派。

9、宋代词人苏轼曾用“郊寒岛瘦”来形容中唐时期 与 在诗歌内容与艺术手法上的相似特征。

10、“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 、、

第二部分 阅读鉴赏(共87分)

三、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每组只选1小题,共可选4小题。8分)。

11、 1)。(李白《将进酒》)

A、 2)战士军前半死生,!斗兵稀。(高适《燕歌行》)

3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B、 4)山一程,水一程,,(纳兰性德《长

相思》)

5)漠漠水田飞白鹭,,松下清斋

折露葵。(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C、 6)细草微风岸,(杜甫《旅

夜书怀》)

7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D、 8)!

(陆游《书愤》)

四、诗歌鉴赏(共17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2—13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2、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3、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4—16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4、本诗写景有何特点?(2分)

15、简析颔联,尾联分别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4分)

16、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7—19题(共12分)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患祸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7、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忧劳可以兴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

A.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事不目见耳闻 ..

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18、与“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赵尝五战于秦

19、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3分)

(2)、夫患祸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3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20~23题。(14分)

徐徽言,字彦猷,衢之西安人。少为诸生,泛涉书传。金人围太原,分兵绝饷道,自隰、石以北,命令不通者累月。徽言以三千人渡河,一战破之。迁武经郎、知晋宁军兼岚石路沿边安抚使。金人忌徽言,欲速拔晋宁以除患。建炎二年冬,自蒲津涉河围之。先是徽言移①.

府州,约折可求夹攻金人。可求降,金将娄宿挟至城下以招徽言。徽言故与可求为姻,乃登陴以大义噍②数之。可求仰曰:“君于我胡大无情。” 徽言摄弓厉言曰:“尔于国家不有情,我尚于尔何情?宁惟我无情,此矢尤无情!”一发中之,可求走。金进攻数败,不得志,围之益急。徽言自度不支,凡守具悉火之。仗剑坐堂上,慷慨语将士:“我天子守土臣,义不见蔑敌手。”因拔佩刀自拟,左右号救持之急。金兵猥③至,挟徽言以去。娄宿就见徽言,.

语曰:“二帝北去,尔其为谁守此?” 徽言曰:“吾为建炎天子守。”娄宿曰:“我兵已南矣,中原事未可知,何自苦为?”徽言怒曰:“吾恨不尸汝辈归见天子,将以死报太祖、太宗地.

下,庸知其他!”娄宿又出金制曰:“能少屈,当使汝世帅延安,举陕地并有之。”徽言益怒,骂曰:“吾荷国厚恩,死正吾所,此膝讵为汝辈屈耶?汝当亲刃我,不可使余人见加。”娄宿举戟向之,觊其惧状。徽言披衽迎刃,意象自若。饮 以 酒 持 杯 掷 娄 宿 曰 我 尚 饮.

汝 酒 乎 慢 骂 不 已 金 人 知 不 可 屈 遂 射 杀 之。

注释:①移:公文名称,这里作动词。②噍:jiào,责备。③猥:形容人多。

(节选自《宋史•忠义》)

20、对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金人忌徽言,欲速拔晋宁以除患 拔:攻下 .

B.义不见蔑敌手 见:看见 .

C.吾恨不尸汝辈归见天子 尸:陈尸示众 .

D.徽言披衽迎刃,意象自若。 意:神情 .

21、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太原之战中徐徽言表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在太原被包围、粮道被切断、军令数月不通的情况下,他率军渡过黄河,一举歼灭金军。

B、在金人围攻蒲津的恶战中,面对主动前来劝降的折可求,徐徽言义正词严地痛斥他变节投降的行为并以一箭来表示大义灭亲的态度。

C、徐徽言在城池即将被金人攻破之时,把守城器械全部烧掉;然后慷慨陈词,自己是天子的守土臣;并以自刎来表示宁死不受辱的决心。

D、娄宿诱降徐徽言遭到失败,便举戟指向徐徽言,以此迫他屈服。徐徽言镇定自若,拿杯掷向娄宿,骂不绝口,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22、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我兵已南矣,中原事未可知,何自苦为?(3分)

(2)当使汝世帅延安,举陕地并有之。(3分)

23、用“/”为文段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2分)

饮 以 酒 持 杯 掷 娄 宿 曰 我 尚 饮 汝 酒 乎 慢 骂 不 已 金 人 知 不 可 屈遂 射 杀 之。

七、现代文阅读鉴赏(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那 树

王鼎钧

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

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摇,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

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贡。有时候,的确连树叶也完全静止。

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长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也很诗意。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但它依然绿着。

计程车像饥蝗拥来。“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搬进候车亭。水果摊搬了,搬到行人能悠闲地停住的地方。幼稚园也要搬,看何处能属于孩子。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子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连一片叶也不逃走,无论风力多大。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二十万个脚印,任凭在那枝丫间跳跃的鸟族已换了五十代子孙,任凭鸟的子孙已栖息每一座青山。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

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60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在多言。与树为邻的一位老太太偏说她听到老树叹息,一声又一声,像严重的哮喘病。伐树的工人什么也没听见,树缓缓倾斜时,他们只发现一件事: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

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一个人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韧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两个星期后,根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时间仍然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他们带利斧和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汗水超过了预算数,有人怀疑已死未朽之木还能顽抗,在陷阱未填平之前,车辆改道,几个以违规为乐的摩托车骑士跌进去,抬进医院。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选文有删改)

24、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

A.计程车司机和乘客的话语,十分清楚地表明,这棵大树已经成为历史车轮前进的障碍,它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再也没有人需要它了。

B.文中说“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而不说“交通专家决定砍去那棵树”,意在表现交通专家的专横,也表现大树不可改变的悲剧结局。

C.散文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饱含作者的爱憎感情,如“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它们的传统是引领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

D.大树最终在电锯声中倒下了,大树的叹息是对一个生命结束的惋惜和无奈,隐含作者对只顾建设发展,破坏自然的短视行为的忧虑和非议。

E.本文想像大胆而丰富,笔法虚实相生,语言优美含蓄,构思新颖独特,诗化的比喻、鲜明的对比、悠长的情韵,为读者留下了极大的审美空间。

F.作者在行文之间流露出对大树的依恋哀悼之情,但作者也清楚地认识到大树的命运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必然,大树的悲剧结局是无可避免的。

25、文章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拟人的艺术手法,增强了大树悲剧的震撼力。请结合原文,就对比、拟人的艺术手法各举一例加以简要赏析。(6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231109.html

    上一篇:具有意象的句子

    下一篇:别董大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