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有些失望

| 诗词鉴赏 |

【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现代诗歌有些失望篇一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

现代诗歌有些失望篇二
《谈谈如何阅读现代诗歌》

谈谈如何阅读现代诗歌(已发表)

作者:印文权 来源:印文权

我国是诗的国度,自古诗人之众,佳作之多,浩如烟海。在古代,诗歌不但孕育了民族精神和情感,而且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和语言;在近代,诗歌更是一把灼人的火炬,照亮了漆黑的夜空,创造了文学的辉煌。诗歌,以其高度概括的内容,凝练含蓄的语言,真挚醇美的情感,成为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培根说:“读诗可以使人灵秀。”阅读诗歌不但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但是,如何阅读诗歌,尤其是如何阅读现代诗歌,我们的许多青年朋友却知之不多,并常常陷于苦恼:喜爱诗歌,却不知怎样阅读,不知怎样欣赏。就此,笔者想就三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诗歌的分类标准很多,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按形式,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照写作时间,可以分为现代诗与古代诗……同一首诗,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归入不同的类。我们所谓的“现代诗歌”是指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创作的诗歌。

我国古典诗歌如唐代的律诗和绝句、宋代的词、元代的散曲等可称作旧体诗。自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大批的文学家通过诗歌来反映新生活,表现新的思想感情,虽然其中也有部分运用旧体创作诗歌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但是,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新诗是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的一种新体诗,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儿,以新的思想内容激励人们,教育人们。郭沫若在1920年写的著名长诗《凤凰涅槃》,表现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五四”时期的时代精神。 和旧体诗相比,新诗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格律的束缚,创造出不少样式。有的新诗讲究格律,然而不像旧体诗那么严格,如闻一多先生的《死水》,诗行有一定的节拍,一个诗节分五个诗段,每个诗段有大致相同的诗行。而有的新诗则比较自由,无论篇幅的大小、句子的长短,还是平仄、押韵都不拘一格,甚至不用标点,或行或止,一概服从感情自然抒发的需要,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没有固定的节律,也不押韵,作者完全以自己的情绪自由支配诗行、诗段,按情绪的旋律来安排诗的节奏、韵律,一切服从表情达意的需要,通过简短而自由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土地的眷念,对祖国的挚爱。

形式是为内容而服务的,新诗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来自由地抒发诗人奔涌的激情,或者自由地表现诗人心中的潜流。它们将新的思想感情融于诗的艺术形象,融于诗情画意的意境,因此,阅读新诗要要善于把它的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感受诗的艺术形象,体味诗美,从而领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新诗的几个步骤。

1、了解作家流派和创作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流派,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是我们理解和鉴赏诗作的钥匙。

比如我们阅读《再别康侨》,就得先理解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了解1922年前后徐志摩曾在康桥游学,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他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后来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为此,回国后他一再吟诗著文缅怀康桥。1922年初别康桥时就高唱:“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康桥,再会吧》)1925年重游康桥时,又作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又倾注满腔深情写下了传世经典之作——《再别康桥》,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

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的无限眷恋和依依惜别的深情。不了解这些知识,我们就很难深层次理解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再比如,在阅读《死水》时,如果我们了解了闻一多这位著名的爱国诗人,曾于1922年赴美留学,深切感受到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却令他极为失望,面对着路边的一汪死水,吟成了《死水》一诗,无疑有助于我们理解“死水”的象征意义。如果我们知道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闻一多与“新月诗派”同仁一起致力于新诗形式的建设,并以其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和广博的艺术素养,在对新诗作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新格律诗体的理论主张,在他的《诗的格律》中强调了诗歌要“形质兼美”、“精神和形式调和”,并具体阐明了新格律诗体的具体要求是:“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我们就可以轻易地从“三美”的角度来欣赏《死水》。

对作者、背景有了较明确的认识,能够使读者从整体上感知、领悟全诗的内容,对作品给予客观而又全面的分析评价。

2、咀嚼诗歌语言,把握诗的形象。

别林斯基说过:“哲学家用三段论,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诗歌是通过具体感人的形象来表情达意的。只有把握了诗的形象,我们才能更深一层地理解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而诗的形象则必须是通过咀嚼诗的语言来把握。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尤其如此。前人作诗,十分讲求炼字、炼句、炼意,常有许多精妙传神的地方,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微雨燕子斜”的“斜”字。现代诗作者,也同样高度重视诗歌的语言,并通过语言的锤炼,来塑造诗歌形象。 比如穆旦的《赞美》,在第三节中通过平淡、质朴的语言,运用白描的手法,不加修饰,刻划出勤劳善良、有着巨大忍耐力却最终也“放下了古代的锄头”的“农夫”形象,显得真切深刻。而臧克家的《老马》,动词运用精彩传神,“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眼里飘来一道鞭影”,“扣”、“飘”字,准确、生动、逼真,有力地刻划出受到深重压迫的老马形象。

