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干旅舍首联表达技巧

| 诗词鉴赏 |

【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余干旅舍首联表达技巧篇一
《余干旅舍 鉴赏》

余干旅舍首联表达技巧篇二
《余干旅舍》

余干旅舍首联表达技巧篇三
《诗歌练习及答案》

送别诗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薛华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1)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你觉得哪两个字用得精彩?请赏析。 答:首联“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是说送了一程又一程,面前有多少荒寂艰难的路。当友人踽踽独去,沿途问路时,心情是 的。此联中的“ ”和“ ”字,乃传神之笔:穷路凄孤送挚友,把 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作者,也是远行人──薛华心情的真实写照,语意双关。

(2)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结合三四联简要分析。

答:诗歌第三联既是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尾联说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了 ,不重惜别之情而写 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请赏析首联中“吐”“对”二字的妙用。

(2)这首诗歌的颔联是怎样表现离愁别绪的?试从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分析。

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运用了哪几种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答: 本诗运用了烘托、反衬、对比的手法,

烘托:以 、 、 等意象烘托 之情 反衬:以 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 对比:作者同 对比,既点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的牵挂。

(2)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的作用。

答:营造了 的意境,流露了作者 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葛长庚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1)简要赏析“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的作用。

(2)“把酒沃愁肠”,作者因何而愁,请结合全词分析。

三、(1)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

反衬: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孤小 对比:作者同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的牵挂。

(2)营造了开阔的意境,流露了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之情。 四、

(1)答:就要分别了,主人与归客开怀畅饮,期盼着别后再相逢。表现出思念友人的情感。

(2)答: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殊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古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

一、1.首联“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是说送了一程又一程,面前有多少荒寂艰难的路。当友人踽踽独去,沿途问路时,心情又该是多么的惶惶不安。此联中的“穷”和“独”字,乃传神之笔:穷路凄孤送挚友,把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作者,也是远行人──薛华心情的真实写照,语意双关。

2.诗歌第三联既是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尾联说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二、1.首联第一句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第二句用一“对”字,其意思是面对华筵,除去频举金樽的意绪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于沉静中更见别意深沉。 2.①运用典故。“琴瑟”语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诗人在别离之际“思琴瑟”,可见友情之深。 ②情景交融。“绕山川”表示道路遥远,“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写出了离情的缠绵。

羁旅思乡

1、阅读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1)这首诗使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

2)有人评论此诗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 (2)暮色初起,稀稀落落的枫林(飘零的霜叶)触动了诗人的情;随着暮色渐浓,孤城关闭,独鸟归巢,诗人 之情渐深;夜幕降临,明月初上, 更让诗人乡心欲绝:偏偏在这个时候,却不知哪里传来捣寒衣的砧声,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诗歌正是借助这一系列引发 的意象,随着 不断叠现,从而使 逐渐浓化。

2、阅读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

3、阅读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虞美人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

答案(1)前两句融情入景,写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景象,渲染倚楼人的 。后两句运用 手法(答出其中两种即可),将抽象的愁 化,并以楼小藏不下,愁几度飞上云天寻觅归舟,生动含蓄地突出 。 (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

(2)运用 手法,以 之景衬托 ,突出 。

4、阅读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①“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②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中“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

3答案: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

答案(1)前两句融情入景,写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景象,渲染倚楼人的愁绪如万缕千丝。后两句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手法(答出其中两种即可),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并以楼小藏不下,愁几度飞上云天寻觅归舟,生动含蓄地突出愁之浓重。

(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

(2)运用反衬手法,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的艳丽之景衬托凄凉乡愁,突出乡愁的浓重。

4答案: ①“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①答案:词人展开想象,极写归家之后调弄银笙、点熏心香的温暖生活,使思归的心情显得更加急切。 ②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中“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 ②答案: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红”“绿”二字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词人借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1答案:

(1)这首诗酸用了哪些意象米表达离情乡思?