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形象化的语言。有些意思往往不直接说出来,而是用画面来展示。《再别康桥》一诗语言运用上注意了词藻的色彩感,多选用色彩明丽的词语,如夕阳映照的“金柳”,波光里荡漾的“艳影”,水底软泥上的“青荇”,潭中倒影的“彩虹”,以及“云彩”、“夕阳”、“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等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画面,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和油画般的感受。同时,诗人通过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的感觉。

咀嚼“看似平常却奇崛”的诗歌语言,把握住诗的形象,才能分析出诗歌所创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3、体味诗的意境,领悟思想感情。

阅读诗歌的关键和着眼点在于体味出诗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中国古典诗词非常注意“意境”,那么意境是什么呢?诗歌的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指作者在诗作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包括作者的主观情态和客观风物两个方面,简单地说也就是景中有诗,情景交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表达了一个天涯游子孤独哀伤的情感。阅读诗歌,不仅要着眼于所描写的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个方面的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欣赏诗歌。 体味意境的主要方法是抓住诗的画面和氛围,去感受此时、此地、此景中人的情感世界。

诗人徐志摩很懂得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的和谐融合,在《再别康桥》中,很好的处理了情与景的关系,融情于景成了该诗非常显著的特点。诗人笔下的康桥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诗人把对母校的深情,溶入了对康桥晚景的形象描绘中: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对康桥的依恋何等强烈,又何等缠绵。“天上虹”倒映在清泉中,二者交相辉映,康河更加美丽;而美梦“揉碎在浮藻间”,又散发出一缕淡淡的哀伤……如画的美景又勾起了诗人对往昔美好“理想”的追忆和想象,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然而却不能放歌,因为彩虹似的梦幻已经揉碎,斑斓璀璨的星辉早已流逝。如今诗人不想惊动这眼前的宁静清幽,轻轻地来,悄悄地走,离别的惆怅似笙箫悠悠。而草木有情,“夏虫也为我沉默”,整个康桥都寂静了下来,充溢其间的只是诗人交织着依恋、无奈、惆怅的种种复杂情感。全诗以三个“轻轻的”起笔,以三个“悄悄的”与开头回环对应,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在亦情亦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中,使诗人的离别之情,表现得更深、更美、更为浑厚和潇洒。

诗歌的思想、情感,通常都是借助意境来表达。要能准确地理解并鉴赏诗歌,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诗的意境。

4、分析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欣赏诗歌时,既要领会作者浓烈的情感,又要揣摩作者抒发情感的艺术手段,从而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都获得美的享受。

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很强,因此,诗歌中表现手法也很丰富。如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象征暗示,还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不了解这些,就不可能对诗歌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诗人闻一多在《死水》中,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人的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感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运用了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诗人更像那只痴情的鸟儿,声嘶力竭之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鸟儿对土地的痴情,就是诗人愿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 熟悉并能准确分析诗歌中常运用一些表现手法,对准确理解诗的内容和感情是很有帮助的。

四、阅读新诗的注意点。

读诗要注意感受,仔细分析,比较鉴别,展开联想,认真品味,这样才能陶冶心灵,净化情感,获得美的享受,但有三点必须加以注意:

1、要多朗读。在朗读时,首先要把握诗的节拍和韵律。比如《再别康桥》一诗节奏和谐,流畅而带有轻微的弹跳。每一诗行基本上都由三个音组组成,其中一个音组再由两至三个音节构成,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既严谨而又不拘一格,既有强烈的节奏感,又有着诗行语流的灵活变化,构成了一支完整的乐曲。该诗韵律自然和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每两行押一韵,每节换新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造成音乐美的艺术境界。另外,该诗开头和结尾采用重叠、复沓的手法,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了诗的音乐性,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也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把握了节拍的快慢、语音的轻重、高低,就能读

出诗歌的音乐美来。其次,要有感情地朗读。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无不倾泻在诗的字里行间,要读出这种种的感情,就要我们深刻地理解诗的意境,深刻地体会诗人的诗中的感情波澜,调动自己的情感,使之与诗人的感情基调一致,从而深刻理解诗歌。

2、要有侧重。要根据诗的不同品种,着重欣赏其某一方面的意境、风采、韵味。咏物诗偏重于描绘客观景物,把含蓄的感情寄托在景物之中;抒情诗则有感而发,感情激越,直抒胸臆;哲理诗往往捕捉住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形成含蓄隽永、引人深思的艺术效果;寓言诗以奇特的联想构成一种蕴含生活哲理而又富有情趣的意境;叙事诗则通过一定的人物、情节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为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所侧重,以求深刻体验和独特感受。

3、要有选择。阅读现代诗歌,要多选好诗,从中接受美的感受,陶冶自己的情操,对一些内容不太健康或情调低俗的作品,要采取分析的态度,鉴别良莠,不要一概吸收。

只要我们对现代诗歌充满浓厚的兴趣,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品味,用心感受诗歌浓郁的文学色彩与浓烈的思想感情,我们一定能不断提高自己阅读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陶冶性情,陶冶情操。

(发表于2003年第7期《起跑线》)

知已知彼品读经典之美——漫谈如何品读现代诗歌教育随想 2010-05-25 15:36:03

诗总是言志的,现代诗歌也不例外。诗歌里流溢着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镌刻着他们迥异的人生态度,记载着他们彻骨的悲欢离合,也渗透了他们独特的人生体验。哈拉普在《艺术的根源》说过“诗的品读是人类最直接的、最有效的审美活动”,著名美学家朱光潜也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读诗之趣,得于目而寓于心。品读诗歌之美,无外乎品读诗歌的语音美、画面美、立体美、动态美、色彩美。如何品读现代诗歌,趋同的看法大抵都得从诗歌本身出发,就诗读诗。笔者不否认读诗本身的重要性,只是更想强调做好读诗之前的“功课”对于品得诗味太重要了。

读诗就是读诗人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在暮年向儿子传授的诗歌创作秘诀。借用过来说读诗之事,我想同样贴切不过。诗歌本来就是留白的艺术,是含蓄的艺术。就一首诗而言,单品读有限的诗句本身,你还真的无法完全读懂诗歌的全部意蕴。你如果真想读懂诗歌,还得从诗之外的东西入手。譬如诗人的生平经历、个性特质、人生际遇、创作缘由等等,都会让你所品读的诗歌成为具有“唯一性”的独特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读诗其实就是读诗人。

《沁园春·长沙》写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各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国民革命政府正式成立。但共产党内部对革命统一战线由谁来领导产生了分歧,而此时的毛泽东却被排挤出党中央。他在“自注”中曾用“心情苍凉”来描述自己的心情。在挫折面前,诗人保持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呢?本词正是诗人对这一问题铿锵有力的回答。只有深刻体味诗人此时的内心世界,你才能真正读出“独立寒秋”中“独”的味道,你才能真正读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诗人的豪气与霸气。

出生于地主家庭的艾青因为命中“克”亲,被送到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艾青和大堰

河的几个孩子象亲兄弟一样,泥里爬,土里滚。大堰河不仅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艾青的成长,而且她那纯朴、善良、勤劳的品性,在艾青幼小的心田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回到亲生父母家里,他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多少年后,诗人在铁窗中看到飘飘雪花触动诗情,并写下了这首感天动地的《大堰河》。品读《大堰河》,如果我们不了解诗人对大堰河深深怀念与感恩之心,不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与诗人的心跳共律动,是无法读出长诗沉郁而饱满的深情的。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是戴望舒《雨巷》中反复吟唱的低回流畅而遍带哀怨的主旋律,叩响了当时多少旧式文人的心弦。新时代的学子们在重读这首《雨巷》时,如果不能借着想象的翅膀回到1927年——白色恐怖之下,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里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那么你是永远无法体会诗人通过“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等意象传达出来的复杂心情的。

把自己放进诗里去

诗人创作的经典作品,一方面有着自身特定的目的和意境(作者意),另一方面能让不同的读者读出不同的心境和不同的感悟(读者意)。诗歌因为流传渐而成为经典,这之中,离不开读者阅读过程中“有心”的二度创作,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母雷特”。法国诗人勒韦尔迪说过:“在诗人写作过程中的诗仿佛是创作的底片,然而它的正片却在读者身上。”读诗的人要带着一颗挚热的心真正地走进诗人创设的情境,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与诗人同呼吸,共悲欢,既要入情、也要入境、更要会心,绝不能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冷眼旁观”地读诗。

教了好多遍的《大堰河》了,每次我都给学生范读一遍,每次读的时候,自己都能享受到一次自我感动得一蹋糊涂的体验。为什么?因为我每次在读到“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大堰河,含泪的去了!”的时候,我眼前就浮现出我奶奶的音容笑貌,奶奶在世的时候特疼我,走的时候,我因为外地求学不在她的身边,听爸妈说,奶奶弥留之际一直叫着我的乳名。这个情景与艾青诗句里描写的是何其相似!正因为我带着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品读这首诗歌,所以才对《大堰河》里作者的深情感受得如此真切。

也许有同学会说,你的境遇与诗歌情节凑巧重合而已。可是好多同学的奶奶没有离世,或者即便离世,她的孙子未必不在身边,何来相应体验?这的确是实情,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每个人的人生中一定享受过某个亲人对自己无私的关爱。他可能是爷爷奶奶,也可能是外公外婆,至少还有爸爸妈妈。有句话说得好,“生活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想大多数现代诗人写到诗歌里的大多数诗句的那些感情与体验,我们一般都是能从生活中找寻到足以产生共鸣的“相似处”的。换句话说,不是我们没有相关的生活体验,而是我们没有用心去发掘尘封在记忆深处的那些体验。

所以,在品读诗歌之前,我们不妨先梳理一下自己的人生经历,找找自己生活中与诗中似曾相识的细节或画面,然后重新象放电影一样地揣摩这些细节与画面。譬如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也许你真没到过康桥,可是那有什么关系?想想那条给你带来许多美好回忆的故乡小河,或者是那片开满油菜花的小山坡。再如读《沁园春·长沙》,你干脆地把自己就当作毛泽东又何妨,只要赋予自己伟人的心胸与气魄,肯定能与诗人的豪迈产生共鸣。

现代诗歌有些失望篇三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

现代诗歌鉴赏

具体说来,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诗歌的语言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 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 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相对来说,新诗 采用白话文写作,较少用典,从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要能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 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二)诗歌的形象

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有 些诗,通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借形象来抒发感情;有些诗,虽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体形象;也有些诗,既描绘了具体形象,也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尽管诗歌刻画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但鉴赏诗歌都必须把握诗歌描绘的形象.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三)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意境 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 ,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 的实指性.