(1)暮天,枫叶(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捣寒衣。

(2)有人评论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

(2)暮色初起,稀稀落落的枫林(飘零的霜叶)触动了诗人的离情乡思;//随着暮色渐浓,孤城关闭,独鸟归巢,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渐深;//夜幕降临,明月初上,空寂的渡头更让诗人乡心欲绝://偏偏在这个时候,却不知哪里传来捣寒衣的砧声,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诗歌正是借助这一系列引发乡愁的意象,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叠现,从而使离情乡思逐渐浓化。

2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哀伤。抒发了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凄苦悲凉,并暗寓被贬的失意。

(2)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 (2)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

咏史怀古诗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姑苏怀古 姜夔

夜暗归云绕柁牙①,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②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注]①柁牙:船的桅杆。“柁”通“舵”。②苏台:即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筑之宫殿,奢侈豪华,以供吴王淫乐。

1.前两句选用了那些意象,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答:诗人选用 等意象,用 的手法,描述了 的意境。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之感。同时借古讽今,用

的历史来讽谏 。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乌衣巷为东晋以来王、谢两世家居住之地。王导谢安曾贵为宰相, 显赫一时。“王家书法谢家诗”也足以让人仰怀。

(1)前两句选用了那些意象,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这样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即头盔,借指士兵。坐断:占据、割据。 1、“满眼风光北固楼”中的“满眼风光”应该是那些景象?

答:诗人站在北固楼上,看到 的景象。

2、这首词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词借古讽今,表面上是称赞 ,实际上谴责 。

表达出作者 。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 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 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 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①冶城:在今南京朝天门一带,传为吴王夫差冶铸之地。②征虏亭:东晋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南郊。 (1)、诗歌前两联写的是什么景象?

(2)、本首诗咏叹的主旨是什么?

余干旅舍首联表达技巧篇四
《期末诗歌鉴赏复习》

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 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 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而

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答案]D。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包括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对表达技巧的体味和分析。

A、B、C三项着眼于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形象所蕴含的意义,文字表达技巧,均正确。D项是考最后一节,诗人已从比喻的境界返回现实,这点题的诗句已是诗人在向读者直抒胸臆,因此,这里的“我”绝不能再指喻体“鸟”,而是抒情主人公自己了。

2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杜运燮

随着陆陆续续的闪电警告:他们来了! 阵阵风都传播着到来的确讯:他们来了!

每一叶片每一枝条都遥指着:他们来了! 每双眼睛在渴望着,每张嘴在颤动:他们来了!

越过一张又一张被撕掉的树叶标语,他们来了!

越过一个又一个监狱的铁窗,他们来了! 越过一条又一条报纸上的捏造消息,他们来了!

越过一堆又一堆难忘的血泊,他们来了! 为着撕人心肺被窒息的呻吟声,他们来了! 为着惨绝人寰的最底层的挣扎声,他们来了! 为着回响在无数街道和炕头的怒吼声,他们来了! 那就是冲破冰冻严寒的春雷欢呼声:他们来了! 1948年于新加坡

A.诗歌第二节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图景转向40年代中国社会的政治黑暗,以四个“ 越过”表明“雷”来势的不可阻挡。

B.诗歌第三节重在表现“雷”滚滚而至的目的,

并把“雷”从实写升格为一种消灭压迫和剥削的解放的象征。

C.最后一句中“冲破冰冻严寒”几个字,意在承接诗歌第一节春雷到来之前自然界的种种征兆和反应。

D.以“随着”“越过”“为着”起始的三节诗,既隐含“雷”到来时由远及近的动态,又逐步揭示了“雷”作为人民解放象征的寓意。

[2000年春季高考题(京·皖卷)] [答案]C。

[分析]此题是一道综合考查题,包括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表达技巧的分析。A、B、D三项 考 查的是诗歌中的形象,形象所包含的寓意,正确。而C项中“承接诗歌第一节春雷到来之前 自然界的种种征兆和反应”,显然是不够全面的。因为“雷”在诗歌中已赋予了更深层的含 义,它成了一种力量的象征,破的是那个黑暗的社会,第二、三节显然就是那个社会的反映。

3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问:试分析诗中诗人自我形象。

(分析:明确:“惊”是作者自我形象的心理描写,“坐起”,是作者自我形象的动作描写,垂死病中坐起,说明惊的程度之深。听到自己的朋友被贬,非常吃惊,又无限悲苦,暗风吹雨入寒窗是周围环境描写,正衬托了诗人的悲苦心情。) 4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问: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余干旅舍首联表达技巧篇五
《语言鉴赏题》

余干旅舍首联表达技巧篇六
《剑州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

剑州中学高2015届2014年秋季第一次考试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糟粕(pò) 尽管(jǐn) 生肖(xiào) 刽(ɡuì)子手 呼天抢地(qiānɡ)

B.刹那(chà) 包扎(zhā) 佣金(yōnɡ) 鸭绿 (lù) 江 量体裁衣(liàng)