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四)诗歌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主要是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 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 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诗歌欣赏是一种艺术的认知活动。读者要借助诗歌的语言为媒介,把握艺术形象,感受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二)诗歌欣赏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捕捉诗歌深邃的意境美。意境被称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欣赏诗歌时,要善于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捕捉到诗的意境(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世界的融合),也就是将诗的语言化为生动具体的画面,进而唤起自己的情感。

二、品味诗歌含蓄之美。钱钟书先生曾说过:“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诗歌讲究的是曲折回环,不能把想说的全部说出来,而是借助于意象表现出来,给人以回味,这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正是其含蓄的内涵,也是我们需用心体会的地方。

三、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因此,欣赏诗时要善于通过反复吟诵等手段,很好地感受诗的音韵之美,领略其节奏之感。古诗的节奏很有规律,一般说来,五言诗每句三顿。

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含蓄美和音韵美,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三)现代诗歌欣赏

一首好的诗歌,不仅是给人一种美丽的氛围和意境,更是读起来都让身心愉悦,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效应,给读者以新的视角及态度。

(四)如何鉴赏现代诗

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个契机激发诗人创作的灵感。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见《语文读本》),是艾青1933年因为一次被捕,一场大雪,想起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引起对她的怀念,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自传体抒情诗。了解这一背景对理解整个诗的内容是大有帮助的。当然并非所有的诗歌都要了解其创作背景,主要还是从诗歌本身内容出发,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要把握形象。现代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如徐志摩的《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抓住诗的开头这两个令人难忘的形象很重要:“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实际上是以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我们读到这样的艺术形象,就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沁人心脾,仿佛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般。接着诗中写一遍又一遍互道珍重,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的朦胧情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让读者与作者身同感受那悠悠离愁和那千种风情。我们抓准了诗中的形象,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或诗歌的主旨。

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如99年高考阅读鉴赏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该诗塑造的“一只鸟”的形象,使人体味到诗人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也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也就能正确把握诗歌的主题了。

四要品味语言。诗人十分重视锤炼语言,使诗歌表现出形象、凝练,富有色彩、节奏和动态,且以最恰当的字句生动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每节开头分别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概括了诗人生活道路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选择的四个形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都是乡愁的载体,各有特色,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张”“短短的一方”“浅浅的一湾”等词语,回环往复,委婉和谐,如泣如诉,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国母亲的情感,也给人以韵律美的感受。品味语言还要善于抓住关键的词语进行品析,并借助想像和联想,才可能进一步读懂其深层含义,领略诗歌语言的魅力。如李瑛的《雨中》:“一朵云/拧下一阵雨/匆匆地掠过车篷。”一个“拧”,一个“掠”,多么生动传神,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品味语言一般包括遣词造句、语句含义和语体色彩等。

五要分析技巧。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重在体会修辞手法和诗歌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妙用,如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反复、排比、对仗、对比等,常用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渲染、象征及映衬等。如上文所举例子中,《赠日本女郎》运用比喻和反复,《乡愁》运用比喻和排比,《雨中》运用拟人;《我爱这土地》前部分情景交融,最后直抒胸臆。由此可见,诗人是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来抒发丰富的情感的。

六要重视诵读。鉴赏诗歌,无论是领会诗歌的思想情感,还是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都离不开诵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通过诵读,可以读出诗人倾泻在诗歌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可以感受到诗中的情感波澜,可以深刻地理解诗的意境。反复诵读,还可以读出诗歌的音乐美,特别是讲究节奏的现代诗歌。

情的形象。“意”即思想感情.“象”即形象物。这也就是说,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附着在一定的物象上,二者必须保持高度的一致,物是情感的载体。所以,通过诗中物象的分析.可以正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可以正确解答诗歌的一些鉴赏题。请看现代诗人艾青的<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要分析这首诗的主题,我们就不能不重视所咏之物——礁石。礁石的特点是坚硬的,作者把它放到一个又一个的浪中,但礁石依然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礁石已不是一种简单的物,它已蕴涵了作者的情和志,象征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抓住了礁石这一物象,中华民族那种不向命运低头,对前途充满希望,百折不回的形象就突现出来了,诗歌的意境之美也就抓住了。同时,我们也可以概括出这首诗的主题,即本诗表现出了一种不怕厄运,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的反抗精神。

《双桅船》 作者: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另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哪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双桅船》赏析

所谓舒婷诗歌的“低音区”部分,是指那些采用朦胧、象征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内在的复杂心态与细腻情感的作品。如《自画像》、《往事二三》、《童话诗人》、《双桅船》、《北戴河之滨》等等。这部分作品由于内蕴丰厚,表达曲折,具有较丰富的美学价值,需要人们通过多层次的分析与透视才能理解与欣赏。因此,常被人们视为晦涩朦胧的“雾中之花”。

《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象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边在一起。

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

心态。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

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诗的最后四名:“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

诗意的画面性。一首好诗,除了掌握以上写作特点外,还需要诗的联想(或想象)的画面性,没有画面的诗是苍白的。人们常说的“诗意”,就在于读者与作者一起构造诗中的意境——即画面的形象,作者要让读者产生共鸣,首先,作者要在自己的诗作中写出具有画面动感。

另外,诗贵含蓄也很重要。它会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别样的美,汉语自身的特点和东方素来的审美习惯注定了诗的品性是含蓄,不外露,不张扬,犹如一个颇有内涵和神韵的美人。需要一颗睿智的眼睛去发掘,去探索。

现代诗歌有些失望篇四
《现代诗歌阅读方法与技巧》

谈如何阅读现代诗歌(已发表) 作者:印文权 来源:印文权 我国是诗的国度,自古诗人之众,佳作之多,浩如烟海。在古代,诗歌不但孕育了民族精神和情感,而且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和语言;在近代,诗歌更是一把灼人的火炬,照亮了漆黑的夜空,创造了文学的辉煌。诗歌,以其高度概括的内容,凝练含蓄的语言,真挚醇美的情感,成为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培根说:“读诗可以使人灵秀。”阅读诗歌不但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但是,如何阅读 诗歌,尤其是如何阅读现代诗歌,我们的许多青年朋友却知之不多,并常常陷于苦恼:喜爱诗歌,却不知怎样阅读,不知怎样欣赏。就此,笔者想就三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诗歌的分类标准很多,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按形式,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照写作时间,可以分为现代诗与古代诗……同一首诗,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归入不同的类。我们所谓的“现代诗歌”是指1919 年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创作的诗歌。 我国古典诗歌如唐代的律诗和绝句、宋代的词、元代的散曲等可称作旧体诗。自1919 年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大批的文学家通过诗歌来反映新生活,表现新的思想感情,虽然其中也有部分运用旧体创作诗歌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但是,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新诗是 1919 年“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的一种新体诗,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儿,以新的思想内容激励人们,教育人们。郭沫若在1920 年写的著名长诗《凤凰涅盘》,表现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五四”时期的时代精神。 和旧体诗相比,新诗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格律的束缚,创造出不少样式。有的新诗讲究格律,然而不像旧体诗那么严格,如闻一多先生的《死水》,诗行有一定的节拍,一个诗节分五个诗段,每个诗段有大致相同的诗行。而有的新诗则比较自由,无论篇幅的大小、句子的长短,还是平仄、押韵都不拘一格,甚至不用标点,或行或止,一概服从感情自然抒发的需要,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没有固定的节律,也不押韵,作者完全以自己的情绪自由支配诗行、诗段,按情绪的旋律来安排诗的节奏、韵律,一切服从表情达意的需要,通过简短而自由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土地的眷念,对祖国的挚爱。 形式是为内容而服务的,新诗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来自由地抒发诗人奔涌的激情,或者自由地表现诗人心中的潜流。它们将新的思想感情融于诗的艺术形象,融于诗情画意的意境,因此,阅读新诗要要善于把它的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感受诗的艺术形象,体味诗美,从而领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新诗的几个步骤。 1、了解作家流派和创作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流派,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是我们理解和鉴赏诗作的钥匙。 比如我们阅读《再别康侨》,就得先理解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了解1922 年前后徐志摩曾在康桥游学,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他在《猛虎集�6�1序文》中曾经自陈:在24 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后来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为此,回国后他一再吟诗著文缅怀康桥。1922 年初别康桥时就高唱:“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康桥,再会吧》)1925 年重游康桥时,又作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 年,诗人故地重游,又倾注满腔深情写下了传世经典之作——《再别康桥》,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 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的无限眷恋和依依惜别的深情。不了解这些知识,我们就很难深层次理解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再比如,在阅读《死水》时,如果我们了解了闻一多这位著名的爱国诗人,曾于1922 年赴美留学,深切感受到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 1926 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却令他极为失望,面对着路边的一汪死水,吟成了《死水》一诗,无疑有助于我们理解“死水” 的象征意义。如果我们知道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闻一多与“新月诗