C.徜(chánɡ)徉 殷红(yīn) 蒙骗(mēnɡ) 梁山泊(pō) 自出机杼(zhù) . D.埋怨(mán) 逮(dài)捕 憎(zânɡ)恨 乘务员(shãnɡ) 海市蜃楼(shâ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安详 嘉宾 改弦更章 随声附和 班师回朝

B.涵盖 渔船 蛛丝马迹 计日成功 大声疾呼

C.严竣 通缉 连袂出演 与日俱增 竭泽而鱼

D.绿洲 脉搏 责无旁贷 销声匿迹 风采动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政府安土重迁,拨给搬迁到外省的移民一大笔搬迁费,使他们在建好新的家园后.还有足够的生....

活费。

B.目前国内整形机构的水平良荞不齐,做整形手术风险很高,据统计,美容整形业连续三年成为消....

费者投诉的热点。

C.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

D.我国贪污腐败的现象已蔚然成风,再不治理就会带来严重后果。 ....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青奥会的日益临近,南京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青奥会已成为展现志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

B.通过“机遇”号火星车对一块火星岩的分析,科学家发现了硫酸盐等一些必须在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的矿物质。

C.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中断和流失。

D.这次活动的宗旨是以展现汉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为目的,并以此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汉语,我为你忧心

卢新宁

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 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5、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这句话的一项是( )

A.汉语能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

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

D.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

6、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的后辈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那么,东方民族的含蓄之美就可能消失殆尽。

B.国人冷落汉语,高学历的青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而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C.方块字横平竖直,独具韵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势必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无法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用词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这样才可能领略到母语独特的文化意蕴。

B.“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备受冷落,面临危机。为了保护民族文化,我们应高度重视汉语学习,以此来抵制外语。

C.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我们可以乐观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

D.汉语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在华夏民族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它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令人叹惋。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9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贾诩有良、平之奇。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败,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锈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

子也。”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诩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节选自《三国志•贾诩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诩假以惧氐 假:借助 .

B.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 济: 渡过 .

C.间行归乡里。 间行:走小道 ..

D.此乃所以宜从也 宜:适宜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B.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

C.进兵交战,大败而还 蟹六跪而二螯 ..

D.其宜从一也 其皆出于此乎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4分)

(2)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4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作者认为传主贾诩“有(张)良、(陈)平之奇”,在文中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5分)

12.用“/”给下面划线文段断句。(限划8处,4分)

鱼 得 水 而 游 焉 则 乐 塘 决 水 涸 则 为 蝼 蚁 所 食 有 掌 修 其 堤 防 补 其 缺 漏 则 鱼 得 而 利之 国 有 以存 人 有 以 生 国 之 所 以 存 者, 仁 义 是 也 ;人之 所 以 生 者, 行 善 是 也。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余干,即今江西省余干县

①首联“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描绘了一副什么图画,烘托出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②有人评论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赏析。(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二选一)(6分)

(1)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③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④或取诸怀抱,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⑥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2)荀子在《劝学》一文中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强调学习和反思的重要性。

秋是一个诗意的季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潦水尽而寒潭清, ” 为秋天着色,杜甫则在《登高》中用“ ,不尽长江滚滚来。”写出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

雨,可以寄托人的不同情思。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一句“ ,到黄昏,点点滴滴”,写出了无限的哀愁,苏轼则在《定风波》里用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表现出了超然的洒脱。

五、(22分)完成15~18题。

黑 土 地

韩静霆

①我是北方的黑土捏成的,土性浇铸在我的灵魂之中了。

②我生于黑土,长于黑土。童年,我用黑土捏出我的天使:人,马,牛,羊,鸡,狗。我和黑土造就的这些众生厮守、说话。我用黑土制成能吹奏抑抑扬扬、呜呜咽咽曲调的埙。我的埙就是我的唇舌,我生命的延长,我灵魂的独白。我是黑土的上帝,黑土也是我的上帝。26年前我孑然一身进关,闯荡京华。我住在前门箭楼下的小客栈里,柔和湿滑的京腔在议论我:这个北方的小牛犊子。哦,是的。牛犊子,北方,我。我走出北方黑色的漠野,什么也没带——不不,我带走了一样东西,永生永世不可抛弃也无法抛弃的,就是我的土性。