派”同仁一起致力于新诗形式的建设,并以其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和广博的艺术素养,在对新诗作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新格律诗体的理论主张,在他的《诗的格律》中强调了诗歌要“形质兼美”、“精神和形式调和”,并具体阐明了新格律诗体的具体要求是:“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我们就可以轻易地从“三美”的角度来欣赏《死水》。 对作者、背景有了较明确的认识,能够使读者从整体上感知、领悟全诗的内容,对作品给予客观而又全面的分析评价。 2、咀嚼诗歌语言,把握诗的形象。 别林斯基说过:“哲学家用三段论,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诗歌是通过具体感人的形象来表情达意的。只有把握了诗的形象,我们才能更深一层地理解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而诗的形象则必须是通过咀嚼诗的语言来把握。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尤其如此。前人作诗,十分讲求炼字、炼句、炼意,常有许多精妙传神的地方,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微雨燕子斜”的 “斜”字。现代诗作者,也同样高度重视诗歌的语言,并通过语言的锤炼,来塑造诗歌形象。 比如穆旦的《赞美》,在

第三节中通过平淡、质朴的语言,运用白描的手法,不加修饰,刻划出勤劳善良、有着巨大忍耐力却最终也“放下了古代的锄头”的“农夫”形象,显得真切深刻。而臧克家的《老马》,动词运用精彩传神,“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眼里飘来一道鞭影”,“扣”、 “飘”字,准确、生动、逼真,有力地刻划出受到深重压迫的老马形象。 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形象化的语言。有些意思往往不直接说出来,而是用画面来展示。《再别康桥》一诗语言运用上注意了词藻的色彩感,多选用色彩明丽的词语,如夕阳映照的“金柳”,波光里荡漾的“艳影”,水底软泥上的“青荇”,潭中倒影的“彩虹”,以及“云彩”、“夕阳”、 “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等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画面,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和油画般的感受。同时,诗人通过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的感觉。 咀嚼“看似平常却奇崛”的诗歌语言,把握住诗的形象,才能分析出诗歌所创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3、体味诗的意境,领悟思想感情。 阅读诗歌的关键和着眼点在于体味出诗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中国古典诗词非常注意“意境”,那么意境是什么呢?诗歌的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指作者在诗作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包括作者的主观情态和客观风物两个方面,简单地说也就是景中有诗,情景交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6�1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表达了一个天涯游子孤独哀伤的情感。阅读诗歌,不仅要着眼于所描写的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个方面的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欣赏诗歌。 体味意境的主要方法是抓住诗的画面和氛围,去感受此时、此地、此景中人的情感世界。 诗人徐志摩很懂得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的和谐融合,在《再别康桥》中,很好的处理了情与景的关系,融情于景成了该诗非常显著的特点。诗人笔下的康桥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诗人把对母校的深情,溶入了对康桥晚景的形象描绘中: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对康桥的依恋何等强烈,又何等缠绵。 “天上虹”倒映在清泉中,二者交相辉映,康河更加美丽;而美梦“揉碎在浮藻间”,又散发出一缕淡淡的哀伤……如画的美景又勾起了诗人对往昔美好“理想”的追忆和想象,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然而却不能放歌,因为彩虹似的梦幻已经揉碎,斑斓璀璨的星辉早已流逝。如今诗人不想惊动这眼

前的宁静清幽,轻轻地来,悄悄地走,离别的惆怅似笙箫悠悠。而草木有情,“夏虫也为我沉默”,整个康桥都寂静了下来,充溢其间的只是诗人交织着依恋、无奈、惆怅的种种复杂情感。全诗以三个“轻轻的”起笔,以三个“悄悄的”与开头回环对应,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在亦情亦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中,使诗人的离别之情,表现得更深、更美、更为浑厚和潇洒。 诗歌的思想、情感,通常都是借助意境来表达。要能准确地理解并鉴赏诗歌,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诗的意境。

4、分析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欣赏诗歌时,既要领会作者浓烈的情感,又要揣摩作者抒发情感的艺术手段,从而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都获得美的享受。 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很强,因此,诗歌中表现手法也很丰富。如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象征暗示,还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不了解这些,就不可能对诗歌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诗人闻一多在《死水》中,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人的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感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运用了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诗人更像那只痴情的鸟儿,声嘶力竭之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鸟儿对土地的痴情,就是诗人愿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 熟悉并能准确分析诗歌中常运用一些表现手法,对准确理解诗的内容和感情是很有帮助的。

四、阅读新诗的注意点。 读诗要注意感受,仔细分析,比较鉴别,展开联想,认真品味,这样才能陶冶心灵,净化情感,获得美的享受,但有三点必须加以注意: 1、要多朗读。在朗读时,首先要把握诗的节拍和韵律。比如《再别康桥》一诗节奏和谐,流畅而带有轻微的弹跳。每一诗行基本上都由三个音组组成,其中一个音组再由两至三个音节构成,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既严谨而又不拘一格,既有强烈的节奏感,又有着诗行语流的灵活变化,构成了一支完整的乐曲。该诗韵律自然和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每两行押一韵,每节换新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造成音乐美的艺术境界。另外,该诗开头和结尾采用重叠、复沓的手法,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了诗的音乐性,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也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把握了节拍的快慢、语音的轻重、高低,就能读 出诗歌的音乐美来。其次,要有感情地朗读。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无不倾泻在诗的字里行间,要读出这种种的感情,就要我们深刻地理解诗的意境,深刻地体会诗人的诗中的感情波澜,调动自己的情感,使之与诗人的感情基调一致,从而深刻理解诗歌。 2、要有侧重。要根据诗的不同品种,着重欣赏其某一方面的意境、风采、韵味。咏物诗偏重于描绘客观景物,把含蓄的感情寄托在景物之中;抒情诗则有感而发,感情激越,直抒胸臆;哲理诗往往捕捉住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形成含蓄隽永、引人深思的艺术效果;寓言诗以奇特的联想构成一种蕴含生活哲理而又富有情趣的意境;叙事诗则通过一定的人物、情节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为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所侧重,以求深刻体验和独特感受。 3、要有选择。阅读现代诗歌,要多选好诗,从中接受美的感受,陶冶自己的情操,对一些内容不太健康或情调低俗的作品,要采取分析的态度,鉴别良莠,不要一概吸收。 只要我们对现代诗歌充满浓厚的兴趣,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品味,用心感受诗歌浓郁的文学色彩与浓烈的思想感情,我们一定能不断提高自己阅读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陶冶性情,陶冶情操。 (发表于2003 年第7 期《起跑线》) 知已知彼品读经典之美——漫谈如何品读现代诗歌教育随想 2010-05-25 15:36:03 诗总是言志的,现代诗歌

也不例外。诗歌里流溢着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镌刻着他们迥异的人生态度,记载着他们彻骨的悲欢离合,也渗透了他们独特的人生体验。哈拉普在《艺术的根源》说过“诗的品读是人类最直接的、最有效的审美活动”,著名美学家朱光潜也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读诗之趣,得于目而寓于心。品读诗歌之美,无外乎品读诗歌的语音美、画面美、立体美、动态美、色彩美。如何品读现代诗歌,趋同的看法大抵都得从诗歌本身出发,就诗读诗。笔者不否认读诗本身的重要性,只是更想强调做好读诗之前的“功课”对于品得诗味太重要了。 读诗就是读诗人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在暮年向儿子传授的诗歌创作秘诀。借用过来说读诗之事,我想同样贴切不过。诗歌本来就是留白的艺术,是含蓄的艺术。就一首诗而言,单品读有限的诗句本身,你还真的无法完全读懂诗歌的全部意蕴。你如果真想读懂诗歌,还得从诗之外的东西入手。譬如诗人的生平经历、个性特质、人生际遇、创作缘由等等,都会让你所品读的诗歌成为具有“唯一性”的独特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读诗其实就是读诗人。 《沁园春·长沙》写作于1925 年,当时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各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国民革命政府正式成立。但共产党内部对革命统一战线由谁来领导产生了分歧,而此时的毛泽东却被排挤出党中央。他在“自注”中曾用“心情苍凉”来描述自己的心情。在挫折面前,诗人保持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呢?本词正是诗人对这一问题铿锵有力的回答。只有深刻体味诗人此时的内心世界,你才能真正读出“独立寒秋”中“独” 的味道,你才能真正读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诗人的豪气与霸气。 出生于地主家庭的艾青因为命中“克”亲,被送到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艾青和大堰 河的几个孩子象亲兄弟一样,泥里爬,土里滚。大堰河不仅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艾青的成长,而且她那纯朴、善良、勤劳的品性,在艾青幼小的心田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回到亲生父母家里,他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多少年后,诗人在铁窗中看到飘飘雪花触动诗情,并写下了这首感天动地的《大堰河》。品读《大堰河》,如果我们不了解诗人对大堰河深深怀念与感恩之心,不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与诗人的心跳共律动,是无法读出长诗沉郁而饱满的深情的。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是戴望舒《雨巷》中反复吟唱的低回流畅而遍带哀怨的主旋律,叩响了当时多少旧式文人的心弦。新时代的学子们在重读这首《雨巷》时,如果不能借着想象的翅膀回到1927 年——白色恐怖之下,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里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那么你是永远无法体会诗人通过“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等意象传达出来的复杂心情的。 把自己放进诗里去 诗人创作的经典作品,一方面有着自身特定的目的和意境(作者意),另一方面能让不同的读者读出不同的心境和不同的感悟(读者意)。诗歌因为流传渐而成为经典,这之中,离不开读者阅读过程中“有心”的二度创作,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母雷特”。法国诗人勒韦尔迪说过:“在诗人写作过程中的诗仿佛是创作的底片,然而它的正片却在读者身上。” 读诗的人要带着一颗挚热的心真正地走进诗人创设的情境,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与诗人同呼吸,共悲欢,既要入情、也要入境、更要会心,绝不能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冷眼旁观” 地读诗。 教了好多遍的《大堰河》了,每次我都给学生范读一遍,每次读的时候,自己都能享受到一次自我感动得一蹋糊涂的体验。为什么?因为我每次在读到“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大堰河,含泪的去了!”的时候,我眼前就浮现出我奶奶的音容笑貌,奶奶在世的时候特疼我,走的时候,我因为外地求学不在她的身边,听爸妈说,奶奶弥留之际一直叫着我的乳名。这个情景与艾青诗句里描写的是何其相似!正因为我带着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品读这首诗歌,所以才对《大堰河》里作者的深情感受得如此真切。 也许有同学会说,你的境遇与诗歌情节凑巧重合而已。可是好多同学的奶奶没有离世,或者即便离世,她的孙子未必不在身边,何来相应体验?这的确是实情,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每个人的人生中一定享受过某个亲人对自己无私的关爱。他可能是爷爷奶