③每次返乡,黑土地总是极尽柔情待我。当我的两脚插在浸了油似的黑土地里,即便是大旱时节,湿漉漉的地气也冲得脚心痒酥酥的,我的两足张开十个“根须”吸吮着水汽,我感觉到筋络舒展的咔咔声,我感觉到血管中冲撞着一排又一排粘稠的然而又是流动着的激情的浪头。唯有此时,我可以和刚刚拱出土皮儿的荠菜私语,可以得到玉米缨子扬来的花粉,可以喝到奉献到手心的蚂蚁酒,这时候我能把目光的线一直拉到松辽平原的极处,看云起云飞,进入一种境界。我想我变成了黑土地上植根并且眺望着的树,一棵生有两个丫杈的树,一棵擎着乱蓬蓬鸟窝的树,一棵白桦树。我想我不怕被肃杀的风摇落

余干旅舍首联表达技巧篇七
《诗歌鉴赏》

羁旅诗

1. 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2.情感方面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3. 常见思想情感:

①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②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③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5. 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6. 常见意象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④“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7. 鉴赏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鉴赏示例

1.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一首著名的羁旅诗,因其意境清幽和诗人的独特感受至今不仅在国内就是在日本仍在传唱,足见其魅力之大。

首句以“月落”“乌啼”“霜满天”三个意象连缀,“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三个意象互为因果,因月落的明暗变化,栖鸟被惊醒发出几声啼叫,由于深夜的静谧和凉意,诗人才有寒霜满天之感;第二句采用对衬手法,“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诗人望着枫林和三两点渔火,至此,满天寒气和迷惘弥漫在诗人心头,化作一片愁绪,“对愁眠”的“对”字,包含着“伴”的意思,而“愁眠”,其实是因愁而不能眠,“愁”是诗眼,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前两句诗密度很大,14个字写了六种景象,但三、四句却又显得极其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声。

“姑苏”即苏州,“寒山寺”因唐初诗僧寒山曾住此而得名。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意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幽暗和凄清,但还不足传尽其神韵。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感受的首位。这“夜半钟声”不仅衬托出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远清寥,而诗人的愁绪也会更加浓重,使读者深深体味到客子旅途中的孤寂、愁闷的心态。总之,这首羁旅诗意象独特,意境悠远,意蕴深沉。

2. 商山①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②,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③叶落山路,枳花明驿④墙。因思杜陵⑤梦,凫雁满回塘⑥。

[注释] ①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②征铎:旅客车马的铃铛。③槲(h ):树名,落叶乔木。④枳(zh ):灌木或小乔木。驿,指商山驿。⑤杜陵:地名。本名杜原,又名乐游原。汉宣帝在此筑陵,改名杜陵。⑥凫:野鸭。回塘,曲折的池塘。此句谓诗人梦到长安,看见杜陵一带池沼风光这美。

[赏析] 这首诗写商山春日早行的情景,抒发羁旅的寂寞和思乡之愁。首联写早行情景,“动征铎”概括征人早起的忙碌之状,形象鲜明。“晨起”与“悲故乡”照应,暗示征人思乡难寐,与尾联“杜陵梦”照应。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传诵千古。这两句诗善于选词,工于状景,诗人只选了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霜、月六件事物,十个单字,经过诗人的精心组织,高度锤炼,连一个形容词、动词及其他状词都不用,便把闻鸡而起,月斜野店,霜染板桥,征人早行的一系列情景状写目前,意象俱足,它不但写出了“早行”的典型环境,也隐约透露了诗人的寂寞心情。颈联写路上槲叶纷落,枳花自明。“明”字既切合花色,又暗应早行。尾联的“杜陵梦”补写昨夜思乡之情。以梦作结,情深意长,首尾圆合。全诗词句清丽,笔法灵动,观察细致,体验独特。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①诗人是怎样借用景物来表达羁旅思乡之情的?

②这些景物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组织的?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⑴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

⑵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

⑶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考点透析:①题是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考生需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这样一副画面:在冬至夜里,白居易孤苦零丁,抱着膝头,瑟瑟发抖,只有影子相伴。作者的心情可想而知。

②题的第一问,实际上是考查表达技巧的,作者从对面落笔,想象家人夜深围坐,谈论着远方的行人,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第二问是考查对语言的把握,这又隐性地考查了考生对作家流派和写作风格的了解。白居易的诗,平白如话,相传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

参考答案:①“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②第一问: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作者从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

第二问: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晓畅易懂。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说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当时诗人的心境。

②诗评家认为此诗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作简要分析。

③《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

参考答案:①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心境颇为凄凉。

②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饱含言外之意:“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③“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 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答“在”字好,言之成理也能得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244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