奶,也可能是外公外婆,至少还有爸爸妈妈。有句话说得好,“生活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想大多数现代诗人写到诗歌里的大多数诗句的那些感情与体验,我们一般都是能从生活中找寻到足以产生共鸣的“相似处”的。换句话说,不是我们没有相关的生活体验,而是我们没有用心去发掘尘封在记忆深处的那些体验。 所以,在品读诗歌之前,我们不妨先梳理一下自己的人生经历,找找自己生活中与诗中似曾相识的细节或画面,然后重新象放电影一样地揣摩这些细节与画面。譬如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也许你真没到过康桥,可是那有什么关系?想想那条给你带来许多美好回忆的故乡小河,或者是那片开满油菜花的小山坡。再如读《沁园春·长沙》,你干脆地把自己就当作毛泽东又何妨,只要赋予自己伟人的心胸与气魄,肯定能与诗人的豪迈产生共鸣。 读诗在于用心,方能读出意境,品出味道,吮出骨髓。朱熹说过:“诗须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这是很有道理的。反复诵读,才能含英咀华、享受美感,潜移默化、熏陶性情。当然,反复诵读不是机械重复,既需运用理性的辨析,又要有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能与作品产生共鸣。“品诗”犹如欣赏一道美丽的风景,风景的美是固有的,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审美视角,所看到的美是不一样的。读诗达到如此效果,才能真正体现其成为经典的艺术魄力。

现代诗歌有些失望篇五
《经典现代诗》

一《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二《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三《如果》

四季可以安排得极为黯淡 如果太阳愿意

人生可以安排得极为寂寞 如果爱情愿意

我可以永不再出现

如果你愿意

除了对你的思念

亲爱的朋友 我一无长物 然而 如果你愿意

我将立即使思念枯萎 断落 如果你愿意 我将

把每一粒种子都掘起

把每一条河流都切断

让荒芜干涸延伸到无穷远 今生今世 永不再将你想起 除了 除了在有些个

因落泪而湿润的夜里 如果 如果你愿意

四《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五《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现代诗歌有些失望篇六
《现代诗歌教学》

现代诗歌有些失望篇七
《中国现代诗歌大全》

中国现代诗歌大全

中国现代诗歌是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主要指新体诗。新体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初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继之《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等刊物也发表新诗。其倡导者和初期作家主要有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刘大白等。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

代表作品

胡适《尝试集》;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学徒苦》;刘大白的《卖布谣》;郭沫若《女神》代表新诗创始期最高成就;蒋光慈,冯至等,他们的作品反映了进步青年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瞿秋白、蒋光慈等还写了一些政治抒情诗。

闻一多《红烛》、《死水》徐志摩《志摩的诗》;李金发《微雨》、《为幸福而歌》;穆木天、冯乃超等,诗风与李金发相近;戴望舒《雨巷》;冯乃超、蒋光慈、钱杏邨、胡也频、洪灵菲、殷夫、蒲风等作家,热情讴歌无产者及其斗争;臧克家《烙臃》;田间《给战斗者》;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何其芳、卞之琳、柯仲平、袁水拍、光未然等人的诗作显示了抗战诗歌的严峻、力度与真诚;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田间的《赶车传》(第一部)、阮章竞的《圈套》、张志民的《死不着》等。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云游】 徐志摩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 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 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 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他抱紧的是绵密的忧愁, 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 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 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 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生命幻想曲】 顾城 把我的幻影和梦 放在狭长的贝壳里 柳枝编成的船篷 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 拉紧桅绳 风吹起晨雾的帆 我开航了 没有目的 在蓝天中荡漾 让阳光的瀑布 洗黑我的皮肤 太阳是我的纤夫 它拉着我 用强光的绳索 一步步 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 我被风推着 向东向西 太阳消失在暮色里 黑夜来了

我驶进银河的港湾 几千个星星对我看着 我抛下了 新月---黄金的锚 天微明 海洋挤满阴云的冰山 碰击着 “轰隆隆”---雷鸣电闪 我到那里去呵 宇宙是这样的无边 用金黄的麦秸 织成摇篮 把我的灵感和心 放在里边 装好纽扣的车轮 让时间拖着 去问候世界 车轮滚过 百里香和野菊的草间 蟋蟀欢迎我 抖动着琴弦 我把希望溶进花香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248524.html

    上一篇:江上里的诗句

    下一篇:意境诗歌